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目前最先进的买基金方式,新浪基金小秘书只能帮您到这里啦。新浪基金实盘大赛,牛人带你选基,一键跟投,“何时买何时卖”统统不用愁!高手投万元60天赚941元,快来跟投,快来挑战高手!【我要参赛

  一则未有预期的减持新规,让这个原本平静的端午假期变得躁动。减持新规新增了对特定股东的限制,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

  按照减持新规,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等。减持新规进一步增加了定增投资者的退出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定增新规出台后,一些敏感的投资者已经察觉到了定增市场大不如从前,产品已经呈现净赎回趋势。

  减持新规让已经受到再融资新政影响的定增市场再遇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新规出台后,很多定增基金在新规次日就开始修改产品合同的期限。在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众多从事定增业务的机构都在商讨应对措施。

  定增业务套利空间的收窄再加上退出期限的延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增这种融资方式变得越来越难。相比之下,可转债迎来了发展新时期。

  机构紧急修改合同

  端午节前出台的减持新规让业内难以平静,尤其对于在二级市场从事定增业务的机构来说,一时“焦头烂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减持新规的出台,导致很多定增基金在新规次日就开始修改产品合同的期限。在端午假期结束上班的第一天,不少从事定增业务的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新政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受限的股东,一旦解禁放开,将会争相出逃。减持越是受限,出逃就会越急迫。对于以定增为主打业务的公司而言,如何应对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定增投资人,看到减持新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算一下我有多少能卖的,不然剩下的得再等一年才能卖。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不愿意接受展期。所以限售一到期,他们就会出逃,减持越难,越急迫。”一家中型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表示。

  上述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产品开放期一到,大部分客户就会赎回。“我们也只能先抛以防万一。”该投资经理向记者坦言。

  记者采访了解到,二级市场受限之下,“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将成为重要的减持方式。例如,某家大型基金公司给出的应对策略为根据每个产品的产品结构、委托人资金属性等实际情况,定制化地调整合理、可接受的“集合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多策略解禁安排。

  对于定增机构来说,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修改合同的可能性。此前定增产品一般期限在18个月,根据减持新规,限售期延长可能会涉及修改合同。若此前合同中约定遇到法律法规问题可进行协商处理,修改合同问题尚可顺利解决,如果定增合同不能修改则面临较大风险。

  “这次新规核心还是堵漏洞,监管层不希望造成市场大面积的违约或流动性的影响,后续应该会有相关的细则。”国金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

  华泰联合机构销售产品研创专家高丽嵩也指出,新规出台对财务投资人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影响较大。一是定增资管产品期限。“目前多数产品的期限为‘12+6’,因新规出台之后产品退出期限就要被延长。如选择尽快抛出,定增投资者都需要走一次协议转让或者大宗交易,因为若只通过竞价交易抛售,持有期限势必再延长12个月。”高丽嵩表示。

  “二是定增退出策略。个人认为多数定增投资者在股票解禁时如有盈利,会先选择抛售一半股票,投资人会珍惜每个连续90天的减持窗口。”高丽嵩认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限售造成的不得已展期,其余定增产品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预计定增观望情绪会更加浓厚,原本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较小,加之退出渠道限制,投资人可能会因为把握不了方向或产品期限无法满足,而选择暂不参与定增投资。” 华泰联合机构销售产品研创专家高丽嵩指出。

  不过,业内也不乏一些乐观的看法。某从事定增业务的基金公司就表示,定增市场将完全进入价值投资、个股精选的时代,有利于具备较强项目评估能力的主动管理型机构。定增项目待发市场将加速寻找新平衡,折价空间或扩大,优质项目将会受到资金追捧。

  融资方式转向可转债

  定增业务在快速到达万亿规模之后,已经迎来了最严厉的监管。今年2月份的再融资新规就对非公开发行的竞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缩窄了折价空间。而此次减持新规延长的限售期,再次增加了退出压力。

  收益空间的变窄、退出压力的增大都将直接导致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进行融资的方式更加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特别是对质地不佳的中小上市公司来说,融资将会更难。基本面质地优秀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债连接型产品融资,融资难度不会大幅增加。至于质地不佳的中小型上市公司,面临两极分化的市场和融资环境,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直言,定增将很难进行。“其实监管层对非公开发行方式一直不鼓励,这次的政策也没有太多意外。资本市场上确实有些上市公司定增就是为了圈钱,成为投资者短期炒作的工具。”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自从非公开发行品种出来后,投行业务再融资的90%以上都是非公开发行业务。减持新规不仅对投行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或也将再次促使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发生新的变化。

  定增业务的进一步受阻,也使可转债迎来了爆发期。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5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发行规模达到了1381亿元。上市公司将融资方式从定增变更为可转债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今年已成功发行了3只可转债,仅光大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就达到了300亿。

  从政策层面看,监管层鼓励可转债市场大力发展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在今年2月份再融资受限之时,证监会就表示,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采取可转债或优先股的形式来替代原来的再融资方案。

  在上周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宣布拟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的举动将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大力发展。

  中金固收团队测算,若可转债可替代定增,可转债市场将迎来迅速发展:即便有十分之一的定增项目选择通过转债发行,以2016年的数据来看,也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这一量级,对于转债市场而言,仍不是小数目。

  (编辑:谭翊飞)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