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08:13 上海证券报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鉴于当前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大多属于经济新常态下涌现出来的新金融现象,用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来维护金融安全,甚至靠严防死守都不可能奏效。未来我国的金融安全是新金融安全,一定要靠深化金融改革,靠加快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来维护。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就是围绕维护新金融安全的重大体制改革部署。

  毫无疑问,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是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的要求下,作出的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决定。这将大大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从制度建设上说,这是确保未来我国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和突破。

  回首过往,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都会敲定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政策和方向,并推出相应体制机制改革举措。过去几年,金融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金融加杠杆。银行和保险业通过大量加杠杆行为,负债端迅速扩张。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年增速超过 30%,当前体量已达约 30 万亿。在万能险的助力下,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连续三年维持20%的增速,当前规模也近14万亿。而在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安全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扰动因素。

  从外在因素看,美联储进入“加息+缩表”周期将全面制约全球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而特朗普推出的大幅减税计划将导致财政赤字水平上升,这又会刺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可能形成较大冲击。英国退欧进程加快,或动摇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诱发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从内在因素看,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由金融加杠杆进一步演变成过度金融化,即全社会金融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部分金融机构大搞资金“体内循环”、“以钱炒钱”、资金“脱实向虚”的金融行为;部分实体企业和一些险资片面强调产融结合,在资本市场恶意举牌和杠杆收购,导致金融行为的虚拟化和投机化,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偏离主业,盲目推行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导致主业不主,“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有一些银行通过走通道、加杠杆等方式,在金融同业、理财产品、资管业务、票据业务等方面形成杠杆过高、链条过长、关联过于复杂的现象,形成“香肠式”、“套娃式”产品,产生出“飞单”和“萝卜章”怪相,造成资产负债表畸形、资金空转和以钱炒钱,大大加剧了资产泡沫化程度。

  因此,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高层再次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为此,要求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鉴于当前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大多属于经济新常态下涌现出来的新金融现象,用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来维护金融安全,甚至靠严防死守都不可能奏效。这里说的新金融,是指在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支持下金融体系所发生的新变革。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新”,包括新的金融机制、业态、组织、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另一个是“多元化”,而“多元化”本身就体现着“新”:一是参与业态的多元化。一些电商、社交、服务、媒体等新业态加入了新金融领域。从参与的企业性质来看,一些国企、上市公司,一些民营企业甚至一些中小微企业也加入了新金融的体系。二是业务模式多元化。支付、众筹、网络借贷、大数据征信在新金融领域得到了凸显。三是服务对象多元化。传统金融业服务不到或者说服务不好的对象,在新金融环境里面得到了兼顾。四是消费金融、体验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金融场景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提升。必须看到,上述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建立在科学、健全的新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基础上的,引导得好,一定会为实体经济、绿色经济及普惠大众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但若引导不好,监管不到位,就会产生种种金融乱象,危及国家新金融的安全。

  可见,未来我国的金融安全是新金融安全,一定要靠深化金融改革,靠加快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来维护。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就是围绕维护新金融安全的重大体制改革部署。笔者赞同一些专家的观点,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也与之前高层对金融监管方面提出的要求一脉相承。这样一个在国务院层面设立的、层次高于“一行三会”的委员会,在分业监管不变的情况下,既保证了有一个“超级的”、“高级别”机制安排来统筹金融发展和监管,使监管更具专业性、针对性,既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防止了监管资源的空耗和浪费,使金融风险信息的传达和监管干预流程更加顺畅。这次会议还强调了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这意味着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角色越来越吃重。

  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主要国家普遍提升了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在保持“一行三会”架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顺应了这样的大趋势,同时也符合我国金融监管的实情。下一步,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责任重大:在新金融运营深入推进、金融科技日新月异、金融综合经营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加快金融改革,加快战略规划,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方面使命艰巨;在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方面任务繁重。为此,所有的金融管理部门都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笔者希望在这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下,我国能摸索并建立起统一、综合、穿透式的金融监管新体制,尽早实现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编织好新金融形势下的金融安全网。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聚金资本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