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从1954年校庆前夕时任校长陈望道提出这一主张开始,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就成为复旦的重要学术传统之一。
赓续学术传统,百年弦歌不绝。5月9日起,来自文社理工医各学科的50多位复旦名师将陆续带来学术演讲。
“2023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第六场,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邵黎明以“医药创新与健康中国”为主题开讲。
如今,中国已进入从生物医药大国成长为生物医药强国的新时代。在报告中,邵黎明结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历史演变和“新药诞生”的过程,介绍与阐释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医药创新中显示的特点。结合自身科技探索的实践,他与在场大中学生、教师共同探讨“健康中国”建设给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投身“健康中国”事业,医药创新正当时
何以“健康中国”?邵黎明表示,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体系的完善及医药产业的建立是“健康中国”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逐渐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而中国的制药行业也由主要从事仿制药生产转型为创新药研发。面对历史转折点,邵黎明指出,实现“2030健康中国”目标,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走好“第一公里”,提升医药创新的产出质量
我国生物创新药逐渐起步,经历了十年的繁荣期,国产创新药不断增多,并且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正在迈向新阶段,但仍面对三大挑战:生物医药供不应求、0到1基础研究创新弱、研发型企业成长相对慢。对此,邵黎明提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好‘第一公里’,在0到1的创新方面有突破、有收获。”
从过往数据来看,中国的大学、研究所,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较为活跃,更多“第一公里”必须依靠他们来推动。生物医药行业要注重提供更多专业团队、载体和基金支持,做好专业孵化。
紧随创新主旋律,跳好“医药创新”华尔兹
创意产生、转化过程、价值创造,这是邵黎明眼中的“医药创新”华尔兹三部曲。
目前,中国的创新大环境正在逐步转变,高校也在医药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复旦大学药学院为例,邵黎明强调高校要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培育优秀创新人才,融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药学、材料学等多领域、多方面力量,为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辣椒为什么是辣的?“辣不是味觉,而是痛觉。”邵黎明说。
恰恰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推动了辣椒素受体TRPV1的发现,而生物医药创新史上众多重大的研发进展,正是源于一代代探索者于细微处的发问。以此为例,邵黎明表达了对医药研发从业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久久为功的期待。
“我们的创新之路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们要充满信心,持续创新。”邵黎明提出,只要不懈努力、只争朝夕,“健康中国”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