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燃油税 > 正文
 

《财经》最新文章:燃油税遭遇中国式难题(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5:14 《财经》杂志

  技术取代?

  作为最有效的财税调节手段,燃油税既已长期搁置,日益急迫的能源问题又将如何应对?国内各界不约而同想到了技术。

  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参与了在陕西宁夏建立煤变油装置的可行性研究,预计项目总投资将达60亿美元。此外,黑龙江安徽河南等八个省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即将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

  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则认为,煤变油是一项有争议的技术,成本昂贵之外,亦易造成污染问题。应对能源问题,中国政府目前只能在两个决策中选择——要么限制汽车销售,要么大幅度提高油价。

  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本川浩介绍,目前日本车在排放净化方面技术领先,可减少对空气污染,但并不有效减少用油量。欧洲则倾向于采用柴油车,燃料更便宜,节油效果更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更小。

  虽然大众曾尝试在中国市场投放柴油发动机轿车,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首席代表戴麟却直言由于油品质量参差,“目前在中国推行柴油轿车的条件并不成熟”。至于蓄电池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因为成本太高或技术不成熟,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属于中国的“老汽车人”。他指出,目前中国的车型结构不合理,汽车的排量、尺寸、重量等超过很多欧洲大城市的用车标准,百公里平均油耗比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和欧洲要高;同时,高耗油的SUV车、宝马、奔驰等豪华车销售迅速增加。

  陈清泰认为,应考虑逐步提高成品油价格,比如燃油税率从30%起、提高到50%甚至达到100%的水平。

  据汽车业专家黄永和测算,目前中高档车(排量>2升且价格超过20万元)是利润最高的车型,单车利润可达2万-6万元。从商业角度,制造商有足够动力推出更多生产中级车或更高档车型。“厂家怎么做,还是看下一步到底给什么政策。”黄永和表示。

  此外,有专家指出,德国和日本在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已是全球顶级水平,仍同样借重燃油税的调节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2005封面秀

《财经》杂志2005年1月24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背景:首款“电视手机”涉讼败诉
2005预言 法治·动态
专家激辩 资本与金融
中国走向世界 大鹏之殁
记者观察 徐卫国兵败何方?
“三农”:现代化之殇 谁来保护“投资者保护基金”?
宏观:50年来第一次考验 银监会的2005
石油:癫狂与迷乱 北京银行引资佳期可待
汽车:“国际化”戏剧 美国证监会“维新”坎坷
国资:“管”“放”悖论重现 商界·动态
证券:选择之年 沪深股市
券商:清算日 “A股含权”是个美丽童话
银行:不可叶公好龙 香港股市
保险:告别保护伞 红筹热潮又现
法治:既济未济 公司与产业
财经观察 电力主辅分离“倒计时”
调低印花税救了谁? 外资不愿做《邮政法》看客
经济学家 财经速览
李剑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焦点
斯蒂格利茨:海啸的教训 事件
文萃 中国周边
观点评述 科技风尚
许小年:增长模式转换何以知易行难 人物志
汪丁丁:持续增长以创新为基础 读者来信
经济全局 编读动向
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微减 杨绛出题“利息税”
燃油税遭遇中国式难题 财经专栏
市场与法治 随笔
直销立法文火慢煎 最早的儒商:子贡
东方网委托理财“无头案” 才人绝代 君王命薄
法眼 读书
季卫东:网络空间也需维权 本刊2月荐书
汪丁丁:认真对待新闻的权利 《伟大的博弈》书摘:这种趋势会不会持续下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燃油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