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扬州工匠有啥“独门绝技”

看 扬州工匠有啥“独门绝技”
2023年05月12日 11:01 媒体滚动

转自:扬州网

《大国工匠》画作。 董雷作品《大国工匠》画作。 董雷作品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是推动国家强盛、民族进步的力量之源。5月9日下午,2023年第二届扬州市产业工人节拉开大幕,刚刚评选出的“扬州大工匠”“扬州工匠”及劳模代表披红挂彩,喜庆自己的节日。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大工匠”“工匠”和劳模有啥“独门绝技”?记者昨进行了深入采访。

通讯员 伍瑞庆 高云 记者 张孔生

魏春明:

从“泥瓦匠”到“大工匠”

魏春明是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的一名建造师。前不久,2022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魏春明喜摘“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该奖项是我国建造师的最高个人荣誉奖。魏春明是如何从一个“泥瓦匠”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国家级“大工匠”的?

“从业20多年,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不断攻坚克难、求实创新,长期致力于工程质量创优和科技创新。洛克·外滩源项目是我从业生涯中引以为傲的经典案例之一。”魏春明回忆说,2009至2013年,他主持实施了上海世博会重点工程——洛克·外滩源项目。作为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的核心区,外滩源既是“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发展的源头。这个上海外滩最大的历史保护建筑群综合改造项目,施工难度极大,超过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开裂,沉降变形严重,仅保留“L”形外墙,要在内部新建8米深的地下室和60米高的建筑,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挑战。

如何让百年建筑重获新生?为确保安全,控制施工过程无法预知的风险,魏春明及专家一起研发了多项新技术、新方法,保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修旧如旧,还可以满足抗震新规,提高使用寿命。在魏春明与一批专家的努力下,洛克·外滩源项目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该项目也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四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回首过往,感慨万千。我有幸从事了自己最钟爱的建筑事业,有幸取得了一点工作业绩,感恩一路同行的同事,感恩不断创新的自己,感恩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魏春明说。

邓恩龙: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邓恩龙是扬州保来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制造副总监。“2016年,我们公司确定汽车发动机配套项目为今后十年战略发展的方向,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业内首创了专利型生产工艺,让项目从最初的2000万元销售额,提高到了现在的约2.3亿元,并且连续两年获得全球优秀供应商荣誉。”邓恩龙告诉记者,他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支持他一路走来的,就是保持刻苦钻研、不断创新。

2003年7月,一个新开发件遇到困难,但客户第二天就要等待装机。于是他和同事从早上8点开始,连续攻坚到第二天清晨5点半,终于把产品做了出来,那一刻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容不得休息,换了一件衣服后,他又立刻带着样品赶到客户处进行装机测试,结果一次性通过验证。36个小时没有合眼的他这才如释重负。

2003年到2006年,他担任企业的技术组长,组员只有6人,但每月平均新开发产品数量达到40件。2021年,他提出成形烧结自动连线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应用和改进,如今已发展出三条生产线,使物流器具减少70%以上,却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合格品率也从1.5%降低至0.02%以下。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我将继续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不断作出一名产业工人应尽的贡献。”邓恩龙说。

耿宜鹏:

深耕前线做“快乐打工人”

耿宜鹏是倍加洁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他在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收获了不平凡的业绩。

2006年11月,他成为倍加洁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一线维修工。“当时公司开始研发双色注塑牙刷模具,历经两年多的不断尝试,数百个日夜的艰辛探索,迟迟未获成功。在公司号召下,我第一时间投身模具车间第一线,多次提供有突破性的建议,助力公司在当年底成功开发出第一套双色模具,从而提升工作效率11%。”耿宜鹏回忆说,他随后继续埋头钻研模具的提挡升级和提质增效,最终开发出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双色牙刷模具,并成功销售给巴西客户。

2013年,耿宜鹏主导研究注塑注胶生产线自动化,与制造工程、注塑车间、模具车间的同事并肩作战,成功实现了产线机器人自动化,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83%、提高生产效率15%。

从业17年来,他将青春、智慧和激情倾注在研发前沿、生产一线,先后申报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平凡岗位上收获了打工人的真正快乐。

“今后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公司载体平台,绘就新时代劳模的快乐新篇。”耿宜鹏说。

王桂琴:

小技术员变“女性高工”

王桂琴是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中压车间工艺员。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便进入江扬电缆工作。23年来,她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一点点积累线缆工艺设计、检验专业知识,并刻苦钻研,成功从一名小技术员成长为目前企业唯一的女性高工。

“2009年,我经过基层的摸爬滚打,走上管理岗位,先后牵头建设了企业的‘新型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研发平台,主持研发各类环保、耐高低温、屏蔽型线缆、充电桩用电缆等。”王桂琴说,围绕消防系统用电特殊性,经多次材料和工艺验证,她和同事一道成功将产品温度由70℃提高至125℃,将耐火等级由750℃提升至1000℃,保证了消防系统用电可靠。

“在刻苦钻研技术的同时,我还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个人先后荣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并参与编制修订了两项国标(团标)工作,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贡献了力量。”王桂琴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向公司提出回归基层做一名工艺员的申请。“工艺员的工作内容庞杂琐碎,但却至关重要。我想用多年来熟悉掌握的各道工序和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价值。”

“在我看来,人生就像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似乎高不可攀,其实每向前走一步,就距离目标更进一点。我愿继续坚守使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工匠华章。”王桂琴说。

责任编辑:刘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扬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6 星昊医药 430017 12.3
  • 05-15 同星科技 301252 31.48
  • 05-12 英特科技 301399 43.99
  • 05-12 亚华电子 301337 32.6
  • 05-12 美邦科技 832471 10.74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