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8新时代金融发展峰会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年度颁奖盛典”于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金融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中国金融领域至今仍存在过度垄断的“反正”,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上市公司规模前十位都是银行。而美国高科技公司排首位,前十位只有三家是银行。他认为,正视我国金融领域仍存在的过度垄断,实质性推进金融多样化改革。
贾康表示,金融有别于一般行业与经济领域,有特殊的专业性和风险防控要求,准入门槛较高,有特定的“垄断”因素与特征,但过度的垄断,则是超出应允许、可接受范围与限度的制度安排弊病了。
他指出,思想观念上要认“金融双轨制将在可预见的相当长历史时期不可回避”的账,但要处理好诸如“怎样有效提供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的挑战。
商业性金融体系的运行机理是“锦上添花”,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局限是无法可持续地处理“雪中送炭”的供给问题。所以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作用”,这必须正视我国金融领域从战略高度设计、建设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问题,在承担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勇于、善于创新出奇而求“出奇制胜”。
目前国际、国内经验都表明,可持续的“雪中送炭”类型的融资支持,除了可争取信息革命的技术力量支持之外,还必须考虑财政为后盾的“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杠杆式放大”的机制创新。
以下为演讲全文:
贾康: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到会的专家朋友,大家好,感谢峰会的邀请,我借此机会就自己研究者的定位向各位汇报一下,关于解放思想,把握金融创新的真问题的研究新成果,借这个问题向各位请教。
今年年初,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组的会议明确提出要求,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工作再抓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感觉改革开放走到现在的深水区,确实很有必要。结合中央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的指导精神,来有问题导向的争取进一步在解放思想过程中抓住真问题,取得改革开放进一步的实质进展。那么,在金融服务全局这方面,我感觉有必要从解放思想的维度探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我们这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追溯到亚洲金融危机和更早的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中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了供给侧为主要视角的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在此框架下推崇的研究中间带有哲理色彩的概念是守正出奇。中国经济发展中“守正”强调的是我们要遵循党的18届三中全会明确描述的市场决定论。我们国家金融领域这些年的改革创新非常值得肯定,在看到金融改革创新成绩的同时,是不是还存在金融领域里面需要正视不可过度垄断的问题?我想借这个机会在各位行家面前做一个探讨。我们要明确认识到金融改革创新这么多成绩,现在金融领域里存在过度垄断的问题,推进金融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当然也有艰巨性。
守正出奇,后面会讲“出奇”的探讨。
在遵循市场共性这方面注意到客观的做一个评价,金融领域是有别于一般行业的特定经济领域,有特殊的专业性和风险防控的要求,凡是在经济这方面悟性好的观察者都不会怀疑金融的开放性。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心血管式的核心影响的这样一个体系,它必须匹配专业性的要求。一旦出现危机的局面,这个风险就可能演变为打击和破坏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系统性风险,所以这种特殊的风险防控要求体现在它的准入门槛是比较高的。这个准入的门槛可以在经济学中认定为不是完全竞争的,是我们在新经济学的框架中强调,完全竞争在理论分析上有它的共性,回到实际生活真实场景里面,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总结所有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经验和教训,要把我们认识分析问题的理论前提上升到2.0版的非外性竞争,有一些不可回避的特许权和垄断因素。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过渡的垄断超出应该允许的制度范围,就是负面的东西。实际生活中,中国金融领域有这么多的改革和取得的成效,为什么还存在过度垄断?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汇报一下自己的分析。
直观的从反证的视角看一些基本的情况,2016年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这样一个数据结果,左边的是把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规模做一个排序,中国方面从最高往下看,美国是新兴的公司苹果公司,这样排列下来比较清楚,排到20位,美国的情况,它第一位不是银行和金融界,它是高科技的公司,第二位是银行,再往下看前十里面有几家银行,前十位里面有三家。中国很有意思,前十位都是银行。
右边这个做对比的仍然是中美两国的情况,这个是上市公司里美国的各个行业的利润情况,从高到低,我们都可以看到数量差异。左边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情况,一目了然,直接的表现出来。我们发现有意思的是美国这方面上市公司从利润规模往下排的是相对平滑的演变过程,中国这方面是银行业界鹤立鸡群,有着非常高的利润水平。第二位其实跟金融有关的,一下落下了,再往后例如建筑、房地产是平滑的演变过程,跟银行有天壤之别。
这种直观的情况表明了什么?是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金融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这方面,银行业独占鳌头、一枝独秀的特征表现的后面要素不足。某一个行业如果收入特别高,因为有其他要素向这个行业流入,那么,美国流入的结果是,虽然这个行业还可以排在第一第二位,但是没有那么悬殊。而中国就非常悬殊。它反证的就是有阻碍的要素和智力因素,这是我所认为的过度垄断的因素。
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接受银行金融服务的变化却不大。财政部、科研所楼下有一个营业厅,我们十几年前在营业厅里面到窗口做个人业务, 十几年前,我们排号要10到20几号,这是很典型的短缺经济的特征,一开始短缺,为什么十几年下来还短缺?中国改革开放某些领域还有短缺特征,这个是一个典型的短缺经济特征迟迟不能消退的场景。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真问题。这个真问题我也听到过银行系统包括银行的领导层面和一些其他有影响力的银行层在进行讨论。我觉得我们应当在这方面有一些竞争,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我已经反证过,但是我们必须论证,用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去减少金融领域过度理论因素,消除短缺特征,这才能使金融的灵活性充分发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落在支持实体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这个视角要体会市场经济共性的经验,在“守正”这个方面还要进一步的向市场流动,在金融领域虽然保持不可缺少的准入因素,同时要尽可能的消除过度垄断因素。
第二个方面探讨守正出奇在中央的角度,就是政府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在金融创新领域里的“出奇”,我们的认识是应该在可承担的风险控制体系之内,通过创新来争取中国金融既有商业金融的锦上添花,又能有效匹配政策性金融的雪中送炭。在中国这样一个金融创新发展中,不能简单的沿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经验,还要积极的借鉴国际经验。
我们现在大家都接受的普惠金融、小微金融、草根金融、绿色金融、精准扶贫的金融支持等这些概念背后,我认为都必须把思想解放加上。必须考虑怎么对接政策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支持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精准扶贫等等,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国际经验都表明,这种雪中送炭的情况,可以争取信息革命的支持。像阿里公司的小贷,他没有普惠政策的因素,但是,在云计算数据库的计算下,他的软件系统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利率只比常规的高一点,而滚动的不断在网上小额贷款,这是科技创新的新经济。但是,如果碰到的是穷乡僻壤的农户,他们要得到支持,这个就基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缺乏其电子数据,很难判断能不给他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还是要进一步考虑财政支持为后力的政策资金专业化管理,杠杆式放大的创新,在过去探讨中涉及到的政策性经营担保,产业引导的积极性,还有前面多少年全国至少有1万家的融资平台,他们都是做的政策性融资。
现在大家也在讨论除了风投、创投、天使投资之外,欧洲也好,中国也好,能不能在追赶美国的硅谷经济中争取配上政府更多起作用的孵化器、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带来的跟市场对接的一群子基金,资金能够放大,机制上也能够跟他们各自决策团队的子基金团队对接,这些都有很明显的政策色彩。
前一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和民营企业家一起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坚持了对于这些方面的支持。在金融方面,银行和金融机构怎样支持民营企业,其具体业务要对接业绩考核,要量化有指标的考核,这是前所未有的要求。对此,在工作一线上的反应是,虽然我们知道怎么支持民营企业,比如说贷款发多少,纳入业绩考核,同时还有一些约束因素,比如说贷款责任的终身归宿等,我们必须掌握好融资行业的风控。
民营企业在中国为数众多,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他们的风险高,安全度低,在此背景下,商业性金融机构要考虑风控和必须要有的责任约束,必然要面临一些两难和多难的挑战。我们探讨怎么样化解商业性金融机构碰到的新的更多的是技术上的制约,化解这个制约真正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机制,这个机制在未来怎么样双轨协调运行,要考虑实现风险共担。
另外,不可能说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有求必应,你要有阳光化的体制,保证不出现失误,但是积极性决策可以提高决策成功率,再就是政策上的业绩考核和风控机制要有指标体系上的特定设计,不能照搬专业性的风控,里面放宽的可能出现的缺口就是财政贴息和政策担保。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四两拨千斤,要把多重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施加在全流程。
我说的是在问题导向下考虑的真正的意义,我接触到的很多讨论是重复多年的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形成金融创新发展真正的进步。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