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港股十年新高并非终结 价值“洼地”有望持续重估
港股十年新高并非终结 价值“洼地”有望持续重估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1月29日  03:23
港股连升7周再创新高 消费类股望成下一轮追落后板块
港股连升7周再创新高 消费类股望成下一轮追落后板块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27日  07:49
李小加:3变化助港股升势更持久 现估值仍处合理水平
李小加:3变化助港股升势更持久 现估值仍处合理水平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26日  07:23
李小加:改革巧遇天时地利人和 能带来额外投资机会
李小加:改革巧遇天时地利人和 能带来额外投资机会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26日  07:13
李小加:港股2018年是一个起动年 与前两次牛市不同
李小加:港股2018年是一个起动年 与前两次牛市不同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25日  07:38
港股挑战33000点大关 投资界料内银股估值将继续调升
港股挑战33000点大关 投资界料内银股估值将继续调升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24日  07:24
南下资金热情高涨 机构积极配置港股
南下资金热情高涨 机构积极配置港股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1月23日  03:30
北水连续3天加速扫港股 国企指数刷新17连升最强纪录
北水连续3天加速扫港股 国企指数刷新17连升最强纪录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23日  07:48
港股创新高后:迎接长牛还是久违的调整?
港股创新高后:迎接长牛还是久违的调整?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22日  00:24
四季报透露境外配置思路 基金战略看多港股市场
四季报透露境外配置思路 基金战略看多港股市场

上海证券报|2018年01月22日  06:31
港股突破32000点重返“大时代” 南下淘金资金大增
港股突破32000点重返“大时代” 南下淘金资金大增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1月20日  07:00
QDII业绩连续第一基金经理:我是这样看2018的港股市场
QDII业绩连续第一基金经理:我是这样看2018的港股市场

王雅媛港股圈|2018年01月19日  21:06
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眼中的港股A股
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眼中的港股A股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20日  01:01
真成长铸就港股大牛市 市场估值反而更低
真成长铸就港股大牛市 市场估值反而更低

上海证券报|2018年01月19日  06:36
五大股市7大指数刷历史新高 最"便宜"的还是港股
五大股市7大指数刷历史新高 最"便宜"的还是港股

券商中国|2018年01月17日  22:20
恒指重返历史巅峰 港股你依然有机会上车(附股)
恒指重返历史巅峰 港股你依然有机会上车(附股)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8年01月17日  22:06
新浪财经策划:一图看懂本轮港股牛市
新浪财经策划:一图看懂本轮港股牛市

新浪港股|2018年01月17日  17:03

分析评论

港股凭什么创历史新高?未来还会不会继续?
港股凭什么创历史新高?未来还会不会继续?

格隆汇|2018年01月17日  18:08
写在恒指再上32000点: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写在恒指再上32000点: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17日  23:07
公私募狩猎港股独角兽 分析:港股较A股更具投资价值
公私募狩猎港股独角兽 分析:港股较A股更具投资价值

上海证券报|2018年01月18日  06:31
港股创历史新高 “抓大放小”仍是港股操作主线
港股创历史新高 “抓大放小”仍是港股操作主线

证券时报|2018年01月18日  03:12
老艾侃股:学习港股好榜样!
老艾侃股:学习港股好榜样!

今天港股创造了历史,恒生指数突破2007年最高点位,创出历史新高!而A股在2007年的最高点是6124,还有2000多点的距离。A股唯有奋力追赶,才是对投资者最大的回报![详情]

新浪财经|2018年01月17日  17:00
海通荀玉根: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海通荀玉根: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17日  08:28
恒指收盘新高点评:港股迈向更光明未来!
恒指收盘新高点评:港股迈向更光明未来!

在恒指创下新高后,急涨后回抽确认可能导致波动率提升。[详情]

|2018年01月16日  16:41
见证历史的牛市时刻
见证历史的牛市时刻

恒指和国企指数的估值依然是全球股市的“洼地”,中长期来看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配置的趋势确定,北水南下和西水东进将继续。[详情]

|2018年01月16日  09:34
港股2018的收获者:一定是重基本面、有耐心的投资人
港股2018的收获者:一定是重基本面、有耐心的投资人

新浪综合|2018年01月14日  21:06
2018年的牛市盛宴能吃多久?港股与A股走势有何异同
2018年的牛市盛宴能吃多久?港股与A股走势有何异同

证券时报|2018年01月13日  01:27
港股一路高歌猛进 蓄势冲关前的一点冷思考
港股一路高歌猛进 蓄势冲关前的一点冷思考

证券时报|2018年01月13日  01:27

独家策划:首席谈港股

【第七期】海通国际黄少明:恒指高看35000 中资助提升估值
【第七期】海通国际黄少明:恒指高看35000 中资助提升估值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7日  10:24
【第六期】张忆东:把握核心资产行情本质 港股下半年迎主升
【第六期】张忆东:把握核心资产行情本质 港股下半年迎主升

张忆东表示,港股经过近两年大涨之后,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底部的顶部”在28000点到32000之间箱体震荡。[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0日  10:07
【第五期】易方达首席国际投资官:港股此轮牛市将持续四五年
【第五期】易方达首席国际投资官:港股此轮牛市将持续四五年

他指出,明年相信恒指继续有10-15%的涨幅,但是投资的复杂性较今年更高。主要是有些股票估值在一轮上升后短期已经比较饱满,因此不能随便选龙头、蓝筹,要具体看企业的业务,考验基金经理的基本功。[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19日  18:39
【第四期】华泰金控丁涵之:关注回调中的买入机会
【第四期】华泰金控丁涵之:关注回调中的买入机会

他建议投资者在市场调整中,更应认真挑选具有盈利稳健性的龙头公司,“应当关注每次回调中新的买入机会”。[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12日  14:27
【第三期】光大证券陈治中:港股必创历史新高 看好三类股
【第三期】光大证券陈治中:港股必创历史新高 看好三类股

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兑现,恒指的估值将在明年初再次回到11倍以下,新一轮估值扩张将启动,恒生指数也会在六个月之内创历史新高。[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08日  13:43
【第二期】景泰利丰张英飚:“北水”是如何流入港股的
【第二期】景泰利丰张英飚:“北水”是如何流入港股的

他指出,在过去一年中,许多过去估值被“打折”的股有相当大的涨幅,而被外资“看空”的股票则不一定下跌,这都显示香港在从“非主权市场”逐渐转变为“主权市场”。[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06日  17:05
【第一期】云锋金融林子俊:港股先高后低 最乐观看38000
【第一期】云锋金融林子俊:港股先高后低 最乐观看38000

上市企业盈利强劲,内地资金持续流入,同时香港市场的估值在全球而言仍相当便宜及低息,全球经济环境来看表现不差,美国、欧洲处于“慢复苏”的进程中,香港也不易出现资金外流的情况,是云锋金融明年继续看好港股的四方面主要原因。[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30日  16:54

机构2018年港股策略汇总

中银香港:香港资金充裕 恒指2018年上望34000
中银香港:香港资金充裕 恒指2018年上望34000

新浪港股|2017年12月15日  09:51
海通国际:2018年恒指有机会攀上35000
海通国际:2018年恒指有机会攀上35000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13日  20:37
瑞信证券:升幅放缓 看好金融消费股
瑞信证券:升幅放缓 看好金融消费股

一财网|2017年12月13日  20:31
东方证券:谨慎乐观 围绕业绩估值选股
东方证券:谨慎乐观 围绕业绩估值选股

智通财经网|2017年12月13日  16:25
海通证券:慢牛途中 关注大盘高息股
海通证券:慢牛途中 关注大盘高息股

新浪港股|2017年12月13日  09:59
平安证券:恒指延续升浪 关注中资金融股
平安证券:恒指延续升浪 关注中资金融股

智通财经网|2017年12月12日  20:51
广发证券:恒指2018年见34000点 推介腾讯平安等10股
广发证券:恒指2018年见34000点 推介腾讯平安等10股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21日  10:20
招银国际:恒指目标35000 国指14400
招银国际:恒指目标35000 国指14400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28日  10:18
新鸿基金融:恒指上望34000 沪指上试3850点
新鸿基金融:恒指上望34000 沪指上试3850点

新浪港股|2017年12月05日  16:51
汇丰:对恒指2018年底目标30000点 第四季荐平保等股
汇丰:对恒指2018年底目标30000点 第四季荐平保等股

新浪港股|2017年10月03日  16:24
汇丰晋信基金:估值不贵 有上行空间
汇丰晋信基金:估值不贵 有上行空间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年12月07日  16:57
星展银行:调高2018年恒指目标至33000点
星展银行:调高2018年恒指目标至33000点

新浪港股|2017年12月07日  16:47
大成基金:仍有估值优势 关注内银股
大成基金:仍有估值优势 关注内银股

中国基金报|2017年12月11日  00:50
西南证券:互联互通时代 布局优质标的
西南证券:互联互通时代 布局优质标的

智通财经网|2017年12月05日  12:56
招商证券:震荡分化 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招商证券:震荡分化 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智通财经网|2017年11月27日  21:57
建银国际:上半年或破34500 勇者成为赢家
建银国际:上半年或破34500 勇者成为赢家

智通财经网|2017年11月27日  16:50
惠理基金:持续向上看好三大板块
惠理基金:持续向上看好三大板块

财华社|2017年11月21日  14:37
摩根大通:港股2018年或展开新升浪
摩根大通:港股2018年或展开新升浪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年11月21日  01:05
李小加:本轮升市可能较为持久
李小加:本轮升市可能较为持久

  新浪港股讯 港股接连破顶、多日成交迫近2000亿元。港交所(0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拒评千亿成交会否成为常态,若预测未来日均成交额做法非常愚蠢,而他对现时的成交量感到高兴。 相比2007年受“港股直通车”概念刺激、2015年受内地市旺而牵动的两次大升市,李小加认为是次升市很可能较为持久,因为是由香港本身的努力、市场有实质转变而带动,证明香港不只是受外围好市而受惠。 李小加预计,今年将会与英国监管机构就“伦港通”展开商讨,期望在2019年推出。[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01月24日 17:35
最大的悲哀,跑不过恒生指数
最大的悲哀,跑不过恒生指数

  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少股民在牛市的时候赚不到几个钱,偏偏在熊市时候比谁都勇敢,抄底的代价往往比追高的风险大得多,所以一轮长牛市下来,跑不过恒生指数,的确很悲哀。[详情]

2018年01月23日 17:31
入门宝典!一文读懂港股的前世今生
入门宝典!一文读懂港股的前世今生

  本文选自“东方证券”研究报告,作者朱剑涛。 港股市场的发展历史 纵观港股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一、英资垄断的早期发展时代(1860~1969) 香港的股票交易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那时进行股票交易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议价的形式,并没有一个固定集中的交易场所。1891年2月3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的设立,标志着香港股票市场正式出现。1914年2月21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协会成立。1947年3月11日,两家交易所合并,并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俗称“香港会”。 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由英国人进行管理,所有股票均需要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任何企业想要上市集资便需符合其所订立的严苛条件,也需要经历交易所的审批,因而上市公司以外资企业为主。根据香港会的交易记录,1968年香港仅有59家上市公司,其中37家为英资,华资企业仅有16家,不足三成,余下数家由印裔或犹太人拥有。当年上市公司法定资本额仅为26万港元,其中英资占比72%,华资占比15%。可以说英资垄断了香港股市。 二、一城四所时代(1969~1986)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香港本地的工商业迅速腾飞,上市集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发展的需要。李福兆曾公开宣称:“香港上市公司数量一直都维持在60家左右,而企业的数量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进出口金额由12.2亿港元攀升至84.3亿港元。 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不能反映香港整体经济力量的增长。”身为联合交易所前行政总裁的袁天凡曾这样描述:“1969年末,香港经济较蓬勃,本地企业家都需要资金运用,当他们不能进入“香港会”时,便构思成立另一家新交易所,这便是远东交易所的由来”。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成立新交易所已是大势所趋。91969年至21972年间,香港先后出现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一城四所的格局形成。 四会模式对香港股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股市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也越来越活跃,根据“香港会”的记录,1973年香港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0家,比1968年增加151家。当中绝大部分属华资公司。1972年香港证券市场成交额从1969年的25.23亿元大幅跃升至106.10亿元。然而,四会模式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由于四个交易所是根据市场需求由民间的华资企业家组织发起的机构,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政府对交易所的干预能力有限;四个交易所间报价不统一,交易秩序较为混乱;为了增加各自交易所的成交额,竞相争取公司股票上市,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整个市场股票炒作投机之风盛行,最终酿成了1974年的股灾。 三、联交所统一时代(1986年-2000年) 1986年4月2日,香港四个交易所合并形成的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SEHK)正式对外营业。自此之后,联交所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香港股市由市场竞争走向垄断。 联交所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1986年9月22日,联交所成为了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了香港的坚实后盾。同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政府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使得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逐渐提升,随着港股的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英美为主的国外资金纷纷涌入,香港成为了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四、港交所上市的国际化发展新阶段(2000年至今) 为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及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2000年3月6日,香港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机构完成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KEX)拥有,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为港交所的单一最大股东。 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成为世界首批上市的交易所集团之一。2001年开始,大批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中资股在港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内地经济增长也为香港股票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活力。2007年8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个人投资港股的开闸(QDII)使得内地资金不断进入香港市场。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沪港通、深港通的推出,更是为两地投资者搭建了互联互通桥梁。 港股市场基本信息 股票数量及市场结构 港股市场结构相对简单,包括主板和创业板两个板块,创业板成立于1999年11月25日。港股创业板上市标准和融资规则十分宽松:没有任何盈利记录要求,只需要经营两年(甚至可以申请下调标准至一年);创业板上市时可以选择不公开配售。这使得港股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质量极差,市场规模发展缓慢。 从具体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12月31日,港股上市公司共2132家,总市值66.1万亿港币(折合54.8万亿人民币)。其中主板1806家,创业板326家。主板市场占据了85%的数量和99%的市值。对比而言,A股上市公司共3470家,总市值61.5万亿人民币。其中A股主板1856家公司,中小板904家,创业板710家,三个市场的金额分别为45.9万亿、10.4万亿和7.1万亿。主板市场占据了79%的数量和91%的市值。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与内地市场基本持平,香港的创业板规模较小。 从股票数量的走势来看,随着1999年底创业板的成立,2000-2002年股票数量增长较快,2008年股票数量增长速度急剧放缓,2013年后股票总数保持每年6%左右的平稳较快增速2017年增速达到7.4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股票数量225015年以来大幅增加,,2017年创业板股票数量增速达到29.88%,创业板股票数量占比不断提升。 基本制度 1.发行制度 香港发行制度的典型特征为以交易所为主的双重存档制。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2012)》及其配套规则的规定,所谓“双重存档制”,是指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两方面同时审查一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材料。2003年双方签订的《关于上市事项的谅解备案录》对分工作出了明确安排:联交所起主导作用,证监会没有公司上市批准权,仅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原则性的形式审核,拥有上市申请的最终否决权。然而,实务中证监会尚无否决联交所已批准上市申请的案例。 此外,对于香港的股票发行制度是属于核准制还是注册制,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联交所总裁李小加认为“我们常听到的“核准制”注册制”这样的称呼其实不具备严格法律内涵或制度定义,它们更多地描述了实际操作中的理念区别。香港的股票发行是以市场行为作主导。”虽然香港的股票发行仍需由联交所和证监会进行共同审核,但联交所仅会进行有限的审核,监管主要集中在充分披露和事后监管上,一旦披露合格,拟发行公司完全可根据自己需要随时入市,融资规模、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可以看出,高度市场化是联交所证券发行审核的主要特点: 对比内地市场,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采用审核制,2000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通知》,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体制开始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2001年3月17日,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正式启动。我国《证券法》第11条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具体而言,内地与香港发行制度差异可总结为下表 总体而言,香港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市场规范、法规完备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股票发行制度体系完善,市场化程度较高。 从上市股票总数自的走势可以看出,自20133年开始每年新增上市的股票数量具有较大增加。2017年新增股票218只,同比增加51.39%,数量及增速均创下了2000年以来新高。具体拆分之后我们发现:自2013年开始主板市场每年IPO增幅并不大,主要是创业板市场IPO数量在大幅增加。 2.退市制度 港股的退市机制由《主板上市规则》、《创业板上市规则》及相关指引组成,根据我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各国退市机制介绍》,香港的退市制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港股退市标准模糊。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联交所可以将证券除牌:(1)发行人未能遵守交易所的上市规则。(2)交易所认为公众人士所持有的证券数量不足;(3)交易所认为发行人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或相当价值的资产,以保证其证券可继续上市;(4)交易所认为发行人或其业务不再适合上市。可以看出,港股的退市定义较为宽泛,无明确量化的退市标准。 2.港股退市程序复杂。联交所的退市程序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停牌后的6个月内,公司须定期公告其当前状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在6个月内,提供重整计划;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向公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6个月),再次提交重整计划。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如公司没有提供重整计划,则交易所宣布公司退市。由此可见,从停牌到发出宣布退市需要至少经历18个月的时间。 可以看出,港交所没有规定明确量化的退市机制和摘牌标准,一切按照市场规律行事。这种退市制度导致的后果就是港股市场退市率极低。很多股票在基本面恶化后股价可以跌到1块钱以下,也几乎没有成交量,但仍不会退市,的大量的“仙股”、“僵尸股”长期滞留在市场中。根据本报告第五部分的统计,截止2017年12月31日,港股中收盘价小于等于1港元的股票多达953只,占比为44.9%。2017年日均成交额在百万港元以下的股票多大665只,占比为32%, 从退市股票数量的走势来看,2000年-2016年几乎没有退市的股票,退市率极低,从2016年开始退市股票数量有所增加,2017年退市率达到3.38%。 3.交易制度 (1)无涨跌停板,小票易出现大幅涨跌 A股市场有涨跌停板制度,而香港市场不存在涨跌幅限制,而且可以T+0交易。我们统计了从2002.1.3-2017.12.31年香港市场所有股票的日涨跌幅,绘制了平均日涨跌幅的频率分布图。平均而言日跌幅在1%以下的股票数量最多。 此外我们着重考察了日涨跌幅分布的尾部极端值情况,计算了日涨跌幅超过10%、50%和100%的频率。结果显示,每日涨跌幅超过10%这个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平均为2.10%、超过50%的频率平均为0.08%、超过100%的频率平均为0.02%。每日跌幅超过10%这个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平均为1.37%、跌幅超过50%的平均为0.02%。每天都有股票涨跌幅过超过10%。单日最大涨幅平均达到了76.71%,最大跌幅平均达到了36.61%,这也就意味着港股市场中每天都会有极端暴涨暴跌产生。 进一步我们想知道是否超大幅的涨跌仅在小票中出现,我们计算了每日涨跌幅超过10%、50%和100%的股票的平均复权收盘价,可以看出超大幅涨跌基本均出现在一港元以下的小票中。尤其是超过50%暴跌更是大概率会出现在小于0.1港元的仙股中。 (2)卖空监管制度成熟、卖空交易活跃 香港市场中,卖空工具较为丰富。投资者除了可以选择融券卖空,还可以通过衍生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H股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H股指数期货、股票期货及期权、股票衍生权证、牛熊证、股票挂钩票据等)进行卖空交易。 1987年香港股灾之后,监管部门以及市场参与者开始研究和反思缺乏卖空机制的弊端。《香港证券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中强调指出,香港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是导致当时市场效率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1994年1月香港联交所推出了受监管的卖空试验计划,香港卖空机制正式建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全面加强了对卖空的监管,收紧有关卖空机制的相关规定:(1)禁止裸卖空: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70节,裸卖空交易属于刑事犯罪。(2)恢复卖空提价规则:只能以不低于当时最佳卖盘价的价格进行卖空。卖空提价规则曾于1996年3月取消。(3)扩大淡仓申报范围:200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证监会又推出了卖空交易信息披露的新规定,在《证券及期货(淡仓申报)规则》中规定,对机构持有超过公司股本0.02%或3000万港币的卖空仓位要求申报并集中披露。 总体来看,香港对于卖空交易的监管制度较为成熟严格。2000年以来,港股主板卖空总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不断增加,2016年港股主板卖空交易达到1.9万亿港币,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已达到11.8%。2017年前三季度港股主板卖空交易已达1.6万亿港币,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平均10.5%。 我们用2016第四季度与2017前三季度相加,可得2017年ttm的主板卖空总额将接近2万亿,从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卖空情况来看,卖空总额占其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会更高,2016年达到了17.7%。由此可见,卖空交易已经成为了港股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4.再融资制度 港股中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配股(相当于A股的定向增发)和供股(相当于A股的配股)。配股,是指发行人或中介机构向经挑选的人士,发售股票。供股,是指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票让现有股东选择按持股比例认购,并获得相当供股权证。 港股与A股的再融资制度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差异: (1)港股再融资无需监管部门审批,程序简便,速度快。由于上市公司章程一般授权董事会批股,只要大股东对董事会保持控制权,便可以随意增发股票。正是这种便利的融资制度,使得供股一直是港股市场上老千股的一个特征。 (2)港股配售参与机构的股份没有禁售期,这导致了参与配售而来资金很多是套利资金,每次配售股价必然大跌。 我们统计了1997-2017年港股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供股与配售总额。从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配售规模远大于供股,,其中2015年配售金额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主板市场配售总额达到了4241亿,而当年主板IPO总额仅2585亿。 5.监管制度 1973~1974年股灾爆发前香港证券市场在大致是不受监管的。1974年2月才颁布《1974年证券条例》及《1974年保障投资人士条例》。1989年5月,随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的出台,香港证监会宣告成立,本身是上市公司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亦承担多项监管职能。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004年3月开始生效。特区政府、证监会、交易所构成的““三层证券监管架构””用了一百多年才成形。 在监管内容方面,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分别肩负不同的职责。作为上市公司的前线监管机构,香港交易所根据《上市规则》监管上市公司和董事的合规情况。香港证监会作为独立的法定机构,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全面监管整个市场,证监会的监管以事中监察和事后追责为主,基本不会干预市场的交易活动。 在监管理念方面,港股市场奉行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的监管理念,把更多的权力及责任放在股东及投资者手中。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曾说:“香港交易所尽量不干预上市公司股东的决策自由,且无权监管投资者行为。”同时监管理念以效率为中心,“监管机构不能预先判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能为了防止“坏人”害股民便先把所有工具收起来,令“好人”也不能使用工具,令市场不能发挥效能。” 市场参与者的变更 从交易金额来看,2016年外地机构投资者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占到33%。海外机构投资者和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较2015年均有回升,机构投资者比合计占比53.4%。其次是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为所占的比重,占比为24%,创历史新高。 根据香港交易所网站上公布的交易所参与者统计资料上的定义:交易所参与者是指有权在或经交易所进行买卖及已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获发牌经营证券/期货/期权交易活动之公司。通俗来讲,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席位的券商以其公司户口进行的自营交易,主要用于对冲衍生产品。 从过去十年各类投资者占比变动情况来看,本地投资者不论个人还是机构占比均有明显萎缩,外地投资者整体变化不大,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占比明显提高。2006-2016年累计统计机构投资者的成交金额占比约为60%,个人投资者的成交金额占比约为26%。从整体上看,机构投资者仍占大半的市场交易份额。 1.投资者类别 香港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分配为7:3,并且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在上升,个人投资者占比在减少。 2.投资者地域 香港股市的本地投资者与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分配大致为五五开,但是2014-2016年海外投资者占比在不断上升,本地投资者占比逐年减少。 在海外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并且比例在上升,2016年达到82.76%,而海外个人投资者占比在下降,2016年仅为17.24%。值得注意的是,来自英国、美国、新加坡的港股市场投资者均以机构交易者为主,以上三地机构投资者交易的最低比重分别为88.4%、88.1%和79.4%。然而,中国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内地机构投资者交易最低比重仅为23.2%,个人投资者交易最低比重达到62.1%。(根据港交所发布的报告上面的解释,最低比重相加不等于100%的原因是有部分交易分类不确定,可能来自于个人,也可能来自于机构) 3.海外资金来源 从2016年整体交易资金来源来看,香港本地(36%)、英国(9%)、中国内地(9%)和美国(8%)是港股市场最大的交易资金来源地。外地投资者中呈现出英国、美国、中国内地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内地投资者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港股市场第二大外地投资者群体,仅次于英国。亚太地区中,除中国内地外,新加坡是港股最大的交易资金来源地。 从近些年海外投资者来源地分布来看,在过去10年中,美国和英国投资者合计占比始终高于40%。这表明港股市场的主要海外投资始终还是来自于欧美。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长中国内地投资中的的占比正在加速增长,从2007年的8.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21.6%。尤其2014年沪港通开启后,中国内地投资占比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复合增速来看,来源于内地的成交量增速最大,,2007-2016年这九年间复合增速达到10.72%,而同期多数地区复合增速为负值,来自香港以外地区总成交金额年增长率仅为-0.53%。从年成交量增速情况来看,来自中国内地的成交金额在2015年飙升,年增长率达到185%。如果不包括2015年的数据,中国内地市场2007-2016CAGR仅为-1.63%,但相比其他地区复合增速仍然较高。 融资融券 港股融资融券市场相对成熟,制度也较为完善。其中融资业务又被称为“孖展”业务或保证金融资业务,融券业务又被称为卖空业务。 1.融资融券交易流程 香港的融资沿袭了欧美的市场化模式,投资者需在选定的证券经纪公司开设保证金融资账户,并在账户中存入一定的保证金以作为向证券经纪公司融入资金的担保物,再向证券经纪公司提出融资申请。具有保证金融资资格的持牌或注册公司受投资者的委托,可利用自有资金或向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 香港的融券是卖空制度中的一个环节,融券采取分散授信模式,由各证券金融机构通过借贷、互换等方式完成,并不安排专门机构对融券规模进行控制,融券交易首先需要向证券公司或是股票经纪人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在融券交易中,通常还会涉及第三方,因为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如果自己手中并没有股票,就需要向其它证券公司或是基金公司等借入股票,并转借给客户。总体来说,融券利率由券商决定,根据证券出借难易程度的不同,热门做空标的的借券成本会更高。 2.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相关规定 融资标的证券选择:香港地区对融资交易的标的证券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由各证券公司自行管理。证券公司主要根据标的股票的市值、成交活跃度、换手率、波动率、基本面情况、成份股等来确定是否能够融资买入,以及融资保证金比例。 融券标的证券选择:对于融券卖空标的证券香港则有有严格的范围,香港《卖空规例》第2条规定:只能卖空香港联交所规定的指定证券。联交所根据股票流动性、换手率等标准来选取股票与ETF,每季度对标的进行调整并进行公开发布。2016年7月可卖空证券要求收紧后,目前主要要求为需要满足过去12个月换手率不低于60%,或者在香港上市不超过60个交易日,但公众持股市值在上市第二日开始的20个连续交易日不少于200亿港元、在该时间段总成交量不低于5亿港元。各家证券公司可在名单范围内,自主确定标的范围。 从每年底可卖空的证券数量,来看,从从32013年开始,每年的可卖出证券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名单共包含股票756只,基金196只。从可卖空股票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工业、地产、非日常生活消费品等大蓝筹股票。 我们统计了香港全市场所有股票2017年的总卖空成交金额,并选取了卖空股票数量占成交额比例最高的二十只股票,卖空占比最高达到了39%以上。 历史阶段性行情与重大事件时点分析 指数选取 恒生指数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来,一直获广泛引用,成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恒生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股票和房地产基金,并不包含第二上市的证券、外国公司、优先股、债务证券、互惠基金及其他衍生产品。按照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上发布的挑选准则,要符合候选资格,选股范畴内的证券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在选股范畴中位列总市值首百分之九十之列(市值乃指过去12个月的平均市值);(2)必须在选股范畴中位列成交额首百分之九十之列(成交额乃指将过去24个月的成交总额分为八个季度各自作出评估);(3)必须在联交所上市满24个月或符合有关上市少于24个月的大型证券获纳入恒生指数之指引。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数据,恒生指数成分股包含51只股票。 从恒生指数的股份类别比重来看,香港普通股和中资股各占一半,可见中资股在港股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从行业比重来看,地产金融这两个香港传统优势行业各占25%。 此外我们选取了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按2017年12月31日最新的权重排序的前十大权重股,并统计了市值、利润、ROE、PE估值等基本数据。市值和PE我们统计的是2017年12月31日的数据,由于港股主板市场并不要求公布季报,所以利润和ROE我们统计的均是2017年中报的TTM数据。前十大权重股的权重之和占到了60%。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1日为基准点,当日的指数为100点,1969年11月24日公开推出时为158点。另外一个常用的恒生综合指数设立时间较短,于2001年才设立,涵盖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总市值最高的95%,目前包含493只股票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前十位成分股与恒生指数完全一致,并且恒生综指中这十大权重股的权重之和也占到了42%。从2000年后的指数走势来看,两个指数走势之分接近。 因而综合考虑之后,为了全面反映港股市场的历史行情,我们在这部分选择对恒生指数的走势进行分析。 历史阶段性行情分析 从近50年恒指走势来看,港股市场共经历七轮牛熊市交替。现在正处于第八轮牛市期间。从牛熊市时间长度对比来看,港股市场“熊短牛长”,处于长期慢牛,给予长期投资者较大的回报。从1969年以来,按恒指年涨幅区分,牛市占比69.4%,熊市占比30.6%。 下面我们将港股七轮牛熊进行详细梳理,部分参考《港股50年走势回顾》、《香港股史1841-1997》: 第一轮:1969年至1974年 恒生指数推出之后,香港股市迎来第一个大牛市。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英关系改善推动香港股市步入牛市阶段。1973年,越南战争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汇丰银行宣布高配送,股市进一步狂热,恒生指数1969年底公开推出时仅为158点,到1973年3月9日已经飙升至1774.96点,三年涨幅10倍。股价暴涨激起了人们的投机心理,投资者纷纷入市炒作,股市泡沫急速膨胀。 1973年3月12日,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发行假股票的事件爆出,股市交易秩序大乱,引发了股市抛售潮。再加上香港政府宣布计划向投资者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汇丰银行宣布提高融资利率等负面影响,恒生指数从高点急速下跌,至1973年底,恒生指数跌至433.68点。1974年,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进入严重衰退之中。香港实际GDP也大幅大跌,由1973年的28.3%下降到14.3%,恒生指数1974年12月10日跌至150.11的历史最低点。第一轮熊市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股市的过度炒作,导致暴涨后的股票价位已经远远脱离了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一旦出现利空消息泡沫就会破灭。 第二轮5:1975年至1982年 进入1975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香港经济也日渐繁荣,1979年香港实际GDP增速达到31.4%。由于对香港前景的看好,1980年开始地价楼价不断攀升,引发众多财团争夺持有土地的上市公司,趁股灾后股价低沉之时,股市收购战不断爆发。其中最大型的包括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船王包玉刚收购九龙仓、及臵地收购电话公司和香港电灯,股市又陷入了一段狂热。经过6年的积累后,恒生指数在1981年7月17日达到1810.20点,达到新的历史最高点,期间涨幅11倍。1981年7月17日香港银行公会宣布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来挽救疲弱的港元。从而引发大量资金流向海外。于是7月20日香港股市开盘后,恒生指数应声下跌,此后股市持续低迷。1982年股市围绕着围绕中英谈判和香港前途问题不断波动。与此同时,香港实际GDP增速也由1981年的20.9%下跌至1982年的12.9%。1982年12月2日恒生指数跌到本轮下跌行情的最低点676.30点。 第三轮:1983年至1987年年 198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逐渐稳定在800点至1000点之间。1984年9月,中英两国政府代表终于草签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股市应声大涨,并由此开始了新一轮长达4年的牛市。1987年10月1日,恒生指数收于历史最高点3949.7点。这也是本轮牛市的峰值。1987年香港实际GDP增速也回升至23.2%。 1987年10月19日世界性股灾爆发。当天恒生指数日跌幅高达11.12%。次日港交所决定该周停市4天。1987年10月26日,星期一,港交所再次恢复交易,当天恒生指数再跌33.33%。随后港股持续走低。1987年12月7日,恒生指数以1894.9点收盘,达到了本轮熊市的最低点。至此,与1987年10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3949.7点相比,两个月累计下跌52%。这一轮行情属于典型的“慢牛快熊”。 第四轮8:1988年至1994年 从1988到1990年,港股市场仍未从股灾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两年累计涨幅不足20%,香港实际GDP增速也在不断下滑,从1988年的18.1%下滑到1990年11.7%。从1991年7月开始,随着美联储大幅降息和美国经济企稳恢复,香港经济也开始回暖,1991年香港实际GDP增速回调至15.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中国内地经济加速,大量国企开始也在香港上市,恒生指数不断上涨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这轮牛市是港股史上首次受益于内地资金的牛市。至1993年12月恒生指数首次站上万点大关,达到10228.1点,两年时间上涨150%。1994年1月4日,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2599.2点。 从1994年开始,美联储不断加息,使得新兴国家的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美国。由于墨西哥自身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很严重,大量资本撤离无疑雪上加霜,1994年9月至10月墨西哥股市不断下跌。1994年12月19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恒指受其影响自1994年2月一年下跌40%。1995年1月23日,恒生指数最低达到了6890.1点,达到本轮熊市的最低点。1994年香港实际GDP增速再次下降到12.7%。 第五轮5:1995年至1998年 随着1995年互联网浪潮的到来,美国经济进入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亚洲经济增速达到了8%,香港经济也在加速增长,GDP增速从595年的6.6%提高到97年的11.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港股应声大涨,恒生指数在不足一个月内11次创造新高,最终于1997年8月7日达到这段牛市的最高点16820.3点。1995-1997年两年多的时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44%。 香港回归的第二天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随之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区域性的严重股灾中港股损失惨重。81998际年香港实际GDP首次出现负增长,增速为-4.7%。恒指到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跌至6544.79点,抵达本轮熊市的最低点。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这一年跌幅达60%。 第六轮9:1999年至2003年 1999年,香港股市进入了恢复期,GDP有所好转,楼市稳定,出口和消费回升,创业板正式成立。2000年香港实际GDP增长由负转正,达到4%。全球GDP也由99年的3%提升至3.5%,带动香港了出口和消费。在香港自身和全球经济都在加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受益于美国网络科技股的大牛市,香港股市也是一片繁荣。2000年3月28日,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8397.57点。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经济的下滑和美股的腰斩,使得香港实际GDP增速从2000年从4%大幅下滑到2003年的-3.1%。港股在2000年一年内腰斩,并且持续2年没有明显起色。再加上2001年美国“9〃11”事件爆发,恒生指数在2001年9月21日最低跌到8894.36点。在随后的一年半中,恒生指数一直在8400点-12000点之间振荡徘徊。2003年初非典暴发,对香港股市又是一次沉重打击。2003年4月25日,恒生指数下跌至本轮熊市的最低点8331.87点。 第七轮4:2004年至2016年 从2003年5月开始,中央推出一系列政策帮助香港经济复苏,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上市,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成为决定港股走势的核心要素。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并于2004年1月1日实施。2006年,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后,10月27日,全球最大金额的上市筹资,被称为“世纪招股”的工商银行上市开始了,191亿美元(999亿港元)的筹资额令香港成为全球筹资额最大的证券市场。工商银行的上市招股,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2006年,由于世界各路资金对香港的看好,港股市值首次突破13万亿港元,名列全球第七,香港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从这阶段的宏观经济情况来看,2003年美国进入了超低利率时期,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拉动美国经济加速增长。标普指数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7年金融危机之间的4年时间涨幅96%。同时自2003年开始中国内地以及香港自身的经济均保持持续高增长,2004-2007中国和香港GDP年均增速分别超过11%、7%。2007年10月30日,恒生指数最高升至31958.41点,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本轮牛市顶点。然而美国次级贷款的迅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杠杆快速提升,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2008年指数大跌:次贷危机从2008年初开始显现,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香港实际GDP增速从2007年9.8%下滑到2009年的-2.8%。恒生指数也从31958.点一路下滑到12812点。 2009-2011年5月指数上涨回调:中国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后,中国和香港GDP在2010年大幅反弹,实际GDP增速达到10.6%和7.1%。恒生指数也从12812点上涨到23684点,接近翻倍。 2011年5月-2015年5月指数小幅波动,基本不变: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香港经济也迅速回落,实际GDP增速从2011年的8.9%下滑到2014年5.7%。虽然美联储在随后出台的货币宽松政策给港股带来了几轮阶段性的上涨,但受到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5年涨幅为零。 2015年5月-2016年底指数下跌:随着A股股灾爆发,恐慌情绪弥漫,港股受到波及,再加上香港经济并未出现起色,2015年底实际GDP增速仅为6.1%,恒生指数也从2015年5月1日的28133点下跌至2016年底的22000点,跌幅达到11%。 第八轮:2016年至今 A股股灾后港股逐步恢复,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南下资金日益增加。2017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带动港股地产、汽车等周期行业加速上涨。3月开始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复苏的预期越来越强。同时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态势向好,加息节奏稳健。2016年2月至今恒指涨幅达62%,现创08年以来新高。 恒生指数近50年的历史走势显示,,的香港股市的77次牛熊交替主要取决于香港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香港股市国际化程度很高,,因而易受国际金融市场风吹草动的影响,对海外市场的经济波动高度敏感,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港股牛市的主因,国内外金融危机是熊市主要导火索,熊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整个市场估值过高。 重大事件时点分析 1.金融危机 1987年香港股灾是1987年10月期间,香港股市因华尔街引发的全球股灾而大幅下跌的事件。 1987年10月16日,道琼斯指数突然大幅下跌,一天跌幅达到22.6%。亚洲股市在随后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现恐慌性抛售,香港恒生指数在当日下跌超过400点。10月20日早晨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局宣布停市4天(10月20-23日)。24日银行公会宣布减息,希望能够使投资者恢复信心。1、、0月26日开市,即出现了猛烈抛盘,当天恒生指数大跌1120.70点,以2395点收市,跌幅达33%。27日财政司宣布由外汇基金拨款 10亿港元,连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再贷款10亿港元共20亿港元备用贷款,并发动香港大财团联手救市,才勉强保证市场生存。1987年12月7日,恒生指数以1894.9点收盘,探底本轮熊市的最低点。至此,与1987年10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3949.7点相比,两个月累计下跌52%。 经历87年股灾后,当时的港英政府委任金融专家戴维森开始全面探讨香港证券业未来发展蓝图,戴维森在报告书指出,香港需要建立强势的证监会,令证券业以三层监管架构运作,以加强市场监管。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恒指在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这一年中跌幅达60%。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危机爆发,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随之崩塌。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香港恒生指数在1998年1月12日再次跌破9000点,跌至8121点的历史低位。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最低下探6544.79点,当天收于6660.42点,抵达本轮熊市的最低点。但在香港当局和中国政府的共同抗击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得到保持。恒指在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这一年中跌幅达60%。 (3)2008年金融危机 2008年1月,美国次贷风暴的影响开始浮现,恒生指数于1月16日下跌1386点。虽然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其后宣布救市大计,但市场对此信心不大,令全球股市继续大跌。 2008年9至10月间,因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亦濒临破产边缘而引发的金融震荡,继而引发的全球股灾。恒生指数由19300点,跌到16300点。到了10月,投资者忧虑环球经济会因金融海啸而步入衰退,市场再次出现恐 慌性抛售。恒指再受下跌,月底时更一度跌至10000点边缘。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04年5月以来的新低。从07年的历史高位比较,恒指一年内已回落超过两万点,跌幅超过65%。 2.港股通开放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包括沪股通、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深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四个部分:陆股通(深股通与沪股通合称,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买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合称,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买卖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始于2014年11月17日,深港通的股票交易始于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的标的范围有所扩大,包含了部分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 自从港股通开放以来,港股通标的数量随着时间逐步增长。截止2017年12月31日,港股通的标的数目为446只。全部陆股通1480只,其中沪股通576只,深股通904只,根据2017年每月的港股通和陆股通成交金额,可以看出互联互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年港股通成交金额为226万亿港元,全年陆股通成交金额为183万亿人民币。 (2)对港股的影响 沪港通在正式开通前,市场概念已经炒了半年多,基本已经充分消化了其利好影响,甚至有些透支。因而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时,恒生指数并未应声大涨,并且北向资金的流量十分强劲,但南下资金相对温和。而2015年清明节期间深港通开通的传闻刺激港股大涨,恒生指数4天上涨超过10%。与沪港通不同的的是,深交所中小盘的成长股比重相对高,且互联网、文化传媒、医药卫生等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更为集中,相较于上证主要集中于银行、保险等大型国企,深港通的开通将使得海外投资者有机会直接参与中国最有活力的一批民营企业龙头,因而更能吸引海外资金进行投资。 然而,随着接下来A股股灾爆发,恐慌情绪弥漫,港股受到波及,恒生指数也从2015年5月1日的28133点下跌至2016年底的22000点,跌幅达到11%。A股股灾后2016年港股逐步恢复,伴随着2016年底深港通的正式开通,南下资金日益增加。2017年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带动港股地产、汽车等周期行业加速上涨。3月开始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复苏的预期越来越强。2016年3月至今恒指涨幅达62%。 明星行业和个股 明星行业 我们对比了最近一年、最近三年和最近十年港股各行业股票的涨跌幅。从涨幅情况来看,过去三年均是原材料和房地产行业领涨,二者2017年涨幅均超过50%。其次是金融、日常消费品和非日常消费品,三者2017涨幅均超过30%。 从过去十年的情况来看,非日常消费品、公用事业过涨幅居前,涨幅超过50%。非日常消费品板块中尤以二级板块汽车行业最为突出,10年涨幅462%。房地产、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板块也有不错的表现。其中日常消费品行业的二级板块中家庭与个人用品上涨188%、耐用消费品与服装104%。 明星个股 1.2017年度明星个股 我们列出了恒生综指中中2017年涨幅前十名的股票及当前的最新市值以及2016-2017年的ROE和净利润同比增速。 通过对基本面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涨幅居前的股票2017中报TTM的ROE和净利润增速相比2016年报基本均有所提升,此外从当前市值情况来看,基本均在100亿以上,其中有四家都是市值超过千亿的大公司。总体来看,港股投资者对基本面利好、业绩确定的公司比较青睐,从而使得港股市场比较能够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改善。 2.2015-2017年度明星个股 港股市场中除了每年涌现的明星个股外,还存在着连续多年大幅上涨的牛股。我们统计了从2015年11月11日--2017年12月31日三年时间恒生综指成分股前涨幅排名前100位的公司,并尝试做了分析。从涨幅榜来看:涨幅最高的金斯瑞生物科技翻了14倍,涨幅最低的中国燃气三年涨了85%。 通过对这些大牛股基本面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存在以下几点共性: (1)有业绩::2016年净利润为负亏损的公司只有5家,占比5%; (2)估值不高::2017年底PE-TTM超过30倍的只有17家,占比17%;37%集中在5-15倍区域;这100家公司的PE-TTM分布如下表: (3)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占比最大:房地产和非日常生活消费品(汽车8只、纺织服装7只)占到了50%。新兴产业里的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7只、技术硬件与设备8只)也占到了16%。具体如下: (4)成长性好:有42家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大于0; (5)盈利能力强:有46家公司的ROE连续三年超过10%,其中17家的ROE在这四年间逐年上升。下面我们详细列出了这17家公司的基本面数据,可以看出这几个公司均是主业单一且简单、财务稳健。 3.2008-2017年度明星个股 我们也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十年时间恒生综指成分股的涨幅及基本面情况。在这里我们只列出涨幅排名前20的股票,由于总体结论与前文所述基本一致,考虑到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当前市场结构 市值分布 从A股和港股全市场的各股价组内股票数量的分布情况来看,港股股价和市值分布较为极端,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市值集中度高,仙股众多。 1.基本特征 港股中仙股众多: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不包括当日停牌的股票以及存托凭证,全市场港股中为收盘价最小的仅为0.01港元,有112只股票收盘价小于等于0.1港元,占比5.3%,收盘价小于等于11港元的股票多达953只,占比为44.9%。这类价格极低的股票通常被称作仙股。 而A股中股价最小的股票也大于11元。从A股和港股的各市值组内股票数量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到,港股于总市值小于10亿港币的公司数量约占40%,而A股最小市值也有有9.58币亿人民币。 市值集中度高:从市值分布情况来看,港股中超千亿市值的公司占4.9%,而A股仅为2.2%。港股中超万亿市值的公司有9家,腾讯控股一家公司就占到了6.33%而A股仅6家。港股前五大公司的市值集中度就达到了20%以上,前十大达到了33%。 2.仙股分析 由于港股中仙股数量众多,因而我们对仙股的涨跌幅和流动性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仙股股价波动性大,易暴涨暴跌:我们统计了从2002.1.2-2017.12.31年香港市场所有股票的日涨跌幅。从图中可以看到,2002-2003年港股市场仙股暴涨暴跌幅度较大,2002年底收盘价小于0.1港元的股票的平均日涨幅达到23%,平均日跌幅达到12%。随后2008年和2015年也各出现过一次仙股暴涨暴跌行情。其余时间仙股的涨跌幅也都在5%以上。 由于仙股的涨跌幅与市场本身的涨跌有很大关系说明,因而单纯看涨跌幅情况,不够全面,我们将仙股和全市场股票过去250个交易日的滚动波动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小于1港元的仙股波动率始终高于全市场,并且2002-2003年市场对股价小于1港元的仙股的炒作明显,近些年明显收敛。而对于股价小于0.1港元的股票波动率变动不大。 仙股流动性极低:虽然存在暴跌以及暴涨的可能性,但仙股的流动性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分别统计了从2002.1.2-2017.12.31每日收盘价小于1港元以及小于0.1港元的股票的占比,以及这部分当天的成交量与成交金额。总的来看,香港市场中仙股的数量不断上升。。价格小于1港元的仙股的日均成交量为1041万股,日均成交金额仅为334万港元。价格小于0.1港元的仙股的日均成交量为1737万股,日均成交金额仅为371万港元。整体看,仙股流动性都很差。 成交量分布 港股成交远不及AA股活跃:对比A股和港股的成交额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上证综指的平均月成交额为3.44万亿人民币,深成指数平均月成交额为3.37万亿人民,而恒生综指平均月成交额约为1.4万亿港元。 港股中僵尸股众多::对于港股个股的成交额情况,从2017年港股和A股的日均成交额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已长期停牌或新上市的的股票外,港股市场中日均成交额最小的(SHANGHIAGROWTH)不到11万港元,小于10万港元的有58只,百万港元以下的多达665只,约占全市场的32%,日成交额在千万港元及以下的股票数量占比约为77.6%,而日成交额在一亿港元以上的股票数量占比仅为6.7%。而A股市场中并没有出现成交额在千万元以下的股票,有最小的也有1495万元(康达尔),日成交额在一亿元以上的股票数量占比为46.9%。 估值分布 1.整体估值 以市盈率为例,从2008年以来恒生指数和中证全指的市盈率TTM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历年来A股的市盈率均高。于港股。恒指PE在2008-2017年初一直徘徊在9-11倍之间。A股市场虽然在2011-2014年间pe降低,均值仅比恒生指数高出不到20%,但从2015年开始,A股pe又有所提升。截止2017年底,恒生指数PE为12.81倍,而中证全指PE约为20倍。 对比全球其他重要指数在72017年的PE变动幅度,可以看出港股市场的估值扩张幅度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也处于较高水平。恒指PE2017年内最高达到14.22倍,超出2011年以来平均水平(11.15倍)2.23个标准差,2017年年末达到12.81倍,较2017年初水平(11.13倍)也上升了15%。其估值涨幅主要来源于腾讯控股和金融板块。 但从国际比较来看,香港市场仍具有最低估值水平,可谓最便宜资产。其中标普500指数2017年底的PE为24.56倍;亚太地区另一金融中心日本的日经225指数PE达到了19.52倍。 2.行业估值 下图展示了依据GICS全球行业分类得到的11个行业,在香港市场、A股市场、S&P500市场中的2017年底的PE(TTM,整体法)数据。 从行业层面,与A股美股市场比较,港股行业估值呈现以下特点: 1.有三个市场中港股中估值最低的版块有99个个:能源、原材料、工业、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板块在三个市场中估值均较低。金融和地产板块是港股市场中估值最低的板块。 从2010年往后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港股金融板块的估值一直保持在低位,2013年时金融板块的估值水平仅为市场平均PE的52.3%。目前这一板块的估值水平为市场平均水平的70%,是市场上估值最低的一个板块。由于金融板块权重较为集中,市值排名靠前的子行业对整个板块的估值水平影响较大。银行板块为港股中市值占比最大的子行业,约占总市值的40%。银行板块的较低估值拖累了整个金融板块的估值水平。银行板块低估值的核心逻辑是ROE的不确定性。盈利空间不确定,利率市场化降低了ROA,资本要求趋严限制了银行的杠杆水平,三者共同驱使银行板块长期保持较低估值。但应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资产改善逐渐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偏向于购买业绩稳定、分红高的大蓝筹,金融板块有强烈的估值回归需求。 2.三个市场中港股中估值最高的版块有11个:日常消费类。日常消费类板块历年来在港股市场上的估值水平均高于市场平均值。 港股消费板块具有高估值的原因有几下几点:1.消费类面临的经济周期波动及政策变动等系统性风险较小。2.港股的市场参与者中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由于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的,他们更倾向于配臵容易理解、并且能够较好规避中国政策风险的消费板块。3.中国内地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并且以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鼓励消费,从而使得消费行业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内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外生性增长也是消费板块的增长驱动力。 港股的市值效应和动量效应 市值效应 股票池我们选取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样本区间选取为2002.1.31-2017.12.31,每月调仓,共192期。每月底的市值我们根据不复权收盘价和当前最新公告的已发行股本进行计算。月度收益率根据每日复权收盘价进行计算。有文献实证发现,市值效应主要存在于市值极小的股票里面,为了更清楚的对比,在每月调仓时,我们将收盘价小于1港元的股票予以剔除。并将剔除后的因子结果与原始因子进行对比。 在绩效检验前我们对原始因子按顺序进行如下处理:1.Boxplot方法去极值;2.对市值进行对数正态转换;3.均值方差标准化。最后得到标准化的zscore。市值因子和后面提到的动量因子这里不做中性化处理,和学术研究方法保证一致,方便结果的可比性。从全部恒生综指内市值因子的绩效表现来看,IC为4.72%,IR为1.04,且t检验显著。但从分组超额收益来看,市值因子的单调性并不好,市值最小组的表现非常差,而市值最大组的表现其实也并不好,市值中等偏大的组表现最好。这也证明了我们一开始的猜想,在港股市场中,市值效应在极小票中表现非常突出。 从剔除小票后恒生综指内市值因子的绩效表现来看,IC下降为2.96%,IR仅为0.67。由此可见市值效应主要存在于市值极小的股票中,在剔除极小票后,市值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从做多大票做空小票的多空组合净值曲线来看,2006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多空组合净值基本是围绕某个值上下波动,只有2006年-2008年11月之间多空组合净值明显上升,大市值股票相比小市值股票有明显的超额收益,金融危机发生后2008年11月之后-2010年之间多空组合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市值因子出现反转,小市值股票相比大市值股票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关于金融危机前夕226006年--82008年年1111月的这波大市值行情和危机爆发后2008年11月之后-2010年这段时间的小市值行情,我们对这背后的原因尝试进行了探讨: 2006.1.31-2008.10.31间,依托内地经济高度增长的大环境,在香港上市的国企也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香港本地的大盘蓝筹股也纷纷受惠于内地经济和香港经济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盘股也更抗跌。从这段时间各行业的涨幅情况来看,市值较小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工业、医疗保健等板块均呈现较大跌幅,而市值较大的电信、能源涨幅居前。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底到2009年底这段时间,全球市场正开始复苏,由于小盘股beta较大,危机时期大跌,因而在危机过后补涨,使得这段时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小盘股行情。从这段时间各行业的涨幅情况来看,电信、信息技术、金融、能源等大票的表现相对低迷,而消费类和原材料等小票迅速反弹。 动量效应 下面我们检测港股市场中是否存在动量效应。检测方法为:剔除了最近一个月的收益,用前面M个月的股票收益率作为因子值,观察N个月持有期的股票收益率,M和N分别取1、3、6、9、12个月进行交叉验证。样本区间选取为2003.3.31-2016.12.31,每月调仓。 在绩效检验前我们对原始因子按顺序进行如下处理:1.Boxplot方法去极值;2.均值方差标准化;最后得到zscore。我们将不同持有期的动量组合IC除以进行统一。 可以看到动量组合IC值均为正,且大多数都T检验显著。说明港股的动量效应在各个周期都十分显著。为比较来看,当形成期为66--12个月,持有期为11--6个月的时候港股的动量效应最明显。下面我们给出形成期9个月,持有期1个月的动量因子的多空组合净值曲线与月收益率。 从分组超额收益来看,过去一段时间动量因子单调性较为明显,平均而言,做多动量最大组,做空动量最小组可以获得较大的超额收益率。但从多空净值曲线来看,2008年底到2009年初金融危机期间动量组合出现了较大回撤,其余时段表现较为稳健。可见动量崩塌效应在港股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尽管出现了大幅回撤,但多空组合的胜率仍然很高,基本都在60%以上,这说明大幅回撤仅仅是小概率事件,并不能否认动量因子的有效性。如何应对动量组合的小概率事件也将是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发现(9,1)动量组合的多空组合收益率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11月底。因而我们统计2008年2月初-2008年10月底港股各行业的平均涨跌幅,和2008年12月的平均涨跌幅。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动量形成期阶段收益率较高(跌幅较小)的行业例如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等在持有期收益率反而很低,而在动量形成期阶段收益率较低(跌幅较大)的行业例如原材料、工业、地产等在持有期收益率反而很高。这就导致了做多形成期跌幅较小的股票,做空形成期跌幅较大的股票将获得极低的收益率。 港股和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相关性 指数相关性 由于指数为非平稳序列,因而通常做法是进行一阶差分,考察指数收益率间的相关关系。 1.数据分析 首先以2007年至今的周度数据为样本,计算恒生指数、富时100指数、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上证综指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此处暂不使用日频数据,避免出现时差问题。可以发现:香港市场与英美日海外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相关度达到60%以上,与中国大陆市场的相关度较低,仅为40%。因此,影响香港市场最重要的是英国市场和美国市场。 进而我们计算滚动相关系数,由该时点前1年的周度收益率数据计算得出每个时点上证综指和标普500指数与恒生指数的相关性系数曲线。考察相关程度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的相关性呈现减弱的趋势,而与中国内地市场的相关性不断增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恒生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达到了0.8以上。 为了考察沪港通与深港通开通对港股和A股市场相关性的影响,我们分别计算了三个阶段的恒生指数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使得香港与中国内地市场联动性更为紧密。但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后对两地相关性的提高不明显。 2.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港股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更大。这是由于香港资本流动环境开放,港股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更强,当国际爆发对金融市场有严重影响事件时,链式反应会使得港股市场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如911事件、美朝局势紧张等。此外,联系汇率制度使得香港货币当局只能被动跟随美国货币政策进行操作。 联动原因具体而言可能会有以下几点:(1)盈利能力的联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全球和地区区域景气程度提升,全球市场之间通过贸易、金融等方式,实现盈利的同步变化,在金融市场就会驱动价格的联动;(2)全球流动性的联动。对于香港这种开放经济体来说,全球流动性都能够得到反映;(3)投资者活动的联动。这种联动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全球配臵资产,空间套利活动会使得联动关系提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借助存托凭证、跨市场指数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将全球市场联动的更加紧密。 业绩相关性 1.数据分析 从整个港股和A股的净利润增速走势来看,港股和A股盈利趋势一致。 2.原因分析 港股盈利和大陆相关性强,主要原因在于港股市场中内地公司占比高,中资股在港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资股包括三个部分: 1.H股——是指注册在内地、赴香港上市的公司,比较典型的就是银行股和保险股,如四大行,中国平安、中国财险、中国太保等保险股。2.红筹股——是指注册在境外、香港上市,且国有机构持有不低于30%股权以及50%营业收入来自内地的公司,如中国移动、联想集团,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红色用以表明股票的境内背景。3.中资民营股——指注册在境外,香港上市,且50%营业收入来自内地的民营企业,如腾讯、瑞声科技、碧桂园等。 从数量占比上看,截至12月31日,香港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150家,合计总市值67.7万亿港币。中资股合计数量占比46.97%。从市值占比上看,中资股合计市值占比47%。需要注意到的是,实际上这还是仅以港交所官方数据为口径,并不包括其它业内机构算入的中资民营股(即注册地在香港,多数业务开展在内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如果将其也计入统计,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中资股市值占港股比例已经超过60%。可见中资股已经成为港股的中流砥柱。对比1997年的港股市场,中资股数量在港股的占比仅为6%,市值占比仅为16.29%。如果将1997年中资股市值与2017年对比,在不考虑汇率因素的情况下,后者为前者的将近22倍。可见02000年之前香港经济是港股的主要驱动因素,02000年起由于大量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决定港股走势的核心要素。 AH两地上市股票股价的联动性,溢价幅度 AH股价联动性 恒生AH股A指数与恒生AH股H指数衍生于A+H指数,可以用来分别度量A+H成分股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表现。指数定期与每季调整比重。当前两指数成分股数量均为71。通过对比这两个指数的走势,可以初步分析AH股股价的联动性。从下图可以看出AH股股价联动性较强。 进一步以2006年至今的周度数据为样本,考察两指数收益率间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AH股相关性逐步上升。这与中资股在港股中占比上升有很大关系。 AH溢价幅度 2007年7月9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HSAHP),用于衡量A+H上市公司的溢价水平。指数可追溯到2006年1月3日。AH股溢价指数根据纳入指数计算的成份股的A股及H股的流通市值,计算出A股相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或折让)。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反之,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根据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名单,AH成分股数量达到各71只,AH股溢价指数成分股共142只,为历史之最。 从AH股溢价指数来看,指数经常保持在100点以上,即A股经常处于溢价状态,仅有2010年和2014年的部分时间低于100点。 2007年,AH溢价指数持续走高,港股相对A股由折价逐渐变为溢价。2008年1月31日,恒生溢价指数达到187点。次贷危机期间,A股估值回落幅度高于港股,表现出AH溢价指数的回调。从2010-2015年,AH溢价指数徘徊在100-120点,长期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期间2010、2012、2014年溢价指数均跌破100点。2014年中触及历史最低位88.7。2015年A股开启的一波牛市拉升了AH溢价指数。2017年年末恒生溢价开盘达到130点。(编辑:庄禾晴)[详情]

新浪综合 | 2018年01月23日 17:09
今年首3周港股吸资555亿港元 国指累升13%冠全球
今年首3周港股吸资555亿港元 国指累升13%冠全球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今年首三周劲吸555亿中外资金,国指及恒指期内更包办全球主要股市升幅榜首两位,独领风骚,其中恒指连续两日于历史新高收市,夜期一度冲上32300关。 市场关注华府停摆危机,道指早段反覆,截至本港时间今晨零时,夜期报32271点,升36点。汇丰(00005)在美挂牌的预托证券(ADR)折合报86.4元,较港昨收市价85.4元高1元;整体蓝筹股ADR表现相当于大市升88点。 富瑞统计显示,截至周三止一周(1月11日至17日),中港两地的互惠基金合共再获13.1亿美元(约102亿港元)净流入。连同南下港股通(沪及深)的净流入贡献,由年初至今约3星期内,本港股市已大手吸资555亿元,成为国指及恒指今年来累涨12.6%及7.8%,大幅跑赢全球股市的关键,以吸资期计算,为2015年大时代以来最劲。 北水本周扫内银港交所 工行(01398)、农行(01288)及建行(00939)三间主要内银包办本周港股通净买入三甲,分别吸资19.4亿、13.3亿及12.3亿元,投资界料内地机构投资者继续部署。港交所(00388)本周也累获9.3亿元净流入,反映北水对大市成交急增、H股全流通等消息的憧憬。 花旗中国首席策略师蔡金强发表报告,将金融、房地产、石油及医疗行业列为短期内首选板块,并重申MSCI中国指数2018年每股盈利增长19%的预测,高于市场普遍估计的15%增幅。 该行又估算,以MSCI中国指数为基准,2018年企业股东回报率可提高至16.1%,按年增加0.8个百分点,主要反映新经济行业崛起,而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亦逐渐增强。 花旗:企业盈利料增19% 展望中长线,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相信港股未来一年将延续反覆上行的行情,并对股市提出“三坚持”:“坚持白马股(长期绩优的股票),坚持价值投资,坚持慢牛行情。” 他进一步阐释,内地的宏观风险开始下降,资产质量慢慢改善,港股估值水平将能因而提升。在通胀及利率上行的环境下,全球资产配置或会向股市倾斜,利好资金流入基本面及估值水平皆有优势的港股市场。 恒指昨日于32254点历史最高位收市,全日涨132点。国指再创逾两年半高,收报13179点,升84点。大市成交1,626亿元,过去5日的成交均超过1,500亿元。[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01月20日 10:39
港股突破32000点重返“大时代” 南下淘金资金大增
港股突破32000点重返“大时代” 南下淘金资金大增

  十年后,港股“大时代”重返。 自2018年1月以来恒生指数涨势如虹,在十四个交易日内迅速上升超2000点,在1月19日再创下历史新高32254.89点;同时成交额迅速升温,令市场投资者振奋。 光大证券陈治中表示,在创下新高后,部分资金可能于急涨后回抽确认带来波动率的提升;但业绩依然是驱动香港市场的主线逻辑,虽然波动加大,恒生指数依然具有继续上行的潜力。 见证港股重新崛起的内地投资者,显然不会错过分享港股盛宴的机会。Wind沪深港股通数据显示,2018年1月(截至19日)共有537.55亿港元净买入港股,超过2017年四季度三个月单月的水平。港股正成为内地投资客愈加重视的投资品种。 港股大时代 在1月18日突破32000点后,1月19日恒生指数再度上涨,攀上历史新高——32254.89点位,涨幅0.41%,当天成交金额1625.84亿港元。 事实上,自进入2018年,恒生指数势如破竹,十四个交易日内连续突破30000点、31000点、32000点多个大关。历经十年浮沉,港股市场终告别低迷,迈入“大时代”。 从经济周期背景来看,此轮牛市与2007年的起因并不相同。一名历经十年前后港股市场的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2007年是周期性行业的整体繁荣,带来香港市场表现向好。而此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传统行业反弹。” 他以内房股举例,2007年无论大型或中小型房企,房地产行业整体向好,所以带动当时香港市场内房股的上行。目前内房股同样表现高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在地产‘去库存’和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房企集中度提高。” 光大证券分析师陈治中亦有相似表示,2007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正处于周期增长高点,各行业增长亦处于旺盛时期,多数行业的资产回报水平均高于当前。当时港股主板40%的增长主要源自金融板块,尤其是中资银行板块的高增长。 陈治中谈到,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转型期之后,外资对于中国经济以及中资资产的态度改善,而资产质量的见底回升亦将支持港股的长期估值修复。当前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估值水平,均大幅低于2007年高点。细究恒生指数以及国企指数成分,在十余年间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本港企业为主转为内资企业占据绝大部分。恒生指数虽未改金融地产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但腾讯控股以及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的纳入提升了TMT板块的权重,改变了恒生指数的行业结构情况。 在2018年1月剧烈上行后,关于恒生指数的未来走向,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上涨速度会渐慢,甚至出现回调;但向好的大势不变。 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师岑智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预计恒生指数上升速度会放缓;同时,过去以权重股上涨为主,未来将出现板块轮动。“行情还会继续上升,毕竟目前普涨还未出现,还要慢慢发展。” 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亦表示相似的观点,升势未完,现阶段主要是消化,接下来将是小盘股轮动表现。 而前述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则表示会有回调,主要根据美股与A股表现对港股进行综合判断。“美股近半年来股价冲得较快,大幅度上升容易诱发调整;A股银行板块也涨得太急。港股1月表现已经涨得过猛,再受到上述两者影响,港股接下来大概率会进行调整。”但他认为,从长期来看,港股上行的大势是能确定的。 “北水”活跃 不得不提的是,港股慢牛少不了内地资金的助推发展。 前述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与2007年相比,此轮资金结构发生极大变化。“2007年内地资金流入香港市场的渠道有限,港股受外围市场的影响更大。此轮牛市是受到外围资金与内地资金的综合影响,投资者结构出现很大变化。” 银河证券分析师表示,香港股市的成交额近日有所回升,1月初至今日均成交额达到约1460亿港元,明显高于过去三个月全月的水平(2017年10月951亿港元;11月1192亿港元;12月1040亿港元)。除了由于部分大盘股比如内银股、科技股、博彩股等,他们股价强势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外,越来越多港股通资金进场亦是成交额的推手之一。 Wind数据显示,1月18-19日从沪、深港股通净流入的资金量均超60亿港元,为2017年以来单日新高。截至1月19日,前14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地已经为港股净输入537.55亿港元的弹药。 更多的资金从港股通以外的渠道流入。前述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内地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注意到港股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内陆城市。“近期一些北方内陆城市的大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们,对港股投资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公募基金亦在持续加码投资港股。近日,主打主动管理的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在1月23日发行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混合基金,主要精选沪港深优质个股。 而在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的审核中,截至1月5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6只计划投资港股标的的基金等待审批。其中在1月5日获得证监会新受理的有两只,分别为中国人保资管的“港股通中华优选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汇丰晋信的“港股通双核策略混合型”。(编辑:包芳鸣)[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1月20日 07:00
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眼中的港股A股
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眼中的港股A股

  来源:富国基金 陆港通开通已有3年余,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陆资南下买港股,港资北上买A股。尤其2017年港股市场不断涨出新高,投资者对港股市场兴趣浓厚,然而长期投资A股的投资者,又该如何看待与投资两地市场? 1月12日,富国基金冬季论坛召开,富国基金海外投资部基金经理汪孟海进行了主题演讲,道出了他眼中的港股机遇。汪孟海表示,2018年的香港市场的整体回报可能弱于2017年,但仍然很有吸引力。对于个股选择,会将沪港深三地同行业股票放在一起比较,选出性价比高的。医药、金融板块,港股整体排名靠前;食品饮料板块,A股标的更好。 富国基金海外投资部基金经理汪孟海 公开数据显示,汪孟海担任的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基金2017年的收益率为41.59%,排名靠前。 以下根据汪孟海演讲实录整理: 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把大的框架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来看这个市场以及我们对于2018年的一些展望。 首先,我们因为是富国的海外投资团队,更多的一些出发点、一些观点、看公司的逻辑更多的是有一些像外资。就是我们思路、我们的投资框架,更多的是比较成熟市场的,比如说美国市场,包括香港市场大家主流机构的想法和框架来推演市场的一个判断,这个是大的情况的介绍。 宏观经济已经企稳 股票市场部不外乎两个关注点,一个是基本面,第二个流动性,这个是老话重提。包括大家对2018年的展望,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下行轨道,下到2016年的二季度,中国经济触底,目前是在底部徘徊的趋势,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中国的经济经过连续6年的下滑之后,在2016年已经企稳,也就是说这就是拐点,这个拐点出现在2016年2季度,当前我们对2018年的宏观经济的判断是不会特别强,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不同的分析师有不同的见解,我觉得其实不纠结,基本上是处于平稳的状态。这个对我们的一个判断讲,中国经济处于平稳过程中,16年2季度拐点在持续,没有继续下滑。这是大的宏观背景。 微观上讲,特别是对于主动投资,更多的是看一些行业,看一些个股,看一些公司。我们这两年微观在改善,大的情况波澜不惊,但是水面之下波涛汹涌,其实大家发生很多的变革,更多公司成长反而明显的好转。就是竞争力差的公司确实被淘汰到市场之外。比如说医药行业,经过了11、12年14%、15%的增长之后逐渐下滑,现在只有7%、8%,但我们看到也有20%成长的龙头医药公司,甚至更高的成长。虽然行业并没有明显的向上拐点,但是里面公司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我想从公司的角度上讲,微观上讲很好。在哪些公司有改善,你有竞争力,你有比较强的能力,你产品的独特性,你的研发能力,你如果普普通通跟别人一样,就容易被淘汰市场。这个不止是16、17年这样,未来还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一个基本面,香港市场70%都是内地的公司,这也是中国大陆的基本面。 外资内资对港股仍有很强增配需求 流动性方面,基本的情况是这样,外资现在是观念在改。前两年确实在讲中国债务危机,他们确实认同中国经济有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说在改变。这个从我们买A股的力度也能感受到,这个老外对A股的喜好就体现在北上的这些个股身上。虽然说有一些老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但是总体上说仍是低配,这个是很尴尬的情况。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和中国在全球的新兴市场指数里面是严重不匹配的,如果把中国的经济体等比的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里面去体现,我们应该超过50%,但是我们只有27、28%,主要的还是香港市场那边。如果我们以经济的体量去对等到新兴经济市场,我们应该超过一半以上。 我的感觉,老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力度也在加强,跑到国内来调研一些公司,这种情况比以前多了。老外比原来乐观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完全乐观,但是在行为上体现了一种明显的低配。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老外未来应该会是增量资金。此外,陆港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变化,2014年之前,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关联并不大,基本上老外说买什么,就买什么,市场波动都是老外主导。但是14年之后,几个数据还是蛮明显的。这个成交的比例,总的来讲,就是14年11月份开始联通,15年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市场资金规模1000亿元左右,16年为2100个亿,17年有3200亿的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我说的都是净流入。 但是明显的说,15年其实都是特殊的,15年大部分机构都没有投。所以说,很多的机构都是16年中仓促上线。17年我个人认为这是常态的量,3000亿左右,我对大的判断少也不会少于2000亿。香港市场其实是一个小的市场,虽然我们经常会觉得感觉还挺大的,其实香港市场日均成交1000个亿港币,总的来看的话,香港市场其实比深圳市场比上海市场要小很多。这个问题在于相对比较小的市场,放进去3000亿会比较明显,这就是去年上涨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现在来看2018年大的判断是资金对市场的边际还是会比较明显,所以我觉得目前去看的话,18年我们去看市场这部分资金把香港市场推到更高的点位,我是很有信心的。 2018年我们能看到什么,我们看恒生指数的盈利增长,预计增长13%—15%,所以就按15%左右,另外估值在这个层面上不会降下去。 2018年市场波动会加大,白马股和滞涨股都有机会 18年看好什么?我觉得大的脉络上可能会看这么几点:第一个,相对来讲17年表现的还不错的龙头的白马股应该还可以,估值方面可能在18年不会像17年那么强的提升,而是在盈利的情况下,给大家一个可以表现。 有一些资金开始寻找一些滞涨股,有那么两到三年没怎么动,虽然这个前期有可能估值有点贵,这种机会我觉得在18年还是会有,它未必是普遍性的。不是说重新回到一种风险偏好急剧上升带来的风格方面的变化,这是性价比的关系其实随着不同的标的,涨幅的差异化会体现出相对估值的优势。 另外,市场的波动也会比17年大一些,就是说这中间可能涉及到什么情况,有一些板块在阶段性的过于拥挤,不排除在某一个时间点这些板块有一些调整。但是我觉得如果出现这些调整的机会,一些不错的板块,只要这个拥挤的程度降下来,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的。 港股A股比较起来怎么投? 还有每一次路演的话,有些就问你是怎么切分香港和A股的一个比例,我们的想法比较纯朴和简单,自下而上是第一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医药行业。大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医药公司都是在内地的公司,我们更多的倾向于把它拉到同一个框架内去看,我不管你是在上海上市、还是深圳上市、还是在香港上市,我都放在一个框架里排名,我给你做一个排序,如果你性价比够高,你就会排在前面,如果你性价比不高,你们就要排在后面。 我们最终一个结论,大部分的板块香港排的靠前一点,这个可能确确实实和两个市场一些成份的构成还是有一些差异。 我们去看,比如说医药行业,港股市场的一个股票可能排最前,A股也有龙头股排名比较靠前,这个我觉得他们虽然说是两个市场不同,大家说是不是估值逻辑说有差异。但是我们的估值逻辑看,我们看的是3—5年之后,两个市场估值趋同。 所以从我们的角度看,同一个行业,不论在那个地方上市总的情况会趋同,就做了这么一个排名。金融石化板块来讲,我不是不看好金融,因为我们也是看到整个经济的企稳,对整个的一个金融,金融代表经济的血液,说明你这个人开始渡过危险期,你整个的身体素质都会往上走。所以我们也看好金融,但是我们去买金融,买银行,买保险,我肯定去买香港市场的,因为港股便宜。我看一个3—5年期的收窄,我肯定买便宜的。 食品饮料板块,A股公司排列的靠前一点,老外给食品饮料的估值比较宽容。你去看美国欧洲的食品饮料公司确实没什么增长,但估值也给到20倍—30倍,因为他们给食品饮料的估值更多的是给业绩可持续性给的溢价。今天你喝可口可乐,五年之后可能销量的差异不会特别大。所以像食品饮料这样公司,老外天然的给一个确定性的溢价,这个是折现率偏低的。这一块A股好一点,香港市场标的少一些。 最后简单说一下美国加息的情况,美国加息我们认为是流动性处理的一个负面因素,流动性的抽离应该是有抑制作用,但是从我们历史数据看,当前的加息对市场的抽离是非常细微的。虽然美国加息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但是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至于到什么程度,我的大的想法可能会说联邦基准利率在2.5%—3%的水平,我觉得对市场可能会有压力。这个点在18年底到19年上半年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现在担心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为时尚早。[详情]

新浪综合 | 2018年01月20日 01:01
十年,“港股大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十年,“港股大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环球老虎财经 2018年,中国人将第一次真正从资产和负债两端,掌握港股的话语权,港股会成为中国新经济的落脚点,这一深层次的逻辑,或许10年才能看到一次。 如同一条毫无波折的天路——港股在2017年,实现了全年近36%的涨幅,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的回调迹象。按照老技术派们的说法,港股牛市的“一浪”还没走出回调。 在传统的定义上,一个主要指数获得20%的连续涨幅,说明这个指数已经进入了技术性牛市。 但是,在投研圈大佬张忆东来说,36%的涨幅仅仅是“底部的顶部”。 在1月8日的香港浙商联合会成立仪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亲自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抛出“橄榄枝”,直言“希望阿里巴巴能回到香港上市”。马云爸爸表示,同股不同权是创举,阿里巴巴“会认真考虑香港市场”。 很多人认为,让马云爸爸把阿里搬回香港并不现实,但“蚂蚁金服”在香港上市,却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 去年年初,人民币大贬,潜逃海外的一箩筐中国资本被挡在了港股门内。趁着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红利,这些“滞港游客”干起了AH股折价套利的生意,试图赚点零花钱。 不过,玩了一阵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些“滞港游客”,不是还可以玩组团打板的生意么? 于是,他们瞄准的港股的次新新贵,中国互联网新生态下企业——美图公司,并成功催起了美图的一柱擎天。 腾讯,可能是中国最牛的企业,靠着港股资本的活跃,成功站上了全球十大市值企业的宝座。其走势与恒生指数如出一辙。 接下来,一群腾讯的亲儿子出生了。 腾讯分拆出来的子集团,阅文集团,希玛眼科,未来还有许多。每只股票都表现出了明显的A股游资打板战法,南下资金北水南灌,还是滞港游资协同作战?不重要。 小米被传要在港股上市,消息不胫而走已经有大概一周时间,然而至今雷军仍然没有正面回应此事。借着权威媒体报道,小米或成港股同股不同权上市的第一个受益者。 还有,中国平安分拆四个子公司陆续上市,其中就有不断被YY的陆金所。而上市的地点,被猜测也将是港股。 “中国人的港股” 香港是中国的,港股却从不属于中国投资者 曾几何时,香港也是偏安一隅的之地,由于渠道限制,内地资金很少涉足香港市场,自然谁的拳头大谁主导,港股的话语权都在外资手中。 直至沪深港三地互联互通,局面开始转变。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始交易;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启动。 在深港通启动时,还放开了南下资金的总额限制。 就像积蓄许久的水库,一放开口子,资金就开始汹涌而出,冲向香港。自互联互通以来,每个月都保持净流入,而且每月流入规模显着增加。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一个半月港股通买入成交金额154.8亿元,净买入额为103.97亿元。短短三年时间,仅仅今年2月份港股通买入成交金额就达到了681.27亿元,净买入额为198.28亿元,相比2014年,现在每月港股通成交金额已是当年的数倍。 而年初的涨势,依然离不开内地资金的强势助攻。数据显示,1月18日,港股通南下资金再度创下新纪录:南下资金成交金额达240.1亿港元,创下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日成交最高纪录;净买入61.32亿港元。 数据显示,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超过7000亿港元,近一年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3600亿元。自去年12月21日起,南下资金成交活跃,连续净买入约合400亿港元,期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9.4%。截至1月15日,2018年前10个交易日港股通成交额为1799.74亿港元,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净流入港股市场约215.78亿人民币,远超去年平均值。 两年前,沪港通前后,内地资金狂炒小型股,但是中资势力如昙花一现,港股市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两年后,港股的话语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外资手里,港股股价依然疲弱。 去年开始情况不同了,中国资金在香港股市的地位迅速上升,带领港股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中的表现佼佼者。 中国经济的“体外循环” 除了张忆东之外,另一位投研大佬也曾给出他的观点:“2018年,首选港股”。 而他的理由是,“可能中国整个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体外循环的模式,通过港股和海外市场帮我们培养面向未来的企业。”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小米,腾讯亲儿子,支付宝亲儿子,平安亲儿子等等都会选择在港股上市。 事实上,香港交易所于2017年6月16日公开表示拟设立“创新板”,旨在吸引一些初创、未有盈利的新经济公司上市,拓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渠道。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正式拓宽现行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主板上市,香港交易所迎来了20多年来的最大变革。 1月16日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透露,港交所计划在2018年春节后尽快推出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第二轮细则咨询,争取最快在6月底接受相关公司的上市申请。 如此快速地推进改革无疑彰显了港股的“诚意”,对新经济企业的渴求。据统计,过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的占比分别是60%、47%及14%。就全球增长最快速的部分行业而言,香港占比也很低,如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占比1%、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占比1%、软件服务占比9%,若剔除腾讯控股则占比只有1%。 港交所此番进行的改革对于小米、蚂蚁金服、斗鱼、猫眼等各个新经济公司的上市扫清了重大障碍,也确实迎来众多内地新经济公司的强势关注。小米2018年上市的传言从2017年底就甚嚣尘上,除了其高达2000亿美元的估值之外,“登陆港股”也是小米上市传言中的最关键的一环。 伴随着上市规则修订及拓宽香港上市制度的计划,无疑会吸引更多公司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点。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160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这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 据港媒1月18日报道,平安集团拟将旗下四家子公司拆分在港上市,总估值高达6341亿元,包括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其中,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将于月底提申请上市,前者目标最快3月上市,后者拟第二季挂牌。 事实上,港交所对内地公司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 2017年,恒指凭借36%的涨幅冠绝全球资本市场,2018年丝毫不减的涨势自然也引得各家公司蠢蠢欲动。同时,香港市场仅与大陆仅一江之隔,对内地公司更加熟悉,更容易给出好估值;小米、蚂蚁金服等内地公司在港无疑有更多优势。 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新股市场共有96%的IPO超额认购,在获得超额认购的项目中,有48%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而“马化腾概念股”阅文集团和易鑫集团超额认购均在600倍左右。 “猪队友”创业板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经历了四十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此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从近年来不断放缓的经济发展步调已可窥出端倪。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未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力之一就是科技,阿里巴巴和腾讯不断攀升的股价便是一项有力证据。 数据显示,2017年,包括恒生指数、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在内的各项与中国相关指数中,MSCI中国(除A股)指数涨幅最大,达到51%,也是全球涨幅最大的主要指数,而在这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占了约40%的权重,这无疑反映出新经济企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地位已经确定,也反映了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所在。 然而,在港交所为了迎接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而积极调整上市机制的同时,内地监管环境趋严,而以科技创新标榜的创业板却问题频现,也成为助推港股火热的一大重要原因。 自2017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IPO审核趋严已经成为A股常态,并且这一趋势将在2018年得到延续。据悉,2017年10月以来,发审委共计审核95家公司,其中有56家获得通过,过会率仅为58.95%。2017年12月,更是有45家排队企业终止审查。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建设,深圳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公司聚集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037家,2017年预计突破11000家。数量庞大的科技型公司聚集在深圳,距离创业板或港股市场都是一步之遥。然而,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呈现出的状态并不能给投资者或有上市意愿的公司以充足信心,反而创新不足,却造假有余。 甫一复牌就遭遇两个一字跌停的神雾系又遭一重击。1月18日晚,神雾节能公告称,高管此前参与的用于增持公司股份的两个信托计划因复牌后的两个跌停,已经爆仓,涉及增持金额约4.3亿元。而这一惨剧的直接导火索是神雾系两家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失败,实际上,此前两家公司就已遭到媒体质疑,其关联交易、毛利率和境外客户的还款能力等均被提及,此后又遭监管层问询,股价饱受煎熬。1月19日的神雾双子依然跌势难挡,神雾环保跌停,神雾节能的跌幅也达到8.91%。 尔康制药在2017年变成了创业板一颗地雷。这家此前市值高达236亿的化学制药公司,先是被质疑财务造假,海外生产项目情况也存在疑点,随后被证监会立案稽查。此后,尔康制药发布公告,利润虚增2.31亿元。而同时,证监会若查明尔康制药存在信披违法情况,则将遭遇暂停上市的处罚。 当然最不能遗忘的是曾经的创业板明星乐视网,其市值曾高达612亿元,是当时创业板第一权重股;在经历一系列闹剧之后,已经被剔除出了创业板指。近期,已停牌9个多月的乐视网终于表示将很快复牌。然而复牌之后表现几何,怕是很多投资者不敢多想的。 当国内承载新经济的能力遭到限制时,在新科技和新经济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下,港交所放开怀抱拥抱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技术、资讯技术服务、软件、电子商务等各类新经济公司,无疑将为港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详情]

新浪综合 | 2018年01月19日 19:49
收评:港股恒指涨0.43%成交近2000亿 再创历史新高
收评:港股恒指涨0.43%成交近2000亿 再创历史新高

  新浪港股讯 1月18日消息,今日恒生指数高开高走,一度冲高至0.78%,再创历史新高32233.81点。但之后逐渐回落,一度跌0.34%,尾盘在内银股的带动下恒指持续拉升,截止收盘,恒生指涨0.43%,报32121.94点;国企指数涨1.76%,报13094.92点;红筹指数涨0.6%,报4707.23点。大市成交1963.42亿港元。美股周三大幅攀升,波音股价大涨推动道指上涨超过320点并首次收在26000点上方。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的财报强劲,提振美股走高。美股3大指数收市齐创新高,刺激港股ADR指数向上,按比例计算,收报32244点,升260点或0.81%。昨日恒生指数收涨0.25%,报31983.41点,创历史新高。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3.2亿,港股通(沪)净流入40.24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6.34亿,港股通(深)净流入22.38亿。 内银股上涨,工商银行涨3.17%,报7.16元,领涨蓝筹;农业银行涨3.49%,报4.45元;中国银行涨2.32%,报4.41元;建设银行涨2.81%,报8.42元;中信银行涨5.71%,报6.11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创历史新高。 电信股上涨,中国移动涨2.91%,报81.45元;中国联通涨2.89%,报11.38元;中国电信涨1.06%,报3.82元。 内险股上涨,中国太平涨1.74%,报35.05元;中国财险涨3.54%,报16.96元;中国平安涨2.66%,报92.5元,盘中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平安投资科技公司进入收成期,拟年内分拆旗下4家子公司在港挂牌,总估值高达6341亿港元;集团发言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有消息指,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将于月底提申请上市,前者目标最快3月上市,后者拟第二季挂牌;紧随其后的有金融壹账通及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计划最快下半年上市。 甘肃银行涨7.06%,报2.88元。甘肃银行今日挂牌上市,反响较平淡。此前甘肃银行IPO价格定为每股2.69港元,处于其IPO指导价区间的中端,此前向散户发行部分认购不足,有39%股份无人认购。机构超额认购程度不高。 希玛眼科涨58.27%,报15.4元,创新高。希玛眼科2018年1月15日港交所挂牌,发行价2.9港元,今日早盘一度暴涨逾100%,按最高价计算,该股较发行价已暴涨586%。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爱康医疗涨49.84%,报4.72元,创新高。中泰国际曾发表研报称,爱康医疗是中国第一家且唯一一家将3D打印技术商业化且应用于骨关节及脊柱置换植入物的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骨关节植入物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香港市场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商不多,优质骨关节生产商属于稀缺标的。公司在香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春立医疗市值较小而且为H股流动性较低。 新城发展控股跌6.38%,报6.02元。新城发展控股公布,2018年1月18日,该公司、控股股东富域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卖方)及配售代理新城晋峰证券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据此,配售代理已个别但非共同及个别同意作为配售代理代表卖方配售及尽其所能促使买方认购最多约2.67亿股现有股份,认购价为每股5.86港元,较1月17日收市价折让约8.86%。 腾讯控股跌0.27%, 报447.8元 ,股价盘中创上市新高。里昂发表报告表示,腾讯为该行2018年首选股,预计今年收入同比可维持35%增长,相信旗下游戏仍可提供充份的增长空间,而互联网金融及云业务可成新的收入来源,该行重申对其“确信买入”评级,上调对其目标价,由原来460元升至535元。 专家观点: 海通国际财富管理投资策略董事梁冠业表示,恒指现时市盈率12.8倍,稍高于过去10年平均的12.5倍,但预料今年企业盈利增长约10%,预计恒指可上望35000点。不过,由于港股年初至今基本上日日升,短期有机会出现技术调整,可能跌一千几百点,但相信会维持大涨小回的局面,下半年波动性或会增加。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 美股道指由24000升上25000,需要35日,再由25000升上26000,仅需要7个交易日,速度之快,为历史以来首次出现,可能急了一点。现时道指之市盈率为24倍,纳指约27倍,标普约22倍,相对现时恒指约17倍,又似乎高了一点。所以,要准备随时会出现获利回吐,但也属于正常。寄望可稍作调整后,再横行巩固,待回稳后,仍然可以再次升多一点。 港股早上收升38点,午后开市,获利回吐即时涌现,恒指曾经倒跌81点,唯买盘强劲,很快已经收覆失地,重拾升轨。恒指升到历史高位,获利计数,大有人在,属于正常情况。也不用太担心,调整后回稳,又可以再升。 午后内地A股市场维持升势,但仅在有限区间波动。上证高见3476,最后亦以接近高位收市,创近两个月高位。唯深证仅微升15点收市。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6.9%,稳健中向好,更好过预期。[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01月18日 16:12
午评:港股恒指涨0.12%企稳32000点 内银股领涨蓝筹
新浪港股 | 2018年01月18日 12:02
惠理钟民颖:港股望迎结构性牛市 看好有五大要点
惠理钟民颖:港股望迎结构性牛市 看好有五大要点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破顶进入新时代,与星级分析员陆东等同获封为金钱之王的惠理集团投资董事钟民颖认为,港股仍有很多投资机会,若内地各项政策改革顺利落实并执行,港股将迎来一个由结构性改革推动的实质性牛市。 估值合理盈利俏后市续看升 钟民颖于投资界纵横约20年,见证港股多个上落周期。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虽然恒指刷新纪录新高,但不同于07年,目前中资企业的盈利增长仍然健康,股票平均估值依然合理,因此港股还有上升空间,对大市中长期走势仍然乐观。 恒指去年弹36%后,今年来再升6.9%。钟民颖不评论大市处于牛市哪个阶段,仅称根据历史经验,一个完整牛市周期由底至顶升幅随时不止一倍,故港股理论上仍有升幅。‘假如市场对内地去杠杆,企业改革,工业产能提升三大政策面的期望均落实,港股就不是一个仅维时2至3年的短期周期性牛市,而是一个由结构性改革带动的实质性牛市。’ 他称,目前企业盈利与大市升势仍未出现背驰,但今年指数升幅未必如去年般强劲,故寻找能跑赢大市的股份更为重要。 惠理预期,MSCI香港指数今年有单位数盈利增长,MSCI中国指数则有约15%至16%的增长。 北水去年经港股通(沪及深)净流入港股约3399亿元,成为推升大市的主力。‘北水会继续南下支持港股,短线看不到北水会逆转。’ 钟民颖表示,除了北水之外,现时大型国际性股票基金于中港股市的持仓普遍是中性或偏低,加上加息周期下,环球资产配置或逐渐从债券转入股市,这3大因素都支持港股继续向上。 中证监早前称会稳步推进ħ股全流通试点,钟民颖指,H股全流通是中长线刺激港股的利好因素,若中资企业善用有关机制,拓阔融资渠道,改善公司治理,可带领港股迈进新时代。 H股全流通“肯定是好事” “我们甚期待全流通试行机制的推出详情,H股全流通对港股来说肯定是好事。” 对中资企业来说,香港是国际化程度最高,最有效率及最规范化的资本市场,同时可受惠于内地经济畅旺,若全流通机制推进迅速及畅旺,不排除会有很多甲股在港发ħ股,令港股的涵盖面更广泛,市场更活跃,成为更值得投资的地区。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曾称,QE以来吸引逾万亿资金涌港,市场担心环球央行陆续收水下,或触发资金撤离本港,引致市场震荡。钟民颖认为,未来两年港股的可见度很高,股市的风险溢价又合理,除非市场计错企业盈利或息口加快上调,否则看不到资金短期有撤出香港的需要。 [详情]

新浪港股 | 2018年01月18日 09:59
李小加:本轮升市可能较为持久
李小加:本轮升市可能较为持久

  新浪港股讯 港股接连破顶、多日成交迫近2000亿元。港交所(0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拒评千亿成交会否成为常态,若预测未来日均成交额做法非常愚蠢,而他对现时的成交量感到高兴。 相比2007年受“港股直通车”概念刺激、2015年受内地市旺而牵动的两次大升市,李小加认为是次升市很可能较为持久,因为是由香港本身的努力、市场有实质转变而带动,证明香港不只是受外围好市而受惠。 李小加预计,今年将会与英国监管机构就“伦港通”展开商讨,期望在2019年推出。[详情]

最大的悲哀,跑不过恒生指数
最大的悲哀,跑不过恒生指数

  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少股民在牛市的时候赚不到几个钱,偏偏在熊市时候比谁都勇敢,抄底的代价往往比追高的风险大得多,所以一轮长牛市下来,跑不过恒生指数,的确很悲哀。[详情]

入门宝典!一文读懂港股的前世今生
入门宝典!一文读懂港股的前世今生

  本文选自“东方证券”研究报告,作者朱剑涛。 港股市场的发展历史 纵观港股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一、英资垄断的早期发展时代(1860~1969) 香港的股票交易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那时进行股票交易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议价的形式,并没有一个固定集中的交易场所。1891年2月3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的设立,标志着香港股票市场正式出现。1914年2月21日,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协会成立。1947年3月11日,两家交易所合并,并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俗称“香港会”。 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由英国人进行管理,所有股票均需要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任何企业想要上市集资便需符合其所订立的严苛条件,也需要经历交易所的审批,因而上市公司以外资企业为主。根据香港会的交易记录,1968年香港仅有59家上市公司,其中37家为英资,华资企业仅有16家,不足三成,余下数家由印裔或犹太人拥有。当年上市公司法定资本额仅为26万港元,其中英资占比72%,华资占比15%。可以说英资垄断了香港股市。 二、一城四所时代(1969~1986)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香港本地的工商业迅速腾飞,上市集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发展的需要。李福兆曾公开宣称:“香港上市公司数量一直都维持在60家左右,而企业的数量已经由1947年的3000家上升到1969年的12300家,进出口金额由12.2亿港元攀升至84.3亿港元。 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不能反映香港整体经济力量的增长。”身为联合交易所前行政总裁的袁天凡曾这样描述:“1969年末,香港经济较蓬勃,本地企业家都需要资金运用,当他们不能进入“香港会”时,便构思成立另一家新交易所,这便是远东交易所的由来”。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成立新交易所已是大势所趋。91969年至21972年间,香港先后出现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一城四所的格局形成。 四会模式对香港股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股市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也越来越活跃,根据“香港会”的记录,1973年香港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0家,比1968年增加151家。当中绝大部分属华资公司。1972年香港证券市场成交额从1969年的25.23亿元大幅跃升至106.10亿元。然而,四会模式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由于四个交易所是根据市场需求由民间的华资企业家组织发起的机构,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政府对交易所的干预能力有限;四个交易所间报价不统一,交易秩序较为混乱;为了增加各自交易所的成交额,竞相争取公司股票上市,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整个市场股票炒作投机之风盛行,最终酿成了1974年的股灾。 三、联交所统一时代(1986年-2000年) 1986年4月2日,香港四个交易所合并形成的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SEHK)正式对外营业。自此之后,联交所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香港股市由市场竞争走向垄断。 联交所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1986年9月22日,联交所成为了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了香港的坚实后盾。同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政府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使得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逐渐提升,随着港股的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英美为主的国外资金纷纷涌入,香港成为了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四、港交所上市的国际化发展新阶段(2000年至今) 为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及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2000年3月6日,香港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机构完成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交易所或港交所,HKEX)拥有,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为港交所的单一最大股东。 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成为世界首批上市的交易所集团之一。2001年开始,大批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中资股在港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内地经济增长也为香港股票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活力。2007年8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个人投资港股的开闸(QDII)使得内地资金不断进入香港市场。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沪港通、深港通的推出,更是为两地投资者搭建了互联互通桥梁。 港股市场基本信息 股票数量及市场结构 港股市场结构相对简单,包括主板和创业板两个板块,创业板成立于1999年11月25日。港股创业板上市标准和融资规则十分宽松:没有任何盈利记录要求,只需要经营两年(甚至可以申请下调标准至一年);创业板上市时可以选择不公开配售。这使得港股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质量极差,市场规模发展缓慢。 从具体数据来看,截止2017年12月31日,港股上市公司共2132家,总市值66.1万亿港币(折合54.8万亿人民币)。其中主板1806家,创业板326家。主板市场占据了85%的数量和99%的市值。对比而言,A股上市公司共3470家,总市值61.5万亿人民币。其中A股主板1856家公司,中小板904家,创业板710家,三个市场的金额分别为45.9万亿、10.4万亿和7.1万亿。主板市场占据了79%的数量和91%的市值。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与内地市场基本持平,香港的创业板规模较小。 从股票数量的走势来看,随着1999年底创业板的成立,2000-2002年股票数量增长较快,2008年股票数量增长速度急剧放缓,2013年后股票总数保持每年6%左右的平稳较快增速2017年增速达到7.4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股票数量225015年以来大幅增加,,2017年创业板股票数量增速达到29.88%,创业板股票数量占比不断提升。 基本制度 1.发行制度 香港发行制度的典型特征为以交易所为主的双重存档制。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2012)》及其配套规则的规定,所谓“双重存档制”,是指香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两方面同时审查一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材料。2003年双方签订的《关于上市事项的谅解备案录》对分工作出了明确安排:联交所起主导作用,证监会没有公司上市批准权,仅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原则性的形式审核,拥有上市申请的最终否决权。然而,实务中证监会尚无否决联交所已批准上市申请的案例。 此外,对于香港的股票发行制度是属于核准制还是注册制,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联交所总裁李小加认为“我们常听到的“核准制”注册制”这样的称呼其实不具备严格法律内涵或制度定义,它们更多地描述了实际操作中的理念区别。香港的股票发行是以市场行为作主导。”虽然香港的股票发行仍需由联交所和证监会进行共同审核,但联交所仅会进行有限的审核,监管主要集中在充分披露和事后监管上,一旦披露合格,拟发行公司完全可根据自己需要随时入市,融资规模、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可以看出,高度市场化是联交所证券发行审核的主要特点: 对比内地市场,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采用审核制,2000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通知》,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体制开始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2001年3月17日,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正式启动。我国《证券法》第11条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具体而言,内地与香港发行制度差异可总结为下表 总体而言,香港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市场规范、法规完备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股票发行制度体系完善,市场化程度较高。 从上市股票总数自的走势可以看出,自20133年开始每年新增上市的股票数量具有较大增加。2017年新增股票218只,同比增加51.39%,数量及增速均创下了2000年以来新高。具体拆分之后我们发现:自2013年开始主板市场每年IPO增幅并不大,主要是创业板市场IPO数量在大幅增加。 2.退市制度 港股的退市机制由《主板上市规则》、《创业板上市规则》及相关指引组成,根据我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各国退市机制介绍》,香港的退市制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港股退市标准模糊。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联交所可以将证券除牌:(1)发行人未能遵守交易所的上市规则。(2)交易所认为公众人士所持有的证券数量不足;(3)交易所认为发行人没有足够的业务运作或相当价值的资产,以保证其证券可继续上市;(4)交易所认为发行人或其业务不再适合上市。可以看出,港股的退市定义较为宽泛,无明确量化的退市标准。 2.港股退市程序复杂。联交所的退市程序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停牌后的6个月内,公司须定期公告其当前状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在6个月内,提供重整计划;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向公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6个月),再次提交重整计划。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如公司没有提供重整计划,则交易所宣布公司退市。由此可见,从停牌到发出宣布退市需要至少经历18个月的时间。 可以看出,港交所没有规定明确量化的退市机制和摘牌标准,一切按照市场规律行事。这种退市制度导致的后果就是港股市场退市率极低。很多股票在基本面恶化后股价可以跌到1块钱以下,也几乎没有成交量,但仍不会退市,的大量的“仙股”、“僵尸股”长期滞留在市场中。根据本报告第五部分的统计,截止2017年12月31日,港股中收盘价小于等于1港元的股票多达953只,占比为44.9%。2017年日均成交额在百万港元以下的股票多大665只,占比为32%, 从退市股票数量的走势来看,2000年-2016年几乎没有退市的股票,退市率极低,从2016年开始退市股票数量有所增加,2017年退市率达到3.38%。 3.交易制度 (1)无涨跌停板,小票易出现大幅涨跌 A股市场有涨跌停板制度,而香港市场不存在涨跌幅限制,而且可以T+0交易。我们统计了从2002.1.3-2017.12.31年香港市场所有股票的日涨跌幅,绘制了平均日涨跌幅的频率分布图。平均而言日跌幅在1%以下的股票数量最多。 此外我们着重考察了日涨跌幅分布的尾部极端值情况,计算了日涨跌幅超过10%、50%和100%的频率。结果显示,每日涨跌幅超过10%这个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平均为2.10%、超过50%的频率平均为0.08%、超过100%的频率平均为0.02%。每日跌幅超过10%这个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平均为1.37%、跌幅超过50%的平均为0.02%。每天都有股票涨跌幅过超过10%。单日最大涨幅平均达到了76.71%,最大跌幅平均达到了36.61%,这也就意味着港股市场中每天都会有极端暴涨暴跌产生。 进一步我们想知道是否超大幅的涨跌仅在小票中出现,我们计算了每日涨跌幅超过10%、50%和100%的股票的平均复权收盘价,可以看出超大幅涨跌基本均出现在一港元以下的小票中。尤其是超过50%暴跌更是大概率会出现在小于0.1港元的仙股中。 (2)卖空监管制度成熟、卖空交易活跃 香港市场中,卖空工具较为丰富。投资者除了可以选择融券卖空,还可以通过衍生金融产品(主要包括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H股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H股指数期货、股票期货及期权、股票衍生权证、牛熊证、股票挂钩票据等)进行卖空交易。 1987年香港股灾之后,监管部门以及市场参与者开始研究和反思缺乏卖空机制的弊端。《香港证券业检讨委员会报告书》中强调指出,香港股票市场缺乏卖空机制是导致当时市场效率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1994年1月香港联交所推出了受监管的卖空试验计划,香港卖空机制正式建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全面加强了对卖空的监管,收紧有关卖空机制的相关规定:(1)禁止裸卖空: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70节,裸卖空交易属于刑事犯罪。(2)恢复卖空提价规则:只能以不低于当时最佳卖盘价的价格进行卖空。卖空提价规则曾于1996年3月取消。(3)扩大淡仓申报范围:200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证监会又推出了卖空交易信息披露的新规定,在《证券及期货(淡仓申报)规则》中规定,对机构持有超过公司股本0.02%或3000万港币的卖空仓位要求申报并集中披露。 总体来看,香港对于卖空交易的监管制度较为成熟严格。2000年以来,港股主板卖空总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不断增加,2016年港股主板卖空交易达到1.9万亿港币,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已达到11.8%。2017年前三季度港股主板卖空交易已达1.6万亿港币,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平均10.5%。 我们用2016第四季度与2017前三季度相加,可得2017年ttm的主板卖空总额将接近2万亿,从恒生指数成分股的卖空情况来看,卖空总额占其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会更高,2016年达到了17.7%。由此可见,卖空交易已经成为了港股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4.再融资制度 港股中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配股(相当于A股的定向增发)和供股(相当于A股的配股)。配股,是指发行人或中介机构向经挑选的人士,发售股票。供股,是指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票让现有股东选择按持股比例认购,并获得相当供股权证。 港股与A股的再融资制度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差异: (1)港股再融资无需监管部门审批,程序简便,速度快。由于上市公司章程一般授权董事会批股,只要大股东对董事会保持控制权,便可以随意增发股票。正是这种便利的融资制度,使得供股一直是港股市场上老千股的一个特征。 (2)港股配售参与机构的股份没有禁售期,这导致了参与配售而来资金很多是套利资金,每次配售股价必然大跌。 我们统计了1997-2017年港股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供股与配售总额。从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配售规模远大于供股,,其中2015年配售金额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主板市场配售总额达到了4241亿,而当年主板IPO总额仅2585亿。 5.监管制度 1973~1974年股灾爆发前香港证券市场在大致是不受监管的。1974年2月才颁布《1974年证券条例》及《1974年保障投资人士条例》。1989年5月,随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的出台,香港证监会宣告成立,本身是上市公司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亦承担多项监管职能。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2004年3月开始生效。特区政府、证监会、交易所构成的““三层证券监管架构””用了一百多年才成形。 在监管内容方面,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分别肩负不同的职责。作为上市公司的前线监管机构,香港交易所根据《上市规则》监管上市公司和董事的合规情况。香港证监会作为独立的法定机构,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全面监管整个市场,证监会的监管以事中监察和事后追责为主,基本不会干预市场的交易活动。 在监管理念方面,港股市场奉行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的监管理念,把更多的权力及责任放在股东及投资者手中。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曾说:“香港交易所尽量不干预上市公司股东的决策自由,且无权监管投资者行为。”同时监管理念以效率为中心,“监管机构不能预先判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能为了防止“坏人”害股民便先把所有工具收起来,令“好人”也不能使用工具,令市场不能发挥效能。” 市场参与者的变更 从交易金额来看,2016年外地机构投资者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占到33%。海外机构投资者和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较2015年均有回升,机构投资者比合计占比53.4%。其次是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为所占的比重,占比为24%,创历史新高。 根据香港交易所网站上公布的交易所参与者统计资料上的定义:交易所参与者是指有权在或经交易所进行买卖及已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获发牌经营证券/期货/期权交易活动之公司。通俗来讲,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席位的券商以其公司户口进行的自营交易,主要用于对冲衍生产品。 从过去十年各类投资者占比变动情况来看,本地投资者不论个人还是机构占比均有明显萎缩,外地投资者整体变化不大,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占比明显提高。2006-2016年累计统计机构投资者的成交金额占比约为60%,个人投资者的成交金额占比约为26%。从整体上看,机构投资者仍占大半的市场交易份额。 1.投资者类别 香港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分配为7:3,并且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在上升,个人投资者占比在减少。 2.投资者地域 香港股市的本地投资者与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分配大致为五五开,但是2014-2016年海外投资者占比在不断上升,本地投资者占比逐年减少。 在海外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并且比例在上升,2016年达到82.76%,而海外个人投资者占比在下降,2016年仅为17.24%。值得注意的是,来自英国、美国、新加坡的港股市场投资者均以机构交易者为主,以上三地机构投资者交易的最低比重分别为88.4%、88.1%和79.4%。然而,中国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内地机构投资者交易最低比重仅为23.2%,个人投资者交易最低比重达到62.1%。(根据港交所发布的报告上面的解释,最低比重相加不等于100%的原因是有部分交易分类不确定,可能来自于个人,也可能来自于机构) 3.海外资金来源 从2016年整体交易资金来源来看,香港本地(36%)、英国(9%)、中国内地(9%)和美国(8%)是港股市场最大的交易资金来源地。外地投资者中呈现出英国、美国、中国内地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内地投资者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港股市场第二大外地投资者群体,仅次于英国。亚太地区中,除中国内地外,新加坡是港股最大的交易资金来源地。 从近些年海外投资者来源地分布来看,在过去10年中,美国和英国投资者合计占比始终高于40%。这表明港股市场的主要海外投资始终还是来自于欧美。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长中国内地投资中的的占比正在加速增长,从2007年的8.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21.6%。尤其2014年沪港通开启后,中国内地投资占比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复合增速来看,来源于内地的成交量增速最大,,2007-2016年这九年间复合增速达到10.72%,而同期多数地区复合增速为负值,来自香港以外地区总成交金额年增长率仅为-0.53%。从年成交量增速情况来看,来自中国内地的成交金额在2015年飙升,年增长率达到185%。如果不包括2015年的数据,中国内地市场2007-2016CAGR仅为-1.63%,但相比其他地区复合增速仍然较高。 融资融券 港股融资融券市场相对成熟,制度也较为完善。其中融资业务又被称为“孖展”业务或保证金融资业务,融券业务又被称为卖空业务。 1.融资融券交易流程 香港的融资沿袭了欧美的市场化模式,投资者需在选定的证券经纪公司开设保证金融资账户,并在账户中存入一定的保证金以作为向证券经纪公司融入资金的担保物,再向证券经纪公司提出融资申请。具有保证金融资资格的持牌或注册公司受投资者的委托,可利用自有资金或向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 香港的融券是卖空制度中的一个环节,融券采取分散授信模式,由各证券金融机构通过借贷、互换等方式完成,并不安排专门机构对融券规模进行控制,融券交易首先需要向证券公司或是股票经纪人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在融券交易中,通常还会涉及第三方,因为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如果自己手中并没有股票,就需要向其它证券公司或是基金公司等借入股票,并转借给客户。总体来说,融券利率由券商决定,根据证券出借难易程度的不同,热门做空标的的借券成本会更高。 2.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相关规定 融资标的证券选择:香港地区对融资交易的标的证券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由各证券公司自行管理。证券公司主要根据标的股票的市值、成交活跃度、换手率、波动率、基本面情况、成份股等来确定是否能够融资买入,以及融资保证金比例。 融券标的证券选择:对于融券卖空标的证券香港则有有严格的范围,香港《卖空规例》第2条规定:只能卖空香港联交所规定的指定证券。联交所根据股票流动性、换手率等标准来选取股票与ETF,每季度对标的进行调整并进行公开发布。2016年7月可卖空证券要求收紧后,目前主要要求为需要满足过去12个月换手率不低于60%,或者在香港上市不超过60个交易日,但公众持股市值在上市第二日开始的20个连续交易日不少于200亿港元、在该时间段总成交量不低于5亿港元。各家证券公司可在名单范围内,自主确定标的范围。 从每年底可卖空的证券数量,来看,从从32013年开始,每年的可卖出证券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名单共包含股票756只,基金196只。从可卖空股票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金融、工业、地产、非日常生活消费品等大蓝筹股票。 我们统计了香港全市场所有股票2017年的总卖空成交金额,并选取了卖空股票数量占成交额比例最高的二十只股票,卖空占比最高达到了39%以上。 历史阶段性行情与重大事件时点分析 指数选取 恒生指数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来,一直获广泛引用,成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恒生指数的选股范畴包含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股票和房地产基金,并不包含第二上市的证券、外国公司、优先股、债务证券、互惠基金及其他衍生产品。按照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上发布的挑选准则,要符合候选资格,选股范畴内的证券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必须在选股范畴中位列总市值首百分之九十之列(市值乃指过去12个月的平均市值);(2)必须在选股范畴中位列成交额首百分之九十之列(成交额乃指将过去24个月的成交总额分为八个季度各自作出评估);(3)必须在联交所上市满24个月或符合有关上市少于24个月的大型证券获纳入恒生指数之指引。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数据,恒生指数成分股包含51只股票。 从恒生指数的股份类别比重来看,香港普通股和中资股各占一半,可见中资股在港股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从行业比重来看,地产金融这两个香港传统优势行业各占25%。 此外我们选取了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按2017年12月31日最新的权重排序的前十大权重股,并统计了市值、利润、ROE、PE估值等基本数据。市值和PE我们统计的是2017年12月31日的数据,由于港股主板市场并不要求公布季报,所以利润和ROE我们统计的均是2017年中报的TTM数据。前十大权重股的权重之和占到了60%。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1日为基准点,当日的指数为100点,1969年11月24日公开推出时为158点。另外一个常用的恒生综合指数设立时间较短,于2001年才设立,涵盖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总市值最高的95%,目前包含493只股票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前十位成分股与恒生指数完全一致,并且恒生综指中这十大权重股的权重之和也占到了42%。从2000年后的指数走势来看,两个指数走势之分接近。 因而综合考虑之后,为了全面反映港股市场的历史行情,我们在这部分选择对恒生指数的走势进行分析。 历史阶段性行情分析 从近50年恒指走势来看,港股市场共经历七轮牛熊市交替。现在正处于第八轮牛市期间。从牛熊市时间长度对比来看,港股市场“熊短牛长”,处于长期慢牛,给予长期投资者较大的回报。从1969年以来,按恒指年涨幅区分,牛市占比69.4%,熊市占比30.6%。 下面我们将港股七轮牛熊进行详细梳理,部分参考《港股50年走势回顾》、《香港股史1841-1997》: 第一轮:1969年至1974年 恒生指数推出之后,香港股市迎来第一个大牛市。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英关系改善推动香港股市步入牛市阶段。1973年,越南战争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汇丰银行宣布高配送,股市进一步狂热,恒生指数1969年底公开推出时仅为158点,到1973年3月9日已经飙升至1774.96点,三年涨幅10倍。股价暴涨激起了人们的投机心理,投资者纷纷入市炒作,股市泡沫急速膨胀。 1973年3月12日,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发行假股票的事件爆出,股市交易秩序大乱,引发了股市抛售潮。再加上香港政府宣布计划向投资者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汇丰银行宣布提高融资利率等负面影响,恒生指数从高点急速下跌,至1973年底,恒生指数跌至433.68点。1974年,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进入严重衰退之中。香港实际GDP也大幅大跌,由1973年的28.3%下降到14.3%,恒生指数1974年12月10日跌至150.11的历史最低点。第一轮熊市本质上来讲还是因为股市的过度炒作,导致暴涨后的股票价位已经远远脱离了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一旦出现利空消息泡沫就会破灭。 第二轮5:1975年至1982年 进入1975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香港经济也日渐繁荣,1979年香港实际GDP增速达到31.4%。由于对香港前景的看好,1980年开始地价楼价不断攀升,引发众多财团争夺持有土地的上市公司,趁股灾后股价低沉之时,股市收购战不断爆发。其中最大型的包括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船王包玉刚收购九龙仓、及臵地收购电话公司和香港电灯,股市又陷入了一段狂热。经过6年的积累后,恒生指数在1981年7月17日达到1810.20点,达到新的历史最高点,期间涨幅11倍。1981年7月17日香港银行公会宣布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来挽救疲弱的港元。从而引发大量资金流向海外。于是7月20日香港股市开盘后,恒生指数应声下跌,此后股市持续低迷。1982年股市围绕着围绕中英谈判和香港前途问题不断波动。与此同时,香港实际GDP增速也由1981年的20.9%下跌至1982年的12.9%。1982年12月2日恒生指数跌到本轮下跌行情的最低点676.30点。 第三轮:1983年至1987年年 198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逐渐稳定在800点至1000点之间。1984年9月,中英两国政府代表终于草签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股市应声大涨,并由此开始了新一轮长达4年的牛市。1987年10月1日,恒生指数收于历史最高点3949.7点。这也是本轮牛市的峰值。1987年香港实际GDP增速也回升至23.2%。 1987年10月19日世界性股灾爆发。当天恒生指数日跌幅高达11.12%。次日港交所决定该周停市4天。1987年10月26日,星期一,港交所再次恢复交易,当天恒生指数再跌33.33%。随后港股持续走低。1987年12月7日,恒生指数以1894.9点收盘,达到了本轮熊市的最低点。至此,与1987年10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3949.7点相比,两个月累计下跌52%。这一轮行情属于典型的“慢牛快熊”。 第四轮8:1988年至1994年 从1988到1990年,港股市场仍未从股灾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两年累计涨幅不足20%,香港实际GDP增速也在不断下滑,从1988年的18.1%下滑到1990年11.7%。从1991年7月开始,随着美联储大幅降息和美国经济企稳恢复,香港经济也开始回暖,1991年香港实际GDP增速回调至15.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中国内地经济加速,大量国企开始也在香港上市,恒生指数不断上涨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这轮牛市是港股史上首次受益于内地资金的牛市。至1993年12月恒生指数首次站上万点大关,达到10228.1点,两年时间上涨150%。1994年1月4日,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2599.2点。 从1994年开始,美联储不断加息,使得新兴国家的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美国。由于墨西哥自身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很严重,大量资本撤离无疑雪上加霜,1994年9月至10月墨西哥股市不断下跌。1994年12月19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恒指受其影响自1994年2月一年下跌40%。1995年1月23日,恒生指数最低达到了6890.1点,达到本轮熊市的最低点。1994年香港实际GDP增速再次下降到12.7%。 第五轮5:1995年至1998年 随着1995年互联网浪潮的到来,美国经济进入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亚洲经济增速达到了8%,香港经济也在加速增长,GDP增速从595年的6.6%提高到97年的11.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港股应声大涨,恒生指数在不足一个月内11次创造新高,最终于1997年8月7日达到这段牛市的最高点16820.3点。1995-1997年两年多的时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44%。 香港回归的第二天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随之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区域性的严重股灾中港股损失惨重。81998际年香港实际GDP首次出现负增长,增速为-4.7%。恒指到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跌至6544.79点,抵达本轮熊市的最低点。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这一年跌幅达60%。 第六轮9:1999年至2003年 1999年,香港股市进入了恢复期,GDP有所好转,楼市稳定,出口和消费回升,创业板正式成立。2000年香港实际GDP增长由负转正,达到4%。全球GDP也由99年的3%提升至3.5%,带动香港了出口和消费。在香港自身和全球经济都在加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受益于美国网络科技股的大牛市,香港股市也是一片繁荣。2000年3月28日,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8397.57点。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经济的下滑和美股的腰斩,使得香港实际GDP增速从2000年从4%大幅下滑到2003年的-3.1%。港股在2000年一年内腰斩,并且持续2年没有明显起色。再加上2001年美国“9〃11”事件爆发,恒生指数在2001年9月21日最低跌到8894.36点。在随后的一年半中,恒生指数一直在8400点-12000点之间振荡徘徊。2003年初非典暴发,对香港股市又是一次沉重打击。2003年4月25日,恒生指数下跌至本轮熊市的最低点8331.87点。 第七轮4:2004年至2016年 从2003年5月开始,中央推出一系列政策帮助香港经济复苏,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上市,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成为决定港股走势的核心要素。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并于2004年1月1日实施。2006年,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后,10月27日,全球最大金额的上市筹资,被称为“世纪招股”的工商银行上市开始了,191亿美元(999亿港元)的筹资额令香港成为全球筹资额最大的证券市场。工商银行的上市招股,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的目光,2006年,由于世界各路资金对香港的看好,港股市值首次突破13万亿港元,名列全球第七,香港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从这阶段的宏观经济情况来看,2003年美国进入了超低利率时期,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拉动美国经济加速增长。标普指数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7年金融危机之间的4年时间涨幅96%。同时自2003年开始中国内地以及香港自身的经济均保持持续高增长,2004-2007中国和香港GDP年均增速分别超过11%、7%。2007年10月30日,恒生指数最高升至31958.41点,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本轮牛市顶点。然而美国次级贷款的迅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杠杆快速提升,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2008年指数大跌:次贷危机从2008年初开始显现,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香港实际GDP增速从2007年9.8%下滑到2009年的-2.8%。恒生指数也从31958.点一路下滑到12812点。 2009-2011年5月指数上涨回调:中国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后,中国和香港GDP在2010年大幅反弹,实际GDP增速达到10.6%和7.1%。恒生指数也从12812点上涨到23684点,接近翻倍。 2011年5月-2015年5月指数小幅波动,基本不变: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香港经济也迅速回落,实际GDP增速从2011年的8.9%下滑到2014年5.7%。虽然美联储在随后出台的货币宽松政策给港股带来了几轮阶段性的上涨,但受到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5年涨幅为零。 2015年5月-2016年底指数下跌:随着A股股灾爆发,恐慌情绪弥漫,港股受到波及,再加上香港经济并未出现起色,2015年底实际GDP增速仅为6.1%,恒生指数也从2015年5月1日的28133点下跌至2016年底的22000点,跌幅达到11%。 第八轮:2016年至今 A股股灾后港股逐步恢复,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南下资金日益增加。2017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带动港股地产、汽车等周期行业加速上涨。3月开始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复苏的预期越来越强。同时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态势向好,加息节奏稳健。2016年2月至今恒指涨幅达62%,现创08年以来新高。 恒生指数近50年的历史走势显示,,的香港股市的77次牛熊交替主要取决于香港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香港股市国际化程度很高,,因而易受国际金融市场风吹草动的影响,对海外市场的经济波动高度敏感,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港股牛市的主因,国内外金融危机是熊市主要导火索,熊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整个市场估值过高。 重大事件时点分析 1.金融危机 1987年香港股灾是1987年10月期间,香港股市因华尔街引发的全球股灾而大幅下跌的事件。 1987年10月16日,道琼斯指数突然大幅下跌,一天跌幅达到22.6%。亚洲股市在随后的星期一(10月19日)出现恐慌性抛售,香港恒生指数在当日下跌超过400点。10月20日早晨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局宣布停市4天(10月20-23日)。24日银行公会宣布减息,希望能够使投资者恢复信心。1、、0月26日开市,即出现了猛烈抛盘,当天恒生指数大跌1120.70点,以2395点收市,跌幅达33%。27日财政司宣布由外汇基金拨款 10亿港元,连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再贷款10亿港元共20亿港元备用贷款,并发动香港大财团联手救市,才勉强保证市场生存。1987年12月7日,恒生指数以1894.9点收盘,探底本轮熊市的最低点。至此,与1987年10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3949.7点相比,两个月累计下跌52%。 经历87年股灾后,当时的港英政府委任金融专家戴维森开始全面探讨香港证券业未来发展蓝图,戴维森在报告书指出,香港需要建立强势的证监会,令证券业以三层监管架构运作,以加强市场监管。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恒指在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这一年中跌幅达60%。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危机爆发,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随之崩塌。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香港恒生指数在1998年1月12日再次跌破9000点,跌至8121点的历史低位。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最低下探6544.79点,当天收于6660.42点,抵达本轮熊市的最低点。但在香港当局和中国政府的共同抗击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得到保持。恒指在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这一年中跌幅达60%。 (3)2008年金融危机 2008年1月,美国次贷风暴的影响开始浮现,恒生指数于1月16日下跌1386点。虽然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其后宣布救市大计,但市场对此信心不大,令全球股市继续大跌。 2008年9至10月间,因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亦濒临破产边缘而引发的金融震荡,继而引发的全球股灾。恒生指数由19300点,跌到16300点。到了10月,投资者忧虑环球经济会因金融海啸而步入衰退,市场再次出现恐 慌性抛售。恒指再受下跌,月底时更一度跌至10000点边缘。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04年5月以来的新低。从07年的历史高位比较,恒指一年内已回落超过两万点,跌幅超过65%。 2.港股通开放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包括沪股通、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深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四个部分:陆股通(深股通与沪股通合称,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买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合称,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买卖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始于2014年11月17日,深港通的股票交易始于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的标的范围有所扩大,包含了部分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 自从港股通开放以来,港股通标的数量随着时间逐步增长。截止2017年12月31日,港股通的标的数目为446只。全部陆股通1480只,其中沪股通576只,深股通904只,根据2017年每月的港股通和陆股通成交金额,可以看出互联互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年港股通成交金额为226万亿港元,全年陆股通成交金额为183万亿人民币。 (2)对港股的影响 沪港通在正式开通前,市场概念已经炒了半年多,基本已经充分消化了其利好影响,甚至有些透支。因而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时,恒生指数并未应声大涨,并且北向资金的流量十分强劲,但南下资金相对温和。而2015年清明节期间深港通开通的传闻刺激港股大涨,恒生指数4天上涨超过10%。与沪港通不同的的是,深交所中小盘的成长股比重相对高,且互联网、文化传媒、医药卫生等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更为集中,相较于上证主要集中于银行、保险等大型国企,深港通的开通将使得海外投资者有机会直接参与中国最有活力的一批民营企业龙头,因而更能吸引海外资金进行投资。 然而,随着接下来A股股灾爆发,恐慌情绪弥漫,港股受到波及,恒生指数也从2015年5月1日的28133点下跌至2016年底的22000点,跌幅达到11%。A股股灾后2016年港股逐步恢复,伴随着2016年底深港通的正式开通,南下资金日益增加。2017年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带动港股地产、汽车等周期行业加速上涨。3月开始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复苏的预期越来越强。2016年3月至今恒指涨幅达62%。 明星行业和个股 明星行业 我们对比了最近一年、最近三年和最近十年港股各行业股票的涨跌幅。从涨幅情况来看,过去三年均是原材料和房地产行业领涨,二者2017年涨幅均超过50%。其次是金融、日常消费品和非日常消费品,三者2017涨幅均超过30%。 从过去十年的情况来看,非日常消费品、公用事业过涨幅居前,涨幅超过50%。非日常消费品板块中尤以二级板块汽车行业最为突出,10年涨幅462%。房地产、日常消费品、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板块也有不错的表现。其中日常消费品行业的二级板块中家庭与个人用品上涨188%、耐用消费品与服装104%。 明星个股 1.2017年度明星个股 我们列出了恒生综指中中2017年涨幅前十名的股票及当前的最新市值以及2016-2017年的ROE和净利润同比增速。 通过对基本面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涨幅居前的股票2017中报TTM的ROE和净利润增速相比2016年报基本均有所提升,此外从当前市值情况来看,基本均在100亿以上,其中有四家都是市值超过千亿的大公司。总体来看,港股投资者对基本面利好、业绩确定的公司比较青睐,从而使得港股市场比较能够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改善。 2.2015-2017年度明星个股 港股市场中除了每年涌现的明星个股外,还存在着连续多年大幅上涨的牛股。我们统计了从2015年11月11日--2017年12月31日三年时间恒生综指成分股前涨幅排名前100位的公司,并尝试做了分析。从涨幅榜来看:涨幅最高的金斯瑞生物科技翻了14倍,涨幅最低的中国燃气三年涨了85%。 通过对这些大牛股基本面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存在以下几点共性: (1)有业绩::2016年净利润为负亏损的公司只有5家,占比5%; (2)估值不高::2017年底PE-TTM超过30倍的只有17家,占比17%;37%集中在5-15倍区域;这100家公司的PE-TTM分布如下表: (3)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占比最大:房地产和非日常生活消费品(汽车8只、纺织服装7只)占到了50%。新兴产业里的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7只、技术硬件与设备8只)也占到了16%。具体如下: (4)成长性好:有42家从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大于0; (5)盈利能力强:有46家公司的ROE连续三年超过10%,其中17家的ROE在这四年间逐年上升。下面我们详细列出了这17家公司的基本面数据,可以看出这几个公司均是主业单一且简单、财务稳健。 3.2008-2017年度明星个股 我们也统计了从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十年时间恒生综指成分股的涨幅及基本面情况。在这里我们只列出涨幅排名前20的股票,由于总体结论与前文所述基本一致,考虑到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当前市场结构 市值分布 从A股和港股全市场的各股价组内股票数量的分布情况来看,港股股价和市值分布较为极端,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市值集中度高,仙股众多。 1.基本特征 港股中仙股众多: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不包括当日停牌的股票以及存托凭证,全市场港股中为收盘价最小的仅为0.01港元,有112只股票收盘价小于等于0.1港元,占比5.3%,收盘价小于等于11港元的股票多达953只,占比为44.9%。这类价格极低的股票通常被称作仙股。 而A股中股价最小的股票也大于11元。从A股和港股的各市值组内股票数量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到,港股于总市值小于10亿港币的公司数量约占40%,而A股最小市值也有有9.58币亿人民币。 市值集中度高:从市值分布情况来看,港股中超千亿市值的公司占4.9%,而A股仅为2.2%。港股中超万亿市值的公司有9家,腾讯控股一家公司就占到了6.33%而A股仅6家。港股前五大公司的市值集中度就达到了20%以上,前十大达到了33%。 2.仙股分析 由于港股中仙股数量众多,因而我们对仙股的涨跌幅和流动性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仙股股价波动性大,易暴涨暴跌:我们统计了从2002.1.2-2017.12.31年香港市场所有股票的日涨跌幅。从图中可以看到,2002-2003年港股市场仙股暴涨暴跌幅度较大,2002年底收盘价小于0.1港元的股票的平均日涨幅达到23%,平均日跌幅达到12%。随后2008年和2015年也各出现过一次仙股暴涨暴跌行情。其余时间仙股的涨跌幅也都在5%以上。 由于仙股的涨跌幅与市场本身的涨跌有很大关系说明,因而单纯看涨跌幅情况,不够全面,我们将仙股和全市场股票过去250个交易日的滚动波动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小于1港元的仙股波动率始终高于全市场,并且2002-2003年市场对股价小于1港元的仙股的炒作明显,近些年明显收敛。而对于股价小于0.1港元的股票波动率变动不大。 仙股流动性极低:虽然存在暴跌以及暴涨的可能性,但仙股的流动性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分别统计了从2002.1.2-2017.12.31每日收盘价小于1港元以及小于0.1港元的股票的占比,以及这部分当天的成交量与成交金额。总的来看,香港市场中仙股的数量不断上升。。价格小于1港元的仙股的日均成交量为1041万股,日均成交金额仅为334万港元。价格小于0.1港元的仙股的日均成交量为1737万股,日均成交金额仅为371万港元。整体看,仙股流动性都很差。 成交量分布 港股成交远不及AA股活跃:对比A股和港股的成交额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上证综指的平均月成交额为3.44万亿人民币,深成指数平均月成交额为3.37万亿人民,而恒生综指平均月成交额约为1.4万亿港元。 港股中僵尸股众多::对于港股个股的成交额情况,从2017年港股和A股的日均成交额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已长期停牌或新上市的的股票外,港股市场中日均成交额最小的(SHANGHIAGROWTH)不到11万港元,小于10万港元的有58只,百万港元以下的多达665只,约占全市场的32%,日成交额在千万港元及以下的股票数量占比约为77.6%,而日成交额在一亿港元以上的股票数量占比仅为6.7%。而A股市场中并没有出现成交额在千万元以下的股票,有最小的也有1495万元(康达尔),日成交额在一亿元以上的股票数量占比为46.9%。 估值分布 1.整体估值 以市盈率为例,从2008年以来恒生指数和中证全指的市盈率TTM变化曲线可以看到,历年来A股的市盈率均高。于港股。恒指PE在2008-2017年初一直徘徊在9-11倍之间。A股市场虽然在2011-2014年间pe降低,均值仅比恒生指数高出不到20%,但从2015年开始,A股pe又有所提升。截止2017年底,恒生指数PE为12.81倍,而中证全指PE约为20倍。 对比全球其他重要指数在72017年的PE变动幅度,可以看出港股市场的估值扩张幅度在全球主要股指中也处于较高水平。恒指PE2017年内最高达到14.22倍,超出2011年以来平均水平(11.15倍)2.23个标准差,2017年年末达到12.81倍,较2017年初水平(11.13倍)也上升了15%。其估值涨幅主要来源于腾讯控股和金融板块。 但从国际比较来看,香港市场仍具有最低估值水平,可谓最便宜资产。其中标普500指数2017年底的PE为24.56倍;亚太地区另一金融中心日本的日经225指数PE达到了19.52倍。 2.行业估值 下图展示了依据GICS全球行业分类得到的11个行业,在香港市场、A股市场、S&P500市场中的2017年底的PE(TTM,整体法)数据。 从行业层面,与A股美股市场比较,港股行业估值呈现以下特点: 1.有三个市场中港股中估值最低的版块有99个个:能源、原材料、工业、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公用事业、房地产。金融板块在三个市场中估值均较低。金融和地产板块是港股市场中估值最低的板块。 从2010年往后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港股金融板块的估值一直保持在低位,2013年时金融板块的估值水平仅为市场平均PE的52.3%。目前这一板块的估值水平为市场平均水平的70%,是市场上估值最低的一个板块。由于金融板块权重较为集中,市值排名靠前的子行业对整个板块的估值水平影响较大。银行板块为港股中市值占比最大的子行业,约占总市值的40%。银行板块的较低估值拖累了整个金融板块的估值水平。银行板块低估值的核心逻辑是ROE的不确定性。盈利空间不确定,利率市场化降低了ROA,资本要求趋严限制了银行的杠杆水平,三者共同驱使银行板块长期保持较低估值。但应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资产改善逐渐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偏向于购买业绩稳定、分红高的大蓝筹,金融板块有强烈的估值回归需求。 2.三个市场中港股中估值最高的版块有11个:日常消费类。日常消费类板块历年来在港股市场上的估值水平均高于市场平均值。 港股消费板块具有高估值的原因有几下几点:1.消费类面临的经济周期波动及政策变动等系统性风险较小。2.港股的市场参与者中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由于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的,他们更倾向于配臵容易理解、并且能够较好规避中国政策风险的消费板块。3.中国内地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并且以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鼓励消费,从而使得消费行业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内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外生性增长也是消费板块的增长驱动力。 港股的市值效应和动量效应 市值效应 股票池我们选取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样本区间选取为2002.1.31-2017.12.31,每月调仓,共192期。每月底的市值我们根据不复权收盘价和当前最新公告的已发行股本进行计算。月度收益率根据每日复权收盘价进行计算。有文献实证发现,市值效应主要存在于市值极小的股票里面,为了更清楚的对比,在每月调仓时,我们将收盘价小于1港元的股票予以剔除。并将剔除后的因子结果与原始因子进行对比。 在绩效检验前我们对原始因子按顺序进行如下处理:1.Boxplot方法去极值;2.对市值进行对数正态转换;3.均值方差标准化。最后得到标准化的zscore。市值因子和后面提到的动量因子这里不做中性化处理,和学术研究方法保证一致,方便结果的可比性。从全部恒生综指内市值因子的绩效表现来看,IC为4.72%,IR为1.04,且t检验显著。但从分组超额收益来看,市值因子的单调性并不好,市值最小组的表现非常差,而市值最大组的表现其实也并不好,市值中等偏大的组表现最好。这也证明了我们一开始的猜想,在港股市场中,市值效应在极小票中表现非常突出。 从剔除小票后恒生综指内市值因子的绩效表现来看,IC下降为2.96%,IR仅为0.67。由此可见市值效应主要存在于市值极小的股票中,在剔除极小票后,市值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从做多大票做空小票的多空组合净值曲线来看,2006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多空组合净值基本是围绕某个值上下波动,只有2006年-2008年11月之间多空组合净值明显上升,大市值股票相比小市值股票有明显的超额收益,金融危机发生后2008年11月之后-2010年之间多空组合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市值因子出现反转,小市值股票相比大市值股票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关于金融危机前夕226006年--82008年年1111月的这波大市值行情和危机爆发后2008年11月之后-2010年这段时间的小市值行情,我们对这背后的原因尝试进行了探讨: 2006.1.31-2008.10.31间,依托内地经济高度增长的大环境,在香港上市的国企也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香港本地的大盘蓝筹股也纷纷受惠于内地经济和香港经济的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盘股也更抗跌。从这段时间各行业的涨幅情况来看,市值较小的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工业、医疗保健等板块均呈现较大跌幅,而市值较大的电信、能源涨幅居前。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底到2009年底这段时间,全球市场正开始复苏,由于小盘股beta较大,危机时期大跌,因而在危机过后补涨,使得这段时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小盘股行情。从这段时间各行业的涨幅情况来看,电信、信息技术、金融、能源等大票的表现相对低迷,而消费类和原材料等小票迅速反弹。 动量效应 下面我们检测港股市场中是否存在动量效应。检测方法为:剔除了最近一个月的收益,用前面M个月的股票收益率作为因子值,观察N个月持有期的股票收益率,M和N分别取1、3、6、9、12个月进行交叉验证。样本区间选取为2003.3.31-2016.12.31,每月调仓。 在绩效检验前我们对原始因子按顺序进行如下处理:1.Boxplot方法去极值;2.均值方差标准化;最后得到zscore。我们将不同持有期的动量组合IC除以进行统一。 可以看到动量组合IC值均为正,且大多数都T检验显著。说明港股的动量效应在各个周期都十分显著。为比较来看,当形成期为66--12个月,持有期为11--6个月的时候港股的动量效应最明显。下面我们给出形成期9个月,持有期1个月的动量因子的多空组合净值曲线与月收益率。 从分组超额收益来看,过去一段时间动量因子单调性较为明显,平均而言,做多动量最大组,做空动量最小组可以获得较大的超额收益率。但从多空净值曲线来看,2008年底到2009年初金融危机期间动量组合出现了较大回撤,其余时段表现较为稳健。可见动量崩塌效应在港股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尽管出现了大幅回撤,但多空组合的胜率仍然很高,基本都在60%以上,这说明大幅回撤仅仅是小概率事件,并不能否认动量因子的有效性。如何应对动量组合的小概率事件也将是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我们发现(9,1)动量组合的多空组合收益率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11月底。因而我们统计2008年2月初-2008年10月底港股各行业的平均涨跌幅,和2008年12月的平均涨跌幅。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动量形成期阶段收益率较高(跌幅较小)的行业例如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等在持有期收益率反而很低,而在动量形成期阶段收益率较低(跌幅较大)的行业例如原材料、工业、地产等在持有期收益率反而很高。这就导致了做多形成期跌幅较小的股票,做空形成期跌幅较大的股票将获得极低的收益率。 港股和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相关性 指数相关性 由于指数为非平稳序列,因而通常做法是进行一阶差分,考察指数收益率间的相关关系。 1.数据分析 首先以2007年至今的周度数据为样本,计算恒生指数、富时100指数、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上证综指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此处暂不使用日频数据,避免出现时差问题。可以发现:香港市场与英美日海外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相关度达到60%以上,与中国大陆市场的相关度较低,仅为40%。因此,影响香港市场最重要的是英国市场和美国市场。 进而我们计算滚动相关系数,由该时点前1年的周度收益率数据计算得出每个时点上证综指和标普500指数与恒生指数的相关性系数曲线。考察相关程度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的相关性呈现减弱的趋势,而与中国内地市场的相关性不断增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恒生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达到了0.8以上。 为了考察沪港通与深港通开通对港股和A股市场相关性的影响,我们分别计算了三个阶段的恒生指数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使得香港与中国内地市场联动性更为紧密。但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后对两地相关性的提高不明显。 2.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港股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更大。这是由于香港资本流动环境开放,港股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更强,当国际爆发对金融市场有严重影响事件时,链式反应会使得港股市场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如911事件、美朝局势紧张等。此外,联系汇率制度使得香港货币当局只能被动跟随美国货币政策进行操作。 联动原因具体而言可能会有以下几点:(1)盈利能力的联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全球和地区区域景气程度提升,全球市场之间通过贸易、金融等方式,实现盈利的同步变化,在金融市场就会驱动价格的联动;(2)全球流动性的联动。对于香港这种开放经济体来说,全球流动性都能够得到反映;(3)投资者活动的联动。这种联动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全球配臵资产,空间套利活动会使得联动关系提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借助存托凭证、跨市场指数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将全球市场联动的更加紧密。 业绩相关性 1.数据分析 从整个港股和A股的净利润增速走势来看,港股和A股盈利趋势一致。 2.原因分析 港股盈利和大陆相关性强,主要原因在于港股市场中内地公司占比高,中资股在港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资股包括三个部分: 1.H股——是指注册在内地、赴香港上市的公司,比较典型的就是银行股和保险股,如四大行,中国平安、中国财险、中国太保等保险股。2.红筹股——是指注册在境外、香港上市,且国有机构持有不低于30%股权以及50%营业收入来自内地的公司,如中国移动、联想集团,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红色用以表明股票的境内背景。3.中资民营股——指注册在境外,香港上市,且50%营业收入来自内地的民营企业,如腾讯、瑞声科技、碧桂园等。 从数量占比上看,截至12月31日,香港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150家,合计总市值67.7万亿港币。中资股合计数量占比46.97%。从市值占比上看,中资股合计市值占比47%。需要注意到的是,实际上这还是仅以港交所官方数据为口径,并不包括其它业内机构算入的中资民营股(即注册地在香港,多数业务开展在内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如果将其也计入统计,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中资股市值占港股比例已经超过60%。可见中资股已经成为港股的中流砥柱。对比1997年的港股市场,中资股数量在港股的占比仅为6%,市值占比仅为16.29%。如果将1997年中资股市值与2017年对比,在不考虑汇率因素的情况下,后者为前者的将近22倍。可见02000年之前香港经济是港股的主要驱动因素,02000年起由于大量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决定港股走势的核心要素。 AH两地上市股票股价的联动性,溢价幅度 AH股价联动性 恒生AH股A指数与恒生AH股H指数衍生于A+H指数,可以用来分别度量A+H成分股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表现。指数定期与每季调整比重。当前两指数成分股数量均为71。通过对比这两个指数的走势,可以初步分析AH股股价的联动性。从下图可以看出AH股股价联动性较强。 进一步以2006年至今的周度数据为样本,考察两指数收益率间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AH股相关性逐步上升。这与中资股在港股中占比上升有很大关系。 AH溢价幅度 2007年7月9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HSAHP),用于衡量A+H上市公司的溢价水平。指数可追溯到2006年1月3日。AH股溢价指数根据纳入指数计算的成份股的A股及H股的流通市值,计算出A股相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或折让)。指数越高,代表A股相对H股越贵(溢价越高),反之,指数越低,代表A股相对H股越便宜。根据2017年12月31日的最新名单,AH成分股数量达到各71只,AH股溢价指数成分股共142只,为历史之最。 从AH股溢价指数来看,指数经常保持在100点以上,即A股经常处于溢价状态,仅有2010年和2014年的部分时间低于100点。 2007年,AH溢价指数持续走高,港股相对A股由折价逐渐变为溢价。2008年1月31日,恒生溢价指数达到187点。次贷危机期间,A股估值回落幅度高于港股,表现出AH溢价指数的回调。从2010-2015年,AH溢价指数徘徊在100-120点,长期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期间2010、2012、2014年溢价指数均跌破100点。2014年中触及历史最低位88.7。2015年A股开启的一波牛市拉升了AH溢价指数。2017年年末恒生溢价开盘达到130点。(编辑:庄禾晴)[详情]

今年首3周港股吸资555亿港元 国指累升13%冠全球
今年首3周港股吸资555亿港元 国指累升13%冠全球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今年首三周劲吸555亿中外资金,国指及恒指期内更包办全球主要股市升幅榜首两位,独领风骚,其中恒指连续两日于历史新高收市,夜期一度冲上32300关。 市场关注华府停摆危机,道指早段反覆,截至本港时间今晨零时,夜期报32271点,升36点。汇丰(00005)在美挂牌的预托证券(ADR)折合报86.4元,较港昨收市价85.4元高1元;整体蓝筹股ADR表现相当于大市升88点。 富瑞统计显示,截至周三止一周(1月11日至17日),中港两地的互惠基金合共再获13.1亿美元(约102亿港元)净流入。连同南下港股通(沪及深)的净流入贡献,由年初至今约3星期内,本港股市已大手吸资555亿元,成为国指及恒指今年来累涨12.6%及7.8%,大幅跑赢全球股市的关键,以吸资期计算,为2015年大时代以来最劲。 北水本周扫内银港交所 工行(01398)、农行(01288)及建行(00939)三间主要内银包办本周港股通净买入三甲,分别吸资19.4亿、13.3亿及12.3亿元,投资界料内地机构投资者继续部署。港交所(00388)本周也累获9.3亿元净流入,反映北水对大市成交急增、H股全流通等消息的憧憬。 花旗中国首席策略师蔡金强发表报告,将金融、房地产、石油及医疗行业列为短期内首选板块,并重申MSCI中国指数2018年每股盈利增长19%的预测,高于市场普遍估计的15%增幅。 该行又估算,以MSCI中国指数为基准,2018年企业股东回报率可提高至16.1%,按年增加0.8个百分点,主要反映新经济行业崛起,而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亦逐渐增强。 花旗:企业盈利料增19% 展望中长线,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相信港股未来一年将延续反覆上行的行情,并对股市提出“三坚持”:“坚持白马股(长期绩优的股票),坚持价值投资,坚持慢牛行情。” 他进一步阐释,内地的宏观风险开始下降,资产质量慢慢改善,港股估值水平将能因而提升。在通胀及利率上行的环境下,全球资产配置或会向股市倾斜,利好资金流入基本面及估值水平皆有优势的港股市场。 恒指昨日于32254点历史最高位收市,全日涨132点。国指再创逾两年半高,收报13179点,升84点。大市成交1,626亿元,过去5日的成交均超过1,500亿元。[详情]

港股突破32000点重返“大时代” 南下淘金资金大增
港股突破32000点重返“大时代” 南下淘金资金大增

  十年后,港股“大时代”重返。 自2018年1月以来恒生指数涨势如虹,在十四个交易日内迅速上升超2000点,在1月19日再创下历史新高32254.89点;同时成交额迅速升温,令市场投资者振奋。 光大证券陈治中表示,在创下新高后,部分资金可能于急涨后回抽确认带来波动率的提升;但业绩依然是驱动香港市场的主线逻辑,虽然波动加大,恒生指数依然具有继续上行的潜力。 见证港股重新崛起的内地投资者,显然不会错过分享港股盛宴的机会。Wind沪深港股通数据显示,2018年1月(截至19日)共有537.55亿港元净买入港股,超过2017年四季度三个月单月的水平。港股正成为内地投资客愈加重视的投资品种。 港股大时代 在1月18日突破32000点后,1月19日恒生指数再度上涨,攀上历史新高——32254.89点位,涨幅0.41%,当天成交金额1625.84亿港元。 事实上,自进入2018年,恒生指数势如破竹,十四个交易日内连续突破30000点、31000点、32000点多个大关。历经十年浮沉,港股市场终告别低迷,迈入“大时代”。 从经济周期背景来看,此轮牛市与2007年的起因并不相同。一名历经十年前后港股市场的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2007年是周期性行业的整体繁荣,带来香港市场表现向好。而此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传统行业反弹。” 他以内房股举例,2007年无论大型或中小型房企,房地产行业整体向好,所以带动当时香港市场内房股的上行。目前内房股同样表现高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在地产‘去库存’和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房企集中度提高。” 光大证券分析师陈治中亦有相似表示,2007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正处于周期增长高点,各行业增长亦处于旺盛时期,多数行业的资产回报水平均高于当前。当时港股主板40%的增长主要源自金融板块,尤其是中资银行板块的高增长。 陈治中谈到,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转型期之后,外资对于中国经济以及中资资产的态度改善,而资产质量的见底回升亦将支持港股的长期估值修复。当前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估值水平,均大幅低于2007年高点。细究恒生指数以及国企指数成分,在十余年间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本港企业为主转为内资企业占据绝大部分。恒生指数虽未改金融地产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但腾讯控股以及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的纳入提升了TMT板块的权重,改变了恒生指数的行业结构情况。 在2018年1月剧烈上行后,关于恒生指数的未来走向,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上涨速度会渐慢,甚至出现回调;但向好的大势不变。 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师岑智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预计恒生指数上升速度会放缓;同时,过去以权重股上涨为主,未来将出现板块轮动。“行情还会继续上升,毕竟目前普涨还未出现,还要慢慢发展。” 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亦表示相似的观点,升势未完,现阶段主要是消化,接下来将是小盘股轮动表现。 而前述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则表示会有回调,主要根据美股与A股表现对港股进行综合判断。“美股近半年来股价冲得较快,大幅度上升容易诱发调整;A股银行板块也涨得太急。港股1月表现已经涨得过猛,再受到上述两者影响,港股接下来大概率会进行调整。”但他认为,从长期来看,港股上行的大势是能确定的。 “北水”活跃 不得不提的是,港股慢牛少不了内地资金的助推发展。 前述深圳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与2007年相比,此轮资金结构发生极大变化。“2007年内地资金流入香港市场的渠道有限,港股受外围市场的影响更大。此轮牛市是受到外围资金与内地资金的综合影响,投资者结构出现很大变化。” 银河证券分析师表示,香港股市的成交额近日有所回升,1月初至今日均成交额达到约1460亿港元,明显高于过去三个月全月的水平(2017年10月951亿港元;11月1192亿港元;12月1040亿港元)。除了由于部分大盘股比如内银股、科技股、博彩股等,他们股价强势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外,越来越多港股通资金进场亦是成交额的推手之一。 Wind数据显示,1月18-19日从沪、深港股通净流入的资金量均超60亿港元,为2017年以来单日新高。截至1月19日,前14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地已经为港股净输入537.55亿港元的弹药。 更多的资金从港股通以外的渠道流入。前述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内地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注意到港股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内陆城市。“近期一些北方内陆城市的大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们,对港股投资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公募基金亦在持续加码投资港股。近日,主打主动管理的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在1月23日发行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混合基金,主要精选沪港深优质个股。 而在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的审核中,截至1月5日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6只计划投资港股标的的基金等待审批。其中在1月5日获得证监会新受理的有两只,分别为中国人保资管的“港股通中华优选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汇丰晋信的“港股通双核策略混合型”。(编辑:包芳鸣)[详情]

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眼中的港股A股
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眼中的港股A股

  来源:富国基金 陆港通开通已有3年余,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陆资南下买港股,港资北上买A股。尤其2017年港股市场不断涨出新高,投资者对港股市场兴趣浓厚,然而长期投资A股的投资者,又该如何看待与投资两地市场? 1月12日,富国基金冬季论坛召开,富国基金海外投资部基金经理汪孟海进行了主题演讲,道出了他眼中的港股机遇。汪孟海表示,2018年的香港市场的整体回报可能弱于2017年,但仍然很有吸引力。对于个股选择,会将沪港深三地同行业股票放在一起比较,选出性价比高的。医药、金融板块,港股整体排名靠前;食品饮料板块,A股标的更好。 富国基金海外投资部基金经理汪孟海 公开数据显示,汪孟海担任的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基金2017年的收益率为41.59%,排名靠前。 以下根据汪孟海演讲实录整理: 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把大的框架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来看这个市场以及我们对于2018年的一些展望。 首先,我们因为是富国的海外投资团队,更多的一些出发点、一些观点、看公司的逻辑更多的是有一些像外资。就是我们思路、我们的投资框架,更多的是比较成熟市场的,比如说美国市场,包括香港市场大家主流机构的想法和框架来推演市场的一个判断,这个是大的情况的介绍。 宏观经济已经企稳 股票市场部不外乎两个关注点,一个是基本面,第二个流动性,这个是老话重提。包括大家对2018年的展望,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下行轨道,下到2016年的二季度,中国经济触底,目前是在底部徘徊的趋势,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中国的经济经过连续6年的下滑之后,在2016年已经企稳,也就是说这就是拐点,这个拐点出现在2016年2季度,当前我们对2018年的宏观经济的判断是不会特别强,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不同的分析师有不同的见解,我觉得其实不纠结,基本上是处于平稳的状态。这个对我们的一个判断讲,中国经济处于平稳过程中,16年2季度拐点在持续,没有继续下滑。这是大的宏观背景。 微观上讲,特别是对于主动投资,更多的是看一些行业,看一些个股,看一些公司。我们这两年微观在改善,大的情况波澜不惊,但是水面之下波涛汹涌,其实大家发生很多的变革,更多公司成长反而明显的好转。就是竞争力差的公司确实被淘汰到市场之外。比如说医药行业,经过了11、12年14%、15%的增长之后逐渐下滑,现在只有7%、8%,但我们看到也有20%成长的龙头医药公司,甚至更高的成长。虽然行业并没有明显的向上拐点,但是里面公司的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我想从公司的角度上讲,微观上讲很好。在哪些公司有改善,你有竞争力,你有比较强的能力,你产品的独特性,你的研发能力,你如果普普通通跟别人一样,就容易被淘汰市场。这个不止是16、17年这样,未来还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一个基本面,香港市场70%都是内地的公司,这也是中国大陆的基本面。 外资内资对港股仍有很强增配需求 流动性方面,基本的情况是这样,外资现在是观念在改。前两年确实在讲中国债务危机,他们确实认同中国经济有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说在改变。这个从我们买A股的力度也能感受到,这个老外对A股的喜好就体现在北上的这些个股身上。虽然说有一些老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但是总体上说仍是低配,这个是很尴尬的情况。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和中国在全球的新兴市场指数里面是严重不匹配的,如果把中国的经济体等比的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里面去体现,我们应该超过50%,但是我们只有27、28%,主要的还是香港市场那边。如果我们以经济的体量去对等到新兴经济市场,我们应该超过一半以上。 我的感觉,老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力度也在加强,跑到国内来调研一些公司,这种情况比以前多了。老外比原来乐观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完全乐观,但是在行为上体现了一种明显的低配。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老外未来应该会是增量资金。此外,陆港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变化,2014年之前,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关联并不大,基本上老外说买什么,就买什么,市场波动都是老外主导。但是14年之后,几个数据还是蛮明显的。这个成交的比例,总的来讲,就是14年11月份开始联通,15年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市场资金规模1000亿元左右,16年为2100个亿,17年有3200亿的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我说的都是净流入。 但是明显的说,15年其实都是特殊的,15年大部分机构都没有投。所以说,很多的机构都是16年中仓促上线。17年我个人认为这是常态的量,3000亿左右,我对大的判断少也不会少于2000亿。香港市场其实是一个小的市场,虽然我们经常会觉得感觉还挺大的,其实香港市场日均成交1000个亿港币,总的来看的话,香港市场其实比深圳市场比上海市场要小很多。这个问题在于相对比较小的市场,放进去3000亿会比较明显,这就是去年上涨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现在来看2018年大的判断是资金对市场的边际还是会比较明显,所以我觉得目前去看的话,18年我们去看市场这部分资金把香港市场推到更高的点位,我是很有信心的。 2018年我们能看到什么,我们看恒生指数的盈利增长,预计增长13%—15%,所以就按15%左右,另外估值在这个层面上不会降下去。 2018年市场波动会加大,白马股和滞涨股都有机会 18年看好什么?我觉得大的脉络上可能会看这么几点:第一个,相对来讲17年表现的还不错的龙头的白马股应该还可以,估值方面可能在18年不会像17年那么强的提升,而是在盈利的情况下,给大家一个可以表现。 有一些资金开始寻找一些滞涨股,有那么两到三年没怎么动,虽然这个前期有可能估值有点贵,这种机会我觉得在18年还是会有,它未必是普遍性的。不是说重新回到一种风险偏好急剧上升带来的风格方面的变化,这是性价比的关系其实随着不同的标的,涨幅的差异化会体现出相对估值的优势。 另外,市场的波动也会比17年大一些,就是说这中间可能涉及到什么情况,有一些板块在阶段性的过于拥挤,不排除在某一个时间点这些板块有一些调整。但是我觉得如果出现这些调整的机会,一些不错的板块,只要这个拥挤的程度降下来,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的。 港股A股比较起来怎么投? 还有每一次路演的话,有些就问你是怎么切分香港和A股的一个比例,我们的想法比较纯朴和简单,自下而上是第一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医药行业。大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医药公司都是在内地的公司,我们更多的倾向于把它拉到同一个框架内去看,我不管你是在上海上市、还是深圳上市、还是在香港上市,我都放在一个框架里排名,我给你做一个排序,如果你性价比够高,你就会排在前面,如果你性价比不高,你们就要排在后面。 我们最终一个结论,大部分的板块香港排的靠前一点,这个可能确确实实和两个市场一些成份的构成还是有一些差异。 我们去看,比如说医药行业,港股市场的一个股票可能排最前,A股也有龙头股排名比较靠前,这个我觉得他们虽然说是两个市场不同,大家说是不是估值逻辑说有差异。但是我们的估值逻辑看,我们看的是3—5年之后,两个市场估值趋同。 所以从我们的角度看,同一个行业,不论在那个地方上市总的情况会趋同,就做了这么一个排名。金融石化板块来讲,我不是不看好金融,因为我们也是看到整个经济的企稳,对整个的一个金融,金融代表经济的血液,说明你这个人开始渡过危险期,你整个的身体素质都会往上走。所以我们也看好金融,但是我们去买金融,买银行,买保险,我肯定去买香港市场的,因为港股便宜。我看一个3—5年期的收窄,我肯定买便宜的。 食品饮料板块,A股公司排列的靠前一点,老外给食品饮料的估值比较宽容。你去看美国欧洲的食品饮料公司确实没什么增长,但估值也给到20倍—30倍,因为他们给食品饮料的估值更多的是给业绩可持续性给的溢价。今天你喝可口可乐,五年之后可能销量的差异不会特别大。所以像食品饮料这样公司,老外天然的给一个确定性的溢价,这个是折现率偏低的。这一块A股好一点,香港市场标的少一些。 最后简单说一下美国加息的情况,美国加息我们认为是流动性处理的一个负面因素,流动性的抽离应该是有抑制作用,但是从我们历史数据看,当前的加息对市场的抽离是非常细微的。虽然美国加息在一个上升通道之中,但是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至于到什么程度,我的大的想法可能会说联邦基准利率在2.5%—3%的水平,我觉得对市场可能会有压力。这个点在18年底到19年上半年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现在担心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为时尚早。[详情]

十年,“港股大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十年,“港股大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环球老虎财经 2018年,中国人将第一次真正从资产和负债两端,掌握港股的话语权,港股会成为中国新经济的落脚点,这一深层次的逻辑,或许10年才能看到一次。 如同一条毫无波折的天路——港股在2017年,实现了全年近36%的涨幅,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的回调迹象。按照老技术派们的说法,港股牛市的“一浪”还没走出回调。 在传统的定义上,一个主要指数获得20%的连续涨幅,说明这个指数已经进入了技术性牛市。 但是,在投研圈大佬张忆东来说,36%的涨幅仅仅是“底部的顶部”。 在1月8日的香港浙商联合会成立仪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亲自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抛出“橄榄枝”,直言“希望阿里巴巴能回到香港上市”。马云爸爸表示,同股不同权是创举,阿里巴巴“会认真考虑香港市场”。 很多人认为,让马云爸爸把阿里搬回香港并不现实,但“蚂蚁金服”在香港上市,却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 去年年初,人民币大贬,潜逃海外的一箩筐中国资本被挡在了港股门内。趁着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红利,这些“滞港游客”干起了AH股折价套利的生意,试图赚点零花钱。 不过,玩了一阵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些“滞港游客”,不是还可以玩组团打板的生意么? 于是,他们瞄准的港股的次新新贵,中国互联网新生态下企业——美图公司,并成功催起了美图的一柱擎天。 腾讯,可能是中国最牛的企业,靠着港股资本的活跃,成功站上了全球十大市值企业的宝座。其走势与恒生指数如出一辙。 接下来,一群腾讯的亲儿子出生了。 腾讯分拆出来的子集团,阅文集团,希玛眼科,未来还有许多。每只股票都表现出了明显的A股游资打板战法,南下资金北水南灌,还是滞港游资协同作战?不重要。 小米被传要在港股上市,消息不胫而走已经有大概一周时间,然而至今雷军仍然没有正面回应此事。借着权威媒体报道,小米或成港股同股不同权上市的第一个受益者。 还有,中国平安分拆四个子公司陆续上市,其中就有不断被YY的陆金所。而上市的地点,被猜测也将是港股。 “中国人的港股” 香港是中国的,港股却从不属于中国投资者 曾几何时,香港也是偏安一隅的之地,由于渠道限制,内地资金很少涉足香港市场,自然谁的拳头大谁主导,港股的话语权都在外资手中。 直至沪深港三地互联互通,局面开始转变。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始交易;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启动。 在深港通启动时,还放开了南下资金的总额限制。 就像积蓄许久的水库,一放开口子,资金就开始汹涌而出,冲向香港。自互联互通以来,每个月都保持净流入,而且每月流入规模显着增加。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一个半月港股通买入成交金额154.8亿元,净买入额为103.97亿元。短短三年时间,仅仅今年2月份港股通买入成交金额就达到了681.27亿元,净买入额为198.28亿元,相比2014年,现在每月港股通成交金额已是当年的数倍。 而年初的涨势,依然离不开内地资金的强势助攻。数据显示,1月18日,港股通南下资金再度创下新纪录:南下资金成交金额达240.1亿港元,创下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日成交最高纪录;净买入61.32亿港元。 数据显示,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超过7000亿港元,近一年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3600亿元。自去年12月21日起,南下资金成交活跃,连续净买入约合400亿港元,期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9.4%。截至1月15日,2018年前10个交易日港股通成交额为1799.74亿港元,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净流入港股市场约215.78亿人民币,远超去年平均值。 两年前,沪港通前后,内地资金狂炒小型股,但是中资势力如昙花一现,港股市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两年后,港股的话语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外资手里,港股股价依然疲弱。 去年开始情况不同了,中国资金在香港股市的地位迅速上升,带领港股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中的表现佼佼者。 中国经济的“体外循环” 除了张忆东之外,另一位投研大佬也曾给出他的观点:“2018年,首选港股”。 而他的理由是,“可能中国整个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体外循环的模式,通过港股和海外市场帮我们培养面向未来的企业。”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小米,腾讯亲儿子,支付宝亲儿子,平安亲儿子等等都会选择在港股上市。 事实上,香港交易所于2017年6月16日公开表示拟设立“创新板”,旨在吸引一些初创、未有盈利的新经济公司上市,拓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渠道。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正式拓宽现行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主板上市,香港交易所迎来了20多年来的最大变革。 1月16日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透露,港交所计划在2018年春节后尽快推出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第二轮细则咨询,争取最快在6月底接受相关公司的上市申请。 如此快速地推进改革无疑彰显了港股的“诚意”,对新经济企业的渴求。据统计,过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的占比分别是60%、47%及14%。就全球增长最快速的部分行业而言,香港占比也很低,如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企业占比1%、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占比1%、软件服务占比9%,若剔除腾讯控股则占比只有1%。 港交所此番进行的改革对于小米、蚂蚁金服、斗鱼、猫眼等各个新经济公司的上市扫清了重大障碍,也确实迎来众多内地新经济公司的强势关注。小米2018年上市的传言从2017年底就甚嚣尘上,除了其高达2000亿美元的估值之外,“登陆港股”也是小米上市传言中的最关键的一环。 伴随着上市规则修订及拓宽香港上市制度的计划,无疑会吸引更多公司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点。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160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这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 据港媒1月18日报道,平安集团拟将旗下四家子公司拆分在港上市,总估值高达6341亿元,包括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其中,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将于月底提申请上市,前者目标最快3月上市,后者拟第二季挂牌。 事实上,港交所对内地公司的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 2017年,恒指凭借36%的涨幅冠绝全球资本市场,2018年丝毫不减的涨势自然也引得各家公司蠢蠢欲动。同时,香港市场仅与大陆仅一江之隔,对内地公司更加熟悉,更容易给出好估值;小米、蚂蚁金服等内地公司在港无疑有更多优势。 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新股市场共有96%的IPO超额认购,在获得超额认购的项目中,有48%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而“马化腾概念股”阅文集团和易鑫集团超额认购均在600倍左右。 “猪队友”创业板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经历了四十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此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从近年来不断放缓的经济发展步调已可窥出端倪。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未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力之一就是科技,阿里巴巴和腾讯不断攀升的股价便是一项有力证据。 数据显示,2017年,包括恒生指数、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在内的各项与中国相关指数中,MSCI中国(除A股)指数涨幅最大,达到51%,也是全球涨幅最大的主要指数,而在这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占了约40%的权重,这无疑反映出新经济企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地位已经确定,也反映了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所在。 然而,在港交所为了迎接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而积极调整上市机制的同时,内地监管环境趋严,而以科技创新标榜的创业板却问题频现,也成为助推港股火热的一大重要原因。 自2017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IPO审核趋严已经成为A股常态,并且这一趋势将在2018年得到延续。据悉,2017年10月以来,发审委共计审核95家公司,其中有56家获得通过,过会率仅为58.95%。2017年12月,更是有45家排队企业终止审查。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建设,深圳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公司聚集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037家,2017年预计突破11000家。数量庞大的科技型公司聚集在深圳,距离创业板或港股市场都是一步之遥。然而,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呈现出的状态并不能给投资者或有上市意愿的公司以充足信心,反而创新不足,却造假有余。 甫一复牌就遭遇两个一字跌停的神雾系又遭一重击。1月18日晚,神雾节能公告称,高管此前参与的用于增持公司股份的两个信托计划因复牌后的两个跌停,已经爆仓,涉及增持金额约4.3亿元。而这一惨剧的直接导火索是神雾系两家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失败,实际上,此前两家公司就已遭到媒体质疑,其关联交易、毛利率和境外客户的还款能力等均被提及,此后又遭监管层问询,股价饱受煎熬。1月19日的神雾双子依然跌势难挡,神雾环保跌停,神雾节能的跌幅也达到8.91%。 尔康制药在2017年变成了创业板一颗地雷。这家此前市值高达236亿的化学制药公司,先是被质疑财务造假,海外生产项目情况也存在疑点,随后被证监会立案稽查。此后,尔康制药发布公告,利润虚增2.31亿元。而同时,证监会若查明尔康制药存在信披违法情况,则将遭遇暂停上市的处罚。 当然最不能遗忘的是曾经的创业板明星乐视网,其市值曾高达612亿元,是当时创业板第一权重股;在经历一系列闹剧之后,已经被剔除出了创业板指。近期,已停牌9个多月的乐视网终于表示将很快复牌。然而复牌之后表现几何,怕是很多投资者不敢多想的。 当国内承载新经济的能力遭到限制时,在新科技和新经济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下,港交所放开怀抱拥抱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技术、资讯技术服务、软件、电子商务等各类新经济公司,无疑将为港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详情]

收评:港股恒指涨0.43%成交近2000亿 再创历史新高
收评:港股恒指涨0.43%成交近2000亿 再创历史新高

  新浪港股讯 1月18日消息,今日恒生指数高开高走,一度冲高至0.78%,再创历史新高32233.81点。但之后逐渐回落,一度跌0.34%,尾盘在内银股的带动下恒指持续拉升,截止收盘,恒生指涨0.43%,报32121.94点;国企指数涨1.76%,报13094.92点;红筹指数涨0.6%,报4707.23点。大市成交1963.42亿港元。美股周三大幅攀升,波音股价大涨推动道指上涨超过320点并首次收在26000点上方。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的财报强劲,提振美股走高。美股3大指数收市齐创新高,刺激港股ADR指数向上,按比例计算,收报32244点,升260点或0.81%。昨日恒生指数收涨0.25%,报31983.41点,创历史新高。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3.2亿,港股通(沪)净流入40.24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6.34亿,港股通(深)净流入22.38亿。 内银股上涨,工商银行涨3.17%,报7.16元,领涨蓝筹;农业银行涨3.49%,报4.45元;中国银行涨2.32%,报4.41元;建设银行涨2.81%,报8.42元;中信银行涨5.71%,报6.11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创历史新高。 电信股上涨,中国移动涨2.91%,报81.45元;中国联通涨2.89%,报11.38元;中国电信涨1.06%,报3.82元。 内险股上涨,中国太平涨1.74%,报35.05元;中国财险涨3.54%,报16.96元;中国平安涨2.66%,报92.5元,盘中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平安投资科技公司进入收成期,拟年内分拆旗下4家子公司在港挂牌,总估值高达6341亿港元;集团发言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有消息指,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将于月底提申请上市,前者目标最快3月上市,后者拟第二季挂牌;紧随其后的有金融壹账通及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计划最快下半年上市。 甘肃银行涨7.06%,报2.88元。甘肃银行今日挂牌上市,反响较平淡。此前甘肃银行IPO价格定为每股2.69港元,处于其IPO指导价区间的中端,此前向散户发行部分认购不足,有39%股份无人认购。机构超额认购程度不高。 希玛眼科涨58.27%,报15.4元,创新高。希玛眼科2018年1月15日港交所挂牌,发行价2.9港元,今日早盘一度暴涨逾100%,按最高价计算,该股较发行价已暴涨586%。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爱康医疗涨49.84%,报4.72元,创新高。中泰国际曾发表研报称,爱康医疗是中国第一家且唯一一家将3D打印技术商业化且应用于骨关节及脊柱置换植入物的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骨关节植入物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香港市场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商不多,优质骨关节生产商属于稀缺标的。公司在香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春立医疗市值较小而且为H股流动性较低。 新城发展控股跌6.38%,报6.02元。新城发展控股公布,2018年1月18日,该公司、控股股东富域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卖方)及配售代理新城晋峰证券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据此,配售代理已个别但非共同及个别同意作为配售代理代表卖方配售及尽其所能促使买方认购最多约2.67亿股现有股份,认购价为每股5.86港元,较1月17日收市价折让约8.86%。 腾讯控股跌0.27%, 报447.8元 ,股价盘中创上市新高。里昂发表报告表示,腾讯为该行2018年首选股,预计今年收入同比可维持35%增长,相信旗下游戏仍可提供充份的增长空间,而互联网金融及云业务可成新的收入来源,该行重申对其“确信买入”评级,上调对其目标价,由原来460元升至535元。 专家观点: 海通国际财富管理投资策略董事梁冠业表示,恒指现时市盈率12.8倍,稍高于过去10年平均的12.5倍,但预料今年企业盈利增长约10%,预计恒指可上望35000点。不过,由于港股年初至今基本上日日升,短期有机会出现技术调整,可能跌一千几百点,但相信会维持大涨小回的局面,下半年波动性或会增加。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 美股道指由24000升上25000,需要35日,再由25000升上26000,仅需要7个交易日,速度之快,为历史以来首次出现,可能急了一点。现时道指之市盈率为24倍,纳指约27倍,标普约22倍,相对现时恒指约17倍,又似乎高了一点。所以,要准备随时会出现获利回吐,但也属于正常。寄望可稍作调整后,再横行巩固,待回稳后,仍然可以再次升多一点。 港股早上收升38点,午后开市,获利回吐即时涌现,恒指曾经倒跌81点,唯买盘强劲,很快已经收覆失地,重拾升轨。恒指升到历史高位,获利计数,大有人在,属于正常情况。也不用太担心,调整后回稳,又可以再升。 午后内地A股市场维持升势,但仅在有限区间波动。上证高见3476,最后亦以接近高位收市,创近两个月高位。唯深证仅微升15点收市。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6.9%,稳健中向好,更好过预期。[详情]

午评:港股恒指涨0.12%企稳32000点 内银股领涨蓝筹
午评:港股恒指涨0.12%企稳32000点 内银股领涨蓝筹

  新浪港股讯 1月18日消息,今日恒生指数高开高走,一度升0.78%,再创历史新高32233.81点,之后逐渐回落,一度跌0.06%,截止午间收盘,恒生指涨0.12%,报32021.73点,企稳32000点;国企指数涨0.94%,报12989.94点;红筹指数涨0.17%,报4687.05点。大市成交1157.69亿港元。美股周三大幅攀升,波音股价大涨推动道指上涨超过320点并首次收在26000点上方。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的财报强劲,提振美股走高。美股3大指数收市齐创新高,刺激港股ADR指数向上,按比例计算,收报32244点,升260点或0.81%。昨日恒生指数收涨0.25%,报31983.41点,创历史新高。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3.7亿,港股通(沪)净流入26.52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8.22亿,港股通(深)净流入14.39亿。 内银股上涨,工商银行涨2.02%,报7.08元,领涨蓝筹;农业银行涨2.56%,报4.41元;中国银行涨0.93%,报4.35元;建设银行涨1.71%,报8.33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创历史新高。 内险股上涨,中国太平涨0.73%,报34.7元;中国财险涨1.34%,报16.6元;中国平安涨1.44%,报91.4元,盘中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平安投资科技公司进入收成期,拟年内分拆旗下4家子公司在港挂牌,总估值高达6341亿港元;集团发言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有消息指,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将于月底提申请上市,前者目标最快3月上市,后者拟第二季挂牌;紧随其后的有金融壹账通及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计划最快下半年上市。 甘肃银行涨2.23%,报2.75元。甘肃银行今日挂牌上市,反响较平淡。此前甘肃银行IPO价格定为每股2.69港元,处于其IPO指导价区间的中端,此前向散户发行部分认购不足,有39%股份无人认购。机构超额认购程度不高。 希玛眼科涨64.44%,报16元,盘中再创新高。该股周一挂牌暴涨76%,近3个交易日已累涨235.52%。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新城发展控股跌4.98%,报6.11元。新城发展控股公布,2018年1月18日,该公司、控股股东富域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卖方)及配售代理新城晋峰证券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据此,配售代理已个别但非共同及个别同意作为配售代理代表卖方配售及尽其所能促使买方认购最多约2.67亿股现有股份,认购价为每股5.86港元,较1月17日收市价折让约8.86%。 腾讯控股跌0.18%, 报448.2元 ,股价盘中创上市新高。里昂发表报告表示,腾讯为该行2018年首选股,预计今年收入同比可维持35%增长,相信旗下游戏仍可提供充份的增长空间,而互联网金融及云业务可成新的收入来源,该行重申对其“确信买入”评级,上调对其目标价,由原来460元升至535元。 专家观点: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美股昨晚再创造一个神奇,道指高开160点后,持续向上。高盛公布上季业绩,因税改问题而出现一次的支出44亿美元,拖累盈转亏,为近6年来首次。但无影响美股升势,道指最后升上26000点以上收市,最高做26130。唯标普及纳指皆没有升穿昨天的高位。 港股早上跟随美股造好而高开165点,再度升穿昨天的历史高位,其后持续向上,恒指高见32233 点。(2318)中国平安分拆四个项目上市,估値大升,今日股价再跟随上升,连同(388)港交所和(700)腾讯等,齐齐升穿52周高位。北水资金强劲流入,支持买盘,成交金额大幅增加,半日市已超过1,100亿以上,为近年罕见 。其后升幅收窄。 内地深证昨日跌收市后,早上小幅低开后反弹,并持续在高位上横行。上证小幅高开后,持续向好,并在高位徘徊。现时市场正等待下午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果,所以市场以观望为主,没有什么大动作。 《本人并无持有上述任何股票》[详情]

惠理钟民颖:港股望迎结构性牛市 看好有五大要点
惠理钟民颖:港股望迎结构性牛市 看好有五大要点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破顶进入新时代,与星级分析员陆东等同获封为金钱之王的惠理集团投资董事钟民颖认为,港股仍有很多投资机会,若内地各项政策改革顺利落实并执行,港股将迎来一个由结构性改革推动的实质性牛市。 估值合理盈利俏后市续看升 钟民颖于投资界纵横约20年,见证港股多个上落周期。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虽然恒指刷新纪录新高,但不同于07年,目前中资企业的盈利增长仍然健康,股票平均估值依然合理,因此港股还有上升空间,对大市中长期走势仍然乐观。 恒指去年弹36%后,今年来再升6.9%。钟民颖不评论大市处于牛市哪个阶段,仅称根据历史经验,一个完整牛市周期由底至顶升幅随时不止一倍,故港股理论上仍有升幅。‘假如市场对内地去杠杆,企业改革,工业产能提升三大政策面的期望均落实,港股就不是一个仅维时2至3年的短期周期性牛市,而是一个由结构性改革带动的实质性牛市。’ 他称,目前企业盈利与大市升势仍未出现背驰,但今年指数升幅未必如去年般强劲,故寻找能跑赢大市的股份更为重要。 惠理预期,MSCI香港指数今年有单位数盈利增长,MSCI中国指数则有约15%至16%的增长。 北水去年经港股通(沪及深)净流入港股约3399亿元,成为推升大市的主力。‘北水会继续南下支持港股,短线看不到北水会逆转。’ 钟民颖表示,除了北水之外,现时大型国际性股票基金于中港股市的持仓普遍是中性或偏低,加上加息周期下,环球资产配置或逐渐从债券转入股市,这3大因素都支持港股继续向上。 中证监早前称会稳步推进ħ股全流通试点,钟民颖指,H股全流通是中长线刺激港股的利好因素,若中资企业善用有关机制,拓阔融资渠道,改善公司治理,可带领港股迈进新时代。 H股全流通“肯定是好事” “我们甚期待全流通试行机制的推出详情,H股全流通对港股来说肯定是好事。” 对中资企业来说,香港是国际化程度最高,最有效率及最规范化的资本市场,同时可受惠于内地经济畅旺,若全流通机制推进迅速及畅旺,不排除会有很多甲股在港发ħ股,令港股的涵盖面更广泛,市场更活跃,成为更值得投资的地区。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曾称,QE以来吸引逾万亿资金涌港,市场担心环球央行陆续收水下,或触发资金撤离本港,引致市场震荡。钟民颖认为,未来两年港股的可见度很高,股市的风险溢价又合理,除非市场计错企业盈利或息口加快上调,否则看不到资金短期有撤出香港的需要。 [详情]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52%报32148.45点 再创历史新高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52%报32148.45点 再创历史新高

  新浪港股讯 1月18日消息,今日开盘,恒生指数高开0.52%,报32148.45点,再创历史新高;国企指数涨0.98%,报12994.32点;红筹指数涨0.33%,报4694.6点。大市盘前交易47.07亿港元。美股周三大幅攀升,波音股价大涨推动道指上涨超过320点并首次收在26000点上方。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的财报强劲,提振美股走高。美股3大指数收市齐创新高,刺激港股ADR指数向上,按比例计算,收报32244点,升260点或0.81%。昨日恒生指数收涨0.25%,报31983.41点,创历史新高。 内银股上涨,农业银行涨2.33%,报4.4元;中国银行涨1.86%,报4.39元;建设银行涨1.34%,报8.3元;工商银行涨0.72%,报6.99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创历史新高。 内险股上涨,中国太平涨0.73%,报34.7元;中国财险涨3.05%,报16.88元;中国人寿涨0.76%,报26.4元。中国平安涨1.22%,报91.2元,再创新高。 中国平安投资科技公司进入收成期,拟年内分拆旗下4家子公司在港挂牌,总估值高达6341亿港元;集团发言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有消息指,陆金所及平安好医生将于月底提申请上市,前者目标最快3月上市,后者拟第二季挂牌;紧随其后的有金融壹账通及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计划最快下半年上市。 腾讯控股涨0.8%, 报452.6元 ,股价创上市新高。里昂发表报告表示,腾讯为该行2018年首选股,预计今年收入同比可维持35%增长,相信旗下游戏仍可提供充份的增长空间,而互联网金融及云业务可成新的收入来源,该行重申对其“确信买入”评级,上调对其目标价,由原来460元升至535元。 希玛眼科涨4.83%,报10.2元,再创新高。该股周一挂牌暴涨76%,近3个交易日已累涨235.52%。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新城发展控股跌7.78%,报5.93元。新城发展控股公布,2018年1月18日,该公司、控股股东富域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卖方)及配售代理新城晋峰证券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据此,配售代理已个别但非共同及个别同意作为配售代理代表卖方配售及尽其所能促使买方认购最多约2.67亿股现有股份,认购价为每股5.86港元,较1月17日收市价折让约8.86%。 专家观点: 渣打财富管理投资策略主管梁振辉分析,企业盈利增长强劲是港股本轮升市周期的主题,相关利好仍然未悉数反映于股市上,交投连日炽热而气氛并非特别亢奋,也反映大市朝良好方向发展。但梁振辉提醒,港股升势并非无瑕疵:“大市创新高,但蓝筹股昨升跌比例各占一半,反映并非广泛升市。”故他建议在选股上除了关注增长主题,亦应留意企业层面的利好因素,例如并购消息及业务分拆,相信盈利表现强劲的科网股,受惠加息大环境的银行股,会继续是资金集中地。 东亚联丰投资首席投资总监陈裕雄亦指,市场应提早聚焦2019年的企业盈利增长动力,他相信大型科网股未来两年可维持高速发展;中央对金融业表外理财监管,长远有利大型内银,意味两大升市板块可继续领涨大市。香港拥有很多新兴市场背景公司,以发展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而言,是全球独有的。[详情]

港股3日成交5100亿北水劲扫内银 夜期续新高破32000
港股3日成交5100亿北水劲扫内银 夜期续新高破32000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中外资金来势汹涌,港股3日累获逾5100亿元炽热成交,助大市成功登上历史高峰,投资界确信大市获资金充裕及盈利动力双重利好,后市新高陆续有来。 投资界分析,已重仓的投资者可继续持货,莫因市况回吐而减磅导致错失大升浪;计划入市的,宜瞄准前景清晰的板块,如增长快速的科网股,走出谷底的银行业。 估值平绝全球 吸引资金涌入 美国的银行股季绩表现参差,无阻美股早段再挑战26000大关。夜期升破32000关,截至本港今晨零时,报32069点,升114点。汇丰(00005)在美挂牌的预托证券(ADR)折合报86元,较港收市价高0.95元;整体ADR相当于恒指升90点。 港股紧随美股步伐登顶,但恒指市盈率仍较道指折让三成(见表),国指估值续为全球主要市场中最便宜,是该指数今年累涨近10%的关键。通讯社数据显示,港股目前市盈率为14.9倍。若按恒指公司数据,当前市盈率则为17.1倍,主要反映统计方法不同。 ħ股持续跑赢A股,吸引北水再引资南下。港股通(沪及深)昨净流入35亿元,主要抢攻内银股,单计工行(01398)已大手吸资9.8亿元。 渣打财富管理投资策略主管梁振辉分析,企业盈利增长强劲是港股本轮升市周期的主题,相关利好仍然未悉数反映于股市上,交投连日炽热而气氛并非特别亢奋,也反映大市朝良好方向发展。 非广泛升市瞄准科网银行股 但梁振辉提醒,港股升势并非无瑕疵:“大市创新高,但蓝筹股昨升跌比例各占一半,反映并非广泛升市。”故他建议在选股上除了关注增长主题,亦应留意企业层面的利好因素,例如并购消息及业务分拆,相信盈利表现强劲的科网股,受惠加息大环境的银行股,会继续是资金集中地。 东亚联丰投资首席投资总监陈裕雄亦指,市场应提早聚焦2019年的企业盈利增长动力,他相信大型科网股未来两年可维持高速发展;中央对金融业表外理财监管,长远有利大型内银,意味两大升市板块可继续领涨大市。香港拥有很多新兴市场背景公司,以发展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而言,是全球独有的。 港股昨以历史新高31983点收市,升78点。大市成交1783亿元,是近两年半最多。[详情]

沪指跳出熔断底、恒指突破历史新高,牛来了?
沪指跳出熔断底、恒指突破历史新高,牛来了?

   来源:Wind 1月1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当天,沪指盘中突破3450点,创两年多新高,大盘蓝筹稳扎稳打迭创新高,易方达上证50指数分级基金成新年来首只上折分级基金。 另一头的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亦突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顶部,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31983.41。 创新高不易,且行且珍惜。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港股行情 沪指创两年多新高 2018年以来,沪指强势上攻,11连阳后仅调整一日又再收两根阳线,截至17日收盘,沪指报收于3444.67点,涨0.24%,创两年多以来新高,距离2015年12月31日的2539点仅差不足百点就能跳出16年初的熔断底部。但沪指强势拉升的背后,中小盘股却背道而驰,创业板指数17日盘中跌破1700点,创5个多月新低。 量价齐升散发牛市味道 随着行情的回暖,两市成交额快速回升,从去年12月份最低时的日成交额不足3500亿元,快速上升至17日的超6000亿元,市场仿佛再度嗅到了牛市的气息。 房地产领涨,万科A摘全球房企市值冠军 从2018年来行业涨跌幅情况来看,半数以上行业实现上涨,其中房地产板块以15.63%的涨幅位居行业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家用电器板块仅为8.5%,房地产板块可谓一枝独秀。 1月16日,房地产板块持续走强,作为地产龙头的万科A临近收盘大幅拉升,冲击涨停,盘中一度涨至40.70元,最终收于40.2元,总市值达到4438亿元。万科A的总市值超越美的集团和海康威视,也再一次荣登深市第一,同时也成为了全球房企市值冠军。17日股价虽小幅调整,但总市值仍高达4300亿元。 数据显示,碧桂园、万科、恒大三家龙头房企的2017年销售额均已突破5000亿元关口,融创、保利、绿地三家企业的销售额亦超过3000亿元,稳坐第二阵营。此外,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的房企阵营也大幅扩容,从2016年的12家企业增至2017年的17家。 天风证券认为,地产股将迎来戴维斯双击,集中度持续提升、政策不确定下降、地产泡沫解除以及估值业绩不匹配,将支撑行业继续上涨。 易方达50分级基金触发上折 易方达基金1月16日公告称,易方达上证50指数分级基金15日触发向上不定期折算,其母基金净值达到1.500元的折算阈值。在此之前,建信央视财经50指数分级基金于2017年11月21日触发上折。 业内人士表示,分级基金上折往往是大牛市才会有的情景。2016年以来,基金上折很少出现。2017年9月25日触发上折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基金,成为时隔21个月后首只触发上折的分级基金。在此之后,去年还有国金上证50和建信央视财经50两只分级基金触发上折。 实际上,上述分级基金纷纷上折的“盛况”与2017年以来大盘蓝筹风格主导的结构性牛市密切相关。此次易方达上证50指数分级触发上折,得益于上证50指数去年以来的强劲表现。上证50指数17日报收3076.18点,2017年以来,该指数涨幅逾35%,远超沪深300、创业板指数等同期涨幅。 个股涨跌分化较大 虽然沪指强势拉升,并创阶段新高,但就具体个股而言,分化仍然较大。在3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即使包含近期上市的新股,2018年以来涨幅超过20%的个股仅65家,占比不足2%;涨幅在10%到20%之间的亦不足200家,占比6%;23%的个股涨幅在5%以内,还有53%的个股2018年以来出现下跌。 37股勇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在16日和17日两天的反弹行情中,有37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剔除2017年10月以后上市新股),从相关个股今年以来涨幅看,泰禾集团以近80%的涨幅雄踞首位,第二名科蓝软件涨幅为46.85%。 涨幅前十名公司中有6家是房地产企业,除第一名泰禾集团外,金地集团、万科A、保利地产、招商蛇口、新城控股均创历史新高。 让人关注的是,四大国有银行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市值巨无霸亦创出历史新高。此外,在创历史新高的个股中,市值在千亿以上的亦不在少数。 恒指突破历史新高 在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同样涨幅彪悍。万得金融终端港股行情显示,2017年以来,除2017年9月份下跌外,其余均已阳线报收。截至1月17日收盘,恒生指数收涨0.25%报31983.41点,突破2007年10月份全球金融危机前的31958点高点,并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万得金融终端港股行情 不过虽然恒生指数刚突破历史高点,但恒指总市值早已突破2007年高点,当时的最高总市值为14.2万亿港币,截至1月17日,恒指总市值约27.7万亿港币。 万得金融终端港股行情显示,截至1月17日,公司市值最大的是腾讯,以超过4.2万亿港币的身家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其次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内房股依旧走强 对于投资者来说,港股能创出新高,实在并不意外。去年全年恒指累计上涨近35%,为全球主要市场涨幅冠军。 从万得金融终端港股行情上看,分析涨幅前10的成分股,香港交易所涨幅居首,上涨23.27%,在涨幅前10的个股中,亦有4家为房地产企业。 图片来源:万得金融终端港股行情 南下资金240亿元 2018年以来,沪市港股通和深市港股通南下资金合计达240亿元,自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累计南下资金已经超过6500亿元。大量资金南下,以及港股市场自身的创新变革推动恒指持续走高。 券商:下半年港股或迎来牛市主升浪 近日,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演讲中表示,未来港股市场是大家做股市的重要选择,可能中国整个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体外循环的模式,通过港股和海外市场培养面向未来的企业,而且港交所他们确实很努力,他们今年在改革创业板,改革同股同权,希望以后中国创新企业可以去香港上市。对于2018年中国有关的机会进行简单排序,港股应该排在首位。 兴业证券张忆东认为,2018年港股仍是核心资产盈利驱动的慢牛行情。指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不论高息或增长股,皆能受惠于新一年中外资金重新布局,维持港股今年可延续“核心资产驱动的慢牛,长牛”行情。 张忆东认为,本季末展开的业绩期将会为港股行情提供动力,为突破新高蓄势准备,重申大市下半年将会进入“牛三”主要升浪的看法。[详情]

公私募狩猎港股独角兽 分析:港股较A股更具投资价值
公私募狩猎港股独角兽 分析:港股较A股更具投资价值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于勇 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公司、独角兽公司登陆港股市场,内地公私募基金对港股市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在一些基金经理看来,2018年的港股市场长期回报或将领先A股市场,部分明星基金经理更是将仓位集中配置在港股公司上。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参股的希玛眼科在本周一于港股上市,三日累计股价涨幅近70%。希玛眼科在上市之前已经引发机构投资者关注,该公司也是最近一年港股市场上又一家明星公司。在此之前的一年内,美图、众安在线、阅文集团、药明生物、易鑫集团等优质稀缺标的均已登陆港股。 这可能仅是一个开始,在鹏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尤柏年看来,港股的优质公司在2018年、2019年将持续涌现,并将吸引更多内地资金南下港股市场。他认为,市场已经开始预期2018年港股市场的制度变革,这将使得一些重量级的独角兽公司进入港股,港股的投资机会在2018年将变得更丰富。 融通基金的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延闽认为,从港股市场的互联网科技板块的表现看,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其实是相对割裂的,预计2018年的港股市场长期回报会好于A股。“因为港股已经成为南下资金与海外资金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集中地。”张延闽认为,稀缺性的优质股票往往拥有更高的溢价,港股中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公司。另外,港股市场的退市机制较A股更加完善,长期来看,港股有望成为A股公募基金产品的标配。 景顺长城基金的一位研究人士坦言,某些行业的真正机会大多在港股市场,A股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与港股对标公司相比差距不小。在一些公私募基金经理看来,游戏、纺织服装、智能配件、博彩等领域的优质稀缺龙头大多在港股市场,随着更多稀缺品种进入港股市场,基金经理也不得不更加密切关注港股的机会。 以公私募基金在纺织服装、智能配件领域的上市公司与投资为例,内地公私募基金在上述领域的投资布局都主要指向港股的独角兽公司。如港股的安踏体育市值已超过1000亿港币,成为内地不少沪港深基金、私募基金的重仓股,但内地基金在A股的纺织服装、体育板块鲜有重仓布局。以内地主打纺织服装和体育业务的贵人鸟为例,公募基金在该公司上的配置数量已从2016年底的52家跌至2017年三季度末的1家。在智能配件领域,港股的瑞声科技、舜宇光学所获得的基金关注度,也远远高于A股的歌尔声学等公司。 明星私募基金经理、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从2016年开始转战港股,并因为重仓布局港股的独角兽公司,获得了不俗的业绩表现。虽然冯柳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并不局限于港股市场,但冯柳坦言,截至目前,他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配置在港股公司上的股票仓位已超过八成。 冯柳表示,港股现在的投资价值比A股更高,目前主要关注医药、服装及家电领域的投资机会。他认为,相较于港股,今年A股的投资机会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博时基金、鹏华基金也均认为,2018年的港股比A股更具吸引力。鹏华基金崔俊杰认为,截至上周末,港股已累计吸引6800亿元人民币,由于港股的价值洼地及投资机会的多元化,2018年这一资金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张。鹏华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聂毅翔也认为,由于估值更具吸引力,港股市场在2018年会持续受益于南下资金和海外资金的双渠道流入,TMT、消费升级、医药等相关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更值得关注。[详情]

港股上市收费标准相对低 A股的发行费用比例更高
港股上市收费标准相对低 A股的发行费用比例更高

  一般来说,港股上市周期更短、融资规模更大。2017年,在港交所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前三位的分别是国泰君安、众安在线、阅文集团,集资额分别是172.5亿港元、136.8亿港元和95.7亿港元。其中,阅文集团认购阶段冻结资金达5200亿港元,创下2017年港交所IPO冻结资金最高纪录,更是港股史上第二多的冻资新股。 而在去年的A股市场中,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银河、财通证券、华能水电,集资额分别是40.86亿人民币、40.85亿人民币和39.06亿人民币。 不过,相对于港股融资额的2.5%~3%的承销费用,A股的发行费用比例更高。记者简单统计了去年A股募资总额排名前十的公司的发行费用,其金额比例普遍占募资总额3%以上,个别公司甚至超过5%。 但是,由于A股单家公司融资额较少,单家上市费用相对较高。在港交所上市的国泰君安、众安在线、阅文集团上市费用分别为3.84亿元、2.95亿元和2.15亿元。 南方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香港的上市规则较为宽松,一些达不到A股上市要求但符合香港上市条件的公司会转向香港市场。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公司本身是国际化定位,有在境外市场拓展业务的需求,也会考虑在香港上市。 (陈冬生 王玉玲)[详情]

港股两年慢牛 港股QDII基金最牛赚逾80%
港股两年慢牛 港股QDII基金最牛赚逾80%

   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赵婷 昨日,恒生指数突破历史最高点位。伴随这波始自2016年2月份的慢牛行情一路走来,配置香港市场的基金收获颇丰。 Wind数据显示,从2016年2月初港股行情启动以来,具有可统计数据的12只沪港深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平均收益率达到50.01%;配置香港市场仓位在三成以上的QDII基金其间收益全部为正,平均收益58%。 沪港深基金成立以来 平均回报近30% 恒生指数节节攀升,沪港深基金业绩表现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港股行情启动以来,具有可统计数据的12只沪港深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平均取得50.01%的回报。其中,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以72.81%收益率位居榜首,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安信新常态沪港深精选、华夏沪港通恒生ETF等6只沪港深基金收益率也都在60%以上,收益率超过60%的沪港深基金占比高达58.33%。 若是从沪港深基金成立以来回报来看,目前71只沪港深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9.39%,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多达70只,正收益基金占比高达98.59%。其中,2016年5月成立的嘉实沪港深精选成立以来回报高达83%,东方红沪港深则以76.9%收益率居于次席;中海沪港深价值优选、银华沪港深增长、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等9只沪港深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也都在50%以上,这些净值飙涨的产品一度成为市场上备受投资者追捧的公募明星产品。 考虑到多数沪港深基金的成立时间为2015和2016两年,相较于A股明显的“二八行情”,投资港股市场的赚钱效应要远远大于A股市场的投资。 港股QDII近两年平均赚58% 不仅是沪港深基金,配置港股的QDII基金也表现不俗。根据2017年三季报持仓数据,三成以上仓位配置在港股的QDII基金共有41只,其中,投资香港市场比重在50%以上的有33只,南方基金配置港股的QDII基金最多,共有5只;这41只基金成立以来平均回报达到了35.77%。 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数的涨幅达到62.49%,期间配置香港市场的QDII收益全部为正,两年间基金净值增长率超50%的QDII有25只,平均收益58%,国富大中华精选取得83%的收益率。 另外,2016年2月之后成立的港股QDII有8只,这8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也全部为正,平均收益达到30%。其中,2016年3月之后成立的上投摩根中国世纪、工银瑞信香港中小盘、华宝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成立以来收益均在50%左右。 不过,从2007年推出首批QDII基金至今,港股一度经历了大幅下挫和长时间盘整,成立较早的一些QDII基金颇为受伤,以至于港股两年牛市依然未能抚平之前的亏损,从成立以来的回报看,有的QDII至今仍然亏损,基金净值低于1元。 统计显示,2007年成立的最早一批QDII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南方全球精选3只I基金主要配置港股,成立以来的回报仍为亏损状态,最大亏损幅度达到17%;华夏全球精选成立以来取得10%的收益率。[详情]

基金经理:2018港股继续震荡上行
基金经理:2018港股继续震荡上行

  港股时隔十年再创历史新高。多位公私募基金经理认为,港股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恒指创出新高后,2018年有望维持震荡上行行情。行业龙头公司及受益于通胀和利率上行的金融股值得关注。 前海开源沪港深投研团队:港股近期维持上涨趋势,但颠簸明显加大,涨幅靠前的行业波动尤为明显。原因在于去年四季度为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真空期,行业数据进入年终统计期,而且是行业政策密集出台期,资金和交易层面在12月进入收益兑现期,导致市场扰动因素增加,波动加剧。 2018年港股有望维持震荡上行的趋势,估值位于过去十年的均值附近。随着内地宏观风险趋于释放,资产质量逐渐改善,港股估值有望继续扩张。但美联储加息、缩表、减税等因素可能影响资金面,市场波动加大。 分行业看,TMT、消费、医药等成长型行业中的龙头股以及受益于通胀和利率上行的银行保险等金融股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3月份是港股年报公布期,市场受年报预期差影响较大,可能呈现结构性行情。 华宝海外中国成长基金经理周欣:继续看好港股2018年的表现。基本面、资金面因素支持港股继续向好:中国经济筑底回升,2018年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港股相对A股仍拥有明显的估值优势;互联互通给港股市场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大幅反弹,港股估值仍然便宜。 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明聪:中长期来看,香港市场估值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还处在估值修复过程中。短期看,最近全球市场都在涨,恒生指数还有上升空间。不过,当大家对市场判断太过一致时,也需要短期回避风险。2018年主要配置方向有三个,一是大型银行股,二是AH股价差较大的企业,三是部分恒生的中型股、小型股有机会。 北京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港股在估值与盈利支撑下保持上涨,因为估值以及低成长预期,未来内地国企股或有更好的市场弹性。 目前全球市场整体较为乐观,发达经济体可能出现放缓,预计美国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会降到4%左右,而香港等新兴市场股市预期回报率有6%,相对估值仍具备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也不会出现问题,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能够挖掘到在港上市内地企业的很多机会。现在很多行业低效产能退出后,优势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价格回升,行业龙头集中度和竞争力都在提高,很多港股公司仍能给投资者带来赚钱机会。 北京某QDII基金经理:同等标的应具备同样价格。目前港股比A股平均估值要便宜30%左右,也就是说同等标的估值更加便宜,更容易受资金追捧。未来,不论是港股涨上去还是A股跌下来,两个市场的估值水平迟早会持平。 个股方面,香港市场有内地稀缺的成长股机会,比如腾讯控股,虽然总市值已超过4万亿港元,但业绩增速还在40%以上,基金投资看的是标的业绩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可以获取业绩增长的收益。价值投资如果赚业绩的钱,这类高成长性公司的业绩高增长还会带来不错的收益,2018年会维持不错的表现。 (李树超 赵婷)[详情]

港股创历史新高 “抓大放小”仍是港股操作主线
港股创历史新高 “抓大放小”仍是港股操作主线

  证券时报记者 吕锦明 港股终于不负众望,在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并以全日最高位收市。从盘面上看,投资分析师认为港股仍是以“抓大放小”为操作主线,并未看到普涨局面。 从交易数据看,港股昨日全日的沽空额达183.15亿港元,占可沽空股份成交比例约14.07%(较上个交易日13.88%微增)。另外,港股通南下资金持续鼎力支撑,昨日净流入近40亿港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港股大盘的走势看,恒指突破31958点,成功刷新了历史新高纪录之后,有望继续向高点进发。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港股的估值仍然相对较低,这有利于给大盘的稳定性带来支撑。因此,港股投资者后市更多是要注意外围股市是否可能出现波动,并将会影响港股在创出新高后的运行节奏。 外资大行瑞信指出,从近期港股的成交情况看,市场的流动性仍然很高,因此即使大市出现回调,也可以支持港股在高位徘徊一段时间。瑞信私人银行大中华区股本研究部主管谢琳指出,恒指自从去年12月以来的波动性都颇高,尤其到了高位后波动性就更加明显,预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这一情况仍会持续。不过,港股市场上的流动性仍然充裕,也就是说,资金仍在不断流入香港,如果情况能够持续,那么港股将可在高位徘徊进行强势整理。 香港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员叶尚志表示,大盘终于在17日成功刷新了历史新高纪录,目前恒指仍有上试挑战高位的迹象,大市的好淡分界线从31265点进一步上移至31642点。但是,港股中小盘个股仍然在延续本周初出现的回调状态,周三就有超过1000只股票录得跌幅。他认为,这一情况显示港股投资者继续以“抓大放小”为操作主线,盘面未见全面扩散至普涨的情况,“其中,内房股在周三的跌势出现加剧,焦点股碧桂园(02007.HK)下跌5.51%。而汽车股的弱势有所深化,吉利汽车(00175.HK)跌2.09%。值得注意的是,有望获得价值重估的消费股近来表现突出,蒙牛乳业(02319.HK)涨5.49%,达利食品(03799.HK)涨6.85%,双双创出新高。” 中金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港股的牛市周期大多预示港交所的股价会有较大向上空间,例如:在2007年以及2014至2015年的两轮港股牛市中,港交所的股价分别上涨256%和176%,同期港股的日均成交额分别增长232%和170%。中金指出,年初至今,港股日均成交额表现强劲,这个因素在短期将继续推高港交所(00388.HK) 的股价。自2017年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已上升142%,但同期港交所股价仅上涨了52%,预期该股在短期有望获得市场上调盈利预测。 光大证券认为,港股的权重蓝筹股将进入连创历史新高的阶段,继续看好中资金融、周期中游、可选消费龙头和医药等优质稀缺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以及地产、周期板块在业绩驱动下的上涨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港股市场走势强劲,提振香港的强制性公积金(简称强积金)股票基金的回报。据悉,目前强积金账户累计登记超过400万,香港强积金计划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强积金供款可以投资的核准成分基金中,有超过三成属于股票基金,而近年来自愿性额外供款数额也显著增加。有强积金顾问公司分析去年的数据指出,追踪恒指等指数基金的平均回报率最高接近四成,过去的一年间人均账面盈利约3万港元,这还未将在今年前半个月恒指录得逾2000点的升幅计算在内。[详情]

港股通助攻恒指创历史新高 南下资金持续17日净买入
港股通助攻恒指创历史新高 南下资金持续17日净买入

  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1月17日,香港恒生指数低开,盘中扭转跌势,震荡走强,时隔10年刷新了历史新高,资讯科技业、金融、消费者服务业等涨幅居前。南下资金成交活跃,通过港股通连续17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累计金额近400亿港元。 港股专家温天纳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港股市场流动性非常强,内地资金以及海外资金持续流入。现在处于3万点高位,后期调整内资、外资力量因素也不容忽视。 据分析,港股市场的两次高点都与内地资金入市有关联。前次高点出现在2007年10月,当时首批QDII单日获大比例认购,由上投摩根发行的QDII产品“亚太优势基金”首日认购爆额,总认购额超过1000亿元,超过原计划2倍。 本次上涨,内地资金也成为重要助攻力量。Wind统计显示,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超过7000亿港元,特别是自去年12月21日起,南下资金成交活跃,连续净买入约合400亿港元,期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9.4%。 相比之下,昨日A股上证综指上涨0.24%、创业板指数涨0.72%;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收跌,沪、深股通再现同步净卖出,约合8.28亿元,成为2018年来第二次净卖出,不过金额小于前次净卖出。 天元金融策略分析师梁浩荣向记者表示,目前全球股市的上涨都受益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预期和美元指数的走低。短期恒指表现来看,早盘受美股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隔夜美股创新高后出现大幅回撤,同样波及到早盘的亚太股市。而恒指午盘的上涨基本是靠南下资金的买入,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腾讯控股。 梁浩荣认为,从去年破高位后运行的模式来看,短线风险回报率并不吸引人,买盘比较集中,预计之后持续跑赢恒指的个股并不多,现在投资者如果加码要相对谨慎,回避涨幅过高的热门股,还是以稳中求进的操作策略为主,可以关注涨幅落后板块,比如券商股或内银股。 昨日,腾讯控股早盘低走,下午震荡走高,收于449港元,当天南下资金净买入0.92亿港元。作为港股龙头,腾讯控股去年以来股价翻倍,港股通也是稳步增持,最新持股比例达1.82%。 从成交活跃股板块来看,金融板块加仓力度居前,工商银行获港股通净买入9.08亿港元,创下去年以来单日第三高金额。另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均获净买入。 据统计,金融股也成为吸纳南下资金主要板块。港股通持仓金额最大的20只个股中,去年金融股就占据11家。其中,汇丰控股持股市值规模最大,超过800亿港元,最新持股比例显示还在不断攀升。 另外,内房股中,万科企业、碧桂园均获港股通净买入。不过,昨日中芯国际下跌1.72%,遭港股通资金净卖出3.45亿港元。[详情]

金融股领涨 恒指创历史新高
金融股领涨 恒指创历史新高

  金融股领涨 恒指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倪伟 港股市场开年以来涨势强劲,在连涨9个交易日后仅进行了1日的短暂调整,1月17日再次上行,刷新10年以来的高点。当日,港股冲破2007年10月30日的历史高点31958.41点,创下31983.41点历史新高。 由于隔夜美股收跌,17日恒指跟随低开。盘中中资房产股走弱,也并未出现权重股强势护盘,仅有中资券商股逆势走强,港交所持续上涨再创逾1年新高。午盘后恒指逐步回升,并于尾盘翻红,以全天最高点收盘。恒指涨0.25%,报31983.41点。国企指数涨0.64%,报12868.78点;红筹指数涨0.02%,报4679.13点。大市成交额1782.55亿港元。 盘面上,权重股涨跌各半,港交所、腾讯等多股创新高,为港股大市上行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蒙牛乳业延续涨势,再度大涨5.5%,领涨蓝筹,而碧桂园折价配股,股价跌逾5%。 中资券商股涨幅居前,中信证券涨逾8%,海通证券涨逾4%。中资银行股延续此前强势格局,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续创历史新高。澳门博彩股延续涨势,永利澳门涨近4%,美高梅中国涨超2%。次新股希玛眼科再度大涨逾30%,市值逼近100亿港元。华谊腾讯娱乐涨22.22%,领涨港股通标的。 与此同时,中资资源股延续跌势,紫金矿业跌近6%,五矿资源跌超3%。中资地产股集体回落,万科企业跌近5%。 数据显示,港股此次刷新历史新高耗时10年2个月18天。尽管恒生指数刚刚突破历史高点,但恒指的总市值早已突破2007年高点。当时的最高总市值为14.2万亿港元,而截至1月17日收盘,恒指的总市值逾21万亿港元,市值提升约50%。由于恒指成分股基本面明显改善,恒指目前整体市盈率13.8倍,远低于2007年10月的23倍。 相比市盈率水平,恒指成分股两次新高对比下的市净率变化更大,目前最新的市净率在1.4倍左右。而在2007年10月,恒指成分股市净率曾经达到3.7倍。 华宝海外中国成长基金经理周欣表示,继续看好港股市场2018年前景。基本面、资金面因素支持港股继续向好:一是内地经济筑底回升,2018年有望保持稳健增长;二是港股相对于A股仍拥有明显的估值优势,与港股估值的历史数据纵向对比也并不贵;三是互联互通给港股市场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并提升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虽然经过近一年多来的大幅反弹,港股估值仍然便宜。明晟中国指数扣除以高估值互联网为主的美国中概股以后,目前预测市盈率仍低于其历史平均水平。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此轮港股牛市是核心资产盈利驱动的慢牛行情。未来较长时间,影响港股行情更关键的是基本面驱动。在投资理念上要变化,需更重视核心资产的性价比。一季度行情相比较二季度较好,年报业绩是亮点,资金面上将受益于中资和海外机构资金新一年的重新布局。一是继续看好攻守兼备的大金融,特别是保险和大银行;二是积极参与年报行情,淘金消费和科技板块。[详情]

突破31958点是新征程开始 市场期待港股主升浪到来
突破31958点是新征程开始 市场期待港股主升浪到来

  突破31958点是新征程开始 市场期待港股主升浪到来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编辑 谢欣 对于恒生指数突破31958点的前历史高点,市场主流声音一直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一些海外大行在2017年年末已给出了更高的目标点位。 而在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数以31983.41点创出历史新高,港股的牛市也因此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在创下新高后,恒生指数乃至港股会怎么走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市场声音认为2018年的港股或许不会像2017年那样一帆风顺,可能会有更多的颠簸。 恒指下一站35000点? 从各大机构目前的预测情况来看,招银国际显得最为乐观,在2018年的年度策略报告中招银国际指出恒生指数目标是35000点。 招银国际判断,2018年利好港股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经济显示较强的韧性及结构优化;中国资金外流忧虑下降;港股企业盈利继续上升,估值有望小幅上调;北水南下增加等因素。另外该券商表示,要判断恒生指数何时见顶,可以留意港股大市的成交额情况。从2017年以来,港股成交额逐步攀升,反映出投资者日益乐观,而从目前的日成交额情况看,还没有到达亢奋的地步。 另外,兴业证券张忆东也重申,维持2016年以来对“港股牛市”的判断,2018年是慢牛、长牛。作出以下判断主要是依据从基本面、资金面及估值体系重估角度作出的分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张忆东对港股2018年的投资节奏作出了判断,他指出,2018年港股一季度行情好于二季度,二季度可能有“假摔”,而2018年下半年港股行情有望启动此轮牛市的主升浪,大逻辑仍是立足基本面。 另外,第一上海证券指出,“我们预期2018年恒生指数市盈率上限为13.4倍,下限10.6倍,对应目标区间为26000至33000点。2018年国企指数市盈率上限9.2倍,下限6.8倍,对应目标区间10000至13500点。和2017年年底指数水平相比,恒指和国企指数2018年最高仍有13.1%和17.1%的上升潜力。” 不过,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还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承接去年港股形成的牛市格局,恒生指数今年进一步向上突破是大概率。但是在今年开局第一个月就突破,还是有点意外。” 延续2017年投资逻辑 了解港股市场的投资者都应该知道,在2017年港股的大涨中,市值越大的个股涨势越好。在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港股市场,投资者通过对基本面的把握便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丰厚收益。 而进入2018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各大机构的观点看到,专业投资者们维持了与2017年一样的投资策略。 第一上海证券指出,2018年上半年预计恒指在资金抱团的情况下将延续“白马行情”,但当优质蓝筹股估值和盈利预期达到顶部区间后,相对小盘股的收益会降低,届时不排除出现资金分化的可能性,因此下半年部分质地优良的中小型标的有望得到资金青睐。而投资主题分为五个,分别是消费升级、科技创新、高端制造、5G概念和国企改革。 而张忆东仍旧指出,2018年港股仍是核心资产盈利驱动的慢牛行情。 对于2018年的港股风险,张忆东认为,如果油价超预期、CPI超预期,或者美元超预期上涨,以及如果“金融去杠杆”节奏和力度超预期,都将引发行情波动。[详情]

恒指登顶沪指还在“半山腰” 目前估值远不及10年前
恒指登顶沪指还在“半山腰” 目前估值远不及10年前

  恒指已登顶沪指还在“半山腰” 10年后的港股不再是“昔日容颜”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编辑 谢欣 10年前,恒生指数随着港股大牛市一举攻上了30000点大关,并把历史性高位定格在了31958点。 10年后,恒生指数再次站上30000点,在2018年1月17日,一举突破31958点,以31983点创下了新的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今时恒生指数又回到了2007年的最高位置,但是如今的港股牛市行情与10年前相比,却是大大的不同。 A股并未“比翼齐飞” 此次恒生指数突破历史高点,与2007年的那次大牛市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在2007年,A股与港股还相对独立,目前如火如荼的沪、深港通还没有“踪迹”,两个市场的投资者与资金,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较小。但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港股与A股却走出了相似的行情。 恒生指数在2007年10月份,创下了31958点的历史高位,而上证指数同样在2007年10月份创下了6124点的历史高位。不仅2007年的股指历史高位出现在同一月份,在创出历史新高前的快速上涨,后的快速下跌两相对比,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而2018年恒生指数刷新了历史高位,A股却没有“比翼双飞”,目前上证指数还在6124点的“半山腰”。 翻看日K线图显示,此轮港股大牛市是从2016年2月份开始,在2015年恒生指数涨至28589点后,又快速跌至了2016年2月份的18279点。不过恒生指数就此开始一直缓慢上涨,形成了一种慢牛的态势,直至创下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更有趣的是,在2007年10月份,美股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回落后,在2013年3月就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目前仍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创造出波澜壮阔的近8年时间长牛行情。 从全球股市来看,目前指数在新高状态的除恒生指数、美股三大指数外,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等主要指数都在新高附近。 成分股有天翻地覆变化 众所周知,恒生指数是代表港股市场的综合性指数,不过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却是按照市值排名而选择的50只股票(即蓝筹股,目前为50只,此前数量少于50只)。此外,发布恒生指数的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还会每个季度进行讨论,做出将个股选入及剔除的决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发现,目前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与1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目前享有港股“股王”美誉的腾讯控股(00700,HK)在十年前恒生指数创下历史高位时,根本就不是恒指成分股。 在2007年10月份时,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仅有40只,根据当时的成分股来看基本都来自传统行业,其中金融股和地产股的比重最大,具代表性的个股如汇丰控股、工商银行、中国平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等。 而目前,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已经增加至50只,虽然金融、地产股仍占多数,但是越来越多的新经济科技网络股跻身蓝筹,如腾讯控股、瑞声科技、顺宇光学科技、联想集团等都已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这些科技网络股活跃的成交量丝毫不输那些传统的巨无霸,目前腾讯控股就几乎天天霸占港股成交额的冠军宝座。 目前估值远不及10年前 此次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市场估值却比2007年时低了不少。 在2007年10月时,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为24.26倍,而目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却仅为16.01倍(2017年12月数据)。 恒生指数目前约16倍的市盈率比美股市场的道琼斯指数、德国DAX指数等全球主要股市指数的市盈率还更低。与A股沪指的19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相比,恒生指数市盈率仍然要低一些,但高于上证50指数不到14倍的市盈率。 除了估值外,从成交量情况看,港股市场目前也不及2007年10月份的水平。在2007年10月份,当月的成交金额达到了3.47万亿港元,而2017年11月份(2017年成交金额最高的月份)的成交金额才2.62万亿港元。用市场人士的话来说,港股目前还没有到达极度亢奋状态。[详情]

写在恒指再上32000点: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写在恒指再上32000点: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来源:王雅媛港股圈 今天是2018年1月17日,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午后恒指震荡上扬,收复早盘失地,以当日最高点31983.41收盘,时隔11年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长期在港股市场做多的投资者,见识过08年金融海啸万物萧条,也经历过15年瞬息即逝的港股大时代,这次有份见证港股创历史新高自然是一件开心和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在港股创下新高时,身边有不少投资者开始为这连涨多月的港股感到有一点惊慌,害怕十年一次的股灾终会在今年发生。 我们就趁港股创新高之际从三方面比较一下,11年前港股跟今天的主要分别,让大家明白“这次真的是不一样了”,我们还是处于一个健康的牛市。 一、同是32000点,但公司已今非昔比 恒生指数的编制由来已久,首次推出可以追溯到1969年11月,当时设定恒指的基准日是1964年7月31日,指数定为100点。 在1985年,为了反映股市的主要成分股的情况,将33种成分股纳入4种分类指数,即工商业、金融、地产和公用事业。 到了2006年6月30日,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宣布将成分股数目由33只加至38只(当中包括33只非H股及5只H股),并于2007年2月9日,宣布将成分股逐渐增加至50只。自此,恒生指数就成为了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 我们就拿恒生指数占比前十的股票来说: 来源:公开资料 2007年的时候,榜单前十名只有3家国内公司(中国移动、建行和中海油),而11年后的2018年,前十名中国内公司数量翻了一倍(腾讯、建行、移动、工银、平安、中银),证明了内地公司这十一年来在恒指成分股中影响越来越大。 另外,2007年恒生指数成份股以工商和金融股为主,而当中的主力都是香港公司,到了2018年这两个板块占比更是有所增加,不过,不同的是里面的成份股都由国内公司替上,例如:当年被“嫌弃”没有进入恒指的腾讯(属工商类),现在已经占据了1/10的恒指,成为占比最高的股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有时候调侃恒指是“腾指”的原因。 数据来源:港交所 当然,如果只谈恒指成分股这些市值比较大的公司,其变化并不一定能代表整个香港市场,我们再来看看整体市场中内地公司有没有变化。 ● 内地企业占总体比例也稳步向上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份(0168.HK)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打响了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第一炮。后来,越来越多的内地公司前往香港挂牌上市,其中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联想、腾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图:青岛啤酒打破开香槟庆祝惯例,改为开啤酒庆祝 随着赴港的内地企业增多,上市的内地企业数目也由2008年的465家快速增长到了2017年的1051家,年平均增速近60家。 2007年,内地股票的市值占市场总市值达到了52%,同比增加了5%。2017年,内地股票的市值占港股市场总市值进一步上升到了66%,市值也达到了22.52万亿港元,是什么一个概念?就是近乎5个腾讯的总和。 来源:港交所 来源:港交所 香港的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经营自由和人员进出自由是其特点,这种发展模式也被称为港式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下,服务业主导程度极高,占了香港GDP的比例在90%以上,其中以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持服务业及旅游业为香港经济的四大传统产业。 但是,这种外向型经济体也很容易受国际市场左右,外围一旦有风吹草动,比如:美国加息、金融危机或欧债危机,香港的企业盈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也会同样反映在之前以香港公司主导的指数上。 不过,随着国内公司不断来港上市及加入指数成份股,香港公司的影响力已大幅被摊薄,港股正快速摆脱这种外向型经济的劣势。 换上的是主要依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3亿人的内需市场的国内公司,而这几年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使到港股抵抗外围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尿性不再。 二、同是32000点,但背后的投资逻辑却大相径庭 香港的资本市场一直是国际市场,主导香港股市的都是外资基金,但是出于08年金融海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信任及不熟悉中国国情,外国人拿钱买中国公司,只当是配置新兴市场中的一小部分,对一些成长股的挖掘能力极为有限,主线逻辑投资逻辑就是买低估值以及高分红的公司。 而每当外界有一些风吹草动,这些外资基金都会大举沽货,把资金撤回本土,来去从不留恋。那时候的港股定价权由外资话事,所以有人也笑称港股是一个“二奶市场”。 以2007年为例,内地投资者在港股的投资者占比中仅位居第五名,排在美国、英国、欧洲(除英国)、新加坡后,占有率仅5%,影响力微乎其微。 这两年随着深港通、沪港通的开启,南下资金纷纷过海,南下日均成交额占主板日均成交额比重由原来的不足1%,增加至现在的10%以上。根据港交所2016年的数据,国内投资者占比已经一下子超越美国,比例高达21%,成为了市场第一。 来源:港交所 目前,通过港股通渠道布局港股的内地投资者有相当大部分是以保险和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相比纯粹从基本面数据给予定价,有风吹草动的时候果断斩仓的外资,这批既受过西方传统投资教学,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理解更为深入的资金操控人,对于低估值或有成长性的国内股票,愿意以一个更长期的态度去对待。 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买一个股票,不但要买未来一到两季度的盈利,我们买一个股票更多需要一些情怀,买一个公司未来的五年。 这样的思维冲击大幅改变了香港市场的生态环境,加强了港股的稳定性。 三、同是32000点,但估值却低了一大截 ●  估值仍然合理 许多投资者会认为大市已经涨了很多,估值上可能已经偏贵。而实际上,虽然经历了大幅上涨,港股的估值仍然不高。今天恒生指数的PE只有不到14倍,仍远低于2007年恒指曾经到达的市盈率近32倍。目前最新的市净率水平也在1.4左右,不及2007年10月参3.7倍的一半。 来源:Wind 而对比美国的纳斯达克(22倍)、S&P 500(27倍),沪指(19倍)和深指(37倍),港股的估值还远远和“贵”扯不上关系。 这样低的市净率和恒生指数存在一大批国内金融巨头有关,这些公司的市净率普遍都是1倍出头,并不像2007年有那样高的市净率水平。 ● 资金未陷入疯狂 从成交金额来看,2007年3月10日港股成交额高达2,098亿元,而2018年在有南下资金作为增量的支持下,成交额暂时最高也仅约1,700亿元。 即是说存量投资者的换手率并没有大幅提升,反映的是在股市持续大涨下,他们对于股票投资的态度并没有因此变得更投机性及交易性,反而根据草根观察,大家更倾向持有好股票,不动如山。 在牛市中,股价丝毫不动的券商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来源:Wind;截至2018年1月17日股价周线图 来源:Wind;截至2018年1月17日股价周线图 来源:Wind;截至2018年1月17日股价周线图 [详情]

内外因素共同推动港股创新高 互联互通成催化剂
内外因素共同推动港股创新高 互联互通成催化剂

  新华社香港1月17日电题:内外因素共推港股创新高 互联互通成催化剂 新华社记者李滨彬 恒生指数17日收报31983.41点,涨0.25%,创历史新高,突破2007年10月30日创下的31958.41点的盘中高位。随着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的推进、互联互通的深入发展和内外经济环境的趋好,2018年港股有望迎来更多机遇和亮点。 内外因素共同助推港股创新高 进入2018年,港股频创纪录。恒指连涨14日,创史上最长上涨天数纪录。近两日,港股两创最高点位纪录:16日收盘报31904.75点,刷新港股在2007年10月30日创造的收盘历史高位31638.22点;17日继续突破港股历史最高点位,恒指创新高。截至1月17日,2018年以来恒指累计升幅2064.26点,涨6%。 业内人士认为,恒指创历史新高有其内在及外在原因。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指出,内地经济自2017年起超预期增长,改变了市场过分悲观的看法。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回升之下企业盈利增长也反弹。作为投资中国的门户,香港股票市场自然受惠,自去年中起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新经济的力量日益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以腾讯为例,2017年上涨近一倍,贡献恒生指数三分一的升幅。腾讯近日继续创新高,也成为引领恒生指数上升的力量。 外在因素方面,程实指出,全球经济在经历十年的调整期后,正式走出金融风暴的阴霾。在流动性充裕、市场情绪高涨下,全球市场也普遍上升。特别是美股不断创新高,港股的估值优势更加突显,这些因素都支持了港股上升的动力。 互联互通成为港股的催化剂 17日港股交易量达到1782.55亿港元,连续12个交易日成交量维持在千亿港元上方。从港股的交易量来看,2017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82亿港元,较2016年的669亿港元上升32%。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告诉记者,内地和香港的“股票通”对港股交易量有刺激作用,互联互通对整个港股市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2018年前几周,港股成交量均过千亿,全年规模不可预期。总的来说,市场正向积极和正面的方向发展。 记者从港交所获悉,“沪港通”及“深港通”2017年年内的成交量显著增加。2017年北向成交总额达22660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加193.9%;南向成交总额达22590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170.2%。北水南下成为港股向上的一大动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今后中国证监会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断优化完善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互联互通产品,稳步开展H股全流通试点。 程实认为,过去三年南向资金超过6000亿港元,成为港股向上的动力。目前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的交易占总成交的比例超过12%,预期互联互通将为港股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港股今年将为新经济敞开大门 17日蓝筹股方面,腾讯控股涨1.08%,收报449.00港元;香港交易所涨2.50%,收报295.60港元;汇丰控股涨0.30%,收报85.05港元。 程实表示,工银国际对今年港股的前景保持乐观。经济平稳增长、企业盈利增长将持续支持市场情绪。经济增长反弹、企业盈利上升的情况下,银行资产质量也随之改善,金融板块有望引领大市。新经济相关股票也有望保持不俗的表现。 对于2018年港股的亮点,耀才证券主席叶茂林表示,2018年港交所将会推出同股不同权、H股全流通、新股通及多只“独角兽”企业排队上市,港股为新经济股敞开上市大门,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港集资,进一步激活本港股市。 李小加16日对记者表示,港交所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规则市场意见咨询,预计今年春节后会进行下一步细则咨询,争取6月初公布所有规则,希望6月底可以接受三类新经济公司申请上市。李小加介绍,这段时间港交所和很多新经济公司进行接触,收集意见,感觉大家的兴趣和需求都很旺盛。[详情]

港股拥抱新的“大时代” 招银国际:恒指目标35000点
港股拥抱新的“大时代” 招银国际:恒指目标35000点

  原标题:时隔十年,港股涨破历史纪录!新的“大时代”该如何投资? 十年前,恒生指数随着港股的大牛市一举攻上了三万点大关,并把历史新高定格在了31958点的位置上。 十年之后,恒生指数再次站上三万点,并在今日(1月17日)一举突破31958点,以31983点创下了新的历史新高。 港股的牛市也因此进入了下一阶段,恒生指数乃至港股“该怎么走”,就成了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有观点认为,2018年的港股或许不会像2017年那样一帆风顺,可能会有更多颠簸。 港股市场拥抱新的“大时代” 今日(1月17日),香港恒生指数尾盘由跌转涨,收涨0.3%,报31983.41点,突破2007年10月创下的历史高位31958.41点。 国企指数收涨0.64%,报12868.78点。不过,这一指数与同样在2007年创造的20609点高位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 蓝筹股涨幅榜中,蒙牛乳业(02319.HK)、中国人寿(02628.HK)以及众多银行股领涨,港交所表现抢眼,收涨2.497%。同时碧桂园(02007.HK)、九龙仓集团(00004.HK)和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下跌最多,跌幅分别为5.51%、2.46%和2.23%。 从板块涨跌幅榜上来看,今日港股行情风格分化明显,截至收盘金融板块大涨1.628%,银行、酒店娱乐板块涨幅均逾0.3%,其他上涨板块相对弱势。 根据港交所数据,截至港股收盘,港股通(沪)每日额度105亿元剩余78.18亿元,占比74.5%; 港股通(深)每日额度105亿元剩余91.83亿元,占比87.5%。 ▲来源:港交所 虽然恒生指数又来到了历史性的一刻,但是港股市场并没有过度亢奋。香港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表示:“由于恒生指数的上涨依然是集中在几个大票身上,上涨并非扩展到整个市场,市场氛围总体还是有点谨慎,显示出市场仍然是理性的,没有过分的疯狂及亢奋。”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此次恒生指数虽然创下新高,但是市场估值却比2007年创下新高时低了不少。 2007年10月时,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为24.26倍,而目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却仅为16.01倍(2017年12月数据)。这一数字比美国道琼斯指数、德国DAX指数等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估值也都要低。 下一站35000点? 从各大机构目前的预测情况来看,招银国际显得最为乐观,他们在2018年的年度策略报告中指出恒生指数目标35000点。 招银国际判断,2018年利好港股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经济显示较强的韧性及结构优化;中国资金外流忧虑下降;港股企业盈利继续上升,估值有望小幅上调;北水南下增加等因素。另外该券商表示,要判断恒生指数何时见顶,可以留意港股大市的成交额情况。从2017年以来,港股成交额逐步攀升,反映出投资者日益乐观,而从目前的日成交额情况看,还没有到达亢奋的地步。 ▲资料图(来源:摄图网) 此外,兴业证券张忆东也重申,维持2016年以来对“港股牛市”的判断,2018年是慢牛、长牛。作出以下判断主要是还是从基本面、资金面及估值体系重估角度作出的分析。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还注意到,张忆东对港股2018年的投资节奏作出了判断,他指出,2018年港股一季度港股行情好于二季度,二季度可能有“假摔”,而2018年下半年港股行情有望启动此轮港股牛市主升浪,大逻辑仍是立足基本面。 另外,香港本地券商第一上海指出,“我们预期2018年恒生指数市盈率上限为13.4倍,下限10.6倍,对应目标区间26000至33000点,2018年国企指数市盈率上限9.2倍,下限6.8倍,对应目标区间1000至13500点。和2017年年底指数水平相比,恒指和国企指数2018年最高仍有13.1%和17.1%的上升潜力。” 不过,叶尚志还是对记者表示:“承接去年港股形成的牛市格局,恒生指数今年进一步向上突破是大概率,但是在今年开局第一个月就突破,还是有点意外。” 延续2017年投资逻辑 了解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应该知道,在2017年港股的大涨中,市值越大的个股涨势越好。在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港股市场,投资者通过对基本面的把握便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丰厚收益。 而对于2018年,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综合各大机构的观点发现,专业投资者们大致延续了2017年投资港股的策略。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上海指出,2018年上半年他们预计恒指在资金抱团的情况下将延续“白马行情”,但当优质蓝筹股股票估值和盈利预期达到顶部区间后,相对小盘股的收益会降低,届时不排除出现资金分化的可能性,因此下半年部分质地优良的中小型标的有望得到资金青睐。而投资主题分为五个,分别是:消费升级、科技创新、高端制造、5G概念和国企改革。 而张忆东仍旧认为,2018年港股仍是核心资产盈利驱动的慢牛行情。 对于2018年的港股风险,张忆东认为,如果油价超预期、CPI超预期,或者美元超预期上涨,以及如果中国的“金融去杠杆”节奏和力度超预期上涨,都将引发行情剧烈波动。 (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编辑 赵云 [详情]

五大股市7大指数刷历史新高 最"便宜"的还是港股
五大股市7大指数刷历史新高 最

   图片来源:花瓣美素 “牛事”俱备,只差A股。 全球牛市忽然降临!美股新高、英股新高、印度股市新高、巴西股市新高,一水之隔的港股市场,也在今日突破10年历史大顶,恒生指数创下31983.41点的历史新高,全球牛市似乎只差A股了。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全球16个重要市场指数中,已经有7个指数在2018年里创下了历史新高,共涉及5大交易市场,其中台湾加权指数虽未新高,但也在今日刷新1991年以来的新高纪录。 就2017年以来的涨幅来看,恒生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圣保罗IBOVESPA指数、孟买SENSEX3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赚钱效应明显,累计涨幅均超30%,分别达到45.38%、34.19%、32.55%、30.59 %和30.51%。 值得关注的是,恒指十年后创新高,估值却大幅降低。 据统计,在10年前登顶期间(数据截取于2007年10月28日),恒生指数市盈率为22.5倍、市净率为3.57倍,而在创下历史新高的今天,恒生指数市盈率却只有13.8倍、市净率为1.4倍。 这意味着,十年过去后,恒生指数市盈率降低了38.67%、市净率降低了60.78%,指数期间涨幅主要由盈利、资产推升的痕迹非常明显。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息周期初期,随着利率息差的扩大、利率曲线陡峭化,美股、港股和A股的金融板块都会有很好表现,相信恒生指数在大权重板块的推动下,将有机会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在第一季度期间。 五大海外市场新年创历史新高 正当A股市场还在争议“11连阳意味什么”的时候,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已经牛市冲天,其中有7个市场指数、5个交易市场已经创下的历史新高,同时,两大指数距离历史新高已经不远。 具体而言,今年以来,英国富时100指数率先突破,于1月12日创下7792.56的历史新高点,2017年以来累计上涨了8.58%、2018年以来上涨0.89%,虽然累计涨幅不高,但好歹也是历史新高。 此后,印度的孟买SENSEX30指数也在1月15日刷新历史高点,2017年以来累计上涨30.59%,最高点位达到34963.69点。 就在昨晚,美股市场虽然高开低走,但盘中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刷新历史高点,2017年以来累计上涨30.51%、24.01%和34.19%,2018年以来分别上涨4.34%、3.85%和4.64%。 同时,巴西的圣保罗IBOVESPA指数也在1月16日创下历史新高。 在中国市场,港股恒生指数在今日刷新历史新高,台湾的台湾加权指数虽未新高,但也已经刷新199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纪录,且距离历史高点只差13.54%。 数据显示,恒生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2017年以来分别上涨45.38 %和18.93%,其中2018年后分别上涨6.9%和3.4%。 值得关注的是,德国DAX和韩国综合指数没有创新高,但均已在2017年11月创下了历史高点,且目前也在向历史新高发起冲刺,分别只要再上涨2.34%和1.84%,即可以刷新历史高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证指数今日收报3444.67点,距离2015年高点5178.19点,还需要上涨50.32%,如果想要收复历史高点6124.04点,则需要上涨77.78%。 十年后创新高,市盈率却降38% 熟悉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或许还有印象,2016年期间港股市场曾出现“港股边缘化”争论,认为港股市场正逐渐失去资产定价能力、缺乏市场活跃度,在港股上市的公司难以获得较高估值,说白了就是港股就该拥有低估值。 (相关报道,可点击查看券商中国2016年报道《20年后又遇港股指数破净,对比三大指标,你敢不敢跨过香江买港股?》) 那场争论中,港股市场的最大缺点,也是如今港股市场的最大优点:低估值,堪称全球股指最低股市场,甚至出现了20年一见的“指数破净”现象,指数动态市盈率一度低至8.7倍、市净率更是只有0.93倍。 不久后,港股市场即开启了这轮牛市行情,直至今日刷新历史新高,即便如此,港股市场依然是全球最便宜的股票市场之一。 据统计,截至今日,恒生指数市盈率也只有13.8倍,在可查数据的主要市场指数中,只略高于韩国综合指数的13.12倍盈率,同时市净率为1.4倍,在可查数据中为最低的市场指数。 相较之下,在 2007年10月28日,恒生指数市盈率为22.5倍、市净率为3.57倍。 这意味着,在十年时间里,恒生指数市盈率降低了38.67%,市净率降低了60.78%,指数期间涨幅主要由盈利、资产推升的痕迹非常明显。 现在的恒指估值算不算高? 就纵向数据来看,恒指目前的13.8倍市盈率,已高于历史中位数,大约位于历史数据的59.66%分位点(从低到高排序),但市净率数据则较为低估,目前位于历史数据的36.04%分位点(从低到高排序)。 同样可以作为比较的是,截至今日,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市盈率分别为16.33倍和27.63倍,市净率分别为1.75倍和3.11倍。 港股:十年38只10倍股 尽管恒生指数经历10年后回到原点,但个股在这十年间已是精彩纷呈,期间产生了大量的超级牛股,光十倍股就有38只,市场呈现一定赚钱效应。 就板块来看,从2007年10月30日起算,港交所12个行业板块中只有原材料业与综合企业出现下跌,平均跌幅为9.45%和19.12%,与此同时,消费品制造业、工业和资讯科技业等板块涨幅惊人,平均涨幅分别达到189.86%、92.27%和85.69%。 在个股涨幅方面,港股市场从2007年10月30日以来,已有437股翻倍、180股涨幅超3倍、94股涨幅超5倍、38股涨幅超10倍,其中舜宇光学科技、中国生物制药、申洲国际、腾讯控股和吉利汽车等5股涨幅超30倍。 在这十年时间里,受益于智能手机的加速升级,光学设备制造商舜宇光学科技开始了快速成长,也成为港股市场中有名的“苹果概念股”,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获得巨大涨幅,累计上涨41.51倍,期间涨幅位居港股第一名。 截至目前,舜宇光学科技的市值达到1217.67亿港元,对应市盈率为53.79倍。 除此之外,中国生物制药、申洲国际的涨幅也位居前列,2007年10月底以来分别上涨35.21倍和33.1倍,当前市盈率分别为42.05倍和30.71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控股在2007年10月底市值只有1249.39亿港元,但此后十年里股价累计上涨了32.99倍,目前公司市值达到4.27万亿港元,已然成为港股市场中的超级大盘股。 不过,也有些超级牛股中途忽然失色,让人唏嘘不已。最为显著就是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涨幅一度让其实际控制人成为中国首富,2007年10月底以来涨幅达到26.09倍,但该个股从2015年5月停牌以后,一直没有再进行交易。 四位大咖评港股 张忆东:见证历史的牛市时刻   随着港股市场不断上涨,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2016年作出的“港股牛市”的判断正在不断能得到验证。 张忆东在昨日(1月16日)发布的一份研报称,2018年港股仍是核心资产盈利驱动的慢牛行情,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首先,港股基本面仍将持续改善:未来数年投资中国权益资产所关注的真正基本面,不是投资于GDP的波动,而是关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关注中国一批优秀企业将崛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巨头,强者恒强。 其次,港股资金面的增量驱动的逻辑很清晰:在中国走向富强,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高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之后,银行和保险以及外资机构等会持续增加配置中国的优质股权,港股作为更便宜而且分红慷慨的中国资产将更受益。 第三,估值体系有望持续重估:恒指和国企指数的估值依然是全球股市的“洼地”,中长期来看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配置的趋势确定,北水南下和西水东进将继续。 值得关注的是,张忆东本次进行了时间上的明确预判,认为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一季度好于二季度,其中3月之前的行情可能好于之后。 张忆东还表示,港股市场二季度可能有“假摔”,1季度后期开始要关注不确定性。总体来看,维持2018年上半年港股牛市大概率仍将处于“底部的顶部”的判断,或称为第二阶段,是为了有效地突破历史高点而进行的蓄势准备阶段,恒指大概率维持维持强势震荡。 姜超:2018年机会港股第一,债市第二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2018年对港股市场进行了积极推荐。 在对2018年的宏观经济分析研报中,姜超认为新的一年将会发生五大重要的变化: 一、通胀:CPI和PPI强弱逆转。 二、外贸:内外需强弱逆转。 三、地产:一二线与三四线强弱逆转。 四、金融:货币与融资关系逆转。 五、经济:供给和需求关系逆转。 姜超表示,18年要从关注供给重回关注需求,要重视需求下滑对投资的影响。 因此,姜超团队在年度观点中,对大类资产比较看好的是与外需有关的港股和石油,与货币有关的债券,以及与避险有关的黄金;而在内需当中,对和PPI有关的商品、房地产等相关资产相对谨慎,而和CPI有关的消费和服务仍有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姜超在日前一个公开演说时表示,对于2018年中国有关的机会进行简单排序,港股应该排在首位;第二是国内债市,国债利率处于历史高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第三是黄金,黄金是唯一一个全球避险品种。 此外,在日前发布的海通债市一致预期调查结果中,姜超团队表示,看好股市成为债市投资者的一致预期。在该份调查中,对于最看好的大类资产,高达84%的受访者选择了股票,远高于选择其他资产,排在第二位的大宗商品看好者占比也仅30%,看好债券的受访者仅占12%,这意味着债市投资者目前对于股市普遍乐观。 洪灏:一季度还有新高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息周期初期,市场基于加息预期和利率变化,利率收益曲线会出现陡峭化,利率息差有所扩大,金融板块企业会有所受益,因此美股、港股和A股中的金融板块都会表现不错。 洪灏称,相信在包括金融股在内的大权重板块的推动下,恒生指数应该还会出现新高,尤其是在一季度期间。 在市场风格方面,洪灏认为,一季度中后期通胀的前景会比较明朗化,对利率的预期走势的也会明朗化,这个会直接影响到对一季度后投资前景的判断,一季度之后很可能出现一个风格的转换,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风格转化“这一个决断,现在不需要做”。 落实的具体投资板块,洪灏表示看好金融、消费、科网和医疗保健,认为这些板块将会领涨市场、带动港股市场继续冲出新高。 荀玉根: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对港股市场继续维持牛市判断,认为H股全流通类似A股股权分置改革,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荀玉根表示,证监会宣布启动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旨在盘活存量资产,打开融资渠道。对比大陆在2005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本质上都是为巨量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 荀玉根称,回顾05年A股股权分置改革,此次改革催生了自2005年以来A股市场最大一波牛市行情,上证综指在2007年创下6124.04的高点。在2006年改革全面展开后,大陆公司的资本化率、A股交易率、A股换手率三项指标皆快速提高。由于原非流通股的逐步全流通,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在股改后显著快速提升,从2006年的仅4.3%占比持续上升到2012 年的峰值40.2%。目前,H股未流通股等价市值4.1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比例约为7.3%。 此次H股全流通类似大陆2005年A股股权分置改革,H股全流通很可能将对港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展望2018年,维持《港股在慢牛途中——2018年港股投资策略-20171212》观点,盈利改善和资金南下双重动力推动下,港股行进在慢牛途中。从盈利估值匹配度看,金融业、电讯业和地产建筑业值得持续关注。 [详情]

港股新高之后 港股牛市还能飞多远?
港股新高之后 港股牛市还能飞多远?

  港股新高之后,高处还有更高? 李隽 时隔超过11年之后,恒生指数终于创出了历史新高,1月17日恒生指数收于31983.41点,以全日最高位收盘,成交逼近1800亿港元。港股创出新高,其实背后有多层次的因素,包括“同股不同权”的新规,H股即将实现全流通,这都为港股市场迎来更多新鲜血液。 然而这11年来港股能闯出新高,而上证指数却依然不到3500点,距离11年多以前高位的6124点依然有距离,同样是中国经济主导的市场,这也值得我们思考。究其原因,港股市场上恒生指数成分股的质量较高,是其市场能够持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港股新高本质上是“业绩牛”。 港股创出历史新高,其实最主要是靠前两名的成分股腾讯控股(00700.HK)和汇丰控股(00005.HK)带动,而内地银行股近日出现了全面补涨的趋势,而港交所(00388.HK)本身坐拥独家垄断生意,却从来不故步自封小富即安,股价也节节向上,这些重要成分股都使得恒生指数过去2年的表现优异。 其实近两年港股也面临着一定的不利因素,比如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的推进,对港股资金面肯定形成一定压力,不过这在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全面开通的背景下,内地资金“扫货”港股,自然也使得香港市场水涨船高,这在资金面上有效弥补了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影响,甚至主导了港股走势,中国平安举牌汇丰控股也成为了内地资金逐步主导港股的标志性事件。 除了港交所近日连番上升,带领港股走向新高以外,近日香港本地的券商股也全面启动,包括国泰君安国际、海通国际、耀才证券等都摆脱过去跑输大盘的颓势,近日连番上升,这也让人联想起2015年4、5月港股券商股集体暴涨之后,港股盛极而衰的情景。 到底港股上升的持续性有多强?这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思考。笔者看来,在市场成交不断创出新高的背景下,未来一个多月,港股牛市自然还能再“飞一会儿”,而进入2月开始的业绩披露期,也可能会为部分业绩超预期的企业带来年报行情,农历新年之前,投资者无需过分担心有大调整;大的蓝筹股上升较多之后,新进的资金也可能追捧部分优质中型股份。 不过进入3月份之后,美联储再次加息机会很大,加上中国内地资金利率继续提高,这都会是对港股市场的不利因素,而持续上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港股逼近35000点的关口,那么部分投资者也需要先行获利了结;投资者需要密切留意成交量的变化,如果一旦连续多日回到1500亿港元以下,甚至可能连1200亿港元不到的话,那么就需要考虑后续跟进的资金是否足够了,到时候或许就是套现港股的好时机。[详情]

新浪财经策划:一图看懂本轮港股牛市
新浪财经策划:一图看懂本轮港股牛市

  新浪港股讯 港股继去年大涨36%后,2018年开年恒指连续大涨近7%,今日创下31983点历史新高,国指更是涨9.9%,在涨幅榜中继续傲视全球!港股牛市中哪些板块表现最突出?哪些个股值得购买,港股后市走势如何?能否继续港股神话?一张图表帮你尽览港股最近1年表现。 [详情]

见证历史!港股恒指涨0.25%报31983点 创历史新高
见证历史!港股恒指涨0.25%报31983点 创历史新高

  新浪港股讯 1月17日消息,今日开盘,恒生指数低开0.25%,之后一度跌逾0.8%,但后续持续拉升,截止收盘,恒生指数涨0.25%,报31983.41点,创历史新高;国企指数涨0.64%,报12868.78点;红筹指数涨0.02%,报4679.13点。大市成交1782.55亿港元。港股恒指年初至今已累涨6.9%,并且成交量持续维持在千亿以上。昨日恒生指数大涨1.81%,报31904.75点,距历史高位31958.41点只差50多点。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2.93亿,港股通(沪)净流入26.82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出3.51亿,港股通(深)净流入13.17亿。 蒙牛乳业涨5.5%,报25.9元,领涨蓝筹,股价创上市新高。最新市值1017亿港元,年初至今已上涨11.4%。 中资券商股上涨,中信证券涨8.09%,报19.5元;第一上海涨7%,报1.07元;中国银河涨5.88%,报6.3元;国泰君安国际涨6.07%,报2.97元。 内银股上涨,农业银行涨2.87%,报4.3元;中信银行涨2.85%,报5.78元;中国银行涨1.65%,报4.31元;交通银行涨1.43%,报6.37元;工商银行涨1.02%,报6.94元;建设银行涨0.74%,报8.19元。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再创新高。 港交所涨2.5%,报295.6元。港交所昨日大涨5.87%。中金预测,港交所2017至2019年净利润分别增长31%、24%及22%,每股盈利6.2元、7.65元及9.34元。目标价313元,高于一致预期目标价19%,相当于今年预测市盈率41倍。短期或获市场上调盈测,重申“推荐”评级。 腾讯控股涨1.08%,报449元,股价创上市新高。里昂发表报告表示,腾讯为该行2018年首选股,预计今年收入同比可维持35%增长,相信旗下游戏仍可提供充份的增长空间,而互联网金融及云业务可成新的收入来源,该行重申对其“确信买入”评级,上调对其目标价,由原来460元升至535元。 万达酒店发展涨3.76%,报1.38元。 万达酒店发展公布,以代价3560.9万英镑(相当于约3.74亿港元)出售本集团伦敦物业项目的控股公司60%股份。 希玛眼科涨32.38%,报9.38元,股价再创新高。该股周一挂牌暴涨76%,昨日亦涨43.84%。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美图公司跌5.95%,报11.38元。昨日,上交所、深交所对近期异常活跃的区块链概念均发表监管意见,深交所称将继续密切关注相关公司的信披和交易情况;上交所监管部门则对相关概念股采取停牌问询、停牌冷却、澄清说明等分类监管措施。 碧桂园跌5.51%,报16.8元。碧桂园公布,于2018年1月16日,由执行董事杨惠妍全资拥有的必胜有限公司(卖方)及该公司与配售代理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配售代理将代表卖方按全数包销基准以每股股份17.13港元的价格配售4.6亿股现有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16%,配售价将当日收市价折让约3.66%。 专家观点: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不论高息或增长股,皆能受惠于新一年中外资金重新布局,维持港股今年可延续“核心资产驱动的慢牛,长牛”行情。张忆东相信,本季末展开的业绩期将会为港股行情提供动力,为突破新高蓄势准备,重申大市下半年将会进入“牛三”主要升浪的看法。 富兰克林邓普顿多元资产方案团队副总裁周文辉表示,港股去年升幅显著,即使有高单位数调整幅度亦属合理,中长线仍然看好,升势或从主要蓝筹扩散至其他板块,较为看好受惠港美加息预期的金融股,对增长缓慢的公用股则较审慎。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 美股昨晚连续创造两个神奇,首先高开升上26086,跟著回落跌收市。此刻,是企业公布业绩的日子,指数定会继续受这些消息而左右升跌,也十分正常。除有部份银行股会有一次性支出,而造成亏损。其他传统企业都会看好一点。定可以再带动美股三大指数继续攀升。 港股上午收跌180点,午后开市继续在窄幅波动,北水资金流入,再加上外资基金追捧。(388)港交所午后再创新高。(700)腾讯、保险及内银板块齐齐造好,恒指倒升及再破历史新纪录31969。相信恒指在这个位置巩固后,明天又可以再爆升一番了。再加上现时恒指之市盈率仅14.8倍,相对2007年的超过21倍便宜。再配合超过1,600亿元的成交,所以可上升空间非常大。 人民银行预计将在下周四推行全面的金融定向降准。全线银行股齐造好。上证午后继续升势,唯在窄幅徘徊,最后升收市。深证跟早上一样,在低位横行。结果仍然跌收市,略欠升势。 《本人并无持有上述任何股票》[详情]

午评:恒指跌0.57%半日成交逾千亿 碧桂园领跌蓝筹
午评:恒指跌0.57%半日成交逾千亿 碧桂园领跌蓝筹

  新浪港股讯 1月17日消息,美股周二收跌,盘中三大股指均创历史新高。道指首次突破26000点关口,标普500指数首次突破2800点。投资者正在考虑美国政府关门的可能性。今日开盘,恒生指数低开0.25%,之后走势反复,一度跌逾0.8%,截止午间收盘,恒生指数跌0.57%,报31724.05点;国企指数跌0.33%,报12744.74点;红筹指数跌0.87%,报4637.44点。大市成交1057.04亿港元。昨日恒生指数大涨1.81%,报31904.75点,距历史高位31958.41点只差50多点。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6.65亿,港股通(沪)净流入22.68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出2.25亿,港股通(深)净流入8.75亿。 碧桂园跌6.41%,报16.64元,领跌蓝筹。碧桂园公布,于2018年1月16日,由执行董事杨惠妍全资拥有的必胜有限公司(卖方)及该公司与配售代理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配售代理将代表卖方按全数包销基准以每股股份17.13港元的价格配售4.6亿股现有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16%,配售价将当日收市价折让约3.66%。 内房股下跌,万科企业跌4.74%,报40.2元;龙湖地产跌3.47%,报22.25元;富力地产跌3.39%,报19.66元;雅居乐集团跌2.77%,报13.32元。 中资券商股上涨,第一上海涨5%,报1.05元;中国银河涨5.21%,报6.26元;国泰君安国际涨3.93%,报2.91元;中信证券涨4.43%,报18.84元。 港交所跌0.42%,报287.2元。港交所昨日大涨5.87%。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计划在农历新年后尽快就有关计划进行细则谘询,并期望与新经济公司接触,了解他们对细则要求的意见。他期望,细则咨询出来后,争取于6月底开始接纳三类企业上市,即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及海外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 万达酒店发展涨5.26%,报1.4元。 万达酒店发展公布,以代价3560.9万英镑(相当于约3.74亿港元)出售本集团伦敦物业项目的控股公司60%股份。 希玛眼科涨25.85%,报9.25元,创新高。该股周一挂牌暴涨76%,昨日亦涨43.84%。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美图公司跌7.93%,报11.14元。昨日,上交所、深交所对近期异常活跃的区块链概念均发表监管意见,深交所称将继续密切关注相关公司的信披和交易情况;上交所监管部门则对相关概念股采取停牌问询、停牌冷却、澄清说明等分类监管措施。 专家观点: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美股承接港股升势,道指开市即升穿26000,高见26086。三大指数齐破顶创新高。唯上到高位时,出现极大的获利回吐。再加上花旗银行因税改问题而出现的220亿美元支出,拖累第四季度业绩盈转亏,加剧跌势。三大指数最终跌收市。 港股因美股创新高后而倒跌收市。早上低开79点,后有获利回吐的压力,恒指最多跌262点。唯强势股始终强势。(388)港交所回落后,低位有买盘支持,同日再创52周高位291.40元。恒指曾经跌幅收窄至微跌7点,唯乏力再上,再度回落。昨天恒指创下收市后历史新高,是日稍有回吐,算是健康的调整,后市仍然可以再看好一点。 内地A股市场早上分道扬镳,上证小幅高开后,持续向上,高见3465,创近两年高位。唯深证低开后,受累创业板下滑所影响,跌幅扩大。住建部言明,房地产调控是会继续进行,不会改变,昨日急升的房地产全线回落。 《本人并无持有上述任何股票》[详情]

快讯:恒指低开低走跌0.8% 内房股、内险股集体下跌
快讯:恒指低开低走跌0.8% 内房股、内险股集体下跌

  新浪港股讯 1月17日消息,今日开盘,恒生指数低开0.25%,报31825.52点、之后持续走低,截止发稿,恒生指数跌0.8%,报31650.67点;国企指数跌0.66%;红筹指数跌0.85%。昨日恒生指数大涨1.81%,报31904.75点,距历史高位31958.41点只差50多点。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计划在农历新年后尽快就有关计划进行细则谘询,并期望与新经济公司接触,了解他们对细则要求的意见。他期望,细则咨询出来后,争取于6月底开始接纳三类企业上市,即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及海外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 内房股下跌,碧桂园跌5.06%,报16.88元;万科企业跌4.03%,报40.5元;富力地产跌3.01%,报19.72元。世茂房地产跌4.88%,报20.45元。 内险股下跌,众安在线跌2.46%,报71.4元;中国太保跌1.13%,报39.25元;中国平安跌1.1%,报89.65元。 专家观点: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不论高息或增长股,皆能受惠于新一年中外资金重新布局,维持港股今年可延续“核心资产驱动的慢牛,长牛”行情。张忆东相信,本季末展开的业绩期将会为港股行情提供动力,为突破新高蓄势准备,重申大市下半年将会进入“牛三”主要升浪的看法。 富兰克林邓普顿多元资产方案团队副总裁周文辉表示,港股去年升幅显著,即使有高单位数调整幅度亦属合理,中长线仍然看好,升势或从主要蓝筹扩散至其他板块,较为看好受惠港美加息预期的金融股,对增长缓慢的公用股则较审慎。[详情]

快讯:港股恒指低开0.25% 碧桂园大跌6.64%领跌蓝筹
快讯:港股恒指低开0.25% 碧桂园大跌6.64%领跌蓝筹

  新浪港股讯 1月17日消息,今日开盘,恒生指数低开0.25%,报31825.52点;国企指数跌0.35%,报12742.81点;红筹指数跌0.39%,报4660.05点。大市盘前交易102.65亿港元。昨日恒生指数大涨1.81%,报31904.75点,距历史高位31958.41点只差50多点。美股周二收跌,盘中三大股指均创历史新高。道指首次突破26000点关口,标普500指数首次突破2800点。投资者正在考虑美国政府关门的可能性。美股3大指数创新高後全面倒跌,拖累港股ADR指数偏软,按比例计算,收报31827点,跌77点。 碧桂园跌6.64%,报16.6元,领跌蓝筹。 碧桂园公告,2018年1月16日,卖方及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据此,配售代理同意代表卖方按全数包销基准以每股股份17.13港元的价格配售4.6亿股现有股份。配售股份相当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16%及经认购而扩大后的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12%。配售及认购协议日期(2018年1月16日)联交所所报股份收市价每股17.78港元折让约3.66%。 内险股下跌,中国太平涨0.87%,报34元;中国太保跌0.76%,报39.4元;中国人寿跌0.2%,报25.45元。中国平安跌0.72%,报90元。 港交所跌1.18%%,报285元。港交所昨日大涨5.87%。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计划在农历新年后尽快就有关计划进行细则谘询,并期望与新经济公司接触,了解他们对细则要求的意见。他期望,细则咨询出来后,争取于6月底开始接纳三类企业上市,即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及海外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 万达酒店发展涨3.76%,报1.38元。 万达酒店发展公布,以代价3560.9万英镑(相当于约3.74亿港元)出售本集团伦敦物业项目的控股公司60%股份。 希玛眼科涨3.13%,报7.58元,创新高。该股周一挂牌暴涨76%,昨日亦涨43.84%。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专家观点: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不论高息或增长股,皆能受惠于新一年中外资金重新布局,维持港股今年可延续“核心资产驱动的慢牛,长牛”行情。张忆东相信,本季末展开的业绩期将会为港股行情提供动力,为突破新高蓄势准备,重申大市下半年将会进入“牛三”主要升浪的看法。 富兰克林邓普顿多元资产方案团队副总裁周文辉表示,港股去年升幅显著,即使有高单位数调整幅度亦属合理,中长线仍然看好,升势或从主要蓝筹扩散至其他板块,较为看好受惠港美加息预期的金融股,对增长缓慢的公用股则较审慎。[详情]

海通荀玉根: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海通荀玉根: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微信公众号“荀玉根-策略研究” 我们在《港股1月有望开门红-20180103》提出1月港股有望迎来开门红,1月2日恒生指数突破30000点,截止1月15日已达31338点,再创新高。近期推动的同股不同权制度改革和H股全流通引发关注,这会为港股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1.H股全流通将助推港股继续走牛 恒指突破30000点创新高,房地产、能源等行业表现良好。1月份前半段港股涨势良好,恒生指数上涨4.75%,截至1月15日已达31338点,突破30000点,再创新高。1月份前半段全球市场表现良好,全球主要指数全部上涨,截至1月15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5.18%、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4.39%、标普500上涨4.21%、日经225上涨4.17%、法国CAC指数上涨3.71%、上证综指上涨3.12%、德国DAX指数上涨2.19%,富时100上涨1.06%、韩国综合指数上涨1.47%。从行业来看,2017年12月住建部会议要求“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2014年之后首次出现支持改善需求,元旦后部分城市地产政策出现微调。受此积极政策影响,港股市场房地产行业表现较好,上涨6.62%。此外,伊朗局势动荡带来油价上涨,能源行业同样表现出色,上涨9.83%。 资金面宽松,同股不同权制度望提升科技股占比。年初以来香港隔夜同业拆借利率明显走低,资金面较为宽松,带动港股走高。同股不同权上市制度的改革以及H股全流通的改革给港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截至2018/1/15,全部美股中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为23.95%,而信息技术行业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13.08%,占比较低。同股不同权制度的公司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中市值占比分别为51.06%和26.97%,占比较高。这是由于科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层的股权往往被稀释至较低水平,管理层往往倾向于选择同股不同权制度维持对公司的控制,同股不同权制度对信息技术行业公司更有吸引力。截至2017/12/31,在美国上市中国内地公司中,同股不同权的占总数量10.53%左右,占总市值29.2%,同时这部分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市值相当于香港市场总市值的22%。同股不同权上市制度改革很可能会吸引相当部分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带来港股科技股占比的提高。 H股全流通类似A股股权分置改革,预计带来积极影响。元旦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证监会宣布启动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旨在盘活存量资产,打开融资渠道。对比大陆在2005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本质上都是为巨量非流通股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回顾05年A股股权分置改革,此次改革催生了自2005年以来A股市场最大一波牛市行情,上证综指在2007年创下6124.04的高点。在2006年改革全面展开后,大陆公司的资本化率、A股交易率、A股换手率三项指标皆快速提高。由于原非流通股的逐步全流通,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在股改后显著快速提升,从2006 年的仅4.3%占比持续上升到2012 年的峰值40.2%。目前,H股未流通股等价市值4.1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比例约为7.3%。此次H股全流通类似大陆2005年A股股权分置改革,H股全流通很可能将对港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展望2018年,我们维持《港股在慢牛途中——2018年港股投资策略-20171212》观点,盈利改善和资金南下双重动力推动下,港股行进在慢牛途中。从盈利估值匹配度看,金融业、电讯业和地产建筑业值得持续关注。 2.    港股市场周跟踪 上周恒指上涨2.20%,建材行业AH股平均溢价最高。1月以来港股继续上涨,依然保持牛市形态。上周恒生指数上涨2.20%,恒生国企指数上涨2.17%,上证港股通指数上涨2.15%。恒生AH股折溢价指数上周下跌0.79点至127.3,建材行业为平均溢价最高的行业,溢价248.5%。一周变化上,家电行业变化最大,溢价减少34.4个百分点。 恒生指数PE13.5倍,PB1.38倍。行业估值绝对值来看,截至2018年1月12日,恒生指数PE(TTM)为13.5倍、恒生大型股指数为12.7倍、小型股指数为18.3倍、恒生国企指数为9.2倍。行业层面PE较低的有恒生综合业(8.3倍)、恒生金融业(9.9倍)。恒生大型股指数(12.7倍)高于历史估值中位数水平,恒生小型股指数(18.3倍)高于历史估值中位数水平,恒生中型股指数(14.6倍)低于历史估值中位数水平。行业层面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的有恒生工业(16.6倍)、恒生综合业(8.3倍)。PB(LF)方面,恒生指数为1.38倍、恒生大型股指数为1.33倍、小型股指数为1.28倍、恒生国企指数为1.04倍。行业层面PB较低的有恒生综合业(0.76倍)、恒生能源业(0.95倍)。行业层面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的有恒生综合业(0.76倍)、恒生能源业(0.95倍)、恒生金融业(1.11倍)、恒生电讯业(1.25倍)、恒生公用事业(1.54倍)。 上周沪港通、深港通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116.73亿元。截至2018年1月12日,上周沪港通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82.95亿元,深港通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33.78亿元,合计116.73亿元,两市南下资金占香港成交额之比日均为2.12%,沪、深港通开通至今南下资金累计达6219.93亿元;上周沪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46.70亿元,深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6.25亿元,合计流入82.95亿元,两市北上资金流出占A股成交额之比日均为0.33%,沪、深港通开通至今北上资金累计达1979.41亿元。上周沪股通、深股通十大活跃个股为平安银行、万科A、南玻A、中国宝安、深物业A、深康佳A、神州高铁、神州长城、中国平安、京东方A。 3.    欧美市场及中概股 上周欧美股市总体上涨。上周发达经济体主要股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美股道指领涨,涨幅为2.90%。标普500上涨2.2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59%。NSDQ行业层面出现全面上涨。其中NSDQ运输指数领涨,涨幅为4.73%,NSDQ银行指数紧随其后,涨幅为4.38%。此外,德国DAX指数上涨0.59%,法国CAC40指数上涨1.91%,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08%。 道琼斯指数PE21.7倍,PB4.0倍。指数估值绝对值来看,截至上周五,道琼斯指数PE(TTM)为21.7倍,标普500为23.4倍,纳指为40.6倍,其他指数PE较低的有韩国综合指数(13.0倍)、法国CAC40(19.0)、德国DAX(19.5倍);PB(LF)方面,道琼斯指数为4.0倍、标普500为3.4倍、纳斯达克为3.7倍,其他指数PB较低的有韩国综合指数(1.1倍)、法国CAC40(1.7倍)。与历史估值中位数水平比较,PE(TTM)方面,日经225为20.1倍,韩国综合指数为13.0倍,均低于其历史中位数水平。PB(LF)方面,韩国综合指数为1.1倍,与其历史中位数水平持平。 HXC中概指数上周上涨1.67%。中概股方面,HXC指数上周上涨1.67%。个股方面,REMARK MEDIA(MARK)领涨,涨幅为14.81%,绿能宝、碳博士控股等个股涨幅居前。 风险提示:警惕美联储加息导致港股增速回落。 [详情]

恒指夜期尾市冲破32000 张忆东:下半年迈牛三主升浪
恒指夜期尾市冲破32000 张忆东:下半年迈牛三主升浪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牛气直逼云霄,港股昨势如破竹升穿31900大关,创历史收市新高纪录,两日累获3200亿元炽热交投。投资界直指主要升浪尚未来临,“最牛”可直逼34500点。 美股创新高,早段升逾200点,历来首度升越26000点。夜期曾升107点,高见32015点。蓝筹股在美挂牌预托证券(ADR)亦曾升188点,截至今晨零时,汇丰(00005)表现最佳,较港收市价高1.2港元。 市场乐观情绪炽热,美国,日本及亚太股市齐掀破顶潮,港股在短短两周已经升穿瑞信及摩根士丹利给予恒指的目标价31500点。若按主要中港券商计,暂以建银国际最乐观,料上半年触及34500点,相当于8.2%潜在升幅。 当中,内银股广受券商界看好,可再担纲后市领涨火车头。继德银,花旗及中金后,摩根大通亦重申对内银股增持评级,相信行业估值有进一步重估空间。高增长的新经济股继续是投资界心水,以腾讯(00700)为例,98%券商予其增持或跑赢大市评级。 券商挺内银新经济股续当火车头 有冠军分析师之称,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撰写报告,指港股作为全球估值洼地,不论高息或增长股,皆能受惠于新一年中外资金重新布局,维持港股今年可延续“核心资产驱动的慢牛,长牛”行情。 张忆东又相信,本季末展开的业绩期将会为港股行情提供动力,为突破新高蓄势准备,重申大市下半年将会进入“牛三”主要升浪的看法。 富兰克林邓普顿多元资产方案团队副总裁周文辉指,港股去年升幅显著,即使有高单位数调整幅度亦属合理,中长线仍然看好,升势或从主要蓝筹扩散至其他板块,较为看好受惠港美加息预期的金融股,对增长缓慢的公用股则较审慎。 港股昨以最高位31904点收市,距离历史高位仅差53点,全日大涨565点。整体成交1646亿元,延续今年来的千亿成交纪录。[详情]

恒指创收盘历史新高 基金经理:港股大时代已然来临
恒指创收盘历史新高 基金经理:港股大时代已然来临

  2018年伊始,港股市场涨势如虹,恒生指数昨日报31904.75点,创收盘历史新高,距2007年创下的盘中最高纪录31958.41点仅咫尺之遥。在基金经理看来,港股的实际估值仍在全球股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受益于两地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资金南下投资的热情未减,港股大时代已然来临。 恒指创收盘历史新高 1月16日,恒指收盘涨1.81%报31904.75点,创收盘历史新高,距2007年创下的盘中最高纪录31958.41点仅咫尺之遥;国企指数涨2.54%,创逾2年新高。中资金融股、内房股集体爆发,万科企业(港股02202)、中国平安(港股02318)等多股刷新历史新高。 与2007年、2015年的普涨行情不同,许多人将2017年以来的这轮港股牛市称为“结构性牛市”,即它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那些有业绩支撑、成长性确定的龙头股、白马股。尤其是在内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批优秀的内地企业逐步崛起成为全球行业龙头,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以腾讯控股(港股00700)、瑞声科技(港股02018)、舜宇光学科技(港股02382)为代表的科技股公司。 如果说基本面改善是本轮港股牛市启动的条件,那么港股通机制下沪港深三个市场的互联互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港股通开通以来,已有3万多亿港元资金“挥师南下”,仅在2017年总成交额就超过2万亿港元。南下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截至1月15日,2018年前10个交易日港股通成交额为1799.74亿港元,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净流入港股市场约215.78亿人民币,远超去年平均值。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从长期来看,港股上涨核心逻辑未变,2017年底在港股市场上获利了结和年底结算的资金仍然看好其2018年上涨空间,有重新入市的需求。此外,美元持续疲软,抄底美元资产的要求也吸引部分资金流入港股市场。未来在港股通机制、港交所“同股不同权”公司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及H股全流通三大红利助力下,港股市场还将大有可为。 从市场风格上,多家机构研究报告显示,港股市场大盘股有望继续受宠。权重蓝筹是港股市场2017年的上涨主力,全年大中型股票涨幅在30%以上,大幅好于小型指数16%的涨幅,恒指中排名前四位的成分股贡献约60%的涨幅,预计大盘股托市的风格在今年将延续。 借道沪港深基金布局港股 乘着港股牛市东风,在沪、港、深三地市场灵活投资的沪港深基金从众多基金产品中脱颖而出。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场79只沪港深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20.12%,领跑的6只沪港深基金年内收益率更超过50%。其中,其中东方红睿华沪港深夺得冠军,涨幅达67.90%;东方红旗下东方红沪港深和东方红睿轩沪港深分别以66.60%、58.23%的收益率位居亚军和季军,东方红睿满沪港深排名四。嘉实沪港深精选在2017年以51.43%的净值增长率排名沪港深基金第五,并在在128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2,嘉实沪港深精选基金自2016年5月27日成立以来已经取得82.3%的净值增长率,年化回报超过40%。紧随其后的是前海开源沪港深创新成长混合,2017年的净值增长率为50.32%。此外,还有43只基金的全年涨幅超过20%。从沪港深基金的绩优表现来看,普通投资者通过沪港深基金投资港股是不错的选择。 港股市场2017年表现出色在全球主要市场中独占熬头,恒生指数进入今年1月份以来更是创下十年新高。虽然经历了大幅上涨,但是港股的实际估值仍在全球股票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受益于两地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资金南下投资的热情未减,2018年港股仍被认为是重要的投资机会。在嘉实沪港深投研体系核心成员——嘉实价值精选基金谭丽看来,催生港股牛市的核心基础是中国经济的企稳复苏,2016年和2017年中国企业盈利的增长和(港股00001)ROE的提高非常明显,是港股牛市的基础,“目前港股大概三分之一标的的估值只有十倍多PE和不到0.8倍的PB,在全球仍具吸引力,2018年仍将主要寻找估值比较低的品种。”对于A股市场,谭丽表示,A股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是对多年以来市场表现的纠偏,长期以来A股在一种博弈的炒小股票的氛围下对基本面关注不够,纠偏是非常健康的。此外,A股投资者结构也有变化,北上资金的价值标准与以往散户明显不一样,A股机构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详情]

恒指突破历史高点近在咫尺 市场仍会出现长牛行情
恒指突破历史高点近在咫尺 市场仍会出现长牛行情

  权重股发力 恒指创收盘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倪伟 2018年1月16日,香港恒生指数早盘高开近90点,全日高开高走强势上行,最终涨1.81%至31904点,时隔11年刷新了2007年创下的历史收盘高点。国企指数当日涨2.54%,报12787点;红筹指数涨1.84%,报4678点;港股全天成交额达1646亿港元,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成交量维持在千亿港元上方。 各个板块在前一交易日进行短暂调整后纷纷发力,盘中中资房产、中资银行、中资保险、港交所、腾讯控股等权重板块和权重股齐力拉升,目前恒生指数离2007年10月30日恒指盘中创下的历史高点31958点仅差54点。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港股牛市氛围浓厚,成交量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说明港股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资金也不断地涌入港股市场,恒指突破历史高点近在咫尺。港股作为全球市场中的“估值洼地”,无论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都受益于新一年中资和海外机构资金的重新布局,2018年港股市场仍会出现长牛行情。 权重股强势上行 1月16日。中资保险、中资房产和中资银行板块持续活跃。 中资保险板块普涨,中国平安涨2.78%,盘中最高报91港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太保涨2.85%,中国人寿涨2%。 中资房产板块午后强势拉升,万科企业大涨9.18%,报42.2港元再创新高,领涨地产板块。此外,融创中国涨3.67%,中国奥园涨5.19%,雅居乐集团涨4.1%。摩根士丹利预计中资房产2018年盈利会同比进一步增长约26%。 中资银行板块也保持强势。建设银行一举突破8港元关口,收盘涨3.7%,报8.13港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涨5.02%,为涨幅最大银行股。招商银行涨3.3%。 此外,其它权重蓝筹普遍强势上行,为恒指提供了一臂之力。康师傅控股涨5.96%,报15.64港元,领涨蓝筹。香港交易所大涨5.87%,报288.4港元创逾2年新高。腾讯控股在前一日走低后大涨2.54%,报444.2港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恒指开年以来连续上涨9个交易日,自去年12月22日起连涨14个交易日,打破最长上涨历史记录。在15日的小幅调整后,继续步入上行轨道,势不可挡,牛市氛围浓厚,成交量持续保持千亿港元上方,南下资金和海外资金也汹涌抢筹保持高位净流入。2018年港股市场在估值空间仍大和看好中国核心资产盈利预期的双重逻辑下,创历史新高已是箭在弦上。 短期行情大概率向上 对于恒指的强势上行,各机构也纷纷发声,表示恒指短期向上属于大概率事件。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港股虽然涨幅较大,但因为企业盈利层面有支撑,加之估值并不高,恒指短期或达到新高。她认为,股市表现是信心的体现,目前港股市场上投资者对经济有信心,对企业经营持积极态度,同时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比较看好。她表示,香港市场上超过一半是内地公司,只要标的公司能够帮海外投资者获取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收益,其股票就会受到关注。 时富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姚浩然表示,港股现时走势,取决于美元走势及内港两地银行拆息.欧洲央行拟收紧银根,导致欧元上升而美元转弱,美元转弱令人民币走强,因此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而人民币走强利好中资公司的资产估值,并且中资金融、中资房产股上升势头将加快。此外,现在市场也预期日本会收紧银根,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话,资金会继续流入亚洲股市,港股也将有机会挑战历史高位。内地香港两地银行拆息上星期回落幅度比较快,他认为目前来看再快速回落的机会不大。并且当下接近农历新年,只要未来两地拆息不要升得太快,就能继续利好港股走势。他预期港股短期可以继续向上,10年前港股高位31958点时的市净率是3.2倍,但现时只是1.37倍,而中位值为1.5倍,因此恒指估值其实仍有提升空间。他认为31000点为大市初步支持位。此外,中资金融股有条件提升估值,且目前估值不高,加上内地经济稳定,他比较青睐该板块的投资机会。 富兰克林邓普顿多元资产方案团队副总裁及基金经理周文辉则提示港股存在高位调整风险。他表示,去年港股升幅较大,主要由于大蓝筹的拉动力。虽然相信今年港股仍有升幅,并由蓝筹扩展至其他股份,但预期港股近期出现回调的压力亦大,因市场一直只升不跌非健康现象,预料港股有一定调整幅度会比较合理。板块方面,他相信金融股可受惠于今年美国进一步加息,相反公用股则会因加息影响而明显落后。[详情]

收评:港股恒指大涨1.81%创收盘历史新高 港交所涨6%
收评:港股恒指大涨1.81%创收盘历史新高 港交所涨6%

  新浪港股讯 1月16日消息,周一美国金融市场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休市一天。今日开盘,恒生指数高开0.27%,之后持续拉升,截止收盘,恒生指数大涨1.81%,报31904.75点,再逼近历史高位31958.41点;国企指数涨2.54%,报12787.28点;红筹指数涨1.84%,报4678.34点。大市成交1646.29亿港元。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9.49亿,港股通(沪)净流入为13.18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15.9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6.44亿。 内银股上涨,招商银行涨3.3%,报36元;工商银行涨3.31%,报6.87元;建设银行涨3.7%,报8.13元;农业银行涨3.47%,报4.24元。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价均再创新高。 内险股上涨,中国太平涨5.21%,报34.3元;中国财险涨2.14%,报16.22元;中国太保涨2.85%,报39.7元;中国人寿涨2%,报25.5元。中国平安涨2.78%,报90.65元,股价盘中再创上市新高。小摩发表报告称,预计今年中国寿险商的主要推动力为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盈利复苏,及负债准备金质素有改善潜力而更保守的资产配置前景。在亚太保险股中,该行首选中国平安、国寿、友邦、富邦金控、三星人寿及ICICI保诚,评级均为“增持”。其中,国寿、中国平安及友邦目标价分别49元、130元及90元。 内房股上涨,万科企业涨9.18%,报42.2元,股价创新高;雅居乐集团涨4.1%,报13.7元;碧桂园涨3.01%,报17.78元;融创中国涨3.67%,报35.35元。 腾讯控股涨2.54%,报444.2元。 瑞信报告称,对内地网游前景看法正面,认为腾讯表现胜网易,因前者拥有庞大社交生态系统,有助线上游戏业务增长,将其目标价由460元上调至540元,评级为“跑赢大市”。 港交所涨5.87%,报288.4元。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计划在农历新年后尽快就有关计划进行细则谘询,并期望与新经济公司接触,了解他们对细则要求的意见。他期望,细则咨询出来后,争取于6月底开始接纳三类企业上市,即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及海外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 高鑫零售涨8.43%,报9.26元。麦格理上调高鑫零售目标价四成,由10元升至14元,主要因为阿里后旗下淘宝中国已在1月12日完成全购,控制36.16%高鑫,变成第二大股东,该行认为这将令高鑫揭新的一页,评级“跑赢大市”。 希玛眼科涨43.84%,报7.35元。 希玛眼科昨日挂牌暴涨76%。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专家观点: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美国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并非全面造好,仅一半一半。此刻,投资者对美元的前景,似乎未有继续看好,更有造成资金外流的情况。因此,美元指数短期内跌穿90的机会相当高。 港股上午收升412点,恒指收市已破了昨天的纪录。午后持续攀升,继续造好,每一分钟都在创纪录新高。(388)港交所行政总裁在论坛上指出,会在今年推出A股的衍生工具产品,刺激股价造两年半新高 285元。(700)腾讯与乐高合作,在网上开发游戏及社交等。带动股价高见444.80元。内房及保险同受利好消息刺激,继续造好。 内地国土部公布,将不再垄断住宅用地,全线内房股急升造好。A股市场同样受惠港交所行政总裁言论,沪深两市上午收升后,午后持续造好,后升幅扩大,两市更以差不多高位收市。 《本人并无持有上述任何股票》 [详情]

摩根大通李晶:港股估值不高 外来资金继续流入
摩根大通李晶:港股估值不高 外来资金继续流入

  新浪财经讯 1月16日下午消息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晶在亚洲金融论坛期间,接受包括新浪财经在内的媒体访谈时表示,股市是经济信心的表现,对于今年两地市场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因素均看好,港股虽然涨幅较大,但因为企业盈利有支持,估值并不高,恒指短期或达到新高。而内地市场因为三年前高位较高,因此尚未能创出新高。 李晶指出,中国经济出现令人欣喜的转型,目前经济由消费、服务业的增长带动,2017年经济增长在6.9%左右已基本没有疑问。2018年摩根大通的预期则为6.7%,该行对全球股市均持乐观态度,主要是全球与中国经济都有可靠的复苏和增长,企业收入上升,中国经济质量改善,杠杆比例下降,银行业不良资产减少,而美国市场受到税改利好推动,正面的效应也对亚洲市场有很好的溢出影响。 她表示,恒指和沪深市场的指数最近都表现不错。恒指很快可望创出新高,内地市场则因为三年前太高,因此尚未能创新高。她认为,股市表现是信心的体现,目前港股市场上投资者对经济有信心,对企业经营持积极态度,同时国际资金持续流入,从国际到香港、到内地投资的资金不断上升,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都比较看好。股市尽管表现好,但估值并不高,因为企业的盈利增长更好了。 李晶也表示,今年刚刚开始,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市场很难说,目前可以关注的重点事件是美国税改,推动后对企业和资金流动都将有所影响。此外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对关系,会不会出现贸易摩擦也值得关注,国际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也需要留意,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活动如果升温,也会影响投资欲望。 她表示,香港市场上超过一半是内地公司,哪些公司能够帮投资者获取中国经济增长的收益,其股票就会受到关注。她指出,大宗商品类价格恢复的较好,过去由于产能过剩,以及中国的大宗商品企业缺乏定价权,股价长期低迷,现在美元走弱令其价格回升,产能过剩也有所好转。她认为今年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都将表现较好,但债券市场有挑战,因为今年全球央行“放水”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这将降低债券市场收益率。 人民币走势方面李晶认为今年将保持稳定,去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部分由于美元贬值导致,美元保持弱势对亚洲有好处,资金外流压力较小,美元今年如果走强,则将令其他货币走弱。但她认为,中央政府会加强管理,不会让人民币出现太大压力,因此预期表现稳定。此外,人民币在作为储备货币方面出现突破,未来会有更多国家的央行买入人民币,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人民币未来终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新浪财经彭琳 发自香港)[详情]

回顾香港股市历史上9轮牛市
回顾香港股市历史上9轮牛市

  恒生指数自1964年11月24日公布以来,已经历尽54年风雨,到本轮牛市之前,总共已现8轮牛市。具体情况如下: 第1轮牛市:早在1969年11月24日,港股市场便推出恒生指数。港股第一轮牛市主要因为恒指推出,以及受益于1972~ 1973年间,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英关系改善等大事件的发生。恒指从推出当日的158点上涨10.23倍到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 第2轮牛市:1975年,经过第一波牛市下跌后的动荡,香港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伴随经济逐渐繁荣,港股市场成交额也随着上市公司增多而大幅增加,随后两年港股气势如虹,恒指也从1974年12月10日的150点冲上1981年7月17日的1810.2点,期间涨幅11倍。 第3轮牛市: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恒指从1984年12月2日的676点一路回升,并由此开启了新一轮长达4年的牛市。1987年10月1日,恒生指数收于当时的历史最高点3949.7点。 第4轮牛市:恒指从1987年12月7日的1894点涨到1994年1月4日12599点。这轮牛市是港股史上首次受益于内地资金的牛市,期间涨幅5.56倍。 研读了郑宏泰所著的《香港股史1841~ 1997》一书后了解到,197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帮助了一大批国企业成长;到1990年代时,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需要与香港地区当时的市场规划不谋而合。彼时大量国企特别是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股在港交所上市,打破了港股多为地产股、形式单一的格局。例如1993年12月在港上市的昆明机床、同年7月在港上市的青岛啤酒等两只股票,至今仍在港股市场交易。 由于内资企业在港股市场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恒生指数服务公司于1994年7月8日推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基点为1000点;1995年又推出“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 第5轮牛市:1997年香港回归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成为当年推动港股走牛主因,更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让恒指从1995年1月23日的6890点上涨到1997年8月7日的16365.71点,期间累计涨幅1.44倍。 第6轮牛市:恒指从1998年8月13日的6544点涨到2000年3月28日的18397点,期间涨幅1.81倍。在美国网络科技股大牛市的带动下,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多个市场一片繁荣。获利颇丰的内地资金因此南下寻找新投资机会,港股又变成追逐热点。 第7轮牛市:恒指从2003年4月25日的8331点涨到2007年10月30日的31958点,期间涨幅2.84倍。2005年、2006年香港地区人均GDP分别增长7.1%和6.1%,因此本轮牛市的背景就是香港地区经济繁荣。 第8轮牛市:恒指从2014年3月19日21137点涨到2015年4月27日28588点,期间涨幅35%。本轮牛市期间开通了沪港通,同时A股出现了大牛市,在疯狂的A股带动下,港股迅速冲高,成交量创下破纪录的3000亿。后来随着A股的崩盘,港股也迅速走低。 本轮牛市:从2016年2月12日的18278点,涨到现在31700点。本轮牛市港股走出了独立行情,背景是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同时内地资金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大幅流入香港,争抢核心资产。[详情]

香港金管局提醒投资者为金融市场急剧调整做好准备
香港金管局提醒投资者为金融市场急剧调整做好准备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1月16日讯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16日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当前金融市场风险有被低估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亢奋情绪,他提醒投资者需要为市况急剧调整做好准备。 陈德霖指出,近期市场估值方面出现亢奋的情况,显示市场低估了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乃至贸易冲突可能重燃。他强调,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美国和西方多国的通胀是否继续保持温和或低迷,以及由此对利率或所谓均衡利率带来的影响,“但如果这些风险成真,市场大概就要面对急剧调整。”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详情]

午评:恒指大涨1.32%再逼近历史高位 港交所涨4.11%
午评:恒指大涨1.32%再逼近历史高位 港交所涨4.11%

  新浪港股讯 1月16日消息,周一美国金融市场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休市一天。今日开盘,恒生指数高开0.27%,之后持续拉升,截止午间收盘,恒生指数涨1.32%,报31751.6点,再逼近历史高位31958.41点;国企指数涨1.82%,报12697.32点;红筹指数涨1.74%,报4673.71点。大市成交867.31亿港元。 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0.03亿,港股通(沪)净流入为16.04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7.71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6.32亿。 内银股上涨,招商银行涨2.44%,报35.7元;工商银行涨2.11%,报6.79元;建设银行涨1.79%,报7.98元;中国银行涨1.71%,报4.17元。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均再创新高。 内险股上涨,中国太平涨3.07%,报33.6元;中国财险涨2.9%,报16.34元;中国太保涨2.85%,报39.7元;中国人寿涨2.2%,报25.55元。中国平安涨2.83%,报90.7元,股价盘中再创上市新高。小摩发表报告称,预计今年中国寿险商的主要推动力为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盈利复苏,及负债准备金质素有改善潜力而更保守的资产配置前景。在亚太保险股中,该行首选中国平安、国寿、友邦、富邦金控、三星人寿及ICICI保诚,评级均为“增持”。其中,国寿、中国平安及友邦目标价分别49元、130元及90元。 腾讯控股涨2.4%,报443.6元。 瑞信报告称,对内地网游前景看法正面,认为腾讯表现胜网易,因前者拥有庞大社交生态系统,有助线上游戏业务增长,将其目标价由460元上调至540元,评级为“跑赢大市”。 港交所涨4.11%,报283.6元。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计划在农历新年后尽快就有关计划进行细则谘询,并期望与新经济公司接触,了解他们对细则要求的意见。他期望,细则咨询出来后,争取于6月底开始接纳三类企业上市,即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及海外公司来港作第二上市。 高鑫零售涨7.26%,报9.16元。麦格理上调高鑫零售目标价四成,由10元升至14元,主要因为阿里后旗下淘宝中国已在1月12日完成全购,控制36.16%高鑫,变成第二大股东,该行认为这将令高鑫揭新的一页,评级“跑赢大市”。 希玛眼科涨18.2%,报6.04元。 希玛眼科昨日挂牌暴涨76%。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中国宏桥复牌跌6.53%,报10.02元。 中国宏桥发布公告,公司拟先旧后新配售净筹62亿港元(单位下同)。其中大股东宏桥控股通过配售代理以每股9.6元折让10.45%配售最多6.5亿股现有股份。此外,宏桥控股拟认购由公司发行的最多6.5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7.46%。 专家观点: 华盛资本证券高级分析师Louis表示,美国昨日为马丁路德纪念日假期,股债市场齐齐休市。美汇持续下滑。日本央行行长言明,日本经济正温和增长,并预计通胀将更接近2%目标。对前景,相对变得更乐观。刺激日圆造好,高见110.5,创近4个月高位。市场同时憧憬欧洲央行将会推行紧货币政策,再带动欧元造好。唯拖累美汇跌近90边缘,创出近3年低位,大有可能跌穿这个水平。 港股昨日早上创新高后回落,并跌收市,终止十四连升的纪录。早上小升84点开出,其后持续造好,扩大升幅,恒指再破昨天的纪录,高见31749,升近410点。买盘强劲,带动多集蓝筹再创近月和52周高位。定可以再破纪录了。 人民银行是日在市场进行3,200亿元人民币之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700亿元人民币。同时上调利率5个基点。主要为对冲到期及税务高峰期之影响。沪深两市受惠放水,银根略见松动。早上小幅高开后,曾经回落,其后跟随港股造好而反弹,升幅扩大。深圳创业板亦反弹升0.4%。 《本人并无持有上述任何股票》[详情]

第一上海:港股终止14连升 市场人气需重建
第一上海:港股终止14连升 市场人气需重建

  1月15日,港股大盘连升14日后,出现高开后倒跌的走势。在恒指持续攀升、并且迫近历史高位31958的背景下,市场短期波动性扩大的机会,是正在逐步增加的,而内地A股上综指在连升11日后亦出现回吐,正好给到港股跟随回吐的借口。恒指终止了14连升的一波行情,虽然大盘日内跌幅不算大,但是盘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下跌调整,医药、汽车、内房、科网、手机、以及原材料等等,都录得了显著跌幅。 恒指出现高开后倒跌的走势,在盘中曾一度上升320点高见31733,但是在午盘开始回压下跌,腾讯(00700)以及内房股是领跌的元凶,而内险股却是护盘的主力。恒指收盘报31339点,下跌74点或0.23%,国指收盘报12470点,上升1点或0.01%。另外,港股主板成交金额增加至1685亿多元,而沽空金额有171.4亿元,沽空比例10.17%。至于升跌股数比例是588:1179,日内涨幅超过10%的股票有27只,而日内跌幅超过10%的股票有12只。 走势上,恒指在升近历史高位31958后,终止了14连升的行情,虽然日内跌幅不大,但是在市场人气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估计需要再重新组织攻势,目前要比较关注大盘的总体稳定性能否保存下来,而恒指现时的好淡分水线仍见于30929。另外,以过去两周指数股的轮动状态来看,内险股以及澳门博彩股,是最后一批跟上去的品种,也就是资金在轮流炒的过程中,最后压过去的押注品种,而他们能否保持强势、避免被套,将会是资金能否继续进行轮流炒的关键之一。其中,中国平安(02318)是内险股板块里的领涨龙头,在上周五市场传出陆金所将于4月来港上市后,消息刺激其股价再度冲高。中国平安收盘报88.2元,逆市再涨了2.08%,而上周五的盘中低点83.2元,会是目前的重要支持位。 另一方面,盘面上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下跌调整,有接近1200只个股出现了下跌,而医药、汽车、内房、科网、手机、以及原材料等等,都录得了显著跌幅,情况可以显示出市场的回吐压力是来得挺全面的。其中,石药(01093)跌3.9%,吉利汽车(00175)跌3.14%,碧桂园(02007)跌5.68%,金山软件(03888)跌4.62%,舜宇光学(02382)跌3.32%,马钢(00323)跌6.73%[详情]

贵人资本:料港股近期高位回软 可留意消费
贵人资本:料港股近期高位回软 可留意消费

  贵人资本 梁渊 1月15日(周一)美国金融市场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休市一天,1月16日恢复正常交易。看回国内,周一沪深两市双双回调,主板结束多日连阳,创业板跳水暴跌创年内新低,市场现一九分化,除银行等权重板块持续走好外,其他题材板块普遍走弱,投资气氛骤冷。 而港股早盘随外围美股牵引高开高走,盘中A股跳水重挫拖累港股止升反跌,恒指高位回落。现美股休市令港股缺指引,A股下挫影响投资者做多信心,谨慎情绪引港股高位回吐压力或显现,恒指升势短期受阻,因此,料港股近期高位回软,可留意消费。[详情]

见证历史的牛市时刻
见证历史的牛市时刻

  恒指和国企指数的估值依然是全球股市的“洼地”,中长期来看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配置的趋势确定,北水南下和西水东进将继续。[详情]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27% 石油股领涨蓝筹
快讯:港股恒指高开0.27% 石油股领涨蓝筹

  新浪港股讯 1月16日消息,周一美国金融市场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休市一天。今日开盘,恒生指数高开0.27%,报31423.62点;国企指数涨0.33%,报12511.57点;红筹指数涨0.17%,报4901.56点。大市盘前交易82.41亿港元。 石油股领涨蓝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涨2.16%,报6.61元;中国海洋石油涨1.46%,报12.5元;中国石油股份涨1.02%,报5.97元。 腾讯控股涨0.65%,报436元。 瑞信报告称,对内地网游前景看法正面,认为腾讯表现胜网易,因前者拥有庞大社交生态系统,有助线上游戏业务增长,将其目标价由460元上调至540元,评级为“跑赢大市”。 希玛眼科涨1.37%,报5.18元。 希玛眼科昨日挂牌暴涨76%。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 中国宏桥复牌跌8.77%,报9.78元。 中国宏桥发布公告,公司拟先旧后新配售净筹62亿港元(单位下同)。其中大股东宏桥控股通过配售代理以每股9.6元折让10.45%配售最多6.5亿股现有股份。此外,宏桥控股拟认购由公司发行的最多6.5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7.46%。 专家观点: 耀才证券研究部总监植耀辉认为港股昨日出现反高潮,虽然早段一度升至31700点,但午后A股下跌,港股亦“成也A股,败也A股”。市场短期最大变量,可能是内地股市行情。A股昨日尾市掉头回落,特别是创业板跌幅更达3%。银监会接连发放“强监管”讯息,对市场气氛有一定影响。不过,观乎白马股整体表现不算太差,跌势亦主要集中小型股或个别如区块链身上,故预期只要A股能稳守于3400点水平,恒指后市仍有力反弹。另外,虽然恒指14连升后“断缆”,但只要外围投资气氛仍佳,恒指破历史高位31958点只是指日可待,植耀辉重申,看好第一季港股表现。 贵人资本梁渊认为港股早盘随外围美股牵引高开高走,盘中A股跳水重挫拖累港股止升反跌,恒指高位回落。现美股休市令港股缺指引,A股下挫影响投资者做多信心,谨慎情绪引港股高位回吐压力或显现,恒指升势短期受阻,因此,料港股近期高位回软,可留意消费。[详情]

富国基金汪孟海:香港股市仍然具有吸引力
富国基金汪孟海:香港股市仍然具有吸引力

  在经历连续上涨之后,港股是否还有机会?在近日召开的富国基金冬季论坛上,富国海外投资部基金经理汪孟海表示,2018年港股仍然具有吸引力,但波动或比2017年有所加大。汪孟海分析,在经历了连续6年的下滑之后,中国宏观经济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企稳;微观上,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改善。从流动性来看,外资和内地资金对港股存在很强的配置需求。在具体的配置方向上,白马龙头股虽然在2017年已有大幅上涨,估值上不会再有强烈的提升,但盈利的增长可以助力股价上行。另外,这几年滞涨的一些股票,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性价比也在提升。汪孟海认为,2018年的香港市场整体回报可能弱于2017年,但仍然很有吸引力。此外,受美国加息、资金博弈等因素影响,港股市场的波动可能加大,不过一些优质股出现调整,反倒是机会。(刘明)[详情]

港股突高位跌467点大户一篮子获利 外资行料大涨小回
港股突高位跌467点大户一篮子获利 外资行料大涨小回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港股昨单日大转向,两小时内由高位最多回吐467点,结束连涨14日佳绩,更忧虑港股与10年前高位构成历史“双顶”大阻力,但外资行确信港股仅大涨小回,中港金融股仍是增持之选。 美股周一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假期休市,而场外期货早段升逾百点。截至本港今晨零时,汇丰(00005)在伦敦挂牌的股价折合报84.65元,较港昨日收市价84.1元高0.55元。夜期尾市升26点,报31346点。 结束14连升料大户减持ETF 港股昨日高见31733点,距离历史高位31958点,仅相差0.7%。然而,蓝筹股昨午3时起同时涌现沽压,拖累指数全日由升转跌,成交额更增加至1686亿元,为个半月最多。港股大成交回吐,分析相信很大机会是机构投资者减持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仓位,拖低一篮子港股表现,但不认为市场会有持续获利压力。 星展唯高达中国及香港市场策略师李声扬亦相信,股市大幅回调风险不高:当股市连升纪录告终,市场总对后市方向有疑问但事实上,消息面并不特别坏,纯粹是高位获利盘带动。他预期,后市较大机会在现水平拉锯,因市场消息面偏向淡静,相信要到下月中,重点企业公布业绩时,大市才会“见真章”。 李声扬建议,投资者可趁石油石化股及内银股调整时逐步收集,因两板块有较实质因素支持,如油价反弹,内地净息差扩大等,合理估值也限制下跌空间,相信行业会继续反映第四季或全年业绩的利好因素。 大型内银股持续获追捧,建行(00939)及工行(01398)月初至今已累涨9%及6%,跑赢恒指同期近5%的升幅,14日相对强弱指数(RSI)已届超买水平(详见表)。 摩根资产:北水流入或逊去年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周奂彤表示,今年港股会较去年波动,整体则维持大涨小回的格局,因股市仍有稳健的企业盈利增长,以及逐步好转的环球经济所支持,故相信股市回调将会提供入市时机。不过,该行预期北水流入幅度未必如去年活跃,主要反映MSCI指数今年纳入甲股,以及内地股市追落后的因素。 内地提倡提升中产人口生活质素,港美银行也步入加息周期,周奂彤相信两大主题将会为健康医疗,科技及本地大型银行带来投资机会,但预期内地楼市的调控措施会有所收紧,故对内房股看法偏淡。 港股昨日收市跌73点,报31338点。国指逆市微升1点,收报12470点。沽空比率增至10.2%,为近月偏高水平。[详情]

跃跃欲试 港股新高在望
跃跃欲试 港股新高在望

  e公司讯,港股市场开年涨势如虹,2018年前9个交易日连续上涨,从2017年12月22日算起则连涨14个交易日,刷新港股时间最长连涨纪录。1月15日恒指微跌0.23%,盘中最高站上31733.18点,距2007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31958.41点仅咫尺之遥。 市场人士表示,恒指短期内创历史新高是大概率事件。港股持续上涨的动力主要是内地经济基本面向好、港股市场估值不高、南下资金持续流入等。[详情]

A股港股美股"股王"携手创新高 机构继续拥抱龙头股
A股港股美股

  三地“股王”携手创新高  机构继续拥抱龙头股 ⊙记者 王彭 ○编辑 于勇 去年龙头股“强者恒强”的格局在今年全球股市得以延续。近期,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市场的“股王”——贵州茅台、腾讯控股和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再度携手创下历史新高。 在多位基金经理看来,股价高低并不能作为一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判断标准,选股时会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内生增长动力、行业竞争力以及业绩确定性,行业龙头公司在这些方面往往更具优势。 三地龙头同创历史新高 15日,A股“股王”贵州茅台盘中创出799.06元的历史新高。同日,港股“股王”腾讯控股也在盘中创下448.8港元的历史新高,股价逼近450港元。 美股市场上呈现龙头股携手创新高的景象。美国时间1月12日,美股第一高价股、“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收涨1.7%,报31.5225万美元,连续8天创收盘纪录高位。此外,谷歌母公司收涨1.67%,刷新收盘纪录高位至1130.65美元;亚马逊收涨2.23%,报1305.20美元,最近8个交易日持续刷新收盘纪录高位;苹果收涨1.03%,刷新收盘纪录高位至177.09美元;微软收涨1.7%,刷新收盘纪录高位至89.58美元;奈飞收涨1.84%,报221.23美元,连续3天创收盘纪录新高。 尽管股价屡创新高,但基于良好的发展前景,上述公司仍获得了多家机构的持续看好。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贵州茅台共获得18家券商买入、增持和推荐的评级;摩根士丹利在近期发表的2018年互联网行业展望报告中,将腾讯控股的目标价由480港元上调至500港元,并表示在最牛情境下目标价有望达到653港元;摩根士丹利表示,对FAANG股票(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评级还是增持,因为这些公司都享有“实质性的竞争壕沟”,可以帮助它们维持领先优势。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拥抱龙头股已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共识。以A股市场上的贵州茅台为例,据统计,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该股共获得118只偏股基金重仓持有,合计持股市值达到167.56亿元;再如腾讯控股,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在78只沪港深主题基金中,共有35只基金将腾讯控股列入其十大重仓股。有58只QDII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腾讯控股,其中有24只基金将其列为第一重仓股。 强者恒强格局仍将延续 在多家机构投资者看来,龙头公司往往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令它们能够较好地控制成本和扩大销售,从而使得盈利能力超越市场整体水平,实现强者恒强。 “从业绩成长性来看,一些有代表性的白马公司的成长周期还没有结束,尤其是行业龙头公司,只要其市占率是在提升的,业绩成长空间其实才刚开始。”广发创新升级混合的基金经理刘格崧表示。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建信龙头企业股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姚锦认为,从整体上看,预计2018年A股将继续按照经济转型方向演绎结构性牛市,持续看好龙头企业的表现。行业龙头公司依靠自身内生动力增长的同时,在接下来有质量的宏观经济增长环境中将更加受益。 “如果市场风险偏好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对确定性的追逐大概率会强化市场对绩优股的追逐。如果经济转型意味着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那么,2017年你经常听到的这些股票名称可能仍将是2018年的热门词。”富国基金的基金经理蔡卡尔在致投资者的信中写道。 沪上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表示,在香港或美国上市的部分科技股目前价格较高,但从长期投资角度看,上市公司内生增长动力、行业竞争力、业绩确定性更为重要,不能单纯从股价绝对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详情]

港股止步于14连升 恒指有可能下探31000点关口
港股止步于14连升 恒指有可能下探31000点关口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詹钰叶 周一,香港恒生指数延续此前升势继续高开0.92%,报31702.56点,再创逾10年新高。午盘早些时候创下日内最高位31733.18点,距历史高位31958.41点仅有一步之遥。但是随后内房股、中国神华、腾讯控股等权重出现大幅回落,导致恒指跳水。截至周一收盘,恒生指数跌0.23%,报31338.87点,止步于十四连升;国企指数涨0.01%,报12470.42点;红筹指数跌1.38%,报4593.91点。大市全日成交额为1685.7亿港元。 当日盘面显示,内房股集体出现回落,碧桂园跌5.68%,领跌蓝筹;融创中国跌6.06%,中国恒大跌5.35%,华润置地跌3.2%。科技股同样出现下跌,IGG跌5.4%,美图公司跌5.66%,金山软件跌4.62%,中芯国际跌5.31%,比亚迪电子跌4.34%。而内险股上涨,中国平安涨2.08%,盘中创历史新高90元;新华保险涨1.5%,中国人寿涨0.4%。当日消息显示,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好医生已进入分拆上市最后阶段,加上投资界预期其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今年可维持双位数,获多家券商看好。 此外,上市热门新股希玛眼科首发大涨76.21%,报5.11港元。消息称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Advance Data作为其三位基石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为6240万港元。当日收盘数据显示,沪港通南向105亿元额度,剩余92.91亿元,流入12.09亿元;深港通南向105亿元额度,剩余94.96亿元,流入10.04亿元。 盘面看,腾讯控股周一高开低走,日内最高触及448.8港元,再刷历史新高,但午后跌幅扩大,最终收跌2.04%,报443.2港元。而中金公司上调腾讯控股目标价20%至540港元,目前暂时是一众券商中最高,主要是考虑到小程序近期升级,以及微信系统内交通旅游“线上对线下”、直播与游戏等的交易额。 有市场人士指出,受外围美股强劲提振以及H股全流通等措施影响,恒指上周连续大幅收高。尽管美股再涨给港股带来支撑,但A股震荡格局影响港股涨势。从技术上看,恒指至今仍属反复寻顶的形态,在大市高成交支持下,高位震荡形态将有利指数上试32000点关口。但考虑到恒指已连升14天,调整压力增大,接下来也有可能会下探31000点关口。[详情]

小调查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