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 朱昌俊
近期,各地2022年人口数据陆续揭晓。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均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引发了诸多关注和讨论。
众所周知,被称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在综合实力方面毋庸置疑位于中国城市的塔尖。在人口吸引力上,也更是首屈一指。比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广州的常住人口较十年前“六普”时分别增加了713万人和597万人,高居全国前二;北京、上海也分别增加了200万人左右。这在事实上证伪了过去一段时间里时有出现的“逃离北上广”的声音。
但近年来,四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增幅明显放缓,的确是事实。直至2022年出现集体负增长现象,更是历史上首次。由此,一些质疑纷至沓来:一线城市是否真的不香了?北上广深还是值得向往的理想之城吗?未来,北上广深还能够保持人口增长吗?其实,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任何的单一归因都难免失之偏颇。
应该看到,受疫情影响,2022年这个时间点,本身非常特殊。一线城市在2022年普遍受疫情冲击较大,再加之外来常住人口占比较高,人口的流出幅度自然相对更明显。因此,单从2022年这个时间点来观察未来一线城市的人口变化趋势,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广州相关部门也明确回应,2022年常住人口减少,与疫情叠加春节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可作为说明的是,已有信息表明,春节过后,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均位居全国人口热门迁入城市前列。可以预期,随着疫情影响解除,一线城市在今年料将迎来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四大一线城市在2022年集体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就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又有较大差异。比如,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早就突破2000万人,人口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在数年前就已开始出现。抛开过去几年的特殊背景,这主要还是与对人口总量的主动控制有关。如北京是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近年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已取得明显进展。未来随着相关疏解工作继续推进,不排除常住人口仍会有所下降。此外,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人的深圳,2021年以来也开始收紧落户政策。由此可见,一线城市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不能忽视主动为之的因素。
当然,这同样与人口大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年末减少85万人,为数十年来首次,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如《人民日报》近日发表的文章《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所分析的,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换言之,在总的人口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之后,各区域的人口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有其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观察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发展表现,同样不能撇开这层大的宏观背景。
进一步言之,一线城市人口发展的变化背后,还与两个大的趋势有关。一方面,人口的区域协调发展在增强。应该看到,在近年来一线城市人口增速趋缓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省会城市,正成为吸纳人口的“高地”。比如,2022年人口增量超过10万人的6个城市,均为省会城市。并且,其中有5个是中西部地区。这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省份提出的“强省会”战略及内陆城市产业基础的不断增强,形成了呼应。此变化之于区域平衡发展来说,已然是个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过渡的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建立在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基础之上。在这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速度更快、创新发展能力更强的一线城市,自然要走在前列。据此可以说,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增势的变化过程,也未尝不是人力资源重新洗牌,更加注重挖掘人才红利的过程。
总之,一线城市在2022年集体出现人口负增长,既要看到背后的偶然因素,也要将它与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起来。相应地,如何积极应对这种人口发展新形势,初尝人口负增长的一线城市,或可作出积极的探索和示范。
责任编辑:李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