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曹中铭
上市公司通过停牌的方式规避股市下跌,但上市公司的股价是存在比价效应的,在其他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的背景下,停牌的上市公司复牌后,补跌往往变得不可避免。
继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后,日前,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业务指引》)。《业务指引》也被市场解读为史上最严停复牌制度。
此前,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停复牌业务,沪深交易所也分别发布了类似的指引或规定。不过,由于规则上存在漏洞,也由于在执行上不到位,上市公司的停复牌乱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上市公司在停牌上所表现出的“随意停”、“任性停”、“长期停”等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基于此,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停复牌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从《业务指引》看,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的停牌时间将大为缩短。比如像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要约收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即使确需停牌的,最长也不能超过5个交易日。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期间,原则上不能停牌,确需停牌的,最长也不能超过5个交易日。重大资产重组仅允许发行股份支付交易对价的申请停牌,国家相关部门对停复牌时间有要求的,最长停牌时间也不能超过25个交易日。而且,对于上市公司任性停牌的,交易所可强制复牌。对于滥用停牌或频繁申请停牌的,交易所可拒绝其停牌申请。因此,今后上市公司欲长期停牌或频繁申请停牌的,将变得不太可能。
上市公司停牌的目的,主要是出于保证信息公平披露与提示重大风险等方面的目的,但在A股市场,停复牌却催生出诸如防范内幕交易、信息保密、发行锁价甚至是规避特殊市况等多方面的功能。显然,这些催生出的功能,既增加了市场交易阻力,也弱化了市场的流动性。比如2015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期间,有超过千余家上市公司为了躲避股市下跌,纷纷祭起停牌的“法宝”,股市因之出现了千股停牌的奇观,也导致市场流动性衰竭。而在近几年来,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股份面临爆仓的风险,同样以停牌的方式规避股市下跌。在《业务指引》正式实施后,“去功能化”将会成为现实。
与原先相比,目前沪深股市停牌的上市公司占比已经大幅下降。不过,如果以25个交易日作为长期停牌的衡量标准的话,停牌超过25个交易日的上市公司达22家,有的停牌时间甚至长达3年多,比如像*ST新亿停牌时间达到723个交易日。此外,深深房为531个交易日,信威集团为465个交易日,停牌超过100个交易日的也多达10余家。像这些停牌“钉子户”,显然都应该早日定点拔除。
事实上,在证监会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停牌上市公司曾掀起一股复牌的热潮。而就在日前,银亿股份不幸成为首家被强制复牌的上市公司。银亿股份今年8月23日开始停牌,11月20日复牌,停牌时长89天。该股复牌后,已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超过20%。无论银亿股份当初的目的是什么,其停牌并没有达到规避股市下跌的效果。
其实,借助于停牌规避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成功的案例很少见。2015年千股停牌出现,由于股市继续下跌,复牌的个股亦纷纷补跌,上述的银亿股份同样如此。上市公司通过停牌的方式规避股市下跌,但上市公司的股价是存在比价效应的,在其他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的背景下,停牌的上市公司复牌后,补跌往往变得不可避免。因此,即使今后上市公司以多种理由申请停牌或拖延复牌,如果沪深交易所强制复牌的话,像银亿股份一样,个股股价或会出现波动,个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对于《业务指引》,今后更重在执行上。没有执行力,业务指引将成一纸空文。特别是,对于停牌“钉子户”,更应该定点消除。像上述的*ST新亿、深深房、信威集团等上市公司,须规定其复牌的最后期限,期限一到,立即强制复牌。即使是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亦是如此。毕竟,A股市场已有重组不长期停牌的案例,像南风化工与科林环保等的资产重组,停牌时间都不过1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不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