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9日07:59 新浪综合

  外储“破3”中国官媒密集发声 淡化整数关口强化预期引导 (1)

  彭博新闻社报道

  据彭博报道,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中国官方媒体近两日密集发声,强调外储规模仍属充裕。中国当局似乎正在通过一轮舆论攻势,打消公众对外储跌破“心理关口”的关注及担忧,并着力稳定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中国央行公布1月末外储下降123亿美元至2.9982万亿美元后,第一时间发布答记者问文章称,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用各种充足性指标衡量,中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裕的。

  周三,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引述市场人士称,外汇储备有增有减亦将是常态,对于外汇储备减少不必恐慌和过度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亦引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称,关注外储规模变化的重点,不应简单地落在数字变化上,而应更多考虑是否够用。

  中国外汇储备于2014年6月触及历史高位3.99万亿美元后,在过去两年中连续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外储充足率框架计算,在存在资本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外储水平应维持在2.6-2.7万亿美元的水平,以避免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加剧等危机情况。随着外储滑向该水平,中国官方则试图打消市场顾虑,把关注点从具体的底线数字,转向外储下降原因、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化的趋势。

  “监管当局并没有去保数字,”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电话采访中说,“2.998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只比3万亿低了一点点。实际上这么一点点的下降,如果监管当局想通过各种手段保住,是可以的。” 他认为,外储并没有一定底线,即使有,也应看到央行有了更高的容忍度。

  曾供职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担任过IMF经济学家的伍戈表示,人民币内外价格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但比去年四季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元走势和购汇压力都好于预期,显示监管当局、市场和老百姓,对人民币贬值压力的看法出现阶段性缓解。

  针对中国花了大约1万亿美元来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1月据报道曾在全国政协讲话称,“外汇储备就是为了用的”。易纲并表示,这样做客观上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市场“超调”,“使用外汇储备的时机是好的,收益也不错。”

  底线何在

  外汇储备是采取非浮动汇率的国家为应对国际支付的需要,而由央行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从中国外储开始下降起,对于底线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去年1月,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分析师曾预测,中国只需6个月时间,外储就会降到2.7万亿美元这一IMF方法计算的危险水平。不过,形势自此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外储下降速度从2月起开始大幅好转,上半年曾有3个月出现正增长。

  延伸阅读:中国外储离警戒线不再遥远,更多资本管制呼之欲出

  荷兰合作银行驻香港的金融市场研究主管Michael Every在采访中说,每月350亿美元左右的流出速度,最多还要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就会降至引发恐慌的水平。 央行政策措施未能止住资本外流,目前恐慌还停留在企业而非居民层面,一旦这点发生变化,其他事态都会加速变化。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采访中说,IMF对外储充足率做出的建议并不意味着不能跌破的红线,而只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收支需求,中国完全可??在建议水平之下继续使用外储。“中国央行意识到现在有必要动用外储,我觉得短期内并不意味着需要为外储设置一个底线。”

  出路在汇改

  官方此次主要解释了外储下降的原因,即央行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季节性因素也导致1月份外储有所下降。外汇局对未来的展望并不悲观:“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作为监管层肯定要管理预期,汇改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这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在电话中对彭博说,监管层应尽可能把事实告诉大家,让市场从心理上接受。

  从市场共识看,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目前难言终--美元仍处于加息周期,以及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崛起、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意愿也比较强烈。伍戈也表示,完全从市场力量角度看,外汇储备在短期内重回3万亿以上的可能性不大。

  就更长期而言,避免外储过多或过少的担忧,仍有赖于人民币汇改推进,实现自由浮动。“如果不需要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汇率,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干什么呢?”伍戈说。

责任编辑:李彦丽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