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P买理财,暴富企业们开始花钱「买未来」?

当LP买理财,暴富企业们开始花钱「买未来」?
2022年08月10日 17:18 投资界

全球*的劫难,也造就了*的一波红利。三年来,在新冠疫情产业链上,无论是检测、疫苗还是药物相关的国内企业,几乎都赚到了往常几十年才能赚到的钱。

在疫苗领域,2021年,科兴中维净利933亿元,智飞生物的净利102.09亿元,康希诺也*扭亏为盈,净赚19.14亿元。

而在因新冠检测爆火的IVD领域,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申万IVD行业共39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44.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8.28亿元。

在创新药领域的Biotech们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时,上述企业无疑在现金流方面凸显出权势。

不过世上没有永远的增长。随着疫情渐趋平稳和疫苗常规接种渐渐完成,新冠业务的颓势开始显现。

在最近发布的中报中,“新冠概念”企业们在新冠领域的收入普遍开始下降。康泰生物近七成的业绩巨减坐实了市场对新冠疫苗趋于饱和的悲观预期,而九安医疗中报净利暴涨280倍的背后,则是二季度净利环比下降94%的惨烈事实。

在二级市场上,“新冠大单”这类利好也不再能激发投资者对相关CXO的兴趣,相反,大家开始更为关注剔除新冠因素后,一个企业和赛道未来真正的景气度。这也成为不少中报业绩暴增的企业,却在股市被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原因。

不过,对于“没增速”这件事,自然不会有谁比企业本身更焦虑。毕竟估值可以一步到位,可与之相匹配的基本面,则需要企业用持久的业绩来兑现。所以去年以来,手握巨量现金的企业们也开始频频花钱,他们或通过做LP进军医疗私募基金,或通过上下游并购夯实自己龙头地位,或通过加大研发夯实主业,又或者实在没处花了干脆拿来买个理财。

这些投入,能为企业换来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投资:扎堆做LP+买理财

跟创新药Biotech还在等待资本输血的境地完全不同,不差钱的IVD企业们已在自己做LP给别人输血,并在医药健康领域展开战略布局。

7月28日,百亿市值IVD原料商义翘神州发布公告,拟与浙江清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清松礼得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相关方共同出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无锡清松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认购出资额2亿元,占认缴出资额的21.05%。

而其中,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清松投资及共同出资方清东投资、清松礼得本就是义翘神州董事张松实际控制的企业,故此次投资为关联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义翘神州自己也是去年8月才于创业板上市。因去年上半年市场状况较好,公司净募资为47.24亿元,比原计划多38.24亿元。此外,公司2021年净利也高达7亿元,虽然同比下滑超过3成,但仍然是“现金牛”企业。

同样作为LP参设医疗基金的,还有新冠检测领域的知名公司安旭生物

6月初,公司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与中传金控股权投资基金及国瀚投资管理发起设立杭州中传安旭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投资于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医药大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或项目。拟投资基金总出资金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安旭拟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不超过5亿元,首期出资金额为2亿元。

安旭生物2021年的营收也达到15.9亿,净利润7.4亿,与此同时,其现金流也达到6.75亿。

新冠检测行业之外,疫苗公司的动作则更为引人注目。6月初,维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李奕璇退出,新增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而在此前的一周,维梧资本刚刚宣布完成人民币基金的*关闭,该基金预计总规模约100亿人民币,首关规模40亿,其募资规模达到今年以来人民币生物医疗专业基金之最。

市场据此相信,科兴已成为维梧资本新一轮人民币基金的LP。

一个巧合是,6月,维梧苏州基金与晟德大药厂出资4亿元认购东曜药业股份。在此之前,东曜曾一度被市场预测是现金流*枯竭的Biotech之一,此次出资无疑为东曜提供了宝贵的流动资金。而年初,东曜刚刚与科兴制药就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海外市场商业化许可达成合作协议。这也使得此次“输血”变得意味深长,并证实了产业资本的确更愿意围绕自身的产业链展开投资。

而除了上述公司,有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有数十家医药医疗公司以LP的身份进军产业投资基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新冠疫情中赚到钱的企业,包括热景生物英科医疗凯普生物东方生物、宝泰生物、金域医学以及相关的CRO企业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等。

在股权投资之外,理财也成了不少“暴富”企业增值的重要途径。

7月26日,九安医疗宣布将14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在几个月之前,它刚刚宣布将122元自有资金用于理财。除了九安医疗,受益于新冠的疫苗和检测企业万泰生物,以及因新冠药概念超募200%的诚达药业也都分别拿出20亿元和14亿元资金购买投资产品。

只是,对于中国能否诞生自己的“历来亚洲基金”和市场究竟会为理财带来的业绩贡献给予多少估值,都将需要时间带给我们答案。

并购:上下游整合+海外抄底

大量现金流在手,的确让暴富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买方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做战略投资者,还体现在成为并购市场的重要玩家上。

而其好处也显而易见:通过并购进行横向或纵向扩张,提升规模效应,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从而晋身赛道的龙头企业。

这一点在IVD赛道体现得格外明显。

去年以来,赛道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并购,是国内诊断和器械巨头迈瑞医疗5.32亿欧元收购海外体外诊断上游原料公司HyTest Invest Oy及其下属子公司的交易。通过这次并购,迈瑞不仅获得了体外诊断原材料的相应技术与研发能力,建立起了成本优势,还同时为其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新支撑。

迈瑞医疗2021年实现营收252亿,净利润80亿,两者同比都增长20%以上,这其中,疫情因素对于推高其业绩起着重要作用。

今年7月14日,国家药监局披露,深圳真迈生物的GenoCare1600基因测序仪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世界*获批NMPA医疗器械资质的单分子测序平台。这也让去年9月通过2.55亿元的股权收购成为其*大股东的圣湘生物再次受益,进一步助力圣湘生物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布局。

2021年,圣湘生物的业绩表现虽然相比2020年有所下滑,但仍实现45元营收和22.4亿元的净利。这也使其在平台型企业的打造上,可以更从容地进行多项对外投资和产业布局。

这两个代表性的案例之外,检测行业的各类收购和分拆交易也是密密匝匝。其中包括华大基因7605万元收购基因数据公司早知道科技15.4521%的股权;热景生物1.53亿元收购翱锐生物38.1%的股权, 入局癌症早筛赛道;硕世生物4000万元增资宏元生物,布局肿瘤早筛;明德生物2000万增资南京诺因,完善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产品线;万孚生物收购天深医疗,进一步扩大在化学发光领域的创新布局;东方生物3500万收购北京首医临床医学科技100%股权,获得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医疗检测产品和设备、专利技术、认证证书等相关资产……

下游企业为防止“卡脖子”向上游原料延伸,上游企业则通过向下布局产品+仪器领域,打造更强竞争壁垒。随着产业不断发展,IVD领域也将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其整合只是刚刚开始。

而相比检测行业,在新冠疫苗上赚了钱的巨头们,为扩张自己的产业版图,已不满足仅在国内收购,更将触角伸向海外。

6月,复星医药公告称,拟以不超过2.18亿新币(折合人民币10.54亿元)收购OncoCare60%的股权,从而将新加坡规模*的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之一的OncoCare纳入麾下。

同月,手握200亿现金的中国生物制药拟以1.61亿美元收购美股biotech公司F-star,收购成功后,中生将获得F-star专有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平台。

进入7月,又有消息称,国药集团目前正考虑收购港股公司BBI生命科学,以增强自身的DNA合成能力,据悉,后者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未来,这些子弹*充足的pharma们,也将成为掀起Biotech收购浪潮的先驱者。

聚焦主业,花钱搞研发,扩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们在明白新冠收入或只为昙花一现后,不仅在投资和并购等外延式增长方式上投入不小,在自身的研发实力和产能打造上更为下本儿。

以疫苗行业为例,2021年,绝大部分企业都加大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受益于新冠疫苗的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更显得突出。

其中,康希诺在研发上的支出*,为9.05亿元,同比增长111%;智飞生物8.14亿元,同比增长69.49%;康泰生物的研发投入则为7.38亿元,同比增长170.1%。

除了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的增长也在体现这种聚焦。数据显示,2021年,10家上市疫苗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共计2267人,较前一年增加415人,且几家头部新冠疫苗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远多于尾部企业,在人才上的投入也更多。

除了疫苗,新冠检测相关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也值得一提。

数据显示,2021年,IVD行业研发费用整体继续增长,行业全年研发费用总额65.81亿元,研发费用与营收的总占比为6.97%。研发费用排名前五的公司投入均超4亿元,其中,万泰生物研发投入6.8亿元,达安基因为6.3亿元,华大基因则为4.87亿元。

而达安基因此前就曾在其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过回归原有主业的决心。该公司明确,将聚焦于临床诊断技术和产品,做大做强PCR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推进发展分子诊断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

最近两年,达安基因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高达25亿和33亿元,而2021年,其研发投入也同比增长166.32%,且这些投入主要聚焦在传染病检测平台、荧光PCR、NGS技术产品研发项目中。可见其也希望苦练内功,使得疫情逐渐结束后,公司仍能保持在一个*别的平台上继续发展。

除了研发投入,在自身的产能上,企业们也不惜重金打造,纷纷在各地上马落地产业园。

去年12月,达安基因就披露了一则扩产项目,拟与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以不超过1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用于耗材及原材料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高端IVD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以及生化诊断试剂研发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

除此之外,迈瑞医疗投资45亿元在武汉光谷打造科技产业园,圣湘生物3.5亿元打造上海产业园,宝太生物12亿元打造厦门POCT产业园,明德生物10亿元打造科技产业园,华大基因4.7亿元打造青岛健康医疗产业园等。

巨大的投入背后,是这些靠新冠检测暴富了的企业们的焦虑。毕竟IVD行业的实际形势已经摆在眼前,集采来临,代理商无法生存;阳光采购,随时可能降价;疫情来了医院关停,常规项目全停;而下一个风口,还不知何时到来……

但也许下一个风口也并不遥远。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官网7月27日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增1450例猴痘疫情确诊病例,全球累计猴痘疫情病例确诊数量达到20638例,覆盖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

对人类来说,这无疑是另一个艰难的考验。而为了抗疫,各国都在动员一切力量。这一次,中国企业也走在了前面。

截至目前,有超20家A股IVD企业已披露具备猴痘病毒检测能力,同时多家企业已获得出口订单,包括默乐生物,之江生物可孚医疗等。

而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发布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的通告(2022年第31号),这也许也意味着,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国内注册即将正式启动。

有新冠的示例在前,行业里的人都明白,届时谁先拿到国内注册,便可更快抢占市场份额。

如果这次灾难不可避免地造就另一波红利。那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下一个赚钱时代会到来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理财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6 金禄电子 301282 --
  • 08-16 宣泰医药 688247 --
  • 08-15 丛麟科技 688370 --
  • 08-11 帝奥微 688381 41.68
  • 08-10 联影医疗 688271 109.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