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宇:中国的抗疫和经济政策要有两年到四年预案

2020年04月16日09:15    作者:陈玉宇  

 意见领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动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玉宇、陈欣欣

  4月14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论文对新冠疫情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含义,与我之前的讨论讨论不谋而合。

  这篇论文在此刻发表,正是警示当前疫情严重的欧美西方世界,合理的社交隔离等策略可能需要长期执行。这与我国目前疫情基本得以控制,目前主要任务是防止输入和复产复工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其基本研究结论值得参考。

  该文主要观点如下:

  1,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像sars那样突然消失。因此有必要考察正在发生的新冠流行,和之后的继发流行的规律。即所谓后流行时期的动态规律。

  2,作者认为,在没疫苗的情况下,美国社交疏离等政策要延长或者间隔性地执行到2022年。得出这个结论,作者参考了其它几种冠状病毒的传播效率,利用SEIR模型仿真模拟此次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他们同时考虑了季节性特点、感冒冠状病毒感染对新冠病毒的交叉免疫特点等等。

  3,如果没疫苗,防疫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得疫情流行的程度不造成医疗体系过载或挤兑。因此作者呼吁迅速扩张医疗体系的能力,提高治疗水平,这样再结合社会疏离政策使得疫情高峰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那么这会促进人群可控地达成群体免疫。

  防疫前景的一个不确定性在于,我们不知道对新冠肺炎病毒获得的免疫能在人体内持续多久。也就是说,得过的人是会终身免疫、持续一年,还是会更长或更短?我们已知的造成感冒的冠状病毒,人们的免疫并不持久。若是这种情况,采取适当社会措施压制疫情,就需要比较持久。

  4,模型预测,迟至2024年还有可能爆发一轮。这种情形假设冠状肺炎病毒就像那几种冠状感冒病毒一样,经过了第一次大流行之后,总会季节性地发作流行。

  5,作者主张延长社交隔离政策或者波动性地实行社交隔离。就是说传染流行太厉害了,就全体停摆半个月;不那么厉害,就减少社交隔离。目的就是,不能放任其流行。就算最终没疫苗,也要有社会政策使得疫情流行控制在医疗体系可承受的范围。其实就算有了疫苗,疫苗免疫也要设计良好,来高效、低成本的消除新冠肺炎的流行。

  作者谦虚地说,社交隔离当然有成本,甚至成本巨大,作者没有权力去做这个权衡取舍。

  结合这篇论文,重申和强调我之前文章中的几点:

  1,社交隔离是疫情的必然。只要疫情流行,人们感染风险大,政府即便不强制社交隔离,人们也会自愿减少消费活动、减少去单位工作的时间和频次。科学杂志的这篇论文估计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0.6到2%多之间。这是很高的。问问每个人自己,如果你的生活活动多了1%死掉的风险,你会做啥?当然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不同。六十岁以上人群可能5%或者更高,你让他们做何选择?其家人做何选择?

  2,强制社交隔离政策是必须的。放任自流的群体免疫,绝不是优化的选择。人们的选择范围是多大强度的社交隔离政策,如何根据疫情不断调整社交隔离政策的强度和力度。

  3,一季度中国的GDP估计下降12%到15%(见光华管理学院公众号我的文章)。今年全年1到2个点的增长率是大概率事件。我们要适应疫情下的经济增长。

  一季度中国的停摆是个政策试验,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汇集数据,请经济学学者和流行病学家进行评估。这样做的好处是给出一个参考,我们以后如果需要,可不可以停摆得更有效率一点,停摆得经济损失更少一点。也就是说对一季度停摆的研究,可以帮助中国也帮助世界提供如何设计更优化的停摆方案、更优化的社交隔离措施。按照科学杂志论文的意见,未来数年,我们也许需要阶段性地实行停摆和社交隔离政策,缓解未来疫情流行的高峰。

  4,将经济分成关键部门与非关键部门,严密监控关键部门的运行,这是底线。

  据报道,近日哈佛大学网站冻结工资和招聘。这说明事态之严重。我们暂且没必要,长远看更没必要。这都是拜春节期间停摆所赐。我们严厉的停摆政策,一季度GDP下降12到15%买来的疫情受到压制。换来的这段时间,不能虚度啊。

  介于疫情的复杂化,疫情未来流行的动态规律,中国需要有两年的预案。经济刺激政策,要与疫情的动态周期相协调。传统的刺激思路是不完备的,政策思路和重心需要调整。

  第一,为未来或许需要的更有效地抗击疫情做准备。快速扩张医疗体系建设。我该专栏此前文章里说花两万亿在广义医疗体系方面,从基础研究,研发到产业到医院到社区到基础设施。

  第二,将结构调整与抗疫政策和刺激政策结合,不要虚假繁荣,要踏踏实实进步。要冷静看待疫情演变。

  第三,平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可迷信自由市场,更不可迷信政府包打天下。还是中央的那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其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强政府大社会高效自由市场,也许会在这次挑战压力下逐渐形成呢。

  这次疫情及随后的可能演变,真是一个无比挑战的冲击。是对科学技术的一次挑战和考验,是对医疗体系建设的一次挑战和考验,是对文明世界的文明准则的历史性考验。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