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仍是主基调 持续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2022年03月31日17:18    作者:中银研究  

  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了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会议就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就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发力提出了方向。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稳增长”仍是当前主要工作。今年1-2月多数宏观指标超出市场预期,经济形势整体呈向好态势。但2月下旬以来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导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原油、天然气及有色金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加剧了国内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疫情发生频次增多,部分经济大省疫情防控压力陡增,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影响。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扰动因素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再次强调,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意味着当前经济形势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尽管1-2月宏观数据向好,但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新变化影响下,经济向好趋势面临不确定性,企稳的时间窗口尚未明显显现,“稳增长”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第二,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持续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一是政策前瞻性将持续增强。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货币政策从“量”“价”两端同步入手支持实体经济,先后调低MLF、逆回购利率,下调两次LPR,进行1次全面降准,1-3月均超额续作了MLF,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大规模、更低成本的流动性支持,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会议提出增强货币政策前瞻性,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坚持靠前发力、主动发力,确保资金供给总量稳定,通过快速反应和有效作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二是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实现精准滴灌。增强精准性,意味着将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作用,持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普惠小微、三农、碳减排、科技创新、绿色等领域,同时强化对资金的引流和监督,实现精准滴灌。三是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今年以来,在高通胀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收紧,尤其美联储已于3月份正式加息。作为经济大国,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需要确保自主性,未来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重点服务国内经济发展大局。但对外部货币条件变化可能引发的风险需及时关注,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第三,继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等内容,未来金融供给侧改革将围绕“资金总量稳定”“融资结构优化”“特色金融突出”“推动金融开放”“做好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推进,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能。金融机构需继续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找准定位、聚焦主业、突出优势、做出亮点,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赵般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