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由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股份、赛轮集团联合共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膺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这是青岛科技大学多年来坚持凸显橡胶学科专业特色、产学研融合特色、校地融合发展特色,在有组织科研之路上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是我国橡胶轮胎行业唯一的、最高的科技研发和创新管理平台。本次大奖项目得益于国橡中心平台强大的技术赋能和转化能力,项目的实施与推广补齐了多项行业技术短板,成功实现了我国橡胶轮胎产业链自主可控。
“此次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是青岛科技大学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结晶,是对国橡中心综合实力的认可。青岛科技大学作为国橡中心的共建单位,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发挥科研平台的引领作用,奠定产学研技术创新链的前端研究基础,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说。
“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走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
青岛科技大学是靠橡胶专业“起家”的。学校始终坚持橡胶人才培养特色,每年培养橡胶专业本科生400余人、研究生近200人,为国家橡胶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橡胶企业中的董事长、总经理、高管中有70%都是青科大毕业生,橡胶企业的行业年会可以说是青科大校友的一次聚会。因此,学校被社会广泛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依托橡胶学科的发展,学校已建成“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3个国家级孵化器,“橡胶密炼机自动称量与加料系统”等项目获得15项国家科技大奖。通过橡胶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了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上市公司和3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
开展有组织科研 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青岛科技大学在2022年提出“聚焦社会发展需求,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青科大模式’升级版”是学校未来五年的主攻方向和重大任务之一。
负责学校科研工作的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波告诉记者:“升级版‘青科大模式’的典型特征是有组织科研,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要将有组织科研贯穿在整个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板块,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加快变革学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塑成橡胶新优势。集中学校优势科研力量,多学科联动、多平台联动,争取多申请大项目、出大成果、出大奖、建大平台。”
在项目组织上,学校建立了重大任务组织机制;在平台建设上,向定向培育转变,加强培育布局;在团队建设上,从“戴帽子”向重实战转变,在实战中发现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在支撑引导上,从资源引导向综合施策转变,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学校正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坚持有组织的科研与自由探索统筹推进,推动从‘自由生长、单兵作战’向‘定向培育、兵团作战’转变,打造多层次的有组织科研体系。”科技处处长李再峰说。
目前,青科大建立了以学校科研和学科布局为依托、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团队组织管理机制。在项目组织上,从“接单式”向“主动式”转变,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地方和科研机构,共同凝练重大需求,布局一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增强“揭榜挂帅”能力。建立健全了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破除“四唯”顽疾,面向行业或企业的重大问题,加强从选题、立项、实施到转化的全过程精准管理,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通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途径,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螺旋发展的科研生态。
本次国橡中心的项目荣膺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也离不开作为共建单位的青岛科技大学不断整合行业内外优势资源,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同推动橡胶与轮胎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推广。
青科大将继续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之路上,塑成橡胶新优势,为我国橡胶行业不断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迈向“橡胶强国”插上高质量发展的“翅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