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青春|七十载昆曲赤子心:从小镇顽童到国宝级表演艺术家

党旗下的青春|七十载昆曲赤子心:从小镇顽童到国宝级表演艺术家
2023年01月19日 19:18 澎湃新闻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第二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在跨越年代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老一辈的峥嵘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奏响“青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和声。即日起,澎湃新闻陆续推出第二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追忆风华岁月,重温初心故事。本篇聚焦“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

【人物简介】蔡正仁,男,生于1941年7月,昆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曾师从俞振飞、沈传芷,198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任上海昆剧团团长,1995年凭借交响版《牡丹亭》获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之杰出贡献奖。2019年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蔡正仁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文联”微信公号 图蔡正仁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文联”微信公号 图

初秋的上海绍兴路,夹道梧桐繁茂。这条不过两三百米的小马路,汇聚了很多沪上老牌文化单位。每一个门牌背后,都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走进赫赫有名的绍兴路9号上海昆剧团,年过八旬的“国宝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分享了他与昆曲的七十载深厚情缘。

只身投考“昆大班”

1941年,蔡正仁出生于浙江南浔,三个月大的时候,举家迁居临近的吴江震泽。父亲是京剧爱好者,蔡正仁从小也爱看戏。小镇上常有远近跑码头的剧团来演出,京剧、越剧、锡剧都是他的心头好。现代装的文明戏他不喜欢,对“穿龙袍”的角色却情有独钟,觉得又威风又神气!每次父亲带他看完戏,回到家里就“不太平”,一定要把当天的精彩片断给家人们好好演一演。就这样,江南小镇的顽童在乡间戏曲的熏陶中一天天长大。

到了12岁那年,由于种种原因,蔡正仁未能考上心仪的初中,正当对前途感到迷惘时,1953年12月《解放日报》一则“华东戏曲研究院开办昆曲演员训练班”的招生广告为他带来人生转机,蔡正仁与昆曲一生的情缘也就此开启。

蔡正仁的父亲是京剧票友,但对昆曲不熟悉,并不是很支持儿子去考昆曲训练班。

蔡正仁问父亲,那昆曲是不是穿龙袍的?只要是穿龙袍的,不管是京剧还是昆曲,他都愿意学!加上学校在他一直向往的大上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下定决心要出去闯一闯。

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向来不太回信的上海舅舅很快寄来了招生简章,蔡正仁乘轮船转火车只身赶赴上海,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4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第一届昆曲演员训练班,也就是当代昆剧史上著名的“昆大班”。

投考过程竞争激烈,但也发生了不少趣事。比如复试时选唱《二郎山》,音调很高,蔡正仁憋足了气,要唱得高一点再高一点,直唱到胡琴断了一根弦。老师们又惊又喜,给他打了一个最高分!

在采访中回忆起这段与昆曲结缘的往事,蔡先生动容道:我的初心真的很简单,从小喜欢戏剧,想当演员,想当名演员。但学了昆曲,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但我对昆曲的喜爱,一辈子也没有变。

青年时期的蔡正仁(20世纪60年代)。 青年时期的蔡正仁(20世纪60年代)。 

18岁入党,班上第一位

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昆曲演员训练班后,蔡正仁认真学戏,踏实做人,不仅专业上渐渐崭露头角,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还当上了昆曲班的团支部书记。

对于昆曲,他感觉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喜欢;对于中国共产党,他的崇敬之情也是与日俱增。经历的一切都让他明白,如果没有党的挽救,昆曲这个拥有典雅曲词、婉转行腔的古老剧种恐怕已经消亡。正是党集中力量开办昆曲演员培训班,拿出大力培养青年昆曲演员的一系列举措,让昆曲走出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得到了传承与延续。他在昆曲班的几位“传”字辈老师,亲历了新旧社会对比,翻身感特别强烈。老师们告诉蔡正仁,在旧社会靠昆曲是没有饭吃的,一根油条要两个人分,为了糊口甚至只能去做算命先生。新中国成立后,昆曲老师们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也体现了党对昆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老艺人的爱护和尊重。

怀着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一满十八周岁,蔡正仁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是昆曲班里第一个入党的学生。巧合的是,他进入预备期时,恰好是他最钦慕的俞振飞老师转正的时间,这也成为师徒二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往事。

《牡丹亭》剧照,蔡正仁饰演柳梦梅(21世纪初)。 《牡丹亭》剧照,蔡正仁饰演柳梦梅(21世纪初)。 

“吃苦受难”为昆曲

演员与团长,是蔡正仁一生最重要的两个角色。

当演员,是蔡正仁情之所钟。舞台上风流潇洒的柳梦梅、堂皇气派的唐明皇,背后是从不间断的苦练。小时候,要练功,他腰腿柔韧性不好,吃了许多苦头。唱昆曲,要喊嗓,每天早晚都要坚持。他的嗓子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担得起“金声玉振”四个字。蔡正仁说,学戏,光有喜欢是不够的,还要吃苦。吃不了苦就成不了好演员!

蔡正仁唱的行当是小生,在昆曲中又细分为巾生、官生、雉尾生、穷生四类。他演戴髯口的官生——《长生殿》里的唐明皇,嗓音宽厚亮,风度高贵,白先勇称他“天生唐明皇”;他演穷生——《评雪辨踪》里的吕蒙正,寒酸中透着书卷气,让人同情又无奈;他演《牡丹亭》中的巾生柳梦梅,精彩表演令他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能做到潇洒穿行这四种“生”之间,随意切换,需要深厚的舞台功力与艺术修养,这其中的付出与努力,绝非一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简单概括。

《长生殿·哭像》剧照,饰演唐明皇(21世纪初)。 《长生殿·哭像》剧照,饰演唐明皇(21世纪初)。 

而蔡正仁的另一重角色“团长”,则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担任昆剧团团长18年,蔡正仁的担子难以想象的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上任初期的经费问题,成为困扰他十多年的难题。尽管国家对于昆曲已经从政策上倾斜照顾,但运营剧团仍有资金缺口。为此,他反复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向领导据理力争,保证每个月的工资不少发大家一分。他还动脑筋开饭店、找投资,甚至四处考察想开设工厂,为的是赚到钱能够补贴剧团演出、能建一个好的练功房、能造一个正式的舞台。那时的蔡正仁,每天要拿出七八成的精力去完成团长的工作,到处奔波,身心俱疲。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最后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说:我有责任让大家喜欢昆曲!

《长生殿·定情》剧照,蔡正仁饰演唐明皇(21世纪初)。 《长生殿·定情》剧照,蔡正仁饰演唐明皇(21世纪初)。 

从当年江南小镇心怀“龙袍梦”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耄耋之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昆曲完全融入了蔡正仁的生命。暮年的他退而不休,天南海北地教学、排练、演出,凭着对昆曲的赤子之心,怀着将这一古老剧种发扬光大的不变初心,继续演绎他与昆曲的动人故事。

谈及青年一代,蔡正仁表示,希望年轻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多贡献一份力量、多出一把力。要勤学苦练,因为没有一件事、一样成就不是靠苦练练出来的,“希望你们能体会‘苦尽甘来’四个字的力量。我相信,你们是充满希望的,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事业接班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昆曲 上海市 表演艺术家 京剧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31 阿莱德 301419 --
  • 01-31 新赣江 873167 9.45
  • 01-31 亿道信息 001314 --
  • 01-30 裕太微 688515 --
  • 01-30 湖南裕能 301358 --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