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银行系险企亏损超11亿!光大永明人寿净利暴跌超900%,招商信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近30%

2023-04-24 20:38:53 作者: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银行系险企虽背靠大型商业银行,但去年表现均不乐观。

  据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荷人寿2022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430.68亿元,较2021年的3126.28亿元同比增长9.74%。

  与正增长的保险业务收入相反,净利润表现急转下降,去年合计亏损11.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12.09%,净差值超过110亿元。其中,光大永明人寿亏损最严重,降幅超900%至12.47亿元。

  除了存在亏损问题外,有八家银行系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四季度均出现下降情况。

  保险业务收入均有所提升,

  收入合计达3430.68亿元

  来源:年报、偿付能力报告

  目前,国内银行系寿险公司共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银行直接控股的公司,包括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荷人寿;另一种是集团所控股的公司,包括邮政集团旗下的中邮人寿、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保诚人寿、光大集团旗下的光大永明人寿。

  据10家银行系险企近期发布的去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430.68亿元,较2021年的3126.28亿元同比增长9.74%。

  从规模上看,中邮人寿去年保险业务收入遥遥领先,高达914.34亿元,较上年上升6.55%;建信人寿紧随其后,为500.16亿元,较上年上升3.35%;工银安盛人寿接近500亿元,为491.22亿元,较上年上升5.47%。

  同时,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保费收入也均超过100亿元;中荷人寿未超过100万元,为89.76亿元,较上年提升6.39%。

  10家险企合计亏损超11亿,

  光大永明人寿同比暴跌超900%

  与保险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净利润表现可谓是“一言难尽”,银行系险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上述10家险企中有4家出现亏损,另外6家为盈利状态。

  具体来看,中信保诚人寿净利润最高,达11.75亿元;相对来说,光大永明人寿亏损最严重,亏损额达12.47亿元;其次,建信人寿亏损仅次于光大永明人寿,达12.19亿元;工银安盛人寿、交银人寿分别亏损7.98亿元、3.6亿元。

  从涨跌幅看,除中荷人寿去年净利润有所增加外,其他9家险企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高的是光大永明人寿,较上年同期下降超900%;其次是建信人寿,降幅超过200%;工银安盛人寿及交银人寿的降幅均超过100%。

  降幅在100%以下的险企有5家,分别是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以及招商信诺人寿,降幅分别为71.32%、65.17%、59.69%、52.01%、43.01%。

  偿付能力普遍下降,

  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均低于80%

  来源:年报、偿付能力报告

  去年,10家银行系险企不仅出现大面积亏损,偿付能力也处于下滑状态。

  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10家银行系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24.00%至218.37%之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73.00%至127.76%之间。

  虽然上述数据均满足监管要求,但还是有八家险企去年四季度偿付能力较上季度有所下降。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中信保诚人寿相关充足率最高,达218.37%,是唯一超过200%的银行系险企;相对来说,建信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仅为124%。

  建信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2022年4季度,公司总体操作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之内,本季度未发生操作风险事件。

  从涨跌幅情况看,降幅最高的是招商信诺人寿,四季度较三季度下滑29.58%;涨幅最高的是光大永明人寿,较三季度上升10.8%。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建信人寿、中邮人寿跌至80%以下,分别为73%、73.96%;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均低于100%,分别为82.92%和94%。

  值得注意的是,工银安盛人寿偿付能力连续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工银安盛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5%、123%、107%、94%。

  从涨跌幅情况看,招商信诺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同样最高,较三季度下降23.92%;其次是中邮人寿,较三季度下降21.03%。

  中邮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从2022年四季度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看,公司整体流动性状况良好,流动性风险可控。同时,该公司表示,2022年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BBB类,2022年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BB类,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可资本化风险得分提高的影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宋源珺

文章关键词:

作者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