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茂华:1年期LPR下调有何影响?

2021年12月23日09:57    作者:周茂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茂华

  本次LPR下调5个基点,主要受“加点”部分下调驱动,基于宏观经济走势与内外环境看,预计明年下调MLF利率可能性偏低。

  12月20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降5个基点至3.80%,这是时隔20个月再次下调;同时,5年期LPR4.65%,继续按兵不动。此举引发市场热议和舆论高度关注,一时议论纷纷,疑惑重重。

  LPR调降并非央行全面降息

  不少媒体以“降息”的字眼来分析,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LPR下调并不等同于人民银行全面降息。LPR是由18家代表性报价行(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商业银行以LPR为“参考基准”进行贷款利率定价。LPR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基础“加点”形成的报价方式,即LPR=MLF利率+加点。现行LPR有1年期与5年期两个品种,1年期LPR主要作为商业银行给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报价基准,5年期LPR一般是作为长期房地产贷款报价基准。其中,MLF利率是人民银行中期政策利率,“加点”是商业银行机构综合考虑自身负债成本、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等因素后自行定价。

  可以看出,LPR改革疏通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人民银行通过调整MLF利率就可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报价利率与实体经济信贷融资成本,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就业等经济变量。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即便保持MLF利率稳定,“加点”变动也可以影响LPR,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本次LPR下调有何深意

  本次LPR下调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本次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主要受“加点”部分下调驱动,MLF利率继续按兵不动。

  之所以推动银行调降“加点”,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信贷市场需求偏弱。11月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连续两个月少增(放缓),反映企业整体信贷需求偏弱;商业银行有动力通过适度调降贷款利率,刺激企业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调降“加点”条件成熟。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两次全面降准、直达性创新工具,为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流动性,有效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从银行财报看,今年以来,银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与资产质量延续改善态势,银行有能力也有意愿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同时,人民银行通过降准等工具就是在引导金融机构适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合理让利实体经济。

  下半年以来,国内稳增长措施频频,主要是国内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一是供给冲击。下半年以来,海外疫情再度大流行,供应链中断、关键零部件短缺、全球航运物流受阻;发达经济体央行无限量流动性供应,全球商品价格普遍飙涨,对我国工业制造业造成冲击。

  二是需求压力。海外变异毒株肆虐加大我国防疫压力,对零售、服务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活动构成抑制,这加大了国内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和促内需压力。

  三是预期转弱。主要是海外防疫、经济复苏、政策前景不确定性高,全球经济可上可下;加之下半年以来,我国内需复苏进展偏缓,房地产投资趋缓,基建投资低迷,部分工业制造业面临挑战等,市场对国内经济预期有所转弱。

  在这种复杂经济环境下,国内需要适度加大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推动内需稳步恢复,确保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市场关心较多的问题是,为何本次5年期LPR继续按兵不动?一方面,释放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字当头,国内不会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工具。国内楼市调控基调是一贯和连续的,就是让楼市回归住的属性,避免投机炒作,非理性“繁荣”透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潜力,但也要避免楼市短期过冷,损害短期经济与金融稳定。但需要强调的是,5年期LPR报价基准不动,并不意味着各银行房贷利率没有调整空间,实际上,今年10月以来,国内已有部分银行根据所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调整了房贷利率。

  另一方面,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对部分金融机构房贷政策执行纠偏,稳定市场预期,效果明显,房企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房地产股债市场情绪回暖,房地产市场情绪回暖,也就是国内楼市短期逐步回归“三稳”,银行短期大幅调降5年期LPR的意愿不强。

  接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围绕“三稳”任务,各地房地产市场根据供需情况,供需两端发力,因城施策,确保楼市平稳运行;同时,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推进保障房建设。

  LPR下调影响有限

  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及外围环境看,本次LPR下调对市场影响整体有限。

  对股市影响偏正面。1年期LPR下调,有助于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成本,提振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助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与促内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因此,LPR调降有助于宏观经济与企业经营前景改善,利好市场风险偏好。

  对债市影响有限。LPR调降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目前国内经济面临复杂环境,需要多部门政策有机配合,精准支持,提升政策效率,过度宽松货币环境可能滋生潜在风险;从趋势看,国内延续稳健货币政策,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情况下,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债市更多受宏观基本面与供求关系影响。

  对汇率市场影响有限。本次LPR下调并非人民银行政策利率下调,也不是中美政策分化,由于中美经济所处周期不同,人民银行是正常货币政策下预调微调,而美联储政策处于摆脱超宽松非常政策阶段,中美维持宽利差;国内通过LPR下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加之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均衡等,人民币有望运行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常态化。

  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国内LPR调降意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本次5年期LPR继续保持不变,释放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稳字当头。

  明年会不会调降MLF利率

  明年人民银行是否调降MLF利率,进而带动LPR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调,主要取决于明年国内宏观经济走势或者内需恢复情况。基于宏观经济走势与内外环境看,预计明年下调MLF利率可能性偏低。

  一是国内经济韧性足。国内防疫形势向好,居民高储蓄及就业整体稳定,国内服务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房地产重返正轨将一定程度提振装潢、家电等耐用品需求,以及汽车芯片短缺延续边际改善态势,预计明年国内汽车销售有望摆脱4年下滑格局,国内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恢复。

  二是经济疑难杂症。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尤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让全球防疫与经济复苏前景蒙阴。这意味着,我国面临的防疫压力仍然很大,疫情影响消退、供应链修复,航运物流畅通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需要多部门政策配合,政策需要精准有效,不撒胡椒面。但不排除明年人民银行再度动用降准工具可能。

  三是对海外政策外溢及通胀压力保持警惕。受海外疫情及其衍生影响,美国、欧洲、部分新兴经济体等通胀分别创几十年新高,综合考虑这些经济体防疫、供应链修复、劳动力市场扭曲等,通胀压力短期难以消除,美联储政策正常化明显较上一轮快,可能对明年全球金融环境构成一定紧缩效应;同时,国内仍需要防范输入型通胀压力,从国内猪肉价格、基数效应及需求回暖看,明年我国消费者物价中枢将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抬升。

  (文自《中国银行保险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作者介绍:任职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擅长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研究,也有多年利率衍生品及外币债券交易经验 目前是多家专业媒体撰稿人和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