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扩围至20个:南京、杭州等5城新晋级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果
日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外发布,对2021-2035年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进行布局。
《规划纲要》指出,中国将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我国确立的交通枢纽中的最高等级。从城市维度看,也是对这些城市的综合交通建设成果的肯定。与《“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比,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南京、杭州、沈阳、青岛、海口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新晋成员。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从城市发展的维度,去分析20座城市以及相关城市群在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经济总量与交通实力密切相关
按照现有的等级划分,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可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三种。从“十二五”后的国家规划看,国内部分城市逐步实现了等级的突破。
“十二五”时期发布的《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上述《规划纲要》中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皆在列。
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其中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大连、哈尔滨、厦门、郑州、武汉、昆明、西安、乌鲁木齐15座城市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1年2月发布的《规划纲要》,南京、杭州、沈阳、青岛、海口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上升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展望“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这20座城市将成为推进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总体分析,这20座城市有着如下特点:
第一,城市经济总量与其综合交通建设实力关系密切。9个国家中心城市悉数入选。2020年GDP前十强城市中,除苏州外皆在其中。23座万亿GDP城市中,有13座城市入选。苏州是上述城市中,唯一无机场的城市,这成为苏州的一个短板。
第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义为“国际化”,考验这些城市的对外通达能力。从陆路国际化条件看,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和乌鲁木齐都在其中。从航空国际化条件看,20城中有16城在2020年民航旅客吞吐量方面排名前20位。从海港看,20城中上海、天津、厦门、福州等12座城市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天津尽管在经济总量、航空客运和货运上的排名下降,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对于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至关重要。
第三,从人口方面看,20座城市中有12城2019年常住人口超千万,14城为人口超大或特大城市,且多为城市群或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5名新晋成员中,南京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上的第3座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其余两座城市是重庆和武汉,这有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杭州拥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的航空运输实力非常突出。
青岛是山东省首个万亿GDP城市,航空客运吞吐量超2000万,青岛港是重要港口,且受益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海口在经济、人口等城市发展基础指标排名不高的情况下,入选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意义重大,这可在整体上推动海南省高标准完成国家所赋予的一系列任务。
成渝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规划纲要》明确了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
其中还提出加快构建6条主轴。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拓展四极辐射空间和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国综合立体交通协同发展和国内国际交通衔接转换的关键平台,充分发挥促进全国区域发展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入围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再一次确立了成渝在全国城市群中的地位。2020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升级为国家战略,肩负着带动西部整体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重任。
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渝双城在交通互联互通、合力发展中还面临短板,如高铁、城际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密度有待提升,因此《规划纲要》中提出从交通布局上畅通四极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提升成渝地区在全国交通版图中的地位。
从成渝内部看,积极的信号是,在国际陆路运输方面,两地已开始联手打造统一运营的中欧班列(成渝号)。
两地也计划建设世界级的机场群,重庆新机场将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比交通“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可发现北京新机场和成都新机场连续被写入两份规划之中,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经开始运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在2020年7月左右投入使用。重庆新机场已开启前期工作,其若能纳入交通“十四五”规划,将进一步推动西部首个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
城市综合交通竞争力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规划纲要》提出,2035年的发展目标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其中,“全国123出行交通圈”主要依赖于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铁路,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则主要依赖于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空货运。
这对于上述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在中欧班列、南向班列上发展靠前的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等将获得更多的机会。航空货运方面,上海两座机场的年货邮吞吐量高居全国第一,郑州货邮吞吐量增速较高,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国内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机场、高等级航道、深水码头等一系列大能力、高标准基础设施总规模不断扩大,各个城市的综合交通实力增长快速。
对比交通“十三五”规划,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扩围外,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有增加,《规划纲要》中的名单已从“十三五”时期的42个扩展到80个。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重大工程建设能力、高速列车等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有望获得长足发展。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研究推进超大城市之间的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近日,广东提出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等六大重要交通廊道。此外,2019年成都编制的《东部新城综合交通规划》中,也预留了成渝600-800公里/小时超高速磁悬浮建设通道。云南也在2020年明确计划建设昆明-大理-丽江的超高速磁悬浮列车。
总体而言,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强化国际人员往来、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的扩围,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相关城市在全球谋求更高的竞争力有重大促进作用。
(作者:李果 编辑:李博)
责任编辑:杨亚龙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