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依然是全球未来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同时,我国保险行业将面临着挑战依然巨大,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对面前的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详情]
2018的保险业增长远远不如往年。2019年可能是保险业困难的阶段,但要心怀美好的梦想。[详情]
深陷负增长阴影的2018年保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增速压力:商车费改艰难推进,进入了利益博弈的深水区,市场和监管的压力都不小,人身险受制于外部经济增速下行、金融去杠杆等大环境,市场生态非一日可以修复,健康险、意外险一枝独[详情]
从监管改革情况看,短期之内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会对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长远看,监管力度加大,会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详情]
徐敬惠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行业要探索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转型发展逻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回归保障、服务创造价值、打造数字化生态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创造新的辉煌![详情]
他指出,综合前面的因素,配置资产结构,按资产回报率来看,行业拐点已经出现,[详情]
我们不用PK任何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提出的“保险+医养”的观点是我5年前发起设立这个公司时,有提到坚持回归保障,坚持做保险应该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坚持保险和医养的结合。[详情]
转型是很难的。转型和创新怎么样和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好,这是非常重要的。[详情]
银行保险渠道有很多新的机会,只是我们过去做了银行保险第一个业务而已,其他领域还没有开发,为什么不可以做呢?[详情]
未来相互制要想有好的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出台对相互制未来发展非常关键。[详情]
财险行业下一波风险不是来自于车险的所谓的市场竞争乱象。财险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我们对风险认知的浅薄造成保险变成冒险,包括风险治理、交易对手风险累积、资本约束下的偿付能力。[详情]
现代科技对保险业的影响前所未有,主要带来三大改变: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改变了作业方式;二是带来了新模式,改变了游戏规则;三是带来了新思维,改变了逻辑价值。[详情]
2018年,车险保费规模8000亿元,按照新车销售情况,增量已经没有了,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最大的影响是费率继续改革深化,三个费改的地方,平均保费下降了1/3。如果费改在全国深入下去,整个保费要下降1/3。[详情]
假如现在的市场是一个杯子,原来我们这些保险公司往杯子里放了一堆大石头,现在杯子已经被大石头装满了,我们没办法往里装大石头,只能往里装小石头。[详情]
“科技重塑行业”,确实是会出现洗牌。做得好的中小公司,拥抱科技以后能实现弯道超车,也有公司可能被落下。[详情]
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沉重的,中小公司已经很多年在承保上没有赚过钱,年年在亏,现在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详情]
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非理性竞争的问题,车险、非车险都是。[详情]
关于创新,尹铭认为创新不是去做奇葩的东西,不是去哗众取宠,它就是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创新。其中,支撑创新的是科技,而科技只有一个事情——解决问题。[详情]
真正巨大的创新不是颠覆别人,而是去颠覆成功的自己。在这一点上,有很多大公司及小公司做得很好。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能够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不断颠覆自己。[详情]
险如果是理财,永远打不过理财和证券。所以,保险不能通过理财来获取所谓的资产端,然后再配给负债端,用激进的方法来盈利是不可持续的。[详情]
保险市场业务模式和增长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由制度推动变为市场推动,真正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需要强调企业家精神、保险职业经理人操守。[详情]
随着科技发展,保险中介转型一定也是迫不及待的。中介也有非常多的机会。人工智能取代不了太多的代理人,尤其对昂贵的保险产品,复杂的保险产品,未来中介的优势还是不可替代的。[详情]
中介不可能取消或消失,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中介。只要是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就肯定有中介,因为要货比三家、要专业化,怎么可能没有中介呢?不可能。[详情]
集体进入寿险市场应该带有敬畏之心,决不是手续费加两个点市场就发展起来了,寿险中介没有这么简单,我非常期待监管及行业协会尽早完善行业规则,防止不可逆的恶性竞争,支撑有更多走专业化道路的寿险中介公司发展[详情]
未来十年保险业发展最快的一定是中介,中介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介未来的发展,刘力冲认为有三大要素:资本、科技、人才。[详情]
产品和服务怎么变,也都改变不了我们保险的本原——保障。要围绕着保障来做产品以及服务。同时,保险也是个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属性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风险和信用,对于风险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一定要具备。[详情]
国华人寿总经理助理、华瑞保险销售公司董事长赵岩;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远近、复星联合健康副总裁赖晓辉、微保副总裁尚教研、开心保董事长李杰和保险师联合创始人、COO陈晓参与讨论。[详情]
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是动态的,有来有走,对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我们思考来思考去,还是团队小伙伴们,大家能够在公司里干得更久,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成长得更快,我们才能服务大家。[详情]
李秋实预判,未来健康险产业链投资机会集中在上游的增值服务和数据,中游的专业保险公司,下游的营销机构(线上及线下)。未来健康险发展趋势是:场景化产品设计、线上+线下、险资+产业资本。[详情]
未来的保险公司要把传统以规模冲刺为主要目的,变成以服务来吸引客户的经营模式,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趋势。[详情]
如果想把好产品持续提供给对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智能风控在健康险中的应用,只有在前端做好了守门员,才能做到把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详情]
2018年监管的革新,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互助和保险没有刚兑危机,能够满足监管最低要求,且有保险兜底的话,互助可以做,这是明确的信号弹。而2019年会有更多的主体和流量巨头进入互助领域。[详情]
相信每个痛点会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痛点的解决,最后循环于自身。[详情]
保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三个挑战:第一个是因为保险企业组织体系庞大而带来的挑战;第二个是系统入口非常多;第三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详情]
编者按 2019年1月4—5日,由“慧保天下”主办的“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在京召开。在为期两天的大会议程中,逾60位嘉宾围绕寿险、财险、中介、科技等领域的重大议题、热点问题发表讲话,逾千名业内外人士亲临现场参与大会。 当下,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以及监管政策引导之下,保险行业正逐步推进转型发展,这期间阵痛在所难免,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11月,寿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790.70亿元,同比下降0.50%;而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628.76亿元,依然维持两位数正增长,同比增速为12.08%,但相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下滑。 行业发展“困难”表象之下,不少业内人士高度关心行业未来命运,发展走势,希冀通过行业交流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作出更准确的预判。作为重度垂直于保险行业的新媒体平台,“慧保天下”召开“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也正是为了回应行业各领域人士的最大关切。 “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其实正是“慧保天下”综合各方意见给出的最终答案,即便暂时出现“困难”, “慧保天下”依然坚定看多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放眼全球,中国保险市场依然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这从中国宣布扩大对外开放,外资险企竞相进入就可见一斑。而中国持续中高速增长的经济,高达14亿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的居民财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都为商业保险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慧保天下”始终坚信,转型阵痛或许在所难免,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保险行业未来一定能够真正走上“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只是增长逻辑发展变化,拐点出现,市场经过此次回调之后,会彻底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真正迎来理性繁荣新时期。 在4日举行的“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出席大会,并发表独立演讲,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首先从原保险保费出发分析了寿险行业2018年的发展特点,指出,2018年寿险行业产品转型明显,趸交业务、理财险业务出现负增长,而受政策影响,首年期交业务也出现一定下滑,但与此同时,行业转型最具标志性意义的续期业务、健康险业务却呈现同比大幅正增长。 基于此,万峰对于2019年寿险业发展态势做出预判,随着行业转型深入,理财型业务、趸交业务仍将继续萎缩,而健康险业务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只不过受累于2018年首年保费颓势,2019年的续期保费增速将放缓,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其预计2019年寿险业总保费走势与2018年类似,仍将基本持平。 万峰指出,寿险行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体现在三大方面:产品发展出现拐点,进入保障型产品的发展时期;交费年期出现拐点,进入短期、中期交费为主时期;保费增长出现拐点,进入放缓增长时期。 他表示,这意味着行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业务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折期;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与科技赋能结合期。 万峰强调,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寿险行业依然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其中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毫无疑问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迎来10-15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因为14亿人口的养老问题、健康问题受到政府、老百姓的高度关注,且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左右,而这正是商业保险发展的大好时机。 万峰同时指出,监管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发展,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在这种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只能选择去适应,不能选择和市场作对,一定要逆势而行的话,最后只能是碰的头破血流。 以下即为万峰发言实录: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 各位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迎接寿险业发展的新时期”。 2018年寿险发展呈五大特点 产品结构转型明显,理财险负增长,健康险正增长 分析总保费发展走势,首先要了解总保费是如何构成的。总保费主要由首年保费、续年保费构成,而首年保费又包含趸交保费和首年期交保费。这其中,首年保费即保险公司创造的产值,且没有首年保费就没有续年保费。 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按原保险保费计算,我国寿险业务由于转型,主要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是首年保费出现下滑。2018年由于寿险业调整业务结构,大幅缩减趸交业务,导致趸交保费出现下滑,截至11月底,同比负增长47.3%;与此同时,受行业转型影响,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34.2%。两个因素叠加,导致2018年前11月,寿险业首年保费同比负增长34.24%。 二是续期保费大幅增长。受益于2017年较高的期交保费平台,续期保费大幅,同比增速高达36%。 三是总保费基本持平。续期保费大幅增长,首年保费负增长,导致寿险业务总保费负增长0.5%,与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2017年12月份行业整体业务量不大,因此2018年12月份增长压力不是太大,预计到2018年12月31日,寿险业2018年总保费有可能追平2017年总保费,呈现基本持平状态。 四是理财型业务下降。2018年行业首年保费负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出现显著改观,理财型业务负增长48.02%,与此同时,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3.22%。这意味着,行业转型在产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五是险企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根据四家上市险企的公开披露,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末,其投资回报率在3.4%-4.8%之间,相较2017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3.4-4.8%的投资回报率,和现在产品定价利率之间的边际越来越小。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的定价利率为3.5%,最高者已经达到4.025%。4.025%和4.8%之间的区间已经很小。整体看来,目前寿险行业产品定价利率在向上走,而投资回报率在向下走。 2019年寿险业务发展研判 转型持续深入,理财险持续收缩,总保费基本持平 基于对外部金融环境的判断,并结合今年的业务发展情况,预计2019年整体业务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转型继续,首年保费颓势或将持续。目前理财型产品占比依然较高,随着行业转型继续,预计2019年理财型业务还将继续收缩,受此影响,2019年首年保费颓势或仍将持续。 一是从宏观环境来看,市场流动性仍然不足,预计2019年将进一步收紧; 二是其他金融机构以高投资回报抢拉资金的行为对险企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居民负债率在过去数年持续攀升,意味着居民可消费资金减少了。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居民可消费资金多,则保险业务易做;居民可消费资金少,则保险业务难做,这对理财型业务的影响尤其显著。 从行业看,理财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降低,整体出现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对于保险产品而言,4.025%的定价利率已经顶格,但市场上的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往往在4.8%左右,期限更短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往往能够达到4.02%、4.2%左右,由于保险产品五年后才能开始返还,相较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对此,市场已经有所体会,最直接的感受之一,即大单业务减少。 从险种结构来看,理财型保费在首年保费中占比高达51.58%,该类产品总量直接影响到明年首年保费总量。 健康险会有大幅增长。随着市场产品策略的转型调整,各家险企纷纷从理财型产品转向健康险产品,预计2019年首年保费中,健康险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且增幅大于2018年。 不过由于健康险整体体量相对较小,健康险的增量不足以弥补理财型产品留下的规模缺口。所以,2019年整个寿险行业首年保费持平或略有负增长。 续期保费降速。由于2018年,寿险市场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几乎已成定局,而2018年的首年期交保费就是2019年的续期保费增量(假设100%续保),所以2018年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将导致2019年续期保费增速放缓。 总保费基本持平。基于对2019年首年保费负增长和续期保费个位数增长的判断,预期2019 年总保费收入基本持平。 险资资产回报率下行。综合各个方面因素,预计2019年整体险资投资回报率会继续下行。 一是从中央政策来看,2019年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之一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二是行业5年前配置的高收益率(9%以上)资产已基本到期,行业需要重新进行资产配置,而目前,资产收益率相较5年前已经有所下滑(4%-5%)。若利率继续下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将导致险资资产投资回报率整体下行,对负债端将产生一定影响。 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现 保障型产品大发展,短期、中期交费产品将成主流 综合前面的因素,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经出现:2018年总保费基本持平,2019年总保费也很有维持在持平左右,过去寿险业务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 产品发展出现拐点,进入保障型产品的发展时期。2018年理财型产品负增长,健康险产品正增长,2019年甚至2020年,我认为行业仍会延续这种发展态势,所以理财型产品占比将逐渐开始下降,健康险、养老年金占比将呈上升趋势。但完成这种转型需要几年的时间。 交费年期出现拐点,进入短期、中期交费为主时期。现在各个企业已经认识到趸交保费和期交保费对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已经开始调整这种业务结构。2018年行业趸交保费占比开始下降,在未来,还会继续下降,与此同时,短期、中期期交业务将上升。(2018年11月,趸交保费占比49.66%,期交保费占比50.34%)期交保费将逐渐成为主要的交费方式。这种业务结构调整在未来几年将逐渐取得明显的成效。 保费增长出现拐点,进入放缓增长时期。受产品、交费年期变化影响,首年保费将有一个调整时期。在调整期内,首年保费将处于负增长或缓慢增长状态。按照寿险保费增长逻辑,这种状态将导致续期保费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最终将导致总保费出现负增长或缓慢增长。 迎接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 回归保险本原、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赋能 拐点出现了,意味着寿险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迎接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 目前,整个行业经营发展理念或者说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归根结底就是“回归本原”。当然,究竟是“回归本源”还是“回归本原”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课题。 未来宏观环境,包括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对寿险业发展都有直接影响,保险公司需要考虑,究竟是在金融领域竞争还是只在保险领域展开竞争。如果险企做理财型产品就是要在金融领域展开竞争,那有什么优势?如果是只做保障型产品,那就是在自己的领域竞争,又要怎么开发市场?不要荒了自己的地,去耕别人的田。 很多人认为监管环境趋严,但其实监管并没有趋严,只是提供了一种导向,通过监管政策导向,引导行业去发展保障型产品,引导行业开始转型。所以,这一系列的政策导致保险公司没有选择——在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只能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能和这种环境作对,一定要逆势而行的话,最后只能是碰的头破血流。 大的发展环境决定今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将逐渐进入发展黄金时期。有观点认为,寿险行业还有20年的黄金发展期,也有观点认为寿险行业已经进入寒冬季节。 这两种观点都正确,就中国市场而言,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市场毫无疑问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迎来10-15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全世界的寿险市场,最主要的业务一是养老保险,二是健康保险。就这两种业务而言,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14亿人口的养老问题、健康问题恰恰是现在政府关注的,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人均GDP发展到1万美元左右的时候,是该促进商业保险发展了,该促进的是什么?是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而不是理财保险。中国从事理财的公司不少,不缺保险公司,但中国从事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的公司却只有商业保险公司。 参照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养老保险、健康保险30%乃至70%左右的市场占比,中国寿险市场前景可期——真正回归本原以后,国内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发展一定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或高速增长的时期。 二是迎接业务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折期。 过去几年,寿险业务整体上依然处于规模发展阶段,行业规模持续快速提升,但这种寿险公司粗放式的业务发展模式、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未来只有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寿险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良好的业务结构,包括保费结构好,期交占比高;年期结构好;产品结构好,保障型产品占比高;费用结构好,公司费用控制到位;利润结构好,不单纯依赖投资回报;资产负债匹配性强。 除良好的业务结构外,寿险公司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具有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做到这些,寿险行业就将再度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三是迎接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与科技赋能结合期。 寿险业回归本原,一定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做理财产品或许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产品设计、核保、理赔等都相对简单,但发展保障型业务,对于保险公司的精算、核保、理赔这三大专业技术都会提出更高要求。 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寿险公司要及时运用最新高科技,才能满足客户需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率的服务——未来,客户服务能力将是寿险公司非常重要的能力体现。 总之,目前寿险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也只有以崭新的姿态或崭新的心态来迎接未来一个美好的寿险业发展前景。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慧保天下[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并举行圆桌对话——销售渠道真问题:六年互联网保险沉淀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这场圆桌对话的嘉宾有:国华人寿总经理助理、华瑞保险销售公司董事长赵岩;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远近、复星联合健康副总裁赖晓辉、微保副总裁尚教研、开心保董事长李杰和保险师联合创始人、COO陈晓。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主持人高立智 主持人高立智: 我们这场圆桌的嘉宾背景比较多元,有的来自主体保险公司,有的来自第三方保险平台。但大家都有共同的主题词,都和互联网、保险科技挂钩。国华人寿最早与支付宝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复星联合健康是2017年新成立的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打造了众多款网红产品;泰康在线是专业的互联网财险公司,其余三家的发展更加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我们认为2013年是互联网保险的元年,当时众安成立,市场对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研究课题也非常多,我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是从2013年开始,现在来看已经走过6年的时间,大家把保险科技划分为1.0、2.0和3.0,所谓1.0是传统保险搬到网上去卖;2.0是场景保险,例如退货运费险;3.0是科技和保险的深度融合,彻底改造了保险的生产和经营环节,我们现在还处于2.0到3.0的过渡期。整个互联网保险快速迭代,到底给保险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希望各个嘉宾从所在的领域与自身感受分享真知灼见。先从赵总开始: 国华人寿总经理助理、华瑞保险销售公司董事长赵岩 赵岩: 很荣幸在这个场合与大家分享。国华人寿从2012年开始做互联网保险,因为我们做寿险,对场景保险接触不多。现在保险科技的三个迭代越来越明显,保险科技对保险公司整个的经营影响很大。无论是to C还是to A,从狭义来看线上直接售卖保险产品的影响。我在国华人寿负责IT后援,对传统渠道进行改造,银保、个险的销售渠道使用了很多的互联网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运用、移动展业等。原来都是纸质出单,现在纸质出单占比只占20%,80%都是通过移动端出单,包括银保大多都是通过网银和手机端出单。2018年、2019年银行开门红给保险带来系统性的压力。即使线下出单,线上出单,在理赔和保全上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移动、大数据手段,因为后面还有大数据和医疗机构数据的挖掘,移动上的直接申请,广义上来看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理赔、运营全方位都进行了改变。这是类似国华这样的中小保险公司,尤其以银保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对此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 主持人高立智: 可见互联网和科技的应用对保险业提升效率和工具化的提升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请赖总从复星联的合角度谈谈。 复星联合健康副总裁赖晓辉 赖晓辉: 感谢主持人,感谢胡琼女士对我们的邀请!让我们中小公司及新公司在这个场合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司开年会时,老总说2019年我们的目标是让保险业听到我们复星联合的声音,现在是1月,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已经提前完成。互联网保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高总讲到的1.0、2.0,那时候的互联网保险是保险公司获客的渠道,或接触客户的服务模式,最早互联网保险和传统渠道界限分明。近来,保险公司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新公司,其作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互联网已经从开始独立的部门、条线融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公司角度看,很难用一个独立的、鲜明的概念来定义互联网保险。我最近干得最多的一件事是给经代渠道部门和互联网渠道部门做调节员,这个渠道是我们条线的,我们应该合作;另一方面,这个渠道是我们条线的。所以,现在这个边界越来越模糊,其实是个融合。 什么公司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原来我们认为传统公司或大公司在互联网方面并不比互联网保险公司投入少,只是在他整个盘子里的占比不一样。昨天我在拜访一个互联网合作渠道商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2019年的目标是去互联网化,它反映的思想也是互联网和传统模式的融合。所以,第一个变化是互联网与保险机构已经从最初的界限鲜明走向了融合。 第二个变化是客户维度的变化。客户维度已经开始影响保险业务获取的逻辑,我们开始认为保险公司只要产品好,价格有竞争力,中介信息充分流动,再加上客户需求,交易就能达成。但是最近这几年,我发现刚才讲的这些元素都在发挥改变。我发现互联网因素的影响比保险公司认为的影响力远远要大,我们也很荣幸能够在这方面和互联网公司一起做些探索。 在互联网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仅仅对产品好坏、客户需求,对客户结构的影响也是很大。在互联网作用下,以重疾为例,客户年龄结构发生着变化,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对保险公司产业务有所影响。 主持人高立智: 赖总从获客渠道、客户维度、交易环节、客户结构需求几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的深度影响。我知道泰康在线的方总从业经历非常丰富,既有寿险的从业经历,也有财产险从业经历,后来又专做互联网保险,您对这方面的体会应该更深。 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远近 方远近: 在座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做寿险的,可能很难理解什么是1.0、2.0、3.0,很难理解互联网保险到底是个工具还是渠道。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作为工具来讲,我以前干的事情师互联网保险化,一边和客户要约,谈得差不多时在网上出个单,这件事情的差别在哪?客户至少真实地坐在你面前,它不是虚拟的,身体健康与否你能判断,也就是客户的风险是可以预知,对风险的评估是通过代理人来判断,代理人只是把手机作为出单的工具,寿险公司对代理人有约束,所以风险就能被控制。 如果互联网是个渠道,比如一个案子7月9号投保,9月10号死亡,8月22日报案,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因为你去的时候,这个人早就火化了,这样的案子在财险领域特别多。一天早上9点钟,我接到一个案子,因为仓库漏雨货物被淋湿,我问在哪?客户说在武汉吴家山,3点钟投保,9点钟报案。因为你看不见货物,也许客户的货物是先淋雨受损再投保,睡一觉后再报的案。互联网作为渠道或工具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三种产品做互联网对风险的把控尤为重要。 来看重疾险,你能识别客户是先患甲状腺癌再购买保险,还是先购买产品再患甲状腺癌吗?因为甲状腺癌潜伏期较长难以发现,拖两三年挺过保险等待期完全没问题。还有,投保客户是不是缺了条腿,你无法判断他是先买了保险再把轮椅推翻。所以,互联网保险是工具还是渠道?两者千差万别。 还有航延险、医疗险,把互联网如果作为渠道,你基本就被薅羊毛了。互联网保险处在1.0、2.0还是3.0? 3.0是解决生态的问题,只要是电商交易,中间就存在断点,比如退货运费,包括盒饭就存在苍蝇、螺丝钉、头发丝等不信任,于是保险公司跳出来做食品责任险,每个店铺10元,保险公司抹平了,不需要找店家。责任险、意外险的生态环境和以前的场景大不一样,不是解决搭售薅羊毛这件事,不是为了把保险卖出去,而是解决生态的痛点,所以,厂家趋之若鹜。 2017年出现4.0的提法,这种模式在2018年变得很成功,我们称为钓鱼销售,长期嵌入先做客户保险意识培养,之后再不断教育,这方面阿里、水滴及轻松筹做得很成功,平台上很多等待捐款和救援的人。这是重置保险,先建立保险意识再拉动销售,以前电销调研做得比较多。上面我讲的这些话,寿险公司的人可能很难理解,总之保险公司做的一件事情是把产品卖出去。1.0、2.0为什么做场景,3.0为什么变成生态,4.0为什么做重置?因为产品越来越难进入客户的购物车。整个行业为什么健康险增速一枝独秀,因为前面有大量的健康意识教育,下一个阶段养老保险将会加速发展,因为中国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美国通过401K制度解决了很多问题。我预计通过健康意识的教育,健康险发展会迎来爆发,发展养老保险,我们会依托养老意识的教育。 主持人高立智: 记得我们最初分析场景保险时,经常用淘宝的退货运费险来做案例分析,现在的互助平台客户比较聚焦,很容易激发起客户对保障的危机和恐慌,稍微刺激以下,很多人就转化成保险用户。随着大家保险意识的提升,大家对场景保险,对1.0、2.0的概念也在逐渐丰富。微保的尚总也有传统保险机构的从业经历,请从你个人的角度为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微保副总裁尚教研 尚教研: 刚才马总说不懂互联网,其实我更不懂。去年离开平安到微保也只有1年时间,谈到1.0~4.0对行业的影响,以前在保险公司,更多是从理赔、智能核保环节思考科技对效率的提升。到微保以后,从用户角度考虑会更多。下面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分享。 刚才方总讲了,互联网保险到底是工具还是渠道?因为张晓龙已经定位微信是个工具,我们在微信钱包里的保险服务,也不可能再超出工具这个范畴。 为什么是个工具?因为我们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仅仅提供资讯、产品,这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用户角度来说,这几年我看到一些变化。 第一,互联网保险最大贡献不是保费。互联网保险在中国3万多亿的份额还是很低的,但它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用户教育。这几年整个行业保民或用户对保险认知是质的飞跃。从微保看到的数据,第一张保单的拥有者越来越年轻化,70%的人在微保平台上用微信或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张保单,这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以前每年做寿险业务都知道,新保50%都来自于老客户的加保,我们还是在那个圈子里经营,我们希望把客户扩大到以外的渠道是没有的。所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可以让这些人首先认识,然后实现架构,完成家庭的保障,一步步走下来。 第二,互联网保险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对称问题。我以前做过个险、团险销售,消费者担心你销售误导,线下通过大数据和其他技术,我现在更加了解消费者,我们和泰康也有合作,会思考这个产品卖给谁、卖给什么样的用户,风险在哪,包括定价、产品设计。这是解决互联网保险信息对称的问题,特别是给用户展示的页面,我们正在极力避免出现让客户误解的信息。 第三,习惯的变化。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保险养成了线上消费的习惯,以前的寿险产品很多是年交、趸交的,现在,我发现月交是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例如社保、房租、水电费都是月交,保费月交更符合客户的消费体验,这是互联网平台近年发展带来的优化。当然还没有到颠覆,颠覆更大程度来自另外的行业,但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 主持人高立智:尚总从用户教育、用户习惯、信息透明化、保险产品碎片化几个角度分析了对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有请开心保的李总。 开心保董事长李杰 李杰: 高总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互联网保险经历了1.0、2.0、3.0,我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1.0、2.0我比较理解,但到3.0有点理解不了。1.0是把产品搬到网上,即使在1.0时代,我理解也并不是把所有产品都搬到网上。刚才慧择网的马总分享的是美亚的旅游险,搬到网上去能卖出去的保险。这是我认为1.0阶段,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个阶段是2.0,就是所谓的场景。方总举的航延等场景化的保险产品,我自己也比较容易理解,这与超市啤酒旁边放尿布或尿布旁边放啤酒的经典行销案例一样,不是什么新鲜事。3.0保险科技按说我更容易理解,但事实上我真理解不了,我是写代码出身,是个典型的IT人。我自己感觉保险科技是个伪命题,大数据、用户画像有实际价值,但我感觉很多的区块链项目纯粹是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忽悠人,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 为什么会有保险3.0,我认为3.0的提法源于自媒体的兴起,自媒体的兴起让客户了解保险的渠道增多了,这是我自己对保险3.0的看法。今天分享的很多内容,都是大趋势里的小趋势。比如尚总分享的信息透明,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这绝不是互联网保险小趋势的影响,而是整个互联网大趋势的驱动。在互联网保险信息分享低成本的趋势下,我们也在这个大趋势里抓这样的小趋势,用互联网的工具或渠道提升我们的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这不仅对于保险中介起作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也一样。90%的保险公司设立电子商务部,没有电子商务的都做,在我看来,分销和电子商务不能直接挂钩,比如把你的产品放到尚总的平台销售,这和你做电子商务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个人的看法。如果站在保险3.0时代,无论是大童快保这样的平台还是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因为信息透明给所有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主持人高立智: 谢谢李总,下面请陈晓总做分享。 保险师联合创始人、COO陈晓 陈晓: 谢谢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加这次会议,希望有更多机会和大家探讨。 刚才高总谈到的1.0、2.0、3.0,在我的视角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保险师是做to A服务的,我们一直服务代理人的群体和用户,我理解1.0、2.0、3.0是作业模式和习惯的迭代与进步。我是业务员出身,十多年前在一线时,当时的展业逻辑和现在一样,所用的工具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们还是用原始、纸质版的工具,预先打印好的彩页等一系列工具和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我理解这是当时代理人展业的1.0作业模式。到了2.0,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各家公司做了E化,比如做了平安e家和我们的e化系统,各家公司都是通过e化提高效率,这是2.0的进步,原来纸质的、传统的工具被电子化、数字化,实现了快速、统一、标准、可度量,可记录。 我理解的3.0时代,更多是代理人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因为产销分离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中介的崛起和发展代表这个行业服务能力更强,另外一个趋势,要感谢所有在座保险公司和我们一起的努力,这些年来做了很多基础设施,马存军总上述谈到,在2018年花了一年时间对接了一个API,上了一款产品,现在据我所知,公司API对接和产品上线时效已经从原来1个月缩短到半个月,从半个月缩短到一周甚至3天,我们一起努力把基础设施做好,就像通讯基础设施一样,2G时代玩短信,3G用微信、微博,4G已经开始直播了,5G时我们怎样沟通交流,创建怎样的沟通场景,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会有更多的期待。 2018年下半年,我们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征求意见函(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发布时看到了很多大的变化,有人甚至说,未来的时代保险业会发生两大变化:一大变化是主体公司的代理人会往中介迁移;另外一大变化是线下代理人会往线上迁移,这是我理解的1.0、2.0、3.0以及未来的演变。 主持人高立智: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大家从主体公司和中介角度,谈到了整个互联网保险在成本节省,提升效率,提升生产率和公司运营等发面带给行业的改变,客户唯中心等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的深度影响。总体听下来就是一个词——赋能。不管是所谓的工具还是渠道,都是赋能,赋予行业新的活力和能力。 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会对每位嘉宾提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给赵总的,互联网渠道对保险公司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中小保险公司,也有观点认为,互联网渠道相对是比较局限的,认为互联网保险只适合销售简单的保险产品,比如意外险和车险。但国华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不仅尝试过简单的理财型产品,还先后在产品端推出了孝亲保、好医保…等传统复杂产品,您认为适合网销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赵岩:寿险公司卖长期险是主观原因,因为KPI,在寿险公司如果卖短期险的话,KPI是很难完成的,团队奖金都没办法领,卖长期险,内涵价值高的长期险才是真正的寿险公司的价值所在。 客观来讲,我们最开始卖理财险,因为那时候无论是阿里还是其他渠道,以及我们当时合作的很多渠道、实体渠道,当时他们都是在获客阶段,增流量的阶段。到2014年以后,这些平台获客、引流阶段差不多了,需要提升用户的黏性。寿险尤其十年、二十年的期交长期险和平台黏性相契合。我们在长期险销售上有个比较大的差别,线下长期险缴费期越来越短,从原来的十年到三年五年,但线上客户往往选择20年交、30年交甚至终身交。对长期险来讲,目前这个阶段,尤其BATJ平台上,我们判断它在未来还会有很大的爆发。总客观上是有这个便利性的,寿险公司有这样的便利性,长期来说对第三方公司是有帮助的。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互联网保险,大约在十几年之前,中国实体还没有在互联网大量销售,当时做了实验,有五个人在一间屋子里,要求你包括买吃的,买水,在里面要生存36个小时,在当时颇引人关注。那个时候我们不会想象有“双十一”,不会想象衣服这种产品在互联网上可以买,15年前,在互联网上买的都是很简单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认为是复杂产品。回过头来说,现在我们认为长期险是复杂产品,实际我们把关键的运营手段,续期以及保全、理赔,售卖上的页面、坐席配合等等做起来,三五年之后可能会发现它也变得简单了。互联网有个“水池原理”,第100天的时候是一池水,98天是半池水,94天是四滴水,90天的时候是一滴水。1994年标保做100万,1998年做到5亿标保,长期险的发展不是20%、30%的发展,是200%、300%的发展。也许过三五年,中国的长期险在上面有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规模。 主持人高立智:简单和复杂是相对的,我们现在看着很好了,慢慢运用互联网工具也会呈现简单化,简单和复杂是不是适合网销也要区别而论。 第二个问题请问赖晓辉赖总,复星健康打造多款网红型产品,在市场上也首创了五年险,当时百万医疗还只有一年期的,昨天也有嘉宾分享,其实健康险增速在明后年呈现30%以上的增速。但健康险有拼价格趋势的出现,有人说车险的坏风险已经蔓延到了健康险,这种情况下,请问赖总,您认为健康险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赖晓辉:拼价格是永远存在的,虽然刚才各位大佬提到对拼价深恶痛绝,但市场主体拼起价格来一个比一个狠,这是客观存在的。拼价格也有技术含量。对于健康险而言,近期来看,我们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性价比以及互联网上,主要是适合于互联网群体的产品。至于未来趋势,健康险的核心不是保险,而是健康,所有客户的需求点来自于他对健康的需求,所以,健康保险更重要的一点,是和整个健康产业链打通。 复星联合健康成立即将满两年,成功的经验谈不上,但失败的经验我们还是有的。我们真正想做的是把保险和健康服务结合在一起。但做起来还是蛮难的,趋势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健康险未来会高速增长,健康险要和健康领域,健康服务各个产业融通,但过去一年多实践发现,保险和真正的健康服务业在相互融合过程当中还是像两个大龄青年都到了已婚年龄,因为父母的压力就来谈一谈吧,真正物理组合多,产生化学反应少。 复星在佛山有一家长征医院(音),也算中国公立医院改制到民营医院最成功的一家医院,在佛山当地,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医院,和保险结合,在当地市场的口碑应该是能够对客户很有吸引力的。事实上,在合作过程中,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就是利益的融通,医疗机构的利益和保险机构的利益虽然是在一个产业链上,但融通起来还是很难的。当然,我们也在探索。 另一个例子,我们和刚刚收购的和睦家医院的融通相对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推出的高端医疗产品已经和和睦家医院实现了利益上的捆绑和融通,由医院参与到每一个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管理和管控上来。所以,健康保险未来趋势首先就是健康险和产业融通。如果说互联网健康保险未来的趋势,我认为,更多的是在交易层面,把互联网当作交易平台和工具,更多的是互联网在打通线上线下健康服务和保险交易整个链条当中,我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科技对健康保险的应用,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还不到1.0,甚至在0.5,只是大家看到了这个趋势,我们还在努力奋斗和挣扎。 主持人高立智: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的未来可能在于健康服务管理融合以及产业并购的融合,比如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在产业并购一些医院,专科诊所,牙科,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方向。 第三个问题请问泰康的方总,我们知道泰康在产品端创新,保险科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泰康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今天为难一下方总,请方总给我们介绍一下迈过那些坑,怎么迈过去的,谈迈坑的体会。 方远近:刚才李总结束时说不理解什么叫3.0,保险科技谁没玩过?卖分红的,卖教育金的,卖养老金、卖万能的人从来不能理解卖财产险有什么痛,特别是大家能看见的,有些人一不小心卖了几千万的信保,一夜之间赔了几十亿,然后就没了。这个痛大家能感受到,这是财产保险要面临的问题。我以前是做寿险的,做十几年之后就筹备泰康在线,干了三年确实特别分裂。这边每天收着一单几分钱甚至几厘钱的保费,那边干着敞口几千万、几亿的业务,一个楼告诉你保额几十亿,要不要保?在产险公司里,不用互联网科技或保险科技解决,根本没法做这样的事情。 产品的坑很多,对寿险公司来说都是盈利性产品:如果能够把意外险卖出去,盈利是20%-30%;但如果是互联网财产公司,赔300%一点也不惊奇,这就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如果他去卖意外险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坑。 卖重疾是一样的,寿险公司把重疾卖出去是好事,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卖重疾则不同,比如甲状腺癌这样的产品,在所有癌症里发病率是2%,但如果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卖,赔付率可以达到40%,因为是惰性癌,可以得了病再买。这就是坑。 互联网财产险公司的难题是销售吗?根本不缺保费,找个坑一放,弄一个很低的价格就可以。寿险公司卖意外险、两全险、重疾险的时候,要收取20年的保费,其杠杆能和财产公司相比吗?就价格而言,永远比不过互联网财险公司。但那就是互联网财产险公司最大的坑,必须绕过去。 在做健康险、意外险、重疾险的今天,最大的问题是来自风控,来自征信机构、小贷机构,那些人有没有借钱,如果他借钱心态就变了,所以三类人,就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毒瘤:债台高筑、疾病缠身、恶疾难改的人,怎么样识别这些人是保险平台要干的事情。和那些平台连通,他在那边狂借钱,这边就不能卖他。 销售的坑也很多,互联网第一件事情面对的是不知道世界哪个角落,他很有可能而且绝对有可能是黑产,你只要做个营销方案,一堆的人趋之若鹜,你认为做个发红包的动作,90%的钱都被那些人薅走了,黑IP都是保险科技才能干的,你说用理赔规则鉴别,不是那样的事情。 服务的坑就更大,我们都是在做理赔,但泰康人寿做了二十多年的公司,一年健康险理赔量和泰康在线干了一年的公司的理赔量是一样的时候,你觉得不可思议。泰康人寿用4000个机构去处理理赔这件事情,泰康在线连4000个人都没有,只用了400个人。同样是门诊险,住院险,一个机构一天能处理一个理赔已经很新奇的事情,在我们是不一样的。这种坑如果不能处理好的话,泰康人寿的理赔不能处理好,假设客户抱怨,私下多沟通做工作就完成了。泰康在线不是,这边小红包还没发出去,那边就上知乎了,你去知乎解释一下,结果发现越抹越黑,铺天盖地的批评就出来了。互联网保险从产品、销售到服务都是一个痛,这个痛还必须自己去经历。 主持人高立智:方总在互联网保险上一路有笑也有泪,有销售的坑还有产品和服务的坑,当然迈过这个坑必定是阳光灿烂。 尚总给我们揭秘一下,微保来了,大家会想是要分蛋糕还是合作呢?微保未来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尚教研:感谢高总和行业对微保这么关注。微保是相对谨慎的,我们稳扎稳打。进入整个金融板块,微保是金融生态重要的一块,我们有微众银行和理财通和微保。对行业来讲,我们今天提了“产业互联网”,腾讯希望我们发挥的作用是“行业数字助手”的作用。我们进入车险是从车险续保开始做的,帮助保险公司做续保,车险行业有个痛点,不知道车主的信息,联系不到客户,中间有很多自然链、渠道等等。所以,我们希望成为行业的数字助手。比如在做和社保相关的业务,大病的业务,也是很多保险公司承保了很多,但和客户之间没有联系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介入,帮助保险公司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发挥作用,在产业互联网角度我们更希望发挥数字助手的作用。 对产业链C端,微信是个工具,微保在微信钱包里的服务定位也是工具,帮助人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本身比较谨慎,这个工具在搭建过程中,到现在还没有完善,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每个人手里打开微信进入你的钱包和支付里能看到保险服务,应该还有很多没有看到,我们是逐批在放,因为我们产品、工具准备程度还不够,所以,事先把这个搭建好。 怎么做好C端工具这个事儿呢?我们不外乎是四个方面,首先要告诉用户,你需要买什么,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产品?这是大家常说的保护的概念,智能保护等,今年看到很多做保护的创业公司还是发展不错的。首先要认知你的风险,帮助你识别风险,告诉你应该买什么这是我们要加大力度做的。 第二,知道这些以后,我们今天要提供什么解决方案,如何让保险产品在互联网上能够卖得更方便,更便捷,更流畅。我们以前说了句话,整个投保体验让你如丝般顺滑,让你很舒服,不仅是体验好,在定价上还要更亲民,更普惠,总理也提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我们也想把价格更多普惠,让更多人受益,把参保率提升上来,让3亿以外的七八亿提升保障。我们的产品先从定制开始,现在微保平台上主要的产品还是和保险公司深度定制的,后面还会有严选产品上来,基于前面的保护做好以后,严选的产品能跟上,才能推荐更多的产品给用户。这两件事做好以后,还有两件事,作为工具最关心的一是理赔,二是保单管理,用户在这两方面是比较关注的,理赔方面是微保未来很看重的一块,今年我们正在推出新的服务“微管家”,不久的将来会发布,小众用户会看到,这是微管家的服务,同时会提供对理赔、保险方案的建议,都整合在这个服务例。 第三,保单的管理,微信是大家都离不开的一个工具,每天像操作系统一样通过微信进入各个平台里。来自各家保险公司,各个平台的产品太多的,都比较分散,需要集中管理的助手,希望微保这样的平台能成为我们每个客户相当于保单管理的工具,不会丢,起码十几年前的产品我现在想找很难找到,包括很多平台上买的碎片化的产品,自打买了之后,用户的密码甚至都忘了,再去年查找都不方便,希望提供这样的工具。简单来说,也没有太高科技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要为用户做好服务,解决好用户的需求,这样互联网保险就会水到渠成。 主持人高立智:开心保的李总,现在行业正朝着3.0方向发展,很多互联网巨头根据自己的产品优势快速崛起,我们知道开心保是toC平台,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开心保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 李杰:我对这个趋势倒一点都不担心,开心保的情况和很多中小保险公司挺像的,开心保长期险一年做10-20亿规模,在市场里是非常小的玩家。我为什么不太担心这个事儿呢? 第一,这个市场是快速增长的市场。2018年,从寿险公司来看,整体寿险应该比2017年稍微萎缩了一点,互联网保险来看是快速增长的势头,用保险业能理解的状态来看,互联网保险状态有点像个险10年或15年前的状态一样,虽然大家虎视眈眈地要进入,其实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我们在里面已经玩了几年的人,我自己感觉已经站住脚了,未来空间是非常大的。你说是不是一下未来一年收入想做100亿,这倒未必,但比上一个中型保险公司业务量这几年实现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第二,一定要顺应现在市场的趋势,我自己对趋势的判断,现在网上的购买者都是85后、90后比较多一些,这拨人都是比较有个性的,并不是一定要在BAT买我的保单,这个平台我比较喜欢,你的服务比较贴心,我完全可以在你这儿不仅购买而且推荐给朋友购买。从开心保数据来看,30%的场景保费也是出在老客户的复购上。在爆炸性的市场里,自己再能稳扎稳打来做,在这样的大海里,我只想取自己的一瓢水,这是我的策略。 主持人高立智:市场空间足够大,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可以凭借平台优势获得客户。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保险师的陈总,我们知道保险师平台非常受代理人的期待,我调研过,他们非常喜欢你们的计划书和海报,你们在增员环节可以再增加点什么?我们知道保险师平台已经有很多代理人用户了,您认为,未来代理人平台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晓:感谢高总的表扬和鼓励,还提出了好的建议,我们回去要再加把油和努力。首先,我们保险师一直非常坚定地给代理人提供服务,前面有很多大咖们都讲到过,这个行业大量的保费来源还是靠代理人去获取的,比如刚才方总提到,在车险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没有信息,代理人一定有信息的,寿险情况也是一样,如果当年不推代理的信息完整化的话,大部分营销员在填用户联系方式时=一定是写自己或非客户本人的。首先,市场连接消费者最末端的,除了现在有很多平台,直接toC,微保、水滴等,目前客户的触达还是靠代理的一对一沟通和交流。保险本身是相对复杂的,低频的,非刚需的,意识是不断爆发的虚拟化产品。因此,中国人传统观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出了问题先找代理人再找保险公司,或者通过代理人去解决理赔方面的问题,所以,代理服务巨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法完全彻底实现“去代理人化”的。 当然,我们也在看市场变化方向,也许未来5-15年时间地渠道变化会有新的结构产生,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做的,是给代理人们提供最好的服务。高总提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这条路上会继续做哪些努力,我认为,几个方面是我们一起创造的,当然,前提是今天有许多创业者和保险公司已经把丰富的基础设施做了。比方目前中介模式和中介理念的兴起,产销分离理念倡导的文化,首先从代理人意识里已经产生意识形态层面。 原来在保险行业我们是封闭式训练和管理,尽量让代理人接触非保险公司之外的声音,因为现在有了互联网平台和快速信息对接以及交互,今天已经无法阻挡在主体公司里个人代理人去理解和接受外面信息的可能性。所以,使我们感觉到代理人思维模式结构的变化,它已经不仅仅只听从和服从主体公司的训练和引导方式,更多的会站在客户角度,站在自己如何在市场当中更好立足角度去考虑更多的事情。这首先是思维上结构性的变化。 第二,我们从数据当中看到从业人群的数字,基础属性的结构性变化,比如我们平台上因为有大量代理人用户,我们也做了抽样分析,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年龄在70后和80后,这和我原来进入到保险行业时的结构已经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了。2005年第一次进入保险行业时,自己的营销团队主要是45岁以上中年女性为主,现在不管是一二三线城市还是其他非发达地区,今天从业人员代理结构越来越年轻化,70后、80后所想的以及和我们之前所理解的,保险公司灌输给用户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我们发现大量90后开始进入到保险市场。当然,我也很认同泛华的刘总提到的,2019年代理人总数量会下降,但代理人人口红利的褪去一定会产生另外一个红利,代理人的人才。因为我们发现更加优秀,更加专业,更加理念先进的从业者进到这个行业。所以,第二个趋势是代理人结构性变化。 第三,代理人素质提升以及他们对工具的需求。保险师从2015年开始做计划书,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12亿份计划书的数据量了,过程当中不断有所谓大数据分析,但还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可以帮助代理人给别人好的方案和建议,和你一样的代理人和客户时用的什么样的方法和建议,是不是能够供你选择。不断提取别人先进经验的方式在保险师平台上用的越来越多,这是对代理人工具层面的赋能。 代理人永远离不开的是培训教育和训练,但从培训教育方面实现商业化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这是伪命题,绝大多数渴望知识的人是不愿意学习的,因为这是很痛苦的过程,甚至有人调侃罗胖新年演讲就和权健卖保健品一样。这条路很辛苦,很艰难,我们也会给代理人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建议,比如我们平台上社区的功能,已经积累了大量每一个业务员,每个个体不同问题的不同答案,不同客户提出的不同答案,这也形成了一种知识库去赋能代理人人群,去提高他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 第三,网销产品的赋能,越来越多产品丰富度能满足代理人补充他的客户需求的不足。接下来对保险师提出的要求是,如何在市场变化过程中给代理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主持人高立智: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最后我总结一下这个问题,目前互联网保险沉淀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保险从业是简单到深的改变,从简单的获客渠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到公司运营结构的变化,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作为传统保险行业以更为开放,更为积极的心态拥抱整个保险科技的发展。[详情]
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非银金融行业运营总监周俊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非银金融行业运营总监周俊在演讲中表示,保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三个挑战。 这三个挑战分别是:第一个是因为保险企业组织体系庞大而带来的挑战;第二个是系统入口非常多;第三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周俊:大家好,我是腾讯企业微信的周俊,很荣幸能够与各位行业前辈交流。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保险行业的一些心得与想法。 这次分享的PPT,我改了很多遍,因为想讲的东西太多,演讲的标题也是几次更新,最后敲定用这个标题,也是我认为更精准阐述企业微信的定位的:放大每一位“保险人”的价值,这个“保险人”泛指所有保险内勤、外勤,以及所有保险产业链上的“人”。 我在2018年,用4到5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几十家保险企业,我总结我看到的保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三个挑战。 第一个是因为保险企业组织体系庞大而带来的挑战; 一家全国经营的保险企业,从总部到省分公司、市分公司,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人,涉及方方面面的岗位,内部有大量的信息对称、信息传播,我们用短信?邮件?电话?似乎都不是最有效率、覆盖面最广的方式。用微信?也不对,它并没有组织通讯录和权限管理,并不适合企业使用。 我也走访了一些保险分公司,发现因为组织庞大,总部的信息技术中心,并不能完全兼顾分公司的一些信息化需求,比如像考勤、轻量级的审批,甚至一些代理人基于移动端的销售工具等等。规模较大的分公司,也是上千上万人的企业,跟别的行业相比,这就是规模很大的企业了,数字化工具远没有全场景的覆盖。 第二个是系统入口非常多,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不论是内勤人员还是外勤人员。我跟很多保险人交流,拿出手机,安装了很多公司的APP,而且很多APP是低频的,偶尔打开,结果发现APP需要升级了,有些安卓的机型还会有各种bug,作为保险人的办公工具,体验实在有待提高。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这么多系统,这么多APP的维护和推广,也是巨大的成本。 第三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人们使用电话和短信的沟通方式在减少。在线下也是一样,人与人的交友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这两天在会场,大家习惯用微信加好友。微信,俨然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名片,而作为企业身份的人来说,个人微信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诉求,比如个人微信无法与企业的管理系统相联,一线人员基于微信的客户资产无法被企业沉淀与管理、离职员工关系无法得到继承等等…… 另一个是保险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复杂,各产业链上的不同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非常麻烦。 这些挑战和痛点,相信台下的各位会有感同身受,那么企业微信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详情]
南燕科技创始人兼CEO龚勋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南燕科技创始人兼CEO龚勋在演讲中表示,从来没有发现保险可以去中介化,去中介化是非常不成功的一件事情。 龚勋强调,他相信每个痛点会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痛点的解决,最后循环于自身。 以下为文字实录: 龚勋:非常感谢胡总的邀请。当年我刚刚入行的时候,都在说加入WTO,外资狼来了,我很早就进入了外资,但我想说外资其实根本不可怕,十几年下来,最后我们的老东家直接从中国撤退了。也有非常多的外资,在中国找不到出路。 我和我的团队在2015年12月,非常幸运地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想要把我们做的事情做好一下。这些事情都是在保险公司不能做的,因为保险公司的限制非常多,什么事情都要呈文签报,做一个决定可能需要花费18个月甚至24个月的时间,结果时机已经失去。 我花了17年的时间搞清楚保险是怎么回事,第一次真真实实的卖出一张保单是到2011年了,我来做RSA北分的总经理。原来做CFO的时候,保险对我来说就是各种准备金的数字、再保的数字,但后来发现保险是可以被卖出去的,对于我这样一个财务出身的人会觉得很神奇,然后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件事情到底它好玩在什么地方。我们为什么选择服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2015年创业的时候,我也接触了很多的互联网平台发现,很多事情值得干。因为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连通,甚至到今天为止都没有连通。 中国保险中介约2600家,其中头部中介有技术能力的都非常少。我们花了时间把2600家中介梳理了一遍,并挑一部分来做服务。我们发现中介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甚至按照背景都有很多区分方式。我们内部分类中很重要的一类,88家央企集团中旗下中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从事寿险中介的头部、中部、尾部在做什么?原来做车险的中介一年就是几千万流量,他们现在转型想做什么?还有一些中企,或者是国企,我们怎么去服务他们?他们又在做什么?我们又去琢磨了一些新进的民营中介,他们又在做什么?每个类型的中介和它的股东背景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每一家的个性需求。我们花很多时间研究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以及他们未来的生存方向是什么。 去中介化?不管是我在保险公司还是在创业时,从来没有人教育过我,可以去中介化。因为外资险企整个中国区大概就只有100多人,怎么去中介化?我们所有的保费都来源于中介,甚至它的母公司都是来源于中介,所以在我的脑海中从来没有发现保险可以去中介化,去中介化是非常不成功的一件事情。 中介的佣金真的很高吗?中介的佣金真的不高,跟药店相比,中介的佣金比例太低了。能够把这样的产品卖出去,中介佣金比例一点都不高,而且它还有空间。香港一些简单的个人险的佣金也是70%,这一点都不奇怪,它就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很多过去的书籍说国外中介的佣金低,但实际上他们现在也是水涨船高。当然,美国过去一些案件导致一些中介受到压制,但其他小中介的佣金仍然非常高。 中介很痛苦,很多民营中介老板跟我说,花了一两千万砸一个系统,结果系统构建完成上线之后跑不通,他们也想向头部的互联网平台一样拥有自己的能力,但花一两千万行不行?一些传统的寿险中介也想多元化发展,成立多元部,但多元部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留住现在的代理人?怎样让代理人变得更有动力?B2B2E有没有可能变成央企中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还是它只做它的集团内的财产险? 我们发现了客户的痛点,做了非常多的系统和实践,也成功把系统都构建在最基础的云端开发上。随着中介服务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另外一个痛点,保险公司。 我记得最早创业的时候,第一年只完成了两个对接保险公司的项目,当然现在我们可以完成六七十个保险公司的对接,但实际上想要和保险公司打通仍然非常困难,这不仅是头部中介的问题,甚至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也有同样的痛苦,因为产险、寿险、再保险,每个保险主体公司的系统都不同,想打通非常难。 全域的概念,我们发现只服务一点是不够的,服务一点很容易被任何一个外界的东西所击穿。我们逐渐解决了中介的痛点,解决了中介的核心系统,基本法系统。大家都知道产险和寿险都不同,到底怎样处理基本法系统,让基本法系统变得更易用?很大的一个痛点。 一些中部和尾部中介改良前,用Excel表甚至是纸,以及仅有的一套用友系统来解决问题,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地步。我们怎么去把他们的这些事情解决掉? 首先要把价格降下来,他们才会用。所以南燕把价格降到非常低的程度,这样使用的中介变得越来越多。然后我们发现和保险公司对接很痛苦,既然保险公司理论上也可以将其系统外包给易保、中科软等软件公司,那有没有可能把一些系统外包给南燕做?这样我们能够把整个需求都打通。 非常感谢所有中介对南燕的支持,我们最后打通了一些保险公司——目前已经签约6家保险公司,达成了第一个梦想,再也不要对接了。今天这些保险公司批准一个产品,明天所有的人员就可以上这个产品了。基础的高速公路建好了,对行业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终于可以很快的去发现最新的产品,把产品推出到市场上。 后来,我们发现保险公司也很痛苦,希望我们能够帮他们找到再保,安排分散风险,所以我们又去做再保。目前南燕的再保团队可以在再保行业中排到前五。我们这样可以把一些财产险业务处理掉。当然我们的再保团队也要构建一些寿险方面的基因,来更好的推进合作。 我在做财务的时候,接到国内老大哥的合约再保时,会很痛苦,因为我看不到他们的细节和理赔,每年年底都是拍脑门看合约,看它到底怎么被处理,怎么进我的财务报表。 有没有可能通过我们前端的交易直接把这些数据提供到再保的合约,让再保人直接看到之前风险的处理情况? 南燕到现在为止用了很多的时间做一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做一些产品的改良,整个系统是从中介端到再保端都做完了,希望能够提供整个行业相应的人效。 南燕做的所有的产品,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漫游到目前的体系上,最早我们做意外险,后来做健康险,目前车险、团财长期、养老都涉及了。这些事情非常痛苦,这里面的坑讲出来都是血和泪。例如团财方面,中国B2C支付非常友好,但B2B支付非常不友好,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团单批改和申报,这些到底怎样付费? 我相信每个痛点会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痛点的解决,最后循环于自身。这就是我在讲,我们最早的战略模型和后来我们做的一些细节,也就是我们在讲慎始,慎于微。这是我个人最近的一个感悟,希望这件事情可以从细处做好,把公司发展速度更快,能够服务整个保险行业。 还有一件事情,南燕到现在为止始终不擅长卖,这是我们的边界,我们没有能力去做交易,最后的交易端。大家都觉保险销售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实际上,很多保险销售平台在最后是在和微商做竞争,如果卖微商产品得到利润更高,他不会卖保险。所以,我们在面临整个市场的竞争。对南燕的启示来说,我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做不了,我们应该和其他人一起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这是我们自己拥有的一个边界感。[详情]
悟空保创始人陈志华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悟空保创始人陈志华发表题为《2019年互联网保险之10大“小趋势”》,他认为互联网保险真正在做“保险姓保”的事。 陈志华表示,互联网保险在2019年将会继续呈几何级的增长,传统线下代理人渠道花了10多年时间做到100亿元的盘子,互联网保险寿险不用十年的时间就能做到百亿元的规模。 对于大热的互助险,陈志华表示,2018年监管的革新,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互助和保险没有刚兑危机,能够满足监管最低要求,且有保险兜底的话,互助可以做,这是明确的信号弹。而2019年会有更多的主体和流量巨头进入互助领域。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志华: 非常感谢慧保天下的胡琼女士,两三年前冬天的一次饭局后,我们搭乘同一辆车回家,我问她要不要创业,创业是很苦的事儿,我想多拉一个姐妹下水,她说这个事一定会干,所以,今天的场面要祝贺她!今天我想以创业者的身份,回顾过往三年我们在互联网领域所做的探索,其中有经验,但更多的还是教训。 一、互联网保险市场 对比2017年, 2018年互联网保险大盘滞涨,从我的角度看,跌的是理财、车险,但互联网的健康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增长非常快,我认为互联网保险真正在做“保险姓保”的事。市场的缺口无比巨大,目前中国保险结构80%以上的产品是理财型,和美国保险市场产品结构做比较,会发现中国保障缺口很大,什么时候中国保险市场保障性产品达到80%份额时,我相信那是互联网保险也是传统保险的春天到了。互联网保险在2019年将会继续呈几何级的增长,传统线下代理人渠道花了10多年时间做到100亿元的盘子,但我坚信互联网保险寿险不用十年的时间就能做到百亿元的规模。打破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保险的优势很明显,但这也很难。 如果所有人都认知到目前大公司寿险产品价格一般会比中小公司贵;线上产品价格会比线下低;就算保险公司发生危机,都有保险保障基金在背后做坚实的后盾,这三个方面的认知,前两个关于性价比,第三个关于安全,如果每个消费者都知晓这三个方面,相信互联网保险的春天会来得更快。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打破,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 二、互联网保险用户 互联网保险用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低龄高保。悟空保的数据显示,2017年80后的份额占比超过50%,2018年90后份额已经超过80后,占比近55%,说明社会变化很快,而且平均件数已达2件,对保险的认知和理解比70后、60后高很多。 二是意识崛醒。对于保险的理解,保险是什么?为什么买保险?我怎样买保险?作为互联网保险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和使用通过线上,例如通过大V、知乎以及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判断做出决策,随着90后及00后的成长,这个趋势已经到来。互联网保险服务更多以80后、90后及未来90后为主。对所有用户年龄进行分析,更多的还是以70后为主,银保更多以60后为主,这三个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触达产品。 三是产品差异化。年轻人更多看重的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等保障型产品,往后才考虑理财。 三、互联网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本身复杂、低频,悟空保一直强调保障优先,致力于把产品做到极简,价格做到最低。两年前,我们在线销售长期重疾,三天做到1000万元规模,带动了整个行业做长期寿险产品的线上销售和运营。从目前结果来看,线上盘子相比两年前已经扩大了很多,同时线上产品价格也大幅降,产品价格降低有三个原因:一是社会渠道成本大幅降低;二是用互联网方式取代人工;三是去纸张。未来,重疾险的价格已经不可能再继续往下走。所以,保险产品第一个阶段是促进竞争,未来更多的是比拼系统的运营能力、成本控制及效率提升。 四、互联网保险流量 过去在京东金融工作时,我做了大量尝试,曾经认为只要把线上产品责任简单化处理,价格低价化,挂到的主页面上就会有用户来买。但实际上转化率非常低。所以,有流量不见得一定会有业务规模,目前整体转化率还是非常低,怎样把运营能力形成体系,这是决定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核心。所以,有人不一定有业务,但没有人一定没有业务。 五、互联网保险发展关键在科技 最近两年,科技在互联网保险里讲的特别多,科技赋能对保险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趋势不管你是否相信,它已经不知不觉融入日常生活。科技分化但不会颠覆,知、信、行合一,才能抢得先机,对于未来行业变革、创新都是好事。 六、互联网保险创业模式 过往三年,互联网创业模式非常多,有产品、渠道、工具,比价、理赔数据等方面的切入,有过融资经历的保险创业机构超200家,部分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头部,2019年的互联网保险市场应该是触底反弹的局势。有人说微信上万物成长,我认为保险之上也是万物生长,3万亿元规模的盘子,其中2万多亿元的寿险,8000多亿元的财险,这是很大的市场规模,不管创业从什么方面切入,只要根扎得深、扎得透一样可以活得很好。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是个趋势,要想把把70后改造成互联网原住民的代价太高,但等到90后、00后甚至更后面一代人成长之后,我们这些70后开始退出舞台,那时候互联网保险的春天会更早到来。同时,我们也坚信,线下800万的代理人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消失,参考美国的市场,代理人依然是主流的销售渠道。尽管过去我们更多专注在线上,2019年我们开始做全面布局,线上的获客及线下产品定制以及线下O2O、新零售,会会发现保险业这种方式会逐步形成主流。 七、关于互助险。 2018年监管的革新,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互助和保险没有刚兑危机,能够满足监管最低要求,且有保险兜底的话,互助可以做,这是明确的信号弹。最近不管是滴滴的入局,我们悟空保马上也要推出(互助保险)了。 需求一直存在,可以根据金字塔原理对三类人群需求做出划分:一是金字塔塔尖的富裕人群除了遗产规划,对医疗险或重疾险需求比较弱,因为家庭成员随时可以支出100万元就医,这批人是不需要保险的,最底层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群,他们既没有社保也没有商保,还需要高息借贷来满足和维持生活,这一群体位于整个塔基,是个很大的存量。相互保能够在一个月时间获取2000万的用户,也反映出这个群体旺盛的需求。去掉塔尖和塔基的部分,金子塔中间的群体收入不低,但车贷、房贷让他们负债累累,这一群体最需要商业保险。 互助具备大规模线上获客的能力,这一人群对风险有一定的认知,有不安和焦虑。保险交易本身特别低频,通过获客可以把这个群体的人聚在一起,把单个个体变成群体高频事件,这是一个很好教育消费者的机会,如果这时产品理念、服务和运营能得上的话,转化率会很高。我们判断,2019年会有更多的主体和流量巨头进入互助领域。 八、互联网保险资本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创业就是融资,尤其在当下的资本寒冬。这几年很多互联网巨头合并,例如滴滴和Uber,美团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大家会发现整个资本靠烧钱形成壁垒再形成垄断,但这种商业模式在当下很难实现,资本会回归到本质。现在有很多创业公司,不管从哪个点切入,当创业项目和资本远离时,估值一定很难做大,这是目前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点。如果在资本寒冬能融到资金,你一定是个幸运儿,第一你安全边际足够高,第二这个时间点你能反向操作。 九、竞争与合作 互联网的力量是无穷的,互联网平台的百万医疗险的用户主要是90后及00后。传统保险和商业保险看存量和增量,我相信未来的黄金十年,保险结构从理财的八二开和反过来二八开时,不管存量还是增量,中国的保险市场仍然是快速增长的市场,没有所谓的竞争或PK,这个市场空间太大了,在互联网金融格局里,传统保险公司、创业保险机构将融合共存。 十、监管 监管是目前互联网保险争议最多,讨论最多,分歧最多的领域,目前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现在的年金险、重疾险到底用不用放开产品线和区域,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用户的考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的判断。今天就创业三年的思考和各位做以上简单的汇报,仅供参考,谢谢![详情]
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发表演讲《医疗投资与保险科技》。 李秋实指出,医药行业和保险有非常深刻的关联。我国医药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财办医 ( 1950~1984 ),第二阶段是以药养医 ( 1984~2009 ),第三阶段是2009年开始到现在的以保促医。而产业变革将带来行业中三方的重构和产业机遇,这三方分别是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产品提供方。 他强调商业健康险增速快、潜力大: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42%(除去万能险影响也有13%的增长),政策引导下,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相较发达国家,我国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占比高达39.7%;商业保险将替代作为主要支付主体,同时减轻国家医保负荷。 李秋实预判,未来健康险产业链投资机会集中在上游的增值服务和数据,中游的专业保险公司,下游的营销机构(线上及线下)。未来健康险发展趋势是:场景化产品设计、线上+线下、险资+产业资本。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秋实: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高佳集团的李秋实,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医疗、保险、投资的内容。 过去的2018年,和医疗、保险相关有几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讲一下,可能会引起对医疗保险更浓厚的感知。去年有一部神剧《我不是药神》,这里面讲到的背后的深刻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政府和各界广泛的重视。第二件事,我今年看到习主席刚刚过去2019年新年致辞里提到了一句话,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整体医药费用得到了一些控制,有很多抗癌药品进入了医保目录。可能和上面这部电影有一些相关性。第三件事,最近资本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认知和行业变化非常巨大,药品大量的采购和新药品纳入了医保目录带来的变化,行业格局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可能是我从业20年来最大的变化,所以站在这个时点上,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医药、保险和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 我除了做医疗投资之外,我在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和平安健康险、平安寿险、养老险和新分拆出来的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合作很多,所以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一、医药行业和保险有非常深刻的关联 我国过去几十年来走过的医药过程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财养医,在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靠的是国家财政,当时社会主义机制下,通过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来实现广覆盖,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中国当时在人均GDP非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非常广的覆盖,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这是以财办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均寿命和出生率获得了广泛的提高。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2009年以药养医。这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大量的医院、医生,药品占比在医院结构中非常高,平均来讲最多接近过一半,很多医院甚至达到70-80%,一个医院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药,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在国外美国、德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个数据接近30%左右,这才是合理的数据。所以2009年以后国家控制药占比,医药在医疗支出费用的比例。这是比较好的现象。当时葛兰素史克,大家都明白,很多药品靠带金销售带来很多影响。 第三阶段是2009年开始到现在的以保促医。因为2008、2009年国家有了新的医改政策,8500亿的医疗费用,投资用于医疗费用的控制,业带来了一批医疗上市器械公司,他们进入了医保目录后药品销售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了非常粗放的增长模式,并没有精细化的管理,也造成了很多今天的问题。2016年我们医保覆盖率达到了97%,非常之高。 2018年国家政府机关开始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把医疗保险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很多部门整合在一起,过去很多医改改不了,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政府机关的整合,现在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行业中,我们基本上分为三方: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产品提供方。产业变革将带来三方的重构和产业机遇。 支付方,也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谈到的保险,除了原来的社保大量的覆盖之外,商业保险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商业保险没有那么高的占比,包括很多的健康险公司都是亏损的,但这一两年大量的商保公司开始实现盈利,比如平安健康险在2017年首次实现盈利,而且它的增长速度以及行业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我印象中平安健康保每年增长速度接近三倍以上,这会带来大量的商业保险的投资机会。 很多药品的出现,在医药品结构中,大量是仿制药,在过去一段时间大量的降价,降幅达到80-90%,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往创新药品倾斜,大量的创新药品加速上市。所以我们在商业保险中关注多更多的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 服务方,过去是公立医院,未来是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将进一步涌现。产品提供方,这是医药新政打击最快的地方,原来一些辅助药和高毛利的仿制药,甚至滥用和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后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会进行并购整合,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会被淘汰,一些龙头企业会迅速的胜出。我们在这一格局下要从投资视角去关注。在支付方,医保基金支付很大,我们要关注健康保。药品占比会得到控制,行业格局会发生变化,防止药会占比下降。更多的专科连锁医院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 很多药品的出现,在医药品结构中,大量是仿制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大量的讲价,降幅达到80-90%,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往创新药品倾斜,大量的创新药品加速上市。所以我们在商业保险中关注多更多的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 服务方,过去是公立医院,未来是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将进一步涌现。 产品提供方,这是医药新政打击最快的地方,原来一些辅助药和高毛利的仿制药,甚至滥用和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后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会进行并购整合,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会被淘汰,一些龙头企业会迅速的胜出。 在这一格局下,从投资视角需要去关注的点:在支付方,医保基金支付很大,我们要关注健康保险。药品占比会得到控制,行业格局会发生变化。更多的专科连锁医院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第三块是产品方,最核心的点还是要关注创新药,其次在这样一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要关注有成本优势和制造工艺优势的仿制药企业。 二、健康险领域的投资机会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中国的健康险和美国、英国、德国的比较,我们的机制接近德国,社会保险为主的产业格局。但是我们的保险的覆盖深度与德国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别。我们一方面要在未来几年中提高社会保险的密度和深度,同时健康险仍然是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险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可以更加撬动这块带来新的格局的变化。 我国主要健康保险公司过去几年的情况,大部分是亏损的,只有平安健康险是在2017年盈利。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平安布局了很多医保科技、PDM系统和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精细化管理上有很多新的地方。原来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数据不够,所以这些保险的设计者在很多设计方面设计不了,因为原来都是粗放的社保数据,很多数据国家也不可能给你,我们就无法做很精细化的管理,但通过这几年的耕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所以后面PDM系统(药品福利管理系统),像美国的联合健康保险他们做的事情在中国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一些龙头企业继续把保险数据和用户的量,他们会带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原来都是总的一个定额的金额,后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按病种和某些品种类的保险,我看到平安曾经有11种抗癌靶向药的险种,以前没有这种某几个药品进入商业险而且可以报销,但未来这种的险种将越来越多。 这是保险带来的一些变化,通过健康数据未来的支持,商业保险将有更大的发展。 这是保险科技投资逻辑。商业保险的比例未来十年会迅速提高,现在我们有很多人到香港购买一些重疾险和海外保险,未来国内人民币保险市场也会有大量精细化产品出现,精细化管理会越来越多。而且在大家提到的一些民营医院,北京的和睦家等妇科儿科和口腔医院中都会有很多精细化保险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在产业链方面上游是关注增值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包括一些特需和高端医疗保险,附加服务包括新的一些医疗带来的变化,比如基因检测和慢病管理与保险的合作,我看到一个项目,就是你买了它的保险,它的附带服务是能够在北京几所大医院主任级医生挂号和咨询,它是一个免费的增值服务,但门槛非常高,这样一些新的保险业态和结构将带来新的机会。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数据沉淀,过去样本量太小了,我记得平安健康险只有几千万人口,这是最多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过亿的数据量的产生,平安的医保科技前年的时候分拆出来,独立出来后准备将来要上市,它也是积累了和政府、社保大量合作数据方面的应用。它的数据可以帮保险公司做更加精细化的设计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会给一些药企进行定价、与医保进行博弈谈判、包括和商业保险和社保的谈判,这方面在国外有一系列的体系,现在由于数据的沉淀,我们看到平安健康险和海鸿控股都在做类型的尝试,未来会有很多落地的投资机会。 这是未来健康险的发展趋势,非常精细化的产品设计、以及线上线下的投资机会。在座很多朋友也是做互联网在线保险,大量和线下产品进行合作,健康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不得不提出的是一些产业资本和险资的合作,在医疗行业投资是非常长周期的行业,无论是医疗服务、医院和药品都是非常长周期的,过去我们五年终看到大量的保险公司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布局,包括平安、包括泰康、中国人寿都把医疗投资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而不光是财务投资,它们投资了大量的医院、医疗器械公司和药品公司,它背后的逻辑是用自己的产业资源和所投的项目进行整合。 同时我们看到国外也是这样,国外大量的医院,控股股东并不是一些PE机构,而是一些保险公司。我觉得未来这个行业,我们看到这种长周期的保险资金沉淀到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很大的变化。 开头提到了药品费用、医保格局和产业格局,现在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的元年,我们每一天都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最近一个月每周都会出现一些医改政策,力度非常大。 开头提到了药品费用、医保格局和产业格局,现在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的元年,我们每一天都在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最近一个月每周都会出现一些医改政策,力度非常大。未来的格局,可以猜想一下,大量的仿制药企业、仿制药价格会得到很大的控制,但很多创新药的企业,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单抗P1的创新药在国内加速审批,和国外几乎接近同步,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会起来,我们也看到很多创新药的品种进入到了社保和商保覆盖的目录,很多老百姓在用药中再也不用像《我不是药神》中演的那样到国外走私,而是可以采用非常好的就诊方式。 希望健康和医疗之间更好的整合,帮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谢谢大家。[详情]
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发表题为《智能风控在互联网健康险的应用》的演讲。 徐瀚指出,互联网保险在2017年、2018年从总盘子上看是滞涨的局面。不过,有一个险种很繁荣,健康险销售有亮眼表现,2017年整个翻倍,2018年数字增长也很亮眼。这一健康险数字的增长,将带给我们平台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平台和保险公司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一个产品仅仅是平台赚钱了,保险公司是亏损的,对不起,这个好的产品一定不会长久的。如果想把好产品持续提供给对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智能风控在健康险中的应用,只有在前端做好了守门员,才能做到把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 对于大数据风控发展,徐瀚着重阐述了三点:第一,已经不是随机样本了,而是全量数据;第二,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第三,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瀚: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要感谢胡琼老师给我们舞台,这样的头脑盛筵讨论保险的商业逻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智能风控在互联网健康险的应用”,小雨伞保险是2015年成立的,我们是聚焦于人身健康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提供定制加精选保险产品给用户的一个互联网平台。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们在这两年都看到了,中国健康险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我借用胡琼老师的关键词,理性和繁荣。大家都觉得互联网保险是非常热门的词汇,在2013年到2016年时,互联网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我整个人也有感受到,2017年整体互联网产生的保费比2016年有所下降,同时2018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估计即便有增长也是个位数增长,整体行业在2017年、2018年在总盘子上看是滞涨的局面。 中间有一点值得庆幸,这就是另外一个词“繁荣”。有一个险种很繁荣,健康险销售有亮眼表现,2017年整个翻倍,2018年数字增长也很亮眼。这一健康险数字的增长,将带给我们这个平台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平台和保险公司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一个产品仅仅是平台赚钱了,保险公司是亏损的,对不起这个好的产品一定不会长久的。如果想把好产品持续提供给对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智能风控在健康险中的应用,只有在前端做好了守门员,才能做到把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下面我开始我的演讲。 我今天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互联网保险的风控缺失;二是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的发展趋势;三是健康险的一些应用模式;四是啄木鸟PICUS。 一、互联网平台的风控缺失 我们看两个案例,第一个是关于张轶凡的泰国杀妻案。一位天津男子购买了10多份保险,约3000多万的保额,在泰国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这个案件最后被警方破获了,但这个案件里缺失了什么? 首先张轶凡的案件调查发现,这个人有多头借贷的情况出现,他在多家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借钱不还钱的记录。这里涉及到风控里的多头借贷的分值卡的异常。第二,他在十多家保险投保了3000多万的保险,媒体也打出了投保清单,相信很多互联网保险的朋友也看到了自己的平台在这里面,心里可能不好过,他存在多头投保的行为。同时中国《保险法》规定,以死亡为给付的保险合同一定要经过被保险人的认可,无论金额多少,但我想张轶凡的妻子一定不知道她被投了3000万的保险,因为如果她的妻子知情的话可能会得到一些蛛丝马迹,可能这个生命也会得到保存。第三,续期缴费能力的峰值的异常,就是在各种借贷活动中没有如期还款的责任。从这个案件暴露出了几个互联网风控的缺失。 第二个案件堪比“谍战片”。这是无锡的一家民营医院的医生高健业在5-9月期间购买了总额79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同时他用化名高飞就诊隐瞒了就诊记录,因为用同一个名字去就诊可能会被保险公司发现从而拒保。他在投保后犹豫期刚刚过后,即以患了甲状腺乳头状癌为由申请索赔。但他的索赔引起了保险公司的注意,发现它确实有不正常的案例出现。在调查过程中,用大数据风控手段调取了无锡地区约3万份的B超报告,发现了有高飞其人和高建业整个模型完全吻合,这个事情就是用大数据的手段发现了骗保的案例。 这两个案例非常知名,同时这是我们看到的案例,我们小雨伞几年从业中,发现更多精妙度没有那么高,但更加离奇的理赔案件。比如,我们曾发现一位用户用手画的一张医疗发票来投保,我们发现这个画的程度非常高,这一幅画也值很多钱。 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大量理赔的缺失,这种缺失体现在哪儿? 羊毛党:小雨伞早期做过一些高频的互动保险产品,我们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存在了大量的羊毛党,只要有红包就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刷单。恶意投保和虚假投保:刚才的案例中都看到了。合同欺诈:同时还有很多高额风险,我们看到了3000万等过千万的高额保险出现的道德风险。健康风险:患病后进行逆选择。续期风险:这是很多寿险的痛,第一年买了保险,第二年不来买了,存在的虚假刷单的风险。互联网的风险大概有这么多,我们进行展示,方便进入主题的讨论。 传统的风险维度不足以反馈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了。传统的欺诈案,由于它的样本不足信,没有办法发现群体的欺诈,我们看到好人分散,坏人扎堆的模型,好人的模型是分散的,但坏人的各种特征是扎堆的。比如欠钱不还的是一堆人,有这样的模型存在。 过去的保险是样本精算的时代,但大数据时代变成了一个全量的数据。 二、个人对大数据风控发展的几点意见和总结 1.已经不是随机样本了,而是全量数据。我们以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案例方便大家理解。乔布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对自身所有的DNA和肿瘤DNA进行排序的人,他花几十万美金把自己的DNA和所有的肿瘤DNA进行了一对一的排比,得到了包括整个基因数码的全部的档案,当然可以说他是有钱任性,也可以说他为自己的生命做了很多的努力,这个案例失败了,他没有把自己救下来,但仍然给他赢得了很多的生命,如果不是他随时对比换药的做法,可能他的生命更早会结束。所以,在所有的发展中不是随机数据了,一定要想办法获得越全越好的数据,这是第一个发现。 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这里面有一个Hadoop的案例,在如果互联网世界每年新增的数据要怎么拿走呢?我不是说全部的,而是新增的,你要准备520亿的320G的硬盘才能把过去一年的数据都拷走,你想精确一个数据在大数据的时代是不正确和不理性的,我们要做的是混杂性,我们对人群进行简单的区分,比如这个人可能是有借贷行为不还,他也许是一个好人,也许你会错杀一个好人,你错杀了10%的好人,没关系,因为你只需要发现一个人群,不要做到全部,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到精确,只需要把人群进行划分。这个Hadoop就特别流行,大家下去可以把这个概念看一下,它是分布式的存储,我们不要追求精准性,而只是把人群进行区分。在我们需要取舍的时候,也许10%的人群是我们错杀的人群,但没有关系,只要你把人群区分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做到它的一个相对精准性。 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是美国一个叫塔吉特的商场,它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它发现女性购买不加香料的化妆品时可以断定这位女性已经怀孕了。有一个爸爸,一家商场给他的女儿寄了很多的婴儿床和婴儿服,这个爸爸很生气,打电话骂商场。但过几天后,他打电话给商场经理道歉,确实发现他的女儿怀孕了。通过购买没有香精的化妆品来引致她怀孕这件事不是那么准确,但给出了相关性的提示,我们要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就这件事情我给你提供一个可能性,至于你想怎么做是你的事,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只是提供相关性。 整个智能风控的发展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从核身,把三要素、四要素,到信用评级、决策引擎和复杂的网络机器学习,刚才我说到数据太庞大,如果你不通过机器学习是无法获得全量的数据的。 李彦宏的一句话,这里简单引用一下,“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在中国大数据的获取比你想想的要简单很多。 三、智能风控的应用 这是金融行业的一些案例,主要是信贷和反欺诈,P2P在智能风控已经应用的很详尽了。证券业去年抓了很多的关联交易,全部都是用智能风控的手段抓出来的。保险业的案例,AVIVA利用信用报告和顾客的市场分析来替代传统保险公司使用顾客的血液尿液,它用了顾客的其他数据替代了这些检验数据,原理是不要精确性和只要混杂性,通过一些行为数据来提供整体平台的混杂性。 这是现阶段的一能风控的问题和对策。我们互联网健康的一些应用模式,在互联网里最重要的有几个:客户画像的构建,小数据人格的分析、性格爱好、疾病风险的预测模型。这是小雨伞自己的一个量化风险数据模型,从上而下的业务目标驱动,从下而上是数据驱动。我们通过评分卡的开发,从底层接入数据,通过评分机制给出,给出一些策略监控意见。 四、简单介绍一下啄木鸟的PICUS的系统 PICUS系统,主要来自于几个:敏捷作业、迭代、核保和识别,分别取这几个英语单词的开头。 我们是通过如上的策略集和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核身、反欺诈、健康模型的建立。这里稍微讲一下,在我们的系统和别的系统的不同之处。第一,我们是自定义策略流,因为互联网平台要跟中国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的,所以,我们自定义策略流可以自动配比在所有保险公司的风控系统上,每一家保险公司的系统都不同,我们自定义策略,只要你配上去就可以配套使用。还有我们的两个决策:一是交叉决策集,在我们整个做完以后,通过我们的评分卡给每个用户一个分值,进行交叉决策;二是给出一个可以投保的额度建议,这就是啄木鸟风控计划。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详情]
车车科技创始人、CEO张磊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车车科技创始人、CEO张磊发表演讲《新零售 新服务 新格局》。 张磊表示,大家都说传统车险在线交易很困难,我们做了四年以后感觉到有四个方面:一是系统交易环节和接口开发非常困难;二是,佣金费率动态变化很快,造成了平台交易困难;三是,获客很难;四是,交付难。 张磊还提到,未来的保险公司要把传统以规模冲刺为主要目的,变成以服务来吸引客户的经营模式,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张磊: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各位专家交流车险改革和车险互联网行业的探索。慧保天下这个会我是第三次参加了,每次的会场都比上一届扩大一倍,我们祝愿慧保天下的会议越来越好。 我今天用15分钟介绍一下车车科技在车险领域的探索和想法。 为什么传统车险在线交易难? 大家都说传统车险在线交易很困难,我们做了四年以后感觉到有四个方面。 1.系统交易环节和接口开发非常困难。2013年到现在,中国车险承保公司达到67家,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家保险公司的系统和它的一些承保规则以及区域化的差异都非常大。所以,能够实现在线交易首先会解决这种易构战略的融合性。这块我们在车险的交易环节探索了将近10年的时间,解决了一些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第三方机构和中介公司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完成的。 2.佣金费率动态变化很快。虽然银保监会要求“报行合一”,大公司25%、小公司30%左右,但实际上在操作中大家都很清楚,很多保险公司的佣金依然在市场化波动,今天可能是25%,明天就有可能涨到45%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想做在线的交易也是非常困难的,毕竟是随行就市的,很多佣金管理也造成了平台交易的困难。 3.获客很难。对保险产品终究是低频产品,车险算是高频了吧,一年买一次,但相对于传统电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获客成本可能是高达2000、3000元,甚至比保费还要高,这是经济学上不划算的一门生意。 4.交付难。车险不像健康险或者意外险,国内大部分的省份还是纸质保单,保单如何到达消费者的手里,怎样把空白单证进行正式出单和打印,这对线下机构考验非常大。 这四个难处造成了传统车险在线交易有这四座大山要翻。 别人眼中的难对我们来说是心中的梦,怎么解决呢? 每一家传统的中介或者从事互联网交易的平台,每一家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我们始终觉得车险依然是互联网保险的排头兵,毕竟一年有8000亿市场。如何实现它?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场变革中的几个机遇。 1.技术驱动。如果依赖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和柜台交单,对车险这种薄利多销的产品来说越来越难。泛华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中介,它的整个后台人员将近2000人在服务车险的交单和柜台报价,从出单打印到结算。2000人一年成本多少呢?大概是3到4亿。如果每一张保单有3%的利润,那它需要300-400亿规模才能养活后台的服务人员。所以,没有技术驱动和在线交易,一般的中介机构很难在合规情况下自负盈亏的。 2.体系变革。过去的保险销售是金字塔型的结构,但车险和寿险不同。寿险可以通过返佣来养活金字塔型的组织,但车险的利润越来越薄,每一单保单对中介机构来说只有3%甚至更少的毛利。这种金字塔型的团队,层层结构都要吃饭,传统金字塔在这种微薄的利润下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3.角色转换。银保监会174号文提出针对车险投保人不允许有相应的返佣和利益输送,希望通过汽车增值服务来满足投保的需求。未来的保险公司要把传统以规模冲刺为主要目的,变成以服务来吸引客户的经营模式,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4.用户的迁徙。过去用户大多存在于线下场景,比如4S店、亲朋好友的个人代理,但现在很多新的消费者足不出户,或者很少与代理人打交道,未来的流量获客从哪里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化营销和线上的新流量渠道。[详情]
水滴公司创始人、CEO沈鹏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水滴公司创始人、CEO沈鹏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是动态的,有来有走,对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我们思考来思考去,还是团队小伙伴们,大家能够在公司里干得更久,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成长得更快,我们才能服务大家。 沈鹏在公司内部定义了三大能力,分别是社交场景能力、大数据能力和服务能力。 此外,沈鹏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创业公司,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水滴筹业务定义为社会企业,不仅教育用户买保险,还帮助了那些得了大病治不起病的人,让他们能够治得起病,总之,做了一些公益相关的事情。[详情]
慧择网创始人、慧择保险经纪董事长马存军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慧择网创始人、慧择保险经纪董事长马存军发表演讲《回归常识 守正出新》。 马存军表示,产品和服务怎么变,也都改变不了我们保险的本原——保障。要围绕着保障来做产品以及服务。同时,保险也是个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属性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风险和信用,对于风险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一定要具备。对这些规律我们是心怀敬畏的,要敬畏保险,敬畏规律,也要敬畏监管,敬畏用户。 对于竞争,马存军强调中国的保险市场是巨大的市场,大家在每个领域里都会有自己的份额。所以,我都不好意思谈所谓的竞争,我们没有任何竞争。太平洋中的几条小鱼,谈竞争空间有点可笑。 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存军(慧择网创始人、慧择保险经纪董事长): 感谢慧保天下,我是今天这个论坛独立发言的最后一位发言人。 我非常喜欢慧保天下定义的“理性”这个词。 这几年,从互联网保险,到保险科技,再到科技金融,可以说风口一浪接着一浪,本人有幸和这些沾了点边,所以经常有机会到一些高大上的论坛,当我在高大上的论坛中,聆听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个现象,以前保险行业的经营者或专家,一夜之间变成科技达人,满嘴都是高科技、大数据,非区块链不露脸。 整个市场在今年一开年,就呼唤理性之风,整个市场,国家也在倡导脱虚向实,在市场里,我们这些参与者更应该脱虚向实。我们天然有个缺点,太喜欢枝繁叶茂,往往忘记了只有根深才会枝繁叶茂,这个基本常识往往被我们所抛弃。我们近期也看到很多市场上面那些只顾修饰枝繁叶茂的,然而最后都逐渐枯萎,有些甚至于轰然倒下,这些都呼唤着我们回归理性,回归常识。我今天所要谈到的就是回归常识,理性思考互联网保险。 谈常识和理性没有什么精彩,作为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不断地问自己“我们是谁?”过程当中,发展到今天,慧择目前给出的答案是,面向保险消费者的互联网保险消费平台,由于有了这个定位,从这个角色出发,我们不断地思考三个常识,既然是面向消费者的,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常识是什么?既然身处保险行业,保险的常识又是什么?既然是互联网做保险,那么互联网的常识又是什么? 慧择发展的这几年,我经常思考的就是围绕这三个常识,思考我们的战略以及发展。在这三个常识之中,排在第一位是保险业的常识,因为解决了我是谁之后就要考虑“我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呢? “陌生之地先立足,危难之际先保命”,陌生的地方先要立足下来,有危险的地方先跑。陌生的地方,你要先搞清楚这个地方的寒来暑往,风土人情才能活得下去,我们在一个行业里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去理解这个行业,如果我们对周边的情境不熟悉的话,是没办法做好的。 我在公司经常和员工说,要经常不断了解保险的精神,增强对行业规律和风险认知,包括对监管的认知,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我们的基因,这也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在这些轨道上运行。 产品和服务怎么变,也都改变不了我们保险的本原——保障。要围绕着保障来做产品以及服务。同时,保险也是个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属性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风险和信用,对于风险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一定要具备。对这些规律我们是心怀敬畏的,要敬畏保险,敬畏规律,也要敬畏监管,敬畏用户。所以,做什么决策时,我们都会拿保险常识来衡量,它是不是符合这些保险的本原,是不是在这个行业的轨道上正常地运行。 如果我们解决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接着要想,我们做什么,创造什么价值?创造价值的时候要考虑我们的对象。人类有两个很好的动物朋友,一是小猫,一是小狗,大家看到猫和狗在一起的时候,有的时候相亲相爱,有的时候又是怒目相对,它们为什么一直这样爱恨情伤呢?有一次给我女儿讲儿童故事时,知道了主要原因,说很多年前小狗是很爱小猫的,于是小狗把他的骨头每一次都殷勤地送给了小猫,大家知道,猫是不吃骨头的,小猫就很生气,一直不接受小狗的爱意,千百年进化下来,它们就没办法幸福地走到一起。我们往往觉得道理、常识很简单,但做产品、服务时往往就拿小狗的爱情来去笼络小猫的心,考虑用户底层需求时有没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为用户去创造价值,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做那些看上去所谓创新,但不符合用户需求常识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买保险,说到底不是买平安也不是买太平,更不是买太平洋,人家买的还是一个保障,他在遇到风险时有保障,让未来的生活有一些确定。更重要的一点,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时候,过程也是需要保障的,这一点一直是我们在做慧择过程中努力的。 既然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何种方式做?我们是一家互联网的保险服务平台,绕不开互联网,当然我也声明,我既不懂代码也不懂互联网,但我知道一个基本逻辑,“这是工具”,就像一头狮子和人类在原始森林里都想吃一个野猪,狮子会去奔跑,会用伶牙俐齿嘶咬野猪,我们人类干嘛?磨小石头,把动物的筋抽出来,再找一根树棍捆起来,做成弓箭射杀野猪。回到保险市场,无论我们的同仁们搞话术还是喊口号,还是我们这些人在敲代码,目的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保民服务,将保险真正地做好,传递保险的善意。我们往往把手段当成目标来经营,我们也的确见到很多企业临到最后脱离了保险的主业。 前面讲到保险常识,金融常识、互联网常识都是基本的本原和规律,人们通常把基本型和不偏离的东西叫“正”,中国有个词语,正就是好的,不正就是不好的。这些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透彻理解如何坚守常识做事情,坚守常识做事情是守正,按照用户需求洞察业务的本质,按照保险常识做好风控和合规,按照互联网常识做好优化。 遵循常识是不是就不去创新呢?说到创新,我倒很喜欢我的安徽老乡罗胖子说的那句话,创新就是回到旧事物,古老的事物,给它用全新的手段再做一遍。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大家知道,昨天中国发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的月兔登到月球背面了,说到高科技产品,是什么把月兔送上月球背面的呢?是二踢脚火药,火药在不断演化过程当中演化出来的,演化到今天常识的力量把人类送上月球,没有脱离常识。我们的祖先没有文字时,如果在河边看到一个黄色石头,想这个石头属于自己,就会到村子里,告诉村子里所有人,“乡亲们,这块石头是属于我张三的”,村民每一家都会用绳子打个结,这块石头是我张三的,不是你的了。以后李四过来说这个石头是他的,张三就会让所有村民佐证,这块石头就是我的。这演化到今天就是这两年处于风口上的风口,浪尖上的浪尖——区块链。经过数千年演化,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工具把它又做了一遍。 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创新,对常识注入了自己新的理解,把常识又重新做了一遍。我们是中国保险行业第一家和保险公司进行系统对接的,2008年当我第一次找保险公司进行系统对接的时候,跑遍所有保险公司没有一家理我,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后有一个机会,我们和美亚做了一款产品,当时一款产品我们基本对接了一年时间;接着平安看到之后,觉得这是种趋势,我们和平安用了7个月时间,现在,在中国市场上,对接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已经从当时的一种创新又变成了现在的常规性常识。过去几年我们打造保险消费闭环,用五年时间完成在线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体系。其实我们的创新都很朴实,回到前面三种常识中,不断挖掘常识当中的新价值,把它贯穿起来提供给用户,实现用户、保险公司、合作伙伴以及行业的共赢。 这是慧择在互联网上进行保险全价值链雏形,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还会不断向各位学习,保证我们不偏离保险的轨道,能够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所谓保险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围绕用户如何让交易结构更加合理,效率更高,更有保障,更符合监管的需求。 在用户方面,我们思考的最多,用户的抓手必然是产品,产品方面我们也不断迭代,利用我们平台所沉积的数据,用户的需求,和供给侧伙伴一起来定制适合于在网上销售的这种产品。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中国的保险市场是巨大的市场,大家在每个领域里都会有自己的份额。所以,我都不好意思谈所谓的竞争,我们没有任何竞争。太平洋中的几条小鱼,谈竞争空间有点可笑。刚才沈总给我上了一堂非常好的课,坚定了我的信心,要专注,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我们只专注于在平台上如何获客,如何为用户服务。这是我们在平台上发现平台用户的特征,当然它和线下用户会有不同。 我们认为,完整的服务应该是产品+闭环服务,也就是说作为中介,如何真正创造出价值,我们用科技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效率。任何企业都是为效率而来的,如果效率没有办法达到超过行业平均标准,是生存不下去的,效率才能代表着利润。我们用科技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效率以及用户的体验。这是我们贯穿整个消费闭环以及贯穿慧择整个平台建设上的思维。 今天我用简短的时间介绍慧择如何理解常识,按常识去做事的一些感想,回归常识是理性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方法。我们认为,保险值得用互联网再认认真真地做一遍。 谢谢大家![详情]
编者按 2019年1月4—5日,由“慧保天下”主办的“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在京召开。在为期两天的大会议程中,逾60位嘉宾围绕寿险、财险、中介、科技等领域的重大议题、热点问题发表讲话,逾千名业内外人士亲临现场参与大会。 当下,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以及监管政策引导之下,保险行业正逐步推进转型发展,这期间阵痛在所难免,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11月,寿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790.70亿元,同比下降0.50%;而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628.76亿元,依然维持两位数正增长,同比增速为12.08%,但相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下滑。 行业发展“困难”表象之下,不少业内人士高度关心行业未来命运,发展走势,希冀通过行业交流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作出更准确的预判。作为重度垂直于保险行业的新媒体平台,“慧保天下”召开“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也正是为了回应行业各领域人士的最大关切。 “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其实正是“慧保天下”综合各方意见给出的最终答案,即便暂时出现“困难”, “慧保天下”依然坚定看多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放眼全球,中国保险市场依然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这从中国宣布扩大对外开放,外资险企竞相进入就可见一斑。而中国持续中高速增长的经济,高达14亿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的居民财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都为商业保险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慧保天下”始终坚信,转型阵痛或许在所难免,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保险行业未来一定能够真正走上“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只是增长逻辑发展变化,拐点出现,市场经过此次回调之后,会彻底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真正迎来理性繁荣新时期。 在4日举行的“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出席大会,并发表独立演讲,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首先从原保险保费出发分析了寿险行业2018年的发展特点,指出,2018年寿险行业产品转型明显,趸交业务、理财险业务出现负增长,而受政策影响,首年期交业务也出现一定下滑,但与此同时,行业转型最具标志性意义的续期业务、健康险业务却呈现同比大幅正增长。 基于此,万峰对于2019年寿险业发展态势做出预判,随着行业转型深入,理财型业务、趸交业务仍将继续萎缩,而健康险业务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只不过受累于2018年首年保费颓势,2019年的续期保费增速将放缓,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其预计2019年寿险业总保费走势与2018年类似,仍将基本持平。 万峰指出,寿险行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体现在三大方面:产品发展出现拐点,进入保障型产品的发展时期;交费年期出现拐点,进入短期、中期交费为主时期;保费增长出现拐点,进入放缓增长时期。 他表示,这意味着行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业务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折期;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与科技赋能结合期。 万峰强调,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寿险行业依然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其中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毫无疑问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迎来10-15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因为14亿人口的养老问题、健康问题受到政府、老百姓的高度关注,且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左右,而这正是商业保险发展的大好时机。 万峰同时指出,监管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发展,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在这种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只能选择去适应,不能选择和市场作对,一定要逆势而行的话,最后只能是碰的头破血流。 以下即为万峰发言实录: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 各位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迎接寿险业发展的新时期”。 2018年寿险发展呈五大特点 产品结构转型明显,理财险负增长,健康险正增长 分析总保费发展走势,首先要了解总保费是如何构成的。总保费主要由首年保费、续年保费构成,而首年保费又包含趸交保费和首年期交保费。这其中,首年保费即保险公司创造的产值,且没有首年保费就没有续年保费。 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按原保险保费计算,我国寿险业务由于转型,主要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是首年保费出现下滑。2018年由于寿险业调整业务结构,大幅缩减趸交业务,导致趸交保费出现下滑,截至11月底,同比负增长47.3%;与此同时,受行业转型影响,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34.2%。两个因素叠加,导致2018年前11月,寿险业首年保费同比负增长34.24%。 二是续期保费大幅增长。受益于2017年较高的期交保费平台,续期保费大幅,同比增速高达36%。 三是总保费基本持平。续期保费大幅增长,首年保费负增长,导致寿险业务总保费负增长0.5%,与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2017年12月份行业整体业务量不大,因此2018年12月份增长压力不是太大,预计到2018年12月31日,寿险业2018年总保费有可能追平2017年总保费,呈现基本持平状态。 四是理财型业务下降。2018年行业首年保费负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也出现显著改观,理财型业务负增长48.02%,与此同时,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3.22%。这意味着,行业转型在产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五是险企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根据四家上市险企的公开披露,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末,其投资回报率在3.4%-4.8%之间,相较2017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3.4-4.8%的投资回报率,和现在产品定价利率之间的边际越来越小。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的定价利率为3.5%,最高者已经达到4.025%。4.025%和4.8%之间的区间已经很小。整体看来,目前寿险行业产品定价利率在向上走,而投资回报率在向下走。 2019年寿险业务发展研判 转型持续深入,理财险持续收缩,总保费基本持平 基于对外部金融环境的判断,并结合今年的业务发展情况,预计2019年整体业务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转型继续,首年保费颓势或将持续。目前理财型产品占比依然较高,随着行业转型继续,预计2019年理财型业务还将继续收缩,受此影响,2019年首年保费颓势或仍将持续。 一是从宏观环境来看,市场流动性仍然不足,预计2019年将进一步收紧; 二是其他金融机构以高投资回报抢拉资金的行为对险企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居民负债率在过去数年持续攀升,意味着居民可消费资金减少了。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居民可消费资金多,则保险业务易做;居民可消费资金少,则保险业务难做,这对理财型业务的影响尤其显著。 从行业看,理财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降低,整体出现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对于保险产品而言,4.025%的定价利率已经顶格,但市场上的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往往在4.8%左右,期限更短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往往能够达到4.02%、4.2%左右,由于保险产品五年后才能开始返还,相较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对此,市场已经有所体会,最直接的感受之一,即大单业务减少。 从险种结构来看,理财型保费在首年保费中占比高达51.58%,该类产品总量直接影响到明年首年保费总量。 健康险会有大幅增长。随着市场产品策略的转型调整,各家险企纷纷从理财型产品转向健康险产品,预计2019年首年保费中,健康险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且增幅大于2018年。 不过由于健康险整体体量相对较小,健康险的增量不足以弥补理财型产品留下的规模缺口。所以,2019年整个寿险行业首年保费持平或略有负增长。 续期保费降速。由于2018年,寿险市场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几乎已成定局,而2018年的首年期交保费就是2019年的续期保费增量(假设100%续保),所以2018年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将导致2019年续期保费增速放缓。 总保费基本持平。基于对2019年首年保费负增长和续期保费个位数增长的判断,预期2019 年总保费收入基本持平。 险资资产回报率下行。综合各个方面因素,预计2019年整体险资投资回报率会继续下行。 一是从中央政策来看,2019年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之一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利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二是行业5年前配置的高收益率(9%以上)资产已基本到期,行业需要重新进行资产配置,而目前,资产收益率相较5年前已经有所下滑(4%-5%)。若利率继续下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将导致险资资产投资回报率整体下行,对负债端将产生一定影响。 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现 保障型产品大发展,短期、中期交费产品将成主流 综合前面的因素,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经出现:2018年总保费基本持平,2019年总保费也很有维持在持平左右,过去寿险业务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 产品发展出现拐点,进入保障型产品的发展时期。2018年理财型产品负增长,健康险产品正增长,2019年甚至2020年,我认为行业仍会延续这种发展态势,所以理财型产品占比将逐渐开始下降,健康险、养老年金占比将呈上升趋势。但完成这种转型需要几年的时间。 交费年期出现拐点,进入短期、中期交费为主时期。现在各个企业已经认识到趸交保费和期交保费对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已经开始调整这种业务结构。2018年行业趸交保费占比开始下降,在未来,还会继续下降,与此同时,短期、中期期交业务将上升。(2018年11月,趸交保费占比49.66%,期交保费占比50.34%)期交保费将逐渐成为主要的交费方式。这种业务结构调整在未来几年将逐渐取得明显的成效。 保费增长出现拐点,进入放缓增长时期。受产品、交费年期变化影响,首年保费将有一个调整时期。在调整期内,首年保费将处于负增长或缓慢增长状态。按照寿险保费增长逻辑,这种状态将导致续期保费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最终将导致总保费出现负增长或缓慢增长。 迎接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 回归保险本原、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赋能 拐点出现了,意味着寿险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迎接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 目前,整个行业经营发展理念或者说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归根结底就是“回归本原”。当然,究竟是“回归本源”还是“回归本原”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课题。 未来宏观环境,包括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对寿险业发展都有直接影响,保险公司需要考虑,究竟是在金融领域竞争还是只在保险领域展开竞争。如果险企做理财型产品就是要在金融领域展开竞争,那有什么优势?如果是只做保障型产品,那就是在自己的领域竞争,又要怎么开发市场?不要荒了自己的地,去耕别人的田。 很多人认为监管环境趋严,但其实监管并没有趋严,只是提供了一种导向,通过监管政策导向,引导行业去发展保障型产品,引导行业开始转型。所以,这一系列的政策导致保险公司没有选择——在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只能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能和这种环境作对,一定要逆势而行的话,最后只能是碰的头破血流。 大的发展环境决定今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将逐渐进入发展黄金时期。有观点认为,寿险行业还有20年的黄金发展期,也有观点认为寿险行业已经进入寒冬季节。 这两种观点都正确,就中国市场而言,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市场毫无疑问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迎来10-15年的高速发展时期。全世界的寿险市场,最主要的业务一是养老保险,二是健康保险。就这两种业务而言,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14亿人口的养老问题、健康问题恰恰是现在政府关注的,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人均GDP发展到1万美元左右的时候,是该促进商业保险发展了,该促进的是什么?是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而不是理财保险。中国从事理财的公司不少,不缺保险公司,但中国从事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的公司却只有商业保险公司。 参照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养老保险、健康保险30%乃至70%左右的市场占比,中国寿险市场前景可期——真正回归本原以后,国内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发展一定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或高速增长的时期。 二是迎接业务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折期。 过去几年,寿险业务整体上依然处于规模发展阶段,行业规模持续快速提升,但这种寿险公司粗放式的业务发展模式、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未来只有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寿险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良好的业务结构,包括保费结构好,期交占比高;年期结构好;产品结构好,保障型产品占比高;费用结构好,公司费用控制到位;利润结构好,不单纯依赖投资回报;资产负债匹配性强。 除良好的业务结构外,寿险公司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具有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做到这些,寿险行业就将再度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三是迎接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与科技赋能结合期。 寿险业回归本原,一定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做理财产品或许不需要太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产品设计、核保、理赔等都相对简单,但发展保障型业务,对于保险公司的精算、核保、理赔这三大专业技术都会提出更高要求。 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寿险公司要及时运用最新高科技,才能满足客户需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率的服务——未来,客户服务能力将是寿险公司非常重要的能力体现。 总之,目前寿险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也只有以崭新的姿态或崭新的心态来迎接未来一个美好的寿险业发展前景。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慧保天下[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并举行圆桌对话——销售渠道真问题:六年互联网保险沉淀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这场圆桌对话的嘉宾有:国华人寿总经理助理、华瑞保险销售公司董事长赵岩;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远近、复星联合健康副总裁赖晓辉、微保副总裁尚教研、开心保董事长李杰和保险师联合创始人、COO陈晓。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主持人高立智 主持人高立智: 我们这场圆桌的嘉宾背景比较多元,有的来自主体保险公司,有的来自第三方保险平台。但大家都有共同的主题词,都和互联网、保险科技挂钩。国华人寿最早与支付宝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复星联合健康是2017年新成立的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打造了众多款网红产品;泰康在线是专业的互联网财险公司,其余三家的发展更加与互联网紧密相连。 我们认为2013年是互联网保险的元年,当时众安成立,市场对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研究课题也非常多,我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是从2013年开始,现在来看已经走过6年的时间,大家把保险科技划分为1.0、2.0和3.0,所谓1.0是传统保险搬到网上去卖;2.0是场景保险,例如退货运费险;3.0是科技和保险的深度融合,彻底改造了保险的生产和经营环节,我们现在还处于2.0到3.0的过渡期。整个互联网保险快速迭代,到底给保险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希望各个嘉宾从所在的领域与自身感受分享真知灼见。先从赵总开始: 国华人寿总经理助理、华瑞保险销售公司董事长赵岩 赵岩: 很荣幸在这个场合与大家分享。国华人寿从2012年开始做互联网保险,因为我们做寿险,对场景保险接触不多。现在保险科技的三个迭代越来越明显,保险科技对保险公司整个的经营影响很大。无论是to C还是to A,从狭义来看线上直接售卖保险产品的影响。我在国华人寿负责IT后援,对传统渠道进行改造,银保、个险的销售渠道使用了很多的互联网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运用、移动展业等。原来都是纸质出单,现在纸质出单占比只占20%,80%都是通过移动端出单,包括银保大多都是通过网银和手机端出单。2018年、2019年银行开门红给保险带来系统性的压力。即使线下出单,线上出单,在理赔和保全上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移动、大数据手段,因为后面还有大数据和医疗机构数据的挖掘,移动上的直接申请,广义上来看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理赔、运营全方位都进行了改变。这是类似国华这样的中小保险公司,尤其以银保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对此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 主持人高立智: 可见互联网和科技的应用对保险业提升效率和工具化的提升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请赖总从复星联的合角度谈谈。 复星联合健康副总裁赖晓辉 赖晓辉: 感谢主持人,感谢胡琼女士对我们的邀请!让我们中小公司及新公司在这个场合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司开年会时,老总说2019年我们的目标是让保险业听到我们复星联合的声音,现在是1月,但公司全年工作计划已经提前完成。互联网保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高总讲到的1.0、2.0,那时候的互联网保险是保险公司获客的渠道,或接触客户的服务模式,最早互联网保险和传统渠道界限分明。近来,保险公司尤其像我们这样的新公司,其作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互联网已经从开始独立的部门、条线融入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公司角度看,很难用一个独立的、鲜明的概念来定义互联网保险。我最近干得最多的一件事是给经代渠道部门和互联网渠道部门做调节员,这个渠道是我们条线的,我们应该合作;另一方面,这个渠道是我们条线的。所以,现在这个边界越来越模糊,其实是个融合。 什么公司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原来我们认为传统公司或大公司在互联网方面并不比互联网保险公司投入少,只是在他整个盘子里的占比不一样。昨天我在拜访一个互联网合作渠道商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2019年的目标是去互联网化,它反映的思想也是互联网和传统模式的融合。所以,第一个变化是互联网与保险机构已经从最初的界限鲜明走向了融合。 第二个变化是客户维度的变化。客户维度已经开始影响保险业务获取的逻辑,我们开始认为保险公司只要产品好,价格有竞争力,中介信息充分流动,再加上客户需求,交易就能达成。但是最近这几年,我发现刚才讲的这些元素都在发挥改变。我发现互联网因素的影响比保险公司认为的影响力远远要大,我们也很荣幸能够在这方面和互联网公司一起做些探索。 在互联网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仅仅对产品好坏、客户需求,对客户结构的影响也是很大。在互联网作用下,以重疾为例,客户年龄结构发生着变化,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对保险公司产业务有所影响。 主持人高立智: 赖总从获客渠道、客户维度、交易环节、客户结构需求几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的深度影响。我知道泰康在线的方总从业经历非常丰富,既有寿险的从业经历,也有财产险从业经历,后来又专做互联网保险,您对这方面的体会应该更深。 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方远近 方远近: 在座超过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做寿险的,可能很难理解什么是1.0、2.0、3.0,很难理解互联网保险到底是个工具还是渠道。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作为工具来讲,我以前干的事情师互联网保险化,一边和客户要约,谈得差不多时在网上出个单,这件事情的差别在哪?客户至少真实地坐在你面前,它不是虚拟的,身体健康与否你能判断,也就是客户的风险是可以预知,对风险的评估是通过代理人来判断,代理人只是把手机作为出单的工具,寿险公司对代理人有约束,所以风险就能被控制。 如果互联网是个渠道,比如一个案子7月9号投保,9月10号死亡,8月22日报案,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因为你去的时候,这个人早就火化了,这样的案子在财险领域特别多。一天早上9点钟,我接到一个案子,因为仓库漏雨货物被淋湿,我问在哪?客户说在武汉吴家山,3点钟投保,9点钟报案。因为你看不见货物,也许客户的货物是先淋雨受损再投保,睡一觉后再报的案。互联网作为渠道或工具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三种产品做互联网对风险的把控尤为重要。 来看重疾险,你能识别客户是先患甲状腺癌再购买保险,还是先购买产品再患甲状腺癌吗?因为甲状腺癌潜伏期较长难以发现,拖两三年挺过保险等待期完全没问题。还有,投保客户是不是缺了条腿,你无法判断他是先买了保险再把轮椅推翻。所以,互联网保险是工具还是渠道?两者千差万别。 还有航延险、医疗险,把互联网如果作为渠道,你基本就被薅羊毛了。互联网保险处在1.0、2.0还是3.0? 3.0是解决生态的问题,只要是电商交易,中间就存在断点,比如退货运费,包括盒饭就存在苍蝇、螺丝钉、头发丝等不信任,于是保险公司跳出来做食品责任险,每个店铺10元,保险公司抹平了,不需要找店家。责任险、意外险的生态环境和以前的场景大不一样,不是解决搭售薅羊毛这件事,不是为了把保险卖出去,而是解决生态的痛点,所以,厂家趋之若鹜。 2017年出现4.0的提法,这种模式在2018年变得很成功,我们称为钓鱼销售,长期嵌入先做客户保险意识培养,之后再不断教育,这方面阿里、水滴及轻松筹做得很成功,平台上很多等待捐款和救援的人。这是重置保险,先建立保险意识再拉动销售,以前电销调研做得比较多。上面我讲的这些话,寿险公司的人可能很难理解,总之保险公司做的一件事情是把产品卖出去。1.0、2.0为什么做场景,3.0为什么变成生态,4.0为什么做重置?因为产品越来越难进入客户的购物车。整个行业为什么健康险增速一枝独秀,因为前面有大量的健康意识教育,下一个阶段养老保险将会加速发展,因为中国的养老问题最为突出,美国通过401K制度解决了很多问题。我预计通过健康意识的教育,健康险发展会迎来爆发,发展养老保险,我们会依托养老意识的教育。 主持人高立智: 记得我们最初分析场景保险时,经常用淘宝的退货运费险来做案例分析,现在的互助平台客户比较聚焦,很容易激发起客户对保障的危机和恐慌,稍微刺激以下,很多人就转化成保险用户。随着大家保险意识的提升,大家对场景保险,对1.0、2.0的概念也在逐渐丰富。微保的尚总也有传统保险机构的从业经历,请从你个人的角度为我们分享您的观点? 微保副总裁尚教研 尚教研: 刚才马总说不懂互联网,其实我更不懂。去年离开平安到微保也只有1年时间,谈到1.0~4.0对行业的影响,以前在保险公司,更多是从理赔、智能核保环节思考科技对效率的提升。到微保以后,从用户角度考虑会更多。下面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分享。 刚才方总讲了,互联网保险到底是工具还是渠道?因为张晓龙已经定位微信是个工具,我们在微信钱包里的保险服务,也不可能再超出工具这个范畴。 为什么是个工具?因为我们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仅仅提供资讯、产品,这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用户角度来说,这几年我看到一些变化。 第一,互联网保险最大贡献不是保费。互联网保险在中国3万多亿的份额还是很低的,但它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用户教育。这几年整个行业保民或用户对保险认知是质的飞跃。从微保看到的数据,第一张保单的拥有者越来越年轻化,70%的人在微保平台上用微信或微信支付的方式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张保单,这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以前每年做寿险业务都知道,新保50%都来自于老客户的加保,我们还是在那个圈子里经营,我们希望把客户扩大到以外的渠道是没有的。所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可以让这些人首先认识,然后实现架构,完成家庭的保障,一步步走下来。 第二,互联网保险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对称问题。我以前做过个险、团险销售,消费者担心你销售误导,线下通过大数据和其他技术,我现在更加了解消费者,我们和泰康也有合作,会思考这个产品卖给谁、卖给什么样的用户,风险在哪,包括定价、产品设计。这是解决互联网保险信息对称的问题,特别是给用户展示的页面,我们正在极力避免出现让客户误解的信息。 第三,习惯的变化。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保险养成了线上消费的习惯,以前的寿险产品很多是年交、趸交的,现在,我发现月交是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例如社保、房租、水电费都是月交,保费月交更符合客户的消费体验,这是互联网平台近年发展带来的优化。当然还没有到颠覆,颠覆更大程度来自另外的行业,但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 主持人高立智:尚总从用户教育、用户习惯、信息透明化、保险产品碎片化几个角度分析了对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有请开心保的李总。 开心保董事长李杰 李杰: 高总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互联网保险经历了1.0、2.0、3.0,我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1.0、2.0我比较理解,但到3.0有点理解不了。1.0是把产品搬到网上,即使在1.0时代,我理解也并不是把所有产品都搬到网上。刚才慧择网的马总分享的是美亚的旅游险,搬到网上去能卖出去的保险。这是我认为1.0阶段,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个阶段是2.0,就是所谓的场景。方总举的航延等场景化的保险产品,我自己也比较容易理解,这与超市啤酒旁边放尿布或尿布旁边放啤酒的经典行销案例一样,不是什么新鲜事。3.0保险科技按说我更容易理解,但事实上我真理解不了,我是写代码出身,是个典型的IT人。我自己感觉保险科技是个伪命题,大数据、用户画像有实际价值,但我感觉很多的区块链项目纯粹是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忽悠人,没有任何实用的价值。 为什么会有保险3.0,我认为3.0的提法源于自媒体的兴起,自媒体的兴起让客户了解保险的渠道增多了,这是我自己对保险3.0的看法。今天分享的很多内容,都是大趋势里的小趋势。比如尚总分享的信息透明,信息不对称的减少,这绝不是互联网保险小趋势的影响,而是整个互联网大趋势的驱动。在互联网保险信息分享低成本的趋势下,我们也在这个大趋势里抓这样的小趋势,用互联网的工具或渠道提升我们的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这不仅对于保险中介起作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也一样。90%的保险公司设立电子商务部,没有电子商务的都做,在我看来,分销和电子商务不能直接挂钩,比如把你的产品放到尚总的平台销售,这和你做电子商务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个人的看法。如果站在保险3.0时代,无论是大童快保这样的平台还是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因为信息透明给所有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主持人高立智: 谢谢李总,下面请陈晓总做分享。 保险师联合创始人、COO陈晓 陈晓: 谢谢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加这次会议,希望有更多机会和大家探讨。 刚才高总谈到的1.0、2.0、3.0,在我的视角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保险师是做to A服务的,我们一直服务代理人的群体和用户,我理解1.0、2.0、3.0是作业模式和习惯的迭代与进步。我是业务员出身,十多年前在一线时,当时的展业逻辑和现在一样,所用的工具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们还是用原始、纸质版的工具,预先打印好的彩页等一系列工具和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我理解这是当时代理人展业的1.0作业模式。到了2.0,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各家公司做了E化,比如做了平安e家和我们的e化系统,各家公司都是通过e化提高效率,这是2.0的进步,原来纸质的、传统的工具被电子化、数字化,实现了快速、统一、标准、可度量,可记录。 我理解的3.0时代,更多是代理人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因为产销分离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中介的崛起和发展代表这个行业服务能力更强,另外一个趋势,要感谢所有在座保险公司和我们一起的努力,这些年来做了很多基础设施,马存军总上述谈到,在2018年花了一年时间对接了一个API,上了一款产品,现在据我所知,公司API对接和产品上线时效已经从原来1个月缩短到半个月,从半个月缩短到一周甚至3天,我们一起努力把基础设施做好,就像通讯基础设施一样,2G时代玩短信,3G用微信、微博,4G已经开始直播了,5G时我们怎样沟通交流,创建怎样的沟通场景,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会有更多的期待。 2018年下半年,我们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征求意见函(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发布时看到了很多大的变化,有人甚至说,未来的时代保险业会发生两大变化:一大变化是主体公司的代理人会往中介迁移;另外一大变化是线下代理人会往线上迁移,这是我理解的1.0、2.0、3.0以及未来的演变。 主持人高立智: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大家从主体公司和中介角度,谈到了整个互联网保险在成本节省,提升效率,提升生产率和公司运营等发面带给行业的改变,客户唯中心等对整个保险行业带来的深度影响。总体听下来就是一个词——赋能。不管是所谓的工具还是渠道,都是赋能,赋予行业新的活力和能力。 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会对每位嘉宾提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问给赵总的,互联网渠道对保险公司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中小保险公司,也有观点认为,互联网渠道相对是比较局限的,认为互联网保险只适合销售简单的保险产品,比如意外险和车险。但国华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不仅尝试过简单的理财型产品,还先后在产品端推出了孝亲保、好医保…等传统复杂产品,您认为适合网销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赵岩:寿险公司卖长期险是主观原因,因为KPI,在寿险公司如果卖短期险的话,KPI是很难完成的,团队奖金都没办法领,卖长期险,内涵价值高的长期险才是真正的寿险公司的价值所在。 客观来讲,我们最开始卖理财险,因为那时候无论是阿里还是其他渠道,以及我们当时合作的很多渠道、实体渠道,当时他们都是在获客阶段,增流量的阶段。到2014年以后,这些平台获客、引流阶段差不多了,需要提升用户的黏性。寿险尤其十年、二十年的期交长期险和平台黏性相契合。我们在长期险销售上有个比较大的差别,线下长期险缴费期越来越短,从原来的十年到三年五年,但线上客户往往选择20年交、30年交甚至终身交。对长期险来讲,目前这个阶段,尤其BATJ平台上,我们判断它在未来还会有很大的爆发。总客观上是有这个便利性的,寿险公司有这样的便利性,长期来说对第三方公司是有帮助的。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互联网保险,大约在十几年之前,中国实体还没有在互联网大量销售,当时做了实验,有五个人在一间屋子里,要求你包括买吃的,买水,在里面要生存36个小时,在当时颇引人关注。那个时候我们不会想象有“双十一”,不会想象衣服这种产品在互联网上可以买,15年前,在互联网上买的都是很简单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认为是复杂产品。回过头来说,现在我们认为长期险是复杂产品,实际我们把关键的运营手段,续期以及保全、理赔,售卖上的页面、坐席配合等等做起来,三五年之后可能会发现它也变得简单了。互联网有个“水池原理”,第100天的时候是一池水,98天是半池水,94天是四滴水,90天的时候是一滴水。1994年标保做100万,1998年做到5亿标保,长期险的发展不是20%、30%的发展,是200%、300%的发展。也许过三五年,中国的长期险在上面有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规模。 主持人高立智:简单和复杂是相对的,我们现在看着很好了,慢慢运用互联网工具也会呈现简单化,简单和复杂是不是适合网销也要区别而论。 第二个问题请问赖晓辉赖总,复星健康打造多款网红型产品,在市场上也首创了五年险,当时百万医疗还只有一年期的,昨天也有嘉宾分享,其实健康险增速在明后年呈现30%以上的增速。但健康险有拼价格趋势的出现,有人说车险的坏风险已经蔓延到了健康险,这种情况下,请问赖总,您认为健康险未来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赖晓辉:拼价格是永远存在的,虽然刚才各位大佬提到对拼价深恶痛绝,但市场主体拼起价格来一个比一个狠,这是客观存在的。拼价格也有技术含量。对于健康险而言,近期来看,我们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性价比以及互联网上,主要是适合于互联网群体的产品。至于未来趋势,健康险的核心不是保险,而是健康,所有客户的需求点来自于他对健康的需求,所以,健康保险更重要的一点,是和整个健康产业链打通。 复星联合健康成立即将满两年,成功的经验谈不上,但失败的经验我们还是有的。我们真正想做的是把保险和健康服务结合在一起。但做起来还是蛮难的,趋势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健康险未来会高速增长,健康险要和健康领域,健康服务各个产业融通,但过去一年多实践发现,保险和真正的健康服务业在相互融合过程当中还是像两个大龄青年都到了已婚年龄,因为父母的压力就来谈一谈吧,真正物理组合多,产生化学反应少。 复星在佛山有一家长征医院(音),也算中国公立医院改制到民营医院最成功的一家医院,在佛山当地,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医院,和保险结合,在当地市场的口碑应该是能够对客户很有吸引力的。事实上,在合作过程中,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就是利益的融通,医疗机构的利益和保险机构的利益虽然是在一个产业链上,但融通起来还是很难的。当然,我们也在探索。 另一个例子,我们和刚刚收购的和睦家医院的融通相对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推出的高端医疗产品已经和和睦家医院实现了利益上的捆绑和融通,由医院参与到每一个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管理和管控上来。所以,健康保险未来趋势首先就是健康险和产业融通。如果说互联网健康保险未来的趋势,我认为,更多的是在交易层面,把互联网当作交易平台和工具,更多的是互联网在打通线上线下健康服务和保险交易整个链条当中,我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科技对健康保险的应用,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还不到1.0,甚至在0.5,只是大家看到了这个趋势,我们还在努力奋斗和挣扎。 主持人高立智: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的未来可能在于健康服务管理融合以及产业并购的融合,比如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在产业并购一些医院,专科诊所,牙科,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方向。 第三个问题请问泰康的方总,我们知道泰康在产品端创新,保险科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泰康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今天为难一下方总,请方总给我们介绍一下迈过那些坑,怎么迈过去的,谈迈坑的体会。 方远近:刚才李总结束时说不理解什么叫3.0,保险科技谁没玩过?卖分红的,卖教育金的,卖养老金、卖万能的人从来不能理解卖财产险有什么痛,特别是大家能看见的,有些人一不小心卖了几千万的信保,一夜之间赔了几十亿,然后就没了。这个痛大家能感受到,这是财产保险要面临的问题。我以前是做寿险的,做十几年之后就筹备泰康在线,干了三年确实特别分裂。这边每天收着一单几分钱甚至几厘钱的保费,那边干着敞口几千万、几亿的业务,一个楼告诉你保额几十亿,要不要保?在产险公司里,不用互联网科技或保险科技解决,根本没法做这样的事情。 产品的坑很多,对寿险公司来说都是盈利性产品:如果能够把意外险卖出去,盈利是20%-30%;但如果是互联网财产公司,赔300%一点也不惊奇,这就是互联网保险公司。如果他去卖意外险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坑。 卖重疾是一样的,寿险公司把重疾卖出去是好事,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卖重疾则不同,比如甲状腺癌这样的产品,在所有癌症里发病率是2%,但如果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卖,赔付率可以达到40%,因为是惰性癌,可以得了病再买。这就是坑。 互联网财产险公司的难题是销售吗?根本不缺保费,找个坑一放,弄一个很低的价格就可以。寿险公司卖意外险、两全险、重疾险的时候,要收取20年的保费,其杠杆能和财产公司相比吗?就价格而言,永远比不过互联网财险公司。但那就是互联网财产险公司最大的坑,必须绕过去。 在做健康险、意外险、重疾险的今天,最大的问题是来自风控,来自征信机构、小贷机构,那些人有没有借钱,如果他借钱心态就变了,所以三类人,就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毒瘤:债台高筑、疾病缠身、恶疾难改的人,怎么样识别这些人是保险平台要干的事情。和那些平台连通,他在那边狂借钱,这边就不能卖他。 销售的坑也很多,互联网第一件事情面对的是不知道世界哪个角落,他很有可能而且绝对有可能是黑产,你只要做个营销方案,一堆的人趋之若鹜,你认为做个发红包的动作,90%的钱都被那些人薅走了,黑IP都是保险科技才能干的,你说用理赔规则鉴别,不是那样的事情。 服务的坑就更大,我们都是在做理赔,但泰康人寿做了二十多年的公司,一年健康险理赔量和泰康在线干了一年的公司的理赔量是一样的时候,你觉得不可思议。泰康人寿用4000个机构去处理理赔这件事情,泰康在线连4000个人都没有,只用了400个人。同样是门诊险,住院险,一个机构一天能处理一个理赔已经很新奇的事情,在我们是不一样的。这种坑如果不能处理好的话,泰康人寿的理赔不能处理好,假设客户抱怨,私下多沟通做工作就完成了。泰康在线不是,这边小红包还没发出去,那边就上知乎了,你去知乎解释一下,结果发现越抹越黑,铺天盖地的批评就出来了。互联网保险从产品、销售到服务都是一个痛,这个痛还必须自己去经历。 主持人高立智:方总在互联网保险上一路有笑也有泪,有销售的坑还有产品和服务的坑,当然迈过这个坑必定是阳光灿烂。 尚总给我们揭秘一下,微保来了,大家会想是要分蛋糕还是合作呢?微保未来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尚教研:感谢高总和行业对微保这么关注。微保是相对谨慎的,我们稳扎稳打。进入整个金融板块,微保是金融生态重要的一块,我们有微众银行和理财通和微保。对行业来讲,我们今天提了“产业互联网”,腾讯希望我们发挥的作用是“行业数字助手”的作用。我们进入车险是从车险续保开始做的,帮助保险公司做续保,车险行业有个痛点,不知道车主的信息,联系不到客户,中间有很多自然链、渠道等等。所以,我们希望成为行业的数字助手。比如在做和社保相关的业务,大病的业务,也是很多保险公司承保了很多,但和客户之间没有联系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介入,帮助保险公司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发挥作用,在产业互联网角度我们更希望发挥数字助手的作用。 对产业链C端,微信是个工具,微保在微信钱包里的服务定位也是工具,帮助人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本身比较谨慎,这个工具在搭建过程中,到现在还没有完善,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每个人手里打开微信进入你的钱包和支付里能看到保险服务,应该还有很多没有看到,我们是逐批在放,因为我们产品、工具准备程度还不够,所以,事先把这个搭建好。 怎么做好C端工具这个事儿呢?我们不外乎是四个方面,首先要告诉用户,你需要买什么,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产品?这是大家常说的保护的概念,智能保护等,今年看到很多做保护的创业公司还是发展不错的。首先要认知你的风险,帮助你识别风险,告诉你应该买什么这是我们要加大力度做的。 第二,知道这些以后,我们今天要提供什么解决方案,如何让保险产品在互联网上能够卖得更方便,更便捷,更流畅。我们以前说了句话,整个投保体验让你如丝般顺滑,让你很舒服,不仅是体验好,在定价上还要更亲民,更普惠,总理也提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我们也想把价格更多普惠,让更多人受益,把参保率提升上来,让3亿以外的七八亿提升保障。我们的产品先从定制开始,现在微保平台上主要的产品还是和保险公司深度定制的,后面还会有严选产品上来,基于前面的保护做好以后,严选的产品能跟上,才能推荐更多的产品给用户。这两件事做好以后,还有两件事,作为工具最关心的一是理赔,二是保单管理,用户在这两方面是比较关注的,理赔方面是微保未来很看重的一块,今年我们正在推出新的服务“微管家”,不久的将来会发布,小众用户会看到,这是微管家的服务,同时会提供对理赔、保险方案的建议,都整合在这个服务例。 第三,保单的管理,微信是大家都离不开的一个工具,每天像操作系统一样通过微信进入各个平台里。来自各家保险公司,各个平台的产品太多的,都比较分散,需要集中管理的助手,希望微保这样的平台能成为我们每个客户相当于保单管理的工具,不会丢,起码十几年前的产品我现在想找很难找到,包括很多平台上买的碎片化的产品,自打买了之后,用户的密码甚至都忘了,再去年查找都不方便,希望提供这样的工具。简单来说,也没有太高科技的东西在里面,我们要为用户做好服务,解决好用户的需求,这样互联网保险就会水到渠成。 主持人高立智:开心保的李总,现在行业正朝着3.0方向发展,很多互联网巨头根据自己的产品优势快速崛起,我们知道开心保是toC平台,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开心保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 李杰:我对这个趋势倒一点都不担心,开心保的情况和很多中小保险公司挺像的,开心保长期险一年做10-20亿规模,在市场里是非常小的玩家。我为什么不太担心这个事儿呢? 第一,这个市场是快速增长的市场。2018年,从寿险公司来看,整体寿险应该比2017年稍微萎缩了一点,互联网保险来看是快速增长的势头,用保险业能理解的状态来看,互联网保险状态有点像个险10年或15年前的状态一样,虽然大家虎视眈眈地要进入,其实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我们在里面已经玩了几年的人,我自己感觉已经站住脚了,未来空间是非常大的。你说是不是一下未来一年收入想做100亿,这倒未必,但比上一个中型保险公司业务量这几年实现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第二,一定要顺应现在市场的趋势,我自己对趋势的判断,现在网上的购买者都是85后、90后比较多一些,这拨人都是比较有个性的,并不是一定要在BAT买我的保单,这个平台我比较喜欢,你的服务比较贴心,我完全可以在你这儿不仅购买而且推荐给朋友购买。从开心保数据来看,30%的场景保费也是出在老客户的复购上。在爆炸性的市场里,自己再能稳扎稳打来做,在这样的大海里,我只想取自己的一瓢水,这是我的策略。 主持人高立智:市场空间足够大,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可以凭借平台优势获得客户。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保险师的陈总,我们知道保险师平台非常受代理人的期待,我调研过,他们非常喜欢你们的计划书和海报,你们在增员环节可以再增加点什么?我们知道保险师平台已经有很多代理人用户了,您认为,未来代理人平台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晓:感谢高总的表扬和鼓励,还提出了好的建议,我们回去要再加把油和努力。首先,我们保险师一直非常坚定地给代理人提供服务,前面有很多大咖们都讲到过,这个行业大量的保费来源还是靠代理人去获取的,比如刚才方总提到,在车险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没有信息,代理人一定有信息的,寿险情况也是一样,如果当年不推代理的信息完整化的话,大部分营销员在填用户联系方式时=一定是写自己或非客户本人的。首先,市场连接消费者最末端的,除了现在有很多平台,直接toC,微保、水滴等,目前客户的触达还是靠代理的一对一沟通和交流。保险本身是相对复杂的,低频的,非刚需的,意识是不断爆发的虚拟化产品。因此,中国人传统观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出了问题先找代理人再找保险公司,或者通过代理人去解决理赔方面的问题,所以,代理服务巨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法完全彻底实现“去代理人化”的。 当然,我们也在看市场变化方向,也许未来5-15年时间地渠道变化会有新的结构产生,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做的,是给代理人们提供最好的服务。高总提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这条路上会继续做哪些努力,我认为,几个方面是我们一起创造的,当然,前提是今天有许多创业者和保险公司已经把丰富的基础设施做了。比方目前中介模式和中介理念的兴起,产销分离理念倡导的文化,首先从代理人意识里已经产生意识形态层面。 原来在保险行业我们是封闭式训练和管理,尽量让代理人接触非保险公司之外的声音,因为现在有了互联网平台和快速信息对接以及交互,今天已经无法阻挡在主体公司里个人代理人去理解和接受外面信息的可能性。所以,使我们感觉到代理人思维模式结构的变化,它已经不仅仅只听从和服从主体公司的训练和引导方式,更多的会站在客户角度,站在自己如何在市场当中更好立足角度去考虑更多的事情。这首先是思维上结构性的变化。 第二,我们从数据当中看到从业人群的数字,基础属性的结构性变化,比如我们平台上因为有大量代理人用户,我们也做了抽样分析,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年龄在70后和80后,这和我原来进入到保险行业时的结构已经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了。2005年第一次进入保险行业时,自己的营销团队主要是45岁以上中年女性为主,现在不管是一二三线城市还是其他非发达地区,今天从业人员代理结构越来越年轻化,70后、80后所想的以及和我们之前所理解的,保险公司灌输给用户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我们发现大量90后开始进入到保险市场。当然,我也很认同泛华的刘总提到的,2019年代理人总数量会下降,但代理人人口红利的褪去一定会产生另外一个红利,代理人的人才。因为我们发现更加优秀,更加专业,更加理念先进的从业者进到这个行业。所以,第二个趋势是代理人结构性变化。 第三,代理人素质提升以及他们对工具的需求。保险师从2015年开始做计划书,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12亿份计划书的数据量了,过程当中不断有所谓大数据分析,但还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可以帮助代理人给别人好的方案和建议,和你一样的代理人和客户时用的什么样的方法和建议,是不是能够供你选择。不断提取别人先进经验的方式在保险师平台上用的越来越多,这是对代理人工具层面的赋能。 代理人永远离不开的是培训教育和训练,但从培训教育方面实现商业化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这是伪命题,绝大多数渴望知识的人是不愿意学习的,因为这是很痛苦的过程,甚至有人调侃罗胖新年演讲就和权健卖保健品一样。这条路很辛苦,很艰难,我们也会给代理人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建议,比如我们平台上社区的功能,已经积累了大量每一个业务员,每个个体不同问题的不同答案,不同客户提出的不同答案,这也形成了一种知识库去赋能代理人人群,去提高他教育培训方面的内容。 第三,网销产品的赋能,越来越多产品丰富度能满足代理人补充他的客户需求的不足。接下来对保险师提出的要求是,如何在市场变化过程中给代理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主持人高立智: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最后我总结一下这个问题,目前互联网保险沉淀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保险从业是简单到深的改变,从简单的获客渠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到公司运营结构的变化,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作为传统保险行业以更为开放,更为积极的心态拥抱整个保险科技的发展。[详情]
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非银金融行业运营总监周俊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非银金融行业运营总监周俊在演讲中表示,保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三个挑战。 这三个挑战分别是:第一个是因为保险企业组织体系庞大而带来的挑战;第二个是系统入口非常多;第三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周俊:大家好,我是腾讯企业微信的周俊,很荣幸能够与各位行业前辈交流。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保险行业的一些心得与想法。 这次分享的PPT,我改了很多遍,因为想讲的东西太多,演讲的标题也是几次更新,最后敲定用这个标题,也是我认为更精准阐述企业微信的定位的:放大每一位“保险人”的价值,这个“保险人”泛指所有保险内勤、外勤,以及所有保险产业链上的“人”。 我在2018年,用4到5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几十家保险企业,我总结我看到的保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三个挑战。 第一个是因为保险企业组织体系庞大而带来的挑战; 一家全国经营的保险企业,从总部到省分公司、市分公司,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人,涉及方方面面的岗位,内部有大量的信息对称、信息传播,我们用短信?邮件?电话?似乎都不是最有效率、覆盖面最广的方式。用微信?也不对,它并没有组织通讯录和权限管理,并不适合企业使用。 我也走访了一些保险分公司,发现因为组织庞大,总部的信息技术中心,并不能完全兼顾分公司的一些信息化需求,比如像考勤、轻量级的审批,甚至一些代理人基于移动端的销售工具等等。规模较大的分公司,也是上千上万人的企业,跟别的行业相比,这就是规模很大的企业了,数字化工具远没有全场景的覆盖。 第二个是系统入口非常多,不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不论是内勤人员还是外勤人员。我跟很多保险人交流,拿出手机,安装了很多公司的APP,而且很多APP是低频的,偶尔打开,结果发现APP需要升级了,有些安卓的机型还会有各种bug,作为保险人的办公工具,体验实在有待提高。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这么多系统,这么多APP的维护和推广,也是巨大的成本。 第三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人们使用电话和短信的沟通方式在减少。在线下也是一样,人与人的交友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这两天在会场,大家习惯用微信加好友。微信,俨然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名片,而作为企业身份的人来说,个人微信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诉求,比如个人微信无法与企业的管理系统相联,一线人员基于微信的客户资产无法被企业沉淀与管理、离职员工关系无法得到继承等等…… 另一个是保险的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复杂,各产业链上的不同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非常麻烦。 这些挑战和痛点,相信台下的各位会有感同身受,那么企业微信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详情]
南燕科技创始人兼CEO龚勋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南燕科技创始人兼CEO龚勋在演讲中表示,从来没有发现保险可以去中介化,去中介化是非常不成功的一件事情。 龚勋强调,他相信每个痛点会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痛点的解决,最后循环于自身。 以下为文字实录: 龚勋:非常感谢胡总的邀请。当年我刚刚入行的时候,都在说加入WTO,外资狼来了,我很早就进入了外资,但我想说外资其实根本不可怕,十几年下来,最后我们的老东家直接从中国撤退了。也有非常多的外资,在中国找不到出路。 我和我的团队在2015年12月,非常幸运地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想要把我们做的事情做好一下。这些事情都是在保险公司不能做的,因为保险公司的限制非常多,什么事情都要呈文签报,做一个决定可能需要花费18个月甚至24个月的时间,结果时机已经失去。 我花了17年的时间搞清楚保险是怎么回事,第一次真真实实的卖出一张保单是到2011年了,我来做RSA北分的总经理。原来做CFO的时候,保险对我来说就是各种准备金的数字、再保的数字,但后来发现保险是可以被卖出去的,对于我这样一个财务出身的人会觉得很神奇,然后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件事情到底它好玩在什么地方。我们为什么选择服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2015年创业的时候,我也接触了很多的互联网平台发现,很多事情值得干。因为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连通,甚至到今天为止都没有连通。 中国保险中介约2600家,其中头部中介有技术能力的都非常少。我们花了时间把2600家中介梳理了一遍,并挑一部分来做服务。我们发现中介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甚至按照背景都有很多区分方式。我们内部分类中很重要的一类,88家央企集团中旗下中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从事寿险中介的头部、中部、尾部在做什么?原来做车险的中介一年就是几千万流量,他们现在转型想做什么?还有一些中企,或者是国企,我们怎么去服务他们?他们又在做什么?我们又去琢磨了一些新进的民营中介,他们又在做什么?每个类型的中介和它的股东背景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每一家的个性需求。我们花很多时间研究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以及他们未来的生存方向是什么。 去中介化?不管是我在保险公司还是在创业时,从来没有人教育过我,可以去中介化。因为外资险企整个中国区大概就只有100多人,怎么去中介化?我们所有的保费都来源于中介,甚至它的母公司都是来源于中介,所以在我的脑海中从来没有发现保险可以去中介化,去中介化是非常不成功的一件事情。 中介的佣金真的很高吗?中介的佣金真的不高,跟药店相比,中介的佣金比例太低了。能够把这样的产品卖出去,中介佣金比例一点都不高,而且它还有空间。香港一些简单的个人险的佣金也是70%,这一点都不奇怪,它就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能很多过去的书籍说国外中介的佣金低,但实际上他们现在也是水涨船高。当然,美国过去一些案件导致一些中介受到压制,但其他小中介的佣金仍然非常高。 中介很痛苦,很多民营中介老板跟我说,花了一两千万砸一个系统,结果系统构建完成上线之后跑不通,他们也想向头部的互联网平台一样拥有自己的能力,但花一两千万行不行?一些传统的寿险中介也想多元化发展,成立多元部,但多元部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留住现在的代理人?怎样让代理人变得更有动力?B2B2E有没有可能变成央企中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还是它只做它的集团内的财产险? 我们发现了客户的痛点,做了非常多的系统和实践,也成功把系统都构建在最基础的云端开发上。随着中介服务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另外一个痛点,保险公司。 我记得最早创业的时候,第一年只完成了两个对接保险公司的项目,当然现在我们可以完成六七十个保险公司的对接,但实际上想要和保险公司打通仍然非常困难,这不仅是头部中介的问题,甚至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也有同样的痛苦,因为产险、寿险、再保险,每个保险主体公司的系统都不同,想打通非常难。 全域的概念,我们发现只服务一点是不够的,服务一点很容易被任何一个外界的东西所击穿。我们逐渐解决了中介的痛点,解决了中介的核心系统,基本法系统。大家都知道产险和寿险都不同,到底怎样处理基本法系统,让基本法系统变得更易用?很大的一个痛点。 一些中部和尾部中介改良前,用Excel表甚至是纸,以及仅有的一套用友系统来解决问题,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地步。我们怎么去把他们的这些事情解决掉? 首先要把价格降下来,他们才会用。所以南燕把价格降到非常低的程度,这样使用的中介变得越来越多。然后我们发现和保险公司对接很痛苦,既然保险公司理论上也可以将其系统外包给易保、中科软等软件公司,那有没有可能把一些系统外包给南燕做?这样我们能够把整个需求都打通。 非常感谢所有中介对南燕的支持,我们最后打通了一些保险公司——目前已经签约6家保险公司,达成了第一个梦想,再也不要对接了。今天这些保险公司批准一个产品,明天所有的人员就可以上这个产品了。基础的高速公路建好了,对行业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终于可以很快的去发现最新的产品,把产品推出到市场上。 后来,我们发现保险公司也很痛苦,希望我们能够帮他们找到再保,安排分散风险,所以我们又去做再保。目前南燕的再保团队可以在再保行业中排到前五。我们这样可以把一些财产险业务处理掉。当然我们的再保团队也要构建一些寿险方面的基因,来更好的推进合作。 我在做财务的时候,接到国内老大哥的合约再保时,会很痛苦,因为我看不到他们的细节和理赔,每年年底都是拍脑门看合约,看它到底怎么被处理,怎么进我的财务报表。 有没有可能通过我们前端的交易直接把这些数据提供到再保的合约,让再保人直接看到之前风险的处理情况? 南燕到现在为止用了很多的时间做一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做一些产品的改良,整个系统是从中介端到再保端都做完了,希望能够提供整个行业相应的人效。 南燕做的所有的产品,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漫游到目前的体系上,最早我们做意外险,后来做健康险,目前车险、团财长期、养老都涉及了。这些事情非常痛苦,这里面的坑讲出来都是血和泪。例如团财方面,中国B2C支付非常友好,但B2B支付非常不友好,我们仍然面临很多团单批改和申报,这些到底怎样付费? 我相信每个痛点会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会推动痛点的解决,最后循环于自身。这就是我在讲,我们最早的战略模型和后来我们做的一些细节,也就是我们在讲慎始,慎于微。这是我个人最近的一个感悟,希望这件事情可以从细处做好,把公司发展速度更快,能够服务整个保险行业。 还有一件事情,南燕到现在为止始终不擅长卖,这是我们的边界,我们没有能力去做交易,最后的交易端。大家都觉保险销售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实际上,很多保险销售平台在最后是在和微商做竞争,如果卖微商产品得到利润更高,他不会卖保险。所以,我们在面临整个市场的竞争。对南燕的启示来说,我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做不了,我们应该和其他人一起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这是我们自己拥有的一个边界感。[详情]
悟空保创始人陈志华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悟空保创始人陈志华发表题为《2019年互联网保险之10大“小趋势”》,他认为互联网保险真正在做“保险姓保”的事。 陈志华表示,互联网保险在2019年将会继续呈几何级的增长,传统线下代理人渠道花了10多年时间做到100亿元的盘子,互联网保险寿险不用十年的时间就能做到百亿元的规模。 对于大热的互助险,陈志华表示,2018年监管的革新,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互助和保险没有刚兑危机,能够满足监管最低要求,且有保险兜底的话,互助可以做,这是明确的信号弹。而2019年会有更多的主体和流量巨头进入互助领域。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志华: 非常感谢慧保天下的胡琼女士,两三年前冬天的一次饭局后,我们搭乘同一辆车回家,我问她要不要创业,创业是很苦的事儿,我想多拉一个姐妹下水,她说这个事一定会干,所以,今天的场面要祝贺她!今天我想以创业者的身份,回顾过往三年我们在互联网领域所做的探索,其中有经验,但更多的还是教训。 一、互联网保险市场 对比2017年, 2018年互联网保险大盘滞涨,从我的角度看,跌的是理财、车险,但互联网的健康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增长非常快,我认为互联网保险真正在做“保险姓保”的事。市场的缺口无比巨大,目前中国保险结构80%以上的产品是理财型,和美国保险市场产品结构做比较,会发现中国保障缺口很大,什么时候中国保险市场保障性产品达到80%份额时,我相信那是互联网保险也是传统保险的春天到了。互联网保险在2019年将会继续呈几何级的增长,传统线下代理人渠道花了10多年时间做到100亿元的盘子,但我坚信互联网保险寿险不用十年的时间就能做到百亿元的规模。打破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保险的优势很明显,但这也很难。 如果所有人都认知到目前大公司寿险产品价格一般会比中小公司贵;线上产品价格会比线下低;就算保险公司发生危机,都有保险保障基金在背后做坚实的后盾,这三个方面的认知,前两个关于性价比,第三个关于安全,如果每个消费者都知晓这三个方面,相信互联网保险的春天会来得更快。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打破,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 二、互联网保险用户 互联网保险用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低龄高保。悟空保的数据显示,2017年80后的份额占比超过50%,2018年90后份额已经超过80后,占比近55%,说明社会变化很快,而且平均件数已达2件,对保险的认知和理解比70后、60后高很多。 二是意识崛醒。对于保险的理解,保险是什么?为什么买保险?我怎样买保险?作为互联网保险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和使用通过线上,例如通过大V、知乎以及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判断做出决策,随着90后及00后的成长,这个趋势已经到来。互联网保险服务更多以80后、90后及未来90后为主。对所有用户年龄进行分析,更多的还是以70后为主,银保更多以60后为主,这三个不同人群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触达产品。 三是产品差异化。年轻人更多看重的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等保障型产品,往后才考虑理财。 三、互联网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本身复杂、低频,悟空保一直强调保障优先,致力于把产品做到极简,价格做到最低。两年前,我们在线销售长期重疾,三天做到1000万元规模,带动了整个行业做长期寿险产品的线上销售和运营。从目前结果来看,线上盘子相比两年前已经扩大了很多,同时线上产品价格也大幅降,产品价格降低有三个原因:一是社会渠道成本大幅降低;二是用互联网方式取代人工;三是去纸张。未来,重疾险的价格已经不可能再继续往下走。所以,保险产品第一个阶段是促进竞争,未来更多的是比拼系统的运营能力、成本控制及效率提升。 四、互联网保险流量 过去在京东金融工作时,我做了大量尝试,曾经认为只要把线上产品责任简单化处理,价格低价化,挂到的主页面上就会有用户来买。但实际上转化率非常低。所以,有流量不见得一定会有业务规模,目前整体转化率还是非常低,怎样把运营能力形成体系,这是决定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核心。所以,有人不一定有业务,但没有人一定没有业务。 五、互联网保险发展关键在科技 最近两年,科技在互联网保险里讲的特别多,科技赋能对保险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趋势不管你是否相信,它已经不知不觉融入日常生活。科技分化但不会颠覆,知、信、行合一,才能抢得先机,对于未来行业变革、创新都是好事。 六、互联网保险创业模式 过往三年,互联网创业模式非常多,有产品、渠道、工具,比价、理赔数据等方面的切入,有过融资经历的保险创业机构超200家,部分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头部,2019年的互联网保险市场应该是触底反弹的局势。有人说微信上万物成长,我认为保险之上也是万物生长,3万亿元规模的盘子,其中2万多亿元的寿险,8000多亿元的财险,这是很大的市场规模,不管创业从什么方面切入,只要根扎得深、扎得透一样可以活得很好。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是个趋势,要想把把70后改造成互联网原住民的代价太高,但等到90后、00后甚至更后面一代人成长之后,我们这些70后开始退出舞台,那时候互联网保险的春天会更早到来。同时,我们也坚信,线下800万的代理人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消失,参考美国的市场,代理人依然是主流的销售渠道。尽管过去我们更多专注在线上,2019年我们开始做全面布局,线上的获客及线下产品定制以及线下O2O、新零售,会会发现保险业这种方式会逐步形成主流。 七、关于互助险。 2018年监管的革新,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互助和保险没有刚兑危机,能够满足监管最低要求,且有保险兜底的话,互助可以做,这是明确的信号弹。最近不管是滴滴的入局,我们悟空保马上也要推出(互助保险)了。 需求一直存在,可以根据金字塔原理对三类人群需求做出划分:一是金字塔塔尖的富裕人群除了遗产规划,对医疗险或重疾险需求比较弱,因为家庭成员随时可以支出100万元就医,这批人是不需要保险的,最底层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群,他们既没有社保也没有商保,还需要高息借贷来满足和维持生活,这一群体位于整个塔基,是个很大的存量。相互保能够在一个月时间获取2000万的用户,也反映出这个群体旺盛的需求。去掉塔尖和塔基的部分,金子塔中间的群体收入不低,但车贷、房贷让他们负债累累,这一群体最需要商业保险。 互助具备大规模线上获客的能力,这一人群对风险有一定的认知,有不安和焦虑。保险交易本身特别低频,通过获客可以把这个群体的人聚在一起,把单个个体变成群体高频事件,这是一个很好教育消费者的机会,如果这时产品理念、服务和运营能得上的话,转化率会很高。我们判断,2019年会有更多的主体和流量巨头进入互助领域。 八、互联网保险资本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创业就是融资,尤其在当下的资本寒冬。这几年很多互联网巨头合并,例如滴滴和Uber,美团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大家会发现整个资本靠烧钱形成壁垒再形成垄断,但这种商业模式在当下很难实现,资本会回归到本质。现在有很多创业公司,不管从哪个点切入,当创业项目和资本远离时,估值一定很难做大,这是目前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点。如果在资本寒冬能融到资金,你一定是个幸运儿,第一你安全边际足够高,第二这个时间点你能反向操作。 九、竞争与合作 互联网的力量是无穷的,互联网平台的百万医疗险的用户主要是90后及00后。传统保险和商业保险看存量和增量,我相信未来的黄金十年,保险结构从理财的八二开和反过来二八开时,不管存量还是增量,中国的保险市场仍然是快速增长的市场,没有所谓的竞争或PK,这个市场空间太大了,在互联网金融格局里,传统保险公司、创业保险机构将融合共存。 十、监管 监管是目前互联网保险争议最多,讨论最多,分歧最多的领域,目前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现在的年金险、重疾险到底用不用放开产品线和区域,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用户的考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的判断。今天就创业三年的思考和各位做以上简单的汇报,仅供参考,谢谢![详情]
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发表演讲《医疗投资与保险科技》。 李秋实指出,医药行业和保险有非常深刻的关联。我国医药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财办医 ( 1950~1984 ),第二阶段是以药养医 ( 1984~2009 ),第三阶段是2009年开始到现在的以保促医。而产业变革将带来行业中三方的重构和产业机遇,这三方分别是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产品提供方。 他强调商业健康险增速快、潜力大: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42%(除去万能险影响也有13%的增长),政策引导下,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相较发达国家,我国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占比高达39.7%;商业保险将替代作为主要支付主体,同时减轻国家医保负荷。 李秋实预判,未来健康险产业链投资机会集中在上游的增值服务和数据,中游的专业保险公司,下游的营销机构(线上及线下)。未来健康险发展趋势是:场景化产品设计、线上+线下、险资+产业资本。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秋实: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高佳集团的李秋实,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医疗、保险、投资的内容。 过去的2018年,和医疗、保险相关有几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讲一下,可能会引起对医疗保险更浓厚的感知。去年有一部神剧《我不是药神》,这里面讲到的背后的深刻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政府和各界广泛的重视。第二件事,我今年看到习主席刚刚过去2019年新年致辞里提到了一句话,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整体医药费用得到了一些控制,有很多抗癌药品进入了医保目录。可能和上面这部电影有一些相关性。第三件事,最近资本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认知和行业变化非常巨大,药品大量的采购和新药品纳入了医保目录带来的变化,行业格局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可能是我从业20年来最大的变化,所以站在这个时点上,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医药、保险和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 我除了做医疗投资之外,我在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和平安健康险、平安寿险、养老险和新分拆出来的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合作很多,所以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一、医药行业和保险有非常深刻的关联 我国过去几十年来走过的医药过程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财养医,在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靠的是国家财政,当时社会主义机制下,通过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来实现广覆盖,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中国当时在人均GDP非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非常广的覆盖,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这是以财办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均寿命和出生率获得了广泛的提高。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2009年以药养医。这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大量的医院、医生,药品占比在医院结构中非常高,平均来讲最多接近过一半,很多医院甚至达到70-80%,一个医院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药,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在国外美国、德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个数据接近30%左右,这才是合理的数据。所以2009年以后国家控制药占比,医药在医疗支出费用的比例。这是比较好的现象。当时葛兰素史克,大家都明白,很多药品靠带金销售带来很多影响。 第三阶段是2009年开始到现在的以保促医。因为2008、2009年国家有了新的医改政策,8500亿的医疗费用,投资用于医疗费用的控制,业带来了一批医疗上市器械公司,他们进入了医保目录后药品销售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了非常粗放的增长模式,并没有精细化的管理,也造成了很多今天的问题。2016年我们医保覆盖率达到了97%,非常之高。 2018年国家政府机关开始了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把医疗保险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很多部门整合在一起,过去很多医改改不了,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政府机关的整合,现在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行业中,我们基本上分为三方: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和产品提供方。产业变革将带来三方的重构和产业机遇。 支付方,也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谈到的保险,除了原来的社保大量的覆盖之外,商业保险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商业保险没有那么高的占比,包括很多的健康险公司都是亏损的,但这一两年大量的商保公司开始实现盈利,比如平安健康险在2017年首次实现盈利,而且它的增长速度以及行业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我印象中平安健康保每年增长速度接近三倍以上,这会带来大量的商业保险的投资机会。 很多药品的出现,在医药品结构中,大量是仿制药,在过去一段时间大量的降价,降幅达到80-90%,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往创新药品倾斜,大量的创新药品加速上市。所以我们在商业保险中关注多更多的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 服务方,过去是公立医院,未来是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将进一步涌现。产品提供方,这是医药新政打击最快的地方,原来一些辅助药和高毛利的仿制药,甚至滥用和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后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会进行并购整合,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会被淘汰,一些龙头企业会迅速的胜出。我们在这一格局下要从投资视角去关注。在支付方,医保基金支付很大,我们要关注健康保。药品占比会得到控制,行业格局会发生变化,防止药会占比下降。更多的专科连锁医院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 很多药品的出现,在医药品结构中,大量是仿制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大量的讲价,降幅达到80-90%,整个医药行业的格局往创新药品倾斜,大量的创新药品加速上市。所以我们在商业保险中关注多更多的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 服务方,过去是公立医院,未来是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将进一步涌现。 产品提供方,这是医药新政打击最快的地方,原来一些辅助药和高毛利的仿制药,甚至滥用和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药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后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会进行并购整合,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会被淘汰,一些龙头企业会迅速的胜出。 在这一格局下,从投资视角需要去关注的点:在支付方,医保基金支付很大,我们要关注健康保险。药品占比会得到控制,行业格局会发生变化。更多的专科连锁医院也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第三块是产品方,最核心的点还是要关注创新药,其次在这样一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要关注有成本优势和制造工艺优势的仿制药企业。 二、健康险领域的投资机会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中国的健康险和美国、英国、德国的比较,我们的机制接近德国,社会保险为主的产业格局。但是我们的保险的覆盖深度与德国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别。我们一方面要在未来几年中提高社会保险的密度和深度,同时健康险仍然是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险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可以更加撬动这块带来新的格局的变化。 我国主要健康保险公司过去几年的情况,大部分是亏损的,只有平安健康险是在2017年盈利。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平安布局了很多医保科技、PDM系统和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精细化管理上有很多新的地方。原来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数据不够,所以这些保险的设计者在很多设计方面设计不了,因为原来都是粗放的社保数据,很多数据国家也不可能给你,我们就无法做很精细化的管理,但通过这几年的耕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所以后面PDM系统(药品福利管理系统),像美国的联合健康保险他们做的事情在中国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一些龙头企业继续把保险数据和用户的量,他们会带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原来都是总的一个定额的金额,后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按病种和某些品种类的保险,我看到平安曾经有11种抗癌靶向药的险种,以前没有这种某几个药品进入商业险而且可以报销,但未来这种的险种将越来越多。 这是保险带来的一些变化,通过健康数据未来的支持,商业保险将有更大的发展。 这是保险科技投资逻辑。商业保险的比例未来十年会迅速提高,现在我们有很多人到香港购买一些重疾险和海外保险,未来国内人民币保险市场也会有大量精细化产品出现,精细化管理会越来越多。而且在大家提到的一些民营医院,北京的和睦家等妇科儿科和口腔医院中都会有很多精细化保险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在产业链方面上游是关注增值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包括一些特需和高端医疗保险,附加服务包括新的一些医疗带来的变化,比如基因检测和慢病管理与保险的合作,我看到一个项目,就是你买了它的保险,它的附带服务是能够在北京几所大医院主任级医生挂号和咨询,它是一个免费的增值服务,但门槛非常高,这样一些新的保险业态和结构将带来新的机会。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数据沉淀,过去样本量太小了,我记得平安健康险只有几千万人口,这是最多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过亿的数据量的产生,平安的医保科技前年的时候分拆出来,独立出来后准备将来要上市,它也是积累了和政府、社保大量合作数据方面的应用。它的数据可以帮保险公司做更加精细化的设计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会给一些药企进行定价、与医保进行博弈谈判、包括和商业保险和社保的谈判,这方面在国外有一系列的体系,现在由于数据的沉淀,我们看到平安健康险和海鸿控股都在做类型的尝试,未来会有很多落地的投资机会。 这是未来健康险的发展趋势,非常精细化的产品设计、以及线上线下的投资机会。在座很多朋友也是做互联网在线保险,大量和线下产品进行合作,健康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不得不提出的是一些产业资本和险资的合作,在医疗行业投资是非常长周期的行业,无论是医疗服务、医院和药品都是非常长周期的,过去我们五年终看到大量的保险公司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布局,包括平安、包括泰康、中国人寿都把医疗投资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而不光是财务投资,它们投资了大量的医院、医疗器械公司和药品公司,它背后的逻辑是用自己的产业资源和所投的项目进行整合。 同时我们看到国外也是这样,国外大量的医院,控股股东并不是一些PE机构,而是一些保险公司。我觉得未来这个行业,我们看到这种长周期的保险资金沉淀到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很大的变化。 开头提到了药品费用、医保格局和产业格局,现在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的元年,我们每一天都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最近一个月每周都会出现一些医改政策,力度非常大。 开头提到了药品费用、医保格局和产业格局,现在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的元年,我们每一天都在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最近一个月每周都会出现一些医改政策,力度非常大。未来的格局,可以猜想一下,大量的仿制药企业、仿制药价格会得到很大的控制,但很多创新药的企业,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单抗P1的创新药在国内加速审批,和国外几乎接近同步,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会起来,我们也看到很多创新药的品种进入到了社保和商保覆盖的目录,很多老百姓在用药中再也不用像《我不是药神》中演的那样到国外走私,而是可以采用非常好的就诊方式。 希望健康和医疗之间更好的整合,帮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谢谢大家。[详情]
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发表题为《智能风控在互联网健康险的应用》的演讲。 徐瀚指出,互联网保险在2017年、2018年从总盘子上看是滞涨的局面。不过,有一个险种很繁荣,健康险销售有亮眼表现,2017年整个翻倍,2018年数字增长也很亮眼。这一健康险数字的增长,将带给我们平台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平台和保险公司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一个产品仅仅是平台赚钱了,保险公司是亏损的,对不起,这个好的产品一定不会长久的。如果想把好产品持续提供给对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智能风控在健康险中的应用,只有在前端做好了守门员,才能做到把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 对于大数据风控发展,徐瀚着重阐述了三点:第一,已经不是随机样本了,而是全量数据;第二,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第三,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徐瀚: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要感谢胡琼老师给我们舞台,这样的头脑盛筵讨论保险的商业逻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智能风控在互联网健康险的应用”,小雨伞保险是2015年成立的,我们是聚焦于人身健康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提供定制加精选保险产品给用户的一个互联网平台。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们在这两年都看到了,中国健康险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我借用胡琼老师的关键词,理性和繁荣。大家都觉得互联网保险是非常热门的词汇,在2013年到2016年时,互联网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我整个人也有感受到,2017年整体互联网产生的保费比2016年有所下降,同时2018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估计即便有增长也是个位数增长,整体行业在2017年、2018年在总盘子上看是滞涨的局面。 中间有一点值得庆幸,这就是另外一个词“繁荣”。有一个险种很繁荣,健康险销售有亮眼表现,2017年整个翻倍,2018年数字增长也很亮眼。这一健康险数字的增长,将带给我们这个平台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互联网平台和保险公司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一个产品仅仅是平台赚钱了,保险公司是亏损的,对不起这个好的产品一定不会长久的。如果想把好产品持续提供给对的人,一定要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智能风控在健康险中的应用,只有在前端做好了守门员,才能做到把好的保险卖给对的人。下面我开始我的演讲。 我今天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互联网保险的风控缺失;二是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的发展趋势;三是健康险的一些应用模式;四是啄木鸟PICUS。 一、互联网平台的风控缺失 我们看两个案例,第一个是关于张轶凡的泰国杀妻案。一位天津男子购买了10多份保险,约3000多万的保额,在泰国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这个案件最后被警方破获了,但这个案件里缺失了什么? 首先张轶凡的案件调查发现,这个人有多头借贷的情况出现,他在多家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借钱不还钱的记录。这里涉及到风控里的多头借贷的分值卡的异常。第二,他在十多家保险投保了3000多万的保险,媒体也打出了投保清单,相信很多互联网保险的朋友也看到了自己的平台在这里面,心里可能不好过,他存在多头投保的行为。同时中国《保险法》规定,以死亡为给付的保险合同一定要经过被保险人的认可,无论金额多少,但我想张轶凡的妻子一定不知道她被投了3000万的保险,因为如果她的妻子知情的话可能会得到一些蛛丝马迹,可能这个生命也会得到保存。第三,续期缴费能力的峰值的异常,就是在各种借贷活动中没有如期还款的责任。从这个案件暴露出了几个互联网风控的缺失。 第二个案件堪比“谍战片”。这是无锡的一家民营医院的医生高健业在5-9月期间购买了总额790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同时他用化名高飞就诊隐瞒了就诊记录,因为用同一个名字去就诊可能会被保险公司发现从而拒保。他在投保后犹豫期刚刚过后,即以患了甲状腺乳头状癌为由申请索赔。但他的索赔引起了保险公司的注意,发现它确实有不正常的案例出现。在调查过程中,用大数据风控手段调取了无锡地区约3万份的B超报告,发现了有高飞其人和高建业整个模型完全吻合,这个事情就是用大数据的手段发现了骗保的案例。 这两个案例非常知名,同时这是我们看到的案例,我们小雨伞几年从业中,发现更多精妙度没有那么高,但更加离奇的理赔案件。比如,我们曾发现一位用户用手画的一张医疗发票来投保,我们发现这个画的程度非常高,这一幅画也值很多钱。 这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大量理赔的缺失,这种缺失体现在哪儿? 羊毛党:小雨伞早期做过一些高频的互动保险产品,我们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存在了大量的羊毛党,只要有红包就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刷单。恶意投保和虚假投保:刚才的案例中都看到了。合同欺诈:同时还有很多高额风险,我们看到了3000万等过千万的高额保险出现的道德风险。健康风险:患病后进行逆选择。续期风险:这是很多寿险的痛,第一年买了保险,第二年不来买了,存在的虚假刷单的风险。互联网的风险大概有这么多,我们进行展示,方便进入主题的讨论。 传统的风险维度不足以反馈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了。传统的欺诈案,由于它的样本不足信,没有办法发现群体的欺诈,我们看到好人分散,坏人扎堆的模型,好人的模型是分散的,但坏人的各种特征是扎堆的。比如欠钱不还的是一堆人,有这样的模型存在。 过去的保险是样本精算的时代,但大数据时代变成了一个全量的数据。 二、个人对大数据风控发展的几点意见和总结 1.已经不是随机样本了,而是全量数据。我们以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案例方便大家理解。乔布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对自身所有的DNA和肿瘤DNA进行排序的人,他花几十万美金把自己的DNA和所有的肿瘤DNA进行了一对一的排比,得到了包括整个基因数码的全部的档案,当然可以说他是有钱任性,也可以说他为自己的生命做了很多的努力,这个案例失败了,他没有把自己救下来,但仍然给他赢得了很多的生命,如果不是他随时对比换药的做法,可能他的生命更早会结束。所以,在所有的发展中不是随机数据了,一定要想办法获得越全越好的数据,这是第一个发现。 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这里面有一个Hadoop的案例,在如果互联网世界每年新增的数据要怎么拿走呢?我不是说全部的,而是新增的,你要准备520亿的320G的硬盘才能把过去一年的数据都拷走,你想精确一个数据在大数据的时代是不正确和不理性的,我们要做的是混杂性,我们对人群进行简单的区分,比如这个人可能是有借贷行为不还,他也许是一个好人,也许你会错杀一个好人,你错杀了10%的好人,没关系,因为你只需要发现一个人群,不要做到全部,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到精确,只需要把人群进行划分。这个Hadoop就特别流行,大家下去可以把这个概念看一下,它是分布式的存储,我们不要追求精准性,而只是把人群进行区分。在我们需要取舍的时候,也许10%的人群是我们错杀的人群,但没有关系,只要你把人群区分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做到它的一个相对精准性。 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是美国一个叫塔吉特的商场,它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它发现女性购买不加香料的化妆品时可以断定这位女性已经怀孕了。有一个爸爸,一家商场给他的女儿寄了很多的婴儿床和婴儿服,这个爸爸很生气,打电话骂商场。但过几天后,他打电话给商场经理道歉,确实发现他的女儿怀孕了。通过购买没有香精的化妆品来引致她怀孕这件事不是那么准确,但给出了相关性的提示,我们要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就这件事情我给你提供一个可能性,至于你想怎么做是你的事,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只是提供相关性。 整个智能风控的发展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从核身,把三要素、四要素,到信用评级、决策引擎和复杂的网络机器学习,刚才我说到数据太庞大,如果你不通过机器学习是无法获得全量的数据的。 李彦宏的一句话,这里简单引用一下,“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在中国大数据的获取比你想想的要简单很多。 三、智能风控的应用 这是金融行业的一些案例,主要是信贷和反欺诈,P2P在智能风控已经应用的很详尽了。证券业去年抓了很多的关联交易,全部都是用智能风控的手段抓出来的。保险业的案例,AVIVA利用信用报告和顾客的市场分析来替代传统保险公司使用顾客的血液尿液,它用了顾客的其他数据替代了这些检验数据,原理是不要精确性和只要混杂性,通过一些行为数据来提供整体平台的混杂性。 这是现阶段的一能风控的问题和对策。我们互联网健康的一些应用模式,在互联网里最重要的有几个:客户画像的构建,小数据人格的分析、性格爱好、疾病风险的预测模型。这是小雨伞自己的一个量化风险数据模型,从上而下的业务目标驱动,从下而上是数据驱动。我们通过评分卡的开发,从底层接入数据,通过评分机制给出,给出一些策略监控意见。 四、简单介绍一下啄木鸟的PICUS的系统 PICUS系统,主要来自于几个:敏捷作业、迭代、核保和识别,分别取这几个英语单词的开头。 我们是通过如上的策略集和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核身、反欺诈、健康模型的建立。这里稍微讲一下,在我们的系统和别的系统的不同之处。第一,我们是自定义策略流,因为互联网平台要跟中国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的,所以,我们自定义策略流可以自动配比在所有保险公司的风控系统上,每一家保险公司的系统都不同,我们自定义策略,只要你配上去就可以配套使用。还有我们的两个决策:一是交叉决策集,在我们整个做完以后,通过我们的评分卡给每个用户一个分值,进行交叉决策;二是给出一个可以投保的额度建议,这就是啄木鸟风控计划。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详情]
车车科技创始人、CEO张磊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车车科技创始人、CEO张磊发表演讲《新零售 新服务 新格局》。 张磊表示,大家都说传统车险在线交易很困难,我们做了四年以后感觉到有四个方面:一是系统交易环节和接口开发非常困难;二是,佣金费率动态变化很快,造成了平台交易困难;三是,获客很难;四是,交付难。 张磊还提到,未来的保险公司要把传统以规模冲刺为主要目的,变成以服务来吸引客户的经营模式,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张磊: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各位专家交流车险改革和车险互联网行业的探索。慧保天下这个会我是第三次参加了,每次的会场都比上一届扩大一倍,我们祝愿慧保天下的会议越来越好。 我今天用15分钟介绍一下车车科技在车险领域的探索和想法。 为什么传统车险在线交易难? 大家都说传统车险在线交易很困难,我们做了四年以后感觉到有四个方面。 1.系统交易环节和接口开发非常困难。2013年到现在,中国车险承保公司达到67家,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家保险公司的系统和它的一些承保规则以及区域化的差异都非常大。所以,能够实现在线交易首先会解决这种易构战略的融合性。这块我们在车险的交易环节探索了将近10年的时间,解决了一些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第三方机构和中介公司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完成的。 2.佣金费率动态变化很快。虽然银保监会要求“报行合一”,大公司25%、小公司30%左右,但实际上在操作中大家都很清楚,很多保险公司的佣金依然在市场化波动,今天可能是25%,明天就有可能涨到45%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想做在线的交易也是非常困难的,毕竟是随行就市的,很多佣金管理也造成了平台交易的困难。 3.获客很难。对保险产品终究是低频产品,车险算是高频了吧,一年买一次,但相对于传统电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获客成本可能是高达2000、3000元,甚至比保费还要高,这是经济学上不划算的一门生意。 4.交付难。车险不像健康险或者意外险,国内大部分的省份还是纸质保单,保单如何到达消费者的手里,怎样把空白单证进行正式出单和打印,这对线下机构考验非常大。 这四个难处造成了传统车险在线交易有这四座大山要翻。 别人眼中的难对我们来说是心中的梦,怎么解决呢? 每一家传统的中介或者从事互联网交易的平台,每一家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我们始终觉得车险依然是互联网保险的排头兵,毕竟一年有8000亿市场。如何实现它?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场变革中的几个机遇。 1.技术驱动。如果依赖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和柜台交单,对车险这种薄利多销的产品来说越来越难。泛华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中介,它的整个后台人员将近2000人在服务车险的交单和柜台报价,从出单打印到结算。2000人一年成本多少呢?大概是3到4亿。如果每一张保单有3%的利润,那它需要300-400亿规模才能养活后台的服务人员。所以,没有技术驱动和在线交易,一般的中介机构很难在合规情况下自负盈亏的。 2.体系变革。过去的保险销售是金字塔型的结构,但车险和寿险不同。寿险可以通过返佣来养活金字塔型的组织,但车险的利润越来越薄,每一单保单对中介机构来说只有3%甚至更少的毛利。这种金字塔型的团队,层层结构都要吃饭,传统金字塔在这种微薄的利润下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3.角色转换。银保监会174号文提出针对车险投保人不允许有相应的返佣和利益输送,希望通过汽车增值服务来满足投保的需求。未来的保险公司要把传统以规模冲刺为主要目的,变成以服务来吸引客户的经营模式,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4.用户的迁徙。过去用户大多存在于线下场景,比如4S店、亲朋好友的个人代理,但现在很多新的消费者足不出户,或者很少与代理人打交道,未来的流量获客从哪里来?我们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化营销和线上的新流量渠道。[详情]
水滴公司创始人、CEO沈鹏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水滴公司创始人、CEO沈鹏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保险公司业务是动态的,有来有走,对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我们思考来思考去,还是团队小伙伴们,大家能够在公司里干得更久,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成长得更快,我们才能服务大家。 沈鹏在公司内部定义了三大能力,分别是社交场景能力、大数据能力和服务能力。 此外,沈鹏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创业公司,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水滴筹业务定义为社会企业,不仅教育用户买保险,还帮助了那些得了大病治不起病的人,让他们能够治得起病,总之,做了一些公益相关的事情。[详情]
慧择网创始人、慧择保险经纪董事长马存军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慧择网创始人、慧择保险经纪董事长马存军发表演讲《回归常识 守正出新》。 马存军表示,产品和服务怎么变,也都改变不了我们保险的本原——保障。要围绕着保障来做产品以及服务。同时,保险也是个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属性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风险和信用,对于风险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一定要具备。对这些规律我们是心怀敬畏的,要敬畏保险,敬畏规律,也要敬畏监管,敬畏用户。 对于竞争,马存军强调中国的保险市场是巨大的市场,大家在每个领域里都会有自己的份额。所以,我都不好意思谈所谓的竞争,我们没有任何竞争。太平洋中的几条小鱼,谈竞争空间有点可笑。 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存军(慧择网创始人、慧择保险经纪董事长): 感谢慧保天下,我是今天这个论坛独立发言的最后一位发言人。 我非常喜欢慧保天下定义的“理性”这个词。 这几年,从互联网保险,到保险科技,再到科技金融,可以说风口一浪接着一浪,本人有幸和这些沾了点边,所以经常有机会到一些高大上的论坛,当我在高大上的论坛中,聆听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个现象,以前保险行业的经营者或专家,一夜之间变成科技达人,满嘴都是高科技、大数据,非区块链不露脸。 整个市场在今年一开年,就呼唤理性之风,整个市场,国家也在倡导脱虚向实,在市场里,我们这些参与者更应该脱虚向实。我们天然有个缺点,太喜欢枝繁叶茂,往往忘记了只有根深才会枝繁叶茂,这个基本常识往往被我们所抛弃。我们近期也看到很多市场上面那些只顾修饰枝繁叶茂的,然而最后都逐渐枯萎,有些甚至于轰然倒下,这些都呼唤着我们回归理性,回归常识。我今天所要谈到的就是回归常识,理性思考互联网保险。 谈常识和理性没有什么精彩,作为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不断地问自己“我们是谁?”过程当中,发展到今天,慧择目前给出的答案是,面向保险消费者的互联网保险消费平台,由于有了这个定位,从这个角色出发,我们不断地思考三个常识,既然是面向消费者的,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常识是什么?既然身处保险行业,保险的常识又是什么?既然是互联网做保险,那么互联网的常识又是什么? 慧择发展的这几年,我经常思考的就是围绕这三个常识,思考我们的战略以及发展。在这三个常识之中,排在第一位是保险业的常识,因为解决了我是谁之后就要考虑“我在哪里?”我们在哪里呢? “陌生之地先立足,危难之际先保命”,陌生的地方先要立足下来,有危险的地方先跑。陌生的地方,你要先搞清楚这个地方的寒来暑往,风土人情才能活得下去,我们在一个行业里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去理解这个行业,如果我们对周边的情境不熟悉的话,是没办法做好的。 我在公司经常和员工说,要经常不断了解保险的精神,增强对行业规律和风险认知,包括对监管的认知,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我们的基因,这也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在这些轨道上运行。 产品和服务怎么变,也都改变不了我们保险的本原——保障。要围绕着保障来做产品以及服务。同时,保险也是个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属性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风险和信用,对于风险风控意识和风控能力一定要具备。对这些规律我们是心怀敬畏的,要敬畏保险,敬畏规律,也要敬畏监管,敬畏用户。所以,做什么决策时,我们都会拿保险常识来衡量,它是不是符合这些保险的本原,是不是在这个行业的轨道上正常地运行。 如果我们解决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接着要想,我们做什么,创造什么价值?创造价值的时候要考虑我们的对象。人类有两个很好的动物朋友,一是小猫,一是小狗,大家看到猫和狗在一起的时候,有的时候相亲相爱,有的时候又是怒目相对,它们为什么一直这样爱恨情伤呢?有一次给我女儿讲儿童故事时,知道了主要原因,说很多年前小狗是很爱小猫的,于是小狗把他的骨头每一次都殷勤地送给了小猫,大家知道,猫是不吃骨头的,小猫就很生气,一直不接受小狗的爱意,千百年进化下来,它们就没办法幸福地走到一起。我们往往觉得道理、常识很简单,但做产品、服务时往往就拿小狗的爱情来去笼络小猫的心,考虑用户底层需求时有没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为用户去创造价值,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做那些看上去所谓创新,但不符合用户需求常识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买保险,说到底不是买平安也不是买太平,更不是买太平洋,人家买的还是一个保障,他在遇到风险时有保障,让未来的生活有一些确定。更重要的一点,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时候,过程也是需要保障的,这一点一直是我们在做慧择过程中努力的。 既然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何种方式做?我们是一家互联网的保险服务平台,绕不开互联网,当然我也声明,我既不懂代码也不懂互联网,但我知道一个基本逻辑,“这是工具”,就像一头狮子和人类在原始森林里都想吃一个野猪,狮子会去奔跑,会用伶牙俐齿嘶咬野猪,我们人类干嘛?磨小石头,把动物的筋抽出来,再找一根树棍捆起来,做成弓箭射杀野猪。回到保险市场,无论我们的同仁们搞话术还是喊口号,还是我们这些人在敲代码,目的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保民服务,将保险真正地做好,传递保险的善意。我们往往把手段当成目标来经营,我们也的确见到很多企业临到最后脱离了保险的主业。 前面讲到保险常识,金融常识、互联网常识都是基本的本原和规律,人们通常把基本型和不偏离的东西叫“正”,中国有个词语,正就是好的,不正就是不好的。这些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透彻理解如何坚守常识做事情,坚守常识做事情是守正,按照用户需求洞察业务的本质,按照保险常识做好风控和合规,按照互联网常识做好优化。 遵循常识是不是就不去创新呢?说到创新,我倒很喜欢我的安徽老乡罗胖子说的那句话,创新就是回到旧事物,古老的事物,给它用全新的手段再做一遍。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大家知道,昨天中国发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的月兔登到月球背面了,说到高科技产品,是什么把月兔送上月球背面的呢?是二踢脚火药,火药在不断演化过程当中演化出来的,演化到今天常识的力量把人类送上月球,没有脱离常识。我们的祖先没有文字时,如果在河边看到一个黄色石头,想这个石头属于自己,就会到村子里,告诉村子里所有人,“乡亲们,这块石头是属于我张三的”,村民每一家都会用绳子打个结,这块石头是我张三的,不是你的了。以后李四过来说这个石头是他的,张三就会让所有村民佐证,这块石头就是我的。这演化到今天就是这两年处于风口上的风口,浪尖上的浪尖——区块链。经过数千年演化,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工具把它又做了一遍。 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创新,对常识注入了自己新的理解,把常识又重新做了一遍。我们是中国保险行业第一家和保险公司进行系统对接的,2008年当我第一次找保险公司进行系统对接的时候,跑遍所有保险公司没有一家理我,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后有一个机会,我们和美亚做了一款产品,当时一款产品我们基本对接了一年时间;接着平安看到之后,觉得这是种趋势,我们和平安用了7个月时间,现在,在中国市场上,对接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已经从当时的一种创新又变成了现在的常规性常识。过去几年我们打造保险消费闭环,用五年时间完成在线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体系。其实我们的创新都很朴实,回到前面三种常识中,不断挖掘常识当中的新价值,把它贯穿起来提供给用户,实现用户、保险公司、合作伙伴以及行业的共赢。 这是慧择在互联网上进行保险全价值链雏形,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还会不断向各位学习,保证我们不偏离保险的轨道,能够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所谓保险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围绕用户如何让交易结构更加合理,效率更高,更有保障,更符合监管的需求。 在用户方面,我们思考的最多,用户的抓手必然是产品,产品方面我们也不断迭代,利用我们平台所沉积的数据,用户的需求,和供给侧伙伴一起来定制适合于在网上销售的这种产品。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中国的保险市场是巨大的市场,大家在每个领域里都会有自己的份额。所以,我都不好意思谈所谓的竞争,我们没有任何竞争。太平洋中的几条小鱼,谈竞争空间有点可笑。刚才沈总给我上了一堂非常好的课,坚定了我的信心,要专注,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我们只专注于在平台上如何获客,如何为用户服务。这是我们在平台上发现平台用户的特征,当然它和线下用户会有不同。 我们认为,完整的服务应该是产品+闭环服务,也就是说作为中介,如何真正创造出价值,我们用科技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效率。任何企业都是为效率而来的,如果效率没有办法达到超过行业平均标准,是生存不下去的,效率才能代表着利润。我们用科技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效率以及用户的体验。这是我们贯穿整个消费闭环以及贯穿慧择整个平台建设上的思维。 今天我用简短的时间介绍慧择如何理解常识,按常识去做事的一些感想,回归常识是理性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方法。我们认为,保险值得用互联网再认认真真地做一遍。 谢谢大家![详情]
泛华保险销售服务集团总裁刘力冲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泛华保险销售服务集团总裁刘力冲发表演讲《与时代对话 与趋势共舞》。刘力冲表示,未来十年保险业发展最快的一定是中介,中介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介未来的发展,刘力冲认为有三大要素:资本、科技、人才。 2019年保险业将会发生什么重大事件?刘力冲认为将会有一件事情是重大的,就是大的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将会在2019年发生大的改变,营销员数量将会出现下滑,即2018年将会是大的保险公司代理人历史最高点,2019年将会出现下滑。是不是下滑的人都跑中介去了?有可能。 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力冲:谢谢主持人,谢谢胡琼女士,各位嘉宾,各位保险业的合作伙伴,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宣传宣传我们中介,我们很多时候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谁都说“去中介化”,很多人说“互联网可以去中介”,互联网本身就是中介,什么没有中介?厂商直接冲客户买卖,客户都去厂家直接提货,买东西,这叫没有中介。但这种事情有吗?没有。其实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靠中介发展起来的,包括保险行业说“去中介化”,代理人是不是中介?本身代理人就是中介,保险代理人给代理人签的是什么合同?代理合同,而不是员工合同。所以,我认为,中介是永远存在的。 以下我讲三个内容: 一、改革促进保险中介发展。 我们第一代人都应该感谢国家,感谢党,我们生在一个70年没有战争,难得的70年和平,又难得的40年高速发展,我们能赶在这个盛世何其荣幸。1949年,中国人平均寿命30多岁,今天我们已经70多岁,这是何其盛世。40年前的中国,保险业基本为零,中介更是没有。40年前中国人均GDP384美元,现在中国人均GDP9281美元。4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8%,今天占到全球经济总量15%,已经很厉害的。感谢改革开放这40年,“改革开放”,我认为这四个字里核心就是“开放”,就这两个字让中国4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此富强。同样,感谢改革开放才有了保险中介。 泛华成立二十年了,特别是最近十年当中,真的是改革促进了保险的发展,改革促进了保险中介的发展,1999年6月10日到2014年9月份,中国预定利率2.5%一直没有变过,在全球也不多见的。但2014年9月份寿险费率下滑,早在两年前车险费率已经出现市场化,再加上2015年保险法修订,代资考取消,加上保险中介机构简化审批,所以,保险中介的牌照审批是先照后证,其实这都是深化改革的产物,感谢深化改革,所以,我们才有了这三大对中介巨大的利好。 今天很多保险公司跟我谈,前两年保险公司太挣钱了,这两年搞的各家公司乱出产品,有的公司竟然出4.025%的产品,搞的保险公司都不挣钱了。我认为这不是市场行为,凭什么保险公司坐在那儿随便做个产品就挣钱,为什么客户不能买更好的产品?为什么全国的产品都长一模一样,各位,说实话,这三年的发展,中国在寿险方面给老百姓带来了太多的实惠,这种实惠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2015-2017年这三年寿险发展非常得快,2018年产品少了,被管住了,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意出很好的产品。 各位,君不见前几年,中国大陆人去香港一年几百亿买寿险,说实话这个事情是让我们所有大陆、内地保险从业者应该汗颜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客户跑到香港买保单,因为大陆的保单比不过香港。为什么比不过香港?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思考的。 二、保险中介重构用户思维。 保险中介角度来讲,应该重新认识保险,为什么这两年寿险发展快?今天老百姓有一件事情,把有一个保险当作刚需,就是健康险,这两年特别是2018年健康险大行其道。我认为,未来养老、教育、医疗都是刚需。有人说寿险业未来会长时间地发展缓慢,我认为这句话绝对不对,因为他只是站在保险业考虑,没有看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从医疗是客户的刚需,一定逐渐转化到养老是刚需,到那个时候,我们养老保险将会是比医疗保险高5倍,未来寿险发展速度一定是以5倍速度去发展。大家不要担心开门红,有保险公司表示压力很大,但我没有压力,因为中介在未来几年会以倍数级发展,每年最少以50%、100%翻番。 一位朋友说,你认为2019年保险业将会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我认为将会有一件事情是重大的,就是大的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将会在2019年发生大的改变,营销员数量将会出现下滑,即2018年将会是大的保险公司代理人历史最高点,2019年将会出现下滑,这是一个我的判断。他说是不是下滑的人都跑中介去了?我说有可能。 我们应该把代理人当作保险业发展核心的事情,特别是中介,保险代理人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泛华二十年来,我们一直提出“助力创业者实现财富梦想”,也就是说我们鼓励代理人能够走出来创业,有这样一句话,1996年代资考考试,2015年又不考了,全国至少8000万人干过保险,今天800万人从业,保险代理人一直被当作行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有误导都骂代理人素质低,但各家保险公司做了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是增员。 20多年来,各家保险公司的发展都是靠代理人发展出来的,实话讲,并未给代理人合理的地位。中介也不敢说代理人全是员工制,成本太高。但我们希望给代理人以合理的地位,我们慢慢地去培养,中介是有机会培养他的,因为中介做全产品链的,我们的眼光看的是整个市场。我们以寿险为基点,辐射全面金融,能够为客户定制全面的解决方案,我们想给用户带来的不同体验和价值创造。 三、迎接保险中介黄金时代。 这20多年以来,保险业每个人都是升值很快,为什么升值很快?因为行业发展很快,我们选中了这个行业。同样,我认为,未来十年保险业发展最快的一定是中介,中介将进入快车道,就像我们十年前、二十年前的选择,一个保险公司,原来分成保险公司和银行,谁都不选择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从产险和寿险,谁都不选择寿险;从个险到团险,都不选择个险,但最终个险发展很快,因为走对路了。同样十年,我认为保险行业发展发展最快的一定是中介。 中介未来的发展,我认为有三大要素:资本、科技、人才。 资本,许教授刚才谈,中介确实很小,我可以告诉大家,寿险真的很小,2018年的数字是111亿新单,加上续期一共300亿,占比也就百分之一点多。但我认为,未来会很快,三年之后的寿险中介总保费一定上千亿。为什么要做资本?因为有了资本才能做很多事情; 科技,我们原始的做法已经走不动了。这十年里我们真金白银投入了20亿在科技方面。 人才,非常感谢这两年很多人才已经看好了中介,三年前如果我去建一个省级分公司的话,说实话没有人可找;今天建省分公司,经常来的是省级保险公司一把手,最小是省公司的副总,这是巨大的改变。这个行业需要靠的是人才。 泛华二十年,有人认为泛华是做车险和财险的,我可以跟大家说,泛华是在中国最早做寿险中介的公司,我们财险业务一直有,1998年就成立了,但2005年起我们就开始立志于做寿险,而且上市讲的故事主要是以寿险为主讲的,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们旗下的金融板块在2018年11月8日在纽交所上市。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资本板块?今年我们推出了幸福奋斗计划,是做什么?是要把一些期权、股权分给很多团队以及高管,很多人认为,股权计划,保监是严监管的,我承认,但确实我们的代理人,如果有机会能享受一家公司资本的价值,那是何其好的事情? 中介是做什么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认为中介最应该满足的是谁的需求?代理人的需求。很多人问我泛华是干什么的,我直言不讳地讲,泛华是干革命的,愿意掀起一场保险业的革命,当然,保险公司都不喜欢我,说我挖他们人了。我认为不是挖,是自然的流动,各家保险公司起来,只有一家保险公司说没挖过人,就是人保,剩下除了人保之外的保险公司都是通过挖人成立的。 剩下十年人才一定是向中介来流动的。很多人问我明年的计划是什么?明年我们的目标是百万队伍,百亿寿险,现在人力70、80万,明年可能会超百万。2019年我们的目标,新单在40亿左右,续期在60亿,所以,明年会有上百亿寿险规模。 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排在80家期交新单里全国第12位,希望2019年能进前10,逐步向头部走,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中介成为市场的主流。希望获得各位的支持,再次感谢![详情]
童保险服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蒋铭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大童保险服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蒋铭发表演讲《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怕小鸟立上头》。 蒋铭将中介分为两代,第一代1.0版叫居间型中介,2.0版叫专业型中介。目前第一代中介数量占比还处于绝大多数。专业中介要想练成的话,对于资本,人才,对于企业的耐心是非常长周期的考验的,决不是一日可以练成的。 对于寿险中介这几年的崛起,蒋铭呼吁每个参与者小心呵护它,如果我们把寿险中介也迫害完了,我们中介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集体进入寿险市场应该带有敬畏之心,决不是手续费加两个点市场就发展起来了,寿险中介没有这么简单,我非常期待监管及行业协会尽早完善行业规则,防止不可逆的恶性竞争,支撑有更多走专业化道路的寿险中介公司发展,走更远更长的道路,也呼吁学者投入更多力量参与到寿险中介规范化发展研究当中,千万不要等到寿险中介有一天也变成今年车险中介市场红海市场,回头来看今天那就已经来不及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蒋铭: 非常感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胡琼女士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很感慨,因为慧保天下年度盛会现在已快成为保险行业的盛会了,我记得三年前胡琼第一次举办大会时我们讨论过,我也参加过,这是我第三次在慧保天下演讲,感觉规格一次比一次大,参加人数一次比一次多。 我记得去年还和科技混迹一堂,在网上是非常小的版块,今天已经登堂入室,在上午非常重要的主板块,这也说明我们保险业知名媒体对整个保险中介的认识,保险中介的份量在整个行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感谢时代给我们的机会。 刚才听了许教授讲的,我有点汗颜,我没想到新三板中介公司,创始人钱都很多,都买理财产品,但27%的创始人学历是大专以下,我感觉这基本是土豪的特点,所以许教授是在搞招生,中介企业家可以到复旦大学上学,这也反映了中介企业过去的现状,确实对我们新一代中介企业参与者来说任重道远。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很有意思,“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怕小鸟立上头”,这代表了中介的发展,中介发展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也有一种焦虑感,也是一种社会焦虑。我不像沈开涛总那么淡定,他那个领域非常尖端,100个国家我们也干不了。我们发现,在低门槛的中介领域中,竞争很快就会变得很激烈,而且方式会变得很多元,会有很多隐患和危机藏在其中,所以,今天大家说中介好的时候,我不给中介唱赞歌,只希望达成中介发展的有效共识。 一、传统保险中介给社会各方的固有印象。 最近,我接触各行各业的人,包括监管官员、行业协会领导、学者、保险公司相关领导、消费者、从业者,他们对中介的认识,好像并不完全统一,很多人对中介有固有印象。 1、 认为中介是行业秩序的扰乱者。 2、 认为中介是抬高手续费的始作俑者。我记得有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朱俊生教授对比解释,中国车险结构保费当中,60%都是手续费,30%是理赔费用,10%是运营费用,大家都赔钱。但我们的结构和西方是反的,西方国家60-70%是赔付费用,20-30%是手续费,车险手续费太高了,谁是罪大恶极的,就是保险中介,因为保险中介把手续费抬高了。 我听完以后觉得很委屈,我们公司做车险到现在都在赔钱,这个抬高手续费的始作俑者是中介吗?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当然,也不可否认,肯定中介在过程中起到不好的作用,所以大家才会有这样的认识。 3、 认为中介是没有技术含量的黄牛党,有很多过账业务、渠道业务,没有创造价值,很多人认为,厂家到消费者企不是更好?瓜子二手车的广告对我们伤害比较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好像中介在这个行业里是不应该存在的,是没有价值创造的。 4、 我曾在某个文件上看到,对中国中介行业评论是“小散乱差”,这四个字很厉害,基本认为中介是行业的寄生虫,这是我加入中介十年来,无数次被人问到,或者被人扣着的帽子。 我总觉得这对中介是不公平的,中介还应该有另外不同的形象,所以,我想谈谈我心目中,为中介正名的是中介的另一面。是什么呢? 保险中介的另一面。 我特别佩服主持人,一眼就看穿中介的本质,她一开场就把中介正面的一面讲的非常清楚了。 1、它是消费者正确了解保险业的窗口。消费者了解保险业有很多的渠道,但渠道都会有利差,有了利差,说的话就会不一样。所有商业社会当中,厂家和消费者都是对立的,中国有句古语“买的没有卖得精”,卖的人总想把东西卖贵一点,买的人总想买不便宜一点,这是天然二元对立的,消费者信任厂家是个幻想,它需要第三方在中间做评价,因此,中介绝对是消费者认识保险业非常好的窗口,是因为他的立场决定的。 2、中介应该是保险产品以及服务的整合者。过去中国保险业因为有过21年的断档,所以消费者的选择很少,但这几年伴随中国保险公司数量增多,现在开业的270家产寿险,每家公司有20款产品,目前在中国在售的保险产品至少几千款,消费者面对这么复杂,每个条款里都有87个需要消费者去甄别的要素。条款容易混淆,如果几千款产品+每款87个要素,那么,现在就应该有20-30万不同要素点,需要消费者去甄别,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保险购买上,消费者绝对是有选择迷茫症的。 复杂行业中需要有个整合者,记得有一年大童保险在和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和睦家院长主动邀请我们在一楼建保险服务柜台,谈到要不要建保险渠道的费用时,院长说不用,你们直接来就行了。我说这么好,就去和睦家交流了一次,为什么让中介公司到医院做咨询服务,因为我们做咨询肯定能收到保费。院长当时表示,很多客人感冒发烧时,想在高端医疗保险在私立医院里看病,但我们医院不能卖保险,卖保险立场就变了,我们想把保险公司引进来卖保险,但我们这里支付的有60多家保险公司,如果每家公司摆个柜台我们医院大堂也摆不下,摆哪一家又得罪别的保险公司,不太好。你能不能找一家代表所有保险公司在我大堂有个柜台就可以了。那一刹那,我深刻意识到,保险中介是琳琅满目保险产品的整合者,甚至是服务统一者,消费者不需要同这么多窗口和这么多单独产品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对接,消费者找到一个有整合能力的中介,就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 3、保险中介是中国今天销售能力的重要供给方。保险中介在过去几年,增长非常快,尤其人寿保险。我认为,未来中介行业的保费增长,仍然将保持非常高的增长,而且在行业占比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我认为,中介新单增长,会进入到高速增长阶段,如果不出意外,我个人判断,五年之内中介十年期寿险新单会突破300亿以上,这是今天老五家寿险公司第四家+第五家的总和,成为保险业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4、中介是保险公司观察整个市场最重要的窗口。为什么保险公司自己有销售队伍,但销售队伍反映给保险公司销售端的信息没有那么准确呢?都是和客户打交道,之所以不准确的原因,保险公司专属销售队伍有信息上选择性迷茫症,因为他不是研究别的公司出身的,研究的是怎么把保险卖出去,不会做整个市场各家公司的对比和研究。 但中介不一样,为了帮助客户做好选择,先天任务和使命是每天研究保险公司的条款、责任,他们的运营、服务,所以,中介公司基本是百宝箱,可以迅速告诉某一家保险供应商,你的服务,你的产品甚至包括你的竞争力,在整个市场的排名和排序,而且这是非常精准的。所以,做中介的保险公司常常被倒逼着变革,这是中介给整个市场带来很重要的力量。 5、保险行业成熟的标志,前保监会有一位中介部的领导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保险业越成熟,中介就应该越发达,这肯定是个非常正确的判断,一个保险市场成熟的标志决不仅仅保费规模这一个维度,它和渠道分销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专业化分工程度很高的市场,中介销售占比应该有一席之地的。 现在非常遗憾的是,整个中国保险中介占比,尤其专业中介的占比才小荷才露尖尖角,2016年专业中介占比仅7.2%,其实这个数字仍然有水分,如果再把一些,我认为不是真正意义上划进中介的话,它的占比不到2%,当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按西方国家50%占比的话,中国寿险业将有很大发展空间所在。不仅是销售占比问题,还有销售方式专业拥有者,中介公司已经对销售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中介要覆盖这么多复杂性和这么多商品,中介公司有众多选择权,可以做代理制,也可以做寿险产品组合式销售的顾问式销售,也可以做产寿险,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经纪人模式的销售模式,在整个中介市场,它其实是有多种销售模式都可以立足的多元化市场,这个市场对于创新和探索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我认为,中介决不仅仅是固有的小散乱差的现象,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特色和非常有希望的市场。 保险中介真正的价值何在? 我把中介分为两代,第一代叫1.0版,叫居间型中介,2.0版叫专业型中介。 不可否认,这两代中介今天市场上是并存的,第一代中介数量占比还处于绝大多数,所谓居间型中介,主要特色是扮演采购和物流的作用,我们发现很多中介刚刚开业时,最大或最紧迫的任务是找保险公司采购,采购完之后把交易系统建立起来,就是采购物流,中介公司可以开会,写个基本法,决定大家怎么分利益。这样的中介在中国比比皆是。这样的中介很有可能进入某个阶段,利用信息不对称,争取中间的差价,或者利用它的牌照采购能力来谋取中间的利益。这样的中介在信息不通畅时代,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牌照限制比较严格的时代,都是有生存空间的。 然而,一旦这个市场有互联网注入,比如哪一天中介部门说把牌照放开了,各位,这种优势荡然无存,所以,这种1.0版的中介数量和生存状态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差。 2.0版的中介我称为专业型中介,比如刚才江泰的沈总,主持人对他的判断是中国最专业的中介,但我相信他的专业是处于财险领域,江泰是中国财险领域专业代词名,我也认可,因为他在做大型风险的安排、承保、售后服务上都是有独特技术的,包括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三大中介也都是风险的安排者,非常有专业含量的中介。但这样的中介在中国现在数量偏少,因为大多数中国中介还处于比较低层面物流作用,挣信息不对称的居间型中介状态。 为什么专业型中介偏少呢?专业中介要想练成的话,对于资本,人才,对于企业的耐心是非常长周期的考验的,决不是一日可以练成的,大童做了10年,到今天为止我仍然不认为我们很专业,只是在专业的路上走了一小步而已。如果把中国几千款条款,20万-30万不同元素都精准地帮助客户识别判断,而且让每一个代理人和经纪人掌握复杂的识别和判断,结合客户家庭元素做解决方案的提出,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复杂的事情。 保险业转型升级之路——完善产业链结构。 去年就在提保险回归保障,监管部门有非常多解决方案,但我个人认为有个可供参考,就是对保险产业链结构是不是要重新审视和树立一下,我认为它的突破点在于产业链结构完善,我认为中国保险业更大的问题,是需求端很旺盛,供给端也很努力,问题出在中间桥梁上,供给端和需求端中间的连接点太小了。 我把中国保险市场更多认为是二元结构市场,二元结构是什么?就是两个参与者太大了,一是保险生产上太大了,一是消费者太大了,这两种相差太大就会有矛盾和冲突。二元市场是不稳定的,博弈过程中二元市场最终会有伤害,有人就会欺负另外一个人。中国古语说的话“三足鼎立”,任何一个事物,一个桌面,一个椅子至少都要三条腿,所以三元市场甚至多元市场,它的平衡型和持续性才会更好。 因此,我认为,今天中国的市场是二元市场,应该向三元或多元市场发展,谁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下一个元次和立足点呢?中介是非常好的桥梁,现在是新的纽带,消费者和买方、卖方之间的桥梁过于弱小。马云最早也很艰难,电商刚刚崛起时,最大的问题是买卖双方互不信任,支付宝在电商发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支付宝的全称叫“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买卖双方诚信关系问题才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认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缺少一个类似支付宝性质的第三方客观中立的平台。做大做强专业中介,是中国保险产业链完善的必经之路,实际成熟是可以破局的方式之一。 中介发展最大引诱——首先中介市场车险化。 大家一片狂欢,说寿险业要起来的,人才都进来的,但我有非常多的担心,2018年我走过很多省份,很多机构让我去演讲,都是以前做车险出身的中小代理公司,因为报行合一的原因,中小代理公司生存状况非常艰难,大家发现寿险中介不错,比如大童、泛华日子过的不错。现在,所有做产险的公司都准备做寿险了。但我发现这两个物种有一定的区别,这两种物种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经营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大家蜂拥而至的话,对寿险中介可能是一场灾难,寿险市场刚刚发展起来。 我们也参与了中介市场,不瞒各位说,大童为了服务客户三年前做了车险配套,但做得非常郁闷,一直亏损,后来发现用寿险方法做车险完全不行,这是两个物种。为什么呢?手续费竞争是车险市场竞争最单一的维度,我听到很多做车险中介的人告诉我说,我们应该做产品+服务,车险服务越好越怎么样,后来发现所有谈服务的公司都死了,手续费竞争来得最直接,效果越好,大家不可逆变得不理性,都认为手续费竞争不好,但都饮鸩止渴。所以我认为,没有外力介入根本无法停止滑下深远的节奏。没有一家参与者能够阻止自己离开这种竞争,如果有一天寿险中介变成这样我非常担心。因为寿险中介经营难度大、专业程度高,人才和资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非常长,现在中国做得好的几家寿险中介,都有超过十年的企业历史,而且寿险产品不同于车险,车险一年期顶多明年不买了,换一家公司,但寿险是一辈子甚至是几十年的经营周期,它的存续周期很长,对长期售后服务要求很高,中间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整个中介业最灭顶之灾的事件是发生在寿险,就是2013年的泛鑫事件,小小一家寿险中介公司引发了中国有几家保险公司主体亏损都在亿元以上,甚至有一家寿险公司还出现了偿付能力困难。所以,寿险中介这个领域很有活力,但困难也非常大。 寿险中介这几年是崛起的亮点,但规模仍然很小,很稚嫩。因此,我呼吁它需要每个参与者小心呵护它,如果我们把寿险中介也迫害完了,我们中介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集体进入寿险市场应该带有敬畏之心,决不是手续费加两个点市场就发展起来了,寿险中介没有这么简单,我非常期待监管及行业协会尽早完善行业规则,防止不可逆的恶性竞争,支撑有更多走专业化道路的寿险中介公司发展,走更远更长的道路,也呼吁学者投入更多力量参与到寿险中介规范化发展研究当中,千万不要等到寿险中介有一天也变成今年车险中介市场红海市场,回头来看今天那就已经来不及了。我作为寿险中介十年参与者代表我自己做个小小的呼吁。 我用16个字结束今天的演讲“耐心观察、细心呵护、正确引导”中介“大有可为”。谢谢各位![详情]
江泰保险经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开涛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江泰保险经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开涛发表演讲《保险经纪发展的小趋势》。 沈开涛表示,中介不可能取消或消失,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中介。只要是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就肯定有中介,因为要货比三家、要专业化,怎么可能没有中介呢?不可能。 以下为文字实录: 沈开涛: 尊敬的胡琼女士,尊敬的各位同行,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能有幸受慧保天下创始人胡琼女士的邀请参加今天的论坛并做主题发言,我非常高兴,但胡琼女士给我提了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演讲要做PPT,我一般不做PPT;第二个要求,不能做过多的公司广告;第三个要求我早上把佛珠取下来。这三条建议,PPT做了,广告还是要做,但佛珠是不能取的,因为这是我的信仰。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保险经纪发展的小趋势》,因为罗胖讲了小趋势,我也想蹭个热点。实际上,这个小趋势伴随江泰发展了18年。我下面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趋势与小趋势;二是如何抓住小趋势;三是江泰的实践。 首先介绍几个热词,能够反映国内趋势的热词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热词是习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里提到的,中国在1918——2018年的100年间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肯定会越变越好。 其他热词还有:“命运共同体”“ 贸易摩擦”“ 金融业开放”“ 人工智能”“ 普惠金融”“ 共享经济”“ 回归保障”“ 银保监合并”等,这些热词都与保险经纪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关注和思考这些热词,你很难找到行业发展的方向,有了这些热词我们才能看到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趋势。 国际趋势方面的热词有“ 经济发展不确定性”“ 全球化与贸易保护”“ 部分地区动荡持续”,“ 全球治理架构重建”。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和世界已经高度融合,所以我们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我们。 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前沿科技,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三感”离不开保险。 来看金融方面,多角度防范金融风险,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产生变化。 保险方面的热词:保险姓保、回归本源、走向高质量发展,保险业科技化、全球化、中介化,我认为中介不可能取消或消失,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中介。只要是买方市场不是卖方市场就肯定有中介,因为要货比三家、要专业化,怎么可能没有中介呢?不可能。就像刚才许教授讲的,美国是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专业中介市场份额占50%以上。 一、大趋势与小趋势 (1)小趋势应在大趋势的问题和需求中寻找 这是我经营江泰18年的心得。经常有人问我,一开始我认为你做这个事情做不起来,怎么做了五年以后做起来了?我有个思考,当党和国家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我就思考用保险经纪的手段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就是个小趋势,不能解决就不是趋势。 来看国际、国内、金融、保险的问题。我主要谈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银行、证券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险主要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国家要进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要进行创新就离不开保险,因为经济越发达,社会矛盾越多,就需求更多的公务员,要减少公务员又把社会管理好的话,没有保险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保险业有前途,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更有前途,因为他离客户最近,最了解客户的需求,更了解保险市场的痛点。通过这些需求可以看到,保险中介的小趋势应该怎么走。 (2)六稳——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 要实现以上“六稳”,没有保险的保驾护航很难。刚才主持人提到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有什么区别?两者是有区别的,保险代理是销售,代表经纪是代表客户区去采购;保险公司是理赔,我们带着客户去索赔,保险公司卖的是保险产品,我们给客户做的是设计方案,还是有很大区别。 二、抓住小趋势 了解大趋势后,在大趋势中用问题和需求的方法找出小趋势,如何抓住小趋势呢? 第一,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企业一定要明白,保险市场这么大,客户这么多,你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尤其不做什么就更清楚,什么客户我不做,什么市场我不做,这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能什么都做,什么都要,那最后你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定位准了才能够扬长避短、少投入多产出,只要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就一定可以持续经营,现金流也一定是充足的。 第二,一定要聚焦。如果不聚焦就抓不住主要矛盾。市场定位从大趋势到小趋势,再从小趋势到定位,最后从定位再到聚焦一步步地缩小,最后才能够通过一个支点撬动球,找到一个聚焦才能撬动整个保险市场,才能够取得保险市场客户的信任。 下面我介绍一下江泰的实践,江泰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三、江泰的实践 2018年是江泰成立的第18年,以前江泰的市场定位是“三高三大”。“ 三高”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效益。“三大”是大企业、大项目、大机构。18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市场定位调整为“三高三跨三大”,即高科技、高风险、高净值;跨界、跨境、跨域;大客户、大机构、大平台。“三高”把高效益转变为高净值,江泰要进入高端寿险。跨界、跨境、跨域,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这个本领,打败我们的不是同行,是其他行业。我把大企业和大项目都归结为大客户,还有大机构、大平台,大家认为现在是“企业+员工”,将来是“平台+个人”,因为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平台,平台公司的风险和传统企业的风险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讲台做什么,而不做什么,“三高三跨”市场里,江泰要做三个聚焦。 第一,聚焦社会治理,大力发展责任险、意外险、健康险、养老险。 保险和银行、证券的区别是,保险与社会传统的管理服务,我们以责任险为切入点+纠纷调赔机制+事故预防为切入点,成为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的市场化渠道,政府不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就可以把社会管理好。江泰已经成功地在旅游、医疗、安全生产高危、教育、特种设备、养老、民生等十多个行业成为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渠道。 第二,聚焦美好生活,大力发展私人保险和脱贫保险。 脱贫保险主要通过团险,今年山东潍坊交了很少的脱贫保险保费,给寿光赔了1.3亿元。私人保险我们关注中产阶级人群,为富裕人群和高净值人群提供家人、家庭、家族全面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的私人保险服务,大家都知道有私人银行但不知道有私人保险,私人保险是江泰的发明。江泰的“”5211模式”经过5年发展,团队达到100人,以20年期缴保费的标准保费计算实现亿元标准保费。 第三,聚焦“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险、对外投资保险和全球救援保险。 江泰在国内近150个机构网点,国外服务企业网络已经覆盖110多个国家,覆盖个人网络已经有全球国家和地区,我们有个公益性的发布会名为“中国公益走出去联盟”,这是个全球性的救援联盟,每年的3月20日左右发布,去年在线观看人数达1200多万人。这是我们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境电商“优投”,这是我们为中国公民走出去的一个服务名为“大救星”。 第四,江泰经营七字方针。经营江泰18年,我当企业家30多年,自己有一个体会:大道至简。作为企业家,我最关心的就这七个字:收入、利润、价值观。 企业没有收入,没有现金流一切都免谈;有收入没有利润,不能发展;收入和利润靠什么?靠团队;团队靠什么?靠价值观。江泰一共有16条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江泰的特色。谢谢大家![详情]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许闲 新浪财经讯 1月5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许闲发表演讲《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和思考》,介绍了保险中介的发展现状、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许闲表示,尽管保险中介在过去发展非常快,但在过去一些年的发展落后于整个中国保费增长的增速。对比中美,未来整个保险中介发展市场可期。 同时,许闲指出整个中国保险中介发展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保险中介的未来,许闲分析称发展总体肯定是好的,并且做了6个预判:第一,行业巨头可能会抢滩保险中介市场;第二,未来对外开放政策加大,国家对中介给予政策关注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第三,未来会有业内外高素质人才逐渐涌入保险中介行业;第四,未来特色中介也会进一步崛起,保险中介未来细分市场会进一步明显;第五,中国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比如失能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目前都是由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中介机构来推动的;第六,未来会服务于产销分离的超级平台会进一步诞生。 此外,许闲还强调,随着科技发展,保险中介转型一定也是迫不及待的。中介也有非常多的机会。人工智能取代不了太多的代理人,尤其对昂贵的保险产品,复杂的保险产品,未来中介的优势还是不可替代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许闲: 感谢慧保天下的邀请,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做个分享,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和思考”,其实这个题目也是命题作文,就像主持人刚才所介绍的,近几年我关注的是保险科技,也希望借助大家的分享,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对保险中介和保险科技相关思考。 接下来我想探讨三方面内容:中国保险中介发展现状,希望借助中国和国外数据一起来探讨或畅想未来中国保险中介发展,希望用中国保险年鉴,保监会公布的一些数据以及从新三板,保险中介挂牌公司2018年中报相关数据和大家探讨中介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最后谈一下对保险中介发展的未来畅想和思考。 一、 中国保险中介发展现状 全球保险代理行业市场规模从2010年60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1019亿美元,增长速度达到7.7%;保险经纪市场在过去七年增长达到6.6%;过去十年里保险公估从2010年的224.4亿美元增长到368.4亿美元。从不同板块来看,和中国的情况比较类似,因为代理规模是最大的,保险经纪占到33%,保险公估占到剩下的18%,这是全球的趋势。从中可以看出保险经纪发展态势。过去五年全球保险业发展增速低于4%,中介市场在过去7-8年时间最低增长速度是保险经纪也达到了6.6%,其他都超过7%。未来中介市场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中国保险中介发展情况。根据2017年中国保险年鉴,2016年保险专业中介渠道(没有把保险公司代理人数据也一起罗列进来)保费收入达到了2232.5亿元,同比增速30.5%,占全国总保费收入7.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540.4亿元和69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8%和23.8%。占全国总保费分别是4.9%和2.3%。这个数据提醒我们,尽管保险中介在过去发展非常快,但同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说明保险中介在过去一些年的发展落后于整个中国保费增长的增速。 保险专业中介营业收入水平。2016年保险专业中介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43.7%。这里有个比较有趣的数据,专业保险代理和专业保险经纪机构在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是有区别的,专业保险代理机构数量要超过经纪机构,但经纪机构实现净利润13.8亿元,而保险代理机构实现净利润仅有8.6亿元,这个数据也挺值得大家思考。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规模与结构。以下数据摘录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8年所发布的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2018年),我认为这个数据还是有些问题,但把它引用上来是因为这能代表一定的趋势——对中国保险中介过去渠道占比发现,在中国占到最多的是保险代理人,接近50%;银保渠道占到40%;专业保险中介占比则很低,专业保险中介渠道占比是最低的。对此美国数据,会发现美国专业中介机构渠道占比超过50%。对比中美,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未来中国保险中介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如果遵循成熟国家发展规律,可以预期,未来在中国,专业中介机构为整个市场所贡献的保费收入一定不只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这张图只有2%、3%,但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是接近7%左右。可以说未来整个保险中介发展市场可期。 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战略变动。中介在过去的发展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保险公司在过去几年非常强调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传统保险中介机构也在探索自己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像大童这样的保险中介机构开始在探索O2O的模式等等。对保险中介未来很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外围的挑战,也看到许多第三方机构和行业巨头都希望加盟到保险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成立或批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二、保险中介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我想借助一些数据来谈谈我们所看到整个中国保险中介发展的问题,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数据展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很难度量整个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平衡或不平衡,但有两个指标是非常关键的,一是中介机构数量,二是中介机构营业规模。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保险代理公司有1544家,保险经纪公司有472家,公估机构291家。从保险代理公司在全国各个省份分布情况以及各个省份保险经纪公司数量情况来看,有的省份保险机构数量非常多,有的省份,比如青海省只有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宁夏、内蒙古、河南、河北、广西等省份都没有保险经纪公司。 昨天有个很大的新闻,李克强总理视察了两所普惠金融营业网点。实际国际上度量一个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的民众能够接收到的金融银行服务和网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从保险专业中介数量的分布也体现出,对我们的民众而言,我们很难接触到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服务。地区差异性非常明显,北京是整个中国中介总部绝对中心地带,数量超过200家,深圳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机构都位列全国第二,山东保险代理公司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保险机构和保险专业中介数量也反映出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收入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区不平衡。北京的保险经纪公司比较多,北京的经纪收入占比比较高;山东代理公司数量比较多,在整个中介收入占比也是比较多的;在中国保险公估公司收入里大量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广东和深圳等沿海地区。 从宏观数据来看,整个中国中介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二)经营水平待提高——以新三板保险中介公司为例 来看保险公司微观数据,中国有2000家保险中介机构,很难看每家公司的年度报表,也没有这些公司的年报可供我们研究使用,所以我们采用中国新三板保险中介公司。比较欣喜的是,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保险中介机构开始登陆中国保险新三板市场,现在中国有30家保险中介机构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包括14家来自于北上广,12家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云南、安徽、河北和湖南有四家公司。 他们在2018年8月份发布的2018年中报,结论有喜有忧,目前挂牌新三板的中介公司流动性良好,其流动比率占到5.55%(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报表所体现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等货币资金战刀43.44%,说明新三板流动性非常充足;偿付能力也是比较好的。资产负债率30家的平均值24.95%,说明负债对资产的占比,负债量是比较低的。 我认为,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和全国范围内的中介数量一样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挂牌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在西部地区只有云南省的一家保险中介机构在新三板挂牌;二是和保险公司尤其上市保险公司年度报表中,年度费用率非常高,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平均值98%,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平均值只有0.6%,和已上市的保险公司比是有欠缺的。 中介在发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分析新三板数据里,有趣地发现一个情况,挂牌新三板的保险中介机构中,每4个高管里有一个学历是大专及以下,这和保险公司高管结构有比较有趣的差别。 融资情况,过去一年里,只有5家保险中介机构实现了交易和定向增资,其余公司均为零交易,多家保险中介将筹集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股权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是家族经营,单一股东垄断,有29家公司至少存在单一股东垄断或家族经营的情况。 虽然中介在未来面临很好的发展蓝图,但由于营业网点较少,许多地区和省份民众没有办法享受到专业中介所带来的专业服务。对于新三板中介公司来说,经营情况也进一步有待提高。 三、保险中介发展的未来 未来整个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总体肯定是好的。 第一,行业巨头可能会抢滩保险中介市场,不仅仅包括所熟悉的VIPJ大的数据公司,也来自于汽车行业、建筑行业、零售行业等等行业的巨头未来都会有抢滩、进军保险中介趋势,因为未来会有用户为王或流量为王的态势。 第二,随着我国自贸区、“一带一路”、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未来可能首先开放的是金融业,金融业首先开放的是保险业,保险业首先试水的是中介行业,如果这种趋势能成立的话,未来对外开放政策加大,国家对中介给予政策关注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第三,未来会有业内外高素质人才逐渐涌入保险中介行业,有一个例子非常鲜明地说明这个趋势,上学期我请大童蒋铭总到复旦给保险系学生做的讲座,我们学生就业从来不会考虑保险中介的,蒋总做完报告以后,很多学生跟我交流,到保险中介从业未来前景是怎样的。我想不仅仅是应届学生,也包括从互联网公司、其他行业,以及传统保险公司未来流向保险中介人才也会进一步增加。 第四,未来特色中介也会进一步崛起,保险中介未来细分市场会进一步明显。随着细分市场进一步明显,未来中介在整个保险产业链的角色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我们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不仅仅是未来保险公司销售的一个通道,会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发挥更多主导权。 第五,目前在中国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比如失能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目前都是由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中介机构来推动的。 第六,未来会服务于产销分离的超级平台会进一步诞生。未来保险公司会慢慢地把销售进一步分离出来,昨天也有专家讲到,未来随着车险费率改革等等,中小保险公司也会面临生存上的挑战。我认为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小保险公司以及中介专业机构转型的契机。 但随着保险科技的发展,许多人也在探讨,未来保险科技会不会替代或到底会不会去中介化。 2015年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当时就说互联网保险会打败一批保险代理人,十几年过去,我们发现在市场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代理人队伍,所以也有判断认为不会去中介。 我认为两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随着科技发展,保险中介转型一定也是迫不及待的。中介也有非常多的机会。人工智能取代不了太多的代理人,尤其对昂贵的保险产品,复杂的保险产品,未来中介的优势还是不可替代的。 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条款里对消费者重要的要素,我们整理了87条,每一条内容对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很难通过所谓互联网规律,30秒内读懂这87条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条款。不同条款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随着智能保顾、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中介有着天然的优势,未来中介所代表的不是一家保险公司,代表的是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代表的是整个行业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产品。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未来,中国保险中介的发展会更加辉煌。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在演讲中表示,保险市场业务模式和增长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由制度推动变为市场推动,真正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需要强调企业家精神、保险职业经理人操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国军:各位嘉宾,晚上好! 很荣幸跟大家共同探讨这样一个话题。这个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我们今天讲的科技、公司管理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公司的控制权。 说到公司的控制权,大家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新的银保监会成立以后,组建了公司治理监管部。公司治理监管部的很多领导和员工是原来保监会的。相比于市场行为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监管越来越重要。保险公司在为谁做贡献呢?根据投入产出原理,投入是资本、人力、劳动、技术、土地,产出是利润。谁来分享?资本来分享、劳动者来分享。 分享利润,谁有控制权、谁有索取权,这就是公司治理所研究的问题。所有这些为保险行业打工的人,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这家公司是谁控制?要想明白这家公司是谁控制的,我们应该从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过程来分析,看看是谁控制我们这家公司和控制整个保险行业,我们在为谁打工。 一、保险公司股权发展的历史回顾 1885年,仁济和成立。 1943年,民安产物成立。 1949年,人民保险成立。 1959年到1980年,保险业沉寂了20年。 什么样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谁管理了整个保险市场呢? 1982年,制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人保扮演着市场经营和保险监管双重角色。1983年,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公司治理结构发生转变,迎来了市场经济。1984年,人保升格为副部级别并正式分设,意味着党对这家公司的管理。 1982年,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 1985年3月,《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第一部保险法规诞生。 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 此后30年,通过改革完善国有保险企业公司治理。明晰产权、补充资本、完善内控,始终是决定保险公司命运和市场格局的关键行动。因为控制权的不同,决定了这家公司的绩效,也决定了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也决定于保险公司的控制权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最早的“银行系”保险公司。太平洋在后来变成108家股东,这些公司哪一个会管理呢?没有一个公司会管理。控制权在管理层手里。 《公司法》《保险法》颁布实施,股份制公司制度成为保险市场组织形式主流,分业经营深刻影响保险市场。产寿分开一系列改革,目的是产权明晰,仍然是控制权的问题。 平安建立保险业第一个持股计划员工合股基金。平安的持股计划对平安今天的发展、未来的发展以及整个公司治理起决定性的影响。 华泰财险、泰康人寿后来演化为创始人主导的公司,经营比较稳定。永安、新华、华安都经过比较大的变动,控制权几度异手。 资本来源多元化,控制权安排成为公司治理的博弈中心,股东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纵横交织。资本是独立的,如果不是独立的就不是资本。 奠定市场格局的2000年。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权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外资公司、合资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保险公司的股权、控制权在或明或暗的发生急剧的变化。有些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股权转移到员工手下,或者是某几个人的手下。 2006年,“国十条”出台,推出交强险、农业保险补贴等等。“国十条”就是为了进一步明晰保险公司的产权。 人保重组、国寿重组、中再重组;平安、太保、新华上市,明晰产权;新华人寿风险事件。 外资公司迄今为止仅有中宏、中德安联两家外资股比超过50%,双方势均力敌,大家都在争夺控制权。就像苏黎世一样,即使只有21%的股权,也要发挥百分之百的控制权。合资公司是非常好的样板,如果控制权设计的不那么合理,尤其是50%对50%,或者49%对51%,合资公司经常打的一塌糊涂。控制权会导致公司整体绩效,也会导致公司未来发展路径,高管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 2000年10月,监管机构批准设立4家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恒安人寿4家“壳公司”。民生人寿演化为“万向系”控制下的中资民营公司。东方人寿牌照空悬。生命人寿辗转落入“富德系”。恒安标准人寿与英国标准人寿联姻成功。 2004年,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由分公司改建法人公司,历时8年,12家外资财险公司分改组完成。 国有保险公司改革翻开新一页,2001年11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成立。 接下来,资本进一步进入。只要有缝隙,资本就像阳光一样进入市场当中来。2010年是保险市场最辉煌壮丽的时代,也是最跌宕起伏的时代。我们经历过那样一个年代,现在已经到了2019年。再回过头来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你会发现2010年代是最有意思的。 资金运用渠道持续拓展,控制权可以把保险公司作为平台。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从一条渠道变成7条渠道,然后变成13条渠道,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完成了,保险行业在金融行业中的管理是最松散的,做保险行业的投资是最舒服的,政策上的放松,使保险行业的投资是最舒服的。所以,平台会过来、资金会过来。 机构法人牌照76张。 民营资本淘金,各个系的资本纷纷涌入资本市场。 地方系保险公司疾速扩容。保监会提出一个地方要有一家寿险公司、一家财险公司,各路资本就会进入市场。 集团化模式备受追捧,资本更加灵活。 国有保险公司治理模式基本奠定。 保险市场开放,2018年全面提速。改革开放是一个翘翘板,虽然是齐头并进的,但也有翘翘板效应。当改革受到阻力,或者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的时候,开放一定是提到前面来的。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包括安联控股的成立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安联控股这个词用的非常好,就像原来12大保险集团,加上安联控股,13大保险集团都是金融控股公司,讲的还是控制权。 监管体制改革,银保监会成立,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面临新局。公司治理监管部将来就是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监管的主要监管部门,会有一系列的监管。目标就是把每一分资本穿透。谁在控制这个公司、通过什么关连交易进来的、获得多少利润、怎么带走的,包括谁在违规、谁在虚假注资,都要在公司治理监管部那里穿透。 二、透视保险公司股权,解读控制模式与企业命运 国有主力分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机构控股保险公司、央企产业系、地方国有系。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多头管理的实质控制权。政治使命组织的治理地位,在人保很明显。历史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也很明显。国有产权实现形式有所不同,虽然都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行政型治理,导致激励制度受限。还有的保险公司对高管的限制,跟普通员工的薪酬没法比。 在中管金融企业和其他中央金融企业名单中,保险公司有5席。多头管理的实质控制权,财政部、汇金、组织部、监管机构从各自职权的不同角度实施管理和控制。这些大公司控制权是分散的,有的管人,有的管钱,有的管事。 2012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人保集团、太平集团、信保公司等4家国有险企党的关系正式移交中组部。 中央汇金对信保、中再注资,但对其行使股权的方式不同。 改革进行时,国有产权实现形式有所不同。国有保险企业的改制尚未完成,中国人寿集团、信保公司仍维持全民所有制企业形式。 “老人保”及其承继者以政治使命为重,追求与国家命运的合拍共振,在服务国家战略、农业农村、外贸出口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和程序,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重大决策前置。行政型治理色彩浓厚,业绩与政绩交叉混同,激励不足,负责人实行届龄退休制度。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受统一限定。分支机构网络庞大,在本地保险市场延续固有的历史优势和社会人脉资源。 银行系等金融机构控股,依赖母公司业务和渠道资源支持,受母公司战略和管理风格、资源禀赋影响巨大,并购的公司也受到原公司文化惯性的反向制约。母公司跨法人管理,独立性受影响。经营构架中,保险公司的控股权一定是在银行。银行怎么配置资源给保险业,还是给信托基金,这个很有讲究。在以前,基本上银行集团是把钱放在银行,银行系的保险公司是很弱势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银行越来越多地向自己的银行系的保险公司注资,派更高级的干部进入保险公司序列,利润比例也在增加。有很多原来在银行系做的很好,从来没有想到去下属保险公司工作的高管们纷纷到了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控股的也有控制方式,控制权在它们手里。因为这些公司对保险的理解很不一样,成功的不多。 央企产业系,产融结合的实践,通过多家子公司实现高比例持股或集中股权于金控平台,协会效应主要体现于保险资源的关联交易,大多通过子公司实现超高比例的持股,通过关联交易支持保险公司发展,部分央企进行股权整合、转让,逐步集中在同一资本平台,形成金控雏形。 地方国有系,实际控制权高度集中,显著的行政化治理,出资股东与实际控制权分离较为普遍,管理层受干部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有一家地方性保险公司的部门总能拿到170万,董事长和总经理每个月的收入是1.8万。这样一家公司,一年的投资可能亏3个亿,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股权高度集中,多由地方国资委、政府投融资平台或财政部门牵头发起,多家企业构成的多元股权结构只是表面形式,股东权利实质由国资等部门作为出资人代表行使,出资股东与实质控制权分离,仅有财务报表意义。 显著的行政化治理模式,多纳入地方国企序列,行政干预过度。地方国资委管资本为主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接受地方部门多头管理,董事会决策权力有限。国资监管机构通过绩效考核、人事提名、重大决策等指导和监督。 地方系在扶持地方发展、完善金融产业、优化经济布局的口号下实现进一步扩军,2018年新开业地方保险公司以地方国企背景为主。究竟对保险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会进行持续研究。对公司治理、公司绩效、高管薪酬和行业比较都有极大的影响。 民营群像,分为创始人主导型、资本系族控制型、股权控制多元型。民营资本在中国保险行业中占比很大,在金融业当中是最高的,达到40%。市场进取基因是有的,体制比较灵活是有的,决策迅速、成本集约、老板文化、机会主义很常见。在中国保险市场引入外资,外资都进来了,为什么民营资本不能进来?当时的保监会说要有民营资本进来。结果民营资本进来以后,天下大乱。今天进了一家,明天进了一家,过两天一个报告上来又换股东。一个公司在成立之前,股东换了若干轮,原始的创始股东都不存在了。当然,民营资本也有它的好处。它有大股东控制与内部人控制两条主线,或者导入大股东控制,或者导入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控制意愿非常强烈的,代持、表决权委托,股权关系复杂不透明。 创始人主导的,创始人通过管理权和影响力掌控公司,部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企业文化特点非常鲜明。这一类的保险公司成功的是比较多的。管理团队稳定,有利于制定长期战略,权力传承和关键人风险比较大。都到了第一代向二代传承的过程中,有些运营非常好的公司,大家对它是充满疑虑的。好在是创始人主导的大公司的战略一直很清晰。 资本系族控制的,两种控制模式,第一种是民营金控模式,主要股东为地产商及其他产业公司。部分企业控制或参与多家保险公司,形成事实上的金融集团。部分保险公司成为平台型公司。第二种是专业投资人等通过关联企业投资入股,有的将关联关系非关联化,实现隐蔽控制。保监会查了很多,也是未来监管的重头戏,就是要把资本穿透。股权和关联交易问题较为突出,以贷款资金、拆借资金、理财或理财计划等金融资金入股、持股等情况较多。利益输送、股权关联、拆借资金等等。入股动机异化,股东越界行为较多,这是监管部门最反对的,保险行业这一两年的低潮与此有关。跟保险无关的人利用控制权把它作为平台,造成的影响长时间消除不掉。 股权多元分散型,强化股东制衡,有利于分散决策风险、防范资产安全风险。权力配置或不稳定,存在大股东通过收购股权加强控制的现象。增资协议达成难,公司战略易受牵制。 外资阵容非常好的样本,独资、合资和合营。基本特点,产品特色、细分领域、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小而美的商业模式。外资股东和中资股东能达成一致。因为本土化的做不了,但可以找一些细分市场,很多合资公司就是这样。通过合资经营、协议方式,实现一个时期内的管理权分配。50:50对开的合资股比例,导致轮流执政,掣肘严重,效率降低。去年提出将外资股权提升到50%以上,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不管谁控股,一定是70%以上对30%左右,才会经营稳定。 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国有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外资保险公司调整股权比例和国有资本监管推行“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这三个趋势决定了未来股权结构的走向,也决定了未来保险公司究竟会控制在谁的手里。大公司也罢,小公司也罢,民营公司也罢,国有保险公司也罢,控制在谁的手里。谁能够在公司当中有最大的话语权,谁能够决定高管的去留,谁能够使自己的团队更有效率,让这家公司做得更好,核心还在控制权。 三、初步结论和认识 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是比较感性的。原保监会也有这样一个课题,原保监会发改部,现银保监会公司治理部,都在研究保险公司控制权改革的问题。 控制权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有着重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最终的问题还在控制权。有很多相关研究,会把它做成数量化的,能够给大家提供借鉴。 短期没有最优选项,只有最佳实践。回过头来看40年发展,到现在为止找不到最佳选项。平安是不是最佳选项?从世界500强的排名来讲,从公司绩效、公司治理和行业标杆来讲,它应该是成功的,但到现在为止只有40年。后面会怎么样?马总的时代和没有马总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研究,这是非常好的案例。 有的公司虽然是地方的国有公司,受到那么多限制,但仍然做得很好。有的是合资公司,绩效是非常棒的。也有的外资独资公司在中国做的也很惨。所以,到现在为止没有最佳选项,但是有最佳实践。 最佳选项有没有?未来应该有,一定有。国际保险公司经营下来一定会有非常好、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我们现在还找不出来。也就是党委管,还是三会来管,这个没有定论。未来几十年之后可能会有定论,但并不影响我们的研究,得出一些对大家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是问题的两极,在两者之间达成平衡,除了从制度约束的逻辑出发,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试错。 大股东控制比较成功的是银行系和自保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典型是创始人主导型公司,有成功的案例,而且非常成功,做得非常好。也有不成功的典型。 大股东控制有利于形成负责任的股东,引流股东的业务和渠道资源。很多保险公司靠股东业务也做得不错,有利于强化战略协同,防止小股东搭便车。基于保险公司的高杠杆性、产品的特殊性,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的动机是很强烈的,市场约束的有效性是比较低的,可能引发股东的隧道效应。 分散股权结构突出制衡,有利于公司管理团队职业价值的发挥,却容易提升高待遇成本,引发不良的内部人员控制,也可能导致股东因理念和利益诉求不同而陷入公司的治理僵局。 资本与管理合作,要实现激励相容。如果不实现这一点,一定是很差的公司,绩效很差,人员涣散,一盘散沙。 保险市场业务模式和增长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由制度推动变为市场推动,真正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需要强调企业家精神、保险职业经理人操守。这些是表面最关键的。大股东要做的事情正是管理层要做的,或者用经济学的话说,管理层的目标函数是以实现大股东的目标函数为基础的。只有实现了激励相容,这样的控制权才是有效的,否则可能成为公司的灾难。 职业经理人可以和资本握手,但不能沦为马前卒。不管是哪种股权结构下,党的干部、老板、职业经理人都需要发挥保险家精神,体现一名保险专业人士的修养,共同助推保险业的理性繁荣,在中国保险业历史上当之无愧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科技最大的作用在于帮助法律制度、文化道德把一个公司做得更加规范。不管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可以通过法律、制度、文化、道德、科技技术得以提升。在提升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公司的利益形成激励相容。 中小公司在未来的股权设计上留足空间,通过发展员工股、虚拟股权、内部合作等制度实现激励相容。引导职业经理人勤勉尽责,实现资本与职业经理人的长期联盟。 限制资本欲望,维护资本热情。没有资本,行业是不存在的。虽然资本是逐利的,但它并不坏。在市场经济中,不管是怎样的逐利,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就没有问题。我们要保护合格股东的利益,随着入股投资门槛的提高,合格股东也是稀缺的。有的保险公司想增资扩股,真的很难找到合格的股东。 从长期来看,资本热度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价值贡献和资本回报。所以我们会在未来的计算模型中将这三者作为变量,再进行细分。 股东也需要战略耐心,确立金融业投资理念,实现“长钱”“冷钱”,尊重保险业发展规律,建立对保险业经营规律的认知,不懂就不要投。 完善资本补充工具,再保险公司不让渡和削弱控制权的前提下补充偿付能力。这些是监管部门要做的,也是我们研究的几个方面。 总体而言,我们这个研究刚刚起步,只是对控制权进行分类。接下来的研究会更深入,用数字来说明控制权对公司绩效、行业发展、高管薪酬、高管前途以及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详情]
人保金服总裁谷伟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人保金服总裁谷伟发表题为《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构筑保险业创新发展新动能》的演讲。谷伟表示,互联网保险,需要回归商业本质,从关注风口到关注价值,助推行业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运营转变。 此外,谷伟提到,保险如果做理财,永远比不过银行和证券。所以,保险不能通过类理财产品来获取所谓的负债端,然后再配给资产端,用激进的方法来盈利是不可持续的。 以下为文字实录: 谷伟: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构筑保险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对于传统公司,对未来怎么看、怎么办,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传统公司,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答案的。 一、互联网大时代,理性认识互联网保险和保险科技的本质 (一)面对“保险+科技”浪潮的疑问 截止2018年三季度,全球未上市保险科技公司的融资金额已达到25.61亿美元(175.82亿人民币),超过2017年全年融资总额(22.1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未上市保险科技公司的融资金额有望超过50亿元;国内保险科技各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已达200多家,传统保险企业、中介机构、科技企业、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赛道,保险+科技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似乎”进一步得到资本市场验证。 另一方面,2018年二季度,全球35例保险科技融资事件中,早期项目仍占主导地位,B轮及以后融资不足30%,根据CB Insights统计,美国1119家保险科技初创公司中,完成第六轮融资的公司不足3%,而最终成为“独角兽”的公司只有12家,占比仅为1%。资本市场对保险科技公司估值方法和估值逻辑未形成基本共识,保险科技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有待挖掘。 经历了复业、探索、繁荣、回归理性的保险行业,如何在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空前繁荣的大时代中审视自身?如何找到保险与科技的平衡点,回归初心,走出属于保险行业自己的、独特的理性繁荣之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二)对互联网保险和保险科技本质的判断 1.互联网保险是什么? 之前,传统保险公司将互联网保险开始时定义为渠道; 现在,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将其定义为平台,同时,; 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又都在市场上基于互联网技术做了很多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大多数人认为,如何定义互联网保险?其核心词应该是流量,入口,连接和场景,这是互联网保险的内涵。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其并不改变保险的本质,保险的保障和风险转移属性没有变,其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的功能没有变。互联网工具和其流量、入口、连接、场景的属性激发了保险、销售、产品、服务的进步和创新。 2.保险科技是什么? 是拥有大数据和特有技术能力的科技公司(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可穿戴)颠覆传统保险公司的手段? 是新技术与新模式融合创新后对传统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的赋能,助推保险公司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工具? 我们认为,保险科技的本质是以大数据和数据建模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在保险行业的综合运用,使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跟保险融合,实现对行业赋能主流的观点认为,保险科技是手段,其核心作用是对行业赋能,使保险公司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好。 二、 谋篇:回归保障、回归价值、回归理性 当前,国内人均GDP已打8000至10000美元的保险高弹性窗口期,保险公司将迎来巨大的变化和机遇。保险如果做理财,永远比不过银行和证券。所以,保险不能通过类理财产品来获取所谓的负债端,然后再配给资产端,用激进的方法来盈利是不可持续的。 (一) 行业的方向,是要回归保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保险新国十条和监管新政明确了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方向: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等。服务实体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发挥风险防范职能依然是保险业发展的初心和根本。但过去一段时间,个别保险公司盲目扩张,偏离保障本源,呈现出“重理财、轻保障”、“费用拉动、风控缺失、服务弱化“等趋势,互联网保险规则不清、边界不明,一定程度导致保险行业风险外溢,保险经营根基受损,系统性风险提高。 2017年,行业出重拳整治行业乱象,出台“1+4”系列文件,风险保障职能重新凸显。寿险新单期交业务占比提升,银邮代理业务下降,保费结构和业务渠道不断优化,实现重理财向重保障的转变;财产险强化车险费率改革和市场规范,围绕农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加大了资源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支持现代化经济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保障职能进一步加大 (二)公司的方向,是经营管理要回归价值 财产险:马太效应明显,新车销售低迷,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依靠代理人、渠道销售保单的方式导致财险行业费用率高企;但同时,通过承保选择、保费浮动和理赔端强管控,赔付率维持较低水平,也带来了客户获得感降低、服务感受下降等问题。 如果财险行业长时间处于费用率大于40%、赔付率小于60%,利润率趋近于0的发展模式,则行业将失去其核心价值。对于某一个行业、某一类风险有没有可能众筹、有没有可能聚集,相互制保险或许会发挥重要作用;保险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平台应借助其技术、流量优势推动费用率和赔付率科学平衡,最大限度维护客户利益,维护平台和渠道的核心价值。美国 Geico公司(政府员工保险公司,是美国第四大私人客户汽车保险公司)可以做到费用率全口径20%,赔付率75%依然盈利,现金流强劲。前进保险公司可以连续在美国车险增速1%-2%的市场里连续15年保持双倍数的增长,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如何提高财产险行业效率、促进费用率和赔付率均衡、贡献行业价值,如何保持30%以下的费用率、65%-70%左右的赔付率、5%左右的利润率,5%左右的投资收益率和更好的现金流,是财险业谋求科学发展和彰显行业价值的关键。 寿险:相比成熟寿险市场利润主要来源于费差益和死差益,国内寿险盈利过度依赖利差益,对预定利率和投资回报的要求很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不可持续。。未来,如何实现利差、费差、死差的平衡与均衡,通过科技手段强化核保和风险选择、控制费用成本,降低费差,将成为寿险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费率可能覆盖不了人长寿带来的损失和赔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把生命表弄的更准,可能取得死差益。如果寿险业长期依赖利差益,而持续费差损、死差损,公司发展基础将被动摇,也是对客户利益的损害。 健康险:当前,商业健康险对人们健康医疗支出的覆盖不足2%。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巨大缺口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商业健康险国民意识的提高和一些重疾险、健康险产品的快速发展。未来,如何平衡好健康险长期产品和短期产品的供给;如何实现社保资源和商业保险资源的有效联动和有效补充;如何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与国家大健康战略和健康管理的有效衔接,应该是商业健康险公司努力的方向。 商业健康险公司应回归医保控费、健康管理和长期健康险产品与服务。对于健康险而言,数据至关重要,大公司有数据,小公司没有数据容易用博弈的方式设计产品,一定时间内被市场繁荣所粉饰。前期,个别产品用短期财产险的方法经营健康险,对特定群体全生命周期健康风险实施了切分年龄和选择性承保,其背后高额的佣金、手续费占比和承保理赔条件变化后续保的不确定性,让商业健康险长期健康管理和保障的价值不能得以体现。只有拥有数据,同时对客户身体状况精准了解、科学定价、持续承保的公司和产品才会拥有很好的市场。 (三)互联网保险竞争的方向,是要回归理性 互联网保险要回归商业本质,从关注风口到关注价值;要助推行业从粗放发展想到精细运营转变;要注重优化商业模式,从关注指数级增长做增量市场到深耕优化存量市场转变。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流量的优势和保险科技的应用,应更多的体现在行业费用率的下降、产品服务的效率提升和对保险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支撑。竞争带来的市场繁荣和效率提升的红利,应更多的让渡给消费者,最终才能实现行业理性繁荣。 三、变篇:新的时代,拥抱科技、贡献价值、互利共赢,通往理性繁荣之路 (一)理念要转变 1.科技赋能保险,保险拥抱科技 技术变革对保险的经营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保险科技不只是加强传统IT,而是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组合创新。传统保险业应以更加开放心态拥抱科技、拥抱未来,勇于接纳、借鉴市场中的创新要素和资源,以资源和资本为纽带,与保险科技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将传统保险企业对保险逻辑的深刻理解与互联网公司市场化的科技能力、流量、场景和资源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2.行业应继续深挖C端流量的保险供给侧机会,同时更要紧紧抓住产业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 消费互联网(互联网+)近5年快速增长,培植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用户、形成了良好的线上消费习惯,保险业如能通过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的精细度、细分度、承保理赔的舒适度、满意度,满足C端客户差异化、多样化综合保险需求,依然有很大的市场机会,传统公司原来是不懈做、不会做、不能做,最后是不敢做,要争取赶上互联网下半场,就要重新用数据和流程改变过去的资源、人和流程。 但在这点上传统保险公司依然做得不深不透。 同时,中国保险业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差距依然较大,发展潜力巨大;在产业互联网(+互联网)领域,传统保险业的B端链接资源、风险数据积累资源和线下网点资源具有较强先天优势,如能抓住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机会,一定会大幅提高生产力,培育新能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二)技术平台应加速调整转变 1.升级底层技术基础架构: 一是服务方式将发生重要转变,从传统的软硬件划分,向云计算模式下前中后台更加多元化分层的Iaas、Saas和Paas模式转变。Iaas将由公有云、行业云和大型公司自行构建的私有云来提供,按需使用;Paas将由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提供者和各家公司自行构建;Saas更多的是面向最终客户和合作伙伴。 二是服务架构将发生重要转变,从传统竖井式的独立系统,向微服务化的分布式服务变化。传统的数据库架构在支撑来自互联网的业务洪峰时捉襟见肘,重新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和规划企业内部的服务已经成为趋势,微服务架构将传统的大一统核心进行解构,将业务服务原子化,通过灵活的搭配和组合,满足企业和客户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 2. 转变技术对业务的支持方向: 客户在线、移动交易、内外一致(客户员工)、同步交互 客户在线:按照市场化、互联网化的方式管理运营用户,使用户在线,并不断提升客户复购率和续保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国内公司都注重开发新客户,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发现一家优秀的挽留老客户和给老客户开发新产品的保险公司--红杉中国) 移动交易:承保、理赔手续依然比较繁琐,客户感受不是很好,还没有做到零单证、全链条手机移动交易。 5G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加速移动交易的全流程线上功能实现。服务连接就是为客户提供在线连接的、易获得的、交互界面极其友好的,甚至客户觉得惊喜的服务提供。 内外一致、同步交互:未来,承保、理赔数据将对客户实现透明开放,保险企业/保险科技公司不再通过票据管理客户、控制客户,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保险公司的核保和核赔将变得既简单又迅速,消费者购买保险前的逆向选择行为和购买保险后的道德风险行为将可以避免。基于开放、透明的承保、理赔机制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弱化定损员和客户的区别,每个人都是一个事件的构成者和连接者,客户将主动参与管理风险。 (三)供给侧(产品服务端)的转变,互联网保险要发挥更大作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 未来,互联网公司依靠其流量和数据资源,方便、快捷、透明、普惠地将优化的保险产品送达客户并同步优化、简化理赔流程依然是重点方向;靠流量推升的高佣金、高费用率、低赔付率拉动的保险销售模式将不可持续;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渠道,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以“严选+定制”为重点,实现更简单的产品购买、更丰富的产品供给、更高效的客户触达和更好的服务将依然是拥有流量公司的保险发展之路。没有这些能力的保险公司将会沦为了资产负债表,扛着巨大的偿付能力监管和资本金压力,干着没有客户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事情。 同时,要正确认识理赔在获客端的核心作用,谁把保险理赔做到极致和最好,获客就不成问题。如果从获客端做很多事情,而不做理赔的变革,将不会走太远。 。我们认为在一些垂直细分领域已经出现明显的市场机会: 1. 工程机械与营运商用车:随着物联网、OBD等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推广和应用,承保、理赔在线化成为可能 2. 医养:大数据、物联网、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打破医疗资源壁垒,实现健康风险的在线动态化评估、保险产品的碎片化、精准化定价和承保理赔服务的无感化、在线化获取 3. 教育:从单纯的医疗、意外保障到全面综合、覆盖教师、员工、学生的教育产业综合风险保障方案。 4.新车和二手车:新车以租代购、共享平台、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包、L4/L5技术等正在对传统新车保险渠道和保险产品构成威胁;二手车行业,第三方交易平台(人人车、瓜子等)和个人买家对车贷险、二手车延保险及创新型保险产品需求强烈。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车领域,一种对保险产品和服务重新设计的综合服务包模式正在推广,在此模式下,将没有车损险,只有交强险,每月支付一定金额的服务费,一切与车相关的服务需求,将全部被打包处理。不管是否承担主要责任,不管承保和理赔风险,换胎、保养、碰撞将全部由主机厂负责。 (四)需求侧的转变,保险科技应加快推动行业和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1.全链条数字化 坚定实施保险全链条数字化,是传统保险变革和适应竞争的基础。过去数年间,保险业虽然在不断通过科技去改造保险销售、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但是总体看整个全运营流程的数字化依然是传统保险很大的挑战。 我们注意到,2018年很多大型保险集团都发布了数字化战略。全面数字化依然是大幅改善内部运营效率、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销售、理赔和服务成本。 2.关键节点的数字、技术和交互式创新 保险行业几乎所有业务模式创新都是基于数据应用基础上的创新,保险公司应抓住保险科技发展和商业模式重构期的重要战略机遇,结合自身资源和能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变革有机融合的管理运营升级。 涉及的关键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把不可保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把精算颗粒度和维度以及计算频度增加,使定价进一步差异化和实时化,减少风险敞口;用机器和人工智能覆盖传统保险大量简单、重复劳动等。最终实现后台赔付率数据显示的实时化和前台定价的差异化和动态定价。 3.对风险的细分和产品的差异化定价 “没有不可保的风险,只有更加精准的差异化定价” 大公司对自有风险数据库,结合外部特定风险数据源,加细加密精算因子,进一步做小风险颗粒度,实施差异化的风险定价;同时将特定客户或产品的赔付率计算改为高频同步实时计算和实施可视化动态精算,将风险概率的波动熨平,控制风险敞口。 小公司通过风险数据的采集和多维度外部数据引入,在特定专业、特定行业为个人客户提供量身化产品组合,为企业客户提供个性风险解决方案,小而专、小而精的公司发展依然有较多机会。 四、人保的做法 (一)战略引领与支撑,3411工程 “日新者日进,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国人保立足行业竞争与市场周期变化,遵循保险发展规律,推动公司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组织实施“3411工程”:3指财、寿、健康险三家子公司转型,4指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一体化、国际化四大战略,两个1分别指打好一场中心城市攻坚战、县域市场保卫战和守住一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其中2018年发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化战略,致力于推动公司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同时确立了131个创新项目,规划设立千万级创新奖励基金、亿元级创新孵化支持基金和百亿级创新产业投资基金,以科技助推人保集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客户,变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核心 人保集团大力推动“一体化战略”,实施以客户为中心转型,通过“人保E通”项目,建立集团统一大数据基础上的多维客户画像系统和直达客户的金融保险账户体系,构建关键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使客户在线,最终实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以及客户从线下向线上引流。 (三)保险和产业的融合,人保金服成为赋能者和连接者 未来,传统金融保险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不再是竞争和此消彼长的博弈,而是通过资本、资源连接方式,为产业链企业搭建一座更好服务客户、连接更多客户的桥梁,构建保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同体,打造保险+产业生态圈。 鉴于保险的低频特征以及保险未来销售和服务方式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生态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共同获客、留客和增加客户粘性,有效开发客户全周期保险消费需求和产业链上下游增值服务需求。 人保金服作为人保集团探索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前哨和保险科技版块,定位是“保险+科技+生态”,坚持将新技术、新模式引入验证和赋能保险主业,坚持对内对外联合开放、合纵连横的理念,坚持用市场方法和市场标准,以资源和股权为纽带,联合人保内部保险专业子公司和外部金融科技、产业链伙伴,做产业链和金融科技企业的赋能者和连接器,实现多方共赢。 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来临,所有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公司在这一轮科技浪潮当中,踏浪而行,只要坚持开放的理念,把新科技和新模式应用好,就可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理性繁荣。[详情]
众安保险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陈劲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众安保险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陈劲表示,大家谈论保险科技时,还是涉及所谓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这些新技术也开始在保险行业中应用。未来的创新在于更大的融合,包括价值链和技术链的融合、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的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对于创新,陈劲强调,真正巨大的创新不是颠覆别人,而是去颠覆成功的自己。在这一点上,有很多大公司及小公司做得很好。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能够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不断颠覆自己。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劲: 陈劲:大家好!在尹团长的后面来分享的确是压力很大,也很荣耀。特别是刚才尹铭团长有没有PPT,他都在那里,并且能够坚持到最后。让我们都觉得为他的激情所打动。 在他讲的所有内容里面,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创新的理解。的确,这几年金融的大趋势是严监管。从我们的内心来说,都在有意无意的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希望能够顺应这个大趋势。从尹团长的分享中,我感受到最重要的一点,创新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的产品和商业逻辑。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也是从我们的用户开始。 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趁着这两天最流行的词语“小趋势”这个流量,讲讲年轻人的“斜杠人生”。 PPT左边是蚂蚁金服发布的2018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第一项就是中国的18-34岁的年轻人,他们平均的月储蓄只有1339元。汇丰银行最新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90后的人均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负债超过12万。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33%在半年内找到第一份工作以后就开始离职。由于房价高企,有43%的都市白领都愿意接受一辈子的租房。 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趋势在发生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大家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对保险认同度的大大提高。尹铭总提到健康险在2018年的爆发。下面这组数据是根据众安对2018年购买健康险调查,其中42.8%的80后、90后是因为担心家人出现健康问题第一次购买保险,80.9%的用户是为自己投保健康险,其中1/3是为伴侣购买的。有40%的80后、90后都是希望通过保险更多的来承担自己家庭的责任。有36.1%的人希望保险能够为自己提供生活保障,让自己有更多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代80后、90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保险意识在逐步上升,特别是男性,在为人父母之后,他们的保险意识和意愿大大提升。 正因为如此,众安保险作为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将新一代年轻人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尊享e生系列的投保用户中,26-40岁的用户占比超过60%。在我们服务的将近3亿的用户中,18-39岁年轻人的占比达到57.8%。即使在车险中,20-40岁用户占投保人数的68%。 所有我们刚才讲的用户的目标和我们的技术,都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些新的科技,在互联网上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新的保障。最重要的趋势就是科技和保险的融合。今天来参加慧保天下这样一个盛会,能够更好的体现科技和保险的深度融合。 大家谈论保险科技的时候还是涉及到所谓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方面。这些新技术也开始在保险行业中应用。众安智能客服的使用率已经达到70%。在某些产品当中,航延险、退运险自动理赔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消费金融生态中,我们连接了超过上百个生态场景,通过这些生态,运用大数据,以及它衍生的变量已经超过万级。借助阿里的云计算平台,“双11”峰值的保单处理量达到每秒钟3.2万张。我们尝试在区块链领域首次将资产通证运用于保险行业。 我们相信未来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未来的创新在于更大的融合,包括价值链和技术链的融合、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的融合、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保险科技赋能已经从初期的侧重于渠道的创新转向精细化创造。在这个阶段,整个趋势将从赋能走向更大规模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包含了两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线上赋能线下。通过在线运营,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二是线下赋能线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维护用户的信任。科技作为基础设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线上和线下不再是用来区分个体差异的维度,而将形成新的保险生态。 这是一个科技赋能保险中介的实际案例,为一体化保险销售提供了SaaS解决方案,可以连接中介公司、从业人员、保险产品。在其中承接了人员的登记管理、交易管理、获客推广、在线培训等等。健康险这样的产品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与线上经纪推广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关系。100到700多块钱的产品,如果仅仅通过线下经纪人的方式去推广是很难的。因为大家都明白,它难以覆盖人工成本和佣金。在这个领域,线上服务于整个行业的生态能发挥非常大的能量和作用。 线下赋能线上推进产品定制化过程。借助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为保险从业人员、保险中介机构推广保险产品提供相关服务。同时,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开展定制化的产品。去年年中,我们曾经邀请胡莹参加过一次我们举办的论坛。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讨论了很长时间,她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趋势,线上、线下的融合,包括全球的,也包括国内的很多公司,都走在前列。大家不再仅仅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渠道,而是作为线下、线上融合的基础设施,就像在零售行业提出“新零售”一样,保险也正在面临“新保险”的时代。这个“新保险”的时代的核心就是保险机构面向新生代,用新技术去推动新融合。 再回应一下尹团长提到创新的问题。我自己理解的创新包括非常多的内容,包括针对新的用户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但是,真正巨大的创新不是颠覆别人,而是去颠覆成功的自己。在这一点上,有很多大公司做得很好,也有很多小公司做得很好。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能够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不断颠覆自己。 所以,回应刚才尹团长这句话,“颠覆”这个词还要提,但不是颠覆别人,而是颠覆每一个我们曾经走过的自己。 谢谢大家![详情]
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蚂蚁金服副总裁、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发表题为《互联网不只是渠道》的演讲,他表示创新不是去哗众取宠,而是满足用户需求。 关于车险市场治理,尹铭提出了三种办法:重典重罚、监管科技、完全的市场化。他预判,车险将在五年内发生重大变革。 关于健康险的发展,尹铭认为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互联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预判,健康险一定不会是百万医疗的一统天下,一定会出现细分市场,可能有针对于胃的保险、针对于消化系统的保险,针对于心脑血管的保险,甚至针对于单一疾病的保险。 关于创新,尹铭认为创新不是去做奇葩的东西,不是去哗众取宠,它就是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创新。其中,支撑创新的是科技,而科技只有一个事情——解决问题。 尹铭相信互联网保险,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科技在保险业的运用一定会大放异彩。今天还不够好,只因为做得还不够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尹铭:感谢慧保天下给我这个跟大家交流的机会,刚刚主持人说BAT携大量的用户数据来颠覆市场。抱歉,一丁点这个想法都没有。一年多以前,我决定永远不说“颠覆”两个字。因为说多了,养成习惯,会有麻烦。 保险是服务,不是商品。干了这么长时间的传统保险,又到了互联网领域做保险,一个深刻的体会是保险这个产品太特殊了。 阿里巴巴是做电商的,我去蚂蚁金服以前,我不用淘宝,很少在网上买东西,现在有了“双11”,自己都要投身于其中,所以自己也在网上买东西。我觉得买一件商品是很简单的事情,淘宝里面下个单,买件T恤,家里一照镜子,觉得合适了,就是它了。不合适,退回去,反正有保险。 但是,保险产品不是这样的。你购买以后,远没有结束,麻烦的事情来了。改名字怎么办?加保额怎么办?还涉及到保全服务、理赔、防灾、反欺诈等等。 今天,大部分保险像商品一样在售卖,我们没有关注服务端。当然,保险产品很复杂、很难懂。我所看到的保险作业端,线下的保险公司会把产品的复杂性留在前面。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营销员、业务员可以和用户去讲解。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蚂蚁金服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做的保险,页面非常简单、门槛非常低,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办法面对面的沟通。因为这样,所以造成了后面的理赔端可能变得让用户难以理解。这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区别:线下的产品复杂,没有关系,复杂留在前面,有一对一的交流;线上的门槛越来越低,产品越来越简单。 从保险行业的特点来看,长尾的需求远没有满足,这和保险的佣金销售模式体系有关。卖掉一张大额保单,销售人员可以提较高佣金,但长尾的需求,可能保险教育不深、保险意识不强,一张保单保费可能只有100块、50块,销售人员没有办法提佣金,于是,长尾部分需求没有满足。 三四线城市的地区,他们的保险需求远没有满足。这和保险意识、保险硬件有关。所谓保险的硬件就是经济是否发展、法制是否健全。所以,第二个观点,我所看到的保险作业端是有问题的。这给线上作业、线下作业提供了不同的模式。 长尾的需求和三四线的需求没有满足的时候,可以有一个预判式的结论,在保险覆盖人群的演变上,互联网将发挥显著的作用。很多人说健康险的发展非常快,你们注意到一个问题没有?你所看到的快一定是指保费的增量。去年一年健康险用户数的发展一定不止20%、40%,可能更多。这就是互联网在保险覆盖人群演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依然会延续。 关于车险市场治理。我干保险业20多年,我记得2007年左右在上海做总经理的时候,就参加过车险市场整顿大会。最近我看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又发了一个车险自律通知,说明很多市场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车险市场?或许改变这种情况方法就是“猛药祛疴”。以前我做车险,从来没想过酒驾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今天还有人酒驾吗?什么原因?因为酒后驾车得坐牢,酒后驾车得拘留,酒后驾车得罚款。这是猛药,这是重点,如果这样做,就能治理好市场。 治理好市场,除了用重典,还可以用科技的手段去治理市场。前几年说坐火车用身份证,我第一个表示不相信,但今天再也不用在春运的时候排长队买火车票了,12306就把问题解决了。它走过了几个过程:第一个阶段,买火车票用身份证,进站的时候有检票员;第二个阶段,已经不用检票员了,凭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就可以进站。这背后就是科技在起作用。 相信车险市场再这样下去,监管科技一定会起作用,区块链在中间能起到决定作用。这是治理车险乱象的第二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愿赌服输,就是市场化。我不敢说这次“报行合一”对哪一类公司最好,但一定是对最起劲推动这类做法的公司最有利。有公司不乐意,但也得执行。愿赌服输,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车险市场乱象,是非常好的办法。 所以,关于治理车险市场的三种办法:重典重罚、监管科技、完全的市场化。 我有一个预判,车险将在五年内发生重大变革。大家发现没有,近几年车险改革,有一件事情已经起到了作用——车险的出险频率开始下降。真是出险频率开始下降吗?不是。因为出险了,第二年保费要增加,所以报案减少。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情背后带来的积极意义,它使理赔人的报案习惯发生了改变。 五年内车险会改变最大的论据是什么?自动驾驶。我相信真正无人开车的自动驾驶一定不会上路,但是,自动驾驶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在的车上,分为前装和后装。 有的新车,现在都支持暂时双手脱把,虽然不是自动驾驶,但已经有一部分自动驾驶的功能。我相信因为这些前装的功能移植到新车上去,车辆的出险频率会进一步下降——指的是小碰、小擦、小案子。 我永远不相信一件事情会永远乱下去。你们觉得最乱的时候,它乱到头了,天快亮了。 未来的车险,五年以后会是什么情况?老百姓所谓的“全保的车险”将会成为奢侈品,将会变得非常贵,相反,车险的供应侧会变得多样化,会专门推出一些针对小修小补的、像车险又不像车险的这样一类保险。 车险在五年内一定会完全的市场化。有能力的公司经营车险,没有能力的别去想了。做中小保险公司的总裁最难受的一件事情是想的太多。不是他要想,董事长要他想,董事会要他想,市场要他想,他自己也要想。监管开会的时候,大公司可以坐到前排,保费做得少的往后坐,脸都抬不起来。保险公司的同事一起吃饭,握手的第一句话,“你今年做的不错,保费已经几百个亿了”,他从来没有说“你今年做的不错,利润很高”。所有人的内心还是保费驱动,只要有保费驱动在,车险的乱象永远存在。 所以,刚刚的三个判断,我相信车险会改变,市场化一定会到来。车险供给侧的改革会推进的更快,这些产品会更快的到来。全保的车险会出现一种奢侈品的价格极高的模式。 健康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蚂蚁金服支付宝的健康险卖得非常好,这让我很意外,因为我们的重点是车险。健康险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为什么说它是必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水平提高了,原来有人生病去世,我们不知道原因,但今天医疗水平高了,我们常常看到听到身边有朋友、亲人患癌症、患绝症,这使人们开始对癌症变得越来越恐惧,因为生活水平高了,大家都怕死,不想死。 一个国家的GDP和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于是,这两年健身房变得更加火热。三年以前,只有非常高端的人士去健身房,而今天很多人去健身房,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 马斯洛需求原理说过,当一个人吃不饱的时候,他对于追求画片、音乐的需求都转化为对一片面包的无限向往。于是,健康险发展了。 为什么2018年健康险爆发?我认为有它的偶然性,互联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张健康险的保单,百万医疗保单,少则190多块,多则700块、800块。这样的保险在线下的销售将是很困难的,因为营销员在线下的销售渠道拿不到多少佣金,只有互联网才可以使它迅速传播。 它的偶然性在哪里呢?原来所有的互联网平台,做保险想到的第一个卖点一定是车险,因为车险是刚需,必须买了车险才能上路,但是,174号文件以后,互联网平台的车险不好卖了,因为网上更加透明,不能打折,不能让利给消费者;而在线下,你的朋友向你买一单车险,你不让利,别人背后会说你欺负自己人。当然,174号文件以后,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其他第三方平台的车险,都不好卖了,但我依然有信心,未来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变。 我们一直认为分散型的个人保险是互联网的首选产品,车险卖不动以后,有什么替代的产品呢?我们看到了碎屏险,但是,碎屏险的体验非常不好,它需要寄出手机到指定地点,但手机上都是隐私,人们会愿意把它寄过去吗?不会。 还有人说卖航空延误险,有哪几家保险公司能长期的让航空延误险生存?亏的乱七八糟,还继续不断的去卖?没有。 互联网平台这样下去会死掉,它不知道做什么产品好。于是,只要有一条缝,阳光就会射进来。2018年,随着车险174号文件的下达,健康险开始慢慢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爆发。所以,健康险2018年的发展带有偶然性,这是互联网平台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说起来很可悲,如果今天的互联网平台能继续做车险,可能健康险的发展不会那么迅速和快捷,可能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预判二,健康险一定不会是百万医疗的一统天下,一定会出现细分市场,可能有针对于胃的保险、针对于消化系统的保险,针对于心脑血管的保险,甚至针对于单一疾病的保险。 我们原来上班的时候,中午在办公室里刷牙的是两类人。一种是外国人,还有一种是长期在国外留学的人。因为他们非常关注牙齿的健康,认为牙齿能传染很多疾病。今天不一样了,在蚂蚁,很多的小朋友中午吃了饭以后都去刷牙。今天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健康足够关注,我相信单一的牙科保险会发展起来。这是我的预判。 如果今天的健康险还是打价格战,它将毁了健康险行业,至少它会让健康险行业的发展不那么健康。 接下来,我想讲讲我眼中的创新。保险业的创新经历了很多阶段。开始我们是把保险产品放到网上去售卖。最早的是平安18,第二步开始,出现了奇葩保险,再接下来,有场景保险、科技保险。我们认为创新就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今天,我要说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什么叫创新?创新是盯着用户的需求。用户有需要,你就去做。创新会碰到挑战,碰到突破,甚至于碰到违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看到很多的创新、很多的突破都是通过违规甚至于违法实现的,这是因为制度不健全。 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承包责任制,那些农民是写血书、提着脑袋去分田,为什么?因为他们有需求,不这样做,他们活不下去了,但那个时候的制度并不支持他们这样去做。但是,需求放在那里。报道出来的只有一个安徽小岗村,但全中国还有很多的无名的村庄、无名的公社也在这么做,因为需求放在那里了。 改革开放初期,买国库券和股票是投机倒把,那个时候还没有股票市场,但是,今天有股票的经纪人、股票的期货。那个时候因为没有制度,所以大家说它是违规、违法。我认为创新就要有这样的勇气。 小岗村农民有这样的突破是基于他们的需求,不这样做,他活不下去。今天,蚂蚁金服致力于创新,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一个方向,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只要有需求,哪怕会突破今天的制度、突破今天的规范,我们也会去努力的沟通,也要想办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蚂蚁金服的余额宝就是这样诞生的。 所以,我眼中的创新不是去做奇葩的东西,不是去哗众取宠,它就是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创新。 创新有两个突破,制度的突破和产品的突破。制度的突破是现有法律法规的突破。大家放心,中国的政府、中国的监管足够的开放,它一定会跟上创新的节奏。任何的制度都一定是让创新走在前面,它慢慢地完善。还有一个创新的突破在于我们自己,那就是产品的定价、精算和保险通常的逻辑。 当然,我相信这样的创新一定要有东西去支撑,这个支撑就是科技。 科技是什么东西?今天的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但是,我今天看到的科技不是用来不断的去创新、不断的去挑战,科技不能是因为科技而科技,科技更不能冲着投资人的钱去做科技。科技只有一个事情——解决问题。 商场规定饭馆不能有明火,为什么西贝和外婆家可以开到商场里面去呢?因为食品的工业化,他们研制出来,食材在加工厂加工出来拿到商场里去加热,口味和炒出来的一模一样,甚至会更好。这样的科技是因为什么?因为需求。这个需求不仅仅因为西贝、外婆家这些餐饮要进商场,更是因为外卖的需要,你可以拿回家用微波炉去转,你可以在家里吃到跟饭馆一样的菜。食品工业的发展完全是因为需求的推动。 以色列的军事科技非常发达,我们看看以色列周边的邻居,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等,谁不虎视眈眈的盯着以色列?那么弹丸之地的小国,它的国土面积比我们中国的台湾省还要小,它的人口只有900多万,为什么军事科技那么发达?因为需要。 保险业也是一样。保险业的科技发展,我相信从今年开始,保险科技将会盯着服务端和生态端。 保险不仅仅是售卖,保险有理赔、有保全,如果这些服务不能在线上完成,用户的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10年以前,你坐地铁无聊的时候,只能无所事事的发呆,今天不一样了,所有人都在看手机,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每一年都在增加。我们足够相信在手机上完成保险的购买、服务、理赔一定是他们的需求。所以,保险科技将致力于全链路的在手机端上、移动端上去完成。 做保险的都说保险太低频了,这是因为服务到的只是出险的人。请相信,当我们关注生态端以后,保险将变得很高频,因为我们关注他健康的生活。对于人来说,这也是防灾防损。我相信从现在开始越来越多的科技将致力于服务端和生态端。 “科技,将构建极致的保险服务和体验”,这句话是蚂蚁金服的愿景。我在2016年的时候说过蚂蚁金服的保险不再注重销售,我们开始关注科技,我们关注的就是服务和体验。 科技是什么?科技是把更远的世界、更美好的未来带到你身边。更远的世界,你不用面对面,生物识别可以和他面对面。更美好的未来,你把饭店里面的饭菜叫到家里面加工。更美好的未来带到你身边,这就是科技。 “让每个家都过上有保障的生活”是蚂蚁金服保险的使命。相互保在去年被夭折了。但是,在最近的一次新浪的会议上,我讲到无论是保险或不是保险,相互保就在那里,只增不减。无论你是不是保险,只要它符合一点——让每个家都过上有保障的生活,这就是蚂蚁保险追求的。 我想借用最近很火的约翰·列侬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很多人觉得互联网保险科技这几年碰到很多问题,甚至于有人怀疑互联网科技到底怎么样,能不能干上去——约翰·列侬说过“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好事,现在不够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结束”。我相信互联网保险,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科技在保险业的运用一定会大放异彩。今天还不够好,只因为我们还做得不好。所以,我对互联网科技充满信心。 谢谢大家![详情]
中国大地保险监事会主席郭敏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中国大地保险监事会主席郭敏参与圆桌对话——中小财险“过冬”方法论:独特优势、战略定位、科技助力。 郭敏表示,车险进入新的周期,下一步的监管和政策出台、经营主体转型发展对效益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进入新周期,企业需要做好战略规划,特别是适应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特别是做好科技驱动下的转型发展和创新。 对于行业同质化竞争,郭敏指出其他行业的差异化比较多,但保险行业的同质化确实非常严重。在新的周期,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必须考虑的。 同时,郭敏认为“科技重塑行业”,确实是会出现洗牌。做得好的中小公司,拥抱科技以后能实现弯道超车,也有公司可能被落下。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主持人孙怡:既然是谈到产险行业,避不过的就是车险行业,因为这是中国产险行业的必争之地。过去五年,经历了车险商车改革进程,预计到明年全国的汽车销量将与2018年保持持平,也就是停止正增长,意味着财险行业将进入新的周期。各位对这样一个新周期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 郭敏:现在有两个因素导致车险进入新的周期。一是新车销量的逐月下降。自2019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个情况。二是商车费改已经进入第五年。中国的车险定价中,成本结构是很不合理的,车险保费肯定会继续下降,单均保费可能进一步下调。车辆的可保数量的增量和单均保费都是处于下降的周期。所以,总量在减少。下一步的监管和政策出台、经营主体转型发展对效益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国际市场来看,包括欧美市场,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市场化改革的过程,短的有7、8年,长的是20年,在市场化过程过程中,承保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甚至出现整个行业的亏损,这是这个周期基本的特点。 主持人孙怡:大地在这轮商车改革中如何做到规模与效益相互平衡? 郭敏:进入新周期,企业需要做好战略规划,特别是适应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特别是做好科技驱动下的转型发展和创新。这几年来,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2017年开始进行战略转型,提出“三新、三聚焦”,即:新模式,聚焦客户;新业态,聚焦整个产业布局;新系统,聚焦科技。通过科技驱动的转型、创新把准行业发展脉络,踏准行业发展节奏。 进一步实现科技能力的提升,提升自身竞争力,进一步提出系统化、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通过线上化,让客户非常便捷地获取产品和服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数据化使我们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对客户需求有更精准的认识,极大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过去更多的是凭经验判断。在大数据条件下,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使得效益和风险控制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智能化提高了运营效率,重塑了客户体验。这些方面都使经营规模和效益提升得到了助益。 主持人孙怡:有没有切实的措施和思考?如何降低公司经营成本? 郭敏: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是相当严重的。其他行业的差异化比较多,但保险行业的同质化确实非常严重。在新的周期,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必须考虑的。当然,目前有资本的制约、经营管理的问题、政策层面的问题。 回顾保险业发展的历史,1995年左右成立的公司中确实有一两家是做的比较“小而美”的。从去年的业绩来看,有几家比较小的公司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是不错的。但是,这种现象确实太少。我刚刚讲到有资本的约束、有经营的问题、政策的问题。我们这个行业确实要思考怎么差异化竞争,在市场定位上、客户定位上、产品定位上。 大家现在都在做“大而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下乡进镇”的问题。大地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是相对重资产的,我们是先在不发达地区站稳脚跟,再慢慢向发达地区延伸。前5、6年,我们在西部地区是发展比较好的。在上海、广州、北京这些竞争激烈的地方,我们的市场状况不是太好。是不是区域上也要进行调整?是每一个渠道都要抓,还是精耕一两个渠道? 在产品上,车险确实进入比较困难的时期。非车险,从去年的数据来看,责任险增长超30%,行业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的。大家在市场定位、能力建设上做一些准备,逐步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是整个行业,特别是中小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孙怡:车险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渠道费用居高不下。我们注意到大地做了大量的保证保险业务,增速非常快,业务占比大幅度上升。这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是想用保证保险去弥补车险业务上的颓势?保证保险业务是一个长尾业务,对于这样性质的险种,公司是否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措施? 郭敏:大地这两年在非车险上制定了“大非车战略”,不仅是保证保险发展快,传统非车险的增速比行业平均增速高了8个百分点,确实是很大的战略布局。从商车费改开始,特别是考虑到国际市场和现在的车险定价情况,以及成本结构的不合理情况,保费很可能有比较大的下降空间。在巩固车险市场的情况下,要做好非车险的布局。 保证保险业务去年的整体增速是73%,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做好布局、能力建设,保证捕捉市场机会。保证险在风险控制上跟传统业务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在风控能力建设方面,以IT系统支持的智能化的风控体系、与外部征信公司、第三方数据公司的合作,使定价、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比较好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 主持人孙怡:科技企业发展保险行业会不会对中小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会不会跟中保车服竞争? 郭敏:过去有一句广告“科技改变生活”,我认为是“科技重塑行业”,确实是会出现洗牌。做得好的中小公司,拥抱科技以后能实现弯道超车,也有公司可能被落下。科技无非就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中小公司的运营成本效率控制是很难的,如果可以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运行效率。比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我们大地在开发财务的自动化、客户服务回款自动化。如果能运用好这些AI技术,就可能使中小公司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中小公司的服务跟大公司相比,如果客户体验提升到很高,成本支撑不住。借助科技技术,也可以改变客户服务的形式,重塑客户体验。 还有数据挖掘技术。过去中小公司在定价上没有数据的支持是很困难的。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有市场的流量、客户数据,甚至有客户画像。通过合作,能很好的解决中小公司在风险定价上的问题。 一方面是科技重塑行业。另一方面是互联,提高保险企业的竞争能力,包括客户定价、产品开发能力。第三是提供业务场景和客户机会。科技公司有天生的流量和线上化的模式。但是,它的地面服务跟传统保险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刚刚提到的退货险,这也给传统保险公司带来很好的方向。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可保和不可保受到很大制约。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保和不可保的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不可保的,有了技术的支持,单均成本下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变成可保。 一方面是赋能。另一方面是提供业务场景。第三是双方的深度融合。这些都为中小企业弯道超车,特别是在细分市场上深耕某个合作渠道、某个对象、某个产品提供很好的机会。包括退货险、意外险,曾经都有一些小公司跟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的非常好。 主持人孙怡:今天的议题是“中小财险过冬的方法论”,请各位领导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中小财产企业过冬的方法论,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期许。 郭敏:拥抱科技,拥抱变革,创新转型发展。[详情]
图为华安财险执行董事、总裁童清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华安财险执行董事、总裁童清在会上表示,因为中小公司已经很多年在承保上没有赚过钱,年年在亏,现在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人保、平安、太平洋三位领导是对未来的展望,告诉我们怎么科技赋能,怎么发展。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怎么生存,生存就是人穷志短,我们考虑的问题角度没有那么远,只考虑眼前怎么活下来。”他强调。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童清:我跟新利总、李总都是来自小公司,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沉重的,因为中小公司已经很多年在承保上没有赚过钱,年年在亏,现在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车险保费下降1/3,保险责任没有减少,赔付率一定上升。去年三轮车改,赔付率上升带动成本率的上升,又不知道有多少,我现在还在估,估不出来。中小公司在同质化的市场里竞争,只能把手续费定高一点,这就是奇招,也很难找到其他的奇招。 人保、平安、太平洋三位领导是对未来的展望,告诉我们怎么科技赋能,怎么发展。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怎么生存,生存就是人穷志短,我们考虑的问题角度没有那么远,只考虑眼前怎么活下来。 一个内忧。每年的成本在不停的增长,人力成本不断增长,员工年年吵着要加薪,你不加薪,人就被挖走了,我给更高的工资挖来的人,又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成本在不断的上升,年年上升。三轮商车改革,保费年年下降。所有的经营成本,综合成本率上升,最终的结果就是亏损。 一个外患。我们自己经过各方了解,明年新车的增长可能只是3%以内,新车增速大幅度放缓,保费就会受到影响。第三轮商车改革以后,保险保费又降了1/3。再加上资本市场低迷,造成投资收益增长缓慢。再加上未来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中小公司生存的压力会非常大。 市场上压力很大。现在的公司是“四拼”,拼资本,看谁的钱多,能烧到什么时候,烧完了就死;拼规模,规模跟环境有关系。很多人说“小而美”,我不知道“小而美”在哪里。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人美在心里,鸟美在羽毛,我看大家找朋友,都是看谁漂亮找谁。现在我给大家算一笔账,一个保险公司成立,董事长、董事会成员、总裁室成员、总精算师、合规责任人、风险责任人、审计责任人,所有人都要到位,一年一个保险公司总部的费用可能要过亿了。你说你做“小而美”,你拿什么消化它?有的时候一个三级机构的面积都不能低于800平方。在现在的管理机制下,怎么做到“小而美”?[详情]
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李静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李静参与圆桌对话——中小财险“过冬”方法论:独特优势、战略定位、科技助力。 对于市场空间,李静做了个比喻:假如现在的市场是一个杯子,原来我们这些保险公司往杯子里放了一堆大石头,现在杯子已经被大石头装满了,我们没办法往里装大石头,只能往里装小石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相互这种组织形态的基本考虑。 此外,李静认为未来最大的市场是健康险,众惠会选择某个特定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深入的绑定和合作。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主持人孙怡:我们已经谈了很多传统保险业务,车险、非车险。今天更荣幸的是请到了李静总。她所创立的公司是国内首家相互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这种经营模式在欧洲有比较成功的经验。请李总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战略定位,以及国内的发展前景。 李静:非常感谢。今天我来参加产险的会是非常激动的,因为我离开产险已经十几年时间了。但是,在我们筹备相互保公司的时候还是选择了产险。因为我认为产险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大家刚刚提到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假如现在的市场是一个杯子,原来我们这些保险公司往杯子里放了一堆大石头,现在杯子已经被大石头装满了,我们没办法往里装大石头,只能往里装小石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我对市场空间的看法,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相互这种组织形态的基本考虑。 其实相互保是保险的最原始形态,在美国、日本、欧洲都有非常成熟的模式。2016年,相互公司的保费在全球占到26.8%,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形态,尤其是在农险、车险、健康险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表现。前不久,我们参加了国际相互保险组织亚太区年会,这是我们作为国内第一家相互保险组织第一次与国际接轨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这些相互组织大部分的名字里都有“农民”,或者是来源于教师、伐木工人、医生等等很特定的群体。也就是这些相互组织基本上都是发源于特定的群体,围绕特定的群体做文章,发展的越来越大。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种相互组织,它的发展是因为还没有股份制公司,围绕着特定的群体,它发展了比较长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面临着保险已经发展到竞争白热化的状态,大石头已经快把杯子装满了。我们能否走相互保险的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个人非常坚定的认为,围绕着一些特定的同质风险的群体做文章,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的。怎么把这些小石头放进去?一定是需要更多的工具、手段,或者是风险管控能力。围绕着市场上还没有被保险覆盖的群体可以做很多文章,尤其是对于这些特定群体,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走过了一年多,做了很多尝试,逐渐摸索出一点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坚定的认为围绕着特定群体、有同质风险的群体,通过我们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互联网运营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通过相互这种组织形态,再加上保险本身是传播善念的组织形态,坚定我们的初心,真正的把保障送给他们,我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未来中国保险会怎样?我这样说比较理想化,2200多年前,孟子曾经说过“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是保险的起源。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特定群体都可以形成一个村落。在这个村落里面,我们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用什么样的风险控制能力、有什么样的运营水平,使这个村落里没有得到很好保障服务的人群能够互助共济,去应对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让他们享受更美好的生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且这个市场是比较大的,这会给没有保障的群体送去更为普惠的、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保障产品,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孙怡:您刚刚说到的小石子,您是从传统行业的角度去看那些在传统公司里还没有进行的产品,进行深耕拓展,给它提供给特定群体。有没有可能跟传统的中小公司进行互补合作,实现一种另类的守望相助? 李静:其实相互的本质就是合作共赢的状态和组织形态,或者说是共赢的模式。刚才童总说的,对传统股份制公司的要求和对我们相互公司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也需要这么多的高管,也需要总部,我们的成本也比较高。当然,因为我们这边的管理团队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做运营工作,我本身能够腾出精力来,沿着我认定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如果是是合作,我们跟同业合作的比较少,但我们跟异业合作的比较多,都是跨界合作。史总是我的老领导,我最早是做财产险的。到寿险领域以后,我应该是中国最早做银行保险的人群之一,银行保险就是跨界合作。现在到了相互组织以后,我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跟产业的合作。我个人认为未来最大的市场是健康险,我们会选择某个特定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深入的绑定和合作,而且这个龙头企业会跟我们共同进行特定群体的产品开发、风险控制、服务的满足,以及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经营,不仅使我们可以提供保障,还可以为会员、客户提供保险的支付属性、服务属性。通过将特定病种的产业链条打通,我们的会员在投保了产品以后,无论是他的健康管理,还是补偿,以及未来得了重病以后的医疗服务,所有这些都可以打通,使得成为我们针对特定群体开展的跟异业合作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 李静:我想用最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相互保险是什么,这样可以容易理解相互保险和互联网的结合。 买了我们的保单以后,所有的投保人除了是投保人身份之外,同时还有一个会员的身份。什么叫会员?就是我们所有的投保人大家共同拥有相互保险社的权益,大家共同成为相互保险社的主人。这个主人的身份,它在政治权利上体现在所有的会员是平等的,大家共同对相互保险社进行治理。在经济权利向,相互保险社的所有权利属于全体会员。经营过程中产生赢余是可以给会员分红的。 相互保险最本质的特征一定是以客户的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会员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客户利益、需求导向、会员利益最大化,它的本质跟互联网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我是做传统保险出身的,在相互保险的筹建和运营过程中,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产品导向、销售导向、客户导向、需求导向是冲突的。从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转向客户导向、需求导向是很痛苦的过程,我们内部也有非常大的争议。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客户导向、需求导向,会员利益最大化是代表相互保险的方向,是相互保险最大的特色。 从电商这个行业来讲,流量的红利是会消退的。下一步电商的发展在哪里?比如,社区化的运营、会员制也是电商行业最大的热点,吴小波的跨年讲话提到了六大趋势,特别提到了社区化、会员制,而也是相互保险最大的特征。 理念方面达到一致,怎么让我们跟互联网平台更好的结合,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刚刚主持人说的都是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其实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非常多,我们怎么样和这些互联网企业从理念上、模式方面、需求方面迅速的达成一致,大家进行合作。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 我说我自己是我们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每天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做产品,更重要的是为众惠相互找场景。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发展找场景,也使我们的发展有一个更稳定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真正的让我们和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精神更好的融合,带动下一步的发展。 主持人孙怡:今天的议题是“中小财险过冬的方法论”,请各位领导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中小财产企业过冬的方法论,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期许。 李静:改变自己。[详情]
图为国任财险执行董事、总裁王新利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国任财险执行董事、总裁 王新利在会上表示,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非理性竞争的问题,车险、非车险都是。对中小公司来讲,不管怎么自主定价、怎么改革,车险都是同质化的市场,大公司的优势比较明显。对非车险来讲,应该说还是很有潜力的,充满着机会。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王新利:谈到周期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新的阶段或者时期。我赞成保险周期不是承保周期。国内也有说法认为国内的承保周期是6年到8年。对于目前大家都在深耕的非车险市场,真正体现周期,费率定价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波动,财产险领域、工程险领域、货运险、水险的费率一直是下降的。大家谈到周期是不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如果讲周期,我们必须顺应着市场价格去波动,而现在还没有显现这种波动,是一路往下的。 车险市场在这个新的时期,增量肯定是面临挑战的,因为汽车新车的增量已经放缓。商车费改定价,保费都是往下走的。非车市场有容量,但如果费率是持续下降的话,增量可以在非车险里体现。现在我们面临着风险不断累积的过程,风险集中度都留在国内。高质量发展必须克服非理性竞争的问题,车险、非车险都是。对中小公司来讲,不管怎么自主定价、怎么改革,车险都是同质化的市场,大公司的优势比较明显。对非车险来讲,应该说还是很有潜力的,充满着机会。 这次论坛的题目非常好,“通往理性繁荣之路”。如果财险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它很难繁荣,它只是相对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增长,而没有显现它的价值。 回到三个地区的自主定价问题。对于中小公司来讲,自主定价给中小公司带来的还是挑战,因为它考验的是一个公司的能力。国任保险目前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我们更重要的是锻造能力,借鉴行业的技术手段,尽快提升风险识别、筛选能力、风险定价、产品定价能力。还有一个挑战是成本过高的问题,怎么在前端细分渠道,搭建线上、线下渠道,压缩后台成本,提升科技赋能,这是我们应对的法宝。最终考验还是产品能不能销售出去。没有产品销售,说明这个公司还是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同,还需要提升自我能力。 王新利:我觉得2019年最大的挑战就是科技跨界带来的挑战。我们回顾一下各个行业业态就可以感受到。快递业为什么发展?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崛起。2019年最大的变化可能还是科技给行业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变化。我们都不知道下一个变化会有多大。我看香港的《南华早报》的新闻,2019年,哪几方面的科技变化会比较大。一是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二是电子商务风起云涌。三是智能手机从4G走向5G。四是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五是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各方面效应叠加,对中小公司来讲压力更大。我们的规模没有办法跟大公司相比,只能比快而灵。小公司有什么资源可以依赖?如果没有其他资源,还是要向科技方面发展。 科技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业态、新的模式,退货险就催生了很多的保费。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络安全保险,国内也在这样做,但还没有形成更大的市场和潮流。我们各个主体各有各的股东背景,能不能用科技的手段做出自己的特色,推出更多个性化的产品。 王新利:其实还是要讲中小公司定位的问题。股东变化必然有股东的要求。我也想探讨一下童总提到的能不能做到“小而美”,为什么国内很多公司都要做大的冲动呢?因为不满足于“小而美”。保险是讲大数法则,你只做某一类客群、把某一个小众市场做到无穷大,保险越符合大市场越好,只要你有能力。 为什么我们每家都要做大?有一个原因,每家保险公司的资本金非常高,越晚成立的越高,都是30亿、50亿,只做几亿的保费,这根本不匹配。香港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也就是2000万港币,把强制保险做到3000万港币的注册资本就可以营业了。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讲,自留保费也就是资本金的几倍,也就是亿元或者几亿元的规模。我们这么高的资本金,不做大能行吗?股东能同意30亿只做3亿的保费吗?车险市场前两年这么大,肯定要做。香港创新银行只做三个产品,保费不过亿,赔付率几乎是个位数,它就是打造专业,精挑细选。我认为这种就是依托自己固有的资源,挖掘自己的客户,实现价值多元。 王新利:专业倡导价值,中小公司还是应该往专业化方向走、特色化方向迈。[详情]
图为平安产险常务副总经理史良洵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平安产险常务副总经理史良洵在会上表示,2018年是整个产险市场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 他表示,2018年,车险保费规模8000亿元,按照新车销售情况,增量已经没有了,对市场影响非常大。最大的影响是费率继续改革深化,三个费改的地方,平均保费下降了1/3。如果费改在全国深入下去,整个保费要下降1/3。基础设施的改善,出险频率大幅下降,现在出险率不到20%,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能享受到优惠的价格,整个行业的保费还会下降。所以,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今年的保费可能只剩一半。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首先感谢慧保天下的胡总邀请我来跟大家做分享。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科技促进转型》。一方面结合我自己的观察;另外一方面结合平安的做法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一、现状 (1)2018年是整个产险市场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 特别是车险市场,遇到很多问题,我相信产险行业内的同事们都有相同的感觉。这一年走下来,总体来讲,我认为还是比较平稳的,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行业整体发展平稳,当然这个平稳是得益于银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行业的共同努力。 二是费改深化。车险费率深化改革的推进比较顺利,特别是在三个地区的第三次费率改革,从结果来看解决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费改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已经出现,通过2018年的改革解决了一些问题。 三是市场变化。“报行合一”的出台有它的背景。政策出台以后,尽管有所反复,但跟之前相比,整个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从品质和承保的综合成本率来讲,新单的综合成本率显著下降,尽管有些地方又回到了以前,但只是少数地方,整体来看成绩显著。 四是多样化竞争。行业之间有竞争,也有学习,特别是科技行业,互联网行业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新鲜的力量,不过也带来了一些冲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正面引导、正面赋能。 (2)2019年,挑战、机遇兼具。 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增量。2018年,车险保费规模8000亿元,按照新车销售情况,增量已经没有了,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最大的影响是费率继续改革深化,三个费改的地方,平均保费下降了1/3。如果费改在全国深入下去,整个保费要下降1/3。基础设施的改善,出险频率大幅下降,现在出险率不到20%,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能享受到优惠的价格,整个行业的保费还会下降。所以,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我估计今年的保费可能只剩一半。 二是经营模式。我非常赞成顾总的说法,2019年行业发展会出现转折,很多细分市场的细分领域的保险公司会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是: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去进入这些细分领域。现在最常见的两种商业模是注重承保力、注重规模。未来多元化以后,也许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 面临的机会:一是费率持续深化。带来的不仅是保费下降,而是促使我们去做出改变,寻求多元化。二是新科技快速发展。科技给提升客户体验、提升效率,让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思考 如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能力?我相信每一个同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怎么建立这个体系呢?我跟大家分享几点。如果从接触客户的周期来看,获客、承保、服务是三个关键点,如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如何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一是获客。我们要洞察客户的需求,只有知道客户的需求,才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渠道去满足客户需求。 二是承保。投保最关键的是定价,怎样精确定价?我们要理清风险定价、市场定价的关系。 三是服务。除了理赔服务,还有其他的服务(增值服务),怎么构建这些体系。 怎样洞察客户的需求需要倾听客户的声音。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35%的客户购买车险以后还希望再购买意外险。绝大部分购买意外险的客户都是通过网上购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线上交互。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我们只是关注价格,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在乎服务。 因此,拿到这些客户的声音,我们需要对客户进行画像,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方式去交互。于是,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设计一些产品满足他。通过他喜欢的渠道和交互的方式去触达,让客户能够在购买保险的时候有更多的获得感。 车险定价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过程,从车开始到人因子、信用因子、车联网因子,丰富整个车险的定价,我相信行业内很多公司都有定价模型,即使有些起步晚的公司没有这个模型,但市场上有众多的精算公司、咨询公司,可以帮助大家建立这个体系。在风险定价方面,我认为行业的差距不会太大。 接下来,对风险定价之后,怎么能够从风险理论的定价,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市场定价,我认为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为什么要转换到市场定价?因为市场是在变化的,竞争的格局在变化,客户的需求在变化,政策环境都在变化。所以,通过理论的定价,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什么样的价格、产品、服务给到客户,吸引到他来承保。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当然,随着定价的应用发展,对这个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我这里举两方面的例子: 一方面,理赔时效差。尽管每年理赔时效都在改善,但我发现,客户从开始报价到最后结案时间还是挺长的。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可能各个环节都存在。例如,是否有足够的通道处理客户报案,客户出险以后要到现场去查勘,我们是否能做到足够快,我们的定损是不是能够更精确、更合理、让客户更放心,这都是客户的痛点。这些痛点都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去优化、解决。 另一方面,增值服务不足。真正使用增值服务的保险公司有多少呢?平安公司做了调查,使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客户不知道有这个服务,触达不到他。二是客户用了这个服务以后,觉得它不好,不愿意用。怎么办?首先要找到客户,触达他。其次,要让客户感受到这个服务有价值。因此,在选择供应商、评价服务能力时,我们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去优化、提升。 三、展望 未来,新能源车可能是车险发展的大机会,新能源车增长非常快,非车险可能比车险的机会更大,非车险领域里健康险的机会可能更大。 最后,感谢大家对平安的支持。2019年,让我们一起共同前进。谢谢大家![详情]
人保财险监事会主席降彩石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人保财险监事会主席降彩石发表演讲时表示,现代科技对保险业的影响前所未有,主要带来三大改变: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改变了作业方式;二是带来了新模式,改变了游戏规则;三是带来了新思维,改变了逻辑价值。 他还指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艰巨的转型任务,今天的国内财险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降彩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主办方的诚挚邀请和精心组织。 下面,我将结合行业视角、人保财险的实际,重点就如何看待形势、怎样走向未来两个问题发言。 一、因势而动,浅析行业发展的转型势能 在党和国家迈向新时代、改革开放40周年、行业发展面临深刻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分析形势、认真探讨路径,对财产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至关重要。重点需要把握好三大势能: (一)顺势而为,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义。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财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是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论是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的角度,还是适应行业复杂多变形势的需要,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人保财险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也是金融央企,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二是高质量发展理应坚持有效益的发展。对商业行为而言,发展有盈利是基本的逻辑,也是国有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体现。盈利是商业企业的定盘星和压舱石。近年来,人保财险始终把盈利作为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坚持有效益的发展不动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得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为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是车险的高质量发展。车险是财产险行业看家险种、最大的险种,是发展最充分、竞争最激烈的险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领域。因此,推进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就应该聚焦靶向,着重推进车险高质量的发展转型,精准发力,以费改为契机,实现要素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变。 四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在于非车险的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财产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车险和非车险的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从发展阶段和险种结构看,国内非车险发展还不够充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目前车险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非车险将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巨大的回旋余地。 (二)要逆势而生,坚定理性繁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目前,行业发展确实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和盈利压力,面临如何统筹发展压力与合规要求的命题。面对这样的局面,理性的态度不是知难而退,也不是裹足不前,而是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在改革转型中,抓住机遇;在理性发展中,砥砺前行。 从总体经济形势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新动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将为行业,特别是人身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巨灾保险、扶贫保险等带来更大的机遇。 从行业形势看,近年来,尤其是中国银保监会成立以来,金融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财产险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些都将为行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提供强大支撑。 从监管形势看,银保监会整合成立,银保监局集体揭牌,监管机构狠抓风险防范,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市场监管,必将为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坚定不移推进商车费改,凝聚了行业共识,抓住了车险关键,其深入推进实施必将为行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三)借势而进,赋能行业发展动力 科技改变事业,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相关数字技术,以人工智能、新材料、3D打印为代表的物理技术,以现代生物、神经技术和虚拟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汇集成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巨大浪潮。这些技术迭代快、变化多、影响大,正在超越单纯的技术革命层面,带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 对于保险业而言,现代科技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主要带来三大改变: 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改变了作业方式;二是带来了新模式,改变了游戏规则;三是带来了新思维,改变了逻辑价值。 对于现代科技,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敬畏心、专注性和独立性。一方面借势、借力、借智,积极拥抱现代科技,让保险更加科技化、智能化。另一方面,要坚守初心,做优主业、做精专业。无论科技怎么变化,不会改变人们对风险防范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优保险行业,我们应该聚焦保险、深耕保险,为现代科技提供保险内容和保险方案。 二、服务大局,携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分析形势以后,重要的是行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需要坚持稳、实、新、本四个字。不忘初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砥砺前行,以更高质量的发展迈向理性繁荣。 (一)行稳至远,合规发展,共筑良性发展命运共同体 大家同处一个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凝聚共识、协调一致才能共生共荣、协同进步。具体到2019年,应该稳字当头,行稳至远。既是贯彻中央稳金融战略部署和银保监会监管要求的应有之意,也是自身应对复杂市场的必然选择。 一是稳定位,坚守行业有效益发展的底线,原则不突破;二是稳预期,坚持稳中求进中高速增长的主基调不动摇;三是稳政策,坚持行业合规发展、理性竞争的格局秩序不打破。 (二)向实而生,服务大局,共创保险行业自身独特的价值 经济作为助推器和社会的稳定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和实体经济是保险业的天职,也只有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大局中谋势定位、谋篇布局,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 近年来,我们保险行业在党中央和银保监会的正确领导下,勇于担当、精准对接,在服务社会大局和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应该更加进取、更加聚焦、更加务实,自觉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发展,彰显价值。 一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是坚持服务制胜战略,提供高品质的保险服务。 (三)守正初心,转型升级,共建财产保险的新时代 新中国保险事业一路走来,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起步培育、改革开放之后的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的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保费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艰巨的转型任务,今天的国内财险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产业创新应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由积累的量向提升的质的转变。 二是聚焦发展方式和业务模式的升级,实现由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 三是聚焦客户中心,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四)以人为本,做精专业,共融高素质专业人力资本 为推动财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聚天下英才而纳之。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打造政治过硬的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做精专业,切实加强专业能力,打造本领高强的专业队伍。特别是在核保、精算、理赔、信息、风控等五个方面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近年来,人保财险通过建立专门的职级体系,在精算和理赔队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应效果。行业内不少主体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成效。人保财险将保持自信不自满的态度,十分愿意与同业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进行业专业队伍的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激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有银保监会的悉心指导,有行业主体的同舟共济,只有我们把牢方向、明晰路径、砥砺前行,我们财产保险的行业征途一定会越走越宽,走向行业的繁荣。[详情]
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发表演讲《攀越进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高阶区》。顾越对未来的初步判断,财产保险市场将出现分水岭,也许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市场更加细分、主体更加分化、业务更加多元。 顾越还指出,财险行业下一波风险不是来自于车险的所谓的市场竞争乱象。财险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我们对风险认知的浅薄造成保险变成冒险,包括风险治理、交易对手风险累积、资本约束下的偿付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有可能造成中国风险无法分散到全球市场所带来的集中风险。 以下为文字实录: 顾越(太平洋产险董事长): 非常感谢慧保天下的邀请,我先抛砖引玉,来这里谈谈个人观点。 产险业应该是这两年大家比较关注的重点。我想就个人的理解跟大家进行分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攀越进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高阶区”。 从产险角度来讲,无论是转折,还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个人理解都是一种进化。这种进化都肇始于环境进化带来的进步。适者生存的本能驱动消除了嬗变和成长带来的疼痛。这样一个环境的变化,从太保产险角度来讲,是重新出发、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起点。 一、 我理解的产险业近期的主线 各位都是专家和研究人员,理解比我深,我仅仅是谈个人观点。 (一) 经济环境 我相信这个话题确实是当前绕不开的核心话题。在这个主题中,我分析的主要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大环境确实有很多不确定性,其中又存在着很多确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理解怎么样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的方向,这是保险从业人员,特别是财险行业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很多,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中美贸易。 确定的也非常多,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定性的方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财险行业来讲,内容非常丰富。 政策是清晰的,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的信息来看,财政有为、货币适度、政策配套。稳中有进、以稳为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充分体现了2019年的经济的主旋律。 从财险的角度来讲,在七大任务中,可以看到我们的机遇是可期的。三大市场:聚焦制造、发力国内、推进乡村。三大工具:协调区域、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一个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虽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不确定性当中确实有很多可预期的确定性变量。 (二) 监管环境 银保监会合并以后,提出了新的监管思路。我的理解是防范风险为核心的监管思路,整体监管向更高、更远、更强方向转变。 (三) 技术环境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态,更多的是改变了我们的发展模式。但是,技术终究是为经济服务的,技术终究是一个工具。所以,我理解技术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于场景、技术和客户之间的融合。 (四) 保险环境 这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我的理解是“危”与“机”并存。 “危”,可以讲出很多内容,无论是新车销售,还是各个领域经济环境的变化,危中显压力。我相信各个保险主体都能深刻地感受到,特别是2018年。新车销售、商改都是外部环境,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能否在这个过程中逆势而为。 “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财险始终是朝阳产业,可能比寿险发展的机遇更好、发展的期望更高。 小结: 1.不确定性依然是最大的挑战,这一点毫无疑问。 2.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的变量,才能解开这个方程式。解方程式肯定是找定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找到了恒定的定数,才能找到变化的趋势。 3.下坡有很多种。一种是顺坡而下,是为了下一次上坡的蓄势。一种是逆坡而溜,这是退化淘汰的颓势。怎么样掌握好在上坡和下坡之间的动能转换,提档换速是关键。 4.我对未来的初步判断,财产保险市场将出现分水岭。现在我没有清晰的定义,但也许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市场更加细分、主体更加分化、业务更加多元。 二、 新时期保险公司应锻造的核心能力 (一)高质量发展能力 我的理解是三个层面: 1.可持续。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高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2.全覆盖。这是社会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期盼,财产险行业能提供所有风险的承保能力。我们自身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如果行业无法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高质量就要打上双引号,也不会被社会认可。 3.有前途。如果我们是一个夕阳产业,我相信我们提的“高质量”就不符合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也不符合“三去一降一补”的总体要求。 所以,这个“高质量”是分别从企业、社会、产业未来发展三个层面展开。 (二)集约化经营能力是核心关键 1.集约。在技术、流程、组织方面怎么样体现集约化的经营能力。集约是手段。 2.融合。它是一个工具。我们大家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单打独斗也好,还是单兵突进也好,还是单兵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非常多。如何在客户、渠道、上下游、产业链、价值链各方面的融合,这是核心关键。 3.“三效”是目标。效率提升、效益提高、效果显现。效率是过程,效益是目标,效果是达到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展。这是财产险行业应该体现的。 (三)风险管理能力 财产险行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中,特别是经营方向从车险转向非车,风险管理是考验财产险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财产险行业确实是风险管理者,体现在几个层面: 1. 风险定价。说明你对风险的认知和认识,跟车险定价完全不一样。如果说车险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和自然的风险对冲性,非车业务的风险跟车险的风险状况完全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做到科学的识别风险,进而准确的进行定价,这是财产险行业的看家本领。 2. 风险转移。我感觉到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不仅是进入到发展有很多机会的非车险业务领域。从很多财险公司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难题不是在销售端,而是来自于后端的风险转移能力,这一能力集中检验了一个产险公司的资金、资源、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资金更多讲究流动性,资源更多的讲究集约化程度,资本不仅是股东的回报,更多的体现在资本的应用过程中,怎么样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均衡。 3. 风险组合。不同产品之间、不同的险种之间,自然是风险组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业务堆积过程。很好的利用好业务组合,也就达到了有效的风险组合。 4. ALM配置。相对来说,这一点谈的比较少。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很好的应用好ALM的配置能力,能有效抵御前端的经济风险。 小结: 1.未来的竞争中不是价格竞争,也不是单一层次的、单兵突进的竞争,从产险的角度来讲,未来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素质的竞争、能力的竞争。 2.财险行业下一波风险不是来自于车险的所谓的市场竞争乱象。财险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我们对风险认知的浅薄造成保险变成冒险,包括风险治理、交易对手风险累积、资本约束下的偿付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有可能造成中国风险无法分散到全球市场所带来的集中风险。 3.转变思路,回归本源,转移风险,营造环境,考验是保险公司还是冒险公司的关键点。 我认为,财险行业回归本源更有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财产险行业的全面风险保障能力。有了这样的保障能力,国家才能更加富强、人民才能更加安定。在下一波的转型突破过程中,财产险行业的市场空间更大、可作为的领域更多,也是更能体现财产险行业价值的根本所在。 利用这个机会,跟各位同事朋友交流这些粗浅的想法。我是第一个发言,更多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朋友提出批评意见。十分感谢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客户和所有在座的嘉宾朋友们对太保产险的关心关爱,也希望继续得到你们的更多支持。[详情]
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参与圆桌对话——不同资源背景的寿险公司增长破局的动因是,渠道、产品、运营能力? 兰亚东表示,银行保险渠道有很多新的机会,只是我们过去做了银行保险第一个业务而已,其他领域还没有开发,为什么不可以做呢?所以,说到银行保险不要想到只是过去的银行保险,当我们用过去的词汇描绘未来的时候是找不到共同语言的,用过去的定义描述未来的时候是找不到共同语言的,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兰亚东: 这几年,我离开北京到横琴以后不断被人追问,为什么要从一个小公司开始?我说从体量上来讲,它是个小公司,但我更希望它定位为新公司。岁末年初,多数人都带着焦虑,希望从论坛上得到点什么,实际上,我认为谁也得不到什么,当然,慧保天下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值得参加的。最近,我关注很多不同行业的人,其实他们都在做一个共同的判断:所谓一个旧时代就要结束,新时代开始了,就像老领导万总讲的,新监管开始了,过去的监管环境已经没有了,所以,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保险行业的“3.0时代”。我们这几家公司处在保险行业2.0时代的尾部,3.0时代的开始,几乎在前后脚同时诞生。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尽管我们的战略定位有所不同,发展路径上也有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脉搏,大家都想做些改变,变是主题。 今天的主题叫“明道”,老祖宗讲“道”有3个意思:一是变;二是不变;三是大道至简。但我认为明道之前最重要的还是正心,今天看到这个主题,我觉得就不用说什么了。2018年年初,我们定了八个字:“正心、明道、优术、合众”。 2018年是我们公司第2年,一个起步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做保险公司和其他行业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但做金融和保险首先要明确,无论从30年前起步还是从今天起步,都必须定位为做个百年老店,如果它的起步、心愿、发心是从做个百年老店开始,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面对那么大的市场,你根本不需要焦虑。 很多人定位,过去做了很多年还不是保险,这就充分说明保险市场依然有无数机会,而且依然不需要有太多所谓的创新,只要把过去这些年做了很多无效的事情不要再做了,在很多论坛、在文件上,教科书里讲到的,我们认为应该做,觉得有情怀应该做,把这些事情再做得好一点,优化一点,这也是机会。所以,只要一个企业、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团队是不断地改变自己,都是有远大的目标影响今天的决策和选择的。无论是新公司还是小公司,一定还有无限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胡莹: 请问兰总,兰总刚才说要做好以前没有做好的事情,其实行业里有很多我们没有做好的事情,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我们知道横琴主要是通过银保渠道,银保是我们心中的痛,您认为银保以前怎么没有做好?未来您打算怎么做好? 兰亚东: 刚才杨总的很多观点印证了我的观点,我尝试讲一些我们在做和想做的事情。 我们一共五个股东,各20%的股权,一个典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国企资本占了20%,民营资本占了80%。一个新公司不创新,他说不是产品,也不是渠道,也不是所谓的大数据,我们今天说的大数据、科技驱动,它离保险业价值链与消费者一定还有几年的时间要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是今天能让一家新公司活下来的,让你越走越好的主要驱动因素,没有它是不行的,只靠它恐怕也很困难。我在内部讲的话,今天也讲一讲。 第一,一个公司生下来第一天,你必须搞清楚,股东要它干嘛?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回避,股东想要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回答就没有回答刚才所讲的,在明道之前怎么样正心的问题。很幸运,横琴人寿五个股东回答了我和我的团队这个问题,2015——2016年这个公司孕育和筹建期间,五个股东一致性地和团队达成了一致意见,不追求短平快,尊重保险的规律,做百年老店,有一个股东跟我说,我做这个公司是留给我的孙子、重孙子的,这句话感动了我。 第二,作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团队,有了目标比较一致,价值观达成共识,大家愿意在一起用5年、10年乃至15年时间起步做一家公司,一家寿险公司的起步需要10~15年才称之为起步期,如果没有这样的团队,我觉得做董事长兼总经理会力不从心,我需要学习,需要补课的东西太多了,需要跟得上这个时代发展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请了总经理来,总经理干了一年,他说意识到我们两个加起来也有很多不足。然后他又找了一位。前期我们还有创始团队,觉得还不够,今年上半年我还有希望能够补足我们3~5个人过来,这样的团队有机会带领这几家公司随着改变而变,我们现在设定的很多伟大的想法可能一年以后你就要变。刚才主持人问了所谓银保渠道的问题,银保渠道可改变的东西太多的,银保监会成立以后,对银保渠道的指导和监管一定会给这个渠道带来新的变化。所以,只要让我们适应和顺应这个变化,那就没问题了。 当然,一家公司第一得先活着,得先活个10~15年;第二得活的好一点;第三得有情怀地活着,这是必须要走的东西,保险无论用哪种方式做,保险在经济社会包括普通消费者,保险从业人员的生活当中,我不认为他是主角,他也不需要主角。很多年前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接受的教训是,它是灭火器,所以,未来的保险一定是附着在各种场景之上,附着在各个生态里的。作为一家保险公司,第一你得有能力把消费者的钱管好。过去30年中我们从消费者口袋里拿钱的能力很强了,但管钱的能力没有提高,以后我们要增强管钱的能力、钱生钱的能力,安稳有效地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过去做的还不够,这是第一个机会。 银行保险渠道有很多新的机会,只是我们过去做了银行保险第一个业务而已,其他领域还没有开发,为什么不可以做呢?所以,说到银行保险不要想到只是过去的银行保险,当我们用过去的词汇描绘未来的时候是找不到共同语言的,用过去的定义描述未来的时候是找不到共同语言的,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前段时间胡琼搞了一个重新定义某某的活动,我觉得挺好。因为只有重新定义,你才知道未来的机会在哪?刚才讲的无论正心、明道或者优术,优在哪呢?优在致力于未来一家公司要有能力让你的产品,我说的产品不是今天大部分人理解的所谓保险条款,当然现在用了新名词“产品+”,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保险产品,不应该是产品+,用“产品+”还想把这件事情分开。我说的产品是带有服务,是个解决方案,是个解决问题方案的保险产品。这样的保险产品要成为你这个公司的API,要让它无处不在,在很多生态、很多合作伙伴里、很多消费者场景里,包括理财、健康管理、高频的社交活动,保险产品是作为无名英雄隐藏在后面的。 如果一家公司能把这些东西尝试着做一做的话,我认为这是创新,也是监管倡导的创新。今天做个广告,各位有愿意做这件事情的人会后和我们HR的人一起谈一谈。 主持人胡莹: 虽然兰总不愿意透露更深一层的机密,但从他的话里听到几个核心的观点:一是以不变应万变,回归保险本原,首先坚持保险传统之路,解决吃饭的问题;二是挖掘银行渠道之外更多的场景资源;三是把保险从简单的产品升级到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概念,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我们也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样新型银保模式。 兰亚东: 我补充一下,怕大家把我定位成做银保渠道的公司,那样就贴标签了,我们在公司叫混合型前端,有兴趣的会后了解,混合前端的意思是,今天所有的传统渠道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个险渠道团险化、团险渠道个性化、银保渠道多元化、中介渠道科技化,这些渠道边界越来越模糊,销售渠道的变革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单独讨论,银行保险业务部等于银保渠道。谢谢![详情]
图为信美人寿董事长杨帆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信美人寿董事长杨帆在会上表示,未来相互制要想有好的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出台对相互制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杨帆:我来自信美,讲讲我的观点,因为“相互保”,大家对我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关于相互制,老保险人都很清楚,学保险的人都知道保险的起源在哪里。过去二百年当中,相互保险制在中国是个新的事物,但在国外不是,尤其在邻国日本。曾经在2000年,十大保险公司当中有九家都是相互制,例如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其实西北互助人寿、纽约人寿和万通互惠也都是巨型的相互制公司,以及一些产险公司都是大的相互制公司。我们今天理解“相互保”有点难度,因为它代表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股东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合二为一了。过去一年中,我们的“相互制”推广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大家的思维、过去的机制、制度都不一样。 我想讲的是:站在明天看今天,“相互制+互联网”最大的难点是我们如何理解两代人,80后和90后,互联网最大的精髓就是去理解它,难点也是如何理解它,尤其站在老保险人角度理解几亿、崭新的互联网用户,对保险行业都是很大的挑战。 “相互保”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准备,准备非常充分,背后做了大量的模拟、测试、精算、信用评估等,上线那天很巧,与金庸去世同一天,朋友圈转发了那句话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这句话在1月份应验了。所以,创新真的非常难,尤其是中小公司,大家坐着理论,思想都很清晰,但经营当中面临的挑战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看到未来,但还要活在现实,这就是个矛盾。因为信美作为非常扁平化的公司,没有设分支机构,没有设传统渠道,IT团队占全员40%,加上互联网团队占了60%。团队有很多创新点,因为监管的原因,很多点子可能就胎死腹中,不能让它真正走向市场,因为很多规则可能会打破。 我想讲的是,他们的思考角度,80后、90后,特别是00后思考角度和老保险人的思考角度完全不一样,他们完全融入到我是一个90后怎么理解保险?保险什么是最重要的?站在用户角度理解,很多角度是不太一样的。寿险条款那么复杂,谁能用30秒钟把它读完呢?但在互联网端30秒就是极限,看懂就选它,看不懂就略过。寿险产品,动辄5000元、1万元,互联网端200元就是极限,超过200就略过。如何让大家在30秒钟之内理解200元的东西就是巨大的挑战。 别人说自由,你好不好我不在乎,你好不好都是正常的一家新公司,但要让我讲话,我要吐槽,要给我空间留言,不能删留言,删了我就不喜欢你,还要有渠道投保。这和以前不一样,很怕把不好的东西亮出来。表达观点自由之外,另外一个自由是我想退可以马上退,我可以退了之后再进来,但你今天要给我退的权利。 所谓的便捷,如果你不能让我特别方便我就较投诉你, 24小时打开手机端就能把问题解决掉。这些都是创新的难点,监管今天定的规则不是为互联网定的,是为线下团队、银保渠道、中介渠道来定的,所以,在这个市场创新非常非常难。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坚定相信,互联网科技时代就在眼前,正在走来,因为经济的下行,普惠时代就在我们身边,谁也无法回避,贵的东西别人不会再买,要买便宜的、好的东西,像拼多多一样,今天我们看到未来就在身边,就要想办法坚持往前走,用各种各样的创新手段去理解我们90后甚至00后的用户,信美就接着这么往下走,能走多远就争取走多远。谢谢大家! 杨帆:因为相互制本身,蚂蚁金服投了,但不是股东,他是长期债权人,按监管的规定,所有的出资人不在公司获取所谓盈余,只是拿利息,真正的公司所有者是按监管规定是长期保单持有者,就是一年以上叫会员,会员有投票权、选举权和相关类似股东权利。信美有点另类,我们从第一天卖第一张保单开始,会员对我们的关注度就特别高,你到底能不能盈利,服务好不好,系统好不好?甚至出现错别字,会员都会给你提意见,我们会员参与度非常高,因为第一天就告诉你,你才是owner,蚂蚁金服其实不是。这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出资人和会员之间,我们和二者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态非常关键。当我们把道理在筹建期间和很多出资人讲清楚的时候有人就自动退出了,说以前理解不了相互制,认为参与一家保险公司的筹建也蛮好的,既然条件这么苛刻,就退出了。刚才兰总讲到,我们和出资人之间,因为前期相互制筹建时间比较长,沟通比较充分,他能知道能得到什么,这一点我们是比较幸运的。 为什么往前走呢?至少是个尝试吧,因为大部分公司都是股份制,摊个好股东是个挺幸福的事,也可能股东给你迫力、压力,也有挑战。作为创始团队来讲,很多来自传统保险公司,大家不想承担这个压力,我们真真正正做保险,帮助人的初心才凑到一起。所以,团队上这点理念是高度共识的,如果退回传统公司,我们原来干的也都不错,其实没有必要出来搞这么一家这么有挑战性的公司。坚持相互制,让更多人理解它,包括立法监管、监管部门以及更多的用户来理解相互制,你是个owner,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需要和李总学习,他的沟通能力比较强,也要向监管学习,希望能出台一些和相互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过去两年没有新的具体规则出来,我们只能借鉴股份制公司的办法向前走,未来相互制要想有好的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出台对相互制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讲点题外话,也算共鸣,刚才看到徐总和万总两位泰斗级的人物,老前辈了,我们年龄也不小,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我感觉压力太大。原来他们做理财的时候我们挺高兴,今天他们不做理财了,要做“健康险+”“ 养老+”“ 服务+”了,对小公司、创新公司的压力更大了,因为他们走在这条道上来了,我们怎么走,怎么在夹缝中寻找到路。 我谈谈个人观点,对保险产品的定义要发生改变,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一个互联网端的产品,保险产品仅仅是当中的一部分,服务、体验、交互,甚至图片都是产品的一部分,这站在互联网端要充分理解。第二,我没办法开那么大的车,想在堵车当中跑得快,只能骑摩托车或者电瓶车,就是要小、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产品做充分了才能得到理解。更好的路我现在没想出来,一回散会的时候我们可以交流,做深度切磋。[详情]
和泰人寿总经理李玉泉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和泰人寿总经理李玉泉参与圆桌对话——不同资源背景的寿险公司增长破局的动因是,渠道、产品、运营能力? 李玉泉表示,转型是很难的。转型和创新怎么样和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他也强调,创新不是局部的,而是系统思维。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李玉泉: 我们一直在想怎样创新,我以前在老东家工作,现在到一家新的保险公司工作,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或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探索出新的发展之路。和泰人寿这家公司是注册在山东的一家公司,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股东优势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现在保险市场有170家左右的公司,寿险公司大概是91家,基本上都在依托股东优势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当然,也在探索。 一是依托腾讯。我们一个重要的股东,依靠它的客户资源优势发展我们的业务,利用它的大数据和科技优势来控制好承保风险,利用它的科技优势来开展线上理赔服务,现在小额案件都是线上理赔,去年是3小时内完成理赔,2019年我们再提高1个小时,2个小时之内完成理赔服务,前面专家都讲了相关服务,我们利用股东和大数据科技优势提供相关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这是依托我们股东走出一条发展之路。 二是依托另一个重要的股东中信国安。大家在北京也看到有中信国安社区,我们想利用中信国安社区,它主要是线下的,现在也开展线上业务,依托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和它的生活社区,我们为这些客户提供相关保险服务。中信国安集团还有社区养老和养老驿站,北京市提出来,90%以上主要是依托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在北京有很多中信国安的社区养老和养老驿站,养老托老所一样,我们依托股东社区养老和养老驿站,为这一切客户和家属提供养老保险,我们想借助股东优势,和新公司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崭新或者创新,每家公司根据自己情况走出一条的,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就是崭新的发展模式。 刚才胡总也说了,作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或小而精的公司,这些我们也在思考和探索。公司很多同志都是来做传统保险业务,我们对互联网运营特点和运营规律,对保险怎么样和股东现有客户优势结合,更好地发挥双方优势,为客户提供综合各方面的保险服务,也是在探索之中的。 谢谢大家! 主持人胡莹: 和泰一直提倡和互联网高度融合,您刚才讲的是后端,包括传统保险服务的优化,像理赔、保险核心功能,风控互联网科技的优化,您也讲到了,通过社区的服务,这些都是代表后端服务的问题,当我们问到打上互联网保险公司标签的人,大部分考虑的是前端的问题。您现在想的是先有后再有前吗?前端如何回答互联网流量的问题? 李玉泉: 我们公司后来真正的定位是:互联网优势明显,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寿险公司。前端很重要,通过大数据以及科技优势来解决承保、核保、风险管控很重要;解决理赔问题;提供相关服务。没有大数据、科技优势,简单的只是线上承保、理赔,恐怕还是没有优势,优势不会体现出来。我想讲三层意思: 一是依托股东的优势。不仅仅是借助股东的平台、客户的优势,也得为股东战略提供相应的服务,配合股东战略实施,这样才能得到股东的支持和理解,你仅仅借助人家的,对人家没有太多帮助恐怕不行。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仅仅想作为渠道,我只是想拓展销售保险,拿着相关佣金,这种方式我认为是不够的。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销售保险,首先互联网销售保险风险怎么管控?怎么解决承保、核保问题?这要通过科技赋能,互联网优势、大数据来解决相关问题,有针对性提供相关服务,不管是健康管理还是医养管理,都要通过科技优势、大数据服务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这样我们作为一家公司才能和股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得到股东的支持和理解。 二是转型是很难的。转型和创新怎么样和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好,这是非常重要的。2015年,我们监管之外有个互联网业务监管办法,现在正在修改;我们2017年和腾讯一起开发了一款产品,当时监管规定,这款产品只能在注册地山东销售,但腾讯这么多的客户数据,在山东的很少,我们一定要在全国销售,在全国销售和监管规定不相符合。我们怎么处理呢?我说这是有风险的,一是风险能够管控好;二是客户利益维护好;三是我们跟得上的。所以我们在上面注明仅在山东销售,但我们的股东腾讯在线上销售,2017年销售近亿,卖得很好。后来有人举报,监管部门找我谈话,说你这样不行。我说如果仅在山东销售是实施不了的,现在人员流动很多,如果他在外地,但是山东户籍就不能了?现在很多山东以外的人在山东工作,我注册在山东,他投保的话,身份证是外地,我要记保,你这个监管规定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际上操作不了,所以反复研究以后,我是这么来试的。我向王副主席汇报过,他说你们坚持三个原则:风险管控好,客户利益维护好,能跟得上,我说我们是负责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一定要可行,有操作性。我汇报了两次,后来他们觉得这说得过去,所以,创新是很难的。 三是创新不是局部的,而是系统思维。我刚到和泰,春节时他们开发了一个小额、短期的孝心保,春节为父母买个意外险,保费很少,带有一定的获客性质,按照规定都要人工回访,(成本)最低的5元,我说肯定不行,我保费都不到5元,我说那不全完了吗?我既然在网上销售,核保、承保、客户服务、理赔都是在网上实现,我们现在已经网上实现,如果不配套,仅仅点上的创新,当时一两元的产品,要回访客户要5元,创新是系统思维,要综合考虑。 我1985年毕业后一直研究保险,做到现在,不仅保险财产险条款很复杂,寿险条款更复杂,网上要30秒,我们的条款很多自己都看不懂。我在公司一步步都是当法律责任人和精算责任人,我说那些条款我都看不懂哎,那么复杂。保监会2008年开始一直倡导保险产品要通俗化、简单化,简单明了,让我们客户能够明明白白买保险,不要出现销售误导。我看现在的条款,我们都寿险业的条款太复杂,所以,我想尽可能要简单。所以,我们现在网上设计的产品要符合网上的特点,尽可能简单明了。[详情]
爱心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延苓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爱心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延苓参与圆桌对话“不同资源背景的寿险公司增长破局的动因是,渠道、产品、运营能力?”。 张延苓表示,爱心人寿从发起就做“保险+医养”,用科技赋能。我们不用PK任何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提出的“保险+医养”的观点是我5年前发起设立这个公司时,就提出的坚持回归保障,坚持做保险应该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坚持保险和医养的结合。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张延苓:刚才万峰总的一席演讲让我非常认同,作为一家小、微型公司,尽管刚刚开始,但我信心百倍,可能大家看到的是环境和形势的恶劣,像万峰总说的,如果回归本原,保险应该做的事情大有可为,接下来的10年、20年是保险的黄金期,而我们的本原就是要真正解决老百姓长期的后顾之忧问题——医疗、养老问题、财富的传承和转移。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应该去做的,作为一家新公司,我们没有负担,我们就是从行业转型开始起步的。爱心人寿从发起就确立了“保险+医养”战略,用科技赋能。我想这是我们的机遇。 主持人胡莹:他们四个人代表未来完全不同的战略选择观点。我代表观众追问几个问题,首先请问张总,爱心人寿提出的“保险+医养”,这个观点,行业几个大佬也提出来,并正在进行当中,我们提出的“保险+医养”和他们的有什么区别?而且这不是小布局,而是大布局,我们怎么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特别是对小公司来讲。 张延苓:大家都说,你们一个小公司、新公司,凭什么去PK大公司,我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不PK任何公司,大家应该一起共同成长和发展,大公司有它的优势,但最重要是看客户,客户的健康、医疗和养老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市场很大,我们保险市场主体不多,美国有2000多家保险公司,香港有200家保险公司,而我们的市场主体要面对十几亿人,他们的医疗和养老需求还有很多是空白。我们其实要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我们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我们不用PK任何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非常庆幸的是,我们提出的“保险+医养”的战略是我5年前发起设立这个公司时,就提出的,坚持回归保障,坚持做保险应该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坚持保险和医养的结合。我们看到的是客户、市场、行业五年以来发生的变化,那就是回归本原。 作为一家新公司,我们所有投资者在投资爱心时都有一个共识,从诞生开始就是长跑选手,不是短跑选手,短跑凭的是一时,是爆发力,但我们跑的是耐力,要持久地发展下去。同时,我们很早就开始布局,我本人也很早就开始接触医疗和养老产业。我想这个产业也有重的和轻的布局,作为一家新公司,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专业化、轻资产、科技型,尤其医疗和养老,看到有很多大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但老百姓也需要身边的医院,身边的照护机构,可以通过我们很好的社区型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照护服务和大型医疗养老机构形成立体联动的关系,这是为客户提供全覆盖的医养保障体系。作为一家小公司,我们可以介入到轻资产模式,介入到社区,而爱心人寿的定位是专注服务于家庭,社区就在家庭周边,我们国内随着整个医改分级诊疗推进,社区医养机构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要不断增强和提升,社区型养老机构特别是居家照护,这更是非常匮乏的。 爱心人寿也参加了北京市的有关试点,我们深切体会到民众太需要这样的服务,这才是我们保险业大有可为之处,我们目前已经投资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我们把它作为和保险协同非常好的延展服务,同时也开发了线上及线下融合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这样给客户提供全天候的照顾,既可以去实体机构网点接受服务,也可以通过线上进行健康管理服务,这都是保险人大有可为的地方。 科技驱动,这个时代变了,我们的客户,80、90后越来越多地接受这样的新型模式,特别是5G时代到来,我认为这个世界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4G到来时,大家当时还不会想到有很多行业会被颠覆了,5G就更不能想象有太多变化。但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形态一定是极其科技和极其人文的结合,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服务是不会消亡的,但人是需要精英、高素质和专业的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全生命周期呵护、全方位照护,这是我们要建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精英人才队伍的初衷。 极致的科技让客户通过在线获得产品和服务,他们一定不用选择线下,但保险的复杂性、长周期性、确定性、可变性就决定了依然有客户无法理解、无法用非专业去规划的事情,这都是爱心要去做的事儿,也是我们保险行业特别是新公司的可为之处。[详情]
图为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在会上表示,按寿险保费增长逻辑来看,首年保费可能还是继续负增长。 他指出,综合前面的因素,配置资产结构,按资产回报率来看,行业拐点已经出现,2018年总保费基本持平,2019年很可能也就是在持平左右。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各位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迎接寿险业发展的新时期,寿险保费增长逻辑”。 一、寿险保费增长的逻辑是什么?主要靠首年保费、续年保费,促进总保费增长。首年保费包含趸交保费和首年期交保费。这是我们每年关注的,首年保费是我们创造的产值,没有首年保费就没有续年保费。 二、2018年寿险业务发展特点。截至2018年11月30日,整个寿险行业,如果按原保费收入计算的话,主要呈现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趸交保费负增长47.3%,可以说是断崖式下滑。 二是首年期交保费截至2018年11月份,是负增长4.7%。这两个因素导致2018年的首年保费到11月份是负增长的34.2%。 三是承接大量2017年期交保费业务,续年保费增长36%,导致总保费到11月份是负增长0.5%,也算基本持平。2017年12月份,业务量不大,因此2018年12月份压力不是太大,我判断,这0.5%的负增长,到12月底可能会追回来。所以,今年总保费很可能就是基本持平,这在过去五年很少见的,过去五年都是高速增长。 四是,2018年首年保费负增长的,产品出现较大变化,理财型业务大幅度下滑,负增长48%,但是健康险业务增长了23%,也就是说2018年一个最大的特点,产品结构在发生转化,或者也可以说,我们的转型在产品上可能是更加明显。 五是险企投资回报率下跌。四家上市险企披露的投资回报率(截至到9月底)在3.4%-4.8%之间。4.8%是什么概念呢?四家公司新华人寿最高,但尽管如此,新华人寿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5个百分点。其他公司下降幅度更大,这给我们一个信号,险企的投资回报是不是开始进入下行的通道?3.4-4.8%的投资回报率,和现在的产品定价利率之间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现在绝大部分市场定价利率为3.5%,最高的4.025%,大家可以算算,4.025%和4.8%之间的区间是多少?去年行业整体投资回报率是百分之六点几,五点几,现在产品定价利率往上走,投资回报率再往下走。 三、2019年寿险业务发展研判 按寿险保费增长逻辑来看,首年保费明年增长状况。我判断,首年保费可能还是继续负增长,有三个因素: 理财型产品还会继续下降。现在理财型产品占比已经很高了,明年这个业务还是收缩的,我们保险做理财型产品总量上会减少的,一是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目前市场流动性不足,2019年还会持续;二是银行资金仍然是紧张的,银行的储蓄存款可能会继续下降,在理财型产品当中,银行发的理财产品已经占总量的50%,这种情况就说明,银行仍然是缺资金的。 居民负债率在过去3-4年时间,由百分之三十多增长到五十多(2017年的数据),GDP是82万亿,50%是40多万亿,居民负债增长,意味着手上的钱就少了。我们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老百姓手上钱多了,保险业务好做;钱少了,保险业务不好做,主要体现在理财型产品。 行业来看,过去以理财型产品为主,在2019年(其实2018年已经体现了),竞争力会大幅度下降,或者在减弱。最直接的体现,普遍感觉到大单少了。025%定价利率已经到了监管的顶格,但市场上仍然没有竞争力,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期收益率现在是4.8%,一个月的有的可能到4.02%、4.2%,我们4.025%能跟人家比吗?而且我们还是五年以后才开始返还。 寿险的理财型产品原来最大的优势是即期返还,当期就可以返还20%,名曰“生存金领取”,134号监管文件堵的就是这个事儿,不允许我们即期返还,把我们延迟到五年以后开始返还,客户能等我们五年吗?银行理财产品,有一月期的、一年期的,且比我们的投资收益率还高,风险还小。可想而知,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健康险2019年会大幅度增长,各家公司从理财型转到健康险。所以,我认为健康险在2019年会有超过30%的增长,但它的增长体量小,增长额度不足以弥补理财型产品下降造成的缺口。所以,明年首年保费还是负增长。 续期保费,因为2018年首年期交保费负增长已成定局——2018年的期交保费就是2019年续期保费的增量(假设100%续保)。2018年负增长,我判断2019年续期保费增幅会放缓。2018年续期保费增长36%,两位数,而我判断2019年的续期保费只能实现个位数的增长。2019年首年保费负增长,续期保费个位数增长,所以,2019年的总保费,如果做好了的话可能是持平,做不好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看险企的投资回报,综合各个方面因素,我判断,明年整体险资投资回报率会继续下行。 中央政策来看,当前要扶植中小企业,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降低融资成本,所以,明年利率下行可能是大概率的事情。 我们五年前配置的资产,2013年、2014年配置的资产现在大概到期了,那时候配置的资产收益率是9%、10%,低一点的也是8%,那时候有“资产驱动负债”业务,因为那时候投资回报高,我们是先找资产项目,后做保险业务。现在这些资产到期了,我们需要重新配置资产,但现在收益率达到5%都算是高的。如果我们配置资产久期,每个公司配5-8年,现在都进入周期了,重新配置资产以后,这个资产回报率水平一定会大幅度下降。所以,资产回报率整体下跌,对负债端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说的负债端指的是对我们的产品定价。 四、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经出现 综合前面的因素,配置资产结构,按资产回报率来看,行业拐点已经出现,2018年总保费基本持平,2019年很可能也就是在持平左右。整个过去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就像郑教授讲的,是不是一个周期结束,另一个周期开始。 产品的发展出现拐点。2018年,首年保费负增长的是理财型产品,增长的是健康保险;2019年甚至2020年,我认为,仍然会延续这种发展的态势,所以,理财型产品占比将逐渐下降,健康险和养老年金(不是现在的年金,现在的年金是理财型产品,不是真正的养老年金)将呈上升趋势。 缴费年期出现拐点,进入短期和中期为主。趸交保费从今年开始,未来会继续下降,趸交保费现在占首年保费比重到11月底是66%,还会继续下降,期交保费逐渐成为主流缴费方式。现在各个企业已经认识到趸交保费和期交保费对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已经开始调整这种业务结构,这种结构调整未来几年会逐渐取得明显的成效。 保费增长出现拐点,过去几年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8年基本持平,2019年做好了持平,做不好开始往下走。受产品和缴费年期的影响,首年保费将进入一个调整期,大家一定记住这个逻辑,首年保费决定着第二年的续期保费,首年保费+续期保费才形成总保费,首年保费如果出现调整期的话,它处于负增长或缓慢增长的态势必然会影响续期保费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是这样,总保费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增长缓慢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五、迎接寿险业务发展新时期 迎接寿险全面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 拐点出现了,是不是我们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整个寿险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是什么?一是全面迎接寿险回归保险本原的新时期。从整个行业经营发展理念或者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归根到底就是“回归本原”。郑教授,我提出个问题,有的人用“原”有的用“源”,到底哪个更准确,这值得研究,也是个研究和可以讨论的课题。 未来,宏观环境,刚才郑教授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我们在金融领域发展,整个市场是什么样的环境,对我们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保险业是在金融领域竞争还是就在保险领域竞争?如果我们做理财型产品就是在金融领域竞争,那我们拿什么优势参与金融竞争。如果做保险,这一片天地就是我们自己的,那你去怎么开发?不要荒了自己的地去耕别人的田。 监管的环境大家都感觉到趋严,我认为监管也没有趋严,就是一个导向,通过监管的政策导向、引导我们去发展保障型产品,引导我们开始转型。所以,这一系列的政策导致保险公司没有选择,在整个市场环境变化当中,只有适应这种环境,不能和这种环境作对,大的发展趋势是这样,你非得逆势而行,最后自己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大的发展环境决定我们今后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将逐渐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保险还有20年的黄金发展期,也有的认为保险现在进入了寒冬季节。 我认为,这说的都对,如果就讲中国市场,养老保险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毫无疑问,全世界的寿险市场,主要的业务是什么?一是养老,二是健康。这两块业务,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14亿人口的养老问题、健康问题恰恰是现在政府关注的,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就像郑教授讲的,经济水平发展到1万美元的时候,该促进商业保险发展了,该促进商业保险发展的是什么?养老和健康,不是理财。中国做理财的不少,不缺保险一家,但中国做养老,做健康保险的却只有商业保险公司。 所以,未来这个市场,数字很清晰,现在的健康险,真正的养老保险多大的比重?占我们几万亿保费当中多大的比重?如果再按照保单件数来看,占有多少?我判断也就10-15年左右。那和日本30%,台湾70%的空间比,我们的市场还有多大,这个市场一点点开发得需要多少年?为什么外资公司都盯着开放中国的保险市场,这次中美贸易摩擦,最后提出来也是开放保险市场。真正回归本原以后,我们养老保险、健康险发展一定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或高速增长的时期。同时,要逐渐消化理财型产品。 迎接业务由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折期。 过去这几年,我们整个寿险业务可以说是规模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规模提升或者高速增长时期,但这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模式,实践证明已经不能适应大的环境,监管部门和政府的要求,所以,采取一系列政策引导我们要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只有高质量发展,企业才能够生存。寿险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是保费结构好,保费结构是指期交占比高;年期结构好;产品结构要好;保障型产品占比高;费用结构好,公司的费用控制;利润结构,不单纯依赖投资回报;资产负债匹配。一是高质量发展,二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质量发展,一是体现在良好的公司结构,二是公司业务持续发展能力,如果做到这一条,我们就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迎接更加注重专业技术与科技赋能相结合的时期。 高科技现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保险要及时地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效率的服务。未来客户服务是主要的,客户服务是什么?寿险的客户服务,我认为体现在理赔的效率上,你只有理赔快,就算有瑕疵,客户也都满意;你理赔再好,再慢,客户也不会满意。 如果寿险要回归本原,请大家注意,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寿险的专业技术。做理财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产品的设计很简单,主要看定价利率;核保,基本没有多少核的,大额的不多;理赔很简单,满期、退保。如果做保障型业务,产品设计上要进行风险的评估,要怎么设计未来风险发生的几率。核保,你做保障型的,现在做健康型,要没有一个很好的核保师帮你在这儿把关,你未来的风险就一定非常大。 理赔就不用说了,所以,我们走向了回归保障,回归本原,以保障性产品为主,将来这三大专业技术才会充分地体现出来。过去我们不需要这个技术,将来一定要易贸这些专业技术,这些专业技术都是成熟的,就看我们掌握得如何。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赋能我们把高科技和专业技术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专业技术和高科技赋能。 总之,今天整个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也只有以崭新的姿态或崭新的心态来迎接未来一个美好的首先也发展前景。谢谢大家! [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太平洋人寿董事长徐敬惠发表题为《寿险业转型逻辑:产品回归保障、服务创造价值、打造数字化生态圈》的演讲。 太平洋人寿董事长徐敬惠 徐敬惠对未来寿险发展做了十个预判:对产品回归保障的理解趋于全面和深入;客户对保险的需求与理解有明显提升;传统销售模式遭遇瓶颈,作为价值主要来源的代理人渠道,其制度性缺陷和现实性困境愈发凸显;保险公司将由被动的风险承担者向主动的风险管理者转变;科技赋能正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智慧运营渐行渐近;社会资本对保险的狂热已成往事;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保险资管面临更大挑战;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战略的变化,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加剧分化;外资寿险公司股权比例放开将带来新的市场格局;新的监管框架逐步成形,保险机构仍有待适应。 同时,徐敬惠讲述了未来行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一是产品回归保障,回归保障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寿险长周期的保障功能优势,让人人都拥有与生命周期相匹配的高质量保险保障,做好客户的风险保障、健康保障和财富保障规划,凸显保障和保值;二是服务创造价值,未来服务将成为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寿险产品将更多的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相融合,通过附加高品质服务为客户和保险公司创造价值;三是构建数字化生态圈,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和全旅程体验,寿险公司可以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方式,融合多种场景,打造数字化生态圈,以“圈对点”模式与客户生活无缝衔接,及时捕捉和识别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徐敬惠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行业要探索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转型发展逻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回归保障、服务创造价值、打造数字化生态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创造新的辉煌! 以下为文字实录: 太平洋人寿董事长徐敬惠: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出席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回望2018,保险业迎来了改革开放复业40周年,40年来保险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壮大。站在改革开放的新纪元,行业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行业转型发展的逻辑。 一、对未来寿险发展的十个预判 (一)对产品回归保障的理解趋于全面和深入 过去一段时期,部分经营主体对保险保障本源的理解不清晰,为追求规模增长,大量销售短期万能险、“快返型”年金等产品,或通过责任设定、精算假设、现金价值计算等方式异化产品设计形态,将产品“长险短做”,很大程度上扰乱市场。对此,监管于2016年提出坚守“保险业姓保”,近年来通过下发134号文等系列文件,持续强化产品回归保障的理念,推动行业加快转型。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另一种极端现象,认为保险只能做纯风险保障,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随着经营主体对于保险本质和属性的认知不断加深,行业对回归本源的理解更加全面,保险应充分发挥长周期保障优势,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有效转移风险、平滑财务波动、保障人民生活。未来的保险,将成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人民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必需品,成为人们财富积累和财富传承的必需品。 (二)客户对保险的需求与理解有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保险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全民保险意识普遍提升,保险密度从1980年的0.47元/人提高到2017年的2631.72元/人。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不再像过去简单比较收益率,而是更多的作为一种长周期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结合自身生命周期进行配置,将其作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保障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消费者保险需求日益旺盛,央视财经频道一年一度的《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从2013年开始,保险在国人的购买意愿中,地位不断攀升。截止到2018年,保险已经连续3年成为受访者最愿意购买的金融产品。深受互联网影响的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也逐渐成为保险消费的主流人群,根据慧择网《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90后对保险产品的自主筛选能力极强,一周内达成交易的占比62%,其中长期健康险一周内投保的占比也达到48%。 (三)传统销售模式遭遇瓶颈,作为价值主要来源的代理人渠道,其制度性缺陷和现实性困境愈发凸显 根据上市险企2018年半年报数据,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全司占比国寿为85.5%,平安为98.6%,太保为100%,新华为92.3%,太平为95.6%,从数据来看可以说代理人渠道是寿险公司价值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传统代理人制度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一是依靠人海战术,靠铺摊子、投费用、增人力驱动,2014-2017年,我国寿险公司平均增员率(当年新增人力/年初规模人力)约为80%,脱落率(当年脱落人力/年初规模人力)约为60%,更高的增员率维持着行业人力的增加,但未来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代理人增员将更加困难,靠人力增长拉动的模式难以为继;二是管理层级冗余,成本居高不下,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新人每售出一张保单,往往只能获得保险公司为该保单支付的全部销售费用的50%,而剩余50%则以各种名目给到了处于其上层的管理团队,虽然保险公司基于基本法投入了大量成本,但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不利于新人收入提升和有效留存;三是专业能力不足,对复杂保险产品的理解不专业,导致销售误导现象频发,更无法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保障方案,消费者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的现象普遍存在。未来代理人渠道变革势在必行,要优增员、降层级、提效能,打造精英化、专业化的保险投顾团队,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规划。 (四)保险公司将由被动的风险承担者向主动的风险管理者转变 过去保险公司多在风险发生时为客户提供财务补偿和风险保障,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觉醒和保险需求的升级,基本的财务补偿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中国居民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公众迫切希望通过健康管理提高生活保健和疾病预防能力。未来的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延伸价值链,深度介入客户日常生活,为客户提供健康、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客户主动管理风险,改变风险发生概率,提升客户生活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的风险承担向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麦肯锡对寿险业产品创新机遇和驱动因素的调研结果也显示,有70%的受访高管认为产品附加养老、医疗、健康价值管理等服务将成为吸引客户的关键性差异化要素。 (五)科技赋能正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智慧运营渐行渐近 保险公司的传统运营模式链条长、效率低、客户体验较差,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基因生物等新技术飞速发展,行业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化分销、精细化定价、智能化核保理赔等保险科技普遍应用。未来,保险公司将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智慧运营,将新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业务开展、流程优化、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和流程再造,更大程度的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客户体验。新技术甚至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模式,近期有着150年历史的美国人寿保险巨头恒康保险宣布,将停止承保传统人寿保险,只销售通过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追踪健身和健康数据的“互动式”保单。 (六)社会资本对保险的狂热已成往事 2015-2017年,社会资本对保险牌照趋之若鹜,在监管排队申请牌照的公司一度达到200家,2016年监管批准筹建22家,随着监管趋严,2017年降至6家。个别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偏离主业,通过违规股权代持等形成“一股独大”,实现对公司经营的完全控制,把保险公司异化为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严重破坏了行业生态。为切实加强股权监管,整治市场乱象,2018年监管修订并发布新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降至1/3,并对股权实施穿透式监管和分类监管,严格限制保险公司股东准入门槛,推动社会资本对保险业的投资回归理性。 (七)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保险资管面临更大挑战 伴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债务负担上升等因素,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5%。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加大了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地域风险等。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挑战加大,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短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根据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或放缓至6.2%至6.3%。在此背景下,寿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信用风险暴露和违约事件频发等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 (八)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战略的变化,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加剧分化 大型保险公司更加聚焦以代理人渠道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转型,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产品,在回归保障的背景下市场集中度加剧。2018 年上半年,国寿、平安、太保、泰康、太平、新华“老六家”寿险公司实现规模保费1.13万亿元,合计市场份额53.7%,同比增长8%,领先行业平均10pt,实现净利润736.75亿元,占整个寿险市场净利润的92.5%。由于代理人渠道布局门槛较高,队伍培养耗时费力,中小保险公司在个险渠道上并无优势,“以量补价”的策略成为现实选择,2018年11月,监管披露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四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79家寿险公司中47家盈利,32家亏损。面对大型保险公司的集聚效应竞争、同业公司的同质化竞争等压力,中小公司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和客户需求,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可能变身为小而精、专而美的公司,实现战略突围。 (九)外资寿险公司股权比例放开将带来新的市场格局 2018年1-11月,外资人身险公司共28家,原保费收入1910.6亿元,市场份额仅为7.7%。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将合资寿险公司外方股比由50%放宽至51%,增强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性与自由度。随着新一轮开放信号释放,外资机构将进一步探索中国市场,提高合资公司持股比例,或设立新的市场主体,预计未来外资寿险公司数量、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外资机构在健康、养老等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促进国内保险产品服务的提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内寿险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十)新的监管框架逐步成形,保险机构仍有待适应 去年,银保监合并后,“三定方案”正式公布,各地银保监局也已挂牌。在新的监管架构下,银保监会将强化监管职责,加强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逐步减少并依法规范事前审批,向派出机构适当转移监管和服务职能。新监管架构下监管力量下沉,监管功能延伸,监管要求更趋严格,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险机构对此仍有待进一步适应。 就在几天前,逻辑思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小趋势”,即“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对寿险业而言,要把握好“大趋势”和“小趋势”的辩证关系。对“大趋势”的研判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循行业的基本经营逻辑和规律,立足保险保障本源,发挥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财务规划功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准确研判“大趋势”的前提下,行业要加快转型落地,加强对“小趋势”的判断和把握,主动适应快速变迁的商业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感知力和执行力,通过顺应“小趋势”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突破。在我看来,逻辑思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其题中之意就是要践行长期主义,这与寿险业的经营规律也是高度契合的。 二、行业转型升级主要的策略和路径 结合对未来寿险业发展趋势的预判,接下来我谈谈未来行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一是产品回归保障,回归保障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寿险长周期的保障功能优势,让人人都拥有与生命周期相匹配的高质量保险保障,做好客户的风险保障、健康保障和财富保障规划,凸显保障和保值;二是服务创造价值,未来服务将成为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寿险产品将更多的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相融合,通过附加高品质服务为客户和保险公司创造价值;三是构建数字化生态圈,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和全旅程体验,寿险公司可以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方式,融合多种场景,打造数字化生态圈,以“圈对点”模式与客户生活无缝衔接,及时捕捉和识别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具体的实施路径: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产品+”模式,升级保险产品服务供给。未来行业可以产品为载体,基于保险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保险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要素供给,推动“产品+健康管理”、“产品+养老服务”、“产品+科技创新”等“产品+N”模式,促进产品、服务和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效驱动供给升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一)推动“产品+健康管理”,满足全方位健康保障需求 寿险公司可整合多元化健康保障产品,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强化有关健康管理的延展服务,形成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药品福利和商业保险产品完全打通的管理式医疗业务模式,保险公司一方面与服务提供方建立联系,通过购买服务或直接入股,获得标准化服务产品;另一方面与客户建立联系,向客户提供从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到后期护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和服务需求。 目前国内保险产品附加的健康服务尚且局限在体检等基础服务层面,与真正的“产品+健康管理”仍有较大差距,而部分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已经基于成熟的健康服务产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服务。例如美国联合健康集团(United Health Group)深入布局大健康产业,旗下同时拥有健康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健康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以及药品福利管理公司。健康保险公司作为前端支付方,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商业保险服务,其余三家公司则作为后端管理方与前端协同。联合健康集团成功构建了包括门诊、护理中心、家庭健康服务在内的医疗护理体系,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和赔付率。美国Anthem保险公司则致力于为不同健康风险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该公司集专业健康险和健康管理服务为一体,针对健康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针对中低风险人群提供“评估预防”,针对高风险人群提供“风险干预”,针对复杂疾病和重症看护人群提供“疾病管理”。太保寿险也高度重视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妙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充分发挥三方在技术、品牌、客户的资源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二)推动“产品+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寿险公司可充分围绕银发族的养老服务需求,深入开展养老社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全面、温暖的养老服务,建立适老化宜居环境、专业化服务团队和标准化作业流程,提供全方位保护、全周期托付、全时段照护服务。寿险公司可通过投资设立小型高端医院或康复护理机构等,打通养、医、康、护产业链,以高品质养老社区和配套服务作为基础资源,研发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相对接的产品,形成“照护有社区、看病有医院、支付有保险”的“产品+养老服务”新生态。 从国际上来看,日本保险机构的探索可为我国保险业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三井住友等大型保险企业均开展养老社区建设,并设有合作医院,日本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满足客户的养老看护需求为主,养老设施的产业链通常会延伸至居家养老、日托照料中心以及养老健康等相关产业,在丰富产业链的同时追求与保险主业的协同效果。英国SAGA集团则是构建养老服务生态的优秀范例,该集团以旅游为起点,围绕银发族的核心需求,深度打造生态圈,涵盖老年人旅游出行、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护理、法律业务等,深度渗透银发族生活,实现高频互动,多业务间资源共享、无缝导流,依托场景化服务,充分挖掘业务潜力,获得市场好评。太保寿险也始终致力于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推进“太保家园”战略布局,精心打造城郊颐养、旅居乐养、城市康养三大产品业务线,养老覆盖全年龄段,与全球驰名的养老康复集团——法国欧葆庭集团中国子公司合资设立太平洋欧葆庭运营管理公司,打造国际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养老照护服务品牌。 (三)推动“产品+科技创新”,提升数字化体验 科技发展与数据应用已经大幅度地重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保险业需要主动拥抱新技术,通过实施“产品+科技创新”战略,实现数字化赋能。行业可通过加快对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端技术的储备与布局,充分借助新科技应用提高产品在设计与功能上的创新能力,有效改善产品设计与用户旅程。 国际先进保险企业始终致力于保险科技创新,成立于2014年的美国Clover Health公司专注于为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联邦医疗保险优良计划,该公司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医疗机构进行数据对接,将客户的病例、既往病史、处方药物与诊断影像等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结合智能模型算法,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合理预测该客户特定疾病的发病概率,从而采用事前干预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健康管护工作,有效减少客户二次入院或继发及并发疾病的费用支出。当前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样迅猛,太保寿险已成功推出灵犀系列智能机器人,具备客户理赔服务、产品介绍及预约挂号等多种功能,建立了“业务员+机器人”人机协作服务客户的新型展业模式。最近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该设备可接入线下实体店收银台,在医院、超市、餐厅、品牌零售店、便利店甚至菜市场使用,消费者只需刷脸就可完成支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类似“蜻蜓”的新技术应用浮出水面,保险业的“产品+科技创新”也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群策群力,营造有利于行业转型发展的环境 推动行业转型发展不仅要依靠行业自身,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至关重要,当前中央正大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希望未来能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行业转型发展的环境,更好地推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国家先后出台两个“国十条”推动行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14年出台的“新国十条”指出,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对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将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未来要更好地发挥行业的功能作用,前提是要优化营商环境,为行业转型提供相匹配的制度供给,鼓励保险公司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指出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在此背景下,针对保险业的税优政策力度仍待进一步加大。随着新个税法调整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的实施,税延养老保险政策吸引力显著下降,覆盖人群大大减少。税优健康保险自试点以来,市场撬动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建议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如进一步提高税前抵扣标准,降低养老金领取阶段实际税率等,让更多中低收入的纳税群体能够受惠于两税业务。 此外,为更好地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建议监管对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加强政策和制度支持。在健康管理方面,按照现行制度,健康管理保费占比是趸交2%,期交10%,不利于保险公司提升健康管理相关服务,建议针对客户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优化健康险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开健康管理的保费占比限制。在养老服务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7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7岁,较2000年提高6.3岁。未来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产品将更受市场欢迎,但是保险公司要警惕长寿风险,因其具有周期长、可逆性低的特点,建议针对养老年金等生存金类险种,及时评估风险和完善生命表,提高业务安全边际,有效抵御长寿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行业要探索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转型发展逻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回归保障、服务创造价值、打造数字化生态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创造新的辉煌![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表示,如果说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我们所面临的增长动能的转换和变换是,在过去这40年,保险业的增长相当多靠的是制度的推动,一部分是靠经济的拉动,但在未来40年,我们如果往发达市场发展的话,从世界保险业规律来看,增长的动能将主要依靠经济拉动。这样的情况之下,转型升级就变得非常得重要,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市场主体又回到原来的老路,还是按照粗放式的思路在发展公司的业务。 郑伟还表示,2018的保险业增长远远不如往年。2019年可能是保险业困难的阶段,但要心怀美好的梦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 以下为文字实录: 郑伟:谢谢曹会长,谢谢慧保天下的邀请,今天利用20分钟时间就保险业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问题分享我的一些初步思考。我带来三方面的分享。 1、长期视角来看保险增长; 2、短期视角来看保险波动。 3、长期和短期关系问题。 这是1980-2017年期间,世界保险市场上中国保险所占的份额,80、90年代我们在整个世界保险市场的地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现在已经超过11%,2017年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这是保险密度角度;保费收入也是一样,80年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我们逐渐接近或朝着世界平均水平迈进。保险深度同样的道理,去年最新的数据4.57%,当然我们离全球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长期视角来看保险增长。 Q1,保险的长期增长靠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先转换一个思路,借鉴一下经济的角度考虑经济的长期增长靠什么?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长期增长直接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这是直接的因素,如果透过直接的因素看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影响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深层因素,实际是地理、文化和制度。当然,不同的学者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主张,有的学者主张是地理决定的,有的学者主张文化决定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制度决定总体来讲,制度是影响国家经济增长非常关键的因素。 这反映的是在两个地理和文化上非常相近的国家,他们在过去几十年分化的发展,这就是朝鲜半岛的韩国和朝鲜。决定这两个过去几十年分化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可能不是地理也不是文化而是制度。 借鉴经济增长的思路,反观保险业的增长,我们可以从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直接因素角度来说,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长期增长的力量也是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相关的技术。在中国当下,有太多资本想进入保险业,所以我们不会觉得这个行业缺乏物质资本。但看发达市场,他们政府在考虑的问题,比如大约十年前英国政府出台了一本关于英国保险业长期增长的报告,其中讲到政策建议时就提到一条,怎么能够使英国继续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中心,他们提了若干思路,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思路,即如何通过有效的构造、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吸引资本不断地投入英国保险业。所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关技术投入对保险增长还是最直接的因素。 除此之外,往后再看深层的因素。因为保险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子部门,因此决定这个国家保险业增长背后的因素其实还是经济的因素以及文化、宗教、习俗、制度等其他非经济因素。如果我们把后面的都概括为一个制度因素的话,可以说一个国家保险业长期增长背后深层的因素其实是由经济和制度两大因素决定的。 去年慧保天下会上我展示过,这是我和学生就全球将近100个国家大概30年绘制的世界保险业增长曲线。这个曲线的增长曲线横坐标是人均GDP,纵坐标是一个国家的保险深度,由此看到基本规律是,虽然人均GDP的发展和提高,一个国家的保险深度会逐渐提高,当然,这个提高在不同阶段速度会不一样,在收入较低时提速快一点,在1万美元以后依然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加,但增速会放缓。 用弹性曲线看会更清楚一些,弹性曲线越高意味着1%左右的GDP增长会带来更多的保险业的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高峰点在大约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10000美元前后 对保险国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是8000-9000美元的状态。在未来可预见的年份,对中国保险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之前对一个国家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对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国家,保险业增长动力是不太一样的,如果用OECD代表发达市场,用BRIC金砖国家代表发展中市场会看到非常大的差异。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国家保险业的增长更多依靠的是经济因素的拉动,而不是制度因素的推动,在他们的增长当中76%依靠的是经济因素,只有24%是靠制度因素。但对金砖国家来说,包括中国在内,保险业的增长恰恰相反,他在过去的增长当中76%靠的是制度的推动,只有24%靠的是经济的拉动,这也给我们提出思考的问题,中国未来保险业的增长动力会不会发生转换? 这是把原来一张比较笼统的图做了分级,左上角是寿险,右上角是非寿险,左下角是把寿险和非寿险聚合在一起。这个图稍微有点复杂,我简单地做个说明。在每张图当中都有点,这些点是实际的人均GDP和保险深度组合的点,每张图里都有两条线,一是实线,一条是虚线。实线是只考虑经济因素的结果,虚线是综合考虑了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之后的综合结果。在每张图中这两条曲线的差异,实际体现的是这个国家的或者全球平均水平来说,制度对保险业的影响。 在人均GDP相对较低的时期,制度对于经济增长是一个微弱的正作用,但到了人均1万美元以后,即人均GDP相对比较高的时期,加入了制度因素之后,也就从实线变为虚线,对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增长不是促进作用,反而是抑制作用。这在最开始有点出乎我们意料。 非寿险市场(右上角图),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无论是哪个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对于保险业的增长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把寿险、非寿险综合在一起(右下角图)在经济发展相对比较低的阶段,制度对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到了后期经济增长比较高的阶段,经济增长对保险业起到相对抑制的作用。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制度到底是什么呢?当然,广义的制度可以包括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等,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相对不太具有系统性影响,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经济增长发展阶段,可能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在相当程度上它可以相互抵消,不存在系统性的影响。但就社会保障和法律法规来说,它通常会有系统性影响的特征,比如通常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这个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会逐渐提高。 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之间,虽然大家还有很多争论,主流观点认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相互替代的关系,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这个国家给国民提供更高程度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之后,实际对这个国家商业保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抑制作用。 法律法规的影响和社会保障不太一样。法律法规,比如居民是否有强制保险,责任保险,虽然和经济增长阶段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直接的关系,它更多的是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考虑,更多是出于社会政策的考虑。比如,包括中国在内,交强险的推出,责任保险发展对推动寿险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两条曲线比较来看,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制度因素产生了重要的推动,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制度因素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会起到抑制的作用。所以,如果说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我们所面临的增长动能的转换和变换是,在过去这40年,保险业的增长相当多靠的是制度的推动,一部分是靠经济的拉动,但在未来40年,我们如果往发达市场发展的话,从世界保险业规律来看,增长的动能将主要依靠经济拉动。这样的情况之下,转型升级就变得非常得重要,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市场主体又回到原来的老路,还是按照粗放式的思路在发展公司的业务。 二、短期视角:保险波动(保险周期) Q2:保险周期决定因素是什么? 什么是保险周期?是否存在保险周期?它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所谓的保险周期,起了一个词叫Insurance Cycle,与关注发达市场的非寿险市场的承保周期(Underwriting Cycle)不是一个概念。承保周期是坚挺市场和疲软市场交替出现的问题,承保市场周期里更多关注保险自身经营规律周期性变化,这里讲的保险周期实际是借用经济周期的理念,我们想围绕保险业长期增长波动产生的周期。 这是2018年的保费数据,开场曹会长总结2018年市场情况时也讲了几个重要的数据,括号里是2017年全年数据,2018年目前只有到11月份的数据。2017年,全保险业增长是18%,但到2018年11月份增长不到3%,这里我们寿险业务变化是最大的,寿险市场业务同比下降4.75%,2017年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2018年前11月寿险公司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2017年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万能险和投连险上,2017年是50%的腰斩,今年收获了27% 正增长。这是2018年1-11月份整个保险市场的情况,这个情况和若干年前的高速增长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说,2018年的保险业增长远远不如往年。 把视野拉长一些,1980-2017年保险实际增长率,这张图上两条曲线,蓝色那条是中国的,橙色的是世界的,这里把通货膨胀、物价因素剔除调,算得不是名义增长率,而是实际增长率。在有些年份,比如1994年,是负的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那一年名义增长率还是正的,但那几年通货膨胀率非常得高,通货膨胀率有百分之二十多,考虑通货膨胀做了抵消之后,那一年保险业实际增长率是负的增长。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保险业增长是有个周期存在的。 前些年我们也做了研究,看中国的保险周期,找了十个新兴市场国家,找了十个所谓发达国家,看看周期情况。总体来看,所有国家新定义的保险周期还是存在的。 保险周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影响着保险周期? 我们尝试着做了以下分析,我们样本组有全样本(10个新兴市场国家,10个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是10个,不包括中国;工业化国家包括10个发达国家;另外一个是中国。 分析结果是: 1、前期保险波动和之前几期是怎样的关系。四个组的结论是一致的,当期保险波动与各期波动均显著相关,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 2、当期经济波动对当期保险波动的的影响。从新兴市场样本来看,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期的经济波动对当期保险波动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在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这个关系不显著。 3、当期股市指数波动对当期保险市场的影响。各组的结论都是不显著的。 4、利率波动。在全样本、新兴市场国家当期利率波动对保险波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工业化国家这个影响不显著。 可以看出,不同阶段,不同国家的市场当期、短期保险市场波动受影响的因素是不太一样的。 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比较。 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前几期保险市场的波动、当期经济的波动、当期利率的波动,这几个因素对中国当期的保险波动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和新兴市场国家相似的结论。不同的结论是,在这三个因素当中,在中国看影响系数会发现,其中有两个因素,当期的经济波动和当期的利率波动影响远远超过所谓的前期以及前几期保险波动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于中国来说,当期经济和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的波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不像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力量是相当的,中国是有不同的特点。 三、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我们总是生活在当下,生活在短期,但在处理短期问题时,心里应该还是要怀有对长期的判断和把握。短期决定长期,还是长期决定短期?我认为,短期不决定长期,长期是由影响长期的因素决定的。回到第一部分,决定长期的因素是什么呢?是投入到保险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以及它背后更深一层的长期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因素,这是影响保险业长期增长的因素。 另一方面,长期能不能决定短期,我们说长期能决定短期,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短期,它决定的是短期基本的配径和底色,而短期到底怎么波动,怎么变化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这个市场前期的保险波动,当期、短期经济波动以及与当期利率波动。 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呈现不同的特征。 长期增长来看,新兴市场是由经济拉动+制度推动,而对于发达市场,以后主要靠的是经济的拉动而不是制度的推动,甚至有的情况下,比如这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完善,非常完善的医疗和养老水平,对一定的商业保险还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短期来看,新兴市场保险决定因素是当期保险波动、当期波动、当期利率波动;而对于发达市场来说,当期经济波动和当期的利率波动对于当期的保险波动影响都是不显著的。如果你是发达市场,保险业长期增长是靠经济拉动,如果发达市场,保险长期波动不是由短期经济波动决定的,而是由长期的经济波动决定的。 回到中国,如果中国能顺利走到发达市场阶段的话,到了那个阶段,保险业的长期增长主要是由经济拉动,保险业短期波动受当期经济波动影响会比较小,现在更多受当期经济波动和利率波动的影响,到那时候,经济波动就像现在的发达市场一样,更多的是自我发展,自我决定的过程。 这张图是两年前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碰上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诞辰纪念,看到他亲笔写的这段话,实际这描绘了中国古人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政治民主、经济安全、社会和谐。至少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和谐两个角度,保险业可以打有作为的,这个意义上讲,保险基石、核心价值是构建人类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有所养。” 另外一句话是1939年熊彼特讲的“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可以摘掉,而是像心跳一样,是有机体的核心”,通过政府干预把周期熨平是不可能的事情,千百年已经表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经济周期还是保险周期。 所以,我们心怀远方梦想,保险业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活在当下,做出适合我们的周期。2019年可能是保险业困难的阶段,但心怀美好的梦想,也是这个板块的主题,我们也可以进行很好的呼应。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谢谢大家![详情]
图为慧保天下创始人胡琼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慧保天下创始人胡琼发表致辞。 胡琼认为,面对扑面而来的2019,横亘在保险人面前的一个现实拷问是:保险业高速度阶段是否已经终结?一个没有增速的市场是令人绝望的,下行期才真正考验职业经理人功力。而一个企业,战略的第一目标应该就是增长。 她表示,深陷负增长阴影的2018年保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增速压力:商车费改艰难推进,进入了利益博弈的深水区,市场和监管的压力都不小,人身险受制于外部经济增速下行、金融去杠杆等大环境,市场生态非一日可以修复,健康险、意外险一枝独秀的背后,更反映出消费者防御性购买保险的大趋势。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尊敬的曹会长、尹兆君总、郑伟老师、万峰董事长,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新年肇始,万象更新。现在是2019年的第81个小时,我们在“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现场相遇,共同研讨保险业如何通往理性繁荣之路。感谢大家的捧场支持,欢迎你们的到来。 过去的201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有的影响还很深远,有网友发起投票用10个汉字来总结回顾,排在前面的一个就是“逝”,多少反映出人心感觉。 2018年的告别意味很强烈,不在于多个我们熟悉的人的离去,也不仅仅在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完四十年的历程,而在于某种意义上,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代人的谢幕,一些模式和玩法被改写,商业环境和商业逻辑悄然发生了变化。 就中国保险业而言,最直观的是,一代人已经谢幕隐退,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人生轨迹。多数是因为时间流逝自然而然,从1988年开始算,保险业真正的改革开放约30年,足够让一代人功成身退了;当然也有少数人,被保险业这两年的风云变幻所裹挟。 老一代人告别隐退,新一代急需证明自己,老路还能不能走,新路怎么起步,保险业该往哪里去?这才应该是保险业的“行业之问”。 扑面而来的2019,横亘在保险人面前的一个现实拷问是:保险业高速度发展阶段是否已经终结? 一个没有增速的市场是艰难的,下行期才真正考验职业经理人功力。而一个企业,战略的第一目标应该就是增长。 2018年,保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增速压力,开门红不利,负增长如影随形:商车费改艰难推进,进入了利益博弈的深水区,市场和监管的压力都不小,人身险受制于外部经济增速下行、金融去杠杆等大环境,市场生态非一日可以修复,健康险、意外险一枝独秀的背后,更反映出消费者防御性购买保险的大趋势。 是大环境影响所致还是保险业自身发展逻辑出了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增长。即使在这样的凛冬将至里,慧保天下大会的主题仍提出要“理性繁荣”,探寻“增长的逻辑”。 必须承认,如过去40年中“大江大河”般的发展机会是没有了,行业仍有机会,但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大趋势基本定性,只能抓小趋势赶超。这是一个不需要宏大叙事,只需要微小改变的时代,对每个个体或行业来说,只能选择做一个“理性乐观派”。 风起青萍之末,过去两年,除了有我们都能看得见的顶层设计变幻,市场端也有一些看起来还很微小的变化,或许正草蛇灰线地演绎着未来的轨迹。 市场有裂缝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这些微小但或许演绎未来的变化,都是基于两大核心展开: 一是客户,客户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但也是我们最主要的思维盲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保险业乃至金融业无疑是有争议的,银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占上市公司全部利润的一半,甚至需要窗口指导利润增长,保险业被社会的普遍认知为有钱、土豪。反观其他行业,互联网从边角货到赋能各行各业,铁老大从绿皮车到高铁赢得人心,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闻名遐迩,金融保险业的社会价值并没有很好表达 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和社会、老百姓取得共识、和解,并切实解决他们在新时代中的真切保险需求。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产、精英阶层不断壮大,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更广大的普通群众呢,他们的健康保障需求如何满足。扪心自问,现在的保险产品适合卖给他们吗?到底服务谁,这既可以是一个商业逻辑视角的,关于公司客户定位和策略选择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家国使命任务视角的,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正如一位瑞典作家所说:我们守护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 二是技术,技术的影响遍及方方面面,我们更关注的是:技术的非线性突变又会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制度性的破壁,对于强监管的金融业而言,这种冲撞和阶段性妥协无疑有最大看点。保险商业模式将被数字技术驱动,金融牌照的壁垒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高了,换句话说,新的技术手段将赋能给不同金融牌照截然不同的力量。 最后一个是关于竞争:保险业曾经喜欢用“保险江湖”这个词,有江湖就有排名,有排名就有竞争,或者说是过度竞争,不得不用“鼓励举报”来规避不正当竞争。竞争与否原本是个商业话题,不好评说,但就怕“战胜了对手,却输给了时代”。行业门口站着所谓“野蛮人”吗? 从媒体视角来看,过去的两年真是丰富的多元时光,多种力量在左右这个市场的走向,监管、大公司、中小新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互联网平台、保险科技新势力等,谁才是那个最大“变量”?做为一个独立第三方的媒体平台,我们尽量全面展示这个市场的各方参与力量,尽量如实呈现你们的所思所想,思想才是最强的力量。 虽然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在当前保险业的十字路口,行业有识之士的思考、认知,就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未来。这也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的意义所在,希望成为助推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一股力量。 变革的年代,怎么看周期、怎么看趋势、怎么看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许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有真挑战,也有真机会。愿新的一年大家都能找准方向,坚定前行。 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你们的到来,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思想盛宴吧。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消息,“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尹兆君在演讲中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方式已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险行业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阵痛,必将成为整个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动力。 尹兆君还表示,我国依然是全球未来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同时,我国保险行业将面临着挑战依然巨大,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对面前的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 图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尹兆君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尹兆君: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新年伊始,我十分高兴能与在座的各位保险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保险行业的愿景,畅想行业发展未来,为我国保险实业贡献智慧。本次大会的主题为“通往理性繁荣之路”,我认为这个题目起得非常好,也非常符合现在的实际。 2019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方式已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险行业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阵痛,必将成为整个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动力。我始终相信,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我们将大步驰骋在理性繁荣发展道路上。 作为保险行业,我们一直以来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可以说,当前我们也站在了危机并存的重要关口,发展中暗含着风险,危中蕴含着机遇,我们应该保持清醒,满怀自信,认清大势,立足大势,顺应大势,这才是我们的取胜之道。首先,我国依然是全球未来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据权威机构评估,从保费规模来讲,未来十年,我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我总结,这主要有五大驱动因素: 一是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尽管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预计到2020年,增速将保持在6%-7%之间,这一数字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增速下降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赋予我们经济结构的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些都成为我们保险业提供巨大发展的空间。 二是政策红利仍将持续。税优健康保险,税延养老险,互助保险等政策支持的领域成为行业新的,潜在的增长点,同时各地方政府保险意识逐步提升,不断加强保险参与地方治理水平,保险行业政策红利仍将持续加强。 三是人均财富保持增长。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保险购买人的主力,中产和富裕家庭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1.8亿增长到2020年的2.22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需要金融服务和保险保障服务。 四是养老健康缺口巨大。老龄化加剧,潜在的客户群体巨大,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占比将达到人口占比的34%,但目前市场供给缺口大,专业化不足,特别是养老保险成长空间巨大。 五是市场潜力仍待开发。以寿险市场为例,相较于发达市场,我国2017年寿险市场渗透率只有2.7%,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英国、日本寿险渗透率分别为7.2%和6.3%,而我国台湾地区更高达17.9%。 我国保险行业将面临着挑战依然巨大,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对面前的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系列不同性质的颠覆性因素正在对我国保险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客户层面,中高端客户与年轻一代正在崛起,客户对服务水平和质量信息获取以及风险防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传统的经营产品,现在更加寻求综合解决方案,多渠道金融融合,等等,倒逼跨界经营与生态圈的建立。 在科技层面,随着5G建设运用不断推进,将倒逼保险行业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在数字化驱使下,保险代理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物联网技术运用不断成熟将催生新的保险生态。 在市场层面,利率环境、股票市场仍将持续低迷,资金运用风险大大提升,这也倒逼保险公司负债端控制成本、升级业务模式,在国家延续改革开放政策大背景下,我国保险金融市场也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这些都给保险行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保险业需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当前我国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高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保险行业先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加快推动行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尽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一是要加快回归保险保障,努力打造盈利动能。 保障是保险行业的核心职能,是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最重要的属性,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客户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不断拓展保险市场的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保障是大势所趋,要坚持保险姓保,坚持死差、费差、利差三差并举…弱化对利差的依赖程度,努力打造盈利动能。 在此方面,中国人寿积极创新产品的供给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价值导向,突出保障水平,重点发展保障性产品,并努力探索围绕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保险需求,提供一揽子金融保险服务方案,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打造保险“保障+财富管理”的全新产品供应体系。 二是着力强化保险服务,努力打造文化动力。 我国保险业的主流是销售文化,具有强销售,服务的典型特征,长期以来,由于保险产品同质化,客户保险意识比较弱,加上寿险产品需求非刚性特点,这种销售为本,销售为王的经营模式是客观合理,也是十分必然的,也是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相适应的,随着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客户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保险销售的产品就是服务,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服务也是最好的产品,销售只是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服务,打造服务文化,才是我们立业强基之本。 为打造服务文化,变革服务供给,中国人寿正在推动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再造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一体化、标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同时,将依托银行、投资、电商、大健康、大养老等平台逐步构建中国人寿的服务生态圈,让服务走向前台,通过服务建队伍,通过服务拓市场,通过服务树品牌,通过打造新服务链重塑中国人寿的新价值链。 三是积极推进综合布局,努力打造整合动力。 监管政策变化虽然极大地调整和规范了经营行为,但并没有改变综合经营的总体趋势,从市场需求来讲,随着客户主体的更新换代,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保险规划、理财规划、养老保障健康管理、幸福生活等概念将促使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生态,从自身经营来讲,综合经营在应对需求变化,市场波动和抵抗风险方面更具有优势,从国内实践看,随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性增强,金融机构从产品导向进化到市场和客户导向,有实力的机构在业态、功能、产品和服务商得到迅速拓展,竞争维度立体化,表现出强者横强的趋势。而特色型机构则聚焦优势和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竞争出现结构性优化,这种趋势仍将不断增强。 寿险是中国人寿的核心主业,寿险公司是中国人寿的核心主体,我们已经形成了保险、投资、银行的综合经营格局,我们坚持围绕主业,服务主业,延伸主业,开展 综合经营,在努力增强寿险经营的专业化水平基础上充分借助投资、银行以及健康养老产业的优势服务客户,留住客户,开发客户,以寿险公司带动兄弟公司,以兄弟公司反哺寿险公司,同心协力,互惠共赢,最终实现中国人寿集团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四是切实加强科技应用,努力打造创新东西。 科技是这一时代的第一生产力,不断推动了我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这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科技更赋能了传统金融保险产业,将从产品开发到产品服务,再到运营管理,对整个保险价值带来技术性、革命性的变革,可以说未来保险金融公司都将是科技驱动的公司。比拼的不仅是人力、渠道、资源,更是科技的实力,科技更是衡量保险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将迅速改变传统金融的保险思维,踏准科技变革浪潮,适应变革,拥抱变革,运用变革,让科技打造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人寿科技化发展的战略是网上国寿、数字国寿、智慧国寿三级跳,现在我们在网上国寿、智慧国寿建设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是顺应大势,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全面优化客户服务体系,全面优化营销体系,全面优化管理体系,强化内通外联,努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托,以智能为引领的数字化金融保险集团。 五是加快实现海外拓展,努力打造国际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时代,当前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发展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推进,也将大大提升了我国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保险行业,我们应该顺应时代要求,逐步实现向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拓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更何况保险企业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其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需求。而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市场监的相互融通,更加加速了保险的国际化进展。只有敢于把自己拿到国际市场,与一流的国际企业一争高下,在全球竞争大风大浪中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全球竞争力。 国际一流是中国人寿的目标战略,我们按照布局合理,稳步推进的原则,践行三步走的国际化战略:第一步,融资国际化。我们寿险公司三地上市,还将适时开展境外股权、债权融资,降低公司成本;第二步,资产配置国际化。我们与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合作,进行国际资产配置;下一步将继续借船出海,融入国际市场;第三步,保险业务国际化。我们已经在新加坡、印尼设立了机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给保险行业提供了战略的机遇在逐步显现,我们将与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焦点,拓展保险业务。 慧保天下给论坛第一版块起的名字特别好“莫畏浮动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浮云遮住眼睛,只有放眼量才能带来风物长。同样,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发展困局所迷惑,放眼长远才能赢得未来。以上是我对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 女士们、先生们,再次,我借此机会祝各位同仁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