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郝旭光
为什么个体会对自身能力形成过度积极的判断?学者们提出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基于动机偏差,个体表现为自信,可从心理上为自己提供好处,例如过度自信可提高人们的自尊;第二种解释强调认知过程有时可能会产生直接偏差。
过度自信是最为稳固的个体偏差心理特征之一。
如果有人说他知道某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时,他所提供的答案在多大范围其实是错误的?研究表明,人们常常夸大对事物的真实了解程度。当人说在70%的情况下正确时,其实大概只有60%;当人说在90% 情况下正确时,其实大概也只有70%。这种过高估计对事件判断的准确性的现象被称为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越是盈利,投资者越喜欢不断买卖。令人惊讶的是,越是亏损,他们仍愿反复操作。为什么?因为他们总感觉“我比别人水平高,尤其比同伴水平高”。
过度自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心理学研究。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过度自信成为心理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如今,这些研究已在金融学、投资学和管理学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心理学家Oskamp Oskamp于1965年在他的心理学临床判断分析中给出了有关“过度自信”的表述:超出精确性的过度自信。他认为自信是伴随着人们对自己任务的估价增加而上升的。此后,有学者将将过度自信定义为,认为自己知识的准确性比事实中的准确程度更高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大于事实上的权重。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一般认为过度自信是一种校准误差,是典型的认知偏差。
信息拥有量的增加会强化过度自信,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人们对自己所做出判断的准确性的自信水平迅速提高,但这些人实际的判断准确程度并没有相应提高。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在一些赛马场上,选了8名职业赛马裁判作为被试,每匹马都有各种各样关于自身的信息100条,让这8名职业赛马裁判随机挑几条信息,相应限定选择5条、10条、20条、40条,接着预计哪匹马会赢。最后,随着裁判选择关于赛马信息数量的增加,自信程度也相应提高,赛马的最后结果表明,判断马最后确定获胜的准确度并没有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决策问题的难度也会强化过度自信。实验发现,人们对困难越大的问题就越觉得自信,而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反而表现出不大自信的倾向。比如,实验要求参与者从1个罐中取出红色的球。问题的难度分为三个等级:在“容易”等级中,抽中红球的概率为 50%;在“困难”等级中,抽中红球的概率为45%;而在“不可能”等级中,抽中红球的概率为 40%。结果是,在“容易”等级中,实验参与者的平均准确率为85%,在大多数置信区间,被试缺乏自信;在“困难”等级中,实验参与者的平均准确率为61%,在所有的置信区间,被试都表现出过度自信;而在“不可能”等级中,在所有的置信区间中他们表现出极端的过度自信。学者分析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锚定效应有关。当问题比较简单时,人们通常有个锚定的自信程度,随着问题的复杂性增加,人们逐渐调整其自信水平,但调整的幅度小于问题难度增加的程度,因此出现过度自信的倾向。
过度自信在工作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心理学家、医生、护士、投资银行家、工程师、企业家、律师、谈判人员、管理人员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存在着过度自信的行为倾向。当事件的可测性比较低时,专家常常比一般人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对公司未来业绩过度乐观从而低估风险,是公司管理层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倾向。有学者研究证明,管理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比普通人更有可能表现出乐观的心理,而且职位越高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倾向越为显著。通过对美国一些企业家的调查问卷发现,企业家普遍高估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并低估自己创业失败的可能,同时坚信自己的创业水平要远远高于其竞争者。假设一位管理者有两个秘书,甲的素质特别好,特别聪明,什么事情都做得非常到位,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乙的素质一般,但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不足,常常会反省。管理者会偏好哪个?选择甲,出问题的可能性比乙大,因为“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实际上没有人可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正确,如果管理者特别坚信这个信念,往往会有非常大的偏差。
为什么个体会对自身能力形成过度积极的判断?学者们提出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基于动机偏差,个体表现为自信,可从心理上为自己提供好处,例如过度自信可提高人们的自尊;第二种解释强调认知过程有时可能会产生直接偏差。一般说来,人们并不能准确评估自身能力,也缺乏能力去理解自己的不胜任的事,与失败相比,成功经历更能使人们产生过度自信等自我偏差,进而进一步激起获得成功的欲望。人们通过预期自己的行为会取得成功,把成功归咎于自身能力,而把失败归咎于坏的运气。也正因如此,人们在决策时,会过度评价突出而能引人注意的信息,尤其会过高评价与其自身信念一致的信息,并倾向于搜集那些支持其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不支持其信念的信息。与此同时,会低估关联性强而简洁但不生动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反应不足。
(本文作者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