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先生是日本进步知识分子,也是一个世界级作家。”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刚刚看到新闻,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日本新闻写他在3月3日就去世了,家人应该是等后事都办妥了才公开消息。”
在毛丹青看来,大江健三郎的一大特点是所有想法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落在文学。“我们说只有两条路可以抵达文学,一是作品本身,一是作家经历。大江先生更倾向于前者。他非常欣赏中国作家莫言,但他感兴趣的不是莫言的经历,而是莫言的作品。”
2002春节期间,大江健三郎与莫言在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曾有过一次足以记入中日文学交流史册的谈话。那一次谈话就源于大江健三郎读了英文版《秋水》,对莫言写到的一个场面非常好奇。那个场面是说老家老房子的背后有一条河,洪水爆发的时候,河水如马头一样奔涌而来。大江健三郎就问纳闷了,“河水像马头”是什么意思?是像马头之高还是马头之多?
于是,作为译者的毛丹青组织了那一趟高密之行。他陪同大江健三郎从东京飞北京,再从北京飞青岛,然后驱车开往莫言老家大栏乡。一路上大江健三郎都带着一个很沉的箱子,毛丹青后来才知道里面全是书。“见到莫言时,他拿出了一本英文版的《秋水》,里面还做了很多标签。”
在莫言带领下,大江健三郎也特意去看了老房子背后的那条河,但那时的河已经消失了,都是干枯的石头。大江健三郎站在那里非常感慨,说文学的诞生原来是这样的。
“大江先生和莫言的高密对话,前后持续了三四天,内容非常丰富。大江先生是学语言出身,他们从索绪尔谈到语言规范再谈到文学的内部,很是精彩。他读莫言早期的作品是读英文版,后来是读日文版的莫言长篇小说。他很倾向于译者对语言的把控,认为不同译者带来的小说氛围亦有很大差别。后来我们还专门请大江先生谈感想,他说给我十分钟,然后就坐在莫言老家的炕头上,拿起纸笔,在那竖着写,非常严谨。我们在他身上,真的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家的脉络。”
而离开高密以后,从青岛飞到北京,再从北京飞到东京,毛丹青也和大江健三郎一直在一起。“他跟我说,我看到文学原始风景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了解文学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觉得是真的。而且我敢断定他(莫言)可以在十年之后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在2002年发生的事情,果然在2012年,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