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路边烤肠,随着如今“打工人们”的摆摊潮,又晋升成为了网红小吃。
作为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小吃,烤肠象征着一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烤肠渐渐被视作“不安全”的食物。
“不卫生”,“都是用淀粉做的,没有肉”,“全是添加剂,不健康,别吃了”……父母经常如此告诫想吃上一根烤肠的孩子们。2017年,央视新闻曾曝出,黑心烤肠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原料中使用廉价的狐狸肉、貂肉,还掺杂大量猪肉香精、红曲红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1]。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烤肠品类发展的一道枷锁。
从“廉价不卫生”的标签,到如今花样百出的新式烤肠,烤肠不仅经历了产品迭代,也从街边走向家庭餐桌,并开启了品牌化、高端化的趋势。从90年代进入大陆到今天,烤肠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升级之路。
这段升级之路,是从行业正视消费者痛点开始的。从街边小摊,到家庭餐桌,冷冻肠的升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烤肠1.0时代,是一个“低价为王”的时代,原料成本一降再降,最终既被消费者嫌弃,又陷入低毛利的“内卷”中。
烤肠2.0时代,是一个品质升级的时代,行业通过升级肉质和减少添加剂,逐步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冷冻烤肠也由此进入家庭餐桌。
烤肠3.0时代,是一个深耕场景的时代,通过产品创新,提升消费者在早餐和休闲场景下的食用体验,拓宽烤肠在C端市场的消费场景。
最后,我们展望了烤肠未来的升级方向。30年的烤肠演变史,折射出怎样的消费变迁呢?
说起肠这种产品,可不是一个地区独有的。
中国的香肠,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之前,更多被称之为腊肠。而现在街边小巷经常出现的烤肠,则是一种舶来品。
国外的香肠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已经学会用猪的下水制成可口的肉食食品,而后传入欧洲地区并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2][3]
1967年,台湾省屏东县县长张丰绪远赴日本学习现代化肉制品加工技术,并创立了台湾省第一家用现代化流程生产台湾香肠的厂家——台畜公司。速冻烤肠,就此在中国拉开帷幕。
到了90年代,台湾奇珍食品、台湾黑猪食品等首批台湾香肠企业开始在东南沿海投资建厂。那时,标榜着“台湾小吃”美名的烤肠,成为了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街头小吃。烤肠在中国进入了黄金时期。
21世纪初,大陆每月烤肠原料的需求量近万吨,是台湾的50倍。台湾食品专家罗荣茂感叹道:“台湾烤肠在大陆的发展轨迹简直是一个奇迹。”[4]
然而,由于此时的烤肠主要通过烤肠机销售,不同品牌的烤肠在烤肠机上几乎没有差别,品牌力就无法沉淀和体现出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之前,双汇曾大规模地在线下投入了几十万台烤肠机,并试图通过在烤肠机身、烤肠签子等地方印上双汇的logo,来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最终却仍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在这样一个强品类弱品牌的市场,卖家们都奉行“价格为王”。想要快速打开市场,就要以低价抢渠道“走量”。
为了压缩成本,许多厂家从最开始以鸡肉为原料,转而加入鸡皮,甚至价格更低的鸡脖皮和机械脱骨肉,肉肠的原料质量越来越参差不齐。除此之外,一些厂家也开始加入更多添加剂。于是,烤肠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淀粉含量也越来越高,很快就被消费者贴上了“不健康”“不卫生”的标签。
大打价格战导致行业长期陷入低毛利的境地。《中国食品报》曾经报道过[5],在烤肠行业的黄金时期,一吨产品的出厂价通常都在20000元到22000元,利润一般都能达到30%左右,优秀的甚至达到40%。到了2014年,烤肠的出厂价已经跌到只有8000元/吨,卖300根一箱的烤肠,利润只有几块钱。
在这场竞争里,没有赢家。
B端树立不了品牌,切入C端可行吗?
近年来,也有许多ToC品牌正在把烤肠重做一遍。为了解决肉制品行业的痛点,满足消费者更高的产品需求,这一次,他们要做的不再是拼价格,而是把“好品质”的标签重新植入消费者心中。
1、留住营养,要从改变温度开始
品质升级的本质在于更多营养的留存与更优质的配料表,而肉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加工方式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肉制品加工一般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高温的加热方法普遍采用100°C以上的高温杀菌,容易导致蛋白质过度变性以及营养物质的流失。而低温肉制品所采用的巴氏杀菌法能实现商业杀菌,做到最大化保留产品的营养价值。
相较于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来说,我国低温肉制品的市场占比还不算很高。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6],2018年,日、美、英等国家的低温肉制品占肉制品消费高达95%以上,以健康饮食为代表的日本占比甚至高达99%。而在中国,直到2019年,低温肉制品也才占总产量的65.08%。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低温肉市场规模在2017-2020年间由2,907亿元增长至4,348亿元,CAGR为14.35%。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在意健康与营养,低温肉制品也将获得更多青睐,头豹研究院预计2027年低温肉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086.4亿元。
对于新入局者来说,低温肉制品的机会潜力更大。中国的低温肉制品市场是一个集中度较低的市场。据Euromonitor统计,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的CR4仅为25%左右,其中双汇占比15%,雨润占比6%,后来者想要“居上”并非没有可能。
市场潜力虽然巨大,但冷冻肠进入万千家庭终端,还需要克服冷链的难题。
伴随电商十数年的发展,国内的冷链已经构建起从省际干支线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物流网络。同时,猪瘟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对我国低温肉制品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各地方政府一方面稳抓畜牧业保证产量,另一方面也在出台政策,加速推动冷链设施设备以及配送体系的建设。
接下来摆在面前的障碍,就是摘掉烤肠在大众心中的“科技与狠活”标签。
2、回归烤肠本质,“以肉为本”的升级之路
做好烤肠,还需要先让烤肠回到“初心”——真肉。
2015年,福建一家刚成立不久的速冻食品公司,把火山石烤肠带进大大小小的夜市和商业街,拉开了烤肠品质升级的序幕。这家叫做御冠食品的公司,把烤肠品质提升的重点放在提高含肉量上,推出的火山石烤肠主打“纯肉”。此后,火山石烤肠成了小吃摊上的“网红”肠,2020年,御冠食品的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7]
“纯肉”的卖点击中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一批ToC冷冻烤肠品牌纷纷开启提高“含肉量”的进程,将烤肠带进家庭餐桌上。
笔者在梳理市面上的零售品牌烤肠时发现,大部分产品会采用猪肉为主、鸡肉为辅的复配组合。[8]
在含肉量和肉质上做加法的同时,各品牌方也在添加剂上做减法。
2022年的几场添加剂风波过后,消费者们对于配料表的要求愈发严格,天然食材、天然来源更加受到热捧。冷冻肠由于速冻储存,对添加剂的需要本就更少,正好可以在配料表中减少添加剂,也符合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美味的追求。“零添加”成为烤肠升级之路的另一大趋势。
被品牌方淘汰的添加剂名单越来越长。根据电商平台信息,锋味派的爆汁烤肠不添加食用香精、淀粉和防腐剂;烤肠品牌“每天粒量”做到了“六个零添加”,包括淀粉、色素、防腐剂、亚硝酸钠、增稠剂和植物蛋白,尽可能让产品“干净”到只有肉。
通过升级品质,让烤肠回到该有的样子——以肉为主,烤肠“不健康”的标签逐渐开始脱落。当消费者对烤肠产品质量重拾信任时,便推动了冷冻烤肠逐渐进入家庭。
烤肠作为预制菜大品类中的一员,做法多样,既可以作为小吃、早餐,也可以入菜烹调,具有在休闲、正餐、社交、夜宵等全场景消费的潜力。
在预制菜品类中,消费者对冷冻肠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在2022年京东超市发布的预制菜年度金榜上,一共13款产品上榜,冷冻烤肠占据3席,是上榜数量最多的细分品类。
进入家庭餐桌后,冷冻肠在C端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取决于对消费场景的不断扩展。
1、快节奏生活下的早餐,需要追求极致的便捷
早餐是烤肠在家庭中最主要的消费场景之一。但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家好好享用一顿早餐成为奢侈。时间仓促,是早餐这一场景的主要特点。
尤其是需要照顾孩子的宝妈宝爸们,既希望能在家给孩子提供营养安全的早餐,又希望能不耽误上班的时间。对这些人群来说,快捷地制作早餐,是他们的刚需。
目前,多数面向家庭市场的烤肠品牌已经在不断提升便捷性,并且可以兼容烤箱、空气炸锅、微波炉等多种烹饪工具。
然而,要把冷冻肠做成一道成品,仍然是一件比较耗时耗力的事情。首先,如果采用传统的平底锅油煎的方式,烹制之前通常需要提前解冻,这就要求消费者提前一晚上开始准备。
其次,冷冻肠烹饪的时间并不短。如果使用烤箱,通常需要耗时10-15分钟,使用空气炸锅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如果用锅具油煎,大概需要5-10分钟,和其他食材一起煎炒的话,时间可能会更长。微波炉加热速度最快,但容易使食材内部水分蒸发,导致食物变干变柴。
此外,烤好的香肠需要盘子盛放,烤完一顿后,刷锅洗碗洗空气炸锅的步骤,一步都节省不了。对于想好好做一顿大餐的家庭大厨们而言,这些工作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上班族父母来说,想到送孩子去上学后,还要面对一堆待洗的餐具,无疑让人身心俱疲。
因此,满足消费者早餐场景需求的关键点,就落在了“便捷”之上。
日本肉制品巨头米久(Yonekyu)在2020年曾推出过一款微波冷冻烤肠。这款烤肠被放置在耐微波加热的包装托盘上。消费者只需将其撕开一个小口,然后在微波炉加热90秒即可。烤肠的包装可以直接当作托盘,避免了洗盘子的麻烦。
为了解决微波炉加热使食物变干的问题,每天粒量则更进一步,其产品采用了微直热技术。
这种微直热技术借鉴了高压锅的工作原理,利用高气压对流加速加热的过程,并且不会让食材失水。在微波炉加热过程中,烤肠内的水分蒸发产生压力,使包装盒膨胀,产生的循环蒸汽可以均匀加热食物。
在冷冻肠加热过程中,包装盒上的排气口能够释放部分蒸汽,防止膨胀裂开。通过微直热技术,每天粒量的烤肠实现了无需解冻,无需拆袋,可直接在微波炉内加热,并且加热时间只需1分钟。
据悉,每天粒量的四位创始人在肉制品行业工作了三十余年,洞察到消费者食用烤肠时的种种痛点,决心做一款回归本质的香肠,让消费者既看得见颗粒真肉,又能迅速地现烤制作。
经过数百次测试迭代,每天粒量的团队确定了包装盒的设计方案,确保微直热技术在安全的基础上,烘烤出多汁口感的烤肠。
此外,每天粒量使用了盒装的形式,而不是更普遍的真空袋装,盒装可以直接作为烤肠托盘,吃完即可丢弃,节省了额外清洗餐具的时间。
2、烤肠休闲化,是便捷、小型化和创意口味的结合
提到零食类香肠,或许经常想到的是常温即食香肠,拆袋即食,携带方便。但是,在休闲场景,冷冻肠并非没有机会。
首先,加热后食用的香肠在口感风味上要比常温香肠更突出。其次,冷冻肠具有的DIY属性,在家庭团聚、朋友聚会、亲子互动等场景中会带来更有趣的体验感。
休闲场景下,消费者想吃烤肠的念头是随机出现的,而且希望立刻满足需求。同时,消费者一次食用的量通常比正餐更少,解馋即可。此外,休闲场景下,消费者更追求有趣的体验,愿意尝试新奇的食材和口味。
因此,便捷、小型化和创意口味,是冷冻烤肠迎合休闲化场景的三种重要元素,休闲化的探索,需要三种元素的彼此结合。
在口味研发上,餐饮中常见的烤肠口味以咸香居多,而在烤肠零食化的探索中,甜味开始出现,不同食材、风味和质构的组合更多,形成更有趣味的感官体验。
尊乐曾推出适合充当零食的小烤肠系列,包括经典原味、蜜汁味和车达芝士味。“蜜汁小香肠”添加了红糖,产生甜咸混搭的效果。“百搭小芝肠”应用了如今零食中的当红风味——芝士。芝士不仅具有香浓醇厚的口感,还有助于消费者联想到健康和营养价值。
每天粒量推出的微直热香肠一共有5种口味,其中包含了车达芝士香肠和榴莲香肠两种口味。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品牌方颇具创意地将榴莲特有的香甜细腻加入烤肠中,形成甜咸混搭的丰富口味。
据官方介绍,这款榴莲香肠采用马来西亚20年以上的老树榴莲,其生长环境位于赤道13度,四季如夏。采摘人员严格恪守瓜熟蒂落的原则,100%的熟度,才能释放榴莲更馥郁的香味和口感。
同时,通过便捷性上的升级,微直热烤肠不仅适用于家庭备餐,也可延伸到办公室下午茶等休闲场景中,只要有微波炉就可以随时“叮”一下,“奶茶配烤肠”的梦想在办公室也可以轻易实现了。
迷你造型的烤肠也非常适合作为零食。把烤肠体积变小,让消费者一口就能吃完一个,不仅吃起来负担感更少,也适合多人一起分享。
皇家小虎的“一口爆汁肠”,在抖音店铺上销售了近30万件。在产品宣传上,这款产品的卖点不仅在于“一口一个”的大小,而且特别强调了“爆汁”的效果。相比于常温的小烤肠,冷冻肠在加热后,爆汁的口感体验无疑会更突出。
在北美地区,这种一口大小的迷你香肠是十分普遍的肉类零食,被称为“sausage bite”。根据调研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零食市场。2021年,仅在美国的便利店渠道产生的肉类零食销售额就高达21.6亿美元。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北美主要的肉制品公司也不断在口味和便捷性上做文章。美式迷你香肠大多加入了土豆、香料以及不同类型的芝士等食材,并用熟制工艺将香肠提前做熟(fully cooked),减少消费者再次加热的时间。此外,这些冷冻迷你香肠大多采用杯装,方便携带和盛放食物,或是用带有密封条的包装,方便吃不完时储存起来。
比如肉制品老牌企业史密斯菲尔德的Power Bites系列,一共包含四种口味,每种口味都由不同蔬菜、肉类、芝士和香料制成。比如,其中一款“Meat Lover”风味香肠就包含了香肠、培根、火腿肉、车达芝士、鸡蛋和面包屑,使用微波炉只需45秒就可以完成加热。
另一家肉制品巨头泰森食品旗下的冷冻肠品牌Jimmy Dean也曾推出“迷你香肠杯”,其包装用的就是耐微波炉加热的包装杯。香肠同样提前熟制,消费者将包装杯直接放入微波炉“叮”上50秒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在烤肠3.0时代,行业的竞争已突破了产品品质的竞争,向更广阔的消费场景延展。随着不同场景,尤其是早餐和休闲场景下的需求被不断挖掘,冷冻烤肠将出现更多元化的形态。
那么关于烤肠的4.0迭代,还有什么机会呢?笔者认为,随着消费人群的增加,消费需求将不断细分,冷冻烤肠将同预制菜一样,延展出满足各种细分需求的品类和产品。
FBIF根据近几年整个食品行业的走势趋势,整理了两个可能发展的方向:
1、烤肠×功能性
在健康这个维度上,冷冻肠还能做怎样的升级?结合目前食品饮料行业在健康化上的研发方向,除了清洁标签和“零添加”以外,增加功能性营养配方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功能性肉制品具有广阔的商业潜力。根据儿童、老人、白领等不同消费群体的健康需求,或可开发添加不同功能性配方的烤肠,如添加膳食纤维,钙、铁、锌等矿物质,维生素、玻尿酸、胶原蛋白肽、GABA等配料。
2、烤肠菜肴化
纵观目前市面上的冷冻肠产品,基本上还是以最普遍的单根烤肠的形式出现,这也符合多数消费者食用烤肠的方式。
但是,如果要在早餐准备一道烤肠配煎蛋,还需要额外开火煎蛋。如果要炒一道香肠菜肴,还需要额外将香肠切块、切片。这些菜肴,未来有望预制化吗?
实际上,冷冻肠在美国的主要消费场景是正餐,尤其是早餐。为了满足消费者快速做一道烤肠早餐的需求,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了许多预制烤肠餐。比如,火鸡肉制品公司Butterball推出过火鸡烤肠配蛋套餐;Jimmy Dean推出了冷冻松饼配迷你烤肠套装;荷美尔的松饼配烤肠套装还附带一小盒糖浆。
要进一步拓展冷冻肠的食用场景,或许可以尝试开发更多和香肠相关的中式菜肴。试想一下,当煎饼果子夹烤肠也能被做成一道预制菜,或许又能让打工人多享受几分钟睡觉的时间呢。
一根肠,折射出30年的变迁。
从充满烟火气的大众小吃,到被视作“垃圾食品”,再到行业重新正视消费者需求,一点点将消费者体验拉上来,冷冻烤肠走出了一条曲折的逆袭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行业不断强调“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思路,烤肠的升级之路还会继续。
参考来源:
[1] 《震惊 | 还敢吃吗!2块钱一根的烤肠,里面竟是这种肉?》,2017年7月31日,央视新闻
[2] 韦爵爷小宝,言之有物19-香肠:全世界的语言加起来其实是本菜谱
[3] 《欧洲香肠史 香料的美味变革》,乐酒客,2015年1月16日
[4] 《街边两块钱一根的烤肠,里面到底是什么肉?》,2020年10月31日,澎湃新闻
[5] 李建东,《烤肠败局:行业日渐衰退 企业被迫“弃船逃生”》,2014年2月27日,中国食品报
[6] 《人人都爱吃的烤肠,如何撬动万亿肉制品市场?》,2022年5月19日,36氪
[7] 王朝强,《专注品质创新,成就“国货之光”》,2021年5月12日,中国食品报
[8] 《万字报告!中国低温肉制品迎来大时代》,2022年11月10日,新肉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