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理记者会释放积极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克强对外释放明确信号,虽然今年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但要实现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任务,我们就会实现中国经济的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等决议和法规。随后,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外界高度关注这场总理记者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先受到疫情大面积冲击、又最先走出疫情影响的大国,其年度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得以确定。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疫后扩张政策的出台,也将左右世界经济的恢复。尤其是,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冲击,保护主义有进一步抬头的趋势,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为外界所关注。
李克强对外释放明确信号,虽然今年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但实现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任务,我们就会实现中国经济的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会及时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不会犹豫,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李克强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推出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各国需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才能应对疫情这场公共卫生挑战,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李克强用这句话作为这场记者会的结束语。
稳住经济基本盘
考虑到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有很大不确定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未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明确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等预期目标。
李克强回应记者提问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可以说是史上罕见。不少主要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甚至更多。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置身之外。所以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GDP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2.5万亿元左右,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今年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还将降准降息,推动利率持续下行等。
李克强指出,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但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出台的规模性政策是有力度的。这次的规模性政策分两大块,一块就是新增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还有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我们是要推动这些资金用于保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支撑居民的收入。
“我们首先是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主要是为市场主体纾困,激发他们的市场活力,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现在有一亿两千万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李克强表示。
为了确保大规模政策资金真正发挥成效,这次政策运用上更加注重创新,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像新增的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面也只是“过路财神”,资金要直达基层。
李克强指出,我们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要有账可查,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查,也欢迎社会监督。
在扩张政策组合中,除了重点瞄准就业、居民收入来促进消费外,增加有效投资也是扩内需的着力点。
“我们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李克强表示。
当然,政策层面除了为企业纾困,解决眼前生存问题,还要让企业发展好。李克强表示,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使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这种措施看似无形,但能创造出有形的财富,干好了,不亚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也很有针对性。保住数量众多、就业带动作用强的中小微企业,也就保住经济基本盘。面对高度不确定性,需要多方努力改善市场预期,注入更多确定性。像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既是营商环境的问题,也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当前,还需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混改等重点改革项目。
应对疫情需要更开放的世界
面对外部高度不确定性,中国一直在释放确定的信号。
“现在因为疫情防控,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明显减少,如果再持续下去,世界经济会更加严重衰退,这是危险的。如果世界经济不能够恢复增长,可能将来连疫情都很难防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特别需要公共产品,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际上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李克强表示。
对于当前面临一些挑战的中美关系,李克强表示,中美关系很重要,两国存在很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所以一些问题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担忧。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在全球产业链受冲击、率先恢复的亚洲地区是否可以加强合作?李克强回应日本记者提问表示,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屠光绍接受采访表示,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有很好的基础,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但是,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关键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企业,还处在中下游,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要通过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是扩大开放。
屠光绍表示,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扩大开放,本身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持。中国坚持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也使得中国越来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强化,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的资源配置。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李克强表示,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我们在开放当中还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至于企业的调整布局,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要让市场更加相互开放。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希望中国还是大家看好的投资沃土。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李克强表示。
(作者:周潇枭 )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