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减持新政落地 逾550亿公募定增基金找出路
减持新政落地 逾550亿公募定增基金找出路

减持新规发布后,基金公司受影响最大的是定增产品,特别是总规模超过550亿的公募定增基金,博时、九泰等基金公司相继表态如何寻找公募定增基金的出路,最大程度保护委托人的利益。或召开持有人大会延长封闭期。[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6月01日  02:31
A股减持新规波及定增基金:到期后持有股票却不能卖
A股减持新规波及定增基金:到期后持有股票却不能卖

市场上大部分定增基金都是18个月期、24个月期的,尤其以18个月期的基金为多,基金都到期了,持有的股票却不能完全卖出,甚至说只能卖出一半而已,那么基金到期后一旦遇上超过基金规模一半以上的净赎回咋办?[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5月30日  12:17
图解:极简版减持新规 简到小白也能看懂!
图解:极简版减持新规 简到小白也能看懂!

一年多来,随着市场情况不断变化,现行减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减持套现。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交易所在5月27日发布的“新规”都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调整和规范。[详情]

中国基金报|2017年05月30日  21:20

公私募解读减持新规

8家基金公司畅谈“减持新规”价值投资有望回归
8家基金公司畅谈“减持新规”价值投资有望回归

减持新规有利于完善A股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折价套利时代结束,回归价值投资,看重基金管理人的个股精选能力。短期看,改善了市场的资金供求格局,有利于修复市场情绪,改善风险偏好。[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06月01日  14:44
10家知名私募畅谈“减持新规” 定增市场或面临重估
10家知名私募畅谈“减持新规” 定增市场或面临重估

10家知名私募畅谈“减持新规”:定增市场或面临重估,短期有利于二级市场稳定,长期利好价值投资。“减持新规”或将引起定增市场面临重估压力,定增景气度下降。本次减持新规是在2016年1月减持规定的基础上,对扰乱市场秩序的减持行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补充。[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5月31日  21:41
减持新规有助提升基金二级市场话语权
减持新规有助提升基金二级市场话语权

此次减持新规不仅在限制大股东减持比例上超预期,而且在封堵各种变相减持的漏洞上也细化到了每个环节。除了对市场构成实质性利好外,注重价值投资的基金们也将在减持新规实施后有望提升市场话语权。[详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年06月01日  01:19
减持新规重拳出击:万亿定增盛宴散场
减持新规重拳出击:万亿定增盛宴散场

减持新政,直接冲击了部分市场既有“玩法”和规则,进而向更广的范围传导。其中,对依赖于价差而实现套利的定增、大宗交易受冲击最为直接。当务之急,各机构还需要先处理原有业务合同调整、产品展期等棘手的难题。[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05月31日  07:44

最新新闻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 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 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 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本报记者 左永刚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A股市场大股东的无序减持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初现抑制效果,其中大宗交易规模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5月31日至6月6日收盘,大宗交易金额累计约为77.84亿元,与减持新规实施前一周(5月22日-5月26日,136.86亿元)比较,环比下滑43.12%。仅以上交所为例,减持新规实施后的一周,大宗交易规模为23.61亿元,实施前一周为37.65亿元,环比下滑37.29%。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也分别出台《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此次证监会减持新规的出台,对于大股东的无序减持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初现抑制效果,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减持新规实施后,沪深两市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 2016年1月份实施的减持制度主要规范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对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未作限制。实践中,一些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规避了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比例的限制。按照减持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或者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数量、持有时间等规定。沪深交易所减持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出让方须遵守减持数量限制。 据悉,减持新规实施后,上交所为大股东及特定股东减持特定股份专门设立了特定股份大宗减持平台,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特定股份,须通过该平台进行申报。但在减持新规实施后的三个交易日(5月31日至6月2日),上交所尚无大股东或特定股东通过特定股份大宗减持平台进行相关减持。而深交所方面,同周期内,上市公司大股东、特定股东和董监高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金额21.91亿元,占大宗交易总金额的17%。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沪深交易所下一步将切实落实减持新规的实施,引导有序合规减持,加强减持交易行为监控,防控异常减持行为,共同营造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6月08日 03:44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规避减持新规现“新玩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规避减持新规现“新玩法”

     聚焦减持 主持人包兴安: 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沪深两市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下一步,沪深交易所将切实落实减持新规的实施,引导有序合规减持,加强减持交易行为监控,防控异常减持行为,共同营造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距离证监会5月2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已过去一周半时间,在此期间,虽然空前严厉的减持政策在限制减持渠道方面予以进一步收紧,但市场中仍出现了一些力求夹缝生存的“新玩法”,其中就有通过私募成立信托计划或大股东自己成立马甲信托进行接盘。 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私募或大股东自己成立信托计划,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接盘,对大股东来说可以实现合规减持。在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中,监管层也早已对大股东协议转让的接盘方门槛做了明确规定,即协议转让单个受让方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与此同时,此次减持新规对于大股东的认定标准扩大至持股5%以上的股东。因此,通过协议转方式实现的减持,对于接盘方来说,其必须遵守减持新规的规定。但对市场来说,并未造成实质影响,只是减持限制从大股东转移至协议转让接盘方。 黄明麒认为,这种方式的减持可让大股东实现迅速减持的目标,并且不影响股份的减持时间,对二级市场不造成影响,但整体来看,大股东要找到可以接盘5%以上的接盘方并不容易,另外,跟过去大宗交易仅需折价92折至98折相比,这种模式下,接盘方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其折价率要高很多才能找到交易对手。或者大股东要对接盘方提供相关兜底条款才能找到接盘方,但这又会变成一种债务融资,可股权风险却没有发生转移。 记者注意到,自新规发布以来,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欲摆脱大股东这一“敏感”身份。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后,多数情况下会引起股价下跌。此次减持新规明确,“针对集合竞价减持的情况,减持股东应提前15个交易日向交易所公告减持计划。”也就是说,今后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东欲减持,不仅需要提前15天披露,还将面临股价下跌压力,这也是部分上市公司股东紧急脱身的原因所在,如近期已摆脱“大股东”身份的恒鑫集团、中泰资管等。 事实上,除上述两种规避减持的“新玩法”外,一些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已成为大股东减持的接盘方。 “但无论何种减持创新方式,主要涉及时间与成本问题,如果成本高到超过大股东的预期,大股东会选择按新规执行减持计划。”在黄明麒看来,目前市场出现的减持创新方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中泰资管减持东方园林等,但随着新规的执行,预计市场后续会找到低成本的可持续减持模式。[详情]

证券日报 | 2017年06月08日 03:43
减持新规下 定增基金还能买吗?
减持新规下 定增基金还能买吗?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赵晛 曾火爆一时的定增基金正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定增基金的封闭期或将被迫延长。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定增破发屡见不鲜,新规一出,让本已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定增基金业绩出现再度调整的可能。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想投资定增基金等到期后变现,应从定增项目仓位高低、折价水平和剩余期限三个方面着手选择,同时尽量少动多看,留意基金公司对新规的后续应对方案。 封闭期短的产品 受影响较大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通过集合竞价减持12个月内不得超过50%。这也同样影响到参与定增的基金。目前,市场存量43只定增基金中,有16只封闭期为18个月,这些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是一年期定增项目。根据减持新规,定增限售股减持完相关股份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那么,这些定增基金项目到期后赎回股票成了难题。 记者发现,目前最快到期的一只定增基金是“定增王”财通基金旗下的财通多策略升级,到期日为2017年9月8日。按照减持新规,基金到期后持有股票不能超额减持,到时基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交付投资者是不少基民担忧的问题。对此,财通基金回应,不担心赎回的风险,“毕竟还有封闭期,而对接下来到期之后如何应对,要等监管层是否有进一步的细则出来。”不过,存量总规模524.48亿元的定增基金并不是小数目,最终的方案无论是延长封闭期还是修改投资方案,持有定增基金的投资者都不必过于担心。 从业绩受到的负面影响来看,减持新规发布一周多来,定增基金的价格跌幅较之前放大,折价水平进一步扩大。据Wind资讯数据,减持新规实施首个交易日,剩余存续期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平均跌幅达到0.20%,跌幅最大的九泰锐益定增单日净值下跌0.63%,折价率23.19%。截至昨日,剩余存续期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周平均跌幅为1.61%,剩余存续期在1年以上的定增基金周平均跌幅为1.05%。 华宝证券分析认为,定增股减持时间拉长的情况下,新规对定增基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封闭期延长后的到期赎回风险和流动性降低带来的补折价风险,具体影响程度与基金定增仓位高低和封闭期长短有关。市场上18个月为主的封闭期较短的高仓位定增基金将受到较大影响,由于在封闭期内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定增项目的减持,高仓位的定增基金到期时将面临较大的赎回风险。另外,减持时间拉长后,定增基金的实际封闭期延长,折价水平也会相应扩大。对于3至5年封闭期较长的定增基金,长封闭期的设置为其完成减持预留了一定的时间,因而到期后的赎回压力和当前的补折价压力较小。 三方面考量定增基金投资价值 减持新规给定增市场带来了波动,同时也让有些投资者看到了套利空间。以九泰锐益为例,由于中小盘股今年表现欠佳加上减持新规影响,该基金昨日单位净值为0.95元,二级市场交易价却只有0.73元,若在二级市场买入等到期后卖出,套利收益率高达30.13%。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借此机会套利? 对此,华宝证券表示,通常选择定增基金时,要看定增项目的破发率、重仓股、成交价、费率等因素,在减持新规出台的背景下,则应主要从仓位高低、折价水平和剩余期限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考量。 首先,定增项目仓位高的基金风险更大。一方面,4月中旬以来,定增基金的项目破发率不断提高,定增基金的隐藏价值逐渐消失,项目安全边际收窄,未来在A股市场延续震荡的格局下,如果定增项目的破发率进一步上行,真实净值加速向名义净值回归,定增基金的价格存在较大的下跌风险。另一方面,减持新规下,高仓位定增基金的久期将被动拉长,风险加大。 其次,折价水平越高,定增基金的安全垫越有优势。目前,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折价率基本在7%以上,年化真实折价率基本在20%左右,即使考虑减持新规的影响,将锁定期延长1年,年化真实折价率也有7%。 最后,剩余期限越短的定增基金变现的确定性越高。投资者可关注低仓位且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的折价水平,剩余期限在2年以上的定增基金,虽然受减持新规的影响较小,但长久期也意味着高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选择。 如此来看,上文中提到的九泰锐益,虽然套利收益率高达30.13%,但由于该基金解封还要4年2个月,但这其中存在未来股市表现较大的变数。 分析人士表示,投资定增基金时,也应考虑到当前场内定增基金的托管费均为0.25%,管理费一般为1.5%,个别基金如银华系列定增的管理费高达2%,对于投资收益会有较大侵蚀。多位业内人士建议,近期应少动多看,等减持细则进一步出台后再投资,毕竟新规出台后,对于定增基金后续如何应对还没有可供参考案例。 数据 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存量的定增基金中,有6只基金今年将会到期,11只基金在1年内将会到期。其中,财通多策略升级将于今年9月8日到期,截至昨日,该基金折价率为8.21%,由于剩余期限较短,其年化折价率高达32.22%,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其折价变现的确定性相比其他定增基金更高,即便考虑到减持新规的负面影响,按照该基金的封闭期或将延长半年来算,其年化折价率也超过10%。截至今年一季度,财通多策略升级的定增仓位在47%,且参与的定增项目较为分散,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链接 定增基金套利模式 据证监会对定增项目的估值规定:当前股票市价低于定增价,则损失一次性计入。例如:一只股票的定增价是10元,当天收盘价8元,对这两块钱的亏损,定增基金一次性计入基金资产。当前股票市价高于定增价,盈利部分在定增锁定期内摊销。例如:一只股票的定增价是10元,当天收盘价12元,对这两块钱的盈利,定增基金慢慢摊销到剩余的锁定期当中。这就导致定增基金的净值比较保守,并不等同于当前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估值折价的现象,给了定增基金套利的机会。 定增基金套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等定增基金到期后利用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偏差产生的折价率套利;二是跨市场套利,在封闭期间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将定增基金变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场外购买的份额能不能转至场内卖出,还要根据各个基金公司的具体规定。[详情]

信息时报 | 2017年06月08日 03:13
证券日报:减持向左增持向右A股向上?
证券日报 | 2017年06月08日 03:05
减持新规折射出创投圈的浮躁资本
减持新规折射出创投圈的浮躁资本

  江旋 几天前,创投圈还在嚷着被“减持新政”躺枪了,证监会之后给创投基金发了颗定心丸。 定心丸对于创投基金的锁定期进行了专门的安排,从三年变成了一年,但是从投资时点、投资期限、被投企业规模等方面设置了条件,同时符合条件的基金才能享受一年锁定期。 方向非常明确,监管层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投基金在退出时给予政策支持。反之,那些成天就想着赚一二级市场差价的投机分子,将持续收窄退出渠道。 减持新政出台之后,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称,短期内,减持新政主要对于一批激进的投机型基金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比如跟随型、投机型的机构。 盛希泰认为,跟随型的投资机构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和投后管理能力,仅跟随大机构投资,市场变化时大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大,而“裸泳者”会浮现;而投机型的机构,在退出周期被拉长以及不确定性加大的市场背景下,赌单个项目的成功退出或快进快出的“投机”策略风险会加大。 即便不是这两类资金,逐条分析豁免条件也会发现,其实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并不容易。所以,创投圈并不能安心睡大觉。 近年来,国内成立了很多新的创投基金,对于这些基金来说,尽管还不到项目退出的时候,但是在政策风险之下,基金的LP势必会要求基金管理者更加慎重地考虑退出事宜。对于投资周期本就不长的人民币基金来说,基金管理团队对投资节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影响更加直接的是投Pre-IPO的基金,不出意外,这就是监管层想要敲警钟的对象。因为豁免条件第一条就是,创业投资基金首次投资该首发企业时,该首发企业成立不满60个月。 一般到了Pre-IPO轮的基金,成立时间都已经超过了5年。这一条就把相应的基金拉出了豁免行列。 这类基金并不在少数。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说道,现在市场上,至少有70%~80%的投资机构把精力转向了Pre-IPO项目。这些机构包括原来就做Pre-IPO,后来因为IPO暂停而改作VC或PE的人民币基金,一些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还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金融机构,甚至传统聚焦早期VC和成长期PE投资的机构也开始跟进。 资本总是逐利而行的。在IPO开闸的情况下,Pre-IPO显然是最靠近巨额回报的一环。与其承担95%的失败率去苦觅早期项目,还不如一投一个准地去拿重金砸成熟期项目,相当于是提前打新股了。 这种情绪也引出了一些忽悠型Pre-IPO,一些公司放话正在筹备上市,引得投资人纷纷舍身做接盘侠。殊不知,从递交申请到最后真正的放行,中间很可能一等就是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的政策风险基本是无法预估的。 从去年年末开始,随着IPO的开闸,Pre-IPO项目的融资也跟着火爆起来,好项目一票难求,价格暴涨,甚至到了业内人说起都直摇头的地步。 5月中旬,万达院线宣布斥资3亿元入股博纳影业,博纳完成Pre-IPO轮融资,据计算,博纳目前的估值达到160亿元,而2016年4月从纳斯达克退市时,公司估值才55.6亿元。 这样的案例在今年上半年数不胜数。前两年,市场自发地挤掉了不少早期投资中的泡沫,使得一些不是那么健康的标的估值回归正常。 但是对于已经走到IPO阶段的公司来说,至少都已经达到了上市的最低审美标准,好看的财务指标对资本的诱惑力是巨大的。这时候,市场的调节作用往往就失灵了。 扶持早期创业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关切,所以,赚一笔就走的投资思路在监管层眼里等于就是投机行为,如果不及早加以约束,势必会搅乱创业大潮的良好局面。 监管思路已然明确,但愿敏感的资本已经嗅到气味。[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 | 2017年06月07日 07:35
减持新规有利创投基金回归价值投资
减持新规有利创投基金回归价值投资

     PE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周期可能延长,过去快进快出、依赖一二级市场差价套利的成本增高。私募机构所投资的标的在上市以后面临资本市场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充分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风险。过去大量私募股权机构依赖定增、Pre-IPO等方式生存可能被迫转型 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在修订后的减持规定发布后,证监会表示将对创业投资基金实行差异化安排。随后的6月2日,减持新政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补充说明以监管问答等方式出台。怎样看待此次监管部门修订和完善减持新规?市场有哪些疑惑?带着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原法律学系主任胡鸿高。 问:中国证监会在2015年7月、2016年1月份相继发布了有关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规定,这次又出台了新的制度规则,主要针对哪些问题? 答:新规主要针对近期大股东集中减持规范不够完善等问题。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其证券转让行为的影响力远大于中小股东。近期,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现象。一些股东减持个案对市场和社会造成了特别恶劣的负面影响。而且,产业资本的大规模减持,不仅会令股市承压,危害股市健康发展,也会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危害,使宏观经济面临“失血”风险,亟需对上市公司股东过度、恶意减持行为加以规范。但如何在保护和尊重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的基本权利,增强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对各国证券市场监管者都是一个难题。 除此之外,此次减持政策调整还有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备和部分减持制度缺失等原因。例如,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数量没有限制,导致短期内大量减持股份。再如,对于虽然不是大股东但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届满后大幅减持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又如,有关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充实。 问:此次减持政策调整及6月2日发布的创投基金监管问答,对PE机构和创投基金有哪些潜在影响? 答:修订后的减持制度涉及“是否会增加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成本”“是否不利于支持创业投资基金投早投小”等内容,是近期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是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屡禁不止,不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创业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需要在不冲击市场前提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融资和退出,这“一减一退”资本市场存在已久的矛盾看似不易解决,但证监会此次完善修订减持制度时,已经注意比较妥善地处理这一矛盾。证监会6月2日发布的监管问答,明确了创业投资基金所持股份锁定期安排,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指向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未上市成长性创业企业实施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企业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私募股权基金。PE转让总数等规范在此次修订完善减持制度之前早有规定。《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文件中对转让的限制已经有所体现。此次完善减持制度主要是针对大股东“过桥减持”等涉嫌违规行为,并非针对PE、VC。减持政策调整不涉及首发锁定期问题,首发锁定期继续执行现有规定。此次减持政策调整也不涉及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问题,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继续执行现有规定。 PE、VC等股权投资机构担心的退出周期延长、退出方式受限等问题,已经被科学、合理地区别考虑。证监会为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市场化退出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对于创业投资基金的认定标准,同时满足“创业投资基金首次投资该首发企业时,该首发企业成立不满60个月”等五个条件的基金才能被视为创业投资基金,给予减持“优待”即仍按照《公司法》第141条的有关规定锁定一年。 另一方面,对不满足有关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条件的PE、VC等机构,将严格遵守此次减持政策调整中关于“特定股东”减持相关规定。这意味着,PE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周期可能延长,过去快进快出、依赖一二级市场差价套利的成本增高。私募机构所投资的标的在上市以后面临的资本市场较大不确定性,要充分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风险。过去大量私募股权机构依赖定增、Pre-IPO等方式生存可能被迫转型。总体看,不论是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还是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在投资具体上市公司时将回归到价值投资本质,更看重长期回报而非短期投机炒作。减持新政的调整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问:国外对于减持制度有哪些规定和可借鉴的地方? 答:美国关于减持制度的规定,是基于《1933年证券法》建立的。根据该法的规定,除非交易的证券类型或者交易方式属于豁免注册的范围,否则任何人不得在州际间出售未经注册的证券。因《1933年证券法》规定的豁免注册的范围较为原则,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通过制定144规则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可以获得豁免的方式,从而构成了美国关于证券减持的规定。此外,美国的内幕交易规则对于大股东及董事、高管的股票减持也有一定限制作用。 具体来说,对于交易主体、证券类型和发行人类型作了如下区分:一是将交易主体分为关联方和非关联方。二是根据证券的获得方式,将其分为受限证券和非受限证券。三是根据证券持有人的不同,将其分为控股证券和非控股证券。 香港减持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IPO项目必须有锁定期。《香港联交所综合主板上市规则》和《香港联交所综合创业板上市规则》对控股股东在公司新上市后出售股份实施若干限制:例如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 从境外证券市场的规定来看,其大多从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等多个方面,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和限制大股东及董事、高管的减持行为。其中,锁定期虽不是太长,但相关的交易申报、信息披露及减持数量要求比较严格。综合而言,在其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持股情况下,规范比较有效。对于维护证券市场稳定,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高管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可以在借鉴美国和香港等境外证券市场减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中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比例较高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完善关于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的制度规定,建立监管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股东及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详情]

经济日报 | 2017年06月06日 06:34
受减持新规冲击 定增基金折价率显著扩大(附图)
受减持新规冲击 定增基金折价率显著扩大(附图)

   上市定增主题基金折价率变化情况一览数据来源:Wind 刘宇辉/制表 受减持新规冲击 定增基金折价率显著扩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宇辉 在上周仅有的3个交易日里,受到端午节前出台的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新规影响,上市交易的定增主题基金遭到投资者抛售,价格表现显著弱于净值,整体折价率明显扩大。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2日,31只上市交易的定增主题基金平均折价率达到11.26%,而在减持新规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5月26日)的简单平均折价率为8.95%,这意味着上周3个交易日过后,这些定增基金平均折价率扩大了2.31个百分点。 具体到单只基金看,除少数基金外,绝大多数品种上周折价率扩大。其中,银华鑫盛折价率由5月26日的7.22%扩大到6月2日的14.27%,几乎扩大一倍;规模超过45亿份的财通福享上周五折价率也扩大到14.3%,比5月26日上升6.76个百分点;信诚定增、平安鼎泰、九泰锐富、财通福瑞等基金折价率扩大幅度也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减持新规,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限售期届满后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持有非公开发行股份的50%。这项新规对于包括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产品、券商资管计划等在内的各类参与定增的资管产品都造成明显冲击,意味着它们参与定增变现时间将至少延长1年。 正是受到该项规定影响,上市的定增基金在上周遭到了投资者抛售,折价率随之扩大。截至6月2日,已经有半数定增基金折价率超过10%,折价率超过20%的达到3只,其中,以九泰锐益、九泰锐富和九泰泰富折价率最大,分别达到24.42%、22.83%和22.15%。 国泰融信于6月1日上市交易,也是非公开发行减持新规之后首只上市的定增基金,尽管成立后还没有参与定增项目,股票持仓也较低,但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该基金上市首日收盘0.901元,较净值折价达10.07%,6月2日该基金盘中价格一度下探至0.84元,即折价率超过16%,尾盘靠1手0.92元的买盘收涨,短期能否走稳尚待观察。 由于非公开发行股份减持新规影响面大,据悉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在和监管层进行沟通,存量定增产品如何执行新规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但从定增基金折价表现看,目前较大的折价率或许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特别是对于那些参与定增较少的基金,折价扩大反而可能提供了介入机会。[详情]

中国基金报 | 2017年06月05日 00:29
减持新规重塑定增 私募收缩战线伺机而动
减持新规重塑定增 私募收缩战线伺机而动

  在新规之下,未来定增市场将显现新的投资机会。上市公司为减轻其发行压力,会将股价保持在相对低位,同时也会将更多精力花在提高企业价值以及募投项目吸引力方面,这些都可能使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房佩燕 近期,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对定增股份减持的时间和数量做出规范。接受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认为,新规延长了定增产品的退出周期,有利于引导价值投资,防止短期套利行为,分散市场压力。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私募认为,近两年定增市场过于火爆,如今冷静下来重新酝酿机会,目前策略上收缩战线,等待时机。 新规引导价值投资 退出难题待解决 新规对定增股份的减持做出限制:解禁1年内,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任意连续3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且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 长富汇银资本市场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曾晚晴认为,新规通过调整交易规则延长了投资定增产品的退出时间周期,对定增投资退出节奏的调整幅度适当,一方面保障了非公开发行融资方式的战略导向和价值导向,同时抑制了追求短期暴利的投机冲动,对定增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表示,新规至少延长1年的减持时间,项目退出期延长,流动性受限,定增市场将短期受到压制,定增项目的发行和募资金额将可能明显下降。但她认为,在新规之下,未来定增市场将显现新的投资机会。上市公司为减轻其发行压力,会将股价保持在相对低位,同时也会将更多精力花在提高企业价值以及募投项目吸引力方面,这些都可能使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 北京某大型私募定增投资经理也表示,新规有利于减持行为分散化,减小对二级市场的压力。同时,监管引导价值投资,防止套利资金进入,希望着眼于股票长期的内生逻辑进行投资。他认为,虽然新规增加了对特定股东的限制,但并没有把路堵死,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相结合也是一种渠道。未来大宗交易可能会更加活跃,做定增的投资人也可能变成大宗交易的接盘方。 万亿定增市场降温 私募伺机等待 今年2月,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修订,5月发布《若干规定》,大力引导市场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回归价值。曾晚晴表示,虽然短期定增市场活跃度可能有所下降,但应该看到,过去两年定增市场受到非理性追捧,规模膨胀,折价率持续走低、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后续解禁压力增大等问题。“新规能缓解和分散市场解禁压力,促进定增项目提高本身质量,让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在未来获得收益。” 根据某券商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A股定增规模约6200亿元(包括未实施的定增项目),同比下降13%,合计233家企业进行增发,企业数量同比去年下降了27%。曾晚晴预计,2017年总募集金额和数量会低于去年,但定增市场更趋理性和健康,折价率或现小幅上浮。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热衷于定增市场的私募,大多准备今年收缩战线。前述上海中型私募产品总监表示,从折价率看,投资安全边际变小,定增产品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定增收益主要来自对市场的择时,3000多点应该还是相对高点,风险比较大。该总监表示,目前定增市场规模缩小,今年4月份已将两个定增产品提前结束,短期不会再参与。 上海某知名私募副总经理也告诉记者,随着定增折扣的降低,目前公司定增产品的规模不到高峰时的十分之一,市场吸引力下降。目前仍会持续跟踪,等市场冷静下来后机会就会慢慢显现。[详情]

中国基金报 | 2017年06月05日 00:29
减持新规下哪家压力大?48亿乐视定增被套基金浮亏30%
减持新规下哪家压力大?48亿乐视定增被套基金浮亏30%

  减持新规下哪家压力大?48亿乐视定增被套基金,不仅浮亏30%,还得考虑解禁后怎么卖 过去一年主要资管机构砸3600亿元投向定增 将成受新规影响主力 中国基金报见习记者  何漪 A股定增市场在快速实现万亿规模之后,已经迎来了最严厉的监管。5月27日,《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发布执行,进一步严控定增资金退出。 过去一年时间里,作为定增市场绝对主力,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阳光私募、社保基金这一大批机构投资者扎堆涌向定增市场。究竟过往一年哪些基金最热衷定增市场?记者试图从数据入手来分析。而受到新规影响,过去一年这些定增项目都将陆续解禁,数千亿资管机构旗下产品将面临变现难题。 各类机构扎堆投资定增 在过去一年里,机构投资者扎堆投身定增盛宴。 Wind数据统计,近一年来,机构投资者投入3585.38亿元参与再融资项目2482次。其中,券商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活跃,实现增发配售1168次;其次为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及其专户产品获得增发配售1088次。阳光私募、社保基金分别获得增发配售206次和20次。 然而,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专户产品却是投入资金最多的机构投资者,是再融资市场的绝对主力,累计动用资金2946.13亿元,占比82.49%。 值得一提的是,财通基金参与定增最为活跃。经统计发现,近一年来,财通基金公募及其专户产品参与再融资定增259次。换句话说,在近一年时间里,财通基金平均每个交易日投资一个定增项目,频率非常高。 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不同,财通基金近一年里花485.08亿资金,集中批量投向了158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投向了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按照Wind数据统计显示,该公司投入定增项目有相当比例呈现浮亏状态。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财通基金定增资金投入主板69家、中小板61家、创业板28家。从行业来看,该公司涉足最多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15家、电气设备14家、化工12家、有色金属11家。 此外,建信基金也大举投入资金到了定增市场,虽然仅参与了19个定增项目,却动用了151.09亿元,排在财通基金之后。其中,在建信基金参与的定增项目中,主板项目12个、中小板项目5个、创业板项目3个。 排位参与定增动用资金第三位的是北信瑞丰基金。该基金公司动用147.71亿元参与定增项目45个。其中参与主板20个、中小板19个、创业板6个。 除公募基金公司参与定增以外,券商、私募参与度也很高。其中以中信证券最为突出。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中信证券及旗下集合理财产品共动用资金136.99亿元参与20家上市公司定增。其中,参与主板项目14个、中小板项目6个。 另外,阳光私募参与定增活跃度也很高。Wind数据统计显示,22个阳光私募产品动用了超1亿元资金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增项目。 557家上市公司近一年实施定增 从A股市场来看,自2016年年初熔断之后,市场风格转向大盘蓝筹,尤其是以漂亮50为代表的白马股表现特别突出,中小盘个股表现低迷。数据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上证综指上涨了10.03%,上证50上涨19.23%,中小板下跌了0.08%,创业板指下跌了16.3%。 而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一年时间,557家上市公司完成实施了定增。其中,主板公司237家、中小板187家、创业板133家。 需要说明的是,百余家上市公司近一年来实施了多次定增。其中,力源信息3次定增总募资29.8亿元。其中,2016年10月项目中,兴全基金、中融基金参与定增;2017年3月,副董事长赵佳生等3人与华夏人寿参与定增;2017年4月,九泰基金旗下3只基金、联合清芯民和投资、丰同投资、海厚泰资本及其实控人赵马克岳母高惠谊参与定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九泰锐益定增灵活配置、九泰基金锐源定增计划、九泰锐富事件驱动基金扎堆砸下5000万元、18120万元、3000万元投入力源信息定增。根据从发行价至今涨跌幅来看,力源信息微涨1.45%,作为该项目投资者的九泰基金略有浮盈。 几家欢喜几家愁。参与乐视网定增投资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乐视网曾在去年以45.01元发行价实施定增,总募资近48亿元。其中,财通基金砸重金17.6亿元、牛散章建平11.2亿元、嘉实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分别投入9.6亿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按照定增发行价计算,乐视网至今下跌31.84%。而该批股份锁定期12个月,这意味着,上述投资者已浮亏三成。 另外,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总体来看,表现差强人意,超过半数定增项目跑输大盘。加上新规严控减持通道,对于定增投资者来说,退出压力很大。 减持新规之下定增产品何去何从 协调展期 “大宗+二级减持”两步走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项晶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相关规则。对于2016年以来一度热卖的定增基金来说,由于定增产品一般有封闭期,新规出台后,如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同时,保证基金到期流动性无忧,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周时间过去了,记者从各家基金公司了解得到,存量定增产品比例较高的基金公司正忙于与客户沟通,积极建言相关缓冲措施,希望能将减持新政对存续产品的影响降低。 但目前关于即将到期的定增产品该如何处理,仍未有相关细则,目前可行的两个办法,一是修改合同,改变基金封闭期,二是通过大宗交易等方法“曲线救国”,但能否顺利应对集中到期的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 延长产品期限 还需持有人齐心合力 不难看到,与投资者沟通是大多数基金公司目前最紧要的动作。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高管表示,定增基金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修改合同,延长产品封闭期,目前公司已开始着手修改产品合同相关事宜。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透露,公司定增专户产品多为通道产品,影响并不大,但期限短的产品已经开始计划修改合同。 目前来看,之前大量发行定增专户产品、素有定增王之称的财通基金,此次新规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他们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但记者从持有人处了解到,公司向他们解释称,这次制度变更影响重大,作为定增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从端午假期至今,财通基金多次与监管机构汇报沟通,并详实提供相关数据材料,方便监管机构全面分析、把握决策,在相关报告中,坚持以保护持有人利益为先,积极建言相关缓冲措施,希望能将减持新政对存续产品的影响降低。 也有客户透露,财通基金曾向其解释,公司正在与证监会申请新老划断,如果证监会不同意,则建议投资者延长封闭期。 但并非所有购买定增产品的投资者都愿意展期,“我的专户产品即将到期,自2015年初认购到现在,净值从1元变成0.85元,实际上基金公司一早就跟我们沟通,想要寻求延长封闭期,最短延长2年,但我没有同意,据我了解,同意延期的持有人也不多。如果股市还继续横盘,感觉两年后我仍然很难解套。”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即将到期的产品大多集中于2015年下半年发行,其中一些产品认购至今,收益并不比同期成立的公募基金好,基金公司想要延期的诉求,很难打动持有人,但摆在持有人面前的问题是,若不选择延期,这些定增产品到期后仍然可能无法及时变现股票,投资者同样必须等待,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 一家定增产品较多的公募人士认为,减持新规影响最大的一点即定增解禁后一年内减持不得超50%,这对很多封闭期为一年半的定增基金来说,尤其是参与仓位较重的产品而言,无法按照原来的退出路径卖出,基金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投资者可能无法进行赎回操作,因此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解禁后怎么办? “大宗+二级市场”卖出 而对于定增产品的退出机制,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专户部总监认为,根据新规大宗市场2%上限叠加二级市场1%,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基金公司投资额度。 九泰基金定增投资中心总经理刘开运表示,目前来看,通过大宗交易退出会是更好的退出机制,新规2%的大宗交易限制对基金影响并不严重,但最重要的是受让方同样有卖出时间限制,对于投资者来说,解禁后在大宗市场会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大家都在卖出,买盘相对较少,“以前大宗市场是短线交易的天堂,而现在参与大宗的买方则需要考虑受让后的6个月资金使用效率,由于6个月的限制,资金流动性会变得很紧张,不会有太多机构一直参与。” 因此,刘开运认为,之后会演变出两种模式,一是大宗变为长线交易的市场,买入持有6个月并非不赚钱,精选好的公司同样可以通过长期持有盈利;二是滋生出专门做收购这些股权的机构,中国市场不缺这样的机会,定增会变成另一种玩法。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也表示,他们会根据公募、一对多专户、一对一专户每一个产品的产品结构、委托人资金属性等实际情况,定制化地调整合理、可接受的“集合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多策略解禁安排。 “资金供给方需要至少不下降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来补偿流动性的进一步损失,短期只能通过更大的折价来实现,报价时趋于理性,竞争缓和;新规下的1年期定增实质是2~3年期定增,募集资金有效使用后的内生盈利增长加速愈发成为定增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折价对应的年化收益率已较为有限,分享优质企业的持续成长将是机构参与定增的核心出发点。” 上述公募人士表示,在“资产荒”背景下,定增项目曾因稳定的超额收益被许多投资人视为“类固收”品种,受到市场青睐,公司专户产品也有部分涉及。面对减持新规,公司主要考量如何平稳处理存量定增产品。 “二次清算”有可能浮出水面 有基金公司透露,目前在处理定增产品退出上,公司主要思路是“按要求减持、二次清算”八个字。“针对到期产品,首先是按要求减持一半,剩下的部分要么跟投资者协商延期,要么就是等到二次清算。” 该人士解释道,对于先减持的一半,若是分级产品,应该按优先、劣后的顺序进行赎回,而对于管理型产品,一般会按比例赎回。剩下的部分,可以跟持有人商量延期的延期,否则要等到后期清算。能一次清算的就一次清算,要不然可能会分批、多次进行清算。“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跟投资者协商沟通,对于不同客户和资金需求进行多策略、多形式的处理。” 但是上述专户部总监表示,随着解禁后定增基金大规模涌入大宗交易平台,一定程度上会抬升交易的折价率,降低定增基金退出后的收益。 因此,也有基金公司表示,除了集合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公司还将利用一对多专户交易所份额转让等减持方式进行综合操作,另外根据每个产品的属性、结构、委托人资金性质等情况,定制化地制定多策略解禁安排。 “减持新规对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限定了受让方的限售期等,这增加了受让风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股份转让,因此估计未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会增多,同时过去简单粗暴的大宗交易方式将难以维系,未来或会出现保底承诺、私下补收益等更多玩法。” 但从目前看,对于曾经是爆款的定增基金,基金公司已经几乎丧失创设新产品的热情。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透露,公司目前已经暂停了定增相关的新产品发行运作。刘开运也认为,长远来看,散户对于参与定增的热情会大幅下降,公开募集的定增类产品会越来越少,但相反一些有长期需求的机构例如保险资金会更多地参与其中,定增会变得更加机构化、定制化,封闭期也会从原先的1.5年、2年大大延长。[详情]

中国基金报 | 2017年06月04日 21:50
减持新规显威:大宗交易接盘玩不动 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减持新规显威:大宗交易接盘玩不动 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减持新规显威:大宗交易接盘“玩不动”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谢欣 监管层在上周发布减持新规,这也是针对前期大股东等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这一举措在市场引发巨大的反响,一方面遏制了“大小非”的赚钱套路,同时也对另外一群人产生了极大影响,那就是大宗交易接盘公司。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调查发现,多家大宗交易接盘公司基本停业,不少公司无薪放假半年,也有公司要转型,甚至还有公司面临解散的压力,而之前筹备发行的私募定增基金也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 大宗交易接盘遭重创 此次减持新规主要从拓展监管范围和新增减持要求两个方面严格了减持的规定,其中对减持方式的监管由原来的集合竞价、协议转让拓展到了大宗交易、类协议转让,基本上封堵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减持的所有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5月31日是减持新规落地后A股首个交易日,此前饱受巨量限售股解禁困扰的第一创业盘中涨停。当日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两市大宗交易额大减,共有26只个股成交9451万股,为5月中旬来的新低,在减持新规出台前的5月26日,大宗交易还成交了26720万股。实际上近期大宗交易已成为重要股东、高管规避相关减持规定的特殊渠道,而且多数交易完成后,接盘方即立刻清仓抛售,对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上海千波资产束其全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减持新规大幅度减轻了流通股的扩容速度,斩断了定增市场和大额交易等制度性套利的漏洞。世诚投资陈家琳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从更长远看,随着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二级市场的投资将继续回归其本源。此外陈家琳还指出,结合上周五低于日常平均数的IPO新股核准发行数量,将有效地提升短期的风险偏好。考虑到A股市场特殊的二元结构,风险偏好的提升也将主要针对前期跌幅较大的中小盘股。同时在未来6个月即将解禁的个股里面,那些由减持新规导致理论减持股数减少较多的个股也会成为短线资金追逐的热点。 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3个月内减持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现在增加了大宗交易3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2%的规定。更关键的是就大宗交易而言,3个月内不得减持超过总股本的2%,大宗交易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以很难找到大宗接盘方,基本上颠覆了目前大宗交易转让的生态,让大宗交易受让方不敢轻易接盘。 在本周三就有上海一家专业从事大宗交易接盘公司的员工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目前新规出台之后,公司的大宗过桥减持做不了了,公司目前员工都放假2个月,甚至后期不排除放假半年,而且还没有工资。所以说这个和实际上的公司解散没有什么区别,而公司领导告诉旗下员工,公司准备转型,至于转向何方,还没有定论”。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任行投资旗下一位员工也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目前公司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是做不了了,目前我们也在观望,目前这种业务是停止了。我们的模式就是短期套利,接盘后短期就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套利,而目前新规要求大宗交易接盘半年之后才能减持。目前新规针对大股东、董监高、定增、IPO首发解禁等都会受到影响,新规影响到不止我们大宗接盘,还影响到定增、创投等投资机构”。 一位私募人士甚至在朋友圈表示,减持新规限制一年期的定增项目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退出,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定增基金都是18个月期限居多,当定增基金都到期了,持有人想要赎回的时候,因为新规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完全卖出,那么基金到期后一旦遇上超过基金规模一半以上的净赎回该怎么办呢?考虑到减持受限问题,所以对之前筹划的定增产品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  [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7年06月02日 00:41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 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 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 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本报记者 左永刚  减持新规实施满5个交易日,A股市场大股东的无序减持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初现抑制效果,其中大宗交易规模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5月31日至6月6日收盘,大宗交易金额累计约为77.84亿元,与减持新规实施前一周(5月22日-5月26日,136.86亿元)比较,环比下滑43.12%。仅以上交所为例,减持新规实施后的一周,大宗交易规模为23.61亿元,实施前一周为37.65亿元,环比下滑37.29%。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也分别出台《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此次证监会减持新规的出台,对于大股东的无序减持对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初现抑制效果,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减持新规实施后,沪深两市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 2016年1月份实施的减持制度主要规范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对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未作限制。实践中,一些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规避了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比例的限制。按照减持新规,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或者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数量、持有时间等规定。沪深交易所减持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出让方须遵守减持数量限制。 据悉,减持新规实施后,上交所为大股东及特定股东减持特定股份专门设立了特定股份大宗减持平台,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特定股份,须通过该平台进行申报。但在减持新规实施后的三个交易日(5月31日至6月2日),上交所尚无大股东或特定股东通过特定股份大宗减持平台进行相关减持。而深交所方面,同周期内,上市公司大股东、特定股东和董监高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金额21.91亿元,占大宗交易总金额的17%。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沪深交易所下一步将切实落实减持新规的实施,引导有序合规减持,加强减持交易行为监控,防控异常减持行为,共同营造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详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规避减持新规现“新玩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规避减持新规现“新玩法”

     聚焦减持 主持人包兴安: 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沪深两市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下一步,沪深交易所将切实落实减持新规的实施,引导有序合规减持,加强减持交易行为监控,防控异常减持行为,共同营造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距离证监会5月2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已过去一周半时间,在此期间,虽然空前严厉的减持政策在限制减持渠道方面予以进一步收紧,但市场中仍出现了一些力求夹缝生存的“新玩法”,其中就有通过私募成立信托计划或大股东自己成立马甲信托进行接盘。 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私募或大股东自己成立信托计划,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接盘,对大股东来说可以实现合规减持。在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中,监管层也早已对大股东协议转让的接盘方门槛做了明确规定,即协议转让单个受让方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与此同时,此次减持新规对于大股东的认定标准扩大至持股5%以上的股东。因此,通过协议转方式实现的减持,对于接盘方来说,其必须遵守减持新规的规定。但对市场来说,并未造成实质影响,只是减持限制从大股东转移至协议转让接盘方。 黄明麒认为,这种方式的减持可让大股东实现迅速减持的目标,并且不影响股份的减持时间,对二级市场不造成影响,但整体来看,大股东要找到可以接盘5%以上的接盘方并不容易,另外,跟过去大宗交易仅需折价92折至98折相比,这种模式下,接盘方需承担更大的风险,其折价率要高很多才能找到交易对手。或者大股东要对接盘方提供相关兜底条款才能找到接盘方,但这又会变成一种债务融资,可股权风险却没有发生转移。 记者注意到,自新规发布以来,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欲摆脱大股东这一“敏感”身份。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后,多数情况下会引起股价下跌。此次减持新规明确,“针对集合竞价减持的情况,减持股东应提前15个交易日向交易所公告减持计划。”也就是说,今后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东欲减持,不仅需要提前15天披露,还将面临股价下跌压力,这也是部分上市公司股东紧急脱身的原因所在,如近期已摆脱“大股东”身份的恒鑫集团、中泰资管等。 事实上,除上述两种规避减持的“新玩法”外,一些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已成为大股东减持的接盘方。 “但无论何种减持创新方式,主要涉及时间与成本问题,如果成本高到超过大股东的预期,大股东会选择按新规执行减持计划。”在黄明麒看来,目前市场出现的减持创新方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中泰资管减持东方园林等,但随着新规的执行,预计市场后续会找到低成本的可持续减持模式。[详情]

减持新规下 定增基金还能买吗?
减持新规下 定增基金还能买吗?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赵晛 曾火爆一时的定增基金正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定增基金的封闭期或将被迫延长。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定增破发屡见不鲜,新规一出,让本已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定增基金业绩出现再度调整的可能。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想投资定增基金等到期后变现,应从定增项目仓位高低、折价水平和剩余期限三个方面着手选择,同时尽量少动多看,留意基金公司对新规的后续应对方案。 封闭期短的产品 受影响较大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通过集合竞价减持12个月内不得超过50%。这也同样影响到参与定增的基金。目前,市场存量43只定增基金中,有16只封闭期为18个月,这些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是一年期定增项目。根据减持新规,定增限售股减持完相关股份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那么,这些定增基金项目到期后赎回股票成了难题。 记者发现,目前最快到期的一只定增基金是“定增王”财通基金旗下的财通多策略升级,到期日为2017年9月8日。按照减持新规,基金到期后持有股票不能超额减持,到时基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交付投资者是不少基民担忧的问题。对此,财通基金回应,不担心赎回的风险,“毕竟还有封闭期,而对接下来到期之后如何应对,要等监管层是否有进一步的细则出来。”不过,存量总规模524.48亿元的定增基金并不是小数目,最终的方案无论是延长封闭期还是修改投资方案,持有定增基金的投资者都不必过于担心。 从业绩受到的负面影响来看,减持新规发布一周多来,定增基金的价格跌幅较之前放大,折价水平进一步扩大。据Wind资讯数据,减持新规实施首个交易日,剩余存续期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平均跌幅达到0.20%,跌幅最大的九泰锐益定增单日净值下跌0.63%,折价率23.19%。截至昨日,剩余存续期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周平均跌幅为1.61%,剩余存续期在1年以上的定增基金周平均跌幅为1.05%。 华宝证券分析认为,定增股减持时间拉长的情况下,新规对定增基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封闭期延长后的到期赎回风险和流动性降低带来的补折价风险,具体影响程度与基金定增仓位高低和封闭期长短有关。市场上18个月为主的封闭期较短的高仓位定增基金将受到较大影响,由于在封闭期内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定增项目的减持,高仓位的定增基金到期时将面临较大的赎回风险。另外,减持时间拉长后,定增基金的实际封闭期延长,折价水平也会相应扩大。对于3至5年封闭期较长的定增基金,长封闭期的设置为其完成减持预留了一定的时间,因而到期后的赎回压力和当前的补折价压力较小。 三方面考量定增基金投资价值 减持新规给定增市场带来了波动,同时也让有些投资者看到了套利空间。以九泰锐益为例,由于中小盘股今年表现欠佳加上减持新规影响,该基金昨日单位净值为0.95元,二级市场交易价却只有0.73元,若在二级市场买入等到期后卖出,套利收益率高达30.13%。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借此机会套利? 对此,华宝证券表示,通常选择定增基金时,要看定增项目的破发率、重仓股、成交价、费率等因素,在减持新规出台的背景下,则应主要从仓位高低、折价水平和剩余期限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考量。 首先,定增项目仓位高的基金风险更大。一方面,4月中旬以来,定增基金的项目破发率不断提高,定增基金的隐藏价值逐渐消失,项目安全边际收窄,未来在A股市场延续震荡的格局下,如果定增项目的破发率进一步上行,真实净值加速向名义净值回归,定增基金的价格存在较大的下跌风险。另一方面,减持新规下,高仓位定增基金的久期将被动拉长,风险加大。 其次,折价水平越高,定增基金的安全垫越有优势。目前,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折价率基本在7%以上,年化真实折价率基本在20%左右,即使考虑减持新规的影响,将锁定期延长1年,年化真实折价率也有7%。 最后,剩余期限越短的定增基金变现的确定性越高。投资者可关注低仓位且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定增基金的折价水平,剩余期限在2年以上的定增基金,虽然受减持新规的影响较小,但长久期也意味着高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选择。 如此来看,上文中提到的九泰锐益,虽然套利收益率高达30.13%,但由于该基金解封还要4年2个月,但这其中存在未来股市表现较大的变数。 分析人士表示,投资定增基金时,也应考虑到当前场内定增基金的托管费均为0.25%,管理费一般为1.5%,个别基金如银华系列定增的管理费高达2%,对于投资收益会有较大侵蚀。多位业内人士建议,近期应少动多看,等减持细则进一步出台后再投资,毕竟新规出台后,对于定增基金后续如何应对还没有可供参考案例。 数据 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存量的定增基金中,有6只基金今年将会到期,11只基金在1年内将会到期。其中,财通多策略升级将于今年9月8日到期,截至昨日,该基金折价率为8.21%,由于剩余期限较短,其年化折价率高达32.22%,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其折价变现的确定性相比其他定增基金更高,即便考虑到减持新规的负面影响,按照该基金的封闭期或将延长半年来算,其年化折价率也超过10%。截至今年一季度,财通多策略升级的定增仓位在47%,且参与的定增项目较为分散,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链接 定增基金套利模式 据证监会对定增项目的估值规定:当前股票市价低于定增价,则损失一次性计入。例如:一只股票的定增价是10元,当天收盘价8元,对这两块钱的亏损,定增基金一次性计入基金资产。当前股票市价高于定增价,盈利部分在定增锁定期内摊销。例如:一只股票的定增价是10元,当天收盘价12元,对这两块钱的盈利,定增基金慢慢摊销到剩余的锁定期当中。这就导致定增基金的净值比较保守,并不等同于当前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估值折价的现象,给了定增基金套利的机会。 定增基金套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等定增基金到期后利用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偏差产生的折价率套利;二是跨市场套利,在封闭期间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将定增基金变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场外购买的份额能不能转至场内卖出,还要根据各个基金公司的具体规定。[详情]

证券日报:减持向左增持向右A股向上?
证券日报:减持向左增持向右A股向上?

  减持向左增持向右A股向上? ■阎 岳 A股市场潮起潮涌。在监管层减持新规的约束下,减持向左,退潮;董事长们振臂一呼,增持向右,潮起。市场习惯性的认为,减持是负能量,增持是正能量。现在,正能量压过了负能量,A股好像就只剩向上一途了。 董事长们的兜底式增持倡议是不是合规,没有人质疑。但在“喊买”背后,确有一些公司存在高比例股权质押现象。对这一现象,新华社在稿件中进行了风险提示。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已宣布兜底式增持的公司有一个共性,即股价较前期高点下跌不少,重要股东也存在股权质押的情况。 这个现象说明,董事长们振臂高呼增持是有目的的。首先是维护公司股价稳定,其次是不让股权质押陷入难堪境地。 董事长们的目的其实也暴露了他们的苦衷:融资难,融资贵。尽管目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但民营企业要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减持新规虽然对上市公司减持约束趋严,但仍留了口子,它们出于补充流动资金、企业再发展的资金需求是可以获得满足的。但那种恶意减持、清仓式减持的路是没有了。 正像监管层所强调的那样,减持新规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上市公司专注主业,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长期、价值投资,更好地促进资本形成,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监管层推出减持新规的良苦用心估计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是可以理解的。 笔者曾在春节后撰文称:减持、增持都是市场和公司行为,只要在相关规则框架内运行,就不应受到褒贬。但A股市场本质上的单边市特征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使得只有上涨大家才会实现财富的增值,下跌则只能是极少数机构和个人的“盛宴”。所以,增持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减持则被投资者所唾弃。 现在,随着减持新规的推出,以及市场对增持行为的透视,无论是增持还是减持都应该回到市场的轨道上来,不要再用道德对它们加以绑架。 最后,A股市场减持、增持的拉锯战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它们虽然也会影响到市场的运行,但A股市场终究会回到价值的轨道上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随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境内外增量资金的渐次入市,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也将逐渐上移。[详情]

减持新规折射出创投圈的浮躁资本
减持新规折射出创投圈的浮躁资本

  江旋 几天前,创投圈还在嚷着被“减持新政”躺枪了,证监会之后给创投基金发了颗定心丸。 定心丸对于创投基金的锁定期进行了专门的安排,从三年变成了一年,但是从投资时点、投资期限、被投企业规模等方面设置了条件,同时符合条件的基金才能享受一年锁定期。 方向非常明确,监管层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投基金在退出时给予政策支持。反之,那些成天就想着赚一二级市场差价的投机分子,将持续收窄退出渠道。 减持新政出台之后,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称,短期内,减持新政主要对于一批激进的投机型基金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比如跟随型、投机型的机构。 盛希泰认为,跟随型的投资机构缺少专业判断能力和投后管理能力,仅跟随大机构投资,市场变化时大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大,而“裸泳者”会浮现;而投机型的机构,在退出周期被拉长以及不确定性加大的市场背景下,赌单个项目的成功退出或快进快出的“投机”策略风险会加大。 即便不是这两类资金,逐条分析豁免条件也会发现,其实要同时满足五个条件并不容易。所以,创投圈并不能安心睡大觉。 近年来,国内成立了很多新的创投基金,对于这些基金来说,尽管还不到项目退出的时候,但是在政策风险之下,基金的LP势必会要求基金管理者更加慎重地考虑退出事宜。对于投资周期本就不长的人民币基金来说,基金管理团队对投资节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影响更加直接的是投Pre-IPO的基金,不出意外,这就是监管层想要敲警钟的对象。因为豁免条件第一条就是,创业投资基金首次投资该首发企业时,该首发企业成立不满60个月。 一般到了Pre-IPO轮的基金,成立时间都已经超过了5年。这一条就把相应的基金拉出了豁免行列。 这类基金并不在少数。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说道,现在市场上,至少有70%~80%的投资机构把精力转向了Pre-IPO项目。这些机构包括原来就做Pre-IPO,后来因为IPO暂停而改作VC或PE的人民币基金,一些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还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金融机构,甚至传统聚焦早期VC和成长期PE投资的机构也开始跟进。 资本总是逐利而行的。在IPO开闸的情况下,Pre-IPO显然是最靠近巨额回报的一环。与其承担95%的失败率去苦觅早期项目,还不如一投一个准地去拿重金砸成熟期项目,相当于是提前打新股了。 这种情绪也引出了一些忽悠型Pre-IPO,一些公司放话正在筹备上市,引得投资人纷纷舍身做接盘侠。殊不知,从递交申请到最后真正的放行,中间很可能一等就是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其间的政策风险基本是无法预估的。 从去年年末开始,随着IPO的开闸,Pre-IPO项目的融资也跟着火爆起来,好项目一票难求,价格暴涨,甚至到了业内人说起都直摇头的地步。 5月中旬,万达院线宣布斥资3亿元入股博纳影业,博纳完成Pre-IPO轮融资,据计算,博纳目前的估值达到160亿元,而2016年4月从纳斯达克退市时,公司估值才55.6亿元。 这样的案例在今年上半年数不胜数。前两年,市场自发地挤掉了不少早期投资中的泡沫,使得一些不是那么健康的标的估值回归正常。 但是对于已经走到IPO阶段的公司来说,至少都已经达到了上市的最低审美标准,好看的财务指标对资本的诱惑力是巨大的。这时候,市场的调节作用往往就失灵了。 扶持早期创业公司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关切,所以,赚一笔就走的投资思路在监管层眼里等于就是投机行为,如果不及早加以约束,势必会搅乱创业大潮的良好局面。 监管思路已然明确,但愿敏感的资本已经嗅到气味。[详情]

减持新规有利创投基金回归价值投资
减持新规有利创投基金回归价值投资

     PE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周期可能延长,过去快进快出、依赖一二级市场差价套利的成本增高。私募机构所投资的标的在上市以后面临资本市场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充分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风险。过去大量私募股权机构依赖定增、Pre-IPO等方式生存可能被迫转型 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在修订后的减持规定发布后,证监会表示将对创业投资基金实行差异化安排。随后的6月2日,减持新政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补充说明以监管问答等方式出台。怎样看待此次监管部门修订和完善减持新规?市场有哪些疑惑?带着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原法律学系主任胡鸿高。 问:中国证监会在2015年7月、2016年1月份相继发布了有关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规定,这次又出台了新的制度规则,主要针对哪些问题? 答:新规主要针对近期大股东集中减持规范不够完善等问题。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其证券转让行为的影响力远大于中小股东。近期,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现象。一些股东减持个案对市场和社会造成了特别恶劣的负面影响。而且,产业资本的大规模减持,不仅会令股市承压,危害股市健康发展,也会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危害,使宏观经济面临“失血”风险,亟需对上市公司股东过度、恶意减持行为加以规范。但如何在保护和尊重大股东以及董监高的基本权利,增强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对各国证券市场监管者都是一个难题。 除此之外,此次减持政策调整还有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备和部分减持制度缺失等原因。例如,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数量没有限制,导致短期内大量减持股份。再如,对于虽然不是大股东但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届满后大幅减持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又如,有关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充实。 问:此次减持政策调整及6月2日发布的创投基金监管问答,对PE机构和创投基金有哪些潜在影响? 答:修订后的减持制度涉及“是否会增加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成本”“是否不利于支持创业投资基金投早投小”等内容,是近期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是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屡禁不止,不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创业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需要在不冲击市场前提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融资和退出,这“一减一退”资本市场存在已久的矛盾看似不易解决,但证监会此次完善修订减持制度时,已经注意比较妥善地处理这一矛盾。证监会6月2日发布的监管问答,明确了创业投资基金所持股份锁定期安排,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指向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未上市成长性创业企业实施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企业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私募股权基金。PE转让总数等规范在此次修订完善减持制度之前早有规定。《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文件中对转让的限制已经有所体现。此次完善减持制度主要是针对大股东“过桥减持”等涉嫌违规行为,并非针对PE、VC。减持政策调整不涉及首发锁定期问题,首发锁定期继续执行现有规定。此次减持政策调整也不涉及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问题,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期继续执行现有规定。 PE、VC等股权投资机构担心的退出周期延长、退出方式受限等问题,已经被科学、合理地区别考虑。证监会为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市场化退出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对于创业投资基金的认定标准,同时满足“创业投资基金首次投资该首发企业时,该首发企业成立不满60个月”等五个条件的基金才能被视为创业投资基金,给予减持“优待”即仍按照《公司法》第141条的有关规定锁定一年。 另一方面,对不满足有关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条件的PE、VC等机构,将严格遵守此次减持政策调整中关于“特定股东”减持相关规定。这意味着,PE等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周期可能延长,过去快进快出、依赖一二级市场差价套利的成本增高。私募机构所投资的标的在上市以后面临的资本市场较大不确定性,要充分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风险。过去大量私募股权机构依赖定增、Pre-IPO等方式生存可能被迫转型。总体看,不论是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还是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在投资具体上市公司时将回归到价值投资本质,更看重长期回报而非短期投机炒作。减持新政的调整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问:国外对于减持制度有哪些规定和可借鉴的地方? 答:美国关于减持制度的规定,是基于《1933年证券法》建立的。根据该法的规定,除非交易的证券类型或者交易方式属于豁免注册的范围,否则任何人不得在州际间出售未经注册的证券。因《1933年证券法》规定的豁免注册的范围较为原则,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通过制定144规则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可以获得豁免的方式,从而构成了美国关于证券减持的规定。此外,美国的内幕交易规则对于大股东及董事、高管的股票减持也有一定限制作用。 具体来说,对于交易主体、证券类型和发行人类型作了如下区分:一是将交易主体分为关联方和非关联方。二是根据证券的获得方式,将其分为受限证券和非受限证券。三是根据证券持有人的不同,将其分为控股证券和非控股证券。 香港减持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IPO项目必须有锁定期。《香港联交所综合主板上市规则》和《香港联交所综合创业板上市规则》对控股股东在公司新上市后出售股份实施若干限制:例如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 从境外证券市场的规定来看,其大多从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等多个方面,以“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和限制大股东及董事、高管的减持行为。其中,锁定期虽不是太长,但相关的交易申报、信息披露及减持数量要求比较严格。综合而言,在其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持股情况下,规范比较有效。对于维护证券市场稳定,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高管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可以在借鉴美国和香港等境外证券市场减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中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比例较高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完善关于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的制度规定,建立监管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股东及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详情]

受减持新规冲击 定增基金折价率显著扩大(附图)
受减持新规冲击 定增基金折价率显著扩大(附图)

   上市定增主题基金折价率变化情况一览数据来源:Wind 刘宇辉/制表 受减持新规冲击 定增基金折价率显著扩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宇辉 在上周仅有的3个交易日里,受到端午节前出台的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新规影响,上市交易的定增主题基金遭到投资者抛售,价格表现显著弱于净值,整体折价率明显扩大。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2日,31只上市交易的定增主题基金平均折价率达到11.26%,而在减持新规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5月26日)的简单平均折价率为8.95%,这意味着上周3个交易日过后,这些定增基金平均折价率扩大了2.31个百分点。 具体到单只基金看,除少数基金外,绝大多数品种上周折价率扩大。其中,银华鑫盛折价率由5月26日的7.22%扩大到6月2日的14.27%,几乎扩大一倍;规模超过45亿份的财通福享上周五折价率也扩大到14.3%,比5月26日上升6.76个百分点;信诚定增、平安鼎泰、九泰锐富、财通福瑞等基金折价率扩大幅度也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减持新规,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限售期届满后12个月内,减持数量不得超过持有非公开发行股份的50%。这项新规对于包括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产品、券商资管计划等在内的各类参与定增的资管产品都造成明显冲击,意味着它们参与定增变现时间将至少延长1年。 正是受到该项规定影响,上市的定增基金在上周遭到了投资者抛售,折价率随之扩大。截至6月2日,已经有半数定增基金折价率超过10%,折价率超过20%的达到3只,其中,以九泰锐益、九泰锐富和九泰泰富折价率最大,分别达到24.42%、22.83%和22.15%。 国泰融信于6月1日上市交易,也是非公开发行减持新规之后首只上市的定增基金,尽管成立后还没有参与定增项目,股票持仓也较低,但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该基金上市首日收盘0.901元,较净值折价达10.07%,6月2日该基金盘中价格一度下探至0.84元,即折价率超过16%,尾盘靠1手0.92元的买盘收涨,短期能否走稳尚待观察。 由于非公开发行股份减持新规影响面大,据悉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在和监管层进行沟通,存量定增产品如何执行新规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但从定增基金折价表现看,目前较大的折价率或许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特别是对于那些参与定增较少的基金,折价扩大反而可能提供了介入机会。[详情]

减持新规重塑定增 私募收缩战线伺机而动
减持新规重塑定增 私募收缩战线伺机而动

  在新规之下,未来定增市场将显现新的投资机会。上市公司为减轻其发行压力,会将股价保持在相对低位,同时也会将更多精力花在提高企业价值以及募投项目吸引力方面,这些都可能使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房佩燕 近期,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对定增股份减持的时间和数量做出规范。接受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认为,新规延长了定增产品的退出周期,有利于引导价值投资,防止短期套利行为,分散市场压力。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私募认为,近两年定增市场过于火爆,如今冷静下来重新酝酿机会,目前策略上收缩战线,等待时机。 新规引导价值投资 退出难题待解决 新规对定增股份的减持做出限制:解禁1年内,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的50%;任意连续3个月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且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 长富汇银资本市场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曾晚晴认为,新规通过调整交易规则延长了投资定增产品的退出时间周期,对定增投资退出节奏的调整幅度适当,一方面保障了非公开发行融资方式的战略导向和价值导向,同时抑制了追求短期暴利的投机冲动,对定增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表示,新规至少延长1年的减持时间,项目退出期延长,流动性受限,定增市场将短期受到压制,定增项目的发行和募资金额将可能明显下降。但她认为,在新规之下,未来定增市场将显现新的投资机会。上市公司为减轻其发行压力,会将股价保持在相对低位,同时也会将更多精力花在提高企业价值以及募投项目吸引力方面,这些都可能使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获利空间。 北京某大型私募定增投资经理也表示,新规有利于减持行为分散化,减小对二级市场的压力。同时,监管引导价值投资,防止套利资金进入,希望着眼于股票长期的内生逻辑进行投资。他认为,虽然新规增加了对特定股东的限制,但并没有把路堵死,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相结合也是一种渠道。未来大宗交易可能会更加活跃,做定增的投资人也可能变成大宗交易的接盘方。 万亿定增市场降温 私募伺机等待 今年2月,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修订,5月发布《若干规定》,大力引导市场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回归价值。曾晚晴表示,虽然短期定增市场活跃度可能有所下降,但应该看到,过去两年定增市场受到非理性追捧,规模膨胀,折价率持续走低、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后续解禁压力增大等问题。“新规能缓解和分散市场解禁压力,促进定增项目提高本身质量,让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在未来获得收益。” 根据某券商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A股定增规模约6200亿元(包括未实施的定增项目),同比下降13%,合计233家企业进行增发,企业数量同比去年下降了27%。曾晚晴预计,2017年总募集金额和数量会低于去年,但定增市场更趋理性和健康,折价率或现小幅上浮。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热衷于定增市场的私募,大多准备今年收缩战线。前述上海中型私募产品总监表示,从折价率看,投资安全边际变小,定增产品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定增收益主要来自对市场的择时,3000多点应该还是相对高点,风险比较大。该总监表示,目前定增市场规模缩小,今年4月份已将两个定增产品提前结束,短期不会再参与。 上海某知名私募副总经理也告诉记者,随着定增折扣的降低,目前公司定增产品的规模不到高峰时的十分之一,市场吸引力下降。目前仍会持续跟踪,等市场冷静下来后机会就会慢慢显现。[详情]

减持新规下哪家压力大?48亿乐视定增被套基金浮亏30%
减持新规下哪家压力大?48亿乐视定增被套基金浮亏30%

  减持新规下哪家压力大?48亿乐视定增被套基金,不仅浮亏30%,还得考虑解禁后怎么卖 过去一年主要资管机构砸3600亿元投向定增 将成受新规影响主力 中国基金报见习记者  何漪 A股定增市场在快速实现万亿规模之后,已经迎来了最严厉的监管。5月27日,《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发布执行,进一步严控定增资金退出。 过去一年时间里,作为定增市场绝对主力,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阳光私募、社保基金这一大批机构投资者扎堆涌向定增市场。究竟过往一年哪些基金最热衷定增市场?记者试图从数据入手来分析。而受到新规影响,过去一年这些定增项目都将陆续解禁,数千亿资管机构旗下产品将面临变现难题。 各类机构扎堆投资定增 在过去一年里,机构投资者扎堆投身定增盛宴。 Wind数据统计,近一年来,机构投资者投入3585.38亿元参与再融资项目2482次。其中,券商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活跃,实现增发配售1168次;其次为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及其专户产品获得增发配售1088次。阳光私募、社保基金分别获得增发配售206次和20次。 然而,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专户产品却是投入资金最多的机构投资者,是再融资市场的绝对主力,累计动用资金2946.13亿元,占比82.49%。 值得一提的是,财通基金参与定增最为活跃。经统计发现,近一年来,财通基金公募及其专户产品参与再融资定增259次。换句话说,在近一年时间里,财通基金平均每个交易日投资一个定增项目,频率非常高。 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不同,财通基金近一年里花485.08亿资金,集中批量投向了158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投向了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按照Wind数据统计显示,该公司投入定增项目有相当比例呈现浮亏状态。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财通基金定增资金投入主板69家、中小板61家、创业板28家。从行业来看,该公司涉足最多的行业包括,机械设备15家、电气设备14家、化工12家、有色金属11家。 此外,建信基金也大举投入资金到了定增市场,虽然仅参与了19个定增项目,却动用了151.09亿元,排在财通基金之后。其中,在建信基金参与的定增项目中,主板项目12个、中小板项目5个、创业板项目3个。 排位参与定增动用资金第三位的是北信瑞丰基金。该基金公司动用147.71亿元参与定增项目45个。其中参与主板20个、中小板19个、创业板6个。 除公募基金公司参与定增以外,券商、私募参与度也很高。其中以中信证券最为突出。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中信证券及旗下集合理财产品共动用资金136.99亿元参与20家上市公司定增。其中,参与主板项目14个、中小板项目6个。 另外,阳光私募参与定增活跃度也很高。Wind数据统计显示,22个阳光私募产品动用了超1亿元资金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增项目。 557家上市公司近一年实施定增 从A股市场来看,自2016年年初熔断之后,市场风格转向大盘蓝筹,尤其是以漂亮50为代表的白马股表现特别突出,中小盘个股表现低迷。数据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上证综指上涨了10.03%,上证50上涨19.23%,中小板下跌了0.08%,创业板指下跌了16.3%。 而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6年5月27日至今一年时间,557家上市公司完成实施了定增。其中,主板公司237家、中小板187家、创业板133家。 需要说明的是,百余家上市公司近一年来实施了多次定增。其中,力源信息3次定增总募资29.8亿元。其中,2016年10月项目中,兴全基金、中融基金参与定增;2017年3月,副董事长赵佳生等3人与华夏人寿参与定增;2017年4月,九泰基金旗下3只基金、联合清芯民和投资、丰同投资、海厚泰资本及其实控人赵马克岳母高惠谊参与定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九泰锐益定增灵活配置、九泰基金锐源定增计划、九泰锐富事件驱动基金扎堆砸下5000万元、18120万元、3000万元投入力源信息定增。根据从发行价至今涨跌幅来看,力源信息微涨1.45%,作为该项目投资者的九泰基金略有浮盈。 几家欢喜几家愁。参与乐视网定增投资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乐视网曾在去年以45.01元发行价实施定增,总募资近48亿元。其中,财通基金砸重金17.6亿元、牛散章建平11.2亿元、嘉实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分别投入9.6亿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按照定增发行价计算,乐视网至今下跌31.84%。而该批股份锁定期12个月,这意味着,上述投资者已浮亏三成。 另外,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总体来看,表现差强人意,超过半数定增项目跑输大盘。加上新规严控减持通道,对于定增投资者来说,退出压力很大。 减持新规之下定增产品何去何从 协调展期 “大宗+二级减持”两步走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项晶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相关规则。对于2016年以来一度热卖的定增基金来说,由于定增产品一般有封闭期,新规出台后,如何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同时,保证基金到期流动性无忧,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周时间过去了,记者从各家基金公司了解得到,存量定增产品比例较高的基金公司正忙于与客户沟通,积极建言相关缓冲措施,希望能将减持新政对存续产品的影响降低。 但目前关于即将到期的定增产品该如何处理,仍未有相关细则,目前可行的两个办法,一是修改合同,改变基金封闭期,二是通过大宗交易等方法“曲线救国”,但能否顺利应对集中到期的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 延长产品期限 还需持有人齐心合力 不难看到,与投资者沟通是大多数基金公司目前最紧要的动作。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高管表示,定增基金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修改合同,延长产品封闭期,目前公司已开始着手修改产品合同相关事宜。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专户部人士透露,公司定增专户产品多为通道产品,影响并不大,但期限短的产品已经开始计划修改合同。 目前来看,之前大量发行定增专户产品、素有定增王之称的财通基金,此次新规的影响可谓首当其冲,他们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但记者从持有人处了解到,公司向他们解释称,这次制度变更影响重大,作为定增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从端午假期至今,财通基金多次与监管机构汇报沟通,并详实提供相关数据材料,方便监管机构全面分析、把握决策,在相关报告中,坚持以保护持有人利益为先,积极建言相关缓冲措施,希望能将减持新政对存续产品的影响降低。 也有客户透露,财通基金曾向其解释,公司正在与证监会申请新老划断,如果证监会不同意,则建议投资者延长封闭期。 但并非所有购买定增产品的投资者都愿意展期,“我的专户产品即将到期,自2015年初认购到现在,净值从1元变成0.85元,实际上基金公司一早就跟我们沟通,想要寻求延长封闭期,最短延长2年,但我没有同意,据我了解,同意延期的持有人也不多。如果股市还继续横盘,感觉两年后我仍然很难解套。”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即将到期的产品大多集中于2015年下半年发行,其中一些产品认购至今,收益并不比同期成立的公募基金好,基金公司想要延期的诉求,很难打动持有人,但摆在持有人面前的问题是,若不选择延期,这些定增产品到期后仍然可能无法及时变现股票,投资者同样必须等待,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 一家定增产品较多的公募人士认为,减持新规影响最大的一点即定增解禁后一年内减持不得超50%,这对很多封闭期为一年半的定增基金来说,尤其是参与仓位较重的产品而言,无法按照原来的退出路径卖出,基金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投资者可能无法进行赎回操作,因此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解禁后怎么办? “大宗+二级市场”卖出 而对于定增产品的退出机制,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专户部总监认为,根据新规大宗市场2%上限叠加二级市场1%,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基金公司投资额度。 九泰基金定增投资中心总经理刘开运表示,目前来看,通过大宗交易退出会是更好的退出机制,新规2%的大宗交易限制对基金影响并不严重,但最重要的是受让方同样有卖出时间限制,对于投资者来说,解禁后在大宗市场会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大家都在卖出,买盘相对较少,“以前大宗市场是短线交易的天堂,而现在参与大宗的买方则需要考虑受让后的6个月资金使用效率,由于6个月的限制,资金流动性会变得很紧张,不会有太多机构一直参与。” 因此,刘开运认为,之后会演变出两种模式,一是大宗变为长线交易的市场,买入持有6个月并非不赚钱,精选好的公司同样可以通过长期持有盈利;二是滋生出专门做收购这些股权的机构,中国市场不缺这样的机会,定增会变成另一种玩法。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也表示,他们会根据公募、一对多专户、一对一专户每一个产品的产品结构、委托人资金属性等实际情况,定制化地调整合理、可接受的“集合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多策略解禁安排。 “资金供给方需要至少不下降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来补偿流动性的进一步损失,短期只能通过更大的折价来实现,报价时趋于理性,竞争缓和;新规下的1年期定增实质是2~3年期定增,募集资金有效使用后的内生盈利增长加速愈发成为定增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折价对应的年化收益率已较为有限,分享优质企业的持续成长将是机构参与定增的核心出发点。” 上述公募人士表示,在“资产荒”背景下,定增项目曾因稳定的超额收益被许多投资人视为“类固收”品种,受到市场青睐,公司专户产品也有部分涉及。面对减持新规,公司主要考量如何平稳处理存量定增产品。 “二次清算”有可能浮出水面 有基金公司透露,目前在处理定增产品退出上,公司主要思路是“按要求减持、二次清算”八个字。“针对到期产品,首先是按要求减持一半,剩下的部分要么跟投资者协商延期,要么就是等到二次清算。” 该人士解释道,对于先减持的一半,若是分级产品,应该按优先、劣后的顺序进行赎回,而对于管理型产品,一般会按比例赎回。剩下的部分,可以跟持有人商量延期的延期,否则要等到后期清算。能一次清算的就一次清算,要不然可能会分批、多次进行清算。“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跟投资者协商沟通,对于不同客户和资金需求进行多策略、多形式的处理。” 但是上述专户部总监表示,随着解禁后定增基金大规模涌入大宗交易平台,一定程度上会抬升交易的折价率,降低定增基金退出后的收益。 因此,也有基金公司表示,除了集合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公司还将利用一对多专户交易所份额转让等减持方式进行综合操作,另外根据每个产品的属性、结构、委托人资金性质等情况,定制化地制定多策略解禁安排。 “减持新规对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限定了受让方的限售期等,这增加了受让风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股份转让,因此估计未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会增多,同时过去简单粗暴的大宗交易方式将难以维系,未来或会出现保底承诺、私下补收益等更多玩法。” 但从目前看,对于曾经是爆款的定增基金,基金公司已经几乎丧失创设新产品的热情。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透露,公司目前已经暂停了定增相关的新产品发行运作。刘开运也认为,长远来看,散户对于参与定增的热情会大幅下降,公开募集的定增类产品会越来越少,但相反一些有长期需求的机构例如保险资金会更多地参与其中,定增会变得更加机构化、定制化,封闭期也会从原先的1.5年、2年大大延长。[详情]

减持新规显威:大宗交易接盘玩不动 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减持新规显威:大宗交易接盘玩不动 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减持新规显威:大宗交易接盘“玩不动”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谢欣 监管层在上周发布减持新规,这也是针对前期大股东等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这一举措在市场引发巨大的反响,一方面遏制了“大小非”的赚钱套路,同时也对另外一群人产生了极大影响,那就是大宗交易接盘公司。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调查发现,多家大宗交易接盘公司基本停业,不少公司无薪放假半年,也有公司要转型,甚至还有公司面临解散的压力,而之前筹备发行的私募定增基金也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 大宗交易接盘遭重创 此次减持新规主要从拓展监管范围和新增减持要求两个方面严格了减持的规定,其中对减持方式的监管由原来的集合竞价、协议转让拓展到了大宗交易、类协议转让,基本上封堵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减持的所有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5月31日是减持新规落地后A股首个交易日,此前饱受巨量限售股解禁困扰的第一创业盘中涨停。当日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两市大宗交易额大减,共有26只个股成交9451万股,为5月中旬来的新低,在减持新规出台前的5月26日,大宗交易还成交了26720万股。实际上近期大宗交易已成为重要股东、高管规避相关减持规定的特殊渠道,而且多数交易完成后,接盘方即立刻清仓抛售,对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上海千波资产束其全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减持新规大幅度减轻了流通股的扩容速度,斩断了定增市场和大额交易等制度性套利的漏洞。世诚投资陈家琳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从更长远看,随着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二级市场的投资将继续回归其本源。此外陈家琳还指出,结合上周五低于日常平均数的IPO新股核准发行数量,将有效地提升短期的风险偏好。考虑到A股市场特殊的二元结构,风险偏好的提升也将主要针对前期跌幅较大的中小盘股。同时在未来6个月即将解禁的个股里面,那些由减持新规导致理论减持股数减少较多的个股也会成为短线资金追逐的热点。 私募定增产品“急刹车”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3个月内减持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现在增加了大宗交易3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2%的规定。更关键的是就大宗交易而言,3个月内不得减持超过总股本的2%,大宗交易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以很难找到大宗接盘方,基本上颠覆了目前大宗交易转让的生态,让大宗交易受让方不敢轻易接盘。 在本周三就有上海一家专业从事大宗交易接盘公司的员工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目前新规出台之后,公司的大宗过桥减持做不了了,公司目前员工都放假2个月,甚至后期不排除放假半年,而且还没有工资。所以说这个和实际上的公司解散没有什么区别,而公司领导告诉旗下员工,公司准备转型,至于转向何方,还没有定论”。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任行投资旗下一位员工也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目前公司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是做不了了,目前我们也在观望,目前这种业务是停止了。我们的模式就是短期套利,接盘后短期就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套利,而目前新规要求大宗交易接盘半年之后才能减持。目前新规针对大股东、董监高、定增、IPO首发解禁等都会受到影响,新规影响到不止我们大宗接盘,还影响到定增、创投等投资机构”。 一位私募人士甚至在朋友圈表示,减持新规限制一年期的定增项目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退出,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定增基金都是18个月期限居多,当定增基金都到期了,持有人想要赎回的时候,因为新规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完全卖出,那么基金到期后一旦遇上超过基金规模一半以上的净赎回该怎么办呢?考虑到减持受限问题,所以对之前筹划的定增产品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  [详情]

中欧基金:股指波动振幅有限 “真价值”脱颖而出
中欧基金:股指波动振幅有限 “真价值”脱颖而出

  中欧基金:股指波动振幅有限 “真价值”脱颖而出 上周,上证50指数上涨4.64%,遥遥领先上证综指0.63%的涨幅,而创业板指继续弱势下跌。纵观5月的A股市场,两级分化明显,当月上证50涨幅达到5.29%,创出15年底以来的新高。中欧基金认为,近期股指波动振幅应该较为有限,“真价值”脱颖而出,可以考虑长期关注真价值的蓝筹股和价值型基金。 上周末,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交所、深交所也随即出台实施细则,这是继2016年1月7日后再次修改减持政策。关于新政对市场中长期的影响,中欧基金认为,政策虽然缓解了未来2年定增与大小非解禁的资金套现压力,但更坚定了特定股东减持的确定性。从另一方面看,新政对未来中小市值公司的成长性和融资能力是一种遏制,或近一步压低其估值中枢,或对题材股、壳资源股和ST股存在杀伤力。短期来看,限制减持的新政或有“维稳”之意。 海外市场方面,上周美联储公布的会议记录及初领失业救济金数据,使得市场对于6月份再次加息25BP、年底美联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的预期较为一致,美国三大股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这也带动了新兴股票市场、包括香港市场的上涨。而欧洲、日本上周公布数据较少,加上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表现相对较弱。 整体而言,金融监管的收紧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的最大因素,国内股债两市因为关注度高、参与主体和资金较多,或将是监管的重心所在。中欧基金认为,近期股指波动振幅应该较为有限,而每一板块内具体品种的分化有可能更加明显。如果投资者长期关注的是真价值的蓝筹股和价值型的基金,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不必悲观。[详情]

证监会减持新规戳到定增基金三痛处
证监会减持新规戳到定增基金三痛处

  作者:号外财经 编辑:号外财经 来源:号外财经网 号外财经讯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也第一时间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规则。号外财经注意到,这是继年初的再融资新规后,定增市场的“游戏规则”再次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并且,是实打实的“突袭”,因为,没有过渡期! 号外财经汇总了几家基金经理的观点,大致的观点是“引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长期利好A股生态”。诚然,利好A股,但对定增基金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号外财经分析认为,减持新规戳了定增基金三个痛处: 一、定增基金受减持新规的影响非常大,因为“通过定增获得股权的股东,在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只能集中竞价方式减50%,还要受90日内减持总数不超过股份总数1%的限制。”Wind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已成立的定增主题基金共有46只,其中有明确存续期的为33只。而在2016年高峰期扎堆成立的定增基金中,绝大部分的封闭期都是1.5年。如果按照1年锁定期+1年减持50%+0.5年减仓和减持剩下50%来计算,那么保守估计未来定增基金的封闭期至少在2.5年左右。这些基金“基本不可能按时全身而退”。 二、此前定增股东解禁后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卖出,现在被纳入了减持新规的监管对象,流动性降低。据新规,集中竞价交易方面,3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减持超过定增股本的50%;大宗交易方面,3个月内不得减持超过总股本的2%,大宗交易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以很难找到大宗接盘方;协议转让方面,单个协议转让方受让股份不得低于总股本的5%(定增股东全部也不一定有5%,5%以上受让之后减持得按大股东的来),且受让后6个月内减持同样也要遵守关于减持比例的要求,即使是6个月后,由于减持的是定增股份,还需要继续遵守减持新规。可见,基金的卖出受限制,买入时自然就会三思而行,流动性肯定会受很大影响。 三、根据减持新规,过去用定增方式取得的股份,在二级市场减持股份每三个月只能减持1%,一年最大减持4%。定增基金想退出难上加难!解禁后不像以前那样可以清仓式减持了,定增方式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公司可能面临无法再定增的情况,一些靠定增融资玩资本圈钱游戏的公司也面临着断粮的风险。 即便是直面淋漓的鲜血,定增基金基金经理们仍然避实就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诸如“利好股市”“价值投资”等等。但愿这些定增基金在今后的岁月里,真正做到应对自如。 [详情]

定增市场再遇挫:机构紧急商讨应对策略
定增市场再遇挫:机构紧急商讨应对策略

  一则未有预期的减持新规,让这个原本平静的端午假期变得躁动。减持新规新增了对特定股东的限制,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 按照减持新规,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等。减持新规进一步增加了定增投资者的退出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定增新规出台后,一些敏感的投资者已经察觉到了定增市场大不如从前,产品已经呈现净赎回趋势。 减持新规让已经受到再融资新政影响的定增市场再遇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新规出台后,很多定增基金在新规次日就开始修改产品合同的期限。在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众多从事定增业务的机构都在商讨应对措施。 定增业务套利空间的收窄再加上退出期限的延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增这种融资方式变得越来越难。相比之下,可转债迎来了发展新时期。 机构紧急修改合同 端午节前出台的减持新规让业内难以平静,尤其对于在二级市场从事定增业务的机构来说,一时“焦头烂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减持新规的出台,导致很多定增基金在新规次日就开始修改产品合同的期限。在端午假期结束上班的第一天,不少从事定增业务的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新政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受限的股东,一旦解禁放开,将会争相出逃。减持越是受限,出逃就会越急迫。对于以定增为主打业务的公司而言,如何应对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定增投资人,看到减持新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算一下我有多少能卖的,不然剩下的得再等一年才能卖。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不愿意接受展期。所以限售一到期,他们就会出逃,减持越难,越急迫。”一家中型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表示。 上述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产品开放期一到,大部分客户就会赎回。“我们也只能先抛以防万一。”该投资经理向记者坦言。 记者采访了解到,二级市场受限之下,“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将成为重要的减持方式。例如,某家大型基金公司给出的应对策略为根据每个产品的产品结构、委托人资金属性等实际情况,定制化地调整合理、可接受的“集合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多策略解禁安排。 对于定增机构来说,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修改合同的可能性。此前定增产品一般期限在18个月,根据减持新规,限售期延长可能会涉及修改合同。若此前合同中约定遇到法律法规问题可进行协商处理,修改合同问题尚可顺利解决,如果定增合同不能修改则面临较大风险。 “这次新规核心还是堵漏洞,监管层不希望造成市场大面积的违约或流动性的影响,后续应该会有相关的细则。”国金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 华泰联合机构销售产品研创专家高丽嵩也指出,新规出台对财务投资人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影响较大。一是定增资管产品期限。“目前多数产品的期限为‘12+6’,因新规出台之后产品退出期限就要被延长。如选择尽快抛出,定增投资者都需要走一次协议转让或者大宗交易,因为若只通过竞价交易抛售,持有期限势必再延长12个月。”高丽嵩表示。 “二是定增退出策略。个人认为多数定增投资者在股票解禁时如有盈利,会先选择抛售一半股票,投资人会珍惜每个连续90天的减持窗口。”高丽嵩认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限售造成的不得已展期,其余定增产品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预计定增观望情绪会更加浓厚,原本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较小,加之退出渠道限制,投资人可能会因为把握不了方向或产品期限无法满足,而选择暂不参与定增投资。” 华泰联合机构销售产品研创专家高丽嵩指出。 不过,业内也不乏一些乐观的看法。某从事定增业务的基金公司就表示,定增市场将完全进入价值投资、个股精选的时代,有利于具备较强项目评估能力的主动管理型机构。定增项目待发市场将加速寻找新平衡,折价空间或扩大,优质项目将会受到资金追捧。 融资方式转向可转债 定增业务在快速到达万亿规模之后,已经迎来了最严厉的监管。今年2月份的再融资新规就对非公开发行的竞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缩窄了折价空间。而此次减持新规延长的限售期,再次增加了退出压力。 收益空间的变窄、退出压力的增大都将直接导致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进行融资的方式更加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特别是对质地不佳的中小上市公司来说,融资将会更难。基本面质地优秀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债连接型产品融资,融资难度不会大幅增加。至于质地不佳的中小型上市公司,面临两极分化的市场和融资环境,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直言,定增将很难进行。“其实监管层对非公开发行方式一直不鼓励,这次的政策也没有太多意外。资本市场上确实有些上市公司定增就是为了圈钱,成为投资者短期炒作的工具。”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自从非公开发行品种出来后,投行业务再融资的90%以上都是非公开发行业务。减持新规不仅对投行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或也将再次促使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发生新的变化。 定增业务的进一步受阻,也使可转债迎来了爆发期。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5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发行规模达到了1381亿元。上市公司将融资方式从定增变更为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今年已成功发行了3只可转债,仅光大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就达到了300亿。 从政策层面看,监管层鼓励可转债市场大力发展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在今年2月份再融资受限之时,证监会就表示,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采取可转债或优先股的形式来替代原来的再融资方案。 在上周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宣布拟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的举动将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大力发展。 中金固收团队测算,若可转债可替代定增,可转债市场将迎来迅速发展:即便有十分之一的定增项目选择通过转债发行,以2016年的数据来看,也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这一量级,对于转债市场而言,仍不是小数目。 (编辑:谭翊飞)[详情]

减持新规实施 定增基金将“优胜劣汰”
减持新规实施 定增基金将“优胜劣汰”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于勇 随着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的实施,通过非公开发行参与的定增基金产品,在定增到期后只能“部分解禁”。上证报统计数据显示,仅公募基金未到期定增产品就超过35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大幅延长参与定增的持股时间,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定增基金,将经历“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的过程。 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减持实施细则: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上证报统计数据显示,在公募基金参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项目中,截至5月26日共有1273只产品处于锁定期内,参与总金额为3504亿元。上述参与非公开发行的基金产品将受到新规影响。 从上述基金参与定增项目浮盈亏情况看,当前整体浮盈为237亿元。但具体到参与的基金,有730多只产品处于浮亏状态,占比接近六成。 参与基金浮盈居前的公司,包括三七互娱、紫光股份、同方股份、三钢闽光等。基金参与定增浮亏严重的公司,则主要有比亚迪、乐视网、凯盈网络、美盈森和海航基础等,如2016年8月,财通、中邮及嘉实等多家基金以45.01元的价格参与乐视网增发,当前处于停牌状态的乐视网,股价已经跌到了30.68元,浮亏幅度超过31%,财通基金豪掷17.6亿元参与,当前浮亏金额高达5.6亿元。 [详情]

一表看懂减持新规变化

项目 旧规 新规
对象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
适用范围 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的,适用本规定。大股东减持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适用本规定。

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以及股东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适用本规定。

大股东减持其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适用本规定。

因司法强制执行、执行股权质押协议、赠与、可交换债换股、股票权益互换等减持股份的,应当按照本规定办理。

不能减持的情况 1、董监高因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期间,以及在行政处罚决定、刑事判决作出之后未满六个月的;2、董监高因违反证券交易所自律规则,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未满三个月的;3、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集合竞价减持 相同点:1、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减持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来源、减持时间、方式、价格区间、减持原因;2、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另外,沪深交易所规定

新增的内容:1、在预先披露的减持时间区间内,大股东、董监高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披露减持进展情况。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后,大股东、董监高应当在两个交易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公告;在预先披露的减持时间区间内,未实施减持或者减持计划未实施完毕的,应当在减持时间区间届满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予公告。

2、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比例限制。

股东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股份限售期届满后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数量,还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比例限制。

适用前三款规定时,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

协议转让 1、因减持股份并导致股份出让方不再具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身份的,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减持后六个月内继续遵守集合竞价减持的相关规定;2、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另外,沪深交易所规定,减持后持股比例低于5%的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在减持后6个月内应当继续遵守集合竞价减持的规定;减持后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的出让方、受让方,在减持后应当遵守《减持规定》的要求。

1、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并导致股份出让方不再具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身份的,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减持后6个月内继续遵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2、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减持后6个月内继续遵守本规定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大宗交易   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或者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股份出让方、受让方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数量、持有时间等规定。适用前款规定时,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合并计算。
股权质押 大股东应当在股权质押发生之日起二日内通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因执行股权质押协议导致大股东股份被出售的,应当执行减持相关规定。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