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2月LPR报价为何继续“按兵不动”?

2023年02月20日12:00    作者:温彬  

  意见领袖 | 温彬、张丽云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与上月相比均保持不变。

  2月LPR报价维持不变,自去年8月实现非对称下调以来继续“按兵不动”,主要与MLF等政策利率维持不变、市场利率快速上行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抬升、资负两端叠加作用下净息差进一步承压等因素有关,LPR报价没有相应下调基础和空间。

  一、多因素考量下,2月降息预期落空,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2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继续“按兵不动”,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当月MLF利率持平,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2019年LPR改革后,MLF利率成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即LPR报价=MLF利率+加点。央行政策利率变动对LPR变动会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同时,在MLF等政策利率之外,也会综合考虑银行成本端和贷款需求端对加点幅度的影响。

  2月15日,央行开展了4990亿元MLF操作(同期有3000亿元MLF到期),中标利率维持2.75%,MLF操作实现“加量平价”续作,使得2月LPR调降的空间大幅缩减。

  而2月MLF利率维持不变,降息预期落空,或源于以下多方面因素:

  一是国内宽信用加快推进、基本面企稳向好,经济进入复苏期,短期内降息的必要性不高。

  去年末以来,各项重要会议对于稳增长和稳信贷表态积极,2023年初即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在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国股大行“头雁作用”拉动以及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步伐加快等多因素作用下,1月信贷数据迎来“开门红”(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中长期贷款新增3.5万亿元,实现1.4万亿元的同比多增),宽信用加快推进,降息的紧迫性下降。

  资料来源:央行、Wind

  同时,虽然当前处于宏观数据的真空期,但公布的PMI和微观高频数据大多显示疫情冲击消退后基本面修复成色较好。从PMI看,1月官方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均升至扩张区间。从房地产看,供需两端均在缓慢恢复,房地产修复预期转好。节后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回升;住宅价格环比转升,1月70大中城市中有36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为2021年9月以来上涨数量最多的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也在逐步上升;节后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量小幅回升,伴随近期开工复工率明显提速,也有助于房地产供给端修复。此外,节后居民生活半径与出行消费活动继续改善,钢铁、汽车等高耗能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率先复工等,都呈现出复苏早期的点状特征。

  作为货币政策放宽、逆周期调控加力的重要政策信号,降准降息一般在应对重大冲击、托底经济运行的时点推出,如去年的几次落地均为应对疫情高峰冲击、稳定市场运行和提振信心。因此,在当前经济进入回升阶段,1月信贷开门红也显示企业融资意愿增强的情况下,MLF降息的必要性不强。

  二是海外加息周期尚未结束,“内外均衡”考量下,降息时机未到。

  2月初,美联储再加息25个基点至4.5%-4.75%,加息步伐有所放缓。但之后公布的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均有韧性,使得加息预期再次调整,加息周期或延长、加息终值提高。美国1月CPI、核心CPI分别同比上涨6.4%、5.6%,高位继续回落,但均超出预期,核心服务涨幅加大导致CPI下行斜率放缓。此外,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51.7万人,打破连续3个月下行趋势,创半年来新高;失业率进一步下行至3.4%的50年新低。

  通胀下行速度放缓和就业数据强劲下,美联储继续加息对抗通胀的概率大幅提升。3月、5月各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87.8%和71.5%,6月继续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接近50%,加息终点可能会由5.25%上调至5.5%,年内不会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此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高通胀仍然造成巨大影响,计划3月再次加息50个基点。

  在当前发达经济体加息路径延续、加息预期仍高下,若我国继续降息,中美货币政策的背离度将进一步加大,不利于稳汇率,也会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运行造成扰动。

  三是当前贷款利率仍延续下行,若继续降息,会刺激通胀、催生资金空转和套利行为。

  当前,在一揽子稳经济、稳信贷等政策下,市场融资的难度已大幅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降准降息的空间亦大幅缩窄。下一阶段,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将在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而不是一味通过降息进行刺激。

  去年1月和8月,央行两次下调1年期MLF、7天逆回购等主要政策利率,二者均累计降低20bp至2.75%和2.0%。在政策利率下行和刺激信贷需求下,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调15bp和35bp,调降幅度大幅增加。与此相对应,各项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且降幅大于LPR降幅。

  2023年以来,为加大信贷投放,争取更多资源,银行继续通过降价促对公投放;同时,为营销消费贷和经营贷,贷款利率也较去年下半年有所下降。预计一季度整体信贷利率延续下行态势,对于优质企业而言,获得的贷款利率将会在LPR基础上再大幅减点。因此,若继续降息,将使得银行息差继续承压,并容易衍生资金空转和套利行为。

  四是“定向降息”或成为政策的重要导向,在降成本的同时兼顾调结构,以实现差异化精准支持。

  MLF和LPR降息是普遍性的,在刺激需求的同时也容易滋生套利空间,造成局部过热现象。因此,从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看,针对部分行业的定向降息或是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

  如近年来央行出台多项结构性政策工具,以1.75%的再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边际负债成本,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并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3年初,央行、银保监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楼市偏冷的城市可以突破房贷利率下限(4.1%),各地银行纷纷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7%,而一线城市普遍高于5年期以上LPR(4.3%),这样可以增加楼市调控的精准度,避免各地出现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

  二、年初以来市场利率快速上行,银行负债端承压,LPR加点下调受限

  去年支撑银行负债端成本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同业存单等市场化主动负债成本延续低位,长期低于政策利率水平。去年8月,1Y同业存单利率一度下行到1.90%的低位,MLF-NCD利差曾高达90bp左右,对改善银行同业负债成本十分有利。

  但2023年以来,资金面易紧难松,导致银行市场化负债成本抬升,限制了LPR加点下调的空间。

  一方面,春节后流动性不确定因素较多,资金利率出现快速上行。

  受信贷加力投放消耗流动性、信贷派生和理财搬家下存款激增提升缴准基数、缴税和地方债前置发行,以及节前取现需求显著增多但节后M0回流银行体系偏慢等多因素影响,超储率大幅下降,流动性不确定因素较多,资金利率整体出现快速上行,波动加大。

  为平稳市场波动,2月6日起,央行持续加大每日逆回购投放,资金利率也在9日迎来拐点。但在短暂下行后,受2月缴税走款、前期投放的大规模逆回购陆续到期,且2月以来对公信贷投放依然较好等因素影响,资金利率14日又开始抬头向上,央行于17日进行8350亿元的巨量逆回购驰援流动性,但流动性紧势并未得到实质缓解,主要回购利率多数上行,DR001、DR007利率分别收至2.15%、2.25%的高位,远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另一方面,在银行中长端负债压力较大下,同业存单利率自1月以来延续上行趋势,中小银行间利差加大。

  2023年初以来,在信贷靠前发力和融资需求修复下,银行资产端扩张加速,使得负债端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等承压。在2-3月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实现资产负债匹配、降低监管压力、资金边际收敛预期下提前锁定负债成本,银行对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大增。

  但需求端,理财资金短期内仍面临着不小的到期压力和市场调整波动风险,难以完全恢复,需求端或难有明显提振;在现金类理财产品新规约束和非货理财规模萎缩现状下,理财产品对长期限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也明显收缩。同时,银行自营盘对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相对脆弱,受自营授信额度限制,国股行同业存单更受银行自营追捧,也使得国股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同业存单信用利差进一步走阔。

  在资金面收紧和供需两端作用下,同业存单利率持续高位震荡,使得商业银行中长期负债成本走高。2月17日,1Y-NCD(AAA)到期收益率升至2.655%,1Y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别升至2.65%、2.66%和2.82%的高位。

  此外,理财破净和赎回潮影响仍未完全消退,资金仍在向存款回流,且存款定期化严重,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依然承压。金融数据显示,1月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综合来看,当下银行负债成本仍然较高,LPR脱离MLF单独下调的阻力较大。

  三、银行净息差进一步下行,LPR继续调降的空间和动力不足

  去年以来,在让利实体和信贷供需失衡下,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不断下行。2022年9月末,各项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至低位,新发放总贷款、一般贷款(不含票据和按揭)、企业贷款、票据、按揭利率分别为4.34%、4.65%、4.00%、1.92%和4.34%,较年初分别大幅下降42bp、54bp、57bp、26bp、129bp。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而负债端存款成本较为刚性,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有数据以来最低。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1-3Q22继续收窄3bp。分机构类别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90%、1.99%、1.67%和2.10%,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较1-3Q22收窄2bp、2bp、7bp,农商行较1-3Q22提升4bp。

  2023年,在去年LPR调降幅度较大基础上,伴随年初的贷款重定价,银行经营业绩将进一步承压。此外,当前多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大幅下降至4%以下,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且为在年初加大信贷投放,争取更多资源,银行机构仍在下调贷款利率,不排除当前部分大型央企获得的对公中长期贷款利率在2-3%的超低水平,预计一季度整体信贷利率延续下行态势,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较小。

  四、短期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不高,两会后或有一定空间

  当前正处于宏观数据的真空期,各方也在密切关注宽信用进程以及楼市能否随经济回升而企稳回暖,进而研判全年经济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

  考虑到1月信贷实现旺盛“开门红”,2月对公信贷投放预计依然维持一定强度,在企业融资意愿增强、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的情况下,短期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下降。但在经济复苏初期,宽松政策不会轻易退出,若后续金融数据“企业强居民弱”、“政府强私人弱”的结构性问题仍未改善,房地产修复未看到明显拐点,不排除MLF降息等宽货币工具在两会(换届)之后再次发力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为避免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后续降准、降息的时机需更好把握,全年降准有0.5个百分点的空间,5年期以上LPR或继续小幅调降10bp左右,定向政策(包括定向降息)预计是2023年的主基调。

  此外,在调降5年期以上LPR促楼市回暖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举措下调存量高成本的按揭贷款利率,以减缓提前还贷潮,降低住房消费者的负担,稳定居民资产负债表,促进消费恢复和地产平稳运行。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父亲去世哥哥说妹妹没有继承权 法官:无论男女平等享有继承权 “王传福,请教育好你的团队”,知名车企高管“开喷”比亚迪!网友炸了,业内:折射合资品牌焦虑 老人跳广场舞猝死,组织者被索赔60万!法院判了 人造肉为什么不火了? 气球被击落,联合国发声 白送60万?深圳又现排队抢房!30万“上车”三居室? 教授演讲宣扬不当内容被高中生抢话筒!官方通报来了 新华网《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将创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中美接触情况 足球报:陈戌源曾劝李铁退还武汉长江4800万遭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