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渐近转轨货币模型猜想给研究生们的一个课题

2024年03月14日15:42    作者:周天勇  

  意见领袖 | 周天勇

  2023年,一是笔者《中国:二元体制经济学—增长解释与未来展望》由格致等上海三家出版社收入其当代经济学文库并联合出版。二是8月初到12月20日,笔者主持,有东北财经等大学、科研机构和北京其他单位的教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等参与工作,完成了中国二元体制国民经济仿真系统第二次“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大型全面试算。三是《学术月刊》第11期发表了算式概括性的学术论文。就此三事,笔者写了万余字的一篇文章,分短文逐步发出,请朋友们分享。今天刊出之七。

  在中国,费雪货币模型假设条件可能发生了变化。一是收支结余和略有债务,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 %和GDP负债率不超过60%警戒线的国民经济运行要求,在实践中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全球各国经济看,许多国家的赤字率和GDP负债率远远超过了警戒线。二是从中国的渐近转轨体制看,土地房屋一部分是有价格可交易的资产,一部分还是无价格不可交易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就此,我们来看中国在上述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债务和土地房屋资产变化,以及费雪模型测算中国M2/GDP比率。

  1950-1959年M2/GDP比率从1/7变化为1/3,消费物价上涨率平均为2.93%。表明了工业起步和职工劳动工资化,农村劳动土地自然经济快速地货币化过程。其中M2、GDP规模从82亿元和555亿元,增加到392亿元和1448亿元。

  1960-1979年M2/GDP比率平均稳定在1/3,几乎是一个常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计划确定,消费价格长期低迷。其中M2、GDP规模从409亿元和1470亿元,增加到了1458亿元和4101元。说明农村劳动工分计算和实物分配,城镇工资货币化、消费品商品化,但生产物资统购统销,计划工资、计划价格和定量供应。货币流动和供应,也与人口城市化和工商业化进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这20年里,实行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人口和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迁移和流动非常缓慢,20年中城市化比率稳定在20%水平,这也是货币周转速度稳定的体制安排原因。

  1980-1997年M2/GDP比率从1/3变化为1/1,这一时期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8%。其中M2、GDP规模从1843亿元和4587亿元,增加到了90995亿元和79715亿元。农村联产承包,产品可以在农贸市场出售,劳动产品商品化出售;乡镇企业发展,一部分农民工资货币化;农民外出打工收入货币化;城镇扩大企业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工资市场确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求由市场配置,价格由市场决定,最后使M2/GDP比率稳定在一个1/1的水平上。

  1998-2023年,M2/GDP比率变化为 2.3/1,然而这一时期消费物价上涨率只有2%左右。其中M2、GDP规模从104498亿元和85196亿元,增加到了292713亿元和1260582亿元。这一阶段出现的第一个经济现象是,安排了一个土地房屋资产化的渐近转轨体制。政府供应土地从无偿划拨、城镇住宅从实物无偿分配,向有偿出让和商品化分配改革;非政府自然人和法人不允许交易土地,农村住宅、宅地和承包地等,禁止交易、零价格和不是资产。这一阶段,出让土地流量资产和城镇商品房屋存量资产合计,从76049亿元增加到4360836亿元,出让土地流量资产和商品房屋存量资产价格平均上涨率分别为32%和8%。出现的第二个经济现象是,国民经济债务总规模从118368亿元,增加到了3876290亿元。

  怎么解释费雪模型货币发行越来越多,而消费品价格1997年以后一直低迷,特别是近几年货币超发消费价格指数低迷至0的悖论?笔者有个猜测是,1998年地方政府土地有偿出让和城镇居民住宅商品化改革,从供给侧吸收了大量的货币;而宏观负债率超过60%的增长,使债务扩张从需求侧需要货币的供应。

  从债务和资产负债表看,平衡债务的资产中,人力资本不能作为资产,技术资产虽然有强大的生产力但贬值很快,技术装备等资产有折旧和技术更新贬值。而土地永不磨损,房屋寿命期长,是平衡债务最好的信用资产。从货币供给来看,其币值之锚,最好是黄金但数量较少,最稳定的基础是GDP,而在高负债发展模式情况下,土地和住宅,也是货币供给币值稳定之锚。

  因此,笔者将允许交易定价成为资产与不允许交易没有价格不是资产两种体制,设置成开关变量,并建立GDP+资产-货币-债务如下联立模型。

  体制开关变量:

  GDP—国内生产总值,Pq—GDP价格缩减指数,A1—流量土地(用于住宅商业楼宇建设而不可再交易土地)资产,Pa1—流量楼宇土地资产价格,A2—存量土地房屋(用于可继续交易土地和房屋的土地)资产,Pa2—存量城镇土地房屋资产价格, Vs—货币相对于供给侧GDP和存量资产余额的周转速度,D—债务,Pr——债务利率,Vd—货币相对于债务的周围速度,Vf—债务相对于供给侧GDP和存量资产余额的周转速度。I(ω)=1,允许交易有价格成为资产;或者0,禁止交易无价格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笔者用此解释了1978-2023年的货币供应,GDP与资产价格的相互变动,债务变动与货币、GDP及资产之间的变动关系。结论是,20世纪后期至今,土地有偿出让和城镇住宅商品化,吸收了大量的货币,使得消费品价格没有暴涨,也没有出现债务危机。并且,其伴随的资产化、货币化和财富溢值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现在的客观趋势是,一是目前450万亿元左右的城镇住宅存量资产价格在逐步地下跌,出让土地流量资产数量在收缩;二是未来债务增长速度快于货币增长速度,货币增长速度又快于GDP增长速度。那么我们假设,还有一部分零价格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性质的城乡土地农村宅地房屋,开关变量不能从0打开到1。面对的问题是:(1)未来我们的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保持稳定?(2)如果没有,需要讨论在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设置所有制实现形式与土地房屋要素市场化配置,自然资料如何资产化,土地房屋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机制能够耦合运转?

  给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等界研究生们的一个期望是,笔者粗略的一个研究数理逻辑框架,有什么瑕疵?如果未来资产越来越少,GDP增长放缓,而货币和债务却越来越多,我们在工具上有什么办法将其稳定住,并把这一工具加入模型?如果找不到这一工具,数学上断点和金融学上风险的有什么算法,可以结合进入这一数理逻辑,形成算式,进行推演、监督、预判和及时报警,进行科学的宏观管理,及时用宏观工具对风险加以处置。

  相关链接:

  周天勇:货币究竟流动到哪去了?  

  周天勇:货币去哪了?不对等匹配与二元体制梗阻通俗解释

  周天勇:改革前后三阶段的货币供给变动及其流动疏通  

  周天勇:解释货币流去哪了和迷茫货币还能流动到哪 

  周天勇:解释读友问,二元体制经济学都研究了些啥  

  周天勇:补充钟才文同志如何才能实现未来5%的经济增长率  

  周天勇:渐近转轨货币模型猜想给研究生们的一个课题  

  (本文作者介绍: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