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王雨晨)4月21日,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中国”)发布2021年ESG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这是内地首家外资法人银行发布的ESG报告。在同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回答新京报记者关于“气候变化对金融资产质量影响”的提问时表示,针对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是银行气候风险管理的重点。
绿色转型意味着绿色金融机遇。按照亚洲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 (ASIFMA) 估计,未来三十年,亚洲地区需要66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以实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的目标。可以预期,未来全球资金将持续流向低碳、可持续发展、抵御气候变化的投资计划、产品和企业。
银行业已在发力。在绿色信贷投放方面,报告显示,2021年,恒生中国制订绿色信贷指引,截至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速达76.7%,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大于企业信贷总体余额同比增速。
“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切入点在于挖掘更多细分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并针对不同产业和各类项目的多元化需求,开发相应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称。
对于绿色金融资产面临的风险,除了高排放企业转型中的风险外,气候风险也备受讨论。2020年5月,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表《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基于央行职能的分析》一文,重点介绍了气候相关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渠道,并就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对央行职能的影响及应对做出了进一步分析讨论。
当前机构在气候变化风险披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王丹称,“对于气候变化的披露,其中一个难点是数据的可获得性。气候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既影响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影响它相关的市场风险,并间接对银行是否能给企业授信或是做一些金融产品造成冲击。”
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补充道,对于气候变化风险,很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都还在摸索阶段。我国对于气候相关风险的管理与测评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还处在初期的形成过程中。从内部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恒生中国已经把气候相关的风险纳入到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中。考虑到未来发生一些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况,它可能对一些客户的业务、对质押品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宋跃升表示,“我认为在国内外相应的规则或披露的信息比较完善之后,我们可能在今后的几年进行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披露。”
金融机构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宋跃升认为,“银行通常都有应对突发风险的压力测试,针对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一定是平常气候风险管理中的重点。”
王丹则提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面对大规模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的风险,金融系统需要更灵活的应对方式。这也意味着,在面临不同方向的气候变化影响时,是否能给金融机构更多的自主权,监管层面需要给出更明确的指导。
责任编辑:王婉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