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退水“零直排”三秘籍 折射嘉兴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稻田退水“零直排”三秘籍 折射嘉兴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11月13日 06:35 媒体滚动

  ■记者 姜晓丽

  平原水乡地区农作物种植容易存在农业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大、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环境,嘉兴在全市推行“肥药两制”改革,这两年又创造性推出了“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倒逼农业主体履行绿色发展责任,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大幅度削减稻田面源污染,为长三角区域探索农业保护性耕作,践行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嘉兴经验。

  三种治理模式

  实现稻田退水“零直排”

  走进位于平湖市广陈镇赵家堰兜灌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稻田四周围绕着一条生态沟渠,沟渠中种植了具有吸附作用的水生植物,可以吸附农田灌溉排水中多余的氮磷元素。经检测发现,经过生态拦截沟渠的过滤吸附,农业退水中30%左右的氮磷元素都可以被吸附掉。在不远处,是一个个废弃的水产退养塘。

  记者了解到,生态沟渠只是水稻田农业退水过滤之路的第一步,然后尾水经由生态拦截沟渠,汇入附近的17个退养鱼塘,在退养塘内进行进一步的净化,而后通过水泵将净化后的水抽到旁边的泵站中,到了灌溉的季节,再根据农事的需要将水放出来用于灌溉。这样整块稻田便真正实现了退水零排放。眼下,赵家堰兜灌区已建成275亩的“生态沟渠+生态塘”示范区。

  广陈镇的治理模式是嘉兴实现稻田退水“零直排”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兴按照“系统思维、防治结合、灌区治理”思路,开创性地提出了全封闭型——“稻田+生态沟渠+水塘(河浜)”,即稻田退水循环灌溉利用不外排;半封闭型——“稻田+生态沟渠+生态塘”,即稻田退水净化过滤后部分外排;开放型——“稻田+生态沟渠+生态缓冲带”,即稻田退水净化过滤后超低排放。嘉兴因地制宜推广三种治理模式,实现稻田退水循环灌溉利用和净化超低排放,削减稻田主要面源污染物。

  据介绍,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今后五年市县财政投入资金20亿元,全市建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工程覆盖面积60万亩以上,实现饮用水源保护区、国省监控断面、主要河湖周边和优质稻米示范区全覆盖,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稻田退水“零直排”示范面积3.1万亩,今年计划年内完成示范面积5万亩,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

  农业绿色发展

  带来乡镇治理“附加效应”

  三种治理模式不仅实现了嘉兴全市农业绿色发展、改善了农业水环境,也促进了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助推了美丽田园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

  千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核心区(主动健康示范园)、红旗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盛庭农场、葡萄科技示范基地、田园客厅……桐乡市濮院镇美丽田园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示范区内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了与美丽乡村有机衔接、交相辉映,田园风貌整洁有序、生态优美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如今,这里还是周边市民周末出行的网红打卡地。

  据悉,目前,嘉兴全市已结合稻田退水“零直排”工作,建设美丽田园示范区5个,濮院示范区是其中之一。示范区按照“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的要求,集中清除农田废旧农膜等,净化田园环境;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减少“插花田”,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促进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加强田间道路、管理用房、农田林网、沟渠塘改造等统一规划设计,实现实用与合规、生态与美观兼顾,提升田园景观风貌……如今,稻田退水“零直排”成了建设美丽田园的助力器。

  此外,稻田退水“零直排”还有效促进化肥农药持续减量。覆盖区内结合“肥药两制”改革,倒逼农业主体履行绿色发展责任。目前,化肥施用强度降至26.64千克/亩、农药施用强度降至0.155千克/亩,全部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全面提标改造稻田灌溉系统,利用PE管代替传统混凝土管,建立智能化的低压输水管网,最大程度避免“跑冒滴漏”现象。探索数字化稻田综合管理系统,将水肥精准灌排、自动流量监测、水质自动检测和水稻生产模型等数据统一纳入数字稻田管理系统,实现水稻田灌溉水层精准自动控制。

  助力改善农业水环境。稻田尾水处理覆盖区内充分利用稻田、沟渠、湿地等自然地理优势,并因地制宜、优化组合生态沟渠、生态塘、生态湿地、生态滤池等多种生态工程措施,构建水稻种植面源污染地生态减排系统。据统计,稻田退水3种模式治理可以削减主要面源污染物1/3以上,在保护粮食功能区河网水系的水生态与水健康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如对桐乡红旗漾半封闭模式现场采样结果显示,稻田退水从进口到出口,通过改造后断头浜滞留净化,水质可以提升一个类别。

  助推农民种粮增收。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与高标准生态型智慧稻田建设有机结合,涉及的智能化操作系统、自动化运行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如在广陈镇示范点,种粮主体通过集成技术应用,平均每亩水稻生产肥料减量折合尿素亩均节本40元以上,直接减少生产用工8个工时,减少劳动力成本支出约80元,亩均折算灌溉电费节约8元,示范区亩均综合节本增效120元以上。

  “这种模式不仅是农业面源精准治污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沟渠虽小意义重大。”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周海明表示,下一步,嘉兴将继续以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为抓手,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改革等配套工程,全面推进覆盖区实现“耕作现代化、灌溉智能化、排放生态化、田园美丽化”,努力打造浙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嘉兴市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7 华塑股份 600935 --
  • 11-17 永安期货 600927 --
  • 11-17 金钟股份 301133 --
  • 11-16 云路股份 688190 --
  • 11-15 海力风电 301155 60.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