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创6年新低 仍是全球最高水平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创6年新低 仍是全球最高水平

外汇储备仍然有继续下降的风险,但是面对2.8万亿美元的底限要求,未来针对资金流出的管制力度会得到加强。[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2月08日  01:05
央行报纸:无须特别看重外储整数关口 2万亿美元够用
央行报纸:无须特别看重外储整数关口 2万亿美元够用

目前我国属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且有着较严格的外汇流出管理,综合考虑,维持2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是适度的。[详情]

金融时报|2017年02月08日  04:53
外储跌破3万亿:下滑压力或被低估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外储跌破3万亿:下滑压力或被低估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外储破3万亿突破了市场的心理点位,可能会对市场心理造成一定冲击,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将加大,但也取决于央行下一步的态度。[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02月08日  06:26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储数字变化无须过于敏感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储数字变化无须过于敏感

专家指出,对于外储规模的变化,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上,而应更多考虑外储是否够用。[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2月08日  04:03

分析评论

国泰君安:个人购汇致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 毋须恐慌
国泰君安:个人购汇致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 毋须恐慌

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可能在二季度凸显出来,仍有必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2月07日  17:20
谭雅玲:外储减少因这三个原因 无需惊慌
谭雅玲:外储减少因这三个原因 无需惊慌

新浪财经|2017年02月07日  20:14
申万宏源:外储跌破3万亿无需悲观 压力主要下半年显现
申万宏源:外储跌破3万亿无需悲观 压力主要下半年显现

目前外储距离合理规模1.5-2.5万亿仍有一定空间,同时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打破,资本外流压力逐渐改善,短期外储或将出现双向波动。[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2月07日  17:46
民生张瑜:三万亿不重要 汇率机制双向稳定性才重要
民生张瑜:三万亿不重要 汇率机制双向稳定性才重要

“别人的钱要回去”+“自己的钱要出去”双因素下,资本外流的原生压力仍在,因此资本管制趋严的势头不会停。[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2月07日  17:26
任泽平:中国进入加息周期 外储压力将降低
任泽平:中国进入加息周期 外储压力将降低

目前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价量同时进行调控,美国3月加息概率下降,汇率短期企稳,资金流动压力减缓。未来外汇储备压力相对减少,债市继续调整,首推黄金,其次股票。[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2月07日  17:27

保外储还是保汇率

余永定:我选择保住外汇储备 而不是人民币汇率
余永定:我选择保住外汇储备 而不是人民币汇率

有的说法认为外汇储备减少是“藏汇于民”,我承认部分是“藏汇于民”,但相当大的部分不是“藏汇于民”。[详情]

新浪综合|2016年03月05日  14:36
陶冬:在保外储和保汇率之间政府会选择保外储
陶冬:在保外储和保汇率之间政府会选择保外储

在保外储和保汇率之间,北京最终会选择保外储,维持基础货币供应的稳定,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环境。这个抉择的时间点,暂时还不好判断。[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2月03日  00:10
沈建光:保汇率与保外储二者择一的提法实在不妥
沈建光:保汇率与保外储二者择一的提法实在不妥

事实表明,外汇储备的减少与资金恐慌性大幅外流相关性更为明确,且期间往往人民币也呈现贬值态势,贬值与外储减少并非因果。[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2月08日  15:55
外媒: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外媒: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淡化整数关口强化预期引导 (1) 彭博新闻社报道 据彭博报道,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中国官方媒体近两日密集发声,强调外储规模仍属充裕。中国当局似乎正在通过一轮舆论攻势,打消公众对外储跌破“心理关口”的关注及担忧,并着力稳定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中国央行公布1月末外储下降123亿美元至2.9982万亿美元后,第一时间发布答记者问文章称,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用各种充足性指标衡量,中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裕的。 周三,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引述市场人士称,外汇储备有增有减亦将是常态,对于外汇储备减少不必恐慌和过度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亦引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称,关注外储规模变化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上,而应更多考虑是否够用。 中国外汇储备于2014年6月触及历史高位3.99万亿美元后,在过去两年中连续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外储充足率框架计算,在存在资本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外储水平应维持在2.6-2.7万亿美元的水平,以避免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加剧等危机情况。随着外储滑向该水平,中国官方则试图打消市场顾虑,把关注点从具体的底线数字,转向外储下降原因、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化的趋势。 “监管当局并没有去保数字,”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电话采访中说,“2.998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只比3万亿低了一点点。实际上这么一点点的下降,如果监管当局想通过各种手段保住,是可以的。” 他认为,外储并没有一定底线,即使有,也应看到央行有了更高的容忍度。 曾供职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担任过IMF经济学家的伍戈表示,人民币内外价格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但比去年四季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元走势和购汇压力都好于预期,显示监管当局、市场和老百姓,对人民币贬值压力的看法出现阶段性缓解。 针对中国花了大约1万亿美元来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1月据报道曾在全国政协讲话称,“外汇储备就是为了用的”。易纲并表示,这样做客观上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市场“超调”,“使用外汇储备的时机是好的,收益也不错。” 底线何在 外汇储备是采取非浮动汇率的国家为应对国际支付的需要,而由央行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从中国外储开始下降起,对于底线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去年1月,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分析师曾预测,中国只需6个月时间,外储就会降到2.7万亿美元这一IMF方法计算的危险水平。不过,形势自此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外储下降速度从2月起开始大幅好转,上半年曾有3个月出现正增长。 延伸阅读:中国外储离警戒线不再遥远,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荷兰合作银行驻香港的金融市场研究主管Michael Every在采访中说,每月350亿美元左右的流出速度,最多还要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就会降至引发恐慌的水平。 央行政策措施未能止住资本外流,目前恐慌还停留在企业而非居民层面,一旦这点发生变化,其他事态都会加速变化。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采访中说,IMF对外储充足率做出的建议并不意味着不能跌破的红线,而只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收支需求,中国完全可??在建议水平之下继续使用外储。“中国央行意识到现在有必要动用外储,我觉得短期内并不意味着需要为外储设置一个底线。” 出路在汇改 官方此次主要解释了外储下降的原因,即央行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季节性因素也导致1月份外储有所下降。外汇局对未来的展望并不悲观:“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作为监管层肯定要管理预期,汇改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这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在电话中对彭博说,监管层应尽可能把事实告诉大家,让市场从心理上接受。 从市场共识看,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目前难言终--美元仍处于加息周期,以及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伍戈也表示,完全从市场力量角度看,外汇储备在短期内重回3万亿以上的可能性不大。 就更长期而言,避免外储过多或过少的担忧,仍有赖于人民币汇改推进,实现自由浮动。“如果不需要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汇率,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干什么呢?”伍戈说。[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2月09日 07:59
评论:人民币国际化前不存在外储“安不安全”
评论:人民币国际化前不存在外储“安不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前,不存在外储“安不安全” 管窥天下 在人民币没有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无论持有多少美元外汇储备,都不能说是安全的,因为信用保证、定价权和调控政策并不掌握在中国手中。 两年外储减少至少1.2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最高的39932亿美元,而后持续下滑至今,最新的数据是29982亿美元,两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995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减少,纵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从整体数据看,下降幅度依然非常明显。 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有两个点值得注意,一是中国一直存在资本管制的问题,资本项下资金很难自由出境;第二个是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大国,就在2015年和2016年外汇储备降幅最明显的两年里,中国的贸易顺差分别达到了5600亿美元、510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两年多来外汇储备的减少总额,不仅仅是名义数字上的9950亿美元,还有贸易顺差里面,本应该成为外汇储备的两千至三千亿美元(按照2012、2013年的数据,贸易顺差总额当中,至少有20%会成为外汇储备)。也就是说,两年多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减少了至少1.2万亿美元。 1.2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把中国的外汇储备看作是一家超级巨大的公司,通过销售赚来的巨大的现金流,那么这家公司有多大呢?我们做个对比,美国公司里面,持有现金最多的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思科和甲骨文这五家公司,目前持有的现金总额也不过7000亿美元;美国非金融类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总和也还不到2万亿美元。 先有人民币贬值 后有外储下跌 伴随着外汇储备下降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2014年至2016年,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了2.4%、4.4%、6.6%。从2014年上半年的走势看,可以说是先有了人民币汇率的走低,后有了外汇储备下跌。 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了超过2%,但同期外汇储备还增加了1266亿美元,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就基本处在了一个明显的下滑周期,这也说明2014年上半年开启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问题,扭转了一直以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恐慌,外汇储备的减少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中国外汇储备的下滑,真正意义上的大背景有三个。刚才提到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是导火索。美元从退出量化宽松到加息,已进入紧缩周期,中国则处在经济增速下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周期,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第二个原因在于,随着国内企业的国际化,以及中国民众收入水平的增长,各方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都大幅提升,资金有正常的出境需求。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还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诸多国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差,超高净值人群不仅有移民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还有跨境投资套利需求。 资本外流压力长期存在 当前不到3万亿的外汇储备,到底处在什么样一个阶段,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上个月外汇储备减少了123亿美元,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降幅明显缩小,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不过上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企稳,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下跌,反弹了接近1%,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恐慌性购汇,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流失。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还将是一个趋势,但由于目前央行有意推升国内利率水平,提高无风险收益率,会吸引诸多投资者将资金留在国内,资本外流压力会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在现有水平上支撑一段时间,不过还得看国内通胀水平,如果通胀走高明显,资金依然会寻求国际资产,而不是留在国内面对估值更高的股市和房价。 资本外流压力是长期存在的。这并不是不看好中国经济,而是民众配置国际资产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资本管制如果稍微放松,外汇储备的下降幅度可能还会增加,这并非坏事。整体来说如果今年人民币汇率不要过分贬值的话,外汇储备的下降可能会控制在3000亿美元之内。 2.99万亿美元“安全”吗? 中国目前2.99万亿的外汇储备,到底够不够用呢?下降空间还有多少呢?鉴于中国依然是贸易顺差国,就算外汇储备下降到了只够五个月进口所需(约1.5万亿美元),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当前的外汇储备依然是比较充裕的。 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不能平衡预期,市场走向单边的话,按照最近两年,平均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下降速度,2.99万亿美元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数额。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讨论外汇储备的多少,以及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实际上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本身就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外汇储备,主要是指美元外汇储备,美元本身只是美国的主权货币,也就是说,在人民币没有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无论持有多少美元外汇储备,都不能说是安全的,因为信用保证、定价权和调控政策并不掌握在中国手中。 如果在外汇储备里面,一定要提到安全这个概念,那我认为只有发展到某一天,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中国不再需要美元外汇储备的时候,就不存在外汇储备安不安全的问题了,美国基本就没有外汇储备,所谓的外汇储备,仅仅是指超过8000吨的官方黄金储备,也就谈不上安不安全。因此,外汇储备另一个安全阀,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这个才是重点。 □肖磊(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详情]

新京报 | 2017年02月09日 04:39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

  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望海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 超 2月7日,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2017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其规模降至29982亿美元,较2016年12月下降123亿美元。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外储规模少降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少降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 中国外储变化引起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虽然外储变化中包含积极因素,但仍有部分媒体持续炒作“中国资本外流”,有的还再次聒噪“中国衰退论”,这与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平衡的事实不符。 中国外储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回顾中国外储的变化,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外储规模自1655亿美元开始迅速增加,到2006年突破万亿美元,2014年6月达到历年最高点为3.93万亿美元。而之后,中国的外储缓慢下降,在2017年1月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 中国外储的快速上升主要动力来自贸易顺差及“热钱”涌入,而下降主要是贸易顺差的回落与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上升。虽然3万亿美元整数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点位”,可能会对公众产生一定心理影响,增加他们换汇或者境外理财的冲动,但如果公众据此换汇理财,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外汇资产的收益不但很难比过人民币理财的收益,还有很大概率会导致投资损失。 自2015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外储的关注持续增加,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在短期美元走弱和国际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资本流出压力已出现缓解的迹象。而当下对于资本流动影响最大的就是汇率预期。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市场认为中国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都是过多的,而一旦预期逆转却又认为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是不足的——自然,国家层面需要加强对汇率的预期引导。 需要强调的是,因近期美国内政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元汇率已从高位回落,未来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降低,中国跨境资金流出会继续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储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中国外储的上升与下降,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 同时,公众对于中国外储下降也不必过度解读。人们知道,2016年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量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81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特别是美国、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2.6%和41.3%,这也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 2016年中国外储降而外资投资升,折射出喜欢“短频快”的“热钱”在离开,而对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长期投资在增加;跟风炒作的钱在跑,砥砺支持的钱在进。这“一升一降,一进一出”,反而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稳定、持续发展更为有利。所以,中国外汇储备破“3”没啥大不了的,人们需要予以关注,但不必过于担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的成绩是干出来的。 (作者为太和智库研究员)[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2月09日 04:20
外储破3无碍人民币阶段企稳 多现象表明贬值预期减弱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7年02月09日 04:09
外汇储备六年来首次破三 或令A股作战模式生变
外汇储备六年来首次破三 或令A股作战模式生变

  外储破“3”或令A股作战模式生变 □本报记者 王朱莹 外汇局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外汇储备为29982亿美元,跌破3万亿大关,时隔6年重回“2”时代。就A股而言,业内人士指出,外汇储备减少的负面影响已提前反映。由于货币政策环境预期生变,新股发行、再融资、解禁压力等多方面作用下,股市也在进行着“供给侧”改革,在此存量资金博弈格局深化的背景下,投资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建议“轻指数、抓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主攻政策明确的板块。 外储破“3” 影响几何 “虽然美元指数在从12月下旬就转为弱势下跌,但外汇供求在1月没有实质性好转,汇市干预仍在持续消耗外储。”华创证券分析师牛播坤表示。 不过,当前外汇储备环比降幅收窄,1月下降123亿美元,降幅较上月(-410.81亿美元)显著缩窄,而去年1月份环比大幅下降994.69亿元。 东北证券分析师陈亚龙表示,去年1月人民币贬值幅度较高、市场情绪及信心也极弱,资本流出压力较大;2017年开年环比降幅缩窄对应人民币阶段企稳反弹、美元走弱、监管加强等背景。未来外汇储备变化仍然视汇率走势以及监管制度而定,外储下降速度应慢于2016年。 外汇储备六年来首次“破三”,对于股市将带来何种影响呢?分析人士的观点不尽一致。 京东金融财富管理智投业务部经理刘鹏认为,外汇储备连续6个月下滑,且跌破3万亿,短期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心理压力与贬值预期,但近期美元偏弱,加之国内资本流动管理趋严以及国内实际利率有所提升,对冲以后短期影响不大。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只是向市场提供了一个经济压力信号,并不会在短期对市场走势产生明显的实质性影响。”投顾大师首席特邀评论员杨宁的观点与刘鹏类似。 不过,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刘光桓认为,外储连续下降对股市存在一定影响:一是进一步分流市场的存量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大户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会购买储备美元,市场资金面会进一步受压;二是监管层为了截流,加强人民币管制,有可能会采取加息行动,如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全面提升回购利率10个基点,已经等于“变相加息”,引得鸡年首个交易日开门不利;三是美元强势、人民币弱势虽然对出口类行业有利,但对进口类行业不利,增加进口成本和汇率风险,侵蚀企业的利润。 A股存量博弈不改 “通常来看,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意味着资金在不断外流,资金外流显然对股市是利空。但股市有预测功能,即是说外汇储备有减少苗头时,股市就已有反应,在目前外汇储备降幅逐步减小时,表明股市最大的反映阶段已过,接下来,股市受外汇储备减少而遭受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渐消除。”中信证券深圳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符海问表示。 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存量资金博弈的特征越发明显,2月8日两市共计成交3864亿元,上一交易日为3511亿元。2017年以来沪深成交量大多数时间徘徊在3000-4000亿元一线。 后续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一时恐难改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央行变相加息表明货币政策拐点显现,资金面中性偏紧。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刘东亮指出,春节前央行上调了MFL利率,为上调中长端利率,节后上调逆回购和SLF利率,为上调短端利率,相当于央行全面调升了向市场融资的利率曲线,利率走廊出现了整体上浮,显然,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正趋向于中性偏紧,且步伐快于市场的预期。 其次,新股发行提速、再融资规模上升,股票供应进一步扩张,市场供给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截至2017年2月8日,沪深两市股票已达3097只。据长江证券数据,2016全年股权融资规模1.94万亿,其中IPO和再融资分别为0.15和1.79万亿,同比下滑5.09%和增长29.0%。其中四季度新股发行明显提速,累计下发131家,融资规模784亿,分别环比增长95.5%和61.3%,新股快速下发在2017年得以延续,2017年开年连续3周累计下发34家,融资规模127亿。 第三,解禁压力为2012年以来第二高峰。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解禁市值最大的年份是2015年,为3.25万亿元;其次便是2017年,为2.76万亿元。其中2017年9月和12月的解禁压力最大分别为3.36万亿元和3.27万亿元。2月解禁市值为2.42万亿元,为年内第五高。 有钱没钱 玩法不同 “展望股市2017走向,中国股市依然处于后股灾时期。”杨宁表示。 究其逻辑,杨宁指出,首先,救市资金扮演了很好的平准基金作用,这部分资金在逐渐把中国股市引导进入价值回归时代,从过去两个月的大盘走势明显看出来,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小盘跌大盘稳,这和2013年下半年,大盘跌小盘翻倍的走势形成明显对比。 其次,经济下行压力,根源还是来自于互联网化加速极大压缩了信息不对称红利,市场完全竞争化程度大幅提升。这或许会成为股市获利的对立面,也是我们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的方向。 第三,改革成为政策面的一个重要核心词,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都起到了实质性效果,这也是政府应对经济压力采取的有效政策措施,前者调结构后者注活力,这或许成为2017年的投资主线。 虽然当前指数走势平淡,但个股和板块的活跃度仍然不减。2月8日,两市合计有64只股票涨停,却没有股票跌停。航母指数、次新股和北部湾自贸区等概念领涨wind概念板块,游资和机构在博弈之中也打造了盘中日涨20%的“地天板”故事。但同时,热点涣散,时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令人摸不着头脑,板块轮动此起彼伏的盛况难再。 “股市对资金面的反应相当敏感,如果我国货币政策转为中性偏紧,那么预计股市资金面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初步判断市场仍难出现趋势性行情,目前看,行情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投资者可考虑以短线思维为主,跟随热点,波段操作,不恋战,耐心等待机会,伺机而动。”符海问指出。 “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有没钱的玩法。现在A股存量资金就那些,盯着指数已经没有意义,要学会抓重点。”资深投资人士刘先生表示。 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资金炒作来去如风,追涨杀跌反而容易被套,刘先生建议根据国家的政策方向做长线布局,集中资金配置在公认看好的板块之中,而不要过分分散投资。 “当前仍然是结构性主导,后期板块间仍将分化,建议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基建板块的机会。”刘鹏表示。[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7年02月09日 04:07
外管局: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外管局: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外管局: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本报实习记者 徐昭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8日就2016年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问时表示,2016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净增加规模创历史新高,预计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的格局,但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规模会有所收窄。此外,国际收支状况仍将保持基本均衡,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同日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3950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183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2780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29620亿元人民币。 对此,该新闻发言人表示,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一顺一逆”,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具体而言,呈现出“经常账户仍保持顺差,占GDP的比例为1.9%”、“对外金融资产增加,境内主体继续配置境外资产”、“各类来华投资均呈现净流入”、“储备资产减少”等特点。 该新闻发言人指出,201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预计继续呈现逆差,但逆差规模会有所收窄。在吸收外来投资方面,经历2015年对外债务偿还后,我国企业部门跨境融资需求自2016年二季度起逐步恢复,并已持续三个季度稳步上升,境外资本亦因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而持续流入,尤其是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净流入,而境内证券市场不断开放也将吸引较多外来投资流入,同时,传统的贸易融资需求也将有所恢复。对外投资方面,境内主体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投资将更趋理性。 该新闻发言人强调,从未来形势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将朝着均衡收敛。不可否认,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经济仍将总体低迷,存在贸易和投资减速等问题,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中的美联储加息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时不时扰动国际金融市场,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需要持续面对的客观环境。但总体上看,支撑一个国家跨境资金流动的根本因素还是取决于该国自身的经济状况,我国在此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包括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储备规模仍居全球首位等。[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2017年02月09日 03:59
经参刊评:为守住外储而放任汇率波动非理性选择
经济参考报 | 2017年02月09日 01:00
中国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 侠客岛:对百姓无直接影响
中国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 侠客岛:对百姓无直接影响

   【解局】不就是“小三”么?中国不在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 侠客岛 中国的外汇储备,终于跌破3万亿美元了。 回想2014年,彼时专家们还在为外汇储备即将涨破4万亿头疼,转眼间,同一批专家又一次为外储缩水而深深忧虑了。 同感忧虑的还有普通老百姓。自媒体的过度泛滥,使原本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财经新闻,被解读成了与菜场买菜都相关的家里事,再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难怪不少身边的朋友都来问我,这是不是代表要出大事了。其实,这个新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一点上反映出的今年形势,也不比去年差。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 先看此次外储缩水的原因。 原因之一,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藏汇于民和资本外流人人都知道,但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瓶颈这个理由,提的人却不多。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本来就是依靠出口创汇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因此其增加减少,和出口贸易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2015年以来,中国的出口业遇到了非常明显的瓶颈。根据海关数据,以人民币计价,15年中国出口总额出现了1.8%的下降,是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16年,这个数据续降了2%。出口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也从06年38.6%的峰值,下降至20%左右的水平。 由于中国经济还在调结构促消费,而世界贸易大环境又受到反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里,中国出口都很难重返过去的增长快车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外储的缩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会持续的。 然而,岛叔个人很认同财政部内控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外汇储备的重心应该是生产和发展,也就是外贸和实体经济的振兴程度,而不是外汇储备的规模和数字。” 我们看到,上个月监管层也开始重提久违的“创汇”二字,但这次的重点不是出口创汇,而是“扩流入”,也就是依靠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来吸引外资。如果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改革开放能继续推进,外储自然而然也会因为新的因素而稳定,汇率压力也就迎刃而解。 幅度 那么,缩水的幅度怎么样? 客观来讲,今年一月以来,外储的缩水幅度还是挺大的,至少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大。这是因为,外储的变动,不仅取决于外汇的流入流出,还取决于自身估值的变动。 一月份,由于美元相对主要货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而外汇储备的货币组成是多元化的,因此折合成美元后,外储理应有250亿美元的增长(数据来自于高盛的研报)。由此看来,一月份的外汇流出量,并非表面上看到的120亿美元,而是370亿美元。这个量超过了去年12月的350亿美元(经过同样调整),也带动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整数关口。 当然,严谨的投资者会等待央行月中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只有对比这两组数据后,才能排除大部分干扰因素,搞清楚外汇究竟流出了多少。 那么,这个缩水幅度值不值得担忧呢?岛叔个人的意见是值得警惕,毋需担忧。原因有以下几点。 淡定 首先,跌破整数关口这事儿,除了让媒体比较容易写标题之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像2005年股市跌破了1000点这么可怕的整数关口,可事后证明998就是历史大底一样,跌破三万亿美元,只能证明中国之前的外储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要知道,目前的中国的外储规模,仍然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将近30%,是第二名日本的2.5倍,第三名沙特的5倍。 其次,四百亿的缩水幅度有多吓人,要放在整个外储进入下降周期的大背景来看。 自从14年外储规模见顶以来,单月下降幅度超过400亿的有9个月。其中15年末到16年初的三个月,更是连续缩水1000亿左右。考虑到年末年初是企业和个人结售汇高峰,今年的春节境外消费高峰又提前到了一月份,应该说,和去年同期的流出速度相比,今年的外储缩水可谓十分“温和”。 这种温和,一方面应该归功于美元回调给人民币喘息空间,一月汇率反而有所升值,从而降低了换汇压力(部分媒体说汇率升值是由于央妈“维稳”,这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外管局愈发严格的外汇管制。 从市场的反应也可以印证,今年形势好于去年。回想去年初,国内股市熔断、海外股市风雨飘摇,汇率则一路贬值,离岸人民币价差一度拉到1000bps;今年的市场则波澜不惊,离岸人民币甚至从一开年就保持了倒挂状态(即相对在岸人民币汇率更强势),即便公布了外储数据后,倒挂幅度仍有400bps。 影响 那么,外储这样持续下降,对咱们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影响? 简单说,马照跑舞照跳,直接影响几乎没有。但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外汇管制,大概率还会从严从紧。从过去几个月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个人的外汇管制主要是加强制度执行,而非设立新的关卡,因此只要遵循规则办事即可; 二是市场利率还会继续上行。因为中国传统的货币投放机制由于外储的下降被打破,流动性有天然的收紧要求,加上今年的监管主题是降杠杆控风险,央妈“大水漫灌”成为历史,因此利率的上行是可以预见的,最近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表现已经开始反映。如果手上有些闲钱要买理财,不如扭转过去两年抢长期产品锁定高利率的思路,买成短期等等看,也许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 文/赖熊,资深市场人士[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2月09日 00:33
外媒:中国外储缩水比表面更严重 资本外流源源不断
外媒:中国外储缩水比表面更严重 资本外流源源不断

   据彭博报道,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撰文称,中国外汇储备1月份再度下降,人民币升值,资本管控收紧和大规模估值因素都未能止住下跌势头。这是中国外储连续第七个月萎缩,并跌破3万亿美元门槛,意味着中国当局阻止资本外流的战役依然容不得松懈。即便是这样,彭博经济研究仍认为人民币汇率维持当前这种权宜策略的可能性远超自由浮动的可能。 外汇储备余额及月度变动 中国1月外汇储备余额为2.998万亿美元,低于12月的3.011万亿美元,并逊于3.004万亿美元的预期。1月降幅为123亿美元,乍一看没有12月下降411亿美元那么严重,但1月份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估值因素提振,日元和欧元的美元价值是上升的,由此1月外储价值增加了大约220亿美元。 数据当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首先, 资本外流势头非但没有减弱,甚至还可能有所加剧。扣除潜在汇率因素和贸易项目下的资金流入,可以得到粗略衡量资本外流程度的指标。由此计算得出的1月资本外流规模高至827亿美元,高于12月744亿美元的估计流出规模。 其次,外汇储备跌破了重要的3万亿美元心理大关,而且(基于彭博经济研究的计算)正逼近一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标所暗示的安全底线--2.98万亿美元。 资本持续大量外流给中国决策者提出了一道难题:是继续以目前有管理的汇率机制应付过去,还是放开管制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呢?1月外储数据展现了采用权宜之计??要持续付出的成本。即便如此,彭博经济研究认为这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尤其是在人民币自由浮动可能带来资本外逃和金融失稳风险的情况下。 人民币月环比折年率变动 中国央行开始在过去几周活用自己的权宜策略: 人民币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升值,1月折合年率上涨约16%。人民币升值对于他们所释放的信号也颇具意义--告诉市场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并非空谈,而是事实。 市场利率上升支撑了人民币的强势,也削弱了离岸资金的动机。中国央行在临近1月末时将中期借贷便利(MLF)1年期操作利率上调10个基点,随后又上调逆回购利率。 中国央行加强资本管控,提高了企业和家庭将资金汇出境外的申报要求。衡量这项政策效果的指标--人民币净流出规模在12月降到接近于零。 人民币远期及离岸人民币较在岸人民币存在贴水 显然,这些举措还来不及对1月外储产生影响,不过未来势必会发挥效果。2016年外储在1月大幅下滑,在2月放缓企稳并维持到第二季度。今年或许仍是同一套模式,尤其是年初个人换汇热潮会逐步降温的情况下。这是可以抱有乐观看法的一个理由。美元若持续疲软,也将助中国央行一臂之力。[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2月08日 10:10
马光远:卖出人民币资产预期短期难变 不可高唱无需恐慌
马光远:卖出人民币资产预期短期难变 不可高唱无需恐慌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中国能否打赢外储保卫战? 来源:光远看经济 文 / 马光远 2月7日,央行公布最新的外汇储备数字: 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29982.04亿美元,较2016年12月的30105.17亿美元,减少123.13亿美元。 尽管一月份外汇储备的减少幅度超乎预期,但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的关口并没有超出大家的预期,在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仍然存在的情况下,3万亿关口的失守是必然的。 按照官方的解释,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官方将外汇储备的下降归结为由于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等季节性因素。 对于外汇储备未来的趋势,官方分析认为:“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因此,官方特别强调:“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也许是为了回应官方的说法,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在表达诸如“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无需恐慌”之类的观点。 如果从外汇储备的量而言,即使跌破了3万亿美金的大关,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确仍然是全球最多的。 然而,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外汇储备是否充足,一方面要看总量,一方面要看变化。以我们的外汇储备全球最多就认为无需担心的观点很显然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在过去人民币升值和每年盈余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太多了。 但很显然,今天面临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没有逆转,资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仍然在流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时,目前接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能够动用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必须心理有数。数字上的3万亿,不代表真的有3万亿可以用。相信这一点稍有常识的人都很清楚。 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解释外汇储备减少的合理性,但是,必须清醒意识到,如果逾期难以逆转,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很快就会耗尽。从2014年6月到2017年1月,在2年半的时间里,外汇储备就减少了接近30%,,速度惊人。 一些机构和学者之所以又开始摇头晃脑,轻言“无需恐慌”,不过是因为最近美元上涨势头暂缓。但不管特朗普如何捣乱,美国经济总体走势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美元强势周期仍然没有结束,且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特别是,今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在加大,美国的趋势不明朗,欧洲的趋势更是险恶。中国经济在经历去年的“房地产繁荣”之后,如何化解更多的风险等等难题都有待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美元暂时的疲态就放松警惕,认为资本外逃已经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接近平衡,很显然低估了当前全球经济的复杂性。 在各界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改革的预期如果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 “卖出人民币资产”的预期和趋势短期不会改变,中国仍然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压力,且不可托大,集体高唱“无需恐慌”。我坚持认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能否打赢资本外逃仍然是2017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的目标的关键。 当然,我过去也一直强调,在资本外逃问题上,中国应该吸取历史上诸多的教训,用更智慧的办法,而不是简单的限制的办法解决资本流出的压力问题。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其实不值得可怕,可怕的是资本外逃,因为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对中国经济的整体信心。 尽管我们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但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子弹一旦打起来,就会很快耗尽。何况,在中国,资本流出的非正规途径实在太多,不是我们目前捉襟见肘的监管可以管得住的。 中国需要做的,是必须在战略上重视“资本外逃”这个巨大的风险,未雨绸缪,用坚决的手段予以制止,并真正逆转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我过去一直强调,资本流出本质上反应的不是人民币本身如何,而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稳定信心的关键在于真正推动改革,尊重过去近4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上形成的一些共识,尊重最大公约数。只要改革不要出问题,在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的想象力和空间的情况下,资本当然不会集体离开中国。只要对中国经济有良好的预期,哪怕外汇储备跌破2万亿美金,也真的“无需恐慌”。[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2月08日 08:21
外媒: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外媒: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淡化整数关口强化预期引导 (1) 彭博新闻社报道 据彭博报道,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中国官方媒体近两日密集发声,强调外储规模仍属充裕。中国当局似乎正在通过一轮舆论攻势,打消公众对外储跌破“心理关口”的关注及担忧,并着力稳定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中国央行公布1月末外储下降123亿美元至2.9982万亿美元后,第一时间发布答记者问文章称,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用各种充足性指标衡量,中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裕的。 周三,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引述市场人士称,外汇储备有增有减亦将是常态,对于外汇储备减少不必恐慌和过度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亦引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称,关注外储规模变化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上,而应更多考虑是否够用。 中国外汇储备于2014年6月触及历史高位3.99万亿美元后,在过去两年中连续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外储充足率框架计算,在存在资本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外储水平应维持在2.6-2.7万亿美元的水平,以避免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加剧等危机情况。随着外储滑向该水平,中国官方则试图打消市场顾虑,把关注点从具体的底线数字,转向外储下降原因、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化的趋势。 “监管当局并没有去保数字,”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电话采访中说,“2.998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只比3万亿低了一点点。实际上这么一点点的下降,如果监管当局想通过各种手段保住,是可以的。” 他认为,外储并没有一定底线,即使有,也应看到央行有了更高的容忍度。 曾供职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担任过IMF经济学家的伍戈表示,人民币内外价格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但比去年四季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元走势和购汇压力都好于预期,显示监管当局、市场和老百姓,对人民币贬值压力的看法出现阶段性缓解。 针对中国花了大约1万亿美元来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1月据报道曾在全国政协讲话称,“外汇储备就是为了用的”。易纲并表示,这样做客观上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市场“超调”,“使用外汇储备的时机是好的,收益也不错。” 底线何在 外汇储备是采取非浮动汇率的国家为应对国际支付的需要,而由央行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从中国外储开始下降起,对于底线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去年1月,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分析师曾预测,中国只需6个月时间,外储就会降到2.7万亿美元这一IMF方法计算的危险水平。不过,形势自此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外储下降速度从2月起开始大幅好转,上半年曾有3个月出现正增长。 延伸阅读:中国外储离警戒线不再遥远,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荷兰合作银行驻香港的金融市场研究主管Michael Every在采访中说,每月350亿美元左右的流出速度,最多还要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就会降至引发恐慌的水平。 央行政策措施未能止住资本外流,目前恐慌还停留在企业而非居民层面,一旦这点发生变化,其他事态都会加速变化。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采访中说,IMF对外储充足率做出的建议并不意味着不能跌破的红线,而只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收支需求,中国完全可??在建议水平之下继续使用外储。“中国央行意识到现在有必要动用外储,我觉得短期内并不意味着需要为外储设置一个底线。” 出路在汇改 官方此次主要解释了外储下降的原因,即央行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季节性因素也导致1月份外储有所下降。外汇局对未来的展望并不悲观:“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作为监管层肯定要管理预期,汇改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这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在电话中对彭博说,监管层应尽可能把事实告诉大家,让市场从心理上接受。 从市场共识看,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目前难言终--美元仍处于加息周期,以及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伍戈也表示,完全从市场力量角度看,外汇储备在短期内重回3万亿以上的可能性不大。 就更长期而言,避免外储过多或过少的担忧,仍有赖于人民币汇改推进,实现自由浮动。“如果不需要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汇率,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干什么呢?”伍戈说。[详情]

评论:人民币国际化前不存在外储“安不安全”
评论:人民币国际化前不存在外储“安不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前,不存在外储“安不安全” 管窥天下 在人民币没有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无论持有多少美元外汇储备,都不能说是安全的,因为信用保证、定价权和调控政策并不掌握在中国手中。 两年外储减少至少1.2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最高的39932亿美元,而后持续下滑至今,最新的数据是29982亿美元,两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995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减少,纵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从整体数据看,下降幅度依然非常明显。 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有两个点值得注意,一是中国一直存在资本管制的问题,资本项下资金很难自由出境;第二个是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大国,就在2015年和2016年外汇储备降幅最明显的两年里,中国的贸易顺差分别达到了5600亿美元、5100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两年多来外汇储备的减少总额,不仅仅是名义数字上的9950亿美元,还有贸易顺差里面,本应该成为外汇储备的两千至三千亿美元(按照2012、2013年的数据,贸易顺差总额当中,至少有20%会成为外汇储备)。也就是说,两年多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减少了至少1.2万亿美元。 1.2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把中国的外汇储备看作是一家超级巨大的公司,通过销售赚来的巨大的现金流,那么这家公司有多大呢?我们做个对比,美国公司里面,持有现金最多的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思科和甲骨文这五家公司,目前持有的现金总额也不过7000亿美元;美国非金融类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总和也还不到2万亿美元。 先有人民币贬值 后有外储下跌 伴随着外汇储备下降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2014年至2016年,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了2.4%、4.4%、6.6%。从2014年上半年的走势看,可以说是先有了人民币汇率的走低,后有了外汇储备下跌。 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了超过2%,但同期外汇储备还增加了1266亿美元,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就基本处在了一个明显的下滑周期,这也说明2014年上半年开启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问题,扭转了一直以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恐慌,外汇储备的减少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中国外汇储备的下滑,真正意义上的大背景有三个。刚才提到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是导火索。美元从退出量化宽松到加息,已进入紧缩周期,中国则处在经济增速下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周期,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第二个原因在于,随着国内企业的国际化,以及中国民众收入水平的增长,各方对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都大幅提升,资金有正常的出境需求。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还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诸多国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差,超高净值人群不仅有移民的需求,在房地产市场还有跨境投资套利需求。 资本外流压力长期存在 当前不到3万亿的外汇储备,到底处在什么样一个阶段,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上个月外汇储备减少了123亿美元,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降幅明显缩小,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不过上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企稳,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下跌,反弹了接近1%,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恐慌性购汇,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流失。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的下降还将是一个趋势,但由于目前央行有意推升国内利率水平,提高无风险收益率,会吸引诸多投资者将资金留在国内,资本外流压力会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在现有水平上支撑一段时间,不过还得看国内通胀水平,如果通胀走高明显,资金依然会寻求国际资产,而不是留在国内面对估值更高的股市和房价。 资本外流压力是长期存在的。这并不是不看好中国经济,而是民众配置国际资产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资本管制如果稍微放松,外汇储备的下降幅度可能还会增加,这并非坏事。整体来说如果今年人民币汇率不要过分贬值的话,外汇储备的下降可能会控制在3000亿美元之内。 2.99万亿美元“安全”吗? 中国目前2.99万亿的外汇储备,到底够不够用呢?下降空间还有多少呢?鉴于中国依然是贸易顺差国,就算外汇储备下降到了只够五个月进口所需(约1.5万亿美元),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当前的外汇储备依然是比较充裕的。 但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不能平衡预期,市场走向单边的话,按照最近两年,平均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下降速度,2.99万亿美元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数额。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讨论外汇储备的多少,以及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实际上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本身就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外汇储备,主要是指美元外汇储备,美元本身只是美国的主权货币,也就是说,在人民币没有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无论持有多少美元外汇储备,都不能说是安全的,因为信用保证、定价权和调控政策并不掌握在中国手中。 如果在外汇储备里面,一定要提到安全这个概念,那我认为只有发展到某一天,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中国不再需要美元外汇储备的时候,就不存在外汇储备安不安全的问题了,美国基本就没有外汇储备,所谓的外汇储备,仅仅是指超过8000吨的官方黄金储备,也就谈不上安不安全。因此,外汇储备另一个安全阀,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这个才是重点。 □肖磊(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

  中国外储破“三”没啥大不了(望海楼)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 超 2月7日,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2017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其规模降至29982亿美元,较2016年12月下降123亿美元。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外储规模少降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少降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 中国外储变化引起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虽然外储变化中包含积极因素,但仍有部分媒体持续炒作“中国资本外流”,有的还再次聒噪“中国衰退论”,这与跨境资金流动更趋平衡的事实不符。 中国外储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回顾中国外储的变化,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外储规模自1655亿美元开始迅速增加,到2006年突破万亿美元,2014年6月达到历年最高点为3.93万亿美元。而之后,中国的外储缓慢下降,在2017年1月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 中国外储的快速上升主要动力来自贸易顺差及“热钱”涌入,而下降主要是贸易顺差的回落与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上升。虽然3万亿美元整数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点位”,可能会对公众产生一定心理影响,增加他们换汇或者境外理财的冲动,但如果公众据此换汇理财,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外汇资产的收益不但很难比过人民币理财的收益,还有很大概率会导致投资损失。 自2015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外储的关注持续增加,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在短期美元走弱和国际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资本流出压力已出现缓解的迹象。而当下对于资本流动影响最大的就是汇率预期。因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市场认为中国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都是过多的,而一旦预期逆转却又认为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是不足的——自然,国家层面需要加强对汇率的预期引导。 需要强调的是,因近期美国内政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元汇率已从高位回落,未来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降低,中国跨境资金流出会继续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储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中国外储的上升与下降,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 同时,公众对于中国外储下降也不必过度解读。人们知道,2016年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量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81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特别是美国、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2.6%和41.3%,这也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 2016年中国外储降而外资投资升,折射出喜欢“短频快”的“热钱”在离开,而对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长期投资在增加;跟风炒作的钱在跑,砥砺支持的钱在进。这“一升一降,一进一出”,反而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稳定、持续发展更为有利。所以,中国外汇储备破“3”没啥大不了的,人们需要予以关注,但不必过于担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的成绩是干出来的。 (作者为太和智库研究员)[详情]

外储破3无碍人民币阶段企稳 多现象表明贬值预期减弱
外储破3无碍人民币阶段企稳 多现象表明贬值预期减弱

  外储破“3”无碍人民币阶段企稳 □本报记者 张勤峰 2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降245基点,报6.8849元,跌至三周来最低水平。此前一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末,我国官方外汇储备规模为29882亿美元,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并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元美元,但降幅为过去六个月最低。 分析人士指出,外汇储备继续下降主要源于央行外汇市场操作,背后反映出惯性贬值预期及季节性购汇因素造成的外汇流出压力犹存,但结合外储降幅缩窄、境内外人民币汇率量价变化及价差变化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已有所减弱,这既得益于美元阶段性调整,也与监管层系列稳定汇率预期的举措及国内经济基本面改善有密切关系。目前来看,美联储在未来一个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特朗普交易”亦抑制美元继续走强,给非美货币带来喘息之机,而伴随着年初季节性压力消退,人民币贬值压力和预期将阶段性减弱。 中间价跌至三周低位 2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降245基点,设于6.8849元,跌至三周来最低水平。上一日,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汇率双双走软,以及美元对一揽子权重货币走高,已从形成机制上为此次中间价调降提供了较充足理由。 据Wind数据,2月7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询价交易16:30收盘价报6.8815元,跌178基点;夜盘23:30收盘报6.8861元,较前夜盘收盘价跌222基点。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收报6.8354元,大跌350基点。7日,避险情绪提振美元,美元指数全天涨0.52%,收盘重新站上100,最高报100.72,攀升至一周多高位。 不过,在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的关头上,此次中间价大幅调低难免引发联想。央行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882亿美元,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并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为连续第七个月下降,降幅为0.4%。 据分析,央行向市场供给外汇,是造成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央行持续净供给外汇,对应着金融机构、企业和家庭户的外汇净需求,反映出私人部门对外汇的需求仍然较旺。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公司等机构指出,1月份美元走弱,带来的估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收窄了外储降幅。若剔除估值效应,1月外储规模变动所隐含的当月外汇流出规模应为375亿美元。机构认为,受到惯性贬值预期及季节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外汇流出压力犹存。有机构进一步解释称,年初个人购汇额度刷新,加上1月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出境游增多,企业偿还外债及海外分红也会增多,致使1月份外汇实需较旺。 有市场人士指出,外汇需求依然较旺,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叠加外储跌破“整数关口”带来的心理冲击,或令人民币汇率承压。 多现象表明贬值预期减弱 事实上,8日人民币中间价的设定要略高于部分机构的预期。民生银行8日早对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预测值为6.8966元,比实际公布的中间价低了117基点。 8日,美元兑人民币市场汇率也大致追随美元指数上下波动,且波动有限,显示外储数据并未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显著影响。当日,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早盘曾一度跌破6.89元,但随后逐渐回升至前收盘价附近,日内上下来回波动,16:30收盘价报6.8780元,较前收盘涨35基点;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继续走低,但跌幅有限,截至北京时间8日16:30,报6.8503元,跌149基点。两地人民币汇价仍倒挂近300基点。 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1月外储降幅明显缩窄有估值效应的作用,但综合考虑年初较大的购汇压力之后,当月外储数据的降幅应是好于预期的,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段时间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从境内外人民币汇率量价变化及价差关系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已较前段时间有所减弱。 截至2月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盘价较上年末水平累计上涨715基点,涨幅为1%;最多时上涨了1200基点。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几乎完全逆预期,明显缓和了先前市场对于年初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再现快速贬值的担忧。 近段时间,境内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询价交易明显缩量,而市场一般认为,该成交量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呈现正相关性,即成交量越大,汇率贬值预期越强。Wind数据显示,2015年8月11日后不久,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询价单日成交曾超过500亿美元;2016年12月,最多的一天曾成交460亿美元,为2016年全年最高纪录;2016年11月、12月,平均日成交量均超过300亿美元,2017年1月以来则降至214亿美元,1月下旬以来,日成交量多不超过200亿美元。 近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隐含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亦从上年底的阶段性高位逐渐回落。经测算,2016年12月,1年期NDF合约隐含的未来1年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上升,全月平均超过4%,年末时超过5%,2017年1月2日最高达5.5%,接近2016年初人民币快速贬值时创下的高位。2017年1月以来,贬值预期重新减轻,最近已降至3.2%一线。 另值得一提的是,年初离岸人民币出现更大幅度的反弹,截至2月8日16:30,香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反弹1192基点,幅度为1.7%,远超在岸人民币,致使两地人民币汇价出现倒挂,亦反映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在减弱。 综合外储规模变化、境内外人民币汇率量价变化及价差变化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已有所减弱。 有望阶段性企稳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趋稳、贬值预期减弱及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减缓,既得益于美元阶段性调整,也与监管层系列稳定汇率预期的举措及国内经济基本面改善有密切关系。 年初以来,美元指数自高位回调接近3%,国际市场上非美货币对美元总体出现反弹,这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走势企稳并有所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监管层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及跨境资金流动的系列政策也在逐渐显现效果。去年底以来,监管部门在对外并购、直接投资、个人购汇等多方面陆续加强了外汇管理,“宽进严出”的倾向明显。今年1月26日,外管局发布关于外汇管理改革与真实合规性审核通知,针对外汇贷款、内保外贷回流、利润汇出、对外投资、对外放款等业务提出九大具体措施。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去年8月以来,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下行担忧减弱,同时宏观金融调控转向关注防风险,力促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向稳健中性回归,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上行,也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当前一方面,特朗普新政进入验证期,欧、日经济复苏形势良好,美联储3月份加息可能性不大,美元中短期可能保持偏弱运行;另一方面,旨在稳定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系列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且中国经济开局良好,货币政策正退出宽松,金融去杠杆有序推进,加上年初季节性购汇高峰消退,未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和预期有望阶段性缓和。进一步看,一旦人民币贬值预期缓和,此前出口企业积累的大量外汇资金将可能重新回流,增加外汇流入,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也有望减轻,亦将支撑人民币汇率。总体看,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的特征有望继续保持。[详情]

外汇储备六年来首次破三 或令A股作战模式生变
外汇储备六年来首次破三 或令A股作战模式生变

  外储破“3”或令A股作战模式生变 □本报记者 王朱莹 外汇局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外汇储备为29982亿美元,跌破3万亿大关,时隔6年重回“2”时代。就A股而言,业内人士指出,外汇储备减少的负面影响已提前反映。由于货币政策环境预期生变,新股发行、再融资、解禁压力等多方面作用下,股市也在进行着“供给侧”改革,在此存量资金博弈格局深化的背景下,投资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建议“轻指数、抓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主攻政策明确的板块。 外储破“3” 影响几何 “虽然美元指数在从12月下旬就转为弱势下跌,但外汇供求在1月没有实质性好转,汇市干预仍在持续消耗外储。”华创证券分析师牛播坤表示。 不过,当前外汇储备环比降幅收窄,1月下降123亿美元,降幅较上月(-410.81亿美元)显著缩窄,而去年1月份环比大幅下降994.69亿元。 东北证券分析师陈亚龙表示,去年1月人民币贬值幅度较高、市场情绪及信心也极弱,资本流出压力较大;2017年开年环比降幅缩窄对应人民币阶段企稳反弹、美元走弱、监管加强等背景。未来外汇储备变化仍然视汇率走势以及监管制度而定,外储下降速度应慢于2016年。 外汇储备六年来首次“破三”,对于股市将带来何种影响呢?分析人士的观点不尽一致。 京东金融财富管理智投业务部经理刘鹏认为,外汇储备连续6个月下滑,且跌破3万亿,短期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心理压力与贬值预期,但近期美元偏弱,加之国内资本流动管理趋严以及国内实际利率有所提升,对冲以后短期影响不大。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只是向市场提供了一个经济压力信号,并不会在短期对市场走势产生明显的实质性影响。”投顾大师首席特邀评论员杨宁的观点与刘鹏类似。 不过,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刘光桓认为,外储连续下降对股市存在一定影响:一是进一步分流市场的存量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大户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会购买储备美元,市场资金面会进一步受压;二是监管层为了截流,加强人民币管制,有可能会采取加息行动,如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全面提升回购利率10个基点,已经等于“变相加息”,引得鸡年首个交易日开门不利;三是美元强势、人民币弱势虽然对出口类行业有利,但对进口类行业不利,增加进口成本和汇率风险,侵蚀企业的利润。 A股存量博弈不改 “通常来看,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意味着资金在不断外流,资金外流显然对股市是利空。但股市有预测功能,即是说外汇储备有减少苗头时,股市就已有反应,在目前外汇储备降幅逐步减小时,表明股市最大的反映阶段已过,接下来,股市受外汇储备减少而遭受的不利影响正在逐渐消除。”中信证券深圳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符海问表示。 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存量资金博弈的特征越发明显,2月8日两市共计成交3864亿元,上一交易日为3511亿元。2017年以来沪深成交量大多数时间徘徊在3000-4000亿元一线。 后续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一时恐难改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央行变相加息表明货币政策拐点显现,资金面中性偏紧。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刘东亮指出,春节前央行上调了MFL利率,为上调中长端利率,节后上调逆回购和SLF利率,为上调短端利率,相当于央行全面调升了向市场融资的利率曲线,利率走廊出现了整体上浮,显然,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定调正趋向于中性偏紧,且步伐快于市场的预期。 其次,新股发行提速、再融资规模上升,股票供应进一步扩张,市场供给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截至2017年2月8日,沪深两市股票已达3097只。据长江证券数据,2016全年股权融资规模1.94万亿,其中IPO和再融资分别为0.15和1.79万亿,同比下滑5.09%和增长29.0%。其中四季度新股发行明显提速,累计下发131家,融资规模784亿,分别环比增长95.5%和61.3%,新股快速下发在2017年得以延续,2017年开年连续3周累计下发34家,融资规模127亿。 第三,解禁压力为2012年以来第二高峰。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解禁市值最大的年份是2015年,为3.25万亿元;其次便是2017年,为2.76万亿元。其中2017年9月和12月的解禁压力最大分别为3.36万亿元和3.27万亿元。2月解禁市值为2.42万亿元,为年内第五高。 有钱没钱 玩法不同 “展望股市2017走向,中国股市依然处于后股灾时期。”杨宁表示。 究其逻辑,杨宁指出,首先,救市资金扮演了很好的平准基金作用,这部分资金在逐渐把中国股市引导进入价值回归时代,从过去两个月的大盘走势明显看出来,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小盘跌大盘稳,这和2013年下半年,大盘跌小盘翻倍的走势形成明显对比。 其次,经济下行压力,根源还是来自于互联网化加速极大压缩了信息不对称红利,市场完全竞争化程度大幅提升。这或许会成为股市获利的对立面,也是我们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的方向。 第三,改革成为政策面的一个重要核心词,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都起到了实质性效果,这也是政府应对经济压力采取的有效政策措施,前者调结构后者注活力,这或许成为2017年的投资主线。 虽然当前指数走势平淡,但个股和板块的活跃度仍然不减。2月8日,两市合计有64只股票涨停,却没有股票跌停。航母指数、次新股和北部湾自贸区等概念领涨wind概念板块,游资和机构在博弈之中也打造了盘中日涨20%的“地天板”故事。但同时,热点涣散,时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令人摸不着头脑,板块轮动此起彼伏的盛况难再。 “股市对资金面的反应相当敏感,如果我国货币政策转为中性偏紧,那么预计股市资金面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初步判断市场仍难出现趋势性行情,目前看,行情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投资者可考虑以短线思维为主,跟随热点,波段操作,不恋战,耐心等待机会,伺机而动。”符海问指出。 “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有没钱的玩法。现在A股存量资金就那些,盯着指数已经没有意义,要学会抓重点。”资深投资人士刘先生表示。 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资金炒作来去如风,追涨杀跌反而容易被套,刘先生建议根据国家的政策方向做长线布局,集中资金配置在公认看好的板块之中,而不要过分分散投资。 “当前仍然是结构性主导,后期板块间仍将分化,建议关注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基建板块的机会。”刘鹏表示。[详情]

外管局: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外管局: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外管局:2017年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本报实习记者 徐昭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8日就2016年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问时表示,2016年,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净增加规模创历史新高,预计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的格局,但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规模会有所收窄。此外,国际收支状况仍将保持基本均衡,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可控。 同日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3950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183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32780亿元人民币,储备资产减少29620亿元人民币。 对此,该新闻发言人表示,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一顺一逆”,即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具体而言,呈现出“经常账户仍保持顺差,占GDP的比例为1.9%”、“对外金融资产增加,境内主体继续配置境外资产”、“各类来华投资均呈现净流入”、“储备资产减少”等特点。 该新闻发言人指出,201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预计继续呈现逆差,但逆差规模会有所收窄。在吸收外来投资方面,经历2015年对外债务偿还后,我国企业部门跨境融资需求自2016年二季度起逐步恢复,并已持续三个季度稳步上升,境外资本亦因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而持续流入,尤其是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净流入,而境内证券市场不断开放也将吸引较多外来投资流入,同时,传统的贸易融资需求也将有所恢复。对外投资方面,境内主体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投资将更趋理性。 该新闻发言人强调,从未来形势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将朝着均衡收敛。不可否认,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经济仍将总体低迷,存在贸易和投资减速等问题,财政政策空间有限,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中的美联储加息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时不时扰动国际金融市场,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需要持续面对的客观环境。但总体上看,支撑一个国家跨境资金流动的根本因素还是取决于该国自身的经济状况,我国在此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包括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财政状况相对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储备规模仍居全球首位等。[详情]

经参刊评:为守住外储而放任汇率波动非理性选择
经参刊评:为守住外储而放任汇率波动非理性选择

  原标题:外汇储备:何必增亦忧,减亦忧? □赵庆明 近期围绕外汇储备有不少争论,有专家明确提出放弃汇率保外储,当然也有相反的主张。当官方公布最新的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到3万亿美元以下时,担忧之声又起。 事实上,外汇储备有增有减才是正常。几年前,我们一直在担忧外汇储备一路增加,恐其超过4万亿美元。然而,近年来又对外汇下降开始担忧。真的是,增亦忧,减亦忧!其实只要不是大幅度的、不可控的下降,就没有必要担忧。今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29982亿美元。尽管此前调查显示,大部分专家认为这一数字可能会守在3万亿美元以上,但也并不算特别意外。此前外储规模已经连续六个月下降,从月度减少金额上看,1月仅下降了123亿美元,较上月少降288亿美元。 外储减少主要是藏汇于民的结果。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阶段的前十余年里,正值我国高速增长阶段,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较高,加之当时我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也普遍被看好且表现好于预期,因此,彼时我国企业和个人不愿意持有外汇资产,而是尽可能将收到的外汇资金结汇成人民币,于是官方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在那期间,也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利用人民币升值、中外正利差等从境外融资,进一步促进了外储增加。当然,也有部分热钱性质的外汇资金趁机混了进来。 尽管当时官方也做了一些努力,希望藏汇于民,但是个人和企业出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大部分外汇还是被“藏”在了官方。因此,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个人和企业的资产配置中,外币资产和外国资产在人民币升值阶段是严重偏低的。 不过,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结束,尤其是最近两年受到境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和贬值预期,我国个人和企业对待外汇资产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增持外汇资产和增加境外投资。与此同时,由于形势发生变化,此前进入的热钱性质的资金也开始撤出,此前借入的外币贷款现在则在加快偿还以及置换成人民币贷款。从整体上看,过去两年多外储下降,主要是藏汇于民的结果。 不必担忧外储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国是否发生货币危机,主要看经济基本面,而不是看外储规模,更何况我国目前的外储仍远远高于适度规模。根据几大国际组织的预测,我国去年经济增速在全球大国中居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多。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和深化,我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外储的作用是“用”而不是“储”,“储”是为了“用”,完全没有必要固守某个金额。外储的最主要用途就是用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即使本国货币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本身早已经实现了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发达国家,对于本国货币的汇率也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这是因为市场并不完美。持有外储以及黄金储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必要时干预汇率。 当前,人民币汇率仍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任汇率波动,必然出现超调,从而对实体经济形成不利冲击。因此,为了守住外储不减少,却放任汇率波动,并非理性选择。[详情]

中国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 侠客岛:对百姓无直接影响
中国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 侠客岛:对百姓无直接影响

   【解局】不就是“小三”么?中国不在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 侠客岛 中国的外汇储备,终于跌破3万亿美元了。 回想2014年,彼时专家们还在为外汇储备即将涨破4万亿头疼,转眼间,同一批专家又一次为外储缩水而深深忧虑了。 同感忧虑的还有普通老百姓。自媒体的过度泛滥,使原本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财经新闻,被解读成了与菜场买菜都相关的家里事,再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难怪不少身边的朋友都来问我,这是不是代表要出大事了。其实,这个新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一点上反映出的今年形势,也不比去年差。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 先看此次外储缩水的原因。 原因之一,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藏汇于民和资本外流人人都知道,但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瓶颈这个理由,提的人却不多。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本来就是依靠出口创汇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因此其增加减少,和出口贸易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2015年以来,中国的出口业遇到了非常明显的瓶颈。根据海关数据,以人民币计价,15年中国出口总额出现了1.8%的下降,是09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16年,这个数据续降了2%。出口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也从06年38.6%的峰值,下降至20%左右的水平。 由于中国经济还在调结构促消费,而世界贸易大环境又受到反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里,中国出口都很难重返过去的增长快车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外储的缩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会持续的。 然而,岛叔个人很认同财政部内控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外汇储备的重心应该是生产和发展,也就是外贸和实体经济的振兴程度,而不是外汇储备的规模和数字。” 我们看到,上个月监管层也开始重提久违的“创汇”二字,但这次的重点不是出口创汇,而是“扩流入”,也就是依靠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来吸引外资。如果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改革开放能继续推进,外储自然而然也会因为新的因素而稳定,汇率压力也就迎刃而解。 幅度 那么,缩水的幅度怎么样? 客观来讲,今年一月以来,外储的缩水幅度还是挺大的,至少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大。这是因为,外储的变动,不仅取决于外汇的流入流出,还取决于自身估值的变动。 一月份,由于美元相对主要货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而外汇储备的货币组成是多元化的,因此折合成美元后,外储理应有250亿美元的增长(数据来自于高盛的研报)。由此看来,一月份的外汇流出量,并非表面上看到的120亿美元,而是370亿美元。这个量超过了去年12月的350亿美元(经过同样调整),也带动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整数关口。 当然,严谨的投资者会等待央行月中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只有对比这两组数据后,才能排除大部分干扰因素,搞清楚外汇究竟流出了多少。 那么,这个缩水幅度值不值得担忧呢?岛叔个人的意见是值得警惕,毋需担忧。原因有以下几点。 淡定 首先,跌破整数关口这事儿,除了让媒体比较容易写标题之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像2005年股市跌破了1000点这么可怕的整数关口,可事后证明998就是历史大底一样,跌破三万亿美元,只能证明中国之前的外储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要知道,目前的中国的外储规模,仍然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将近30%,是第二名日本的2.5倍,第三名沙特的5倍。 其次,四百亿的缩水幅度有多吓人,要放在整个外储进入下降周期的大背景来看。 自从14年外储规模见顶以来,单月下降幅度超过400亿的有9个月。其中15年末到16年初的三个月,更是连续缩水1000亿左右。考虑到年末年初是企业和个人结售汇高峰,今年的春节境外消费高峰又提前到了一月份,应该说,和去年同期的流出速度相比,今年的外储缩水可谓十分“温和”。 这种温和,一方面应该归功于美元回调给人民币喘息空间,一月汇率反而有所升值,从而降低了换汇压力(部分媒体说汇率升值是由于央妈“维稳”,这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外管局愈发严格的外汇管制。 从市场的反应也可以印证,今年形势好于去年。回想去年初,国内股市熔断、海外股市风雨飘摇,汇率则一路贬值,离岸人民币价差一度拉到1000bps;今年的市场则波澜不惊,离岸人民币甚至从一开年就保持了倒挂状态(即相对在岸人民币汇率更强势),即便公布了外储数据后,倒挂幅度仍有400bps。 影响 那么,外储这样持续下降,对咱们老百姓到底有没有影响? 简单说,马照跑舞照跳,直接影响几乎没有。但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外汇管制,大概率还会从严从紧。从过去几个月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个人的外汇管制主要是加强制度执行,而非设立新的关卡,因此只要遵循规则办事即可; 二是市场利率还会继续上行。因为中国传统的货币投放机制由于外储的下降被打破,流动性有天然的收紧要求,加上今年的监管主题是降杠杆控风险,央妈“大水漫灌”成为历史,因此利率的上行是可以预见的,最近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表现已经开始反映。如果手上有些闲钱要买理财,不如扭转过去两年抢长期产品锁定高利率的思路,买成短期等等看,也许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 文/赖熊,资深市场人士[详情]

外媒:中国外储缩水比表面更严重 资本外流源源不断
外媒:中国外储缩水比表面更严重 资本外流源源不断

   据彭博报道,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撰文称,中国外汇储备1月份再度下降,人民币升值,资本管控收紧和大规模估值因素都未能止住下跌势头。这是中国外储连续第七个月萎缩,并跌破3万亿美元门槛,意味着中国当局阻止资本外流的战役依然容不得松懈。即便是这样,彭博经济研究仍认为人民币汇率维持当前这种权宜策略的可能性远超自由浮动的可能。 外汇储备余额及月度变动 中国1月外汇储备余额为2.998万亿美元,低于12月的3.011万亿美元,并逊于3.004万亿美元的预期。1月降幅为123亿美元,乍一看没有12月下降411亿美元那么严重,但1月份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估值因素提振,日元和欧元的美元价值是上升的,由此1月外储价值增加了大约220亿美元。 数据当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首先, 资本外流势头非但没有减弱,甚至还可能有所加剧。扣除潜在汇率因素和贸易项目下的资金流入,可以得到粗略衡量资本外流程度的指标。由此计算得出的1月资本外流规模高至827亿美元,高于12月744亿美元的估计流出规模。 其次,外汇储备跌破了重要的3万亿美元心理大关,而且(基于彭博经济研究的计算)正逼近一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标所暗示的安全底线--2.98万亿美元。 资本持续大量外流给中国决策者提出了一道难题:是继续以目前有管理的汇率机制应付过去,还是放开管制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呢?1月外储数据展现了采用权宜之计??要持续付出的成本。即便如此,彭博经济研究认为这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尤其是在人民币自由浮动可能带来资本外逃和金融失稳风险的情况下。 人民币月环比折年率变动 中国央行开始在过去几周活用自己的权宜策略: 人民币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升值,1月折合年率上涨约16%。人民币升值对于他们所释放的信号也颇具意义--告诉市场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并非空谈,而是事实。 市场利率上升支撑了人民币的强势,也削弱了离岸资金的动机。中国央行在临近1月末时将中期借贷便利(MLF)1年期操作利率上调10个基点,随后又上调逆回购利率。 中国央行加强资本管控,提高了企业和家庭将资金汇出境外的申报要求。衡量这项政策效果的指标--人民币净流出规模在12月降到接近于零。 人民币远期及离岸人民币较在岸人民币存在贴水 显然,这些举措还来不及对1月外储产生影响,不过未来势必会发挥效果。2016年外储在1月大幅下滑,在2月放缓企稳并维持到第二季度。今年或许仍是同一套模式,尤其是年初个人换汇热潮会逐步降温的情况下。这是可以抱有乐观看法的一个理由。美元若持续疲软,也将助中国央行一臂之力。[详情]

马光远:卖出人民币资产预期短期难变 不可高唱无需恐慌
马光远:卖出人民币资产预期短期难变 不可高唱无需恐慌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中国能否打赢外储保卫战? 来源:光远看经济 文 / 马光远 2月7日,央行公布最新的外汇储备数字: 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29982.04亿美元,较2016年12月的30105.17亿美元,减少123.13亿美元。 尽管一月份外汇储备的减少幅度超乎预期,但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的关口并没有超出大家的预期,在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仍然存在的情况下,3万亿关口的失守是必然的。 按照官方的解释,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官方将外汇储备的下降归结为由于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等季节性因素。 对于外汇储备未来的趋势,官方分析认为:“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因此,官方特别强调:“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也许是为了回应官方的说法,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在表达诸如“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无需恐慌”之类的观点。 如果从外汇储备的量而言,即使跌破了3万亿美金的大关,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确仍然是全球最多的。 然而,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外汇储备是否充足,一方面要看总量,一方面要看变化。以我们的外汇储备全球最多就认为无需担心的观点很显然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在过去人民币升值和每年盈余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太多了。 但很显然,今天面临的情况已经大为不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没有逆转,资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仍然在流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时,目前接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能够动用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必须心理有数。数字上的3万亿,不代表真的有3万亿可以用。相信这一点稍有常识的人都很清楚。 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解释外汇储备减少的合理性,但是,必须清醒意识到,如果逾期难以逆转,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很快就会耗尽。从2014年6月到2017年1月,在2年半的时间里,外汇储备就减少了接近30%,,速度惊人。 一些机构和学者之所以又开始摇头晃脑,轻言“无需恐慌”,不过是因为最近美元上涨势头暂缓。但不管特朗普如何捣乱,美国经济总体走势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美元强势周期仍然没有结束,且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特别是,今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在加大,美国的趋势不明朗,欧洲的趋势更是险恶。中国经济在经历去年的“房地产繁荣”之后,如何化解更多的风险等等难题都有待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美元暂时的疲态就放松警惕,认为资本外逃已经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接近平衡,很显然低估了当前全球经济的复杂性。 在各界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改革的预期如果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 “卖出人民币资产”的预期和趋势短期不会改变,中国仍然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压力,且不可托大,集体高唱“无需恐慌”。我坚持认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能否打赢资本外逃仍然是2017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的目标的关键。 当然,我过去也一直强调,在资本外逃问题上,中国应该吸取历史上诸多的教训,用更智慧的办法,而不是简单的限制的办法解决资本流出的压力问题。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其实不值得可怕,可怕的是资本外逃,因为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对中国经济的整体信心。 尽管我们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但不管我们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子弹一旦打起来,就会很快耗尽。何况,在中国,资本流出的非正规途径实在太多,不是我们目前捉襟见肘的监管可以管得住的。 中国需要做的,是必须在战略上重视“资本外逃”这个巨大的风险,未雨绸缪,用坚决的手段予以制止,并真正逆转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我过去一直强调,资本流出本质上反应的不是人民币本身如何,而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稳定信心的关键在于真正推动改革,尊重过去近4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上形成的一些共识,尊重最大公约数。只要改革不要出问题,在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的想象力和空间的情况下,资本当然不会集体离开中国。只要对中国经济有良好的预期,哪怕外汇储备跌破2万亿美金,也真的“无需恐慌”。[详情]

交行连平:3万亿并非死守的外汇储备底线
交行连平:3万亿并非死守的外汇储备底线

  ■纵深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解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其实,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从当下对外支付能力来看,外汇储备需要至少满足3个月的进口,目前这部分外汇需求约4000亿美元;从债务清偿能力看,外汇储备需要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9000亿美元左右。这么看来,即便已经在“3万亿”以下,但外汇储备仍绰绰有余。 “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的底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如果按照IMF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测算,无论参考固定汇率制度,还是参考浮动汇率制度,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都较为充裕。据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详情]

外储跌破3万亿:下滑压力或被低估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外储跌破3万亿:下滑压力或被低估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外储跌破3万亿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记者 宋易康 外汇局7日公布了中国1月外汇储备为29982亿美元,跌破3万亿大关,时隔6年重回“2”时代。“保人民币汇率还是保外汇储备?”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当下,这个问题越发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此前表示,保外储比保汇率更加重要。但不少经济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央行参事盛松成称,目前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最佳时机,在目前贬值预期尚可控的时候,以比较低的成本稳定汇率,能够有效减少恐慌情绪,增强公众信心,避免出现外汇储备不保、汇率失守的双输局面。 外汇专家韩会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外储破3万亿突破了市场的心理点位,可能会对市场心理造成一定冲击,人民币贬值压力或将加大,但也取决于央行下一步的态度。 下滑压力或被低估 实际上,今年1月末外汇储备仅较去年底下降123亿美元,降幅远低于去年12月的410亿美元。但这123亿规模,在专家看来,也含有“掩盖”外汇储备实际下滑压力的“水分”,即由结售汇逆差所导致的外储实际下滑远超123亿。 2月7日外汇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称,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 韩会师认为,1月由于结售汇逆差所导致的外汇储备实际下滑压力大概在300亿到400亿之间。2017年1月,非美货币对美元呈现升值态势,美元下跌,非美资产升值,实际外汇储备下滑幅度比较大。 但即便是扣除非美元货币升值对1月外汇储备的影响,300亿~400亿的由于结售汇逆差所导致的外汇储备减少,也呈现环比降幅收窄的态势,去年12月由于结售汇逆差导致的外储下降超过500亿美元,所以1月外汇储备环比降幅在减小。 “中国的结售汇市场中出口企业是主要结汇来源。12月份结汇之后,出口企业到1月份准备放假,结汇明显下降。在结汇下降的同时,又正值春节出国旅游旺季,正是境外消费的高峰期,购汇压力较大,所以结售汇逆差加大很正常。”韩会师称。 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谢亚轩认为,1月外储下降的三个季节性因素,包括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后的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需求、春节出境旅游的购汇需求和企业偿还到期外债等季节性因素。 这使得此次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展现出了另一面。在元旦后个人购汇面临完善后的外汇申报管理体系,外储依然下降。有专家认为,从一个侧面说明外汇局仍然坚持了此前的管理方式,对于合乎要求的购汇需求依然给予满足。 “并非像很多市场猜测的那样将个人购汇需求限制死,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结售汇逆差。”外汇局相关负责人称,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虽然外汇局多次重申并非加强对个人购汇管制,只是完善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系统,市场依据将其解读为外汇政策对个人收紧的信号,但此次外汇储备数据似乎让上述说法站不住脚了。 破3并不足惧 回顾我国近10年的外汇储备规模,从2007年的1.5万亿美元一路攀升,截至2014年底已接近4万亿,随后顺势下跌,直至今年1月末跌破3万亿。曾几何时,接近4万亿的外储也给中国带来过烦恼,2000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呈现较长时期的双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高强度流入新兴经济体。但2014年之后,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流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美联储逐步退出QE并启动加息,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开始转向。接近外汇局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并没有好坏之分。不能简单认为流入是好的,流出是不好的,还要具体分析流入、流出的结构和速度。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合理水平,在国际和国内,似乎都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毫无疑问,即便“破3”,中国依然稳居全球国家中外汇储备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传统指标使用3~6个月进口额或100%短期外债等指标衡量,IMF有工作论文建议以综合指标衡量。谢亚轩认为,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测算,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外汇储备规模的下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2.67万亿美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是1.42万亿美元。我们当前介于固定和浮动汇率之间,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 “我国外汇储备是充足的。”外汇局相关负责人曾经不止一次在答记者问中公开表示过。2月7日的答记者问即表示,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而按照传统的衡量标准,在进口支付方面,外汇储备需要至少满足3个月的进口,假定没有人民币对外支付,目前是4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需求,其实跨境已经可以用人民币支付。 王春英认为,在对外债务偿还方面,外汇储备需要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八九千亿美元,比2014年末的1.3万亿美元明显下降,说明近一段时期外债偿还压力已经得到较大释放。因此,总的来说,从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看,国际支付和清偿能力依然很强,能够很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对于外汇储备重回“2”时代,韩会师认为本身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破3万亿的外储点位可以刺激市场的心理预期,下一步对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央行之后的态度显得尤为关键。 他认为,淡化贬值预期的前提是必须让市场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大幅度双向波动,特别是在美元走弱的时候,要让市场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存在较大的走强空间。 简而言之,美元指数涨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可以下跌,甚至可以大跌;但美元指数跌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必须上涨,否则就不会打破201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震荡贬值的大趋势。投资者如果在K线图上看不到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趋势,就很难主动对贬值预期进行调整。[详情]

1月外储下降至2.99万亿美元 货币政策更具主动性
1月外储下降至2.99万亿美元 货币政策更具主动性

  1月外储下降至2.99万亿美元 货币政策更具主动性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2月7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1月外汇储备为29982亿美元,环比下降123亿美元。 “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外管局相关负责人称。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外汇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虽然外储下降,但降幅已明显收窄。2016年12月外储减少410亿美元,1月份为123亿,降幅收窄287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经济学家均认为,2017年中国跨境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储备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段时间外储减少、资本流出加剧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元指数走强。现在美元指数逐渐稳定,美元走强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缓解,随着资本金融账户流出规模也下降,人民币汇率趋稳,外汇储备减少会缓和。 “外储减少后,货币政策更具主动性” 央行的数据显示,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2.99万亿美元,相比上月下降123亿美元,不过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商业银行资深金融市场研究员韩会师称,总体上看,1月份汇率波动是导致外汇储备估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导致外储增值250-300亿美元。在存在汇率重估增值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余额下降了123亿美元,这说明1月由于结售汇逆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实际下滑规模大约在400亿美元左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外汇储备降幅收窄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今年1月份美元指数下跌2.64%,外汇储备投资中以欧元、日元等计价资产估值增加;二是人民币兑美元止跌反弹,人民币贬值预期暂时逆转,再加上加强外汇合规性审查,结售汇逆差情况或有所好转。 前述外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反映出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 “降幅收窄出现在1月份,反而是好消息。”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1月份较特殊,在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外汇储备只下降100多亿美元,说明资本流出压力减少,或者汇率贬值压力减轻。” 据了解,外汇储备下降有三个季节性因素,包括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后的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需求;春节出境旅游的购汇需求和企业偿还到期外债等季节性因素。 此前“3万亿”一直被作为市场心理关口看待,但此次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外储仍旧充裕。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闫玲分析称, 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的底线。如果按照IMF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测算,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外汇储备规模的下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2.67万亿美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是1.42万亿美元。我国当前介于固定和浮动汇率之间,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 该团队进一步表示,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和清洁浮动的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地持有对外资产,公共部门即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将稳步下降,实现“藏汇于民”。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认为,中国应该继续降低外汇储备,因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占全球份额仍超四分之一;另外外汇储备收益相对较低。 殷剑锋表示,2004年后外汇储备飙升时,我国货币发行以美元为基础,这对一个大国来说是不太正常的现象,外储减少后货币政策可以逐渐回归正常。随着外储减少后,货币政策应该更具主动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撰文称,近年来随着外汇占款逐渐下降并转为负增长,中央银行重新获得了主动供给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功能,并相应丰富和补充了流动性管理工具。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2016年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下降2.91万亿,但MLF余额3.45万亿,相比上年增长4.19倍,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 未来降幅或继续收窄 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未来外汇储备降幅将收窄,甚至有观点认为2017年可能整体略有增长。 “虽然仍处于美元加息周期,国内资产全球配置压力也存在。但目前来看,特朗普上台后,大家对美元价值出现一定怀疑,中国经济则出现了一个复苏周期,同时欧洲相对动荡,人民币贬值预期缓解;同时外汇部门加强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鼓励资本流入,未来外储降幅将会收窄。”伍戈称。 1月26日,外汇局发布《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市场认为新规践行“宽进严出”、“扩流入”的政策意图较为明显。 丁志杰称,总体来说,2017年外汇储备可能会略有增加。一方面现在国内企业、机构有约8000亿外汇滞留境外;二是未来若人民币利率上行,利于外汇储备增长。 近期,MLF、逆回购、SLF利率先后上调。伍戈认为,从预期、机制上而言,银行间市场利率边际上升,有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及资本外流压力。 “传导链条可能比较长,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提高后,会影响证券市场,10年期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提高后,会与美元国债利率利差拉大,由此影响结售汇,对外汇储备稳定带来正面效应。”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殷剑锋认为,中国的资本金融账户存在一定管制,从去年3、4季度以来,外汇管理力度有所加强,这种状况下,境内人民币利率和美元利率之间实际上有一道“墙”,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前述外管局相关负责人称,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angzj@21jingji.com)[详情]

梅新育:资本外流很大程度源于市场非理性羊群行为
梅新育:资本外流很大程度源于市场非理性羊群行为

     化解资本外流压力根本在于国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增强资本内流动机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讲述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外汇管理。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2017年1月底外汇储备数据,2017年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29982亿美元,比2016年12月底下降123亿美元,连续第7个月下降。由于我们贸易收支和经常项目收支仍然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下降,海内外一些舆论热议,表明应对资本外流压力仍将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要有效应对资本外流压力,收紧资本项目管理等措施虽然有立竿见影之效,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通过国内经济社会政策优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削弱、消除其外流动机,增强资本内流动机。 毫无疑问,近两年来的中国资本外流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主体的非理性“羊群行为”所致,因为近两年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稳定性表现至少都不逊于美国。论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虽然平稳增长,但仍然明显快于美国,在全世界大国中经济增速重新回到第一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年均14.2%、“十二五”期间的年均30.5%提升到了2016年的41.3%(按2015年价格计算),大大高于美国的16.3%、日本的1.4%。 相比美国特朗普胜选后至今持续不断的抗议示威浪潮,中国的稳定性表现显然要好得多。即使被一些舆论热议的1月份外汇储备降幅超预期,那也只是超过某些机构的预期,而且相当程度上源于暂时性的“春节因素”:春节前后居民境外旅游和消费、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都大大提升了当月用汇需求。 不仅如此,尽管1月份美元走弱多半只是暂时现象,但去年以来美元相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状态完全有可能在不太久远的将来真正逆转并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既是因为经济社会基本面,也是因为美元过强并不符合特朗普振兴美国实体经济部门的意愿。君不见,其竞选期间一再宣称要迫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两位数幅度乎?所以,在中美两国政治与经济政策磨合好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阶段可能也就要重新启动了。由是观之,近两年来的中国资本外流非理性集体行为色彩更加浓重。 优化商业环境 尽管如此,在当前的这个阶段,应对资本外流压力仍然是当务之急。对此,收紧资本项目管理等直接措施固然必不可少,但至少同等重要的还是引导市场主体预期,增强他们对国内经济社会稳定性、商业环境和盈利空间的信心。为此,除了有条不紊地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之外,减税与简政放权、减少和消除过度管制尤为重要,因为此举将保持、增强中国商业环境相对于“特朗普新政”下美国商业环境改善的相对优势。 减税的重要性近一两个月来舆论谈论已经很多,消除过度管制至少是同等重要,同时,需要在“法治”与经济活力之间作出必要的平衡。须知,由于深陷法律过多的迷魂阵,根据知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2012年7月在《新闻周刊》的文章,现在,要在纽约开设一个销售柠檬水的小摊,需要花费65天时间才能通过官方审批。其中等待食物保护证书就需要5周。这个效率,已经接近发展经济学家埃尔南多·德索托指责的贫困第三世界国家的过度监管和低效率了。而且,在法律专业出身的奥巴马治下八年,美国社会法律和管制过多问题进一步恶化,有资料称奥巴马执政八年期间其先后通过各类立法2.7万多件,其中仅医保法案一件就厚达2700余页,以至于投赞成票通过这部法案的议员和最高法院法官们没有一人从头到尾通读过。 正因为如此,特朗普关于放松管制、每通过一部法规就要同时废除两部法规的主张切中美国时弊,倘若付诸实施,结合大幅度减税,定能显著增强美国商业环境的吸引力。 我国也应及时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否则,只能增强国内资本外逃的动机。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和消除过度管制,避免和消除政府部门的惰性,激发经济活力,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在坚持“法治”的当下,尤其要注意减少以“法律”形式出现的过度管制,因为它一旦形成,就比以行政指令形式实施的管制更难废除。同时,在我国综合实力已经不同以往、抵抗经济变动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具备了条件减少直接管制而更多采用间接管理。 特朗普新政主张的减税和放松管制要想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条是大幅度减税与过度管制相对应的过多补贴,因为它进一步加重了活跃劳动力的负担,削弱了经济社会活力。尼尔·弗格森的同一篇文章指出过,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美国经济创造了260万个就业岗位,同期有310万工人登记获得了残障补贴。1992年,36个在职人员对应一个享受这种补贴的人,现在这个比例为16︰1。 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 同样,中国要想成功减轻税负而不至于提升财政风险,就需要削减一些过度的福利,并适度降低地区间转移支付。因为,在中国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地区间转移支付持续快速增长近20年后,它当初要解决的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其副作用则日益凸显,正需及时改革调整。从经济与财力增长前景来看,继续大包大揽式的社会保障、扶贫(包括地区间转移支付)也注定难以为继。扶贫支出分布在多个财政科目中,其中直接用于个人的支出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目,还有在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的扶贫支出体现在其它财政支出项目。仅就“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就可以看到该领域财政经济负担正在快速加重: 2008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62592.66亿元,占GDP总量的19.7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目为6804.2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0.87%、GDP的2.15%。 2015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175877.77亿元,占GDP总量的27.31%,比2008年占比上升4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项目为19018.6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0.81%、GDP总量的2.95%,比2008年占GDP总量比重上升37%。 前些年社会支出高速增长带来的地区、群体怨言不算太多,重要原因是当时经济和财政收入都在高速增长,增量再分配引起的矛盾相对较少;但现在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都已经明显减速,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恢复前些年增长率动辄两位数的局面,而相当一部分接受援助的个人和地区胃口已经大大吊高,因此这部分支出应该更加合理,并且需要提高支出效率。 适度降低地区间转移支付,改善国家经济布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战略与安全问题。近10年来,由于2002-2011年间的初级产品牛市和国家战略布局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得多的长江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低于其GDP占全国比重,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等指标低于地广人稀的西北地区。2014年8月,我为兰新二线高铁开始调试而欣然撰文之后来到南昌,然后从南昌赴长沙,惊讶地看到了当时南昌机场和机场高速公路陈旧狭窄,南昌和长沙之间只有绿皮车运行。因此,这些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被重视起来。 好在经济周期变动、结构演变和国家政策调整正在改变上述情况,长江经济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赶上了其占全国GDP比重:2014年,长江经济带GDP占全国4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4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5》,第15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后者比前者低0.2个百分点;2015年,长江经济带GDP占全国4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42.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6》,第15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后者比前者高0.5个百分点。相信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下,这一转变趋势至少还将持续数年,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对我们的整个地区间转移支付进行优化调整。[详情]

央行报纸:无须特别看重外储整数关口 2万亿美元够用
央行报纸:无须特别看重外储整数关口 2万亿美元够用

  外汇储备降幅明显收窄 2017年跨境资本流动有望趋稳 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 有市场分析人士称,1月份外储下降有三个季节性因素,包括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后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需求、春节出境旅游的购汇需求以及企业偿还到期外债等。专家强调,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外汇储备有增有减亦将是常态。 季节性因素致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称,1月份外储下降有三个季节性因素,包括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后的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需求、春节出境旅游的购汇需求以及企业偿还到期外债等。综合考虑债券市场开放等多种因素,预计2017年我国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 与此前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降幅明显收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分析认为,一是估值因素偏正面,1月份美元指数振荡下跌,当月贬值2.7%,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均不同程度升值,粗略计算,汇率波动带来外储增加约200亿美元。不过,美国等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可能导致外储中债券投资收益出现一定的账面损失。综合考虑估值因素总体偏正面。二是资本外流压力减轻。美元指数振荡下跌,加之我国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加强,我国短期经济数据向好,人民币贬值预期缓解,资本外流压力减轻。 无须特别看重所谓“整数关口” “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的底线。”谢亚轩表示,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和清洁浮动的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地持有对外资产,公共部门即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将稳步下降,实现“藏汇于民”。 那么,究竟多少外汇储备算是适度的?刘健表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若基于3至6个月进口额、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等通行标准衡量,我国维持1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就足够;若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提出的用外汇储备与M2比率来衡量外汇储备充足度的新方法,对于固定汇率国家,这一比率应维持在10%至20%,对于浮动汇率国家,这一比率应维持在5%至10%。目前我国属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且有着较严格的外汇流出管理,综合考虑,维持2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是适度的。 其实除官方外汇储备之外,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还拥有2万亿美元左右的境外资产。刘健表示,这其中的一部分资产从广义上看也是一种潜在的国际清偿能力。 刘健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已可作为对外结算货币,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储备货币地位持续上升……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汇储备的消耗。谢亚轩也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会进一步下降。 “对于外汇储备减少,不必恐慌和过度解读。”刘健表示,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外汇储备有增有减亦将是常态。 今年跨境资本流动有望趋稳 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少降了872亿美元;与去年12月份相比,外汇储备少降了约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收窄。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收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刘健认为,尽管2017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局面可能难以根本扭转,跨境资本仍面临流出压力,但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趋缓,企业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结汇进一步萎缩空间不大,且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已近尾声。 2017年年初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专家表示,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和我国债券市场开放度稳步提高等均有助于促使外汇供求趋向平衡。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计2017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等资本流动各项数据均有望趋稳。[详情]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逆回购利率上行并非央行加息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逆回购利率上行并非央行加息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逆回购利率上行并非“央行加息” 本报讯记者张末冬报道 2月3日,由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投标的7天期、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上行10个基点至2.35%、2.50%和2.65%,对此,市场议论较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逆回购中标利率的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结果,由市场决定,并非“央行加息”。 徐忠表示,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投标产生的。也就是说,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去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与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在较大差别。传统上讲,“央行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上行则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一些市场人士看到了二者的差别,认为不是“央行加息”。 徐忠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操作也有自己的量、价目标,目标的调整和侧重点的切换服务于宏观金融调控的需要。当侧重于量的目标时,价格(中标利率)就会发生变化;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量(招标规模)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公开市场操作的招标规模和中标利率都是可变的。“从此次操作看,市场不仅已经适应了公开市场操作招标规模的变化,也在逐步适应中标利率的变化,这为未来更好地发挥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忠说。[详情]

1月末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 环比下降123亿美元
1月末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 环比下降123亿美元

  1月末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 环比下降123亿美元 本报北京2月7日讯 记者李国辉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就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外汇储备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下,不同货币和资产之间有效发挥了此消彼长、风险对冲的效果,维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详情]

外汇局:外汇储备规模充裕 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外汇局:外汇储备规模充裕 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外汇局:外汇储备规模充裕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本报讯记者李国辉报道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至29982亿美元。对于坊间关于外汇储备降至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以下的说法,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该负责人称,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该负责人强调,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储数字变化无须过于敏感
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外储数字变化无须过于敏感

   对外储数字变化无须过于敏感(热点聚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邱海峰 近来,中国外储跌破3万亿关口的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专家指出,对于外储规模的变化,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上,而应更多考虑外储是否够用。中国外储充裕,且经济基本面能支撑,这才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 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一时间,“中国外储7连降并跌破‘3万亿’关口”的声音成为市场焦点。对此,专家指出,对于外储规模的变化,我们需要关注,但关注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或所谓的“整数关口”上,而应更多考虑外储是否够用。就目前来看,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中国外储都是充裕的,且中国经济基本面能支撑其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这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 调节供需是下降主因 关于1月份外储规模下降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同时,季节性因素也导致1月份外储有所下降。据外汇局介绍,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 该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 “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外汇储备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下,不同货币和资产之间有效发挥了此消彼长、风险对冲的效果,维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该负责人说。 资本外流已有所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1月份中国外储继续下降,但从同比和环比来看,外储降幅均显著收窄。外汇局数据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1月份外储仅下降123亿美元,即使是剔除了“估值效应”的影响,实际外储消耗也不超过40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情况相比,几乎是“天翻地覆”的改善,市场不必过度恐慌。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规模够用更值得关注 对于中国外储规模连续7个月下降并跌破3万亿美元,外汇局指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现在市场上对于外储规模的数字变动有点过于敏感,这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外储规模的变化,我们需要关注,但关注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上,而应更多考虑外储是否够用。应该认识到,作为储备资产,外储是留作备用的,对其衡量应以够用为基本标准,太多、太少都不好,外储过少会影响国际支付,过多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当前,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中国外储都是充裕的,这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外储目前依旧充裕,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外汇局指出,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详情]

专家预计外汇储备降速将放缓 无须看重整数关口
专家预计外汇储备降速将放缓 无须看重整数关口

  专家预计外汇储备降速将放缓 □本报实习记者 徐昭 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04亿美元,环比下降123.13亿美元。经历连续7个月“缩水”,外汇储备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专家认为,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债券市场开放等多种因素,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外汇储备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 无须看重“整数关口”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该负责人指出,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该负责人进一步强调称,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的底线。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的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地持有对外资产,公共部门即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将稳步下降,实现“藏汇于民”。 外储降幅料继续收窄 “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明显缩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储备降幅将继续收窄。他指出,今年1月外汇储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今年1月份美元指数下跌2.64%,外汇储备投资中以欧元、日元等计价资产估值增加;二是人民币兑美元止跌反弹,人民币贬值预期暂时逆转,再加上加强外汇合规性审查,结售汇逆差情况或有所好转。 “1月外储下降有三个季节性因素,包括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后的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需求;春节出境旅游的购汇需求和企业偿还到期外债等季节性因素。”谢亚轩认为,综合考虑债券市场开放等多种因素,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储备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本轮人民币的回调幅度不及美元指数,人民币在2017年仍有贬值压力。一旦美元指数重回升值趋势,人民币在贬值方向的调整速度将快于升值方向。 李超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波幅扩大符合央行当前汇率的调控方向,同时储备继续下滑将给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掣肘,国内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边际上仍然收紧的态势不会改变,以扭转国际收支的被动局面。[详情]

外储跌破3万亿 外汇局称无须太看重
外储跌破3万亿 外汇局称无须太看重

   外储跌破3万亿 外汇局称无须太看重 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外汇局称,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主因 新京报讯 (记者赵毅波)恰逢农历春节,随着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外汇储备继续下跌,并于2017年的1月底跌破三万亿美元大关。对此,国家外汇局强调,外汇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过去两年央行投1万亿美元稳定人民币 央行2月7日公布,截至2017年1月底我国外汇储备29982.04亿美元,较2016年12月的30105.17亿美元,减少123.13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七个月缩水,也是中国外汇储备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 对于1月外储下降,外汇局指出了两大因素,其中之一是: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二是季节性因素。 此前,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回应如何看待过去两年央行花了大约1万亿美元来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时表示:我认为总体上利大于弊,“客观上以此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市场的‘超调’”。 1月外储下降向来较高,今年已收窄 外汇局还表示,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 由于上述季节性因素,1月向来为外储下降较高的月份。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去年同期的994.69亿美元,1月外储降幅大幅收窄。对此,国泰君安点评称,最直接原因是人民币贬值趋势的逆转。 由于季节性因素在1月外储下降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市场认为,未来外储下降速度将趋于缓和。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1月外储下降存在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综合考虑债券市场开放等多种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储备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 外汇储备仍全球最高,外汇局称充裕 近年来,伴随着跨境资本流动的严峻形势,我国外汇储备下降较大。2015年全年,外汇储备减少了5126.56亿美元;2016年全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了3198.44亿美元。 那么,不断缩水的外汇储备是否还足以支撑国民经济的需求呢? 国家外汇局昨日强调,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谢亚轩认为,按照IMF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测算,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外汇储备规模的下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2.67万亿美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是1.42万亿美元。我们当前介于固定和浮动汇率之间,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详情]

外储降幅收窄 跨境资金流动将趋向平衡
外储降幅收窄 跨境资金流动将趋向平衡

  外储降幅收窄 跨境资金流动将趋向平衡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央行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我国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跌破“3万亿”关口。不过,外汇储备规模同比和环比降幅明显收窄,表明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 从1月份的情况看,影响外储变动的几方面因素有“正”影响,亦有“负”影响,在不同因素的“较量”下,截至今年1月末我国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跌至3万亿美元这一整数关口以下。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外储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外储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其实,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 从当下对外支付能力来看,外汇储备需要至少满足3个月的进口,目前这部分外汇需求约4000亿美元;从债务清偿能力看,外汇储备需要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9000亿美元左右。这么看来,即便已经在“3万亿”以下,但外汇储备仍属绰绰有余。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指出,1月份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储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影响。 上海证券报记者初步统计,1月欧元对美元上涨2.6%,日元对美元上涨3.6%。央行官网7日转发的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文章称,1月份以来,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向外释放不愿美元过强的信号,美联储议息会议也未透露更多有关加息前景的信息,美元指数出现一定回调,1月当月下跌2.7%。 “总的来看,外汇储备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下,不同货币和资产之间有效发挥了此消彼长、风险对冲的效果,维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上述外汇局负责人称。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外储延续了下滑势头,但是与上年同期相比规模少降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规模少降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称,即使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虽然外储的降幅在收窄,人民币对美元也略有回升,但是未来的风险仍一定程度存在。上述中国货币网特约评论员文章称,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等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也不排除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再现“黑天鹅”事件。 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这些潜在的风险或多或少影响着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考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波幅扩大符合央行当前汇率的调控方向,同时外汇储备继续下滑将给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掣肘,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边际上仍然收紧的态势不会改变,以扭转国际收支的被动局面。”李超指出。[详情]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创6年新低 仍是全球最高水平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创6年新低 仍是全球最高水平

  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 创6年新低 见习记者 刘灿邦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并且也是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对于1月份的外汇储备预期值为30035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 该负责人还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弘业期货分析师汪鹏向记者表示,未来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情况,二是政府对资金流出的管制力度。 “如果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或者美国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减少从中国的进口,那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势必将减少,相应地,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量也会减少。”汪鹏说道。 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2015年全年减少了5126亿美元,同期贸易顺差是5945亿美元,二者相加相当于外汇储备消耗了1.1万亿美元;2016年前11个月消耗的外汇储备就已达8292亿美元(未算12月顺差额)。 弘业期货认为,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每年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国外汇储备将快速消耗。而在每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对美国的顺差占比近六成。 汪鹏告诉记者,根据IMF外储公式,按2016年数据计算,中国最低外汇储备要求是2.8万亿美元。“央行通过抛售外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代价是极高的,外汇储备大量消耗会极大削弱人民币的抗风险能力,这明显与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位的精神明显不符。” 汪鹏认为,外汇储备仍然有继续下降的风险,但是面对2.8万亿美元的底限要求,未来针对资金流出的管制力度会得到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负责人还强调,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详情]

叶檀:对外储破3万亿关口真没必要过分担心
叶檀:对外储破3万亿关口真没必要过分担心

  原标题:叶檀:对外储破3万亿关口真没必要过分担心 叶檀 2月7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外汇储备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1月外汇储备29982亿,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创2011年2月以来新低。这一数据低于预期,彭博调查经济学家所得预测中值显示,1月外储料减少70亿美元至3.0035万亿美元,前值为30105亿美元。 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重要的心理底线,手上握着人民币的人,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小心脏呯呯跳。 投资者对此其实不必害怕,人民币汇率暂时进入一个平稳期,疯狂外逃的没有那么多。 根据央行的解释,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 春节到了,大家去境外吃吃喝喝玩玩是很正常的事情。1月份旅行情报公司ForwardKeys分析的航班预订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旅游人数比去年增长了9.8%。但假如按照出境游650万人计,外储较上期末下降的幅度仅有123亿美元,看来相当大一部分国人到境外旅游购物用的是银联卡,总体比较节约。 大家可别忘记:每年1月,新的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又可以用了,从以前的历史数据和123亿美元的缩减幅度来看,换汇的人不算多,也说明外管局的控制还是有效的。 在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底到今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加上政策收紧,大规模出逃的资金不多。就算是想逃,也逃不出去。 外汇储备规模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央行的解释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 换句话说,官方储备里面美元下降,欧元等币种上升,最近美元疲软维持了外汇储备稳定。这得感谢特朗普明确表示欢迎弱势美元,还攻击了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通过汇率下行获利,大嘴一攻击,美元指数下行,欧元、日元、英镑等上涨,还意外引发了一个黄金价格小高峰。 中国的外汇储备里面其他币种增加,在美元下行时得到了好处。 2月7日《周密金融》计算,对外储构成进行估计的结果发现:美元资产的占比呈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2016年的平均占比为53.1%;日元资产配置最低,份额大体稳定,2013~2016年的平均占比为5.7%;欧元资产占比提升,成为我国外储中较为主要的组成部分,2013~2016年的平均占比为25.8%;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3~ 2016年的平均占比升至15.4%。 而根据中金梁红团队去年7月的估算,美元份额约为66.7%,欧元资产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9.6%,英镑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0.6%,日元只占约3.1%。 说白一点,这几年央行在不断调整外汇储备中的货币比例,美元不再那么多,以避免绑在美元战车上,现在欧元、英镑储备上升,中国的外汇储备得到了好处。 对外汇储备降到3万亿美元以下不用紧张,大家的小心脏可以跳得平缓一点。 一来是下降得不多;二是从最近的人民币汇率来看,央行应对得非常自如,只要在离岸市场人民币拆借利率上升,就让做空者七荤八素;三是央行进行了不同货币间的配置。 所以,央行挺平静地说,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有人认为,央行防止做空太不市场化,会让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失去信心。拜托,别那么天真,在美联储等主要央行都进行指导的情况下,全球金融市场会有什么真正的市场化,连瑞士央行都直接插手汇率。 央行都进行货币配置了,咱们可以学学央行进行资产配置,也有助于让自己像央行一样游刃有余。 总的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虽然已经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毕竟还是全球的最高水平。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的上下波动都非常正常,还真没必要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详情]

专家称3万亿美元并非外储底线 未来外储规模有望趋稳
专家称3万亿美元并非外储底线 未来外储规模有望趋稳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跌破3万亿 专家称,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底线,未来外储规模有望趋稳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约为2.998万亿美元,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亿美元。外汇储备不仅连续第7个月下降,并已经跌至3万亿美元水平之下。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在预期之内,不必过度恐慌,伴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减轻、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平衡,未来我国外储规模有望趋稳。 外汇储备规模环比下降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虽然我国贸易长期处在顺差状态,但是类似于1月份的这种季节性因素导致的购汇需求集中释放还是会造成供求缺口。”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汇率估值等因素也对外汇储备产生了正面影响。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 “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上述外汇局负责人表示。 管涛也预计,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会有所缓解。首先,从2014年开始,一部分流出压力已经得到了释放;其次,2015年汇改之后,无论是人民币双边汇率还是多边汇率都有一定幅度的下跌,相应地也会对用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次,中国经济正逐渐触底企稳,市场对美元的走势预期存在分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资金的跨境流出;最后,相关的外汇政策在今年也有所收紧。“政策、市场、价格等因素都将影响跨境资金的流动,而跨境资金的流动也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之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会逐渐得到修正。”管涛说。不过他也表示,跨境资金流动何时会出现拐点,目前还很难判断。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称,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的底线。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和清洁浮动的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地持有对外资产,公共部门即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将稳步下降,实现“藏汇于民”。如果按照IMF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测算,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外汇储备规模的下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2.67万亿美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是1.42万亿美元。我们当前介于固定和浮动汇率之间,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 不过,知名外汇问题专家韩会师也指出,目前贬值预期并未消退,淡化贬值预期仍是2017年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国际收支能否长期安全的核心。韩会师强调,淡化贬值预期的前提是,必须让市场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大幅度双向波动,特别是在美元走弱的时候,要让市场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存在较大的走强空间。[详情]

外储缩破3万亿但降幅明显收窄 分析称仍属绰绰有余
外储缩破3万亿但降幅明显收窄 分析称仍属绰绰有余

  我国外储缩破“3万亿”但降幅明显收窄 分析称,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收敛,对外储的消耗或将进一步下降,外储降幅也有望继续收窄 每经记者 万 敏 每经记者 贾运可 对于2017年1月份的外汇储备数据,市场一直比较关心,因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自2016年7月开始逐月萎缩,截至2016年底已经缩至30105亿美元,距离3万亿美元的整数关口仅有一步之遥。有部分市场人士担心,如果外储规模跌破3万亿美元,可能会对市场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在市场焦急等待之中,2月7日下午,央行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9982亿美元,环比下降123亿美元。这是外储规模连续第7个月缩水,而此前市场预期,随着1月份美元走弱及资本外流得到控制,1月外汇储备是有可能微升的。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1月外储规模跌破3万亿美元,但降幅与上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已经明显收窄。有分析指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外储规模仍是全球最高水平,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近期美元指数预计仍将持续承压,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收敛,对外储的消耗或将进一步下降,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储备降幅将继续收窄。 外汇储备仍属绰绰有余 从2016年7月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月下降,去年全年外汇储备累计下降3198.44亿美元,逼近“3万亿”关口,引发不少关注。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此前的答记者问中表示,对于全年下降3198.44亿美元的情况,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估值方面,非美元对美元总体贬值和资产价格变化也对外汇储备规模造成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美元指数下跌近2.64%,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在此情况下,市场普遍预期,2017年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情况有望改观。 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对此,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1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外储总体规模连续7个月“缩水”,但1月份的外储规模较上月其实少降了28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少降了872亿美元,降幅明显收窄。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从当下对外支付能力来看,外汇储备需要至少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目前这部分外汇需求约4000亿美元;从债务清偿能力看,外汇储备需要覆盖100%的短期外债,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9000亿美元左右。这么看来,即便已经在“3万亿美元”以下,但外汇储备仍属绰绰有余。 外储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汇率折算无疑是1月外汇储备规模降幅明显缩窄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月份外储规模降幅收窄,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今年1月份美元指数下跌,外汇储备投资中以欧元、日元等计价的资产估值增加;二是人民币兑美元止跌反弹,人民币贬值预期暂时逆转,再加上国家加强外汇合规性审查,结售汇逆差情况或有所好转。预计未来几个月外汇储备降幅将继续收窄。 “汇率折算因素大约导致270亿美元的外储增长。”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尽管如此,1月个人购汇额度刷新、居民春节境外旅游、企业外债到期偿还等季节性因素,仍然导致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则向记者表示,外储下降在预期之中,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美元短时间难以再现此前强势,短期外储小幅减少甚至超预期增长都是可能的。 实际上,2017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1.04%;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1月则升值1.14%,两者双双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跌势。 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2017年跨境资金总体流出的格局可能难以根本扭转,但外汇供求会趋于改善。理由是:企业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结汇进一步萎缩空间不大;投机性购汇将受到持续抑制;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已近尾声,未来对外偿付风险明显降低;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及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度稳步提高,海外官方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需求有望稳步上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外汇市场供求。 同时,2017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望进一步企稳,也对人民币汇率提供了一定支撑。从2017年1月的PMI数据来看,官方制造业综合PMI为51.3%,持续位于荣枯线上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PMI指数为54.6%,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从历史走势看,每年1月是美元指数表现最强的月份。自2000年到2016年的17年中,美元指数1月平均走强幅度达到1.03%,过去30年的平均走强幅度达到1.00%。然而2017年的1月,美元指数下跌近2.7%,成为自1987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期欧元兑美元上涨2.66%,日元兑美元上涨3.66%。 美元指数之所以在1月份表现如此糟糕,是因为市场人士担忧美国可能会放弃已经推行近20年之久的“强势美元”政策。除此之外,还有美国新一届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而且特朗普可能会打压美元,并推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此前,《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对特朗普的采访。在采访中,特朗普指出,美元已“过度强势”,美国企业因而失去竞争优势,“强势美元正在将我们推入深渊”。近期麦格理、大华银行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分析认为,随着特朗普新政不确定性持续上升,近期美元指数预计仍将持续承压。[详情]

中国外储破3万亿美元 监管层久违重提创汇
中国外储破3万亿美元 监管层久违重提创汇

  中国外储破3万亿美元 监管层重提一个久违的名词:创汇! 汇率姑且守住了“7”,那么,破“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的中国外储下一道防线又是什么? 破“3”乃预期之中,虽无近忧,却不乏远虑么? 让市场懵圈的是,步入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没有破“7”,但外汇储备规模还是跌破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了。 2月7日,央行数据显示,中国1月外汇储备29982.04亿美元,环比降123.13亿美元,创近6年新低,连续7个月下滑。与其对应的1月人民币平均汇率中间价是6.8918,迄今年内升幅逾1%。其话外音是——“耗”外储“稳”汇率。尽管这或是暂时的权宜之策。 诚如,央妈既管(保)汇率又管(保)外储。就在猴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即1月26日,外汇局发布《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简称《通知》)。新规践行“宽进严出”、“扩流入”的政策意图较为明显,或不乏开源“保外储”之意。 “针对传统的应对进口、外债支付,目前外储规模应该绰绰有余,但从管理外汇供需(流动性)的角度,则复杂得多!”2月7日,一位金融机构高层感叹。 如此,相关外汇新政可能昭示,外储步入“2”时代的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一个“扩流入”的创汇新周期。 外储“2”时代 有些意外,外汇局并不避讳外储缩水的真实原因。 果然,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的话说,外储破“3”原因有三:其一,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1月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 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这位外汇局负责人说。他认为,外汇储备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下,不同货币和资产之间有效发挥了此消彼长、风险对冲的效果,维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 的确,“考虑个人购汇额度重新恢复的因素,2017年1月资本外流形势基本符合预期。”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闫玲(分析师)说。他们认为,1月末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余额为2.998万亿美元,当月下降123亿美元。估计1月汇率折算因素的影响为+270亿美元,考虑该因素,央行官方外汇储备实际下降393亿美元,12月该值下降322亿美元,降幅略有扩大。 在谢亚轩看来,1月外储下降的三个季节性因素。包括个人购汇额度恢复后的增加持有外汇资产的需求;春节出境旅游的购汇需求和企业偿还到期外债等季节性因素。综合考虑债券市场开放等多种因素,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资本外流规模有望收窄,储备下降的速度有可能放慢。 其实,“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的底线。” 谢亚轩称。其逻辑是,从外汇市场建设、汇率市场化和清洁浮动的角度看,私人部门应该更多的持有对外资产,公共部门即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将稳步下降,实现“藏汇于民”。 如果按照IMF对外汇储备充足率的测算,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外汇储备规模的下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2.67万亿美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是1.42万亿美元。当前介于固定和浮动汇率之间,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程度进一步提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 不管怎样,“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上述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亦认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而29982.04亿美元较外储峰值时的近4万亿美元(2014年6月),刚好缩水一万亿美元;时间跨度两年零七个月。而今的中国经济亦步入了“去杠杆、增速回落、温和通胀”之经济周期 ,且货币政策大概率中性趋紧;外汇政策则可能是“宽进严出”。 “扩流入”! 这里,不妨细究与“开源”保外储、“扩流入”有关的外汇新规《通知》。 《通知》第二条,允许内保外贷项下资金调回境内使用。债务人可通过向境内进行放贷、股权投资等方式将担保项下资金直接或间接调回境内使用等。 此乃“扩流入”策略!据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毅分析,“扩流入”,通过发文形式明确允许了内保外贷项下资金通过债权(外债或者全口径跨境融资)或者股权(FDI)等形式回流境内。在此之前,由于《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汇发[2014]29号)规定的限制,内保外贷业务资金不得回流境内,如“未经外汇局批准,债务人不得通过向境内进行借贷、股权投资或证券投资等方式将担保项下资金直接或间接调回境内使用。”为了规避跨境担保管理办法的要求,境内企业和银行往往通过全球授信、维好协议、流动性支持函、股权回购承诺等多种形式将跨境担保包装成非担保类业务,通过贸易、投资等形式,最终实现境外发债资金的回流。 不过,近年来为了扩大流入渠道,此前对于内保外贷资金回流的问题实际上已有松动。 而“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允许境外资金回流,实质上是借用境内银行或其他担保人信用为境内反担保人从境外融资提供便利。” 王志毅称,他认为实质上和借用外债没有区别,但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境内银行和企业直接借用外债存在一定障碍。主要是信用错配问题,除非存在境内外利差和汇差明显的情况下才会有动力借用外债。当前显然不存在这样的宏观形式,所以用内保外贷再资本项目回流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主要是相比直接外债解决了信用错配的问题,境内反担保人和境内担保人的信用关系,境内担保人和境外债务人信用关系能够进行传递。 “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通知》第三条如此明确。具体看,境内银行通过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吸收的存款,按照宏观审慎管理原则,可境内运用比例由不超过前六个月日均存款余额的50%调整为100%;境内运用资金不占用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 对此,金融监管研究院又给出了一个“扩流入”的解读。王志毅分析,允许境内银行的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中,可将国际主运用境内的额度扩大了1倍,由50%调整为100%,且不占银行短债指标,便利境内银行吸收境外资金,降低自身的资金成本。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5]36号)的旧规中的可运用境内的额度是50%,超过50%的部分需要占用银行的短债指标,新规统一无需占用短债指标。 诚然,新规或蕴涵开源“保外储”之意。问题在于,如果汇率贬值,未锁定风险——进行相应对冲财务处理的企业则会出现汇兑损失。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604,年内涨幅逾1%。但市场预测,2017年末人民币汇率中值为7.2,贬值幅度将为3.6%。 “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储将有可能跌破3万亿美元的大关,届时汇率能否守住7:1这个大关将令人关注。人们看待将来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复杂,无非是当下状况的线性外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曾认为。 眼下,汇率姑且守住了“7”,那么,国内外复杂金融形势及预防外部冲击的价值诉求之下,破“3万亿”美元整数关口的中国外储下一道防线又是什么?[详情]

谭雅玲:外储减少因这三个原因 无需惊慌
谭雅玲:外储减少因这三个原因 无需惊慌

  新浪财经讯 2月7日消息,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外汇储备规模较去年年底下降0.4%,已跌破3万亿美元。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外汇储备下降和外贸创汇能力减弱、外汇储备出口增加,以及动用储备管理市场有关,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从央行流向了商业银行。市场对此没必要过于敏感和过度解读。随着价格、市场的变化,将来外汇储备还会增加。央行也可能增加黄金储备。 “外汇储备快到4万亿的时候,大家觉得太多了,现在破了3万亿,大家又开始担心了”。谭雅玲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果按照传统教科书的话,4-6个月的进口、外债偿还,现在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足矣。” 她认为对此不必过于担心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在全球的外汇储备比较上,中国还是在比较高的位置上。 其次,这一段时间有几个现象和外汇储备的减少有特别直接的关系。第一,外贸企业不创汇了,或者即便创汇,也不结汇了。企业创汇能力在减弱,创汇以后的结算方式在转变,外汇储备没有增量了。第二,外汇储备的出口越来越多了。首先就是“一带一路”,还有亚投行,还有现在走出海外去做并购、投资、购买股权等,都需要外汇。去年还是倡导去做这些事情,也是在消耗外汇储备。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这也是外管局发言人提到的,用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去管理外汇市场。这部分规模应该很大。更多的老百姓,拿人民币去换美元,这样就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程序和秩序,就给金融市场带来了特别大的不稳定。 对此,谭雅玲强调,“还要去想一个问题,外汇储备减少了,老百姓换汇之后的美金是流向海外了,还是在中国境内?这个问题要想清楚。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在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外汇存款在增加。老百姓换了美元之后,肯定是存在银行了,这个钱不会出去的。” “今天出了这个数字后,可能负效应特别大,大家紧张的心理特别大,其实没有必要。随着价格的变化、市场的变化,将来外汇储备还会增加”。她强调,必须要搞清楚,外汇储备减少和发展实体经济不足、发展外贸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市场信心问题,谭雅玲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减少的周期比较长,和人民币、美元的走势有关,和市场的情绪和思路有关。未来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外贸在逐渐好转,也会发生变化。 她表示,信心不是来自于资金和资产规模多大,而是看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有多好。“重点在实体,不应该在金融规模的数字概念上。” 对于未来的趋势,谭雅玲认为,美元现在要贬值的态势越来越明朗,而且要急切的贬值,所以人民币的稳定性和有上有下的区间,会更加的突出,这也会减少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的压力。“如果汇率正常了,干预市场就没必要动用太多外汇储备。” 她预测,2017年外汇储备可能还会上3万亿美元,但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可能会发挥的更好。“因为今年的‘一带一路’推进会更加积极,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在进一步扩大,有些东西可能必然要启用外汇储备的资源。亚投行2017年也会更加清晰。” 此外,谭雅玲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元化的,美元的数量减少了,但可能黄金的储备会增加。“黄金价格那么低,为什么不买黄金?中央银行可能买了很多黄金作为战略储备。”(新浪财经 刘丽丽 发自北京)[详情]

申万宏源:外储跌破3万亿无需悲观 压力主要下半年显现
申万宏源:外储跌破3万亿无需悲观 压力主要下半年显现

  新浪财经讯 2月7日消息,我国1月以美元计价的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环比下降123亿美元,以SDR计价的外储规模为22065亿SDR,环比减少330亿SDR。对此申万宏源李慧勇、邱涤凡分析称,外储跌破3万亿无需悲观,关注美联储下半年加息力度。 详文如下: 1、美元回调提振外储跌幅收窄。1月初美元指数创下短期高点后持续回落至99.6,当月跌幅达2.75%。我们测算,汇兑损益因素拉动外储增加213亿美元,因此非汇兑损益部分外储实际下降336亿美元。非美货币对美元升值,使汇兑损益成为拉动外储跌幅收窄的主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元走弱和加强资本监管的背景下,非汇兑损益下滑幅度基本与12月持平,虽然规模仍超300亿美元,但考虑年初居民换汇和企业债务重整的冲击,其实已经比预期要好,显示资本外流其实有向好趋势。 2、上半年外储有望企稳。近期美元兑人民币NDF走势大幅回落,人民币贬值预期出现显著好转。一方面,特朗普新政进入验证期,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我们判断一季度美元仍将维持偏弱格局,加息预期大概率要到二季度才会重启。另一方面,随着1月新换汇额度刷新的短暂影响消退,外汇监管的持续加强,以及国内货币政策上调利率更加中性,资本外流的压力也将继续改善。 3、外储跌破3万亿无需悲观,关注美联储下半年加息力度。目前外储距离合理规模1.5-2.5万亿仍有一定空间,同时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打破,资本外流压力逐渐改善,短期外储或将出现双向波动。根据我们对国内经济形势和美联储加息节奏的判断,今年外储变化的节奏在上半年或将以震荡企稳为主,压力主要在下半年显现。届时需关注美联储加息的时间。[详情]

任泽平评外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 外储压力将降低
任泽平评外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 外储压力将降低

  新浪财经讯 2月7日消息,1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29982.04亿美元,连降7个月,创2011年2月以来新低。方正宏观任泽平、甘源分析认为,外储下降主因是季节性和央行外汇市场操作。目前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价量同时进行调控,美国3月加息概率下降,汇率短期企稳,资金流动压力减缓。 事件: 1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29982.04亿美元,连降7个月,创2011年2月以来新低,前值为30105.17亿美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口径计算,中国1月末外汇储备22064.63亿SDR,连降3个月,达到三月以来最大跌幅,创2016年1月以SDR口径计算以来新低,前值为22394.15亿SDR。 (1)核心观点:1月,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和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皆低于市场前值,连续下降。以美元计价的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以SDR计价的降幅扩大。两者同时下降主要源于1月新外汇额度出台,资本外流压力导致央行进行外汇市场操作,同时与年末春节季节性因素也相关,估值损失相比上月减少。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上涨导致以SDR计价和以美元计价的降幅不同。目前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价量同时进行调控,美国3月加息概率下降,汇率短期企稳,资金流动压力减缓。未来外汇储备压力相对减少,债市继续调整,首推黄金,其次股票。 (2)外储连续7个月下降,降幅缩小,略低于预期,远低于上月。1月末官方储备外汇29982.04亿美元,跌破30000万亿大关,略低于市场预期30035亿美元,较上月下跌123.13亿美元,连续7个月下降,跌幅为6个月以来最小跌幅,整体规模降至201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3)SDR计价外储连续3个月下降,降幅扩大,创9个月以来最大跌幅。1月末SDR计价外储22064.63亿SDR,低于12月末数据22394.15亿SDR,较上个月下降329.52亿SDR,连续3个月下降。 (4)外储下降主因是季节性和央行外汇市场操作。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央行为稳汇率的外汇市场操作,导外储大幅消耗,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外储下降形成一个自我循环。1月新外汇额度出台对资金流动造成一定压力,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但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走低,贬值压力仍存。央行为稳定汇率消耗一定外储存量。同时,1月是外储流出的季节性热季,海外分红、出境游等购汇付汇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对外储施加了负面压力。1月,英国10年期国债小幅上涨18bp至1.46%,25日见顶1.50%;美国10年期国债总体持平但波动较大,17日低至2.33%,25日见顶2.53%后回落至2.45%。估值损失影响外储减少,但债券价格变动影响有限。 (5)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创发布以来新低对外汇储备维稳市场形成一定压力。1月,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小幅上涨于6日见顶后持续下降,1月底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跌至94.22,创11月以来新低,降幅收窄。1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汇率中间价在6.85至6.95区间小幅下降。人民币汇率对日元、欧元小幅升值,英镑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7日英镑兑人民币升汇率至8.32见顶,26日跌至8.68见底,后收至8.59。 (6)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中国进入加息周期,美国三月加息概率较低,未来外汇储备压力会降低,稳汇率政策也不会放松。央行全面上调长短端利率,同时控制信贷量和逆回购规模,价量同时进行调控,资金外流压力相应减缓。美国特朗普实施竞选政策,引起市场波动。人民币相对企稳但仍处在高位,短期资金流动压力减缓,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短期外汇储备相对较为稳定或有小幅上涨,债市继续调整,首推黄金,其次股票。[详情]

民生证券:三万亿不重要 汇率机制双向稳定性才重要
民生证券:三万亿不重要 汇率机制双向稳定性才重要

  三万亿不重要,汇率机制的双向稳定性才重要 来源:一瑜中的微信公众号 南山旺财  民生证券 张瑜 岁末年初汇率走势回顾: 11月由于特朗普大选获胜,美元走强,CNY经历了从6.75至6.9的一段快速贬值;12月美元与人民币离在岸皆震荡为主;元旦之后美元加息落地叠加特朗普言论冲击,美元见顶从103回落至100左右,人民币离在岸都经历了一波快速的升值,且离在岸倒挂,在岸目前在6.86这个位置。 四个观点 1. 从CNH、CNY两个价格来看——CNH指示灯作用弱化,越发不稳定 目前离在岸倒挂500pips左右,并非是央行的主动干预造成,是离岸池子较浅下的市场自发的交易放大,元旦后CNH的波动率大幅提升可以佐证。元旦后的交易踩踏造成CNH暴涨,随后CNY由于美元走弱一直在走强,二者循环强化下,空头处于谨慎阶段,贬值预期出现暂停,但若言逆转还为之尚早。 CNH的指示灯作用毫无疑问将会继续弱化,未来定位为尾灯更合适。小市场容量价格(CNH)成为大市场容量价格(CNY)的代言人是在岸实行旧中间价调控机制下的历史产物,本身就不合理,大市场价格CNY稍微市场化一些,有弹性一些,小市场价格CNH就会变成一个极易过度调整的小丑,持续一段时间后,CNH未来的地位、关注度以及在汇率理性分析中的重要性都会下降。 2.人民币汇率走势——全年6.8-7.2宽幅震荡。 美元加息的一个关注时点在6月,4月开始加息预期走高可能又会推使美元回升,但特朗普言论的不确定性可能冲抵这一影响,近期人民币压力不大,甚至有进一步升值的可能。维持2017年CNY全年6.8-7.2宽幅震荡的判断。 3.从资本流动的量上来看——不要纠结三万亿的具体数字 官方引导市场弱化三万亿数字,从资本流动的微观数据来看,目前喜忧参半,压力仍存。 喜:结售汇逆差增加是结果,但有两种不同的原因情景,一种是结汇大幅降低为主,也就是居民企业部门持外汇看涨意愿较强,不结汇,同时大幅购汇,这是最不好的情景;一种是售汇增加幅度大于结汇增加幅度造成,结汇是增加的,也就是没有明显的持外汇看涨意愿。10月开始的结售汇差额恶化属于后者。外汇储备边际下滑幅度减缓,过去一年外储月均下滑266亿美元,本月仅为123亿。 忧:出口结汇率(维持平稳)与进口付汇率(有所提升)11月、12月呈现背离趋势,表明出口部门资本流出意愿有所强化,与11、12月快速贬值的汇率走势一致。 “别人的钱要回去”+“自己的钱要出去”双因素下,资本外流的原生压力仍在,因此资本管制趋严的势头不会停。 4.新年开局颇有利,贬值预期分化能否真的到来? 2016年年初美元走弱,央行选择“中间价平+CFETS跌”的组合来应对;这一次美元走弱,央行选择“中间价升值+CFETS平”的组合。 从机制稳定性上看,光在美元强势的情境下维持CFETS稳定让中间价贬值并不算完整,只有在美元弱的时候放手升值才是真正双向维持了CFETS稳定,央行也在按照之前市场关于其非对称贬值的看法在纠正,机制稳定性有了,市场对机制的信任度会增加,贬值预期分化或可期。[详情]

国君宏观评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个人购汇所致毋须恐慌
国君宏观评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个人购汇所致毋须恐慌

  【国君宏观】个人购汇致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但毋须恐慌——快评1月外汇储备数据 (1)2017年1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下降123亿美元,收录29,982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0,035亿美元。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近290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收窄。 (2)个人购汇或是外储下降的主因,剔除估值效应,外汇流出370亿美元左右。1月份美元处于震荡调整行情,非美元货币升值的估值效应造成外储增加约240-270亿美元。另外,央行放宽了企业跨境融资的杠杆率由1倍提高到2倍,部分企业(如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受限或增加海外融资,有利于增加外汇储备。 (3)不必过度恐慌。新年伊始,个人兑换外汇的窗口开启,外储下降是比较确定的。而且,今年1月份外储下降(剔除估值效应)要远小于去年同期的-855亿美元。一方面显示出个人购汇没有出现失控的局面,另外一方面,企业也没有像去年那样对外偿还债务。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强,货物贸易顺差维持高位,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以及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平衡跨境资本流动的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些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外汇储备流失不会失控,对此不必过度恐慌。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可能在二季度凸显出来,仍有必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详情]

外汇局回应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外汇局回应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2017年1月份 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 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亿美元,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请问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截至2017年1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末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 从1月份的情况看,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体出现反弹,使得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货币按照计量货币美元进行报告时金额上升,则是促使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主要因素。 此外,外汇储备多元化资金的运用和收回也对外汇储备规模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看,外汇储备在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下,不同货币和资产之间有效发挥了此消彼长、风险对冲的效果,维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 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87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外汇储备规模少降了288亿美元,降幅均明显缩窄。剔除掉汇率重估因素以后,外汇储备规模的同比和环比降幅也是明显缩窄的,这反映出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会趋向平衡。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虽已略低于3万亿美元,但仍是全球最高水平。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详情]

中国外储连续第七个月缩水 创2011年2月来新低
中国外储连续第七个月缩水 创2011年2月来新低

  中国1月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 创2011年2月来新低 中国人民银行2月7日更新的“官方储备资产表”显示,截至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29982.04万亿美元,较去年12月末减少了123.13亿美元。  这是继7月、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分别下降41.05亿美元、158.9亿美元、187.85亿美元、457.27亿美元、690.57亿美元和410.81亿美元后,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七个月缩水。这也是中国外汇储备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  2016年全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了3198.44亿美元,2016年的全年降幅比上年同期少降了1928.12亿美元。2015年全年,外汇储备减少了5126.56亿美元。  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月升值、美元走弱和国内外汇管理新措施等利好支持下,外汇储备在1月就跌破“三万亿美元”大关,令市场有点意外。  24位接受彭博调查的机构分析师预测中值显示1月外储料环比下降70亿美元至30035亿美元。其中有6位分析师预计外储将“破3”,但另有7位分析师认为当月外储可能出现去年6月以来首度回升。  可见的是,今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升值782个基点,幅度达到1.127%,即期汇率则升值了1.03%。  据中国政协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回应如何看待过去两年两年央行花了大约1万亿美元来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时表示:我认为总体上利大于弊。  易纲称,首先,外汇储备就是为了用的;第二,客观上以此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市场的‘超调’;第三,现在看来,使用外汇储备的时机是好的,收益也不错;第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后,我们有了制度话语权,人民币是可自由使用货币,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认的储备货币,各国央行只要持有人民币都被记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官方储备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必须认识到人民币所面临的情况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后再来讨论适当的外汇储备究竟应该是多少。[详情]

1月外储环比减少123.13亿美元 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
1月外储环比减少123.13亿美元 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

   【官方解读】 外汇局回应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无须特别看重整数关口 【分析评论】 余永定:我选择保住外汇储备 而不是人民币汇率 民生证券:三万亿不重要 汇率机制双向稳定性才重要 国君宏观:个人购汇致外储跌破3万亿美元毋须恐慌 新浪财经讯 2月7日消息,央行今日公布,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29982.04亿美元,较2016年12月的30105.17亿美元,减少123.13亿美元,减少幅度高于预期。 彭博调查经济学家所得预测中值显示,1月外储料减少70亿美元至3.0035万亿美元。 以SDR计价,201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为22064.63亿SDR,环比减少329.47亿SDR。此外,2017年1月我国黄金储备为712.92亿美元,环比增加34.14亿美元;中国1月黄金储备5924万盎司,与上个月持平。  [详情]

陶冬:在保外储和保汇率之间政府会选择保外储
陶冬:在保外储和保汇率之间政府会选择保外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羊毛工作坊” 文章:陶冬:保外储,还是保汇率? 来源: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陶冬 在笔者看来,八一一汇改是一个败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8月11日启动汇率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几天内贬值下挫近5%。 当时央行这么做,是向正在考虑将人民币纳入SDR的IMF显示其对自由汇率浮动以及中国汇率改革的承诺。人民银行在汇率贬值上迈出了一小步,在对国人信心的打击上却是一大步。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心理预期迅速消失,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出走海外。一度被嫌多的外汇储备迅速下降,下降到监管部门不得不推出各种限制来放缓资金外流的趋势。越限制,资金越恐慌,外流越严重,资金跨境流动的限制越严苛,形成恶性循环。今日与一年半前相比较,中国在资本项目的开放退步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透明度在下降,资金跨境流动的行政干预大幅增加。除了加入了一个无关痛痒的SDR篮子,汇改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却遗下了许多隐患。 汇改的第一个后遗症,是终结了国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导致外汇储备的迅速流失。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只升不跌的。改变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刚性预期是应该的,不过处理手法上有待商榷。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几乎连升了十余年,人民币多仓在市场上造成了一个堰塞湖,一旦预期改变,堰塞湖的动能十分可怕。其实美元、日元、欧元每年都会有几次5%以上的汇率波动,只是这种波动在预期之中,也就不会造成市场过度恐慌,企业和基金也有足够多的金融手段去对冲风险。汇改的失策,在于对预期改变所带来的资金流动突变缺乏心理准备,更没有在政策路线图上充分准备,于是最终被市场牵着走,只能被动地使用行政手段应对。 汇改更大的后遗症,是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中国的货币政策,受到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很大。前几年资金大量流入,央行被迫收汇,成为国内货币超额发行的重要原因,也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政策底气。如今外储突然大幅下降,央行被迫收缩基础货币发行,构成被动式的政策收缩。去年第四季度中国资金成本骤升,债市甚至爆出危机。 外汇储备下降,在笔者看来已经不仅仅是维护汇率稳定的弹药有多少的问题,而牵扯到了整个货币大环境,触及金融系统性风险,事关整体经济稳定了。保外汇储备,实际上是要维持内部经济货币环境的稳定,兹事体大。 笔者看来,货币当局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大致明确:汇率稳定很重要,但是当汇率稳定和外储稳定之间必须作取舍时,央行会选择保外储,保外储是为了维持经济和增长的稳定。但是,中国的汇率政策又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完全说了算的,中南海握有最终决定权。 2017年对于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共十九大召开,维稳大过天,政策上绝对不允许汇率波动影响到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于是,保外储还是保汇率的问题,可能时不时地浮现出来,估计政策要在两者之间摇摆。当经济形势稳定的时候,汇率维稳便成为政策目标;当经济出现下滑,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之上必须加一把火候,则需要保外储,扩大货币发行、扩大信贷。 蒙代尔的政策不可能三角理论,在中国讨论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因为此理论切中目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要害。资本自由流动、稳定的汇率和自主的货币政策,三者不可兼得。八一一汇改的不成功,恰恰是央行既要坚定地保持自主的货币政策,又想要增加资本的自由流通程度,最后又想回到控制汇率的老路。自主的货币政策当然是不可动摇的。剩下的两角演变出来便是保外储还是保汇率的抉择。 笔者认为,在保外储和保汇率之间,北京最终会选择保外储,维持基础货币供应的稳定,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环境。这个抉择的时间点,暂时还不好判断。毕竟2017年秋季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代表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时点,经济维稳任务沉重,短期政府也许要在外储与汇率之间,因应经济起伏而作微调,今年人民币汇率贬值估计不像去年那么多。 不过舍汇率保外储这个大方向,从中期来看应该不会错。人民币汇率依然被明显高估,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依然受压,海外消费、海外投资依然显得便宜。在行政干预之下,保外储有短期的可行性,但是未必是长久之计。通过行政手段为资金跨境流动设置障碍,可以暂时性地舒缓汇率的下行压力,只是这会激发资金寻找其他途径外逃的欲望。 人民币汇率寻底过程仍需要发生,唯有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大致双向平稳之后,人民银行才能重夺政策的完全自主权,外汇储备才能真正稳定。 有人认为强势人民币是强劲的中国基本面的反映,应该维持。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只升不跌的。美国是公认的目前复苏势头最好的经济体,又是世界上公认的头号经济强国,美元是目前公认的强势货币,可是金融危机前后美元也曾有过持续大幅贬值的时期,美元贬值恰恰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催化剂。美元上一轮暴贬,并没有影响其国际货币的地位,等经济复苏了汇率照样升。汇率起起伏伏很正常,乃是经济的一个内在调节机制,乃是经济压力的泄洪渠。[详情]

起底3万亿美元:中国外储如何构成
起底3万亿美元:中国外储如何构成

  作者:天风宏观团队 来源:雪涛宏观笔记 截至2016年底,中国持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对外储构成进行估计的结果发现:美元资产的占比呈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2016的平均占比为53.1%;日元资产配置最低,份额大体稳定,2013-2016的平均占比为5.7%;欧元资产占比提升,成为我国外储中较为主要的组成部分,2013-2016的平均占比为25.8%;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3-2016的平均占比升至15.4%。从对美元资产的投资构成看,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股权的投资,同时,长期债券投资比重明显降低。 3万亿美元外储构成的估算 截至2016年底,中国持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较2014年2季度底下降了近1万亿美元,刷新了5年来外汇储备的新低。尽管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中国的外汇储备量依然稳居全球第一。由于中国是外汇储备大国,其外储的货币构成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易受估值影响,而且对全球的资产价格和市场走势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一些国家不同,中国不对外公布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3万亿美元如何配置一直是个谜。 一、三万亿美元外储的货币构成 虽然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是非公开的,但根据央行历年的统计数据和国内外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我们仍可以对其构成做出推测。我们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比例进行估计。 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此外还有日元、欧元和英镑等,其中,美元是我国外汇储备的计价货币。我们在实际的估计中,只考虑外储构成中这四种最主要货币计价的资产。 表示t时期的外汇储备总额, 表示t时期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日元、欧元、英镑资产。 分别表示t时期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的名义收益率。 分别表示t时期美元、日元、欧元、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其中 。Ct为本期交易净增外汇,即折算成美元的外汇占款增加额。 当期的外汇储备数量等于上一期外汇储备产生的收益、本期外汇交易净增额以及汇率变化导致的资本损益三者之和,可表示为方程(1): 由于当期的外汇储备等于各储备资产之和,可得方程(2): 根据(1)(2),易推得: 即外汇储备的增长率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平均收益率、新增外汇占款占上期储备比例和汇率变动导致的资本损益三项。考虑到 较小,因此 的系数即为第i种货币资产所占总储备资产的份额。通过将此方程变换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式,并对 回归方程如下: 对此方程进行估计,常数项为估计的外汇储备资产平均收益率, 应与 1近似, 分别代表了日元、欧元、英镑资产所占外汇储备的份额, 1-( ) 即为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例。我们使用的数据样跨度本为2001年1月—2016年12月,每4年进行一次回归,测算结果表示的该回归时间段内外汇储备构成的平均情况。 回归结果如下: 表1:外汇储备构成回归结果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美元资产的占比呈降低趋势,但仍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我们的测算,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从2001-2004年的73.2%下降至2013-2016的53.1%,其占比有大幅下滑。可见我国对外汇储备的配置,从过去集中配置于美元资产转变为现在更加注重多元化投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资产在2008年后,占比有一个较大下滑,主要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尽管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对美元资产的投资占比不断降低,但美元资产仍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元资产配置最低,份额大体稳定。与其他三种货币相比,日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最低,这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元资产回报率较低有关。2009-2012年,日元资产的比重有所提高,主要是由于当时日元的大幅升值。 欧元资产占比提升,成为我国外储中较为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的降低,欧元资产的份额不断提升。从2013-2016年的情况来看,欧元资产已占据我国外汇储备的25%以上。虽然近年欧洲经济整体疲弱,但是德国等大国依然有较强经济实力和优质资产,我国对欧元资产的持有量仍然较高。 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16年间,对英镑资产的配置由原来的7.5%提升至15.4%,增长两倍。鉴于英国脱欧以来汇率波动较大,这部分外汇储备可能因汇率风险而受损。 图1: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测算)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二、中国外储中美元资产构成 由于美元资产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会显著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和稳定。除了测算各种货币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之外,研究美元资产的内部构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投资情况,我们可以从美国财政部每年公布的数据中得到一些线索。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美元资产由中国持有的价值达到1.50万亿,这其中包括长期债券、股权投资和少量的短期债券,分别为1.31万亿、1806亿和127.6亿。在1.31万亿的长期债券中,包括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等。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16年10月中国3.12万亿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有48.1%的份额。以下是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 表2: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规模与构成(单位:百万美元)(截至2016年10月)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中国外汇管理局,天风证券研究所 注:TIC公布的月度数据中,只包含短期国债,而不包括短期机构债、公司债等。考虑到后两者数值较小,故用短期国债金额近似代表短期债金额。 表1所示的数据是否准确反映了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些数据只是对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规模与结构的近似估计。其偏差主要来源于三个原因: 第 一,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有遗漏的。受到统计可行性的制约,美国财政部调查的数字仅包括由美国托管机构登记的投资,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投资是未被统计 的,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未经过托管机构,则不会包括在统计结果中,这一遗漏问题在对公司债的统计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提交的外汇准备金投资于美元资产的部分,也被计入了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但这些准备金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在其他外汇资产项目下,并不计入外汇储备。这一原因导致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是偏高的。 第三,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不仅包括了中国外汇储备对美元资产的投资,也包括了中国其他机构的投资。这就导致了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比实际数字偏高。 由此可见,48.1%的计算结果实际上是有所偏差的,第一个原因使公布数字偏低,后两个原因则使得公布数据偏高,因此和我们测算结果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从动态的视角来看,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份额和美元资产投资构成是不断变化的。自2010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的份额逐年降低,至2014年达到最低点,2015年有所反弹。从对美元资产的投资构成看,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股权的投资,同时,长期债券投资比重明显降低(2016年除外)。 表3: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占外汇储备比例2010-2016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中国外汇管理局,天风证券研究所 注:考虑到数据的精确性,我们选取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年度报告数据,即所用数据为各年度6月底统计数据。其中,2016年年度报告尚未公布,我们采用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近似计算。 表4: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投资的构成变化2010-2016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注:考虑到数据的精确性,我们选取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年度报告数据,即所用数据为各年度6月底统计数据。其中,2016年年度报告尚未公布,我们采用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近似计算。 参考文献: 【1】盛柳刚、赵洪岩,2007:《外汇储备收益率、币种结构和热钱》,《经济学(季刊)》第4期。 【2】张斌、王勋、华秀萍,2010:《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CF40 Working Paper。[详情]

余永定:我选择保住外汇储备 而不是人民币汇率
余永定:我选择保住外汇储备 而不是人民币汇率

  本文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官方微信,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编者按:本文为余永定在2016年2月27日的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微信号:SFI2011)第49期闭门研讨会“宏观经济形势与外汇市场风险”上所做的主题演讲,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整理。 人民币为何贬值 从图1可以看出8.11以前的汇率变动趋势。 2014年年初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贬值。这很大程度上是当局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惩罚投机者。 为何说故意贬值?因为在2014年第一季度时,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260亿。在本币贬值时,外汇储备增加,说明是通过买入美元,压低人民币汇率。这种办法确实让很多投机者赔了,也给了他们教训,一个季度后,人民币恢复了升值。  在2014年第三季度又开始贬值,因为此时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这不是央行的故意贬值,而是经济实际发展所造成的。  2015年第二季度,国际收支状况又改善了,市场比较稳定。虽然市场有一定的贬值预期,但预期的贬值幅度很小。 2015年8月,央行推出了改革计划,于是乎汇率进入了不稳定时期。汇率贬值预期由原来的百分之一、二,突然升至百分之七八,甚至是百分之二十。  事情后来的发展与经济基本面有关系(见图2)。 在图2中:实线代表经常项目,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虚线代表资本项目,变动较大。 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资本项目出现逆差,而且逆差越来越大,最后资本项目的逆差大于经常项目顺差,出现国际收支逆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人民币就处于贬值压力之下。 按照官方统计的数字,2015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93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044亿,净误差与遗漏为1321亿。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来讲,外汇储备减少了3433亿,实际数字可能不止。  人民币为何出现贬值?从根本上来,是经济基础面发生了变化。我完全赞成周小川行长说的“中国的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贬值”,但那是指长期。我们从经济学教科书中学到,长期汇率主要是由经常项目决定。但在短期内,汇率很大程度上由资本项目决定。  所以,长期来讲,比如说三、五年后,人民币还会升值,我相信这一点,但是目前恐怕是要贬值。大家更关心的是目前,特别是金融行业更关心短期状况。  汇率维稳难以抑制资本的流动方向 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后,贬值预期加大,资本外流加剧(除10月份外)。但从图3来看,在8.11贬值后,人民币又升值了。 为何当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的同时,人民币会升值?这是央行干预的结果。市场认为人民币会继续贬值,央行为了打破贬值预期,就买进人民币,卖出美元,让人民币升值。后来,人民币又贬值了,这是因为市场安静后,贬值预期有所消减,央行减少干预。 当市场发现央行停止干预后,认为人民币会继续贬值,就卖出人民币资产,买入美元,导致人民币汇率又继续下降。  现在,国际上认为我们的汇率政策是爬行钉住,基本上是在跟投机者博弈。指导思想是打破人民币贬值预期。这种做法同当年人民币升值时期的指导思想是完全切合的。只不过当时是希望打破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这样的汇率制度能否真正稳住汇率?我认为很难。 汇率维稳是否能够实现目标,取决于维稳对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影响。对于各个项目的影响又可分为两类:同预期有关的影响和同预期无关的影响。比如贸易逆差或顺差减少,就与汇率预期基本无关。  1998年时,政府传递的信号是绝对不贬值(backed up by capital controls),此次传递的“基本稳定”并不是十分确定的信号。 央行信号的可信度:短期非常强(有外储支撑);长期不强(外储可能用光、随外储减少逐步减弱) 市场的相应预期:近期可能不会贬值(如果央行说不),但以后可能会贬值,贬值幅度各有各的预期(由3-5%至20%不等,应该有一个概率分布,不同时期分布也会变化)。  爬行钉住可以稳住汇率吗?汇率维稳政策成功的前提是可以增加经常项目顺差、减少资本项目逆差。逐项分析来看:  (一)人民币维稳能够增加经常项目顺差吗?不但不能而且结果恰恰相反。 贸易项目顺差。如果货币贬值,可能会增加贸易顺差,但维持货币稳定,肯定不能增加贸易顺差。 服务项目逆差。我们有非常大的服务项目逆差,维持汇率稳定能否减少服务项目逆差?答案是不行。如果汇率贬值,可能会减少逆差。但不贬值,不会减少服务项目逆差。 是否减少旅游项目逆差?也不会。汇率维稳不会减少旅游项目逆差,因为人民币买美元还比较划算,所以会赶紧买入,照样出国。 是否可以减少外国投资收益的汇出和撤资?这有待进一步考察。如果给外国投资者一个保证人民币绝对不会贬值(能做这种保证吗?),那他们不会撤资。但如果不能明确做出保证,由于担心人民币以后会贬值,那么外资就会撤出。  不久前我接到一个非常大的跨国公司的电话,问我如何看汇率。我问他为何有此疑问,是否计划逃跑?他说不好意思,我们正有此想法,如果人民币贬值,我们就跑了。我说如果这样的话,应该早点贬值,你就跑不了了。  (二)人民币维稳对于减少资本项目逆差的作用如何呢?经过逐项分析,比如增加FDI流入、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增加海外借款、减少海外贷款、美元贷款、人民币贷款,我认为都不能实现。在资本项目逆差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其他投资项下”的资本外流,对于这一项的影响,我认为没有唯一答案,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很难说。  下面分析汇率维稳对“其他投资”项资本外流的影响。 贷款项。当前,企业正在提前偿还贷款。如果人民币不贬值,对企业偿还贷款的行为有何影响?我认为不会减缓他们的还款速度。因为现在给了他们喘息时间,他们会赶紧去还。 货币与存款项目。在这一项目中,居民是否会因为人民币汇率现在比较稳定而不使用五万美元的额度?答案是不一定。如果居民出现恐慌,认为人民币马上要贬值了,可能会把人民币换掉,维稳可以遏制这种外流。但另一方面,很多居民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子女到国外读书,因此希望增加非人民币资产,这不会受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 贸易信贷,答案大概也是否定的。  卖空人民币活动,会有影响,但这种活动的结果无法具体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中。 因此,汇率维稳对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中的某些项目有影响,但对大部分项目没有影响。另外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非常大的一项是误差遗漏,目前是两千多亿,这项绝对不会因为人民币稳定而不跑,可能借机会跑得更快,没有办法遏制。 总而言之,通过爬行钉住释放的汇率稳定信号只能对对短期汇率变动预期非常敏感的短期资本流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不能改变受长期汇率变动预期影响的资本流动,对不受汇率预期影响的国际收支项目更是毫无影响。  相反,爬行钉住对大多数国际收支项目的影响是妨碍国际收支平衡的改善(如经常项目、长期资本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如果基本面不改变,爬行钉住虽然能够暂时实现汇率稳定,但不能消除汇率贬值压力,甚至增强贬值压力。 汇率维稳的代价:外汇储备急剧下降 货币维稳的代价是外汇储备急剧下降。 由于资本外流,央行不想让人民币贬值,只能不断地干预,用掉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见图4),据说去年外储用掉了五千亿美元,央行的数字是两千多亿,在这其中有估值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图5分解了外汇储备变动的原因。 货币当局必须在四个目标中做出抉择:汇率稳定;保持外汇储备;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在资本项目管制方面不倒退。 四个目标想全保住是不可能的。如果要维持汇率稳定,那么外汇储备一定要逐渐减少,而且可能减少得越来越快,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就没有了。而且在人民币汇率不灵活的情况下,不能够更大地开放资本项目,甚至要加强资本管制。  在这四个目标中,我认为最不值得保的就是汇率,要保住外汇储备。有的说法认为外汇储备减少是“藏汇于民”,我承认部分是“藏汇于民”,但相当大的部分不是“藏汇于民”。 为什么?因为“净误差与遗漏”项达到了两千多亿,这不是“藏汇于民”,是把钱都转走了。另外投机者挣的钱也流走了,这些都不能增加中国的国民财富。说直白了,五千亿外汇储备能买一百艘航空母舰,这一百艘航空母舰没有了,你不能说这是“藏汇于民”了,不知道这航空母舰藏在哪了。  总而言之,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保住外汇储备,不保人民币汇率。2016年煤炭、钢铁行业计划下岗180万人。如果安置、再就业?假定给他们每人发5万美元,共计180亿美元,占2015年丧失的5000亿美元的18%。如果有外汇储备在手,支付结构调整的成本并非难事。用5000亿美元换来人民币贬值不超过5%,划得来吗?!  更何况,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必须具有足够灵活性。要么是严格的资本管制要么是汇率自由浮动,二者必居其一。汇率稳定本来就不应该是我们的政策目标。 货币大幅贬值带来的问题 对于汇率贬值,我们应该害怕什么?经济学文献中表示有几大危险: 银行资产-负债货币错配。这在中国不成问题,目前没有出现没有太严重的错配。 公司外债。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但这些公司借外债是做套利交易,已经赚了很多钱,把赚到的钱吐出来再赔一点,应该问题不大。 通货膨胀。中国现在通货收缩,所以不必担心。 主权债。中国根本没有主权债。  市场恐慌,这是个有点莫名其妙的理由,到现在为止没人说得清楚。 我们确实应该警惕人民币大幅贬值对中国造成的问题,但不必过分担心,相反我认为,如果让人民币贬值,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正如周小川所说,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贬值。既然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贬值,为何害怕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呢?一旦出现贬值,假设还出现超调,由于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会反弹的。  在世界经济史上,有谁见过拥有大量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客观的长期资本项目顺差、经济增长速度在6-7%左右、拥有3万亿外汇储备的大国,货币会莫名其妙的贬值20%-30%? 此外,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不一,有人认为3%、7%、15%,但认为会贬值20%的非常少。货币危机的定义是贬值超过25% 。 其他国家货币在短时期内大幅度贬值的例子比比皆是,日元在1995年至1998年的三年里,从79贬至147(兑美元)。新加坡元在1997年至1998年半年的时间内贬值40%,俄罗斯前年贬值了40%多。在世界经济史上,有谁见过一个国家因为让汇率浮动而陷入危机?  尽管没有必要害怕汇率自由浮动,但是自由浮动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以防万一,我们提出钉住宽幅货币篮的主张。 这个篮子的波幅非常宽, 可能是15%, 可能是20%、也可能是25%。 至于到底波幅是多大、何时干预,我不告诉市场。在超过这个由央行自己内部掌握的波幅之前,央行对汇率的下跌不做任何干预。底线应该设在哪里应由央行决定。  例如,如果央行认为超过25%中国经济会出现严重问题,那就把底线设在贬值25% 。这种宽幅钉住的好处是,可以把贬值控制在一定幅度内,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外汇储备。例如,当人民币贬值幅度达到25%时, 由于预期的分化,做空力量早已大大削弱,但当局手里仍然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何敢于来犯之敌,都可以聚而歼之。再加上必要的资管措施,保住底线是万无一失。  保存三万多亿外汇储备比防止人民币贬值10个或20个百分点重要的多。我们应该尽快做决定,不要今年再失去五千亿。等到那时,市场对当局彻底丧失信心了,资本外流必然加剧。在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之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才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性后果。[详情]

小调查

深度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