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蒋飞、贺昕煜
核心观点
2017年初,市场上仅有17只可转债,总市值不到400亿元。2018年开始可转债市场快速发展,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总市值都在增长。截止2023年1月,市场上一共有487只可转债,总市值9925.4亿元。2023年预计将会有更多上市公司以可转债的方式融资,新发行可转债数量增加,可转债市场规模或将突破一万亿元。
可转债兼具股票和债券的性质,价格下限有纯债价值托底,而上涨空间较高。因其“股债双重性”的特点,可转债受到基金投资的青睐,尤其是“固收+”基金。2022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可转债持仓1706.19亿元,占债券投资市值比从三季度的10.07%大幅上升至12.10%。
可转债的“债性”体现在和利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进可攻、退可守”,在结构性行情中具有较好表现。我们将2018年至2023年1月分成了七个市场阶段,我们发现在股市熊市或震荡阶段,可转债实现了较好的相对收益,而在股市牛市阶段,绝对收益为正,但相对收益则为负。
从宏观层面来看,2023年或是可转债市场的较好机会。首先,我们认为目前权益市场估值较低,可转债投资价值优于纯债。当前无论是沪深300指数的还是A股整体的市盈率都处在历史较低水平。其次,国内利率仍有调降空间,2023年或降息50bp以上。
进入2023年后,可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出现新一轮下行,说明转债市场总体“股性”正在变强,正在从“守势”转向“攻势”。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宏观环境处于增长复苏阶段,从美林时钟而言,是从债券占优向股票占优转变的阶段。这一阶段,股票和债券都还有不确定性,因而是转债建仓的较好时机。一方面,可转债既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纯债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转债也可以埋伏等待正股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转股价值的提升。
1
可转债市场规模或将突破万亿元
1992年,深圳交易所发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只可转债——宝安转债。不过因为法律法规不完善、投资者参与度不高、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可转债市场一直处于漫长且低迷的发展阶段。直到2017年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定增难度加大,提高了可转债融资的吸引力。紧接着9月份,可转债改为信用申购,降低投资者入场门槛,增强市场流动性。2017年初,市场上仅有17只可转债,总市值不到400亿元。制度调整后,2018年开始可转债市场快速发展,无论是发行可转债数量,还是可转债总市值都在增长。截止2023年1月,市场上一共有487只可转债,总市值9925亿元。
2022年美国股市总市值约24万亿美元,可转债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占比约为1.67%。而目前中国A股总市值约为78万亿元,可转债总值9463亿元,比例约为1.21%。对比发达国家权益市场和可转债市场的规模,我国可转债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22年2月,中国A股上市公司4412家,约10.6%发行了可转债,预计将会有更多公司以可转债的方式融资。随着新发行可转债数量和已上市可转债市值增加,预计2023年我国可转债市场规模或将很快突破一万亿元。
可转债兼具股票和债券的性质,表现出“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点。简单来看,可转债相当于一份债券叠加一份期权。债券部分体现了可转债的债性,可转债的纯债价值就是债底,债底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期权部分体现了可转债的股性,赋予可转债较高的上涨空间。可转债价值会随着正股价格上涨而上涨。例如英科转债2021年1月20日最高价达到3618元,上市时价格仅113元,创造了可转债市场的历史记录。
因其“股债双重性”的特点,可转债受到基金投资的青睐,尤其是“固收+”基金。2020年一季度,基金公司持仓可转债市值1078.75亿元。2022年四季度,基金持仓可转债增长到了2899.05亿元,增长了168.7%。“固收+”基金(偏债混合和二级债基)持仓可转债占比在2018年-2019年迅速上升。2020年,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影响了可转债市场,而且一些债券型基金要求将可转债计算入权益仓位,导致可转债占净值比有所下降。2022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可转债持仓1706.19亿元,占债券投资市值比从三季度的10.07%大幅大幅上升至12.10%。”固收+”基金配置可转债仓位提升,说明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有较好机会。
2
可转债指数和股市、债市的关系
因为2018年开始,可转债市场扩容,我们以此为起点研究可转债和股市、债市的关系。目前可转债市场共有大约480只可转债,其中AA级可转债157只,占比32.7%,是较为主流的可转债评级。AA及以上评级债券253只,占比52.7%。通过债券余额加权后,可转债市场整体评级接近AA+。因此,对比可转债与纯债时,我们使用AA+级信用债。
可转债的“债性”体现在和利率呈现负相关关系。2010年至今,我国有四次较为明显的利率下行周期,其中三次可转债市场都出现上涨行情,只有2011月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例外。因为2012年市场上只有20只可转债,数量太少而不具有代表性。2018年后可转债市场扩容后的两次利率下行周期,可转债指数都同步上涨。采取2018年后的数据,中证可转债指数与国债10年期收益率的相关系数-0.78。
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进可攻、退可守”,在结构性行情中具有较好表现。首先对比转债和纯债,除了2018年股市大幅下跌影响转债估值外,转债走势强于债市。并且在2019年至2020年股市震荡时期,也表现出以AA+级信用债为底的特征,也就是所谓的“下有保底”。然后,对比转债和股指,在股市大幅下跌时期,转债下跌幅度小于股市,而股市大幅上涨时期,转债也跟随上涨,因此转债走势强于股指走势。
我们将2018年至2023年1月分成了七个市场阶段,以可转债收益率作为绝对收益率,以可转债收益率减股市收益率作为相对收益率。
(1)2018年1月-2018年12月:2018年3月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正式开始,中美持续互加关税。股市受到较大影响,上证指数全年大幅下跌25.86%。即使10年期国债利率下降62bp,但因为股市下跌幅度过大,压缩了转债估值,转债指数下跌3.51%,但相对收益率22.35%。
(2)2019年1月-2019年4月:股市触底反弹,上证指数上涨27.5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5bp。相较于利率调升幅度,股市涨幅更强。可转债的股票部分价值增长超过了纯债部分价值减少,最终转债指数上涨16.16%,但相对收益率-11.39%。
(3)2019年5月-2020年2月:中美贸易战反复拉锯,股市呈现震荡行情,利率也在回落。2019年8月短暂出现了股市大幅上涨,利率大幅下行的可转债黄金行情,对转债指数的拉动非常显著。这一时期股市震荡,债券牛市,转债指数上涨13.72%,相对收益率16.64%。
(4)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经历疫情的打击后,权益估值较低。随着经济复苏,估值修复,上证指数上涨18.93%。货币政策趋于常态化,宏观流动性有所收紧,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了58bp。在股牛债熊的市场组合中,转债指数仅上涨1.72%。
(5)2021年3月-2021年12月:股市震荡,上证指数小幅上涨2.61%。10年期国债利率下降47bp。2021年AA+及以上评级信用债违约明显增加,对信用债影响较大,因此可转债成为重要的“固收+”基金的投资选项,转债指数上涨了17.82%。
(6)2022年1月-2022年9月:俄乌冲突后,国际紧张局势加剧,全球股市都在下跌,国内还受到疫情的再次冲击,股市呈现“深v型”走势。国债利率小幅震荡下行,最终转债指数大幅下跌7.01%,但相对收益率8.2%
(7)2022年10月-2023年1月:随着疫情影响减弱,股市逐渐回升,上证指数上涨7.39%。由于稳汇率压力,国内降利率过程暂时放缓,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9bp,导致转债指数仅上涨0.34%,相对收益率-7.05%。
综上,我们发现在股市熊市或震荡阶段,可转债实现了较好的相对收益,而在股市牛市阶段,绝对收益为正,但相对收益则为负。对于“固收+”投资者而言,可转债能够在牛市分享一定收益,而在熊市也保证了较好的相对收益,是较好的“固收+”投资品种。
3
2023年,或是投资可转债的好机会
从宏观层面来看,2023年或是可转债市场的较好机会。首先,我们认为目前权益市场估值较低,可转债投资价值优于纯债。从可转债股性估值的角度,当前无论是沪深300指数的还是A股整体的市盈率都处在历史较低水平。2010年至今,A股平均市盈率19.5,即使是2020年至今A股平均市盈率也有18.9。当前A股市盈率仅15.7左右。A股市盈率向均值修复可以提升可转债价值。
其次,国内利率仍有调降空间,2023年或降息50bp以上。在年度报告中,我们认为“由于房价还会下跌,降息周期仍会延续”。因为虽然去年房贷利率较大幅度下调,但房价也在下跌,导致实际利率不降反升,所以降息的力度还是不够。2023年想要实现“强复苏”,消费尤其是汽车、房地产在内的大宗消费必须回暖,就需要继续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来刺激实体经济。在年度报告中,我们对利率也做出了判断:“2023年短期利率下行较大,而长期利率震荡下行为主”。
转债市场总体“股性”正在变强,正在从“守势”转向“攻势”,符合市场从债券占优转向股票占优的趋势。转股溢价率是衡量可转债股性与债性的重要指标,溢价率越低,则股性越强。一般而言,股市下跌阶段,转债债性变强,溢价率上升,偏向防守。反之,则偏向进攻。进入2023年后,可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出现新一轮下行,说明“股性”正在变强。目前,平均溢价率40%左右,仍有向下空间。随着股性增强,股市对转债市场的影响将大于债市。
目前,股市和债市可能都不具备单边行情,因此攻守兼具的可转债是最为合适的投资工具。在《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报告中,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宏观环境处于增长复苏阶段,从美林时钟而言,是从债券占优向股票占优转变的阶段。这一阶段,股票和债券都还有不确定性,因而是转债建仓的较好时机。一方面,可转债既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纯债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转债也可以埋伏等待正股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转股价值的提升。
(本文作者介绍:长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专注大类资产配置)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