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科技崛起的背后力量

2021年02月08日13:11    作者:沃泽尔  

  意见领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乔纳森·沃泽尔,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成政珉,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

  亚洲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力量。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中该地区占据了全球52%的科技企业收入增量,43%的启动资金,51%的研发支出以及87%的专利申请。亚洲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它的成功对世界其他地区又有什么借鉴意义?

  当然亚洲并不是一个均质整体,该地区内部各地的技术差距仍然相当巨大。比如印度的大型科技企业就少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即便如此,按市值计算的全球十大技术企业中依然有四家来自亚洲。

  而坐拥全球26%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中国尽管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需要依赖外国,但却在亚洲的技术创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日韩等亚洲发达经济体虽然拥有众多大型科技企业和丰富知识储备,但独角兽却相对较少。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创新方面的投资仍然相对较少,但是它们的确为亚洲技术领先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亚洲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合作来克服碎片化和缩小技术差距,而各国近年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值得留意的是它们已对许多区内科技初创企业以及强大稳健的区内技术供应链进行了巨额投资(其中约70%的投资来自亚洲内部)。

  尽管亚洲的科技供应链不断在依据自身发展进行重新配置,但这种转变主要发生在该地区内部——比如区内各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就增加了对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投资。这对构建亚洲在新冠肺炎危机期间的相对抗冲击能力提供了极大帮助。而刚刚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则可以促进更紧密的区域内联系。

  但国家间合作只是整个事件的其中一部分。亚洲各国政府同时还与本地科技企业合作推动在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政策目标。这种伙伴关系在疫情期间对韩国的接触者追踪策略以及中国和新加坡的国家卫生二维码项目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亚洲还在开发实现跨数字生态系统协作的各类新模型以协助企业和社会更有效地共享资源和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亚洲经济体或许难以在一些成熟技术领域(例如半导体设计或操作系统软件)实现赶超和竞争,但它们其他领域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不容抹杀的一点则在于亚洲在新技术上的巨大进步通常得益于其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现有优势。

  举个例子,由于全球9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是在亚洲生产的,因此该地区各经济体在这一领域集中了巨大的创新能力,例如设计移动应用处理器和开发新型硬件。去年中国企业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柔性智能手机。今年年初三星又迈进了一步,推出了首款折叠屏智能手机。

  同样,亚洲企业也利用该地区发达的基础设施在5G网络开发和部署的最前沿建立了自身地位。把持着大多数5G专利的五家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亚洲。该地区还借助了其现有优势在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中占据了强势地位——全球一半以上的固态电池专利都是在亚洲申请的。

  亚洲也拥有许多新的机遇。尽管该地区的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扩展和数字化,但面向消费者的科技仍具备很大的增长和创新空间。

  同样,亚洲可以在不断增长的数字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中发挥作用,例如大数据及分析,数字遗留资产现代化以及“物联网”系统设计。毕竟该地区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储备:在2016~2018年之间仅仅亚洲一地就培养了全球3/4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

  从致命热浪到大规模洪灾,遭遇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也正在推动该地区的发展。亚洲目前拥有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份额,达到45%,而欧洲为25%,北美为16%。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到2040年时亚洲所占比例将上升到56%。在研发和新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下,亚洲应对气候风险的技术解决方案将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过去十年中,亚洲作为全球技术领导者的飞速发展证明了协作的力量。然而世界许多地方当前的风向正在转向孤立和保护主义。事实上在经历了多年的相对开放之后,不断增长的贸易壁垒有可能破坏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全球流动。

  这将削弱许多前沿领域的潜力。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模拟测算,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技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的变动下,到2040年时可能会有8~12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受到威胁。许多高科技市场,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存储和先进显示器,都得依靠亚洲的投资和市场增长以实现全球规模。

  亚洲很可能会继续在技术发展方面取得进步。但如果要发挥自身进展(以及其他地方所取得的进步)的优势,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技术合作就仍将是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优先事项。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