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建议

2023年01月04日13:54    作者:杨凯生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杨凯生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于近日在京举行。本次年会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广泛邀请政府与监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业界领袖展开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展望前沿趋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做好开局之年经济金融相关工作建言献策。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CWM50顾问委员杨凯生出席年会并作主旨发言。

  杨凯生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金融发展之路”的会议主题,做出如下判断: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高质量发展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发展的目标之一;三是新产业、新动能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商业银行存在银行服务体系、银行自身的体系结构和实体经济越来越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管理审批模式不匹配,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和实体经济的需求量也不匹配。对此,杨凯生建议,引导银行业建立差异化服务格局,促进区域性银行回归本原,优化商业银行的外部生态环境。杨凯生指出,资本补充工具质量不高,以及资本补充工具被银行金融机构投资者互相持有的现状不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在于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效节约银行在信贷投放中的资本占用,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这也有助于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结构的优化。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大做出了五个方面的战略部署,都与金融工作直接相关:例如,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等等。所谓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报告对国资国企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营商环境的优化等提出了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阐述得比较具体,比如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提出要加速构建新一代增长引擎的信息技术AI、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现代服务业要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我理解,二十大报告里所提出的这些战略性部署的下一步的落实,一方面是对商业银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交代了任务,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银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商业银行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看作是自身经营发展的一个目标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进一步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在快速发展。说到这一点,还不是简单定性的判断,有数据可以明显地说明:2022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了4.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包括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高了14.6个百分点。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中,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的责任和业务,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只有聚焦了主责主业,才能够更好地做强做优,只有全面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中,才能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发展道路。我觉得这并不仅是道义和口号性的要求,其中有很多实在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落实。

  三、新产业、新动能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传统的重资产企业、行业相比,以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主体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资产运营更趋轻型化,过去重资产企业一般具有庞大的有形资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的企业,会运用更多人力资本,一些服务型行业也都具有轻资产的特点;二是生产方式更趋个性化,过去传统重资产企业讲究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讲究规模经济的要求,而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往往采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制方式;三是组织方式更趋小型化,传统的重资产企业生产方式属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包括全球化分工,而专精特新的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则更多是以中型、小微企业为主,组织方式呈现小型化、专业化或者扁平化的特征;四是技术运用更趋网络化,随着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生态+金融、产业+金融等模式不断涌现,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边连接生产端,一边连接消费端的中央处理器,并在更高维度上打通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整合了不同产业的格局。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这四个方面的特点,给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对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和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四、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超过216万亿,其中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37万亿,占比达到63%,中国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特别是在支持新产业、新动能成长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银行服务体系和自身架构与实体经济越来越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不够匹配。银行组织体系除了大中型银行外,近年中小银行的数量增加不少,但是金融机构的区域性结构还是不尽合理,不少区域性的金融机构过度追求跨区域发展,本来寄希望于通过发展中小银行来解决对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错配、一些地方金融服务短缺的问题,但实际效果不尽理想。同时,在这些小银行规模迅速扩张中,全面风险管理又没有能够及时跟上,所以就酿成了一些区域性、地方性的问题,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分配的不平衡。从业务定位看,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明显的差异化业务,业务经营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型、特大型、中型乃至小型商业银行,都拥有多元化的业务范围,从本币业务到外币业务,从零售业务到公司业务,从各类代理业务到自营业务等等。而从国际情况来看,即使像花旗、摩根大通这种全能型的国际化银行之间也有明显的经营差异,服务的特长、主要的业务种类是存在差异的。从客户定位而言,我国各类商业银行都主要习惯于服务公司大客户和个人高端客户,客户类型的趋同既导致银行间的非理性竞争,削弱了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也使得在一般的银行服务相对过剩的同时,而差异化的特色性银行服务又明显不足,特别是对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存在短板,科技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难以得到很好解决,这与银行业务服务体系的趋同有关。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特点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管理审批模式不够匹配。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为了防控风险,能够让借款人做到“有借有还”,商业银行过去注重实物抵押的业务方式,这和如何满足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一定难度。商业银行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从降低自身的成本、防控风险的要求考虑,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固有抵押贷款的模式,在传统经济运行体制下形成这种模式是有历史原因的,而且存在其必然性、合理性。但是对于高新技术、服务型企业、小微企业等新兴主体,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占比高,固定资产占比相对比较少,但目前对无形资产的认定、估值难度比较大。所以银行根据无形资产发放抵质押贷款难度不小。而在信用担保方面,政府在担保机构与损失补偿机制的设立和风险管控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上述这些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些问题仍制约着商业银行对一批高新技术、服务型企业、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

  三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与实体经济的需求量难以匹配。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受损,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2022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去年年末有所增加。当然这和贷款总余额的迅速增加有关,从不良贷款率和银行自身不良资产的抵补和消化能力看,目前风险是可控的,但有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比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如果资本补充不及时,或者资本补充的能力受到制约,对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能力是有影响的。

  五、几点建议

  为了鼓励银行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了引导银行在这过程中加快自身转型,需要从多方面做一些工作。比如,引导银行业建立差异化服务格局,促进区域性银行进一步回归本原,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的外部生态环境,特别是外部的信用体系建设、数据体系建设等,有关专家学者提了很多建议,监管部门也下了很多工夫。

  我这里重点谈谈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的问题。这几年,银行信贷投放增加非常快,是建国以来信贷投放增加最快的一个时期。在支持经济复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这个态势还会继续延续。我国经济发展是高度信贷依赖型的,这给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一定压力。银行贷款、银行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的增加是要有相应的资本作为支撑的,但现在银行在股市进行增资扩股面临各种问题,所以很难选择在股市直接增资,而是采用了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办法,央行、银保监会对此也都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支持,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应该注意的是,如果一味地延续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两个新的问题:

  第一,部分资本补充工具的质量不高,风险抵御能力偏弱。一旦发生风险,无法有效吸收和抵御风险,并且由于结构复杂以及法律关系不清晰,清偿和退出的流程较长。

  第二,资本补充工具基本由各类金融机构交叉买卖和持有,风险在不同机构和市场间传导,增加了系统风险防范的复杂性。我认为增强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的分散风险。《巴塞尔协议Ⅲ最终框架》鼓励通过发行“简单、可比、透明度较高“的资产证券化,适当调低自留资产风险权重的方式增加流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有效节约银行信贷投资的资产占比,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支持推动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多元的投资标的;有助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本文作者介绍:工商银行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杨凯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又一券商史上超大规模融资来了!华泰证券拟配股募资不超280亿元 华泰证券280亿元配股将“夭折”?没有持续融资恐跌出行业第一梯队 对华贸易暴跌81%,立陶宛恼羞成怒要报复,拒绝采购中国无人机 茅台三亚酒店已营业 餐厅消费可1499元喝茅台 瓶子带不走 第一批“阳”的人,已经产生了可怕的“后遗症”…… 【0104】华为前工程师:国产芯片就是一个山寨不成功的笑话 韩媒:全球宽带网速摩纳哥最快,中国位居第六 美媒担忧:“我们可能会失去中国重启出境游带来的全球红利” 天府可乐申请破产,国产可乐巨头最终陨落 节衣缩食为还债? 多地金地楼盘被曝减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