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健康险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麦肯锡解锁三大破局之路

2022-06-24 18:51:04 作者:林羽 收藏本文
A- A+

  近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奋楫正当时:中国商业健康险的挑战与破局》(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3%,增速为寿险、财险等其他险种的2倍至3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战略窗口期。

  “保健康人,不保非标体” ——健康险面临三大根本性挑战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尽管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布局、居民意识逐渐加强、产品形态日益多样,时至今日,由商业健康险承担的保障在全国医疗总费用支出中仍然非常有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直接医疗支出约为4.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医保支出为2.1万亿,个人支出为2万亿,而商业健康险赔付仅为0.2万亿元,约占直接医疗支出的5%。

  那么,中国商业健康险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借鉴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麦肯锡提出三大破局思路:“医险融合,提价值”、“科技赋能,增效率”、“多方合作,扩覆盖”。

  上述报告指出,综观供需两端,中国商业健康险面临三大根本性挑战:居民对商保的观念意识和需求尚未广泛形成、市场供给未能充分挖掘潜在需求、保险公司核心能力存在不足。

  中国人均医疗健康支出相对较低,且医疗支出呈长尾分布,造成个体层面对潜在的医疗负担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对基本医保报销范围的限定认识不足,大量居民没有补充购买商业健康险的意识和动力,以对冲医疗支出负担。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主流健康险产品存在着“保健康人,不保非标体”、“保短期,不保长期”、“保医保内,不保医保外”等供需错配现象。

  由上图可见,尽管老年人以及带病人群的医疗支出占比高达60%,但由于适用的商保产品有限,该类人群贡献的商保保费占比仅为5%左右。

  此外,因经营时间短、数据积累不足,同时受限于中国医疗服务供给端发展不充分等问题,目前保险公司普遍缺乏与医疗服务体系深度融合、精细化风险分层与管控、精准捕捉客户需求等核心能力,导致其难以持续推出有效的产品,未能有效激发市场需求。

  除了上述三大根本性挑战,中国医疗系统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为商保发展带来了挑战。譬如,基本医保的参保人群与商保的保障人群存在大量重叠,保障待遇边界不清晰;医疗服务提供方以分散的公立医院为主,商保公司对其影响力有限;医疗健康数据基础仍然相对薄弱,且缺乏整合的结构化数据平台等。

  “医险融合,提价值”——三大破局方向助健康险实现跨越发展

  面对商保需求挖掘不充分、险企核心能力有待提升所带来的供需错配难题,中国商业健康险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此,报告提出三大破局方向。

  一是“医险融合,提价值”。险企深度参与融入医疗健康系统,以“产品+服务”为组合拳,吸引客户购买与之绑定的保险产品;保险产品引入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依托医疗健康场景持续创造客户触点,精准销售定制化保险产品;对客户进行实时的健康追踪和医疗干预,减少疾病发生、降低赔付支出。

  二是“科技赋能,增效率”。将前沿科技应用于保险价值链各个环节,从前端看,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标签体系、智能保险产品推荐等技术,深入挖掘健康险客户需求、提高渠道效率。从后端看,利用高精度风险识别、智能理赔核赔等技术,降低两核风险、提高赔付申请处理效率。

  三是“多方合作,扩覆盖”。以政府鼓励的渠道为流量入口,低成本、高效率获取新客户,并针对新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同时通过与各方合作积累医疗数据,进行用户分层与管理、加强风险识别与管理。

  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中国健康险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向签约合作、内外协作网络等模式转型,努力为核心医疗机构创造价值,错位补齐内部医疗能力,深化保险产品差异。

  从短期来看,险企着力从各级重点医院入手,通过开展高效合作谈判(如价值为导向的付费模式、高端客户导流等),共同探索价值创造点;输出标准化医院管理能力(如精益运营、学术科研、数字系统),吸引大型公立和头部民营医院合作。在医疗资源供给与服务质量方面双管齐下,共同打造保险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长期看,险企可以通过运营托管,深入参与部分民营和中小型医院的日常管理,在提升医院运营表现的同时,深度植入保险服务场景;险企也可以选择重资产投入,投资或自建服务于保险产品的定制医疗业务。除了与保险产品实现深度融合外,内部机构同样需要与外部医院加强合作,形成有机补充与紧密联动,构建完整的诊疗服务网络。

  “探索医险融合新模式” ——健康险建立三大核心底层能力

  面对健康险市场的困境与挑战,中国商业健康险公司无论选择哪条破局之路,都应建立三大核心底层能力,紧抓市场腾飞窗口,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首先,从核心诊疗全面延伸,探索医险融合新模式。围绕核心诊疗环节,沿患者健康旅程向事前、事中、事后横向延伸,系统性建立专业疾病管理全旅程能力。依托健康人群狠抓“预防”,带病人群注重“管理”的定制化举措,在提升被保人综合健康状况,合理控制医疗成本。

  同时,沿医疗服务核心链条,纵向打通服务体系,从后端医疗服务支付向前延伸,通过搭建有效的医疗机构网络与管理,主动、深度参与和影响医疗服务决策与供给,既要保证患者体验、医疗效果,也要控制医疗成本。

  其次,报告认为,应基于既往医疗数据与健康行为,精准进行风险人群分层与管理。以此指导保险业务全流程,精细化打磨保险营运能力。同时,进一步收集整合相关医疗数据,形成数据驱动的实时风险管理闭环。

  此外,围绕客户需求和体验,重塑产品设计销售全流程。把握细分客群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差异化需求,重塑产品形态,显著提升产品价值创造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借助全渠道用户标签体系,形成定制客户画像,并根据个体习惯和实时反馈灵活制定营销方案,在提升营销效率的同时,降低营销成本。以数字化工具为驱动,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高效便捷的保险、医疗服务全流程,升级端到端用户体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林羽

林羽

金融原创方向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