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金融工作会议31次提风险 脱虚入实和从严监管将延续
金融工作会议31次提风险 脱虚入实和从严监管将延续

根据中金固收研究报告对金融工作会议通稿中的词频统计,“风险”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全文中被提及31次,而“监管”位列第二,被提及28次,“发展”与“改革”位列第三、四位,分别被提及25次与16次。[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07月17日  06:10
习近平提出设立一个重磅委员会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习近平提出设立一个重磅委员会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详情]

央视新闻|2017年07月16日  15:55
6个关键词读懂金融工作会议:债务终身问责
6个关键词读懂金融工作会议:债务终身问责

对于本次会议对我国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分别就互金、保险、债务、融资、股市及外汇进行了解读。[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7日  07:42
人民日报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人民日报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愈加紧密。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金融对接国家战略加强服务的意识也愈显强烈。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如何助力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16:20
人民日报:让金融回归本源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让金融回归本源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让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16:24
侠客岛解读金融工作会议:信息量很大 意义深远
侠客岛解读金融工作会议:信息量很大 意义深远

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落地。在这个委员会中,强化的是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这不简单是官员行政级别高低问题,而是央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功能决定的。[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00:32
新华社: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金融安全筑牢防火墙
新华社: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为金融安全筑牢防火墙

在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大大增强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详情]

新华社|2017年07月15日  23:51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详情]

李克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问责
李克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问责

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练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整治金融乱象。[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19:40
马凯副总理:金融系统要确定工作重点提高队伍素质
马凯副总理:金融系统要确定工作重点提高队伍素质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20:00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下周A股怎么走?哪些板块受影响?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下周A股怎么走?哪些板块受影响?

从历史数据来看,历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多利好A股。那么,哪些板块将最受影响呢?[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20:57

业内解读

五年一次金融工作会议作了哪些顶层规划? 这里全解读
五年一次金融工作会议作了哪些顶层规划? 这里全解读

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根据全球金融发展的新动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规划了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应当看到,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金融风险集聚、脱实向虚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主要矛盾。[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7年07月16日  07:33
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地方债首提终身问责
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地方债首提终身问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11:35
略不一样的会议解读:金融业哭爹喊娘日子才刚开始
略不一样的会议解读:金融业哭爹喊娘日子才刚开始

中国金融业哭爹喊娘的日子才要刚刚开始。解读一个会议一定不能孤立看这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你们谁仔细想过第四次是什么时候开的?[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09:44
不懂金融工作会议的七大信号 你就out了!
不懂金融工作会议的七大信号 你就out了!

对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我们认为有七大重要信号,其中很多与此前的市场预期存在巨大差异,需要引起市场高度重视。[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09:15
金融工作会议全解读:风险被提了31次 监管提28次
金融工作会议全解读:风险被提了31次 监管提28次

词频统计上,风险和监管压倒了改革和发展。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稳定置于发展之前,更是40年金融改革之前所未有。[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09:10
重磅信号 银行的朋友们可以起来做业务了
重磅信号 银行的朋友们可以起来做业务了

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会议还做出了改革农信社的决定,为此后农信社改革的全面铺开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11:04
中金固收评金融工作会议:严监管防风险重协调去杠杆
中金固收评金融工作会议:严监管防风险重协调去杠杆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是对前期市场讨论较多的一行三会整合以及监管协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过会议也强调了“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6日  07:36
金融监管协调将更权威有效 央行职责获强化
金融监管协调将更权威有效 央行职责获强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同时,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详情]

任泽平:金融工作会议传递出监管协调的信号
任泽平:金融工作会议传递出监管协调的信号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15日  20:24
连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不是咨询机构
连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不是咨询机构

之所以推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为了克服金融监管短板,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7年07月15日  21:11
海通姜超点评金融工作会议:强化金融监管 防控金融风险
海通姜超点评金融工作会议:强化金融监管 防控金融风险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15日  23:31
刘煜辉解读金融工作会议:对过去十年的反思和总结
刘煜辉解读金融工作会议:对过去十年的反思和总结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15日  21:12
张瑜:金融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可总结为八个“前”
张瑜:金融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可总结为八个“前”

金融稳定在金融发展之“前”;服务实体经济在金融自繁荣之“前”;主动识别、防范及化解风险在处理风险之“前”;国有企业去杠杆紧迫性在其余企业之“前”;地方债务控制在政绩指标体系内提“前”;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在机构监管之“前”;金融开放(汇率与资本账户)稳字在“前”;党对金融的领导在“前”。[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7月15日  21:45
中金固收:严监管、防风险、重协调、去杠杆、促开放
中金固收:严监管、防风险、重协调、去杠杆、促开放

历次金融工作会议,都是在国内/国际金融业风险不断累积的背景下召开,最终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对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是我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习主席亲自主持会议显示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表明金融安全再次提至非常重要的地位,与1997年的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有些许相似。[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5日  21:46

会议要点

习近平:金融要回归本源 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金融要回归本源 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19:30
习近平:坚定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习近平:坚定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视化行为。[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19:34
习近平: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指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19:40
李克强: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
李克强: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

要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15日  19:44

当前宏观经济背景

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强调稳定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
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强调稳定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

李克强指出,要着力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继续稳定宏观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稳定金融运行,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前瞻、精准、有效的相机调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7年07月08日  03:05
货币面:本周失血4600亿 市场料央行不会袖手旁观
货币面:本周失血4600亿 市场料央行不会袖手旁观

本周累计将有4595亿元央行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规模为6月第一周以来最高,但市场对央行的“缺席”并不担忧--随着MLF到期、新债发行缴款和中下旬缴税加速资金抽水,预计央行不会袖手旁观。[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11日  07:10
金融稳定报告:央行分析资管5大问题 指向同业理财
金融稳定报告:央行分析资管5大问题 指向同业理财

“其实,监管层已在不同场合和文件中提出过上述问题,这是在给市场打‘预防针’。”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是央行到目前为止针对资管业务作出的最明确的表态,决定了日后资管业务监管的走向。[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07日  06:31
证券日报:金融强监管要做到四早 稳发展强调服务至上
证券日报:金融强监管要做到四早 稳发展强调服务至上

  金融强监管要做到“四早”稳发展要强调“服务”至上 ——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之六 ■阎 岳  近日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理清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方向和关系。概括来说,金融监管要“强”,“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做到“四早”;金融发展要“稳”,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要强化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天职和宗旨。 在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基本上是照搬国外的现成做法。在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巩固之后,之前的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不反对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既要积极有为,又不可操之过急,一切发展都要以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为依据,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若干提法,就充分结合了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由此提出的监管、发展理念也就非常“接地气”。 对于如何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早”的要求,即“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做到这“四早”,需要各个监管部门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其中建章立制是当前最迫切的工作之一,要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功能监管能力,重视行为监管。唯此,金融强监管才会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主要金融监管部门都重新梳理了各自领域的监管措施,对口子开得太大的业务进行了收拢,对太过于激进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约束,为影响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非理性行为戴上了“紧箍咒”。 这些措施包括央行将表外业务纳入MPA考核,银监会推出若干措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保监会规范险资在股市上的投资行为,证监会扎紧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非理性减持的篱笆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化解了金融领域潜在或者已经露头的风险。如果按照“四早”要求来对照的话,这些对金融乱象的整治措施已经进入了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层次了。 强调监管的协调统一,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涵之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具体措施是,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会办公室放在央行),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这就解决了协调监管向谁看齐的问题。央行随即表态称,要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银监会则强调,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证监会也强调,自觉服从并紧紧依靠委员会办公室(央行)的牵头协调,切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其他部门也做出了类似表态。 在有了这些共识之后,今后的金融监管就会更加协调统一,这是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次会议强调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这个定调从根本上划清了金融脱实向虚和脱虚向实的界限。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只要是基于实体经济需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就会受到鼓励并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而那些只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左手倒右手”的创新,都是强监管的对象。 金融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为实体经济服务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从具体从面来看,则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进而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只有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金融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创新,才是在履行金融的天职。 总之,金融强监管与金融稳发展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它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少了哪一面这枚硬币也就不再具有货币价值了。所以,金融“监管经”与“发展经”都要念好,且要实现协调统一。现在,随着金稳会的成立,无论是监管还是发展,在节奏、力度和方法上的协调把控都已不再是难事。我们期盼着一个能够匹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市场的诞生。 今日视点[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7月26日 04:14
专家:三类企业急需输血 四类企业需要止血
专家:三类企业急需输血 四类企业需要止血

  三类企业急需“输血” 四类企业需要“止血” 专家认为,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金融行业对资金进行管控,调节资金流向 ■本报记者 苏诗钰  近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在扶持企业方面,会议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胡德宝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金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金融行业对资金进行管控,调节资金流向,扶持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等,达到经济发展目标。 7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对于以下的企业需要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那些有真实需求、却仅仅因为融资困难而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具有轻资产特征的科技型企业;注重实业投资和运营、注重以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并购活动的企业集团。而需要止血的企业为:对于环境、生态产生破坏的三高企业和落后产能;热衷于利用杠杆进行并购而短期金融投资套利的企业;仅仅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维持的各种类型的僵尸企业;以技术创新等题材进行套利的企业。 曹啸告诉记者,实现金融市场的有序优胜劣汰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金融市场的功能之一就是让有效率的企业能够得到融资,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第二,在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过程中,也意味着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因此,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应该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好的权衡。 “要实现市场对企业的优胜劣汰,就要求金融体系具有一个市场机制良好的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具备合适的治理结构,金融监管的制度与政策能够发挥恰当的引导作用。”曹啸表示。[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7月26日 04:14
聚焦金融工作会议:激活民间资本 弥补金融体系短板
聚焦金融工作会议:激活民间资本 弥补金融体系短板

  激活民间资本 弥补金融体系短板 聚焦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主持人孙华: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做呢? 分析人士认为,应有针对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那么,当前金融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金融业信用链条拉长、同业扩张加剧,资金空转、脱实向虚问题严重,一方面增加了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导致了金融资产泡沫的膨胀,加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另外,李奇霖表示,我国的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目前国内主要融资渠道仍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虽有所发展,但占比不高,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化法治研究院研究员许泽玮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中型国有企业,然而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仍偏低。导致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金融结构的调整规模和质量明显落后于国家总体经济结构,这是我国金融业目前面临的首要关键问题。 许泽玮还表示,当前分业监管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混业经营的商业模式,容易形成监管空白。同时,还存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配套制度滞后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李奇霖表示,应落实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管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监管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弥补监管真空;防控资产价格泡沫,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鼓励产融结合,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积极拓展直接融资工具和渠道,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 许泽玮则表示,可从优化金融组织、金融资源和融资方式供给结构入手,一是鼓励民间闲置资本通过合理渠道到金融领域,并有针对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二是谨慎对待产能过剩行业的同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增加对战略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三是应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产品和直接融资方式,满足更多“双创”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在优化金融结构的同时,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相协调,以实现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当前显得十分紧迫。 对此,许泽玮表示,首先,金融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其次,金融业要明确市场需求,然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各类金融需求。再次,金融业要始终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实体经济输血。 李奇霖认为,除发展普惠金融和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之外,还应扩大金融开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7月26日 04:13
专家: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各方要拧成一股绳
专家: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各方要拧成一股绳

  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各方要拧成一股绳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月25日,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体经济成本包括税收、“五险一金”等,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从金融方面来讲,首先,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其次,对于金融机构的费用要按照发改委的相关要求,调降相关的服务费用。再次,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使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最后,对于融资成本而言,金融机构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代替传统的担保抵押方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授信成本,减少金融风险补偿的额外费用。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降低服务成本。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产品打包定价的情况,所以金融机构在定价时应更加合理,每项服务的定价应标注清楚,减少金融机构单方面定价的情况。 第二,要控制资金成本。市场上存在资金供求不清晰的情况,导致资金链过多,成本增加,这需要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与需要用钱的企业建立定价相对合理的机制,维护好市场秩序让资金的供求更透明、更明确,减少资金空转,使资金安排合理,供求均衡。 第三,要改善融资环境。很多金融机构信用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面对此现象,当地政府应建立一些企业服务平台,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以及信用情况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减少金融机构对企业在担保、信用评估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并且还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体现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便利性和优惠性,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防止脱实向虚。 第四,应发挥政府投资的担保机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三农”企业,政府应实施融资担保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尝试由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银行等方面按一定比例分担代偿责任,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另外,对于特殊企业,政府应在税收、监管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或是进行贷款补贴。 赵锡军还表示,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过程中要坚持不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不违背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程序透明化。[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7月26日 04:13
央行北京营管部:支持北京市政府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央行北京营管部:支持北京市政府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强实体 防风险 促改革 推动首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人行营业管理部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7月20日,人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会议由人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周学东同志主持、全体中心组成员及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结合营业管理部履职和首都金融工作实际,畅谈学习心得体会,谋划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营业管理部党委要把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迫切感,坚决有力抓好贯彻落实。 要立足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MPA)机制,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切实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辖内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积极支持北京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以及冬奥会、新机场、城市副中心、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等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北京市政府继续“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围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对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债券市场、资产管理等重点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和风险排查力度,不断增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各项工作,推动形成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支付机构、征信机构的规范管理,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强化监管协同,补齐监管短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用好深化金融改革这一根本动力,按照总行统一部署,抓好各项改革试点政策的落地实施,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首都金融对外开放。 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营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有效推动营业管理部履职取得新成绩。[详情]

央行 | 2017年07月24日 14:45
央行媒体:设国务院金稳会避免政出多门 易于厘清责任
央行媒体:设国务院金稳会避免政出多门 易于厘清责任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评论员 自1997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5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循例召开,为未来几年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定调。 会后发布的新闻公报29次提及“风险”,22次强调“监管”,这凸显了现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更是回应了市场近期关注的焦点,统筹布局、协调监管箭在弦上,也是中央结合基本国情,对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开出的“药方”。 实际上,对金融监管的重视由来已久,而关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讨论也一直热度不减。“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中即明确提及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金融监管,明确要“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表述更加明确,直言“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那么,金融监管究竟如何实现权威性、有效性、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确保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从本次会议精神不难看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正是答案。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从金融诞生的那一天起,风险便相伴相随,尽管难以完全杜绝,但必须谨慎对待。然而,“重发展,轻监管”的思路容易让部分地方政府过度重视“以金融业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忽略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监管部门本身也有可能受金融机构的影响,为推动行业发展而忽视金融消费者保护,或对风险管控不足。当然,一定程度的容错是鼓励金融创新的必要条件,但部分以创新为名的产品实质上意在钻“监管空子”。对此,前有国际金融危机中监管介入滞后造成风险积聚乃至失控的实例,也有国内P2P等新模式的非法集资,通过金融加杠杆等“以钱炒钱”、“脱实向虚”威胁金融安全、经济稳定的近忧。一直以来,“一行三会”对此也有所警惕,加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的建设以及针对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惜乎合力难成,监管真空仍然客观存在。因此,要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就不能任由割裂局面延续,应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是对金融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更是借此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的基础。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金融监管,其权威性天然存在;而基于此的统筹与协调,将会引导未来监管具有更多的统一性,避免“政出多门”,易于厘清责任,加强监管有效性。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的前提。过去5年内,资本市场历经起起伏伏。既有“牛市”时的强势崛起,也有持续调整期的剧烈波动。在资本市场波动之际,部分险资的“强势”引发市场争议,而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容易被解读为“救市”或“托市”。这种大起大落既反映了市场周期性、偶然性、“黑天鹅”事件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市场规律,也提示了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既能避免各部门各为其政导致的互相掣肘,强化监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也能加强信息透明,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场引导以及风险应对的预案。监管层合力而谋,对风险有预设,有态度,有办法,就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合理引导各方预期,也是增强监管效率之举。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适应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金融业交叉、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创新性的产品被开发出来,使得产品和交易模式更加复杂,透明度较低,容易引发金融体系风险隐患,这是对此前数年分业监管模式的切实挑战。面对复杂的金融创新,监管需不断修正自身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来与时俱进,通过较适度、较良性的监管来支持金融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支撑实体经济。可以说,加强协调,打破金融监管的“地盘主义”已是共识。近期,央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银监会对“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开展专项治理,证监会大力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保监会从制度漏洞到具体公司资金运用细节等多方面查漏补缺,这种跨部门、跨机构、跨市场的高度协同态度背后,是监管思维上打破“地盘主义”的开始,而本次会议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对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顺应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客观需要。实际上,本次会议强调金融监管专业性和穿透性,本身即是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所谓专业性,要求金融监管必须应对金融创新产品所引发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而穿透性,则要求避免监管空白,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深化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增加过程中出现的交叉性风险。 无需回避,绝不拖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正是当务之急。目前的监管体系改革正在从前车之鉴中不断吸取教训,更在全方位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当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绝非简单的分分合合,而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朝着更加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与要求不断完善。 中央的重视、高级别机构的设立与牵头,是权威性的保障,是统一性的基础,但具体落实仍要看上下联动与机构间协作的具体落实。总之,求合力、共发展、防风险要求监管框架的完善,也要求监管思维的与时俱进、监管手段的不断创新、监管落实的稳扎稳打,真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07月22日 06:29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金融需回归本源
中国经营报 | 2017年07月22日 00:13
穆迪: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正面影响
穆迪: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正面影响

  穆迪:最高决策层认可降杠杆政策目标,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7月2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表关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作决定的评论,认为该会议明确了维护金融稳定以及降杠杆的重要性,对于主权而言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今年5月24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调降至A1,同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穆迪提出调降评级主要有三个理由,即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地方债及企业债将增加政府或有债务。 穆迪在21日的评论中称,中国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将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对该委员会行使监督,以期改善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的作用也将得到加强。 目的表示,随着中国政府高层进一步强调金融及国企杠杆水平稳定,整体经济及国企的债务增速很有可能放缓。 “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国企负债达人民币 87 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 117%。”穆迪在评论中称,该比率高于4年前100%左右的水平,“在我们授予评级的主权中也是最高的。” 以下为穆迪报告全文: 7 月 15 日,中国 (A1/稳定)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该会议每 5 年举办一次,高层将在会议期间定调金融政策方向。官方公报强调此次会议重点是防范经济运行中产生系统 性金融风险,而国有企业 (国企) 降杠杆同样也是政府首要任务之一。 中共高层,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会议公布的各项举措的首肯将对现行政策产生重大 影响。政府有望更为密切关注并监测整个经济体系,尤其是国企杠杆水平的攀升。此外,政府、企业和家庭在整体经济运行中更有可能将债务配置到风险与回报相匹配的投资。债务也更可能由贷方定价,以反映潜在风险,从而使金融风险在成为系统性危 机根源之前得到控制。上述结果对主权而言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中国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将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对该委员会行使监督,以期改善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中国人民银 行的作用也将得到加强。 穆迪称,尽管缺乏具体细节,我们认为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可促进各 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和落实并对此进行监督,从而增强中国的体制实力。与类似评级的主权相比,当前中国的体制实力稍弱。 随着中国政府高层进一步强调金融及国企杠杆水平稳定,整体经济及国企的债务增速很有可能放缓。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国企负债达人民币 87 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 117%,该比率高于4年前 100%左右的水平,在我们授予评级的主权中也是最高的。 尽管此次会议旨在维护经济中各部门的金融稳定,但我们预计包括政府、家庭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水平将继续攀升。2016 年,作为经济总体信贷规模衡量指标的社会融资总额相当于 GDP 的 213%,2017 年上半年该比率达到了 GDP 的 217%。假设新增信贷与 GDP 之比大致恒定,穆迪测算 2020 年底社会融资总额相当于 GDP 的 250% (见下图) , 与前 4年相比增速将在一定程度上回落。 此外,在此次会议背景之下,政府更为关注并强调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稳定性。习主席要求地方政府官员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并应对其任期内举借的债务负责,而此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弱化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支持。地方政府直接举债及或有负债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的改善亦可增强主权信用质量。 不过,维持经济强劲增长仍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与彻底降杠杆的目标并不 一致。直接债务和或有负债增长应会放缓,但只要增长目标仍高于经济潜力,直接债务和或有负债的增长势头不大可能逆转。[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7月21日 12:57
机构热议未来金融工作重点:监管或更多强调先手
新华网 | 2017年07月19日 11:43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陆续落地 一行三会与金稳会格局渐明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陆续落地 一行三会与金稳会格局渐明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陆续落地 一行三会与金稳会格局渐明 本报记者 侯潇怡 北京报道 导读 虽然一行三会一局中证监会还未发布回应,但银监会的明确表态有一定代表作用。银监会强调坚决服从金稳会的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职责,表述的不同体现了一行三会的定位是不同的。 刚刚结束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明了我国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并围绕防风险的主要基调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 同时,会议首次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稳会”)。业内人士认为,创新性的提出设立这一机构,应该是意在能达到有效协调监管,弥补长期分业监管存在的不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7月17-18日,“一行三会一局”中的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先后召开会议,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发布新闻公告。从相关会议内容看,金融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已在落地中,市场颇为关注的金稳会的具体布局和架构也渐露雏形。 金稳会一行三会分工渐明 7月18日,央行在官网发布的相关公告表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被市场视作首次对央行在金稳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明确定调。 银监会在7月17日的官网中,也有涉及金稳会的明确表述:“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一行三会一局中证监会还未发布回应,但银监会的明确表态有一定代表作用。银监会强调坚决服从金稳会的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职责,表述的不同体现了一行三会的定位是不同的。 谢亚轩认为,我国金融稳定和发展工作目前执行层面的领导是金稳会,然后是人民银行履行办公室的职能,接下来具体监管的职能将落实到三会。 谢亚轩还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银监会的表述中,还提及了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这也是市场有些忽视的一点。 “加强金融监管是金稳会的要求,是央行需要协调的,三会要落实的,此外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也会协调参与,这说明金融监管将不是只有金融部门参与。”他补充道。 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和银监会的明确表态可以体现,央行将在金稳会中肩负更多责任,而这一布局也是符合历史和市场常规的。 “央行2005年起就一直履行金融稳定的职责,每年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在金融稳定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且从央行金融稳定局的目前职能划分看,主要是起到了金融系统的协调稳定的职责,与金稳会的职责有所重合,只是缺少了产业和财政的相关内容,更多还是在金融系统内部。”熊园称。 熊园进一步表示,金稳会的办公室设立在央行,意味着央行将来在金融协调监管方面的职权可能进一步扩大,可能会部分参与到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方面,与金融监管结合,打好组合拳。而对于未来金委会的具体组织架构落地,熊园提出自己的猜测,因为金融稳定局的已有职能和金稳会有所重合,并已有较丰富经验,未来有可能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初期围绕央行金融稳定局开展。 监管落地开始划重点 从央行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公告中看,央行指明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除了金稳会和加强统筹监管外,对于货币政策央行延续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描述,而没有使用金融工作会议中“稳健的货币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指出,从学术层面来看,货币政策永远都应该是稳健中性的。从历史上来看,两种提法中国都有,金融工作会议中去掉“中性”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更积极,相反可能会更加考虑到风险,考虑到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没有转向。 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去杠杆还在进行中,要兼顾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同时去杠杆,保持流动性的水龙头适度是首要任务。 曲强举了一个生动的类比阐述观点,“市场有声音认为去杠杆将从金融进入实体,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和去杠杆政策将要转向?其实并不存在转向问题,就像一个人的了青春痘,要想治病,首先要少吃火锅和辛辣食物,然后再一个一个挤掉痘痘消除炎症。流动性就是火锅和辣椒,而一个一个的痘痘就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具体的债务风险和问题,爆发一个处理一个。这个思路一直都没变。” 银监会的会议通稿中也清晰点明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谢亚轩指出,从银监会提出的五点措施看,首先强调了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提到的措施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可以想见这是接下来整个银行业的重要任务。此外,防风险、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强监管问责等措施也是对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 熊园还特别指出,银监会提出的落实措施第二点,措辞严厉的直指“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三乱,可以想见从下半年开始对于此类业务监管力度将更加严格,对于相关市场将是明显的利空消息。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7月19日 05:36
证券日报:金融强监管要做到四早 稳发展强调服务至上
证券日报:金融强监管要做到四早 稳发展强调服务至上

  金融强监管要做到“四早”稳发展要强调“服务”至上 ——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之六 ■阎 岳  近日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理清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方向和关系。概括来说,金融监管要“强”,“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做到“四早”;金融发展要“稳”,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要强化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天职和宗旨。 在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基本上是照搬国外的现成做法。在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巩固之后,之前的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不反对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既要积极有为,又不可操之过急,一切发展都要以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为依据,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若干提法,就充分结合了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由此提出的监管、发展理念也就非常“接地气”。 对于如何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早”的要求,即“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做到这“四早”,需要各个监管部门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其中建章立制是当前最迫切的工作之一,要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功能监管能力,重视行为监管。唯此,金融强监管才会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主要金融监管部门都重新梳理了各自领域的监管措施,对口子开得太大的业务进行了收拢,对太过于激进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约束,为影响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非理性行为戴上了“紧箍咒”。 这些措施包括央行将表外业务纳入MPA考核,银监会推出若干措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保监会规范险资在股市上的投资行为,证监会扎紧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非理性减持的篱笆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化解了金融领域潜在或者已经露头的风险。如果按照“四早”要求来对照的话,这些对金融乱象的整治措施已经进入了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层次了。 强调监管的协调统一,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涵之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具体措施是,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稳会办公室放在央行),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这就解决了协调监管向谁看齐的问题。央行随即表态称,要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银监会则强调,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证监会也强调,自觉服从并紧紧依靠委员会办公室(央行)的牵头协调,切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其他部门也做出了类似表态。 在有了这些共识之后,今后的金融监管就会更加协调统一,这是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次会议强调了“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这个定调从根本上划清了金融脱实向虚和脱虚向实的界限。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只要是基于实体经济需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就会受到鼓励并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而那些只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左手倒右手”的创新,都是强监管的对象。 金融业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为实体经济服务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从具体从面来看,则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进而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只有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金融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创新,才是在履行金融的天职。 总之,金融强监管与金融稳发展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它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少了哪一面这枚硬币也就不再具有货币价值了。所以,金融“监管经”与“发展经”都要念好,且要实现协调统一。现在,随着金稳会的成立,无论是监管还是发展,在节奏、力度和方法上的协调把控都已不再是难事。我们期盼着一个能够匹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市场的诞生。 今日视点[详情]

专家:三类企业急需输血 四类企业需要止血
专家:三类企业急需输血 四类企业需要止血

  三类企业急需“输血” 四类企业需要“止血” 专家认为,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金融行业对资金进行管控,调节资金流向 ■本报记者 苏诗钰  近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在扶持企业方面,会议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胡德宝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金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配置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金融行业对资金进行管控,调节资金流向,扶持绿色产业、高科技产业等,达到经济发展目标。 7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对于以下的企业需要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那些有真实需求、却仅仅因为融资困难而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具有轻资产特征的科技型企业;注重实业投资和运营、注重以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并购活动的企业集团。而需要止血的企业为:对于环境、生态产生破坏的三高企业和落后产能;热衷于利用杠杆进行并购而短期金融投资套利的企业;仅仅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维持的各种类型的僵尸企业;以技术创新等题材进行套利的企业。 曹啸告诉记者,实现金融市场的有序优胜劣汰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金融市场的功能之一就是让有效率的企业能够得到融资,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第二,在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过程中,也意味着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因此,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应该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实现好的权衡。 “要实现市场对企业的优胜劣汰,就要求金融体系具有一个市场机制良好的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具备合适的治理结构,金融监管的制度与政策能够发挥恰当的引导作用。”曹啸表示。[详情]

聚焦金融工作会议:激活民间资本 弥补金融体系短板
聚焦金融工作会议:激活民间资本 弥补金融体系短板

  激活民间资本 弥补金融体系短板 聚焦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主持人孙华: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做呢? 分析人士认为,应有针对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那么,当前金融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金融业信用链条拉长、同业扩张加剧,资金空转、脱实向虚问题严重,一方面增加了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导致了金融资产泡沫的膨胀,加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另外,李奇霖表示,我国的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目前国内主要融资渠道仍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虽有所发展,但占比不高,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化法治研究院研究员许泽玮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中型国有企业,然而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仍偏低。导致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金融结构的调整规模和质量明显落后于国家总体经济结构,这是我国金融业目前面临的首要关键问题。 许泽玮还表示,当前分业监管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混业经营的商业模式,容易形成监管空白。同时,还存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配套制度滞后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李奇霖表示,应落实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管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监管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弥补监管真空;防控资产价格泡沫,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鼓励产融结合,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积极拓展直接融资工具和渠道,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 许泽玮则表示,可从优化金融组织、金融资源和融资方式供给结构入手,一是鼓励民间闲置资本通过合理渠道到金融领域,并有针对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二是谨慎对待产能过剩行业的同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增加对战略型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三是应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产品和直接融资方式,满足更多“双创”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在优化金融结构的同时,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相协调,以实现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当前显得十分紧迫。 对此,许泽玮表示,首先,金融业要明确自身定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其次,金融业要明确市场需求,然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各类金融需求。再次,金融业要始终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实体经济输血。 李奇霖认为,除发展普惠金融和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之外,还应扩大金融开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详情]

专家: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各方要拧成一股绳
专家: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各方要拧成一股绳

  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各方要拧成一股绳 ■本报见习记者 孟 珂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7月25日,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体经济成本包括税收、“五险一金”等,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从金融方面来讲,首先,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其次,对于金融机构的费用要按照发改委的相关要求,调降相关的服务费用。再次,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使市场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最后,对于融资成本而言,金融机构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代替传统的担保抵押方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授信成本,减少金融风险补偿的额外费用。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降低服务成本。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产品打包定价的情况,所以金融机构在定价时应更加合理,每项服务的定价应标注清楚,减少金融机构单方面定价的情况。 第二,要控制资金成本。市场上存在资金供求不清晰的情况,导致资金链过多,成本增加,这需要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与需要用钱的企业建立定价相对合理的机制,维护好市场秩序让资金的供求更透明、更明确,减少资金空转,使资金安排合理,供求均衡。 第三,要改善融资环境。很多金融机构信用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面对此现象,当地政府应建立一些企业服务平台,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以及信用情况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减少金融机构对企业在担保、信用评估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并且还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体现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便利性和优惠性,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防止脱实向虚。 第四,应发挥政府投资的担保机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三农”企业,政府应实施融资担保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尝试由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银行等方面按一定比例分担代偿责任,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另外,对于特殊企业,政府应在税收、监管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或是进行贷款补贴。 赵锡军还表示,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过程中要坚持不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不违背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程序透明化。[详情]

央行北京营管部:支持北京市政府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央行北京营管部:支持北京市政府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强实体 防风险 促改革 推动首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人行营业管理部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7月20日,人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会议由人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周学东同志主持、全体中心组成员及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结合营业管理部履职和首都金融工作实际,畅谈学习心得体会,谋划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营业管理部党委要把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迫切感,坚决有力抓好贯彻落实。 要立足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MPA)机制,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切实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辖内银行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积极支持北京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以及冬奥会、新机场、城市副中心、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等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北京市政府继续“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围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对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债券市场、资产管理等重点风险领域的监测分析和风险排查力度,不断增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各项工作,推动形成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支付机构、征信机构的规范管理,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强化监管协同,补齐监管短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用好深化金融改革这一根本动力,按照总行统一部署,抓好各项改革试点政策的落地实施,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首都金融对外开放。 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营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有效推动营业管理部履职取得新成绩。[详情]

央行媒体:设国务院金稳会避免政出多门 易于厘清责任
央行媒体:设国务院金稳会避免政出多门 易于厘清责任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评论员 自1997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5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循例召开,为未来几年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定调。 会后发布的新闻公报29次提及“风险”,22次强调“监管”,这凸显了现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更是回应了市场近期关注的焦点,统筹布局、协调监管箭在弦上,也是中央结合基本国情,对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开出的“药方”。 实际上,对金融监管的重视由来已久,而关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讨论也一直热度不减。“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中即明确提及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强金融监管,明确要“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表述更加明确,直言“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那么,金融监管究竟如何实现权威性、有效性、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确保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从本次会议精神不难看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正是答案。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从金融诞生的那一天起,风险便相伴相随,尽管难以完全杜绝,但必须谨慎对待。然而,“重发展,轻监管”的思路容易让部分地方政府过度重视“以金融业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忽略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监管部门本身也有可能受金融机构的影响,为推动行业发展而忽视金融消费者保护,或对风险管控不足。当然,一定程度的容错是鼓励金融创新的必要条件,但部分以创新为名的产品实质上意在钻“监管空子”。对此,前有国际金融危机中监管介入滞后造成风险积聚乃至失控的实例,也有国内P2P等新模式的非法集资,通过金融加杠杆等“以钱炒钱”、“脱实向虚”威胁金融安全、经济稳定的近忧。一直以来,“一行三会”对此也有所警惕,加强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机制的建设以及针对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惜乎合力难成,监管真空仍然客观存在。因此,要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就不能任由割裂局面延续,应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是对金融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更是借此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的基础。国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金融监管,其权威性天然存在;而基于此的统筹与协调,将会引导未来监管具有更多的统一性,避免“政出多门”,易于厘清责任,加强监管有效性。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稳定金融市场预期的前提。过去5年内,资本市场历经起起伏伏。既有“牛市”时的强势崛起,也有持续调整期的剧烈波动。在资本市场波动之际,部分险资的“强势”引发市场争议,而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容易被解读为“救市”或“托市”。这种大起大落既反映了市场周期性、偶然性、“黑天鹅”事件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市场规律,也提示了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既能避免各部门各为其政导致的互相掣肘,强化监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也能加强信息透明,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场引导以及风险应对的预案。监管层合力而谋,对风险有预设,有态度,有办法,就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合理引导各方预期,也是增强监管效率之举。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适应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金融业交叉、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创新性的产品被开发出来,使得产品和交易模式更加复杂,透明度较低,容易引发金融体系风险隐患,这是对此前数年分业监管模式的切实挑战。面对复杂的金融创新,监管需不断修正自身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来与时俱进,通过较适度、较良性的监管来支持金融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支撑实体经济。可以说,加强协调,打破金融监管的“地盘主义”已是共识。近期,央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银监会对“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开展专项治理,证监会大力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保监会从制度漏洞到具体公司资金运用细节等多方面查漏补缺,这种跨部门、跨机构、跨市场的高度协同态度背后,是监管思维上打破“地盘主义”的开始,而本次会议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对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顺应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客观需要。实际上,本次会议强调金融监管专业性和穿透性,本身即是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所谓专业性,要求金融监管必须应对金融创新产品所引发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而穿透性,则要求避免监管空白,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深化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增加过程中出现的交叉性风险。 无需回避,绝不拖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正是当务之急。目前的监管体系改革正在从前车之鉴中不断吸取教训,更在全方位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当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绝非简单的分分合合,而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朝着更加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与要求不断完善。 中央的重视、高级别机构的设立与牵头,是权威性的保障,是统一性的基础,但具体落实仍要看上下联动与机构间协作的具体落实。总之,求合力、共发展、防风险要求监管框架的完善,也要求监管思维的与时俱进、监管手段的不断创新、监管落实的稳扎稳打,真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详情]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金融需回归本源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金融需回归本源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金融需回归本源 王柯瑾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并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以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主管周景彤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前两次金融工作会议不同,我个人理解,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更加强调要‘稳’字当头,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协调强化金融混业监管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协调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首次创新性地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7月18日,央行官网发文指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这被市场视作首次对央行在金稳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明确定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金融监管协调更高层次的制度安排,从职能定位上看,强调了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协调统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和创新速度的加快,金融混业经营日益普遍,上述制度安排有利于在现有的‘分业监管’框架下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防范系统性风险。” 周景彤认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是金融监管体制适应金融最新发展的重大举措,此前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在新业态不断出现、综合经营蓬勃发展、市场波动日益频繁且跨市场跨境传递更加显著的背景下,很容易造成监管过度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的现象。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产融结合、综合经营、互联网金融兴起和金融市场波动,这些都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立该‘金稳会’,就是为了从更高层次上统筹、协调金融行业的领导工作,使各监管部门能更好地协调和配合,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改革离不开金融创新,温彬表示,“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有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民营银行设立,来弥补金融体系中的短板,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三农领域这些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温彬表示,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未来在金融创新方面、金融改革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它可以更好地把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结合起来,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不能进行企业股权投资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商行+投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投贷联动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试验田,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银行、监管、市场多方稳妥推进。只有稳健发展,投贷联动才能真正成为银行和科创企业之间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为两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途径。 聚焦综合化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金融业发展与创新步伐加快,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越来越高,因此,不少风险挑战也随之而来,迫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风险,着力保障金融安全。 温彬表示,“金融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持平稳的发展,同时也要发挥其创新作用,不能因为怕风险而压制创新的发展,因为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金融开放的进程,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中国金融开放沿着既定步伐稳步向前迈进。 7月3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的债券通首秀——“北向通”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制度安排。 7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将香港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由此前的2700亿元人民币扩大至5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的管道,便利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周景彤表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之所以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与整个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关。比如,新科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在为金融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几年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房地产行业调整及其潜在影响巨大,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基于这些新背景和新变化,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着力强调防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金融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加强和提升,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优化金融风险监管覆盖方式,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机构在综合化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防范引发全面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详情]

穆迪: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正面影响
穆迪:金融工作会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正面影响

  穆迪:最高决策层认可降杠杆政策目标,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7月2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表关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作决定的评论,认为该会议明确了维护金融稳定以及降杠杆的重要性,对于主权而言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今年5月24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调降至A1,同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穆迪提出调降评级主要有三个理由,即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地方债及企业债将增加政府或有债务。 穆迪在21日的评论中称,中国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将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对该委员会行使监督,以期改善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的作用也将得到加强。 目的表示,随着中国政府高层进一步强调金融及国企杠杆水平稳定,整体经济及国企的债务增速很有可能放缓。 “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国企负债达人民币 87 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 117%。”穆迪在评论中称,该比率高于4年前100%左右的水平,“在我们授予评级的主权中也是最高的。” 以下为穆迪报告全文: 7 月 15 日,中国 (A1/稳定)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该会议每 5 年举办一次,高层将在会议期间定调金融政策方向。官方公报强调此次会议重点是防范经济运行中产生系统 性金融风险,而国有企业 (国企) 降杠杆同样也是政府首要任务之一。 中共高层,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会议公布的各项举措的首肯将对现行政策产生重大 影响。政府有望更为密切关注并监测整个经济体系,尤其是国企杠杆水平的攀升。此外,政府、企业和家庭在整体经济运行中更有可能将债务配置到风险与回报相匹配的投资。债务也更可能由贷方定价,以反映潜在风险,从而使金融风险在成为系统性危 机根源之前得到控制。上述结果对主权而言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中国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将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对该委员会行使监督,以期改善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中国人民银 行的作用也将得到加强。 穆迪称,尽管缺乏具体细节,我们认为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可促进各 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和落实并对此进行监督,从而增强中国的体制实力。与类似评级的主权相比,当前中国的体制实力稍弱。 随着中国政府高层进一步强调金融及国企杠杆水平稳定,整体经济及国企的债务增速很有可能放缓。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国企负债达人民币 87 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的 117%,该比率高于4年前 100%左右的水平,在我们授予评级的主权中也是最高的。 尽管此次会议旨在维护经济中各部门的金融稳定,但我们预计包括政府、家庭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水平将继续攀升。2016 年,作为经济总体信贷规模衡量指标的社会融资总额相当于 GDP 的 213%,2017 年上半年该比率达到了 GDP 的 217%。假设新增信贷与 GDP 之比大致恒定,穆迪测算 2020 年底社会融资总额相当于 GDP 的 250% (见下图) , 与前 4年相比增速将在一定程度上回落。 此外,在此次会议背景之下,政府更为关注并强调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稳定性。习主席要求地方政府官员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并应对其任期内举借的债务负责,而此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弱化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支持。地方政府直接举债及或有负债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的改善亦可增强主权信用质量。 不过,维持经济强劲增长仍是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与彻底降杠杆的目标并不 一致。直接债务和或有负债增长应会放缓,但只要增长目标仍高于经济潜力,直接债务和或有负债的增长势头不大可能逆转。[详情]

机构热议未来金融工作重点:监管或更多强调先手
机构热议未来金融工作重点:监管或更多强调先手

  机构热议未来金融工作重点:监管或更多强调“先手”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 高畅)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金融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记者梳理券商研报发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风险防范以及加强监管协调成为机构对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的共识。 强化金融业服务意识 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句话放在金融工作重要原则的首要位置。会议还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兴业证券认为,这实际上隐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需结合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间接融资以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来解读,意味着传统部门的债务率需要进一步下降。第二层意思则是在于“回归本源”四个字上,这实际和近几年金融扩张快于实体的问题相关。 发展直接融资和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是实体经济获取金融“水源”的两大途径,二者相互补位。会议同时提出具体要求: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广发证券预计,后续同业投资类业务通过多重通道反复嵌套的行为仍将面临监管持续压力。 中银宏观团队认为,会议对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内涵进一步细化。前者依次强调供给侧存量调整、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间接融资;后者则明确强调“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二者结合,国有企业降杠杆或更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其中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华泰证券认为,长远来看,金融去杠杆后,金融同业空转的现象不再,实体经济不用再承受同业链条增加成本,利率也会逐渐有回落趋势。广发证券表示,未来一定时期内促进金融资金流动“脱虚向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将是金融工作的重点。 防风险:国企降杠杆 地方政府债务实行终身问责 “风险”在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通稿中出现了29次。其中还特别指出,“要把主动防范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兴业证券宏观研报指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主动’两个字,意味着监管更多将出先手而非后手。因此,‘守住系统性风险’更多意味着监管在前期的从严,而非后期的托底。” 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方面,首次提出“终身问责并倒查责任”。中信建投认为,“终身问责”和“倒查责任”机制的引入或有助于避免地方政府举债的“软预算约束”和短视行为,短期减少地方债供给、长期有利于地方债信用级别的提升。中银宏观团队认为,此举意味着金融风险的防范责任更为下沉,意在在源头上遏制风险扩散。 西南证券认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更加重视治本之举,在金融去杠杆的同时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要求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同时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显示决策层力图在实体经济层面解决刚性兑付问题,理顺实体经济资管配置和资金价格形成机制,为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创造空间。 国信证券认为,后期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重点是国企降杠杆和地方政府债务。 加强监管协调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当前金融市场同业之间往来频繁,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的金融产品交易带来的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协调不够,分散监管难度上升。早在2013年,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规则同样是围绕金融监管开展工作,但是人民银行只起到牵头作用,对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成员单位不构成刚性约束。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对这种协调监管模式进行了升级。平安证券首席宏观研报显示,“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一个具有监管协调与监管问责实际权力的高层级机构,对一行三会具有明显的制约能力。 该研报指出,“在没有根本性改变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格局的前提下,增强了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既有助于应对监管空白与监管套利,也有助于缓解运动式监管竞争可能引収的不必要的风险,这是一种将监管常态化、制度化的可贵努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这表明未来的监管体系将会是针对各种机构的所有业务的全方位、无死角式监管,监管套利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了。 同时会议明确,“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原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平安证券研报认为,此举强调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领导下的一行三会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对地方政府的领导能力。国信证券则认为,强化监管问责,形成了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详情]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陆续落地 一行三会与金稳会格局渐明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陆续落地 一行三会与金稳会格局渐明

  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陆续落地 一行三会与金稳会格局渐明 本报记者 侯潇怡 北京报道 导读 虽然一行三会一局中证监会还未发布回应,但银监会的明确表态有一定代表作用。银监会强调坚决服从金稳会的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职责,表述的不同体现了一行三会的定位是不同的。 刚刚结束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明了我国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并围绕防风险的主要基调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 同时,会议首次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稳会”)。业内人士认为,创新性的提出设立这一机构,应该是意在能达到有效协调监管,弥补长期分业监管存在的不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7月17-18日,“一行三会一局”中的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外汇管理局先后召开会议,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发布新闻公告。从相关会议内容看,金融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已在落地中,市场颇为关注的金稳会的具体布局和架构也渐露雏形。 金稳会一行三会分工渐明 7月18日,央行在官网发布的相关公告表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被市场视作首次对央行在金稳会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明确定调。 银监会在7月17日的官网中,也有涉及金稳会的明确表述:“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一行三会一局中证监会还未发布回应,但银监会的明确表态有一定代表作用。银监会强调坚决服从金稳会的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职责,表述的不同体现了一行三会的定位是不同的。 谢亚轩认为,我国金融稳定和发展工作目前执行层面的领导是金稳会,然后是人民银行履行办公室的职能,接下来具体监管的职能将落实到三会。 谢亚轩还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银监会的表述中,还提及了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这也是市场有些忽视的一点。 “加强金融监管是金稳会的要求,是央行需要协调的,三会要落实的,此外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也会协调参与,这说明金融监管将不是只有金融部门参与。”他补充道。 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和银监会的明确表态可以体现,央行将在金稳会中肩负更多责任,而这一布局也是符合历史和市场常规的。 “央行2005年起就一直履行金融稳定的职责,每年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在金融稳定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且从央行金融稳定局的目前职能划分看,主要是起到了金融系统的协调稳定的职责,与金稳会的职责有所重合,只是缺少了产业和财政的相关内容,更多还是在金融系统内部。”熊园称。 熊园进一步表示,金稳会的办公室设立在央行,意味着央行将来在金融协调监管方面的职权可能进一步扩大,可能会部分参与到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方面,与金融监管结合,打好组合拳。而对于未来金委会的具体组织架构落地,熊园提出自己的猜测,因为金融稳定局的已有职能和金稳会有所重合,并已有较丰富经验,未来有可能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初期围绕央行金融稳定局开展。 监管落地开始划重点 从央行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公告中看,央行指明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除了金稳会和加强统筹监管外,对于货币政策央行延续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描述,而没有使用金融工作会议中“稳健的货币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指出,从学术层面来看,货币政策永远都应该是稳健中性的。从历史上来看,两种提法中国都有,金融工作会议中去掉“中性”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更积极,相反可能会更加考虑到风险,考虑到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没有转向。 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去杠杆还在进行中,要兼顾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同时去杠杆,保持流动性的水龙头适度是首要任务。 曲强举了一个生动的类比阐述观点,“市场有声音认为去杠杆将从金融进入实体,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和去杠杆政策将要转向?其实并不存在转向问题,就像一个人的了青春痘,要想治病,首先要少吃火锅和辛辣食物,然后再一个一个挤掉痘痘消除炎症。流动性就是火锅和辣椒,而一个一个的痘痘就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具体的债务风险和问题,爆发一个处理一个。这个思路一直都没变。” 银监会的会议通稿中也清晰点明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谢亚轩指出,从银监会提出的五点措施看,首先强调了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提到的措施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可以想见这是接下来整个银行业的重要任务。此外,防风险、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强监管问责等措施也是对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 熊园还特别指出,银监会提出的落实措施第二点,措辞严厉的直指“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三乱,可以想见从下半年开始对于此类业务监管力度将更加严格,对于相关市场将是明显的利空消息。  [详情]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三大任务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三大任务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 ■本报记者 朱宝琛 7月17日上午,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证监会党委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新常态下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指明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金融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证监会党委必须在全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更加专业化的监管服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个大局。 第一,深入学习、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证监会党委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九大前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怎样建设好金融体系等重大认识问题,明确了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根本纲领。李克强总理对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会议综合性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明确,措施务实,针对性强。马凯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着重强调“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带好队伍”。证监会党委将抓紧在全系统传达好、领会好、贯彻好会议精神,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第二,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部署。纵观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证明,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必须依托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机制。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工具广为运用的市场环境中,各类金融风险极易关联共振,股市、债市首当其冲,更加凸显了监管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证监会党委将认真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部署要求,自觉服从并紧紧依靠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银行)的牵头协调,切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始终与各有关方面主动协同配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金融管理职责。 第三,切实提高证监会党委的政治站位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能力。世界上没有脱离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的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政治。中国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党委必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在全系统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委自身建设以及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证监会党委及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专业水准和全面协同能力,用更加专业化的监管来诠释我们的忠诚与担当。 第四,牢牢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发展方向。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本,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证监会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加快修复和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强化和完善退市制度,进一步疏通和规范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我国股市约有1亿散户,直接关乎上亿家庭、数亿人的利益,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证监会党委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在制度上补漏洞,在能力上补短板,依法全面从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次党委会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就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更加有力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决定设立若干务实性专题研究项目。[详情]

银监会: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
银监会: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

  本报讯 7月17日上午,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郭树清在会上表示,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全方位落实会议精神。 一是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引导银行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积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修复我国经济失衡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是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 三是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银行业。 四是端正监管定位,找准工作重点。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银监会系统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确: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 五是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 六是加强党对银行业工作的领导,确保银行业各项工作保持正确方向。(傅苏颖)[详情]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7月17日上午,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证监会党委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新常态下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指明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金融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证监会党委必须在全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更加专业化的监管服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个大局。 第一,深入学习、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证监会党委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九大前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怎样建设好金融体系等重大认识问题,明确了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根本纲领。李克强总理对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作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会议综合性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明确,措施务实,针对性强。马凯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着重强调“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带好队伍”。证监会党委将抓紧在全系统传达好、领会好、贯彻好会议精神,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第二,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部署。纵观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证明,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必须依托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机制。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交叉性、跨市场金融工具广为运用的市场环境中,各类金融风险极易关联共振,股市、债市首当其冲,更加凸显了监管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证监会党委将认真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部署要求,自觉服从并紧紧依靠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银行)的牵头协调,切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始终与各有关方面主动协同配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金融管理职责。 第三,切实提高证监会党委的政治站位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能力。世界上没有脱离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的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始终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政治。中国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党委必须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在全系统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委自身建设以及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证监会党委及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必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专业水准和全面协同能力,用更加专业化的监管来诠释我们的忠诚与担当。 第四,牢牢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发展方向。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本,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证监会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加快修复和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强化和完善退市制度,进一步疏通和规范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我国股市约有1亿散户,直接关乎上亿家庭、数亿人的利益,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证监会党委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在制度上补漏洞,在能力上补短板,依法全面从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次党委会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就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更加有力服务实体经济、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决定设立若干务实性专题研究项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证监会发布”】[详情]

侠客岛: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侠客岛: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解局】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传递哪些信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 侠客岛 最近对于金融,政策面大动作频出。 上周末,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昨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最高领导人对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密集发话; 同期,《人民日报》在头版连续三天刊发“本报评论员”文章,三论如何做好金融工作;今天,《人民日报》则再刊出对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的采访,题为《国务院金稳会 做什么怎么做》。 这两天,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比较动荡。以周一为例,创业板开盘15分钟“闪崩”,全天下挫5.11%,A股3000多只股票中有540只跌停。股市的反应是长短期综合因素造成的,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市场对会议精神理解的“超调”(调整量超过稳定均衡值)。 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政策走向和市场反应呢? 其实,只要看看《人民日报》三论的标题就可以明白理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正确姿势。这三篇的标题核心内容,分别是“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换句话说,“破”与“立”结合。既要严管,又要改革。 问题 既要加强监管,说明是要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呢? 可以读读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今天的表态。相对于前一篇岛文指出的问题,陆磊的说法更为直接—— “当前,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正在积累,金融市场上也乱象丛生,套利投机泛滥,利益输送严重,大案要案不断滋生。而金融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问题不断暴露,不适应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发展。” 17日,原国开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姚中民受贿一案在河北保定审理,其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在获批银行贷款、承揽工程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600多万元。像这样的金融反腐,证监会的姚刚、保监会项俊波、以及徐翔等案件,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但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显然不是为了查案子。那,是做什么的呢? 从“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职能定位看,金稳会将一定程度上延续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构成,包括一行三会、发改委、财政部等主要经济部门的负责人; 从“权威性和有效性”的角度看,央行将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职责;同时过去金融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影响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说到底,是为了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的。 金融严监管,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因素。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就特别提到,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实体 前一篇岛文说到,习近平在讲到金融工作的根本原则的时候,第一条就是“回归本源”,即服务实体经济。这个观点,也是人民日报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当头炮。我们引用过这样的数据:2016年,我国GDP的增量是5万多亿,而金融业的增量是30万亿。 不可否认,金融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毕竟目前,银行还是我国社会和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但在货币政策、金融创新和金融抑制等多重因素共存下,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泡沫化繁荣,带来了金融和实体的加杠杆,以及整个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是个很大的问题。简单说,它的出现,不只是金融一个部门的问题。 从银行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和存款脱媒的趋势下,银行利润收窄;同时,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行业投向限制的约束下,也使银行有动力绕开监管,将业务从表内挪到表外; 从实体角度看,宏观调控下,国家对“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信贷控制,也使得实业的融资需求转向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影子银行; 而从居民角度看,随着财富管理理念的增强,存款“搬家”、各类理财产品受到青睐,资金也就最终输送到影子银行。道理我们都懂,在实体经济收益率下行和资产荒的环境下,影子银行资金就难免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加杠杆,一定程度造成了股市、债市、楼市的波动。 要治理监管套利、约束影子银行,就要客观认识影子银行的历史作用和弊端。加强金融监管补短板、深化金融改革,则是治本之策。  金融业天然是要加杠杆的。去杠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也不是要达到“无杠杆”的结果。无杠杆自然也代表着停滞。 换句话说,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是方向,同时也要把握节奏和力度。既要对杠杆部门保持压力,也不能变相地伤害实体经济、更不能触发系统性风险。 金融去杠杆的数据也是明显的:M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从今年1月的11.3%,4个月内下降到了9.6%;银行同业负债从今年1月份的13.9万亿下降到5月份的12.5万亿。 改革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监管最差的结果。要避免这样的结果,就要理顺体制机制,真正源头性预防问题,并能及时发现解决。换句话说,严监管,不是为了管死,而是为了管好。 用习近平的话说,“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也列在全国一盘棋当中。尤其是在金融开放度越来越高、全球“资本无眠”的背景下,全球金融的合作和竞争也将越来越频繁,中国需要建立起和自身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就唯有深化金融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对于本次金融工作会的解读非常值得一读。她指出,本次会议提出了新的监管理念,即区分“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 怎么理解呢?以前是机构监管,各管一摊;之后,要从功能上区分,对相同功能、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按照同一规则由同一监管部门监管。比如银行销售基金产品要到证监会获得基金销售牌照。而行为监管,则是针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要有金融牌照,从事哪项业务就要领取哪种牌照。 她提到,相同金融产品不按照同一原则统一监管是造成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金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比如现在混乱的理财市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发行各自的资管产品,其特点都是集合投资,法律关系是信托,产品属性是证券。但由于认识的不一致,资管产品无法实行统一监管,非法从事理财业务也没有一个部门去查处”。 她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公路上,交通规则一致,但如果站了军方、政府、公众三个警察指挥三类车辆,是不能期望交通秩序改善吗。因此,法律的修订调整、部门职能和监管理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 开放 17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被高层定性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金融行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封闭的金融环境,就会滋生高杠杆、不良贷款、财务软约束等现象。过去大型国有银行在对外开放、引入外资行战略投资者后,学习到先进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经验,提升了竞争力;金融监管在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也学习了先进的监管理念,提升了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有益的探索。 比如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加强金融协调和监管,特别是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就是一种借鉴,当然要结合实际进行。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该如何业务转型? 简单说,在经济新常态、金融法制体系逐渐健全的背景下,过去金融业依靠拼规模、监管套利的外延式路子将难以为续,打着金融创新的名义搞金融诈骗更是无路可走。而诸如“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金融普惠、精准扶贫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也还有不小的金融创新空间。 说白了,未来,金融业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将“赚快钱”的观念,转变为“赚干净的钱”、“赚稳健的钱”,真正地服务好实体经济。 纲举目张,服务实体经济就是那个“纲”。 文/庖丁骑牛[详情]

两个重磅会议29次提金融监管 强监管将成行业重要特征
两个重磅会议29次提金融监管 强监管将成行业重要特征

  两个重磅会议29次提到金融监管,释放什么信号?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 李金磊)近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接连召开,这两个重磅会议对金融工作进行了部署,共29次提到了金融监管。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强监管”将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特征。 两个重磅会议29次提到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对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在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作出要求。 记者注意到,这两次重磅会议,在金融监管方面着墨颇多。其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2次提到金融监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也7次提到金融监管。 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资料图)张云 摄 梳理两次会议的表态可以看出,高层对金融监管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 “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要求。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监管能力必须跟得上,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则提出,要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金融监管做法,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民众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为什么如此强调金融监管? ——“强监管”将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特征 那么,这两次重磅的会议为什么把金融监管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这还要结合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来寻找答案。 央行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全球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抬头,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可能出现更多“黑天鹅”事件。 从国内看,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区域和行业走势持续分化,挑战和风险不容低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升”,一些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存在隐患,热点城市高房价和部分三、四线城市高库存并存,金融产品创新无序发展等风险值得关注。 强调金融监管。(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业态层出不穷,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金融业本身也出现很多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金融领域风险事件发生比较多,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金融机构内部违纪违法案件也屡屡发生,这些现实变化和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和完善监管体制。 “过去几年当中,金融领域积累了一些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大程度上跟金融监管自身存在的问题相关。”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原有的分业监管体系不适应当前混业经营的快速发展,分业监管框架着重于机构监管,而对于交叉领域的业务创新存在很多监管空白,规则不统一,监管协调比较低效,出现很多监管真空,导致过度套利行为和潜在风险。 曾刚认为,强调金融监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更好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强监管”将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资料图。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应运而生 ——央行将履行办公室职责 纵观两次重要会议,对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诸多新招、实招。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横空出世,意义深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稳会的主要职能是统筹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增强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记者注意到,央行7月17日召开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履行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有人会问,在2013年已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情况下,为何还要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在曾刚看来,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目的之一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分业监管下很多交叉领域无法覆盖,需要更高层级的机构来协调不同监管部门规则和政策的统一,还有事后的追责。而且,很多风险问题还涉及地方、其他部委层面,比如地方债涉及财政部门,因此,需要把跟金融相关、系统性风险相关的主体全部纳入监管框架内,从综合统筹角度考虑,实现对所有风险全覆盖,真正实现对每种风险的穿透。 赵锡军也认为,当前金融业进入新阶段,很多业务界限不再分得那么清楚,不再是银行归银行、证券归证券、保险归保险,跨市场交叉业务越来越多,带来跨市场风险和跨市场套利,在多头管理的情况下,监管协调不顺畅,因此,需要设立更高层次的组织架构,进行顶层协调和设计安排,以改变“九龙治水”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稳定和发展是其两个关键词。”赵锡军表示,从现阶段来说,成立这个委员会,要先把金融领域不稳定、风险过高的因素化解掉,把基础稳固好,然后在此基础上,推进货币、企业、金融产品和金融制度走出去,从而让金融真正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完)   [详情]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警惕金融风险或冲击外汇制度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警惕金融风险或冲击外汇制度

  警惕非理性海外并购的金融风险 近段时间以来,市场对某些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的民营企业关注较多。一批大型项目,因为涉及相关企业债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问题,市场已给出了警示信号。应当看到,中国企业为应对产业升级,进行跨境并购和对外投资无可厚非,但不能脱离理性投资、防范风险的基本原则。海外并购应当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基本导向,同时应防范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外汇管理制度可能造成的冲击。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规模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境并购高达1800笔,总金额超过4.6万亿元,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也有还在进行之中的谈判。从已经完成和过户的情况看,总金额超过1万亿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涉及的行业涵盖了航空、农产品、技术产品经销商、工业机械、电影与娱乐、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多领域控股、应用软件、综合类行业、多元化银行等众多行业。 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规模就已居于世界首位,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已是美国和日本之和。客观上看,现阶段中国在大量行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已到了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并购来获取新技术、新市场的阶段,也必须通过这种外延式的并购来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资源整合能力。这是当前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但也应当看到,在近年来势头迅猛的海外并购中,最后被证明成功整合的案例并不多,很多中国企业并购中历经艰难,在付出种种代价之后,最后完成的并购整合效果并不如意。在实际运行中,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基础工作不到位,并购项目之前没有进行充分谋划与论证;一些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标的估值过高;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被质疑存在非理性海外投资行为,给市场带来较大疑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并购不仅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也可能给中国的金融体系注入风险,甚至冲击外汇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规模海外并购的经验和教训表明,非理性的海外并购一旦经营不善、整合不成功,就会导致巨额的亏损,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包袱。这一财务和经营风险会进一步蔓延至为这些海外并购进行融资安排的境内金融机构。现阶段,一些中国企业集团大量运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高杠杆收购,尤其值得警惕。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量外汇储备的流出,也可能对中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近日闭幕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应当明确,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凡是有利于做大做优做强主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就应当予以支持;凡是非理性、无序投资,大搞高杠杆收购的,就必须警惕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严加防范。吸取国内外教训,理性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于企业本身,于中国经济,都大有裨益。[详情]

金融工作会议画重点:同业杠杆和表外整治将下重手
金融工作会议画重点:同业杠杆和表外整治将下重手

  金融工作会议画重点:严监管或超预期,同业、杠杆、表外整治将下重手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7月17日,“一行三会”中央行、银监会、保监会已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落实的对策。 央行首次对其在新设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稳会”)的角色定调,即履行办公室职责。银监会提出,“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明确监管人员“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而保监会则强调,要确保保险工作始终与中央要求保持一致,强化“保险业姓保”,坚持“保监会姓监”等。 从相关会议内容看,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的严厉程度可能将超预期。 央行明确履行金稳会办公室职责 此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金稳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意在解决监管协调问题。同时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据央行官网消息,7月17日上午,央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央行会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履行好金稳会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优化金融供给体系,推进金融市场创新,加快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逆周期调节,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 据悉,这是央行首次明确将履行金稳会办公室职责。 同日,银监会和保监会也各自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保监会会议强调,要确保保险工作始终与中央要求保持一致;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强化“保险业姓保”;要坚持“保监会姓监”,强化保险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积极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筑牢风险防线、守住风险底线。 去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祭出整治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险种的政策组合拳,旨在推动保险功能由“投资理财”向“保障保险”回归。监管高压下,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前5个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717.39亿元,同比增长32.65%;而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约为3084.4亿元,同比下降59.4%。 同业、杠杆、表外将成整治重点 银监会则表示,坚决服从金稳会领导,主动配合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 在银监会提出的6点落实意见中,除了上述的第5点,第2点尤为引人瞩目。针对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银监会称,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而在第4点中,银监会也表示,要端正监管定位,找准工作重点。银监会系统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确: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 此外,银监会还称,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强党的领导。 华创债券分析报告指出,可以看出,本轮监管的态度严厉超市场预期,同业、杠杆、表外业务将成为重点整治对象,监管问责将成为督促各层监管工作人员严格执法的硬约束。 自今年3月末,银监会部署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第一财经此前梳理二季度银监罚单发现,二季度罚单总量超700份。信贷业务违规、票据业务违规依旧是重灾区。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指出,从之前监管检查“风暴”来看,尤其对同业空转、同业投资多层嵌套、同业投资底层资产穿透不到位,票据空转,同业理财,非挂牌ABS(资产支持证券)影响巨大。 他表示,总体而言,对银行理财的类资金池运作、理财空转影响相对有限,整个银行理财的严监管仍然遵循逐步规范的路径,防范引发风险。所以,未来如果监管进一步强化的话,应该主要集中在表外业务,包括银行理财、委托投资、委托贷款这三类典型的代理投融资类表外业务上。贷款承诺类表外业务当前的监管体系已经较为严格,而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风险比较小,问题并不突出。 监管部门以及一些银行内部已经开始行动。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本月已经要求部分银行降低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以控制风险。要求针对的是表内理财。 信贷业务也成为风险排查的重点。7月18日备受市场关注的消息就指出,某商业银行内部系统下发部分知名企业的授信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而一家国有大行则将风险企业准备代销的产品直接喊停。[详情]

外汇局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外汇局学习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入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7月17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同志主持会议,副局长,总会计师,局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 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马凯副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致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深刻认识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判断当前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外汇局系统要高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把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各项外汇管理工作中。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全面提高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与金融安全。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稳定。稳妥有序地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积极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优化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服务,为内、外资企业创造更加开放、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外汇管理政策环境,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党对外汇管理工作的领导,增强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完)[详情]

银监会保监会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银监会保监会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昨日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金融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十分重要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科学阐释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了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全面论述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对下一阶段金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马凯副总理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了具体安排。银监会系统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会议精神,尽快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指出,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全方位落实会议精神。一是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引导银行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积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修复我国经济失衡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三是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银行业。四是端正监管定位,找准工作重点。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银监会系统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确: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五是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六是加强党对银行业工作的领导,确保银行业各项工作保持正确方向。 据悉,银监会还将于近期召开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全系统深入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保监会:积极化解存量风险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保监会昨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保险监管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力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统筹国内外政治经济大势,深刻把握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切实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系统阐明了金融工作要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重要原则,对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做出了全面部署,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金融领域的新篇章,是我们做好金融保险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 会议指出,当前,保险监管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保险监管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保险监管工作,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大力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强调,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推动会议精神在保险业落地生根。保险监管系统要加强党的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提高保险工作的政治站位,确保保险工作始终与中央要求保持一致。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强化“保险业姓保”,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努力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决筑牢风险防控防线,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坚持“保监会姓监”,强化保险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积极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筑牢风险防线、守住风险底线,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体系改革为重点,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深化保险业改革。加强保险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仅要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还要力争稳中求进,推动监管工作打开新局面。 会议要求,保险监管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保险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在实现金融业发展蓝图的进程中奋发有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详情]

评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评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等。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过度积累以及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之间存在冲突。在这个转型期,缺乏预算硬约束的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进而通过融资平台大举举借债务。在这个背景下,金融业通过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业不断提供融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资产价格泡沫化以及金融业本身不断提高杠杆进行套利游戏。整个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趋势。 去年年中以来,中央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等工作目标。并继续对地方债务进行严格的审查与限制,推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提出了金融安全的问题,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有针对性地对过去几年出现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政策与机制上的系统性纠编,是一次及时的指明正确方向的会议。 近些年金融业忘记自己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功能,以创新为名,过度空转套利,不仅制造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还通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码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实体经济是根,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就像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这个定位将走偏的金融业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既防止金融泡沫化,又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如果说,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根本性的长期任务,那么,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就像习总书记指出的,当前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在2008年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刺激性的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经过一轮扩张期后,现在全球经济进入“清算”期,美联储不得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在量化宽松的政策环境中,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存在投鼠忌器心理,担心影响经济复苏与市场稳定,这种担忧进一步被市场利用,在美国表现为不断推高股指,在中国则是推高地产泡沫,杠杆率不断提升。 中国金融业存在的风险,除了缺乏监管的金融机构投机性增强之外,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宏观环境所致。首先,在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泡沫与金融泡沫,因此,推动经济去杠杆,必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其次,中国企业不断升高的杠杆率主要来自国有企业,因此,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就必须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第三,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不断融资的地方政府是推高经济杠杆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因此,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一是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发展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强化预算约束,防止债务失控。这也是维护金融安全最根本的挑战。三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此次会议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是为落实这一任务,建立密不透风的防火墙。同时,还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详情]

曾刚: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将成为金融发展重要趋势
曾刚: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将成为金融发展重要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 曾刚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金融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会议就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具体的决定来看,会议将强化监管确定为金融工作开展的四项重要原则之一,并在制度上设立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推进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度的完善。 除此之外,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对监管者的问责,提出“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在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落实微观层面的执行机制,为监管强化提供了系统性保障。根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未来的银行监管将更为严格和规范,预计重点工作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新监管,支持企业去杠杆。加快改革是推动企业部门去杠杆的核心。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并提出了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要途径。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并“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从银行业角度来看,要落实这些要求,监管方面的创新和引导至关重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在探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加快监管创新,适时推出商业银行专门从事债转股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子公司,并建立相关的监管规范。以提升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引导和完善债委会制度,实现“银企共赢”。债委会是用市场化、法制化方式来解决维护银行债权,实施企业债务重组的一个有益尝试。在实践中,对维护银行债权、防范逃废债、促进企业债务重组,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囚徒困境”,实现银行和企业的长期共赢。未来应继续坚持市场化原则,在引导债委会更有效运行的同时,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三是拓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降低处置成本,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企业负债结构的改善。从银行监管角度可以考虑的工作包括:适度增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数量,尤其是探索成立银行子公司;继续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联合相关部委,完善僵尸企业破产退出和债务清算制度,并探索具体的实施路径。 其二,强化监管,抑制不当套利。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伴随着银行信贷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情况,在很多国家都出现过。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即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收窄,以存贷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银行模式受到严重冲击。通过加快资产扩张来“以量补价”以及通过综合化经营来拓展收入来源,是各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阶段的显著特征。实践层面不断突破的背景下,金融监管制度未能及时完善,就难免造成许多监管真空,难以对创新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约束和限制。监管灰色地带众多,“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也愈演愈烈。从目前情况看,未来的监管工作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一监管规则,强化监管协调。“影子银行”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交叉业务的监管上存在分割,不同类型机构的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形成了监管套利空间和动力。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预计未来的重点在推进功能监管方面,统筹交叉业务领域的统一监管规则,搭建相关的信息统计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强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和监管问责,提高协调机制的决策和执行力。 二是加强对非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监管。从行业监管的方面,可能会加强对表内的非信贷资产业务(尤其是同业类业务)的监管,逐步完善和落实相关的监管制度。明确非信贷资产对接非标的比率上限,在资金流向上,也需要和现有的信贷投向政策保持一致。此外,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细化风险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规范非信贷资产拨备计提、风险资本计算和清收处置的方法和流程,尽快改变目前监管指引缺失、监管要求零散模糊的现状,使银行业的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能够统一标准、有章可循。 加强对表外业务(主要是表外理财)的监管。除约束表外业务增长规模外,还要根据资管行业统一的规章制度要求,并结合银行业的特点,尽快出台新的监管政策,进一步明确理财资管业务的性质以及银行风险承担范围,全面规范理财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流程,完善、落实“实质重于形式”的风险管理要求。此外,还应积极推动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体制改革,时机成熟时,可以考虑推动成立独立的资管公司,以实现表内外业务的风险隔离。 其三,优化监管,引导银行稳健转型。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服务实体经济确定为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金融发展需要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和市场导向等四项重要原则。在其中,强化监管应该是促进银行回归本源和优化结构的重要保障。当然,强化监管的含义,并非一味的提高监管标准和强度,而是要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灵活运用监管手段,引导银行更好的实现转型。 一是强化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过去几年中,由于信用风险上升,金融业“脱实向虚”的情况有所加剧,而在投向实体的信贷资金中,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集中度又有明显上升,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结构性的融资缺口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在监管层面上,推动大中型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以优化间接融资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从目前看,加快推进大型商业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以及进一步优化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监管制度,降低中小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本,并鼓励中小机构在互联网、普惠金融方面的创新,将会是监管优化的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银行业建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产管理、债券和衍生品交易、同业拆借、投行业务为代表的“交易型业务”,正在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非信贷资产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许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和能力并未随之提升。对此,监管部门应该严格业务准入的审核,同时应推动商业银行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仅要继续夯实对传统信贷资产质量的把控,还要主动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进程,注重对各类新型非信贷资产类型的风险管理,以保障业务创新不偏离方向、发展转型健康持续。(编辑 欧阳觅剑)[详情]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破局地方企业债务风险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破局地方企业债务风险

  本报记者 侯潇怡 北京报道 7月14-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定调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的“指向标”,此次会议备受市场关注。 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中的词频进行统计,“风险”为最高频词汇,共出现31次。 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与此前市场预期的“金融去杠杆”并不相同。但这是否意味着去杠杆的方向已经发生转变,市场存不同声音。 去杠杆从金融转向实体?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中国高杠杆率的根源,并不是金融体系,而是在于“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尽管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去杠杆方面,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但是2017年上半年“去杠杆”的重心却放在了金融部门,这很容易导致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中国高杠杆率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则指出,金融工作会议表面上未提金融去杠杆的问题,但事实上,金融杠杆在过去两年的过快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不论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来看,还是从稳健货币政策的坚定执行来看,或是从金融监管全面加强的角度出发,继续金融去杠杆都将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7月17日“国是论坛——2017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下称‘国是论坛’)”上表示,金融此前透支了过多的潜力,导致实体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同步增加。从数据看,2016年底整个金融行业的总资产规模是330万亿,而GDP规模大概在67万亿,从金融资产和GDP的比例看,我国杠杆率很高。而杠杆率高意味着负债率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导致资本在金融系统空转,刚性兑付的压力不断积累产生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领域去杠杆是必然选择。 赵锡军进一步指出,从上半年去杠杆的结果看,金融部门的降杠杆已经发生了作用,而上半年我国经济的超预期表现,也将为接下来的去杠杆提供更多政策空间。 破局地方、企业债务风险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国是论坛”上指出,未来我国不可忽视企业和地方债务过高问题。从统计数字看,中国总体的债务水平比日本等国家低一点,但企业负债率是最高的。近年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在上述论坛上称:“我国地方债体制机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地方政府要做事就需要钱,因为没有财权就得突破现有体制的约束额外找钱,所以问题更多体现在地方债发行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目前为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举债冲动一直存在。再加上除了专项债和置换债,现在还有产业基金,不少产业基金类似于过去的融资平台,这部分债务隐藏在PPP的外衣下,具体规模难以统计。地方债务风险未来应被高度关注。” 在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中也有明确的处置地方和企业债务风险的表述: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央首次提出对地方债实行终身问责并倒查责任,可以说进一步约束了地方政府发债行为,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各地频发城投债的现象有望缓解。 赵锡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明确的举债责任追究机制将是对地方官员的一个比较强的约束,对于违规举债、超能力举债问题将有一定的限制。但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追责问题,而是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应该一致的制度问题,地方政府做事情需要花多少钱和它有多少钱能够花,这两者之间应该建立起一个机制统一起来。 “但现在还不能一下子建立起这个机制。除了终身追查制的责任约束外,还可以加强政府财政的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更加了解政府债务和还债情况。对于过度举债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下调评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增加政府发债的成本和销售压力。还可以通过地方人大、政协或其他管理部门的软约束来规范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赵锡军称。 (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国务院金稳会做什么怎么做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国务院金稳会做什么怎么做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国务院金稳会做什么、怎么做? 王观/ 来源:人民日报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各方都在关注:这个国务院金稳会是做什么的? 7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稳会的主要职能是统筹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增强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具体来看,金稳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坚持协同防范,统筹协调,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补齐监管短板,健全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法,进行监管问责,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稳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为何要设立金稳会?陆磊认为,当前,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正在积累,金融市场上也乱象丛生,套利投机泛滥,利益输送严重,大案要案不断滋生。而金融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问题不断暴露,不适应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发展。设立国务院金稳会,是为了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陆磊说,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以“一盘棋”的思维和手段来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一是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二是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完善金融风险处置预案,防止单体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全局风险。 三是补齐监管短板,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等的规制建设,统一同类金融业务的监管规则,规范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推进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落实监管问责。 四是坚持协同防范,统筹协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五是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正向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 六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标本兼治,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深化金融改革,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创新,做好相关制度设计,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原题为《国务院金稳会做什么怎么做》)[详情]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等。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过度积累以及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之间存在冲突。在这个转型期,缺乏预算硬约束的地方政府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进而通过融资平台大举举借债务。在这个背景下,金融业通过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业不断提供融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资产价格泡沫化以及金融业本身不断提高杠杆进行套利游戏。整个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趋势。 去年年中以来,中央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等工作目标。并继续对地方债务进行严格的审查与限制,推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提出了金融安全的问题,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有针对性地对过去几年出现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政策与机制上的系统性纠编,是一次及时的指明正确方向的会议。 近些年金融业忘记自己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功能,以创新为名,过度空转套利,不仅制造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还通过中间环节的层层加码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实体经济是根,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就像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这个定位将走偏的金融业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既防止金融泡沫化,又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如果说,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根本性的长期任务,那么,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就像习总书记指出的,当前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在2008年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刺激性的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经过一轮扩张期后,现在全球经济进入“清算”期,美联储不得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是实体经济供需失衡,金融业内部失衡,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在量化宽松的政策环境中,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明显上升,而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存在投鼠忌器心理,担心影响经济复苏与市场稳定,这种担忧进一步被市场利用,在美国表现为不断推高股指,在中国则是推高地产泡沫,杠杆率不断提升。 中国金融业存在的风险,除了缺乏监管的金融机构投机性增强之外,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宏观环境所致。首先,在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泡沫与金融泡沫,因此,推动经济去杠杆,必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其次,中国企业不断升高的杠杆率主要来自国有企业,因此,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就必须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第三,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不断融资的地方政府是推高经济杠杆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因此,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一是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发展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强化预算约束,防止债务失控。这也是维护金融安全最根本的挑战。三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此次会议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是为落实这一任务,建立密不透风的防火墙。同时,还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详情]

单一监管成过去 金融稳定发展委执行负责人应是央行
单一监管成过去 金融稳定发展委执行负责人应是央行

  单一“机构监管”成过去式 “监管真空”或将根本改善 本报记者 张奇 李玉敏 实习生 孙美琦 北京报道 导读 连平表示,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是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的监管,不存在哪个维度更重要,三个都需要。相信借助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筹协调,可以把三个维度的监管都发展起来。 7月14-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业内人士认为,设立这一机构能有效协调监管,弥补长期分业监管存在的不足,防范系统性风险。 “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目的主要是稳定和发展两方面。要防止系统性风险,同时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提高金融改革效率,为金融业改革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和短期谋划,起到领导、协调的职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运作方式也引发各方关注。 “理论上高于一行三会,主要执行负责人应该是央行负责人,总负责人层级应更高。这是一个常设机构,三会肯定都参与,其它如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也可能会派人驻入。”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不过未来如何设置还不得而知。 7月17日上午,银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称,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 此外,会议还提出,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意味着“一行三会”的监管对象必然将出现交叉,“父爱主义”、“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一直存在的监管问题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都会敲定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并推出相应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自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金融混业发展加速,但监管体制仍为分业监管,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成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考虑到目前整个金融监管环境,进行大规模调整可能不是特别好的窗口。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实现在机构设置较少变动的情况下,起到协调、统一监管的作用,这样会更加合适。”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7月17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要打破“一行三会”的格局,建立央行和大监管的“双峰”监管体制,时机还不成熟,也存在风险。 因此,连平认为,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要贴近中国的实际,“一行三会”的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其存在的惯性。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主要问题是监管存在盲点、矛盾和重叠。主要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缺乏统筹协调,监管的统一性不够,割裂比较明显,所以必须要从国务院层面进行统筹协调,补齐监管的短板。 连平表示,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是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的监管,不存在哪个维度更重要,三个都需要。相信借助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筹协调,可以把三个维度的监管都发展起来。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称,新设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从机构名称判断,参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置,应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主要担当统领金融监管协调的职能。 邓海清认为,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2013年设立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的升级版,从以前的“水平协调”升级成现在的“垂直协调”。这意味着,“一行三会”的监管协调需要有更高层面进行统筹。 “(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级别更高,有专门机构,专门职员,而且有顶层设计,‘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是相对松散的组织,二者的定位、职能和责任都不一样。”李曙光表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参考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架构,建议由国务院领导担任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人民银行行长担任金融稳定委员会副主席,成员单位包括人民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等部门,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公安、宣传部门参加,以便统一行动,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金融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明确“功能监管、行为监管” “如何加强金融监管,补齐监管短板,是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内容。”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谢亚轩称。 他认为有三点值得强调:一是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二是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三是突出强调了“严肃监管氛围”。 会议还提出,“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邓海清称,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 当前,分业监管已难以适应混业经营、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等新形势。“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很多产品、业务出现了跨市场、跨行业趋势,由于市场的需要,突破了原有监管上的限制。特别表现在大资管的背景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乃至其他金融牌照混业经营的特征或趋势。”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早在2015年1月,银监会宣布对监管架构进行改革时,其中一项就是强化金融服务,归并功能监管。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创新部、消保局、信科部等功能监管部门的职责,完善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有效联动的架构体系。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就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做过论述。他认为功能监管是一种“横向”的监管,是在混业经营环境中,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开展的相同或类似业务进行的标准统一或相对统一的监管;机构监管是一种“纵向”的监管,即对一家金融机构从生到死的全程监管。 根据王兆星的建议,要按照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并重的原则,打造纵横交错、经纬交织的“金融监管网”。 其中,机构监管为“经”,通过纵向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水平,进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并将机构监管延伸至问题金融机构有效处置,防范单体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影响整个金融业的安全。而功能监管是“纬”,实现对同一或类似金融业务大体相当的监管,减少监管套利空间,维护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详情]

刘元春: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强监管将持续
刘元春: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强监管将持续

  刘元春:中国“大消费”概念成型 三四线城镇化内涵发生质变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编者按     6.9%,是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答卷的总体分。这样一个总体分,意味着经济连续两个季度站稳6.9%的增速,意味着经济增速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意味着今年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目标情况乐观。 而在这样一个总体分的背后,是经济各“科目”之间的此消彼长,是“科目”内部的均衡向好。 比如,工业经济升温,6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下近30个月来的高点。在工业的内部,得益于大力去产能,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利润转好;受惠于产业变革,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制造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使得工业增速与发电量出现了背离。 比如,新经济动能加速成长。上半年,电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业态、新产业表现突出,显示随着新主体、新技术的发展,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加速成长。 再比如,消费正悄然成长为一股强大驱动力,为中国经济输送微观动能。并且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 在农村,农民进城置业,养老、教育甚至旅游支出不断增长,网购也大大释放了农村的消费力量,追赶着城市的步伐;在城市,健康医疗服务、文化体育等支出爆发,人们走过刚需型消费的阶段,开始为“更好的生活”买单。 而这些微观基础的变化,都是今后的宏观政策需要考虑到的地方,也是中国经济动力切换的发力点之所在。 (何苗) 导读 经济站稳6.9%的背后,我国微观层面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升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今后的宏观分析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预期。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站稳6.9%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后续走势如何?工业、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加快的背后,中国经济结构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局? 7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认为,全球经济形势好转,对我国出口消费拉动明显,加上国内稳健的消费增长,使得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超预期6.9%的增长。 特别是,经济站稳6.9%的背后,我国微观层面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升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今后的宏观分析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预期。 出口+消费同步拉动上半年经济 《21世纪》:中国二季度增速为6.9%,与一季度持平,超过此前市场预测的水平。这种超预期的增长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元春:上半年经济出现超预期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出口持续向好。这对工业带动作用明显,使得整个工业增长超预期。 第二,消费增长不错。主要是汽车消费超预期,去年大家预计今年汽车消费会是负增长或零增长,但实际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消费增速回升到5.2%,进而带动上半年汽车生产制造业增加值实现13.1%的增长,都比原来预计的状况要好得多。 第三,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在持续向好。如计算机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接近14%,集成电路同比增长23.8%,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2.3%,这些高技术产业增长迅速。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显著,在消费和出口同步拉动下,上半年工业反弹,以及上游产业往下游传递的力量等因素,都要好于预期。二季度释放明确信息,经济的微观基础很扎实,比如大量企业利润出现明显上扬,工业领域投资回升明显,实体经济的这些积极变化为稳定信心、稳定预期打下很好基础。 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21世纪》:一季度数据出现“开门红”时,很多分析认为一季度经济得益于系列稳增长政策。上半年稳增长政策力度如何? 刘元春:目前稳增长的力度仍然很大。很明显的是财政赤字,仅上半年就出现政府支出大大超出政府收入,超出规模有6000多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出将近9000亿元,政府性基金结余有2000多亿元)。 上半年政府收入水平大致为11.7万亿元,但政府支出规模在12.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就出现政府赤字,说明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持续发力,今年整体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比较大。 稳增长政策第二个表现在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回升,上半年增速达到21.6%,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带来的缺口,使得三产投资增速不至于回落过快。 下半年要面临的几个考验 《21世纪》:经济微观基础稳住了,积极财政政策也没有退出,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 刘元春:下半年经济会相对趋稳。我们预计三季度增速6.7%左右,四季度稍微再弱一点,全年经济增速收于6.7%-6.8%的区间。 下半年经济趋稳,跟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有关,更重要的在于部分参数有下滑空间。不过,按照原定目标,今年经济增速预期在6.5%左右,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当前经济运行在预期空间内,无需出台特别的政策来平抑。 下半年面临以下几个考验,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可能会使得地方政府稳增长力度难以保持过去的增速。第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信号显示,随着金融秩序的进一步整顿,资金适度从紧的取向很明确。国企要进一步去杠杆,国企投资增速可能会放缓。第三,房地产。当前房地产各方面参数都好于预期,这种状况可能延续到四季度初。但房地产调控是中期需要坚持的政策取向,后续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受影响。上半年收紧了房地产信贷融资,政策会有滞后效应,下半年会有所反映。 中国“大消费”概念成型 《21世纪》: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动能正从投资拉动往消费拉动转变。你怎么看? 刘元春:这是必然的。中国“大消费”的概念,基本成型。目前来看,整个国家处于消费升级的状态,农村消费升级更为猛烈,带动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很快。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消费从过去吃穿向住行全面迈进,农民工在县级城市进行置业,这使得三线城市房地产出现复苏。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居民养老、教育的支出大幅增长,购买汽车的愿望逐步实现。此外,由于网购的发展,使得农村销售成本大幅下降,农村的消费力量被释放。 城市消费中,旅游、健康医疗服务等增长很快。特别是旅游,境外比境内旅游增长还要快,表明中国消费潜力很大。 释放消费潜力 《21世纪》:上半年汽车消费超预期,下半年状况会如何? 刘元春:目前汽车消费主体在三四线城市,上半年汽车出口维持较高的增速,加上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扩容,汽车消费短期不会出现过大的回调。 更重要的是,如果房地产调控取得成功,把被房地产套住的消费,真正用到日常的消费中,中期来看对消费的支撑作用很大。 在高房价压力下,大家的消费是压抑的,大家要节衣缩食去买房子,如果房地产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市场轨的商品房价格能稳住,另一条腿的保障住房能持续增长。当前居民花费在房地产的投资在10万亿左右,如果将近三分之一,即3万亿资金腾出来,会使得全国零售总额增长10个点。房地产的吸金作用,对消费升级和消费加速有很大抑制作用。当然,房地产本身会带来消费,如家具、装修等消费,房地产调控对消费短期有负面作用,但中期是明显的利好。 “强监管”下半年持续 《21世纪》: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还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这会对下半年货币政策带来什么影响? 刘元春:下半年“强监管”仍会持续,表外业务、影子银行资管产品等会持续回落,上半年银行贷款比较正常,流动性出现结构性变化。下半年对国企杠杆的关注,会对国企传统宽松授信带来冲击。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央行会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平抑,融资成本不会出现较大的上升。 总体上而言,货币政策维持中性,有些部门有趋紧的压力,比如房地产、国企。当前方向既定,操作模式会更加审慎,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会频繁地使用,最重要的目的是引导正确的预期。 《21世纪》:降低国企杠杆率、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债务,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刘元春:是要整顿金融秩序,让整体债务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国有企业债务过高,和地方政府债务,是目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的两个点,被地方政府、国企占用的资金,未来要更多地释放到实体经济、有绩效的经济部门。 不因控制风险而出现更大的风险 《21世纪》:降低国企杠杆率、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债务,是否会对下半年经济产生影响? 刘元春:肯定会对他们有很明显的影响。比如现在钢铁企业利润虽出现好转,但债务率仍高,借新还旧压力很大,一旦停止给他们输血,造血功能又未形成,会对他们的生产带来影响。 政策层面,国家会把控好力度。会维持三稳,即宏观政策要稳、信心要稳、金融要稳。去杠杆也不是去得越快越好,要循序渐进,要软着陆,不然会因为控制风险而出现更大的风险。 要多关注微观基础的变化 《21世纪》:下半年宏观调控,要注意哪些重要的点? 刘元春:首先,要保持定力,当前中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很扎实,不管是外部经济形势,还是内部微观基础。再者,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异要高度关注。现在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更加隐蔽化,通过PPP、政府产业基金、扶贫贷款等方式,举债出现隐性化态势。 另外,当前金融强监管和中性货币政策的搭配,局部地区的流动性风险要特别关注。 最后,对于消费微观基础的变化、房地产格局变化等,要重点监控和研究。当前微观层面已经发生很大调整,是带来了近年来经常出现的超预期现象。比如,城市的消费升级和最关键的农村的消费升级,这种消费升级有一些促进的作用,包括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状况很好,三四线住房消费状况也很好,目前三四线城镇化的内涵发生质变。对中国的微观基础悄悄发生的一些结构性变化关注不够,会导致我们宏观判断上的失误。 (编辑:何苗)[详情]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去杠杆将从金融部门转向实体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去杠杆将从金融部门转向实体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本报记者 侯潇怡 北京报道 7月14-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定调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的“指向标”,此次会议备受市场关注。 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中的词频进行统计,“风险”为最高频词汇,共出现31次。 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与此前市场预期的“金融去杠杆”并不相同。但这是否意味着去杠杆的方向已经发生转变,市场存不同声音。 去杠杆从金融转向实体?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中国高杠杆率的根源,并不是金融体系,而是在于“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尽管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去杠杆方面,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但是2017年上半年“去杠杆”的重心却放在了金融部门,这很容易导致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中国高杠杆率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则指出,金融工作会议表面上未提金融去杠杆的问题,但事实上,金融杠杆在过去两年的过快上升是不争的事实,不论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来看,还是从稳健货币政策的坚定执行来看,或是从金融监管全面加强的角度出发,继续金融去杠杆都将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7月17日“国是论坛——2017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下称‘国是论坛’)”上表示,金融此前透支了过多的潜力,导致实体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同步增加。从数据看,2016年底整个金融行业的总资产规模是330万亿,而GDP规模大概在67万亿,从金融资产和GDP的比例看,我国杠杆率很高。而杠杆率高意味着负债率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导致资本在金融系统空转,刚性兑付的压力不断积累产生流动性风险等,金融领域去杠杆是必然选择。 赵锡军进一步指出,从上半年去杠杆的结果看,金融部门的降杠杆已经发生了作用,而上半年我国经济的超预期表现,也将为接下来的去杠杆提供更多政策空间。 破局地方、企业债务风险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国是论坛”上指出,未来我国不可忽视企业和地方债务过高问题。从统计数字看,中国总体的债务水平比日本等国家低一点,但企业负债率是最高的。近年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在上述论坛上称:“我国地方债体制机制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地方政府要做事就需要钱,因为没有财权就得突破现有体制的约束额外找钱,所以问题更多体现在地方债发行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目前为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举债冲动一直存在。再加上除了专项债和置换债,现在还有产业基金,不少产业基金类似于过去的融资平台,这部分债务隐藏在PPP的外衣下,具体规模难以统计。地方债务风险未来应被高度关注。” 在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中也有明确的处置地方和企业债务风险的表述: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财经青年学会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央首次提出对地方债实行终身问责并倒查责任,可以说进一步约束了地方政府发债行为,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各地频发城投债的现象有望缓解。 赵锡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明确的举债责任追究机制将是对地方官员的一个比较强的约束,对于违规举债、超能力举债问题将有一定的限制。但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追责问题,而是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应该一致的制度问题,地方政府做事情需要花多少钱和它有多少钱能够花,这两者之间应该建立起一个机制统一起来。 “但现在还不能一下子建立起这个机制。除了终身追查制的责任约束外,还可以加强政府财政的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更加了解政府债务和还债情况。对于过度举债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下调评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增加政府发债的成本和销售压力。还可以通过地方人大、政协或其他管理部门的软约束来规范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赵锡军称。 (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详情]

专家评金融工作会:金融发展从行业维度提至国策维度
专家评金融工作会:金融发展从行业维度提至国策维度

  稳健的突破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点评 [首先,重点明确的风险管控将带来综合监管效应。其次,稳中有进的改革开放将带来长期鲶鱼效应。第三,务实有效的政策搭配将带来政策协同效应。] 程实 在浮云蔽日的全球宏观乱纪元中,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展现出中国金融改革“顶层设计”的胆略、气魄和格局,为中国实现“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强、经济强”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我们认为,全国金融会议的核心精神,与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家金融安全”一脉相承。国家金融安全的主线是利益,而本次全国金融会议则旨在促进新形势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金融行业利益的协调统一。通过提振金融监管效率、规整金融市场秩序、明确金融职能引导,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以维护金融底线、助力国家战略为前提,以优化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功能、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之于实体的造血机制为内容,实现了中国金融改革“稳健的突破”。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突破是历史性的,链式反应之后,中国金融生态将发生长期变化;突破又是渐进性的,中国“金融+”的内生演化将在政策指引之下稳健推进。这种“稳健的突破”,于中国而言,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针对中国问题、合乎中国利益。我们认为,“西式标准”削足适履,“务实选择”冷暖自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改变将会渐次发生,中国金融的成长之路将更趋健康,中国经济的逐梦之途也将由此更加阳光灿烂。 三大突破应时而出 金融究竟是什么?金融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些基础性问题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始终举足轻重。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隐约之间,给出了重要答案。 第一,将金融事业定位在“国之重器”的高度。 无论从会议召开时间、参与层次,还是从会议通报的言辞之间,都能捕捉到一个信息,金融的地位拔高了。金融不仅是一个重要行业,更是国之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李克强总理则直言不讳地指出:“金融是国之重器”。金融地位的拔高在抬升了金融系统重要性的同时,再次明确了金融改革开放在方向性上“开弓没有回头箭”,金融风险管理则在严肃性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二,将金融安全从技术层面提升至战略层面。 本次会议首次将金融工作主题确定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这与国家金融安全的要义相一致,即在技术性的基础上更强调战略性,在“术”的层面之上更强调“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金融安全的属性抬升无疑使得促成安全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任何所谓金融行业的“既有经验”,这意味着中国金融问题的解决将更注重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协同,不以技术成败论英雄,不以短期得失论进退。 第三,将金融发展从行业维度提升到国策维度。 当今时代,金融对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对国家运势的关键作用不断凸显,因此,金融发展,兹事体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紧迫感,齐心协力,勤勉尽责,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金融发展是长期命题,注重发展,必然需要配套机制建设,正因如此,本次会议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正式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导金融监管协调,并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视化行为”。 三种统筹稳健务实 金融的增长之“术”讲究专业制胜,金融的发展之“道”则强调平衡制胜。服务实体、改革开放和风险管理“三位一体”的金融职能本身就是平衡之道的体现,而更深层次看,稳中有进的金融发展更需要贯彻、践行三种统筹。 第一,统筹改革内容与推进时序。 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容是明确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综合化经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风险管控等,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关键是改革顺序的安排,既要兼顾国内基础和国际形势,更要考虑政策互动和市场心理。 过去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充分表明,稳健渐进、试点先行的模式更加有弹性、可把控、易推广。因此,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并体现了对金融改革顺序安排的统筹考虑。在监管改革方面,会议并没有推出此前热议的激进方案,而是选择了一个务实可行、高效集约的方案,在保留并完善现有监管格局的基础上,实现了监管协同机制由虚向实的转变,并强调了监管方向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重心转移。这种渐进有序的监管改革路径既有望解决当前系统性风险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又为后续综合监管引领综合经营的破局预留了空间。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会议更是直言不讳地强调“合理安排开放顺序”,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三大开放政策,都将在长期稳中有进的前提下,选择“有进有退”、“短退长进”、“进退有序”的相机抉择模式,彼此呼应,短期有所取舍,长期整体协同。 第二,统筹利益总量与分配结构。 做大总量、做优结构,是金融战略作为“国策”的核心要义。就总量而言,回归本位、远离风险、避免危机,才能长期做大。就结构而言,突破小我、顾全大局、激活潜力,才能全面做优。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将金融上升为国策之后,金融的利益就不再只是金融行业的利益,更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因此,本次会议再度强调了“让利于民、让利于实体”的引导方向,“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外,以国家利益为本,就更需要看淡短期商业利益,注重长期发展利益,因此,本次会议再次明确了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 第三,统筹金融人和金融事。 既然金融事业已经上升为国之重器,那么,对金融人的要求也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金融地位的拔高,在人的层面也有双向体现,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让行政官员更懂金融,让金融人才更懂国策,这实际上为金融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大效应有望释放 正因金融地位得以拔高,所以金融改革才会选择更加稳健、务实、有序的节奏,而理解本次会议,也更需要从短视的技术层面上升到长期的战略层面。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意义深远,而改变将会渐次发生,三大效应有望逐步释放。 首先,重点明确的风险管控将带来综合监管效应。 金融稳则经济稳、国家稳,本次会议提出要“整治金融乱象”,这种措辞再次表明了金融监管趋严的紧迫性和严肃性,而当前监管任务落实的主要抓手则是“去杠杆”和“控风险”。本次会议强调“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阵痛不可避免,监管执行的决心不可动摇,综合监管效应将渐次显现。 其次,稳中有进的改革开放将带来长期鲶鱼效应。 将金融拔高为“国之重器”,将党置于领导金融发展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将更加不可动摇,任何利益藩篱都无法阻挡改革推进,任何市场乱象都无法干扰稳步开放。稳中有进的金融改革开放长期内将提振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走出“L型”蛰伏奠定基础。金融是一池活水,活水总会流向价值洼地。本次会议也点明了金融战略重点扶持的方向,要“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重点方向的重要突破将带来鲶鱼效应,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三,务实有效的政策搭配将带来政策协同效应。中国经济金融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天然就有内在联系。因此,本次会议并未就金融论金融,而是注重财政与货币的内在互动,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实施的背景下,金融监管和政绩引导的同步增强将有助于政策协同效应的显现,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统筹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详情]

党报谈金融风险防范: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党报谈金融风险防范: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原标题:把好金融风险防控每一道关(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行业稳定健康发展,首要的任务是重新认识金融的本质,厘清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近日,据银监会透露,今年1月至6月,在各级银监部门公开的1334张罚单中,涉及村镇银行的罚单有131张,罚没金额超过2500万元。村镇银行被罚名目各异,其中利用自身业务资质在票据大案中充当“二传手”的案例为数不少,个别案例涉案金额较大。村镇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发展已颇具规模,对改善“三农”、小微企业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村镇银行管理混乱、违规经营积累的风险隐患必须引起警惕、加强监管。 本应耕耘田间地头的村镇银行中,竟然有个别机构参与倒卖票据,这是部分金融领域“脱实向虚”、金融机构内控薄弱和金融监管亟待加强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金融体系中的资金并没有全部流向嗷嗷待哺的企业,而是有相当数量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上演以钱玩钱的资本游戏。其中,有些金融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行业稳定健康发展,首要的任务是重新认识金融的本质,厘清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金融工作提出四项重要原则,其中第一项就是要求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应当说,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要,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原动力。舍弃这一根本,金融行业必将是无本之木,或许能够茂盛一时,但终归难以保持长久繁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金融机构具有脆弱性,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金融行业具有外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行业需要非常严格的监管。一家注册资本仅有3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可以牵涉到案值达到9亿元的票据大案;一个小小的银行分理处,可以制造出数额高达几十亿元的银行理财“飞单”;一款简单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背后可能牵涉虚假贷款合同,坑害万千中小投资者;一枚漏洞百出的“萝卜章”,可能危害银行间债券市场多年来积累的信用……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改善金融监管的紧迫。 实际上,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要求提了好多年,之所以还要继续强调预防金融风险,一个重要原因是个别金融子行业的监管措施没有执行到位,各个金融子行业之间的监管协作没有落到实处。过去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多次出现保险资金争夺上市公司股权的案例,反映出部分穿越于保险和证券两个市场的金融业从业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协调监管。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加强和提升,可以有效防止九龙治水、各自为战,避免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能够更好应对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有序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必须明确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推进监管统筹互联。惟其如此,才能做好新常态下的金融工作,迎来金融行业健康大发展。[详情]

专家:丰富直接融资工具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专家:丰富直接融资工具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专家:丰富直接融资工具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本报记者 苏诗钰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文雁兵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强正规社会融资和合法民间融资能力,减少对传统银行信贷的融资依赖,除了传统直接融资工具外,具有市场化特征的股权融资、债权债务融资、资产和债务证券化等是可取的发展方向。 华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平台,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二是建立完善的债券市场评级机制,这有利于规范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内债券融资工具的创新;三是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在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的同时也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审核机制,不能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同时建立合理的退市制度,才能激发直接融资工具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 政策方面,6月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专家认为,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详情]

银监会近期将召开监管会议 部署金融工作会落实措施
银监会近期将召开监管会议 部署金融工作会落实措施

  银监会保监会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银监会: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全方位落实会议精神 ⊙见习记者 刘飞 ○编辑 陈羽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昨日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金融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十分重要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科学阐释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了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全面论述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对下一阶段金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马凯副总理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了具体安排。银监会系统要认真学习、准确领会会议精神,尽快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指出,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全方位落实会议精神。一是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引导银行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积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修复我国经济失衡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三是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银行业。四是端正监管定位,找准工作重点。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银监会系统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确: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五是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配合人民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责,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监管协作。六是加强党对银行业工作的领导,确保银行业各项工作保持正确方向。 据悉,银监会还将于近期召开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全系统深入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保监会: 积极化解存量风险 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见习记者 陈婷婷 ○编辑 陈羽 保监会昨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保险监管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力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会议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统筹国内外政治经济大势,深刻把握经济金融发展规律,切实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系统阐明了金融工作要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重要原则,对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做出了全面部署,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金融领域的新篇章,是我们做好金融保险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 会议指出,当前,保险监管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保险监管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保险监管工作,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大力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会议强调,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推动会议精神在保险业落地生根。保险监管系统要加强党的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提高保险工作的政治站位,确保保险工作始终与中央要求保持一致。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强化“保险业姓保”,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努力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决筑牢风险防控防线,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坚持“保监会姓监”,强化保险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积极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筑牢风险防线、守住风险底线,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体系改革为重点,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深化保险业改革。加强保险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仅要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还要力争稳中求进,推动监管工作打开新局面。 会议要求,保险监管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保险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在实现金融业发展蓝图的进程中奋发有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金融要加快回归本源 监管须协调发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金融要加快回归本源 监管须协调发力

  原标题:金融要加快回归本源(望海楼)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四条重要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他还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这些要求不仅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也深刻揭示了金融的本质,为下一步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但“脱实向虚”的现象仍不容忽视。部分地区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披着金融创新外衣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一些金融乱象出现,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金融系统为实体行业服务的职能发挥,也加剧了金融系统内资金空转的现象,导致市场上价格信号扭曲。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些潜在的风险点容易引发金融舆情乃至金融风险。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对金融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因此,金融回归本源刻不容缓。 金融回归本源的实质,就是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健康的发展,金融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监管方,都要从思想意识上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行业要将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形势下,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应避免过剩产能占用太多信贷资金,同时加大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的支持。应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着力强实抑虚。金融企业则要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要回归本源,自然离不开金融监管发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风险具有涵盖范围广、关联性强、传导扩散错综复杂等特点,这对监管人员素质、规则制定尤其是监管协调等带来巨大挑战。只有加强监管,才能避免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可以补上监管短板,而且有利于提高监管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防止监管资源的空耗和浪费,从而使金融风险信息的传达和监管干预流程更加顺畅。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确保我国金融发展牢牢建立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避免虚假繁荣。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本原因就是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出现了过度自我循环和非理性膨胀。因此,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指导今后金融工作的大原则、大方针,也是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贯彻、加快推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详情]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防范金融风险重在责任落实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防范金融风险重在责任落实

  防范金融风险重在责任落实 在日前结束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关键还是要落实各方责任,形成防风险合力。 应该看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金融市场有关各方的积极努力。形成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合力,有赖于以风险为导向的有效金融监管、微观经济主体和金融机构的自我风险硬约束、地方政府清晰的行为边界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的保障。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套利行为突出,僵尸企业“僵而不亡”,金融机构激励约束不平衡,地方政府负债动力充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对市场行为引导力不足,这些都加剧了金融乱象。上述问题产生,与金融市场有关各方责任未落实有密切关系。未能及时消除监管真空、监管标准不统一,是金融机构监管套利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僵尸企业财务软约束,杠杆水平越来越高;金融机构热衷于规模扩张,影子银行风险不断显现;地方政府负债规模缺乏有效约束,隐性债务通过影子银行扩张;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且明显滞后于金融实务,未能有效发挥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 正因如此,落实金融市场有关各方责任,成为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上,会议提出,“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在强化微观经济主体财务硬约束上,会议提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在引导金融机构行为上,会议提出,“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视化行为。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真实披露和及时处置风险资产。”在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方面,会议提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新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凝聚,宏观经济面运行整体稳健,但也要高度关注金融领域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风险。说到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无论是有效的金融监管,还是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自我约束,地方政府业绩观的改变,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的加快,都要通过责任落实来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真正落地,都要通过积极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来促成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效率。[详情]

评论:金融严监管正当其时 加快实现互联化和协作化
评论:金融严监管正当其时 加快实现互联化和协作化

  金融“严监管”正当其时 据报道,日前闭幕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不少网民认为,过去几年,金融领域出现了不良迹象,比如金融过度创新、资产泡沫、债务率过高等,此次会议传递出了对于防风险的重视态度和从严监管的强烈信号,可谓正当其时。下一步,应提升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加快实现互联化和协作化,以穿透式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以穿透式监管严防风险 有网民称,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将在金融风险预测、分析、评估和防范方面,形成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机制,发挥综合防范金融风险的“拉网式”安全平台作用,有利于对一些金融交易行为、金融产品实施穿透式监管,提升防风险能力。 网民“丁爽”认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要是为了防止监管套利,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增强协调。这次改革是在现有基础上“补缺”,在以前做得不足的、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更高层级的委员会来进行协调。 拥抱科技 与时俱进 还有网民称,金融科技的崛起为金融生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新业态,监管部门的监管思维、模式、力度也应与时俱进,寻求更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方式。 网民“树叉”表示,当金融机构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采用监管科技时,如果监管机构不采用同样的技术,将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应对将变得更加迟缓,不利于金融的稳定。 “金融监管思路和手段要加快实现互联化和协作化。”网民“李东荣”称,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监管机构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监管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能,防范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更加全面、及时敏锐地洞察金融业的发展变化,以量化的变化和方法把握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和风险情况,防止出现监管套利。 网民“荼荼”提出,地方是当地信息的第一手获得者,要保持金融监管动态跟进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地方问责制,对地方承担的金融监管职责实现归口管理,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在行为监管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切实落实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责任,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妥善处置金融风险事件,切实维护本地区金融和社会稳定。 (李奕蕾 整理)[详情]

华创债券:金融监管严厉超预期 流动性不会明显放松
华创债券:金融监管严厉超预期 流动性不会明显放松

  银监表态官媒发声,监管精神更加清晰——华创债券日报2017-06-17 来源:周冠南、李秀江 屈庆债券论坛 债券投资策略:周末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为后期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定调,未来针对同业、表外、杠杆的监管将更加严厉,整改要求和监管文件也将逐步落地,监管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不变,近期缴税因素叠加外汇占款持续流出使得资金面压力增大;基本面数据全面向好将使得此前市场预期经济变差带来的债券收益率下行机会进一步延后;多重压力下,收益率将从阶段性的安全边际震荡上行,前期参与交易性行情的机构应尽快获利了结,控制杠杆和久期。 第一,央行投放流动性主要为缓解缴税压力,但是流动性依然偏紧反应了央行维持前期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意图,未来流动性不会明显放松。7月17日是本月缴税的征期最后一天,缴税规模大约在5000亿元左右,较历史均值有所提升。此外,周一公布6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环比下降343亿元,较上月降幅扩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是制约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第二,银监会、保监会传达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金融监管严厉程度不可小觑。周一银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先求“稳”再求“进”,提出“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要求监管人员明确“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并强调问责机制。可以看出,本轮监管的态度严厉超市场预期,同业、杠杆、表外业务将成为重点整治对象,监管问责将成为督促各层监管工作人员严格执法的硬约束。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并没有直接指出金融去杠杆的要求,表述也相对中性,但是在部门会议中却对包括同业、杠杆、表外业务在内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点名批评。因此,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更需要关注官方媒体的表态和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周末以来,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员文章对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进行补充和解读,分别就金融服务实体、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协调展开论述,最新文章对各监管部门、中央和地方的监管协调提出进一步要求。 此外,周末市场各方纷纷对金融工作会议进行解读,在此我们就几个问题进行补充: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相较前期没有变化,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二是会议没有提到“金融去杠杆”是一以贯之的表现,并非金融监管放松的信号;三是金融行业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空转套利将受限制;四是官方媒体的会后解读和定调更值得关注;五是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5年的金融行业发展和监管方向定调。 第三,6月经济数据全面超预期,经济韧性或将持续更长时间,为金融去杠杆和经济去杠杆提供更多调整时间,基于基本面数据下行的利多因素尚难出现。总体来看,6月工业增速大幅超预期,东部地区表现抢眼;基建投资加快带动整体投资表现,房地产投资未来增长仍有支撑;社零增速继续回升,汽车类消费增幅明显;二季度GDP延续一季度稳定向好的趋势。超预期的经济数据显示目前经济基本面仍有较强的韧性,考虑到经济如果出现回落不大可能是断崖式的下滑,二季度整体经济处在高位,因此基本面下半年大幅下滑的风险较低,全年经济也不会差。 一、债券市场展望:银监表态官媒发声,监管精神更加清晰 周一,早盘受央行释放流动性影响,市场多头情绪高涨,但是此后公布的经济数据全面超预期,下午临近收盘资金紧张情绪蔓延,全天看收益率上行,10年国开和10年国债收益率较周五收盘上行1BP左右,后期我们关注: 第一,央行投放流动性主要为缓解缴税压力,但是流动性依然偏紧反应了央行维持前期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意图,未来流动性不会明显放松。周一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1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4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当天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市场将央行公开市场1300亿元净投放解读为金融工作会议后货币政策出现放松迹象。但实际上,央行释放流动性主要为了对冲7月集中缴税的压力,7月17日是本月缴税的征期最后一天,本月缴税规模大约在5000亿元左右,较历史均值有所提升。 外汇占款降幅扩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是制约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周一公布6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21.5万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343亿元,较上月降幅扩大,前值293亿元。外汇占款余额连续20个月下降,可见居民和企业结汇意愿并没有上升,反而进一步下降,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存在。周一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继续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此汇率依然是制约货币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银监会、保监会党委传达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金融监管严厉程度不可小觑。周一银监会党委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指出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全方位落实会议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先求“稳”再求“进”,提出“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要求监管人员明确“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并强调问责机制。可以看出,本轮监管的态度严厉超市场预期,同业、杠杆、表外业务将成为重点整治对象,监管问责将成为督促各层监管工作人员严格执法的硬约束。同日,保监会党委也召开会议传达领导人讲话和会议精神,提出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强化“保险业姓保”,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并没有直接指出金融去杠杆的要求,表述也相对中性,但是在部门会议中却对包括同业、杠杆、表外业务在内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点名批评。因此,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更需要关注官方媒体的表态和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周末以来,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员文章对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进行补充和解读,分别就金融服务实体、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协调展开论述,实际是对于会议通稿的有效补充。在最新评论文章《监管不能各唱各的调》中,文章强调金融监管存在职责不清晰、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协调不顺畅、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等体制机制问题,未来要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加强协调机制,必须实现监管部门目标、绩效、激励、资源的一致性,努力做到监管政策、标准、规则和行动严密对接,特别是对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金融创新活动要有效监管;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此外,周末市场各方纷纷对金融工作会议进行解读,在此我们就几个问题进行补充: (1)“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相较前期没有变化,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部分市场观点认为会议通稿中提出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非“稳健中性”是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实际上去年以来政治局会议有6次提到货币政策均采用“稳健”的提法,而非“稳健中性”。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由此可见“稳健中性”是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化,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并未发生变化,货币政策转向无从谈起。 (2)会议没有提到“金融去杠杆”是一以贯之的表现,并非金融监管放松的信号。昨天媒体发布的会议通稿中对防控金融风险、推进监管协调进行阐述但未使用“金融去杠杆”的表述,而采用“经济去杠杆”对国企杠杆和地方政府债务提出要求。部分市场观点解读为放松对于金融去杠杆的重视。实际上“金融去杠杆”是市场解读中的惯用语,在政治局会议等高层会议中不直接使用“金融去杠杆”的表述,更多使用“金融安全”、“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等表述,本次会议一以贯之,不能解读为监管放松。金融去杠杆实际服务于经济去杠杆,其精神体现在监管文件的相关要求和指标约束中,未来会继续推进。 (3)金融行业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空转套利将受限制。本次会议对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进行了明确,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服务实体即回归金融本源,强调通过服务实体进行自身发展,而非通过金融产品的相互嵌套、同业往来进行监管套利和空转套利,这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大方向,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也会从这个维度出发。由此可见目前一些涉及“空转套利”的业务模式将继续面临监管清算的压力. (4)官方媒体的会后解读和定调更值得关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金融安全之后,新华社连发7篇系列文章解读会议讲话内容,使得全面监管的氛围升温。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后,新华社也连发多文解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刊发人民日报7月17日评论员文章:强调“经济金融经过上一轮扩张期后,进入下行‘清算’期”,强调“管住货币信贷‘总闸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官方媒体的持续宣传可以视为高层政策意图的风向标,值得重点关注。 (5)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5年的金融行业发展和监管方向定调。金融工作会议每5年召开一次,2012年会议提出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此后金融自由化和监管放松成为过去5年金融工作的总基调。本次会议则对未来金融行业回归本源、加强监管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成为未来较长时间金融工作的大方向,金融行业特别是泛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务及产品模式、机构竞合格局、监管规则及方式都将发生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也是中长期的。 第三,6月经济数据全面超预期,经济韧性或将持续更长时间,为金融去杠杆和经济去杠杆提供更多调整时间,基于基本面数据下行的利多因素尚难出现。周一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全面高于市场预期,中国二季度GDP同比6.9%,市场预期6.8%,前值6.9%;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市场预期 6.5%,前值 6.5%;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1.0%,市场预期10.6%,前值10.7%;1-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8.6%,市场预期8.5%,前值8.6%。 (1)二季度GDP延续一季度稳定向好趋势。6月GDP持平于上月的6.9%,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同比增长3.8%、6.4%、7.6%,一产较一季度增加0.8个百分点,其他变化不大。从各构成项对GDP同比贡献率上看,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为63.4%,较上季度大幅下滑1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为32.7%,较上季度大幅提升1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3.9%,较上季度变化不大。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环比降低主要是因为春节等假期抬高了一季度基数,从绝对值上看,消费仍然是驱动GDP增长的最大动力。 (2)6月工业增速大幅超预期,东部地区表现抢眼。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7.6%,大大超过预期的6.5%和上月的6.5%,其中制造业增长8%(上月6.9%)、采矿业下跌0.1%(上月0.5%),电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上月6.4%),制造业的回暖推动了6月工业增速超预期。分企业类型来看,6月东、中、西和东北同比增速达到8.2%、8.5%、7.9%和1.7%,较上月分别增加了1.7、0.3、-0.1和0.6个百分比,东部地区表现抢眼,东北地区恢复速度也有所加快。分行业来看,中下游行业普遍向好,其中下游的汽车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通用设备同比增速分别增加2.8、1.8、3.5、0.8个百分点;中游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2.6、1.3、1.8个百分点;上游行业有所回落。考虑到工业增速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更能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因此6月工业增速超预期更能说明6月经济依然有较强的韧性。目前房地产、汽车等下游需求依然不差,那么工业未来仍将大概率维持稳定向好的局面。 (3)6月基建投资加快带动整体投资表现,房地产投资未来增长仍有支撑。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7%,较上月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6.63%、17.3%、7.86%,分别增长0.76、4.19、0.52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增幅较大,这也和6月财政支出加快相吻合;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显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正在不断修复。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5%,较上月的6.72%增加了1.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逐步回升说明市场支配的力量在起作用,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从投资资金来源上看,1-6月资金来源同比增长了1.4个百分点,结束了今年以来增速为负的历史。房地产方面,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为21.37%和30.35%,较上个月分别增长11.12和16.21个百分点,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继续带动三四线房地产销售积极向好。6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4.02%,较上月大幅增长8.79个百分点,销售的改善带来新开工的加速推进,新开工增速低于销售增速反映出库存仍在加速去化,给未来房地产投资带来支撑。 (4)6月社零增速继续回升,汽车类消费增幅明显。6月社零同比增速为11%,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大类上看,餐饮和商品零售较上月均增加0.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受618网购节等互联网促销力度有所增大的影响,6月网上商品和服务同比增速较上月增加了0.9个百分点至33.4%。分项来看,6月油价持续低迷,石油及制品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跌4.9个百分点至4.2%,受去年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对今年透支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弱的影响,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较上月增加2.8个百分点至9.8%。今年以来三四线房地产销售持续火爆带来了6月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5.2%,较上月增加了4.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6月工业增速大幅超预期,东部地区表现抢眼;基建投资加快带动整体投资表现,房地产投资未来增长仍有支撑;社零增速继续回升,汽车类消费增幅明显;二季度GDP延续一季度稳定向好的趋势。超预期的经济数据显示目前经济基本面仍有较强的韧性,考虑到经济如果出现回落不大可能是断崖式的下滑,二季度整体经济处在高位,因此基本面下半年大幅下滑的风险较低,全年经济也不会差。 第四,明日利率债一级中标预测。周二,一级市场将新发三只1、5、10年的国开债,计划发行规模分别为60、70、150亿,发行费率分别为0、0.1%、0.15%。目前银行间二级市场国开债1、5、10年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7%、4.085%、4.171%,综合近几期招标结果,我们估计本次中标利率区间在3.61-3.64、4.05-4.08、4.14-4.17。 债券投资策略:周末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为后期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定调,未来针对同业、表外、杠杆的监管将更加严厉,整改要求和监管文件也将逐步落地,监管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不变,近期缴税因素叠加外汇占款持续流出使得资金面压力增大;基本面数据全面向好将使得此前市场预期经济变差带来的债券收益率下行机会进一步延后;多重压力下,收益率将从阶段性的安全边际震荡上行,前期参与交易性行情的机构应尽快获利了结,控制杠杆和久期。[详情]

人民日报三论金融工作会议:监管不能各唱各的调
人民日报三论金融工作会议:监管不能各唱各的调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让金融回归本源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二评金融工作会议:既防“黑天鹅” 也防“灰犀牛” 【重磅】人民日报三论金融工作会议:监管不能各唱各的调 来源: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对于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开创我国金融工作新局面,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既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有序前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日渐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力推进,民营银行试点破冰,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下,金融改革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金融要发展,改革是动力。在我国金融业成长历程中,曾经遭遇种种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难题,最终都是依靠改革成功化解。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金融业发展与创新步伐加快,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越来越高,不少风险挑战也随之而来,迫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关键是让金融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懈推进。 夯实市场之基,要求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发挥市场作用是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市场根基稳健扎实,才能形成有效市场约束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如果金融机构处于不健康、不稳定状态,就很难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如果市场主体自我管理不力,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就会失守;如果融资内部结构不健全,金融与实体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就会淤塞。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诸多不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寻找答案。金融业要下大气力进行制度建设,健全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真正健康的金融市场主体。金融体系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突破直接融资瓶颈,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打造适应实体经济需求、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金融链。 强化监管之腕,要求坚定深化金融改革。我国金融领域近些年产生各种乱象,出现一些风险隐患,金融机构内部违纪违法案件高发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协调不顺畅、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等体制机制问题。金融安全要靠“保”,更要靠“改”,积极深化金融改革,堵住体制机制漏洞,才能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监管部门都姓“监”,监管要严密、管用,敢于监管,精于监管,恪尽职守,严格问责,不能存在定位偏差,不能只想着把行业做大。金融监管必须集中统一、相互配合,不能各唱各的调。加强协调机制,必须实现监管部门目标、绩效、激励、资源的一致性,努力做到监管政策、标准、规则和行动严密对接,特别是对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金融创新活动要有效监管。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实现监管信息全面联通共享,努力做到金融监管全覆盖。 开放也是改革。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更好利用全球资源,以开放促改革。要鼓励区域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市场竞争。对那些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应当加速推进。同时,维护好国家金融安全,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既要积极有为,又不可操之过急,一切以我国发展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为依据,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明、路子正,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我们要坚持深化金融改革不动摇,逐步建立一个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业抵御风险的实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详情]

建行党委认真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建行党委认真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7月17日上午,中国建设银行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建设银行实际就贯彻落实会议有关要求进行了具体布置。 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马凯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致认为,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进行科学谋划,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会议科学分析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阐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全行工作的实践指南。 会议强调,全行各部门、各机构要把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积极转变方式、优化结构,加快全行经营转型;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结合建设银行实际,就全行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全行要按照总行党委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各项工作要以会议精神为指导,将会议精神纳入全行转型和改革发展中来,纳入到全行党的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风险防范和业务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以更扎实的作风、更坚定的信念、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实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要高质量高水平地抓好风险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全行各部门、各机构要切实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贯彻到各项具体业务中,对于每类业务、每个领域、每个条线、每项产品都要想得深一点、看得远一点。要按照会议精神要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发展转型,一手抓风险防控,既不能片面强调风险而不重视业务发展,也不能为了改革发展和转型而忽视风险管控。在改革转型过程中,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决不能掉以轻心、置若罔闻。处理和平衡好两方面的关系,是检验和评估全行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标尺。 三要着力加强总行机关建设。要按照总行“六型”机关建设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结合业务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进一步整饬金融乱象,治理风险行为,确保审慎合规经营。要对业务调整提前做好评估论证,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详情]

上投摩根基金:GDP稳定增长金融监管加强 关注绩优股和债市
上投摩根基金:GDP稳定增长金融监管加强 关注绩优股和债市

  上投摩根基金:GDP稳定增长 金融监管加强 未来投资关注绩优股和债券市场 2017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二季度经济数据,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数据持平,显示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2017年7月14日-15日,中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本次会议提出未来金融工作的 “四大工作原则”和“三项任务”,为未来金融工作的改革、发展确立了工作总基调。 会议表明在防风险的大前提之下,金融仍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任务之一。上投摩根基金认为,今年以来的减持、定增新规,以及IPO的正常化等都有助于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近期社会融资增速及M2增速的变化也可看出,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并未改变。预期在资本市场更加健全及开放后,直接融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从中长期的角度,健全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经济的有序发展。从基本面的角度,国内经济增长维持稳定,通胀也维持在较好水平,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中性,目前债券市场总体估值合理,预期下行风险有限。国内股市总体估值也趋于合理,市场将更加重视对实际业绩增长的要求,估值合理且增长确定性较高的个股持续值得关注。 开展金融工作的四项重要原则 • 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 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 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 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 开展金融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详情]

境外媒体:中国设“超级机构”防金融风险
境外媒体:中国设“超级机构”防金融风险

  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境外媒体:中国设“超级机构”防金融风险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期两天,旨在构建宏观框架,强化国内监管系统的统一性,即将成立的委员会将确保各个金融部门更好地协调工作。 参考消息网7月17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本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金融安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健全金融法治。会议一如外界预期,提出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敲定总体工作基调 据台湾《工商时报》7月16日报道,据了解,大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从1997年至2012年共已举行过四次,历届会议也先后颁布多项金融改革重要政策。 习近平表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习近平称,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鼓励发展绿色金融;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金融是国之重器,要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另据台湾“中央社”7月15日报道,中国大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发表讲话。习近平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四项重要原则: 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第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 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 补齐监管体制短板 据时事社7月15日报道,五年一度的研究中国金融改革重大事宜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两天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习近平主席表示,要成立一个新的政府机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报道称,中国的金融监管业务一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新机构的成立有望推进金融业务的统一管理。 据日本《每日新闻》网站7月15日报道,确定中国金融领域重要指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5日闭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指示,要继续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报道称,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一直被细分,有专门机构分别负责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中国将建立稳定金融的新机构,目的是推进从上至下的一贯制金融监管工作。 债务扩大等中国金融风险经常受到国内外舆论指责,这次会议也把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15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5日闭幕的高层会议上宣布,中国将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调国内金融监管工作。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期两天,旨在构建宏观框架,强化国内监管系统的统一性,即将成立的委员会将确保各个金融部门更好地协调工作。 官方尚未公布委员会的具体组成,协调监管意味着要加强不同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决定其他各项举措的时候,尤其需要从其他监管部门那里及时获得全面信息。 另据台湾《旺报》7月16日报道,针对大陆准备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分析人士指出,这项宣示传达了非常重要的信号,也就是大陆在金融管理上将从过去“监管的竞争”进阶到“监管的协调”,委员会将在这方面扮演吃重的角色。 专家表示,该委员会将是国务院层面的权威决策机构,对于深化改革、协调监管将起到重要作用。大陆之所以推出该委员会,是为了克服金融监管短板,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过去长期存在的“谁家的孩子谁抱”的分业监管方式存在一定的金融监管盲点,容易出现监管套利。鉴于分业监管体制的统一性不够,才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它对于克服金融监管短板将发挥重要作用。 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16日报道,中国决定金融工作方向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5日闭幕。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此举将加强对跨行业金融商品等的监管。在今秋召开决定最高领导层人事的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前,这次会议表明了不允许出现金融混乱的姿态。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以来每五年举行一次,除国家最高领导层成员外,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大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等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表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5日报道,据中国国家媒体报道,中国将设立一个国务院下属委员会,负责监管金融稳定和发展。习近平在这个会议上说,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史宗瀚表示:“中国正着力强调风险防范,监管层须对任何不稳定迹象加以管控。” 据中国国家电视台报道,李克强总理也在会上讲话。他表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IHS马基特公司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表示,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显示,中国政府渴望防止金融系统发生可能造成失稳的震动,“央行和新设立的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将是稳定住银行系统内的不良贷款,对影子银行业风险以及与规模不断扩大的公司债务有关的风险实施管控”。 报道称,自亚洲金融危机后推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一机制以来,该会议在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日程表中一直占据着独特地位,该会议旨在鼓励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5日报道,内地将设立超级监管部门,赋予其协调监管金融稳定的权力,还将强化央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报道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闭门会议,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每五年举行一次,会议将决定政府未来五年内在金融方面的优先事项。 另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7月15日报道,中国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中国最高金融官员参加的这一闭门会议解决了有关金融系统的诸多问题,推动了经济健康发展。 报道称,关于成立超级监管部门的设想已在金融圈流传多年,在2015年中国股市动荡后得到加速推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会议宣布鼓励进一步协调监管工作,鼓励继续推行金融市场去杠杆,国际投资者会表示欢迎。 徐洪才说:“此次会议向国内外投资者发出积极信号,表明中国将拥有更加稳定、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将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详情]

其他部委可能进入金稳会 明年能看到谁真正主管金融
其他部委可能进入金稳会 明年能看到谁真正主管金融

  金融工作会定调 混业监管破题  在近年金融混业经营愈发风生水起之时,监管协调却一直处在“九龙治水”的状态,为监管套利留下可乘之机。于7月14日-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明确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职责的同时,还公布将设立最高层面的协调监管机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业内人士认为,金稳会将协调一行三会填补混业经营下分业监管的真空。 金稳会浮出水面 五年一届、每届均对我国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定调”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今年召开之前便早早地吸引了业内的目光。“防风险”是本次会议的基调。会议提出未来五年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其中,防控金融风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而从去年底开始大力推进的“金融去杠杆”,在此次会议中被切换为“经济去杠杆”。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称,去杠杆应当更多地从“本源”去着手,而不是“舍本逐末”,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中国高杠杆率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同时发生重大转变的还有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本次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曾经的“机构监管”成为过去式。 资本账户开放、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则继续延续。会议提出,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强调“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的要求下,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分业监管空白将被填补 事实上,市场早有预期此次会议将重点研讨改革现有监管构架。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姜超表示,过去我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框架,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有经营牌照,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监管。但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了混业经营,例如银行将大量资产放到了券商、信托和基金的表上,导致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这些通道业务的本质是银行逃避对资本监管的约束,但是在分业监管模式下,银监会无法有效监管位于券商等账户上的银行表外资产。金稳会的设立其实是迈出了走向混业监管的第一步。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指出,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通常奉行“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这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其中就包括监管割据持续得到强化,监管盲区阶段性凸显。 “金融监管大一统”的呼声因此日益高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落地的方案,并非此前市场普遍猜测的“一行三会合并”、“双峰监管”等监管机构改革方案,而是在更高的层面成立金融稳定协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相比预期中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从名称看,金稳会更全面,拥有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两大职能;而与原有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相比,这个委员会的职能完整,层级更高,预计将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金稳会更大的作用在于填补分业监管的真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金稳会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维持现有金融分业监管框架下,通过金稳会统筹协调具体安排,强化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来弥补分业监管框架下的缺陷,优化分业监管框架,以适应混业经营的动态。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进一步指出,金稳会的成立意味着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等方面更能够全国一盘棋,能够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和职能,而非目前的分业监管、各部门分别推进改革等现状。 最快年内将有进展 在金稳会浮出水面后,其与现行一行三会的关系也颇受业内关注。邓海清分析称,金稳会是在国务院层面设置的统筹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仍然相对独立。但他同时表示,从政策初衷考虑,应当只是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纳入金稳会,但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仍然值得观察。黄志龙认为,一行三会将是金稳会的主要构成单位,也是金稳会决策的执行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进一步指出,当前金融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角落,监管措施不能只针对金融论金融,除了一行三会进入金稳会,国务院下属其他部委也有可能进入,由金稳会来加强政策的整合协调。 而仅有一个统筹全局的金稳会还并不够,黄志龙表示,根据金稳会的职能,还会设立相应的金融监管协调、金融改革统筹等方面的职能部门。针对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刘澄预测,金稳会下还可能增设“行为监管局”,类似目前税务局下的稽查分局,是对过程进行检查的,不仅仅只是像以前一样都是结果检查。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只是先统一思想,真正的落地方案可能要等到十九大之后出炉。“金融工作会议要贯彻,按照惯例,可能是在十九大之后,在明年的人代会上进行讨论,那时能看到谁真正主管金融。”刘澄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程维妙 刘双霞 王晗[详情]

金融上升为国策后:金融利益将不再只是金融行业利益
金融上升为国策后:金融利益将不再只是金融行业利益

  金融上升为国策后:金融的利益将不再只是金融行业的利益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来源:澎湃新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浮云蔽日的全球宏观乱纪元,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展现出中国金融改革“顶层设计”的胆略、气魄和格局,为中国实现“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强、经济强”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全国金融会议的核心精神,与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家金融安全”一脉相承。国家金融安全的主线是利益,而本次全国金融会议则旨在促进新形势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金融行业利益的协调统一。通过提振金融监管效率、规整金融市场秩序、明确金融职能引导,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以维护金融底线、助力国家战略为前提,以优化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功能、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之于实体的造血机制为内容,实现了中国金融改革“稳健的突破”。中国改革,从来都是目标坚定、蹄疾而步稳,以国家战略为纲,以问题导向为目,以底线思维为本,纲举目张,本固邦宁。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突破是历史性的,链式反应之后,中国金融生态将发生长期变化;突破又是渐进性的,中国“金融+”的内生演化将在政策指引之下稳健推进。这种“稳健的突破”,于中国而言,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针对中国问题、合乎中国利益。我们认为,“西式标准”削足适履,“务实选择”冷暖自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改变将会渐次发生,中国金融的成长之路将更趋健康,中国经济的逐梦之途也将由此更加阳光灿烂。 乘风破浪正当时,三大突破应时而出。金融究竟是什么?金融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些基础性问题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始终举足轻重。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隐约之间,给出了重要答案。第一,将金融事业定位在“国之重器”的高度。无论从会议召开时间、参与层次,还是从会议通报的言辞之间,都能捕捉到一个信息,金融的地位拔高了。金融不仅是一个重要行业,更是国之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李克强总理则直言不讳地指出:“金融是国之重器”。金融地位的拔高在抬升了金融系统重要性的同时,再次明确了金融改革开放在方向性上“开弓没有回头箭”,金融风险管理则在严肃性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第二,将金融安全从技术层面提升至战略层面。本次会议首次将金融工作主题确定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这与国家金融安全的要义相一致,即在技术性的基础上更强调战略性,在“术”的层面之上更强调“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金融安全的属性抬升无疑使得促成安全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任何所谓金融行业的“既有经验”,这意味着中国金融问题的解决将更注重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行业利益的协同,不以技术成败论英雄,不以短期得失论进退。第三,将金融发展从行业维度提升到国策维度。当今时代,金融对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对国家运势的关键作用不断凸显,因此,金融发展,兹事体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紧迫感,齐心协力,勤勉尽责,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金融发展是长期命题,注重发展,必然需要配套机制建设,正因为如此,本次会议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正式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导金融监管协调,并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短视化行为”。 积跬步而至千里,三种统筹稳健务实。金融的增长之“术”讲究专业致胜,金融的发展之“道”则强调平衡致胜。服务实体、改革开放和风险管理“三位一体”的金融职能本身就是平衡之道的体现,而更深层次看,稳中有进的金融发展更需要贯彻、践行三种统筹。第一,统筹改革内容与推进时序。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容是明确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综合化经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风险管控等,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关键是改革顺序的安排,既要兼顾国内基础和国际形势,更要考虑政策互动和市场心理。过去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充分表明,稳健渐进、试点先行的模式更加有弹性、可把控、易推广。因此,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并体现了对金融改革顺序安排的统筹考虑。在监管改革方面,会议并没有推出此前热议的激进方案,而是选择了一个务实可行、高效集约的方案,在保留并完善现有监管格局的基础上,实现了监管协同机制由虚向实的转变,并强调了监管方向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重心转移。这种渐进有序的监管改革路径既有望解决当前系统性风险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又为后续综合监管引领综合经营的破局预留了空间。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会议更是直言不讳地强调“合理安排开放顺序”,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三大开放政策,都将在长期稳中有进的前提下,选择“有进有退”、“短退长进”、“进退有序”的相机抉择模式,彼此呼应,短期有所取舍,长期整体协同。第二,统筹利益总量与分配结构。做大总量、做优结构,是金融战略作为“国策”的核心要义。就总量而言,回归本位、远离风险、避免危机,才能长期做大。就结构而言,突破小我、顾全大局、激活潜力,才能全面做优。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将金融上升为国策之后,金融的利益就不再只是金融行业的利益,更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因此,本次会议再度强调了“让利于民、让利于实体”的引导方向,“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外,以国家利益为本,就更需要看淡短期商业利益,注重长期发展利益,因此,本次会议再次明确了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第三,统筹金融人和金融事。既然金融事业已经上升为国之重器,那么,对金融人的要求也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金融地位的拔高,在人的层面也有双向体现,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让行政官员更懂金融,让金融人才更懂国策,这实际上为金融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风物长宜放眼量,三大效应有望释放。正因为金融地位得以拔高,所以金融改革才会选择更加稳健、务实、有序的节奏,而理解本次会议,也更需要从短视的技术层面上升到长期的战略层面。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意义深远,而改变将会渐次发生,三大效应有望逐步释放。第一,重点明确的风险管控将带来综合监管效应。金融稳则经济稳、国家稳,本次会议提出要“整治金融乱象”,这种措辞再次表明了金融监管趋严的紧迫性和严肃性,而当前监管任务落实的主要抓手则是“去杠杆”和“控风险”。本次会议强调“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阵痛不可避免,监管执行的决心不可动摇,综合监管效应将渐次显现。第二,稳中有进的改革开放将带来长期鲶鱼效应。将金融拔高为“国之重器”,将党置于领导金融发展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将更加不可动摇,任何利益藩篱都无法阻挡改革推进,任何市场乱象都无法干扰稳步开放。稳中有进的金融改革开放长期内将提振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走出“L型”蛰伏奠定基础。金融是一池活水,活水总会流向价值洼地。本次会议也点明了金融战略重点扶持的方向,要“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重点方向的重要突破将带来鲶鱼效应,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三,务实有效的政策搭配将带来政策协同效应。中国经济金融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天然就有内在联系。因此,本次会议并未就金融论金融,而是注重财政与货币的内在互动,要求“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实施的背景下,金融监管和政绩引导的同步增强将有助于政策协同效应的显现,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统筹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系工银国际研究部报告,经授权刊发。)[详情]

张锐:破解普惠金融严重失衡的根本之道
张锐:破解普惠金融严重失衡的根本之道

  我国的普惠金融还远未成长到具备足以覆盖所及空间的能力,而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金融机构,还在普惠金融领域各自为战,甚至恶意竞争。因此,无论补缺还是强身,普惠金融首先必须引导资源的集中化与规模化,建立与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供应体系 在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高层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如此明示,既确定了我国普惠金融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也寄托着决策层对普惠金融这一全新金融业态的浓浓期望。 据《中国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超过了7000万家,但其中仍有12%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波士顿公司的全球财富管理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尚未被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特别在农村,有80%的家庭年纯收入低于1.3万人民币,这些家庭缺乏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如此多的空白地带,足以说明我国当下的普惠金融还远未成长到具备足以覆盖所及空间的能力。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所需要的电信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金融业开展普惠服务的成本还非常高昂,同时,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还没有成为农民的习惯,致使普惠金融服务的进入也较为困难,由此也造成普惠金融在我国城乡配置与发展的显著失衡。 供给侧资源的错配是需要修正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来看,普惠金融平台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很多是偏向提供小额贷款或者作为中介撮合资金供求而已,而个性化服务以及场景功能乏善可陈。不仅如此,普惠金融绝大多数涌向资金供给或者理财端,而典当抵押、保险等服务则大大滞后,普惠金融体系还很不完整。此外,普惠金融往往侧重于交易性或者补贴型服务,而并不关注所受对象造血功能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都是各自为战,甚至还出现了恶意竞争的苗头,本就失衡的资源还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并产生协同效应。 因此,无论是补缺还是强身,普惠金融首先必须在供给侧增加产品数量与提高产品质量,并建立与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供应体系。应当承认,眼下传统金融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深耕与拓展普惠金融领域理当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为此,政策的重点应转向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并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向基层沉降,建立起各种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为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的发展,在适当拓展融资渠道的同时,可尝试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比如强化保险机构的配套服务功能,尝试互助联保、保险基金担保等担保方式,开发出保险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相衔接的产品。另外,还可考虑建立一批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或建立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再担保机构。 针对普惠金融行业的粗放型增长,眼下理当旗帜鲜明地引导资源的集中化与规模化,以培植出几家普惠金融的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增强行业的自我出清功能。与此同时,鼓励与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引导保险机构与各类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减轻与锁定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市场风险。通过以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是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的要旨,因此,在推广针对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农户、特殊群体以及精准扶贫对象小额贷款的同时,还可以依托自助式动产、权利抵质押登记平台开展动产质押贷款业务,同时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服务网点,完善电子服务渠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新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应当“走出去”,寻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引进国外金融资源,创新性地为国内“弱势”群体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除了在供给端培育与强化普惠金融的内功外,还应当进一步优化与拓展外部环境的撑托之力。首先,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倡导与支持传统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投入,鼓励IT企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共建互联网协作平台,公共财政可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策应性激励。另一方面,将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视为重中之重,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向农村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支持有关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为了鼓励农民更多地使用PC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政府可以仿照支持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实施IT产品与服务下乡的财政贴补政策。 其次,设法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建议中央银行尽快拿出征信集纳的统一标准与格式,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以及征信机构,实现小微企业业主、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的有效采集,同时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另外,要打破数据资源的“信息孤岛”格局,整合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夯实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提升普惠金融的风控能力。 再次,坚持不懈强化金融监管。一方面,在对互联网金融持续整顿的基础上,形成普惠金融的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同时研究制定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指导意见,建立起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相关标准体系以及健全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另一方面,针对供给侧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典当业管理条例、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等法规,尽最大可能控制与降低普惠金融的道德风险。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详情]

评论:以深化改革监管创新维护国家新金融安全
评论:以深化改革监管创新维护国家新金融安全

  鉴于当前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大多属于经济新常态下涌现出来的新金融现象,用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来维护金融安全,甚至靠严防死守都不可能奏效。未来我国的金融安全是新金融安全,一定要靠深化金融改革,靠加快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来维护。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就是围绕维护新金融安全的重大体制改革部署。 毫无疑问,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是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的要求下,作出的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决定。这将大大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从制度建设上说,这是确保未来我国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和突破。 回首过往,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都会敲定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并推出相应体制机制改革举措。过去几年,金融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金融加杠杆。银行和保险业通过大量加杠杆行为,负债端迅速扩张。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年增速超过 30%,当前体量已达约 30 万亿。在万能险的助力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连续三年维持20%的增速,当前规模也近14万亿。而在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安全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扰动因素。 从外在因素看,美联储进入“加息+缩表”周期将全面制约全球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而特朗普推出的大幅减税计划将导致财政赤字水平上升,这又会刺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可能形成较大冲击。英国退欧进程加快,或动摇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诱发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从内在因素看,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由金融加杠杆进一步演变成过度金融化,即全社会金融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金融机构大搞资金“体内循环”、“以钱炒钱”、资金“脱实向虚”的金融行为;部分实体企业和一些险资片面强调产融结合,在资本市场恶意举牌和杠杆收购,导致金融行为的虚拟化和投机化,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偏离主业,盲目推行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导致主业不主,“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有一些银行通过走通道、加杠杆等方式,在金融同业、理财产品、资管业务、票据业务等方面形成杠杆过高、链条过长、关联过于复杂的现象,形成“香肠式”、“套娃式”产品,产生出“飞单”和“萝卜章”怪相,造成资产负债表畸形、资金空转和以钱炒钱,大大加剧了资产泡沫化程度。 因此,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高层再次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为此,要求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鉴于当前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大多属于经济新常态下涌现出来的新金融现象,用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来维护金融安全,甚至靠严防死守都不可能奏效。这里说的新金融,是指在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支持下金融体系所发生的新变革。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新”,包括新的金融机制、业态、组织、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另一个是“多元化”,而“多元化”本身就体现着“新”:一是参与业态的多元化。一些电商、社交、服务、媒体等新业态加入了新金融领域。从参与的企业性质来看,一些国企、上市公司,一些民营企业甚至一些中小微企业也加入了新金融的体系。二是业务模式多元化。支付、众筹、网络借贷、大数据征信在新金融领域得到了凸显。三是服务对象多元化。传统金融业服务不到或者说服务不好的对象,在新金融环境里面得到了兼顾。四是消费金融、体验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金融场景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提升。必须看到,上述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建立在科学、健全的新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基础上的,引导得好,一定会为实体经济、绿色经济及普惠大众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但若引导不好,监管不到位,就会产生种种金融乱象,危及国家新金融的安全。 可见,未来我国的金融安全是新金融安全,一定要靠深化金融改革,靠加快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来维护。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就是围绕维护新金融安全的重大体制改革部署。笔者赞同一些专家的观点,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也与之前高层对金融监管方面提出的要求一脉相承。这样一个在国务院层面设立的、层次高于“一行三会”的委员会,在分业监管不变的情况下,既保证了有一个“超级的”、“高级别”机制安排来统筹金融发展和监管,使监管更具专业性、针对性,既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防止了监管资源的空耗和浪费,使金融风险信息的传达和监管干预流程更加顺畅。这次会议还强调了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这意味着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角色越来越吃重。 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国家普遍提升了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在保持“一行三会”架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顺应了这样的大趋势,同时也符合我国金融监管的实情。下一步,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责任重大:在新金融运营深入推进、金融科技日新月异、金融综合经营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加快金融改革,加快战略规划,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方面使命艰巨;在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方面任务繁重。为此,所有的金融管理部门都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笔者希望在这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下,我国能摸索并建立起统一、综合、穿透式的金融监管新体制,尽早实现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编织好新金融形势下的金融安全网。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聚金资本首席经济学家)[详情]

习近平: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改革
习近平: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改革

  □ 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 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 □ 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据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金融监管得到改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 习近平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第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 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习近平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 习近平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核心目标,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根本动力,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要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100.60 -0.20%)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双创”支撑就业等的金融支持,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要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着力强实抑虚。要筑牢市场准入、早期干预和处置退出三道防线,把好风险防控的一道关,健全金融风险责任担当机制,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深化国企改革,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点,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要坚持中央统一规则,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加强金融监管问责。要坚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稳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要加强对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信用、人才保障,创造优良金融生态环境,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总结讲话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制度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金融领域切实得到落实。[详情]

金融工作迎来顶层规划 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灌活水
金融工作迎来顶层规划 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灌活水

  15日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全球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确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会议着重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维度进行部署。金融活则经济活。相信在明确的政策基调和一系列政策举措后,金融将为实体经济灌溉源源不断的活水。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央行职责更强化 在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最引人关注的提法无疑是“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近年来,金融创新不断推进、金融业态不断融合,而监管却停留在“谁家的孩子谁抱”的分业模式。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出现“牛栏关不住猫”的困境。因此,在国家层面设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一直是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令人振奋。该委员会将如何开展工作也引起各界关注。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国务院层面的权威决策机构,应该会由国务院领导担任负责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可能设在央行。该委员会不是咨询机构,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决策机构,对于深化改革、金融协调监管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主要是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角度出发,并不是另起炉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未来应该会由人民银行牵头引领,统筹安排。 至于人民银行将发挥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这次会议进一步突出了人民银行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作用,未来人民银行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及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监管。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应该包括金控公司,特别是一些产业公司逐步向金融领域渗透。“对这部分机构的监管存在空白,监管较为薄弱,未来这块会得到有效加强”。 监管进一步加强 严防系统性风险 会议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则,其中有一条颇受关注,即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成为会议期间的高频词汇,例如“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等。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的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果说,过去历次金融工作会议都将金融发展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一次,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显然占据了更为优先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世界性潮流。以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于2010年7月通过为标志,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发展进入以加强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新阶段。 张承惠则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监管的责任。从历史经验来看,处理好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始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一方面,要避免过于注重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金融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对于新型交易风险存在认识不到位、缺少监管经验的问题,这就要求金融监管部门更加注重有质量的金融发展。如果金融发展不受到监管和约束,容易引起金融风险的发生,反过来会影响金融本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至于强调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以及强调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都显示出加强监管已成为当下与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李扬表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从本次会议精神来看,未来金融监管会更加严格,年内相关新规可能会陆续出台。 切实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这一精神在此次会议中得以充分体现。 郭田勇表示,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如果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花里胡哨”的金融产品会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尽管短时间内可以创造利益,但是长远看,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需要金融业转变方式、优化结构。会议提到,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此次会议还提到,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郭金龙表示,保障是保险业经营基础。保险业回归保障主业,是体现“保险业姓保”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保险业做好保障业务,也有助于资产业务的开展。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金融业深化改革。会议提到,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详情]

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干了啥?
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干了啥?

  来源:新京报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实际上,自1997年11月首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保监会、银监会、中央汇金、中投公司等均是在该会议上决定设立的。那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如何影响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的呢? 本版文字/新京报记者金彧 陈鹏 新京报制图/陈冬[详情]

6个关键词读懂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
6个关键词读懂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

  来源:新京报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明确了三项任务:“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其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成为会议亮点。对于本次会议对我国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新京报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分别就互金、保险、债务、融资、股市及外汇进行了解读。  1 互金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长期机制 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今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从之前案件来看,很多机构借互联网名头从事需要经过批准的金融业务,包括深入到校园、对一些弱势群体的金融诈骗活动等,这不只是金融领域风险,也开始向其他领域蔓延,成为了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要想规范互联网金融,让其遵循金融活动规律开展是一个必要的步骤。“无论是传统金融、科技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只要是金融,都要回归本源,遵循金融活动规律,需要金融监管。” 网贷行业近年问题频发,监管层也从多个维度补足约束。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前段时间监管更多是以短期的治理为重心,这样一些政策更多是“利用西药治病”,除此之外需要更长期化的机制建设,通过“强身健体”避免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类似的问题。 “就长期机制建设来看,一方面是如何充分、有效地把新技术应用到已有监管机制中。最迫切的问题如解决信息不对称、对系统性风险把控不容易等,利用大数据、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此类原有监管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之前出现很多问题,可能不仅仅是这些产品、机构自身,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环境约束和基础设施,比如金融信息管理环境等,长期需要把更大的重心放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杨涛称。 2 保险 保险业回归保障,寿险受影响大 2016年底至今,“保险业姓保”被监管层屡屡提及,一系列监管政策、措施落地。在此背后,近年一些中小险企发展迅猛,在靠万能险为代表的投资型险种做大保费规模的同时,资本市场出现的险资大手笔举牌、收购上市公司、短线“炒作”股票等行为引发热议。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而在会议前,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接受新华社专访表示,“保监会将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坚守保障主业,改进保险产品设计、精算定价、准备金提取规则,建立万能险调控机制,约束高成本短期限负债业务,推动保险在扶贫攻坚、灾害救助、大病保障、健康养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表示,金融工作会议对保险业的表述中受影响最大的会是寿险,保监会5月底出台的人身险设计规范与之相吻合,也强调保障功能。“因为之前很多寿险产品是短期的,不符合长期风险管理标准,近期国家层面提出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等都说明,保险业要做长期业务,回归保障。” 对于保险业接下来的变化,郝演苏认为,保费增速可能会短期下滑,中小公司要转型并适应新产品会有一定过程。包括目前民众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偏差,从“短期理财”到关注长期利益,都需要一个转变过程。 3 债务 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可打破债务问题 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会议指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人大国发院副院长聂辉华表示,目前有两类债务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一类是企业债务,其中国有企业债务较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不规范借贷产生的地方债务。” “2008年之后国有企业的绩效下降但负债显著上升,而民营企业的绩效在上升但负债率在下降。”聂辉华说,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高,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贷款增量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借款多,又容易还不上。所以降杠杆的首要任务是降国有企业杠杆。” 不规范借贷产生的地方债务也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政绩的驱动下,通过各种途径投资、借钱,”聂辉华解释,随着监管趋严,目前地方政府又通过不规范的PPP和产业基金等方式变相举债。“这些债务很难被监管,而且偿还能力不能保证。” 对于防范地方债务的风险,会议提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在聂辉华看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可防止短期机会主义。 “官员在政绩驱动下提升了GDP,但是把债务留给了继任者,这样就形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聂辉华说,“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可以打破“击鼓传花”式的债务问题、禁止上一任官员将债务问题传递给继任者,从而防止短期的机会主义。 聂辉华建议,在改革官员考核绩效的基础上,加强问责、规范发债。“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地方债务风险。” 4 融资 发展直接融资与去杠杆方向匹配 会议指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 “会议明确要通过发展金融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且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也为未来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更加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对过去一个阶段金融粗放式发展、盲目发展的一次拨乱反正。 交通银行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更加重视发挥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望提速。“未来包括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完善退市制度等在内的资本市场改革都将围绕促进融资便利化、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等来部署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则表示,可以从去杠杆背景下理解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关系。国内的金融市场结构一直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这导致企业杠杆率会偏高一些,在去杠杆背景下更强调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与去杠杆的方向相匹配。 会议还表示,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银行的公司业务未来要朝着轻型化、投行化方向转型。同时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开展零售小微的业务。国有银行转型未来朝着以上两个方向发展。 5 股市 会议利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对A股市场有何影响?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本次会议利多股市态度明显,一方面,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未来政策层要想更多地提高股市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会议也指出,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目前间接融资占比较大的前提下,未来股市制度有可能进一步完善。总体上讲,我们依然看好中国经济L形拐点已过,经济企稳走好,叠加政策倾向的利好下,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牛走势。 国泰君安研报称,政策框架和原则的进一步明确,有助于消除预期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溢价,改善风险偏好,进而从风险偏好修复的角度,进一步推动估值修复;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风险偏好仍将锚定以稳定业绩为基础的价值板块,这也将是未来市场的主要风格。 该团队看好供给侧产能出清的周期板块龙头(煤炭、有色)、房地产财富效应下的消费升级板块(出境旅游)以及新型基建(5G、车联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近年来A股市场表现相对低迷。从横向对比来看,目前美股、欧股均呈现牛市走势,而A股市场在经过调整后,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将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信心,有利于促进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6 外汇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双重利好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对企业、百姓而言,都存在利好。 为什么要搞人民币国际化?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在人大2017国际货币论坛上指出,在“稳步”的前提下,一是在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可以提供更多选择(如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已经加入SDR货币篮子),二是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加强与全国金融体系融合的一个最有效手段。“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追求,倒逼国内汇率政策的制定。”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亦持有类似看法。他撰文指出,在央行心目中,人民币国际化目的可能包括:降低中国企业汇率风险、提高中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收取铸币税(充当储备货币)和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当下,我国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如贸易)的可兑换,但对于海外置业、投资在内的资本项目开放,仍然实行管制。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新京报记者,会议指出要继续过去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重要的可能还在于“稳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这个最终目标,如果最终达成这个目标,百姓在资本项目上可以有更多选择。 对此,余永定早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资本项目的开放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来逐步推进。“目前,我们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康,资产泡沫还没有消除,企业债务还比较高,汇率还不够灵活,总之先期条件还没有成熟,所以,目前不会放开。”他指出,未来有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放开。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宓迪 陈鹏 王全浩[详情]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那么,会议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对未来几年金融工作进行了怎样的顶层规划?本报邀请多位专家全方位解读,以飨读者。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直接融资获力挺 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历来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的诟病,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这就造成一旦出现经济周期回落,银行资产出现坏账率提升,产生系统性风险,对政策形成反制,所以,政府一直提倡加大直接融资。”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7月1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们资本市场由于基础制度不完善,各种套利、内幕交易等存在,限制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随着监管层坚决打击套利,严管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严打各种非法金融,坚决打击各种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有效堵住套利资金的通道。”胡晓辉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随着A股加入MSCI,债券通“北上通”的开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以及养老金、企业年金的入市,远期将有超过4万亿元-6万亿元合规资金逐步进入市场。“合理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我们的经济前景更加光明。” “考虑到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和特征,中央依然采取的是鼓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举的发展策略,只不过在直接融资层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增量。”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进一步倾斜资金,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将迎来新的机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望继续快速扩容。 在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看来,目前中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要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为扩大直接融资创造更好条件。 改善间接融资结构 推动各类银行战略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类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也要进行调整,从服务于大企业、大项目的投资模式,向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高效益的投资模式进行金融服务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对新的融资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大型的国有银行要面临转型任务,中小银行和民营机构也面临类似问题,要进行融资结构的转变,完成新的定位。”赵锡军表示。 赵锡军表示,新环境的变化在加快着各类银行战略转型,包括市场化的发展,例如利率的市场化;技术的发展,例如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在迫使各类银行不断改善融资结构,进行战略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间接融资结构也需要创新,如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传统的金融业务如果不主动合作,就会被互联网金融所超越。要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传统银行要跟互联网金融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赵锡军表示,目前间接融资结构的调整还在刚开始阶段,要彻底改善间接融资结构,适应新的发展模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对理念、战略、机制的建设,以及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的管理,这是个全方位的调整过程。 保险业回归风险保障主业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是市场经济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保险业要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首先要做到自身的稳健;二是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健作用;三是对实体经济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王绪瑾表示,资本市场要姓“资”,不姓“融”,更不能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手段,那么,保险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可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也有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他还强调,社会保险要姓“社”,不能姓“商”,以保证社会保险有一定的保费收入,避免社会保险挤占商业保险的市场。与此同时,行业自律应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对行业的服务。另外,在监管方面,我国偿二代制度正式实施之后,应在探索中继续不断的完善。最后,我国的政策扶持要到位,法律也需进一步完善,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对商业保险要起到协调、合作共赢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业要继续立足于保障的根本属性,为全社会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要通过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保险的渗透率,拓宽灾害损失补偿渠道,提高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的功能,分散和转移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风险。 在资本市场方面,朱俊生表示,此次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那么,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上发展直接融资的非常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体量大、期限长的特征,理论上可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作用。 推动经济去杠杆 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 增强企业活力 国资国企改革研究人士刘兴国7月1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关键任务之一,发展好国有企业也是巩固执政基础和提升国有企业形象的必然要求,所以,必须要在改革中着重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财务负担与风险,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也可以带动民营企业加快降杠杆。从风控角度来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从而避免企业风险像金融体系蔓延,进而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按照国家的部署,国有企业已经在有针对性地推进去杠杆。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国有企业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其进度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江瀚认为,国有企业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难点:一是所有企业的职能过多导致负担较重。二是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较为敏感,如果处置不力的话,将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三是国有银行存在较大的资产损失压力。除了资产端的阻力,国有企业还面临着银行端的问题,如果去杠杆速度过快,将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增加。 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银行系教授曹啸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善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于金融企业尤为重要。 曹啸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约束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金融机构珍视自身声誉的信号,从而建立起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于金融机构的信任,是整个金融体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类公司治理监管成为金融监管三寺支柱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前者为公司内部各机构的分权与制衡,并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后者是外部市场的约束。因外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外部市场约束本身有局限,中国金融类公司治理应以内部治理为基础。 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立新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以优化股权结构作为突破口。目前推行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上就是股权结构的改革,而未来我国公司立法,还需要在《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基础之上,推行种类股(类别股)制度,允许公司将股份设置为两种及以上在性质、权利义务和利益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股份,通过更加灵活的股权结构构架,实现更好的公司治理。 监管模式转变 “机构监管”将成过去式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7月16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防风险。”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认监管模式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这是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层面对监管模式的改变进行确认,标志着“机构监管”将成为过去式,这是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变。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过度投机,这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伤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融去杠杆以及规范金融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林采宜表示。 “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两难的处境,需要平衡好金融深化改革和金融去杠杆两者关系,而平衡好这一关系,推进制度改革是最重要的。”林采宜认为,在现有金融环境下,仅单纯防风险、去杠杆,不深化金融改革,这是没办法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因为目前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存在部分过度投机现象,但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得到的金融服务是相当有限的,目前仍有很多嗷嗷待哺的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服务。总体来看,金融不是简单的供求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因此当前深化金融改革非常重要。 “如果金融改革能够做到位,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也会进一步市场化,很多风险防范尤其是微观风险应该有金融机构的利益机制来解决,风险的问题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都应该放在金融改革的框架中来解决。”林采宜强调。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助推金融市场开放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为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提供一个新的选择,为更多的经济体提供公共产品;人民币国际化自2008年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在全球化逆流将现的背景下发挥积极作用。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成为进一步提升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抓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债券市场的开放是释放人民币加入SDR制度红利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昨日指出,当前贸易结算驱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能大幅减弱,金融交易驱动力有所增强。在此背景下,向松祚建议,鉴于贸易项下人民币国际化驱动力有所减弱,在国际交易活动中,金融交易规模又远大于贸易结算规模,因此亟待发展和完善人民币金融市场,挖掘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潜力,增强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功能,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金融”双轮助力、联合驱动。[详情]

6个关键词读懂金融工作会议:债务终身问责
6个关键词读懂金融工作会议:债务终身问责

  6个关键词读懂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 新京报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明确了三项任务:“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其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成为会议亮点。对于本次会议对我国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新京报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分别就互金、保险、债务、融资、股市及外汇进行了解读。  1 互金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长期机制 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今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从之前案件来看,很多机构借互联网名头从事需要经过批准的金融业务,包括深入到校园、对一些弱势群体的金融诈骗活动等,这不只是金融领域风险,也开始向其他领域蔓延,成为了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要想规范互联网金融,让其遵循金融活动规律开展是一个必要的步骤。“无论是传统金融、科技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只要是金融,都要回归本源,遵循金融活动规律,需要金融监管。” 网贷行业近年问题频发,监管层也从多个维度补足约束。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前段时间监管更多是以短期的治理为重心,这样一些政策更多是“利用西药治病”,除此之外需要更长期化的机制建设,通过“强身健体”避免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类似的问题。 “就长期机制建设来看,一方面是如何充分、有效地把新技术应用到已有监管机制中。最迫切的问题如解决信息不对称、对系统性风险把控不容易等,利用大数据、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此类原有监管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之前出现很多问题,可能不仅仅是这些产品、机构自身,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环境约束和基础设施,比如金融信息管理环境等,长期需要把更大的重心放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杨涛称。 2 保险 保险业回归保障,寿险受影响大 2016年底至今,“保险业姓保”被监管层屡屡提及,一系列监管政策、措施落地。在此背后,近年一些中小险企发展迅猛,在靠万能险为代表的投资型险种做大保费规模的同时,资本市场出现的险资大手笔举牌、收购上市公司、短线“炒作”股票等行为引发热议。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而在会议前,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接受新华社专访表示,“保监会将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坚守保障主业,改进保险产品设计、精算定价、准备金提取规则,建立万能险调控机制,约束高成本短期限负债业务,推动保险在扶贫攻坚、灾害救助、大病保障、健康养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表示,金融工作会议对保险业的表述中受影响最大的会是寿险,保监会5月底出台的人身险设计规范与之相吻合,也强调保障功能。“因为之前很多寿险产品是短期的,不符合长期风险管理标准,近期国家层面提出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等都说明,保险业要做长期业务,回归保障。” 对于保险业接下来的变化,郝演苏认为,保费增速可能会短期下滑,中小公司要转型并适应新产品会有一定过程。包括目前民众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偏差,从“短期理财”到关注长期利益,都需要一个转变过程。 3 债务 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可打破债务问题 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会议指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人大国发院副院长聂辉华表示,目前有两类债务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一类是企业债务,其中国有企业债务较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不规范借贷产生的地方债务。” “2008年之后国有企业的绩效下降但负债显著上升,而民营企业的绩效在上升但负债率在下降。”聂辉华说,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高,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贷款增量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借款多,又容易还不上。所以降杠杆的首要任务是降国有企业杠杆。” 不规范借贷产生的地方债务也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政绩的驱动下,通过各种途径投资、借钱,”聂辉华解释,随着监管趋严,目前地方政府又通过不规范的PPP和产业基金等方式变相举债。“这些债务很难被监管,而且偿还能力不能保证。” 对于防范地方债务的风险,会议提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在聂辉华看来,“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可防止短期机会主义。 “官员在政绩驱动下提升了GDP,但是把债务留给了继任者,这样就形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聂辉华说,“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可以打破“击鼓传花”式的债务问题、禁止上一任官员将债务问题传递给继任者,从而防止短期的机会主义。 聂辉华建议,在改革官员考核绩效的基础上,加强问责、规范发债。“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地方债务风险。” 4 融资 发展直接融资与去杠杆方向匹配 会议指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 “会议明确要通过发展金融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且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也为未来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更加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对过去一个阶段金融粗放式发展、盲目发展的一次拨乱反正。 交通银行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更加重视发挥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望提速。“未来包括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完善退市制度等在内的资本市场改革都将围绕促进融资便利化、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等来部署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则表示,可以从去杠杆背景下理解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关系。国内的金融市场结构一直是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这导致企业杠杆率会偏高一些,在去杠杆背景下更强调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与去杠杆的方向相匹配。 会议还表示,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银行的公司业务未来要朝着轻型化、投行化方向转型。同时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开展零售小微的业务。国有银行转型未来朝着以上两个方向发展。 5 股市 会议利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对A股市场有何影响?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本次会议利多股市态度明显,一方面,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未来政策层要想更多地提高股市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会议也指出,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目前间接融资占比较大的前提下,未来股市制度有可能进一步完善。总体上讲,我们依然看好中国经济L形拐点已过,经济企稳走好,叠加政策倾向的利好下,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牛走势。 国泰君安研报称,政策框架和原则的进一步明确,有助于消除预期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溢价,改善风险偏好,进而从风险偏好修复的角度,进一步推动估值修复;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风险偏好仍将锚定以稳定业绩为基础的价值板块,这也将是未来市场的主要风格。 该团队看好供给侧产能出清的周期板块龙头(煤炭、有色)、房地产财富效应下的消费升级板块(出境旅游)以及新型基建(5G、车联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近年来A股市场表现相对低迷。从横向对比来看,目前美股、欧股均呈现牛市走势,而A股市场在经过调整后,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将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信心,有利于促进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 6 外汇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双重利好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对企业、百姓而言,都存在利好。 为什么要搞人民币国际化?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在人大2017国际货币论坛上指出,在“稳步”的前提下,一是在目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可以提供更多选择(如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已经加入SDR货币篮子),二是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加强与全国金融体系融合的一个最有效手段。“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追求,倒逼国内汇率政策的制定。”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亦持有类似看法。他撰文指出,在央行心目中,人民币国际化目的可能包括:降低中国企业汇率风险、提高中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收取铸币税(充当储备货币)和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当下,我国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如贸易)的可兑换,但对于海外置业、投资在内的资本项目开放,仍然实行管制。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新京报记者,会议指出要继续过去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重要的可能还在于“稳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这个最终目标,如果最终达成这个目标,百姓在资本项目上可以有更多选择。 对此,余永定早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资本项目的开放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来逐步推进。“目前,我们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康,资产泡沫还没有消除,企业债务还比较高,汇率还不够灵活,总之先期条件还没有成熟,所以,目前不会放开。”他指出,未来有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放开。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宓迪 陈鹏 王全浩[详情]

这个重要的会议信息量很大 出席领导规格全面提升
这个重要的会议信息量很大 出席领导规格全面提升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重要会议,信息量很大 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另外两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和刘云山正值外访期间。 应葡萄牙议长罗德里格斯、波兰众议长库赫钦斯基、塞尔维亚议长戈伊科维奇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于10日至19日,对葡萄牙、波兰和塞尔维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应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主席、众议长德拉格内亚,捷克社会民主党副主席、众议长哈马切克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于12日至19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两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据新闻联播画面显示,会场主席台上坐着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王岐山和张高丽。 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员就坐主席台对面最前排中间,按镜头顺序分别为:马凯、刘延东、许其亮、李源潮、张春贤、孟建柱、胡春华、郭金龙、王沪宁、刘奇葆、孙春兰、李建国、汪洋、范长龙、赵乐际、栗战书和韩正。 坐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后面两排的为各省区市党委书记。 第一排左右两侧就坐的有: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副国级领导。 会场右侧第一排就坐的有: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后排就坐的有各部委负责人等。 会场左侧第一排就坐的有: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务委员王勇,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后排就坐的有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负责人等。 在此次会议上,北京、福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工商银行主要负责人发言。 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最近一次是在十八大前召开的。 2012年1月6日至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讲话,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相比较今次召开的会议,出席领导规格全面提升。 “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是本次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会议将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亮明了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四条重要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金融回归本源”,要求金融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出现了一些脱离实体经济的苗头,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实向虚”的倾向。 《人民日报》在评论中指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结构升级,但供给体系没跟上,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必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为抓手,连接供求、组织资源,在修复国内经济失衡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教授表示:“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晚要出问题。离开了实体经济这个根基,金融业就会吞下自我膨胀的恶果,而没有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实体经济也会缺乏活力。” “风险”是这次会议中提到的一个高频词。习近平在讲话中至少18次提到“风险”,他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他强调金融监管要得到改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要增强。 专家向《人民日报》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金融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深化前期金融风险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 与“风险”相关的一个词汇是“监管”。习近平所讲的“四条原则”中第三条要求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此次会议首次提到的“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也是深化改革和强化金融监管的一个具体措施。 金融专家董希淼认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原有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相比,委员会的职能完整,层级更高,金融监管协调将会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 “有了统一的协调机构,可以有效防止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局面,防止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有力有效有序地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借助金融支持来实现中国梦。”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说。 除了强化监管,习近平也着重强调了“市场导向”,要求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除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深化金融改革”也是本次会议强调的一个重点关键词。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金融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表示,新常态下推进金融业改革,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框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多层次金融市场制度改革、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健全小微、“三农”、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详情]

背景资料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般5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开4次。

 

  除第一次开会是在1997年底外,通常都在中央政府换届选举年的年初召开。会上对中国下一步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问题定下基调,并公布相应的机构改革等重大举措。是为保证宏观金融政策的稳定性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金融工作会议20年

  • 1997年11月
  • 第一届:亚洲金融危机

    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从国有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详细]

  • 剥离不良资产

    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等。 [详细]

  • 分业监管

    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央行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详细]

  • 2002年2月
  • 第二届:组建中央汇金公司

    加强金融监管与国有银行改革的思路进一步得到深化,最终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 [详细]

  • 国有行改革

    快速推进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 [详细]

  • 成立银监会

    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 [详细]

  • 2007年1月
  • 第三届:加深已股改银行改革

    会议指出继续深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改革,努力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关键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 [详细]

  • 国开行全面商业化

    国开行被明确定调为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并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不得从事零售业务。 [详细]

  • 成立政府投资公司

    本次会议表示,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 [详细]

  • 大力发展公司债券

    本次会议强调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强调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同时大力发展公司债券。 [详细]

  • 监管协调机制

    本次会议提出要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协调配合。与预期一致的是,本次会议并没有决定成立一家“超级监管机构”。 [详细]

  • 2012年1月
  • 第四届:部署八项工作

    包括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 [详细]

  • 提振股市信心

    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 [详细]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