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黄剑辉:部分民企可能新债无处可借,旧债无法偿还

2020-02-12 17:40:11 作者:8号楼工作室 收藏本文
A- A+

  部分民企债券违约可能大增

  黄剑辉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新冠肺炎对民营经济的冲击初步显现,影响面较广,未来影响还取决于疫情管控。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不断蔓延过程中,据初步了解,不少企业当前处于停工待产状态。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且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国际环境等均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民营经济活跃程度在2003-2020年期间显著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为“5、6、7、8、9”的总体特征;

  其次,我国经济结构自2003年以来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03年“非典”时期,我国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2.8%、45.97%、41.23%,而2019年我国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7.1%、39.0%、53.9%,第三产业中民营企业是主力,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最后,我国民营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与2003年“入世”初期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同,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深度参与到全球化的产业链分工,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明显增大。

  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范围内均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封城、封村、停工停产等现象广泛存在,经济活动大量减少,叠加经济下行等影响,与“非典”时期相比,民营经济受到的冲击预计将更大、更广、更深。

  电影、旅游餐饮住宿、房地产等首当其冲

  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旅游业、住宿餐饮、电影院线、线下教育、交通运输、零售消费、文化体育、娱乐、房地产、建筑业等行业预计受冲击将较大。而疫情发生后居民大量购买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预计将促进部分医疗行业、外卖、电商、线上教育、线上娱乐等产业逆势加速增长。

  以电影业和旅游业为例。春节档期是国内电影全年票房的一个重要构成。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电影票房59.05亿元,占全年票房9.2%。2020年春节档期大片云集,部分研究机构预测票房可达70亿元,占全年比重可达10%。但随着贺岁电影撤档,2020年春节票房实际收入极其惨淡,年初一(1月25日)电影票房仅为181万元,仅为2019年同期的0.13%。随着疫情持续,预计短期内电影市场难以恢复。

  初步预计2020年电影市场整体损失将超过100亿元,将对民营企业占比极高的电影及影院市场相关企业带来历史罕见的重创。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2020年旅游市场本有望保持约8%的高速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可达5550亿元。

  但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持续发酵,2020年旅游业损失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扩大趋势。特别是随着全国团队游暂停,民营企业占主体的旅行社都已提前将有关费用垫付给酒店、航空、邮轮等,旅游暂停后旅客要求退费,这对很多中小民营旅行社将形成毁灭性打击。

  此外,为避免人群聚集,春节期间各类聚餐和婚宴等几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厅饭馆停止营业,备菜存货拿出来低价甩卖,导致损失惨重。

  快餐、外卖、电商、线上娱乐等将受益

  预计以线下服务为主的美容、体检、口腔、眼科等专业领域,将遭遇一段空窗期或惨淡期。而部分医疗行业、线上服务业、线上教育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将有所受益。

  以医疗器械、医药等行业为例,根据对“非典”时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统计,2003年4月,中西药品、消毒、洗涤、卫生用品销售快速增长,中西药品类和洗涤用品类分别增长21.1%和35%;食品类由于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现象,销售增长21%。

  2003年5月,医药行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明显加快。当月医药行业生产同比增长35.4%,位列工业各行业增长速度之首,增速比上月加快13.5个百分点;当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西药品类零售增长15.5%,洗涤用品类增长36.7%。药皂、消毒液、熏香、口罩一度出现脱销。

  2020年这次疫情爆发,由于传染性更强、蔓延范围更广,预计医疗器械、医药等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将会获益。

  快餐、外卖、电商、线上娱乐等行业,预计也将因疫情而受益。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网购已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20%以上,这为化解疫情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

  尽管老百姓不出家门,但仍然可以叫外卖,在京东、淘宝购物,甚至到网上看新电影《囧妈》。而所有这些服务仍然需要人来提供,包括加工、投递。如能为这些新经济相关企业员工提供防护、消毒器材,甚至经济补贴,将有助于降低疫情对消费的冲击。

  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头部电商平台均为民营企业,在疫情期间线下消费转移至线上后,将有利于民营电商平台发展。

  预计一季度社会零售总额将下降5000亿以上

  消费零售服务业中民营实体店将受到较大冲击。本次疫情对全国消费零售市场的实体店打击最为直接。在严格的管控下,全国民众几乎都只能待在家里,不能或不敢出门,预计将导致消费零售服务业中的实体店销售额呈现断崖式下跌。

  参照2003年“非典”对零售市场的冲击幅度,按照下滑5%计算,预计2020年一季度社会零售总额将下降5000亿元以上。

  可能会对夏粮生产产生影响

  对与农业相关产业的民企影响将逐步显现。

  值得关注的是,与“非典”期间不同的是,此次疫情正值春耕春播即将开始之时,化肥、地膜等农业物资可能会短缺,如果供应跟不上,可能会对夏粮生产产生影响。

  受饲料供应、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畜牧、养殖业受到的冲击,预计也将较为严重。

  用工成本将明显上升

  民营工业、制造企业受到的影响将逐渐显现。据有关数据,制造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当前,多个省份发布延长假期或要求企业延迟开工,对工业品需求造成阶段性抑制。据了解,许多企业已通知员工延迟上班,处于停工停产状态,许多订单难以完成,交货时间难以确定,企业所需生产原料因运输、物流等原因难以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都会造成影响。

  预计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由于开工率不足,2020年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下降。

  参考“非典”期间的情况,虽然工业和制造业的需求依然强劲(投资增速30%),但供给端受疫情、工期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疲弱,预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2020年一季度将显著下滑。

  此外,预计民营企业招聘员工将更加困难,用工成本将明显上升。2020年春节时间较早,如果疫情短期没有缓解,可能出现节后返乡群体滞后返工。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用工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会组织联系,在重新招聘工人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工人工资必然大幅上升。各民营企业考虑用工安全,需对工人进行身体健康的监测,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一旦有员工感染,则将殃及整个工厂的工人进行隔离监测,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用工风险。

  部分大中型民企可能陷入现金流困境

  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小微企业,预计受到的冲击会较大。特别是对于餐饮、娱乐、酒店等春节期间营收占全年比例较高的民企、个体户,此次疫情的发生影响极大。

  中小、小微民营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计划被打破,但工资、房租、日常损耗、利息等刚性支出却未停止,一面是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经营中断、订单萎缩、来自上游大中型民营企业资金延期支付,使得抗风险能力本就脆弱的中小、小微企业或将面临破产窘境。

  对于大型民营企业而言,预计其抗冲击能力会相对较强。往年春节期间也会停工半个月左右,此次疫情如能在短期内控制住且工人能够较快返岗复工,则对大型民营企业影响有限;但同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内的大型民营企业,如交通运输、餐饮、商业购物等企业,应重点防范一旦疫情长期化将对部分大型民企本已紧绷的资金链带来进一步冲击,进而引发债务违约、再融资困难并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的风险。

  从2015年开始,我国债券违约开始频繁爆发,并且在2018年达到高峰,而2019年从违约主体、违约数量、违约金额,都基本跟上年持平。

  2020年,是民企偿债的高峰期,加之疫情蔓延,将会加重企业的经营困难。部分民营企业有可能陷入新债无处可借、旧债无法偿还的两难境地。预计民企债券违约,很有可能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短期影响较大、中期影响平稳、长期影响深远

  预计疫情在短期内(3个月内)对民营经济影响最大,特别是在停工停产期间,仍需支付工人工资、房租、贷款等费用,面临压力会较大;从中期看(3-6个月),若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随着企业复工,负面冲击将会逐步缩小;从2020年全年来看,如政府组织各有关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民营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比较有限。疫情过后,制造业开工和居民消费有望呈现修复性增长,全年增长率虽低于年初目标,但可基本保持平稳。

  对标2003年“非典”,当年三季度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恢复至一季度水平,但第三产业的恢复相对较慢,直至四季度才出现明显改善,因此疫情对服务业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2003年“非典”前后的投资数据表明,疫情过后对投资的影响不大,对出口的影响也不显著。

  预计此次疫情结束后,2020年内制造业民企能够快速恢复,大部分消费服务业民企在一个季度内逐渐恢复,其余部分行业民企在年内得到恢复,民间投资保持相对平稳。

  从长期看(一年以上),疫情或对我国民营经济商业形态产生长期深远影响。预计此次疫情导致的长期影响,将促使我国部分产业和商业形态产生显著变化。

  正如“非典”过后线上购物产业快速发展一样,此次疫情过后,民营企业将有望在线上购物、线上娱乐、线上教育、线上医疗、体育、健康养生、机器人、汽车、智慧城市等行业上进一步获得发展的空间,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将为产业进步带来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文章关键词: 疫情 民企 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