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技创新“领头羊” 沪市央企发力原创技术攻关

做好科技创新“领头羊” 沪市央企发力原创技术攻关
2023年03月03日 11:39 证券日报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见习记者 毛艺融

    中央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承担着引领产业革新、支持国家战略、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沪市央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努力攻关原创技术,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近期,中字头央企也迎来估值修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日收盘,沪市央企区间平均累计涨幅超10%,中国电信等三家央企累计涨幅均超50%。业内人士认为,在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背景下,持续发挥央企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的带头作用,也对提升央企估值具有重要意义。

    “央企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要发挥好‘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引领科技创新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通号副总裁、总工程师张志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一般央企所处的都是关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力;而且从央企自身来看,更要考虑长远发展,必须强化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央企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资委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10年来,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去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时,央企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764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创新成果也很丰硕,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上交所作为支持国企央企改革创新的主阵地,也集聚了一大批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交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沪市央企累计研发投入达1.23万亿元,年均研发投入24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86%,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中车中国中铁等企业最近五年研发投入均突破100亿元。其中,科创板央企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超9%,研发人员占比平均超20%。

    值得一提的是,沪市央企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也在一些战略领域积极布局“卡脖子”技术,填补科技空白。

    在铁路方面,据张志辉介绍,针对高铁控制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中国通号迅速提出“全面自主可控”的目标,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铁列控关键基础装备开发,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

    在工程建设领域,为打破国外垄断,以中铁工业为代表的企业,历时二十余载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了盾构机及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

    在采访中,不少央企表示,中央企业发挥着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中国能建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多个重点领域引领科技创新。例如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公司发挥系统集成技术优势,聚焦新型电力系统长时储能重大需求,正在“研投建营一体化”建设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新技术示范项目,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成为可与抽水蓄能媲美的储能解决方案。

  产业协同充分发挥

    创新助力升级转型

    在积极利用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打造“国之重器”的同时,沪市央企也积极利用创新带来的机遇,拓宽业务市场,助力转型升级,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走上新台阶。

    创新是新兴产业迈向更高更强的源动力。科创板是战略新兴产业央企的聚集地,也汇集了不同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导者。如华润微依托核心技术,在功率半导体行业多项产品性能和工艺居于国内领先。时代电气深耕于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产品技术研发成果丰硕,多项技术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

    最近几年,中国通号一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致力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据张志辉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铁列控系统(CTCS-3)已在全球达到领先水平,京张高铁实现350公里/小时全自动驾驶,是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此外,公司注重协同创新,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创新也是传统行业焕发生机的重要推动力。一批建筑央企正抓住市场机遇,依托在新能源建设方面的核心技术,加快业务转型升级。中国能建上述人士表示,“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在产业数字化领域,中国电信紧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市场机遇,加大云网融合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并取得显著成果,自主品牌“天翼云”具备自主可控的覆盖IaaS-PaaS-大数据/AI全栈云服务能力,已在50余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自研突破,大量核心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打造天翼云应用平台,构建了云、网、数、智、安一体化的安全云产品体系,形成了天翼云产品与服务能力优势,并已实现规模商用。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创新资源集聚涌流

    技术创新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支撑。有效的激励机制、研发机制、管理机制等,都为技术创新的培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例如,华润微2022年初落地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其中首次授予对象共计1273人。参与本次激励的核心技术人员与技术研发骨干占激励对象总数近70%。对此,公司有关人员表示,激励资源向研发技术团队倾斜,可激发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助力核心团队及科技人才的吸引与保留,并打造科研骨干与企业长期利益共同体、创造长期价值。

    此外,铁建重工实行以业绩与能力为导向的“1+N”薪酬激励体系,多种激励组合拳,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每年拿出上千万元给予研发特别贡献薪酬激励,2022年特别贡献激励5,555万元。

    江航装备编制“领先创新力”方案,实施核心技术员工持股,吸引和留住优秀技术人才等;通过揭榜挂帅工程,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引导激励核心骨干人才投身价值创造。

    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好的激励效果,激发了公司研发人员热情,为公司核心技术研发提供了保障。

    记者关注到,伴随央企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市场正在逐步强化对央企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认识,不少券商研报认为,要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也更多纳入对央企科技创新的考虑。相信未来,央企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在市场估值定价中得到更多考量。

(编辑 才山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7 彩蝶实业 603073 19.85
  • 03-06 雅达股份 430556 3.7
  • 03-03 康乐卫士 833575 42
  • 03-03 通达海 301378 95
  • 03-03 亚光股份 603282 1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