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密接者个人信息疑遭泄露 官方:正核查 如属实将是一次警示

上海密接者个人信息疑遭泄露 官方:正核查 如属实将是一次警示
2020年11月12日 1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上海密接者个人信息疑遭泄露,官方:正核查,如属实将是一次警示

  因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疑似被泄露个人信息。

  11月9日,上海披露一起新增病例,患者为在浦东机场从事搬运工作的王某某。随后,疑似王某某的同事刘某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广泛传播,内含其与亲友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详细信息。

  该报告信息是否属实?11月12日,上海市静安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非常重视此事,正积极核查相关情况。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则称,涉及疫情和市民信息方面,相关单位均有制度规范,内部最近再次发文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

  专家表示,如事件属实,当事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可能还会因为隐私的泄露受到骚扰、谩骂、攻击、造谣,名誉权等人身权益也可能会随之受到侵害。

  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疑似被泄露信息

  11月9日,上海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披露患者王某某在浦东机场工作。

  通报会透露,截至11月9日14时,经排查,该病例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等26名密切接触者。目前完成首次核酸采样26人,检测结果为阴性23人(4名家属全部阴性,16名同事全部阴性,3名市场相关人员阴性),其余3名市场人员尚在等待检测结果。

  之后,一份疑似王某某的密切接触者刘某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文档在网上广泛传播。

  该文档显示,刘某是王某某的同事,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身高、体重、户籍地址、行踪轨迹等信息。文档内还包含刘某的父母、女友、同事等6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

  截至目前,在新浪微博上,以其女友名字等信息创建的话题阅读量过百万。

  这份报告是否为官方所调查撰写?11月12日,上海市静安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非常重视此事,正积极核查相关情况。

  “目前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还未知,如果信息泄露属实,造成的影响肯定很不好,我们来说会有一个警示作用。”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称,涉及疫情和市民信息方面,相关单位都非常小心,而且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内部最近也再次发文对保护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

  律师说法

  被泄露者: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或受侵害

  对于此次事件,有网友表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倍感担忧。

  “所谓‘让渡隐私’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即官方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是为了防疫。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同意把这些隐私无保留地公之于众,官方公布‘流调’信息也只是为了防疫,不会公布人名等相关个人信息。”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文战表示,如报告内容属实,则当事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可能还会因为隐私的泄露受到骚扰、谩骂、攻击、造谣,名誉权等人身权益也可能会随之受到侵害。

  如事件属实,泄露文件者将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认为,这种将标注他人个人信息的文件随意通过网络泄露的行为,已经侵犯他人隐私,将受到单位内部的处罚以及承担相应的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泄露者:目前多是被治安处罚行政拘留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如构成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一般是进行治安处罚,处一定时间的行政拘留。”杨文战表示。

  据了解,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偶有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负责相关工作的当事人已受到处罚。

  据今年2月宁波市公安局的通报,因传播患者及其亲属的个人信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派出所辅警叶某、新碶街道小山村村干部史某某分别被行政拘留6日、罚款500元。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公开通报,浙江平湖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执业医师徐某,因私自将患者的电子病历拍照发到微信群造成广泛传播,受到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的行政处罚。

  国家机关:处分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

  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规定,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

  同时,在法律责任方面,上述草案要求,国家机关不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其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转发者:视情况可追究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如信息被泄露,当事人可以如何维权?周浩称,依据《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泄露侵犯的是个人隐私权益,权益人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维护自身权利。杨文战建议,当事人可以报警,甚至警方或相关医疗防疫部门知情后也应主动调查。

  在事件中广泛传播信息并以此猜测、讨论的网友,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杨文战表示,如果普通网友只是单纯评价、讨论,一般不涉及到侵权的问题,如果在网络上看到他人隐私信息后予以扩散,也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视情况可能追究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若在评论或转发过程中编造谣言、骚扰他人,视其行为还可能涉及其他侵权或法律责任。

  (作者:张雅婷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薛永玮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9 艾力斯 688578 --
  • 11-19 健之佳 605266 72.89
  • 11-18 瑞丰新材 300910 --
  • 11-17 声迅股份 003004 --
  • 11-16 东亚药业 60517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