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需求增加 资管科技向自动化发展

投研需求增加 资管科技向自动化发展
2020年10月16日 18:28 贝果财经

原标题:投研需求增加 资管科技向自动化发展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以及新规过渡期的来临,整个资管行业在转型缓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搭建新的产品运营模式,加强风控体系的建设。大资管时代下,机构对金融科技提出哪些新需求?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的金融科技主体加入市场,资管科技行业也在发生新变化。对于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市场,各家企业如何通过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的发展与竞争?

投研、风控需求增加

针对资管新规过渡期这一背景给资管科技带来的变化,恒生电子副总裁方晓明向记者表示,目前资产管理的业务形态还在不断进化,原先资金量体量最大的银行、信托还是偏向于做通道型,会通过资金池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资管新规将打破这一模式,这就需要资管机构真正向资产管理转型,而资产管理的核心就是需要投资研究,需要管理风险。

由此,从技术层面来说,接下来需要更有效的数字化工具帮助做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真正做投资。原先不管是做投资还是风险管控,比较多的还是通过人为主观判断或者分析做相应的处理,接下来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把数据在投资过程中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这应该是未来资产管理会出现的一些变化。

方晓明还告诉记者,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金融科技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科技作为一个投资工具,在之前的20年里都是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只是先让客户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到了部分科技技术;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过去两三年至今正在经历的阶段,要让客户在用的过程中提升效率,在IT系统的升级中打通机构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改变原先“烟囱式”系统结构中服务效率低下、难以适应业务变化快、形成信息孤岛等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将投资过程数字化、智能化,让IT系统进行自动操作,而人只需要做跟踪、检验,将自己的思想和目标输入就可以等待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一系列操作。

方晓明进一步表述,实现智能投资需要两个基础:第一是系统智能化;第二是系统里的数据智能化。未来当把不同部门的数据打通,上游环节的数据产生后,自动成为下游环节某一个业务的驱动,从而使得整个系统自动地运行起来。

举例来说,当某一企业债发生偿付违约,从发债时的数据如原先企业的资产规模、品牌效应等数据上并不容易看出风险。但实质上,违约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突发的,在出现风险之前有各种先兆可以通过其发布的数据如业绩变化、实控人或核心团队的变化,以及各类数据之间产生的关联等,前瞻性看到未来的结果。但这其中,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提前预警。 未来实现自动化之后,则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识别风险,自动买卖产品的一体化自动操作。

另一方面,随着投研需求的增加,目前也有资管机构组建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团队。这背后是怎样的考虑,以及资管机构的团队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对此,深圳市尚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沈俊红告诉记者,行业中不少头部的机构都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但与此同时,部分投研工作比如量化等还是通过反向采购来做。粗略估计行业中大约会有10%至20%的企业采用了这样“双管齐下”的策略。

沈俊红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资管团队自己做研发的成本很高,且最终成果的有效程度还有待验证;但长远来看,自己研发的产品未来能给到客户更加全面的服务,同时外采的技术服务也存在一定不稳定性。

关于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互补,方晓明则表示,头部金融机构有自研的诉求是正常的业态。由于金融机构走在行业的业务前沿,需要支持快速的迭代和变化,保证新方向的探索。而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首先在技术底层有优势。更多没有自研团队的金融机构其实有很多业务领域,或者很多方面也需要有更多的工具帮助它快速迭代。

此外,即使对于头部自研的金融机构,标准化的产品自研未来不会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做一些承接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做自研的金融机构,在不同的领域可能各自领先,比如在技术上,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公司会做一些预研,相信也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促进的作用。总体而言两者是不停地互相促进。

资管科技国际化

随着资管科技行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其业态也在不断变化。一方面,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开始入场,其自带的巨大流量使得在C端市场存有天然的优势。关于与互联网背景企业的竞争,方晓明表示,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有其走在前沿的数字化技术,特别是这些技术融入在用户的支付、日常生活中。由此,不论是数据,还是技术底层如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会有大量积累,这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优势。

但是,对于金融行业细分的B端市场而言,在金融业务领域耕耘更久的科技企业,也有其金融业务知识的积累优势。尤其是服务于B端客户和服务于C端客户有比较大的差异。对于B端客户而言,除了有好的产品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服务支持,也包括后续升级的支持。这些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还是有差异的。此外,服务好B端客户仅有流量也是不够的,同样也需要更多金融相关的技术或者业务的积累,需要和金融机构更多的合作。

对此,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表示,类似蚂蚁集团、京东数科这样的资管科技业务,一方面是利用自己的平台和流量优势,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潜在的投资者,或者利用电商数据为基金投资提供辅助决策。另一方面,是大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方面的优势,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智能投研服务。

相比之下,传统的资管科技服务商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机构对资产管理的需要。部分传统资管科技服务商对于整个投资流程不一定非常熟悉,无法准确地理解机构的投研需求。同时,其相对而言的能力和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在投资流程中的某个环节提供数据、技术和功能服务。

而从机构的角度,沈俊红告诉记者,一些传统资管科技公司在交易端比较有优势;而互联网企业布局的服务领域更加宽广,对机构的数据采集更加全面一些。但是由于后者的布局较晚,实际的效果还没有得到验证。仅从实际的使用感受上来说,两类技术服务侧重点有所不同,暂时并没有哪一方有特别的优势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资管科技也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举例恒生电子来说,其2019年合并了旗下两家香港控股子公司,正式成立恒云科技有限公司。并表示除现有以香港为主市场的全球证券和期货产品外,恒云科技未来将重点对新加坡、欧洲和美国等金融核心区进行业务扩展与支持,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刘斌认为,随着资管过渡期以及资管市场逐步开放,强调机构的自主投研能力是重点,另一方面随着资管行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资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资管机构也会面向国际市场寻找投资标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因此,资管科技的国际化是必然的,一方面要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技术体系服务国际化的资管机构和资管市场,另一方面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资管科技平台服务本土机构投资全球市场,提高投资决策效率。

对于资管科技国际化的战略思路,方晓明表达了类似观点,国际化主要由两个背景促使:

首先是随着中国金融业务发展,金融机构自身已经有出海的趋势,几乎每个行业的头部金融机构都在境外成立了相应的子公司,将资管业务布局延伸至境外。

其次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境外金融机构会走进来。当服务于境外金融机构时,既需要匹配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性又需要配合境外金融机构原有的投资管理体系。上述两点,推动了资管业务国际化的进程。

那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给资管行业带来哪些收获呢?方晓明告诉记者,业务方面,境外的金融市场更加成熟,业务形态也更加全面、体量更大。技术层面上,相对来说,面向B端客户尤其是面向金融机构的技术形态,境外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几十年的积累,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对于境外资管科技有哪些领先之处,刘斌告诉记者,国际上对于资管科技的应用在某些方面是领先国内的,比如国际上利用另类数据源对资产管理的支持和赋能做得非常好。同时,智能投顾领域,国内与国外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从规模来看,已经有境外金融科技公司的智能投顾平台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00亿美元,而且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智能投顾服务模式。对比而言,国内的智能投顾还处于学习的初期,很多智能投顾平台和创业公司还无法根据客户需求和我国金融市场特点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所以发展比较缓慢,比如国内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智投管理规模只是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金融科技 自动化 资产管理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0 洪通燃气 605169 --
  • 10-20 国安达 300902 --
  • 10-20 泰坦科技 688133 --
  • 10-19 九号公司 689009 --
  • 10-16 前沿生物 688221 20.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