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妙 理逻
8月21日,美兰空港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之中期业绩公告。
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兰空港实现总收入6.0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21%;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下滑71.09%。其中,航空性业务收入下降49.4%,而非航空性业务中特许经营权收入却逆势上涨,涨幅达17.16%。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美兰空港今年上半年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已实现正增长,随着四季度进入海南省旅游旺季,以及在离岛免税新政刺激下,下半年公司离岛免税销售额有望同比显著增长。另外,当前隔离区内的离岛免税货物提货点按照固定租金收取,如果未来按照提货额提成来算,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厚美兰空港净利润。
方正证券也表示,在上半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出行,且尚无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的背景下,美兰机场线下免税店依然实现大幅增长,体现出美兰机场线下免税店需求的活力及其运营商的韧性。同时,二期航站楼资产归属落地,旅客上限可规划至一亿,公司的不确定性正在逐步消减。
资本市场似乎也非常看好美兰空港的未来发展。公告披露当日,美兰空港股价下跌1.05%,但后续有大幅回升。截至8月24日收盘,股价单日涨幅高达7.34%。实际上,在此前一段时间内,美兰空港股价就已经历大幅的增长。今年6月初至今,公司股价由10.18元涨至50.15元,涨幅达392.6%,市盈率TTM也达到56.98倍。
投资者对美兰空港的高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近期的免税板块利好政策和美兰空港产能的扩充。
6月29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在《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中提出,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上升到10万元人民币,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免税品商品的种类也增加到45项;7月14日,文化和旅游办公厅发布恢复跨省旅游通知,也有望释放因疫情影响在上半年被严重限制的旅游市场。
离岛免税优惠政策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数据显示,今年7月1日至31日,海口离岛免税店销售金额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0%、82%。公司在半年报中也表明,今年上半年,海南省全省离岛免税品零售额为85.72亿元,同比增长30.7%。美兰空港旗下的海口美兰机场离岛免税店销售免税品数量、销售金额和购买旅客人次分别增长19%、11%、-30%。离岛免税优惠政策未来有望为美兰空港带来更高的收入增长。
二期工程即将投产,也预期大大提升海南航空运输能力。据兴业证券预计,二期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公司也将远期旅客量规划至9千万至1亿人次,对标国际一线机场。
不过,美兰空港的未来发展还有众多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是新离岛免税经营主体的竞争。7月10日,海南省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发布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商店设立相关的公告,表示将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引入新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在此竞争下,美兰空港的离岛免税业务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高增长。
资金压力则是美兰空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新浪财经在此前撰文《狂炒免税店概念美兰空港究竟价值几何?》中就指出,美兰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工程使得公司面临不小的资金缺口。
近期,二期工程也有了新的进展。根据方正证券对8月20日公司披露的《股东特别大会通告》的点评,二期航站楼等资产确定归属上市公司。对于相关工程欠款,公司预计于2020年7月至12月支付12亿元,2021年及以后支付剩余16亿元。余下28亿元欠款将由19.56亿元银团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公司自有营运资金三种途径偿还。在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6.09亿元的背景下,19.56亿元的银团贷款不可谓一笔小数目,其本金及利息的偿还亦会给公司造成不小的资金压力。
不仅如此,美兰空港的财务报表也明显的反映出,公司面临着远高于同行的财务风险。根据半年报,美兰空港资产负债率为56.4%,其中,流动负债合计65.37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高达96.4%,流动资产金额远远无法覆盖流动负债。那么,公司的资金缺口又靠什么来填补?
此前,7月24日,美兰空港发布实施新股权融资公告,拟发行新H股用于美兰机场现有航站楼及其他区域的扩建改善、偿还贷款以及补充本公司的营运资金等。但此次股权融资实施的确定性也受到质疑。中金公司在7月份的研报中指出,早在2017年,美兰空港便申请母公司内资股认购以及发行H股,但一直未完成。此次母公司内资股认购以及新H股发行仍然存在诸多变数。
另外,美兰空港的母公司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大股东海航也正深陷债务危机泥潭中,不仅无法为美兰空港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可能进一步影响公司利益。新浪财经在此前撰稿《美兰空港:业务发展依赖新股权融资,确定性存忧》中就曾指出,海航违约可能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影响到美兰空港的利益,而一旦美兰空港被判定须履行母公司海口美兰债务违约的连带偿付责任,也可能随之引发流动性风险。
综上,公司本身的债务就面临着巨大的偿还压力,新股权融资的确定性又存在隐忧,而母公司和大股东的债务危机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公司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能否支撑到利好政策和产能扩充发挥效果,仍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戚琦琦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