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是做什么的?”、“嘀嗒是滴滴的子品牌吗?”、“嘀嗒是占了滴滴落魄的便宜吧”……伴随着争议,近日,主营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嘀嗒,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由于嘀嗒的名字与创始于2012年的滴滴出行颇为相似。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通群众甚至都分不清两者的关系。直到2018年空姐案件后,滴滴顺风车业务被中止,而嘀嗒依然保持活跃的姿态。大家似乎才明白,这是两个不同的企业。
确实,与市面上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等名声显赫的出行企业相比,一直坚持做“真顺风车”的嘀嗒,显得似乎有点另类。
嘀嗒究竟在做什么生意?
从本质上来说,嘀嗒做的是信息中介的生意。一端连接乘客,另一端连接司机,通过撮合两者交易,从中收取信息服务费以获取盈利。
相比起滴滴,普罗大众对嘀嗒的认识并不深入。事实上,创立于2014年的嘀嗒出行,目前已经是国内仅次于滴滴的第二大出行平台。在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在顺风车市场中,嘀嗒已经占有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截至到2020年6月30日,平台已累积获取了将近超1.8亿的用户量,全国366个城市,都有嘀嗒顺风车业务的身影。除此以外,嘀嗒还涉足出租车业务,与顺风车业务双管齐下,共同构筑嘀嗒智慧出行生态圈。
尽管嘀嗒一再强调,公司旗下拥有顺风车、出租车两大业务条线,兼营广告、车后服务等业务。但顺风车业务无疑是嘀嗒收益中绝对的主力军。2017年-2019年,顺风车业务为嘀嗒带来的收益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56.6%、66.3%及91.9%。至2020年9月,顺风车业务已实现连续15个月盈利,是嘀嗒绝对的现金牛。
凭着两条看似保守的业务线,嘀嗒在出行领域创造了惊喜的成果。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66.5%,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
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交易总额将在2025年增至人民币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出租车市场,将是中国四轮出行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预期到2025年,其将以53.9%的市场份额继续占领市场。可以预见,从小众细分市场走出来的嘀嗒,已经逐步长成了“大池塘里的大鱼”,日后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嘀嗒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下,嘀嗒并不承担车量的折旧维修等之处,亦无需为司机缴纳工资、社保等费用,营运成本并不高。嘀嗒的成本,主要来源于其销售费用。2017-2019年,嘀嗒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分别占同期总收益的203%、930.7%及37.7%。
在业务早期发展阶段,嘀嗒提供各类形式的补贴与激励来获取用户和提升用户粘性。但从营销支出占比逐渐下降可以看出,嘀嗒发展到现在,需要削减营销开支来创造更好的盈利数据。
被监管扼住喉咙的顺风车
2018年空姐坐滴滴遇害的案件后,相关部门对顺风车的监管政策无疑越发强势,多地行业协会亦涌现了不少针对顺风车安全的宣言和计划。而一直强调“真顺风车”的嘀嗒,顺利抓住了发展机遇。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2018年12月后,嘀嗒顺风车的交易额与搭乘量都有了质的增长。这与滴滴顺风车下架的时间不谋而合。不少人也因此戏称,嘀嗒是捡了滴滴的漏,才能迅速成长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安全始终是悬于顺风车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与野蛮生长的滴滴顺风车不同,在强监管下的市场中,从一开始,嘀嗒就并非只强调市场的逻辑,而是始终坚持把合法合规放在首位,一直坚持做“真顺风车”。
也就是说,嘀嗒通过控价策略、司机日接单量和顺风车产品的具体设定,确保车主和乘客都是“真的顺路”,避免平台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黑车司机。
当然,到底是不是“真顺风车”,并不是嘀嗒说了算。在强势的市场监管中,监管部门才有定义的权利。招股书中显示,由于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的相关执照,嘀嗒顺风车累计被行政罚款77宗,缴纳罚款207万元。
目前,各地政府对顺风车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不少的差异,对顺风车概念的界定亦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各地标准能不能统一、嘀嗒能不能顺利满足各地的要求,仍是一个未知之数。
即便是“真顺风车”,恶性事件出现也是概率的问题。2019年9月,广州发生一起嘀嗒顺风车司机猥亵女乘客案件。尽管事后,嘀嗒出行宣布永久封禁该车主的账号,但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足见合规并不意味着安全。
因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嘀嗒也为乘客的安全作出了许多努力。通过事前对车主的审核、接单,以及事中分析用户轨迹和车主操作,嘀嗒建立起对顺风车司机的行为规范。
此外,除了24小时客服,嘀嗒另外设立了一条紧急热线,遇到安全相关的问题可直接打紧急热线求助,在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安全。
但正如嘀嗒在招股说明书中所说,嘀嗒无法保证日后不会发生与顺风车服务有关的犯罪事件,如若发生,嘀嗒会产生重大经营和合规成本,甚至需要调整或者暂停该业务。
被叫停顺风车业务的滴滴,尚且有网约车、代驾等业务支撑。但对于业务单一的嘀嗒来说,一旦监管部门需要其调整或暂停顺风车业务,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单条腿走路的嘀嗒,需要创造更多的可能,才能让自己走下去。
“另一条腿”是否能够走得更远
早在2017年,嘀嗒已经开通了网约出租车业务。2018年,当对手们都纷纷推出快车、专车等与出租车具有竞争关系的业务时,嘀嗒却是反套路地宣布将永远不会做与出租车竞争的快车和专车业务。错位发展,进入更为细分的赛道,让自身出租车业务扬招与网约共成长。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并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曾被网友们戏称为“单条腿走路的人”,如今正在发力自己的“另一条腿”,力求摆脱业务单一的问题。
但当嘀嗒真正进入出租车行业之后,才发现远比想象中困难。出租车本来就具有天然的劣势:乘客与车量在数量和位置上的错配,巡游空驶率高。想要改革,每一步都涉及地方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等各多方利益,完成一个城市的资源整合,已经极度费时费费力。
而各地的政策、文化又各有不同,一个城市成功的经验很难复制应用到其他城市。在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嘀嗒想要靠数字化来为传统出租车行业提高效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此以外,竞争对手进入出租车业务,同样是嘀嗒需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嘀嗒的主要竞争对手,滴滴最近宣布将投入1个亿的专项补贴,升级快的出租车。而网约车本对出租车市场份额的蚕食,亦使得嘀嗒在出租车市场陷入强敌环伺的局面。
嘀嗒靠着合法合规,从真顺风车起家。但如今,在其最擅长的真顺风车领域,强大的对手滴滴已经卷土重来;而出租车业务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未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被嘀嗒寄予厚望的智能驾驶、人工智能,也尚在萌芽状态。
一直低调发展的嘀嗒,第一次面临资本与大众的双重考验,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能不能做出成绩,会不会得到资本的认可,“小而美”的嘀嗒,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文/丁喆 陈矿然)
责任编辑:王婷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