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乱的保险业品牌延伸

2015年06月11日 13:35  作者:萧戍闻  (0)+1

文/萧戍闻

保险公司倨傲的把代理人团队委托给代理人自己,让他们按照惯性来经营。由于缺少关照,代理人群体,其存在的基础是浮泛的,其发展的理由是浮泛的,其行事动机也是浮泛的,很有些自生自灭的意味。

  当企业获得较大成功后,领导者很乐于扩展业务领域,希望通过模式复制,成倍放大以往的成功。但“高瞻远瞩”和“脱离实际”毕竟含混难辨,品牌延伸陷阱就会趁机出现了。

  就保险产业而言,现在的品牌延伸不仅出现在业务领域的扩展上,更是传统代理机制和互联网金融这两种模式、两种渠道的缠斗。在转型时代,业界面对自己左手打右手的局面似乎正陷入纠结,不是发展,而是慌乱。

  传统领域面临新兴模式挑战时最有可能的应激策略,就是在自身固有的业务门类中掺杂些新兴模式的概念或因素,这个概念因素的植入,说白了,不过是往自己身上贴一两个标签,如同假洋鬼子和赵太爷们把银桃子挂在胸前以示“咸与维新”罢了。

  不知怎么回事,APP成了新锐业务模式和渠道的标签了。于是险企开始醉心于开发千奇百怪的APP。品牌延伸,在互联网时代,以这种光怪陆离的方式演进着,企业貌似谋求着新锐业务模式和渠道,旁观者看来,那完全就是在培植淮北之枳。漫天飞舞的“APP平台”对传统业务最大帮助就是没有帮助!

  传统和保守不是一回事,和落后也不沾边儿。传统模式能够存在下去的合理性,完全归因于市场。任何市场都带有相当浓厚的国情风茂,而不均衡发展就是我们的国情。莫说一国,城镇化的急速推进,使即便同一座城市,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不均衡。但这种不均衡是常态化的,已经冲淡了城市各阶层之间面对差异时的尴尬了。

  随着城镇化的急进,保险产业在都市里的潜在客户量一直是攀升的。这些客户就分布在都市边缘。边缘,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偏见。但咱们且不提偏见,只谈市场吧。各类保险产品正在通过代理人这一传统渠道向“都市边缘人群”流动。

  市场上某个摊位的老板一边向过客兜售新鲜的蔬菜,一边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了保险,在吆喝与讨价还价中,他用沾着泥土的手,从一位熟人手里接过了一份崭新的保单。送快递的小哥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城市几乎所有的街巷和楼宇间,交割着一个个纸盒、包装袋的同时,可能也取回了自己刚刚投保的保单,并向好奇的同事小小的炫耀了一下。

  促成以上交易的代理人,是客户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甚至同事。在大都市里,边缘人群所产生的业务量,并不比写字楼拥有的保单量少,并且还在各种偏见里继续增长着。

  社会等级差异虽不再令人尴尬,但人们却长久保持了偏见。人们强调着素质而忽略了勤奋。那些边缘人物若也能公平的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其所谓素质可能要在你我之上,即便现在,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很可能已经超过你我。

  企业的偏见与世人别无二致。

  最明显的表现,众多险企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关照自己的代理人团队了。保险公司倨傲的把代理人团队委托给代理人自己,让他们按照惯性来经营。由于缺少关照,代理人群体,其存在的基础是浮泛的,其发展的理由是浮泛的,其行事动机也是浮泛的,很有些自生自灭的意味。

  企业向代理人要保险业绩的同时,还把品牌延伸的策略强加给这支本就很浮泛的团队,于是代理人可以推销企业开发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而,很自然的应募于五花八门的“金融机构”,大胆的推销着不同企业的保险、P2P、基金、理财产品。

  于是,这种浮泛反而能让不少投身其间的代理人很自在,因为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有为所欲为的感觉,身兼数职,搂草打兔子,何乐而不为?大家心照不宣,一拍即合,造就了边缘化的代理人团队,经营着边缘化的金融业务。

  所谓边缘化,就是杂而不专!

  人大财经委的吴晓铃女士说,国内保险业,尤其寿险“偏离了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担的保障功能,更多趋向于储蓄化和投资化。”她对保险业界的抱怨还是客观的。《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几家媒体的中文网站随后登载了数篇文章,和吴女士观点相同,都认为中国大陆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的确存在问题!

  其实,回归保障的呼声一直有,但是人们面对疯狂的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是听不进去这种呼声的,大家都狂热的打着“收益”牌,并热衷于平台技术的开发。近乎偏执的品牌延伸!

  不论是染指业务太宽泛,还是业务模式与渠道太宽泛,都将弱化企业专注锐进的实力。而这时也正是理智企业的好机会。

  局面不同,事情会螺旋式上升发展,在重复中蕴含着进步。新锐模式和渠道尚未获得突破之前,大量边缘业务需求悄然激增,正是对代理人团队重新经营建设的时候了。在一个相对窄的范围内,力精图致的深入训练,养成一支专业化的保险代理人团队,开发边缘客户市场,边缘就会转身成为华丽的主流。

  保险服务的专业使命不过是让民众获得有保障的生活。现在的专业化经营,就是抢占市场的表现,认真的打理而后良性的收获,会在普遍挣扎于品牌延伸陷阱里的企业群体中脱颖而出,得到回报。

  查尔斯·汉迪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走访纳帕谷某个酒庄时,庄园主说要发展自家的买卖。汉迪环伺山谷疑惑的问他:“你准备到哪里买更多的土地呢?难道你打算把邻居的全买下来?”

  “哦,我不需要变的更大呀”他回答:“只要做得更好就行了。”

  汉迪感叹到,为什么这样思考的企业不能多一些?

  (本文作者介绍:金融大集团的从业小职员,“豆瓣阅读”认证作者,“第九课堂”认证讲师,文史国学研习者。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保险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许小年:这次股市狂潮不知如何收场 A股市值凭啥三天疯涨五万亿元 中国人为啥爱竞拍巴菲特午餐? 六招教你远离股市谣言 牛市往事之财政部妹子的金酒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质疑泡沫破灭不如积极利用 飞上天的黑天鹅 创业板何以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下半年港股最大的风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