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51信用卡:7月底已终止催收外包 未来将严格合规进行
51信用卡:7月底已终止催收外包 未来将严格合规进行

尽管暴力催收与催收公司有直接关系,但并不代表借贷平台毫无责任,近期监管层面对大数据公司的调查也透露了这一信号,交易链中的每一环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详情]

第一财经|2019年10月23日  04:45
51信用卡管家:使用APP需同意多协议 否则无法使用
51信用卡管家:使用APP需同意多协议 否则无法使用

记者下载51信用卡旗下APP“51信用卡管家”发现,该APP首次安装打开后会提示多个隐私协议及服务条款,若不同意隐私协议则无法使用。[详情]

新京报网|2019年10月23日  08:36
51信用卡被查风波与背后的催收江湖
51信用卡被查风波与背后的催收江湖

新京报网|2019年10月23日  06:57
暴力催收遭警方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暴力催收遭警方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互金圈再次大地震。这次的震源,是位于杭州市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G座,51信用卡的总部。[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0月23日  07:30
祸起暴力催收 51信用卡经历“惊魂时刻”
祸起暴力催收 51信用卡经历“惊魂时刻”

突遭清查——股价“闪崩”——警方通报——创始人致歉——股票复牌,51信用卡度过惊魂24小时。[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9年10月22日  23:01
51信用卡用户致电催收人不要骚扰通讯录的亲友但无效
51信用卡用户致电催收人不要骚扰通讯录的亲友但无效

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被指软暴力,涉嫌寻衅此事,目前,杭州警方已经立案调查,截至发稿,尚未对外发布最新调查的进展。[详情]

新京报网|2019年10月22日  18:57
因暴力催收遭查 51信用卡的问题仅是外包管理不善吗?
因暴力催收遭查 51信用卡的问题仅是外包管理不善吗?

随着公安信息的披露和孙海涛的致歉,暴力催收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外包”亦难以成为有力托词。[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2日  18:27
51信用卡被查 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51信用卡被查 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面对便捷的互联网金融,人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审慎的出借人,不可迷信所谓新技术带来的债权安全;在遭遇债务拖欠甚至“老赖”时,依法合理维权才是正道。[详情]

新京报|2019年10月22日  21:29
51信用卡用用户通讯录催债 公司称合法收集个人信息
51信用卡用用户通讯录催债 公司称合法收集个人信息

范先生持续收到电话号码属地显示为全国各地的“催收”电话。[详情]

新京报|2019年10月22日  16:04
暴力催收被查、还非法盗取用户信息?51信用卡回应了
暴力催收被查、还非法盗取用户信息?51信用卡回应了

被警方调查、股价闪崩、创始人致歉……一天之内,51信用卡屡屡刷屏。[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0月22日  16:23
祸起催收 51信用卡回应:7月已终止所有催收外包
祸起催收 51信用卡回应:7月已终止所有催收外包

对于催收外包的处理情况,51信用卡方面22日下午向记者透露,“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详情]

新京报|2019年10月22日  14:41
警方突击调查“紫霞街80号” 放贷行业掀起风暴
警方突击调查“紫霞街80号” 放贷行业掀起风暴

我们拿到的股票代码是2051,希望我能为这家公司打拼到2051,那年我71岁。”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02051.HK)在港交所敲钟,创始人孙海涛在上市致辞中如是说道。仅15个月后已是另一番光景。[详情]

央视财经|2019年10月22日  14:18
51信用卡:22日13时起复牌 不存在非法盗取用户信息
51信用卡:22日13时起复牌 不存在非法盗取用户信息

新浪财经|2019年10月22日  12:59
新湖中宝投资51信用卡浮亏8亿+ 金融业务频频踩雷
新湖中宝投资51信用卡浮亏8亿+ 金融业务频频踩雷

新湖中宝投资51信用卡浮亏8亿+,金融业务频频踩雷。[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9年10月22日  22:46
杭州警方:51信用卡外包催收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杭州警方:51信用卡外包催收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新浪财经|2019年10月22日  07:15
暴力催收遭警方突击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暴力催收遭警方突击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0月22日  10:29
互金创业者 一群通往监狱路上的人
互金创业者 一群通往监狱路上的人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2日  09:01
揭秘51信用卡催收背后P2P乱象:不上征信致恶意骗贷
揭秘51信用卡催收背后P2P乱象:不上征信致恶意骗贷

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不上征信是造成各种平台连环借的“撸口子群体”恶意骗贷不还的关键,而机构自身的违规放贷细节也使得P2P一方难以理直气壮地对簿公堂。[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0月23日  06:37
51信用卡孙海涛致歉:优先确保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51信用卡孙海涛致歉:优先确保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澎湃新闻|2019年10月22日  08:07
探访51信用卡杭州办公区 员工称还上班
探访51信用卡杭州办公区 员工称还上班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2日  07:49
51信用卡被查背后:冒充国家机关恐吓催债
51信用卡被查背后:冒充国家机关恐吓催债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2日  06:55
51信用卡CEO孙海涛回应: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
51信用卡CEO孙海涛回应: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

新浪财经|2019年10月22日  07:17
51信用卡:公司主席、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警方调查
51信用卡:公司主席、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警方调查

新浪财经|2019年10月22日  07:38
警方通报来了: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竟冒充国家机关!
警方通报来了: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竟冒充国家机关!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2日  00:27
蒙眼狂奔的51信用卡难逃生死劫
蒙眼狂奔的51信用卡难逃生死劫

虎嗅APP|2019年10月21日  23:09
51信用卡旗下上海公司“人去楼空”
51信用卡旗下上海公司“人去楼空”

财联社|2019年10月21日  15:47
51信用卡回应被查 称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
51信用卡回应被查 称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

新京报|2019年10月21日  15:44
突发!51信用卡遭浙江警方调查 现场警车云集
突发!51信用卡遭浙江警方调查 现场警车云集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1日  12:03
51信用卡被浙江警方调查 CEO孙海涛已被带走
51信用卡被浙江警方调查 CEO孙海涛已被带走

财视传媒|2019年10月21日  13:58
独家!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CFO回应:经营一切正常
独家!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CFO回应:经营一切正常

新浪财经|2019年10月21日  13:32
51信用卡遭警方上门:疑似爬虫业务遭银行举报
51信用卡遭警方上门:疑似爬虫业务遭银行举报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0月21日  13:42
51信用卡被查 祸起爬虫抓取数据被某银行举报?
51信用卡被查 祸起爬虫抓取数据被某银行举报?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1日  13:21
51信用卡杭州总部遭调查 或因外包业务及现金贷
51信用卡杭州总部遭调查 或因外包业务及现金贷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10月21日  13:30
51信用卡停牌公告: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
51信用卡停牌公告: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

新浪财经|2019年10月21日  13:54
51信用卡疑因爬虫业务突遭查 停牌前跌幅达34.32%
51信用卡疑因爬虫业务突遭查 停牌前跌幅达34.32%

中国经营网|2019年10月21日  14:12
51信用卡回应:51信用卡催收外包的问题 P2P业务正常
51信用卡回应:51信用卡催收外包的问题 P2P业务正常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10月21日  13:02
51信用卡遭浙江警方调查(视频)
51信用卡遭浙江警方调查(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10月21日  13:34

最新新闻

【深度】助贷:边界待定 规矩待立路在何方?
【深度】助贷:边界待定 规矩待立路在何方?

  原标题 助贷:边界待定 规矩待立 路在何方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张末冬 “流量为王”的概念在金融行业也开始深入人心。因为可以帮助银行导流或者筛选客户,助贷机构一时成了“香饽饽”。 不仅在流量端,助贷还参与了增信、平台搭建、联合贷款等领域。一位助贷业务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当下包括联合贷款在内的助贷模式不良率整体较低,“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选择这一方式的原因,既可以带量,又可以保证资产质量,何乐而不为?” 不过,由于51信用卡事件,关于大数据公司操作边界、助贷机构如何规范展业的探讨再次发酵。此前多地强调“银行核心风控不得外包”,近日,监管机构又开始摸底大数据使用和采集边界,持牌金融机构也展开自查,评估合规风险。 10月24日,银保监会公布《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着手规范一部分助贷机构,指出为各类放贷机构提供客户推介、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提供或变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并明确融资担保业务机构将严格实行牌照管理。 “目前,银行、信托与其他非银机构及互联网机构的合作领域已经很多,尤其是BATJ,深度参与了不少中小银行的科技平台搭建及导流。”一位股份制银行分行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坦言,在这种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之下,为助贷机构立规,显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定义助贷 有研究报告认为,助贷是协助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放贷,从中赚取费用的行为。在国内,助贷业务普遍存在于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专家表示,助贷是新形势下金融产业分工细化与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现阶段金融科技输出的主要载体。 “即便没有金融牌照,只要有流量、场景,也可以放出上百亿元贷款。”一位分析人士对助贷机构的作用及影响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借力P2P网贷机构的转型、信息采集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助贷业务全面铺开与下沉。助贷业务的发展,模糊了金融机构之间的边界,给基于牌照的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日前发布的《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助贷是指协助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放贷,从中赚取费用的行为。在国内,助贷业务普遍存在于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 按照助贷机构的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将助贷机构分为:场景类助贷机构,包括垂直行业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和互金平台等;放贷资质类助贷机构,包括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公司等;增信类助贷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 “助贷是新形势下金融产业分工细化与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现阶段金融科技输出的主要载体。限制助贷,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金融机构的转型动力。”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在采访中解释道。 《金融时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鉴于比较优势不同以及业务转型的客观需要,不少银行在不同的环节与一些助贷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消费贷、普惠贷款等较小额度贷款落地。尤其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开发成套的、整个流程的金融科技体系,在成本上并不划算,选择与助贷机构合作已成为普遍现象。 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或其他信息类服务公司,助贷也成了好的业务切入点。此前有文件传出,小贷、助贷、导流是P2P网贷机构被鼓励的转型方向。另外,从上市互联网金融公司数据来看,来自各机构合作的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的资金来源不断扩大,超过五成的资金来自合作机构。 前述51信用卡2018年年度财报显示,其超七成的收入来自助贷业务,去年年末26%的资金来自机构,主要依托融资担保牌照。 原现金贷机构趣店于2017年全面转向助贷,将目光投向了其建立的“开放平台”,做助贷生意。2018年,其助贷收入从2017年四季度的1.495亿元增加至5.791亿元;全年撮合贷款收入及其他收入为16.47亿元,同比增长了4.45倍。同期新增19家合作机构,共与99家持牌金融机构保持合作。在资金来源方面,趣店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资金余额从2017年四季度的112亿元,大幅增长70%至2018年年末的190亿元。 360金融的年报也显示,其营收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撮合贷款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即贷前信用评估、匹配资金资产和贷后催收等费用;二是旗下网络小贷和以集合信托等形式放贷的相关收入;三是把部分借款人推荐给其他平台赚取的导流收入。 可以看出,助贷业务已成为金融机构和互金机构彼此的重要连接点。 资金生意背后的风险 一方面,助贷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能金融机构,帮助其更好地触达用户,或者合作建立风控系统,更好地运用数据,推动了消费金融发展;另一方面,助贷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乱象。金融机构的操作本身是有业务边界的,而与助贷合作,似乎模糊了这种边界。 然而,助贷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为何使监管层频频关注? 某城商行负责人认为,最核心的两个问题有:一是助贷过程中可能存在“兜底”现象,造成“到底谁来担责”的混乱;二是银行内部也有讨论,助贷的形式是否相当于把一些核心的能力交予他人,是否因短期利益放弃长期深耕,是否有利于银行稳健发展。对此,有地方监管人士也强调,助贷模糊了放贷边界,城商行借助互联网突破业务的区域限制,这和属地监管的原则也相冲突。 对助贷这样的新生业态,是鼓励规范发展还是准备任其自生自灭,目前国内政策并不明朗。 市场对助贷的评价两极化。从正面来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能金融机构,帮助其更好地触达用户,或者合作建立风控系统,更好地运用数据,有助于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2017年以来,助贷连接资金方和场景方、流量方,助力资金和流量双向跨界融合,推动了消费金融发展。但不可否认,助贷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乱象。薛洪言举例,有一些城商行借助助贷,变相经营全国的业务;有个别现金贷平台没有放贷资质,借助助贷引入银行资金,变相做了放贷业务;还有一些大数据服务公司,没有征信牌照,却以助贷的名义做着征信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些银行把核心风控外包,甘心退化为资金管道。此外,前述地方监管人士也提醒,与助贷机构合作是否会加重多头借贷的共债问题,也是对其关注的一部分。 市场担忧,金融科技在此过程中或成监管套利的工具。金融机构的操作本身是有业务边界的,而与助贷合作后,似乎模糊了这种边界。 在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看来,监管套利取决于合作形式,例如银行对于助贷机构的普遍诉求是要兜底。“现在监管不允许助贷机构直接兜底,有些机构就换一种简单的形式,找融资性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合作,这里存在部分假担保、假保险。除此之外,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助贷机构跟一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形成对于合作助贷不良资产事后处置以及事实上进行兜底的闭环。”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在与流量“巨头”合作时,大部分风险还是要由银行自身承担,但对于绝大部分中小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会倾向于收益与风险挂钩,共同分担风险。银行与助贷之间的博弈关系依旧存在。 “助贷机构的风控根本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检验。如果核心风控不在银行手上,很容易积累风险,最后成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陈文提醒。 事实上,2017年年底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了助贷的业务边界,要求助贷机构不得兜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风控不得外包等;后又在2018年流传于网络的联合贷款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区域性银行通过线上异地授信占比作出了20%的上限监管规定,并对诸如微众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联合放贷的模式也作出了规范,不过该文件最后并未对外公布。 当前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在于,何为“核心风控”并没有清晰的规定。对于当前的市场状况,业内人士认为,还是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管理规范。《报告》建议,应尽快明确助贷业务的法律地位,明确商业银行、助贷机构的业务规范。对助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合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尽快明确相关政策以便纠偏。同时,资金方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以应对监管政策的调整。 渠道之困何解 众多城商行及更小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受限于场景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可以争取更多转型时间,也有利润支撑转型。而当前这些机构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仍在等待监管层划定界限,从而找到更好的业务发展方向。 对于以风控为核心的银行来说,助贷的强势崛起,会不会使中小银行更加倚靠外部支持,而忽视自身的能力建设? 数据显示,天津银行去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猛增691亿元,同比增长了785.9%,个人贷款在总贷款余额中的占比提升了22.9个百分点至36.7%,不良率仅为0.58%。其先后与蚂蚁金服、苏宁金服、新网银行、百信银行、度小满金融达成合作。此外,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消费金融增长迅速,在业绩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更显突出,背后也是与金融科技公司的“牵手”。 薛洪言认为,当前银行也在努力把客户转移到自己的APP上。由于提供了还款便利、还款优惠等方式,还款期间用户容易留下;但贷款结清后,客户留存的挑战较大。这些银行缺乏多元场景,对用户缺乏持续吸引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绝大多数城商行及更小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受限于场景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可以争取更多转型时间,也有利润支撑转型。“而且别人都在做,你不做的话,最后季报年报出来,业绩落后的都得着急。”一位城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城商行零售业务承压,迫切需要找到出路,而助贷是当前看起来不错的选择。“并不是说盲目信任别人的东西,而是互联网机构在这一领域经营多年,孰强孰弱比较明显。” “我们的确也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约束。”前述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一方面自查和第三方数据公司的合作情况;另一方面也在看对助贷机构的依赖程度有多大。“但最终还是要等待监管层划定界限。各机构能力不同,战略方向不同,恐怕‘一刀切’不能契合大家的期许。” 而一位主营业务为协助银行搭建小微信贷平台的机构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对于监管层所要求的“核心风控不得外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是他们现在所担忧的。“业务还在开展,但最近大家明显都很谨慎了。”据了解,该机构前几年的主攻领域为帮助银行搭建银税互动接口平台。 基于这些情况,监管层厘清助贷边界、规范助贷行为,变得异常重要。在规定范围内运作,是每一项业务发展的前提。 规制与发展 专家认为,可通过明确助贷界限来规范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对于规模过快增长的隐患,可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约束以及规范风险转移行为来降低不良影响。整体上看,助贷模式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架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科技转型,应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的监管原则。 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规章制度前,各地率先动作。 今年年初,浙江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其中强调,部分银行开展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不够审慎、合规。对此,该文件提出了三点要求,分别是:银行的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需立足当地不跨区域、银行需保持规范合作稳健发展。 10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强调商业银行严禁与以金融科技之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虚构交易背景或贷款用途,套取信贷资金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以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开展合作。在风控上,不得将贷款“三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给合作机构,不得仅根据合作机构提供的数据或信用评分直接作出授信决策,不得因引入保证保险、回购承诺等风险缓释措施而放松风险管控。 近期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也强调了一部分助贷机构的资格与业务边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解释,这相当于规定,为各类放贷机构提供客户推介、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提供或变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防范“擦边球”现象。“主要针对的是交易流程无持牌融担公司参与,或者仅由非融资担保公司介入来担保助贷业务,例如通过‘保证金账户’方式变相增信的模式。”他说道。 基于近期助贷风波四起,行业内也认为关于助贷的规范可能会加紧出台,尤其是大数据和联合贷款的方向。“可能还是要先行出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相关的规定。其他方面可以先窗口指导,然后再进行调研。”前述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2018年5月,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国际范围内相对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可供参考。但他也强调,“由于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太快,部分领域甚至比其他发达国家都要先进,太多内容无经验可循,具体的细则还是应建立在自身情况的基础上。” 值得关注的是,《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被列入《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中,将对何为个人金融信息、谁可以获取个人金融信息等重要问题作出梳理。 对于助贷模式中的监管套利问题,薛洪言建议,可通过明确助贷界限来规范双方合作模式;对于规模过快增长的隐患,可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约束以及规范风险转移行为来降低不良影响。整体上看,助贷模式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架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科技转型,应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的监管原则,用其利减其弊。 “助贷面临的合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向无牌机构提供资金、接受无担保资质机构兜底增信、外包风控、发放现金贷、设立资金池、侵犯用户隐私、违规收费和贷后催收等。”光大证券研究报告预计,尽管监管机构对银行提出了助贷业务不能外包风险的要求,但是在当前银行不具备充足手段完全靠自己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条件下,借助助贷机构的数据分析、将风险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给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心无力的无奈之举。鉴于此,该问题最终可能还是有待个人数据和征信信息的逐步完善,从银行和系统两方面着手才能解决。[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1月01日 07:05
51信用卡风波:“惊魂”时间背后折射出行业痛点
经济观察报 | 2019年10月28日 10:00
评论:用法治终结51信用卡的暴力催收
评论:用法治终结51信用卡的暴力催收

  互金公司暴力催收非常普遍,被害人在网上的投诉铺天盖地,但被追究刑责的很少。在这样一个暴利的产业面前,创业者的野心会被执法的懈怠进一步激活。 51信用卡出事了,不知道CEO孙海涛是否后悔2015年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向了“线上信贷撮合”。这为51信用卡的爆发性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伏笔。 中国的P2P网贷江湖早已是一片废墟,51信用卡原本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现在大厦也变得摇摇晃晃起来。10月21日,警方高调进入51信用卡杭州总部,将部分高管和员工带走,成为最具轰动效应的互联网科技新闻。 警方的对外通报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在警方介入之前,有关51信用卡滥用爬虫技术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报道,也浮出水面。 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金融独角兽,却原来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偷盗(窃取用户隐私)、胁迫(暴力催收)、欺骗(冒充国家机关)……这无论如何让人大跌眼镜,也为中国P2P网贷平台不光彩的发展史上又增添了一笔。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江湖箴言也因此格外具有警示意义。 51信用卡创立于2012年,早期业务主打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而后业务逐步向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等倾斜。早期的51信用卡苦无商业变现形式,一直到它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为其他网贷平台导流,即所谓的信贷撮合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互联网压缩了传统公司成长的时间,各种高速发展的神话,让很多创业者升腾起浮躁的狂想,没有几个人热衷于仔细打磨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如何讲一个酷炫故事,融资而后烧钱获取用户,然后快速割韭菜上市变现,成为了他们的“梦与远方”。 51信用卡早期利用账单管理吸引了大批用户,但孙海涛并未善用这个基础,而是急于商业变现。不成熟的商业模式匹配创始人一夜暴富野心,最终走向违法道路。 而此次案发之前,在聚投诉平台上,关于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的投诉量已达到4278条,大多关于暴力催收、套路贷、砍头息等。就在51信用卡被查办当天,它还在网上新发布名为“催收组长”的岗位招聘,职责为“协助催收员完成催收目标……”这是一个长期行为,显示出51信用卡对外包催债公司行为知情、纵容甚至可能施压,孙海涛一句“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避重就轻了。 一个可资对比的现象是,欧美互联网公司很少敢这样明目张胆利用爬虫技术获取用户信息,更不要说冒充国家机关暴力催债了。今年9月,谷歌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罚款1.7亿美元,理由是旗下的YouTube在收集儿童信息时,未经其父母同意。而在中国,类似的行为即便被处罚通常也只是几万元而已。 如果违法成本太低而受益过高,事实上的效果就是在激励违法。互金公司暴力催收非常普遍,被害人在网上的投诉铺天盖地,但被追究刑责的很少。在这样一个暴利的产业面前,创业者的野心会被执法的懈怠进一步激活。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中国市场比美国更“自由”。这个加引号的“自由”一方面意味着,在这波互联网浪潮中缺少束缚的中国创业者,有更大试错和施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法律有时是缺席的,创业者的试错成本要由社会来承担,具有很高的负外部性。 P2P网贷平台的喧闹还未平歇,受害者群体伤痕犹在,这中间的教训足够深刻。具体到51信用卡,冒充国家机关暴力催收和爬虫侵犯个人隐私,都是日常经由法治可规避的陷阱。是时候用法治来终结互联网金融非法放贷与暴力催收乱象了。(作者系互联网从业者,曾为媒体人)[详情]

经济观察报 | 2019年10月28日 09:57
“捕获”独角兽背后:超利贷产业链的致命“bug”
“捕获”独角兽背后:超利贷产业链的致命“bug”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2019捕获独角兽最多的机构是哪家?答案是红杉、阿里、腾讯……和警方。”微信朋友圈的段子折射出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的震荡频发和风声鹤唳。 9月以来,包括多家涉及暴力催收和为超利贷提供技术、数据支持的大数据公司被警方调查,从行业催收端一路上溯排查至风控技术环节,新颜科技、魔蝎科技、聚信立、公信宝等头部机构陆续被卷入。 此轮震荡在“十一”后进一步升级。10月21日上午,因公司委外机构涉及暴力催收,51信用卡(2051.HK)相关人士一度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后已返回)。整顿波及上市公司也直接导致舆论爆炸,甚至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破圈”效应。由此,互联网金融圈子中的灰色产业链也随之浮出水面进入大众视野。 各种信号显示,此轮整顿之下,依靠违规爬取个人信息用以导流、风控和暴力催收的超利贷业态正在遭遇“团灭”重创,而作为支撑其产业的大数据公司,长期以来的“灰色”业务模式也迎来拐点。 整肃合流“捕猎” 随着此轮整肃不断升级,不少业内人士感叹:力度之大有别以往! “此前的调查更多集中在催收领域,都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或马甲公司,但对数据公司的调查则不一样,摩蝎、聚信立都是圈内知名企业,对整个行业的震动极大。”一位上海风控行业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多位受访行业人士看来,此次风波肇始自催收领域,但扫黑除恶、净网行动、打击非法放贷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等多层次、多部门监管在今年以来交替进行,客观上形成了整顿的“合流”,而以超利贷、套路贷为代表的业态则是问题高发区和关键的监管交集。 事实上,针对年化利率36%以上小额现金贷的监管早在2017年12月就已启动,但据记者了解,一大批现金贷平台在此后由明转暗,换个“马甲”转入地下继续搞,趋势愈演愈烈。超利贷、套路贷即是随之出现的比高利贷更恶劣的掠夺性贷款形式。 经历今年央视“3·15”之后,被曝光的“714高炮”等超利贷小众业态开始被社会所知。简单来说:“714高炮”指的是期限为7天或14天的超高利息网络贷款,其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年化利率基本超过1000%。 一位股份制银行风控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今年“3·15”之后,一部分“714”亦开始快速转型,变本加厉为“55高炮”——借1000元,但到手只有500元,5天后还1100元,年化收益可以做到5000%甚至10000%。更厉害的 “150”产品,借款人1天后还款,砍头息外还需要支付50%的利息。 如此超高利率贷款,突破高法设定的36%利率红线,解决的问题已不再是正常的“普惠金融”需求。此类业务的借款人,一部分是根本没想过还钱的骗贷大军,另一部分则是借款时不了解套路深陷其中。无论哪一种,想促还款,重点就是催收轰炸。 多位业内人士在受访时透露,数据类公司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一直存在,但较少涉及刑事,此轮查处数据类公司的重要原因是其关联了恶性的刑事案件——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中涉及暴力甚至引发命案,警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为催收公司获得的受害人定位和通讯录信息的数据公司,遂开始摸查上游数据来源。 对暴力催收的打击升级,有着特定的监管背景。今年4月,全国扫黑办在北京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10月21日,五部门印发4个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政策文件,其中《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 此外《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对通过发布、删除负面或虚假信息,发送侮辱性信息、图片,以及利用信息、电话骚扰等方式,威胁、要挟、恐吓、滋扰他人,实施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应当准确认定,依法严惩。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单纯针对催收整顿,并没有触及行业致命问题。在前述上海风控行业人士看来:此轮查处之所以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调查从贷款业务链的下游(催收)不断走向上游(技术、风控)。在打击套路贷、超利贷的过程中,为上述违法业态提供IT系统、风控技术、数据信息的上游企业一并成为打击对象。 “如果从业务逻辑上看,非法爬取个人数据,是现金贷死灰复燃为超利贷、套路贷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推手。由催收问题走向对数据来源的调查,才触及了行业商业模式的命门。”该风控人士认为。 产业链命门:违规数据爬取 拆解网络放贷产业链关键点不难发现:贷前获客、贷中风控、贷后催收均与大数据的使用息息相关。随着从此次警方调查的路径,一条超利贷、套路贷的“大数据放贷”产业链开始浮出水面。 9月6日,被警方第一轮带走的是杭州的魔蝎科技和新颜科技两家数据服务商。前者是运营商数据报告为特色,后者则主打人工智能,为不少贷款平台提供身份认证环节的人脸识别技术。 有贷款超市从业者向记者透露:人脸识别是超利贷贷前风控的关键一环,可以识别贷款者是否为本人,提供此类技术的公司遭到调查,意味着超利贷第一道风控环节遭到冲击。而运营商数据通常包含着移动三要素——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信息,这也是“超利贷”平台反欺诈环节中的重要依据,这部分数据缺失,业务则可能直接停摆。 超利贷的产业链上,贷款超市为超利贷平台提供流量,数据和IT公司为其提供放贷系统和风控所需要的数据、技术,催收公司则承担对贷后逾期的管理,所有环节均严重依赖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在此之中,数据公司堪称产业链“中枢环节”,而爬虫技术成为获取数据、支撑其商业模式的关键。这也使得市场参与方愿意为之铤而走险。 “我从来没有贷过款,但前不久竟然接到了催收电话。催收的欠款人是之前帮我家做过装修的包工头,可见对通讯录的爬取有多狠!”一位上海数据机构高管向记者直言。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多数三方数据公司的数据来源均无法深究,“可能有买来的,可能有交换的,但大部分是‘爬’来的”。 爬虫技术,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网络程序或脚本的技术。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网络申请贷款过程中,贷款平台不但可获得借款人的身份证、手机号,注册过程通过“授权内容给第三方”等表述的“概括性授权”,可以一并获取查看通讯录、短信、照片等多项权限。 此后,平台合作的大数据风控公司即可在“授权”保护伞下通过爬虫技术去爬取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通话时长、短信、位置信息甚至聊天记录,刻画出一个人的关系网络。 获取了包罗万象的个人信息,高炮平台不但可以据此去做贷前风控,也可以去做贷款人周边群体的贷款营销。在借款人逾期后,还能通过轰炸其通讯录亲友间接施压。 据前述上海风控人士透露:更有甚者,利用比爬虫更厉害的SDK技术(嵌入代码的软件开发工具),可以直接爬取其他同业APP上的放款额度,“相当于别人为自己做了风控,可以闭眼放贷。对比联合建模在自有数据或购买数据在成本上的门槛,爬虫抓取堪称物美价廉——购买数据一份一两块,贷款本身才一两千块钱,不合算”。 曾就职北京互金协会的一位技术专家告诉记者:这种做法违规之处在于,首先,用户授权的是贷款平台,而不是第三方数据商,数据商拿到这些信息本身是非法的;第二,很多数据商拿到信息会再用于其他服务,甚至交换买卖,就更触犯了法律红线。 事实上,即使在协议中提到“授权第三方”,这种“模糊性授权”也并不被法律允许。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邵晓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数据领域我国尚未有上位法出台,针对爬取数据在实际案例中会结合《网络安全法》《刑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综合考量。就目前而言,爬取非公开信息以及个人数据是风险点,特别是个人金融数据,未经过三重授权的爬取肯定触碰红线。 “三重授权指的是,平台在获取个人信息的时候要获得用户的同意,而第三方在爬取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时,需要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还需要额外再次获得用户同意。“她强调。 正是通过爬虫技术获得的低成本数据,为大数据公司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素材。记者获取的一份某头部数据商2018年产品报价单显示,其核心产品“小额消费金融分”即介绍称“基于自身数据和运营商等授权爬取数据开发”,而逾期产品中则包括“智能关联”等晚期催收产品。其中,“分”产品解决判断借款人多头借贷和欺诈可能,“智能关联”则是催收阶段的利器。 前述上海大数据机构高管透露:“智能关联”可以理解为“失联修复”,是严重逾期催收时的重要项目。支撑这一服务的基础是,依靠爬虫技术获得借款人通讯录后,即使借款人逾期后更换手机号码,根据其通话记录进行关联图谱分析,仍然可以重新找到他。“在此过程中,数据公司不会将用户号码直接给到催收公司,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它们通常是提供一个虚拟号段,用于触达逾期人。” 而如果在催收过程中出现恶性事件,提供此类服务的上游公司也难辞其咎。“数据使用的灰色地带太多,调查起来甚至很难说清楚。”据该人士透露,此前涉事的一家具有运营商背景的数据公司问题即与此有关。 行业拐点到来 事实上,针对数据商的前一轮集中整肃要追溯至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出台前后。彼时,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是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堂被调查。其由于在8个月内日均传输公民个人信息1.3亿多条,去年8月宣判后成为大数据行业爬虫公司受到刑事制裁的首个案例。此外,今年3月,简历大数据公司巧达科技涉嫌违规收集贩卖个人数据,办公室被警方查封,一度引发震动。但相关调查背景和逻辑与此次有所不同,也并未和网络信贷领域有直接联系。 在前述上海数据机构高管看来,此轮对数据商的打击客观上“掐住”了网络超利贷的喉咙。据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整肃路径上,通过追究数据提供商、严控支付通道、刑办非法催收,超利贷业态正在被赶入死角。 “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多轮排查,大力度清退了一些高炮平台。”有华南支付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据其所知,多家支付公司均在紧急处理关停相关扣款通道,“查得非常严,现在没人敢再接,八、九月份就砍掉了,过了十一也没敢再开,现在超利贷几乎是和博彩一样危险”。 而数据源关掉后,很多贷款产品只能停掉。贷款超市从业者王冬(化名)所在平台还算相对正规的入口,半个月来已经下了十几个产品,九成到现在也没恢复。据其透露:市场上网络小额现金贷已经少了一半,还在线上的产品,也都在缩减渠道。 “一些714高炮平台6月时就不干了,实力强一点的转战海外,但海外门槛并不低,展业目前都需要牌照,有资金门槛和一定的股东背景、当地资源要求,总之现在国内国外都不好干。”王冬透露。 前述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此轮风波后,多家银行已经暂停了和涉事数据服务商的合作。出于银行一贯的谨慎态度,这个暂停期限可能将“很长”。 在雷霆监管之势下,数据行业集体“人心惶惶”,几乎全体机构选择“低调”避风头。一位国资背景数据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没有针对大数据的上位法,也让数据使用上存在很多模糊地带,大家猛打擦边球,一旦出了问题,被调查起来因为不专业也说不清楚。但他认同,近年来大数据公司在灰色地带“狂飙猛进”的态势可能将有改变。 那么展业中,数据类公司到底有没有一种相对合法合规的路径? 在前述上海数据机构高管看来,虽然没有非常清晰的法律框架,但在实践总结中,行业合规机构普遍认可的有三个关键原则: 第一是“你有我也有”原则。“可以理解为数据不出本地的融合。比如甲乙两家公司都拥有同一用户的授权数据,但甲方有的是线下行为数据、乙方有的是线上消费数据,那么两家可以通过数据融合,联合建模,在双方数据不出本地的情况下,优化相关服务,这种方式基本不存在法律风险。” 第二是目的性原则。看获取信息最终被用于什么,是更好地提供服务,还是骗钱或者掠夺性贷款。 第三则是危害性原则。“当这件事情造成了重大恶劣影响,比如人命案,那无论目的是什么都踩踏了法律红线。” 在此趋势下,此前“不屑于”走“联合建模”之路的玩家也正在调整身段。前述某国资背景数据公司人士就向记者透露:此轮涉事的某头部数据公司此前曾拒绝过与其公司合作,但风波以来,开始主动接触,希望共同研发产品用于竞标。 “他们风险太大,我没同意。”该人士表示。[详情]

中国经营报 | 2019年10月26日 04:13
51公积金旗下现金贷产品被指年利率超400%
51公积金旗下现金贷产品被指年利率超400%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下称 <意见>)提出,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符合非法放贷行为,并明确非法放贷数额应当以实际出借给借款人的本金金额认定。 尽管国家对现金贷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升级,但仍有不少互金机构顶风作案。 近日,自媒体“51查一查”据用户公开信息对2019年第三季度50款数字消费金融活跃产品进行了抽样,并且使用IRR和APR两种方式计算出产品年利率。在50款产品中,即使按APR方式计算,年利率超过36%的仍有20款,其中不乏头部平台旗下现金贷产品。 例如本拟赴港上市的头部互金平台“51公积金”也被指通过旗下现金贷产品“弹个花”发放高利贷。51查一查按IRR计算弹个花年利率高达1048.5%,按APR计算该产品年利率高达819.7%。 聚投诉信息显示,弹个花平台以收取“天下信用评估费”的方式收取高额砍头息,据交易流水显示,平台放款方为51公积金旗下网贷平台“51有钱”。 今年8月,51公积金旗下网贷平台51有钱宣布停止运营。在此之前蓝鲸财经也曾报道,51公积金为多家现金贷平台提供贷款促成服务,合作平台被大量投诉涉及砍头息、利率畸高等问题。但目前来看,51公积金或许还涉及通过自营资产端发放高利现金贷。[详情]

蓝鲸财经 | 2019年10月25日 16:31
51信用卡被查:催收乱象有多严重 暴力催收该怎么管
51信用卡被查:催收乱象有多严重 暴力催收该怎么管

   这两天,一家名为51信用卡的公司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这家公司被称为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注册用户超过了8000万人,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近1.4亿张,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都是他的合作伙伴。就是这样一家号称金融行业“独角兽”的公司,最近被警方突击调查了,调查的原因是什么?这起事件背后,又暴露出了非法放贷的哪些乱象呢? 10月23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张珺、财经评论员万喆,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催收乱象 有多严重? 张珺:暴力催收扰乱市场秩序 影响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张珺:暴力催收影响正常市场经营秩序,而且也危害了人身自由、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等。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相关的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我认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之外,还应当守好法制这条底线,尊重法律、尊重公序良俗。 万喆:创新不能以践踏社会底线为代价 财经评论员 万喆:创新不能以践踏社会底线为代价。51信用卡或类似的“独角兽”公司,搞金融创新,对整体金融市场、信贷市场或许有一些补充作用。但51信用卡暴露出来的问题,难道只是一个短期事件吗? 实际上,从这个公司运营路径来看,在最开始的几年盈利不是太好,后来主要进行的是一些信贷撮合业务。信贷撮合业务已经超过整个公司50%以上的经营内容,而且利润可能会更高,占了60%、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催收成为了目前能够获得利润的重要途径,其中究竟有多少是通过暴力催收获得的呢?因此我认为,这起事件不是偶然发生,也不是短期问题,他需要更深刻检讨以及向公众道歉。 暴力催收 该怎么管? 张珺:多元共治 行业自律 加强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张珺:我们该怎么看待、判断暴力催收行为?当讨论催收行为是否是暴力时,这个暴力,不仅仅是日常用语的用法,而核心是要看是不是违法行为。是否违反现在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法规,《刑法》上是否触犯一些罪名。比如,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身财产安全,威胁到名誉权、隐私权等等,威胁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权益,那么这就构成了所谓暴力或者软暴力催收行为。 因此,限制和减少这种“暴力”,需要全社会多元共治,多主体参与。首先是行业企业要守住法律这条线,要守法经营、加强自律;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治理的制度,并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些负面行为的监管,共同营造打击非法的氛围。 万喆:需清晰界定非法界限和主体责任 财经评论员 万喆:要想把非法放贷的乱象管住,要清晰界定非法的边界,以及主体责任到底怎么认定。什么样的属于非法经营罪,比如放贷时间、放贷人群超过多少数量,放贷的利息超过了什么样的数量,实际上都是有的。情节严重的无非就是软暴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导致有的人自杀了,或者甚至有生命危险等,那这肯定已经属于违法现象了。 另外,还有新型犯罪手段。包括这里面含了新型技术因素,包括通过爬虫进行数据整合,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其实在金融市场里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在有了大数据以后,某种程度上使得信息更对称了。 那么,数据到底应该怎么用?由谁来用?由谁来搜集?由谁来应用?由谁来分析?以及以什么途径取得和使用?这样的界限,如果更清晰一些,实际上不仅有利于对市场的监管,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市场的主体。 张珺:企业应合法合规经营 用户应树立健康价值观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张珺:企业应该做到合法合规经营,用户也应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为什么这么说?企业一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守好法律底线,做到合法、合规。当我们讨论到很多行为,是否涉及到暴力催收、非法放贷的问题时,其实《刑法》当中已经有一些对应的罪名,比如恐吓或者是骚扰这方面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寻衅滋事罪。而诽谤或者是P图等等的一些行为,可能会涉及到诽谤侮辱罪。还有关于通过爬虫获取个人信息,是否做到了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传播等等一系列环节中,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呢?这些都是在企业经营当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些法律风险问题。 另外一方面,我认为用户应该树立健康的金钱观、消费观。现在,尤其是很多年轻的群体,可能会进行一些攀比性、炫耀性的消费,在进行借款行为的时候,往往是不考虑后果的,或者是不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是否能够承担这笔借款。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引导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观、金钱观。 [详情]

央视财经 | 2019年10月24日 19:02
51信用卡风波之后:短期影响有限 长期倒逼运营升级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0月24日 17:19
51信用卡委外催收惹祸 招商银行慌不慌?
51信用卡委外催收惹祸 招商银行慌不慌?

  来源:读懂新金融  作者:陈尔冬  近日,51信用卡事件刷爆朋友圈:大批警力进入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霞路的总部进行调查,引来坊间各种传闻,当晚事件缘由浮出水面:最终杭州公安通报称,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原因在于,今年9月以来,其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实际上,在杭州公安通报前,很多业内人士便猜测,此事与催收有关。 催收的难题不止存在于51信用卡这类金融科技公司身上,它困扰的是整个金融界,很多持牌机构也因为催收或者说委外催收惹上不少烦心事,比如零售之王招商银行。 截至发稿前,招商银行在聚投诉上的被投诉信息达5000多个,其中很多与催收相关。 投诉人杨女士表示:从使用招行的信用卡开始,一直按时或提前还款,信用度良好,但是后边两个月开始,生意经营困难,导致资金流转不开,但依然努力每个月只要有点钱都会还进去,由于招商银行把我通讯录以至于几年前的打过电话号码的人,全部打电话与发信息去骚扰,导致我现在的客户不愿意签约;并希望这样的隐性暴力催收可以停止,有什么事情账户理解,相互沟通解决。(有删改,全文见下图) 图片来源:聚投诉 另有一名实名投诉人周先生直言招商银行信用卡的第三方催收软暴力,他表示:个人原因导致逾期,对此事愿意偿还所有本金利息及违约金,19日因为我个人欠款,招商银行第三方机构,上门催收、辱骂,后为还债周先生找朋友借款,去私人卖血机构卖血,但因为没有还剩6000元没有偿还,家人又遭骚扰,现在周先生已经将欠款全部还清,周先生希望有关领导给一个说法。 图片来源:聚投诉 两高两部《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软暴力”的定义为: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第三方机构对杨女士、周先生的催收行为是否构成软暴力?读懂新金融不做评论,读者自行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杨女士和周先生的投诉不是个例,在招商银行的众多投诉中,关于暴力催收的比例不小,同时从投诉人的阐述也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的贷款用户层级明显在金融科技公司之上。这些投诉人因各种原因收入遭受影响,导致不能按时还款,但是他们多愿意承担自身债务和违约金,可对于招商银行和第三方“过猛”的催收表示抵触。 催收一直金融行业的老大难,催得轻了没效果,逾期的借款很容易就成了坏账,催得狠了又容易造成社会问题,用一位持牌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话说:催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过去的催收多涉及黑恶,在扫黑除恶的大背景下遭遇打击无可厚非,黑恶要不得,但如何不让催收成为瓶颈,不让“老赖”逍遥法外,建立信用社会,也是需要相关部门思考的课题。 同时,读懂新金融也建议:持牌机构,特别是银行,在处理借款人逾期问题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于名副其实的“老赖”,惩戒措施猛一些笔者个人也是支持的(政策法规是否支持另说),但对于因暂时性收入问题逾期的借款人,还应多一丝包容,毕竟银行是支撑信贷市场的脊梁。[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10月24日 15:24
51人品: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银行存管等正常运营
新京报网 | 2019年10月24日 10:06
51信用卡称已终止催收外包 但仍在发布相关岗位
51信用卡称已终止催收外包 但仍在发布相关岗位

   原标题:51信用卡”涉软暴力催收 被警方突击调查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1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在浙江杭州的办公地点被警方突击调查。当天,51信用卡港股跌幅超过34%,在港交所暂停交易。当晚,杭州公安通报称,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原因在于,今年9月以来,其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就在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到,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22日早间,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通过个人微博承认,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51信用卡被查,揭开了怎样的暴力催收黑幕?又会不会掀起整个放贷行业的风暴? 遭内容不堪入耳的催收电话 家人朋友也被骚扰 记者在一个消费投诉平台上搜索“51信用卡”,页面显示有1000多条投诉帖,内容大都是关于51信用卡相关产品利息和服务费太高以及通过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投诉。多位受访者透露,他们都收到过51信用卡方面的软暴力催收电话,给自己以及家人、朋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山西的王先生从51信用卡平台借了1万块钱分12期还,有一期因为上班太忙逾期了一天,就收到了内容不堪入耳的催收电话。即便是通过跟官方客服沟通确认下班后立即还款,他还是在上班期间持续受到骚扰。“就逼着问说十分钟之内或两点之前必须还,要不还就你的通讯录全部给你打一遍,甚至打到单位领导那里去,内容大概就是骂人的。” “对方不停地打电话,群发短信,打电话到我父母、我家人,打电话到我朋友。我现在每天都抑郁症一样,心惊胆战的。”福建的张女士表示,不仅遭到了暴力催收,而且在借款到账后,她发现除利息之外,还有一个收费名目叫“保险服务费”,综合利息之后,需额外支付的费用接近本金的40%。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对于“保险服务费”这一收费名目,记者联系了51信用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暂不方便接受采访,具体以公告为准。 “51信用卡”承认管理不严 存在过激行为 22日,“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布微博称,此事是因为公司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与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伤害,并对此表示歉意。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孙海涛称,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51信用卡”方面也表示,公司将严格合规运营,对所有投资人、借款人,均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反对任何借款人的恶意逃废债。 51信用卡称已终止催收外包 但仍在发布相关岗位 对于催收外包的处理情况,“51信用卡”方面透露,“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但在某招聘平台上以“催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1日也就是被查当天,51信用卡所在的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名为“催收组长”的岗位,月薪6000至8000元,职责为“协助催收员完成催收目标,对催收难度较高案件协助催收,对催收业绩落后的催收员进行及时跟进和督促”等。 外包催收公司行为涉嫌违法 51信用卡公司是否担责? 对于相关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用恐吓、滋扰等暴力手段催收的行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认为,这不仅侵害了国家的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威性,还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51信用卡公司是否该为外包催收公司涉嫌违法的行为买单呢?李亚认为,关键是要看51信用卡公司主观上是否具有相应的故意以及客观上是否有合规的管理手段。 第一,要看51信用卡公司在主观上是不是明知这种外包催收机构,具有这种软暴力催收的情形,而且是故意或者纵容这种催收公司实施相应的违法行为。 第二,要看51信用卡在客观上,是否具有相应的合规管理手段,比如说对第三方的机构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有效的管理、监管、培训。 李亚表示,如果这些手段和措施都是合理恰当的,51信用卡公司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其责任。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浙江省公安厅相关工作人员称,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接下来案子的侦办还有一个过程。该案牵涉面比较大,下一步会根据案件侦办进展及时公布信息。” [详情]

央视新闻 | 2019年10月24日 09:46
【深度】助贷:边界待定 规矩待立路在何方?
【深度】助贷:边界待定 规矩待立路在何方?

  原标题 助贷:边界待定 规矩待立 路在何方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张末冬 “流量为王”的概念在金融行业也开始深入人心。因为可以帮助银行导流或者筛选客户,助贷机构一时成了“香饽饽”。 不仅在流量端,助贷还参与了增信、平台搭建、联合贷款等领域。一位助贷业务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当下包括联合贷款在内的助贷模式不良率整体较低,“这也是为什么银行选择这一方式的原因,既可以带量,又可以保证资产质量,何乐而不为?” 不过,由于51信用卡事件,关于大数据公司操作边界、助贷机构如何规范展业的探讨再次发酵。此前多地强调“银行核心风控不得外包”,近日,监管机构又开始摸底大数据使用和采集边界,持牌金融机构也展开自查,评估合规风险。 10月24日,银保监会公布《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着手规范一部分助贷机构,指出为各类放贷机构提供客户推介、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提供或变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并明确融资担保业务机构将严格实行牌照管理。 “目前,银行、信托与其他非银机构及互联网机构的合作领域已经很多,尤其是BATJ,深度参与了不少中小银行的科技平台搭建及导流。”一位股份制银行分行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坦言,在这种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之下,为助贷机构立规,显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定义助贷 有研究报告认为,助贷是协助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放贷,从中赚取费用的行为。在国内,助贷业务普遍存在于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专家表示,助贷是新形势下金融产业分工细化与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现阶段金融科技输出的主要载体。 “即便没有金融牌照,只要有流量、场景,也可以放出上百亿元贷款。”一位分析人士对助贷机构的作用及影响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借力P2P网贷机构的转型、信息采集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助贷业务全面铺开与下沉。助贷业务的发展,模糊了金融机构之间的边界,给基于牌照的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日前发布的《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助贷是指协助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放贷,从中赚取费用的行为。在国内,助贷业务普遍存在于消费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 按照助贷机构的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将助贷机构分为:场景类助贷机构,包括垂直行业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和互金平台等;放贷资质类助贷机构,包括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公司等;增信类助贷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 “助贷是新形势下金融产业分工细化与合作深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现阶段金融科技输出的主要载体。限制助贷,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金融机构的转型动力。”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在采访中解释道。 《金融时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鉴于比较优势不同以及业务转型的客观需要,不少银行在不同的环节与一些助贷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消费贷、普惠贷款等较小额度贷款落地。尤其是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开发成套的、整个流程的金融科技体系,在成本上并不划算,选择与助贷机构合作已成为普遍现象。 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或其他信息类服务公司,助贷也成了好的业务切入点。此前有文件传出,小贷、助贷、导流是P2P网贷机构被鼓励的转型方向。另外,从上市互联网金融公司数据来看,来自各机构合作的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的资金来源不断扩大,超过五成的资金来自合作机构。 前述51信用卡2018年年度财报显示,其超七成的收入来自助贷业务,去年年末26%的资金来自机构,主要依托融资担保牌照。 原现金贷机构趣店于2017年全面转向助贷,将目光投向了其建立的“开放平台”,做助贷生意。2018年,其助贷收入从2017年四季度的1.495亿元增加至5.791亿元;全年撮合贷款收入及其他收入为16.47亿元,同比增长了4.45倍。同期新增19家合作机构,共与99家持牌金融机构保持合作。在资金来源方面,趣店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资金余额从2017年四季度的112亿元,大幅增长70%至2018年年末的190亿元。 360金融的年报也显示,其营收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撮合贷款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即贷前信用评估、匹配资金资产和贷后催收等费用;二是旗下网络小贷和以集合信托等形式放贷的相关收入;三是把部分借款人推荐给其他平台赚取的导流收入。 可以看出,助贷业务已成为金融机构和互金机构彼此的重要连接点。 资金生意背后的风险 一方面,助贷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能金融机构,帮助其更好地触达用户,或者合作建立风控系统,更好地运用数据,推动了消费金融发展;另一方面,助贷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乱象。金融机构的操作本身是有业务边界的,而与助贷合作,似乎模糊了这种边界。 然而,助贷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为何使监管层频频关注? 某城商行负责人认为,最核心的两个问题有:一是助贷过程中可能存在“兜底”现象,造成“到底谁来担责”的混乱;二是银行内部也有讨论,助贷的形式是否相当于把一些核心的能力交予他人,是否因短期利益放弃长期深耕,是否有利于银行稳健发展。对此,有地方监管人士也强调,助贷模糊了放贷边界,城商行借助互联网突破业务的区域限制,这和属地监管的原则也相冲突。 对助贷这样的新生业态,是鼓励规范发展还是准备任其自生自灭,目前国内政策并不明朗。 市场对助贷的评价两极化。从正面来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能金融机构,帮助其更好地触达用户,或者合作建立风控系统,更好地运用数据,有助于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2017年以来,助贷连接资金方和场景方、流量方,助力资金和流量双向跨界融合,推动了消费金融发展。但不可否认,助贷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乱象。薛洪言举例,有一些城商行借助助贷,变相经营全国的业务;有个别现金贷平台没有放贷资质,借助助贷引入银行资金,变相做了放贷业务;还有一些大数据服务公司,没有征信牌照,却以助贷的名义做着征信的事情;更有甚者,一些银行把核心风控外包,甘心退化为资金管道。此外,前述地方监管人士也提醒,与助贷机构合作是否会加重多头借贷的共债问题,也是对其关注的一部分。 市场担忧,金融科技在此过程中或成监管套利的工具。金融机构的操作本身是有业务边界的,而与助贷合作后,似乎模糊了这种边界。 在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看来,监管套利取决于合作形式,例如银行对于助贷机构的普遍诉求是要兜底。“现在监管不允许助贷机构直接兜底,有些机构就换一种简单的形式,找融资性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合作,这里存在部分假担保、假保险。除此之外,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助贷机构跟一些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形成对于合作助贷不良资产事后处置以及事实上进行兜底的闭环。”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在与流量“巨头”合作时,大部分风险还是要由银行自身承担,但对于绝大部分中小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会倾向于收益与风险挂钩,共同分担风险。银行与助贷之间的博弈关系依旧存在。 “助贷机构的风控根本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检验。如果核心风控不在银行手上,很容易积累风险,最后成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系统的风险。”陈文提醒。 事实上,2017年年底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了助贷的业务边界,要求助贷机构不得兜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风控不得外包等;后又在2018年流传于网络的联合贷款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区域性银行通过线上异地授信占比作出了20%的上限监管规定,并对诸如微众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联合放贷的模式也作出了规范,不过该文件最后并未对外公布。 当前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在于,何为“核心风控”并没有清晰的规定。对于当前的市场状况,业内人士认为,还是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管理规范。《报告》建议,应尽快明确助贷业务的法律地位,明确商业银行、助贷机构的业务规范。对助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合规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尽快明确相关政策以便纠偏。同时,资金方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以应对监管政策的调整。 渠道之困何解 众多城商行及更小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受限于场景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可以争取更多转型时间,也有利润支撑转型。而当前这些机构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仍在等待监管层划定界限,从而找到更好的业务发展方向。 对于以风控为核心的银行来说,助贷的强势崛起,会不会使中小银行更加倚靠外部支持,而忽视自身的能力建设? 数据显示,天津银行去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猛增691亿元,同比增长了785.9%,个人贷款在总贷款余额中的占比提升了22.9个百分点至36.7%,不良率仅为0.58%。其先后与蚂蚁金服、苏宁金服、新网银行、百信银行、度小满金融达成合作。此外,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消费金融增长迅速,在业绩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更显突出,背后也是与金融科技公司的“牵手”。 薛洪言认为,当前银行也在努力把客户转移到自己的APP上。由于提供了还款便利、还款优惠等方式,还款期间用户容易留下;但贷款结清后,客户留存的挑战较大。这些银行缺乏多元场景,对用户缺乏持续吸引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绝大多数城商行及更小的农商行、村镇银行受限于场景金融生态圈的构建,与助贷机构的合作可以争取更多转型时间,也有利润支撑转型。“而且别人都在做,你不做的话,最后季报年报出来,业绩落后的都得着急。”一位城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城商行零售业务承压,迫切需要找到出路,而助贷是当前看起来不错的选择。“并不是说盲目信任别人的东西,而是互联网机构在这一领域经营多年,孰强孰弱比较明显。” “我们的确也不知道红线在哪里,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约束。”前述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一方面自查和第三方数据公司的合作情况;另一方面也在看对助贷机构的依赖程度有多大。“但最终还是要等待监管层划定界限。各机构能力不同,战略方向不同,恐怕‘一刀切’不能契合大家的期许。” 而一位主营业务为协助银行搭建小微信贷平台的机构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对于监管层所要求的“核心风控不得外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是他们现在所担忧的。“业务还在开展,但最近大家明显都很谨慎了。”据了解,该机构前几年的主攻领域为帮助银行搭建银税互动接口平台。 基于这些情况,监管层厘清助贷边界、规范助贷行为,变得异常重要。在规定范围内运作,是每一项业务发展的前提。 规制与发展 专家认为,可通过明确助贷界限来规范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对于规模过快增长的隐患,可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约束以及规范风险转移行为来降低不良影响。整体上看,助贷模式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架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科技转型,应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的监管原则。 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出台规章制度前,各地率先动作。 今年年初,浙江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其中强调,部分银行开展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不够审慎、合规。对此,该文件提出了三点要求,分别是:银行的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需立足当地不跨区域、银行需保持规范合作稳健发展。 10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强调商业银行严禁与以金融科技之名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虚构交易背景或贷款用途,套取信贷资金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以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企业开展合作;严禁与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开展合作。在风控上,不得将贷款“三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外包给合作机构,不得仅根据合作机构提供的数据或信用评分直接作出授信决策,不得因引入保证保险、回购承诺等风险缓释措施而放松风险管控。 近期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也强调了一部分助贷机构的资格与业务边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解释,这相当于规定,为各类放贷机构提供客户推介、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提供或变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防范“擦边球”现象。“主要针对的是交易流程无持牌融担公司参与,或者仅由非融资担保公司介入来担保助贷业务,例如通过‘保证金账户’方式变相增信的模式。”他说道。 基于近期助贷风波四起,行业内也认为关于助贷的规范可能会加紧出台,尤其是大数据和联合贷款的方向。“可能还是要先行出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相关的规定。其他方面可以先窗口指导,然后再进行调研。”前述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2018年5月,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国际范围内相对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可供参考。但他也强调,“由于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太快,部分领域甚至比其他发达国家都要先进,太多内容无经验可循,具体的细则还是应建立在自身情况的基础上。” 值得关注的是,《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被列入《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中,将对何为个人金融信息、谁可以获取个人金融信息等重要问题作出梳理。 对于助贷模式中的监管套利问题,薛洪言建议,可通过明确助贷界限来规范双方合作模式;对于规模过快增长的隐患,可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约束以及规范风险转移行为来降低不良影响。整体上看,助贷模式为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架起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科技转型,应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的监管原则,用其利减其弊。 “助贷面临的合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向无牌机构提供资金、接受无担保资质机构兜底增信、外包风控、发放现金贷、设立资金池、侵犯用户隐私、违规收费和贷后催收等。”光大证券研究报告预计,尽管监管机构对银行提出了助贷业务不能外包风险的要求,但是在当前银行不具备充足手段完全靠自己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条件下,借助助贷机构的数据分析、将风险外包(或者部分外包)给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心无力的无奈之举。鉴于此,该问题最终可能还是有待个人数据和征信信息的逐步完善,从银行和系统两方面着手才能解决。[详情]

51信用卡风波:“惊魂”时间背后折射出行业痛点
51信用卡风波:“惊魂”时间背后折射出行业痛点

  原标题:51信用卡风波:“惊魂”时间背后折射出的行业痛点  作者:黄蕾 上市公司、头部网贷平台51信用卡的“惊魂”时间背后,折射出监管新动态及行业痛点。 “一晚上都没休息。”10月22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再次探访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2051.HK)办公地点时,有员工说。从21日中午被警方突击进入,到22日发公告和声明,51信用卡在岗员工21日凌晨仍在工作和对外发声。 不只是51信用卡,刚刚过去的“惊魂”12小时亦让业界无比诧异:即自21号中午11点左右有警方进入,至当天晚间11时杭州警方在官方微博发布通报,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51信用卡员工随后方能对外发布确切消息。 在这12个小时里,焦急的不仅是51信用卡,投资人、互联网金融行业和市场对于51信用卡也有着诸多分析和猜测,爬虫行为、P2P业务合规情况和贷后催收等话题都出现在有关51信用卡的讨论中。 从上述话题热度可以看出,透过51信用卡事件,大家的目光聚焦何处。 “互联网金融行业过去几年经历了高增长,高增长本身衍生出很多问题。2019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增长拐点,增速下降,致使内部矛盾激化,各类问题呈现全面暴露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 调查突然而至 10月21日,当网上爆料51信用卡位于西溪谷的两处办公地点被杭州警方突击调查,经济观察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当记者于12时左右赶到现场时,据不完全统计,两处办公地点的中间马路边停着13辆警车,1辆特警字样大巴车,3辆普通大巴车。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G座12-15层主要为51信用卡的职能部门所在地,所在员工主要负责产品、技术、运营等工作;位于该栋楼马路对面的另一处办公地点,为51信用卡的行政和管理部门所在地,是主要高管和行政人员工作的地方。 一位守在12-15层的安保人员表示,每个楼层员工都是只进不出。记者询问情况时,一名在场警官表示无法透露,要求在楼下等稍后可能会出的公告。从周边情况来看,本次调查显得很突然。一名在场的杭州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因为银行和该公司有业务往来,今天有同事来做例行贷后调查,目前电话联系不上,只能等消息。有投资人闻讯赶来,与51信用卡的客服人员联系要求接待,未获回应。 不过,事后有在场员工回忆当时的情景表示:“虽然事发突然,但是调查现场的氛围没有想象的那么严肃,期间我们还和警方沟通相关情况,态度挺好的,只是被要求不能对外发声。” 大概下午三点左右,记者在一楼大堂注意到,开始陆续有人带着口罩被警方带走,随后有安保人员抱着纸箱跟随。记者于晚上六点离开大厦时,在几名投资人的强烈要求下,51信用卡留下的员工将他们接待上楼。“不过基本上什么都没说,让我们等后续消息。”其中一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据51信用卡次日的公告,不仅是51信用卡部分员工,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也被带走协助调查。公告还称,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孙总、赵总等公司高管昨天有配合调查,昨晚11点就已经陆续回来了。其他员工也有接受调查,正常走程序后,陆续返回工作岗位。”记者22日再次来到两处办公地点实地探访时,51信用卡一名工作人员如是告诉记者。 孙海涛几乎在公告的同一时间在个人微博上发声,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 记者在次日的实地探访中看到,两处办公地点均有部分员工在办公,在记者离开时,还看到有员工推着行李箱返回公司。 截至记者发稿,对于员工返岗情况等问题,51信用卡方表示暂不接受进一步采访。 热度居高不下 线下气氛持续紧张,线上热度居高不下。21日下午,有关51信用卡被调查的关键词一直在百度热搜的前几位。爬虫行为、P2P业务合规情况和贷后催收等话题都出现在有关51信用卡的讨论中。“根据警方初步调查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公司催收业务外包公司方面出现了一些情况。作为产品提供方,公司方面有配合警方调查的义务。实际上公司已经意识到外包催收团队业务不好控制风险,因此一直在缩减规模,就目前了解,7月底就没有再外包催收业务了,目前的问题更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上述51信用卡工作人员如是回复。对于记者提出的公司是否有复盘自己曾经的外包催收团队及业务情况问题,其回应称这种外包不好排查,只能说是出了问题才知道相关情况,也正是基于此才不再做外包催收业务。 51信用卡被调查何以引起如此高热度?首先,它是上市公司及头部网贷平台。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这家从做信用卡卡友论坛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据称拥有1亿激活用户,也曾跻身金融科技“独角兽”之列。其次,市场围绕它展开的讨论话题,也正是目前互金行业痛点所在。“比如,为追求逆势增长,各方纷纷向数据要竞争力,压力传导至上游,加剧了各类大数据公司的数据采集和交易乱象;下行周期不良率普升,为控制不良压力,各类违规催收故态复萌;而消费贷款机构自身,也在周期压力下加速分化,退出与跑路不绝于耳。”薛洪言指出。 有杭州地区与被催收人群接触密切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就个人感觉,去年下半年出现的被催收极端案例较多,今年以来他身边较为少见,他认为,对催收的整治已经进入后半段,对于爬虫行为的整治或成为下一步监管的重点,因为涉及人群更多。 对于市场关心的这几大问题,孙海涛个人微博及51信用卡的两份公告分别予以回应:本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97亿元,此外截止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 然而,记者注意到,7月3日,工信部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检查发现问题的互联网企业名单中,51人品贷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被点名;从聚投诉平台上可以看到,关于51人品的投诉集中于高服务费、暴力催收等方面。 51信用卡被调查的事情,同样搅动着投资人的情绪。一名自称在51人品上投资100万左右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如果不能提前退出,也希望公司安全运作,来保障我们的正常如期退出。”同时,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在其他几个头部P2P平台都有投资,现在也有些担忧。 那么该事件是否会影响到51人品平台的后续发展呢?有接近51信用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监管政策要求良性转型和限期出清的时间表要求,未来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渠道可能会变少,经此调查事件,平台的流动性要接受考验,从平台数据上可以看到投资者情绪在恢复正常。 不寻常的21日 10月21日,除51信用卡事件,还有两则消息同样拨动着互金行业的神经。 同日晚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对非法放贷行为的定罪处罚依据以及定罪量刑标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效能,坚持“打早打小”,坚决依法严厉惩处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黑恶势力犯罪。两份文件均自10月21日起生效施行。 市场分析认为,《非法放贷意见》的出台,主要是针对此前争议不断的“714高炮”以及“非法催收”事件。将放贷主体、非法放贷行为、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作为了打击重点。 同日,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指出,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网贷风险出清速度持续加快,风险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一是风险压降进展显著。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462家,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5个月下降。二是专项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盲人走夜路”的困境。截至7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的网贷机构实时数据已全部接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其中,正常运行机构268家,一些不主动申请接入的平台其经营活动也受到有关方面的实时监测。三是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盲目追求互联网金融高收益的人群越来越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 祝树民还指出,今年以来,停业机构已经超过了1200家,大部分为主动选择停业退出,还有许多P2P网贷平台准备良性退出;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地区研究制定P2P网贷机构向小贷公司转型的具体方案。 实际上,51信用卡一直在谋求从信用卡业务向助贷撮合业务转型。据其2019年上半年财报披露,51信用卡上半年的信贷撮合总量为138.33亿元,比去年同期 129.88亿元同比增长6.5%,信贷撮合笔数从去年同期的110万笔增长27.3%至2019年上半年的140万笔。其中,来源机构资金的贷款撮合量为48.3亿,较去年同期10.99亿元大增339.3%。同时,机构资金在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占比也获得大幅提升,于2019年6月当月达到50.5%,超过个人投资人资金占比。财报预计,未来信贷撮合业务中机构资金的占比还将继续提升。截至6月末,51信用卡称已与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有媒体报道指出,调查暴力催收背后,更多是催收公司通过大数据风控公司拿到被害人定位信息上门催收,让警方反过来追查数据公司倒卖个人隐私数据的责任。对于记者提出的公司是否有向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用户数据,上述51信用卡工作人员回应称从目前警方的通报来看,还是外包催收的问题。 “其实爬虫系统很多平台都在用,它是一种大家习惯的风控手段,只是没有明说而已。”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是就他了解,随着对催收问题的深入调查,背后涉及的用户信息泄露问题逐步进入监管视线并受到重视。 据多家媒体报道,9月份开始,杭州地区多家大数据服务公司被曝关停爬虫业务,负责人被带走调查。目前,摩羯科技的网站已无法打开。业内知名的第三方数据服务公司聚信立向用户发布消息称,于2019年9月6日停止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服务。国内较早开展金融大数据服务公司同盾科技,也对外确认,旗下信川科技运营的数聚魔盒停止服务。 10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表示《解释》对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详情]

评论:用法治终结51信用卡的暴力催收
评论:用法治终结51信用卡的暴力催收

  互金公司暴力催收非常普遍,被害人在网上的投诉铺天盖地,但被追究刑责的很少。在这样一个暴利的产业面前,创业者的野心会被执法的懈怠进一步激活。 51信用卡出事了,不知道CEO孙海涛是否后悔2015年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向了“线上信贷撮合”。这为51信用卡的爆发性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伏笔。 中国的P2P网贷江湖早已是一片废墟,51信用卡原本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现在大厦也变得摇摇晃晃起来。10月21日,警方高调进入51信用卡杭州总部,将部分高管和员工带走,成为最具轰动效应的互联网科技新闻。 警方的对外通报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在警方介入之前,有关51信用卡滥用爬虫技术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报道,也浮出水面。 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金融独角兽,却原来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偷盗(窃取用户隐私)、胁迫(暴力催收)、欺骗(冒充国家机关)……这无论如何让人大跌眼镜,也为中国P2P网贷平台不光彩的发展史上又增添了一笔。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江湖箴言也因此格外具有警示意义。 51信用卡创立于2012年,早期业务主打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而后业务逐步向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等倾斜。早期的51信用卡苦无商业变现形式,一直到它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为其他网贷平台导流,即所谓的信贷撮合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互联网压缩了传统公司成长的时间,各种高速发展的神话,让很多创业者升腾起浮躁的狂想,没有几个人热衷于仔细打磨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如何讲一个酷炫故事,融资而后烧钱获取用户,然后快速割韭菜上市变现,成为了他们的“梦与远方”。 51信用卡早期利用账单管理吸引了大批用户,但孙海涛并未善用这个基础,而是急于商业变现。不成熟的商业模式匹配创始人一夜暴富野心,最终走向违法道路。 而此次案发之前,在聚投诉平台上,关于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的投诉量已达到4278条,大多关于暴力催收、套路贷、砍头息等。就在51信用卡被查办当天,它还在网上新发布名为“催收组长”的岗位招聘,职责为“协助催收员完成催收目标……”这是一个长期行为,显示出51信用卡对外包催债公司行为知情、纵容甚至可能施压,孙海涛一句“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避重就轻了。 一个可资对比的现象是,欧美互联网公司很少敢这样明目张胆利用爬虫技术获取用户信息,更不要说冒充国家机关暴力催债了。今年9月,谷歌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罚款1.7亿美元,理由是旗下的YouTube在收集儿童信息时,未经其父母同意。而在中国,类似的行为即便被处罚通常也只是几万元而已。 如果违法成本太低而受益过高,事实上的效果就是在激励违法。互金公司暴力催收非常普遍,被害人在网上的投诉铺天盖地,但被追究刑责的很少。在这样一个暴利的产业面前,创业者的野心会被执法的懈怠进一步激活。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中国市场比美国更“自由”。这个加引号的“自由”一方面意味着,在这波互联网浪潮中缺少束缚的中国创业者,有更大试错和施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法律有时是缺席的,创业者的试错成本要由社会来承担,具有很高的负外部性。 P2P网贷平台的喧闹还未平歇,受害者群体伤痕犹在,这中间的教训足够深刻。具体到51信用卡,冒充国家机关暴力催收和爬虫侵犯个人隐私,都是日常经由法治可规避的陷阱。是时候用法治来终结互联网金融非法放贷与暴力催收乱象了。(作者系互联网从业者,曾为媒体人)[详情]

“捕获”独角兽背后:超利贷产业链的致命“bug”
“捕获”独角兽背后:超利贷产业链的致命“bug”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2019捕获独角兽最多的机构是哪家?答案是红杉、阿里、腾讯……和警方。”微信朋友圈的段子折射出一段时间以来行业的震荡频发和风声鹤唳。 9月以来,包括多家涉及暴力催收和为超利贷提供技术、数据支持的大数据公司被警方调查,从行业催收端一路上溯排查至风控技术环节,新颜科技、魔蝎科技、聚信立、公信宝等头部机构陆续被卷入。 此轮震荡在“十一”后进一步升级。10月21日上午,因公司委外机构涉及暴力催收,51信用卡(2051.HK)相关人士一度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后已返回)。整顿波及上市公司也直接导致舆论爆炸,甚至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破圈”效应。由此,互联网金融圈子中的灰色产业链也随之浮出水面进入大众视野。 各种信号显示,此轮整顿之下,依靠违规爬取个人信息用以导流、风控和暴力催收的超利贷业态正在遭遇“团灭”重创,而作为支撑其产业的大数据公司,长期以来的“灰色”业务模式也迎来拐点。 整肃合流“捕猎” 随着此轮整肃不断升级,不少业内人士感叹:力度之大有别以往! “此前的调查更多集中在催收领域,都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或马甲公司,但对数据公司的调查则不一样,摩蝎、聚信立都是圈内知名企业,对整个行业的震动极大。”一位上海风控行业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多位受访行业人士看来,此次风波肇始自催收领域,但扫黑除恶、净网行动、打击非法放贷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等多层次、多部门监管在今年以来交替进行,客观上形成了整顿的“合流”,而以超利贷、套路贷为代表的业态则是问题高发区和关键的监管交集。 事实上,针对年化利率36%以上小额现金贷的监管早在2017年12月就已启动,但据记者了解,一大批现金贷平台在此后由明转暗,换个“马甲”转入地下继续搞,趋势愈演愈烈。超利贷、套路贷即是随之出现的比高利贷更恶劣的掠夺性贷款形式。 经历今年央视“3·15”之后,被曝光的“714高炮”等超利贷小众业态开始被社会所知。简单来说:“714高炮”指的是期限为7天或14天的超高利息网络贷款,其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年化利率基本超过1000%。 一位股份制银行风控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今年“3·15”之后,一部分“714”亦开始快速转型,变本加厉为“55高炮”——借1000元,但到手只有500元,5天后还1100元,年化收益可以做到5000%甚至10000%。更厉害的 “150”产品,借款人1天后还款,砍头息外还需要支付50%的利息。 如此超高利率贷款,突破高法设定的36%利率红线,解决的问题已不再是正常的“普惠金融”需求。此类业务的借款人,一部分是根本没想过还钱的骗贷大军,另一部分则是借款时不了解套路深陷其中。无论哪一种,想促还款,重点就是催收轰炸。 多位业内人士在受访时透露,数据类公司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一直存在,但较少涉及刑事,此轮查处数据类公司的重要原因是其关联了恶性的刑事案件——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中涉及暴力甚至引发命案,警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为催收公司获得的受害人定位和通讯录信息的数据公司,遂开始摸查上游数据来源。 对暴力催收的打击升级,有着特定的监管背景。今年4月,全国扫黑办在北京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10月21日,五部门印发4个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政策文件,其中《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 此外《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对通过发布、删除负面或虚假信息,发送侮辱性信息、图片,以及利用信息、电话骚扰等方式,威胁、要挟、恐吓、滋扰他人,实施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应当准确认定,依法严惩。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单纯针对催收整顿,并没有触及行业致命问题。在前述上海风控行业人士看来:此轮查处之所以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调查从贷款业务链的下游(催收)不断走向上游(技术、风控)。在打击套路贷、超利贷的过程中,为上述违法业态提供IT系统、风控技术、数据信息的上游企业一并成为打击对象。 “如果从业务逻辑上看,非法爬取个人数据,是现金贷死灰复燃为超利贷、套路贷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推手。由催收问题走向对数据来源的调查,才触及了行业商业模式的命门。”该风控人士认为。 产业链命门:违规数据爬取 拆解网络放贷产业链关键点不难发现:贷前获客、贷中风控、贷后催收均与大数据的使用息息相关。随着从此次警方调查的路径,一条超利贷、套路贷的“大数据放贷”产业链开始浮出水面。 9月6日,被警方第一轮带走的是杭州的魔蝎科技和新颜科技两家数据服务商。前者是运营商数据报告为特色,后者则主打人工智能,为不少贷款平台提供身份认证环节的人脸识别技术。 有贷款超市从业者向记者透露:人脸识别是超利贷贷前风控的关键一环,可以识别贷款者是否为本人,提供此类技术的公司遭到调查,意味着超利贷第一道风控环节遭到冲击。而运营商数据通常包含着移动三要素——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信息,这也是“超利贷”平台反欺诈环节中的重要依据,这部分数据缺失,业务则可能直接停摆。 超利贷的产业链上,贷款超市为超利贷平台提供流量,数据和IT公司为其提供放贷系统和风控所需要的数据、技术,催收公司则承担对贷后逾期的管理,所有环节均严重依赖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在此之中,数据公司堪称产业链“中枢环节”,而爬虫技术成为获取数据、支撑其商业模式的关键。这也使得市场参与方愿意为之铤而走险。 “我从来没有贷过款,但前不久竟然接到了催收电话。催收的欠款人是之前帮我家做过装修的包工头,可见对通讯录的爬取有多狠!”一位上海数据机构高管向记者直言。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多数三方数据公司的数据来源均无法深究,“可能有买来的,可能有交换的,但大部分是‘爬’来的”。 爬虫技术,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网络程序或脚本的技术。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网络申请贷款过程中,贷款平台不但可获得借款人的身份证、手机号,注册过程通过“授权内容给第三方”等表述的“概括性授权”,可以一并获取查看通讯录、短信、照片等多项权限。 此后,平台合作的大数据风控公司即可在“授权”保护伞下通过爬虫技术去爬取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通话时长、短信、位置信息甚至聊天记录,刻画出一个人的关系网络。 获取了包罗万象的个人信息,高炮平台不但可以据此去做贷前风控,也可以去做贷款人周边群体的贷款营销。在借款人逾期后,还能通过轰炸其通讯录亲友间接施压。 据前述上海风控人士透露:更有甚者,利用比爬虫更厉害的SDK技术(嵌入代码的软件开发工具),可以直接爬取其他同业APP上的放款额度,“相当于别人为自己做了风控,可以闭眼放贷。对比联合建模在自有数据或购买数据在成本上的门槛,爬虫抓取堪称物美价廉——购买数据一份一两块,贷款本身才一两千块钱,不合算”。 曾就职北京互金协会的一位技术专家告诉记者:这种做法违规之处在于,首先,用户授权的是贷款平台,而不是第三方数据商,数据商拿到这些信息本身是非法的;第二,很多数据商拿到信息会再用于其他服务,甚至交换买卖,就更触犯了法律红线。 事实上,即使在协议中提到“授权第三方”,这种“模糊性授权”也并不被法律允许。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邵晓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数据领域我国尚未有上位法出台,针对爬取数据在实际案例中会结合《网络安全法》《刑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综合考量。就目前而言,爬取非公开信息以及个人数据是风险点,特别是个人金融数据,未经过三重授权的爬取肯定触碰红线。 “三重授权指的是,平台在获取个人信息的时候要获得用户的同意,而第三方在爬取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时,需要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还需要额外再次获得用户同意。“她强调。 正是通过爬虫技术获得的低成本数据,为大数据公司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素材。记者获取的一份某头部数据商2018年产品报价单显示,其核心产品“小额消费金融分”即介绍称“基于自身数据和运营商等授权爬取数据开发”,而逾期产品中则包括“智能关联”等晚期催收产品。其中,“分”产品解决判断借款人多头借贷和欺诈可能,“智能关联”则是催收阶段的利器。 前述上海大数据机构高管透露:“智能关联”可以理解为“失联修复”,是严重逾期催收时的重要项目。支撑这一服务的基础是,依靠爬虫技术获得借款人通讯录后,即使借款人逾期后更换手机号码,根据其通话记录进行关联图谱分析,仍然可以重新找到他。“在此过程中,数据公司不会将用户号码直接给到催收公司,因为这是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它们通常是提供一个虚拟号段,用于触达逾期人。” 而如果在催收过程中出现恶性事件,提供此类服务的上游公司也难辞其咎。“数据使用的灰色地带太多,调查起来甚至很难说清楚。”据该人士透露,此前涉事的一家具有运营商背景的数据公司问题即与此有关。 行业拐点到来 事实上,针对数据商的前一轮集中整肃要追溯至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出台前后。彼时,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是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堂被调查。其由于在8个月内日均传输公民个人信息1.3亿多条,去年8月宣判后成为大数据行业爬虫公司受到刑事制裁的首个案例。此外,今年3月,简历大数据公司巧达科技涉嫌违规收集贩卖个人数据,办公室被警方查封,一度引发震动。但相关调查背景和逻辑与此次有所不同,也并未和网络信贷领域有直接联系。 在前述上海数据机构高管看来,此轮对数据商的打击客观上“掐住”了网络超利贷的喉咙。据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整肃路径上,通过追究数据提供商、严控支付通道、刑办非法催收,超利贷业态正在被赶入死角。 “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多轮排查,大力度清退了一些高炮平台。”有华南支付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据其所知,多家支付公司均在紧急处理关停相关扣款通道,“查得非常严,现在没人敢再接,八、九月份就砍掉了,过了十一也没敢再开,现在超利贷几乎是和博彩一样危险”。 而数据源关掉后,很多贷款产品只能停掉。贷款超市从业者王冬(化名)所在平台还算相对正规的入口,半个月来已经下了十几个产品,九成到现在也没恢复。据其透露:市场上网络小额现金贷已经少了一半,还在线上的产品,也都在缩减渠道。 “一些714高炮平台6月时就不干了,实力强一点的转战海外,但海外门槛并不低,展业目前都需要牌照,有资金门槛和一定的股东背景、当地资源要求,总之现在国内国外都不好干。”王冬透露。 前述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此轮风波后,多家银行已经暂停了和涉事数据服务商的合作。出于银行一贯的谨慎态度,这个暂停期限可能将“很长”。 在雷霆监管之势下,数据行业集体“人心惶惶”,几乎全体机构选择“低调”避风头。一位国资背景数据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没有针对大数据的上位法,也让数据使用上存在很多模糊地带,大家猛打擦边球,一旦出了问题,被调查起来因为不专业也说不清楚。但他认同,近年来大数据公司在灰色地带“狂飙猛进”的态势可能将有改变。 那么展业中,数据类公司到底有没有一种相对合法合规的路径? 在前述上海数据机构高管看来,虽然没有非常清晰的法律框架,但在实践总结中,行业合规机构普遍认可的有三个关键原则: 第一是“你有我也有”原则。“可以理解为数据不出本地的融合。比如甲乙两家公司都拥有同一用户的授权数据,但甲方有的是线下行为数据、乙方有的是线上消费数据,那么两家可以通过数据融合,联合建模,在双方数据不出本地的情况下,优化相关服务,这种方式基本不存在法律风险。” 第二是目的性原则。看获取信息最终被用于什么,是更好地提供服务,还是骗钱或者掠夺性贷款。 第三则是危害性原则。“当这件事情造成了重大恶劣影响,比如人命案,那无论目的是什么都踩踏了法律红线。” 在此趋势下,此前“不屑于”走“联合建模”之路的玩家也正在调整身段。前述某国资背景数据公司人士就向记者透露:此轮涉事的某头部数据公司此前曾拒绝过与其公司合作,但风波以来,开始主动接触,希望共同研发产品用于竞标。 “他们风险太大,我没同意。”该人士表示。[详情]

51公积金旗下现金贷产品被指年利率超400%
51公积金旗下现金贷产品被指年利率超400%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下称 <意见>)提出,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符合非法放贷行为,并明确非法放贷数额应当以实际出借给借款人的本金金额认定。 尽管国家对现金贷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升级,但仍有不少互金机构顶风作案。 近日,自媒体“51查一查”据用户公开信息对2019年第三季度50款数字消费金融活跃产品进行了抽样,并且使用IRR和APR两种方式计算出产品年利率。在50款产品中,即使按APR方式计算,年利率超过36%的仍有20款,其中不乏头部平台旗下现金贷产品。 例如本拟赴港上市的头部互金平台“51公积金”也被指通过旗下现金贷产品“弹个花”发放高利贷。51查一查按IRR计算弹个花年利率高达1048.5%,按APR计算该产品年利率高达819.7%。 聚投诉信息显示,弹个花平台以收取“天下信用评估费”的方式收取高额砍头息,据交易流水显示,平台放款方为51公积金旗下网贷平台“51有钱”。 今年8月,51公积金旗下网贷平台51有钱宣布停止运营。在此之前蓝鲸财经也曾报道,51公积金为多家现金贷平台提供贷款促成服务,合作平台被大量投诉涉及砍头息、利率畸高等问题。但目前来看,51公积金或许还涉及通过自营资产端发放高利现金贷。[详情]

51信用卡被查:催收乱象有多严重 暴力催收该怎么管
51信用卡被查:催收乱象有多严重 暴力催收该怎么管

   这两天,一家名为51信用卡的公司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这家公司被称为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注册用户超过了8000万人,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近1.4亿张,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都是他的合作伙伴。就是这样一家号称金融行业“独角兽”的公司,最近被警方突击调查了,调查的原因是什么?这起事件背后,又暴露出了非法放贷的哪些乱象呢? 10月23日,《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张珺、财经评论员万喆,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催收乱象 有多严重? 张珺:暴力催收扰乱市场秩序 影响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张珺:暴力催收影响正常市场经营秩序,而且也危害了人身自由、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等。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相关的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我认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之外,还应当守好法制这条底线,尊重法律、尊重公序良俗。 万喆:创新不能以践踏社会底线为代价 财经评论员 万喆:创新不能以践踏社会底线为代价。51信用卡或类似的“独角兽”公司,搞金融创新,对整体金融市场、信贷市场或许有一些补充作用。但51信用卡暴露出来的问题,难道只是一个短期事件吗? 实际上,从这个公司运营路径来看,在最开始的几年盈利不是太好,后来主要进行的是一些信贷撮合业务。信贷撮合业务已经超过整个公司50%以上的经营内容,而且利润可能会更高,占了60%、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催收成为了目前能够获得利润的重要途径,其中究竟有多少是通过暴力催收获得的呢?因此我认为,这起事件不是偶然发生,也不是短期问题,他需要更深刻检讨以及向公众道歉。 暴力催收 该怎么管? 张珺:多元共治 行业自律 加强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张珺:我们该怎么看待、判断暴力催收行为?当讨论催收行为是否是暴力时,这个暴力,不仅仅是日常用语的用法,而核心是要看是不是违法行为。是否违反现在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法规,《刑法》上是否触犯一些罪名。比如,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身财产安全,威胁到名誉权、隐私权等等,威胁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权益,那么这就构成了所谓暴力或者软暴力催收行为。 因此,限制和减少这种“暴力”,需要全社会多元共治,多主体参与。首先是行业企业要守住法律这条线,要守法经营、加强自律;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治理的制度,并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些负面行为的监管,共同营造打击非法的氛围。 万喆:需清晰界定非法界限和主体责任 财经评论员 万喆:要想把非法放贷的乱象管住,要清晰界定非法的边界,以及主体责任到底怎么认定。什么样的属于非法经营罪,比如放贷时间、放贷人群超过多少数量,放贷的利息超过了什么样的数量,实际上都是有的。情节严重的无非就是软暴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导致有的人自杀了,或者甚至有生命危险等,那这肯定已经属于违法现象了。 另外,还有新型犯罪手段。包括这里面含了新型技术因素,包括通过爬虫进行数据整合,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其实在金融市场里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在有了大数据以后,某种程度上使得信息更对称了。 那么,数据到底应该怎么用?由谁来用?由谁来搜集?由谁来应用?由谁来分析?以及以什么途径取得和使用?这样的界限,如果更清晰一些,实际上不仅有利于对市场的监管,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市场的主体。 张珺:企业应合法合规经营 用户应树立健康价值观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张珺:企业应该做到合法合规经营,用户也应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为什么这么说?企业一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守好法律底线,做到合法、合规。当我们讨论到很多行为,是否涉及到暴力催收、非法放贷的问题时,其实《刑法》当中已经有一些对应的罪名,比如恐吓或者是骚扰这方面的行为,可能会涉及寻衅滋事罪。而诽谤或者是P图等等的一些行为,可能会涉及到诽谤侮辱罪。还有关于通过爬虫获取个人信息,是否做到了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传播等等一系列环节中,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呢?这些都是在企业经营当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些法律风险问题。 另外一方面,我认为用户应该树立健康的金钱观、消费观。现在,尤其是很多年轻的群体,可能会进行一些攀比性、炫耀性的消费,在进行借款行为的时候,往往是不考虑后果的,或者是不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是否能够承担这笔借款。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引导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观、金钱观。 [详情]

51信用卡风波之后:短期影响有限 长期倒逼运营升级
51信用卡风波之后:短期影响有限 长期倒逼运营升级

  原标题:51信用卡风波之后: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倒逼运营升级 来源:经济观察网 10月21日,金融科技头部公司51信用卡(2051.HK)经历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风波,因协助杭州警方调查其外包的催收公司一事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回应各方关切,51信用卡通过公告通报事件进展并澄清质疑,公司CEO孙海涛也通过微博公开致歉并表示,目前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 22日下午1时,51信用卡股票在港交所复牌,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30%以上,截至当日收盘,涨幅12.99%。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从公司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此次风波对51信用卡的影响已经充分释放,有望企稳。 从杭州警方截至目前的通报来看,外包的催收公司违规催收是此次风波的导火索,对此。孙海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在今年7月终止了所有外包催收,全部转换成自建,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对互金公司来说,除了自建催收队伍外,更重要的是提高风控能力和水平。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51信用卡来说,未来最紧要的事就是要增加风控方面的研发和技术投入,切实提升公司风控能力。 孙海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公司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风波发生之后,51人品运转正常,其公司资余额能够保障投资人权益。根据网贷之家消息,从51人品QQ群透露出信息,有不少51人品投资人表示,在当天下午已收到回款。 业内人士同时提醒,要留意目前网贷行业存在的“老赖”现象,虽然51信用卡目前现金流较为充裕,但仍然要警惕部分借款人趁机“恶意挤兑平台”、“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切实保障投资人的利益。51信用卡方面也表示,公司将严格合规运营,对所有投资人、借款人,均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反对任何借款人的恶意逃废债。针对恶意逃废债人员,51信用卡将全部上报接入百行征信系统。 短期来看,此次风波对51信用卡的公司运营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此次风波势必将触及公司管理层的“灵魂深处”,也将倒逼51信用卡进行精细化运营,通过“炼内功”实现进化升级。对于51信用卡来说,今后只有采取更合规、更谨慎、更精细化的方式运营,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稳健发展。就整个行业长久健康发展而言,只有“刮骨疗伤”后,互金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详情]

51信用卡委外催收惹祸 招商银行慌不慌?
51信用卡委外催收惹祸 招商银行慌不慌?

  来源:读懂新金融  作者:陈尔冬  近日,51信用卡事件刷爆朋友圈:大批警力进入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霞路的总部进行调查,引来坊间各种传闻,当晚事件缘由浮出水面:最终杭州公安通报称,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原因在于,今年9月以来,其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实际上,在杭州公安通报前,很多业内人士便猜测,此事与催收有关。 催收的难题不止存在于51信用卡这类金融科技公司身上,它困扰的是整个金融界,很多持牌机构也因为催收或者说委外催收惹上不少烦心事,比如零售之王招商银行。 截至发稿前,招商银行在聚投诉上的被投诉信息达5000多个,其中很多与催收相关。 投诉人杨女士表示:从使用招行的信用卡开始,一直按时或提前还款,信用度良好,但是后边两个月开始,生意经营困难,导致资金流转不开,但依然努力每个月只要有点钱都会还进去,由于招商银行把我通讯录以至于几年前的打过电话号码的人,全部打电话与发信息去骚扰,导致我现在的客户不愿意签约;并希望这样的隐性暴力催收可以停止,有什么事情账户理解,相互沟通解决。(有删改,全文见下图) 图片来源:聚投诉 另有一名实名投诉人周先生直言招商银行信用卡的第三方催收软暴力,他表示:个人原因导致逾期,对此事愿意偿还所有本金利息及违约金,19日因为我个人欠款,招商银行第三方机构,上门催收、辱骂,后为还债周先生找朋友借款,去私人卖血机构卖血,但因为没有还剩6000元没有偿还,家人又遭骚扰,现在周先生已经将欠款全部还清,周先生希望有关领导给一个说法。 图片来源:聚投诉 两高两部《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软暴力”的定义为: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第三方机构对杨女士、周先生的催收行为是否构成软暴力?读懂新金融不做评论,读者自行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杨女士和周先生的投诉不是个例,在招商银行的众多投诉中,关于暴力催收的比例不小,同时从投诉人的阐述也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的贷款用户层级明显在金融科技公司之上。这些投诉人因各种原因收入遭受影响,导致不能按时还款,但是他们多愿意承担自身债务和违约金,可对于招商银行和第三方“过猛”的催收表示抵触。 催收一直金融行业的老大难,催得轻了没效果,逾期的借款很容易就成了坏账,催得狠了又容易造成社会问题,用一位持牌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话说:催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过去的催收多涉及黑恶,在扫黑除恶的大背景下遭遇打击无可厚非,黑恶要不得,但如何不让催收成为瓶颈,不让“老赖”逍遥法外,建立信用社会,也是需要相关部门思考的课题。 同时,读懂新金融也建议:持牌机构,特别是银行,在处理借款人逾期问题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于名副其实的“老赖”,惩戒措施猛一些笔者个人也是支持的(政策法规是否支持另说),但对于因暂时性收入问题逾期的借款人,还应多一丝包容,毕竟银行是支撑信贷市场的脊梁。[详情]

51人品: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银行存管等正常运营
51人品: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银行存管等正常运营

  原标题:51人品: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百信存管银行等正常运营 新京报讯(记者 程维妙 黄鑫宇)10月23日晚间,51人品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称,51人品平台于2019年6月5日全量业务接入百信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目前,百信银行资金存管系统运行正常,借款人还款渠道、融资账户回款、投资人提现等各项功能均可正常使用,公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运营。 据百信存管银行实时数据披露系统,10月23日0点至21点,已受理提现10609笔,金额10801万元;当日待处理提现4685笔,金额4126万元;当日已处理提现5924笔,金额667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51人品是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旗下全资控股网贷平台。10月21日,51信用卡突遭警方上门调查。当晚,杭州警方通报称,正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10月22日早上6点,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微博和微信上“报平安”,并称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 10月21日,当被调查的消息传开后,51信用卡的股价出现闪崩,大幅下跌34.69%,并短暂停牌。而在配合调查的两名高管归位后,10月22日下午公司复牌,一度大涨30%,当日以上涨12.99%收盘。10月23日收报1.89港元,下跌5.5%。[详情]

51信用卡称已终止催收外包 但仍在发布相关岗位
51信用卡称已终止催收外包 但仍在发布相关岗位

   原标题:51信用卡”涉软暴力催收 被警方突击调查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1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在浙江杭州的办公地点被警方突击调查。当天,51信用卡港股跌幅超过34%,在港交所暂停交易。当晚,杭州公安通报称,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原因在于,今年9月以来,其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就在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到,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22日早间,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通过个人微博承认,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51信用卡被查,揭开了怎样的暴力催收黑幕?又会不会掀起整个放贷行业的风暴? 遭内容不堪入耳的催收电话 家人朋友也被骚扰 记者在一个消费投诉平台上搜索“51信用卡”,页面显示有1000多条投诉帖,内容大都是关于51信用卡相关产品利息和服务费太高以及通过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投诉。多位受访者透露,他们都收到过51信用卡方面的软暴力催收电话,给自己以及家人、朋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山西的王先生从51信用卡平台借了1万块钱分12期还,有一期因为上班太忙逾期了一天,就收到了内容不堪入耳的催收电话。即便是通过跟官方客服沟通确认下班后立即还款,他还是在上班期间持续受到骚扰。“就逼着问说十分钟之内或两点之前必须还,要不还就你的通讯录全部给你打一遍,甚至打到单位领导那里去,内容大概就是骂人的。” “对方不停地打电话,群发短信,打电话到我父母、我家人,打电话到我朋友。我现在每天都抑郁症一样,心惊胆战的。”福建的张女士表示,不仅遭到了暴力催收,而且在借款到账后,她发现除利息之外,还有一个收费名目叫“保险服务费”,综合利息之后,需额外支付的费用接近本金的40%。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对于“保险服务费”这一收费名目,记者联系了51信用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暂不方便接受采访,具体以公告为准。 “51信用卡”承认管理不严 存在过激行为 22日,“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布微博称,此事是因为公司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与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伤害,并对此表示歉意。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孙海涛称,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51信用卡”方面也表示,公司将严格合规运营,对所有投资人、借款人,均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反对任何借款人的恶意逃废债。 51信用卡称已终止催收外包 但仍在发布相关岗位 对于催收外包的处理情况,“51信用卡”方面透露,“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但在某招聘平台上以“催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1日也就是被查当天,51信用卡所在的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名为“催收组长”的岗位,月薪6000至8000元,职责为“协助催收员完成催收目标,对催收难度较高案件协助催收,对催收业绩落后的催收员进行及时跟进和督促”等。 外包催收公司行为涉嫌违法 51信用卡公司是否担责? 对于相关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用恐吓、滋扰等暴力手段催收的行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认为,这不仅侵害了国家的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威性,还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51信用卡公司是否该为外包催收公司涉嫌违法的行为买单呢?李亚认为,关键是要看51信用卡公司主观上是否具有相应的故意以及客观上是否有合规的管理手段。 第一,要看51信用卡公司在主观上是不是明知这种外包催收机构,具有这种软暴力催收的情形,而且是故意或者纵容这种催收公司实施相应的违法行为。 第二,要看51信用卡在客观上,是否具有相应的合规管理手段,比如说对第三方的机构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有效的管理、监管、培训。 李亚表示,如果这些手段和措施都是合理恰当的,51信用卡公司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其责任。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浙江省公安厅相关工作人员称,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接下来案子的侦办还有一个过程。该案牵涉面比较大,下一步会根据案件侦办进展及时公布信息。” [详情]

每经评论:51信用卡“出事”不能只赖外包公司
每经评论:51信用卡“出事”不能只赖外包公司

  每经评论:51信用卡“出事”不能只赖外包公司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胥帅 近日,51信用卡被警方调查的消息搅动了网贷金融圈。根据警方通报,“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而且还是一家上市公司,51信用卡这起事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51信用卡CEO孙海涛第一时间在微博道歉。在笔者看来,这份道歉信字数虽多,却避重就轻。 孙海涛的这一份道歉信长达800余字,更多的是在强调“相信”、“保障”、“杜绝”、“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业务正常”…… 与其说这是一份道歉信,毋宁说更像是为平台鼓劲,坚定投资者对51信用卡的信心。至于这场涉事风波,他只归因于管理的不完善以及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 如此表述,令人不禁问上一句,这起已上升至警方调查,暴力催收债务涉嫌刑事犯罪的事件,就靠一句“对不起”简单总结? 孙海涛道歉信中的每一个字眼,从始至终并未提及“法律责任”四个字。 在消费金融借贷迅猛发展的今天,网贷市场已形成了一条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出资方、借贷平台、催债方…… 然而,51信用卡和外包的催债公司并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后者造成的事件后果涉及责任量定。冒充国家机关、恐吓、“呼死你”打爆债务人电话,相比电影中“泼红油漆”的场景,这一系列现实的催债场景有过之而无不及。 外包的催债公司用极端的手段挑战法律、侵犯人权,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外包公司有罪,雇主可以免责。”这一论调并不妥当,这是基于个体的原子论假设。在这一假设里,各个社会主体完全孤立,彼此没有联系。由此衍生的逻辑是他(催债公司)暴力催收,与我(网贷平台或放贷机构)有何相干?先不说这一假设站不住脚,网贷领域的规定也绝不允许这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显示,从业机构实施债务催收外包,应建立完善的外包管理制度,审慎选用外包机构,明确划分经济法律责任,持续关注催收外包机构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人员管理、投诉情况等,确保外包机构遵守本公约要求,如因外包管理不力,造成损害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从业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51信用卡雇佣催债公司,是否做到了上述文件规定的持续关注催收外包机构的投诉情况?警方在通报中提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51信用卡”如果能正视这些投诉,早早处理违规的外包催债公司,事情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孙海涛将暴力催债简单归因为公司“管理不完善”,更像是一套转移责任的说辞。 在这起事件中,更需要反思网贷领域屡禁不止的暴力催债。逾期被催债,资金无节制地向高风险借款方放款,暴力催债成为回笼资金行之有效的手段。解决暴力催债的问题不应止步于处罚不法行为,而是需要在源头堵住高风险、缺乏还款能力的借贷群体。 网贷是基于陌生人的货币交易,借贷契约的完成依赖金融信用。但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缺失。一方面,借贷平台刻意回避贷款累计利率,风险提示不到位;另一方面,借款人隐瞒个人资质的不利信息,形成错误的预期。 强行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借贷配给,契约的搭建本身并不牢固,外溢风险最终还是会由社会承担成本。严惩恶意催贷的罪恶行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严惩恶意借贷,理顺信用基础之上的借贷撮合。建立统一、共享、开放的社会征信体系,同时加大对失信人的惩戒力度,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详情]

新湖中宝与51信用卡撇不清的关系
新湖中宝与51信用卡撇不清的关系

  原标题:新湖中宝与51信用卡撇不清的关系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51信用卡暴雷,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新湖中宝,却力图撇清与51信用卡的关系。 10月21日,身为51信用卡第二大股东的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紧急发文,对新湖中宝与51信用卡经营关联作出“否认三连”。 公告中还提到,新湖中宝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受此负面影响,新湖中宝今日开盘股价一度大跌7%。 若以51信用卡昨日收盘市值21.14亿港元计,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4.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相对于其成本价来说,目前这笔投资已巨额浮亏近10亿元。 老虎财经发现,事实上新湖中宝过去与51信用卡关联甚密,不仅51信用卡一度被列为新湖金融战略布局的一环,51信用卡与新湖系金融版图其他公司也存在颇多来往,并不如新湖中宝所澄清的其未参与经营管理。 而51信用卡与“新湖系”的关联,还得从新湖中宝热衷金融投资说起。作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新湖中宝近年几乎将经营重心都倾向了金融投资布局,而51信用卡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此举最初或是借投资收益来弥补地产业绩的不稳定,如今却已成依赖。 浮亏近10亿元 作为51信用卡第二大股东,新湖中宝隔夜紧急发布澄清公告,在表明大股东身份的同时,还发布“否认三连”,称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监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与公司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有意与51信用卡划清界限。 不过,相比新湖中宝是否参与了51信用卡的经营,投资者可能更在意的是,这事对其业绩带来的影响。 公告指出,新湖中宝通过对51信用卡的分次累计投资2 亿美元,占公司总股本的21.83%,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8年,新湖中宝对51信用卡的会计核算科目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帐面价值9.87亿元。2019年,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该会计核算科目调整为“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期末帐面价值降至9.85 亿元。 根据资料,新湖中宝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换算约14亿元),而以51信用卡昨日收盘市值21.14亿港元计算,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4.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相对于其成本价来说,目前这笔投资已巨额浮亏近10亿元。 财报显示,2018年新湖中宝净利润为25.06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1-6月净利润为17.21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地产+金融”两个去杠杆行业双轮驱动,给新湖中宝带来了资金的压力,公司现金流不容乐观。 公司位于杭州、衢州、苏州、上海等地多个在开发项目时长已超10年。由于项目开发周期太长,给新湖中宝带来了巨大财务压力。今年7月份,公司先是出售67亿土地资产回笼资金,用于提振2019年业绩,后又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募集不超过5亿美元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没曾想,在51信用卡上也踩了雷。 撇清关系?已经深度绑定 虽然新湖中宝在51信用卡没有董事会席位,但同他们的牵连很是密切。 早在2015年4月,新湖中宝就通过全资子公司泰昌投资有限公司认购恩牛网络母公司U51.COM INC(VIE架构,协议控制恩牛网络)5000万美元优先股,持股比例为14.29%,企查查显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后2016年9月又领投了51信用卡的C轮融资。 2018年6月29日,51信用卡在香港正式公开发售股份,而据51信用卡全球发售文件显示,中信银行海外投资及融资平台——信银(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已于6月27日与51信用卡签订基石投资协议,于上市前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 中信银行与新湖系关联甚密。截止今年半年报,新湖中宝通过旗下两家公司持有中信银行4.9%股份,2017年9月则增资信银香港21.7亿港元获得后者6%股份。包括中信银行非执行董事黄芳则为新湖中宝派驻中信银行的董事席位。 而中信银行与51信用卡的合作,最早则可追溯到2013年。双方第一次通过账单直连形成51信用卡的授信管理基础业务,后续复刻才形成了51信用卡如今的局面。可以说,没有中信银行,就没有新湖中宝的今天。 新湖中宝对51信用卡之间不只是财务投资那么简单。此前温州银行与51信用卡办了联名信用卡,根据官网简介,这是一款温州银行面向互联网申请客户发行的标准IC信用卡,最高授信额度10万,支持取现转账、随借随还功能。 据51信用卡中期财报,公司上半年与数十家金融机构融资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其中主要为银行,并与其中多家银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温州银行乃其中之一。温州银行为三家与51信用卡合作联名信用卡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赋能金融机构向用户提供贷款的规模,已经超过撮合个人投资者资金向用户提供信贷的规模。巧的是,温州银行和新湖中宝之间也有很深的渊源。2017年,随着新湖中宝再出资7.44亿元配股增资温州银行,持股比例上升至18.15%,其成为温州银行最大单一股东。 事实上,财报显示,近10年来,新湖系两家A股公司的经营业绩极不稳定。新湖集团原本以地产发家,而曾经的温州首富黄伟依托手中的金融资产不断向地产输血。2016年以来,公司对投资收益的依赖更为明显。 有意思的是,在“新湖系”的投资收益中,中信银行、盛京银行及新湖期货的贡献最为可观,2017年,三家分别贡献了20.89亿元、3.92亿元、4.36亿元,合计为29.17亿元的投资收益,其对中信银行、盛京银行及温州银行能产生重大影响。 而作为盛京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参股方,该公司高管赵伟卿和黄芳分别在上述两家参股银行中担任董事,已形成重大影响。 实际上,从这些动作来看,新湖中宝已经将自己与51信用卡进行了深度的绑定,股本注入也成为了51信用卡近几年支持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从一些公开信息看,临上市前,该公司似乎出现了大幅减资现象。 原股东中有10家企业和自然人股东退出,包括京东金融、浙江新湖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湖金融”)、萍乡益耕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常州高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四家合伙企业。不过,这或是据港股上市要求,搭建了VIE架构。 大肆扩张背后,新湖卖地回笼现金流 近10年来,“新湖系”通过并购、增资等途径,所耗资金在200亿元左右。新湖中宝的大规模收购中,标的资产主要由地产与金融两大块组成,其中,近年来收购标的以金融资产为主。 然而,大肆扩张的新湖中宝如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容乐观。 自2015年至今首次为负且有扩大趋势,2018年新湖中宝现金流首次转负资产受限遭上交所问询,今年一季度,新湖中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73亿元。 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融资难带来的周转压力也不容小觑,对于销售回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第一季度,新湖中宝地产合同销售面积为13.5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0.33%;合同销售收入21.27亿元,同比减少6.77%;结算面积8.2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3.89%;结算收入8.43亿元,同比减少59.28%。 商品房销量的减少,意味着回笼的现金流变少,而新湖中宝有太多需要用钱的地方。 事实上,新湖中宝多个在开发项目时长已超过十年,由于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太长,给新湖中宝带来了巨大财务压力,“李嘉诚式”捂地生财不成,反却因土地增值税影响了公司净利润。土地开发要现金流,不开发导致税金及附加税猛增,已经由2016年的0.77亿元增至2018年的12.51亿元。 而面临资金压力,今年7月份,新湖中宝出售了67亿土地资产回笼资金,后又立马发行境外发行美元债券。这次交易将会缓解其资金压力以及预计会对上市公司2019年业绩产生较大的提振,然而又踩雷了51信用卡。[详情]

51信用卡涉"软暴力催债被查" 创始人承认"行为过激"
51信用卡涉

  原标题:51信用卡涉“软暴力催债被查” 创始人承认“行为过激”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常亚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0月21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在杭州的办公地点被警方突击调查。当天,51信用卡港股跌幅超过34%,在港交所暂停交易。21日晚上11点左右,杭州公安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原因在于其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就在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到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意见》还指出,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昨天(22日)早上,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通过个人微博承认,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51信用卡被查,揭开了怎样的暴力催收黑幕?又会不会掀起整个放贷行业的风暴? 10月21日上午11点,杭州公安发布警方通告称,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浙江省公安厅相关工作人员称,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侦办中。“这个案子可能牵涉面比较大,下一步我们会敦促他们根据案件侦办进展及时公布信息。” 记者在名为聚投诉21CN的消费投诉平台上搜索“51信用卡”,页面显示有1000多条投诉帖,内容大都是关于51信用卡相关产品利息和服务费太高以及通过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投诉。多位受访者向记者透露,他们都收到过51信用卡方面的软暴力催收电话,给自己以及家人、朋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福建的张女士说:“不停地打电话,群发短信,打电话到我家人、打电话到我朋友那边去。我现在每天都抑郁症一样,心惊胆战的,即使我拦截了(号码),我都会想我拦截了没有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停地在受到骚扰。” 和张女士一样,山西的王先生也深受其扰,他从51信用卡平台借了1万块钱分12期还,有一期因为上班太忙逾期了一天,就收到了内容不堪入耳的催收电话。即便是通过跟官方客服沟通确认下班后立即还款,张先生说,他还是在上班期间持续受到骚扰。“到了下午一点多两点的时候,这边的催收就又来电话了,逼着你十分钟之内或者两点之前必须还,你要不还就把你的通讯录全部打一遍,甚至打到单位领导那里去,(内容)大概就是骂人的。” 福建的张女士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在借款到账后,她发现除了利息之外,还有一个收费名目叫“保险服务费”,综合利息之后,她需要额外支付的费用接近本金的40%。张女士说:“在借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每期还多少,借款成功后,它才会出现每一期的还款,有一个保险服务费,如果前期交一笔就算了,它是每一期都要交这个保险服务费。” 对于保险服务费这一收费名目,记者联系了51信用卡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暂不方便接受采访,具体以公告为准。 对于相关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用恐吓、滋扰等暴力手段催收的行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认为,这不仅侵害了我们国家的社会管理秩序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威性,还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显然是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我们也要看这种行为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有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罪或者招摇撞骗罪。” 51信用卡公司是否该为外包催收公司涉嫌违法的行为买单呢?李亚认为,关键要看51信用卡公司主观上是否具有相应的故意以及客观上是否有合规的管理手段。李亚说:“51信用卡公司在主观上是不是明知这种外包催收机构具有这种软暴力催收的情形,而且是故意或者纵容催收公司实施相应的违法行为。第二,要看51信用卡在客观上,是否具有相应的合规管理手段,比如对第三方的机构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有效的管理、监管、培训,如果这些手段、措施都是合理恰当的话,那么作为51信用卡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他的责任。” 昨天,有媒体报道:51信用卡方面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如果在某招聘平台上以“催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21日,也就是被查当天,51信用卡所在的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名为“催收组长”的岗位,月薪6000至8000元,职责为“协助催收员完成催收目标,对催收难度较高案件协助催收,对催收业绩落后的催收员进行及时跟进和督促”等。 昨天中午,51信用卡港股复盘,收盘时股价上涨幅度为近13%。孙海涛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对于事件的调查结果,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详情]

51信用卡光鲜的另一面:爬虫清洗和暴力催收
51信用卡光鲜的另一面:爬虫清洗和暴力催收

  来源:燃财经 作者 :孔明明 10月21日上午,杭州警方突袭了51信用卡公司总部,并带走部分工作人员。 51信用卡是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家住51信用卡总部附近的于先生向燃财经表示,他在21日中午,看到“数辆警车和大巴停在门口,多名警察冲进了办公楼”。这家上市仅15个月的科技金融明星企业由此被卷入“风暴中心”。 当日下午1点50分,51信用卡发布短期停牌公告,停牌前报收1.77港元/股,股价跌幅34.69%。一天过后,51信用卡于港交所复牌,股价一度大涨近30%,截至昨日收盘,报收2.00港元/股。 对于此次51信用卡被调查,多位业内人士推测,与其利用爬虫技术不正当获取用户信息,及采取非法暴力形式催收有关。 10月21日晚,杭州公安对外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随后51信用卡发出公告,称“公司目前运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仍保持健全”,并称CEO孙海涛、CFO赵轲协助政府部门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人均未被相关部门扣留。 10月22日早上6点,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在其个人微博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并向公众道歉。 巧合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7月23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10月21日起正式启动施行。而自今年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陷入大整顿:大数据公司大多停业观望,现金贷平台停止放款,要么转型、要么转战海外,场景分期大规模倒闭、退场。 有业内人士向燃财经表示,《意见》明确了非法放贷属于刑事责任,基本杜绝了无牌照经营的可能。 这表明,市场野蛮生长、利息不断拔高的时候已经过去,以后是持牌、年化利率36%以内合规产品的天下。 业内人士王少强也向燃财经分析,51信用卡事件及《意见》实施背后,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向合规化、良性化发展的一个表现。他判断,未来在正规持牌机构的经营中,会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这对行业是好事;但另一方面,行业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462家网贷机构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5个月下降。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互联网金融正在向更规范、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信贷撮合”为生的51信用卡 资料显示,51信用卡是中国首个且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中国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同时亦是以信用卡持有人为目标的最大线上消费金融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51信用卡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孙海涛。 51信用卡起家于信用卡卡友论坛,主打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51信用卡管家”,后又推出“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产品,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2018年7月,51信用卡登陆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其2019年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已实现营收人民币14亿元,同比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3.09亿元,同比增长12.9%;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达到834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6.9%。 半年报还显示,51信用卡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占比57.4%)、介绍服务费(占比14%)、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占比7.9%)以及其他收益(占比20.56%)。其中,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业务在其总营收中占比最低。 2019年上半年,作为51信用卡最大的业务,信贷撮合总量达138.33亿元,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收入8亿元,同比下滑13.9%;而在2018年年报中,这一费用的收入高达20.56亿,占比73.10%。 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来自机构资金的贷款撮合量约为4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99亿元增长339.3%,占比达到50.5%。 51信用卡最初以信用卡业务起家,创始人孙海涛一度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业务变现模式。据媒体报道,孙海涛曾表示,真正开始业务变现是与宜信合作的一个产品,叫瞬时贷,51信用卡为其导流。 此后,51信用卡开始了转型之路,如今其主要收入来源向信贷撮合倾斜。 51信用卡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叫“51人品”的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51人品官网显示,9月其累计撮合交易802.28亿元,累计撮合出借人208.9万人。据孙海涛透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97亿元。另据官网信披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51人品当前出借人数量为20.9万人。 51信用卡称已与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孙海涛22日披露的数据还显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孙海涛还说,“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 光鲜的另一面爬虫清洗和暴力催收 在51信用卡高速发展的背后,危机一直潜伏。 2019年7月,51人品贷等App曾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点名批评。此后,媒体报道称,51人品贷等App已整改完毕。 51人品贷的用户协议中曾指出,“如您希望通过本平台向第三方借款,则您应完成如下基础信息认证,并提供对应的个人信息以便平台审核,如您拒绝提供基础认证所需信息的,您将无法使用义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而在聚投诉平台上,关于51人品的投诉量已达到4278条,大多关于暴力催收、套路贷、砍头息等。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兴起以来,许多网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现金贷公司都会向主打爬虫技术的大数据公司购买产品,用来进行风险评估,甚至有公司会向不同大数据公司分别购买,相互验证。 但从2019年9月开始,多家知名公司相关人员被抓或被调查,涉事公司均涉及大数据风控业务和爬虫技术的应用。先是杭州的两家数据公司,新颜科技和魔蝎科技相关负责人被带走调查,随后公信宝、天翼征信等也被纳入调查行列,随后行业头部平台同盾科技被传出解散整个爬虫部门。 虽然同盾科技在第一时间辟谣称,为响应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政策,旗下信川科技的产品数聚魔盒2018年就开始逐步调整业务,目前已全部停止相关服务,但这也正反应了数据行业当前面临的窘境。据媒体报道,很多涉及爬虫业务的数据公司都已经暂停或调整服务。 更早之前,今年的315晚会曾聚焦“714高炮”。“714”指的是一般借款周期为7天或者14天,“高炮”是指其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砍头息是高利贷放贷人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作为利息。“714高炮”被315晚会曝光之后,被监管部门严厉整治。 大数据对于现金贷、“714”高炮、套路贷而言是命门,没有了数据做支撑,公司就无法放贷。 随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有关大数据业务的合规合法问题、爬虫技术的合理应用问题,正越来越被行业所重视。 在王少强看来,爬虫技术之所以在市场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中国不像美国一样,存在信用局,因此很难找到消除信贷领域信息不对称的办法,于是才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基于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行业。但他觉得这也意味着机会:通过技术,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之上,形成巨头公司之间的数据价值交换,从大的数据生态里面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又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 而暴力催收,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据王少强介绍,前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非持牌机构或民间放贷组织往往不太重视风控,也没能力做好。“如果我有一笔钱的话,我更愿意把它投到市场去获取更多的用户,而不是去强化风控建设,原因在于如果坏账率过高,公司只需要把利率提起来就行。”而催收业务因为过“重”,公司往往选择和外包公司合作。 互金公司跟催收公司合作的模式,是根据催收所得欠款进行分账,即便协议上约定需要采用合法合规的手段,但实际操作中“也没办法控制他们的行为。” 公众号“网贷反催收之家”作者林华告诉燃财经,他所接触的催收手段除了连续打电话、给家属和朋友打电话施加压力之外,还有包括“P黄图群发”、“寄花圈”、“P灵堂图片”等极其恶劣的催收行为。 林华最早接触到催收,是因为自己发小的弟弟借了网贷,催收公司的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此后,林华又看到一名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因为网贷自杀的新闻,这才了解到,催收远比他想象中更为复杂和暴力。 在林华看来,如果站在放贷机构的角度,催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如今催收市场的混乱也是由网贷市场整体的混乱导致的:出借方对越来越没有还款能力的人群放款,利息越来越高,回款率越来越低,变相推动了催收采用极端的方式。 据媒体报道,恐吓信、24小时跟踪都是催收人员的常用手段,催收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都十分熟悉,但即便催收行业的底线是“要钱不要命”,还是会有人因为“背上人命”而被抓。但在《意见》施行之前,这些案件只能被当作民事案件进行处理。  蜕变的互联网金融行业 今天,在中国人的手机上,打开任何一款App,都有可能看到网贷功能或广告。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源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由手机支付到理财,再到消费金融、现金贷等,自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组织、现象不断涌现。 巨头们自然没放过这一潜力巨大的领域。阿里小贷2010年发放了第一笔提供给淘宝商户的贷款;2014年京东白条上线;2015年腾讯、百度、360、小米等公司相继推出旗下金融借贷产品:2015年4月,百度旗下消费金融产品有钱花上线;2015年5月,苏宁任性付、小米金融App、腾讯微粒贷上线,360金融的前身360金服成立。 2015年7月,网易在上海成立小贷公司,去哪儿网的旅游分期产品拿去花上线,后来于2017年1月在携程上线;2016年4月,搜狐旗下小狐分期上线;2016年11月,美团获得小贷牌照,后于2017年10月上线现金贷产品“美团生活费”;2018年3月,新浪成立了北京新海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旗下借钱产品;2018年4月,滴滴在其App上线了滴水贷。 从给商户贷款到给个人消费者贷款,从场景明确的电商,到无明确场景的App流量入口,十年间,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金融,拓荒、布局、收割。 如果说,最开始京东、阿里布局消费金融,除了提升营收外,更多是为了完善电商生态、改善用户体验,而非电商类互联网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则更多是因为发现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暴利”的生意。 在王少强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资金成本、流量和风控。照此逻辑,大公司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似乎顺理成章:公司上市或者拿到牌照,会降低拿资金的成本;这些公司本身自带流量,因而获客成本低;最重要的是,大公司往往拥有自己的业务生态,能用更低的成本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拥有健康的积累数据,从而降低风控的难度。 在《意见》施行之后,王少强判断,行业会进入两极分化:在正规的持牌机构经营中,会出现良币驱逐劣币,会规范市场;但另一方面,不能被银行及其他持牌机构满足的融资需求依然存在,而民间高利贷有可能会转入地下,并且利率会进一步提高。 国家的整顿依然在继续。10月21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目前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网贷机构向小贷机构转型的方案。 祝树民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462家,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5个月下降。 祝树民进一步表示,今年以来,停业机构已经超过了1200家,大部分为主动选择停业退出,还有许多P2P网贷平台准备良性退出。 王少强认为,虽然最近互联网金融行业问题频发、整顿愈发严厉,但之前几年的发展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野蛮生长之后,阵痛,亦无法避免。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林华为化名。[详情]

51信用卡管家:使用APP需同意多协议 否则无法使用
51信用卡管家:使用APP需同意多协议 否则无法使用

  原标题:51信用卡管家:使用APP需同意多协议,否则无法使用 新京报讯(记者 罗亦丹)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事件引起热议,10月22日,新京报记者下载51信用卡旗下APP“51信用卡管家”发现,该APP首次安装打开后会提示多个隐私协议及服务条款,若不同意隐私协议则无法使用。 10月22日,新京报记者下载51信用卡管家发现,安装后首次打开该款APP后,会弹出“感谢您信任并使用51信用卡管家”的弹窗,弹窗内容为51信用卡管家的隐私协议,并在弹窗底部显示有“同意”和“不同意”两个选项。若用户选择“不同意”,则51信用卡管家会自动退出,只有点击“同意”选项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51信用卡管家能自动识别用户的手机号,默认登录方式为“一键登录”。如新京报记者看到的页面为“中国移动提供认证服务,点击一键登录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中国移动认证服务条款和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等”。而登录过后,51信用卡管家还需要绑定邮箱以及同意《授权服务协议》。 至此,记者在打开51信用卡管家到使用前,就必须阅读同意三份协议。需要注意的是,新京报记者发现,在同意上述协议后使用APP时,却很难再从APP中找到这些协议。而不少协议内容与用户的隐私息息相关,如隐私协议中有用户同意授权51信用卡向第三方提交用户在贷款中产生的基本信息、借贷交易信息等的表述。 此外,在权限获取方面,51信用卡管家获取了用户的储存权限、设备信息权限和地理位置权限。[详情]

暴力催收遭警方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暴力催收遭警方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原标题:暴力催收遭警方突击调查,股价闪崩40%,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来源:北京商报 互金圈再次大地震。这次的震源,是位于杭州市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G座,51信用卡的总部。 10月21日,51信用卡大楼前停着警车(图片来源:每日经济网) 10月21日,杭州警方在官方微博公告称,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当日,这家于2018年7月上市的科技金融独角兽,股价直线下挫。截至收盘,51信用卡报收1.77港元/股,跌幅达到34.69%,创下历史新低。 01 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致歉 “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10月22日6时,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博文,此时距51信用卡传出被查的消息不到一日。 孙海涛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公司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公司非常抱歉。 孙海涛在文中提到,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孙海涛称,在后续经营活动中,公司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公司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公司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02 大早上发公告 除了公司创始人孙海涛也就此事发布致歉信,51信用卡也在今早也发布公告回应此事。 公告称,公司注意到,2019年10月21日午后,公司股价显著下跌。经查询后,董事会知悉于同日,公司于浙江杭州办事处接受有关政府部门上门调查。此外,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集团部分员工目前也正应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的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公司表示,除上文所披露者外,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与调查原因有关的正式文件,不知悉执行该调查背后之具体详情。公司强调,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且集团资产并无被扣押或冻结。此外,由于集团日常业务营运及管理是由本集团高级管理层团队负责,董事会目前并不预期上述事宜将对集团日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董事会将进一步评估此事对集团的影响。 03 公司和高层多次澄清 此外,51信用卡高层和公司公关部门做了“多次澄清”。 媒体报道称,51信用卡CFO赵轲回应“公司遭警方突击调查”传闻称,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正在了解具体情况。不清楚被警方带走的人员是否为公司员工,后续将发布正式公告。 另有记者向公司副总裁杨宇智求证,其表示,同事们都先回家了,记者问及员工后面是否会正常上班,杨宇智称,会正常上班。但是对于51信用卡执行总裁孙海涛是否被带走协助调查,杨宇智并未回应。 51人品官方客服告诉媒体记者:“我们现在确实收到很多这样的消息,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跟杭州总部核实了,消息是不实的,总部公关也在采取相关的措施,建议您关注我们官方后续发布的消息。51信用卡和旗下P2P网贷平台51人品,目前都没有问题。目前公司运营良好、没有异常,不要相信这些负面消息。” 51信用卡官方微博则表示:本公司谨此强调,本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本公司董事会对此类制造不实谣言的行为一致严厉谴责,并保留诉诸法律追责的权利。本公司将适时就与事件调查有关的任何进一步事态发展向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提供最新信息。 04 风波起于暴力催收 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信贷撮合放款138.33亿元,同比增长6.5%。7月初,51信用卡旗下产品51人品贷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网点名批评。 截止到目前为止,《51人品贷用户注册协议》里“基础信息认证”提到,“如您希望通过本平台向第三方借款,则您应完成如下基础信息认证,并提供对应的个人信息以便平台审核,如您拒绝提供基础认证所需信息的,您将无法使用义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其中就明确指出,移动互联网应用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最少够用原则,不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规范》指出,金融借贷APP可收集的必要信息包括“账号信息”、“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账户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借贷交易记录”等7项。其中,“紧急联系人信息”可以收集用户两个常用联系人信息,仅供金融机构用于在借款人未能偿还贷款时进行催款,且应允许用户在金融借贷应用中手动输入紧急联系人信息,而不应强制允许读取用户的通讯录。 质疑51人品贷已经超规超限强制收集用户通讯录、短信记录等信息。 8月底,网贷天眼的一份报道指出,已经有多位用户反馈51信用卡暴力催收。 05 背后牵涉多家A股上市公司 51信用卡由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经历了九轮融资,GGV纪源资本、京东金融、小米科技、顺为资本曾参与其B轮融资,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参与了其B+轮和C轮融资。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实现IPO。 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多达19个,其背后的上市公司有37家,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77%占比第一,另外还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共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根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录得稳步增长,收益总额由2018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275.3百万元增长9.8%至2019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1400.2百万元,上半年净利润达3.09亿元。来自非信贷撮合业务的收益?收益总额的比重从2018年同期的26.8%显著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42.6%。同时,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中来自金融机构的?比也获得大幅提升。 截至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达到834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6.9%。从财报来看,51信用卡的成绩单几乎能称得上优秀。[详情]

51信用卡被查风波与背后的催收江湖
51信用卡被查风波与背后的催收江湖

  因暴力催收被调查,51信用卡回应称7月已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暴力催收乱象已久,监管层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有望升级 51信用卡正处在风口浪尖。 10月21日,杭州警方通报,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10月22日,51信用卡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祸起催收,回应称已终止所有催收外包 10月21日晚间,杭州市公安局通报称: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10月22日6时,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发布的博文中说,“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孙海涛说,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对于催收外包的处理情况,51信用卡方面22日下午向记者透露,“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51信用卡方面也表示,公司将严格合规运营,对所有投资人、借款人,均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反对任何借款人的恶意逃废债。 股价过山车,停牌前大跌超30% 关于51信用卡配合警方调查的事件发酵。公司股价也随之坐上了过山车。 10月21日上午,有自媒体报道,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疑遭警方调查,其杭州总部办公区楼下停了多辆警车,甚至还有消息称,51信用卡CEO孙海涛前一日已被带走协助调查。消息传出后,51信用卡股价盘中突然暴跌,跌幅一度扩大至40%。 51信用卡于10月21日下午1点50分短暂停牌,停牌前,51信用卡股价大跌34.69%,市值蒸发超10亿港元。10月22日下午1点恢复交易,开盘股价大涨近20%。截至收盘,51信用卡股价上涨12.99%。 10月21日晚间7时许,新京报记者赶到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溪谷的总部办公区附近,当时已经看不到警车的踪影。两位51信用卡工作人员透露,“今天还在上班,没有收到公司通知。” 51信用卡官网显示,公司CEO孙海涛扎根互联网创业十多年,先后创办了“E都市”、“房途网”。2012年,创立了一键智能管理信用卡账单的APP“51信用卡管家”,管理超过1亿张信用卡。目前,公司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在线借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等板块,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等APP,覆盖超1亿用户。 参股了51信用卡的新湖中宝发布公告称,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公司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 违规收集信息曾被工信部点名 51信用卡以信用卡工具起家,希望构建以信贷撮合为核心业务的“生态”。不过,在此过程中,违规收集信息、暴力催收等负面消息也频频被爆出。 按照此前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5年、2016年、2017年,51信用卡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0.53亿元、7.44亿元,已经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通过51人品贷为平台吸引流量,为51人品贷、信用卡发卡、信贷推荐等进行导流,进行信用卡及贷款推介、信用卡代偿、理财等收费业务引流以赚取服务费,同时收购资讯平台,拓展边界。直到今年上半年,信贷业务依旧占据其收入的半壁江山。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9.8%,业务收益主要来自信贷撮合及服务费(57.4%)、介绍服务费(14.1%)、信用卡科技服务费(7.9%)、其他收益(20.6%)四个方面。 此前,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51信用卡的发展模式存在隐患,主要的风险点之一就是涉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 51信用卡主要贷款产品为51人品贷。“51人品贷”运营主体杭州尚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曾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信部点名批评。 催收江湖:4大套路要债,佣金可高达50% 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51信用卡被查,也将催收行业推至风口浪尖。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51信用卡”曾被多人投诉。旗下的“51人品贷”在“聚投诉”上的投诉量超过4000条。投诉内容包括收取高额利息、言语辱骂、通讯录轰炸等。 51信用卡用户被催收 频繁接到全国各地催收电话 新京报记者联系上一名使用“51信用卡”APP的用户范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被催收”的经历。 范先生说,自己有过逾期两天没还信用卡的经历,“当时跟催收人员讲了,晚几天,愿意承担相应利息和手续费,但是被拒绝了。” 范先生回忆,此前每次还款时,都会收到电话,“态度特别强硬,让你立马还钱”,范先生跟客服人员确认好还款的时间为下午3点后,便挂断电话。让他没想到的是,下午1点,电话再次响起。 范先生挂断后,收到电话号码属地为全国各地的电话,“持续骚扰你”。 “催债人会从你的通讯录里,对你的亲友、朋友进行选择,拨打电话告诉他们,我该还款了”,范先生说,开始使用前,会进行用户认证,“你需要点击授权,他就会读取你的手机通讯录,包括你的定位,如果不授权,就无法使用。” 他补充说,一般催款人会打给紧急联系人,然后才打给通讯录里的其他亲朋,“比如你有备注的亲戚、朋友、同学,甚至还知道谁是你经常、频繁通话的人。”范先生说,催收人员还会冒充国家公务人员,发一些短信。 新京报记者联系上3名51信用卡用户,均曾或现在正在使用“51人品贷”产品,且有被催债的遭遇。 不过,51信用卡在公告中称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 催收手段多 打电话、发催收函,冒充公检法施压成套路 张勇(化名)在催收这个行当做了10多年,其表示,催收手段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按照银行提供的信息打电话通知,这是合规的。但银行提供的信息大部分无法取得联系,催收公司需要想办法用合法手段把人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所以滋生了很多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事情。 第二种是发信函,类似缴款通知等。但有一些催收公司却又利用了这一点,冒充公检法,利用国家部门的威信给欠款人施压。 第三种是上门要债,正规的应该是录音录像,同时也保护了自己。但上门要债这种方式在实务操作时也存在瑕疵,例如打人等肢体冲突事件。 第四种是法律手段起诉,但时间成本高。张勇表示,因为在实务操作上有一大串的问题,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会采取外包的形式来处理债务,效果最快,成本最低。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关于外包催收,一般逾期30天以内的催收,都是机构自己在做。而超过30天的逾期贷款,一些机构就会选择外包催收。 杨明(化名)曾是一位催收公司的老板,谈及过往,他坦言,涂鸦喷漆(喷上某某某不还钱)、胶枪(堵锁眼)、自制催泪瓦斯等催收手法都用过。“这主要是一场心理战”,杨明告诉新京报记者,“曾经还请欠债人去洗浴中心谈过。我们事先会关照洗浴中心的老板给欠债人更衣箱换锁,他要想出去,就只能请朋友带钱过来帮他还款。” 有被催收经历的王希告诉记者,根据他个人的经历,催收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电话,客气地跟你说一套他们自己的威胁理论;第二阶段,短信威胁,就是呼死你;第三阶段,正规公司会给你寄律师函,而不正规的公司就开始伪造律师函。” 王希透露,现在不少放贷公司会把单子给催收,然后分成特别高,所以催收方往往会不择手段。 王希告诉记者,有不少福建广州那边的催收公司,在催收时每次会编辑一条上门的信息,上面会写好催收费、加油费、住店费等。“有时放贷人员给催收公司一笔5000元的催收款项,催收人员在催收时会找欠款人要账5万元。” 王君(化名)离开催收行业六年。“以前要账,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威胁。”王君透露,喷漆、恐吓信等都是较为常用的催收手段。“甚至,24小时追踪也是常用的手段,一直跟着他。” 据另一位相关人士介绍,催收行业也有一个底线,即“要钱不要命”。王君亦表示“要账要出命,得不偿失”。 上述两位人士均表示,遭遇过被催收的对象报警处理。 “不过总体来讲,由于扫黑除恶,今年以来暴力催收的状况已经很少了。”王希称。 暴利生意 佣金可达50%,“不成功不收费” 关于分成,一位催收行业曾经的业者告诉记者,“我们之前是‘百五’、‘百十’,即本金的5%、利息的10%归催收所有,现在涨了。” 据张勇了解,行业佣金一般是30个点(即催收回来金额的30%),“假设一个员工一个月能催回5万元,10个人催回50万元,银行给30个点佣金,我给员工10个点,综合运营开支10个点,老板还有10个点的利润。” 全民普惠信用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京称,一般催收有两种,一种是坐席,一个人一个月给8000-10000元不等;一种是佣金制,按回款比例支付佣金,佣金比例从5%-50%不等,难度越大,佣金比例越高。 张勇表示,这个钱不好赚。行业内的一种结佣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不成功不收费,也因此称催收公司都是“风险代理”。张勇举例称,假如一家金融机构给了催收公司1亿的单子,需要100人干活,事前金融机构不用给1分钱,而是根据最终催收回的金额按比例支付佣金,这就把所有风险成本都压给催收公司,难免(催收)力度就有点大了。更“狠”的银行会先向催收公司收取一笔保证金,目标达到了正常结算佣金,达不到还要扣除保证金。 “想进来做没有两把刷子很难。”张勇称,催收公司业态和盈利模式有瑕疵,导致催收行业乱象不断,外加没有统一的准入门槛等。 新京报记者以“催收”为关键词搜索招聘信息发现,催收人员的招聘市场依然火爆。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10月21日至10月22日两天内,杭州地区招聘催收人员的信息就超过了30条。其中,51信用卡所在的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还于10月22日发布了催收支持的招聘岗位,月薪6000至10000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招聘网站给出的薪资标准,一名催收员的税前薪资多在5000元至10000元。 一名从事催收行业的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正规的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中,一般比较注意用语,没有暴力催收的情况,但可能也会采取给欠款人的亲戚朋友打电话的方式,告诉他身边所有人他欠款未还,通过这种方式对欠款人进行一些舆论上的压力,让他觉得他的欠钱行为所有人都知道,但暴力性、涉黑的催收,正规公司不敢做。 监管加码 规范催收,同时打击“恶意逃废债”势在必行 监管已注意到暴力催收带来的问题。 今年6月,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规范催收倡议书》,对P2P平台的催收制度、催收外包等作出了明确规定。7月,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召开网贷行业催收问题研讨会,提出设定执行与惩戒机制,重点限制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几大主流催收方式的操作盲区;催收记录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定期报备、存档且至少保存5年;对催收从业人员进行资质认定和合规操作培训等催收规则和方法。 在信用卡业资深研究人士董峥看来,催收是事后弥补,很难避免矛盾,金融机构如何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监督更重要,从源头上不要乱贷。 就在51信用卡爆出被查同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明确非法放贷入刑认定标准,实际年化利率超36%即涉刑事责任。关于贷后管理,意见也指出,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今年5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下称“协会”)相关人士处获悉,继4月18日协会公布了超12万名“老赖”名单后,为切实保护出借人利益、防范化解P2P网贷风险,协会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有望再次“升级”。据了解,协会正在联络各省(市)互金行业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向P2P网贷从业机构征集借款主体“恶意逃废债”名单。 而根据协会的持续跟踪发现,一些“恶意逃废债”人群目前以“反催收”名义行着有组织、有预谋的“老赖”之实。这些“恶意逃废债”人群中的很多人,发起、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反催收公共聊天群,大多集中于QQ平台。 也有业内人士担忧,过度打击催收可能导致一些老赖故意不还钱的出现。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此前表示,一些P2P网贷机构的借款人存在故意逾期不还款、传播平台负面消息、有组织地对抗催收、等待P2P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等“恶意逃废债”行为。该种行为不但影响了网贷平台的正常经营,加剧了行业风险爆发,而且对广大出借人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推动P2P网贷备案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打击“恶意逃废债”势在必行。 ■ 分析 “催收乱象”协会、律师如何看 一场催收风波,折射出放贷机构的催收乱象。催收乱象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为何?催收的法律、行业底线到底在何处?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尽量减少人为的催收因素介入”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羽给新京报记者表示,“暴力催收的本质,应该是现有的信用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的。并且早期的民间借贷的催收方式普遍以施压的方式进行,因为部分无法按时还款的借款人是根本没有还款意愿的,所以通过各种手段的施压来迫使还款人增加还款意愿。” 对于催收行业是否能够走出这个暴力痼疾的问题,张羽认为,催收行业存在的所谓暴力问题,一部分是主观形成,一部分是由于催收人员的情绪控制不当导致的。想要让催收行业变成完全合法合规的方式,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尽量地减少人为的催收因素介入。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催收行业的做法实际已经仅仅是提醒了,如果能够把这种提醒式催收再通过技术手段规范一下,基本上是可以完全避免暴力催收。 “正是由于个人可以隐匿财产,才使催收问题长期存在”,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对于债务人特别是老赖,法律不够完善,执行难,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此外,普惠金融这几年的兴起,客观上助推了催收行业的乱象。“比较直接点来说,普惠金融主要服务的是次级的客户,即原本无法被银行服务所覆盖的借款人群。他们的借款金额通常比较小额。但是,我们的司法流程相对比较漫长、滞后,直到现在只有三个城市有互联网法院,其他城市连网络仲裁都没有。一旦出现还款的问题,适合小额的各类软暴力或硬暴力催收现象就出现了。”方颂给出自己的观点。 “暴力催收”打击必须高强度,“合法催收”界定关键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彭凯介绍,催收行业在国内由来已久,伴随着金融贷款、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而兴起,一度呼吁行业“阳光化”但未见效果。早在1995年,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下发过一个《关于禁止开办“讨债公司”的通知》;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下发过《关于取缔各类讨债公司严厉打击非法讨债活动的通知》。 彭凯表示,刑法中本身不存在“暴力催收”这一罪名,催收入刑往往也是因为“暴力”引发(包括软暴力),所涉罪名有非法拘禁、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也有因催收人员“转单平账”“买卖信息”引发的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罪名。行政层面,近些年看,关于催收的规范,零散地见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文件,也见于一些自律组织的行业自律公约。而民事层面,则主要涉及“侵权责任”相关,名誉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等。 彭凯认为,“暴力催收”打击力度必须高强度,但“合法催收”的界定亦显关键。催收机构是服务于整个金融行业的,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既要“堵”,也要“疏”。而在催收之外,征信建设与失信纳入、法诉手段和措施的便利化提升,也是“疏导”的侧面体现[详情]

揭秘51信用卡催收背后P2P乱象:不上征信致恶意骗贷
揭秘51信用卡催收背后P2P乱象:不上征信致恶意骗贷

  原标题:揭秘51信用卡催收背后P2P乱象:不上征信致恶意骗贷 违规放贷难求法律保护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51信用卡因委托外包公司软暴力催收被查,其成因和波及金额备受外界关注。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存在催收甚至违规催收行为的P2P企业或不在少数。从机构的催回数据报告来看,日催回率连续为0已不是业内新鲜事。有的机构甚至把36期的还款分期砍掉30期要求借款人还款,依然收效甚微。 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不上征信是造成各种平台连环借的“撸口子群体”恶意骗贷不还的关键,而机构自身的违规放贷细节也使得P2P一方难以理直气壮地对簿公堂。 催回借款成功率低 51信用卡的事并非个案。事实上,催借款人如期交付款项的机构,在类似的P2P公司早已成为常设机构,无论是自己亲力亲为,还是外包给第三方,这件事都是苦差。因为他们的业绩要靠催回成功率来考核,但往往铩羽而归。 曾在国内知名P2P机构任职的小王(化名)告诉记者,他之前所在的分公司在今年年中被总部缩编了,很多人“被离职”,原因就是分公司的应收账款面临着“一分钱都要不回”的压力。 “天天开会到凌晨,就是追回款。”据小王介绍,公司不仅在想办法催借款人的回款,还拖延公布对工作人员的补偿方案。“一拖就是好几个月,还要用催回率考核。”但小王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公司催收小组的业绩差得惊人,甚至一连好几日都“颗粒无收”。 “钱要不回来,当时天天都是账单日,全月催收。”小王向记者展示了当时他所在机构的单日“催回数据”,一个小组10个人,9人统计的日催回率为0。 据小王透露,借款人似乎都“铁板一块”,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催都收效甚微。“公司也觉得这不是办法,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向借款人免去部分款项以求部分回款顺利实施,但同样不被借款人买账。” 小王表示,他们公司跟借款人一般都是以36期作为还款期限,但出于催款压力巨大,公司内部实际上只对前6期做追讨以缓解流动性。“相当于把6期以后的都砍掉了。即便如此,有的人照样前3个月就开始不还钱。” 按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可为什么从P2P平台借钱的人会有如此高的抗拒一致性呢?小王表示,那些欠钱不还的了解这种平台不上征信,就恶意骗贷不还,“他们往往不止一家平台这么做,而是多家平台连环借,俗称‘撸口子的群体’。” 类似51信用卡的催收就在小王公司接连上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其内部的危机公关邮件中看到,确实有工作人员对催收事宜的操作履职不规范,并申请上级给出处理意见。随后,该公司结合类似纠纷和监管实情对内发送了《关于近期各地网贷机构合规检查预警通知》。记者看到,其中要求工作人员熟记“合规话术”,以咨询为主要话术进行对答,避免机构内部各职能间的角色和职责混淆。 不过,这对问题的解决似乎没有实质性改变。不久,小王和数位同事就从该机构离职。而他们所在的机构也被总部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整体裁撤。 对于这段经历,小王表示,借款人的蛮横不讲理是加深双方对立的关键因素。但有个问题在于掌握欠债不还钱的证据,为何类似机构不选择对簿公堂把钱要回来呢? 平台选择私下解决 小王坦言,在他们公司,制造民间借贷假象行虚高借款合同之实的做法不是今年才开始。垒高借款金额却以此巧立名目向客户催还款的做法,其本质上就是“套路贷”。 “其实简单说就是高利贷。”据小王透露,能到这种公司来贷款的,基本都是其他地方借不到,“但公司对其要求的偿还数额往往超过一倍。借4万元的话,未来3年得还8万多元。” 问题在于,如此高的利息难道借款人就欣然答应? 据了解,合同上的利息中规中矩,但并不符合实际。“一方面可以把其余高额的利息安插别的名目,比如服务费;最关键还有,如果合同上写着给借款人下了10万元的款,其实到手只有7万元,但借款人还得按照10万元的本金去还。” 如此一来,借款人非但没有把全款拿到手,还需要在前几年支付更高的利息,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公司曾同意砍掉30期只求借款人依照前6期如期兑付的原因。据小王介绍:“个中猫腻其实借款人自己也知道,也会在催款过程中屡次提到公司这边的不合理,但合同在那里,双方对立情绪严重,所以想顺利化解矛盾非常难。” 正因为公司存在违规贷款的情形,对于催收这件事,几乎类似的P2P都会选择私下解决。“国家也在严打这方面,但也关注到公司平台悄悄把相关合同修改了。”小王表示,单方面修改合同或能应对临时检查,但如果双方对簿公堂,显然存在放贷合规的硬伤。 对此,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即便存在套路贷事实,对机构而言,仍有对借钱不还的借款人起诉的权利。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肖挺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机构可以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对借款人予以起诉,“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款项则不受法律保护”。此外,对于借款人欠债不还的行为,肖挺俊坦言,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说,均不允许,并不能因为所借款机构有运营风险或“爆雷”就单方面拒绝还款。 关于P2P行业至今仍未被央行普遍纳入征信管理的范畴,肖挺俊表示:“除了个别机构在申请网贷牌照,大部分P2P机构仅仅是有相关文件支持,并没有在法律层面像对银行一样以正规的金融类结构对其正名,因此要想对接央行的征信管理存在限制”。但他表示,机构依然可以在起诉当事人未果的情形下提请法院要求将涉事借款人纳入征信黑名单,“但这个流程相对较长,时间成本较高,一般机构不会轻易尝试。” 10月21日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对非法放贷行为的定罪处罚依据以及定罪量刑标准,划定年利率超过36%为非法放贷基准,自10月21日起生效施行。 有分析指出,该政策主要打击对象就是从事超利贷、套路贷、超短期现金贷等借款利率超过36%的违规平台,或者暴力催收造成借款人伤亡的平台,会从严、从重定罪处理,从而会加速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清理整顿。 事实上,法规的出台亦是从制度上对机构的风控提出更高要求。肖挺俊告诉记者,如果上述网贷平台的出借款项遇到借款人不还的情形,而此前未对借款人进行详实的贷款担保验证,那么所借款项形成坏账进而导致出借人无法偿付的风险依然存在。[详情]

51信用卡:7月底已终止催收外包 未来将严格合规进行
51信用卡:7月底已终止催收外包 未来将严格合规进行

   消费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诱导消费者的话术和骗局都有哪些?黑猫投诉平台帮您避开这些消费障碍,保障您合理的投诉需求。【点击投诉】 51信用卡涉案警示: 催收合规是关键 作者: 段思宇 尽管暴力催收与催收公司有直接关系,但并不代表借贷平台毫无责任,近期监管层面对大数据公司的调查也透露了这一信号,交易链中的每一环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前述互金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次查到了金融机构身上,不仅包括网贷公司,也包括小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银行等。”  公司半年报显示,目前主要营收来源包括信贷撮合服务、介绍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收入。其中,信贷撮合服务费占比最大,为57.4%。  51信用卡有限公司(下称“51信用卡”)被调查一事终于明了。从10月21日晚间到22日白天,来自杭州警方、公司创始人孙海涛、51信用卡在港上市公司的多方声音表明,公司被查是由于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 尽管事件阶段性告一段落,但由此带给行业的焦虑并未消减。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此前追查大数据公司和催收机构的影响,此次事件对各机构心理层面的震撼比较大,预计会强烈影响其后续行为。” 沪上一位助贷机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次事件,给行业最直接的警示在于,催收合规是第一要务,这是不可置疑的。” 信贷撮合“是”与“非” 在21日晚杭州公安发布通报后,22日凌晨6点孙海涛发布消息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与此同时,就外包催收问题,51信用卡称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事实上,此前51信用卡旗下业务“51人品”就频频爆出“暴力催收”问题。据了解,51人品是公司下属的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51人品官网显示,9月其累计撮合交易802.28亿元,累计撮合出借人208.9万人。 记者查询21聚投诉网站发现,针对51人品的投诉量高达4266起,多数涉及非法收取“砍头息”、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比如其中的一个投诉人提及,“使用51人品两年,最长逾期过2天就被骚扰家人,恐吓催收。” 不过,51人品所带来的信贷撮合费用成为51信用卡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半年报显示,目前主要营收来源包括信贷撮合服务、介绍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收入。其中,信贷撮合服务费占比最大,为57.4%。 业绩报告还显示,51信用卡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撮合总量为138.3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29.88亿同比增长6.5%;信贷撮合笔数从去年同期的110万笔增长27.3%至2019年上半年的140万笔。同时,公司主动缩短撮合的信贷产品平均期限,使得平均撮合服务费略有下降。 资金来源方面,机构资金占比显著上升,截至6月末,机构资金占比已达50.5%,同时机构授信额度超过150亿元,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再往前看,历年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收益分别为0.17亿元、3.84亿元、16.27亿元、20.56亿元,对应的占整体收益总额比例约为18.67%、67.28%、71.73%、73.1%,比例连年攀升。 而实际上,公司在2012年上线初期,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信用卡账单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一,收入主要来自信用卡科技服务。此后公司历经转型,主要以信贷撮合业务为主。目前,51信用卡管家APP拥有用户达8340万,管理信用卡已达1.387亿张,截至2019年6月末,收入约14亿元,净利润达3.09亿元。 2019年半年报还称,51信用卡已与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记者查询启信宝发现,51信用卡的主要客户包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多家股份行。 孙海涛22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97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 暴力催收几时休 此次51信用卡所涉暴力催收问题在行业内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迅猛生长,在信用逐步下沉的同时,网贷平台、小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亦不断出现。对于平台而言,收回资金、避免坏账关乎切身利益。 但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老赖”的侥幸心理更是激化了催收机构与借贷人之间的矛盾,暴力催收时有产生。前述助贷机构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机构不是不想合规催收,而是难度太大,比如说成本高、效果弱、耗时长等,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征信体系滞后。” 还需注意的是,尽管暴力催收与催收公司有直接关系,但并不代表借贷平台毫无责任,近期监管层面对大数据公司的调查也透露了这一信号,交易链中的每一环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前述互金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次查到了金融机构身上,不仅包括网贷公司,也包括小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银行等。” 孙海涛一再承诺将合规经营。他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我们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我们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前述沪上助贷机构高管则称,在与外包催收机构的合作中,要对其进行严格资质准入,如从牌照、经营时间、股东背景、合作内容等方面进行评判。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风波后,不少金融机构将提高合作机构的准入门槛。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对第一财经称,头部金融机构预计会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对外合作全面从严;中长尾机构,涉嫌违规操作的会暂停或退出,规范性较高的也会因全行业收紧而感受到寒冬的压力。“而随着长尾机构和违规产品的退出,一些过度借贷的高风险群体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引发一些局部市场出清。”他补充道。 此外,针对暴力催收问题,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到,要对暴力催收予以严惩。 《意见》指出,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都应当数罪并罚。纠集、指使、雇用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详情]

51信用卡被查 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51信用卡被查 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作者:缪因知 热点聚焦 面对便捷的互联网金融,人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审慎的出借人,不可迷信所谓新技术带来的债权安全;在遭遇债务拖欠甚至“老赖”时,依法合理维权才是正道。 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公司涉嫌委托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展开立案调查,涉嫌寻衅滋事罪。就在同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非法放贷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51信用卡于2018年7月13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今年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51信用卡管理信用卡数量累计1.39亿张,约占全国信用卡总量的20%。仅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就达14亿元,信贷撮合及服务收入、贷款介绍服务费占比七成以上。具体而言,其业务模式主要就是帮人代办申请银行信用卡,并向这些信用卡持卡客户和其他信用卡等级更低的非持卡客户提供第三方借款,即网络个人借贷(P2P)。 51信用卡的危机早有征兆。今年央视“3·15”曾点名51信用卡给高利贷导流;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评其非法收集用户信息。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家独角兽企业在债务“后端”的违法违规行为显然比“前端”更为严重。 51信用卡的利润增长点,主要集中在那些融资需求无法被传统银行信用卡或银行贷款所接受的客户。这些客户被银行拒贷,根本原因在于“高风险、低信用”的借款特征。与其他网贷公司类似,51信用卡是在剑走偏锋、“富贵险中求”,因此在“前端”无底线地引入高利贷资本,直接或变相抬高借贷利息,推高借款人的融资本息,加大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大多数高风险借款人并非只是临时周转,而是盲目投资或消费。P2P平台虽然帮助借款人解决了“借钱难”的问题,也为平台自身创造了可观的日活数和交易量,却无法解决借款人“还债难”的问题,反而会因借款人基数的扩大和借款金额的累积,置自身于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断链”风险中。因此,如何解决“还债难”问题是P2P平台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51信用卡虽然强调,冒充、恐吓、滋扰等手段是合作公司所为,自己“培训和监督不够”,这显然有避重就轻之嫌。在借款人质量堪忧的背景下,“催收难”几乎是一定的,但将暴力催收的“锅”全都甩给外包公司,更像是在“装无辜”。 法律的底线不容突破。虽然“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债权人有权利向债务人催收,但现行法律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同样也要维护债务人在人身安全、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债权人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应该突破法律的边界和底线,“以恶制恶”“以黑制赖”的形式,不仅会侵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风尚的沦丧。 即便债务人真的是“老赖”,也需要债权人通过法院、仲裁等正当途径确认合法的债权金额,再依法予以执行。 此次警方重拳出击,不仅表明了执法部门将对网贷“后端”非法催收行为予以严打的态度,也为前端的放贷过程提出了警示,贷款有风险、发放需谨慎。而这,必须会引发一场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51信用卡危机表明,互联网金融依赖的金融科技手段,无法解决金融借贷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信用风险。有时候,“钱来得容易”反而会助长人性的弱点,恶化金融环境。面对便捷的互联网金融,人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审慎的出借人,不可迷信所谓新技术带来的债权安全;在遭遇债务拖欠甚至“老赖”时,债权人也不应通过自身或第三方公司采取以恶制恶的方式,依法合理维权才是正道。[详情]

祸起暴力催收 51信用卡经历“惊魂时刻”
祸起暴力催收 51信用卡经历“惊魂时刻”

  原标题:祸起暴力催收!51信用卡经历“惊魂时刻” 突遭清查——股价“闪崩”——警方通报——创始人致歉——股票复牌,51信用卡度过惊魂24小时。 10月22日一早,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个人微博上就公司被查发声并致歉,称公司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 午间,51信用卡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于当日13时起恢复交易。午后开盘,其股价一度反弹超30%,但随后有所回落。截至今日收盘,股价报收于2港元,涨12.99%。 此前一日,51信用卡因被警方调查而盘中紧急停牌,其股价一度暴跌超40%,引发各种猜测。10月21日深夜,根据杭州警方通报内容,51信用卡因涉暴力催收遭调查。 经历“惊魂时刻” 10月21日上午11时左右,51信用卡总部被调查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现场图片、视频显示,该公司杭州总部楼下大约停有12辆警车,包括4辆大巴以及1辆特警大巴,上门的警察约有百人。 受这一消息影响,10月21日午后开盘,51信用卡股价遭遇“雪崩式”下跌。一时间,人心惶惶,坊间开始流传公司被查原因或与暴力催收涉黑、爬虫业务整治有关。 10月21日13时50分左右,港股51信用卡紧急发布停牌公告,下午1时50分起短暂停止买卖,停牌前股价下跌超34%。 10月21日晚间19时左右,51人品发布公告称,关于网传的公司消息,公司管理层正在积极主动沟通了解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工作。51人品表示,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保持正常运营。 直到10月21日晚11时14分,杭州警方公布了51信用卡被查的真实原因。杭州公安官方微博发文称,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10月22日早上6时02分,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微博就51信用卡被查发声并致歉。孙海涛将“这个风波”归结为“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并称非常抱歉。 孙海涛表示,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据孙海涛介绍,目前,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 几乎与孙海涛发布“致歉信”的同一时间,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10月22日下午1时,51信用卡港交所复牌,股价一度大涨近30%。 不过,针对此次风波,51信用卡方面究竟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其合作方出现了什么过激行为、给借款人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在创始人的此封公开信和警方的公告中均未给出明确说法。 《国际金融报》记者欲进一步向51信用卡方面了解具体情况,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对此予以回应。 二股东急“撇清” 51信用卡经历“惊魂24小时”,股价巨幅波动,股东很揪心。 公开信息显示,51信用卡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恩牛技术”),成立于2012年,2018年香港主板上市。 51信用卡成长于每个投资人都想在金融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的“好时候”。天眼查融资信息显示,自2012年天使轮起,51信用卡投资方包括华映资本、SIG、清流资本、GGV纪源资本、京东数科、小米科技、新湖中宝、天图投资等。 当前,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多达19个,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大股东为萍乡纪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二股东为主板上市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天图投资通过旗下深圳天图兴邦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天图兴北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等持有股份,而知名私募大佬王亚伟、盛希泰等也在股东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1日晚间,身为51信用卡第二大股东的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紧急发文,称未参与51信用卡的经营管理,力图“撇清”与51信用卡的关系。 根据公告,新湖中宝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公司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 2018年,新湖中宝对51信用卡会计核算科目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为9.87亿元。2019年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其会计核算科目调整为“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将影响公司当期利润,截至2019年6月30日期末账面价值为9.85亿元。 当时,新湖中宝表示,因51信用卡暂未披露具体停牌原因,公司暂无法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截至10月22日收盘,新湖中宝股价下跌1.03%,盘中最大跌幅2.75%。 (国际金融报记者 黄希)[详情]

新湖中宝投资51信用卡浮亏8亿+ 金融业务频频踩雷
新湖中宝投资51信用卡浮亏8亿+ 金融业务频频踩雷

  原标题:新湖中宝投资51信用卡浮亏8亿+,金融业务频频踩雷…… 作为业内备受关注的金融企业,51信用卡日前因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遭遇突袭调查,股价当日午后闪崩,跌幅一度达到40%。 10月21日晚间,作为51信用卡早期投资者的新湖中宝迅速发布公告称:“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 新湖中宝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51信用卡事件对公司的影响主要就是其股价波动形成的影响。 有趣的是,在10月22日午间,51信用卡公告称“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并于下午1时恢复买卖后,其股价涨幅一度达到30%,最终收涨12.99%。而被波及的新湖中宝今日股价飘绿,报收2.88元,下跌1.03%。 浮亏逾8亿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4月,新湖中宝以5000万美元认购了U51.Com Inc.发行的489.2万股优先股,对应权益比例14.29%。2017年,新湖中宝又先后两次追投,合计投资金额为2亿美元,持股比例约为26.56%。 此后,随着51信用卡于2018年登陆资本市场,新湖中宝持股比例最终被稀释至21.83%。 新湖中宝在10月21日的公告中披露,其为51信用卡第二大股东,但并未向后者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并称,“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昨日因突遭调查,51信用卡股价暴跌逾三成,但经历了10月22日的反弹后,其收盘市值回升至23.89亿港元。以此计算,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5.2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71亿元。 不过,新湖中宝依然浮亏。据新湖中宝2018年年报披露,其对51信用卡的初始投资成本为13.35亿元;据此计算,截至10月22日,其投资51信用卡的浮亏金额约为8.64亿元。 事实上,51信用卡自上市之初,其股价最高约在9港元,此后便一直震荡下行,新湖中宝的这笔投资收益也持续下滑。 截至2018年底,新湖中宝该笔投资形成的期末账面价值减少至9.87亿元;截至2019年6月末,新湖中宝该笔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进一步减少至9.85亿元。 金融投资业务频遇险 事实上,近年来新湖中宝持续布局金融领域,51信用卡只是其开疆扩土的一小步。 公开信息显示,2007年起,新湖中宝入股湘财证券,由此拉开了其在金融领域股权投资的序幕。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如今经过10余年的布局,新湖中宝已拥有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全方位金融牌照资源,并成为中信银行、盛京银行、温州银行、湘财证券、新湖期货以及阳光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的主要参股股东。 事实上,梳理新湖中宝近年来的财报可发现,其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收益在公司业绩中已经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6年,新湖中宝全年营业收入为136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达58亿元,同比增长403%,这主要得益于其将对中信银行的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带来了57.39亿元的营业外收入。 受高基数的影响,2017年新湖中宝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滑43%。事实上,新湖中宝在2017年的投资收益实则大幅增长。据披露,截至2017年底,其实现投资收益31.82亿元;中信银行、盛京银行通过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分别为20.89亿元、3.92亿元,此外,处置部分股权获得投资收益约为4.36亿元。 2018年,新湖中宝归母净利润实现25.1亿元,同比下滑24.6%。东方证券研报指出,这是由于投资收益同比下滑所致。 2019年,新湖中宝还在持续推进着其金融领域版图的构建。 2月份,浙江证监局披露的温州银行辅导备案公告文件显示,温州银行开始接受中金公司的IPO辅导;其中,新湖中宝持有温州银行18.15%的股权。 6月份,新湖中宝关联方哈高科发布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交易标的即湘财证券。8月份,哈高科发布的交易预案修订稿显示,其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包括新湖控股、新湖中宝在内的17方所持湘财证券100%股份,交易价格区间暂定为100亿元-140亿元。若交易成功,湘财证券将借道哈高科完成上市。其中,新湖中宝直接持有湘财证券3.5844%股权,其参股公司新湖控股持有湘财证券74.124%的股权。 不过,正当新湖中宝在金融领域多年的潜伏和布局即将开花结果之时,问题也接踵而至。 7月,湘财证券踩雷“罗静案”,所涉规模约5.6亿元;8月下旬,温州银行党委委员、副董事长、行长吴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而这也被认为可能会对温州银行的上市计划造成阻碍。 金融领域的布局持续出现各种状况,是否会对新湖中宝的整体布局造成影响?对此,新湖中宝方面向记者表示,“其实各家公司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是不同类型之事,不能笼统地讲这些事情对公司产生了什么影响。” (国际金融报记者 郑娜)[详情]

51信用卡涉案警示:催收合规是关键
51信用卡涉案警示:催收合规是关键

  原标题:51信用卡涉案警示:催收合规是关键 51信用卡有限公司(下称“51信用卡”)被调查一事终于明了。从10月21日晚间到22日白天,来自杭州警方、公司创始人孙海涛、51信用卡在港上市公司的多方声音表明,公司被查是由于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 尽管事件阶段性告一段落,但由此带给行业的焦虑并未消减。一位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相比此前追查大数据公司和催收机构的影响,此次事件对各机构心理层面的震撼比较大,预计会强烈影响其后续行为。” 沪上一位助贷机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这次事件,给行业最直接的警示在于,催收合规是第一要务,这是不可置疑的。” 信贷撮合“是”与“非” 在21日晚杭州公安发布通报后,22日凌晨6点孙海涛发布消息称,“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与此同时,就催收外包的处理情况,51信用卡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但事实上,此前51信用卡旗下业务51人品就频频爆出“暴力催收”问题。据了解,51人品是公司下属的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51人品官网显示,9月其累计撮合交易802.28亿元,累计撮合出借人208.9万人。 记者查询21聚投诉网站发现,针对51人品的投诉量高达4266起,多数涉及非法收取“砍头息”、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比如其中的一个投诉人提及,“使用51人品两年,最长逾期过2天就被骚扰家人,恐吓催收。” 不过,51人品所带来的信贷撮合费用成为51信用卡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半年报显示,目前主要营收来源包括信贷撮合服务、介绍服务费、信用卡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收入。其中,信贷撮合服务费占比最大,为57.4%。 业绩报告还显示,51信用卡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撮合总量为138.3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29.88亿同比增长6.5%;信贷撮合笔数从去年同期的110万笔增长27.3%至2019年上半年的140万笔。同时,公司主动缩短撮合的信贷产品平均期限,使得平均撮合服务费略有下降。 资金来源方面,机构资金占比显著上升,截至6月末,机构资金占比已达50.5%,同时机构授信额度超过150亿元,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再往前看,历年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51信用卡的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收益分别为0.17亿元、3.84亿元、16.27亿元、20.56亿元,对应的占整体收益总额比例约为18.67%、67.28%、71.73%、73.1%,比例连年攀升。 而实际上,公司在2012年上线初期,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信用卡账单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一,收入主要来自信用卡科技服务。此后公司历经转型,主要以信贷撮合业务为主。目前,51信用卡管家APP拥有用户达8340万,管理信用卡已达1.387亿张,截至2019年6月末,收入约14亿元,净利润达3.09亿元。 2019年半年报还称,51信用卡已与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记者查询启信宝发现,51信用卡的主要客户包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多家股份行。 孙海涛22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97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 暴力催收几时休 此次51信用卡所涉暴力催收问题在行业内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迅猛生长,在信用逐步下沉的同时,网贷平台、小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亦不断出现。对于平台而言,收回资金、避免坏账关乎切身利益。 但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老赖”的侥幸心理更是激化了催收机构与借贷人之间的矛盾,暴力催收时有产生。前述助贷机构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机构不是不想合规催收,而是难度太大,比如说成本高、效果弱、耗时长等,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征信体系滞后。” 还需注意的是,尽管暴力催收与催收公司有直接关系,但并不代表借贷平台毫无责任,近期监管层面对大数据公司的调查也透露了这一信号,交易链中的每一环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前述互金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次查到了金融机构身上,不仅包括网贷公司,也包括小贷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银行等。” 孙海涛一再承诺将合规经营。他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我们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我们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前述沪上助贷机构高管则称,在与外包催收机构的合作中,要对其进行严格资质准入,如从牌照、经营时间、股东背景、合作内容等方面进行评判。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风波后,不少金融机构将提高合作机构的准入门槛。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对第一财经称,头部金融机构预计会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对外合作全面从严;中长尾机构,涉嫌违规操作的会暂停或退出,规范性较高的也会因全行业收紧而感受到寒冬的压力。“而随着长尾机构和违规产品的退出,一些过度借贷的高风险群体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引发一些局部市场出清。”他补充道。 此外,针对暴力催收问题,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到,要对暴力催收予以严惩。 《意见》指出,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都应当数罪并罚。纠集、指使、雇用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详情]

51信用卡被查 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51信用卡被查 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原标题:51信用卡被查,债务催收应恪守法律底线  面对便捷的互联网金融,人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审慎的出借人,不可迷信所谓新技术带来的债权安全;在遭遇债务拖欠甚至“老赖”时,依法合理维权才是正道。 10月21日,杭州警方出动百余名警察对51信用卡公司涉嫌委托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展开立案调查,罪名可能是寻衅滋事罪。就在同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非法放贷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51信用卡于2018年7月13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今年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51信用卡管理信用卡数量累计1.39亿张,约占全国信用卡总量的20%。仅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就达14亿元,信贷撮合及服务收入、贷款介绍服务费占比七成以上。具体而言,其业务模式主要就是帮人代办申请银行信用卡,并向这些信用卡持卡客户和其他信用卡等级更低的非持卡客户提供第三方借款,即网络个人借贷(P2P)。 51信用卡的危机早有征兆。今年央视“3·15”曾点名51信用卡给高利贷导流;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评其非法收集用户信息。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家独角兽企业在债务“后端”的违法违规行为显然比“前端”更为严重。 51信用卡的利润增长点,主要集中在那些融资需求无法被传统银行信用卡或银行贷款所接受的客户。这些客户被银行拒贷,根本原因在于“高风险、低信用”的借款特征。与其他网贷公司类似,51信用卡是在剑走偏锋、“富贵险中求”,因此在“前端”无底线地引入高利贷资本,直接或变相抬高借贷利息,推高借款人的融资本息,加大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大多数高风险借款人并非只是临时周转,而是盲目投资或消费。P2P平台虽然帮助借款人解决了“借钱难”的问题,也为平台自身创造了可观的日活数和交易量,却无法解决借款人“还债难”的问题,反而会因借款人基数的扩大和借款金额的累积,置自身于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断链”风险中。因此,如何解决“还债难”问题是P2P平台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51信用卡虽然强调,冒充、恐吓、滋扰等手段是合作公司所为,自己“培训和监督不够”,这显然有避重就轻之嫌。在借款人质量堪忧的背景下,“催收难”几乎是一定的,但将暴力催收的”锅“全都甩给外包公司,更像是在“装无辜”。 法律的底线不容突破。虽然“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债权人有权利向债务人催收,但现行法律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同样也要维护债务人在人身安全、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债权人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应该突破法律的边界和底线,“以恶制恶”、“以黑制赖”的形式,不仅会侵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风尚的沦丧。 即便债务人真的是“老赖”,也需要债权人通过法院、仲裁等正当途径确认合法的债权金额,再依法予以执行。 此次警方重拳出击,不仅表明了执法部门将对网贷“后端”非法催收行为予以严打的态度,也为前端的放贷过程提出了警示,贷款有风险、发放需谨慎。而这,必须会引发一场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51信用卡危机表明,互联网金融依赖的金融科技手段,无法解决金融借贷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信用风险。有时候,“钱来得容易”反而会助长人性的弱点,恶化金融环境。面对便捷的互联网金融,人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审慎的出借人,不可迷信所谓新技术带来的债权安全;在遭遇债务拖欠甚至“老赖”时,债权人也不应通过自身或第三方公司采取以恶制恶的方式,依法合理维权才是正道。 □缪因知(法律学者)[详情]

遭遇警方突查 51信用卡是否已“安全落地”?
遭遇警方突查 51信用卡是否已“安全落地”?

  文 |《财经》记者 张颖馨 编辑 | 袁满 “涨幅近30%!”10月22日,港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51信用卡有限公司(下称“51信用卡”,02051.HK)午后刚复盘,股价涨幅便逼近30%。虽然此后出现回落,但相较于前一日的遭遇,这点“起伏”恐怕算不上什么。 10月21日上午,据部分金融行业从业人士透露,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的办公地点遭遇警方突击清查,包括创始人孙海涛在内的部分高管及员工均被警方带走。《财经》记者随即联系51信用卡副总裁杨宇智,其回应“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情况,正在积极处理。” 彼时,市场普遍认为,调查或与近期杭州地区对爬虫业务的整治行动有关。在警方突查与外界质疑中,当日,51信用卡盘中紧急停牌,股价更是一度暴跌超40%。 直至当日晚间11时14分,杭州警方在微博上发布通报,终为这场“迷局”揭晓答案。根据通报,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紧接着的10月22日上午6时,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在微博上发布致歉信,称这个风波是因为公司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后续经营活动中,将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与此同时,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10月21日午后,公司在浙江杭州的办事处接受中国有关政府部门上门调查。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集团部分员工现亦正应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协助调查;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至此,市场有观点认为,51信用卡终于“安全落地”。但亦有法律及金融科技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是否“安全落地”仍有待警方认定及催收债权归属等情况的明晰。此外,51信用卡当前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年来,随着P2P平台暴雷、监管收紧等情况,相对资金端业务来说,资产端业务被认为是“安全、靠谱”的。 “资金端主要是理财,涉及到公众,项目逾期后,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认定成非法集资或非法吸存;但是资产端业务不一样,我只要把钱放出去,收得回来就行,不涉及大范围的公众问题。”某现金贷平台负责人曾向《财经》记者如是表示。 但如此“理想”的状态最终化为泡影。 近年来,随着扫黑除恶斗争的深入,打击“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成为公安部的重点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各地公安陆续开展行动,各种新情况亦相继出现。 一方面,部分互金平台被卷入暴力催收风波。此次杭州警方在通报中亦提及: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财经》记者从多名51信用卡旗下借款平台上的借款人处了解到,催收人员采取伪造律师函或频繁致电借款人亲朋好友等行为进行催债。“我的通讯录被非法读取,朋友经常被骚扰,而且经常在深夜拨我电话要求还债。”一名在51人品贷平台上申请借款服务的用户告诉《财经》记者。 无独有偶。此前的7月,北京百乘金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乘金科”)遭到警方突查,其员工也被扣留在公司内配合警方调查。据现场人士透露,是北京警察配合河南警察办案,事发地应该在河南。 9月,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发布案情通报,将百乘金科旗下现金贷涉放贷催收案定性为特大套路贷。据警方透露,该犯罪团伙通过自主研发的“玉米花”“蛋花花”等多个APP网络放贷平台,以“无抵押、放款快、低利息”等虚假广告宣传为诱饵,随意强行收取高额砍头息。当借款人逾期不能还款时,采取对被害人及亲友电话、短信骚扰轰炸,群发P图照、灵堂照等软暴力手段非法催收。多数受害人陷入套路贷陷阱后,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家庭均受到重大影响。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包括安徽合肥等在内的多地,因暴力催收而导致平台被查的事件并不鲜见。 “很多平台都是采取委外催收团队,难以避免在催收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此外,随着扫黑除恶斗争的进行,部分借款人力图‘钻政策空子’,通过在投诉平台大量发布相关信息,以期得到逃债的机会。”有助贷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于违规催收界定比较模糊,以往的案例都是诸如伪造文件、采取暴力行为等情况。 宁人律师事务所金融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马军告诉《财经》记者,当前确实并无明确的法律条款对催收行为进行界定。从民间行为来看,债务催收按照正常的程序,先是自行催收,但催收过程中不能使用违法手段。再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但是诉讼成本比较高,互联网平台上的个人借贷金额大都比较小,所以平台通过恐吓、短信催收的方式来催收成为常态,这就会对借款人的日常生活、隐私产生民事上的侵犯。 另一方面,由暴力催收牵出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亦受到关注。自今年9月,有媒体曝出大数据风控平台魔蝎科技、新颜科技高管被警方带走;公信宝运营公司被杭州警方查封;同盾科技亦深陷“爬虫”风波……大数据风控行业被推上风口浪尖。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此轮公安机关针对大数据风控公司的行动源于催收公司拿到被害人定位信息上门催收,将人逼到跳楼自杀。这起命案让警方反过来追查数据公司倒卖个人隐私数据的责任。 也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杭州警方尚未发布通报前,市场将51信用卡被查的原因归于违规开展爬虫业务。另据市场上流传的一份函件显示,某银行曾向51信用卡发送律师函,称监控到51信用卡未经许可使用爬虫技术抓取该银行用户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敦促51信用卡立即停止抓取行为。 如今,杭州警方指出51信用卡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上述其他平台,51信用卡算是“安全落地”。 但真的安全了吗?“要看51信用卡本身和委外催收公司的实质关系,如果穿透股权后仍然是‘一家人’,那想要摆脱相关责任恐怕不容易;同时,也要看双方的合同约定条款。如果有足够证据列举说明是委外公司自己的行为,那对51信用卡相对有利。此外,还得看具体的债权归属,是否已经转移给委外催收公司。”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告诉《财经》记者,当前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结局,是否能“安全落地”,要看具体的证据和警方界定,将来结果仍然可大可小。 51信用卡的委外催收机构是哪些,后者与51信用卡本身是否存在关联?催收债权归属方是谁?上述律师函是否真实?《财经》记者就此联系51信用卡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爬虫和催收,如今就是悬在互金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不小心就会踩坑。”有互金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评价。 高利润背后的隐忧 自2018年登陆港股,51信用卡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更是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独角兽。 公开信息显示,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孙海涛。初期主打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51信用卡管家”,后又推出“51人品”(网贷)、“51人品贷”、“给你花”等平台或产品,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根据2017年Oliver Wyman报告,51信用卡为中国首个且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 《财经》记者注意到,51信用卡在2018年后半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其此前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报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营收约为人民币28.12亿元,同比增长24.0%;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1.69亿元,而2017年同期的亏损约为人民币13.78亿元,该公司2018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另据51信用卡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其上半年实现营收12.75亿元,同比增长50.5%;经调整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48.9%。 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51信用卡实现了近20亿元的净利润。是什么支撑起如此高的利润?财报显示,51信用卡2018年在线上信贷撮合业务方面,信贷撮合及服务费达20.56亿元,同比增长26.3%。 据部分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主要还是通过在明面或私底下开展现金贷业务,进而实现如此高的利润。据他们透露,小伍钱包就属于51信用卡“低调”上线的一个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小伍钱包由杭州微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微资”)运营,后者与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关系密切。根据企查查,杭州微资的股东在2017年11月由51信用卡CEO孙海涛、汪拥军分别持股99%和1%变为汪拥军单一股东。其中,汪拥军为51信用卡运营主体公司的监事会主席。 《财经》记者注意到,小伍钱包在多个平台被用户投诉,涉及超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与此同时,51信用卡旗下其他借款平台亦有同样情况。 此外,今年7月初,51人品贷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网点名批评。另据北京商报报道,51人品贷信息授权服务协议显示,后者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涉及了用户访问的网页记录、网银交易流水、通讯运营商通话记录、用户简历信息等敏感资料。 对此,51信用卡10月22日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指出,留意到网络上流传有关51信用卡泄露个人资料以及非法盗取个人资料的传言。51信用卡在公告中“澄清”,表示51信用卡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但随着“扫黑除恶”斗争的深入及监管政策的收紧,51信用卡平台相关业务亦受到不小影响。据2019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51信用卡实现营收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2.9%。相较2018年下半年近20亿元的增长,净利润大大“缩水”。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放贷,监管力度目前仍在不断加强。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 ,并从非法放贷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放贷数量及造成的危害等几个方面,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标准。 而51信用卡旗下网贷平台51人品的未来发展形势亦不容乐观。据孙海涛在道歉信中透露,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 尽管媒体报道称网贷监管试点即将开展,包括北京、厦门等6个城市进入试点范围。但据《财经》记者了解,杭州地区监管对网贷备案态度相对消极,当前仍以平台清退和压缩存量为主。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10月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462家,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15个月下降。 “截至7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的462家网贷机构,实时数据已全部接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其中,正常运行机构268家,一些不主动申请接入的平台其经营活动也受到有关方面的实时监测。”祝树民表示,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地区研究制定P2P网贷机构向小贷公司转型的具体方案,引导具备条件的机构转型发展。 (本刊实习生马紫涵对文亦有贡献)[详情]

51信用卡惊魂记:股价暴跌再反弹 催收涉黑创始人道歉
51信用卡惊魂记:股价暴跌再反弹 催收涉黑创始人道歉

  原标题:51信用卡惊魂记!股价暴跌再反弹,催收涉黑创始人道歉,这家A股上市公司已浮亏逾9亿 来源:证券时报网 昨天上午,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溪的办公楼被警察突击调查,震动了整个网贷业,更令还处于求生状态的P2P平台深感绝望。 随后,杭州警方公告称,51信用卡被突击调查原因在于其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今日早晨,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个人微博上就公司被查发声并致歉,称公司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今日下午51信用卡复牌,股价反弹,盘中涨幅近30%,截至收盘,股价报2港元,涨幅12.99%。 事因催收涉黑被调查 51信用卡复牌反弹 10月22日早间,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微博上发表致歉说明,孙海涛表示,调查风波主要是因为公司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在后续经营活动中,我们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确保与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孙海涛在致歉声明中还提到,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 根据杭州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据51信用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公司先前就已经意识到催收业务外包团队风险不好控制问题,因此一直在缩减规模,7月底就没有再外包催收业务了。目前更多的是遗留问题。时报君向51信用卡副总裁杨宇智问及催收团队是否为公司一直以来的合作方,以及是否对催收团队有过关于催收方面的培训时,对方并无回应。 10月21日,两高两部发布《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就提到禁止暴力催收,具体来看,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都应当数罪并罚,或者以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的,尚不单独构成犯罪的,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51信用卡被杭州警方突击调查,昨日股价午盘直线跳水,盘中跌逾40%,并创下上市以来股价新低,并紧急停牌。今日公司1点50分复牌,股价在经历昨日大跌后反弹,盘中最高涨近30%,截至收盘,股价报2港元,涨幅12.99%。 此外,51信用卡在复牌公告中还澄清不存在泄露个人资料以及非法盗取个人资料。 多家上市公司和机构躺枪 51信用卡由孙海涛创办于2012年,聚焦于信用卡管理类的工具,2015年,51信用卡从应用类“信用卡管理工具”开始做放贷生意,最后发现放贷才是一门暴利生意。孙海涛曾公开表示,转型之后的51信用卡开始盈利,于2016年成立了2只产业基金,专注投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线资产和大数据公司。 根据51信用卡2019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保持双增长。截至2019年6月30日,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12.9%。 51信用卡的收益主要来自四项业务,其中信贷撮合及服务同比下降13.9%,但仍是主要盈利业务,占比达到57.4%。 虽然信贷撮合服务收入下降,但51信用卡并未放缓其贷款业务量。今年上半年,其撮合放款达到138.33亿元,同比增长6.5% 转型之后的51信用卡吸引了不少投资人入局, 2015年获得GGV资本领投,小米及顺为资本、京东跟投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6年9月,完成总额约3.1亿美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来自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以及天图投资、泛城资本、华盖资本、洪泰APlus基金等,2016年10月,获得嘉实投资和银泰集团累计8400万美元C+轮融资。 数据来源:天眼查 受51信用卡被调查事件影响,其第二大股东新湖中宝今日开盘继续下跌,截至收盘,股价报2.88元,跌幅1.03%,盘中一度跌近3%。 新湖中宝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约人民币14.15亿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新湖中宝表示此事或将影响公司本期利润。但同时强调,公司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业务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 以51信用卡今日收盘市值23.89亿港元计算,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5.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69亿元),相对其成本价来说,目前这笔投资已亏损9.5亿元。 除了上市公司,还有一众投资机构“踩雷”。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国内老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天图投资旗下多只私募基金均为51信用卡的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 嘉实基金内部孵化的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嘉实投资也有一只私募基金“踩雷”,持股比例5.37%;国内知名母基金机构前海母基金旗下一只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76%。 此外,私募大佬王亚伟、知名投资人盛希泰,也作为个人投资者,持有51信用卡的股份,其中王亚伟持股1.58%,盛希泰持股1.17%。[详情]

51信用卡用户致电催收人不要骚扰通讯录的亲友但无效
51信用卡用户致电催收人不要骚扰通讯录的亲友但无效

  原标题:51信用卡用户致电催收人不要骚扰通讯录亲友但无效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因外包的催收公司被杭州警方认定为“软暴力催收,涉嫌寻衅滋事”,51信用卡陷入舆论漩涡。今日(10月22日)下午,51信用卡在港交所复盘,其称,7月底已停止外包催收。一名曾使用51信用卡的用户对新京报称,7月18日自己的通讯录被打爆,“我曾多次致电催收人,不要骚扰通讯录亲友,但无果。”目前,杭州警方正进一步调查。 陈女士通讯录里的亲友,收到的催收短信。 受访者供图 用户:提前沟通也会遭到“软暴力催收” 10月21日晚间,杭州警方通报,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今日下午,一名陈姓女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母亲有抑郁症,刚刚做完肺癌手术,“本来是瞒着她的,但是7月18日,我的通讯录就被51信用卡的催收人员打爆了,母亲知道后受了很大的刺激。” 陈女士说,借款人是她老公,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已跟客服沟通,延迟几天,愿意承担相应的利息和手续费,客服口头答应可以,“但最后还是收到了很多催债信息。” 陈女士表示,7月18日,她老公的亲戚朋友纷纷接到催收人电话,“这种软暴力行为,给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女士对51信用卡软件读取其通讯录行为表示不满,还曾报警处理,但公司方面称“收集客户信息是合法的,有授权记录。” 陈女士向新京报记者提供了亲戚朋友收到的短信,多张截图显示“通知叶先生立即处理人品账单,还未处理,流程继续加大。” 针对“流程继续加大”说法,一名曾被骚扰的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流程加大指的是催收短信通知范围,“比如第一次可能只给你通讯录的10个人发信息,第二次可能就是20个人,以此类推,直到你还款为止。” 一名用户收到的催收辱骂短信。受访者供图 公司:已停止所有催收外包 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被指软暴力,涉嫌寻衅此事,目前,杭州警方已经立案调查,截至发稿,尚未对外发布最新调查的进展。 祸起于外包催收的51信用卡,催促借款人还款的方式备受诟病,不过,也有人对该行为表示“理解”。 今日下午,一位曾P2P创业的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借款人最好按时还钱,“既然利息低,那就按时还,也就不会出现通讯录被打爆的情况”。他补充道,现在走司法讨债的方式,耗时耗力,需要6个月,“讨要本金真很难”。他无奈表示,自己曾开过这种公司,还是实体的,“不还钱,一纸欠条如何约束。” 今日,51信用卡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据51信用卡官网介绍,其是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码为2051。截至2018年底,“51信用卡管家”APP已拥有7590万用户,为他们管理1.23亿张信用卡。而据其近日更新的中报显示,管理信用卡已达1.387亿张,用户达8340万。[详情]

因暴力催收遭查 51信用卡的问题仅是外包管理不善吗?
因暴力催收遭查 51信用卡的问题仅是外包管理不善吗?

  来源:十字财经 文|陈智 10月21日上午,一则关于“51信用卡”遭百名警察突击清查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受此负面消息影响,21日午后开盘,51信用卡跳水暴跌,紧急停牌前跌34.32%。     当天下午,51信用卡官方微博“51信用卡管家”发布公告,称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 当晚十一点,杭州公安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今晨六点,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发布了一则长微博致歉,称对外包合作方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伤害。 1 暴力催收并非事实全部 随着公安信息的披露和孙海涛的致歉,暴力催收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外包”亦难以成为有力托词。 而另值得注意的是,在警方发出公告之前,业内一度猜测此次调查或与行业爬虫业务整治行动有关。 此前,网传消息有一张银行致函51信用卡的截图,敦促51信用卡其停止通过爬虫程序对用户信息进行抓取。 就在7月初,51人品贷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网点名批评。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公司旗下的51人品贷还因砍头息、通讯录、暴力催收等问题频繁遭遇用户投诉。 对51信用卡而言,眼下的尴尬处境也早有伏笔。 成立于2012年5月的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从羊毛信息平台到提供信用卡综合服务,其为用户提供跨行多卡管理服务的底层基础正是使用爬虫抓取信用卡账单信息。在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51信用卡管家”尝到甜头之后,又推出“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产品,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 由此可见,其发展路径为借由信用卡管理工具获取客户并经由撮合贷款实现变现,其合作方囊括了多家P2P及持牌金融机构。 观其年报,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仅仅占51信用卡营收的一小部分,而“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才为其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 根据51信用卡往年财报显示,2015年-2019年年中,其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收益为0.17亿元、3.84亿元、16.27亿元、20.56亿元,分别占整体收益总额比例约为18.67%、67.28%、71.73%、73.1%,撮合业务对营收的贡献逐年提升。2019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有所下降,为57.4%,但仍是收入的绝对重头。 要改变一家企业的基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昨日新闻爆出之后,一名51信用卡用户向十字财经反应,在尝试注销多年不曾使用的APP账号,51信用卡要求其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及手持身份证的影像认证等重要个人隐私数据。在账户注销的过程中采集这一数据的必要性受到了用户及专业人士的质疑。 2 合规升级下的互金凛冬 9月以来,大数据风控行业迎来“史上最严”整治,先是此前杭州、上海等地区多家大数据智能风控企业遭调查,魔蝎科技以及新颜科技的高管相继被带走,同盾科技、百融云创、聚信立等头部机构,亦不同程度地中招。受此影响,鹏元征信、立木征信、白骑士等多家大数据风控服务商纷纷暂停部分服务。 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媒体报道称,警方调查大数据风控平台的原因并非完全出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可能是为了打击“套路贷”,大数据公司为现金贷平台提供了系统、数据、风控,便于平台导流获客,并通过爬取用户的运营商数据进行违法暴力催收。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大数据产业几乎是与网贷产业相伴而生,造成合规问题的最大根源在于网贷平台自身规模与其运营、技术能力的不匹配。相较于传统银行的借款人,网贷平台借款人缺乏信用数据,还款能力相对较弱,而平台又必须对交易进行风控审核,为了满足平台对技术与数据的需求,催生了大数据公司,这些第三方数据公司通过爬取用户信息支撑起网贷平台的风控,并帮助其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实现贷后的催收环节。 这意味着,爬虫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沦为“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通过大数据爬取借款人信息来实现获客、风控及催收,催生了滥用数据、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一系列黑产。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51信用卡出事当天,全国扫黑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非法放贷情节严重的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并自2019年10月21日起施行。 其中,《意见》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并且从非法放贷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放贷数量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几个方面,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标准。 与此同时,在禁止暴力催收方面,《意见》指出,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都应当数罪并罚。以及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无论是催收还是大数据的采集使用,监管对于合规性的要求在持续提升。合规的真正落地,或许才是金融科技真正步入健康发展的开始。而寒冬未竞,道阻且长。[详情]

实地探察发现51信用卡已正常办公 复牌后股价涨12.9%
实地探察发现51信用卡已正常办公 复牌后股价涨12.9%

  原标题:实地探察发现51信用卡已正常办公, 复牌后股价上涨12.99% 受到杭州警方上门调查、深陷舆论漩涡的51信用卡(02051.HK),10月22日早间和午间连发两则公告回应。 值得一提的,因涉嫌暴利催收,暴跌35%之后,51信用卡于今日下午1点复牌,上涨近25%,截至收盘,上涨12.99%,报2港元/股。 51信用卡发布于今天早间6:06的公告称,董事会知悉,10月21日,本公司于浙江杭州之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杭州市公安局已发布消息称杭州警方于同日对本集团委托之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公司就此全面配合调查。 此外,早间公告提到,51信用卡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孙海涛、CFO赵轲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的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到了今日午间12:23,51信用卡又发布一则公告。侧面承认了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的行为,但否认了非法盗取个人信息的情况。 51信用卡称,公司所有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目前,本集团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 10月22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实地走访51信用卡杭州办公处,一楼已恢复门禁,但侧门有多位保安留守。 值得一提的是,早间公告署名为51信用卡执行董事杨宇智,而到了午间公告中,署名变成了51信用卡主席兼行政总裁孙海涛。 此外,今日早上6:02,孙海涛在个人微博上就51信用卡被查事件发声并致歉。 [详情]

暴力催收被查、还非法盗取用户信息?51信用卡回应了
暴力催收被查、还非法盗取用户信息?51信用卡回应了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暴力催收被查,还非法盗取用户信息?51信用卡回应了  被警方调查、股价闪崩、创始人致歉……一天之内,51信用卡屡屡刷屏。  10月22日午间,51信用卡港交所公告表示,将于当日13时起恢复交易。午后开盘,其股价一度反弹超30%,但马上又回落。此前一日,51信用卡因被警方调查而盘中紧急停牌,其股价一度暴跌超40%。 51信用卡在公告中还表示,亦留意到网络上流传有关51信用卡泄露个人资料以及非法盗取个人资料的传言。51信用卡在公告中“澄清”,表示51信用卡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目前,本集团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本集团的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中国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51信用卡公告中称,一直致力确保信贷业务合规有序地发展,并积极确保每一位用户的合法权益。  51信用卡被调查事件,逐渐明朗起来。10月21日,51信用卡突遭警方调查,引发港股上市公司盘中股价一度大跌超40%。当夜,杭州公安通报表示,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10月22日早间,51信用卡CEO孙海涛发布微博表示,因为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非常抱歉。  突遭警方调查,股价闪崩超40%  10月21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在杭州的办公大楼突然遭到警方调查。根据媒体报道,现场光警车就来了10多辆,警方人员上百人。  当日51信用卡股价盘中闪崩,一度跌逾40%,创上市以来新低。51信用卡官方公告称,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将适时就与事件调查有关的任何进一步事态发展向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提供最新信息。  下午,51信用卡发布暂停买卖公告。截至停牌,报1.78港元/股,跌34.32%,最新市值21.3亿港元,一天市值便蒸发10亿港元左右。 10月21日深夜11时,微博“杭州公安”通报称,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警方表示,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上市一年多,管理1.387亿张信用卡  51信用卡平台2012年上线,是国内最早从事信用卡账单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一。其业务模式是从信用卡人群切入,用账单管理工具获得用户流量,并由此衍生涵盖个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形成了一个围绕用卡需求的生态系统。51信用卡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  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成功登陆港交所。当时51信用卡CEO、创始人孙海涛致辞时表示,希望他能为51信用卡一直奋斗到和股票代码那样的年份——2051年。  2019中期报告显示,51信用卡管家APP拥有用户达8340万,管理信用卡已达1.387亿张。数据还显示,公司上半年录得稳步增长,收益总额由2018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275.3百万元增长9.8%至2019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1400.2百万元,上半年净利润达3.09亿元。  创始人致歉:联络借款人出现过激行为  51信用卡一度被称为金融“独角兽”。如今上市仅一年多,公司就开始“爆雷”。  在杭州警方正式通报之后,10月21日早间,51信用卡在港交所披露公告称,公司吴家显著下跌,近查询后得知,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部门上门调查,公司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部分员工协助调查。并称,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孙海涛也在微博表示,公司配合调查是因为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非常抱歉。 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孙海涛介绍,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  “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他还称。  二股东新湖中宝:未参与其经营管理  股权信息显示,创始人CEO孙海涛直接持有51信用卡占已发行股份39.03%,新湖中宝持有占已发行股份的21.83%,新三板挂牌私募天图投资也持有51信用卡占已发行股份的7.98%。 10月21日晚间,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新湖中宝发布公告称,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为其第二大股东。新湖中宝称,公司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也无和资金往来。[详情]

51信用卡用用户通讯录催债 公司称合法收集个人信息
51信用卡用用户通讯录催债 公司称合法收集个人信息

  原标题:51信用卡使用用户通讯录催债,公司称合法收集个人信息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引发关注。今日(10月22日)下午,山西太原一范姓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曾遭遇“暴力催收”,并指出催债方还会使用通讯录信息,打给亲朋友好友进行催债,此外还会冒充国家机关发送短信。今日(10月22日)下午,51信用卡股票在港交所复盘,公告称“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 范先生持续收到电话号码属地显示为全国各地的“催收”电话。 受访者供图 用户:频繁接到全国各地催收电话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引发关注。今日,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涉事产品为其旗下的“51人品贷”,该产品曾屡遭投诉。51信用卡方面承认管理不严,存在过激行为。 10月21日,有消息称,警方进入51信用卡公司调查,随后51信用卡在港交所暂停交易。 今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联系上一名已使用“51信用卡”APP的用户范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多次“被催收”的个人经历。 范先生在山西太原工作,2017年他看到51信用卡的宣传介绍后,考虑利率较低,于是使用了51信用卡APP上的“51人品贷”产品。目前仍在使用,“没有办法,如果不使用,利息还没还完,如果现在立马不使用,还会打电话”,范先生无奈表示。 范先生说,自己有过逾期两天没还信用卡的经历,“因为公司的资金没到账,所以没还上,当时也跟催收人员讲了,晚几天,愿意承担相应利息和手续费,但是被拒绝了。” 范先生回忆说,此前每次还款时,都会收到电话,“态度特别强硬,让你立马还钱”,范先生手头正在忙事,于是跟客服人员确认好还款的时间为下午3点后,便挂断电话。让他没想到的是,下午1点,电话再次响起。 范先生挂断后,会收到电话号码属地为全国各自的电话,“持续骚扰你”,“他会在能联系你的所有途径上,进行尝试,但不会等你接听电话,响一声后就开始打你认识的人,把电话打给他们。”范先生解释说,开始使用产品前,用户会填写紧急联系人。 范先生在“51人品贷”的借款目录和还款金额。 受访者供图 公司:个人信息收集均为用户合法授权 “催债人还会从你的通讯录里,对你的亲友、朋友进行选择,拨打电话告诉他们,我该还款了”,范先生对新京报说,开始使用前,会进行用户认证,“你需要点击授权、他就会读取你的手机通讯录,包括你的定位,如果不授权,就无法使用。” 他补充说,一般催款人会打给紧急联系人,然后才打给通讯录里的其他亲朋,“比如你有备注的亲戚、朋友、同学,甚至还知道谁是你经常、频繁通话的人,然后就打给他。”此外,范先生说,催收人员还会冒充国家公务人员,发一些短信。 新京报记者联系上3名51信用卡用户,均曾或现在正在使用“51人品贷”产品,且都有被催债的遭遇。 随后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51信用卡”曾被多人投诉。旗下的“51人品贷”在“聚投诉”上的投诉量超过4000条。投诉内容包括收取高额利息、言语辱骂、通讯录轰炸等。 针对用户“51信用卡APP获取、使用个人通讯录信息”指控,今日午间,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于今天下午1点恢复交易。开盘后股价为2.19港元,股价涨幅一度超过20%。 公告还澄清称,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详情]

卷入软暴力催债的51信用卡 如何年赚21亿
卷入软暴力催债的51信用卡 如何年赚21亿

  原标题:2位董事被放回,CEO道歉,股价暴涨!卷入软暴力催债的51信用卡,如何年赚21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易望奇 易启江  10月21日上午,大量警察突击清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溪谷的办公地点,有多名工作人员被带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肖乐 摄 据51信用卡官网介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公司最新发布的中报显示,其管理信用卡1.387亿张,用户达8340万。 受此消息影响,51信用卡当日在港交所暂停交易,停牌前跌幅超34%,总市值缩水到21.1亿港元。 21日深夜,杭州警方发布消息称: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22日上午,51信用卡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今日下午1点,51信用卡在香港恢复交易。复牌后开涨约10%,后直线拉升,截至发稿,涨幅超过了20%。复牌前公司公告称,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肖乐 摄 上述事件发生前,51信用卡还不太为普通社会公众所熟知。经此大事件后,社会大众不免惊叹于其高得吓人的利润。其创始人、现年39岁的浙江商人孙海涛也进入普罗大众视野,一段传奇般的发迹史,以及站在其背后叱咤风云的股东们,都在这次大事件之后,站在了聚光灯之下。 图片来源:51信用卡官网 51信用卡到底多有钱?一年净利超21亿 杭州警方晚间通报: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图片来源:@杭州公安 今日清晨6:02分,微博认证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51信用卡运营主体) CEO的“孙海涛在线”发布致歉信,并称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 图片来源:@孙海涛在线 一时间,社会公众不禁想知道:51信用卡是家做什么的公司,它到底有多赚钱? 51信用卡于201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051.HK。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收28.12亿元,较2017年增长24%;净利润21.69亿元。 而不久前发布的2019半年报显示,51信用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超14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为3.09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增长12.9%。 图片来源:51信用卡2019年中报 那么,51信用卡到底靠什么赚钱的呢? 成立于2012年的51信用卡最初从信用卡账单管理工具起家,逐渐涉及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51信用卡已成为一家互金公司,其主要收入来自信贷撮合及服务费。 图片来源:51信用卡官网介绍页面 从去年具体收入构成来看,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在51信用卡2018年的总收入中占比依然最高,占比为73.1%,较2017年增长26.3%,达20.56亿元;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增长最快,2018年同比增长82.1%,达到2.56亿元,占比也从6.2%提升至9.1%;信贷介绍服务费2.03亿,占比7.2%,同比增长7.3%;其他收益2.98亿,占比10.6%,同比减少4.4%。 而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信贷撮合业务的总体规模达138.33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6.5%,业务规模稳步上升,机构资金占比显著上升,以2019年6月为例,机构资金占比已达50.5%,同时机构授信额度超过150亿元,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据官网介绍,51信用卡为中国首个且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平台、中国最大的独立在线信用卡申请平台,同时亦是以信用卡持有人为目标的最大线上消费金融市场。公司曾荣膺CB Insights“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强”、《福布斯》“中国互联网金融50强”等奖项,还被KPMG和H2 Ventures联合评选为金融科技领先企业全球第12名,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理事单位、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执行会长单位和浙江省互联网金融联盟副会长单位。 去年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最新《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51信用卡就位列164家独角兽企业之一。  “兄弟我发财了,需要钱尽管招呼” 创业14年,先后创办了3家公司的孙海涛,花了6年时间把51信用卡送上了香港资本市场。一时间,51信用卡法定代表人孙海涛成为事件焦点。 圈内某知名人士称,孙海涛和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就很豪气:“兄弟我发财了,需要钱尽管招呼!” 一边是51信用卡业绩及净利润大幅上扬,一边是老板孙海涛豪气飞扬。前些年,上述知名人士曾在朋友圈公开发文称孙海涛“真土豪”—— 昨晚和土豪孙海涛在望京聊到了凌晨1点,真土豪:公司利润好的不好意思说,互联网金融领域进入前五。在干投资,一年2只基金投完了,今天第3只基金成立。6月15日,我在杭州和他见,居然买了楼!见面第一句:“兄弟我发财了,需要钱尽管招呼! 孙海涛到底怎么发家的呢? 据官网介绍,孙海涛2002年获得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其从2004年起从事互联网业务。 孙海涛先后创立过多家公司: 2004年5月至2007年8月为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国三维地图网站“E都市”的创办人。 2007年8月至2012年2月为大型网络二手房平台杭州房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人。 在2012年成立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51信用卡的中国运营实体)。 此后,孙海涛还收购了香港联交所GEM上市的中彩网通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071),并担任主席兼执行董事。 不过,说起孙海涛的创业史,还真的有些不简单。三维地图“E都市”曾经风靡一时,不少网站都链接了该地图。因为这个地图将城市做成了类似3D沙盘,市民甚至可以清楚地查看自己家阳台的立体形状。具体来看,E都市三维地图是在手机中安装一款三维地图软件,就如同将整个城市装入口袋,出行查询、交友娱乐,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是一款包括卫星定位和社区签到的免费手机地图软件,也可以查看卫星地图。  图片来源:E都市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孙海涛的朋友圈也在开疆拓土。一个不得不说的标志性事件是:他获得了大名鼎鼎的薛蛮子的青睐。 据杭州日报旗下《每日商报》2016年报道,2012年11月,51信用卡获得了来自薛蛮子和华映资本的600万元的天使投资。 而在薛蛮子之外,孙海涛又有幸获得了小米雷军、温商首富黄伟、王亚伟等多位大咖的赏识并为其投资。 孙海涛在一次接受自媒体36Kr采访中回忆道:我记得那年找雷军融资的时候,他那天见了很多创业者,像面试一样,可我那时候的信心很强,就是因为我每天刷新一下后台,办卡收入大概一天就有30万,所以我觉得你不投我也没关系,我也不会死,就是有这种底气。 后来,小米果然成了51信用卡的股东。至今,官网有关股东介绍的页面上,小米仍赫然在列。 孙海涛成了商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并进入了银泰集团,以及温商首富黄伟等大财团的朋友圈。 2016月11月1日,51信用卡宣布获得嘉实投资和银泰集团累计8400万美元C+轮融资,而不久前,51信用卡在四周年发布会上刚刚宣布了由天图投资和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领投的3.1亿美元C轮融资,30天内51信用卡共获得了近4亿美元融资。 在朋友圈众多大咖、财团加持之下,孙海涛可谓风头无两,51信用卡也开启了业绩和净利润的高增长模式。 孙海涛用什么魅力征服了众多资本大佬? 孙海涛能成功征服众多大佬,与其不断涌现的各种创新型想法不无关系,从其较早时期就能获得E都市的成功便可见一斑。 但孙海涛在E都市很成为国内三维地图行业的佼佼者之后,为什么选择了退出了E都市?百度地图的成功,有没有让孙海涛后悔过? 孙海涛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当时年轻气盛,后来退出E都市获得了一些变现资金。之前在做E都市时,就觉得做地产服务是个不错的领域。”他说,比如依托地图数据来整合城市小区房价,周边配套实用房产信息,提供便捷精准的三维找房服务体验。 在这种思路指引之下,孙海涛又于2007年创办了房途网,这是一个专注于杭州本地二手房的C2C平台,并且在2010年成功获得了风险投资。 孙海涛告诉媒体,2011年6月的一次偶然聚会中,他碰到了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在交谈中,他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个把租房、金融、互联网整合起来的想法。说干就干,当年底,他就上线了将这三块业务联系在一起的租房宝,从其雷厉风行的作风来看,也不难理解其为何能成为众多创业者中的佼佼者。那时,他认为,租房的大多是认可电子商务的现代网民,习惯信用卡消费,租房宝用信用卡支付房租这样的渠道,正好能迎合他们的需求。而孙海涛一个更大的“野心”,是要充当全国房东们的POS机!他说:“你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本质上做的是房屋租赁的‘按揭’业务。用户在此平台上用信用卡便捷地支付房租,然后再分期还款。” 租房宝也让孙海涛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一上线就获得了来自浙江华瓯创投千万级别的投资。 据其介绍,上线没多久时间,租房宝每天就新增四五千注册用户,很快便积累了几十万用户量。租房宝不仅能为租房者用带来好处,也为房东和银行带来了各自的潜在价值点。例如,由于很多人都能使用信用卡一次支付大额房租,房东就可以一次性收到租期内房租,减少催租麻烦,并且也能增加租客的稳定性;而用户如果使用信用卡支付,银行就能获得分期付款的收益。 孙海涛也从“租房宝”和“信用卡”人群中得到了另一种启发,做信用卡管理的APP:51账单。 租房的人群毕竟只是一部分,但转型进入信用卡用户的互联网服务领域,这个是蓝海,有很大的空间。 51信用卡目前的经营模式,就这样一步步诞生并获得资本大佬们的青睐。[详情]

祸起催收 51信用卡回应:7月已终止所有催收外包
祸起催收 51信用卡回应:7月已终止所有催收外包

  新京报讯(记者 陈鹏)10月21日,杭州警方通报,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10月22日,51信用卡方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昨日,关于51信用卡配合警方调查的事件发酵。10月21日晚间,杭州市公安局通报称: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10月22日6时,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发布的博文中说,“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孙海涛说,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 对于催收外包的处理情况,51信用卡方面22日下午向记者透露,“公司在今年7月底已经终止所有催收外包,未来催收工作将严格合规进行。” 51信用卡方面也表示,公司将严格合规运营,对所有投资人、借款人,均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反对任何借款人的恶意逃废债。[详情]

警方突击调查“紫霞街80号” 放贷行业掀起风暴
警方突击调查“紫霞街80号” 放贷行业掀起风暴

  “我们拿到的股票代码是2051,希望我能为这家公司打拼到2051,那年我71岁。”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02051.HK)在港交所敲钟,创始人孙海涛在上市致辞中如是说道。 仅15个月后已是另一番光景。 记者探访紫霞街80号 10月21日上午,杭州警方突击调查了“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的办公地点。 51信用卡10月22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今天上午,央视财经记者赶到51信用卡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紫霞街的办公地点,看到51信用卡的员工仍然正常前来上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全部高管都在配合警方调查后回归岗位,公司业务都在正常运行。 51信用卡为何被查? 事件于昨日晚间被确认。“杭州公安”发布微博通报。 通报微博显示: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投资者用脚投票 逃离“案发现场” 刚刚在香港上市一年的51信用卡暂停交易,停牌前下跌34.69%,收盘价为1.77港元,最低跌至1.58港元,也是上市以来的最低价。51信用卡的市值一路下跌,较上市时已跌去80%。 51信用卡到底是干啥的? 从51信用卡发布的2019年中报看,这家信用卡管理公司的注册用户数为8340万名,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约占全国信用卡总量的20%,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管理公司。 只不过,它的业务并不纯粹,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借贷公司。根据51信用卡官网介绍,其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牛技术”),成立于2012年,2018年香港主板上市。成立当年,推出信用卡账单管理手机应用软件“51信用卡管家”,后又推出“51人品”“51人品贷”等产品,为用户提供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的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 在51信用卡上半年的14亿收入中,信贷撮合及服务收入、介绍服务费这两项发放贷款相关的业务收入占了71.5%。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撮合服务费是自营平台收取,介绍服务费则向第三方信贷平台收取。 行业风暴一角 这次51信用卡被查,是否是行业风暴一角? 当前层出不穷的网贷公司或者贷款超市,存在许多问题,归类起来为:数据滥用、暴力催收、非法集资、高利贷、虚假宣传等。除了像湖南那样直接取缔所有的P2P业务外,如何慢慢筛掉大量的不合格平台,完成行业的出清,值得深思。 [详情]

51信用卡遭调查 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51信用卡遭调查 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原标题:51信用卡遭调查,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网贷未来怎么走?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2日电(魏薇)这个秋天互金圈不平静。“51信用卡”21日突遭警方调查,当日深夜,杭州公安官方微博发出通报,坐实了“暴力催收”一事。“51信用卡”事件牵动互金行业从业者神经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思考,未来网贷转型该如何走? 涉暴力催收被查 创始人兼CEO清晨道歉 昨日(10月21日)上午,多家媒体报道称,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的办公地点遭警方突击检查。 中新经纬客户端当日致电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其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昨日午后,51信用卡在港股盘中停牌。随后对于51信用卡被查原因,引发市场种种推测,主要涉及暴力催收、爬虫程序不正当获取用户信息等。 21日深夜,杭州公安官方微博发出通报,坐实了“暴力催收”一事。通报称,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展开调查。 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杭州公安警方通报 来源:微博 “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10月22日6时,孙海涛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封致广大用户的道歉信。 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发微博致歉 来源:微博 随后,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新湖中宝等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51信用卡被查一事曝出后,多家上市公司和创投公司“踩雷”。 天眼查数据显示,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51信用卡创始人、CEO孙海涛,该公司背后股东多达19个,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大股东为萍乡纪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0.75%,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77%。另外还有中国人保、中联重科、完美世界、大众公用等。 10月21日晚间新湖中宝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 新湖中宝表示,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因51信用卡暂未披露具体停牌原因,暂无法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截至午间收盘,多家受波及的A股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下跌,新湖中宝低开,报2.85元/股,跌2.06%;中国人保报8.69元/股,跌1.81%;完美世界报26.68元/股,跌1.37%;大众公用报5元/股,跌1.57%。仅中联重科微涨0.34%,报5.91元/股。 此外,51信用卡此前曾历经数轮融资,致使众多创投机构也“踩雷”,比如私募基金大佬王亚伟也是51信用卡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1.58%。小米、京东、顺为资本、前海母基金、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的泛城资本、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等也是其融资方。 信用卡业务起家 转做信贷撮合发家 据其官网介绍,51信用卡于2018年香港主板上市,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等多款APP。半年报显示,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达到834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6.9%。 51信用卡虽以信用卡业务起家,创始人孙海涛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业务变现模式。据媒体此前报道,孙海涛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真正开始是与宜信合作的一个产品,叫瞬时贷,51信用卡为其导流。此后,51信用卡开始了转型之路,如今其主要收入来源早已向信贷撮合倾斜。 根据51信用卡2019年半年报,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占比57.4%)、介绍服务费(占比14%)、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占比7.9%)以及其他收益(占比20.56%)。对比不难发现,其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最低。 51信用卡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叫“51人品”的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51人品官网显示,9月其累计撮合交易802.28亿元,累计撮合出借人208.9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51人品贷等APP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点名批评。此后,媒体报道称,51人品贷等APP已整改完毕。今日午间,51信用卡发布公告澄清称,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而在聚投诉平台上,有大量用户投诉51人品贷涉嫌暴力催收、恶意骚扰、威胁恐吓、发放高利贷等。 51信用卡收入来源包括四部分 来源:51信用卡半年报 众多投资者担心资金能否收回 在51信用卡被查消息传出后,不少51信用卡的资金出借人担心自己的资金能否收回,表示要立刻把钱全部提现。一位网友表示,在该平台投资了50万元,但是还没有到期,不知是否能安全取出。 孙海涛在微博中表示,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据其披露,该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孙海涛称,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我们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我们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退出和转型或是未来网贷行业方向 51信用卡被警方突击调查不仅为网贷行业敲响了警钟,也进一步引发业内对于网贷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近期,湖南、山东两地的监管部门相继发文取缔不合格网贷业务。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周杭州市西湖区召开了金融风险处置会议,辖内的头部平台包括51信用卡都有参会,监管要求在今年年底各个平台的在贷余额要再降25%,但并没有提及明年的目标。 昨日,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表态也为未来网贷发展指明了出路。 10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目前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网贷机构向小贷机构转型的方案。 祝树民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462家,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5个月下降。 祝树民进一步表示,今年以来,停业机构已经超过了1200家,大部分为主动选择停业退出,还有许多P2P网贷平台准备良性退出。(中新经纬APP)[详情]

51信用卡涉暴力催收遭调查 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51信用卡涉暴力催收遭调查 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原标题:51信用卡涉暴力催收遭调查 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01涉暴力催收被查 创始人兼CEO清晨道歉 昨日(10月21日)上午,多家媒体报道称,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位于杭州西湖区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的办公地点遭警方突击检查。 21日深夜,杭州公安官方微博发出通报,坐实了“暴力催收”一事。通报称,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展开调查。 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杭州公安警方通报 来源:微博 “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10月22日6时,孙海涛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封致广大用户的道歉信。 ▲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发微博致歉 来源:微博 随后,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02 新湖中宝等多家上市公司受波及 51信用卡被查一事曝出后,多家上市公司和创投公司“踩雷”。 天眼查数据显示,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51信用卡创始人、CEO孙海涛,该公司背后股东多达19个,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大股东为萍乡纪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0.75%,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77%。另外还有中国人保、中联重科、完美世界、大众公用等。 10月21日晚间新湖中宝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 新湖中宝表示,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因51信用卡暂未披露具体停牌原因,暂无法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截至午间收盘,多家受波及的A股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下跌,新湖中宝低开,报2.85元/股,跌2.06%;中国人保报8.69元/股,跌1.81%;完美世界报26.68元/股,跌1.37%;大众公用报5元/股,跌1.57%。仅中联重科微涨0.34%,报5.91元/股。 此外,51信用卡此前曾历经数轮融资,致使众多创投机构也“踩雷”,比如私募基金大佬王亚伟也是51信用卡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1.58%。小米、京东、顺为资本、前海母基金、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的泛城资本、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等也是其融资方。 03 信用卡业务起家 转做信贷撮合发家 据其官网介绍,51信用卡于2018年香港主板上市,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等多款APP。半年报显示,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达到834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6.9%。 51信用卡虽以信用卡业务起家,创始人孙海涛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业务变现模式。据媒体此前报道,孙海涛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真正开始是与宜信合作的一个产品,叫瞬时贷,51信用卡为其导流。此后,51信用卡开始了转型之路,如今其主要收入来源早已向信贷撮合倾斜。 根据51信用卡2019年半年报,其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占比57.4%)、介绍服务费(占比14%)、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占比7.9%)以及其他收益(占比20.56%)。对比不难发现,其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最低。 51信用卡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叫“51人品”的网络借贷信息服务平台。51人品官网显示,9月其累计撮合交易802.28亿元,累计撮合出借人208.9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51人品贷等APP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点名批评。此后,媒体报道称,51人品贷等APP已整改完毕。今日午间,51信用卡发布公告澄清称,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 而在聚投诉平台上,有大量用户投诉51人品贷涉嫌暴力催收、恶意骚扰、威胁恐吓、发放高利贷等。 ▲51信用卡收入来源包括四部分 来源:51信用卡半年报 04 众多投资者担心资金能否收回 在51信用卡被查消息传出后,不少51信用卡的资金出借人担心自己的资金能否收回,表示要立刻把钱全部提现。一位网友表示,在该平台投资了50万元,但是还没有到期,不知是否能安全取出。 孙海涛在微博中表示,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据其披露,该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孙海涛称,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我们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我们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05 退出和转型或是未来网贷行业方向 51信用卡被警方突击调查不仅为网贷行业敲响了警钟,也进一步引发业内对于网贷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近期,湖南、山东两地的监管部门相继发文取缔不合格网贷业务。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周杭州市西湖区召开了金融风险处置会议,辖内的头部平台包括51信用卡都有参会,监管要求在今年年底各个平台的在贷余额要再降25%,但并没有提及明年的目标。 昨日,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表态也为未来网贷发展指明了出路。 10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目前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网贷机构向小贷机构转型的方案。 祝树民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462家,借贷余额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15个月下降。 祝树民进一步表示,今年以来,停业机构已经超过了1200家,大部分为主动选择停业退出,还有许多P2P网贷平台准备良性退出。[详情]

51信用卡外包公司被指暴力催债 有用户称被辱骂恐吓
51信用卡外包公司被指暴力催债 有用户称被辱骂恐吓

  原标题:51信用卡外包公司被指暴力催债 有用户称曾被辱骂恐吓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 吴荣奎)“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引发关注。今日(10月22日),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涉事产品为其旗下的“51人品贷”,该产品曾屡遭投诉。一名用户对新京报记者称,还款前会被电话持续骚扰、辱骂,此外APP还会读取用户通讯录,拨打用户其他有关联系人催债,“我自己的领导都接到过催债电话。” 有用户称,持续收到电话号码属地显示为全国各地的“催收”电话。 受访者供图 旗下产品投诉量超4000条 昨日(10月21日)晚间,杭州警方对外通报“51信用卡”被调查一事。经初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51信用卡”曾被多人投诉。其旗下的“51人品贷”在“聚投诉”上的投诉量超过4000条。投诉内容包括收取高额利息、言语辱骂、通讯录轰炸等。 今日(10月22日)上午,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一名“51信用卡”用户,他介绍,此次涉事的产品为“51信用卡”APP上嵌入式产品“51人品贷”,“你点开信用卡专用APP,就能看到这个产品。” 山西的陈先生在电话中告诉新京报记者,使用“51信用卡”APP时,需要点击相关授权许可,“只有点击后,才可以使用这款APP。”他说,当初自己需要周转资金,看到“51信用卡”的广告,觉得利率很划算,便使用了该产品,“可是使用过程中,问题诸多,利率也并不是此前承诺的那样,非常高。” 记者检索发现,“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贷”,在“聚投诉”上投诉量超4000条。  网站截图 还款前持续电话骚扰,被指暴力催收 今日(10月22日),一名“51人品贷”的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曾向平台借款72000元 ,首月还款12616元,其中服务费6219元,“其后11个月每月还款7576元,共计12个月,需还款近9.6万元,以此计算 ,年利率达到30%以上。” 另一名用户对新京报记者称,他曾借款1万元,还款近1.5万元,曾遭遇暴力催收。他说,使用这款产品时,他们会附加上一些平台的管理费等,“年利率30%,有的34%,还有一些是35.99%,我借了1万元,差不多应该还1.5万元,还款期限12个月。” 上述受访者称,账单到期时,他忘记还款,客服当天致电提醒,其答应当天下午3点前还款。却没想到,从下午1点开始,催收电话便持续打来,“你要是还不还钱,就打你通讯录里的电话,并威胁我。” 51信用卡CEO孙海涛10月22日通过微博进行回应。  微博截图 51信用卡承认管理不严,存在过激行为 因外包公司暴力催收问题,51信用卡被卷入舆论漩涡。10月21日,51信用卡对外发布短暂停牌公告,落款显示为“51信用卡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孙海涛”。 针对杭州公安10月21日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开展调查一事,51信用卡CEO孙海涛今日(10月22日)通过微博进行回应,称该事件是因为公司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与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伤害,并对此表示歉意。 孙海涛称,目前公司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 51信用卡官网显示,公司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在线借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等板块,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等APP,覆盖超1亿用户。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51信用卡实现营收1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3.09亿元。  [详情]

51信用卡称信息收集有合法用户授权 股票复牌涨逾20%
51信用卡称信息收集有合法用户授权 股票复牌涨逾20%

  原标题:51信用卡称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股票复牌涨逾20% 10月22日午间,51信用卡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股票将于下午1点恢复交易。开盘后股价为2.19港元,股价涨幅一度超过20% 公告还澄清称,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针对媒体的不实报导及误导性分析,本公司保留其对相关不实乃至恶意报导进行法律追责的所有权利。 10月21日上午,51信用卡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的杭州总部突遭警方调查。受此消息影响,51信用卡午盘开盘即遭重挫,股价一度暴跌超过40%。1时50分起,51信用卡股票临时停牌,停牌前跌幅为34.69%,报1.77港元,市值21.14亿港元。 “昨日公司配合调查一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给社会舆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对此我们非常的自责。在此我和51信用卡全体管理层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道歉。” 10月22日上午6时02分,杭州知名互金平台51信用卡(2051.HK)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创始人孙海涛在其微博上如是写道。这也是孙海涛今年以来发布的首条微博。 据杭州市公安局通报,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附公告原文: 应本公司之要求,本公司股份由2019年10月21日下午1时50分起已暂停买卖,以待刊发日期为2019年10月21日及22日之内幕消息公告。本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其股份自2019年10月22日下午1时整起在联交所恢复买卖。 10月22日中午,51信用卡针对近日的调查风波发布公告。公告称,2019年10月21日,本公司于浙江杭州之办事处接受有关政府部门上门调查。杭州市公安局已发布消息称杭州警方于同日对本集团委托之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本公司就此全面配合调查。 本公司亦留意到网络上流传有关本集团泄漏个人资料以及非法盗取个人资料的传言。本公司仅此澄清,本集团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针对媒体的不实报导及误导性分析,本公司保留其对相关不实乃至恶意报导进行法律追责的所有权利。 目前,本集团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本集团的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本公司一直致力确保信贷业务合规有序地发展,并积极确保每一位用户的合法利益。本公司对相关事项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将进一步核查相关情况,切实维护本集团及投资者利益,并及时披露相关后续进展情况。[详情]

51信用卡在港交所复牌大涨20%
51信用卡在港交所复牌大涨20%

  新浪财经讯 10月22日消息,51信用卡在港交所复牌大涨20%。杭州警方21日对集团委托之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公司称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详情]

51信用卡:22日13时起复牌 不存在非法盗取用户信息
51信用卡:22日13时起复牌 不存在非法盗取用户信息

  新浪财经讯 10月22日消息,51信用卡今日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下午1时起在联交所恢复买卖。 2019年10月21日,51信用卡浙江杭州办事处遭遇警方上门调查。目前,杭州市公安局已发布消息称,于21日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对此,51信用卡表示,将就此全面配合调查。 此外,51信用卡在公告中澄清,公司所有的个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户授权,并不存在未经用户授权非法盗取信息的情况。目前公司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财务状况稳健。[详情]

51信用卡惊魂24小时:传闻四起、股价暴跌、CEO致歉
51信用卡惊魂24小时:传闻四起、股价暴跌、CEO致歉

  原标题:51信用卡惊魂24小时:传闻四起、股价暴跌、CEO致歉 来源:网贷之家 10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来自多位现场知情人士的朋友圈曝光,上市公司“51信用卡”总部被警方突击清查的消息顿时炸开了锅。 24小时过去了,股价闪崩、员工家属揪心、投资人忐忑……随着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今日凌晨6时发布的一封致歉信而惊魂甫定。 孙海涛在信中称公司配合调查一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给社会舆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对此自己和团队非常的自责,代表51信用卡全体管理层向员工与社会公众道歉。 据称,此次风波是因为51信用卡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孙海涛表示非常抱歉。 “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与此同时,孙海涛通过其微信朋友圈报平安:“谢谢关心的朋友 我踏踏实实去跑步。” 51信用卡被查风波上演惊魂时刻 10月21日上午11时左右,51信用卡总部被查的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交流群分享转发。据现场图、视频显示,51信用卡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谷商务中心的22号楼办公地点遭到浙江杭州警方突击检查。大厦外面的紫霞路街上,现场警车云集,停满了数十辆浙江牌照的警车,办公楼一楼出口处,亦有特警把守。 21日正午12时左右,多家自媒体关于51信用卡遭一百多名警方上门的图文推送,将51信用卡送上了微博热搜榜。坊间开始流传公司被查原因或与爬虫业务整治、暴力催收涉黑有关。此前51信用卡就因为涉嫌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暴力催收以及高额服务费而被媒体曝光及大量用户投诉。 受被突击清查消息面影响,搅动51信用卡股价闪崩。临近午盘股价陡然跳水,一度跌逾40%。 与此同时,多方媒体尝试致电51信用卡创始人兼CEO孙海涛及相关工作人员,拨打孙海涛手机号显示关机。 21日13:10左右,51信用卡公司副总裁向自媒体确认称是“51信用卡催收外包的问题,公司P2P业务正常”。 21日13:30左右,51信用卡CFO赵轲向新浪财经回应,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正在了解具体情况。不清楚被警方带走的人员是否为公司员工,后续将发布正式公告。赵轲还表示,“你能给我打通电话,说明我们还是正常的。” 受管理层回应消息的提振,51信用卡跌幅一度收窄到25%左右。由于高管所言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市场陷入多空分歧。看多方豪赌51信用卡没有大碍,虚惊过后股价会被修复。看空方认为君子不立围墙之下,及早抽身。成交量维持在高位,股价跌幅一度在-25%到-30%间波动。 21日13:50左右,港股51信用卡紧急发布停牌公告,51信用卡报价1.77港元/股,暴跌34.69%。 停牌后,证券媒体刊文称,51信用卡公告:本公司谨此强调,本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本公司董事会对此类制造不实谣言的行为一致严厉谴责,并保留诉诸法律追责的权利。本公司将适时就与事件调查有关的任何进一步事态发展向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提供最新信息。不过,网贷之家未在平台官网、APP,以及港交所找到该份公告。 51信用卡尚不明朗,股价出现大幅波动。旗下的P2P平台51人品的投资人也陷入恐慌,人工客服迟迟无法接入。网贷之家多次拨打51人品的客服电话,并在后台留言,一直显示排队中。 由于事态不甚明朗,51人品投资人开始寻找其他获取消息的渠道,各大QQ群人数大幅增加。从QQ群透露的信息,有不少51人品投资人表示,在当天下午已收到回款。 21日下午开始,51信用卡旗下P2P平台51人品债转专区新增50条以上转让标的,转让时间集中于10月21日13:44到13:49之间。据网贷之家彼时观察,多数标的无人问津。 21日晚间19时左右,51人品发布公告称,关于网传的公司消息,公司管理层正在积极主动沟通了解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工作。51人品表示,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运营;所有在途借款订单,需正常还款;到期的投资订单正常提现。 21日深夜23:14杭州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称,10月21日,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22日一早,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个人微博@孙海涛在线 就51信用卡被查发声并致歉。 孙海涛称,上述风波是因为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并称,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 对于后续经营活动,孙海涛表示,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22日早间6时,与孙海涛发布致歉信的同一时间,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杭州办事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上门调查,主席兼行政总裁、执行董事、CFO及部分员工正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公司资产没有被扣押或冻结,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正常健全。 截至发稿前,港股51信用卡仍处于临时停牌状态。同时,51人品的债转项目已有部分承接。 公开信息显示,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孙海涛。成立初期,51信用卡主打信用卡账单管理软件“51信用卡管家”,后又推出“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产品,业务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 2018年7月,51信用卡登陆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在上市之前,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天图投资,京东数科、中信银行、纪源资本以及华映资本、薛蛮子等都曾参与投资51信用卡。 据其半年报,51信用卡称已与超过100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据孙海涛22日披露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 51人品为51信用卡全资控股的P2P平台。据孙海涛透露,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97亿元。另据官网信披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51人品当前出借人数量为20.9万人。 风波启示: 互金机构应时刻坚守合法合规经营的生命线 早前,上海口袋理财实控人及北京金蛋理财实控人都因暴力催收而被警方调查,随后的通告中都被定性为套路贷。 此次杭州警方介入51信用卡的调查也因暴力催收而起,一时间市场风声鹤唳,从业人员更是人人自危。不过,以杭州警方目前的通告来看,此次调查因51信用卡委外催收公司涉嫌暴力催收而起,这与之前口袋、金蛋实控人直属催收公司引发犯罪行为有重大差别,这或许也是51信用卡目前尚有余地的原因之一。 目前,51信用卡的主要业务仍然是信贷撮合业务,以51人品贷为平台,为信用卡推介、贷款推介、信用卡代偿、理财等收费业务引流以赚取服务费。 在各大投诉平台上,51人品贷涉嫌高利贷、暴利催收、高额服务费等问题的投诉量,不在少数。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在聚投诉平台统计,整个51信用卡系列产品投诉量高达6382条。 联系51信用卡创始孙海涛在致歉信的一再合规经营承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我们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我们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从中可见: 此次风波也给互金行业从业机构敲响警钟,最大的启示在于,互金从业而机构应时刻坚守合规经营的生命线,不要在违法边缘反复试探。尤其当下行业将继续处于“严监管”之中,监管机构的牙齿也将更加“锋利”,对互金从业机构合规监管将更加严格,标准将更高,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将更大,一旦稍有不慎出现违法违规事项,面临最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牢狱之灾,而背后被连累的还有更多无辜的投资人,以及一个个被统计数字忽略的真实家庭。[详情]

踩雷51信用卡 这家上市公司浮亏约10亿
踩雷51信用卡 这家上市公司浮亏约10亿

  原标题:踩雷51信用卡,这家上市公司浮亏约10亿!多家大机构躺枪,私募大佬王亚伟、盛希泰也中招……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凌云 51信用卡一事又有新进展。 10月22日早间,51信用卡发布公告,对公司及员工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其创始人孙海涛也发表了致歉声明。 上市公司新湖中宝昨日公告称其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5亿元),持股比例21.83%,为第二大股东。受此负面影响,新湖中宝今日开盘继续下跌,目前跌幅近3%。 此外据天眼查信息显示,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背后,还有一众知名机构和投资人“踩雷”,包括嘉实投资、天图投资、前海母基金及私募大佬王亚伟、盛希泰等。 51信用卡最新公告:两名董事协助调查未被扣留 10月21日,51信用卡杭州总部大楼突遭警方调查,震动市场,其股价盘中一度暴跌超40%。当晚杭州公安发微博称,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51信用卡22日一早公告称,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集团部分员工现正应有关政府部门要求协助调查。 公告称,除此之外,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与调查原因有关的正式文件,不知悉执行该调查背后之具体详情。 51信用卡表示,集团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且集团资产并无被扣押或冻结。由于集团之日常业务营运及管理由高级管理层团队负责,董事会现时并预期上述事宜将对日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董事会将进一步评估此事对集团之影响。 创始人孙海涛微博致歉:将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今日早间,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也在微博就公司被调查发表致歉声明。 他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此事也引起了员工和家属们的担心,特别感谢每位51信用卡人的付出,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给大家造成了一些困扰,在此我也要给大家道歉。 孙海涛称,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据介绍,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孙海涛表示,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新湖中宝浮亏近10亿元  私募大佬王亚伟也“踩雷” 51信用卡突遭调查,股价闪崩,其背后股东也“躺枪”。 昨日,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公告称,其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但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 2019年上半年,新湖中宝的净利润为17.21亿元。截至6月30日,51信用卡的期末帐面价值为9.85亿元。 不过以51信用卡昨日收盘市值21.14亿港元计,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为4.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相对于其成本价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5亿元)来说,目前这笔投资巨额浮亏近10亿元。 继昨日股价下跌2.02%之后,新湖中宝今日开盘股价继续下跌,目前已跌破2.9元,跌幅近3%。 除了上市公司,还有一众投资机构“踩雷”。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国内老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天图投资旗下多只私募基金均为51信用卡的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 嘉实基金内部孵化的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嘉实投资也有一只私募基金“踩雷”,持股比例5.37%;国内知名母基金机构前海母基金旗下一只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76%。 此外,私募大佬王亚伟、知名投资人盛希泰,也作为个人投资者,持有51信用卡的股份,其中王亚伟持股1.58%,盛希泰持股1.17%。[详情]

51信用卡因催收被查 警方通报、创始人道歉(视频)
51信用卡因催收被查 警方通报、创始人道歉(视频)

  作者:陈鹏   10月21日深夜,杭州公安发布微博通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涉软暴力催收被查。受此事影响,22日开盘,新湖中宝低开,互联网金融板块下跌。 21日晚,新京报记者走访了该公司位于杭州西溪谷的总部办公区发现,警车已离开此地,公司内仍有员工进出。据受访员工称,事发当日他们照常上班,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被查消息传出后,51信用卡股价盘中暴跌,21日下午已发布短暂停牌公告。22日清晨,51信用卡创始人、CEO孙海涛发布微博就此事道歉。[详情]

踩雷51信用卡多家大机构躺枪 私募大佬王亚伟等中招
踩雷51信用卡多家大机构躺枪 私募大佬王亚伟等中招

  原标题:亏大了!踩雷51信用卡,这家上市公司浮亏约10亿!多家大机构躺枪,私募大佬王亚伟、盛希泰也中招……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凌云  51信用卡一事又有新进展。 10月22日早间,51信用卡发布公告,对公司及员工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其创始人孙海涛也发表了致歉声明。 上市公司新湖中宝昨日公告称其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5亿元),持股比例21.83%,为第二大股东。受此负面影响,新湖中宝今日开盘继续下跌,目前跌幅近3%。 以51信用卡昨日收盘市值21.14亿港元计,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4.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相对于其成本价来说,目前这笔投资已巨额浮亏近10亿元。 此外据天眼查信息显示,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背后,还有一众知名机构和投资人“踩雷”,包括嘉实投资、天图投资、前海母基金及私募大佬王亚伟、盛希泰等。 51信用卡最新公告:两名董事协助调查未被扣留 10月21日,51信用卡杭州总部大楼突遭警方调查,震动市场,其股价盘中一度暴跌超40%。当晚杭州公安发微博称,杭州警方对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 51信用卡22日一早公告称,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集团部分员工现正应有关政府部门要求协助调查。 其中,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公告称,除此之外,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与调查原因有关的正式文件,不知悉执行该调查背后之具体详情。 51信用卡表示,集团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且集团资产并无被扣押或冻结。由于集团之日常业务营运及管理由高级管理层团队负责,董事会现时并预期上述事宜将对日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董事会将进一步评估此事对集团之影响。 创始人孙海涛微博致歉:将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今日早间,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也在微博就公司被调查发表致歉声明。 孙海涛称,公司配合调查一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给社会舆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对此非常自责。其和51信用卡全体管理层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道歉。 他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此事也引起了员工和家属们的担心,特别感谢每位51信用卡人的付出,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给大家造成了一些困扰,在此我也要给大家道歉。 孙海涛称,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与各个合作伙伴都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业务协作。 据介绍,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孙海涛表示,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新湖中宝浮亏近10亿元 私募大佬王亚伟也“踩雷” 51信用卡突遭调查,股价闪崩,其背后股东也“躺枪”。 昨日,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公告称,其对51信用卡分次累计投资2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东。但未向51信用卡派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未参与其经营管理,也无任何业务和资金往来。 新湖中宝表示,因51信用卡暂未披露具体停牌原因,暂无法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若其股价持续剧烈下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2019年上半年,新湖中宝的净利润为17.21亿元。截至6月30日,51信用卡的期末帐面价值为9.85亿元。 不过以51信用卡昨日收盘市值21.14亿港元计,新湖中宝目前持股市值约为4.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相对于其成本价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5亿元)来说,目前这笔投资巨额浮亏近10亿元。 继昨日股价下跌2.02%之后,新湖中宝今日开盘股价继续下跌,目前已跌破2.9元,跌幅近3%。 除了上市公司,还有一众投资机构“踩雷”。51信用卡的运营主体为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国内老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天图投资旗下多只私募基金均为51信用卡的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 嘉实基金内部孵化的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嘉实投资也有一只私募基金“踩雷”,持股比例5.37%;国内知名母基金机构前海母基金旗下一只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76%。 此外,私募大佬王亚伟、知名投资人盛希泰,也作为个人投资者,持有51信用卡的股份,其中王亚伟持股1.58%,盛希泰持股1.17%。[详情]

暴力催收遭警方突击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暴力催收遭警方突击调查 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原标题:暴力催收遭警方突击调查,股价闪崩40%,51信用卡CEO发信致歉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方颍钰 互金圈再次大地震。这次的震源,是位于杭州市紫霞街80号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G座,51信用卡的总部。 10月21日,51信用卡大楼前停着警车(图片来源:每日经济网) 10月21日,杭州警方在官方微博公告称,对51信用卡有限公司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开展调查。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当日,这家于2018年7月上市的科技金融独角兽,股价直线下挫。截至收盘,51信用卡报收1.77港元/股,跌幅达到34.69%,创下历史新低。 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致歉 “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10月22日6时,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博文,此时距51信用卡传出被查的消息不到一日。 孙海涛表示,这个风波是因为公司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公司非常抱歉。 孙海涛在文中提到,公司于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和资产保障投资人权益。企业的上述运营情况随时可以接受政府和第三方审计公司的监督。 孙海涛称,在后续经营活动中,公司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并确保与各个合作伙伴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协作。同时,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为此,公司将定期公布企业运作情况及资产情况,以及对出借人的兑付情况。同时,公司将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第三方审计公司以及广大出借人的监督。 大早上发公告 除了公司创始人孙海涛也就此事发布致歉信,51信用卡也在今早也发布公告回应此事。 公告称,公司注意到,2019年10月21日午后,公司股价显著下跌。经查询后,董事会知悉于同日,公司于浙江杭州办事处接受有关政府部门上门调查。此外,公司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集团部分员工目前也正应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的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 公司表示,除上文所披露者外,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与调查原因有关的正式文件,不知悉执行该调查背后之具体详情。公司强调,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保持正常健全,且集团资产并无被扣押或冻结。此外,由于集团日常业务营运及管理是由本集团高级管理层团队负责,董事会目前并不预期上述事宜将对集团日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董事会将进一步评估此事对集团的影响。 公司和高层多次澄清 此外,51信用卡高层和公司公关部门做了“多次澄清”。 媒体报道称,51信用卡CFO赵轲回应“公司遭警方突击调查”传闻称,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正在了解具体情况。不清楚被警方带走的人员是否为公司员工,后续将发布正式公告。 另有记者向公司副总裁杨宇智求证,其表示,同事们都先回家了,记者问及员工后面是否会正常上班,杨宇智称,会正常上班。但是对于51信用卡执行总裁孙海涛是否被带走协助调查,杨宇智并未回应。 51人品官方客服告诉媒体记者:“我们现在确实收到很多这样的消息,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跟杭州总部核实了,消息是不实的,总部公关也在采取相关的措施,建议您关注我们官方后续发布的消息。51信用卡和旗下P2P网贷平台51人品,目前都没有问题。目前公司运营良好、没有异常,不要相信这些负面消息。” 51信用卡官方微博则表示:本公司谨此强调,本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仍然保持正常健全。本公司董事会对此类制造不实谣言的行为一致严厉谴责,并保留诉诸法律追责的权利。本公司将适时就与事件调查有关的任何进一步事态发展向股东及潜在投资者提供最新信息。 风波起于暴力催收 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信贷撮合放款138.33亿元,同比增长6.5%。7月初,51信用卡旗下产品51人品贷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网点名批评。 截止到目前为止,《51人品贷用户注册协议》里“基础信息认证”提到,“如您希望通过本平台向第三方借款,则您应完成如下基础信息认证,并提供对应的个人信息以便平台审核,如您拒绝提供基础认证所需信息的,您将无法使用义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其中就明确指出,移动互联网应用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最少够用原则,不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规范》指出,金融借贷APP可收集的必要信息包括“账号信息”、“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账户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借贷交易记录”等7项。其中,“紧急联系人信息”可以收集用户两个常用联系人信息,仅供金融机构用于在借款人未能偿还贷款时进行催款,且应允许用户在金融借贷应用中手动输入紧急联系人信息,而不应强制允许读取用户的通讯录。 质疑51人品贷已经超规超限强制收集用户通讯录、短信记录等信息。 8月底,网贷天眼的一份报道指出,已经有多位用户反馈51信用卡暴力催收。 背后牵涉多家A股上市公司 51信用卡由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经历了九轮融资,GGV纪源资本、京东金融、小米科技、顺为资本曾参与其B轮融资,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参与了其B+轮和C轮融资。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实现IPO。 杭州恩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多达19个,其背后的上市公司有37家,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77%占比第一,另外还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共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根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录得稳步增长,收益总额由2018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275.3百万元增长9.8%至2019年上半年的约人民币1400.2百万元,上半年净利润达3.09亿元。来自非信贷撮合业务的收益佔收益总额的比重从2018年同期的26.8%显著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42.6%。同时,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中来自金融机构的佔比也获得大幅提升。 截至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达到834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较去年同期增长16.9%。从财报来看,51信用卡的成绩单几乎能称得上优秀。[详情]

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创始人孙海涛道歉
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创始人孙海涛道歉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银行螺丝钉的《定投十年财务自由》,手把手教你定投指数基金。 原标题: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创始人孙海涛道歉 中新网客户端10月22日电(谢艺观)针对警方调查51信用卡一事,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发布致歉信,称这个风波是因为公司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后续经营活动中,将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详情]

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创始人孙海涛公开道歉
51信用卡遭警方调查 创始人孙海涛公开道歉

  中新网客户端10月22日电(谢艺观)针对警方调查51信用卡一事,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发布致歉信,称这个风波是因为公司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后续经营活动中,将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优先确保对各个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 [详情]

祸起暴力催收 身陷暴风眼的51信用卡无法再甩锅了
祸起暴力催收 身陷暴风眼的51信用卡无法再甩锅了

  原标题:祸起暴力催收,身陷暴风眼的51信用卡这次无法再“甩锅”了 作者:苗艺伟 杨芮 杭州市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金融科技上市公司51信用卡(股票代码:2051.HK)总部所在地,正在成为整个互金圈的风暴中心。 10月21日上午,51信用卡遭遇杭州警方突击调查,数十名业务条线负责人被十多辆警车带走询问。杭州警方如此大阵仗行动,引起业内的诸多震惊、猜测和不安。 当日晚间,鉴于行动引发巨大的舆论影响,杭州警方“破例”在深夜公开了行动缘由:该公司的外包催收机构涉及暴力催收,而非此前业内猜测的爬虫软件问题。 根据通报,今年9月以来,杭州警方接上级部门线索传递,结合日常工作发现,“51信用卡”涉及大量各地异常投诉信息。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22日早间,已于前一日紧急停牌的51信用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及控股股东孙海涛,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赵轲及集团部分员工现亦正应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协助调查,需两位董事协助之调查已暂时完结,两位董事未被相关政府部门扣留,且集团资产并无被扣押或冻结。 根据公告,孙海涛也表示,目前,51的核心管理层全部在岗在位,旗下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等核心业务均运转正常,其中投资业务到期提现正常。 作为51信用卡创始人和实控人,孙海涛在今日早晨6点通过微博发布致歉声明。 “这个风波是因为我们管理上的不完善,尤其是对合作公司的培训和监督不够,导致在对借款人联络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个别借款人造成了伤害,为此我们非常抱歉。” 孙海涛表示,在后续的经营活动中,将自觉并认真接受政府的指导,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运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各项风控措施,杜绝一切不规范的第三方合作。 目前51信用卡仍继续处于停牌状态,停牌前的当日股价暴跌34.32%,市值仅跌剩21.26亿港元。 过去这24小时里,处在风暴眼中的51信用卡究竟经历了什么?祸起暴力催收 数十位中高管被带走,不少员工仍在加班 10月21日傍晚,界面新闻记者探访了51信用卡所在的办公大楼。 一位警方行动的目击者对记者回忆称,在当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几个小时内,警方通过大巴车接走了几十名楼内员工,阵仗很大,并于当日下午3点左右陆续离开。 据该目击者称,在该办公区内,51信用卡租用了12~15楼作为部分员工的办公室,但12楼已经空置了一段时间。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当晚7点左右,13楼~15楼大部分办公区域依然灯火通明。其间,有不少51信用卡的技术部门员工出入办公区域,不乏有说笑结伴外出吃晚餐的年轻员工。 一位戴着“51NB”黑色工牌外出吃饭的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今天警方带走了数个部门的负责人,而不是单一部门的员工。她也向记者强调,这些负责人只是被带走询问,并非被“抓捕”,现在还有不少员工选择继续加班。 收获数千条涉暴力催收投诉,甩锅逃避“睁眼瞎” 此次警方突查51信用卡,直指暴力催收问题,并经初步调查发现,“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51信用卡旗下网贷产品“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是杭州目前最大的网贷平台之一。 但伴随着规模迅速做大,51信用卡却在管理上越来越力不从心,在消费者投诉网站“21聚投诉”上,51信用卡旗下的产品投诉总量达到数千条,其中涉及暴力催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在该网站上,数千条涉及51人品贷暴力催收的投诉有着相似的“套路”:用户逾期后遭遇“呼死你”恐吓,被认定为骚扰电话的手机号对用户手机狂轰滥炸、不停发送各类网站的验证码短信;也有催收人员通过短信语言威胁亲朋好友逼迫用户还款,对用户造成心理压力,不乏有人因此失去工作、亲友反目。 更为恶劣的是,51信用卡催收外包公司通过PS 图片、公章的方式,冒充国家公检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向用户发函催收,严重破坏国家机关形象。 图1  用户被垃圾短信骚扰 图2 用户遭催收人员言语威胁 图3 冒充律师事务所 对于这些投诉情况,51信用卡的官方回复也是相当轻描淡写。 绝大多数情况下,51官方客服会通过“甩锅”外包催收公司来逃避暴力催收带来的不良后果。该公司客服通常会在平台上回复用户:“无效投诉,投诉人反馈电话并未我司电话。” 催收规则亟待完善,两高两院:暴力催收必究 警方曝光的51信用卡的软暴力催收问题并非行业特例。 近年来,在消费贷款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数年之内,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多种持牌金融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也屡见不鲜,“714”、“裸贷”等更极端的非法放贷机构更助长了社会“涉黑势力”的暴力催收气焰,但“老赖”与社会催收人员“黑吃黑”的催收方式显然并非解决之道。 贷款前端问题,如贷款实际利率过高、罚金设置不合理、宽限期限未明示借款人等,都未被有效设置成为防暴力催收的方式。除了外包催收机构之外,51信用卡自身难逃暴力催收责任。 合规催收制度建设方面,社会仲裁、互联网法庭也未得到有效普及,合法催收成本过高、效果不明显也成为网贷公司选择暴力催收方式的推手。 在社会层面,信用体系的建设依然滞后,网络借款不上征信的侥幸心理,助长老赖的嚣张气焰,催收公司的施压则进一步激化矛盾,极易成为引发极端事件的导火索。 明知外包催收公司暴力催收,却选择甩锅逃避“睁眼瞎”的做法背后,实则是中国催收行业规则的长期缺位。 2017年5月,深圳发布《网贷催收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这份文件中提出:严禁催收机构在任何非正常时间段与借款人就催收事务进行沟通,正常时间为上午8:00至下午9:00;严禁使用电话、短信或匿名电话等手段重复不断地(同一天不得超过3次)侵扰未清偿债务的借款人;严禁催收人员骚扰债务人的咨询人、家人、同学及朋友,以追问有关借款人的下落或联络方式;严禁使用静坐、文身、堵门、泼墨汁、刷大字等恐吓或威胁手段;严禁使用在借款人同学群、亲属群等QQ群、微信群中公布或威胁公布借款人欠债信息、“裸照”等损害借款人名誉的方式进行催收等。 当时,业内对于这份要求苛刻的意见稿颇有微词,但对严格限制暴力催收这一不符合社会法律、道德的做法,呈现压倒性支持。可惜的是,这份文件却不了了之,两年多以来都未再推出正式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日杭州警方行动存在微妙巧合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下发且开始实施。 该份意见强调,禁止暴力催收。《意见》指出,为强行索要因非法放贷而产生的债务,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故意毁坏财物,寻衅滋事等行为,构成犯罪的,都应当数罪并罚。以及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详情]

受51信用卡事件影响 新湖中宝低开、互金板块下跌
受51信用卡事件影响 新湖中宝低开、互金板块下跌

  原标题:受51信用卡事件影响,新湖中宝低开,互金板块下跌  新京报讯(记者 张妍頔)受前一日51信用卡由于委托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被调查事件影响,10月22日开盘,新湖中宝低开,截至发稿,新湖中宝股价下跌2.41%,收于2.84元/股,新湖中宝为51信用卡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83%,累计投资2亿美元。 互联网金融指数整体下跌0.10%,其中,14只股票股价下跌,24只股票股价上涨,7只股票股价平盘,腾邦国际及邦讯技术股价下跌超3%。[详情]

51信用卡遭警方突查:还有多少网贷能活下来?
51信用卡遭警方突查:还有多少网贷能活下来?

  互联网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罢,绕不开的仍然是风险。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00多名警察,12辆警车,其中包含4辆大巴,和1辆特警大巴……昨日,小巴的朋友圈被“51信用卡遭警方突查”一事刷屏了。 一时间,江湖传言四起,有说是爬虫业务整治行动,有说是暴力催收出人命导致的。 直到晚上23点以后,小巴才收到实锤:杭州公安在微博官宣,警方开展调查的原因是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涉嫌寻衅滋事。 不过,结果公布之前,投资者已经用脚投票,纷纷逃离“案发现场”。昨日下午51信用卡的股价直线下挫,跌幅一度达到40%。 为什么51信用卡会这么受关注?要知道,在小巴所在的杭州,51信用卡绝对是个明星企业,它曾是杭州著名的独角兽,去年7月在港股上市。 从51信用卡发布的2019年中报看,这家信用卡管理公司的注册用户数为8340万名,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达到1.387亿张,约占全国信用卡总量的20%,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管理公司。 只不过,它的业务并不纯粹,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借贷公司。 在51信用卡上半年的14亿收入中,信贷撮合及服务收入、介绍服务费这两项发放贷款相关的业务收入占了71.5%。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撮合服务费是自营平台收取,介绍服务费则向第三方信贷平台收取。 从2015年进入互联网信贷市场以来,51信用卡公司撮合的贷款规模从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50亿元,翻了30倍。依靠信贷撮合的“中介费”,51信用卡的营收从8973万元增长至28.18亿元,这也使它顺利登陆香港股市。 换言之,相比帮大家管信用卡,它更操心的是,如何让大家多用信用卡。 只不过,凡生一利,必生一弊。从信用卡管理切入互联网信贷,虽然收获了不菲的利润,却也使得51信用卡麻烦缠身。 从今年3.15央视晚会被点名批评给高利贷导流,到7月份被工信部点名批评非法收集用户信息,51信用卡在人们眼中前科不断,也难怪一被警察突查,坊间就立刻联想到过去的旧事。 再加上大环境里,对网贷的监管一步步收紧,9月底网贷行业持续运营的平台数量仅剩462家,激进如山东和湖南,已经宣布要取缔辖内全部网贷机构的P2P业务。 倾巢之下,51信用卡的市值也一路下跌,较上市时已跌去80%。 51信用卡不过是又一个缩影。 小巴也感慨,假如回到2015年,不知51信用卡是否有定力抵御互联网借贷的诱惑。 那么,这次51信用卡究竟为何被查,网贷公司存在哪些问题?未来行业将如何规范化?来看看大头的分析。 很多网贷公司就直接是自融+资金池,玩的完全就是借新还旧的把戏,少数的合规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司规模和运营能力不匹配。 相比于信用卡、银行贷款用户来说,网贷公司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这种借款实际上是一种次级资产。 而网贷公司背后的运营和风控能力,基本都是靠着一些违法、不合规的方式撑起来的,比如暴力催收。现在扫黑除恶行动下,很多网贷公司的风控就基本可以说是形同虚设,逾期率暴增下就会纷纷爆雷。 从更大的行业方面来看,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是满足了很多人的贷款需求,而且是一些原本无法在银行贷到款的人。所谓的P2P,在消灭出借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之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从未来行业的整顿和规范来看,以信托业为例,最开始也是一片混乱,高峰时有超过千家的信托机构。六次整治后,仅剩68家,如果这么算,信托业的存活率仅6.8%。 而目前P2P平台存活率9.78%,如果参照信托业的发展,再加上小贷、现金贷等竞争对手,P2P平台最后的存活比率肯定比这个小很多,甚至有可能接近于0。 除了像山东、湖南那样直接取缔所有的P2P业务外,有很多地区的P2P业务存量大,肯定不能直接一刀切,更有可能通过拉长备案时间,让大部分平台的存续成本高于存续的利润,通过这种方式慢慢筛掉大量的不合格平台,完成行业的出清。 51信用卡是以大数据作为依据提供助贷,而所谓大数据,实际上在当前国情下就是大规模收集个人隐私数据,再进行转售。 银行因为合法收集数据不力,所以愿意出钱从助贷公司买用户,本质上就是故意把“脏活儿”交给了助贷公司。助贷公司就在银行与非法数据公司之间,做个二传手的手套。 比如,爬虫就是为了非法获得更多用户数据的手段之一。不管用爬虫,还是用其他技术手段,核心就是拿用户隐私进行商业化变现。 之前,有网贷逼死了人,于是公安部部署统一打击,整顿数据采集行业。在51信用卡被查之前,杭州、深圳等多地公安出动警力,带走多家大数据风控平台高管协助调查。 这次51信用卡被查,我认为只是行业风暴一角,目前在国内做助贷业务的还有几家上市公司,比如趣店之类的,接下来也都会受到相应检查和监管。整个所谓助贷行业,也可能就此会进入调整,甚至经历崩塌的过程。 因为没有了隐私数据,助贷行业也就没有生存能力。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在个人隐私数据这块尚处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化。 同时,用户面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也缺乏足够的警惕,比如某些酒店要求旅客入住必须扫码,赤裸裸地非法收集用户信息,但这很难被追责,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必要加强警惕。 这次51信用卡被查,我认为跟数据问题有分不开的关系。从产业链角度看,大数据公司是金融行业的数据源头,整治大数据公司,可以净化整个产业链的风气,出小力见大效;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看,个人信息泄露和违规使用问题长期存在,成为很多消费者侵权事件的源头,从源头治理乱象,自然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抓手。 短期来看,违规获取数据的公司将逐步退出行业,以银行、巨头为代表的数据应用方也会提高合作机构准入门槛,倒逼大数据行业优胜劣汰,净化行业环境。 数据公司的分化会加速中下游数据使用方的分化,那些缺乏核心资源、以粗放激进为竞争力的金融创业机构,也将相继退出行业。 中长期来看,由于数据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是不可逆的,数据获取难度和门槛的提升,会逐步提升数据方在金融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继而重塑金融产业链各方的利润分配机制和业务合作模式。 当前层出不穷的网贷公司或者贷款超市,存在许多问题,归类起来为:数据滥用、暴力催收、非法集资、高利贷、虚假宣传等。 如果说,互联网经济在国内发展的初期,我们的立法和执法环境都对此没有细致的规定,这在客观上为互联网经济野蛮生长提供了空间。 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立法已经越来越完善,行政执法和法院司法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处理经验,所以互联网公司必须要了解当下的法律环境,了解合规风险,把合规工作作为必要的一个业务环节来对待,否则可能面对畸高的经营风险。 对于用户而言,我有两个建议: 先具备生活常识,例如看到某些夸大的宣传,说购买理财产品稳赚不赔等不符合生活常识的情况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蒙蔽。 其次,具备必要的法律常识,多了解国家对某个细分领域的立法规范和管理要求,对照交易对象是否满足这些要求,如果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知道必要的维权手段和途径。[详情]

专题评论加载中...

微博/微信扫一扫

投诉,就上黑猫

微博推荐

更多

金融大数据变局

随着相关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监管的持续跟进,金融大数据行业有望迎来更明朗的未来。 [详情]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