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存款暗道:部分银行员工向资金掮客“买存款”,并付“好处费”

吸收存款暗道:部分银行员工向资金掮客“买存款”,并付“好处费”
2021年10月16日 02:04 贝果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吸收存款暗道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进入四季度,银行年度揽储考核日期临近,资金掮客也迎来了“旺季”。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为完成银行的揽储指标,部分银行员工运用贴息存款方式向资金掮客“买存款”。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少不了给“关系人”的一笔“好处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贴息存款是监管明确禁止的,这笔“好处费”并不能体现在银行的报表上。那么,这笔钱又从哪里来?浙江某城商行人士透露,在具体操作上,买存款的费用会被转嫁给急需融资的企业,导致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高于合同成本。

  而与买存款行为相伴随的,则是近年来与之相关的风险事件。受访人士指出,买存款行为扰乱了正常市场的利率信号,极易引发金融风险,监管机构和银行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

  隐秘链条

  “50亿做1~365天,1~3年定期,银行冲量(日均、月底),定期存款,个人款、企业款均可。”这是资金掮客小陈(化名)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

  当记者联系小陈表明需求后,他告诉记者:“可以做存款,对公对私都行。”其同时表示:“如果早安排(费用)就能便宜点,价格和资金每天可能都有变化。”

  据了解,像小陈这样的资金掮客,与银行的员工、企业财务人士有着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连通着存款买卖业务的上下游。而银行贴息存款,则为买存款行为提供了容身空间。

  所谓的买存款,即银行员工与资金掮客合作,向资金掮客支付中介费,按照利率挂牌价支付利息或者给予其一定的存款贴息。某国有行人士透露,“资金掮客通过认识的企业财务人员,介绍其将存款存在银行,并给予一定的返利,从中赚好处费。”

  “买存款在小银行中非常盛行,由于小银行缺少合格的、形成规模的客户群,只能通过买存款做大负债规模。相比之下,大银行买存款比较少见,但也存在。”上述受访浙江某城商行人士坦言,尽管监管禁止银行对非营销岗考核存款,但实际上各家银行的情况不一。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高息揽储是违规行为,危害了金融秩序。在2014年《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已对贴息存款做了相关规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高息揽储吸存,不得非法返利吸存,不得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等。

  “2015年10月,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但仍通过存款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存款利率确定上限。此外,每家银行基于其管理制度,都会对本行内的各级机构制定统一的存款利率管理标准。”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晓明律师指出,贴息存款是指银行在对外公开的存款利率之外,向储户额外支付利息吸引存款。如果贴息存款操作中违反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和该银行内部对存款利率的规定,那么这一行为则属于违规行为。

  “超过公示利率以上的贴息存款肯定是违规的。尽管监管机构已经明令禁止各类形式的存款中介,但由于银行本身严格的KPI考核和日益高涨的指标,使得这种中介还是隐匿存在,并且逐渐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和利益链条。”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指出。

  谈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某国有行研究员分析称,直接原因是银行在发展方面过于激进,考核压力大,一些客户经理为了获取业绩提成,必然采用“贴息”等不规范手段拉存款。长此以往,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恶化市场竞争。

  利益分配

  由于“买存款”一直处于灰色地带,银行支付给资金掮客的中介费用并不能直接“走账”。那么,这笔费用是以什么途径支付?又有哪些暗箱操作空间?

  据了解,让贷款人支付买存款的费用,成为操作中实际采用的一种方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透露道,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以后,资质稍差的开发商很难拿到开发贷款。为了能够申请到开发贷,开发商会答应银行提出的条件。“比如,贷款的合同利率假设是7%,但是银行会要求开发商额外拿出2%去买存款。对于开发商而言,其综合融资成本是9%,而通过其他的方式以9%的价格其又不一定能够成功融资,所以开发商会同意这种方案。”

  这2%的费用又如何分配?“上述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三年期储蓄利率3.5%,按每年补贴0.6%并一次性支付三年1.8%利息,储户是很愿意接受的。也就是说,1.8%贴息给储户,剩下的0.2%是中介赚取的费用。”

  前述受访国有行人士表示,“这个做法在江浙一带挺普遍的。有中介专做这门生意,在银行和企业之间两头搭线,那些不满足银行贷款标准却想要融资的企业需出‘买存款’的费用。如此一来,银行达成了业务指标,企业也能‘顺利’融资。”他说。

  周毅钦告诉记者,由于银行的营业外支出管理比较严格,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向存款人返还贴息点数,然后由存款人和掮客自行分配;另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向一些资金掮客所在公司进行虚拟采购,以达到返点目的。

  风险隐患

  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买存款”,看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给利益相关方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一时的需求,但由于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控漏洞,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埋下了更多隐患。

  周毅钦提到,由于此类揽储打着高息旗号,吸引大额存款来银行完成指标,以所谓的“私密”“隐秘”手段避开常规的业务流程,进而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导致发生诸如银行员工挪用资金、存款被盗、内外勾结的风险事件。除此之外,这些过桥性质的存款、贷款利率很高,扰乱了正常市场的利率信号,还容易产生很多腐败的行为。

  谈及相关的风险,徐晓明分析称,“首先,对银行而言,一些贴息存款往往是银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甚至有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贴息存款为诱饵,吸收储户资金后不进入银行账户,而进行体外循环,一旦发生资金风险,银行同样面临承担赔偿储户损失、兑付存单的法律责任。其次,对储户而言,由于贴息存款存在违规操作可能,因此储户的存款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由于贴息存款可能是银行员工的个人违规行为或犯罪行为,也导致储户向银行追责的法律难度加大。最后,贴息存款已经成为极个别银行员工或不法人员实施犯罪的手段,极易引发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刑事犯罪。”

  于百程亦指出:“一般来讲,贴息存款对储户来说没有风险。但因为是灰色地带,存在暗箱操作,前几年爆发过一些以贴息存款为名,伪造存单、存款消失等诈骗案例。从过往案例看,行骗者、银行和员工均有责任,储户不应贪图高息而最终得不偿失。”

  实际上,这一现象亦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2020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在“预防重点领域金融违法犯罪”中提到,严禁银行及从业人员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同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也再次明确,员工参与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等属于整改范围。

  鉴于贴息存款极易引发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甚至是刑事犯罪,徐晓明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对贴息存款行为的监管,各银行也应完善内部的存款利率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

股市跌了别害怕!7%+理财,低门槛高收益、1000元就能买入、0手续费……限额领取,速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银行 存款 利率 费用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9 争光股份 301092 --
  • 10-18 拓新药业 301089 19.11
  • 10-18 盛泰集团 605138 9.97
  • 10-18 深城交 301091 36.5
  • 10-18 瑞纳智能 301129 55.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