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又添千万级罚单!中汇支付被罚没超8000万,曾数十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023-11-01 10:05:06 作者:林羽 收藏本文
A- A+

  日前,央行天津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支付”)因存在多项违法行为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28.11万元,并处罚款6762.55万元,合计被罚没8090.6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张罚单是继两家头部支付机构财付通、支付宝外,年内金额最高的支付机构罚单。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中汇支付的历史失信被执行人记录高达23条,且履行情况均显示为“全部未履行”,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6月,失信行为为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中汇支付遭“双罚”,

  涉违规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等

  上述罚单显示,中汇支付共存在三项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未按规定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未按规定设置收单银行结算账户”,最终被央行天津分行合计罚没8090.66万元。

  与此同时,中汇支付法定代表人陈某平亦受到处罚,其因对“未按规定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未按规定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的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央行天津分行警告,并处罚款55万元。

  事实上,中汇支付此前也曾收到千万级罚单,2021年9月,其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央行天津分行处罚1399万元。不仅如此,该公司目前累计被处罚次数超十余次,从处罚原因看,多与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中汇支付成立于2009年,是融金汇中电子支付成员,位于天津市,注册资本为30050万人民币,由融金汇中(北京)电子支付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法人及经理为陈苏平。

  融金汇中(北京)电子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亦是融金汇中电子支付成员,其法人及第一大股东均为尹宏伟,持股比例为41.05%;第二大股东为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5.04%;第三大股东为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43%。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尹宏伟曾在2011年6月28日起担任中汇支付法人,2020年10月20日起变更为陈苏平。另外,今年4月27日,中汇支付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发生变更,陈苏平退出,新增人员为陈小锋,此人为中汇支付现任董事长。 

  存在数十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

  未履行比例达100%

  屡次被罚款的背后,中汇支付亦被贴上“老赖”标签。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中汇支付的历史失信被执行人记录高达23条,且履行情况均显示为“全部未履行”,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6月,失信行为为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其中,该公司最近一次失信被执行记录的立案时间为去年7月19日,由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其失信被执行人行为具体情形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应支付欠款本金111576.08元”。

  另外,天眼查显示,中汇支付有206条历史被执行人记录,当前被执行总金额高达10.47亿元,仅(2023)津0103执585号的执行标的便高达8189.54万元,而其中的未履行金额则为8178.74万元,申请人为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同时,中汇支付及其法定代表人彼时亦被法院下达了限制消费令。

  从限制消费令情况看,中汇支付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96次。此外,该公司曾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次数为6次,最近一次为今年10月26日,执行标的为8746元。

  另外,2021年,中汇支付多次被申请破产重整,涉及类型为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包含多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中汇支付的控股股东融金汇中(北京)电子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也曾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同时,该公司曾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互联网牌照曾被央行注销,

  曾因系统故障重复付款3.6亿

  公开资料显示,中汇支付曾于2013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许可证,最早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

  然而,2016年1月,央行注销了该公司互联网支付许可,停止其在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深圳、厦门、宁波、大连等12个省(区、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2023年1月5日,中汇支付相关牌照到期后,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央行决定中止对中汇支付《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8年,中汇支付曾因支付清算系统故障,导致商户结算款重复打款,使得3.6亿难以追回,此事件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彼时,中汇支付方面解释称:“因专线出现网络延迟,导致部分付款申请在5分钟内未能及时收到付款回执,系统确认付款失败后再次发起付款指令所致”。

  2017年9月,中国银联争议处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中汇支付差错处理提供虚假材料的通报》显示,中汇支付在银联交易争议处理问题事件占据较高的比例,主要问题出现在虚假商户比例较高,伪卡交易猖獗而且占比高,伪造交易材料提交给银联争议办等方面。

  事实上,除了中汇支付,此前还曾出现重复结算相关事件。比如,现代金控在2014年11月因重复付款指令,致使超2万商户重复到账,涉及结算资金约9亿元,重复付款约为4.5亿元。此后,现代支付在各地法院对商户提起诉讼进行讨还。

  近年来,监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力度愈发加强,今年10月以来,已有多家支付机构遭到处罚。

  比如,新生支付有限公司因存在未落实加强特约商户管理的相关规定等多项违法行为,被央行海南省分行予以警告、罚款209万元的处罚;山西易联支付数据处理有限公司因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相关管理规定等,被央行山西省分行警告并罚款115万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林羽

林羽

金融原创方向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