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近年来,广西百色市田阳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产业扶持为根本、以就业扶持为支撑、以基层治理为保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现异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易安后扶专责小组组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主任唐轶昂到百色市田阳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农户家中调研,百色市人民政府市长葛国科,百色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睿君,百色市田阳区区委书记黄国哲陪同。(田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三民”模式解决增收难、就业难、办事难
搬迁群众稳不稳,就业创业是根本。田阳区通过产业富民、就业安民、服务便民等“新三民”模式,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增收难、就业难、办事难。
产业富民,破解“增收难”。田阳区整合流转北部土山区富余土地,在“老乡家园”集中安置区附近规划建设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探索推行“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组织搬迁群众以“飞地”方式参与示范区建设和经营。田阳区还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鼓励当地能人或种植大户,进行山区闲置土地流转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规模化发展乡村产业,让搬迁群众旧址的土地不闲置、不撂荒。
就业安民,破解“就业难”。田阳区先后打造了新山铝产业示范园、深百众创产业园等园区,推动吉利百矿年产1000万只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项目落地投产,为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此外,田阳区在安置点附近配套建设1万亩的集劳动密集型和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的深百众创产业园,吸引39家企业进驻产业园,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526人,在安置区内及其周边创办就业帮扶车间19家,并在田州古城、农贸批发市场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服务便民,破解“办事难”。田阳区创新推行“农事城办”服务模式,在易地安置集中的社区建设“农事城办”服务中心,由教育、人社等13个部门派驻18名干部到各窗口,为安置点搬迁居民提供“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让群众办事“零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农事城办”服务中心可为搬迁群众办理13大项45小项业务,实现了搬迁群众办事“不回村镇、不进部门、不出社区”。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确保群众融得进来、住得放心
田阳区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农业产业布局,形成了各具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格局。2021年10月—2022年7月,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3271.15元,同比增长29%,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有19718户,占脱贫户总数96.8%,脱贫群众收入实现稳增长。
持续发展县域经济,推动项目投产,群众收入也提高了。在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中,田阳区不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确保群众融得进来、住得放心。
田阳区在老乡家园安置点内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建设老乡家园卫生院,解决群众“看病难”。同时,建设警务室、自助银行服务点、公交站、超市、运动场等,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所需。
“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社区治理模式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
田阳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度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中被评为“好”等次,获评202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份。此外,田阳区老乡家园三期获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的提高和田阳区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推行密不可分。
强化自治建设。田阳区将安置点划分成10个网格,配置社工楼栋长,推行“一格四员”的网格管理模式,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同时,搭建“楼栋管委会”“居民议事会”等治理平台,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
强化德治建设。田阳区依托田阳易地扶贫搬迁展示馆、党建文化感恩长廊,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打造“居民荣誉超市”,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会议、建言献策、社区事务、综治调解、好人好事、家风良好等10个活动内容后,经核实将获得荣誉积分奖励后到荣誉超市和华冠购物中心兑换生活用品。
强化法治建设。田阳区在老乡家园三期设立警务站,配备11名警务人员,组建了由警务员、社区治安巡逻岗和物业保安队组成的“三级联防”巡逻大队,确保社区治安稳定。
强化智治建设。田阳区开设“农事城办”公众微信号,开通“农事网办”服务系统,让搬迁群众足不出户了解信息、办理业务;实施“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实现小区电子监控全方位全覆盖。(崔傅成)
编辑:赵鼎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