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多,我把72岁的父亲赶出了家门。”
这样令人乍听大吃一惊的言论,细查之下,就会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并不少见,甚至成为了一种“通稿”——“把父母赶出家门”。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认为不该拿父母开玩笑。
如此文案,连时间、情节等台词也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一个主播,换了一种表情,就能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用短视频创作赚取流量,本也无可指责,但通过这样一种虚构的、有违公序良俗的方式,却实在是突破底线。
“把父母赶出家门”,这样频频出现的视频,之所以引起公众反感,就在于它违背了公众心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短视频是对现实生活的分享、记录与再加工,但这种再加工不包括无下限的编造与离谱的讲述。在人人皆可短视频的现实生活中,某种程度上,短视频成了一个公共表达窗口,也就理当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而非一味哗众取宠,甚至欺骗公众情感。
此类视频引起公众反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临近春节,正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而将父母拿来开玩笑,“把父母赶出家门”,正是以一种截然相反的氛围,刺激着公众情绪。
当这类通稿式“一眼假”的视频,一再出现于公众视野,也需要我们反思:这类虚假且无下限的视频为何有存在的土壤?它们是怎样失序的?
短视频无门槛,但必须有下限,相关方应当对此乱象采取有效手段来进行规范、制约。尤其是作为平台一方,更应及时完善相关规则,将类似“赶父母出家门”的无底线短视频及时“赶出家门”,遏制其病毒式传播,方能维护好网络空间里的风清气朗。
□宋述(媒体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