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晨雨:知行之间,如何让一百万人加入光盘行动

曾晨雨:知行之间,如何让一百万人加入光盘行动
2020年10月29日 07:35 新浪财经综合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39期现场演讲于2020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光盘打卡”联合创始人曾晨雨出席并以《知行之间,如何让一百万人加入光盘行动》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今天分享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跟大家做个小测试。

  家下午好。在今天的分享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跟大家做个小测试,咱们全场有人不需要吃饭吗?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傻,有人从来没有浪费过粮食吗?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我发现聊聊无几,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或主动或被动的浪费过粮食,如果把镜头从我们今天的会场逐步放远到全北京、全国甚至全球,其实食物浪费的问题是广泛存在的。

  不瞒大家,曾经我算是一个“必剩客”,不管米饭盛多盛少,常常习惯剩一口。小学在食堂吃饭,就琢磨怎么倒饭,和负责检查有没有剩饭的同学可谓是斗智斗勇;在家长辈宠着,爱吃的不爱吃的,总怕吃不好,这一剩下我就说“这不是叫有余嘛,讨个好彩头。”在外吃饭可就更没约束了,眼大肚子小点完了吃不了。

  不知道在我这个必剩客的经历里面,大家有没有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其实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初步测算,全球每年生产的粮食大约有1/3都被损失或浪费掉了。也就是说假如有9块饼干的话,因为生产、流通、加工、存储和消费各个环节,真正被我们吃掉的只有6块。

  今天咱们且不去谈食物在生产端和流通端的损失问题,咱就来聊一聊在这消费端,为啥倡导了这么多年的光盘行动,而不浪费粮食依旧是共识的,但是大家常常还做不到的。还拿我来说,明明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会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为什么学到了很多道理,还不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呢?知、行之间隐约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让昔日的我和我们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后来大学时期,我去了趟非洲做志愿者,生活在村子里,离我们住处步行8分钟,一所叫做New Hope Family的孤儿院,是我们的一个志愿项目点。这里的孩子们一天就两顿饭,早上是定量两片面包、一小碗茶,下午放学回来的口粮就是米饭配豆子,或者是当地传统食物Ugali配豆子,Ugali是一种玉米粉做成的湿软面团,有点像泡软了的馒头,再重新揉到一起那种口感。我尝过那个味道,是真吃不太下去,但孩子每天呢,不只是大口大口吃,连豆子的酱汁都要舔干净,那真是个顶个的光盘。

  当然这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幕,他们还会兴致勃勃地踢着瘪的足球;视如珍宝般的捧着一颗我们带去的大白兔奶糖;一整个学校共用一本教材,只会用铅笔,因为能擦掉本子,这样就可以反复使用了。其实看到他们对于包括食物在内一切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很难不让人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而事实证明,这份身临其境的触动,确实让我们一行人都改变了饮食做派。餐前有意识的控量,哪怕味道欠佳也一定尽量吃完。

  我看过一个很有趣的评论,它说“米字拆开八十八,一粒米要经过八十八道工序才能端上餐桌,怎能浪费呢?”

  远离农田的我们,其实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脑海中是没有任何画面的,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十个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正确,但无感。曾经我也是,但在非洲的那场相遇,似乎让我暂时抽离出了常规生活,真切感受到城与村之间的贫富差异,不同群体对于食物的不同态度,来了一场物资匮乏年代的4D体验。

  咱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是最看不得人浪费的,正是因为他深知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斤或10斤有多难,得来不易的粮食,又怎能浪费呢。

  所以突然有一刻我就明白了,珍惜粮食这事儿知行不合一,不就是因为大家觉得浪不浪费粮食和自己关系不大。没有饿过、不缺粮食,于是无感;学生花父母的钱,一些单位食堂、商务宴请不用自己花钱,于是无感;食物浪费造成的空气、土壤、资源危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循环体现到自己身上,于是无感;而浪费粮食这事儿,法律约束弱、处罚落地难,基本可以说零成本,于是无感。

  那么现在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与我无关,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来尝试解决呢?我们还真从日常生活当中获得了一些启发。

  2017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儿柳济琛,在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发现了他们一个很有趣的操作。食客只要吃“光盘”了,服务员就会送一张记录卡,叫做“惜福卡”。如果“惜福卡”积累到一定次数,餐厅就会为顾客送上小礼品。说来这是一个挺常规化的操作,但没想到餐厅内真的少有剩饭剩菜。抛开表象,去探究底层逻辑,其实他们是用极其低成本的方式,让每个珍惜粮食的人有了获得感。柳济琛很快就有了想法,这种方式,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线上实现。光盘打卡的创意,就这样诞生了。

  我先来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光盘打卡的玩法,每一餐饭后大家可以用光盘打卡的微信小程序对着自己的餐盘拍照,我们的人工智能就会来判断是不是没有浪费粮食,而如果成功的光盘,大家就可以得到红包,并且获得正能量的积分奖励。这个积分就可以用来免费的兑换平台上的一些福利产品,或者是支持线上的公益项目,我们的合作方会进行相应金额的配捐,它的核心其实是这套运行在云端的人工智能算法,咱给它取个名字叫小光。

  在创业最初我们团队就还跟小光死磕,一开始我们分了10支队伍,在不同的城市去搜集盘子,给小光当学习资料。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某大学食堂餐盘回收台,有几个人略带羞涩地一直在拍照。食堂阿姨是颇有戒备的眼神,在盯着这几个人的举动;送餐盘的学生一脸的嫌弃,心想这几个人是不是有毛病,干嘛总拍我的盘子,而且要在流水线作业的间隙拍到完整清晰的餐盘,得眼疾手快,菜汤什么的溅在身上,一开始还大惊小怪的,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当食堂阿姨清楚了我们的意图后,主动来帮我们一起拍照,她说,“你们做的这事儿太有意义了,我每天收餐盘,比谁都清楚浪费情况有多严重。”

  就这样一张一张的拍,花了半年时间,拿到了10万多种样本素材,再用这些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创造了小光这个“光盘AI”。功夫不负苦心人,因为首创了这一技术和模型,我们还获得了科技部认定的2018年度中餐科技进步奖。而光盘打卡的初代产品,也在18年10月正式对外发布。

  现在产品已经有了,下一步我们就要想怎么来推广了。 在一次关注食物浪费的论坛上,我们作为创业代表分享了光盘打卡这套解决方案,没想到会后,就有一所学校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他们一直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正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他们了解了光盘打卡后,就觉得这是一个推动光盘行动的有效抓手,而光盘这件事儿又是弘扬勤俭美德的窗口,于是我们一拍即合,让光盘打卡走进青岛恒星。

  青岛恒星把光盘打卡的这套科技方案与他们的传统文化必修课相结合,然后从各个学院的主管老师到各班班委在逐步覆盖全校的师生,一同加入到了这场光盘之旅中。去年在我们高校的排行榜中,经常是被青岛恒星霸屏。

  作为光盘打卡深入合作的代表高校之一,我们也在持续追踪,学生们因为什么原因使用光盘打卡、体验如何、以及是不是真的能带来行为改变。项目负责老师说,同学们参与光盘打卡,有的为了兑换平台上的福利;有的觉得新鲜、有意思;有些觉得不花钱就能做公益,有意义;还有一些是随大流,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用,自己也就一起加入了。除此之外,不用单独下载app,小程序操作很简单;学校不是强制要求,是做引导,每周、每月都会评选光盘标兵,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树立标杆,反而让学生很有参与的动力。

  现在在青岛恒星学生已经把节约粮食当成了日常习惯,光盘打卡也成为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少的学生他们还带动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其实能得到这样的反馈,我们都觉得这份事业干得值。现在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像青岛恒星一样的学校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光盘打卡也有幸在去年年底,成为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合作伙伴。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所高校入驻。而此时此刻,第三届百城千校光盘行动挑战赛正在面向全国各大高校组队集结。

  下一步,我们将与团中央一起,继续向青年和社会公众宣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动时尚的生活理念,让光盘打卡在高校群体中成为一张闪亮的校园名片。

  除了高校,我们还瞄准了企业食堂。2019年11月的时候,一场创新大赛光盘打卡获奖之余,还和主办方中兴通讯结了缘。赛后,中兴的一位代表和我们说:“办了一场比赛,总算找到一个能落地的项目。”就冲着这份认可,我们就以冲刺的姿态走进了中心深圳总部的食堂,开展光盘挑战的试点活动,从宣传物料的设计到平台使用,从组织活动的建议到一整个数据统计,我们提供一整套的工具包,而且还是免费的。他们有1000多名员工参与其中,而根据统计仅仅一个月的试点活动,企业的餐厨垃圾减量达到了12%,而且我后面还听他们的参与的员工反馈说的,公司开展的相关的活动,他们都觉得值得点一个大大的赞了。

  对于企业,光盘打卡是一个免费的工具,不仅没有额外的成本,当食物稳定节约后,采购成本和餐厨垃圾处理成本下降,还能帮企业省钱。而用作员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CSR项目,毫无疑问能够建立对外形象,同时也在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当吃的这件事儿能感化人心时,情感也就更近了。

  说到激发组织内部人员动力,就不得不提一下社会心理学、行为学的概念了。人会极大地受到所处的环境、群体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心理。

  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研究大众心理指出,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

  还记得青岛恒星那些因为随大流而加入的学生,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打卡也在借助这一理论,高校、机构、餐厅所有的群体都可以组建自己的专属群组,并且各个群组之间以及自己的群组内部都有排行榜,方便邀请学生员工或者是顾客等等具有相同属性的群体一起来加入光盘行动,在相互的影响和PK中长期参与。如今昔日的必胜客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光盘族,还用自己的小小影响力带动了一票人。

  我有个大学室友,原来每次点餐丝毫不会考虑自己的食量,只要想吃就点,一顿饭有时候会点两三家外卖,现在的她,自己都无法想象竟会因为受到我做的这份事业的感召,让她有意识的从点餐环节开始控制菜量,而且开始争取每餐光盘,还进一步带动了非常多的节俭行为。而还有一个大哥也说,自己用光盘行动,三个月以来是真的把思考食物浪费的问题前置到点餐的环节,有刻意的来控制自己的点餐量,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三个月瘦了20斤,原来低着头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现在低头脚后跟都差不多能看到了,此处确实值得有掌声。

  其实到今天和我们一样,在坚持餐后光盘的有退休的爷爷奶奶,有社会的中流砥柱,有穿行在街头巷尾的快递外卖小哥,还有在读书的学生和孩子,他们即使在座的每一位的身边人也会是在座的每一位。

  十天前,光盘打卡刚刚过了两周岁生日,我们已经有了200多万用户,爱心企业一道和我们捐赠的善款超过50万元,入驻组织超过1500个,而累计的900多万次打卡,相当于减少食物浪费340多吨。其实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其实就是我们创办这个项目的初心和不休的动力,想用科技让有意义的事更有意思,节约就不再遥远,想要取之有道、用之有节的古老观念,在现代社会产生回响,就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形式和创新做法。

  我觉得人与食物、社会和环境的关系需要一些有温度和可感知的勾连,需要一些人性之中相通的感情纽带,所以在我眼中,光盘打卡的精神内核是让每一个人都先参与到打卡中来,用“科技+公益+奖励+社交”的创新形式,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下,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参与理由,再逐步培养“与我有关”的情感认同,从改变行为,到影响意识。

  光盘打卡,是一场社会大动员,要串联起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串联起政府、企业和民间力量,也要串联起餐饮企业和消费者,让大家在这场关于传承美德、传播价值、传递能量的全民行动中,各自谱画好调色板上的色彩,最后共同完成缤纷画作。

  2020年我们谱写的年度画作很美,从探索基于餐饮企业的光盘之旅新征程,到承接全国青联所有省份光盘打卡活动,再到与生态环境部共同建立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行动机制;从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开展全球Stop the waste主题下中国区活动,再到创始人成为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

  但我们深知这些还远远不够,在科技向善和解决餐饮浪费的这条奔涌大江大河中,我们只是一条涓涓细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流中,我们更只是一朵小小浪花,但后浪无畏,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前浪、后浪、综合浪一起融汇入江海。纵使前行的道路不平坦,我们也绝不退缩,努力地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朝着构建餐桌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进发,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智慧与责任担当。

  光盘打卡,始于光盘,绝不不止于光盘。以往我们打招呼总是说,“今儿吃了吗?”,期待未来大家见面问候是,“嘿朋友,你今天光盘打卡了吗?”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0CC讲坛专题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3 狄耐克 300884 --
  • 11-02 步科股份 688160 --
  • 11-02 金达莱 688057 --
  • 10-30 利扬芯片 688135 15.72
  • 10-29 蚂蚁集团 688688 68.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