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表示,监管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金融科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适应当前的金融监管特征。他认为,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创新方面会有一些保守之处,但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重要创新的主体,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主体。[详情]
巴尼·弗兰克表示,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他认为中国现在金融机构的负债规模不会影响到体系的稳定,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和应用这些科技创新的机构现在没有令人忧虑的高负债危险。[详情]
华而诚表示,今年宏观经济特别讲究去杠杆、降杠杆,中国负债负担增加非常快。另外,一行三会的监管改革正在走向比较集中综合性的监管,如果创新走在金融监管前头,那很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详情]
杨涛在会上表示,中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延续了分业思路,众筹让证监会管,P2P让银监会管,但按照信息中介原则来说又跟银行业监管不是完全一致,因此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中央和地方监管协调理论上确实存在问题,监管协调矛盾是存在的。[详情]
梅雨方表示,中国很多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交易手续费,另一种是利差收入。但随着客户时代的到来,客户观念在变,财富目标在变,财富目标从追求收益向追求财富的保障和传承转变。[详情]
蒋则沈表示,金融一个特性就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金融科技在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遵循的金融规律和金融属性有比较大的差异,未来对于金融科技的探讨可能越来越回归到金融业务的本源。[详情]
陈德表示,融科技创新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之前传统业务是在网点通过受理、审核、记账、授权多个环节,有的需要十几个动作,而现在可以通过云技术改变为网点受理、总行集中处理,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了工作效率。[详情]
朱立强表示,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互联网金融已发展到金融科技。但是去年金融科技方面,特别是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这块沟通并没有那么特别顺畅,合作积极性也不高,而今年大家积极性都有所提高。[详情]
Matt Dooley表示,中国和发达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监管者的角色。中国有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管者,西方发达市场也有金融服务的监管,但中国有金融行业的监管者。Matt Dooley透露西方更关注数据,基于大数据创造出更多价值。[详情]
李启元在会上表示,就电子资产的部署情况来看,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比特币还是其他电子资产可以说是全球的领先之一。她表示,中国是体量巨大的市场,无论是银行业、金融服务业还是其他领域,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了美国的体量。[详情]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邱维芸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小i机器人高级副总裁许弋亚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详情]
陈道斌认为,全球银行业都在进入数字化银行时代,从打算盘走到数字化银行。数字化银行有三个特点:第一、整个银行业的活动全是数据为基础,包括账户处理;第二、整个银行业采用金融科技的步伐,采用现代科技的步伐比任何行业都快;第三、整个银行业电子化、互联网化慢慢达到智能化。[详情]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薛洪言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详情]
诺远控股客服管理中心负责人 胡康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诺远控股客服管理中心负责人胡康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胡康:其实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环节搭配很有意义,梅先生代表传统金融的平台,我和郝先生代表非传统金融,也就是新兴的财富管理的平台。诺远控股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它是面对客户群体也是多层的,包括大众富裕阶层,高净值客户等等,我觉得在客户关系维护管理方面我也谈谈我们公司正在做的包括即将做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觉得首先从客户层面,因为作为一个财富管理平台来讲,首先面对客户的基础就是我们销售团队,也就是我们投资顾问,也叫做理财顾问,理财顾问我们搭建一个智能的投顾平台,理财经理通过跟客户的交流,把客户喜好、爱好、投资风险采集到我们智能投顾平台,通过后台对接搭载到我们客户关系管理平台,CRM平台里面,客户数据从智能投顾搭载到我们客户关系管理平台,通过客户的信息挖掘管理进行分层管理,针对客户信息不同,会给他匹配对应的一些适合他的资产配置的产品跟工具。两个平台之间的转换非常重要的,包括从信息的存储到转载到搭建到最后呈现,整个的流程化是非常系统化的,所以我觉得大数据的管理和信息统计应该是整个财富管理平台里面对于客户需求抓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整个服务来讲,我们公司面对客户群体是大众化的,对于小额的投资人,对于一些中型投资人,包括高净值客户投资人,搭载对应满足他需求的产品,固定收益类,浮动类的等等产品,还有针对他们的服务,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很多元化的,我们服务和体系搭建不仅围绕他本人,还要围绕他整个家族成员,包括他们企业的传承,税务的筹划,他们税务怎么避税,包括他们家族信托的设计,还有法律层面的问题,等等满足他们的需求,帮他对应一些相应产品和服务。 主持人提到我们非传统金融和传统金融在模式上的一些区别,这个点对于客户角度来讲正是客户所关注的,比如说传统金融欧很多是老牌的有一些国资的背景,现在大众客户会选择非传统金融平台选择资产配置的需求。因为非传统金融平台从产品配置上更加多元化,像我们机构平台可以说90%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一些私募、公募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不同层面不同年龄的投资需求,从产品供给来讲,跟传统金融相比这是比较大的一个优势。 如果从智能包括数据利用方面来讲,我觉得通过一些智能的一些平台去合理的挖掘客户的需求,包括数据,这个方面是像我们这样非传统金融平台学习计划和钻研研究的一个方向。这个方面从全球财富管理来讲,美国平台比较先进,其实国内大部分的平台都在去效仿和冲击美国的一些平台,一些老的平台,从智能投顾信息抓取方面,跟传统金融平台相比是比较大的优势。 数据挖掘方面,对于不同层面不同年龄层来讲,跟客户接触渠道角度不一样的。比如说小额投资人,对于传统大众富裕阶层人物来讲,我们通过智能化金融平台,通过金融平台有一些不同层面和风险配置的产品供他们选择,他们完全可以在上面很轻易的选择产品下单最后完成交易付款,整个流程很便捷的,针对小额的富裕阶层人群数据,只需要通过智能平台就能满足。 但是对于中高净值甚至超高净值客户来讲,还是得通过传统线下投资顾问的模式,跟客户接触,进一步挖掘及其客户家族成员身边的需求,这个数据抓取,对于投资顾问有一个培训方案的体系,有一个模板提供给客户,供客户选择,我们把这个数据拿到录到智能平台里,这种接触一次两次达不到我们所设想的希望的,通过多次磨合沟通才能抓取关键的数据,拿到以后通过平台采集到系统平台当中。 我们今年公司战略来讲,我们大力发展金融客户,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来讲,因为客户群体已经饱和了,客户从选择方面来讲,选择面和需求是匹配的,根据他需求选择传统金融或者非传统金融平台投资,讲到和传统金融平台配合来讲,我们今年大力发展机构客户,这是我们行业平台贷在做的,这个可以从产品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具有私募基金管理牌照,我们发的产品公司投的项目,行业里来看都是独角兽平台,我们想找传统金融的资产,比如说信托公司、银行,找一些资产,把他们资产进来形成双GP的管理模式,一起带动产品和项目开发开展,这是我们今年大力发展的一个渠道。现在跟农商行已经在洽谈这方面的联合和配合。[详情]
京东金融结构金融部总经理 郝延山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京东金融结构金融部总经理郝延山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跟财富管理部门是上下游的关系,京东财富管理部门秉承京东商城好几亿客户的平台。开始接触越来越多资产配置客户的需求。这么海量个人财富管理需求这期年增长非常快的,对你平台上客户体验客户洞察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有一个口号比我们客户更懂他们。怎么从我们积累的海量数据去做数据洞察,知道我们客户理财需求,资产配置需求,从金融超市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京东金融有一个子公司,它可能满足更高端一点客户的需求,不光是在一些信托,更高端客户需求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产品。在高端人群生活服务上也可以更好用一些偏互联网化手段满足他们的需求。中国新的一代理财,之前跟传统机构沟通的时候,他们说他们财富管理客户年纪偏高的,京东财富管理大概年纪是20几岁,他们代表下一代人怎么理财的行为,我们接下来几年跟着客户成长,知道他们需求,从解决方案来说更好的满足他们。 我们尽量服务大家的需求,90后消费一代跟国外消费心态很像了,满足他们理财需求,怎么样从方便,怎么样从用户体验,怎么样从各种产品洞察和推荐,这样几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关于年轻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在金融市场上上升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还有一些更有魅力的产品可以吸引他们。 比如说你如果做一个理财的话,你需要分多少步,这个便利程度如何,能不能便利的实现投资?因为你整个流程里面,比如说现在年轻人每个月薪水就花完了,需要借钱,月末付了工资又可以有钱,这个可以用技术化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 我们其实卖产品给得是机构投资人,可能是银行的资管部,它放到理财池里面。这时候我们做得非常重要或者跟传统方式不一样的是,我们可以做到穿透,让这些投资者实时看里面资产的变化,这个穿透性看风险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我们卖给银行,银行那一端人要给他们客户解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入池产品风险特征是什么的?这时候我们给到他们做穿透性的风险,这个监管方面也是一个大方向,就是穿透式的监管,这是从产品来看。 我们看到国外很多的大的投资者,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方式,有很复杂产品需求的人和有很复杂产品私人银行、投行,让他们更好了解到里面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怎么样可以非常有效把交易流程缩短,把人力减少。就像梅总说的,一些非常复杂的需求、非常私密的需求、非常高端客户需求还是需要有理财经理在那,客户也在演化,我们使用科技怎么满足他们更多场景下的需求。 国外的一些平台,更好把产品披露信息、定价等等,教育到愿意去学的人,它背后对接可能是私人银行的产品,我们怎么把这当中的风险减少,这方面FinTech很有价值的。 产品部门,就像梅总说的它的客户按照风险偏好不一样,配置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可以提供他们这方面的产品解决方案,这是其中一个合作空间。另外一个从技术上怎么样更好让财富管理,机构里面客户关系人员,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他们的客户,这可能是胡总那边专长的,京东其实也擅长这方面的工作,这个又是另外一个融合。第三个我们就是一个科技公司,整个资产管理池,帮客户管理多少巨额的资产,里面配置等等,他也需要这方面比较专业的咨询,这个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去到国外这么专业的水平。中国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性,中国有超过一千家的城农商行,他们专业能力也需要提升,这时候我们学习采用国外技术,国外经验,通过金融科技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专业人员更专业的去做理财,这些都是未来很有可能融合的地方。[详情]
亚洲银行家主编 胡文彬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亚洲银行家主编胡文彬在会上做作亚洲银行家2017中国奖项计划报告。[详情]
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 邱维芸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邱维芸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同盾,同盾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们最关键利用我们大数据为我们金融客户做分析,从而提供解决方案,解决他们一系列的痛点问题,包括风控、欺诈以及获客有效率这些问题。在这之前我在麦肯锡做咨询服务,在中国发生两件事情,第一个零售银行业务尤其以支付为代表的业务,过去十年里面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第二个这里面科技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带来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我们怎么面对这样一些机遇和挑战,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怎么样面对科技,怎么样更好把它利用起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怎么样考虑这些问题的。 我们从客户开始考虑,我们客户很多是零售银行、零售金融,以信用卡来说,过去十年里面信用卡发展非常迅速的,不管是各种类型的卡片,电子钱包使用,它的发展速度一直持续的。这个不奇怪,跟全世界比较起来,大家都不会奇怪,中国已经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市场,最关键在于这个里面我们量级,甚至排名第二的美国,三倍借记卡,信用卡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产生了量的变化,但是这中间本身的内制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中间以渠道为例子,大家能感受到。原来我们零售金融它的获客渠道从最早以银行的支行和直销团队为主,在过去三到五年里面,尤其是过去的24个月非常快速向线上获客渠道转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渠道里面的比例,整个平均水平上占到50%,某些银行,有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几乎定位就是我是完全的获客渠道。这代表着什么?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一系列的发展,对于银行未来业务机遇发生了变化。第一个从交易类型导向往未来的信贷类型导向变化,今天上午也讲到网贷一族,90后的行为,他们的变化。第二个从简单的客户渗透开始向精准的客户变化。到底你要打的目标客群是什么,我们新获客,新卡向现有客户价值挖掘转换。第四个从营销角度来说,传统我们更多依赖于人力营销,现在越来越多往数字化营销转化。最后所谓广泛营销,越来越多往精准营销改变,这是一系列我们客户,同盾科技一系列的客户发生的变化。 这个里面不仅是卡的业务而且上面所带来的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在过去24个月里面发生了非常快速的增长,这反映了中国整体市场的潜在需求,这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在座有很多银行同事,最明显两大类,一类欺诈风险,第二大类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有虚假材料、伪冒申请、内部欺诈问题,还有征信的问题,我们怎么防范这些风险,传统我们银行业务都是有一系列的流程,以及控制工具的。但是当这些流程和工具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进行调整。比如说你外部征信数据的不足,比如说互联网它的黑客行为如何判断,这就给我们银行业务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带出了新的挑战,科技怎么样可以帮到我们金融行业去突破这些挑战?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这里有一个以色列的公司,通过收集一系列关于每一个个人很多的生物特征,来判断他是不是他,有效的确认他的真实身份问题。这里面其中一个例子,通过一个人在去看设备上,ipad上面,就可以判断A是不是A,B是不是B。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QIC的问题,我们传统解决QIC的问题,一定要到银行网点做身份认证,通过生物收集都可以对身份进行认证。 当你有很多的数据,但是如果你不把它们关联起来,不把它们特征有效体现出来,它本身没有价值的。形成这些数据的关联,一定程度上不仅数据本身,还要收集一系列的关联数据,比如说IP之间关联性,比如说设备指纹,比如说后面一系列的社交数据这些东西。第二个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模型建立,传统我们以专家经验导向模型,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帮助银行保险公司,还有我们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动,就是在于怎么样以底层数据推动优化模型,这说到底本身就是阿尔法狗就是同样的原理,包括一系列的复杂神经网络,包括一系列的机器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这个里面有效帮助我们从传统的信用风控,以选择他抵押为主,以资产为主,以他原有的银行记录为主的风控导向,往信用,而且是他的还款能力还款意向的能力去转换,这是另外一个例子,我们怎么样利用数据带动科技的发展。 在中国也有很多都是从事这样的工作,我们同盾希望在这方面可以和大家更广泛的合作,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从数据层面有了很大积累和基础。 我们前面讲到你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我们传统银行里面更多讲到抵押,对于互联网上面客户他所代表的一系列的行为,更多积累于他的行为数据,这些行为数据包括他如何使用他的手机,如何使用所有的移动设备,包括甚至可能有一些软件,还有社交上行为的数据,把这些整合在一起,你会形成非常完整的客户画像,有了客户画像还不够,下一步在于怎么把这些多维度的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模型把它们充分应用到要解决我们问题的一系列的维度方面,这就是下一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机器帮助大家解决的。 这个中间说到数据一个是量的问题,一个是维度的问题,很多银行都知道,早上我们谈到大家怎么做数据的共享,这里面数据共享价值再生创造,最关键在于提升数量提升维度,为什么?我们早上讲到打分,对任何一个人打分,每个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不一样,很多时候你需要完成定制化的分,这个定制化需要数据交换,怎么样用更多的数据交换,在脱敏情况下,监管情况下,客户授权情况下,完成银行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用科技帮助银行赋能的过程。 另外我们广泛智能的催收平台,传统大家知道我们催收都是通过电话中心和人力来的,有效性不高,中间做决策始终基于自己信息来源的时候,实际上不准的。有一个人有三个手机号,你只知道他一个就没有办法追到他,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整合的平台,怎么利用数据以及下面大的计算平台从而提高银行业务的业绩。 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终目标希望能够全方位的跟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关键在于不是在于我们只是输出数据,我们注意到很多客户合作的时候,只给数据其实也不解决你的问题,我们希望跟大家推动,真的用这些解决方案,解决到银行的获客问题,现有客户价值挖掘的问题,互联网账户安全管理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用科技帮助你实现服务。这是我们整体的分享,我们中间也踩过很多坑,我们也看到市场上其实有很多乱象,我们很欢迎今天早上讲到的监管,这一些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家共同在一个生态圈里面才能实现整体未来的长期发展,这是我们对于科技怎么样赋能金融的一些思路和分享,谢谢。[详情]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主持圆桌论坛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出席会议并主持“金融科技发展促进中国金融业变革”环节演讲。[详情]
Connected Thinking首席执行官Matt Dooley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Connected Thinking首席执行官Matt Dooley出席会议并发言。 Matt Dooley表示,中国和发达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监管者的角色。中国有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管者,西方发达市场也有金融服务的监管,但中国有金融行业的监管者。Matt Dooley透露西方更关注数据,基于大数据创造出更多价值。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首先在HSBC工作20年,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我们第一次引入的系统是在银行所创设的由IT部门所建立的,在当时我们用不同的分行,全国都采用,不同部门做不同的事情。在HSBC我负责全球的数字业务,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我们并没有数字部门负责人,他们只是把数字部门当作一个渠道。我们作为银行来讲我们要有一个银行的结构,在银行内部工作的人并没有做好数字革命的准备,因为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在银行培养这样的人。我们有时候不想去避免风险,但是我们不想去奖励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金融科技主要关注就是银行在互联网引入之后15年后所做的事情,就像电话、移动手机所出现一样和ATM机出现一样,它主要把我们流程加以数字化,把我们现有模式加以数字化。金融科技在过去三年内在西方含义上它是一个小的银行的因素方面,包括个人银行、商业银行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看一下有多大程度上是数字化的发展,能够引入新的体验,引入新的商业模型,这种创造力就带来了不同的专业知识引入银行。中国有很大不同不仅关于金融科技,还有技术本身,这些技术公司他们进入了金融业。 我在汇丰银行工作的时候,阿里巴巴曾经要求HSBC推广支付宝,他们创造了PayPal,就像腾讯的微信支付一样,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和电子商务上能够去支付,他们需要培养信任,在体验里面培养更多的信任。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们全新的体验,支付也是其中一部分,支付以便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易,信任需要去建立,在中国日常普通人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支付,这是新的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中国就是人们开始这样做了,我们有巨大的人口,你们引入了支付宝,人们可能以前从来没有投资过,他现在有机会进行投资了,让他们钱获得更多投资市场的收益,他们做事情就是满足了客户以前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完全是建立在客户基础之上。在大的银行里面,我们实际上需要跟客户进行更多的接触,有两三个部门要不断的开拓客户,跟客户互动。我们看一下客户,实际上在整个机构内都是针对客户服务的,我注意到另外一个中国和发达市场不同的,监管者的角色,中国确实有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管者,西方发达市场同样也有这方面金融服务的监管,他们还有金融行业的监管者,对那些非银行公司进入银行业务,他们有卫生保健行业,整个体验上并没有利用现有的大数据,有的建立了整合性的体验,这些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在这些体验之上。我们并没有像银行一样关注客户,我们更关注数据,每个交易的数据,我们利用信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每个支付里面都有很多的信息,谢谢。[详情]
腾讯云副总裁朱立强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副总经理、金融云负责人朱立强出席会议并发言。 朱立强表示,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互联网金融已发展到金融科技。但是去年金融科技方面,特别是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这块沟通并没有那么特别顺畅,合作积极性也不高,而今年大家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另外,朱立强认为,银行业和保险业有一些关系,未来没有明确银行就是做银行,保险就是做保险,以后就是混业经营,慢慢变成金控平台。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不能说未来银行怎么样,只能说我们帮到银行做什么。我们科技发展,从原来互联网金融到现在大家经常提的金融科技,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的一些技术,其实只帮整个金融行业做了一件事,就是用上互联网的手段去把银行、客户、证券、保险基金这些行业联系起来,目前为止已经算是往前演进了一步,我们今年提得更多是智慧金融科技,加上我们人工智能的能力再加进去,原来实现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连接起来,现在我们更多考虑把我们人工智能的能力去赋能,比如说人工智能要做好有几个大前提,首先要有足够的大数据,然后要有很强的云计算能力,最后再加上人工智能相关的机器学习、机器化分析这些能力,缺了大数据、云计算也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所以我们一直把这几块很好的结合,结合起来产生很多我们一些金融科技的产品,来帮助到整体金融行业去进行创新。 包括在银行业这一块分两大块,做一些产品,一方面可以提高一些信息交换的效率,另外一方面通过人工不能去分析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实现一些判断分析。比如说最简单就是提供这种信息交换,比如说智能客服它可以提高金融行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其实它只是提高效率。 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进行一些判断,做一些智能投顾,通过反欺诈的数据分析可以做智能风控,在放贷过程当中我怎么降低坏账率,还有我们怎么通过我们未来的后期二次定向的营销,通过一些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去提高用户的触达,触达以后如何把业务很好的介绍给他,怎么去办理?办理完了,在保险行业我如何智能的理赔,前面陈总也提到通过图象识别的技术如何智能的理赔,让用户和保险公司之间可以不经过保险公司人工介入自动化的实现理赔。包括未来理赔完以后怎么进行二次保险的销售,我们考虑了各个环节的产品。在一些流程银行过程中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整个银行业整体内部一些流程的更智能化。所以这个智能化一方面是对外业务的,包括我们提到很多能力,还有对内的,对内就是提高效率,对银行柜台员工操作的规范性,甚至有一些银行还有一些小的需求,打个比方人工操作很多,甚至把中文的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个数字写的金额不一样,这个通过人工智能很简单识别出来不一样,不用最后查帐的时候发现,比如说漏盖了章了,这都是很普通的出错,其实都可以通过我们OCR这种技术,都可以把它在很简单的方式去解决。这些东西用起来以后可以提高很多的效率,减少一些差错率。我先简单讲这么多。 其实今年在6月份,刚才主持人说了这种局面正好那时候集中发了很多新闻,其实银行业的很多同行都知道的一个事,包括我们甚至出差到一些稍微边远一点的省份都很清楚的事,大家很多银行跟互联网公司之间建立很多合作,银行业很多跟我们沟通变得更加主动了。这种转变很大,明显感觉到这个事件以后转变很大。今年也是大家号称是金融科技元年,因为有了这个元年很多这种氛围也在转变。 其实去年在这块金融科技方面,特别是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这块沟通并没有那么特别顺畅,大家对这块的合作其实没有那么积极,当然也知道做,但是今年明显感觉到今年大家积极性很高,希望帮到银行业、保险、证券、基金,帮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我们也不断在这几个行业做了创新尝试和产品。国内几千家银行,其实在一些地市,一些三四线城市,再往下的银行现在挺困难的,困难越来越大,不创新困难只会越来越大,而且现在很多银行都开始积极做直销银行,直销银行应用互联网工具以后有一个特点,它没有这么多地域限制,这样对一些不拥抱这种技术,不拥抱网络的银行来说,压力更大了,用户有可能被其他已经做互联网化的银行的话,会去抢夺一些客户,这种压力更大。银行业最近一段时间缺钱多一些,有时候它还缺资产,缺很多资产,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能力把好的资产和有一些资金的银行去对接,我们去做一些撮合平台,我们互联网公司更多做平台,我们希望我们做好连接的角色和大家之间是共建生态,共同去连接,把社会上的资源更高效的连接在一起,资产方和资金方联系在一起。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其实有很多小贷公司,小贷公司其实很多缺钱的,它也要找到钱去放贷放出去,有些小贷公司做得用户群,这些用户群质量很高,这些资产还是不错的。但是它找一些银行合作,因为它是小贷公司,规模不大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希望做连接平台,我们把一些资金方包括银行,其他资金方,保险行业这个资金可以出借的话,我们也接,可以连接起来做一些事。 银行业和保险业有一些关系,包括现在做得银保通,未来没有明确银行就是做银行,保险就是做保险,以后混业经营,慢慢变成金控平台,也会跨界,我们希望在跨界中起到一些作用。[详情]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处长蒋则沈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处长蒋则沈出席会议并发言。 蒋则沈表示,金融一个特性就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金融科技在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遵循的金融规律和金融属性有比较大的差异,未来对于金融科技的探讨可能越来越回归到金融业务的本源。 蒋则沈将金融科技分为五大类,即支付第一类,科技支持型借贷第二类,保险第三类,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是第四类,最后一类是比较宽泛的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主要是指云,包括分布式账户这些基础性可以支持到金融业务重大的技术性的创新。他认为,金融业务在五类当中和科技结合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金融是长周期行业,它的每一个创新可能经过完整的经济周期信用周期检验,技术是短周期的行业,迭代升级在非常快的速度中实现的。 另外,从监管角度看,蒋则沈认为商业可持续是创新的重要特点,要杜绝运动式、拍脑门式的创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这两年非常火热,行业实践行为和创新非常多,从我们日常工作角度来讲确实给予很大关注,也进行很多学习和思考。我们日常工作当中跟传统商业银行打交道比较多,从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来看,实际上银行业应用科技手段进程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最早刷卡技术,到后来的ATM,以及到后来的网上银行,实际上都是在跟每个时代的科技手段相伴相生相互作用。进入到今天一个阶段,之所以大家对金融科技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于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速率,以及向我们公众人口渗透速度大大加快了,我们银行卡普及周期用了十几年时间,ATM十几年,网银非典之后应用了十年普及,迅速覆盖大量群体和人口,这样新的金融业务覆盖扩散速度,以及它所产生的风险,究竟对社会公众和金融安全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给我们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留下来预盼和准备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紧迫。这一轮金融科技究竟延续了传统科技渐进式的方式,还是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全球监管者都在高度思考的问题。 国际领域无论是金融领域理事委员会,还是巴塞尔委员会都对这个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我们把金融科技做出一个广义上的定义远远不够的,金融科技更多对现阶段一种现象简单的起名,究竟金融科技内涵是什么,究竟体现金融领域哪些业务,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实践。对金融科技做出的分类,大体五个类型,支付第一类,科技支持型借贷第二类,保险第三类,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是第四类,最后一类是比较宽泛的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主要是指云,包括分布式账户这些基础性可以支持到金融业务重大的技术性的创新,但是这些技术实际上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金融领域,在别的领域也可以实现,发挥它的作用。 按照这五个大类来分,实际上金融科技在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遵循的金融规律和金融属性可能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些既有的金融业务在五类当中和科技结合的速度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某一领域,比如说支付领域天生具有对科技的亲和力,探索创新普及速度快一些。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说吸收存款甚至是对公客户大额放贷这一块,可能科技现阶段发挥得作用更多是辅助性补充性的。 所以我觉得下一轮对金融科技讨论当中,可能越来越回归到金融业务的本原,会深入到不同细化的金融门类中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来做更有意义的包括。这个过程对于金融来讲,金融是长周期的行业,它的每一个创新可能经过完整的经济周期信用周期检验,技术是短周期的行业,迭代升级在非常快的速度中实现的。 从我们监管思维来讲我们经常提到风险的底线思维,我们看到创新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否定这个创新,但是我们站在底线角度提出一个问题,这项创新失败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如果设想到它失败的后果的话,我们创新者用什么样实现安排机制,能够弥补吸收这样的方式,不让这个外溢成不可收拾信用风险。金融和科技结合我们面临挑战就是如何防止一个技术性的试错风险最后转化成影响巨大的金融风险。 如果说中关村倒闭一家互联网的创业型企业,可能社会公众并没有什么切身感受,如果一家以技术驱动金融企业,它掌握了社会公众的基本资源,它倒闭可能就变成一个社会风险,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金融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我们放一笔贷款出去可能是一百块钱,挣七八块钱的利息,如果这笔贷款整个失败,赔掉的是一百块钱的本金,银行有风险的准备和风险拨备,我们要从最坏地方打算,经历的金融试错过程当中,短时间会产生对我们金融风险冲击,不会影响整个银行包括金融机构持续向前发展的整体进程。 所以我觉得在金融科技大体的背景下,我们一个关注金融和科技在不同的业务门类会遵循怎么样的金融规律而实现出不同创新发展的成果,另外我们怎么树立一个底线思维,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做好风险上的准备,这是我现阶段的基本看法。 实际上从监管的角度来讲,目前跟国际同行交流里边,大家最常形成的共识监管应该保持技术中立和渠道中立的态度。任何一项金融业务风险产生的本原实际上来自于它金融规律的本身。至于这项金融业务是通过物理渠道呈现出来交付给投资者的,还是说通过新兴的电子渠道投放给投资者,都不会改变它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以及管控这种金融风险的方法。当然随着科技的普及,可能有一些传统的监管上的规则上的表述需要更好的适应技术情景下金融业务的实现方式,但是它是一个文本或者表述形式的完善,不会改变金融风险内在的那种情况。 因为如果算上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启动,整个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实际上给我们留的观察周期太短,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监管者都还在密切的跟踪了解金融科技下一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走向,究竟会不会真正产生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和对金融业务本质风险的彻底性的改变,这个大家都在观察。在这种观察形成有机结论之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监管者,因为他们的立法修法的流程比较复杂比较长,总体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监管方式和监管规则,以免对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不必要的扰动。 另外一方面金融科技给监管者带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新命题,就是说一项金融业务在传统模式下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一个法人主体,这家金融机构的主体对应关系比较明确的。我做存贷汇业务我找到银行,银行通过各种渠道把你服务好。我做证券交易业务找证券公司,我要买保险就是去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因为环节无边界性,整个交易过程在虚拟环境当中,最后呈现给用户实际上是单一的结果,这个结果背后实际上可能是多个法人主体共同分工协作的过程。就像我们现在登录谷歌、登录百度,我们只看到一个字符的输入窗口,当你把搜索需求输入进去以后,后面是非常庞大的运行体系分工合作最终呈现给你一个成果,给监管者带来一个新的挑战就是说我们怎么认定这个产品背后更多的分工合作者他们之间的法律责任和风险责任是什么?一个风险出来以后,A机构承担多少责任,B机构承担多少责任,C机构承担多少责任,这是我们在以前单一情况下不会遇到的问题,在互联网下需要我们产生新的思考,这个集体有持牌机构有非持牌机构,有金融机构还有非金融机构,有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还有很多外包的机构,他们之间责任究竟如何承担,未来出现问题谁来承担监管责任,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新的风险责任模式出现,也会推动我们监管用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监管方法来看待来审视我们下一步的监管模式和方法。 谈一点个人看法,我一直是坚定的相信人口进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的看法。我觉得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本身都是一种直接来对接服务人的需求的两个领域。金融业作为窗口行业这种特征更加明显。中国我们的互联网人口普及速度非常快,如果说我们按照70后、80后、90后人口特征来看的话,实际上90后可能从他们真正可以认知世界的年龄段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互联网,接触到了电子渠道。网上有一个词叫做“网生代”,生于互联网的一代,按照这个年龄结构推演的话,今年是2017年,90后网生代的人口已经正在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使用服务渠道的特征和偏好,我觉得他们会很快去影响到这个社会主流的使用偏好。 另外因为中国是一个社会变革和改革发展进度非常快的国家,待机人口与待机人口之间特征跳跃性比较明显。75后、85后、95后,在其他国家认为是完全不是很一样不同的社会人口的群体。所以说90后网生代的互联网特征大量进入社会主流,他跟社会以前几代人口特征呈现跳跃性的发展,这种人口特征很可能带来我们社会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经济模式的快速变化,金融只是这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很小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窗口行业又是服务行业,它很可能最终服从于人口进展和偏好。我们等待预盼这样一种跳跃会不会真的发生,这种跳跃真正发生,它对金融的推动变革力量非常大的影响,也是非常紧迫的。 从监管者的角度,我们更多表达一种对数据应用的谨慎态度,因为这是承袭了我们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大数据和概念形成,核心传统在于数据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了,原来很多信息沉淀在我们系统中,沉淀在我们纸面说,不会转化成商业利益关系,但是一旦有了交易,可能数据持有经营行为产生一些变化。从各国的监管机构来看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对于隐私保护重视程度非常高的,在很多程度上他们宁愿以牺牲金融效率的情况下保护公众的隐私。从数据伦理的角度来讲,我觉着数据的商业应用一定要注重三个方面权利主张,第一个一定要让数据实际持有者和所有者,就是我们公众自身充分有知情权,知道自己数据被采集之后用于什么目的,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允许它客观准确专业做出自己数据让渡的概念。第二个保持数据应用一致性,我采集数据之后告知所有人目的,实际应用必须于前期约定保持一致,我不能说以信用卡采集了数据,转而我就向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推销保险。第三赋予数据持有人的抗辩权,一个数据决定客户享受的金融业务和信贷待遇的时候,当他某一个因为所谓的数据瑕疵影响到他服务的时候,一定赋予他一定解释权和抗辩权,他有权利向金融机构解释说明你这样一种对数据的解读和使用是不符合我的客观的数据事实和利益的,我有权在符合公平仲裁的机制条件下,改变对我数据不公平的认可,我觉得在这三个权利保障情况下,我们很多数据商业应用才会在比较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实现。 实际上从监管角度来看商业可持续是一个创新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怕那种运动式、拍脑门式的创新,冒一下,最后证明才财务上、商业上根本不可行,最后就自然的消亡了,所谓收益角度又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一个是利润的正收益,你这个东西究竟直接能给一家机构带来多少正向财务利润,还有你在风险成本上可以节约出来的这部分东西,也可以转化为机构的收益,很多银行实际上这样做的。最简单例子电话的客服中心,对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本支出的单元,通过这个呼叫中心的建立实际上节约很多在物理网点铺设中投入的成本,这个也可以在它的财务上体现收益,这更多是商业机构自己考虑的问题,我们重点关注它的可持续性的问题。[详情]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陈德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陈德出席会议并发言。 陈德表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之前传统业务是在网点通过受理、审核、记账、授权多个环节,有的需要十几个动作,而现在可以通过云技术改变为网点受理、总行集中处理的总分行一体化协同处理,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了工作效率。 另外,陈德透露,结售汇业务方面,传统在网点办理需要20分钟,现在银行在新型智慧柜员机渠道只要一分钟就可以办完结售汇业务。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亚洲银行家主办方,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有人说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传统银行业物理渠道会消亡,建设银行实践证明金融科技创新与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发展相伴同行。 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我们传统业务处理是在网点,通过受理、审核、记账、授权多个环节,有的需要十几个动作,现在我们通过云技术改变为网点受理、总行集中处理的总分行一体化协同处理。我们原来业务处理是串行一步一步的完成,现在我们总行通过并行批量集中处理,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个效果是效率提升,我们原来办理普通对公结算业务平均需要五分钟,现在需要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客户服务。另一个效果是节约运行成本,我们原来每个网点都需要配备一定规模办理这种业务的人员,现在我们是在总行业务处理中心按每30个网点配备一个人为网点提供支持,在总行协同处理全部业务。 第二方面我们传统企业客户支付时,需要网点人员手工折角验印,现在实行总行集中自动验印,而且为防范出现问题我们买了保险。 第三方面我们利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精准营销技术,研发了智慧柜员机新型渠道,既解决了线上不能开户的问题,又解决了线下流程过长服务效率比较低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我们建设银行最主要的渠道,每天开户十几万笔,手机银行业务20万笔,保险等其他销售基本上都在这里面去做。结售汇业务,传统在网点办理需要20分钟,现在银行在新型智慧柜员机渠道只要一分钟就可以办完结售汇业务。 第四方面我们还应用新的技术,推动了传统自助银行转型。自助银行我们大家觉得以前是取现金、存现金,现在自助银行55%业务做销售,信用卡分期、建信保险销售在我们自助银行做了五十多万笔。 第五方面我们推进人员转型。没有金融科技发展建行不可能转型,我们传统柜台人员是10万人,现在柜台人员5万人,这5万人转型到产品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岗位上,我们通过转型这五年新增1300多个营业网点,延伸了覆盖面,这1300多个营业网点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招商银行的网点数。 第六方面我们物理渠道转型也带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原来客户办业务需要多次的刷卡,多次的输密码,多次的签字,现在我们是一次刷卡,一次输入密码,一次签字,因为我们研发了客户互动终端。 第七方面原来我们网点人员是在玻璃后做销售,跟客户沟通隔着玻璃,我们研发了龙易行移动智能终端,走出去,走到商户,走到商圈去做业务,由客户自助自主购买产品和服务。我们应用刷脸解决什么?我们通过刷脸比对和联网核查身份证,自动比对提高效率。 谈五个精准营销的事情。大家都在谈营销,都在谈精准,但是要实现精准得需要大数据,建设银行大数据的应用和金融同业一样都在广泛的发展。 1.云平台,我们一万多个网点,两万八千个自助银行,总行集中处理审核,需要多少人力?我们搭建了云处理平台。外包的公司、外包的人员、还有我们行内的人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处理客户提交的业务。 2.金融科技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也带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全面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实现客户智能识别、智能引导、智能办理、智能感知,会带动金融科技更好的发展。我们研发智能机器人[股评],以后来到建行银行,接待你的大堂经理是机器人,就像我们前段时间所看到的迪拜的智能警察就是机器人。 3.网点的设备我们要实现互联,实现智能管控、智能展示。 4.要推进我们现在的自助银行,要实现我们自助银行客户服务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还有获利能力,这都需要新技术的应用。 5.未来的建设银行,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龙易行智能终端等全渠道协同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新形态。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还有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年,包括监管部门,包括各银行,包括我们参加很多的论坛,更多谈得是挑战,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推动了我们传统银行的转型。建设银行在推进转型方面我们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会给社会、给广大大众在各自领域,在各自方面填补空白。我们也特别希望与互联网企业更好的合作,推动建设银行走向更大的客户服务的平台。[详情]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薛洪言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详情]
诺远控股客服管理中心负责人 胡康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诺远控股客服管理中心负责人胡康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胡康:其实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环节搭配很有意义,梅先生代表传统金融的平台,我和郝先生代表非传统金融,也就是新兴的财富管理的平台。诺远控股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它是面对客户群体也是多层的,包括大众富裕阶层,高净值客户等等,我觉得在客户关系维护管理方面我也谈谈我们公司正在做的包括即将做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觉得首先从客户层面,因为作为一个财富管理平台来讲,首先面对客户的基础就是我们销售团队,也就是我们投资顾问,也叫做理财顾问,理财顾问我们搭建一个智能的投顾平台,理财经理通过跟客户的交流,把客户喜好、爱好、投资风险采集到我们智能投顾平台,通过后台对接搭载到我们客户关系管理平台,CRM平台里面,客户数据从智能投顾搭载到我们客户关系管理平台,通过客户的信息挖掘管理进行分层管理,针对客户信息不同,会给他匹配对应的一些适合他的资产配置的产品跟工具。两个平台之间的转换非常重要的,包括从信息的存储到转载到搭建到最后呈现,整个的流程化是非常系统化的,所以我觉得大数据的管理和信息统计应该是整个财富管理平台里面对于客户需求抓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整个服务来讲,我们公司面对客户群体是大众化的,对于小额的投资人,对于一些中型投资人,包括高净值客户投资人,搭载对应满足他需求的产品,固定收益类,浮动类的等等产品,还有针对他们的服务,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很多元化的,我们服务和体系搭建不仅围绕他本人,还要围绕他整个家族成员,包括他们企业的传承,税务的筹划,他们税务怎么避税,包括他们家族信托的设计,还有法律层面的问题,等等满足他们的需求,帮他对应一些相应产品和服务。 主持人提到我们非传统金融和传统金融在模式上的一些区别,这个点对于客户角度来讲正是客户所关注的,比如说传统金融欧很多是老牌的有一些国资的背景,现在大众客户会选择非传统金融平台选择资产配置的需求。因为非传统金融平台从产品配置上更加多元化,像我们机构平台可以说90%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一些私募、公募的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不同层面不同年龄的投资需求,从产品供给来讲,跟传统金融相比这是比较大的一个优势。 如果从智能包括数据利用方面来讲,我觉得通过一些智能的一些平台去合理的挖掘客户的需求,包括数据,这个方面是像我们这样非传统金融平台学习计划和钻研研究的一个方向。这个方面从全球财富管理来讲,美国平台比较先进,其实国内大部分的平台都在去效仿和冲击美国的一些平台,一些老的平台,从智能投顾信息抓取方面,跟传统金融平台相比是比较大的优势。 数据挖掘方面,对于不同层面不同年龄层来讲,跟客户接触渠道角度不一样的。比如说小额投资人,对于传统大众富裕阶层人物来讲,我们通过智能化金融平台,通过金融平台有一些不同层面和风险配置的产品供他们选择,他们完全可以在上面很轻易的选择产品下单最后完成交易付款,整个流程很便捷的,针对小额的富裕阶层人群数据,只需要通过智能平台就能满足。 但是对于中高净值甚至超高净值客户来讲,还是得通过传统线下投资顾问的模式,跟客户接触,进一步挖掘及其客户家族成员身边的需求,这个数据抓取,对于投资顾问有一个培训方案的体系,有一个模板提供给客户,供客户选择,我们把这个数据拿到录到智能平台里,这种接触一次两次达不到我们所设想的希望的,通过多次磨合沟通才能抓取关键的数据,拿到以后通过平台采集到系统平台当中。 我们今年公司战略来讲,我们大力发展金融客户,整个财富管理行业来讲,因为客户群体已经饱和了,客户从选择方面来讲,选择面和需求是匹配的,根据他需求选择传统金融或者非传统金融平台投资,讲到和传统金融平台配合来讲,我们今年大力发展机构客户,这是我们行业平台贷在做的,这个可以从产品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具有私募基金管理牌照,我们发的产品公司投的项目,行业里来看都是独角兽平台,我们想找传统金融的资产,比如说信托公司、银行,找一些资产,把他们资产进来形成双GP的管理模式,一起带动产品和项目开发开展,这是我们今年大力发展的一个渠道。现在跟农商行已经在洽谈这方面的联合和配合。[详情]
京东金融结构金融部总经理 郝延山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京东金融结构金融部总经理郝延山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跟财富管理部门是上下游的关系,京东财富管理部门秉承京东商城好几亿客户的平台。开始接触越来越多资产配置客户的需求。这么海量个人财富管理需求这期年增长非常快的,对你平台上客户体验客户洞察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有一个口号比我们客户更懂他们。怎么从我们积累的海量数据去做数据洞察,知道我们客户理财需求,资产配置需求,从金融超市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京东金融有一个子公司,它可能满足更高端一点客户的需求,不光是在一些信托,更高端客户需求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产品。在高端人群生活服务上也可以更好用一些偏互联网化手段满足他们的需求。中国新的一代理财,之前跟传统机构沟通的时候,他们说他们财富管理客户年纪偏高的,京东财富管理大概年纪是20几岁,他们代表下一代人怎么理财的行为,我们接下来几年跟着客户成长,知道他们需求,从解决方案来说更好的满足他们。 我们尽量服务大家的需求,90后消费一代跟国外消费心态很像了,满足他们理财需求,怎么样从方便,怎么样从用户体验,怎么样从各种产品洞察和推荐,这样几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关于年轻人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在金融市场上上升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还有一些更有魅力的产品可以吸引他们。 比如说你如果做一个理财的话,你需要分多少步,这个便利程度如何,能不能便利的实现投资?因为你整个流程里面,比如说现在年轻人每个月薪水就花完了,需要借钱,月末付了工资又可以有钱,这个可以用技术化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 我们其实卖产品给得是机构投资人,可能是银行的资管部,它放到理财池里面。这时候我们做得非常重要或者跟传统方式不一样的是,我们可以做到穿透,让这些投资者实时看里面资产的变化,这个穿透性看风险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我们卖给银行,银行那一端人要给他们客户解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入池产品风险特征是什么的?这时候我们给到他们做穿透性的风险,这个监管方面也是一个大方向,就是穿透式的监管,这是从产品来看。 我们看到国外很多的大的投资者,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方式,有很复杂产品需求的人和有很复杂产品私人银行、投行,让他们更好了解到里面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怎么样可以非常有效把交易流程缩短,把人力减少。就像梅总说的,一些非常复杂的需求、非常私密的需求、非常高端客户需求还是需要有理财经理在那,客户也在演化,我们使用科技怎么满足他们更多场景下的需求。 国外的一些平台,更好把产品披露信息、定价等等,教育到愿意去学的人,它背后对接可能是私人银行的产品,我们怎么把这当中的风险减少,这方面FinTech很有价值的。 产品部门,就像梅总说的它的客户按照风险偏好不一样,配置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可以提供他们这方面的产品解决方案,这是其中一个合作空间。另外一个从技术上怎么样更好让财富管理,机构里面客户关系人员,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他们的客户,这可能是胡总那边专长的,京东其实也擅长这方面的工作,这个又是另外一个融合。第三个我们就是一个科技公司,整个资产管理池,帮客户管理多少巨额的资产,里面配置等等,他也需要这方面比较专业的咨询,这个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去到国外这么专业的水平。中国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性,中国有超过一千家的城农商行,他们专业能力也需要提升,这时候我们学习采用国外技术,国外经验,通过金融科技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专业人员更专业的去做理财,这些都是未来很有可能融合的地方。[详情]
亚洲银行家主编 胡文彬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亚洲银行家主编胡文彬在会上做作亚洲银行家2017中国奖项计划报告。[详情]
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 邱维芸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邱维芸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同盾,同盾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们最关键利用我们大数据为我们金融客户做分析,从而提供解决方案,解决他们一系列的痛点问题,包括风控、欺诈以及获客有效率这些问题。在这之前我在麦肯锡做咨询服务,在中国发生两件事情,第一个零售银行业务尤其以支付为代表的业务,过去十年里面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第二个这里面科技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带来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我们怎么面对这样一些机遇和挑战,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怎么样面对科技,怎么样更好把它利用起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怎么样考虑这些问题的。 我们从客户开始考虑,我们客户很多是零售银行、零售金融,以信用卡来说,过去十年里面信用卡发展非常迅速的,不管是各种类型的卡片,电子钱包使用,它的发展速度一直持续的。这个不奇怪,跟全世界比较起来,大家都不会奇怪,中国已经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市场,最关键在于这个里面我们量级,甚至排名第二的美国,三倍借记卡,信用卡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产生了量的变化,但是这中间本身的内制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中间以渠道为例子,大家能感受到。原来我们零售金融它的获客渠道从最早以银行的支行和直销团队为主,在过去三到五年里面,尤其是过去的24个月非常快速向线上获客渠道转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渠道里面的比例,整个平均水平上占到50%,某些银行,有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几乎定位就是我是完全的获客渠道。这代表着什么?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一系列的发展,对于银行未来业务机遇发生了变化。第一个从交易类型导向往未来的信贷类型导向变化,今天上午也讲到网贷一族,90后的行为,他们的变化。第二个从简单的客户渗透开始向精准的客户变化。到底你要打的目标客群是什么,我们新获客,新卡向现有客户价值挖掘转换。第四个从营销角度来说,传统我们更多依赖于人力营销,现在越来越多往数字化营销转化。最后所谓广泛营销,越来越多往精准营销改变,这是一系列我们客户,同盾科技一系列的客户发生的变化。 这个里面不仅是卡的业务而且上面所带来的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在过去24个月里面发生了非常快速的增长,这反映了中国整体市场的潜在需求,这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在座有很多银行同事,最明显两大类,一类欺诈风险,第二大类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有虚假材料、伪冒申请、内部欺诈问题,还有征信的问题,我们怎么防范这些风险,传统我们银行业务都是有一系列的流程,以及控制工具的。但是当这些流程和工具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进行调整。比如说你外部征信数据的不足,比如说互联网它的黑客行为如何判断,这就给我们银行业务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带出了新的挑战,科技怎么样可以帮到我们金融行业去突破这些挑战?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这里有一个以色列的公司,通过收集一系列关于每一个个人很多的生物特征,来判断他是不是他,有效的确认他的真实身份问题。这里面其中一个例子,通过一个人在去看设备上,ipad上面,就可以判断A是不是A,B是不是B。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QIC的问题,我们传统解决QIC的问题,一定要到银行网点做身份认证,通过生物收集都可以对身份进行认证。 当你有很多的数据,但是如果你不把它们关联起来,不把它们特征有效体现出来,它本身没有价值的。形成这些数据的关联,一定程度上不仅数据本身,还要收集一系列的关联数据,比如说IP之间关联性,比如说设备指纹,比如说后面一系列的社交数据这些东西。第二个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模型建立,传统我们以专家经验导向模型,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帮助银行保险公司,还有我们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动,就是在于怎么样以底层数据推动优化模型,这说到底本身就是阿尔法狗就是同样的原理,包括一系列的复杂神经网络,包括一系列的机器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这个里面有效帮助我们从传统的信用风控,以选择他抵押为主,以资产为主,以他原有的银行记录为主的风控导向,往信用,而且是他的还款能力还款意向的能力去转换,这是另外一个例子,我们怎么样利用数据带动科技的发展。 在中国也有很多都是从事这样的工作,我们同盾希望在这方面可以和大家更广泛的合作,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从数据层面有了很大积累和基础。 我们前面讲到你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我们传统银行里面更多讲到抵押,对于互联网上面客户他所代表的一系列的行为,更多积累于他的行为数据,这些行为数据包括他如何使用他的手机,如何使用所有的移动设备,包括甚至可能有一些软件,还有社交上行为的数据,把这些整合在一起,你会形成非常完整的客户画像,有了客户画像还不够,下一步在于怎么把这些多维度的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模型把它们充分应用到要解决我们问题的一系列的维度方面,这就是下一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机器帮助大家解决的。 这个中间说到数据一个是量的问题,一个是维度的问题,很多银行都知道,早上我们谈到大家怎么做数据的共享,这里面数据共享价值再生创造,最关键在于提升数量提升维度,为什么?我们早上讲到打分,对任何一个人打分,每个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不一样,很多时候你需要完成定制化的分,这个定制化需要数据交换,怎么样用更多的数据交换,在脱敏情况下,监管情况下,客户授权情况下,完成银行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用科技帮助银行赋能的过程。 另外我们广泛智能的催收平台,传统大家知道我们催收都是通过电话中心和人力来的,有效性不高,中间做决策始终基于自己信息来源的时候,实际上不准的。有一个人有三个手机号,你只知道他一个就没有办法追到他,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整合的平台,怎么利用数据以及下面大的计算平台从而提高银行业务的业绩。 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终目标希望能够全方位的跟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关键在于不是在于我们只是输出数据,我们注意到很多客户合作的时候,只给数据其实也不解决你的问题,我们希望跟大家推动,真的用这些解决方案,解决到银行的获客问题,现有客户价值挖掘的问题,互联网账户安全管理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用科技帮助你实现服务。这是我们整体的分享,我们中间也踩过很多坑,我们也看到市场上其实有很多乱象,我们很欢迎今天早上讲到的监管,这一些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家共同在一个生态圈里面才能实现整体未来的长期发展,这是我们对于科技怎么样赋能金融的一些思路和分享,谢谢。[详情]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主持圆桌论坛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出席会议并主持“金融科技发展促进中国金融业变革”环节演讲。[详情]
Connected Thinking首席执行官Matt Dooley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Connected Thinking首席执行官Matt Dooley出席会议并发言。 Matt Dooley表示,中国和发达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监管者的角色。中国有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管者,西方发达市场也有金融服务的监管,但中国有金融行业的监管者。Matt Dooley透露西方更关注数据,基于大数据创造出更多价值。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首先在HSBC工作20年,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我们第一次引入的系统是在银行所创设的由IT部门所建立的,在当时我们用不同的分行,全国都采用,不同部门做不同的事情。在HSBC我负责全球的数字业务,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我们并没有数字部门负责人,他们只是把数字部门当作一个渠道。我们作为银行来讲我们要有一个银行的结构,在银行内部工作的人并没有做好数字革命的准备,因为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在银行培养这样的人。我们有时候不想去避免风险,但是我们不想去奖励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金融科技主要关注就是银行在互联网引入之后15年后所做的事情,就像电话、移动手机所出现一样和ATM机出现一样,它主要把我们流程加以数字化,把我们现有模式加以数字化。金融科技在过去三年内在西方含义上它是一个小的银行的因素方面,包括个人银行、商业银行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看一下有多大程度上是数字化的发展,能够引入新的体验,引入新的商业模型,这种创造力就带来了不同的专业知识引入银行。中国有很大不同不仅关于金融科技,还有技术本身,这些技术公司他们进入了金融业。 我在汇丰银行工作的时候,阿里巴巴曾经要求HSBC推广支付宝,他们创造了PayPal,就像腾讯的微信支付一样,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和电子商务上能够去支付,他们需要培养信任,在体验里面培养更多的信任。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们全新的体验,支付也是其中一部分,支付以便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易,信任需要去建立,在中国日常普通人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支付,这是新的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中国就是人们开始这样做了,我们有巨大的人口,你们引入了支付宝,人们可能以前从来没有投资过,他现在有机会进行投资了,让他们钱获得更多投资市场的收益,他们做事情就是满足了客户以前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完全是建立在客户基础之上。在大的银行里面,我们实际上需要跟客户进行更多的接触,有两三个部门要不断的开拓客户,跟客户互动。我们看一下客户,实际上在整个机构内都是针对客户服务的,我注意到另外一个中国和发达市场不同的,监管者的角色,中国确实有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管者,西方发达市场同样也有这方面金融服务的监管,他们还有金融行业的监管者,对那些非银行公司进入银行业务,他们有卫生保健行业,整个体验上并没有利用现有的大数据,有的建立了整合性的体验,这些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在这些体验之上。我们并没有像银行一样关注客户,我们更关注数据,每个交易的数据,我们利用信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每个支付里面都有很多的信息,谢谢。[详情]
腾讯云副总裁朱立强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FiT)副总经理、金融云负责人朱立强出席会议并发言。 朱立强表示,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互联网金融已发展到金融科技。但是去年金融科技方面,特别是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这块沟通并没有那么特别顺畅,合作积极性也不高,而今年大家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另外,朱立强认为,银行业和保险业有一些关系,未来没有明确银行就是做银行,保险就是做保险,以后就是混业经营,慢慢变成金控平台。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不能说未来银行怎么样,只能说我们帮到银行做什么。我们科技发展,从原来互联网金融到现在大家经常提的金融科技,刚开始通过互联网的一些技术,其实只帮整个金融行业做了一件事,就是用上互联网的手段去把银行、客户、证券、保险基金这些行业联系起来,目前为止已经算是往前演进了一步,我们今年提得更多是智慧金融科技,加上我们人工智能的能力再加进去,原来实现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连接起来,现在我们更多考虑把我们人工智能的能力去赋能,比如说人工智能要做好有几个大前提,首先要有足够的大数据,然后要有很强的云计算能力,最后再加上人工智能相关的机器学习、机器化分析这些能力,缺了大数据、云计算也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所以我们一直把这几块很好的结合,结合起来产生很多我们一些金融科技的产品,来帮助到整体金融行业去进行创新。 包括在银行业这一块分两大块,做一些产品,一方面可以提高一些信息交换的效率,另外一方面通过人工不能去分析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实现一些判断分析。比如说最简单就是提供这种信息交换,比如说智能客服它可以提高金融行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其实它只是提高效率。 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对数据分析可以进行一些判断,做一些智能投顾,通过反欺诈的数据分析可以做智能风控,在放贷过程当中我怎么降低坏账率,还有我们怎么通过我们未来的后期二次定向的营销,通过一些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去提高用户的触达,触达以后如何把业务很好的介绍给他,怎么去办理?办理完了,在保险行业我如何智能的理赔,前面陈总也提到通过图象识别的技术如何智能的理赔,让用户和保险公司之间可以不经过保险公司人工介入自动化的实现理赔。包括未来理赔完以后怎么进行二次保险的销售,我们考虑了各个环节的产品。在一些流程银行过程中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高整个银行业整体内部一些流程的更智能化。所以这个智能化一方面是对外业务的,包括我们提到很多能力,还有对内的,对内就是提高效率,对银行柜台员工操作的规范性,甚至有一些银行还有一些小的需求,打个比方人工操作很多,甚至把中文的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个数字写的金额不一样,这个通过人工智能很简单识别出来不一样,不用最后查帐的时候发现,比如说漏盖了章了,这都是很普通的出错,其实都可以通过我们OCR这种技术,都可以把它在很简单的方式去解决。这些东西用起来以后可以提高很多的效率,减少一些差错率。我先简单讲这么多。 其实今年在6月份,刚才主持人说了这种局面正好那时候集中发了很多新闻,其实银行业的很多同行都知道的一个事,包括我们甚至出差到一些稍微边远一点的省份都很清楚的事,大家很多银行跟互联网公司之间建立很多合作,银行业很多跟我们沟通变得更加主动了。这种转变很大,明显感觉到这个事件以后转变很大。今年也是大家号称是金融科技元年,因为有了这个元年很多这种氛围也在转变。 其实去年在这块金融科技方面,特别是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这块沟通并没有那么特别顺畅,大家对这块的合作其实没有那么积极,当然也知道做,但是今年明显感觉到今年大家积极性很高,希望帮到银行业、保险、证券、基金,帮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我们也不断在这几个行业做了创新尝试和产品。国内几千家银行,其实在一些地市,一些三四线城市,再往下的银行现在挺困难的,困难越来越大,不创新困难只会越来越大,而且现在很多银行都开始积极做直销银行,直销银行应用互联网工具以后有一个特点,它没有这么多地域限制,这样对一些不拥抱这种技术,不拥抱网络的银行来说,压力更大了,用户有可能被其他已经做互联网化的银行的话,会去抢夺一些客户,这种压力更大。银行业最近一段时间缺钱多一些,有时候它还缺资产,缺很多资产,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能力把好的资产和有一些资金的银行去对接,我们去做一些撮合平台,我们互联网公司更多做平台,我们希望我们做好连接的角色和大家之间是共建生态,共同去连接,把社会上的资源更高效的连接在一起,资产方和资金方联系在一起。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其实有很多小贷公司,小贷公司其实很多缺钱的,它也要找到钱去放贷放出去,有些小贷公司做得用户群,这些用户群质量很高,这些资产还是不错的。但是它找一些银行合作,因为它是小贷公司,规模不大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希望做连接平台,我们把一些资金方包括银行,其他资金方,保险行业这个资金可以出借的话,我们也接,可以连接起来做一些事。 银行业和保险业有一些关系,包括现在做得银保通,未来没有明确银行就是做银行,保险就是做保险,以后混业经营,慢慢变成金控平台,也会跨界,我们希望在跨界中起到一些作用。[详情]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处长蒋则沈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处长蒋则沈出席会议并发言。 蒋则沈表示,金融一个特性就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金融科技在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遵循的金融规律和金融属性有比较大的差异,未来对于金融科技的探讨可能越来越回归到金融业务的本源。 蒋则沈将金融科技分为五大类,即支付第一类,科技支持型借贷第二类,保险第三类,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是第四类,最后一类是比较宽泛的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主要是指云,包括分布式账户这些基础性可以支持到金融业务重大的技术性的创新。他认为,金融业务在五类当中和科技结合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金融是长周期行业,它的每一个创新可能经过完整的经济周期信用周期检验,技术是短周期的行业,迭代升级在非常快的速度中实现的。 另外,从监管角度看,蒋则沈认为商业可持续是创新的重要特点,要杜绝运动式、拍脑门式的创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这两年非常火热,行业实践行为和创新非常多,从我们日常工作角度来讲确实给予很大关注,也进行很多学习和思考。我们日常工作当中跟传统商业银行打交道比较多,从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来看,实际上银行业应用科技手段进程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最早刷卡技术,到后来的ATM,以及到后来的网上银行,实际上都是在跟每个时代的科技手段相伴相生相互作用。进入到今天一个阶段,之所以大家对金融科技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于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速率,以及向我们公众人口渗透速度大大加快了,我们银行卡普及周期用了十几年时间,ATM十几年,网银非典之后应用了十年普及,迅速覆盖大量群体和人口,这样新的金融业务覆盖扩散速度,以及它所产生的风险,究竟对社会公众和金融安全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给我们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留下来预盼和准备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紧迫。这一轮金融科技究竟延续了传统科技渐进式的方式,还是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全球监管者都在高度思考的问题。 国际领域无论是金融领域理事委员会,还是巴塞尔委员会都对这个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我们把金融科技做出一个广义上的定义远远不够的,金融科技更多对现阶段一种现象简单的起名,究竟金融科技内涵是什么,究竟体现金融领域哪些业务,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实践。对金融科技做出的分类,大体五个类型,支付第一类,科技支持型借贷第二类,保险第三类,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是第四类,最后一类是比较宽泛的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主要是指云,包括分布式账户这些基础性可以支持到金融业务重大的技术性的创新,但是这些技术实际上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金融领域,在别的领域也可以实现,发挥它的作用。 按照这五个大类来分,实际上金融科技在不同的金融业务领域遵循的金融规律和金融属性可能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些既有的金融业务在五类当中和科技结合的速度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某一领域,比如说支付领域天生具有对科技的亲和力,探索创新普及速度快一些。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说吸收存款甚至是对公客户大额放贷这一块,可能科技现阶段发挥得作用更多是辅助性补充性的。 所以我觉得下一轮对金融科技讨论当中,可能越来越回归到金融业务的本原,会深入到不同细化的金融门类中做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来做更有意义的包括。这个过程对于金融来讲,金融是长周期的行业,它的每一个创新可能经过完整的经济周期信用周期检验,技术是短周期的行业,迭代升级在非常快的速度中实现的。 从我们监管思维来讲我们经常提到风险的底线思维,我们看到创新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否定这个创新,但是我们站在底线角度提出一个问题,这项创新失败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如果设想到它失败的后果的话,我们创新者用什么样实现安排机制,能够弥补吸收这样的方式,不让这个外溢成不可收拾信用风险。金融和科技结合我们面临挑战就是如何防止一个技术性的试错风险最后转化成影响巨大的金融风险。 如果说中关村倒闭一家互联网的创业型企业,可能社会公众并没有什么切身感受,如果一家以技术驱动金融企业,它掌握了社会公众的基本资源,它倒闭可能就变成一个社会风险,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金融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我们放一笔贷款出去可能是一百块钱,挣七八块钱的利息,如果这笔贷款整个失败,赔掉的是一百块钱的本金,银行有风险的准备和风险拨备,我们要从最坏地方打算,经历的金融试错过程当中,短时间会产生对我们金融风险冲击,不会影响整个银行包括金融机构持续向前发展的整体进程。 所以我觉得在金融科技大体的背景下,我们一个关注金融和科技在不同的业务门类会遵循怎么样的金融规律而实现出不同创新发展的成果,另外我们怎么树立一个底线思维,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做好风险上的准备,这是我现阶段的基本看法。 实际上从监管的角度来讲,目前跟国际同行交流里边,大家最常形成的共识监管应该保持技术中立和渠道中立的态度。任何一项金融业务风险产生的本原实际上来自于它金融规律的本身。至于这项金融业务是通过物理渠道呈现出来交付给投资者的,还是说通过新兴的电子渠道投放给投资者,都不会改变它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以及管控这种金融风险的方法。当然随着科技的普及,可能有一些传统的监管上的规则上的表述需要更好的适应技术情景下金融业务的实现方式,但是它是一个文本或者表述形式的完善,不会改变金融风险内在的那种情况。 因为如果算上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启动,整个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实际上给我们留的观察周期太短,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监管者都还在密切的跟踪了解金融科技下一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走向,究竟会不会真正产生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和对金融业务本质风险的彻底性的改变,这个大家都在观察。在这种观察形成有机结论之前,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监管者,因为他们的立法修法的流程比较复杂比较长,总体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监管方式和监管规则,以免对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不必要的扰动。 另外一方面金融科技给监管者带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新命题,就是说一项金融业务在传统模式下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一个法人主体,这家金融机构的主体对应关系比较明确的。我做存贷汇业务我找到银行,银行通过各种渠道把你服务好。我做证券交易业务找证券公司,我要买保险就是去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因为环节无边界性,整个交易过程在虚拟环境当中,最后呈现给用户实际上是单一的结果,这个结果背后实际上可能是多个法人主体共同分工协作的过程。就像我们现在登录谷歌、登录百度,我们只看到一个字符的输入窗口,当你把搜索需求输入进去以后,后面是非常庞大的运行体系分工合作最终呈现给你一个成果,给监管者带来一个新的挑战就是说我们怎么认定这个产品背后更多的分工合作者他们之间的法律责任和风险责任是什么?一个风险出来以后,A机构承担多少责任,B机构承担多少责任,C机构承担多少责任,这是我们在以前单一情况下不会遇到的问题,在互联网下需要我们产生新的思考,这个集体有持牌机构有非持牌机构,有金融机构还有非金融机构,有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还有很多外包的机构,他们之间责任究竟如何承担,未来出现问题谁来承担监管责任,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新的风险责任模式出现,也会推动我们监管用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监管方法来看待来审视我们下一步的监管模式和方法。 谈一点个人看法,我一直是坚定的相信人口进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的看法。我觉得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本身都是一种直接来对接服务人的需求的两个领域。金融业作为窗口行业这种特征更加明显。中国我们的互联网人口普及速度非常快,如果说我们按照70后、80后、90后人口特征来看的话,实际上90后可能从他们真正可以认知世界的年龄段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互联网,接触到了电子渠道。网上有一个词叫做“网生代”,生于互联网的一代,按照这个年龄结构推演的话,今年是2017年,90后网生代的人口已经正在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使用服务渠道的特征和偏好,我觉得他们会很快去影响到这个社会主流的使用偏好。 另外因为中国是一个社会变革和改革发展进度非常快的国家,待机人口与待机人口之间特征跳跃性比较明显。75后、85后、95后,在其他国家认为是完全不是很一样不同的社会人口的群体。所以说90后网生代的互联网特征大量进入社会主流,他跟社会以前几代人口特征呈现跳跃性的发展,这种人口特征很可能带来我们社会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经济模式的快速变化,金融只是这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很小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窗口行业又是服务行业,它很可能最终服从于人口进展和偏好。我们等待预盼这样一种跳跃会不会真的发生,这种跳跃真正发生,它对金融的推动变革力量非常大的影响,也是非常紧迫的。 从监管者的角度,我们更多表达一种对数据应用的谨慎态度,因为这是承袭了我们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大数据和概念形成,核心传统在于数据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了,原来很多信息沉淀在我们系统中,沉淀在我们纸面说,不会转化成商业利益关系,但是一旦有了交易,可能数据持有经营行为产生一些变化。从各国的监管机构来看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对于隐私保护重视程度非常高的,在很多程度上他们宁愿以牺牲金融效率的情况下保护公众的隐私。从数据伦理的角度来讲,我觉着数据的商业应用一定要注重三个方面权利主张,第一个一定要让数据实际持有者和所有者,就是我们公众自身充分有知情权,知道自己数据被采集之后用于什么目的,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允许它客观准确专业做出自己数据让渡的概念。第二个保持数据应用一致性,我采集数据之后告知所有人目的,实际应用必须于前期约定保持一致,我不能说以信用卡采集了数据,转而我就向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推销保险。第三赋予数据持有人的抗辩权,一个数据决定客户享受的金融业务和信贷待遇的时候,当他某一个因为所谓的数据瑕疵影响到他服务的时候,一定赋予他一定解释权和抗辩权,他有权利向金融机构解释说明你这样一种对数据的解读和使用是不符合我的客观的数据事实和利益的,我有权在符合公平仲裁的机制条件下,改变对我数据不公平的认可,我觉得在这三个权利保障情况下,我们很多数据商业应用才会在比较公平公正的平台上实现。 实际上从监管角度来看商业可持续是一个创新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怕那种运动式、拍脑门式的创新,冒一下,最后证明才财务上、商业上根本不可行,最后就自然的消亡了,所谓收益角度又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一个是利润的正收益,你这个东西究竟直接能给一家机构带来多少正向财务利润,还有你在风险成本上可以节约出来的这部分东西,也可以转化为机构的收益,很多银行实际上这样做的。最简单例子电话的客服中心,对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本支出的单元,通过这个呼叫中心的建立实际上节约很多在物理网点铺设中投入的成本,这个也可以在它的财务上体现收益,这更多是商业机构自己考虑的问题,我们重点关注它的可持续性的问题。[详情]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陈德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陈德出席会议并发言。 陈德表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之前传统业务是在网点通过受理、审核、记账、授权多个环节,有的需要十几个动作,而现在可以通过云技术改变为网点受理、总行集中处理的总分行一体化协同处理,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了工作效率。 另外,陈德透露,结售汇业务方面,传统在网点办理需要20分钟,现在银行在新型智慧柜员机渠道只要一分钟就可以办完结售汇业务。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亚洲银行家主办方,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有人说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传统银行业物理渠道会消亡,建设银行实践证明金融科技创新与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发展相伴同行。 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我们传统业务处理是在网点,通过受理、审核、记账、授权多个环节,有的需要十几个动作,现在我们通过云技术改变为网点受理、总行集中处理的总分行一体化协同处理。我们原来业务处理是串行一步一步的完成,现在我们总行通过并行批量集中处理,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个效果是效率提升,我们原来办理普通对公结算业务平均需要五分钟,现在需要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客户服务。另一个效果是节约运行成本,我们原来每个网点都需要配备一定规模办理这种业务的人员,现在我们是在总行业务处理中心按每30个网点配备一个人为网点提供支持,在总行协同处理全部业务。 第二方面我们传统企业客户支付时,需要网点人员手工折角验印,现在实行总行集中自动验印,而且为防范出现问题我们买了保险。 第三方面我们利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精准营销技术,研发了智慧柜员机新型渠道,既解决了线上不能开户的问题,又解决了线下流程过长服务效率比较低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我们建设银行最主要的渠道,每天开户十几万笔,手机银行业务20万笔,保险等其他销售基本上都在这里面去做。结售汇业务,传统在网点办理需要20分钟,现在银行在新型智慧柜员机渠道只要一分钟就可以办完结售汇业务。 第四方面我们还应用新的技术,推动了传统自助银行转型。自助银行我们大家觉得以前是取现金、存现金,现在自助银行55%业务做销售,信用卡分期、建信保险销售在我们自助银行做了五十多万笔。 第五方面我们推进人员转型。没有金融科技发展建行不可能转型,我们传统柜台人员是10万人,现在柜台人员5万人,这5万人转型到产品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岗位上,我们通过转型这五年新增1300多个营业网点,延伸了覆盖面,这1300多个营业网点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招商银行的网点数。 第六方面我们物理渠道转型也带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原来客户办业务需要多次的刷卡,多次的输密码,多次的签字,现在我们是一次刷卡,一次输入密码,一次签字,因为我们研发了客户互动终端。 第七方面原来我们网点人员是在玻璃后做销售,跟客户沟通隔着玻璃,我们研发了龙易行移动智能终端,走出去,走到商户,走到商圈去做业务,由客户自助自主购买产品和服务。我们应用刷脸解决什么?我们通过刷脸比对和联网核查身份证,自动比对提高效率。 谈五个精准营销的事情。大家都在谈营销,都在谈精准,但是要实现精准得需要大数据,建设银行大数据的应用和金融同业一样都在广泛的发展。 1.云平台,我们一万多个网点,两万八千个自助银行,总行集中处理审核,需要多少人力?我们搭建了云处理平台。外包的公司、外包的人员、还有我们行内的人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处理客户提交的业务。 2.金融科技推动了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建设银行物理渠道转型也带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全面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实现客户智能识别、智能引导、智能办理、智能感知,会带动金融科技更好的发展。我们研发智能机器人[股评],以后来到建行银行,接待你的大堂经理是机器人,就像我们前段时间所看到的迪拜的智能警察就是机器人。 3.网点的设备我们要实现互联,实现智能管控、智能展示。 4.要推进我们现在的自助银行,要实现我们自助银行客户服务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还有获利能力,这都需要新技术的应用。 5.未来的建设银行,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龙易行智能终端等全渠道协同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新形态。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公司、还有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年,包括监管部门,包括各银行,包括我们参加很多的论坛,更多谈得是挑战,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推动了我们传统银行的转型。建设银行在推进转型方面我们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会给社会、给广大大众在各自领域,在各自方面填补空白。我们也特别希望与互联网企业更好的合作,推动建设银行走向更大的客户服务的平台。[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涛在会上表示,中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延续了分业思路,众筹让证监会管,P2P让银监会管,但按照信息中介原则来说又跟银行业监管不是完全一致,因此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中央和地方监管协调理论上确实存在问题,监管协调矛盾是存在的。 他认为,未来对于类似于像P2P这样既在国家层面又在地方层面涉及到监管矛盾的一些问题,这个矛盾短期内还不是能够解决的。因为一方面监管规则按照自上而下集中度是不断的提升;另外一方面还面临权利不是很突出,但责任仍然很突出的这种差异化矛盾。 杨涛指出,未来P2P网贷平台繁荣的日子可能难以持续。但因为各国对P2P网贷平台的差异化定位,未来信息中介平台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是不好预测的。[详情]
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华而诚表示,今年宏观经济特别讲究去杠杆、降杠杆,中国负债负担增加非常快。另外,一行三会的监管改革正在走向比较集中综合性的监管,如果创新走在金融监管前头,那很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跟我一样在这里听了两位精彩的发言,学习之后可能都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关于监管的问题,我们在银行工作都知道,今年从四年以来宏观经济特别讲究去杠杆、降杠杆,中国负债负担增加非常快。中国金融监管方面也加强了,有所谓“金融乱象”等等。听了两位发言有相当大的收获,美国监管方面最大问题就是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产生的金融问题。所以从中国借鉴角度来讲可能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刚才讲我们金融科技大潮的发展,不管是传统的金融也好,像我们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或者类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公司做类金融的业务都产生了很多新的金融现象和产品。因此从监管角度来讲产生很多所谓他们以前没有看到的现象,而且发展非常快,因此从金融监管假如说我们创新走在前头,监管走在后头,很可能发生金融危机。从我们银行被监管角度来讲,我开始理解同情监管,所以我们监管非常辛苦。刚才讲创新,尤其是利用金融科技的创新,使我们能够产生更多的借贷行为和债务的累计,因此这个情况下,从我们个人金融的角度,杨教授讲的金融科技除了发展新业务之外,是不是这个情况之下,能够帮我们做一些所谓防范金融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片蓝海。 你不管做任何金融业务,银行也好,我们也知道要防范风险,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会走过头,美国金融历史比我们多很多很清楚的。1990年到现在两次金危机,第一次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后来股票市场大涨,虽然美联储伊斯曼当主席人家也问过他,说你股票涨太多了,伊斯曼当时的回答,股市什么时候出现泡沫我不知道,事后出现我知道,我马上货币政策来救,不管怎么讲出了泡沫。第二次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等等,什么叫做次贷危机,本来偿还不了的这些人可以借到钱,资产证券化等等很多环节,负债产生的很多创新。怎么达到创新和发展的平衡?我觉得除了科学之外还有艺术,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目前的环境。 今天两者发言有相当大的交集,一个讲利用金融科技怎么创新,一个说创新之后不能过头,我们监管不能落后。刚才提到P2P,就是我们说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我们知道你是借款人你要负全责,你投资这个项目不成功你要负全责,我们互联网金融公司几千家都倒了,这个影响到消费者保护问题,我们也出了一些金融监管办法,我们知道它叫信息中介,P2P这些公司,而且你钱要经过银行托管等等也开始有一些保护措施,这个还是发展的过程。 我们一行三会的监管改革走向比较集中综合性的监管,现在正在进行。刚才讲P2P平台其实从内容来看,因为美国叫众筹,这个众筹美国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几年前开始的时候,它其实是股权融资为主,我这个平台做股权融资不是债权融资,P2P有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一个是债权融资,我们当时以债权为主,这个债是证监会还是银监会管,可能有不同的情况,借款就跟银行一样,银监会管。监管还有不同的问题,两种不同的P2P平台,我不知道杨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美国就是股权为主的平台,大概是这样。那时候为了促进美国金融危机就业的时候,他希望很多小公司能够不要经过美国纽约上市来筹到钱,因为那个非常贵,成本非常高,在互联网上允许你100万以下你可以筹,但是是股权融资,从那开始,我们2003年发展非常快,但是我们主要还是以债权为主不太一样。[详情]
前美国众议院议员、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提案人、前美国众议院议员、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巴尼·弗兰克表示,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他认为中国现在金融机构的负债规模不会影响到体系的稳定,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和应用这些科技创新的机构现在没有令人忧虑的高负债危险。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都提到很多美国监管业如何向前发展,我谈一下我的观点,在美国,特别是在特定的这些监管法规,我们如何监管金融科技关于《多德弗兰克法案》确实是的,当特朗普上台之后他说他想做一个改变,《多德弗兰克法案》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的东西,我们看到特朗普总统说的和做的有时候没有太大相关性,当然事情也会有变化。很清楚一点美国国会不会做出重大的改变的,特别是金融监管方面,特别是我们2016年采用的监管措施方面,大家知道我们有参议院和众议院,可能众议院立法速度超过了参议院,需要多数投票赞成才会做出重大的改变,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些信息。 在众议院的话,可能有很多的议员投票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而且所有的共和党议员并不支持做出针对这个法案的重大改变,不会有大多数的议员赞成对这个法案做出很大的改变。所以如果想废除这个法案的话,可能大家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可能会有一些改变,比如说现在参议院做出,在众议院通过对于小银行来讲有一些更有灵活性的做法,比如说少于一千万资本的银行可能更加灵活一些,自由一些。一些大的主要银行会受到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的更多监管。现在的话,可能是150亿门槛,当时我们对资产的范围定得太高了,我们应该定为125亿的标准,不会有太多立法方面的变化。我们将会看到川普所任命的官员管理《多德弗兰克法案》这件事情的,他们可以说做得事情并不如奥巴马政府做得事情更加强有力的监管。 但是特朗普的幕僚并没有很好运用他们的权利,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有任何问题的征兆出现,我想关于金融监管方面特朗普的幕僚太乐观了,他们认为一旦我们给予金融机构更多自由度,他们会有自律,这一点他们估计的太乐观了,因此我认为之前的立法体系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接下来在立法中我们做出哪些行动,其中一点跟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相关,在我看来非常清晰的一点,我作为委员会的主席的时候,正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当时美国犯了一个错误,也就是说监管远远落后于创新。当然私营领域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也必须向前推进。但是同时当创新向前推进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监管,必须要有规则,使得社会能够从创新中得到更大的利益和最多的福祉,并且将可能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当时监管起步的太晚了,因此,当时许多的创新举措从8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8年,当时一场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从80年代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甚至很多监管都没有在以内,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罗斯福政府主政的时候,他们对于证券业监管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到了80年代这一局势发生了改变,我们没有使得规则赶上创新的速度,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当时我们面对是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机构所负的责任二者之间出现了分裂,使得很多金融机构背上了负债,他们负债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责任,也就是说当时很多人他们借贷来购买房屋不动产,但是他根本没有偿还的能力,这些债被包装成次级债,在次级债市场销售,这些根本不考虑人人有没有承受能力,当时机构鼓励人们负债,但没有考虑到人们的偿还能力。 随着AIG发现170亿美金的证券价值没有办法收回,这一笔坏账当时是布什政府导致了经济陷入了巨大下滑的漩涡,因此,当时解决这一危机就是重新建立贷款和偿债责任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性的先规避。当时有一些金融机构把盘子铺得太大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说金融机构的规模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而是说各大金融机构他们负债远远超过偿债的能力,这才对金融体系造成了威胁。 我想这些规模巨大的金融机构,他们的负债超过了偿债能力。另外一点也像以理先生提到的,就是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个也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今天根据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所担忧的,事实上我现在担忧程度不及当时讨论立法的时候,我并不认为中国现在金融机构的负债规模影响到体系的稳定,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和应用这些科技创新的机构,我认为现在并没有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高负债的危险。但是这个过程中我所关注是消费者他们的权益他们的利益,当时我们通过立法所关注是保护借贷人的利益,之前我们想要保护是债务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越来越关注系统性风险的时候,我们更加债权人的利益,特别是P2P这种借贷方式,我们如何分配责任?在P2P的借贷中,如果出现违约的话,这个责任该如何划分?美国当时通过立法的时候非常简单非常清楚,如果人们贷款买房却没有能力偿清贷款的话,这种信用违约吊期(音),这个是不是很难翻译,因为信违约吊期(音)本身英文中不合逻辑的,把责任归结在这一系列次贷包装在市场上继续出售这些不良债权的人,把责任归结到他们身上,作为债权人,他们发现发出的债没有办法收回,在P2P借贷中,我们看到更多风险在债权人那里,债权人把这笔钱放在机构中,但是债权人发生违约风险没有办法收回,我们在债权人、借贷人中如何划分责任,一个理论就是在P2P市场上如果对这个责任不佳管控的话,可能这个债务就越滚越大,如果债务人没有办法偿清贷款的话,所有债务都是落到债权人头上。未来我确实有一些忧虑,第一就是债务人负担了债务违约的风险责任在P2P的借贷模式中。对于债权人的保护在哪里?如果我把钱投到P2P的平台中,谁来负责监管债务人的金融信用,还是说我自己就活该承担这个损失,有谁来保障我的权益?这是一方面人们会担心的一点。 另外一个领域就是比特币,比特币是美国金融科技监管者逃不开的问题,对于这方面立法人们越来越的抱怨,说现在立法限制了比特币市场的发展,但是事实上这并没有对于借贷市场形成很大规模的限制。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在美国借贷市场,银行的借贷市场主要限制因素并不是他们所保有的资本,而是赎回股权以及股利,也就是说这些大银行把过多钱用在偿付它的股东那里,而不是其他的渠道。我们讲现在银行在美国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来自于金融监管而是对安全的忧虑,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一系列的反洗钱法案以及一系列的其他方案,反洗钱方案刚开始防止毒品贩子洗钱,现在防止恐怖分子洗钱,因为比特币有可能被作为一种新的洗钱手段,也有可能进入不法的金融交易,政府有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限制,甚至是制裁。 现在我们看到政府做出的这些限制措施,并不仅仅是反洗钱,美国现在立法者和监管者必须要监管比特币的交易,监管者必须要看到如果要实现有效的监管,必须知道谁在用这个钱。在美国使人们感到忧虑的一点,比特币有可能在美国被人们用来逃税,比特币和逃税联系在一起。另外一点,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因为我一已经退休了,我不需要为这个每天担忧,但是我所关注的一点是主要的宏观政策工具,在西方经济中这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政策工具之一,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美联储应对经济增长就是花钱,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曾经有一段时间主要目标是对抗通货膨胀,现在花钱来增加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率提高到2%。我想说的是小规模通货膨胀就像怀孕一样,在初期是看不出来的,我想之前美联储忧虑是通货膨胀过高,现在忧虑是通货膨胀过低。但是另外一个比特币产生的风险就是它是完全不受政府监管的,正如我今天所讨论的当然美联储或者欧洲央行可以允许这种加密货币在一定规模上的流通,但是如果这种加密货币的发行和交易规模扩大一定量,也面临量化宽松的话,怎么办?如果人们增加加密货币的发行量怎么办?这笔钱,这种加密货币很大一部分不受政府监管甚至流于反政府人士那里。我刚才一直讲美联储或者是美国政府,事实上我们也不可忽视美国州政府的作用,人们常常认为有过于繁琐的监管。我们知道美联储是国家层面的金融货币监管机构,但是在各州还有各州的金融货币监管机构,怎么监管P2P借贷?非常有趣一点是银行本身,当时我试图推动通过这项立法的时候,有很多银行他们不想要监管,他们认为监管是非常糟糕的。但是提到P2P的时候,同样的这些银行认为,监管是非常好的,他们欢迎监管,并且他们希望把这个监管从州的层次提升到国家层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尤其希望政府加强对P2P的监管。 第三点关于加密货币我所观察到的,美国的支付宝,在美国美联储可以监管VISA卡和万事达卡的限额,也就是说这个发卡行无论是VISA卡还是万事达卡这个有一个最高的限额,但是美国的支付宝(音),比如说在线零售商通过美国的支付宝(音)支付的话,我们看到零售商和支付系统之间可能有一些分歧,我认为金融科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P2P可能发生的风险,我并不认为在中国金融机构的负债率会超过他们的偿债能力,而在美国金融机构负债率超过他们的偿债能力层是导致次贷危机的因素之一,我关注的一点,我看到的最大冲突点就是金融科技、加密货币、以及其他试图减少政府的监管,因为在美国已经有一些经济学家在撰文批评一些降低风险的监管政策。我认为在美国未来会更加的明朗,这些新的金融活动形式,比如说加密货币,不可以被用于逃避政府监管,特别是用于资助恐怖主义活动,这是在美国尤其需要关注的一点。[详情]
亚洲银行家主席以理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亚洲银行家主席以理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涛表示,监管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金融科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适应当前的金融监管特征。他认为,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创新方面会有一些保守之处,但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重要创新的主体,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主体。 以下为演讲实录: 金融科技是当前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特别热的一个词汇,大家金融开玩笑说金融界人士聚集在一起步谈一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似乎就不能一起愉快的聊天了,这里面反映了一些现象,一方面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对于金融、经济、社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应该说是自一两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有的,当年电话、电报产生对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产生了影响,今天新技术的发展从量变逐渐到质变,确实对我们经济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面向未来所看的新金融我们需要展望的。另外一方面技术推动金融变革当中也有一些泡沫在里面,我们看到这几年纷纷扬扬涌现无论是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相结合,里面也出现一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既有良币也有劣币,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互联网金融出了问题,也引来了大的整治。我和各位分享的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未来在分态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上有两大制约因素直接决定未来前景。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一样,都面临来自于监管政策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不确定性。 第二个这样所说的各种样的技术,它的本身如何在金融领域进一步有效的应用,这里面需要实现标准化的。第一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们国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在前一段时间政治局会议上也首次提出了“金融乱象”这个词,这个词提得非常严厉的。所谓“金融乱象”归纳来看既有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曾经出现的问题,也有互联网金融领域涌现一些泡沫和问题。还有一些完全不受监管在体制外,比如说一些所谓打着现货名义做期货的民间平台,比如说邮币卡市场。种种领域出现的一些乱象,使得当前这个阶段以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这样一种特殊政策环境下是不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它的空间受到重大的约束。我觉得可以从几方面看这种挑战,就是整个监管和政策的挑战究竟在哪里? 第一方面我们知道任何国家监管都是在一个效率和安全的恰恰板上保持一个平衡,在当前这个阶段,未来几年我们国家翘翘板上更侧重安全问题,因此,无论是传统金融领域还是这些新金融领域,特别是高风险的一些创新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遭遇更加严格的一些监管。特别是前两年有一些以技术创新的名义,实际上制度套利的活动,肯定受到更多的约束,这是肯定的。 另外既然现在以风险风控和安全为重中之重,我们可以看到新技术(英文)金融科技除了应用于投资融资这样一些领域,它本身有效跟风险防范跟安全相结合,反过来看这领域反而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发展蓝海,无论是监管层面,宏观所谓的(英文)还是行业层面,还是主体方面,如何应用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技术应用于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安全领域,这是会迅速发展的蓝海。 与此同时你同样在不同环境下也可以挖掘政策背后的其他机会,这次金融工作会特别提出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程当中现在越来越迫切的想利用新技术实现原有的突破。比如说过去一个区域经营的约束下,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要进行跨区域的风险分散基本上不可能的,如何利用新技术通过发展直销银行,通过利用新技术支撑解决原有的矛盾,同样也给金融科技创新和探索提供一些重要的蓝海。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到监管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面对每一时间段,当前的金融监管特征,金融科技创新某种程度上都需要有所适应。当然我们如果进一步的划分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无非我们可以把它看到既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技术做的一些重大的突破,也有一些纯粹做技术只是给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做一些外包支撑的模式,也有一些用新技术自己做一些类金融业务的,就这几种形式来看,未来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又是不一样的。 刚才我谈得是监管和政策其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对金融科技的影响,我谈具体模式之前,我还要谈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然后我想归纳我刚才所说的三个方面具体模式可能带来的变化。除了政策跟监管之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谈得叫做金融科技的标准化问题。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们的金融科技,我们各个领域应该说新技术跟金融的结合出现了一个非常所谓繁荣的状况。但与此同时其中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业务标准,我觉得存在大量不足之处。我自己过去对支付是关注比较多,如果各位了解支付领域就会发现移动支付这些年增长是非常之快的,但是这个领域也存在大量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因为当新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时候,很多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这里面无论是业务、软件、硬件,无论涉及到各个环节,某种程度上可能都需要进一步的实现标准化。 从理论角度来讲我们谈的很多金融科技,你说区块链跟我说的区块链,你说人工+智能,和我说的人工+智能可能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美国谈智能投顾有特殊的背景,在我们国家谈智能投顾是智能+顾问+投资,还是只是谈得智能+顾问,二者又是不一样的。我们谈金融科技的时候,首先把共识基础、标准化的范畴、模式首先大家达成共识,然后再谈下一步在这个基础上更高层面的建设问题,这个也是重中之重。 前段时间人民银行五部委发布一个推动我们国家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其中金融科技我觉得就是重中之重,未来无论是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其他一些技术如何有效的跟金融结合,不仅要停留在过去泛泛而谈的基础上,而是要实现技术标准跟业务标准进一步有效的结合,这是我想谈得第一个大的观点,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都有重大的一些前景和机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充分关注影响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政策与监管,另外一个金融科技本身标准化问题。 谈了问题之后,想和各位分享的是第二方面的方法。我们说到金融科技我刚才归纳了一下,包括三个层面,这是我个人一家之言。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银行、传统金融机构,有些人把它经常放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对立面。一方面确实这样一些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创新方面有一些保守之处,另一方面你需要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重要创新的主体,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主体。如果我们仅就从数据来看,你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得无论是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大家关注度比较高,认为影响非常大。但是你从交易的金额,从系统重要性来看,毋庸置疑的无论是非现金支付还是电子支付的角度,非现金支付角度银行业按照2016年库里总金额是97%左右,它仍然是这个体系最重要的主体,我们大量第三方的移动支付跟互联网支付当中,除了一部分作为备付金账户的余额支付之外,还有大量是外部支付需要挂卡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传统金融机构确实遭遇挑战,叫苦连天,另外一方面其实它掌握了巨大资源,不是这么容易被颠覆的。另外一个层面如果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有效结合金融科技的挑战,对整个金融变革的方向也是形成拖累的,这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过去我们看到对于国内银行业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当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们经常以美国举例,过去经常有人说富国银行前几年分支机构不减反而有所增加,近期我看到,富国银行可能有种种原因,说未来两年要减少450家分支机构,作为过去重视线下的这样一些做得不错的机构,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它也在发生变化。面向未来银行、证券、保险可能越来越不像过去的概念了。 前段时间大家也有关注,像英国的银行,这样一家拥有全功能牌照的直销银行,完全基于手机APP的,这是移动时代银行可能发生的变化。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它的思路无论是依托于分支行还是依托于线下,在渠道整合方面,面向客户需求方面应该说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挖掘需要改善。如何面向未来面向客户实行渠道整合,实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与此同时也是有重大的机遇。 我自己有很多切身的体会,很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也一样,不断的谈获客,但是如何把现有客户服务好,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了。比如我自己坐高铁的时候,有一次坐了高铁的商务座,高铁的商务座的饭特别难吃因为是免费的,我说能不能给我们问问餐车那边,服务人员说我们跟餐车不是一个条线的,我们只能找餐车的人把他叫来给你问一下,他能提供什么饭。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也有大量部门、渠道、条线,它更多从金融供给的角度看问题,不是反过来从客户角度看问题,你挖掘更多的客户当然很重要,把已有的客户,无论是高端、中端、低端服务好,里面也有大量的蓝海,新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一点,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传统金融机构的拓展和突破。 第二个所谓新金融组织来看又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型纯粹做科技本身的促进作用。当然做科技本身促进的可以是做一些局部的金融科技的外包,也可以是做一些所谓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这也是不同实力的机构可能做的,就前者来看诸位可以发现,近两年国内涌现一批比较有势力做得不错的机构,它就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做IT基础设施支持,做大数据分析外包的支持,做一些客户发掘,做一些管理的支持,做一些金融后台基础的支持,也很受市场关注,就这些方面的机构来看,应该说未来一段时间它是符合国家政策和战略的。 当然在各种各样的创业企业不断涌现过程当中,最后真正能够在市场扎根下来的,还是能够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有所贡献的。 在过去一年多来我接触了很多区块链企业,我发现这块时间真正有所成功的,很多也是把区块链应用于金融安全方面,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真正有所落地,这是我觉得第二个领域,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又是未来重大的蓝海。 也有一些比较大型的组织,包括传统的一些类金融组织,比如说像VISA、银联这样的组织,也有一些新型像蚂蚁、京东,它也在谈自己突出是技术综合解决方案这种能力的输出。这里面当然在未来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实际上我觉得不好说,因为这样一些大的机构平台它都面临一个转型问题,都面临作为一个技术服务商跟它金融私营业务如何把握好突破的问题,但是形式上都在改变。VISA过去都是比较高冷的卡组织,国内他们也推出了创无线这种活动,形式上他们放下过去的身段,表明更加开放,开放给创业创新的一些技术解决方案。他们在中关村今年年初举办一次活动,这次活动跟我们过去的不太一样,到创业大厅里面比较休闲,在开会头一天VISA朋友专门给我打电话,说杨教授为了表明我们这个会议面向创业者的氛围,您第二天能不能穿牛仔裤,不要穿西装,我特别回家找牛仔裤,找到我大学时候的一条牛仔裤,我突然发现膝盖有两个洞,所以第二天没有能够穿牛仔裤还是穿正装过去了,表明传统组织正在放下身段,向更开放的一些技术提供商转变。 最后一个模式就是所谓利用新技术还是做金融。利用新技术做金融按照现有的监管原则,未来会遭遇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过去他们创新的好日子,就是说有一些制度套利创新的好日子可能空间越来越了。当然一方面像大型的互联网巨头它慢慢具有系统重要性,它在监管方面会遭遇另外一个层面比较重要的监管。像那些过去比较零散小额的这样微型类金融组织可能遭受另外一套监管模式,未来我们国家面向新金融、金融科技的监管可能是分层的,可能面对不同机构有不同的着眼点,可能是奖优罚劣的,正如本次金融工作会提到所有金融和类金融业务都会遭受更严格的监管,这是大家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说如果你还要用新技术在体制外做一些类金融和准金融业务你就必须遵循全新的游戏规则。 总而言之,刚才我谈到金融科技在全球都迎来了一轮比较新的浪潮,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全球(英文)领域的风险投资增长非常快,无论基于各种数据,中国全球投资浪潮当中它占得比重都有一半以上,这一方面使我们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前景看到非常的欣慰,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更加的冷静,根据我刚才所聊的,其实中国当前热潮背后也有一些短期化的因素,比如说资本的冲动和驱动,监管相对的宽容,这些是短期因素。当然也有长期因素,比如中国电商经济、新经济的欣欣向荣,比如我们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巨大的网民群体跟移动手机用户群体,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候,所伴随的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模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有人开玩笑说聚会的时候我们最好吃小龙虾,因为吃小龙虾两只手都沾上去,不会拿手机刷微信。意味着居民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中国市场一些比较长期的特征。 我们面对当前这种热潮作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来看,一方面要理性看待我们短期因素跟长期因素,另一方面对于机遇和挑战都需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应该说有一句话叫像风口的猪一样的,风口吹起来的猪如果摔下来也很惨,没有人会对飞起来的猪以后替它着想,面对这个大潮在这个阶段如何更加理性发展,如何推动,我们金融变革使得它真正对于居民的福利改善,对于企业融资状况,对于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是当前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现在把中国的金融问题实际上抬得太高了,希望货币政策和金融解决很多矛盾,进而也希望金融科技解决很多矛盾,中国有大量的问题不是金融能解决的,所以我们把移动支付算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时候,也不要对金融科技和金融有更高的预期,在更理性的范围内看待金融科技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领域的挑战。谢谢大家。[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