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眼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三周年,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份量和地位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1.1万亿元,增速8.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增速3.3%、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作为成渝地区成都、重庆“双核”中的“极核”,四川天府新区携手重庆两江新区唱响“江天一色”品牌,扎实推动重点任务落地,承担着成渝地区高水平协作“助推器”的使命——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到《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均多次突出两大国家级新区的重要地位。
随着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合作十大重点任务(以下简称“十大重点任务”)的加速推进,两大国家级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深度协同,不断加快推动国家战略整体成势。
数据显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022年前三季度71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6.2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81.9%,超时序进度6.9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有效扩大投资成为其全力冲刺去年“四季度”,达成全年经济目标的重要支撑。
12月7日,川渝黔滇四省(市)召开交通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商定将对45项常见违法行为,采取一致行政处罚,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迈向“一盘棋、一体化”,这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川渝两地交通运输部门在深化“管理一体化方面”已经统一30项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成为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探路者。2020年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要求“交通先行”,同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被交通运输部批复为川渝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之一。
围绕规划、网络、枢纽、服务、管理“五个一体化”的试点目标,成渝地区互联互通以及一体化协作水平不断提升。纵观过去三年,川渝两地大力实施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加速。
尤其是,天府新区协同天府高铁枢纽站、成自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的加速建设,四川跨境公路运输集散中心等开放平台不断聚集,进一步释放了天府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2022年1-9月,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已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2.24亿元,同比增长73.8%,其中,出口额68.23亿元,同比增长51.2%,进口额24.01亿元,同比增长201.6%。
这便是其开放平台优势转化赋能的缩影。2022年11月举行的天府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介会上,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四川天府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四川省与上海市合作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由此可见,天府新区在四川对外开放的格局中份量颇重。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天府新区、两江新区承担着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的重要使命。三年来,两大新区全面深化在对外通道、开放平台等领域的合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
比如,联动建设两江新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四川天府新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联合引进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企业超200家;成渝跨境公路运输平台已联合重庆开行面向东盟、欧洲、中亚11条运输干线,累计发送货值超过50亿元,其中天府新区发运货值超过35亿元。
在这种背景下,天府新区联动两江新区快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效逐渐凸显。2022年,两大新区预计进出口总额达4800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约25%。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扩大开放,改革创新,成为经济大省无一例外的共同选择。
最近,一款西部(成都)科学城制造的水下机器人荣获国际发明展金奖。研发方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这在实现产业化后,很可能创造一个规模上千亿元的市场,“每对大坝进行一次检查,就要耗资上千万元。初步估算,使用我们的机器人能比传统检测方式节约数百万元。”这便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撬动力”,而创新策源正是西部(成都)科学城和西部(重庆)科学城所共同努力探索的方向。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揭牌,成为四川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彼时,天府新区主要领导曾表示,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的核心承载地,面向“十四五”,天府新区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路径举措,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总体成型、五年能级跃升”,形成支撑成渝、引领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地和新兴动力源。
如今,成渝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聚集起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等一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比如,成立数控装备工业智能制造川渝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两江云计算基地为成渝地区400余家企业和机构提供算力服务。
这对于支撑天府新区打造创新策源极核,乃至赋能未来赛道形成了重要支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打通基础研究到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到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使得创新策源的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天府新区已经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4家,聚集高新技术企业501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16个、高端创新人才4000余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提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2012年至2021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9%提升至39.8%,规模达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已然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为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渗透力最强的经济类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天府新区的突出优势。比如,天府新区已经建成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以及华为鲲鹏生态基地等;同时,天府新区还推动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20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国商飞等12家央企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
在“东数西算”工程背景下,天府新区的超算产业集聚区已然是成都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重要支撑。
2022年12月初,2022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在天府新区举行,总投资354.3亿元的43个项目开工,涉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绿色食品以及现代种业等多领域。这也成为成都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圈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目前,全市已经确立12个产业生态圈,并且进一步细化为集成电路等26条重点产业链。这些重点产业在生态圈中联通上下游,活力增强,在“产业链”中提升产业能级、放大核心优势。
天府新区2022年以来围绕“9+6”重点产业链构建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突出新区特色以创新链协同延展筑强产业链、构建生态圈。未来将以立体拓展园区空间、项目促建、制造产业提质增效、运营管理体制创新方面为抓手,推动新兴工业园区创新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天府新区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的重要方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当地的建圈强链乃至产业能级跃升都将迎来重大机遇。“十大重点任务”明确提及,协同壮大八大产业联盟、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高水平开放、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诸多领域,协同发展路径进一步明晰。
在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两地已推动沪渝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达成三方合作,实现重庆、上海、四川等地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在协同壮大八大产业联盟方面,两地成立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联盟已集聚会员企业近500家,产业互动越发频繁。
比如,两江软件园与成都天府软件园积极筹备西部信息安全大会;成都天投集团携手重庆江北嘴集团等设立协同创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10亿元,目前已经完成首笔投资。
三年来,天府新区、两江新区通过“云连线”、面对面座谈、调研考察等方式,从党政代表团到各有关成员单位的常态化互动,发展动能不断增强。2021年,两大新区经济总量达8366亿元,以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5%的面积贡献了11.3%的经济总量,携手累计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3个,综合实力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这些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也使得天府新区、两江新区逐渐成为区域协作高水平的样板,发展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天府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8.2亿元、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成渝经济圈建设”列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总牵引”,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引领带动五大片区协同共兴。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排头兵”,天府新区正在朝着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和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的目标稳步迈进。
文/伍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