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2日讯(记者 陈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提出,加速了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丝绸纺织产业也面临着绿色转型、数智赋能、品牌塑造等新机遇。
万事利(301066.SZ)在丝绸产业中已经耕耘四十余年,为弘扬民族丝绸文化、打造走向世界的民族丝绸品牌不断努力,在传统丝绸产业与文化创意、高科技结合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
2023年全国两会,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首次当选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屠红燕接受了财联社的采访,她带来的议案涉及丝绸纺织产业绿色转型、民族时尚品牌打造、“丝绸强国”工程建设、改善女性就业环境等,重点针对丝绸纺织产业在数字化、绿色转型中的具体问题建言献策。
建议搭建绿色纺织公共服务平台
财联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将展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蓝图。这次全国两会您最关注哪些方面?为什么?
屠红燕:作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历史载体,丝绸纺织产业肩负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使命。丝绸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丝绸是文化,丝绸是艺术,丝绸是时尚,但结合高质量发展还是有很多问题:第一是印染污水排放问题突出,通过外部治理如易地搬迁等不能从根源上化解产业烦恼;第二是产业数字化应用程度较低,传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的问题;第三是品牌附加值普遍不高,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末端;第四是产业发展潜力挖掘不足,比如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亟待挖掘。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在污水治理方面,建议在业内推广像数字化绿色环保印染等已有产业实践基础的创新技术,可将纺织污水排放减少99%,印染节能40%-50%;挖掘产业链上游蚕农的创富空间,通过蚕种改良、标准化种桑、规范化养蚕等举措带动桑农增收。
同时,我也建议政府能够大力支持行业,比如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在企业快速应用;牵头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力量,重点支持行业新材料研发、绿色技术等研究应用;支持丝绸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深度参与、充分亮相,坚定产业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国丝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财联社:对于传统纺织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您有什么样的具体建议?
屠红燕:纺织行业是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底线。
为推动纺织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我建议:
一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企业出台便利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投入进行税收抵扣,促进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二是设立纺织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绿色纤维制备、清洁生产、绿色印染、纤维回收、短流程、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
三是加快推动绿色纤维及制品等认证工作,加强绿色纺织产业链的政策约束力,从源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是建立纺织绿色低碳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快推动成立全国纺织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形成统一的跨部门的协同机制,调动全行业资源服务于双碳落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无缝对接,实现纺织能源系列标准的全面统筹管理和监督。
五是加强绿色低碳相关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设绿色纺织品可信平台,整合产业链信息及大数据;建设纺织行业碳足迹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并赋予平台数据采集权限,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链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可采集、可征信、可追溯、可互通、可共享。
探索传统丝绸的数字化赋能
财联社: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如何解决好传统丝绸数字化转型问题,对全国丝绸乃至全国纺织行业都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此万事利有什么样的实践经验?
屠红燕:浙江是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乘着数字化改革浪潮,浙江传统丝绸在生产、设计、营销等领域实现了数字化的全面赋能,加快了产业升级速度。浙江丝绸已经可以实现消费者“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所得即虚拟与现实”的个性需求。
万事利这些年始终不变的是对技术的创新:例如数字化绿色环保印染技术,依托高精准数字化能力,精密的软件能计算出每一块面料微小分子所需染料量,使染料上染率达到99%以上,从而免去上浆和水洗工艺,污水排放减少99%,同时实现印染节能40%-50%,染料用量降低20%-30%;我们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设计平台,涵盖了35万个基础花型库,依托人工智能超级算力,可以同时为全球每个消费者提供丝巾设计服务;另外,我们研发的集印染、整理到成品的数字化印染一体机设备,1条丝巾、1米面料都可以生产,全程绿色节能的同时,高效便捷,最快30分钟实现成品,助推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先销售后生产”新模式。
财联社:对于丝绸纺织企业的数字化改革,您有怎样的建议?您如何看待行业的未来?
屠红燕:数字赋能实体经济的成效有目共睹,首先我希望相关部门能梳理总结数智场景在行业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并形成具有数字化特征的标准技术成果,快速在全行业推广。
丝绸纺织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情况突出,因此,我建议搭建一个直接面向丝绸纺织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可落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真正让数字赋能实体经济,这也利于产业链整体实现数字化。
同时我也希望相关部门认真梳理总结数智场景在行业的创新实践与应用,并形成具有数字化特征的标准技术成果,快速在全行业推广。
前面提到的丝绸行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行业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长期没有实质性突破;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弱,功能性新品种开发不足等问题。
我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成立国家“丝绸强国”工程工作组,强化产业顶层设计,组织专家编制并发布《“丝绸强国”工程实施纲要》,绘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通过设立“丝绸强国”工程专项基金,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
同时,组建“国家丝绸创新开发中心”,重点攻克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建“国家丝绸非遗传承保护中心”,深入挖掘国内丝绸非遗文化资源,探索建立数字化非遗档案库。
数字赋能是丝绸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栽桑养蚕、绞丝织布到检验、制造、印染印花、设计,产业链上每个阶段都能数字化。
创新能力越强,科技水平越高,企业的生命力才会更顽强,发展才会更恒久。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应该紧抓机遇,向智造企业转型升级,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竞争力。
(编辑 刘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